读罗素道德哲学
浅析罗素的哲学价值
浅析罗素的哲学价值
罗素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对当代哲学和人类学科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浅析罗素的哲学价值。
一、伦理哲学上的价值
罗素在伦理哲学方面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他对善恶道德价值的认识和态度。对于罗素来说,对于善恶道德价值的认识应该基于理性的分析和判断,而不是基于传统的习俗、道德规则或者信仰。因此,罗素不赞成宗教或者传统的道德观念,而主张理性和逻辑思考在决定善恶道德价值方面的重要性。
此外,罗素也在自然主义伦理学方面有重要贡献,他提出了“理性自我利益”概念,即人应该通过合理的自我选择、追求真正的自我利益来实现人生的价值。罗素对伦理学的思考强调了对思想和理性的重视,对于人们现代生活和令人迷惑的道德和价值观的挑战提供了积极的哲学思考方向。
罗素在数学哲学上,提出了数学的逻辑基础问题,发现了其基础问题存在的矛盾,加深了人们对于数学基础的理解。罗素提出的“集合论危机”,可以说是现代数学哲学研究的起点。罗素的贡献在于他率先关注这个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在数学符号、逻辑和信息论的发展中,数学哲学的研究得到了更好的基础和理论支持。
三、认识论上的价值
罗素作为分析哲学的重鼎之一,对于认识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他认为认识的基础在于经验,然而,经验本身并不能解释知识的来源。他提出辩证实在主义,即认识既是基于经验,又需要逻辑证明的理论,通过这种方法对于知识的定义更加清晰和确切,也为逻辑和知识的其它方面提供了更深的知识结构基础。
四、史学价值
罗素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其史学价值也不可忽略。他主编的《哲学史》见解独特、思路清晰,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赞誉。这部著作以其客观的描述和对于历史思考的深度分析,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哲学思想发展的历史大图,为我们深刻理解和认识哲学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罗素的分析哲学
罗素的分析哲学
罗素(Bertrand Russell)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对
分析哲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分析哲学是一种哲学方法,强调通
过逻辑分析和语言分析来解决哲学问题。本文将介绍罗素的分析哲学
思想,并探讨其对哲学领域的影响。
一、逻辑原子主义
罗素是逻辑原子主义的倡导者之一。逻辑原子主义认为,语言和
思维可以通过逻辑原子的组合来解释。逻辑原子是最基本的概念,不
能再分解。通过逻辑原子的组合,可以构建出复杂的概念和命题。罗
素认为,通过逻辑原子主义可以解决哲学中的一些难题,如语言的意
义和真理的问题。
二、逻辑与数学的关系
罗素认为,逻辑和数学是密切相关的。他通过逻辑的研究,发展
了数理逻辑,并提出了著名的罗素悖论。罗素悖论是一个自指的命题,它引发了对集合论的深入思考。罗素通过逻辑的分析,揭示了数学的
基本原理和结构,对数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分析哲学与科学
罗素认为,分析哲学与科学是紧密相关的。他强调科学方法的重
要性,认为通过科学方法可以解决哲学问题。罗素的分析哲学对科学
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科学哲学的兴起。
四、逻辑与语言
罗素认为,逻辑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他通过逻辑分析语言的结
构和意义,提出了逻辑语义学的概念。逻辑语义学研究语言的意义和
真理条件,对语言学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道德哲学
罗素对道德哲学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提出了一种基于理性的道
德观,认为道德是基于人类的理性和共同利益的。罗素的道德观对伦
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六、对哲学的影响
罗素的分析哲学对哲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逻辑分析和
《罗素道德哲学笔记》
《罗素道德哲学笔记》
▲美好的人生需要爱与知识的引导,不如说需要情感与真理的引导。情感的质量源于精神的质量,它规定了人的情感自由的水准;而真理为人的思想能力所限制,规定了人们思想自由的水准。这样,美好人生的客观质量就被决定了。人的情感和思想质量决定美好人生的质量。这是对人的精神进行具体分析的结果。无论情感还是思想,都属于精神的范畴。精神的质量,规定了人的情感的质量,也规定了人的思想的质量。当然,我们这里忽视了物质因素的基础作用,我们的前提自然是以一定的物质要素为基础的。
▲专家的研究显示:金钱和物质与幸福感仅略微相关——几乎所有有关幸福的研究都支持这一基本结论。即在收入达到一定的程度后,金钱就开始与幸福脱节,两者之间再无必然的联系。很显然,此时人的幸福不再取决于物质因素,而是取决于人的精神因素,取决于人的情感与思想的质量。西方社会,自二战以来几乎所有的生活品质都在上升,比如人均收入、人均寿命、住房面积、小轿车的人均拥有量、休假的天数、每年旅行的次数、所获得的最高学位、智商分数等等,都在增长,但是唯一没有增长的就是人们的幸福指数。欧美人拥有的一切都在增多,但幸福除外。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例证,在显示社会的精神世界处于异化状态,没有获得良好的发展。一个简单的结论就是西方社会是物质上的巨人,精神上的侏儒。而且这一状况的原因,就在于欧美社会的个人主义和物质至上主义,一句话,在于欧美社会的体制缺陷。罗素所开出的精神良方,由于未触及西方社会的体制根源,因而注定是空想的,只具有虚幻的安慰人心的作用。中国社会的发展,正在开辟另一条道路。根据统计,中国社会的主观幸福指数,是相当高的。比如北京市的主观幸福指数达到68.2%,超过美国的60%。中国小城镇的幸福指数比这还要高。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能否解决生活品质的提升与人的幸福感相脱节的问题,或者说,能否在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的同时,人的精神世界也获得全面的自由和解放,让我们拭目以待。东方是人类未来的希望。
读书笔记:罗素《西方哲学史》之绪论
让我们暂时弃顾唐吉坷德式的历险和那间小屋——虽然我
更赞同是王家卫式的——耐心地读一本书。
让我们暂时弃顾昆德拉的原因正是我近来常常思考的——
关于什么才是好的文学的问题。我的感受是:好的文学,或是我欣赏的文学更多的都必须含有一种哲学上的意味,这是文学展现人类存在可能性与多样性的决定性根基,那种依靠百科全书式的宏章巨作,或是凭借个别字句的灵巧隽永,在我看来则如同嚼腊。
将如你所见,这是一篇形式上传统的读书笔记。
二
绪论中的罗素就给人一种视角鲜明、叙事宏大、用笔精炼的印象,短短数页,上下五千年的纵横,快哉。
罗素首先将哲学置于科学与神学之间的某个位置,在他看来,科学是一切确切的知识;神学是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这或许是我们认识他和他的哲学的钥匙之一。
最先让我感兴趣的是罗素对教会与世俗国王之间争斗的论述。事实上,每每论及西方文明,总能令我萦绕心头的问题就是东西方文明的差异以及因何演变的历史进程。东方是如何走向政教合一的?西方又是如何迈向政教分离的?教会
是如何拥有力量与世俗国王争锋的?又是如何竟然占有上风?坦率的说,我对西方历史知之甚少,只能凭借罗素的阐述适当发挥我的想象。罗素提到,“一直到公元1300年以后,
教会在与世俗统治者的斗争之中通常总是胜利的。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冲突不仅是一场教士与俗人的冲突,同时也是一场地中海世界与北方蛮族之间冲突的重演。教会的统一就是罗马帝国统一的反响。”这段描述给了我如下的启示:如之前罗素曾提及的,基督教是吸收了后希腊时期斯多葛学派的一些教义,如果说罗马统一是依靠法律与军队的话,那么在精神世界上的依靠就是基督教义了。基督教宣扬天国一统的观念正迎合了罗马帝国统一的现实,成为了罗马维系统治的一个支撑。基督教也成为罗马掌控民众的有效手段之一,尤其是掌控那些受到过希腊文明熏染的民众。同时这也成为罗马抵抗北方蛮族侵入的重要力量。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300字
ã
ããè¿æ¥ï¼å·¥ä½ä¹ä½ï¼é 读äºãç½ç´ ç.éå¾·å²å¦ãã ç½ç´ æ¥æ¤äººé主ä¹çç æ³åèªç±çæ æ³ï¼åä¸äºè®¸å¤æä¹æ·±è¿çèä½ãä» ç ä½å对人类éå¾·æå å åºäºæ°åºçè´¡ç®ã å¶ä¸ï¼ç»æ å°è±¡ææ·±çæ¯ç¬¬åç« ã 幸ç¦ä¹æºãï¼å¨è¿ä¸ç« ä¸ï¼ç½ç´ è°å°å·¥ä½çå¿«ä¹ãå¨ç½ç´ çæ ¥ï¼å·¥ä½ä¸å¹¸ç¦æ å¾å¤§çå³ç³»ãä¸ç®¡ä¸ä¸ªäººçå¤å¢æ å¤ç³ï¼ä¹åä¸ä¸è ½åæ¤èåæ¶èªå·±çå·¥ä½ãå¦ æ å 为ç¯å¢æè¿«ï¼ä¸å¾ä¸åäºä¹å³çå·¥ä½ï¼ä¹è¦è®¾æ³ä½¿å·¥ä½åå¾å满ä¹è¶£ã使工ä½åå¾æ趣æ两个主è¦å ç´ ï¼ä¸æ¯æè½çè¿ç¨ï¼äºæ¯å»ºè®¾æ§ãå¨ç¸å½å¤çå·¥ä½ä¸ï¼è®¸å¤æå¿éè¦æ°çæè½ï¼äºæ¯ä¸ä¸ªäººä¾¿å¯ä»¥ä¸æå°ãä¸åç¨åº¦å°å¯¹æ¤åä»¥å® å ï¼ä¹è ½ä»ä¸å¾å°æ´å¤çä¹è¶£ãå¨æç æ ¥ï¼æå¸è¿ é ¨èä¸ï¼å®å¨å¯ä»¥ä½¿æ们快ä¹ï¼å为å®æ ¢éè¦è¿ç¨æè½ï¼åå·æ建设æ§ãéè¦æ 们ä¸æå°ãä¸åç¨åº¦å¯¹æè²æå¦åä»¥å® å ï¼ä»ä¸å¾å°æ´å¤çä¹è¶£ã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5篇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1):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属于现代的、英国传统的、哲学家的哲学史。之前对它有些偏见,正因偏爱看德国传统的有较强思辨色彩的东西,此次阅读,纠正了我的一些偏见。大体有以下一些印象比较突出。
一是,思想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的关联
哲学家们既是果,也是因。他们是他们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他们(如果幸运的话)也可能是塑造之后时代的政治制度信仰的原因。
现实中那些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往往没有怎样体现出他们的力量啊?罗素认为,观念决定行动,行动者的行动来自其内在思想,而他的思想来源于更早的思想家。也就是说,思想家的影响力往往会滞后一些。但它的影响还是决定性的。
二是,回答了思想史上存在诸多各种个性思想流派的原因搞笑短文
罗素的看法是:
知识优异的人们与他们当时的社会的关联,在不一样的时代里是十分之不一样的。
当政权转到马其顿人手里的时候,希腊的哲学家们就自然而然地脱离了政治,而更加专心致意于个人德行的问题或者解脱问题了。他们不再问:人怎样才能够创造一个好国家?而是问:在一个罪恶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有德;或者,在一个受苦受难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幸福?
哲学家们通常都是具有必须的心灵广度的人,他们大都能够把自己私生活中的种种偶然事件置之度外;但即使是他们,也不能超出于他们自己时代更大的善与恶的范围之外。在坏的时代里,他们就创造出来种种安慰;在好的时代里,他们的兴趣就更加纯粹是理智方面的。
希腊与罗马的传统宗教只适合于那些对现世感到兴趣并且对地上的幸福怀抱着期望的人们。亚洲则有着更悠久的苦痛失望的经验,于是就泡制出来了更为成功的、采取寄期望于来世的形式的各种解救剂;其中以基督教给人的慰藉最为有效。
罗素和康德的哲学思想比较
罗素和康德的哲学思想比较在现代哲学史上,罗素和康德都是备受尊敬的哲学大师。虽然他们的思想有明显的差异,但他们都为哲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本文中,我们将比较和分析这两位伟大哲学家的思想。
1. 观念和经验
康德的哲学思想注重观念,他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是基于经验和思考的。他指出,我们观察到的世界是通过我们的思维过程过滤出来的,因此我们的经验必须与我们拥有的观点和想法一致。这一思想成为他哲学体系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相反,罗素的哲学思想强调经验的重要性。他认为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我们的想法和观点来理解这个世界,而是必须以经验为基础。他的另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是“直觉”,他认为通过我们的直觉,我们可以获得关于世界的基本知识。
2. 知识和真理
康德和罗素都对知识和真理的问题做出了有价值的贡献。
康德提出了“先验知识”的概念,这是指一种被人类知识体系普
遍接受的先天知识。他认为,所有人都有一些固有的概念或思想,这些概念或思想是基于人们的感官经验而形成的,因此是基于我
们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而产生的。
相比之下,罗素对真理的看法更加严格。他认为,真理只能通
过符合逻辑和事实的陈述来表达。他的观点被称为“逻辑实证主义”。他强调逻辑和证据的重要性,并提出我们必须依靠我们的经
验和观察来推断真理。
3. 自由意志和道德
康德和罗素的哲学思想也有很大的差异在道德和自由意志问题上。
康德强调自由意志是人类本质的一部分,他认为人类的思想和
行为必须独立于外部自由意志的影响。他的道德哲学也相当严肃,他认为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是自然而然的。他在他的《纯粹理性
罗素与西方哲学史的参考论文(2)
罗素与西方哲学史的参考论文(2)
罗素与西方哲学史论文篇四
罗素的哲学观与《西方哲学史》
作为一个哲学爱好者,面对诸如“哲学是什么”此类的问题,如果你能确切地给出答案,那么,我恐怕会不无遗憾地说:你眼中的哲学已经出现了式微的表征。这表征正是由于思考的匮乏、关注度的降低造成的确定性。但当我读了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我有了欣慰的理由。它不像其他哲学史著作那样艰深晦涩,罗素的这本哲学史让哲学回到了它本真的状态,使哲学根源于人的心灵,紧扣生活,关注现实,激发思想,增加智慧,读起来鲜活生动,富有人情味,让人感觉可亲可爱。
伯特兰?罗素不仅作为一个哲学家有显著的贡献,而且他还在数学、逻辑学、历史学等领域均有所建树,甚而积极投入到和平主义的社会活动中去。他于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地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在哲学上,罗素最大的贡献是和G.E.摩尔一起创立了分析哲学,此外他还在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哲学和哲学史方面做出过贡献。他认为,哲学和数学一样,通过应用逻辑学的方法就可以获得确定的答案,而哲学家的工作就是发现一种能够解释世界本质的理想的逻辑语言。绝大多数分析哲学家缺乏历史感,忽视历史问题和历史研究,而罗素却对历史和历史理论终生嗜之不倦。在政治上,罗素的思想注重经验性,因而他的政治见解具有经验性和现实性,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他还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但他反对一切反抗行为所怀有的那种天生的激进态度和同志感情。他对社会主义者反抗贫困的斗争深表同情,因而他的自由主义并不是古典自由主义,而是具有浓厚社会主义倾向的自由主义。作为一位社会活动家和社会思想家,罗素数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教育、伦理、婚姻、社会改革、历史、政治的探讨以及女权主义运动与和平运动。他的探讨和活动改变了人们对生活的态度,使无数人走进哲学,他的知识成果在全世界开花,郁郁葱葱。
罗素与尼采对知识与真理的探讨近现代哲学中的理性与感性观念
罗素与尼采对知识与真理的探讨近现代哲学
中的理性与感性观念
【正文】
在近现代哲学中,罗素与尼采是两位备受瞩目的哲学家,他们对知识与真理的探讨以及理性与感性观念的提出,对于我们理解现代哲学的发展和思考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罗素对知识与真理的探讨
罗素是逻辑分析学派的重要代表,他对知识与真理的探讨着眼于科学和逻辑的角度。在他的《科学与哲学》中,罗素认为知识是基于经验和推理的建立,它是通过直觉、感觉和观察等方式获取的。他提出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概念,强调了通过实证方法来验证知识的重要性。罗素认为真理是与事实相一致的命题,它是可证伪的。
在罗素看来,知识的建立必须依赖于严格的逻辑和科学方法。他致力于形式逻辑和数理逻辑的发展,并提出了数学的公理化体系。他追求着客观、合乎逻辑的知识,试图通过逻辑的推演和科学的实证来揭示真理。
二、尼采对知识与真理的探讨
与罗素不同,尼采的哲学观点强调个体的主体性和人类的体验。他对知识和真理的探讨更多地关注人类生活和文化的层面,他批判了旧有的道德和宗教观念,提出了“超人”和“意志至上”的概念。
尼采认为知识是主观的,它是个体通过自身体验和感受来建立的。
他强调人类应该关注个体的欲望、冲动和情感,通过自我认识和自我
实现来获取真理。尼采质疑了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的观点,认为它们
限制了人类的创造力和表达力。
对于真理,尼采认为真理是相对的,它是个体主观意识的产物。他
强调个体的价值和意义,并主张个体应该通过创造和行动来实现真理。尼采的观点对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在全球知识界影响巨大的学术名作。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介绍到我国后,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普遍影响,不少人都曾焚香静读。将其视为案头的必备哲学读本。其叙述年代从希腊文明的兴起一直到现代的逻辑分析哲学。在这部哲学史中,罗素特别对他认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辟专章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罗素,当今时代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代言人,是西方思想解放与言论自由的见证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之一,分析哲学创始人,同时也是活跃的政治活动家,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作为哲学家,罗素的主要贡献在于数理逻辑方面,是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以此为基础的现代分析哲学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罗素出身于英国一个贵族家庭,是罗素伯爵的第三代继承人,其祖父曾两次出任英国首相。1945年,罗素在美国出版了《西方哲学史》一书,该书不但为罗素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还是罗素获得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代表作有《西方哲学史》、《神秘主义与逻辑》、《怀疑论》、《婚姻与道德》等。
Heraclitus
№.1-Heraclitus, though an Ionian, was not in the scientific tradition of the Milesians. He was a mystic, but of a peculiar kind. He regarded fire as the fundamental substance; everything, like flame in a fire, is born by the death of something else. "Mortals are immortals, and immortals are mortals, the one living the other's death and dying the other's life." There is unity in the world, but it is a unity form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opposites. "All things come out of the one, and the one out of all things"; but the many have less reality than the one, which is God.
罗素 哲学问题 读后感
罗素《哲学问题》是罗素的一本经典著作,它提供了对于哲学问题的简明扼要的介绍和深入思考。阅读这本书后,我对哲学的本质和一些重要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哲学问题》中,罗素着重探讨了知识的本质和认识的限制。他就哲学问题进行了梳理,从认识论、存在论、道德和伦理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他以清晰而简洁的语言阐述了各个问题领域的核心思想,帮助读者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问题。
其中,我特别被罗素对知识和认识的讨论所吸引。他探究了我们如何获取知识,知识的可靠性,以及我们如何对世界做出正确的认知。他对感知、经验和推理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讨论了它们的局限性和可能的误导性。他的观点和论证令人深思,帮助我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原则。
此外,罗素还涉及了形而上学问题,探讨了现实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他引导读者思考存在与虚无的对立,以及人类知识和思维对于理解现实的限制。他强调了人类对于真相和意义的追求,引发了我对于自身存在和生活的反思。
《哲学问题》还对道德和伦理学问题进行了一些简要的讨论。罗素提出了一些关于伦理哲学的观点,强调了个人自由和道德责任的重要性。他提倡理性思考和道德选择,并讨论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总的来说,罗素在《哲学问题》中对一系列重要的哲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向读者提供了一个哲学思考的入门。这本书对于对哲学感兴趣的人来说是一本很好的起点,它引导读者思考人类知识、存在和伦理学等问题,拓展了我们对于世界和自身的理解。
幼儿园读书笔记
幼儿园读书笔记
幼儿园读书笔记1
班里来了一个新生,这可把班主任给为难住了。我心想,怎么会为难呢,后面不是刚好有一个空位吗?班主任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她说:“你可不知道,最后面的小孩太淘气了,所有的人都不喜欢他,家长都说不要让他们的孩子和他坐在一起。〞我很好奇,于是,我对单独坐在最后面的那个孩子――阿杭进行了观察。
阿杭很好动,但对班主任还是有所惧的,只要班主任一瞪他,他立马就规规矩矩的。在我的课堂上,他表现的很好,也许是因为我给他奖励了一朵小红花,所以上我的课上得特别认真。当老师们吃完饭的时候,还会特意帮我把碗拿走,帮我擦桌子。在我观察他的这段时间,并没有看到他是多么的淘气,相反,我却发现,阿杭是一个挺懂事的孩子。我还是蛮喜欢他的,是因为他感觉到了我对他喜欢的那颗心吗,所以他对我这般好。也许这就是心与心的触动,心与心的感应。
那为什么小朋友和老师家长们这么不喜欢他呢?我想是因为以前他可能确实不招人喜欢,很淘气,这在老师,家长们,小朋友的心里扎了根。而我是这里新来的老师,看到的是他成长过程中之后的变化,可这变化在他们眼里很容易会忽略。我想强调的是,请用开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不要因为固有的己见而忽略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美好,要用我们的爱心触动孩子成长的心,让孩子们快快乐乐的长大
幼儿园读书笔记2
李跃儿教师所著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让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用心去爱孩子,用情去感染孩子。我被书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的爱融化着。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回味多时:“在现实当中,成人对于孩子,大都只注意他们的身体和学习,却很少注意背后的那个心灵。他们这样做就会像一个无情的割草人一样把把完美的东西割掉了,把孩子天生的、完美的品质给扼杀了。这样下去,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人格、品质也会出现问题。〞没错,关注孩子们的心灵,应当是平安防范教育的一局部,是学校教育的一局部。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灵关心却是越来越少的,教师和家长所关心的大多是孩子的提高,孩子的退步等等。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孩子的内心又是如何的,却无人问津。
《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报告一
《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报告
柏拉图生于公元前248/427年雅典的名门望族,他在一个政治家庭环境中生活,所以柏拉图在早年学到了很多关于社会政治的东西,并培养了一种为公共政治服务的责任感。然而雅典的衰败让他对民主制感到失望,最后因为他的老师苏格拉底被处死,让他彻底放弃了为公共政治服务的决心,从此柏拉图一直在学园教授直到去世。他的学生记录的关于哲学的对话笔记分为三组,第一组是处理伦理问题的,如《申辩篇》等;第二组是解释理念论和形而上学理论的,如《理想国》等;第三组是展示不断加深的宗教信念,如《政治家篇》等。这些由柏拉图被记录哲学对话的基础是柏拉图对知识的论述。
理论知识,智者派相信人类的知识是以社会习惯和个人感受为基础,文化和个体的不一样,知识也就不一样,但是柏拉图相信世界上存在一种永恒不变的真理,他在《理想国》中的用洞穴理论和分割线段的隐喻对此进行了论证。在洞穴理论中,柏拉图将一个囚犯从现象世界到转向为真实的世界称为灵魂的转变,也就是获得知识。教育的作用是引领人们从黑暗的洞穴世界中走向光明的世界。通过柏拉图的论证,存在两种世界,洞穴世界和真实世界。知识的可能性和可靠性是基于实在的东西,柏拉图相信,我们可以透过不断变化的影子看到本质,即获得真理。在线段的隐喻中,柏拉图将发现真理由低到高分为四个阶段,影像和想象、事物和信念、数学事物和思想、善和知识。获得真理是从可见世界到理智世界的过程。最低级的想象和影像是最肤浅的思想活动,因为想象和影像是最不实在的东西。柏拉图还认为艺术、诗人、修辞学家最不可靠,因为艺术给了人影像,诗人和修辞学家用完美的语词给了人想象。然后就是信念阶段,柏拉图认为,看
罗素与斯宾诺莎对知识与真理的解读近现代哲学中的理性与感性观念
罗素与斯宾诺莎对知识与真理的解读近现代
哲学中的理性与感性观念
在近现代哲学中,对于知识与真理的解读一直是哲学家们探讨的重
要议题之一。两位著名的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l)和斯宾诺莎(Baruch Spinoza)在理性与感性观念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解释。本文将
围绕罗素与斯宾诺莎的观点展开讨论,并分析他们对知识与真理的看法。
一、理性与感性观念的定义与特征
在进入对罗素与斯宾诺莎的解读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理性与感
性观念的定义与特征。理性是指基于思考、逻辑推理和证明的能力,
而感性则是基于感官经验和直觉的能力。理性注重逻辑的推理和思考,而感性则侧重于直接感知和主观体验。
二、罗素对知识与真理的解读
罗素是逻辑学与语言哲学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于知识与真理
的解读主要集中在逻辑推理和数学证明的领域。罗素认为,真理是建
立在理性思考和逻辑推理的基础之上的。他主张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可以获取到准确的知识和真理。罗素追求的是通过数学和逻辑的方法,去揭示事物的真正本质和规律。在他看来,理性是获取知识与真理的
唯一可靠途径,感性经验很容易受到主观偏见和误导。
三、斯宾诺莎对知识与真理的解读
斯宾诺莎是十七世纪的荷兰哲学家,他对知识与真理的解读强调了
道德与伦理的层面。斯宾诺莎认为,真理是与道德秩序和生活方式紧
密相连的。他认为,通过理性和感性的结合,人们可以领悟到真理的
存在。斯宾诺莎相信,人们通过“绝对”的认识能力,可以超越具体的
事物和经验,把握真正的本体。感性经验与理性思考在斯宾诺莎的理
论中具有相同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感性的体验才能直接感知到
浅谈罗素
多重身份的罗素
大二的专业课《中外学前教育史》中介绍过罗素,重点介绍了他关于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的一些思想,而对罗素这个人以及他的相关思想、理论只作了简单的介绍,当时,我们只是从解读一个教育家的角度去了解罗素。在这学期开设的课程《现代西方哲学流派》中又一次接触到了罗素,但角度完全不一样,“作为哲学家的罗素”。在比较前后两次学习经历的过程中,视野不断地拓宽,内容不断地深入,对罗素及其思想也有了更多的认识。
罗素在探讨哲学问题时,提出过“罗素悖论”。据罗素的思想自传,1900年3月,他去巴黎参加国际哲学家大会,在会上接触到皮亚诺的思想,这成为他精神生活的转折点,因为皮亚诺的符号逻辑正是罗素寻找多年的逻辑分析工具。从此,罗素潜心研究符号逻辑,并以此分析数学的基本概念,独立地走上了把数学基础归结为逻辑的探索之路。他当时还不了解弗雷格正在进行的工作。1901年6月,在运用康托尔创立的集合论解决自然数数列问题时,罗素发现了悖论。1902年6月16日,他写信给弗雷格,告知这一发现。仅这一发现让弗雷格以及其他数学家、逻辑家大为震惊,因为“罗素悖论”中的“集合论悖论”对当时的“数学”具有极大的破坏力,直接威胁数学的基础,导致数学陷入诞生以来的第三次危机。
我之所以描写上面一段文字,意图不是探索由“悖论”辐射出的一系列深奥的逻辑与哲学问题,而是借此展开关于罗素性格中某些方面的描述,不畏艰难、潜心研究、独立探索、并敢于挑战权威。追溯到罗素的出生,生于英国的一个贵族世家,年幼时,父母相继去世,他是在祖母照管和教育下长大的,家庭的自由主义传统和祖母的独立不羁的性格对罗素思想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罗素一生追求确定的知识,追求自己的目标,从事过和平主义、女权运动、性解放运动和教育改革等项活动。
罗素自传读后感
罗素自传读后感
《罗素自传》是一部由20世纪著名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贝特兰德·罗
素所撰写的自传体作品。在这部书中,罗素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包括他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学术成就以及对社会和政治的看法。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罗素这位伟大思想家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轨迹。
在读完《罗素自传》之后,我深受启发,对这位思想家的人生和思想有了更深
刻的理解。首先,我被罗素的家庭背景所震撼。他出生在一个富有、文化丰富的家庭,但在他的童年时期却饱受家庭纷争的困扰。这种家庭环境对罗素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在早年就对宗教和道德产生了怀疑和反抗。这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个非常独立思考的哲学家奠定了基础。
其次,我对罗素的学术成就深感钦佩。他在数学、哲学、逻辑学等领域都取得
了非凡的成就,成为20世纪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和观点对当今世界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在逻辑学和分析哲学方面的贡献,为后人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另外,我也被罗素对社会和政治的关注所感动。他一直关心世界的和平与正义,积极参与社会运动,呼吁消除战争、贫困和不平等。他的政治观点和行动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我们为建设一个更加和平、公正的世界而努力奋斗。
通过阅读《罗素自传》,我对这位伟大思想家的人生和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的一生充满了挑战和探索,他的思想深邃而富有启发性。他的坚持、勇气和智慧都深深地感染着我,激励我不断地追求真理,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总的来说,《罗素自传》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发的书籍,它不仅让我更加了解
了罗素这位伟大思想家的一生,也让我对人生、学术和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我相信,这部书将会对所有阅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激励他们努力追求知识、追求真理,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罗素道德哲学》
读《罗素道德哲学》
如果生命真有意义,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个世界可有其目的?历史的开展究竟归向何处?或者这些都是无意义的问题?自然界是否真的是由法则所控制?这个民办是否真可分为心灵和物质两个部分?
对于人类,我们要说它是什么呢?是像太空人所见到的在一个小而不重要的行星上无望地匍匐着的微尘?还是像化学家可能认为的,是以某种巧妙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一堆化学元素?还是像哈姆雷特所看到的,有高贵的更生和无限的能力?或是兼而有之?
这些终极意义的追问是每位哲学家都不断去探询的,也是每位哲人都永生为之困惑的问题。假如哲学真能解释这一切的问题,那么我们又不得不先去追问何为哲学?记得周国平曾说过,哲学就是爱智慧。罗素则强调哲学是介乎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地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思辨的心灵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几乎都是科学所不能回答的,而神学家过去信心百倍的答案已失去古日的权威的力量,因而这一切便成了哲学的使命了。
罗素热爱生活,他对美好的人生有自己观点: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这让我想起罗素的一篇散文《我为什么而活》,其中他讲到:有三种简单然而无比强烈的激情左右了我的一生: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探索和对人类苦难难以忍受的怜悯。这些激情象飓风,无处不在、反复无常地吹拂着我,吹过深重的苦海,濒于绝境。他的道德原则同样很明确,他认为"任何一种对他人不造成危害的快乐都应得到珍视",因而他也认为不必要过分
压制性欲。出于对人个幸福和身心健康的关怀,他甚至赞成试婚或简便的结合与离婚,对私通、同性恋也持宽容的态度。即"道德的准则不应当使本能的快乐成为不可能"。
罗素对人的生长原理也作了深刻的剖析。在他看来人类的一切的活动都发生于两种来源:冲动和愿望。愿望所起的作用觉之中是可以充分地认识的,当人们觉得自己有不很满意的地方,而又不能立即获得满意的时候,想像就会在他们意识中产生一种思想,即想起一些他们认为能使自己获得幸福的事情。但愿望只能控制人类活动的一部分,而且这一部分并不是最重要地部分,只是比较自觉、明显和文明的部分而已。而在我们的本性中,比较偏于本能的部分,都受制于追求某些活动的冲动,而不是受制于追求某些目标的愿望。成年人不自觉地把冲动在他们生活中所起的作用隐瞒着,这种隐瞒往往产生于一种一般性的计划。同进他认为,当一种冲动不能在发生的时候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一种愿望,希望获得满足这种冲动时的预期后果。罗素还强调冲动是我们行动的基础,它的范围大大超过愿望。直接的冲动在推动我们,而我们想像中的愿望,仅仅是冲动所披着的外衣罢了。愿望,跟冲动相反,在人类生活的调节中,确实起了愈来愈多的重要作用,冲动是反复无常的,因此不容易把它纳入一个有条有理的规范中。
罗素在对一个人的生长中提到,人个生长的原理,并不因为阻止他去做某事而必然会受到摧残,但是常常因为说服他去做某些特别的事而遭到摧残。同时他将人的冲动和愿望分为创造性和占有性的。我们的活动,有些是针对着创造一些不经创造不会有的东西,其他是针对着取得或保全已经存在的东西。典型的创造性冲动是艺术家的冲动,典型的占有性冲动是占有财产的冲动。最好的生活是创造性的冲动占最大的地位而占有性冲动占最小的地位。占有可能是自卫的或是侵略的,在刑法里它是自卫的;在罪犯里面,它是侵略的。不同的
人的例行的冲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为一个人所创造的东西不会成为另一个人所要创造的障碍,唯有占有性的冲动包含着冲突。
在对生活的统一方面,他认为生活的统一不应该要求把形成娱乐和游戏的偶然的愿望压制下去,相反的,应该想法设法使生活的主要目标能够容易和各种本质上无害的享乐结合在一起。即把有力的冲动和愿望导向大的创造性目标上去。对于娱乐,他强调:主观主义是一种习惯,这把思想和愿望引导到我们自己的心理状态上去而不是引导到某些客观的事物上,这必然会使生活成为片断的和不进步的。一个人如果以娱乐作为他生活的目标,他一定会渐渐失去兴趣,因为他认识到事物本身没有什么价值,而价值在于它们在他里面所激起的感觉。娱乐是由一系列的断片所组成的,没有本质上的一贯性,一个能统一生活的目标,是一个需要某种长期的活动的,好像造一座纪念碑而不像儿童的沙之城堡。
关于幸福之本源是他最后提到的问题。他他认为幸福部分靠外界环境,部分靠个人自己。一个幸福的人,以客观的态度安身立命,他具有坦荡宽宏的情爱和丰富广泛的兴趣,凭借着这些情爱和兴趣,又凭借着它们使他成为许多别人的兴趣和情爱的对象,他便获得了幸福。他还强调,所有的不幸福都基于某种分裂或缺乏一致: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缺少协作和配合,因而造成了自我的分裂。
罗素的思想让我敬佩,他是一位伟大的无神论者,他没有太多的偏执,有的是种客观的而又辩证的处事处世态度。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