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3.8

合集下载

离散数学教案

离散数学教案

学习目标:1.深刻理解序偶、笛卡尔积、关系、集合的划分与覆盖、等价关系、等价类、商集、相容关系、(最大)相容类、偏序关系、极大元、极小元、上(下)界、上(下)确界、最大(小)元、全序关系、良序关系等概念;2.掌握集合的交、并、差、补、对称差的运算及其运算规律;3.掌握关系的交、并、逆、复合运算、闭包运算及其性质;4.掌握关系的矩阵表示和关系图;5.深刻理解关系的自反性、反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掌握其判别方法;6.掌握集合的覆盖与划分的联系与区别;7.掌握偏序关系的判别及其哈斯图的画法;会求偏序集中给定集合的极大元、极小元、上(下)界、上(下)确界、最大(小)元.主要内容:1.集合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算2.序偶与笛卡尔积3.关系及其表示4.关系的性质及其判定方法5.复合关系和逆关系6.关系的闭包运算7.等价关系与相容关系8.偏序关系重点:1.关系的性质及其判别;2.关系的复合运算及其性质;3.等价关系与等价类、等价关系与集合的划分的联系;4.偏序关系判别及其哈斯图的画法、偏序集中特异位置元素的理解.难点:1.关系的传递性及其判别;2.等价关系的特性;3.偏序关系的哈斯图的画法;偏序集中特异位置元素的求法。

教学手段:通过多个实例的精讲帮助同学理解重点和难点的内容,并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同学们巩固和掌握关系的性质及其判别、关系的复合运算及其性质、等价关系的特性、偏序关系的哈斯图的画法及偏序集中特异位置元素的求法。

习题:习题3。

1:4,6;习题3。

2:3(8),4(12),6(m);习题 3.4:1 (2)、(4),3;习题3。

5:1,4;习题3.6:2,5,6;习题3.7:2,5,6;习题3。

8:1(1)-(6);习题3。

9:3(2)、(4),4(3);习题3。

10:1 ,4,5。

3。

1 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set )(或称为集)是数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

所谓集合,就是指具有共同性质的或适合一定条件的事物的全体,组成集合的这些“事物”称为集合的元素。

(完整版)第三章离散傅里叶变换及其快速算法习题答案参考

(完整版)第三章离散傅里叶变换及其快速算法习题答案参考

第三章 离散傅里叶变换及其快速算法习题答案参考3.1 图P3.1所示的序列()x n %是周期为4的周期性序列。

请确定其傅里叶级数的系数()Xk %。

解:(1)11*0()()()()()()N N N nk nk nk N N N n n n X k x n W x n W x n W X k X k -----=====-==-=∑∑∑%%%%%%3.2 (1)设()x n %为实周期序列,证明()x n %的傅里叶级数()Xk %是共轭对称的,即*()()X k X k =-%。

(2)证明当()x n %为实偶函数时,()Xk %也是实偶函数。

证明:(1)1011**()()()[()]()()N nk Nn N N nk nkNNn n X k x n W X k x n Wx n WX k --=---==-=-===∑∑∑%%%%%%(2)因()x n %为实函数,故由(1)知有 *()()Xk X k =-%或*()()X k X k -=% 又因()x n %为偶函数,即()()xn x n =-%%,所以有(1)11*0()()()()()()N N N nk nk nk N N N n n n X k x n W x n W x n W X k X k -----=====-==-=∑∑∑%%%%%%3.3 图P3.3所示的是一个实数周期信号()x n %。

利用DFS 的特性及3.2题的结果,不直接计算其傅里叶级数的系数()Xk %,确定以下式子是否正确。

(1)()(10)Xk X k =+%%,对于所有的k ; (2)()()Xk X k =-%%,对于所有的k ; (3)(0)0X=%;(4)25 ()jkX k eπ%,对所有的k是实函数。

解:(1)正确。

因为()x n%一个周期为N=10的周期序列,故()X k%也是一个周期为N=10的周期序列。

(2)不正确。

因为()x n%一个实数周期序列,由例3.2中的(1)知,()X k%是共轭对称的,即应有*()()X k X k=-%,这里()X k%不一定是实数序列。

方差标准差离散程度

方差标准差离散程度

方差标准差离散程度方差、标准差及离散程度在统计学中,方差、标准差和离散程度是描述一组数据的分布和变异性的重要指标。

它们能帮助我们理解数据的集中程度和分散程度,从而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

1. 方差方差是一种衡量数据分散程度的统计量。

它用来衡量每个数据点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异。

方差越大,表示数据点相对于平均值的差异度较大,数据分散程度也较大;反之,方差越小,数据分散程度也较小。

方差的计算公式为:$$\\sigma^2=\\frac{1}{n}\\sum_{i=1}^{n}(x_i-\\bar{x})^2$$其中,$\\sigma^2$表示总体方差,n表示数据点的个数,$x_i$表示第i个数据点,$\\bar{x}$表示所有数据点的平均值。

方差的计算步骤如下:1) 计算所有数据点与平均值之差;2) 求解每个差值的平方;3) 求平方后的差值的平均值作为方差。

方差的单位是原数据单位的平方。

在实际应用中,方差经常用来度量数据的稳定性和预测的准确性。

较小的方差常常表明数据集中在平均值附近,而较大的方差则表明数据分散程度较大。

2. 标准差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它衡量数据点与平均值之间的平均差异。

标准差与方差具有相同的基本性质,但由于标准差的单位与原数据的单位一致,因此更容易理解和解释。

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sigma=\\sqrt{\\sigma^2}=\\sqrt{\\frac{1}{n}\\sum_{i=1}^{ n}(x_i-\\bar{x})^2}$$标准差的计算步骤与方差类似,只是最后需要对方差进行开方。

标准差越小,表示数据点相对于平均值的差异度越小,数据集中程度越高;反之,标准差越大,数据集中程度越低。

标准差在实际应用中广泛使用。

它可以告诉我们数据分布的宽度和散布程度,帮助我们判断数据是否聚集在一起,以及数据是否偏离了我们的预期。

3. 离散程度离散程度是描述数据分散程度的一个概念,它可以用方差或标准差来衡量。

离散数学习题整合

离散数学习题整合

CH01复习题§1.21. 命题判断〔每空1分,共4分〕 P32-A 小和小王是同班同学B 小猪不是鲜花C 3-2n<0D 假如2+2=4,如此太阳从西方升起。

上述语句中,是简单命题,不是命题,是符合命题且真值为假,是符合命题且真值为真。

〔参考答案:ACDB 〕2. 命题符号化〔每空2分,共4分〕习题1.5(7)(3) P32-p :天下大雨,q :他乘公共汽车去上班,命题“除非天下大雨,否如此他不乘公共汽车去上班〞可符号化为。

〔参考答案:q →p 必要条件为后件〕r :天很冷,s :老来了,命题“虽然天很冷,老还是来了〞 可符号化为。

〔参考答案r ∧s 〕3. 五个真值表〔每空2分,共4分〕习题1.6(2)(4) P32-设p 的真值为0,r 的真值为1,q 、s 都是命题,如此命题公式〔)()(s q r p ∨⌝∧↔的真值为,命题公式)()))(((s r p r q p ⌝∨→⌝∧→∨⌝的真值为。

〔参考答案:0,1〕4. 用符号p 、q 填空。

〔每空1分,共4分〕根本概念设p :x>0〔其中x 是整数〕 ,q :太阳从西方升起,如此是命题,是命题变项,是命题常项,不是命题。

〔参考答案:q ,p ,q ,p 〕5. 命题符号化,相容或与排斥或设r :现在小在图书馆,s :现在小在学生宿舍,如此“现在小在图书馆或学生宿舍〞可符号化为。

〔参考答案:B 〕A r ∨sB (r ∧¬s)∨(¬r∧s)C r ∧sD (r ∧¬s)或(¬r∧s)§1.2 命题公式与分类:A 是含三个命题变项的命题公式,且A(001)=0,A(100)=1,如此A 是。

〔D 〕A 矛盾是B 可满足式C 重言式D 非重言式的可满足式§1.3 等值演算用等值演算法证明等值式:(p ∧q)→rp →(q →r). (演算的每一步都要写依据)§1.4 式6. A(p,q)的真值表求A 的永主析取式、主合取式、成真赋值和成假赋值。

离散第三章

离散第三章

6
6
3.1一阶逻辑基本概念
▪ 个体词 ▪ 谓词 ▪ 量词 ▪ 一阶逻辑中命题符号化
7
77
基本概念——个体词、谓词、量词
个体词(个体): 所研究对象中可以独立存在的具 体或抽象的客体
个体常项:具体的事物,用a, b, c表示 个体变项:抽象的事物,用x, y, z表示 个体域: 个体变项的取值范围
∀x(F(x)→G(x)) ∧ F(a) → G(a)
设前件为真,即∀x(F(x)→G(x))与F(a)都为真. 由于∀x(F(x)→G(x))为真,故F(a)→G(a)为真. 由F(a) 与F(a)→G(a)为真,根据假言推理得证G(a)为真.
22
2222
一阶逻辑的命题符号化
注意:
1) 分析命题中表示性质和关系的谓词,分别符号化为一元 和n元谓词。
有限个体域,如{a, b, c}, {1, 2} 无限个体域,如N, Z, R, … 全总个体域: 宇宙间一切事物组成
8
88
基本概念 (续)
谓词: 表示个体词性质或相互之间关系的词 谓词常项:具体的。如:F(a):a是人 谓词变项:抽象、泛指的,如:F(x):x具有性质F 一元谓词: 表示事物的性质 多元谓词(n元谓词, n2): 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 0元谓词: 不含个体变项的谓词, 即命题常项或命 题变项 如 L(x, y):x与y有关系L,L(x, y):xy,…
2) 如果5大于4,则4大于6。
设2元谓词 G(x, y): x大于y. a:4. b:5. c:6
G(b,a) →G(a,c)
由于G(b,a) 为真,而G(a,c) 为假,所以该公式为假。
12
12
基本概念
一阶逻辑的命题符号化-小总结

离散数学概论习题答案第3章

离散数学概论习题答案第3章

第二部分集合、矩阵、关系和函数集合论是处理集合,函数和关系的数学理论。

集合包括最基本的数学概念,例如集合,元素和成员关系。

在大多数现代数学公式中,集合论提供了一种描述数学对象的语言。

集合可用来表示数及其运算,还可表示和处理非数值计算,如数据间关系的描述等。

集合论,逻辑和一阶逻辑构成了数学公理化的基础。

同时,函数和关系是基于集合的映射,它们是满足某些属性的特殊集合。

接下来,我们将在两个单独的章节中介绍它们。

集和矩阵将在第3章中介绍,而关系和函数将在第4章中介绍。

第三章集合和矩阵3.1 集合3.1.1 集合概念集合没有确定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也简称集。

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集合。

例如,N代表是自然数集合,Z代表是整数集合,R代表是实数集合。

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集合内元素。

若元素a是集合A的一个元素,则表示为a A∈,读作元素a属于集合A;若元素a不是集合A的一个元素,则表示为a A∉,读作a不属于集合A。

集合分为有限集合和无限集合两种,下面给出定义。

表示集合方法有列举法和描述法两种方式,下面分别介绍。

1. 列举法当集合是有限集合时,可以列出集合的所有元素,用逗号隔开各元素,并用花括号把所有元素括起来。

这种表述方式为列举法。

例如:S1={a, b, c, d, e, f},S2={a, b, b, c, d, e, f},S3={ d, e, a, b, c, f}上述三个集合S1、S2和S3是相同集合,尽管有重复元素。

且集合元素之间没有次序关系。

一个集合可以作为另个集合的元素。

例如,S1={a, b,{ c, d, e, f }}集合S1包含元素a, b和{ c, d, e, f }。

因为{ c, d, e, f }是集合S1中的元素,故可记为:{}∈。

,,,c d e f A以上给出的集合实例都是有限集合。

当集合是无限集合时,无法列出集合的所有元素,可先列出一部分元素,若剩余元素与已给出元素存在一定规律,那剩余元素的一般形式很明显可用省略号表示。

离散数学练习题2 答案

离散数学练习题2 答案

1-1.都是命题:1-2设P:明天天气晴朗Q:我们就去郊游则P →Q:如果明天天气晴朗,我们就去郊游1-3根据真值表求公式P → (P∧(Q →R ))的主析取范式。

解表1.15 例1.42真值表则P → (P∧(Q →R )) ⇔ (﹁P∧Q∧R )∨(﹁P∧Q∧﹁R )∨(﹁P∧﹁Q∧R )∨⌝(﹁P∧Q∧﹁R )∨(P∧﹁Q∧R )∨(P∧﹁Q∧﹁R )∨(P∧Q∧R ) ■由于任意一组命题变元P1, P2, …, P n的真值指派和它的极小项之间是一一对应的,故可以对极小项进行编码。

首先需要规定变元在极小项中的排列次序,假设为P1, P2, …, P n,用m表示极小项,若P i出现在极小项中,则编码的第i个位置上的值为1,否则为0。

比如变元P, Q, R(规定次序为P, Q, R)的极小项P∧﹁Q∧﹁R的编码为100,将此极小项记为m100。

若将编码看作是一个二进制数,又可将例中的极小项记为m4。

用此方法,可以简写所求得的给定公式的主析取范式。

P → (P∧(Q →R )) ⇔m0∨m1∨m2∨m3∨m4∨m5∨m7(规定P, Q, R的次序为P, Q, R)公式P → (P∧(Q →R ))的主析取范式。

解P → (P∧(Q →R ))⇔﹁P∨(P∧(﹁Q∨R ))⇔ (﹁P∨P)∧(﹁P∨﹁Q∨R)⇔ (﹁P∨﹁Q∨R )⇔ (﹁P∨﹁Q∨R )1-4试证明(﹁P →Q )∧(P →R )∧(﹁Q∨S ) ⇒S∨R。

证明(1)﹁P →Q P(2)﹁Q∨S P(3)Q →S T, (2), E16(4)﹁P →S T, (1), (3), I13(5)﹁S →P T, (4), E18(6)P →R P(7)﹁S →R T, (5),(6), I13(8)﹁﹁S∨R T, (7),E16(9)S∨R T, (8), E11-5如果迈克有电冰箱,则或者他卖了洗衣机,或者他向别人借了钱。

离散数学第四版课后答案(第3章)

离散数学第四版课后答案(第3章)
但对于等式(4),左边经变形后得
( A B C) ( A B) ((A B) ( A B)) (C ( A B))
= (C ( A B)) C ( A B). 易 见 , C (A B) C, 但 不 一 定 有 C (A B) C.如 令 A B C {1}.时,等式(4)不为真。类假地,等式(5)的左 边经化简后得 (A C) B ,而 (A C) B 不一定恒等于 A-C。 3.17 (1)不为真。(2),(3)和(4)都为真。对于题 (1)举反例如下:令 A {1}, A {1}, B {1,4},C {2}, D {2,3}, 则 A B 且 C B ,但 A C B D ,
这是 S T 的充公必要条件,从而结论为真. 对 于 假 命 题 都 可 以 找 到 反 例 , 如 题 (2) 中 令 S {1,2},T z{1}, M {2}即可;而对于题(5),只要 S 即可. 3.9 (2),(3)和(4)为真,其余为假. 3.10 (1) A {0,1,2}. (2) A {1,2,3,4,5} (3) A {1} (4) A { 0,0 , 0,1 1,0 , 0,2 , 1,1 , 2,0 , 0,3 ,
A B .
(4)易见,当 A=B 成立时,必有 A-B=B-A。反之,由 A-B=B-A 得
( A B) B (B A) B
化简后得 B A ,即 B A,同理,可证出 A B ,从而 得到 A=B。
3.18 由| P(B) | 64 可知|B|=6。又由| P(A B) | 256 知| A B | 8 , 代入包含排斥原理得
{,{1},{2},{1,2}}}.
(4) P( A) {,{{1}},{{1,2}},{{1}},{{1,2}} (5) P( A) {,{1},{1},{2},{1,1},{1,2}{1,2}{1,1,2}. 分析 在做集合运算前先要化简集合,然后再根据题目 要求进行计算.这里的化简指的是元素,谓词表示和集合公 式三种化简. 元素的化简——相同的元素只保留一个,去掉所有冗余 的元素。 谓词表示的化简——去掉冗余的谓词,这在前边的题解 中已经用到。 集合公工的化简——利用简单的集合公式代替相等的 复杂公式。这种化简常涉及到集合间包含或相等关系的判别。 例如,题(4)中的 A {{1,1},{2,1},{1,2,1}}化简后得 A {{1},{1,2}}, 而题(5)中的 A {x | x R x3 2x2 x 2 0} 化 简为 A {1,1,2}。 3.15

《离散数学》总复习上课讲义

《离散数学》总复习上课讲义
不是闭式的公式在某些解释下也可能是命题. 公式类型. 换名规则与代替规则
第3章 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3.1 集合的基本概念 3.2 集合的基本运算(重点) 3.3 集合中元素的计数(容斥原理是重点)
3.1 集合的基本概念
元素x与集合A的关系:属于xA,不属于xA 集合A与集合B的关系:习题3.2, 3.8, 3.12, 3.16
构造性二难
(AB)(AB)(AA) B 构造性二难(特殊形式)
(AB)(CD)( BD) (AC) 破坏性二难
习题1.18, 1.21, 1.17(2)。六1
注意事项1:命题
只有能确定真假(但不能可真可假)的陈述句才是 命题. 不管是正确的观点, 还是错误的观点, 都 是命题. 猜想和预言是命题, 如哥德巴赫猜想.
pq为假当且仅当 p 为真 q 为假,即 当p为假时,pq为真(不管q为真, 还是为假); 当q为真时,pq为真(不管p为真, 还是为假). 习题1.5(6)(7)
了解概念、掌握方法
真值表、命题公式类型 所有等值的含n个命题变项的公式对应同一
个n元真值函数F:{0,1}n{0,1};哑元 最小联结词组 对偶式与对偶原理 简单析取式、简单合取式 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 附加前提证明法、反证法
x(A(x)B)xA(x)B x(A(x)B)xA(x)B x(BA(x))BxA(x)
x(A(x)B(x))xA(x)xB(x)
x(A(x)B(x))xA(x)xB(x)
注意事项1:前束范式(重点)
设A为一个一阶逻辑公式, 若A具有如下形式 Q(11xi1Qk2)x为2…或Qkx,kBB, 则为称不A含为量前词束的范公式式, 其. 中Qi
重要的推理定律 第一组 命题逻辑推理定律代换实例 第二组 由基本等值式生成(置换规则) 第三组 xA(x)xB(x)x(A(x)B(x))

离散数学串讲

离散数学串讲

第一章命题逻辑1.1 命题及其表示方法1.2 联结词1.3 命题公式与翻译1.4 真值表与等价公式1.5 重言式与蕴含式1.6 其它联结词1.7 对偶与范式1.8 推理理论1.1 命题及其表示方法命题:具有确定真值的陈述句命题的类型(原子命题和复合命题)命题语句的形式(陈述句)命题的表示(一个命题标识符(比如P)表示确定的命题)1.2 联结词1. 否定⌝2.合取∧(TT T)3. 析取∨(FF F)4. 条件→(TF F)5. 双条件↔(同T异F)1.3 命题公式与翻译命题公式●所谓命题的符号化就是把一个用文字叙述的句子相应地写成由命题标识符、联结词和括号表示的合式公式。

●符号化应该注意下列事项:•①确定给定句子是否为命题。

•②句子中连词是否为命题联结词。

•③要正确地表示原子命题和适当选择命题联结词。

命题符号化的重要性●命题符号化是很重要的,一定要掌握好,在命题推理中最先遇到的就是符号化一个问题,解决不好,等于说推理的首要前提没有了。

1.4 真值表与等价公式真值表的构造方法1) 找出公式中所含的全体命题变元P1, P2, …, Pn, (若无下角标就按字典顺序排列), 列出2n个赋值. 赋值从00…0开始, 然后按二进制加法依次写出各赋值, 直到11…1为止.(2) 按从低到高的顺序写出公式的各个层次.(3) 对应各个赋值计算出各层次的真值, 直到最后计算出公式的真值.等价公式等价式的判别方法•真值表法•等价演算法基本等价式(1)对合律(双重否定):⌝⌝P⇔P(2)幂等律:P∧P⇔P,P∨P⇔P(3)结合律:(P∧Q)∧R⇔P∧(Q∧R),(P∨Q)∨R⇔P∨(Q∨R)(4)交换律:P∧Q⇔Q∧P,P∨Q⇔Q∨P(5)分配律:P∧(Q∨R)⇔(P∧Q)∨(P∧R),P∨(Q∧R)⇔(P∨Q)∧(P∨R)(6)德·摩根律:⌝ (P∧Q) ⌝⇔P∨⌝Q,⌝ (P∨Q) ⌝⇔P∧⌝Q(7)吸收律:P∧(P∨Q)⇔P,P∨(P∧Q)⇔P(8)同一律:P∧T⇔P,P∨F⇔P(9)零律:P∧F⇔F,P∨T⇔T(10)否定律:P∧⌝P⇔F,P∨⌝P⇔T(11) 条件式转化律:P→Q⌝⇔P∨Q,P→Q⌝⇔Q→⌝P(12) 双条件式转化律:P↔Q ⇔(P→Q)∧(Q→P) ⇔(P∧Q)∨(⌝P∧⌝Q)⌝ (P↔Q) ⇔P⌝↔Q ⌝⇔P↔Q(13) 输出律(CP规则):P→(Q→R) ⇔(P∧Q)→R1.5 重言式与蕴含式●定义1-5.1 给定一命题公式,若无论对分量作怎样的指派,其对应的真值永为真,则称该命题公式为重言式或永真公式。

离散数学 第七讲

离散数学 第七讲

康托尔(Cantor)9 3.1 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元素、子集、包含、集合相等、真子集、空集、幂集、全集9 3.2 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相对补集、绝对补集、对称差、文氏图、算律、9 3.3 集合中元素的计数基数、有(无)穷集、包含排斥原理3.1 集合的基本概念9把具有共同性质的一些东西,汇集成一个整体,就形成一个集合。

9由确定的相互区别的一些对象组成的整体称为集合。

9可确定的可分辨的事物构成的整体。

例:教室内的桌椅、图书馆的藏书、全国的高等学校、自然数的全体、直线上的点、26个英文字母3.1 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的元素(member或element)9集合内的对象或单元称为元素。

9集合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标记。

例如,N代表自然数集合(包括0),Z代表整数集合,Q代表有理数集合,R代表实数集合,C代表复数集合。

趣味思考9任意自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自然数的平方差吗?9请严谨、详细分析说明。

3.1 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或列出足够多的元素以反映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例如:V={a,e,i,o,u} 或B={1,4,9,16,25,36……}。

描述法通过描述集合中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例如:V= {x| x是元音字母}B={x| x=a2, a是自然数}C= {x| x∈Z ∧3<x≤6},即C={4,5,6}3.1 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的表示9元素a属于集合A,记作a ∈A。

9元素a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3.1 集合的基本概念3.1 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的特征9确定性: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或者不是,二者必居其一。

例如:A={x| x∈N ∧x<100},C={x| x是秃子}9互异性: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即集合中不允许出现重复的元素。

例如:集合A={a,b,c,c,b,d},应该是A={a,b,c,d}3.1 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的特征9无序性:集合与其中的元素的顺序无关。

《离散数学》谓词逻辑

《离散数学》谓词逻辑

内容导航
CONTENTS
第 3章 谓词逻辑
7
1 历史人物 学习要求
3.1 自然语言的谓词符号化 3.2 谓词公式与解释 3.3 谓词公式的标准型——前束范式 3.4 谓词逻辑的推理理论 3.5 谓词逻辑的应用 3.6 作业
3.1 自然语言的谓词符号化
第 3章 谓词逻辑
8
命题是具有真假意义的陈述句,从语法上分析,一个陈述句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组成。
学习要求
重点
1 自然语言的谓词符号化 2 谓词公式的解释 3 特性谓词识别与翻译 4 基本等价规律 5 量词去掉/添加规则 6 谓词逻辑的推理
第 3章 谓词逻辑
6
难点
1 自然语言的谓词符号化 2 谓词逻辑与命题逻辑的联系与区别 3 谓词翻译的两条原则 4 合式公式的解释 5 量词去掉/添加规则的正确使用
历史人物
第 3章 谓词逻辑
4
1848-1923,德国数学家、 逻辑学家和哲学家
1906-1978,美籍奥地利数学家、逻 辑学家和哲学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 逻辑学家之一
内容导航
CONTENTS
第 3章 谓词逻辑
5
1 历史人物 学习要求
3.1 自然语言的谓词符号化 3.2 谓词公式与解释 3.3 谓词公式的标准型——前束范式 3.4 谓词逻辑的推理理论 3.5 谓词逻辑的应用 3.6 作业
(x)(P(x)∧C(x))
谓词符号
变量符号
提出问题
第 3章 谓词逻辑
22
符号化“李兰的母亲是高级工程师”
设M(x,y):x是y的母亲,
设g(x):x的母亲;
P(x):x是高级工程师;
P(x):x是高级工程师;

第三章离散傅里叶变换及其快速算法习题答案参考

第三章离散傅里叶变换及其快速算法习题答案参考

第三章离散傅里叶变换及其快速算法习题答案参考3.1 图P3.1所示的序列是周期为4的周期性序列。

请确定其傅里叶级数的系数。

解:3.2 (1)设为实周期序列,证明的傅里叶级数是共轭对称的,即。

(2)证明当为实偶函数时,也是实偶函数。

证明:(1)(2)因为实函数,故由(1)知有或又因为偶函数,即,所以有3.3 图P3.3所示的是一个实数周期信号。

利用DFS的特性及3.2题的结果,不直接计算其傅里叶级数的系数,确定以下式子是否正确。

(1),对于所有的k;(2),对于所有的k;(3);(4),对所有的k是实函数。

解:(1)正确。

因为一个周期为N=10的周期序列,故也是一个周期为N=10的周期序列。

(2)不正确。

因为一个实数周期序列,由例3.2中的(1)知,是共轭对称的,即应有,这里不一定是实数序列。

(3)正确。

因为在一个周期内正取样值的个数与负取样值的个数相等,所以有(4)不正确。

根据周期序列的移位性质,=对应与周期序列,如图P3.3_1所示,它不是实偶序列。

由题3.2中的(2)知道,不是实偶序列。

3.4 设,,求,并作图表示和。

解:和的图形如图3.4_1所示:3.5 在图P3.5中表示了两个周期序列和,两者的周期都为6,计算这两个序列的周期卷积,并图表示。

解:图P3.5_1所示的是计算这两个序列的周期卷积的过程,可以看出,是延时1的结果,即。

3.5 计算下列序列的N点DFT:(1)(2)(3)(4)解:(1)(2)(3)(4)3.7 图P3.7表示的是一个有限长序列,画出和的图形。

(1)(2)解:和的图形如图P3.7_1所示:3.8 图P3.8表示一个4点序列。

(1)绘出与的线性卷积结果的图形。

(2)绘出与的4点循环卷积结果的图形。

(3)绘出与的8点循环卷积结果的图形,并将结果与(1)比较,说明线性卷积与循环卷积之间的关系。

解:(1)图P3.8_1(1)所示的是与的线性卷积结果的图形。

(2)图P3.8_1(2)所示的与的4点循环卷积结果的图形。

第3章1-4 离散傅里叶变换及其快速算法讲解

第3章1-4 离散傅里叶变换及其快速算法讲解

考虑到DFT关系的对偶性,可以证明,长为N的两序列之积的DFT 等于它们的DFT的循环卷积除以N,即
3种卷积: 线性卷积 线性卷积不受主值区间限制 周期卷积 循环卷积 是周期卷积取主值,在一定条件下与线性卷积相等。 两个长度都为N的因果序列的循环卷积仍是一个长度为N的序列, 而它们的线性卷积却是一个长度为2N-1的序列。
设x1(n)和x2(n)都是长度为N的有限长因果序列,它们的线性卷 积为
它是长为2N-1的序列。
现将x1(n)和x2(n)延长至L(L>N),延长部分(从N到L-1)均填充为零 值,计算x1(n)和x2(n)的L点循环卷积,得到
为了下面分析方便,先将x1(n)和x2(n)以L为周期进行延拓,得 到两个周期序列
若它们长度不等,取长度最大者,将短的序列通过补零加长,注 意此时DFT与未补零的DFT不相等。
此性质可以直接由DFT的定义进行证明。
2.对称性 最常遇到的是实序列。设x(n)是一个长度为N的实序列,且
DFT[x(n)]=X(k),则有 这意味着

这就是说,实序列的DFT系数X(k)的模是偶对称序列,辐角是 奇对称序列。
何信息。这正是傅里叶变换中时域和频域对偶关系的反映,这有 着十分重要的意 义。DFT实现了频域离散化,开辟了在频域采用 数字技术处理的新领域。
这使我们自然想到,对于任意一个频率特性,是否均能用频域
采样的办法来逼近,这是一个很吸引人的问题,因为用频率采样 来逼近,可使问题大大简化。因此我们要讨论频率采样的可行性 以及所带来的误差。
Matlab实现 fft1.m
X(4)=0.46235 X(5)= 0.47017+j0.16987 X(6)= 0.50746+j0.40597 X(7)= 0.71063+j0.92558

离散(关系的运算)

离散(关系的运算)

t ( R ) R i =R∪R2∪R3
i 1

={<a,b>,<b,c>,<c,a>,<a,c>,<b,a>,<c,b>,<a,a>,<b,b>,<c,c> }
定理3.8.5 设A是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 R是 A上的二元关系,
则存在一个正整数k≤n,使得
t(R)=R∪R2∪R3∪…∪Rk
n
wij ( rik skj )
k 1
式中∧代表逻辑乘,满足0∧0=0 , 0∧1=0, 1∧0=0, 1∧1=1. ∨代表逻辑加,满足0∨0=0 , 0∨1=1, 1∨0=1, 1∨1=1.
例4. 设集合A={ 1, 2, 3, 4 }, B={ 2, 3, 4}, C={ 1, 2, 3 }
离散数学(Discrete Mathematics)
3-7 关系的运算
一、 复合关系 (Compound Relations)
定义3.7.1 设 R 是由X 到Y 的关系, S 是由Y 到Z 的关系, 则 RS 称为R 和 S 复合关系, 表示为 RS ={ <x,z> | xX∧zZ∧(y)(yY∧xRy∧ySz) } 两个关系的合成运算可以推广到多个. 例如: RSP、 R S P Q 等. 且合成运算满足结合律.即: ( P R )Q= P( RQ ) 关系R自身合成n次可以记为: RR ‥‥R=R(n)
1 0 0


RS={< 1, 1 >, < 2,1 >, < 2, 3 > ,< 3, 2 >,<4,1> }

离散数学_第_4_章习题解答讲解

离散数学_第_4_章习题解答讲解

第四章归结法原理习题与解答1. 用归结法证明:(1)(2)(3)(4)(5)(6)解(1) 首先将p→q,p→r,¬(p→q∧r)化为合取范式。

p→q⇔¬p∨qp→r⇔¬p∨r¬(p→q∧r)⇔¬(¬p∨(q∧r))⇔p∧(¬q∨¬r) 给出子句集{¬p∨q,¬p∨r,p,¬q∨¬r}的反驳如下。

⑴ ¬p∨q⑵ ¬p∨r⑶ p⑷ ¬q∨¬r⑸ q 由⑴和⑶由⑵和⑶⑹ r⑺ ¬r 由⑷和⑸⑻ □ 由⑹和⑺因此,p→q,p→r|=p→q∧r(2) 首先将p→r,q→r,¬(p∨q→r)化为合取范式。

p→r⇔¬p∨rq→r⇔¬q∨r¬(p∨q→r)⇔(p∨q)∧¬r给出子句集{¬p∨r,¬q∨r,p∨q,¬r}的反驳如下。

⑴ ¬p∨r⑵ ¬q∨r⑶ p∨q⑷ ¬r⑸ q∨r 由⑴和⑶ p→q,p→r|=p→q∧r p→r,q→r|=p∨q→r p→q∨r|=(p→q)→(p→r)p∧q→r|=(p→r)∨(q→r) p∨q∨r,p→r|=q∨r (p→q)→(p→r)|=p→(q→r)由⑵和⑸⑹ r⑺ □由⑷和⑹因此,p→r,q→r|=p∨q→r(3) 首先将p→q∨r,¬((p→q)∨(p→r))化为合取范式。

p→q∨r⇔¬p∨q∨r¬((p→q)∨(p→r))⇔¬((¬p∨q)∨(¬p∨r))⇔p∧¬q∧¬r 给出子句集{¬p∨q∨r,p,¬q,¬r}的反驳如下。

⑴ ¬p∨q∨r⑵ p⑶ ¬q⑷ ¬r⑸ q∨r 由⑴和⑵⑹ r 由⑶和⑸⑺ □ 由⑷和⑹因此,p→q∨r|=(p→q)∨(p→r)(4) 首先将p∧q→r,¬((p→r)∨(q→r))化为合取范式。

毕业成绩表

毕业成绩表

毕业成绩表以下是一篇700字的毕业成绩表:毕业成绩表姓名:XXX学号:XXX专业:XX专业学院:XX学院毕业时间:XXXX年X月X日课程名称学分成绩绩点-------------------------------------高等数学 4 90 4.0离散数学 3 85 3.7线性代数 3 89 3.8大学物理 4 92 4.0电路原理 3 87 3.5电子技术 3 91 3.9数据结构 3 88 3.6计算机组成原理 4 89 3.8 操作系统 3 90 4.0数据库原理 3 92 4.0软件工程 3 87 3.5网络技术 3 91 3.9模式识别 3 88 3.6人工智能 4 89 3.8绩点总计: 49.1平均绩点: 3.70备注:绩点是根据课程学分和成绩按照高校规定计算得出,绩点表示学生的总体学习能力和水平。

该成绩表是本人在大学期间所修读的课程以及相对应的学分、成绩和绩点。

在经过四年的学习和努力后,我有幸获得了一定的学术素养和专业知识。

在课堂上,我严谨认真,努力跟上老师的讲解和思路,积极参与课程讨论,深化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在课后,我注重思考和总结,进行复习和预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通过对不同学科的学习,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

我深知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的积累和不断更新是至关重要的。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知识,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做出贡献。

同时,我也要感谢我的老师们和同学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正是在他们的引导和鼓励下,我才能有所成绩和进步。

在培养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并相互支持。

我相信,团队合作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

最后,我想对未来表示乐观和充满期待。

我准备好迎接将至的挑战和机遇,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相信未来,我会有更大的收获和成就。

离散数学知识汇总

离散数学知识汇总

离散数学知识汇总(总8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离散数学笔记第一章命题逻辑合取析取定义 1. 1.3否定:当某个命题为真时,其否定为假,当某个命题为假时,其否定为真定义 1. 1.4条件联结词,表示“如果……那么……”形式的语句定义 1. 1.5双条件联结词,表示“当且仅当”形式的语句定义 1.2.1合式公式(1)单个命题变元、命题常元为合式公式,称为原子公式。

(2)若某个字符串 A 是合式公式,则⌝A、(A)也是合式公式。

(3)若 A、B 是合式公式,则 A ∧B、A∨B、A→ B、A↔B 是合式公式。

(4)有限次使用(2)~(3)形成的字符串均为合式公式。

1.3等值式1.4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将一个普通公式转换为范式的基本步骤1.6推理定义 1.6.1 设 A 与 C 是两个命题公式,若 A → C 为永真式、重言式,则称 C 是 A 的有效结论,或称 A 可以逻辑推出 C,记为 A => C。

(用等值演算或真值表)第二章谓词逻辑2.1、基本概念:全称量词:存在量词一般情况下, 如果个体变元的取值范围不做任何限制即为全总个体域时, 带 “全称量词”的谓词公式形如"x(H(x)→B(x)),即量词的后面为条件式,带“存在量词”的谓词公式形如x(H(x)∨WL(x)),即量词的后面为合取式 例题R(x)表示对象 x 是兔子,T(x)表示对象 x 是乌龟, H(x,y)表示 x 比 y 跑得快,L(x,y)表示x 与 y 一样快,则兔子比乌龟跑得快表示为: xy(R(x)∧T(y)→H(x,y)) 有的兔子比所有的乌龟跑得快表示为:xy(R(x)∧T(y)→H(x,y))2.2、谓词公式及其解释定义 2.2.1、 非逻辑符号: 个体常元(如 a,b,c)、 函数常元(如表示22y x 的 f(x,y))、 谓词常元(如表示人类的 H(x))。

离散数学习题之欧阳学创编

离散数学习题之欧阳学创编

第一章习题1.2.1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若是命题请指出是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

(1)2是无理数。

(2)5能被2整除。

(3)现在开会吗?(4)x+5>0(5)这朵花真是好看!(6)2是素数当且仅当三角形有三条边。

(7)雪是黑色的当且仅当太阳是从东方升起。

(8)2000年10月1日天气晴好。

(9)太阳系以外的星球上有生物。

(10)小李在宿舍里。

(11)全体起立。

(12)4是2的倍数或是3的倍数。

(13)4是偶数且是奇数。

(14)李明和王华是同学。

(15)蓝色和黄色可以调配成绿色。

1..2 将上题中的命题符号化,并讨论他们的真值。

1.3判断下列各命题的真值。

(1)若2+2=4,则3+3=6;(2)若2+2=4,则3+3≠6;(3)若2+2≠=4,则3+3=6;(4)若2+2≠=4,则3+3≠=6;(5)2+2=4,当且仅当3+3=6;(6)2+2=4,当且仅当3+3≠6;(7)2+2≠4,当且仅当3+3=6;(8)2+2≠4,当且仅当3+3≠6;1.4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讨论其真值。

(1)如果今天是1号,则明天是2号;(2)如果今天是1号,则明天是3号;1.5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2是偶数不是素数;(2)小王不但聪明而且用功;(3)虽然天气冷。

老王还是来了;(4)他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5)如果天下大雨,他就乘公交汽车来;(6)只有天下大雨,他才乘公交汽车来;(7)除非天下大雨,否则他不乘公交汽车来;(8)不经一事,不长一智;1.5设p,q的真值为0 ,r,s的真值为1,求下列命题公式的真值。

(1)p∨(q∧r);(2)(p↔r)∧(⌝p∨s);(3)(p∧(q∨r)→((p∨q)∧(r∧s);(4)⌝(p∨(q→r∧⌝p)))→(r∨⌝s);1.6设p:2+3=5。

q:大熊猫产在中国。

r:复旦大学在广州。

求下列复合命题的真值:(1)(p q)→r(2)(r→(p∧q))┐p(3)┐r→(┐p∨┐q∨r)(4)(p∧q∧┐r)((┐p∨┐q)→r)1.7.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方法不限。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八年级数学上册 6.4 数据的离散程度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八年级数学上册 6.4 数据的离散程度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数据的离散程度
课程标准描述
体会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会计算简单数据的方差。
考试大纲描述
会计算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标准差。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在学生在有了初步的统计 意识,并能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分类的基础上,又安排学生怎样对数据进行分析,力图使学生在统计意识和方法上再上一个台阶。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某外贸公司对几个不同的厂家鸡腿的质量进行分析,引出极差、方差、标准差等相关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统计应用能力。
2、通过学生的反馈练习,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度极差、标准差和方差的理解情况,以便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矫正。

学生展示成果,教师巡视。
各小组推荐代表在黑板上展示,其他学生观察,如果有不同,可说出自己的结论。
通过学生的反馈练习,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统计量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的理解掌握情况,以便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矫正.
教学反思
方差与标准差都是用来衡量一个样本波动大小的统计 量,对一组数据的变化情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切忌将这些概念与公式直接教给学生,要让学生在体会仅有平均水平还难以准确地刻画一组数据时,使学生的现有知识与现实矛盾产生碰撞时而产生一种急于解决问题的心情,从而探索出这两个概念,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波动状况”的意义和影响,形成一定的统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1.方差是指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差的平方的.
2.数据1,6,3,9,8的方差是.
3.甲、乙两机器分别罐装每瓶质量为500克的矿泉水,从甲、乙罐装的矿泉水中分别抽取了30瓶,测算它们实际质量的方差是:=4 .8,=3.6,那么罐装的矿泉水质量比较稳定.(填“甲”或“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a, b Z , a和b被m整除余数相同 }
2. 元素a与b等价
设ρ 是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若元素aρ b ,则 称a与b等价,或称b与a等价。
3. 等价类
定义3.8.2 设ρ 是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则 A 中等价于 元素 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 a 生成的等价类,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2
3.10 序关系(Ordered Relations)
第三章 集合与关系(Sets & Relations)
3.8 等价关系与等价类(Equivalence Relations &
Equivalence classes ) Definition of
3.8.1等价关系的定义(The
[d ] {d}
同一个等价类中元素均相互等价。不同等价类 中的元素互不等价。
2015/11/8 11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3.8.3等价关系与划分(Equivalence
Partitions)
Relations &
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与集合A上的划分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所有元素产生的等价类的集合 {[a] 分。

[a] 表示,即 [a] {b | b A且ab} a称为等价类 [a] 的代表元素。
2015/11/8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6
例4 对于例2中的ρ 来说
[a] {a, b},
[c] {c, d},
[b] {a, b}
[d ] {c, d}
例5 整数集Z关于模3同余关系ρ 的等价类共有三个: Z1 [0] {,3n,,6,3,0,3,6,,3n, },
上的等价关系ρ 为
A1 A1 A2 A2 Ar Ar
2015/11/8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15
例7
设A={a,b,c,d},A上的划分
S1 {{a}, {b, c}, {d}}
S2 {{a},{b},{c},{d}}
试求出等价关系
1

2,使得 1 和 2 的等价类
2015/11/8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4
例1 设A是任意集合,则A上的恒等关系和全
域关系UA均是A上的等价关系。
例2 设 A {a, b, c, d } ,A上的关系
{a, a, a, b, b, a, b, b, c, c, c, d , d , c, d , d }
Relations) 3.6 关系的闭包运算(Closure Operations) 3.7 集合的划分与覆盖(Partition & Cover of Sets) 3.8 等价关系(Equivalent Relations) 3.9 相容关系(Compatibility
2015/11/8
Relations)
2015/11/8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13
划分,则存在A上的一个等价关系ρ ,使得S是A关于ρ 的 商集。 证明: 在集合A上定义一个关系ρ ,对于任意的 a,b∈A,当且仅当a与b在同一分划块中时,有aρ b。
定理3.8.2设 S {A , A ,, A } 是集合A的一个 1 2 r
对任意a∈A, a 与 a 在同一分划块中,所以有 aρ a , 即ρ 自反。 又对任意的 a,b∈A,若a与b在同一分划块中,则b 与a在同一分划块中. 即,若aρ b, 则bρ a ,因此ρ 是对称的.
离散数学(Discrete Mathematics)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 Engineering
魏雪丽
2015/11/8
1
第三章 集合与关系 (Sets and Relations)
Z2 [1] {,3n 1,,5,2,1,4,7,,3n 1, }, Z3 [2] {,3n 2,,4,1,2,5,8,,3n 2, }
显然有 [0]
[3] [3] [6] [1] [4] [2] [2] [5] [1]

A / 2 S2 {{a},{b}, {c},{d}}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16
2015/11/8
例8 设A={a,b,c},求出A上所有的等价关系。 解 先求出 A 上有多少个不同的分划。
•分成一个分划块的分划 S1 {{a, b, c}} •分成两个分划块的分划 S2 {{a},{b, c}}
Equivalence class )
Properties of
2. 对任意的a,b∈A 有 aρ b 当且仅当 [a] [b] 。
证明(续) “ ”
[a] [b] ,知 b [b] [a]

因此有aρ b.
2015/11/8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9
3. 对任意a,b∈A,若
证明(用反证法)
ab
,则 [a] [b] .
假设 [a] [b] , 则A中至少有一元素 x [a] [b] 即xρ a,且xρ b, 因此 x [a] 且 x [b] , 于是由aρ x,xρ b,得aρ b, 与 故 [a] [b]
” 证明 “
x [a] 若
,则aρ x ,
由ρ 的对称性有xρ a ,
又由aρ b 及ρ 的传递性有xρ b ,因此
故 [a] [b] 。 类似地可以证明 [b] 由上得 [a] [b]
x [b]
[a]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8
2015/11/8
3.8.2等价类的性质(The
分别是 S1 和 S2 的分划块。 解 定义A上等价关系
1 {a, a, b, b, b, c, c, b, b, b, c, c, d , d }

A / 1 S1 {{a},{b, c},{d}}
定义A上的等价关系 2 { a, a, b, b, c, c, d , d }
ab相矛盾。
2015/11/8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10
例6 设A={a,b,c,d},A上的关系
{a, a, a, b, b, c, a, c, c, c, b, b, b, a, c, b, c, a, d , d }
ρ是A上的等价关系
[a] [b] [c] {a, b, c}
3.1 集合及其运算(Sets & Operations with sets) 3.2 序偶与笛卡尔积(Ordered Pairs & Cartesian Product) 3.3 关系 (Relations) 3.4 关系的性质(The Propeties of Relations)
3.5 复合关系与逆关系(Compound Relations & Inverse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18
2015/11/8
第三章 集合与关系(Sets & Relations)
小结:本结介绍了等价关系和等价类的概念, 并研究了它们的特性。重点是等价类的性质、 商集的概念、等价关系与划分之间的密切联 系。
Pg134 (2),(3),(6).
2015/11/8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19
对于任意a,b,c∈A,若a与b在同一分划块中,b 与c在同一分划块中,因为 Ai Aj (i j ) ,所 以a与c也在同一分划块中,此即,若aρ b,bρ c,则 必有aρ c,因此ρ 是可传递的。
2015/11/8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14
由定理3.8.2可知:
由集合A的划分 S {A1 , A2 ,, Ar } 所确定的A
A
例如 在集合A={a,b,c,d}上,例2中A关于等价
关系ρ 的商集为
A / {{a, b},{c, d}} {[a] ,[c] }
例5中Z关于模3同余关系ρ 的商集为
A / {[0] ,[1] ,[2] }
例6中A关于等价关系ρ 的商集为
A / {{a, b, c},{d}} {[b] ,[d ] }
ρ 是A上的等价关系。
例3 设m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整数集Z上的同余 关系 {a, b a b km, a, b, k Z}
则ρ 是集合Z上的等价关系,称为Z上的模m同余关
系。有时写成
{a, b a, b Z , a b(modm)}
2015/11/8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5
另一方面,对任一 x A, 有x [ x] ,而 [ x] [a]
aA
aA
所以 x [a] ,因此 A [a] ,故
aA
aA
2015/11/8
aA
[ a ] A

12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定义3.8.3 设ρ 是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其所有不
同等价类的全体所组成的A的划分称为A关于ρ 的商 集,记作 A / 。
Equivalence Relation )
3.8.2等价类的性质(The A Properties B
class )
of Equivalence
AB
Relations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3

3.8.3等价关系与划分(Equivalence
2015/11/8
Partitions)
3.8.1等价关系的定义(The
1. 等价关系
Definition of Equivalence Relation )
定义3.8.1集合A上的关系ρ ,如果它是自反的,对 称的,且可传递的,则称ρ 是A上的等价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