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5.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十五 第3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4.影响:文学创作繁荣,电影和戏剧创作百花争艳。 5.破坏:“文化大革命”期间,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 花凋零, “样板戏”一枝独秀。 6.复苏:改革开放后,在“双百”和“二为”方向指导下,文艺 创作再现勃勃生机。
主题一
现代中国科技的成就
史料一
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但是我
1.史料一主要阐述了新中国研制核武器的目的。史料主要说明新 中国研制核武器主要是出于防御目的。 2.史料二主要是说明卫星发射成功的国内、国际意义。史料反映 了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发展空间技术的开始,也说明卫星发射成功 鼓舞了亚非拉和世界人民,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及垄断空间技术的局 面。
根据史料二分析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影响。
解析: 选 A。 根据“1958 年”“加速实现”“提前并确定”等可知, 此时处于“大跃进”时期,冒进风气延伸到了科学研究领域,但“1965 年最终合成”,说明这种冒进的风气助推了科技发展,故 A 项正确;材 料仅反映蛋白质人工合成项目的“大跃进”,不能扩大为全国范围内的 科学“大跃进”,故 B 项错误;青年同志要求项目提前并确定具体合成 对象,说明青年在科研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并不代表青年是科研 主力,故 C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政府科研投入,故 D 项错误。
1.史料一主要论述了文艺发展的途径和方针。史料主要强调文艺 家要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体现了创作自由对文艺创作的重要性。 2.史料二阐述了“双百”方针的目的和方向。史料说明文艺工作 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促进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 3.史料三论述了文艺界存在的主要问题。史料反映“双百”方针 受到“左”倾思想的干扰,夸大了当时文艺存在的问题。
解析:选 C。本题考查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1964 年我 国国防事业刚刚发展,没有建立起全方位的国防体系,故 A 项错误;材 料反映的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具有了远 程打击敌国的实力,故 B 项错误;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引爆成功, 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打破 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故 C 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是 1995 年提出 的,故 D 项错误。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3: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艺
(2)不利因素 ①“左”倾错误思想对文化战线的长期干扰和破坏,使党对知识分子 的政策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失误。 ②历史上轻视文化的观念对人们心理的影响。 ③中国革命胜利后,大批工农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他们有重实践、轻 知识的倾向。 ④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家闭关自守,缺乏对世界先进文化的了解与学 习。
文艺创作欣欣向 荣,学术讨论空前 热烈;进入21世 纪,中国文化走向 世界
的关系,要处 理好继承传统 与不断革新的 关系
4.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阶段
方针政策
①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
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
新中国建 立初期
经验,借助苏联经验;② 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 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
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重点发展核技术?
提示: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以巩固国防、维护中国 (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2)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 局势紧张。
(3)为了冲破美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考 纲 要 求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
把握主线
本讲主要讲述了新中国 成立以来,科技、教育 与文学艺术的曲折发展 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 国家为发展科技、文化 事业提出了正确的指导 方针,制定了系统的发 展规划,各项事业蓬勃 发展。“文革”期间受 到很大的挫折。1978年 改革开放以来,实行拨 乱反正,文化科教事业 又迎来发展的春天
4.“百家争鸣”并不是指什么思想都可以争鸣,什么言论都可以争 鸣。
“百家争鸣”指学术上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文艺科研领域应该 有思考与辩论、创作和批评的独立与自由,但要在宪法允许范围之内。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几个科技发展战略的比较
时间
20世 纪5070年 代
科技战略
制定战略原因
重点发展“两弹 一星”,加快国 防科技发展的方 针
加强国防,打破美、 苏等国对核技术和空 间技术的垄断,维护国 家安全。
科技成果 1960年第一枚火箭 1964年第一颗原子 弹 1970年第一颗人造 卫星
方向调整:加快 科技成果的商品 20世 化,推动科技与 纪80 年代 经济的结合,发 挥科技对生产力 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一)新中国教育的发展概况(阶段)
建立人民教育
1949 1956
遭破坏
1966 1976
1、(2010•广东文综) 下列说法体现 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 辫子”
2、(2008•广东) 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 A. 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B. 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 验 C. 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 向 D. 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 教训
思考: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
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 化,世界领先; 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 西方先进水平;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 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1、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中国是世界上 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 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 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 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 说明: A中国已经是世界的超级大国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的地位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考历史备考笔记专题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考纲要求】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程标准】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建设中的重大作用;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与教训;3、了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知识整合】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中国决定研制原子弹、导弹的原因(1)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它的国际地位;(2)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2、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A、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对中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定的环境;B、杂交水稻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重要贡献。
C、载人航天工程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1、“双百”方针(1)、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2)、内容和意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即不同的形式和风格的艺术可以自由发展;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即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双百”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2、“十年动乱”对文化艺术的摧残:①、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艺术成就被一笔抹杀②、大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受到无情批判——横扫一切牛鬼蛇神③、无数优秀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劫——破四旧④、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样板戏”一枝独秀3、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二为”方向的提出和“双百”方针的继续执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归纳升华课件 新人教版
2.(2011年四川文综)人才问题关乎国家盛衰。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人之所能பைடு நூலகம்可兼备,弃其所 短,取其所长。
有谠(正直)言直谏,可以施于政教者,当拭目以师友待之。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 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 弃。
答案:(1)扬长避短;虚怀纳谏;知人善任;任人唯贤。 (2)变化:从曹魏到东晋逐渐下降,其后逐步上升,北宋时达到高 峰。 原因:魏晋时期门阀制度盛行,寒门子弟入仕受到限制;隋唐建 立科举制,门阀制度渐渐解体;北宋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录取名额大 大增加。 (3)第一次:1952年,从综合性大学变为单一的工科大学。为大规 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第二次:改革开放后,恢复、重建文科院系。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理念:德才兼备、自立自强、注重实践。 (4)略
二、影响文化发展繁荣的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社会是否安定或相对安定。 2.政治因素: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稳定。 3.经济因素:经济的发展为科技文化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 4.文化政策因素:统治者是否重视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是否 推行了有利于文化、教育发展的政策。 5.文化交往因素: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交往程度,是一定时 期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6.前代科技文化的基础。 7.广大科技文化劳动者积极进取、勤奋钻研的精神。
——唐太宗
材料二 表1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隋
唐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据何怀宏《选举社会》编制)
材料三 1911年清华学校成立,1928年改建为清华大学。1934年, 清华大学发展为包括文、法、理、工四个学院十六个系的综合性大学。 文、法、理三院大一不分系,开设共同的必修课程,意在使学生求得关 于自然、社会和人文方面的通识。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 法、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置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 程等八个工科系。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逐步恢复和重建了文科院系。 (据《清华大学校史稿》等)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
第(1)题
三组题讲透
(1)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 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第(1)题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解析:“一五”计划是在1953—1957年,时间与①时期相符,因此选A项;
三组题讲透
(1)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 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一张图学透
教育事业的发展 3
教育奠基(1949—1966年)
毛泽东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 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 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 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 劳动者。”
教育动乱(1966—1977年)
“文化大革命”使我国教育 受到严重的破坏,与西方的 科技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
一张图学透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双百”方针 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组题讲透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目录
一张图学透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
“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 弹爆炸成功,同年,中国 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 弹试验成功。
(4)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 而受到几乎绝对意义上的排斥;然而,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 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这一变 化表明( )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关注太空发展的侧重点,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其 原因。
答案:侧重点:发展经济。
原因: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平与发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__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基准考点三
主题一
主题二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探究思考: 邓小平为什么决定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对当 时知识分子和中国青年命运有何影响?
答案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
基准考点二
主题一
主题二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基准考点三
新中国的教育
主题一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含义
1.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为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的竞争。
2.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前提,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3.国家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科学技术发展离不开教育。 4.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改革开 提出教育应 优 放之初
先发展 的思想
知识整合
史论结合
研析高考
练出高分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1)基础教育:制定《 义务
教育法 》
提出“教育要 80年代 面向世界,面 向未来”
(2)中等教育:实行普通教 (3)高等教育:增设了一批 新兴 边缘学科 专业,建立 了学位制度;扩大了学校办 学的自主权
2生物技术:人工合成 结晶牛胰岛素 在中国首次 实现;人类基因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知识整合
史论结合
研析高考
练出高分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整体把握 新中国科技成就
知识整合
史论结合
研析高考
练出高分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背景:新中国成立和三大改造完成,社会制度发 生根本变化。 2提出: 1956 年春,毛泽东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
史料一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 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 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 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 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电 史料二 “神舟”6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开始计算收 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 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 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 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岳麓版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岳麓版)一、考纲与课标考纲:(1)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教育的发展课标:(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二、复习方法1.这一专题知识面比较广,涉及到科技、学术、艺术和教育等方面,知识也比较零碎,考生要注意整理。
2.当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变化日新月异,考生要注意分领域整理现代科技的发展,注意不同阶段的国家政策和有关成就。
3.考生要注意“双百方针”对中国当前的学术和艺术的影响,注意“双百方针”的发展与当前的学术腐败的比较,注意不同时期的表现。
4.本专题要求学生掌握重视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
三、知识要点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主要科技发展成就1.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2.1966年我国第一战略核导弹。
3.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
4.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杂交水稻被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东方魔稻”。
5.我国1978年开始研制巨型计算机,1983“银河-Ⅰ”诞生,1997年“银河-Ⅲ”诞生。
6.中国于1999年加入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
7.2003年“神舟五号”宇宙飞船送杨利伟上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1956年提出,1957反右扩大化后被抛弃,改革开放后重新被作为指导方针;2.百花齐放指文学艺术领域,百家争鸣指学术科研领域;3.在双百方针鼓励下,50年代和改革开放后文艺、学术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三、新中国教育的发展1.建国初即开始扫除文盲,1982年宪法和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重申要扫除文盲,2001年1月1日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2.1986全国人大通过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制;95年党和中央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2001年1月1日实现普九;3.1952年错误仿造苏联改造高等院校;1977年冬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4.1983年邓小平给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四、知识深化一、发展“两弹一星”有何意义:⑴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5讲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件 人民版
(1)分类 ①按题材分:人物画、山__水___画_、花鸟 画。其中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主 要描绘自然风景,以_意__境___为灵魂。 ②按表现技法分:工笔、__写__意___。
(2)绘画艺术的类型:宫廷画、民间 画、文人画,其中文人画的特点是 “画中有诗”,强调个性表现,追 求抒情写意。 3.京剧艺术 (1)形成
【易混易错】 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 不能说是甲骨文,甲骨文只是我国目 前已知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有 人认为比甲骨文更早的陶器上的刻画 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 而是抒情写意。
【轻巧识记】 中国古代的汉字和书法艺 术 (1)汉字起源与演变 基本脉络:原始的刻画符号→甲骨文、金 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战国 时期出现了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故B 项正确。其他三项名称均是北宋以后才出现 的,故均可排除。
• 【答案】 B
尝试命题1 下列哪一项是对下图所反映 史实的正确描述( )
(2)元杂剧:是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如_关__汉__卿__的《感天动地窦娥冤》。主 要演出场所是“瓦肆”或“勾栏”.
7.明清小说
(1)元末明初:产生了章回形式的长篇白 话小说。如罗贯中的《_三__国__演__义__》、施 耐庵的《__水__浒__传__》等。
(2)明代
①是古典小说创作的黄金时代,神魔小 说如《封神演义》、吴承恩的《 __西__游__记___》。 ②短篇白话小说如冯梦龙的“三言”、 凌濛初的“二拍”等。 (3)清代
①清朝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徽 剧风行一时。
②道光年间,在徽戏和汉戏基础上,又 吸收___昆__曲____、秦腔等剧种的唱腔, 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
『史论链接』 “两弹一星”的历史影响 (1)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 (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 意义。 (3)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4)带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 (5)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中国研制原子弹是为了打破美苏的核垄断、核威胁,增强国防实力。
【图片探史】 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意义
★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新中国高新科技发展的意义:经济上,重大科技的发展为经 济发展注入科技因素;国防上,有利于我国国防事业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安定环 境;政治上,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国际上,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考法2 史料主旨类——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成就及原因
【考题1】 (2017·课标全国Ⅱ,31)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 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 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答案 C
第4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
考试说明 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考查角度
教育事业的发展
1.(2017·课标全国Ⅱ,31)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2.(2017·课标全国Ⅲ,31)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3.(2015·课标全国Ⅱ,31)俄语教学与中国的外交政策 4.(2013·课标全国Ⅱ,31)学校教学与国家意识形态构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号、二号
一、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三)总结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共同原因
1、制度前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政策支持: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正确 决策 3、主观因素:优秀科学家和科技工作 者开拓创新无私奉献 4、人才基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完善
国 内
5、外部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国际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83 “银河-Ⅰ型” 计算 1993 “银河- II型” 机
居世界前列,加速了国 家信息化发展
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 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 算机的国家
重点问题探究
1、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发展“两弹一星”战略的背景: ⑴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⑵60年代中苏关 系也急剧恶化;⑶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⑷为 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以巩固 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3、科技发展战略:⑴1956年制定第一个科技发展规 划——以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为重点。⑵1956 年制定第二个科技发展规划,部署了“两弹一星”的试 验与研制⑶1985年制定实施 “863计划”“星火计 划”“火炬计划”等⑷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4、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重大标志是“东方红”1号 卫星发射成功
(二)“双百”的内容与内涵:
(1)内容: 百花齐放: 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 以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 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 论。 (2)内涵:
“双百”方针的内涵是提倡在文学艺术工 作和科学研究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 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 的自由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
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 化,世界领先; 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 西方先进水平;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 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1、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中国是世界上 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 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 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 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 说明: A中国已经是世界的超级大国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的地位
1、科技对经济的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 现代科技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 成为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变革力量。 2、科技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主要的推动力。 二战以后,科技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进入生产系 统,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力量。 3、科技使管理日益现代化。科技在管理中广 泛运用,使管理实现了科学化。科学与管理相结 合,使生产力实现了大发展。 总之,它揭示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经 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变革和推动作用。
2、某兴趣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 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收集到以下资料, 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C.“神舟”五号载人航天 D.“南优2号”杂交水稻
3、2009年10月31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逝世,他对中国航天军事科技最主要的贡献就 是“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 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假如让你用坐标图像表示“双百”提 出后我国文艺科学的发展趋势,你会怎样 作图?
Y(发展状况)
1956
1966
1976
x(t)
(四) “双百方针”遭遇曲折的原因及表现: ① 原因: 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 ② 国内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 ③ 文革期间,极左思想盛行,双百方 针受到彻底破坏 (主要原因) 表现: 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把学 ①
几个科技发展战略的比较
时间
20世 纪5070年 代
科技战略
制定战略原因
重点发展“两弹 一星”,加快国 防科技发展的方 针
加强国防,打破美、 苏等国对核技术和空 间技术的垄断,维护国 家安全。
科技成果 1960年第一枚火箭 1964年第一颗原子 弹 1970年第一颗人造 卫星
方向调整:加快 科技成果的商品 20世 化,推动科技与 纪80 年代 经济的结合,发 挥科技对生产力 发展的推动作用
3、(2009•海南) 1956年,毛泽东 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旨在: 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 C.提高人民群众水水平 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4、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驌因为批评前苏 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 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 是政治, ……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 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驌承 认错误。”该谈话: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① 加强了中国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 创造了安定的环境。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扩 大了中国的影响力。 ② 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我国经 济持续发展。 ③ 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解决了中国人吃 饭问题,而且有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 ③ ④ ⑤
术争论说成阶级斗争; 一些正确的优秀的作品受到批判; 许多知识分子受到迫害。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受到很大影响 树8个样板戏
(五) “双百方针”的经验与教训: 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 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要处理好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
(最基本的)
“双百”方针地位:是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 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 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是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长久 性的指导意义。
4、中新社深圳2009年8月4日电:建设 在中广核集团大亚湾核电站基地的世界最 大LOCA鉴定试验合一、二、三号LOCA炉在 手动模式下的调试,四日全部完成……而 中国掌握核技术开始于: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文革期间 D.20世纪80年代
二、“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针“ 双 提出 百 ” 贯彻 方
活力初现
1956年 文革时期
遭遇挫折
重现春天
1978年后
(一)“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
①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开始探索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迫切要求发展经济和文化 ② 意识形态领域中某些争论混淆了不同性 质的矛盾。 不利于发展经济和文化 ③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召开,肯定 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 部分。 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 议上正式提出“双百”方针
1964.10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功 1999起 神舟号无人飞船4次成功
航天 2003年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成功 飞行(杨利伟) 技术
0508年 神州六、七号 2007年 绕月工程:嫦娥一号;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 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的国家,成为世界航 天大国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 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 国家(第三个里程碑)
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 稻新品种“南优2 1973 农业 号”“东方魔 年 稻”“第二次绿色革 命”
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 水稻的产量,也被认 为有助于解决世界性 饥饿问题
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 质的全合成,开辟了 1965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 人工合成蛋白质时代 年 素在中国首次实现 为提高国民生活水 生物 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 平和健康作出了贡 技术 20世 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 献 纪末 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
(一)明确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
3)第三个阶段:1978年“文革”以后 我国的科技事业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新时期。 A、1978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科学技 术大会,制定了全国科学技术发展纲要,迎来 了我国科技事业的新春天。 B、1985年,在科学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指 导下,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1995年,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 略,进一步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科技进 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也推动科 技事业进入了一个日新月异的新阶段。
一、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二)列举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 领域 原子能导弹
航天技术 生物技术
农业 计算机
领域 时间
成就
地位、意义
加强了国防能力,我 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 原子 列,打破了苏联美国 1964 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能导 的核垄断,提高了中 弹 9194年 秦山、大亚湾核电站 国国际地位,维护世 界和平 世界第五进入航天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0 “东方红— 号”发射成 时代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课标 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 要求 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20世 纪90 年代 以来
国内:工作重心转向经济 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863”计 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划 国际上,和平与发展成为 星火计划 时代主题,以经济和科技 火炬计划 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激 烈。
高科技发展迅速,知识经济兴 “神舟”5号、6 “科教兴国”战 起,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 号、7号;嫦娥 用日益明显,全球化进程加快。 略
1、活力初现:1956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 部长陆定一系统阐述了党中央提出的“双百” 方针,在文艺界和科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2、遭遇挫折: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后, “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 1964年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双百” 方针再次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 3、重现春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恢复“双百”方针为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 业的指导方针,科学文化领域重新迸发出勃勃 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