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 制造声音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制造声音》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制造声音》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感知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活动,发现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用语言描述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 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活动,探究声音的产生原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各种发声物体(如鼓、铃、尺子等),实验桌,实验材料(如毛巾、塑料袋等)。
2. 环境:安静的教室,适合进行实验的的空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发声物体,引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引导幼儿听一听、摸一摸这些物体,感知它们的振动。
2. 实验活动一:振动与声音(1)教师展示一个鼓,轻敲鼓面,让幼儿听声音。
(2)请幼儿用手摸鼓面,感受振动。
(3)教师与幼儿一起探讨: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它与振动有什么关系?3. 实验活动二:不同物体的声音(1)教师分别用毛巾、塑料袋等物体摩擦尺子,让幼儿听声音。
(2)请幼儿用手摸尺子,感受振动。
(3)教师与幼儿一起探讨:不同物体摩擦尺子产生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它们与振动有什么关系?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更多的声音现象。
5.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对声音的产生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感知到声音与物体的振动有关。
在实验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表现出较强的探索欲望。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引导幼儿深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培养幼儿的的科学素养。
六、教学活动:1. 声音的传递游戏: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幼儿站成直线。
教师分别在每组的不同位置发出声音,让幼儿判断声音是从哪个方向传来的。
2. 声音的强弱实验:教师使用同一个物体(如尺子)在不同力度下摩擦,让幼儿听声音的强弱变化,并用手势表示出来。
小班科学公开课《声音》教案三篇
教案/热点专题小班科学公开课《声音》教案三篇【导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
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
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
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
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物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为了帮助小班幼儿了解声音,小编准备了小班科学公开课《声音》教案三篇,快来看看吧!小班科学公开课《声音》教案三篇(1):声音制造者【活动目标】1、主动探索利用不同材料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1、纸盒、有盖的瓶子、豆子、脸盆。
2、白纸、塑料纸、餐巾纸。
3、纸杯、玻璃纸、塑料杯、小木棒若干。
4、小旗、金箍棒、扇子、蒲扇。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教师利用谈话引入主题。
师:“孩子们,我是小小魔术师,今天我要给大家变一个魔术。
”(二)基本部分1、制造声音。
教师出示一只空瓶子摇一摇,请幼儿听一听有没有声音。
再拿出一颗豆子摇一摇,请幼儿听一听有没有声音。
师:“现在我要变魔术了,注意看好了。
”教师将这两个没有声音的东西变得有声音,只要把豆子放进瓶子,盖好瓶盖,摇一摇,你们听到什么了?教师小结:声音原来是制造出来的,现在我要考一考你们,看你们谁能制造出声音来。
2、分组制造声音。
(1)教师介绍四个部分的材料,鼓励幼儿去每个部分探索,尝试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来。
(2)幼儿分组自由探索,教师进行指导。
如“瓶罐区”重点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器皿装豆子,听一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纸区”引导幼儿听一听挥动纸、搓搓纸发出的声音。
“杯子区”引导幼儿敲击不同的杯子,尝试对着不同的材料的杯子说话,听一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3、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1)你们是怎么制造声音的?制造出来的声音像什么?(2)声音表演会要求幼儿用手里的东西来制造表演出这些声音。
下雨天场景(模仿下雨、打雷)摇晃豆盒像下雨声。
打电话(用嘴对着被口说话)着火了(揉搓塑料纸)刮风(摇动旗子)4、了解噪音的危害,结合实际对幼儿进行教育,教育幼儿要保护嗓子和耳朵。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制造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制造声音》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材《有趣的科学》第三章《声音的世界》,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制造声音的方法以及生活中的声音。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学会制造不同声音的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增强对生活中声音现象的关注,提高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教学重点:制造声音的方法和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话筒、振动器、小鼓、铃铛、沙子、纸盒等。
学具:小鼓、铃铛、沙子、纸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敲击小鼓,引导学生注意听敲击声。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个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音响、话筒、振动器等教具,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教师示范制造声音的方法,如敲击、摩擦、振动等。
3. 随堂练习(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学具,尝试制造不同声音。
(2)学生分享制造声音的方法和感受。
4. 知识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如汽车的喇叭声、人们的说话声等。
(2)学生讨论生活中哪些声音是有用的,哪些声音是噪音。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空气振动3. 制造声音的方法:敲击、摩擦、振动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找出家里可以制造声音的物品,并尝试制造不同声音。
(2)观察生活中的声音现象,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制造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声音现象的持续关注,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科学,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同时,可以开展“声音的奇妙世界”主题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声音的奥秘。
《制造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制造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第一章:活动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感知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声音来源。
1.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运用观察、操作、交流等方法探索声音的产生。
1.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发展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物质准备:气球、木棒、塑料尺、纸张、盆子等。
2.2 环境准备:安静的教室,无障碍物遮挡。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入活动主题,让幼儿对声音产生兴趣。
3.2 探索声音:引导幼儿观察和操作各种物品,使其产生声音,并尝试找出产生声音的原因。
3.3 总结声音产生的原因: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在家尝试用不同的物品制造声音,并记录下来。
4.2 环境创设:在教室中设置“声音角”,放置各种能产生声音的物品,供幼儿随时探索。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幼儿参与度: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声音产生的兴趣。
5.2 幼儿操作能力:评估幼儿在操作物品产生声音时的能力,观察他们是否能正确使用物品。
5.3 幼儿交流与合作: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情况,了解他们是否能与他人分享观察和发现。
第六章:活动注意事项6.1 安全提示:在活动中,教师应确保幼儿远离尖锐物品,以免发生意外。
要提醒幼儿不要将小物品放入口中,以防误吸。
6.2 活动纪律:第七章:教学方法7.1 直观演示法:通过教师的实物演示,让幼儿直观地感知声音的产生。
7.2 操作实践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物品,体验声音的产生过程。
7.3 交流分享法: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验。
第八章:活动步骤8.1 第一步:引入活动主题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入活动主题,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8.2 第二步:探索声音引导幼儿观察和操作各种物品,使其产生声音,并尝试找出产生声音的原因。
《制造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制造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教案:《制造声音》一、教学内容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本节课主要通过简单有趣的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知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同时也能体验到声音的传播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让幼儿感知到声音的传播过程。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和观察,感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小盆、木棒、纸杯、塑料杯、沙子。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小盆、一根木棒、一个纸杯、一个塑料杯、一把沙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气球,提问:“气球为什么会发出声音?”引导幼儿思考声音的产生。
2. 实验一:振动产生声音(5分钟)(1)教师将沙子放入纸杯,让幼儿用木棒敲打纸杯,观察沙子的跳动,感知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教师将沙子放入塑料杯,让幼儿用木棒敲打塑料杯,观察沙子的跳动,再次确认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实验二:声音的传播(5分钟)(1)教师将小盆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站在盆后,用木棒敲打盆边缘,询问幼儿是否能听到声音。
(2)教师让幼儿站在盆侧,再次敲打盆边缘,询问幼儿是否能听到声音。
(3)教师让幼儿站在盆前,再次敲打盆边缘,询问幼儿是否能听到声音。
六、板书设计声音:振动→ 传播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制造声音,并观察声音的产生。
2. 请幼儿家长协助,让幼儿尝试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声音产生的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简单的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反应,及时引导和鼓励他们参与实验和观察。
在课后,教师可以让幼儿和家长一起进行拓展活动,发现更多声音产生的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验一:振动产生声音本节课的实验一是让幼儿通过敲打纸杯和塑料杯,观察沙子的跳动,从而感知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制造声音》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体验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性和探索欲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学会用不同的材料和方式制造声音。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2. 创造性地使用不同材料制造声音。
四、教学准备:1. 各种材料(如木块、金属棒、气球、塑料袋等)。
2. 录音机、音乐CD、玩具乐器等。
3. 教学PPT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音乐或敲击玩具乐器,引起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引导幼儿思考声音的来源。
2. 探索声音的产生:教师展示各种材料,如木块、金属棒、气球、塑料袋等,让幼儿用手敲击、摩擦等方法制造声音。
教师记录幼儿的发现,并在PPT或黑板上呈现。
3. 实验与发现: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材料制造声音时的振动情况。
如将气球固定在桌子上,让幼儿用木棒敲击气球,观察气球的振动。
通过实验,让幼儿发现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4.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实验结果,让幼儿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师鼓励幼儿创造性地使用不同材料制造声音,如用塑料袋吹气、用金属棒敲击玩具等。
5. 结束活动:教师播放轻音乐,让幼儿用手拍打桌子、椅子等,感受音乐的节奏。
在活动结束时,教师表扬幼儿的积极参与和创造力,并提醒幼儿注意声音的大小,以免影响他人。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和操作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意识。
2. 评价幼儿对振动与声音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3. 收集幼儿在创意制造声音活动中的作品,评估其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七、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在家中找到不同的材料,尝试制造各种声音,并记录下来。
2. 主题活动:组织一次“声音展览”,让幼儿展示自己在课堂上和家中制造的声音作品。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次教学活动的效果,包括幼儿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兴趣。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制造声音》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感知到不同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感知不同物体的发声特点。
难点:让幼儿能够用语言描述不同物体的声音。
三、教学准备:1. 各种发声玩具和日常用品,如塑料尺、铃铛、鼓等。
2. 录音机和空白磁带。
3. 画纸、画笔,供幼儿记录使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各种发声玩具和日常用品,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激发幼儿的兴趣。
2. 探索声音: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玩这些玩具和日常用品,让幼儿注意倾听它们发出的声音,并尝试用语言描述。
3. 制造声音:教师指导幼儿用塑料尺、铃铛、鼓等物品自己制造声音,并尝试用语言描述所制造的声音。
4. 记录声音: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笔和画纸记录下自己制造的声音,培养幼儿的记录能力。
五、作业:1. 回家后,让幼儿尝试用家里的物品制造声音,并告诉家长所制造的声音。
2. 家长协助幼儿记录下这些声音,并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评估幼儿在制造声音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考核幼儿能否用语言描述不同物体的声音,以及他们的记录能力。
七、教学延伸:1. 让幼儿尝试用其他物品制造声音,并探索更多物体的发声特点。
2. 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制造声音的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3. 开展有关声音的科普知识讲座,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声音的知识。
八、教学反思: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幼儿的参与程度、兴趣、创造力等方面。
教师也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建议:1. 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2.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
3. 教师可以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幼儿。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制造声音》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制造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声音》,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如何制造声音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制造声音的方法。
难点:声音的传播过程,如何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制造声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话筒、小鼓、铃铛等发声物品。
学具:小纸杯、棉签、橡皮泥、吸管、小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话筒、小鼓、铃铛等物品,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些物品是如何发出声音的?”让幼儿动手操作,感受声音的产生。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发放一套学具,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制造声音,如:用棉签敲击小纸杯、用吸管吹动橡皮泥、用小石子投掷纸杯等。
5. 板书设计(5分钟)在黑板上画出声音传播的示意图,标注声音产生的物品和传播过程。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话筒、小鼓、铃铛等物品2. 声音的传播:空气振动,传到耳朵3. 制造声音的方法:棉签敲击、吸管吹动、小石子投掷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尝试用不同的物品制造声音,记录下来,第二天与同学分享。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但在引导幼儿分享环节,时间安排不够充分,下次应注意调整。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除了制造声音,我们还能用声音做些什么?如:用声音传递信息、用声音表达情感等,激发幼儿对声音的探索欲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在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以及制造声音的方法。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 制造声音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制造声音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探索和识别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听力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原理: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2. 探索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如敲击、摇晃、吹气等方法使物体发出声音。
3. 分辨和识别不同的声音。
教学准备:1. 各种可以发出声音的物品,如鼓、铃铛、木棍、纸片、瓶子、橡皮筋等。
2. 录音设备(可选)用于记录和回放声音。
3. 教学图片或动画,展示声音的产生过程。
教学过程:1. 引入主题:通过讲故事或者播放声音片段,引导幼儿注意并思考声音的来源。
2. 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使用简单的语言和图像,解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 实践活动:分组让幼儿尝试用提供的物品制造声音,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方法并观察结果。
4. 声音识别游戏:播放或制造一些声音,让幼儿猜测是哪种物品发出的。
5. 总结分享: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教学延伸:1. 家庭活动: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探索更多的声音,如厨房里的锅碗瓢盆、自然环境中的鸟鸣虫叫等。
2. 创作声音故事:让幼儿用自己制造的声音创作一个小故事,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总结:本次科学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并通过实践探索和识别不同的声音。
通过此次活动,幼儿不仅提高了观察力和听力,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投入程度,了解他们对声音的理解和兴趣。
2. 通过声音识别游戏,评估幼儿对不同声音的分辨和记忆能力。
3. 在分享环节,通过幼儿的发言和反馈,评价他们对声音产生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4. 家长反馈:收集家长对家庭活动的反馈,了解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声音探索的持续兴趣和进步。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制造声音》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制造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声音的世界》第二节《制造声音》。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常见声音的识别、制造声音的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幼儿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难点:让幼儿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话筒、气球、纸杯、绳子、尺子等。
学具:小鼓、铃铛、沙锤、纸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音响,播放儿歌,让幼儿观察音响的振动,引导幼儿发现声音的产生。
(2)教师拿起话筒说话,让幼儿观察话筒的振动,引导幼儿了解声音的传播。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用气球、纸杯、绳子、尺子等物品,演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让幼儿观察并思考。
3.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发放小鼓、铃铛、沙锤、纸盘等学具,让幼儿分组进行制造声音的实践。
(2)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大家共同分享、交流。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振动传递3. 制造声音:使用各种物品制造声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家中的物品,制造不同声音,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加强幼儿的互动交流。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分辨不同的声音,并了解声音的音调、音量等特性。
同时,结合音乐课程,让幼儿体验声音的美妙世界。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引导幼儿观察声音产生的振动。
《制造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制造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2 学会通过敲击、摩擦等方法制造声音。
1.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物质准备:沙锤、铃铛、木鱼等打击乐器;气球、塑料袋等易于摩擦的物品。
2.2 环境准备:安静的教室,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音乐,引导幼儿感知声音。
3.2 探索声音:教师展示打击乐器,引导幼儿观察乐器振动产生的声音。
3.3 制造声音:教师带领幼儿动手尝试,用沙锤、铃铛、木鱼等乐器制造声音。
3.4 声音的传播:教师向幼儿讲解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让幼儿感知声音的传播。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家庭作业: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在家中尝试用气球、塑料袋等物品制造声音,并记录下来。
4.2 环境创设:在教室中设立“声音角”,让幼儿在角里尝试不同的声音制造方法。
第五章:活动评价5.1 教师评价: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操作准确性以及对声音的感知程度。
5.2 幼儿互评: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
5.3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活动延伸部分的参与情况。
第六章:活动注意事项6.1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避免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受伤。
6.2 尊重每个幼儿的操作意愿,不强迫幼儿参与活动。
6.3 注意调节活动音量,避免声音过大影响幼儿听力。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展示声音的产生,让幼儿直观感知。
7.2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学习兴趣。
7.3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制造声音。
第八章:活动内容8.1 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8.2 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8.3 声音的分类:区分乐音和噪音。
8.4 声音的利用:介绍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
第九章:活动反思9.1 教师反思:回顾活动过程,总结教学方法和策略,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效果。
制造自己的乐器:活动制造声音小班科学教案
制造自己的乐器:活动制造声音小班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1.了解声音的本质和属性。
2.掌握如何制造一种简单的乐器。
3.学习如何运用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
活动步骤步骤一:铃铛让每个孩子都做一个小铃铛。
准备材料包括一个干净的铁罐和一个铃铛。
将铃铛放入铁罐中,并将罐口封严。
让学生们轻轻敲打铁罐,听听里面的声音。
解释:当我们敲打铁罐时,铁罐的壁发出声音。
这是因为敲击物会引起物体震动,从而产生声音。
在铁罐里面,铃铛也在震动,故会发出声音。
步骤二:口琴现在,我们来制造一种更复杂的乐器:口琴。
我们要准备一个纸夹和一张铝箔纸。
将铝箔纸剪成形状适合夹子的长条,约5厘米长。
将一端夹在夹子上并松开。
使铝箔轻微张力,用两个手指拨动,并吹入口琴的空间。
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拨动铝箔,听听不同的音调。
解释:当铝箔被拨动时,它会震动并快速地打开和关闭自己的微小通道。
这样,通过通道流经的空气压力变化就会产生声音。
不同方式的拨动会改变通道的长度和形状,从而产生不同的音调。
步骤三:水晶拉琴水晶拉琴是小班科学中一种最有趣的乐器,也是最有挑战性的。
我们需要准备一设备:一个长方形的跳蚤市场板(通常称为轮胎铁盘)。
然后,用小水晶把它们粘在一起,从而用水晶制成音阶。
解释:水晶拉琴是一种通过牵拉水晶棒产生声音的乐器。
当你拉开水晶棒时,棒内的水晶会发生挠动并发出声音。
用不同的秩序拨动拉琴,每个水晶的声音会随之变化。
结论通过这些乐器,我们可以真切地体验声音的本质,并意识到我们如何通过振动和大小的变化来控制声音。
这个小班科学活动充满了乐趣和挑战,希望每个学生都会喜欢并从中学到新的知识。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制造声音》含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制造声音》适用年级:小班学科领域:科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度,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1. 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感知声音的产生。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教具准备:1. 各种材料(如木块、金属片、塑料管等)。
2. 录音机、音箱。
3. 实验桌、实验盘。
环境准备:1. 安静的教室环境。
2. 适合进行科学实验的空间。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材料,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环节二:探索声音的产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桌上的各种材料,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材料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吗?”2.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问题的答案。
3.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演示,让他们通过敲击、摩擦等方法使材料发出声音。
4. 教师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环节三:实践操作1. 教师发放实验材料,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材料发出声音的特点。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环节四:展示与交流1. 各小组向全班展示实验结果,分享自己的发现。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环节五:拓展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拓展活动,如用不同材料制造声音、模仿动物的声音等。
2. 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对声音的敏感度。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对声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振动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在拓展活动中,可以增加更多有趣的声音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六、教学延伸教学延伸活动:声音的辨别与模仿活动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特点。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制造声音》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制造声音》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体验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性和探索欲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活动,感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特点。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气球、木棒、塑料尺、桌子等。
2. 环境准备:安静的教室,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幼儿关注声音的产生。
2. 实验一:气球振动产生声音(1) 教师将气球固定在桌子上,用木棒轻轻刺破气球,观察声音的产生。
(2) 幼儿尝试用手指轻轻触摸气球,感受振动产生的声音。
3. 实验二:木棒振动产生声音(1) 教师将木棒放在桌子上,轻轻敲击木棒,观察声音的产生。
(2) 幼儿尝试用手指轻轻拨动木棒,感受振动产生的声音。
4. 实验三:塑料尺振动产生声音(1) 教师将塑料尺放在桌子上,用手指轻轻拨动塑料尺,观察声音的产生。
(2) 幼儿尝试用手指轻轻拨动塑料尺,感受振动产生的声音。
5. 实验四:合作探索(1) 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探索乐器振动产生声音的方式。
(2) 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发现。
五、作业与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同学。
2. 延伸活动:组织幼儿进行声音表演,让幼儿通过振动物体产生声音,展示他们的发现。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
2. 评估幼儿对声音振动产生原理的理解程度。
3. 通过家庭作业和延伸活动,了解幼儿对教学内容的巩固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馈:1. 教师应及时给予幼儿积极的反馈,鼓励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2. 对幼儿在实验中的发现和问题,教师应给予合理的解释和指导。
3. 家长可以通过家庭作业了解幼儿在课堂外的学习情况,并与教师进行沟通。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幼儿的反应和学习情况,教师可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制造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制造声音》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幼儿对声音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幼儿基本的听力和观察力。
1.2 教学内容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声音,让幼儿感知声音的存在。
引导幼儿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3 教学方法观察与实践:让幼儿观察和体验不同物体的声音。
游戏与互动:通过声音游戏,让幼儿参与制造和感受声音。
第二章:认识声音的产生2.1 教学目标帮助幼儿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培养幼儿对声音产生原理的基本认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声音产生的基本原理。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不同物体的振动产生不同声音。
2.3 教学方法实验与观察:让幼儿参与简单的声音实验,观察物体的振动。
讲解与示范: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幼儿解释声音产生的原理。
第三章:声音的传播3.1 教学目标帮助幼儿理解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培养幼儿对声音传播过程的认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3.3 教学方法实验与观察:让幼儿参与声音传播的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效果。
讲解与示范: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幼儿解释声音传播的过程。
第四章:声音的特性4.1 教学目标帮助幼儿理解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培养幼儿对声音特性的感知和描述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感知和描述不同声音的特性。
4.3 教学方法实验与观察:让幼儿参与声音特性的实验,感知和描述不同声音的特性。
讲解与示范: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幼儿解释声音特性的概念。
第五章:声音与生活5.1 教学目标引导幼儿认识到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培养幼儿对声音与生活关系的理解。
5.2 教学内容讨论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通过实例,让幼儿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5.3 教学方法观察与实践:让幼儿观察和体验日常生活中声音的应用。
游戏与互动:通过声音相关的游戏,让幼儿参与制造和感受声音。
幼儿园小班教案《制造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制造声音》含反思小班教案《制造声音》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知材料与声音的关系,借助各种材料制造声音,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制造声音》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借助各种材料制造声音。
2.感知材料与声音的关系。
3.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活动准备:各种瓶子(如: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纸盒子(大小)、不同类型的纸(挂历纸、报纸、硬纸壳)、塑料带(薄、厚)、豆豆、米粒、纸片。
活动过程:一、声音的秘密1.出示:瓶子、豆子。
2.听听瓶子有没有声音?再听听豆子有没有声音?3.想办法使他们发出声音?二、声音的产生第一次尝试操作验证:1.分组操作,教师指导。
2.怎样制造声音。
(空瓶子、罐子、盒子、豆豆、米粒、纸片)三、声音的不同出示:不同材料的瓶子(如: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纸盒子(大小)、不同类型的纸(挂历纸、报纸、硬纸壳)、塑料带(薄、厚)让幼儿听辨。
(这个声音像什么?并出示给幼儿看)辨析探究声音的特点:1.撕纸(有的声音长,有的声音短)2.塑料带、瓶、豆、盒子、米粒、纸片(有的声音是“砰砰的”“扑扑的”;有的说这声音“沙沙沙”“叮当叮当”象下雨,象打雷)活动反思:孩子们通过“动脑想、动手做、用眼看、用耳听”了解到不同的材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兴趣和欲望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同时也教会了幼儿认识事物的方法。
整节活动孩子的兴趣很浓,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与快乐。
不足之处:活动中没能关注每个孩子,以至使孩子注意不集中。
小百科: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
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
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
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
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物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制造声音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制造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材《声音的世界》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围绕“制造声音”展开。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实践,了解声音的产生,掌握制造声音的方法,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感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够感受到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践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意识,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掌握制造声音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感知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鼓、铃铛、尺子、绳子、气球等。
学具:每组一份音响、鼓、铃铛、尺子、绳子、气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播放音响,让幼儿闭上眼睛,感受声音。
提问:“你们听到什么声音?这些声音是从哪里来的?”2.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鼓、铃铛等物品,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教师敲击鼓、摇动铃铛,让幼儿感受声音的产生。
(3)教师解释声音的产生原理,引导幼儿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 随堂练习(1)教师分发学具,让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制造声音。
(2)每组选一个代表展示制造声音的方法,其他幼儿观察并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大制造声音2. 副声音的产生与制造方法3. 内容:(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制造声音的方法:敲击、摇动、摩擦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身边的物品制造声音,并记录下来。
2. 答案:(1)用铅笔敲击桌子,产生声音。
(2)摇动装有水的矿泉水瓶,产生声音。
(3)摩擦两个气球,产生声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和制造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的物体产生的声音特点,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制造声音》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体验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活动,感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特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鼓、铃、木鱼、塑料尺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塑料杯和一张纸。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教具,引导幼儿观察并倾听它们产生的声音。
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些声音是怎么产生的?”2. 探究活动:(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实验,让幼儿亲手敲击鼓、铃、木鱼等教具,感受声音的产生。
(2)幼儿用塑料尺敲击桌面,观察塑料尺振动时产生的声音。
(3)让幼儿将塑料杯放在嘴唇上,轻轻吹气,感受空气振动产生的声音。
3.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实验现象,让幼儿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声音现象,并尝试解释。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关注幼儿对声音产生原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结束后,对幼儿进行简单的提问,以检验他们对本次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1. 学习声音的传播:让幼儿了解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 学习声音的放大:让幼儿观察到振动幅度与声音响度的关系。
七、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传播。
2. 幼儿进行实验,观察声音的传播。
例如,让幼儿站在一定距离,一个幼儿说话,另一个幼儿听,观察是否能听到声音。
3. 幼儿进行实验,观察振动幅度与声音响度的关系。
例如,让幼儿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观察声音的响度变化。
八、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观察幼儿对声音传播和振动幅度与声音响度关系的理解程度。
在教学结束后,对幼儿进行简单的提问,以检验他们对本次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制造声音
活 过程 听音乐 幸福拍手歌 律 进入 一 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们, 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特殊的玩具 ,你们看看都有什么啊?它们能制造出 同的声 音?而且每个玩具制造出的声音都 一样呢,小朋友想 想去试一试?” 二 幼儿自由探索,选择各种材料制造声音
请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活 延伸 户外活 时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中可以发出的声音
2
三 大家分享自己的发现 1 向大家 绍自己是怎样制造声音的,使物品发出声音的? 2 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肯 脑筋,通过敲敲 打打 揉揉 碰碰制造出了 同的声音! 四 分组配乐展示 刚才小朋友手中的玩具 都能发出好听的声音了,那咱们把它们当成小乐器,用它们来 歌曲伴奏吧, 分组开始 五 身体发出声音 用各种物品可以制造出声音,咱们的身体也可以制造出声音,试一试,好咱们一块来!随 幸福拍手歌 律 走出活 室
2021 年 XX 幼儿园
幼 儿 园 活 动 教 案
班 级: 带班教师: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 制造声音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制造声音 来源:东营市河口区 验幼儿园 张忠卫
1
仅供参考
活 目标
1
借 各种材料发出 同的声音
2 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仅供参考
活 准备 1 各种盒类 塑料袋 塑料瓶 易拉罐 酸奶瓶 纸等各种废旧材料 2 伴奏音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制造声音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制造声音
来源: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幼儿园张忠卫
【活动目标】
1、主动借助各种材料发出不同的声音。
2、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盒类、塑料袋、塑料瓶、易拉罐、酸奶瓶、纸等各种废旧材料。
2、伴奏音乐。
【活动过程】
听音乐《幸福拍手歌》律动进入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特殊的玩具宝宝,你们看看都有什么啊?它们能制造出不同的声音?而且每个玩具制造出的声音都不一样呢,小朋友想不想去试一试?”
二、幼儿自由探索,选择各种材料制造声音。
请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发现。
1、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制造声音的,使物品发出声音的?
2、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肯动脑筋,通过敲敲、打打、揉揉、碰碰制造出了不同的声音!
四、分组配乐展示。
刚才小朋友手中的玩具宝宝都能发出好听的声音了,那咱们把它们当成小乐器,用它们来为歌曲伴奏吧,分组开始。
五、身体发出声音。
用各种物品可以制造出声音,咱们的身体也可以制造出声音,试一试,好咱们一块来!随《幸福拍手歌》律动走出活动室。
【活动延伸】
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中可以发出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