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针刺镇痛机理的研究趋势
针刺镇痛的现代研究进展
I 1
i 毫 业 研究 黾 哪艽
针刺镇痛晌坝代酮究进展
王允娜 邱连利 / 肃省 中医学校 甘
[ 摘 要 ]针刺镇痛 是指运用针刺 的方法 防治和治疗疼痛 的一种方法。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 的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 和情感体验 ,它包含痛觉和痛反 应两个成分。 目前有不少 学者致力于研 究针刺镇痛 的机理,笔者对近十年 的相关文献进行 了 整理。
[关键 词 ]针刺镇痛 研究 中医理论 医学 神经
中医理论 针刺治 疗疼痛 可 以追溯到 秦汉 时期 , 《灵枢 ・ 刺节真 邪 》 日 : 用针之类 , “ 在于调气。” 《素问 ・ 宝全形论》日:“ 凡刺 之真 , 必本 于神 。” 《 枢 ・ 灵 九针 十二 原 》日 :“ 以微针 , 欲 通 其经 脉 , 调其血 气 。” 由此 可知 , 刺具 有调气 和治 神的功 能 , 针 因而 具有 较好 的镇 痛 作用 。针 刺之 调气 , 即调 和气 血 。一 方 面在 于调 节气 血 的运 行 :气 为血 之帅 , 血为气 之 母 , 行则 血 气 行, 气滞则 血瘀 , 刺可 以使 气 血运行 正常 , 针 则血 瘀除 , 经脉 通 故日 “ 通则 不痛 ”; 一方 面针 刺可 以调节 脏腑 经络气 血 的盛 另 衰, 损有余而补不足 , 使阴阳平衡 、气血旺盛 , 脏腑经络得到温 煦濡养 , “ 则 荣则 不痛 ”。明代 ・ 武在 《 灸聚英 》中曾日 : 高 针 “ 龙摆 尾气 交 流 , 苍 血气 奋 飞遍 体周 。任 君疼 痛诸 般 疾 , 一插 须臾 万病休 ”。 这是 对针刺 镇痛 的效应作 了极 为形象 的描述 。 二 、现 代医学对 针 刺镇 痛 的认识 ( ) 代 生理 学对 针 灸镇 痛 机理 的研 究 例 有 以下 几个 一 现 , 观点 : 1 、针 灸 能激 活脊 髓 后 角胶 样 物质 内神经 元 , 抑制 疼 痛 的 传导 , 提高 了痛阈 ; 2 、针灸 启动 了 中枢 下行抑 制 , 内啡肽增加 ; 3 、针灸 产生损 伤性 电流 , 断痛感 传导 。 阻 同时改变 植物 神 经兴奋性 , 疼痛局 限 ; 使 4 、针灸使痛 阈上升 , 由于丘脑上部缰核内抑制性神经 还 递质 X2 氨基丁酸 (A A 增高 , G B) 抑制缰核活动水平 , 提高痛阈 起到镇 痛作用 ; 5 、针 灸 能改 善局 部 组 织 的血 液微 循 环及 淋 巴代 谢 , 除 排 致痛物质 , 到镇痛 的作用 ; 达 ( ) 刺镇痛 的神经 化学 机制 : 二 针 八肽 胆囊 收缩 素 ( C 一 )是 目前 发现 最 强的 内源性 抗 阿 CK8 片物 质。许 多资料 指 出 ,在 整体动 物行 为或 中枢痛 反应神 经元 电活 动 的水 平上 ,腹 腔 、脑 室或 蛛 网膜 下腔 注 射 C K 8本身 C一 对 大 鼠的痛 阈没有 明显 影响 ,但能 选择 性对抗 电针 或吗 啡的镇 痛 作用 。徐满 英 等通 过实验 ,进 一步 证实 , C K 8的抗 电 C一 针 镇痛作 用 在 中枢 痛反 应神 经元 电活动 和整体 行为 反射水 平上 是 协 同一 致 的 ,而且 尾核 中 P N 和 PN 的电 活动作 为 观 察疼 E I 痛 和镇痛 指标 是确 实可行 的 。杨 东 晓 等通 过实验 证 明脑室 注 射 八肽 胆囊 收缩 素能 同时对抗 电针 对痛 奋神经 元或 痛抑 制神经 元 和甩尾 潜伏 期 的镇 痛 作用 ,且八 肽胆囊 收缩 素 的抗 电针 镇痛 作用在中枢痛反应经元电活动和整体行为反射水平上是协 同一 致 的;近年 来 , 多资料 表明 电针可促 进 内源性 阿片肽 的释放 , 许 所以八肽胆囊收缩素的抗针镇痛作用可能是通过其对抗内源性 阿片肽镇痛作而实现的。提示 ,降低脑内八肽胆囊收缩素的含 量或阻断束旁核中胆囊收缩素受体可以提高临床针刺的痛疗效 以及 束旁 核 中痛兴奋 神 经元 和痛抑 制神 经元 电活动作 为 观察疼 痛 和镇痛指 的影 响 三
针刺及针药复合镇痛的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673412);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BE2019618);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YY 013);江苏省“双创团队”(2017)作者简介:江永伟(1985 09—),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针药结合镇痛机制,E mail:jyw_2012@163 com通信作者:吕志刚(1977 06—),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神经药理学,E mail:amen0614@126 com针刺及针药复合镇痛的研究进展江永伟 张 晗 徐 斌 吕志刚(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结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23)摘要 针刺疗法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针灸消除或减轻疼痛在古籍中早有记载。
现在很多中医院已经将针刺作为一种麻醉手段或辅助麻醉手段应用在多种外科手术中。
多年的临床经验表明针刺麻醉具有经济,安全性高及不良作用小的特点,但是单纯的针刺麻醉往往达不到理想的镇痛效果,因此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针刺结合药物的麻醉方法。
针药复合麻醉一方面可以明显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进而减少术后药物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体验;另一方面可以发挥针刺具有广泛调节作用的优点,加快术后恢复。
本文对针刺镇痛的机制和针药复合镇痛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电针;机制;针药复合镇痛;针刺镇痛机制;炎性反应;免疫;不良反应;临床应用ResearchProgressofAcupunctureandAcupunctureCombinedAnalgesiaJIANGYongwei,ZHANGHan,XUBin,LYUZhigang(KeyLaboratoryofIntegratedAcupunctureandMedicineResearchofMinistryofEducation,Nan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Nanjing210023,China)Abstract Acupunctureisanimportantpar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eapplicationofacupuncturetorelievepainisre cordedinancientbooks.Nowadaysitisusedasananesthesiawayorassisted anesthesiawayinmanykindofsurgeryinChinesemedicinehospital.Clinicalexperienceindicatesthatacupunctureanesthesiahasadvantageofeconomical,safetyandslightsideeffect,butuseacupuncturealoneasanesthesiamethodusuallycan′tgettheidealanesthesiaeffect.Hence,acupuncturecombinedwithanalgesicstogetherasamixedanesthesiamethodisappliedinclinicaluse,whichcanreducethedoseofanesthesiainsurgeryandalsopossessthemeritofacupuncture.Thisarticlesummarizedthelatestresearchprogressofacupuncture analgesiamechanismandcombinedacupuncturemedicationanesthesiainclinicalresearch.Keywords Electro acupuncture;Mechanism;Combinedacupuncturemedicationanesthesia;Acupunctureanalgesiamechanism;Inflammation;Immune;Sideeffect;Clinicalapplication中图分类号:R277 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0.21.002 针刺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运用针灸消除或减轻各类疼痛的记载,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阴阳十一脉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最早的相关记载见于《黄帝内经》,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实验动物学关于针灸镇痛机理的研究概况
刺激 造成局部 组织 的损伤 , 致机体 释放 降低痛 阈的物质 P 、 导 K 5一H 、 、 T K 缓激肽等 , 这些有害 刺激分 布在 皮肤 、 肉、 肌 内脏 和 关节 的疼痛感受器 , 通过 A一8 纤维 和 C纤维传 至疼痛 中枢 ( 脊 髓 、 脑 和大脑 ) 丘 。此 外 , 痛 还 受 到 精 神 、 理 状 态 和 社 会 、 疼 心 经 济等多方面 的影 响 J 。 2 2 实 验 动 物 学 关 于 针 灸镇 痛 机 理 的 研 究 .
方面进行 深入探 讨 。 用整体观去看待 问题 。在今后针 灸镇 痛的现代机理研 究提供 参考 , 寻求更好 的临床 治疗效果 。
关键 词 : 灸镇痛机理 ; 针 实验 动 物 ; 究 概 况 研 中 图 分 类 号 : 2 6 9 文 章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6—9 8 2 1 ) 2— 0 6— 3 R4 . A 10 7 X( 0 2 0 0 4 0
整理 收集近年来 关于针 灸镇痛的动物 实验 学研究进行概括 总结 。提 示针 灸镇痛是 在针 刺作 用下 , 由机 体 内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神 经、 液、 体 酶等 多 因素的共 同参 与的结果 , 是致 痛和镇痛相对 立统一的 两个方 面的复杂 的动 态整合过程 。在针 灸镇痛 机 理的现代研 究 中, 关于动物 实验学研 究的报 道较 少, 主要 集 中在神 经、 液等方 面, 体 这仅 是冰 山一 角, 仍不 足 以弄 清其镇 痛 原 因; 物模 型与人体 虽然相近 , 毕竟存在差异 , 了彻 底弄 清针 灸镇痛 的机理 , 从 多水平 、 动 但 为 应 多角度 、 种差 异等 不 同 物
( A,. s10H ,0mi) 侧 “ 三 里 、 阴 交 ” 后 , 3m 0 3m ,0 z3 n 双 足 三 穴 不 仅有 明显的电针抑制伤 害性 放 电的作 用 , 而且 其抑 制作 用可 持 续 2 i 0m n以上 , 提示 电针镇痛作用在 横断脊 髓 的大 鼠身 上依 然 明显 存在 , 明了电针镇痛脊 髓机 制 的重 要性 。孙 文颖 等实 说 验用体重 20g一 0 5 3 0g的雄性 S D大 鼠, 以截 肢造成 创伤 疼痛 , 电针“ 华佗夹脊 穴” , 后 发现脊髓 I 一Ⅱ层 F S蛋 白表达 较对 层 O 照组 明显减少 , 提示 电针夹脊 穴对 脊髓初 级传 人 中枢伤 害性 传 入具有抑制作用 。何晓玲 等实验 用体 重 2 0g一 5 5 3 0g大 鼠 , 腹腔注射乌拉 坦麻 醉造模 , 璃微 电极 细胞 外记录 T ~L 脊髓 玻 。 1 背角会 聚 神 经 元 对 后 爪 伤 害 性 刺 激 的 反 应 , 察 到 低 强 度 观 ( 电针作用于与痛源 接近的“ 三里” 对背 角神经元 的伤 2V) 足 穴 害性反应 有明显 的抑制作用 , 表现为 强 电针穴 位镇痛 作用 的广 泛性 。史 向党 等将 不 同频率 电针 的 S D大 鼠分别 随 机分 组 , 予 以脑立体定位技术 , 分别进行大 鼠双侧 v A的假损 及损毁 造 T 模, 利用 电针及 核团损毁技术 证 明了大 鼠双侧 中脑 腹侧 被盖 区 ( T 的 D 能 通 路 参 与 不 同 频 率 ( z 10H ) 针 对 甩 尾 V A) A 2H ,0 z 电 实验 镇痛。姬广 臣 等用体重 (0 2 )g的雄 性 s 20± 0 D大 鼠, 在 大鼠脚掌注射 角 叉 菜胶 造 成 炎 症痛 模 型 , 造模 前 电针 致 炎 侧
中医针灸治疗痛症的研究进展
总第23卷260期2021年4月大众科技Popular Science&TechnologyVol.23No.4April2021中医针灸治疗痛症的研究进展黄强(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530011)【摘要】中医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文化中的瑰宝,临床应用广泛,内、夕卜、妇、儿均适合使用,并且简便廉验,安全高效。
痛症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病,也是一种急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折磨,快速安全有效的止痛是患者的强湫愿望,也是医生诊治过程中的主要选择策略之一。
随着中医针灸在临床实践上的不断深入,发现中医针灸对痛症有着良好的止痛效果。
因此,文章旨在对中医针灸治疗痛症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医;针灸;痛症;综述【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151(2021)04-0105-03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PainAbstract: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 treasur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It has a wide rang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s.It is suitable for internal,external,women and children.It is simple and inexpensive,safe and efficient Pain,as a common clinical disease,is also an emergency,which brings great pain and torture to patients.Rapid,safe and effective pain relief is a strong desire of patients,and it is also one of the main selection strategies for doctors in the proces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es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it has been found that Chinese acupuncture has a good analgesic effect on pain.Therefore,this article aims to give a review of the treatment of pain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order to provide clinical reference.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cupuncture;pain;review引言中医针灸历史悠久,主要包括针法和灸法,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镇痛药物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趋势展望
癌症患者常常伴随着剧烈的疼痛 ,镇痛药物在癌症疼痛缓解中发
挥着重要作用。
02
慢性疼痛治疗
镇痛药物也广泛应用于慢性疼痛 的治疗,如头痛、关节痛、神经
痛等。
04
其他疼痛情况
此外,镇痛药物还可用于治疗一 些其他疼痛情况,如痛经、牙痛
等。
02
国内镇痛药物研究进展
传统中药镇痛成分研究
01
中药镇痛成分的筛 选与提取
靶向药物设计与合成
基于靶点结构和功能,设计并合成具有靶向性 的镇痛药物。
靶向性评价与研究
通过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等方法,评价靶向镇痛药物的靶向性和疗效。
临床试验及疗效评价
临床试验设计
根据镇痛药物的特点和临床试验规范,设计 科学、合理的临床试验方案。
疗效评价指标
制定客观、量化的疗效评价指标,准确评估 镇痛药物的疗效。
建立了镇痛药物的评价体系 和方法,为药物筛选和临床 应用提供了依据。
发现了新型镇痛药物的作用 机制和疗效特点,为药物研 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促进了学科交叉和团队合作 ,提高了研究水平和效率。
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
部分实验结果存在偏差, 需要加强实验设计和操作 规范性。
临床研究样本量较小,需 要扩大样本量和加强长期 随访观察。
政府间合作项目
各国政府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支持镇痛药物领域的联合研发和创新 。
新型分子结构镇痛药物发现
多模态镇痛药物
可同时作用于多个疼痛通路的药物,提高镇 痛效果,降低药物依赖性。
靶向镇痛药物
针对特定疼痛靶点的新型分子结构药物,具 有高效、低副作用等优点。
纳米技术在药物传递中应用
利用纳米技术提高药物在体内的传递效率和 靶向性,减少副作用。
针灸中医学术研究与前沿动态
针灸中医学术研究与前沿动态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治疗手段,自古以来一直得到广泛应用。
它不仅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现代医学领域仍然保持着活跃的研究与发展。
本文将探讨针灸中医学术研究的现状和前沿动态。
一、现状分析1. 针灸在中医学中的地位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其治疗原理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念以及经络学说。
在中医学中,针灸被广泛运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特别是慢性病方面的疗效显著。
2. 针灸研究的现状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针灸研究逐渐形成了与传统中医学相结合的新模式。
研究者们通过临床实验、生理学探索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手段,对针灸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进展1. 针灸的作用机制研究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神经影像学技术等手段,揭示了针灸对大脑活动的调控作用。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针灸刺激可以调节疼痛信号通路,从而缓解慢性疼痛。
此外,针灸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多个方面发挥治疗作用。
2. 针灸与现代医学的结合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针灸逐渐与其他医学领域相结合,形成了一些新的综合疗法。
例如,针灸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可以提高疗效,针灸与康复医学相结合可以促进康复过程。
这些新的治疗模式为针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前沿动态1. 针灸的个体化治疗随着基因组学等技术的应用,针灸研究正逐渐朝向个体化治疗方向发展。
通过分析个体的遗传信息和生理特征,研究者们可以精确评估患者对针灸治疗的反应,从而实现个性化的针灸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 针灸的临床应用拓展除了常见的疾病治疗,针灸在一些新兴领域也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例如,针灸在神经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抑郁症等方面的应用正在逐渐得到重视和探索。
这些新的临床应用领域将为针灸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和挑战。
总结:针灸中医学术研究在现代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针灸的作用机制、探索针灸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以及关注针灸的前沿动态,可以更好地发挥针灸治疗的优势,并推动针灸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针刺镇痛的效应及其机理
针刺镇痛的效应及其机理针推1201 120102154 陈耀宗疼痛是大多数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发现了多种缓解以至于消除疼痛的方法,针灸就是其中的一种古老的镇痛方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者开始对针刺镇痛原理进行研究,几十年来经过多学科专家的多层次(从整体水平进入到分子和基因水平)、多角度(神经、体液和经络等)的探索,对针刺镇痛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比较全面合理的解释。
笔者认为,针刺镇痛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涉及整个神经系统,既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及其核团,又涉及周围神经及其传导体系,并与神经体液,神经介质关系较为密切。
针刺镇痛是一个整体综合作用,是神经各部功能及体液各系统之间,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激发而形成的镇痛机制,仅就此问题作简述。
1.脊髓的针刺镇痛机制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中枢,是痛觉信息加工、处理和译释的第一站,也是一个疼痛反射中枢,疼痛信息和伤害性信息经脊髓后根传入到脊髓,再经脊髓的初步整理和分析,一方而继续上升到脑的不同节段,另一方而经传出神经层有大量的特异性伤害性神经元,电针穴位可使脊髓背角V层神经元的痛放电减少一半以上,而达到镇痛作用。
单个电脉冲刺激穴位,可使脊髓背角V层神经元先后产生兴奋性突触电位(EPSP)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通过突触后抑制来抑制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痛放电,以减少疼痛反应,表明针刺信息在脊髓水平发生相互作用,针刺信息在脊髓水平就已能抑制伤害性信息。
另据针刺镇痛的脊髓节段性抑制的研究,表明脊髓水平的Y氨基丁酸、阿片肽和P物质,均不同程度地参与了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从而产生镇痛效应。
2.脑干的针刺镇痛机制2. 1针刺信息与伤害性信息在脑干的相互作用在脑干网状结构汇集了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各种感觉和运动的信息,各种不同的纤维可以终止在同一个网状结构细胞上,针刺信息和伤害性信息在脊髓发生相互作用后,二者均可经前连合交叉至对侧,然后沿脊髓上行传导束传向丘脑。
针刺麻醉技术的发展
针刺麻醉技术的发展摘要:本文对针刺麻醉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探讨,从传统的针刺麻醉技术到现代的电子针刺麻醉技术的演变进行了回顾。
本文重点介绍了针刺麻醉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相关文献和实践案例的分析,认为针刺麻醉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关键词:针刺麻醉技术;发展;临床应用;挑战;未来发展一、引言针刺麻醉技术作为一种传统的非药物镇痛方法,在临床麻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以针刺皮肤或穴位,通过刺激神经末梢产生镇静和止痛效果。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麻醉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针刺麻醉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本文旨在对针刺麻醉技术的发展进行探讨,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针刺麻醉技术的传统发展针刺麻醉技术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麻醉方法,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中医学中,针灸和刺络被广泛运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疼痛。
针刺麻醉技术通过刺激身体特定穴位或经络,调节气血运行,以达到镇静和止痛的目的。
传统的针刺麻醉技术主要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和手工操作。
针灸师凭借多年的实践经验,在患者身体上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刺激。
但是,传统技术的局限性在于治疗效果因人而异,且难以量化和标准化。
不同医生的技术水平和经验也可能导致治疗效果的差异。
尽管如此,传统针刺麻醉技术仍然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疼痛管理和康复治疗方面,针刺麻醉技术被广泛应用。
例如,针灸可以有效缓解各种疼痛,如头痛、颈肩痛、腰背痛等。
另外,针刺麻醉技术还被用于促进康复治疗,如运动损伤的康复和功能恢复。
虽然传统针刺麻醉技术在特定情况下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其局限性也逐渐凸显。
第一,传统技术缺乏科学理论的支持,无法提供清晰的机制解释。
第二,由于人体结构和疾病表现的差异,同样的刺激可能对不同个体产生不同的效果。
第三,长时间的手工操作对医生来说是一项繁琐而费时的工作。
所以,在现代医学科技的推动下,针刺麻醉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
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理及临床研究进展
偏头痛是一种 神经 一血管功能 障碍所致 的头 痛, 具有 周 期性 、 反复发作 的特 点 , 历来被 医家视为 疑难病 症。近年来 , 针刺治疗偏头痛在 临床广泛应 用 , 取得较 好的效果 。现将 其
针 刺 治 疗 偏 头 痛 的作 用 机 理 及 临 床 研 究 进 展综 述 如 下 。
阔前景 , 并提 出存在的 问题、 争议及改进意见。
关 键 词 : 头痛 ; 灸 ; 用机 理 ; 偏 针 作 临床 研 究 ; 进展 中图 分 类 号 : 2 6 . R 4 .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 24 (0 10 —0 7 — 0 1 0 — 3 9 2 1 )3 0 6 3
针 刺 可调 节 脑 血 管 的 收 缩 与 舒 张 , 而 呈 现 出 一 种 双 向 良性 从 调 整作 用 _ 。 7 ]
综 述 了近 年 来 针 灸 治 疗 偏 头 痛 的 临 床 机 理 和 研 究 进 展 , 阐述 了针 灸治 疗 本 病 的 方 法及 疗 效 , 确 了针 灸 治 疗 的 优 势 及 广 明
志 ,0 6 2 ( ) 1 6 2 0 ,8 6 :7 .
[ 5杨华元 .艾 灸疗法 的 生物 物理 机制 初探 [ ] 中 国针灸 , 90 1] J. 19,
l 1 : 7 O( 0) 1 .
[ 6 吕荣 .艾熏治疗指 ( D头炎 30例临床观察 和实验研究 厂 ] 中 1] h 0 J.
1 针刺治疗偏头痛 的作用机理 1 1 针刺 的镇痛作用 . 内源性 阿片肽是存在于人体脑 、 神经 末梢 的吗啡样作用 物质 , 是机 体 内产 生镇痛效 应的主要 物质 之一 。实验证 明针刺 能加 速大 鼠体 内 内啡肽 和脑 啡肽 的合 成 , 强内源性 阿片肽 的活性 或激 活内源性 阿片肽能神 经元 增 释放阿片肽 , 使脑 内阿片肽的含量增高 。另外 , 痛神经网 ] 疼 络学说的 f I P T 研 究表 明 , 内存 在调控 疼痛 的相 MR 和 E [ 脑 应脑 区, 尤其是前额 叶皮质和 扣带 回皮 质在疼 痛信号 的传导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郭彩凤1 段浩茹2△ 曾 莹1 李兆鑫1 张荣媛1▲1.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中医院针灸科,北京 102400;2.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 100029[摘要] 针刺疗法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日渐增加。
据统计,1991—2009年关于针刺疗法的论文中,41%与针刺镇痛有关。
本文对近5年针刺镇痛的临床应用现况进行综述,从所涉病种、针刺方式、影响因素、辅助手段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
综合分析发现,针刺镇痛涉及内科、外科、妇科、神经内分泌等多科疾病;包括手针、电针、经皮穴位电刺激、针灸、腕踝针、穴位埋线等多种针刺方式;其疗效受针刺部位及腧穴配伍、进针方式、针刺深度、行针手法、留针时间、是否得气以及患者体质等多个因素的影响;辅助针刺镇痛研究的方法包含脑功能磁共振技术、激光散斑成像技术、盛氏六脉诊疗技术。
本文旨在为今后临床中针刺镇痛的应用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针刺;镇痛;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辅助手段[中图分类号] R24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21)10-0039-06 Progress in the clinical research of acupuncture analgesiaGUO Caifeng1 DUAN Haoru2 ZENG Ying1 LI Zhaoxin1 ZHANG Rongyuan11. 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Fangshan Hospit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2400,China;2. College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related research of acupuncture therapy are increasing day by day.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41% of the articles on acupuncture therapy from 1991 to 2009 were related to acupuncture analgesia.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cupuncture analgesia in recent five years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related literatures were summarized from the aspects of involved diseases, acupuncture methods, impacting factors and auxiliary means, etc.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hows that acupuncture analgesia involves various departments, such as internal medicine, surgery, gynecology and neuroendocrine, etc. It includes hand acupuncture, electro acupuncture, per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moxibustion, wrist-ankle acupuncture, acupoint catgut embedding and other acupuncture methods. Its efficacy is impact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acupuncture location and compatibility of acupoints, acupuncture method, acupuncture depth,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 retention time, Qi acquisition and patient's body constitution. The auxiliary research methods of acupuncture analgesia include brain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laser speckle imaging and Sheng'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six meridian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of acupuncture analgesia in clinic in the future.[Key words] Acupuncture; Analgesia; Clinical application; Research progress; Auxiliary means本文对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10日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中针刺镇痛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共检索到937篇,剔除重复文献、实验研究类文献、综述性文献后余487篇。
疼痛管理新型镇痛药物的研发与应用
疼痛管理新型镇痛药物的研发与应用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和病理反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传统的镇痛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疼痛,但也存在许多限制和不足。
为了更好地应对疼痛问题,科学家们不断致力于研发新型镇痛药物,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
一、研发新型镇痛药物的迫切需求疼痛问题不仅是个体的困扰,也是社会公共卫生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常用的非处方镇痛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而处方镇痛药物则包括吗啡、氯胺酮等。
然而,这些药物在应对某些类型的疼痛时存在局限性,如有的具有较大的副作用或成瘾性,或者在特定群体中不适用。
因此,开发新型镇痛药物势在必行。
二、新型镇痛药物的研发方向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神经病理学机制和疼痛信号传导途径。
这使得针对性地研发新型镇痛药物成为可能。
目前,研究人员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 神经递质调节剂的开发:新型镇痛药物的设计致力于影响神经系统中的疼痛调控途径。
例如,一些药物通过调节β-内啡肽和阿片受体的水平,降低疼痛感知。
另外,一些神经递质调节剂比如Serotonin-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s (SNRIs) 也被广泛研究,以期改善慢性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2. 炎症和免疫反应的调控:炎症和免疫反应与疼痛密切相关,因此,通过抑制某些炎症细胞的活性或调节免疫因子的产生,有望减轻疼痛。
目前,已有一些药物开始在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3. 针对疼痛感受器官的靶向药物:利用新型镇痛药物作用于感受器官,减少疼痛的产生。
例如,Capasaicin (TRPV1) 受体的调控是一种常见的策略。
该受体的激活与众多疼痛相关,因此,研发针对该受体的药物被认为具有较好的临床前景。
三、新型镇痛药物的应用前景新型镇痛药物的研发对于改善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药物的应用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镇痛效果:新型药物以其针对性的作用机制,更好地减轻疼痛。
针灸作用机理的现代研究
针灸作用机理的现代研究卢森堡国家健康研究中心国际合作项目负责人佰瑞福世联国际中医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王宁教授、医学博士针灸学是中国独创的一种治疗体系,是中医最主要的非药物疗法。
其特点是:针灸对多个功能系统均有调节作用,能够发挥比药物更符合生理规律的调控效应,其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
1、针刺镇痛机制的研究:针刺产生的镇痛效应可分为局部镇痛和全身性镇痛。
在同神经节段水平,针刺只要能兴奋穴位的A类纤维就有明显的镇痛效应。
其机制为粗纤维的传入在脊髓对痛敏神经元起抑制作用,从而关闭了伤害性信息向高位脑中枢传递的闸门。
也就是说,针刺只要激活较粗的传入纤维就能产生节段性的镇痛效应。
针刺引起全身各部位的镇痛效应,是因为针刺激活了机体的抗痛系统。
只有较强的针刺激,在Aδ类或/ 类传入纤维能被兴奋时,才能有效激活内源性镇痛系统的有关结构,并在临床和实验条件下已观察到了明显的广泛性镇痛作用,从而揭示了局部与全身性镇痛作用的机理。
2、针刺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的研究人类的许多疾病如心脑血管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过敏性疾病(哮喘)、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系统疾病等,都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有关,而针灸对这些疾病都有较明显的治疗作用。
由于这些疾病的表现大多以数个脏器或多个功能系统受损,针灸经络的特异性联系不很明确。
因此,针灸经络的作用还涉及到整体非特异调节效应,这种效应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发挥治疗作用。
例如:海洛因依赖者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下丘脑—垂体—性腺系统。
在女性患者,99.8%月经异常,尤以闭经或周期延长为多见。
海洛因依赖者对免疫系统的损害是多方面的,包括非特异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功能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临床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针刺调整其免疫功能,对海洛因依赖女性患者药物戒断和月经功能恢复,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3、经、穴—脏腑相关机制的研究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常常可在穴区皮下触到结节状或条索状物,这些现象常与内脏的某些病理变化有关。
针刺分娩镇痛的现代研究进展
综述针刺分娩镇痛的现代研究进展王锋1谭奇纹2任红艳31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3山东省济南市第七中学摘要:综述近十年来针刺分娩镇痛的临床及机理研究进展,针刺分娩镇痛方法有确定的镇痛效果,并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但因选穴不一,手法不同而使镇痛效果出现差异,镇痛效果评定标准各异,针刺分娩镇痛的机理缺乏系统性研究。
关键词:针刺镇痛;分娩阵痛;综述中图分类号:R25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509(2010)04062402Review on Mode r n S tudy of Ac upunctur e Analge sic of Childbirth Wa ng F eng,Tan Qiwen,Ren H ongyan Shandong Unive r sity of TC M,J i nan(250014)Abstract:I t reviews on the clinic al a cupunc tur e analgesic of c hildbir th and its mechanism study in r ec ent10years;ac upunctur e an algesic s has definite effect on childbir th,it can shorten course a nd post birth ble eding;but it has dif fer ent effec ts with differ e nt ac u points a nd standar ds;it lacks systemic researchKe y wor ds:ac upuncture;childbirth analge sics;r eview随着自然疗法的兴盛,针刺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日益为人们所关注,针刺分娩镇痛方法有确定的镇痛效果,现就近十年来研究概况分述如下。
针刺镇痛与针麻镇痛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 把针刺应用 于外科 手术 的原始创 新 ,是根 据祖 国传统 经络理论 ,结合手术要求 ,按照循经取 穴 ,辨 证 运用针刺手 法进行的一种手术方式 。上世纪 7 0 年代 ,针麻 手术 种类近百种 、六 十余万例 。 目前 ,针麻依然
中 国疼 痛 医 学 杂志 C h i n e s e J o u l n a l o fP a i n Me d i c i n e 2 0 1 3 . 1 9 . r 2
d o i : l O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9 8 5 2 . 2 0 1 3 . 0 2 . 0 0 1
要 的理论意义 和临床价值 。
・
专题论坛 ・
针刺镇痛 与针麻镇痛及其机制研究
万 有
( 北 京大学神经科 学研究所 ,教育部 / 卫生部神经科学重点实验 室 ,北京 大学基础 医学 院神经生物学 系,北京 1 0 0 1 9 1 )
针刺用于 临床各 种急慢性疼痛 的治疗 ,构成疼痛处理 的有效 措施 之一 ,在
国 内外得到广泛 的应 用 。除传统 的手针 以外 ,现代发展起来 的电针 和经 皮穴位 电刺激 f t r a n s c u t a n e o u s e l e c t r i c a l a c u p o i n t s t i m u l a t i o n , T E A S ) 在 国内外也 同样得 到
在临床 上使用 ,而且 在清醒 开颅手术 、开胸心脏手 术 、甲状腺 切除 以及肺 叶切除等手术 的研究 中,已初 步 证实其优势 。例如 :术前使用 可减轻患者焦虑程度 ,减少吸入麻醉 的用药量 ,减少术后镇痛 的用药量。 当今 的 “ 针麻 ” 已经不是上个世 纪 6 0年代 单纯地应用针刺 ,而是 针药复合麻醉—— 即针刺与小剂量麻 醉药 、镇 痛药合并应 用 ;有 时要 加上某些 针麻增效 药 ,以加强 针刺 的镇痛 效果 ,保证患者 在手术 中完全无 痛 ,以及减少术后痛 ,降低药物 和手术 创伤引起的副作用 。
针灸镇痛的原理及其发展
方兴未艾的外治法之针刺灸镇痛疗法摘要笔者运用中医和西医理论观点,以针刺麻醉镇痛,针灸治疗体表和脏腑疼痛为实例,从针刺对神经和神经递质的作用方面,阐述了针灸镇痛的原理,并将其与现代镇痛手段相比较。
关键词针灸痛症治疗针刺效应绪论临床实践与资料及针刺麻醉的应用已经证明针刺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被国内外医家所公认,相比药物和外科手术镇痛的方法,针刺镇痛发展前景光明,潜力巨大。
人们通常所说的针灸包括广义狭义两种不同的概念.狭义的针灸指的是医疗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到的针灸疗法,广义概念指的是完整学科,即针灸学。
针灸疗法属于中医疗法中的外治法类。
其中包括了针法,灸法和发展而成的枢穴特种疗法。
这些医疗方法虽然技术手段和作用方式不同,却都建立在同一理论之上,这就是中医基础理论,其中尤其重要的是经络枢穴理论。
针灸镇痛是一种治疗方法。
讲将毫针刺入体表特定穴位,然后在穴位施加温热刺激,或施加电刺激等物理刺激以求达到治疗病痛目的.针灸疗法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砭石疗法,最初就是以治疗疼痛为基点的。
当时,人们就在实践中学会了使用砭石刺破劳作时的脓殇,这种手段后来又进而发展成为刺络泻血的方法。
《内经》在针刺镇痛方面有着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奠定了后世针刺镇痛研究的基础。
“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泣而不行,脉中则气不通,故猝然而痛。
”是书中提出的引起疼痛的原因.对此《灵枢》首次提出了“以痛为俞,以知为度”的针刺镇痛方法。
此后,经过《难经》发展了奇经八脉与疼痛的临床,人们广泛认同奇经八脉逆乱阻滞同样可以出现疼痛病症.从此,针灸结束了单纯作为经验疗法的历史,实现了理论的升华,形成了以经络为核心的针灸基础理论。
此后,针灸镇痛疗法也逐渐成型。
金元时期,窦汉卿《针经指南》又补充了八脉交会穴治疗不同痛症的理论,为后世针刺镇痛选穴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此后,在此基础上针刺镇痛逐步趋于成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强有力地指导着针灸对临床各科病症的治疗。
1.针灸麻醉镇痛针灸麻醉镇痛是以针刺穴位为主,辅以少量药物,依据筋络脏腑基础理论和针刺麻醉临床经验,使病人能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的一种麻醉方法,是针灸学理论与实践在现代麻醉学中的成功运用与发展,是中西医结合的一个成功典范。
针刺镇痛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传人信息的性质, 使机体 对痛 觉刺激 引起的感 觉和反应受到 抑制。孙文颖等观察 丁 电针 “ 夹脊 穴” 制创伤 疼痛诱 发脊 抑
过很 多 神 经 元 共 同 活 动 。 针 刺 镇 痛 可 能是 针 刺 改 变 丁 痛 觉
2 针刺镇痛 中的神经递质机制的研究 中枢神经系统是 由数以亿计的数量庞大、 种类繁 多的神 经元组 成。 各个神经元 之间有 极其错综 复杂 的联系 , 主要 通 过辐射、 聚台 、 环状 、 链锁 状的形 式相互影 响 . 同决 定 中枢 共
髓 F 蛋 白表过 的 情 况 . A C法 检 测 了 F s 白. 现 截 ∞ 用 B o蛋 发
包 括脑啡肽 、 内啡肽等 . 其合成 、 释放 受到 其他神 经递 质的影
响。 在针 刺镇 痛 机 制 的 研 究 中 . 镇 痛 有 关 的 神 经 递 质 研 究 与
肢性剖伤痛传人信息诱发 脊髓 内多层 神经 元 —o 原癌基 因 fs 表达增强 . o 蛋 白产生 增多 , 其 以脊髓 后 角 I、 Fs 尤 Ⅱ及 V、 Ⅶ层 内最多 . 电针 “ 而 夹脊穴 明显抑制 了上述袁 达过程 。实 验表 明电针“ 夹脊穴” 缓解术 后疼痛 的作用 与抑制伤 害性传 人 冲动诱发 的脊髓原癌基 困袁达 有关… 。阮怀珍等 在 电针 抑 制 P物 质( P 引起的痛反应和脊髓 S) 表达的研究中同
维普资讯
第2 1卷
第 3期
安
徽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vo 1 No 3 l 2
20 0 2年 6月
新型镇痛药物的研发及临床试验研究
新型镇痛药物的研发及临床试验研究研究方案:新型镇痛药物的研发及临床试验研究一、研究目的与背景镇痛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现有的药物经常伴随着副作用或满足不了疼痛患者的需求。
本研究旨在开发新的镇痛药物,并通过临床试验来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镇痛治疗方案。
二、研究方法1. 镇痛药物研发:通过文献调研和分析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确定研发方向,例如靶向特定神经递质的药物设计、改造已有药物结构等。
2. 药物合成与筛选:根据研究方向设计合成方案,并进行药物合成试验;随后,通过体外实验评估合成药物的镇痛效果和潜在毒副作用。
3. 原代细胞实验:借助人体组织或细胞培养模型,评估药物在毒副作用和适应病情等方面的效果。
4. 动物实验:选择适宜的动物模型,以评估新型镇痛药物的镇痛疗效和安全性,包括药物剂量反应关系、药物药理学参数等。
5. 市场竞争性分析:通过分析已有的镇痛药物市场状况、各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指标,评估新药与市场上已有药物的竞争优势。
6. 首次人体试验:根据国家法规和伦理审查的要求,申请进行首次人体试验。
实验过程中,对参与实验者进行密切监测,评估药物的药效和安全性。
7. 临床试验设计:通过临床试验的不同阶段,评估新型药物在不同病理状态下的疗效和安全性。
首先是药物相对效力和安全性的早期研究,随后进行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
8. 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对试验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评估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等指标。
9. 创新发展: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临床试验中的经验和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0.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解读,并进行结果的讨论与对比,总结出新型镇痛药物的优势和不足,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对待研究目标完成的实验、调查在学科发展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意义进行讨论。
11. 心理社会评估:对药物的心理社会影响进行评估,如镇痛效应、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等方面的调查。
新时期针刺镇痛机理的研究趋势
【 ywod 】 cp ntr aags ; dm u ii il a ;td f eh ns R sac ed Ke r s A u u c e nlei Mo e m hds pi r Su yo m cai u a c ny m; eerht n r
中 国 中 医 急症
21 0 2年 1月 第 2 1卷 第 1 期 J T M.a .0 2 V 12 . o1 E C Jn 2 1 . o. 1 N .
・
思 路 与 方 法 ・
新 时期针刺镇痛机理 的研究趋 势
朱现民 尹 连 海
( 南 中医学 院第三 附属 医院 , 河 河南 郑 州 4 0 0 ) 5 0 8
T eT i f ltdHo ilHea n esyo C H nn,h nzo ,5 0 8 h hr i i e s t , nnU i rt dA a pa v i fT M, e a Z eghu 4 0 0
【 s a t soeo ea pi t nesn e fau u c r admoiut nc nclau u cuea a ei Abt c】A n f h p l ai s cso cp n t e n x so l ia,cp ntr nl s r t c o e u b i i g a
针灸 有 显著 的镇 痛作 用 , 几乎 可 以治疗 各种 疼 痛 ,
活 质量 等多 角度 进行综 合评 价 ,以充分 体 现针刺 镇 痛
的优势 和特 色 E。
不但 范 围广 泛 , 而且 功效卓 著 , 至现 今疼 痛性 疾病 仍 直 为针 灸 临床 的主要 适 应证 。针 灸镇 痛 机理一 直 为 当今
国内外 医务 界所 关 注 , 对其 研 究从 未 间断 。总体 来 说 , 20 0 0年 以前 的 针刺 镇痛 研究 多 是对 针刺 镇 痛效 果 、 针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进展研究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进展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原发性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经期或经前持续性腹痛。
据统计,约有70%的女性在生育期间会出现痛经症状,其中有10%~15%的女性痛经症状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
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然而这些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对于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机制和临床效果还存在一定争议,尚需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将就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探讨,为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一、尊重个体差异,个性化治疗: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设计,更好地尊重患者的个体差异,提高治疗效果。
二、促进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针灸作为中医药传统疗法之一,其在治疗原发性痛经中的有效性能够促进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中医药疗法在当代医疗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注入新的活力。
三、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原发性痛经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身体和心理压力,而针灸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2. 正文2.1 痛经的定义痛经是指女性在月经期间或月经前后出现的腹部或腰骶部剧烈疼痛,通常伴随着情绪波动、头痛、腹胀等症状。
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通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痛经是指生理性痛经,不伴有明显的病理性病变,而继发性痛经则是由妇科疾病引起的疼痛症状。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优势在于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副作用少、疗效持久等特点。
临床研究也表明,针灸可以有效缓解痛经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虽然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仍需进一步探索其内在机制,提高疗效和临床应用水平,为更多痛经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2.2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研究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针灸在治疗痛经中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神经内分泌、自主神经、免疫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多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几乎可以治疗各种疼痛,不但范围广泛,而且功效卓著,直至现今疼痛性疾病仍为针灸临床的主要适应证。
针灸镇痛机理一直为当今国内外医务界所关注,对其研究从未间断。
总体来说,2000年以前的针刺镇痛研究多是对针刺镇痛效果、针刺麻醉等的应用报道,新世纪以来随着疼痛机制研究的多学科化,针刺镇痛的研究也逐渐趋向多学科化,机理探讨逐渐增多,而且涉及诸如分子生物学、心理学、全息律、边缘频谱分析等多个学科。
基于这一研究趋势,我们通过检索近年来针灸镇痛机理研究的相关文献,从针刺镇痛效果评价、现代多学科理论和中医理论等角度探讨这一研究趋势。
1针刺镇痛效果评价研究趋势针刺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具有确切疗效,而疼痛作为一种主观感受不便于测量,缺乏量化指标,对疼痛的评价标准不同,针刺镇痛的疗效评价也不同,临床研究之间缺乏可比性,研究人员对针刺镇痛的认识也各不相同。
1.1镇痛评价通过总结临床上常用针刺镇痛的评价工具,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应在对主观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基础上,从疼痛严重程度、伴随症状以及生活质量等多角度进行综合评价,以充分体现针刺镇痛的优势和特色[1]。
1.2镇痛特点针刺镇痛的本质在于调动机体自身的抗痛系统功能并削弱诱痛系统的功能。
从针刺镇痛的特点出发,分析针刺的基本作用,具有整体调节、双向调节、品质调节、自限调节的特点,这对认识针灸作用规律,更好地运用针灸具有重要意义[2]。
1.3镇痛原则中医学镇痛特别是针刺镇痛,强调针对疼痛病机的虚实寒热,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治疗原则,不仅治标,而且治本。
但不管治标或治本均有一个共同前提,就是充分调动机体本身的抗痛机能。
研究表明,人体存在着内源性镇痛系统,使用镇痛药物或针刺特定穴位均可激活此系统起到镇痛作用,所不同的是针刺还具有整体的调整作用[3]。
1.4镇痛效应针刺对急、慢性疼痛都有治疗效果,其原因是针刺镇痛作用的生理过程不仅表现为单次针刺期间立竿见影的“即时效应”,还表现为针刺结束后持续较长时间的“后续效应”。
针刺后续效应不仅表现在针刺对象缓升缓降的痛阈变化上,还表现在实验动物的各种疼痛反应上。
正确处理针刺即时效应、后续效新时期针刺镇痛机理的研究趋势朱现民尹连海(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8)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745X(2012)01-0033-03【摘要】针刺镇痛作为针灸临床应用的精华一直备受关注,新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针刺镇痛机理的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研究层次也从临床实验观察深入到分子研究水平。
重新评价针刺镇痛效果,从现代分子生物学、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和生物全息、心理学、边缘频谱分析等多学科和中医传统理论角度探讨针刺镇痛机理的研究趋势,明确研究方向,从而进一步促进针刺镇痛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针刺镇痛现代多学科机理研究研究趋势Research Trend of Acupuncture Analgesia Mechanism in the New Period ZHU Xian-min,YIN Lian-hai.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Henan University of TCM,Henan,Zhengzhou,450008【Abstract】As one of the application essence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linical,acupuncture analgesiawas always given to attention for a long time.Since the new century,the scholars′s studies of acupuncture analge-sia mechanism covered many subjects.The research levels of acupuncture analgesia mechanism were from theclinical and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to the molecular mechanism.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algesia andapproach the research trend of acupuncture analgesia mechanism was reappraised from the standpoints of modernmolecular biology,neuroanatomy,bioholography,psychology,spectrum edge frequency analysis and traditional the-ories of TCM.It identified the direction of research and then advance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cupunctureanalgesia.【Key words】Acupuncture analgesia;Modern multidisciplinary;Study of mechanism;Research trend·思路与方法·应、针刺耐受与针刺频度的相互关系,规范科学的针刺治疗,是最终实现临床疗效最大化的努力方向[4]。
2针刺镇痛现代多学科理论研究趋势随着现代研究水平的进步,对针刺镇痛的研究趋向多样化,主要从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边缘频谱分析、神经解剖结构和神经生理学、生物全息、心理调节等不同角度和方向来阐述。
2.1基因组学针刺可影响多种基因的表达,增强中枢阿片基因、阿片受体功能,有利于自身内啡呔物质的生成和利用,在脑内的靶基因有c-fos、c-jun、cc-k基因等。
电针可调节c-fos等原癌基因的表达,不仅可用于癌性疼痛,还可能阻断因长期创伤而激活c-fos等原癌基因最终形成恶性肿瘤的癌变过程,以避免某些肿瘤的发生,从而将针刺的应用扩展到肿瘤防治方面[5]。
2.2分子生物学针刺镇痛是机体内发生的一个从外周到中枢各级水平,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多因素相互作用的整合过程,即调动致痛与抗痛这一对对立统一的复杂动态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神经系统和神经递质的作用并不是各自孤立,而是相互配合的。
目前有关针刺镇痛机制的研究已从细胞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如mRNA探针、基因敲除、基因敲进、含递质cDNA 的脂质体注射等基因干预技术、针刺对原癌基因表达的调节等[6]。
2.3边缘频谱分析为了对疼痛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控制以及得到疼痛的客观评价标准,通过建立人体疼痛实验模型,利用现代脑电分析技术,从脑部神经电活动的调制,研究针灸镇痛过程中脑电信号的特征变化,以取得针灸镇痛的中枢机制和客观评价标准。
实验对志愿者建立疼痛模型后,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和无任何刺激治疗两组实验,记录实验中的脑电信号,提取边缘频谱(SEF)特征。
发现SEF在疼痛刺激后明显升高,然后逐渐降低,但是TEAS治疗实验组降低速度更快,程度更高。
研究表明,TEAS有一定的镇痛效果,且SEF有望成为疼痛的客观评价指标之一。
SEF在认知科学和麻醉科学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被广泛应用于麻醉深度的判断。
在针灸镇痛的研究中,SEF特征的变化可作为针刺镇痛引起麻醉效果的一个指标[7]。
2.4神经解剖学针刺镇痛涉及整个神经系统的功能,脊髓是对针刺镇痛进行初步处理、译释的第一站;脑干是针刺镇痛信息整理、辨析、激发、综合、承上启下的中继站,对针刺镇痛起到重要作用;丘脑部分对各种信息的复杂分析,综合调整,有多种神经体液参与,是加强和控制镇痛的协调中枢;边缘系统及其核团和多种神经介质参与,对针刺镇痛起到协调作用;大脑皮层是最高中枢,对针刺镇痛不单是兴奋和抑制过程,而且是一个复杂的调整、指挥中枢,既能加强镇痛,又能抑制其太过,起到保持动态平衡的作用[8]。
2.5神经生理学从神经生理学角度对针刺镇痛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针刺对神经系统和神经递质两方面的影响。
针刺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包括针刺对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的作用。
针刺传导痛觉的神经,不仅可使这一神经中痛觉纤维的传导发生阻滞,即通过针刺抑制痛觉神经向脊髓传递疼痛信息,同时抑制脊髓细胞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从而减少或阻止痛冲动的传导和痛源部位的传入冲动。
中枢神经内不仅存在痛觉中枢,还存在与镇痛有关的组织结构和对各种刺激信息进行整合、加工的调制系统。
当疼痛刺激发生以后,经周围神经传导进入脊髓,再由新旧脊丘束传入中枢神经的各级水平,经过中枢神经系统对该刺激信息进行整合、加工,产生痛觉和痛的情绪反应。
此时针刺不仅能抑制新旧脊丘束将疼痛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又能将减弱的疼痛信息和针刺信息通过新旧脊丘束传入中枢神经的各级水平,通过一定的神经体液和痛觉调制系统的整合加工,改变疼痛性质,并使疼痛刺激引起的感觉和反应受到抑制,从而起到镇痛作用。
针刺对神经递质的作用,现代研究证实许多中枢神经递质的含量变化与针刺镇痛效应密切相关。
其中了解较多的有乙酰胆碱、5-羟色胺、脑内吗啡样物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
总体来讲,通过针刺可使脑内具有镇痛作用的递质(乙酰胆碱、5-羟色胺、脑内吗啡样物质)数量增加或作用加强,而使拮抗镇痛作用的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减少,从而达到镇痛效应[9]。
2.6生物全息从生物全息律学说出发,结合多学科的知识,推论出针刺穴位缓解内脏痛或者说内脏痛引起穴位痛的原理。
这个原理的过程是一个全息过程,必需在经络的参与下才能完成。
当针灸取穴正确,针刺该穴位,信息由外周感觉神经传入该全息胚所对应的神经中枢(经络中枢),引起主观“得气”,当一个中枢受刺激兴奋时,与各全息胚的对应中枢发生联系,提高其对应内脏神经中枢的疼痛阈值,降低机体对疼痛反应的敏感性,从而缓解内脏疼痛[10]。
2.7心理调节在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主导思想引导下,从心理学角度探讨针刺镇痛的机理。
在比较分析中西医心理学之特点后,发现二者在“思—认知”、“七情、五志—情绪”、“阴阳人格体质—人格因素”、“整体观念—早年经历文化背景”等方面基本相同,认为针刺镇痛中的心理学机制不容质疑,中医的诸多治法中也遵循着现代心理学的原理。
在现代疾病的治疗中,应将针灸时的得气效应与心理治疗结合起来,把心理和生理的治疗方法并驾齐驱,使心理练习成为传统治疗的补充[11]。
2.8天然镇痛物质根据2010年第7期英国《自然·神经科学》报道,美国一项最新研究认为,针灸可促使机体释放一种天然的镇痛物质,从而起到止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