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缺血后适应对脑缺血损伤的实验研究

合集下载

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效果分析与探究

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效果分析与探究

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效果分析与探究摘要:目的: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采用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和分析。

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编号的奇偶数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治疗前,两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I、RI较低,且PS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前比较无区别(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PSV升高,而RI和PI均下降,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脑氧代谢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SjvO2升高,且CaO2和O2ER均下降,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两组NIHSS评分治疗前对比无区别(P>0.05);观察组治疗后1、6个月的NIHS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不良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的BDNF和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将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运用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不仅能够使患者的脑氧代谢和血供状态得到改善,还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预防不良脑血管事件。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血流动力学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指的是因为多种因素使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流供应障碍诱发脑组织缺氧缺血性变性坏死,从而出现神经功能缺失的一种脑局部功能丧失疾病,具有可逆性、短暂性、反复性以及局灶性的特点,还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复发率以及发病率,可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影响,也是诱发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1]。

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鲁慧;王彬成;崔宁宁;张艳春;吕建平【摘要】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方法选择沧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

对照组采取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

治疗6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 NIHSS 评分、影像学表现(MRI、SPECT),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治疗后 NIHSS 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 P ﹤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总有效率(84.00%)显著高于对照组(6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 显示新发梗死率观察组(4.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00%),SPECT 检查改善率观察组(82.00%)显著高于对照组(4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

结论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梗死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显著提高神经功能水平,有效改善预后。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limb 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on neurologi-cal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during March 2013 and April 2014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 = 50)and control group( n =50).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only drug treatment,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imb 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 therapy. After 6 months of treatment,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score and imagingfinding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single photon emissioncompu-ted tomography(SPECT)]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were compared,and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were also eval-uat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NIHSS scores after the treatment were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P ﹤ 0. 05). After the treatment,the NIHSS scor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 01);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84. 00%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62. 00%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 05);MRI showed that new incidence rate of infar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4. 00%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16. 00%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SPECT showed that improvement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82. 00%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40. 00%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 05,P ﹤0. 01). Conclusion Limb 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may achieve good therapeutic effect,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level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ognosis for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al infarction.【期刊名称】《解放军医药杂志》【年(卷),期】2016(028)005【总页数】4页(P59-61,65)【关键词】缺血性脑梗死;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神经功能【作者】鲁慧;王彬成;崔宁宁;张艳春;吕建平【作者单位】060000 河北沧州,沧州市中心医院脑科医院神经内五科;060000 河北沧州,沧州市中心医院脑科医院神经内五科;060000 河北沧州,沧州市中心医院脑科医院神经内五科;060000 河北沧州,沧州市中心医院脑科医院神经内五科;060000 河北沧州,沧州市中心医院脑科医院神经内五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伴随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1-2]。

远程缺血预适应

远程缺血预适应

远程缺血预适应目录一、远程缺血预适应的概念二、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的操作方法三、远程缺血预适应的作用机制四、远程缺血预适应对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五、远程缺血预适应在国内外科学研究与临床历程六、远程缺血预适应的应用与发展七、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仪器最新介绍一、远程缺血预适应的概念远程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也常被简称为RIP或RIPC,是指机体部分器官(如上肢)在受到短暂的、可逆性缺血缺氧刺激后,通过诱导缺血器官以外的其他脏器(如心脏、大脑、肝脏、肾)对随后发生的严重或致命的缺血缺氧产生保护作用。

由于人类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一种比RIP更好的内源性心肌保护手段,所以RIP一直是心脑缺血性疾病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被医学界认为是一种最安全的内源性物理疗法,对于心脑血管有着难以替代的保护作用。

二、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的操作方法训练者持平躺或卧姿,用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仪对上肢进行加压至200—220毫米汞柱保持5分钟,然后再放气休息5分钟,接着再加压至200-220毫米汞柱5分钟,这样做5个循环,共45分钟,每天早晚各做一次,坚持长期训练,定期复查。

具体加压刻度设置,一般按照训练者的实际血压数加40毫米汞柱,比如正常血压为140毫米汞柱,则加压到180毫米汞柱就可以达到远隔缺血的效果。

三、远程缺血预适应的作用机制1、激发机体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释放心肌缺血后往往会发生再灌注现象,这会加重心肌的损伤,这是由于恢复血供后,通过黄嘌呤氧化酶途径产生大量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OFR)所致。

而SOD做为体内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因子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氧自由基的活性,心肌缺血预适应能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激发SOD生成释放,从而有效遏制活性氧对心肌的攻击。

心肌供血时,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 from buttermilk)和水反应生成尿酸和大量氧自由基氧自由基是活性氧的一种,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是生物氧毒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应用一、技术研究报告:1、概述:脑血管病是成年人致残的首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发病率居高不下,并呈现年轻化趋势,防治脑血管病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

对在常规治疗情况下症状仍不能完全控制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通过辅助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不但使残留的症状得到有效控制.而且避免脑缺血症状的复发。

2、课题提出:我科自2011-3至2011-11对在常规治疗情况下症状仍不能完全控制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CTA或MRA诊断动脉样硬化重度狭窄或闭寒,不愿意或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行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取得良好效果。

3、技术方案论证: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方法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坐位,双上肢与心脏处于同一平面,将水银血压计袖带放置于一侧上臂上端,气囊加压至160—180mmHg,维持5分钟,随后释放气囊压力休息5分钟为一轮;每次连续重复5轮,共50分种,每天早晚各1次,定时,双侧交替进行,3个月为一疗程。

治疗前对患者症状进行评估,并进行脑血流动力学,脑血流量的检查,作为基础数据便于疗效和预后评估;定期检查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控制情况;治疗一个疗程后,进行全面查体,脑血流动力学,脑血流量的检查,评估治疗效果。

4、技术特征:内源性治疗,调动机体的自身防御和修复机能,达到脑缺血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无手术风险,效果稳定,无衰减,无需终身治疗,对于中小血管病变的治疗具有独特性。

5、总体性能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先进技术的比较:经治疗后的患者全面有效,缺血症状明显改善,控制或减少了脑缺血事件的发生(头晕、肢体麻木,无力等),缺血区的血流量改善,达到预防及治疗目的。

与国内其他小样本研究比较无明显差异。

6、技术成熟程度:缺血预适应是基于缺血预适应原理的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在心脏、脊髓、血管外科等手术中展现其广泛而切实可靠的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包括组织血流改善、降低组织代谢和组织保护。

脑缺血后适应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脑缺血后适应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0年12月第7卷第4期J N e u r ol N eur or ehabi l,D ecem ber2010,V01.7,N o.4脑缺血后适应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王泽祥综述刘诗翔审校(云南省昆明市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神经内科,昆明650032)缺血后适应是一种普遍现象,存在于心脏、脑、肝脏、肾脏和小肠等各种组织,它是组织对缺氧的耐受,能够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所导致的损伤。

现今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心脏方面,其他脏器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就脑缺血后适应的研究做一综述。

1缺血后适应的概念缺血后适应(i s chem i c post-con di t i on)是相对于先前所提出的缺血预适应(i sc he m i c pr econdi t i on)而言,由Zha o等…在2003年提出。

他们发现将犬的左侧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1h后,给予开通30S一结扎30s的连续3次循环,然后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发现可以使梗死范围较对照者减小44%,与缺血预适应所导致的梗死范围减少的程度相当;同时,组织水肿、缺血区心肌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反映脂质过氧化指标的丙二醛(m a l ondi a l de hyde,M D A)水平、使用二氢乙啶(D i hydr oet hi di um,D H E)荧光染色确定的超氧化物阴离子水平等均减少。

与缺血预适应相比,这种方法是在冠状动脉再灌注开始时进行短暂、重复的开通及再闭,随后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故这种保护作用被命名为缺血后适应。

之后,缺血后适应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保护心肌、改善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被证实C23。

由于缺血事件存在太多的不可预见性,在缺血预适应得不到广泛临床应用的情况下,缺血后适应的研究就显得颇为重要。

后适应的干预时间在缺血事件发生以后,这就为临床治疗缺血事件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

2缺血后适应对脑组织的保护2008年,朱榆红等¨o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夹闭单侧颈总动脉和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的后处理方法,观察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及脑血流等指标,探讨缺血后适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显示缺血后适应能够明显减小梗死体积,改善大鼠术后l h神经功能评分,【作者简介】王泽样(1986~),男,河南鹤壁人。

预适应训练仪辅助提升远程器官缺血能力中的应用

预适应训练仪辅助提升远程器官缺血能力中的应用

预适应训练仪辅助提升远程器官缺血能力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本次实验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预适应训练仪辅助提升远程器官缺血能力的效果。

方法:从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所有患者中筛选出50名患有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把他们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名患者,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来改善患者器官的缺血状况,实验组则使用预适应训练仪来辅助提升远程器官的缺血能力,改善患者的缺血状态。

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缺血症状的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缺血症状进行评估,发现实验组患者缺血症状的改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使用预适应训练仪辅助训练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缺血症状,相比于常规的治疗方式操作更加简单,患者的负担更少,十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预适应训练仪;器官缺血能力;应用效果当前社会中,心脑血管类疾病是影响成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疾病,一旦发病将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及时即时救治也会在后续过程中面临许多疾病不良症状,例如器官缺血,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1],对于缺血性的脑梗死患者来说,常规的改善方法并不能完全消除疾病的影响,同时常规治疗方式复杂,持续时间长,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2]。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发现使用预适应训练仪可以很好的弥补常规治疗方式带来的不足之处,它可以使用更加简单的方式改善患者的缺血症状,因此笔者从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所有患者中筛选出50名患有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对他们进行预适应训练仪的使用,以此来验证预适应训练仪辅助提升远程器官缺血能力的效果,具体实验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所有患者中筛选出50名患有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把他们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名患者,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远程缺血预适应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远程缺血预适应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远程缺血预适应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景桂霞;郑兰兰【摘要】目的观察远程缺血预适应(RIPC)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浓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实验组于麻醉诱导插管完毕稳定5 min后,给左上肢连续4次的缺血预适应,而对照组只固定止血带,不加压.分别于麻醉诱导插管完毕稳定5 min后(T1)、CPB开始10 min时(T2)、CPB停止时(T3)、CPB后12 h(T4)、术后24 h(T5)、48 h(T6)和72 h(T7)抽取颈内静脉血检测血清NSE及S-100β蛋白浓度.于术前2 d、术后第5天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评估术后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S-100β蛋白浓度在T2即开始升高,T3时达到峰值,随后持续下降,两组NSE浓度在T2升高达到峰值,随后持续下降,但E组S-100β蛋白浓度在T2~T6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组NSE浓度在T2~T5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E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远程缺血预适应可降低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浓度,降低患者POCD发生率,具有脑保护作用.【期刊名称】《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1(032)004【总页数】4页(P473-476)【关键词】远程缺血预适应;体外循环;脑保护;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认知功能【作者】景桂霞;郑兰兰【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陕西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陕西西安710061;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麻醉科,陕西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4.9风湿性心脏病是我国常见的心脏病之一。

远隔缺血预适应和后适应对缺血性卒中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

远隔缺血预适应和后适应对缺血性卒中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

远隔缺血预适应和后适应对缺血性卒中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缺血性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生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给社会和患者带来了重大的卫生和经济负担。

近年来,远隔缺血预适应和后适应作为一种新兴的脑保护策略已经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机制出发,探讨远隔缺血预适应和后适应对缺血性卒中的脑保护作用。

远隔缺血预适应是指在一个器官或组织受到缺血再灌注伤害前,先对另一个部位进行间断性缺血再灌注处理,从而提高其对缺血再灌注伤害的耐受性。

研究表明,远隔缺血预适应可以在缺血再灌注伤害前提前激活各种细胞信号通路,减轻缺血再灌注伤害。

在缺血性卒中中,远隔缺血预适应可以减轻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氧自由基过度生成,降低充血和脑水肿程度,维持神经元膜电位稳定,从而保护脑组织。

后适应,又称为远隔缺血后适应,指的是在缺血灾难已经发生,但缺血程度和时间受到限制的情况下,通过给予小兽模型和患者以间歇性缺血再灌注训练,以便充分发挥其自身对于心肌缺血/复流的自我保护机制,利用这种保护作用减轻缺血再灌注伤害。

近年来,研究表明,后适应作用可能取决于部分启动保护性基因的表达,如热休克蛋白、远程成像素RGS2,以及调节Ca/calmodulin谷氨酰胺酰蛋白激酶金属蛋白酶激酶等。

在缺血性卒中中,后适应可以调节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代谢和生物电活动,缓解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功能损害,对血清素、胆碱能、冬眠素等多种神经递质生产和释放起到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远隔缺血预适应和后适应作为新兴的脑保护策略,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应用。

这种策略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对远离损伤局部进行治疗,提高其对缺血再灌注伤害的耐受性,从而达到保护脑组织的目的。

未来的研究应该深入探讨机制,并优化药物剂量和治疗时间,以提高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VIP专享】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

【VIP专享】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
;≮:茹:;裟蕊“”“““…““…‘”~“…卧“”“…h“
临床研究证据
-TIA和急性脑梗死——缺血预适应 ·Moncayo等人对2490甥J前循环首发脑梗死 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脑梗死前无TIA患 者临床症状较重,预后较差;脑梗死前 TIA具有保护作用,缩小梗死范围,减轻 临床症状。加快恢复
Mnm-ayoJ del:tcila‘GR,Iloitous‘lavsk'vJ cl al Do”mtk.ntiwhemic
l-
· 侧#c*^4m*% &日 Ⅲ*(¥=¨A十t
。1 ,f i八I .‘1 l,’y_、l
厂—]厂i磊i—————] I:蠹臻巍然焉纂?l卜 -§R11,镕☆目月*∞m口.1l肺&*,i☆

l‰:烈蹁?豢;i孺豢】 _.R;溉
”赫i
1圈圈I 1_l 7一I
l黑。,卿I I嘞矽1
,#4《“1 M11曲【t“.*.1_*目∞*{:
m^t№K*1‘惭W’_:}^镕什;^¨WuI“n J£m
*《%k¨fL¨mmm.i,自*"nW#m’wⅥ
II.......& ..*..................................................一
病例3
-心青w,w},艇{1¨^一R4胜体£^j十
发生和术后2,td、时Tnl的释放,且可降低术
后6个月内重大不良心脑事件的发生率
Honh SP.Hrrk P.M
oI“·…SIrnum:If
SRIhca,vpp’l“e-nLfJc‘I“nIf啦:。JP“p”b越P。R…dI'、"rI.盯tbacemdltcnPqPe"dⅧ删t¨-dI‘fn伽·mIIU埘l ig
治疗前后(颈动脉超声)

上臂式缺血预适应训练仪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40例分析

上臂式缺血预适应训练仪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40例分析

上臂式缺血预适应训练仪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 40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40名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分别给予一般恢复治疗和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恢复治疗,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治疗有效率为95.0%,显著优于常规单纯药物治疗有效率65.0%。

结论使用TDFT-RIP-B2上臂式缺血预适应训练仪,对于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缺血性脑梗死;上臂式缺血预适应训练仪;神经功能前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了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

目前临床上尚未出现明确的方法治疗脑血管疾病。

根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远程缺血预适应作为一项新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缩小脑梗死的体积,对脑组织进行保护。

但该方法在国内的使用情况不多见[1]。

近年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我国发病率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对患者危害较大,甚至可导致死亡,因此其诊治需求持续升高。

研究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脑氧代谢及血供状态表现异常,因此改善患者脑氧代谢及血供状态是治疗的重点。

本研究旨在探讨缺血预适应训练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神经功能和临床症状影响,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4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人。

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集中于48~65岁,平均年龄(55±2.34)岁,病程1~3年。

对照组患者年龄集中于44~68岁,平均年龄(56±3.28)岁,病程2~4年。

所有患者均出现脑血管高度狭窄或者闭塞,此外,所有患者均排除脑梗死急性期者,认知功能正常,无经精神疾病。

经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1.2.1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主要为抗凝、改善循环及其他对症治疗,采用华法林、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等药物治疗[2]。

所有患者进行认知教育。

远隔缺血预适应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半暗带区PERKp-eIF2α通路及自噬的影响

远隔缺血预适应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半暗带区PERKp-eIF2α通路及自噬的影响

Apr. 2021Vol. 42 No. 22021年 4月 第 42 卷% 第 2 期首都医科大学学报Jourmai of Capital Medical Uniwm/y[doi : 10. 3969/j. issn. 1006-7795. 2021. 02. 011]・脑缺血损伤的基础研究・远隔缺血预适应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半暗带区PERK/p-eIF2 "通路及自噬的影响杨楠 丁 锚闫峰师文娟黄语悠赵咏梅*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1095,81620108011 )。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 81971095 ,81620108011).* Corresponding authos , E-mail : yongmeizhao@ hotmaiU com网络出版时间:2021 -04 -12 15:51 网络出版地址:https ://kns. rkd nemkcms/detaii/11.3662. R. 20210412. 1139.022. html(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心实验室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神经变性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脑血管病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 实验室,北京100053)【摘要】目的研究远隔缺血预适应(/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RIFC)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区自噬相关蛋白Beclinl 、LC3B 以及内质网分子伴侣GRP78、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 ERS )相关通路PERK/p-eIF2%的影响,探讨RIPC 保护脑缺血损伤作用的相关机制。

方法 将24只健康雄性Spmyue-Dawle/大鼠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 (Sham )组、大脑中动脉梗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 MCAO )组和RIPC + MCA 0组。

远隔缺血后适应的研究进展

远隔缺血后适应的研究进展

远隔缺血后适应的研究进展远隔缺血后处理尤其是肢体远隔缺血后适应是在缺血后处理基础上提出的新概念,因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应用性强,且具有事后性,目前已成为研究保护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热点。

远隔缺血后处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内源性保护作用,但其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因此,我们就远隔缺血后适应对脑组织的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标签:远隔缺血后适应;肢体缺血后适应;缺血再灌注;缺血性脑血管病;损伤;机制缺血性脑血管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研究有效可行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方法成为迫切需要。

远隔缺血后适应对器官缺血/再灌注(I∕R)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为目前研究热点。

1 远隔缺血后适应的发展及现状自1986年Murry等[1]首次提出”缺血预适应”后,大量学者对缺血处理进行了如火如荼的研究。

1993年Przyklenk等[2]提出了”远程缺血预处理”。

但均由于疾病的不可预知性而受到局限。

Zhao等[3]于2003年对犬心肌I/R 研究中提出了”缺血后适应”。

突破了必须在缺血前实施操作的局限。

2005年,Kerendi等[4]通过在大鼠心肌I/R模型中,首次提出了”远隔缺血后适应”。

2 远隔缺血后适应与脑保护脑组织对缺血极其敏感,经过漫长的探索,从心脏到脑,从动物到人体,大量学者发现四肢对缺血耐受性良好,于是远隔肢体缺血后适应(Limb 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LIPC)成为研究热点。

2012年曹金强等[5]通过重复袖带压迫单侧肢体,发现其对中心动脉压无不利影响。

同年王贝娜等[6]首次采用非侵袭性LIPC对临床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发现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血清CRP水平差值显著降低,说明短暂LIPC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起到促进作用。

但有学者认为,梗死体积减少并不代表神经功能可以恢复,原因可能是神经功能改善需要康复时间。

远端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远端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远端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余超,刘进【摘要】 远端缺血预处理可以诱导脑缺血耐受形成从而产生脑保护作用,具有很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可通过机体不太重要的器官的缺血预处理来保护重要器官如脑、心脏、肺、小肠、胃、肝等,其脑保护机制可能与内源性一氧化氮、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道、Notch 信号、热应激蛋白70表达、抗氧化作用、抑制神经元凋亡、神经和(或)体液因素等有关。

现对远端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保护作用相关机制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 远端缺血预处理;脑缺血;脑保护【文献标识码】 A DOI: 10.7507/1002-0179.20130096综 述【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成都,610041)【作者简介】 余超(1987-),女,四川甘孜人,在读硕士,E-mail :77908841@【通讯作者】 刘进,E-mail :scujinliu@ 【网络出版时间】 2013-02-06 18:25【网络出版地址】 /kcms/detail/51.1356.R.20130206.1825.007.html脑卒中作为一种致死危险仅次于癌症和心肌梗死的重大疾病,已成为倍受关注的问题。

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类临床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一些脑部手术及休克状态也会引起大脑缺血,即使得到及时的治疗,之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仍将损害脑功能。

对此,现有的手段和方法如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其共同特点是人为地、外来地和被动地作用于机体,没有调动和发挥机体主动抗病能力。

因此,寻求一种全新的防治方法成为临床医师共同的课题。

继Murry 等[1]首次发现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1993年Przyklenk 等[2]发现心脏局部的缺血预处理对邻近心脏组织亦有保护作用,即器官内部的远端缺血预处理(RIP )。

随后的研究显示,肾脏、小肠及骨骼肌等组织的缺血预处理不仅能减轻局部组织或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而且对远端的器官如脑、心脏、肝脏、肾、胰腺、肺及血管等也具有保护作用[3-9]。

远隔缺血后适应在缺血性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远隔缺血后适应在缺血性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远隔缺血后适应在缺血性血管病的研究进展张元杰1曲辅政21滨州医学院临床医学院256600;2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心内科264000通信作者:曲辅政,Email:【摘要】远隔缺血后适应(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ostC)是指在再灌注后通过给予快速、间断性的肢体血流中断刺激,调动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以减轻重要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能力。

早期再灌注治疗是缺血性血管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大量研究及临床证据表明:恢复某些缺血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及氧供反而加重组织损伤即缺血-再灌注损伤,包括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如心律失常、心肌舒缩功能障碍、代谢异常以及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及脑梗死面积增大等损伤。

国内外研究发现远隔缺血后适应具有减轻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为应对减轻再灌注损伤这一挑战,远隔缺血后适应目前成为临床研究的热门话题。

因此尽快恢复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是缺血性血管病最为重要的治疗方案,其中包括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手段。

但是恢复器官血流灌注后所致的再灌注损伤又是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其中心脏及脑对血流灌注及氧供需求高,极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因此探究减轻再灌注损伤成为了缺血性血管病研究热门话题。

【关键词】远隔缺血后适应;缺血性血管病;心肌梗死;脑梗死;减轻再灌注损伤Research progress of 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in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Zhang Yuanjie1,Qu Fuzhen21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Binzhou256600,China;2Department of Cardiology,Yantai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Yantai264000,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Qu Fuzhen,Email:【Abstract】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ostC)refers to the ability to activate the endogenous protective mechanism of the body to reduce the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of important organs by giving rapid and intermittent stimulation of limb blood flow interruption after reperfusion.Early reperfusion treatment is the main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but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and clinical evidences show that the recovery of blood perfusion and oxygen supply of some ischemic tissues and organs aggravates the tissue damage,i.e.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ncluding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I/R)injury,such as arrhythmia,myocardial systolic and diastolic dysfunction,metabolic abnormality,myocardial ultrastructural changes,and increased cerebral infarction area.Studie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found that 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can reduce the reperfusion injury of heart,brain, kidney,and other important organs.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challenge of reducing reperfusion injury,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clinical research.【Key words】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 Myocardial infarction;Cerebral infarction;Reducing reperfusion injury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年龄的增长,缺血性血管病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逐渐成为老年人常见病之一,成为老年人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完整版)远程缺血预适应概要

(完整版)远程缺血预适应概要

远程缺血预适应目录一、远程缺血预适应的概念二、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的操作方法三、远程缺血预适应的作用机制四、远程缺血预适应对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五、远程缺血预适应在国内外科学研究与临床历程六、远程缺血预适应的应用与发展七、(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 也常被简称为 RIP 或 RIPC , 是指机体部分器官 (如上肢在受到短暂的、可逆性缺血缺氧刺激后, 通过诱导缺血器官以外的其他脏器(如心脏、大脑、肝脏、肾对随后发生的严重或致命的缺血缺氧产生保护作用。

由于人类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一种比 RIP 更好的内源性心肌保护手段, 所以RIP 一直是心脑缺血性疾病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被医学界认为是一种最安全的内源性物理疗法,对于心脑血管有着难以替代的保护作用。

二、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的操作方法训练者持平躺或卧姿,用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仪对上肢进行加压至 200— 220毫米汞柱保持 5分钟,然后再放气休息 5分钟,接着再加压至 200-220毫米汞柱 5分钟, 这样做 5个循环, 共 45分钟, 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坚持长期训练, 定期复查。

具体加压刻度设置,一般按照训练者的实际血压数加 40毫米汞柱, 比如正常血压为 140毫米汞柱, 则加压到 180毫米汞柱就可以达到远隔缺血的效果。

1(SOD释放这会加重心肌的损伤, 这是由于恢复血 (oxygen free radical , OFR 所致。

而心肌缺血预适应能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激发 SOD 生成释放,从而有效遏制活性氧对心肌的攻击。

心肌供血时, 黄嘌呤氧化酶和水反应生成尿是生物氧毒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SOD 它可以催化氧分子和氢分子发生化学反应, 尽管过氧化氢仍是对机体有CAT 和过氧化物酶(POD 会立即将其分2、促使 A(PKA的提升和依赖于 cAMP 的蛋白激酶 A(PKA:国外学者 Loncher 证的短暂缺血过程中明显升高,促使 cAMP 升高, cAMP 的升高可以增强的表达, PKA 通过使胞膜 L_型钙离子通道磷酸化来使收缩期心肌细胞的 C 矿内流增加,同时促进肌浆网 Ca2+释放,从而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联合应用远程缺血后处理和药物性缺血后处理的脑保护作用研究现状

联合应用远程缺血后处理和药物性缺血后处理的脑保护作用研究现状

西南军医2013年1月第15卷第1期Journal of Military Surgeon in Southwest China,V ol.15,No.1,Jan.,2013[18]熊林.光动力治疗基底细胞癌的疗效观察[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4):260-261.[19]徐世正,王秀丽,徐威,等.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癌的评估[J ].武汉大学学报,2003,24(1):86-89.[20]Martin,Hirsch PL,Whitehurst C,Bucklev CH,et a1.Pho-todynamic treatment for lower genital tract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J ].Lancet,1998,351:1403.[21]王秀丽,徐世正.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男性尿道尖锐湿疣[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0,14(2):103-104.[22]Krogh GV .Clinical relevance and evaluation of genitoanal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in the male [J ].Semin Dermatol,1992,11:229-240.[23]王秀丽,徐世正,张春荣,等.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机理探讨[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1,15:234-237.[24]王秀丽,张玲琳,王宏伟,过明霞.ALA 光动力治疗中重度寻常痤疮[J ].2007中国中西医皮肤性病学术会汇编.[25]尹锐,郝飞,邓军,周春丽,阎衡.不同浓度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观察[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0,V ol 43,No4:245-248.[26]Golderman MP,Dover JS,Alam M.Procedures in cosmet-ic dermatology series:photodynamie therapy.1th ed.Sin-gapore:Elsevier (Singapore )Pte Ltd,2006:17.[27]Calzavara-Pinton PG.Repetitive photodynamic therapywith topical 5-aminolaevulinic acid as an appropriate ap-proach to the routine treatment of superficial non-mela-no-ma skin turnouts [J ].J Photochem Photobiol B Biol,1995,29:53-57.[28]Fijan S,Honigsmann H,Ortel B.Photodynamic therapy ofepithelial skin tumours using 5-aminolaevulinic acid and desferrioxamine [J ].Br J Dermatol,1995,133:382-388.[29]Martin A,Tope WD,Grevelink JM,et ck of selectivi-ty of protoporphyrin IX fluorescence for basal cell carcino-ma after topical application 5-aminolevulinic acid:implica-tions for photodynamic treatment [J ].Arch Dermatol Res,1995,287:665-674.[30]Karrer S,Szeimies RM,Hohenlentner U,et a1.Unilaterallocalized basaliomatosis:treatment with topical photody-namic therapy after application of 5-aminolevulinic acid [J ].Dermatology,1995,190:218-222.[31]Ibbotson SH.Topical 5-aminola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skin conditions other than nonmelanoma skin cancer [J ].Br J Dermatol,2002,146:178-188.(收稿日期:2012-10-30修回日期:2012-11-25)(编校:杨惠文)联合应用远程缺血后处理和药物性缺血后处理的脑保护作用研究现状王袁综述,孙广运审校[摘要]近年来,随着对缺血后处理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更多的人认识到多种缺血后处理方法的联合应用可能为卒中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曙光。

远端缺血预适应的临床实践探索

远端缺血预适应的临床实践探索

【综述】远端缺血预适应的临床实践探索丁青艾(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北京100048)【摘要】远端缺血预适应(R1PC)是近些年新兴起的一种临床治疗新方法、新技术。

它是用血压计袖带或压力治疗仪,在患者的四肢某 部位施加一定压力,造成缺血处理后,诱导其机体内部产生一种强大的多器官保护机制,以避免、抵抗或缓解今后发生的严重,甚至致死的心脑 血管缺血事件。

本文以中西医融合观,阐明了远端缺血预适应的发现和认知的历程,重点是通过大量病例探索它在临床上的实用价值和对某些疾病疗效 的评估。

结果表明,远端缺血预适应对医学无法解释的症状、临界高血压、轻型高血压,单独使用,疗效较好;对稳定型心绞痛,作为辅助治疗, 效果满意;远端缺血预适应长期使用,对改善慢性病患者的一般情况有益。

本文结合国内外实验室和临床的丰富资料,对远端缺血预适应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梳理了其适应证、禁忌证和须注意的事项,草 拟了远端缺血预适应的使用方法。

【关键词】远端缺血预适应;多器官保护机制;心脑血管缺血事件;临床实践;机理;使用方法;案例;禁忌证doi:10. 3969/j.issn. 1672-0369. 2016. 20. 022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369(2016)20-0043-05Clinical practice exploration of 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DING Qingai(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avy General Hospital,Beijing 100048, China)【Abstract】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R1PC)is a new method of clinical treatment and a new technology rising in recent years.The method is to use the sphygmomanometer cuff or pressuretherapeutic apparatus to generate a certain pressure at a part of the limbs to cause ischemia and then to induce the body to produce a more powerful multiple organ protection mechanism in order to avoid, resist,or alleviate the occurrence of severe and fatal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ischemic events.Based on fus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ory,this paper illuminated the discovery and cognitive process of the R1P C, and the key was through a lot of cases to explore its practical values in the clinic and evaluate its efficacy on certain diseases.The re­sults showed the R1PC had better curative effects on some medical unexplained symptoms,critical hypertension,mild hypertension, and the effect was satisfied for stable angina as an adjuvant therapy.Further,The R1PC wa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chronic diseases when used for a long time.Based on the laborator^^and clinical dataat domestic and abroad,the action mechanism of R1PC is explored thorough in-depth dis­cussion,and its indications,contraindications and precautions were combed.Moreover,the methods of use of the R1PC are drafted.【Key words】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Multiple organ protection mechanism;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ische­mic events;Clinical practice;Mechanism;Method of use;Case;Contraindicationi远端缺血预适应的发现、自我体验和认知过程远端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 R1PC)的发现,发端于一次中医按摩的自我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脑 中动脉再灌注 2 4h进行神经 功能评 分、 脑组织梗死体 积以及 C sae一3表达的测定 。脑组 织梗死 体积采用 四 ap s
氮唑 红 ( ℃) 色 法 测 定 。C sae一 订 染 aps 3的 表 达应 用 免疫 组 织 化 学 法 检 测 。 结 果 远 程 缺 血 后 适 应 组 的脑 梗 死 体 积
f n t n ls o e n x r s in o a p s — n r t a n f l wi g 2 h mi d e c r b a re y o c u in a d 2 e e f ・ u ci a c r s a d e p e so f C s a e— 3 i a i ol n d l e e rl a tr c l so n 4 h r p r - o br o u
医学创新 2 1 年 4月 _ 己 00 第 鲞箜
坠 望 !
堕 四 : 兰
! : : !




远 程 缺 血 后 适 应 对 脑 缺血 损 伤 的实 验研 究
宋兆 晶 牛 小媛 吉训 明 罗玉敏
【 摘要】 目的 探讨远程缺血后 适应对 大 鼠大脑 中动 脉缺 血 2h再灌 注2 脑 梗死 体 积、 经功 能 评分 及 4h 神
00 ) . 5 。结论
远程缺血后适应能减轻脑缺 血/ 再灌注损伤 , 其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C sae一 aps 3的表达有关。
【 关键词】 脑 缺血 ; 缺8/ 再灌3 pe
E p r na u yo moei hmi ot cn io igo ee rlsh mi t 岛 , Z a r g I io— x ei tltd f e t s e cps — odt nn ncrb a ce ai r s me s r c i i na ho— n ,N UXa i
y ̄ , lX n—m n L O Y mi. h it f l t o i lfS ax dclU i rt,Tiun000 ,hn ln J u l ig, U u— n TeFr f i e sA a dH s t h ni i pa o Mei nv sy a a 30 1C ia a ei y
与单纯缺血组相 比明显降低 ,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 与假手术组相 比 , .5 ; 单纯缺血 组 C sae ap s 一3阳性 细胞数 明显 增
多 , 异 有 显 著 性 ( < . 5 ; 对 照 组 比 较 , 血 即 刻 后 适 应 组 C sae一3阳 性 细 胞 数 降 低 , 异 有 显 著 性 ( < 差 P 00 )与 缺 aps 差 P
s n M eh d 4 D rt, e hn 8 3 0g w r adml as n dit fu ru s sa ru n:6 ,cnrl i . to s 8S a w i ig 0— 0 , eer o y si e no o r op : h m go p( o s g 2 n g g ) ot o (eerlsh ma rpr s n ru n=1 ) n e oeps—cn io iggop nldn ot odt nn tb- crba i e i e ef i )g p( e / uo o 4 ,adrm t ot odt nn ru ,icuigps—cn io iga e i i g nn fshmi gop ( i igo ce a ru n=1 n i 4)adps ~cnioiga bgn igo pr s ngop ( n ot o dtnn t einn fr ef i u a=1 .T eifrt ou e i e uo r 4) h ac lm n v
a d n u o o ia e a irt s r e e mi e n c n r l o t o d t nig a e i n n f s h mi n e r lg c b h vo e t l we e d tr n d i o t ,p s —c n i o n tb gn i g o c e a,a o t—c n iin o i i nd p s o d to — i g a e i n n fr p ru in g o p t 4 h a trr p ru i n h x r s in o s a e一3 wa e e mi e n s a ,c n n tb g n i g o e e f so r u s a fe e e f so .T e e p e so fCa p s 2 sd t r n d i h m o-
【 bt c】 0 j f e T u y h e s fe o ce i ps — od i i e n r lm , er oi l A sat r bei o t e f c m t i hm c o c io n o t f c v u e nuo g a cv s d t e tor es t n tn g n h i a to l c
大 鼠脑缺血模型采用线 栓法制备 。缺血 s D大 鼠( 8 2 0~30 g 4 0 ) 8只 , 随机分 为假 手
C sae aps 一3表达的影响。方法
术组 ( n=6 、 照 组 ( )对 即单 纯脑 缺 血/ 灌 注 损 伤 , 再 n=1 ) 远 程 缺 血 后 适 应 组 ( 缺 血 后 给 予 双 下 肢 的 非 致 死性 的 4和 脑 缺血 再 灌 注 ) 根 据 后 适 应 时 间 不 同 , 组 者 又分 为缺 血 即刻 后 适 应 组 ( 。 后 n=1 和再 灌 注 即 刻 后适 应 组 ( 4) n=1 。 于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