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古诗两首说课稿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古诗两首》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诗句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敕勒歌》。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引出课题。

语文版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荷语无声- 荷语无声2、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

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四、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五、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首、川、似。

2.按结构记忆字形。

独体字:首、川。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618古诗二首说课稿新人教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618古诗二首说课稿新人教版
请同学们回家后,将这两首诗背诵给家人听,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诗中的意境。还可以和家人一起讨论这两首诗的意象和情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的美,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二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6《18古诗二首》,包括《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两首古诗。以下是本节课的知识点梳理:
1.古诗的节奏和韵律:《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都是古诗,具有明显的节奏和韵律。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学生可以熟练掌握诗文的节奏和韵律,提高朗读与背诵能力。
2.古诗的意象和情感:两首诗都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学生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6 18古诗二首说课稿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6《18古诗二首》是新人教版教材的一课。本节课主要包括两首古诗的学习,《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这两首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在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简单的古诗,对古诗的节奏和韵律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同时,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学们解释得都非常精彩!那请大家尝试背诵这首诗,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诗中的意境。
4.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我们欣赏了美丽的自然景色,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同时,我们分析了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提高了自己的审美与鉴赏能力。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次学习,更加热爱文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7古诗两首(说课稿)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部编

17古诗两首(说课稿)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部编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望庐山瀑布》,它是二年级语文第17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

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温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

课文是精读课文,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通过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古诗积累,培养语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识字,写字以及积累名诗句。

难点:体会诗人的意境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说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

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和美的熏陶。

三、说教法1.激情导入,激起学生学习课文兴趣。

2.通过学生自读、教师指导体会诗的涵义和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组织学生互读互评,进一步体会诗的涵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操。

四、说学法协作式学习方法:同桌互读互评,促进学生对诗文的理解。

讨论、总结学习法:师生共同探讨诗文表达的意思和诗文中表现的修辞手法,如何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加强学生对诗文的理解。

五、说设计1.导入首先让学生汇报课文中的插图中都有什么?再让学生思考:你们看见过瀑布吗?然后明确瀑布是什么吗?有同学去看过吗?从而引入新课。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首先让学生排除课文障碍,自己品读诗文。

然后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和诗文阅读情况,然后以指名学生阅读诗文,集体阅读诗文的方式让学生入情入境,在讲解诗文背景,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诗文涵义。

六、说板书17.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雄伟飞流直下三千尺,壮观疑是银河落九天。

通过以上的板书设计,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诗所表现的涵义和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八、说总结让学生抓住“生、挂、飞、落”等几个动词来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古诗二首》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说课稿

《古诗二首》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说课稿

古诗二首本文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中的古诗二首的说课稿,旨在通过对这两首古诗的介绍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含义并进一步提高语文水平。

教材分析在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中,古诗二首分别为《小手牵大手》和《竿头日影斜》。

这两首古诗均选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集《登科后》,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人生的真谛和自然景物的美好。

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逐一分析这两首古诗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深度理解古诗的意义和价值。

阅读分析《小手牵大手》“小手牵大手,向前走,向前走。

天上的孔雀飞呀飞,飞到我的家门前。

”这首古诗短小精悍,语言简练有力,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认真理解诗句的含义,让他们认识到人们在生活中需要互相帮助、共同前行,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此外,在讲授中我们还可以给学生放一段孔雀展示的视频,以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竿头日影斜》“竿头日影斜,江上图书馆。

身负文思重,行迈志不殆。

”这首古诗通过富有画面感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在书馆内埋头苦读的形象,彰显了学习成为人生必经的阶段。

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理解诗句写的是一个人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学习,不断前进的意义,从而激励他们发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潜力。

此外,在讲授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学习挑战,坚持不懈地向前发展。

总结通过对古诗二首的阅读分析和教学实践,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欣赏美妙诗歌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在授课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启发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他们在诗歌的陪伴下滋养成长,提高语文素养,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古诗二首》教学方案1. 教材分析1.1 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古诗二首》选取了两首经典古诗,这两首古诗都是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它们在内容上充满童真童趣,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初步接触古典诗歌、感受古典诗歌魅力的重要素材。

1.2 从语言特点来看,这两首古诗用词简洁、凝练,却能生动地描绘出丰富的画面。

例如其中一首诗通过几个简单的意象组合,就勾勒出一幅田园风光图或者儿童嬉戏图等,让学生在简洁的文字中感受汉语的精妙。

1.3 从文化传承角度,古诗承载着古代人们的思想情感、生活方式以及审美观念。

学生学习古诗,能够穿越时空,了解古人的生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2. 学情分析2.1 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和简单的阅读理解能力。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古诗这种简短而富有韵律的文学形式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2.2 然而,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对于古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和古人的情感可能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

例如,古诗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特定的意象,如“荷笠带斜阳”中的“荷笠”,学生可能没有见过这种形象,难以在脑海中构建出准确的画面。

2.3 同时,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需要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保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教学目标3.1 知识与技能目标3.1.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1.2 认识诗中的生字,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3.2 过程与方法目标3.2.1 通过朗读、想象画面等方式,感受古诗的意境。

3.2.2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内容的方法。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3.1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或生活的热爱之情。

3.3.2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喜爱之情,培养文化自信。

4. 教学重难点4.1 教学重点4.1.1 识字与写字。

准确认读诗中的生字,如“宿”“篱”等,并能正确书写。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KW8-1《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KW8-1《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 认识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其蕴含的哲理,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小朋友,喜欢背古诗吗?谁来背两首听听。

2.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一首古诗,看老师写课题。

(师板书课题:登鹳雀楼)3.小朋友,课题上哪个字你已经认识了?(结合学生回答教学生写“楼“,并指导书写)4.课题还有不理解的吗?5.结合学生的疑问,教师讲述(课件出示1):鹳雀楼名称由来:鹳雀,是一种鸟,形状像鹤。

在山西永济县的黄河边上,有一座楼经常有鹳雀停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鹳雀楼。

大家看,这就是鹳雀楼。

(师贴图)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

(课件出示2)要求: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看看从这首里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你没有读懂?③数一数这首诗有几句。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

(教师点评)2.领读、齐读。

三、图文结合,细读品味。

过渡:(师贴上王之涣人物图)有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很多美丽的风景,他看到了什么呢?咱们一起去看看。

(贴上小朋友人物图)1.请小朋友打开书,自由地读读诗,看看图,想一想:诗人王之涣登上楼以后看到了什么?2.交流:你和王之涣在鹳雀楼上看到了什么呢?在交流过程中相机地送一些词语帮助他们积累。

(课件出示3)如:连绵起伏的群山、奔流不息的黄河等。

(板书:群山黄河)3.作画:假如老师想把你们看到的画下来,你能帮帮我吗?(1)在师生共同的作画中达成一致:太阳要和山靠得近些,并且在一点一点往下落,最后太阳躲在大山背后不见了。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第8课 古诗二首 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第8课 古诗二首 说课稿

8 古诗二首说课稿《登鹳雀楼》说课稿一、说教材《登鹳雀楼》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首五言绝句,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

诗的前两句写登楼所见,诗的后两句写登楼所思。

这首诗融情于景,寓理于事。

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

前两句写景,诗人融情于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象雄浑的意境,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都容纳其中,显出诗人襟怀的宽大。

后两句寓理于事,进一步写出诗人积极向上,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课文中配有插图,可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帮助理解诗句的意思。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古诗的要求是能展开想象,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能感受语言的优美。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情感方面: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技能方面:能初步学会借助插图、工具书等途径学习古诗。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感情读诵古诗。

三、说教法、学法(一)情境教学法本诗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学生无法亲自感受。

这样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较大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讲故事、极富思想感情的范读及壮观的画面带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情绪和浓厚的兴趣。

(二)扶放结合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要十分重视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

针对本课的特点,采用“扶放结合法”。

首先扶着学生学习第一、二行诗句,教师,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学习第三、四行诗句,旨在教学生乐学、会学。

(三)读中有悟,培养语感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能够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2. 学会通过古诗中的关键词句来理解古诗的意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了解古代诗歌文化,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题:《静夜思》、《登鹳雀楼》2.2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2.3 教学难点:古诗中关键词句的理解,感受古诗意境。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简介古诗的背景,展示与课题相关的图片。

3.2 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3.3 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理解古诗大意。

3.4 品诗赏词1. 学生分析古诗中的关键词句,体会古诗意境。

2.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3.5 巩固拓展1. 学生进行古诗填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尝试创作小诗,发挥创意。

3.6 课堂小结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激发对古诗的热爱。

第四章:作业设计1. 熟读成诵两首古诗。

2. 家长签字确认古诗背诵情况。

3. 回家后向家长讲述古诗的意境,分享学习成果。

第五章: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古诗背诵、关键词句理解、小诗创作。

3. 家长反馈: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态度、古诗背诵情况。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激趣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利用问题导入,如:“你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感到思念?”引发学生思考,引出《静夜思》。

6.2 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自主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

《古诗两首》说课稿13篇

《古诗两首》说课稿13篇

《古诗两首》说课稿13篇《古诗两首》说课稿1一、说设计理念古诗的教学尤其要注重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与文本进行自由、充分的对话,在阅读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验,再现诗中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二、说教材分析王维的《鸟鸣涧》和白居易的《暮江吟》。

《鸟鸣涧》描写诗人看到的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静谧意境。

《暮江吟》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后两句写新月东升的夜景。

三、说教学目标1、理解《鸟鸣涧》和《暮江吟》两首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鸟鸣涧》和《暮江吟》两首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我这还有几首古诗的图画,咱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敢试一试?——谁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会背也可(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我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

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再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

先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得《暮江吟》——我来板书题目,请大家仔细看。

(板书:暮江吟,请大家齐读课题)(二)学习古诗《暮江吟》1、让我们快来读读这首古诗吧!多读几遍,请你试着读准字音。

2、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很高,个个读得好,还有谁想读?3、看来大家已经对这首诗感兴趣了。

那就请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读;可以站起来大声读;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把这首诗美美得多读几遍。

4、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

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古诗两首-回乡偶书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古诗两首-回乡偶书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回乡偶书》是贺知章八十多岁辞官回乡时所作,在朴实浅易的字里行间表达出阔别家乡十几载,而今白首方回来之时的万千感慨。

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

教学时,要使学生把诗句读通读顺,感悟诗歌情境,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认识并会写2 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了解诗的意境,感悟诗人流露出的浓浓乡情。

教学重难点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二、说教法1.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时以课文改编的小故事配乐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并让学生想象当时作者的处境,从而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里,为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铺垫。

2.以读为本,以读悟情在古诗词教学中少分析,多朗读乃至熟读成诵是一条宝贵的经验。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

通过读也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

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注意诗的节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从读中悟,悟中读,恰当地表现诗中的思想感情。

3.立足课本,拓展阅读。

在课的最后,出示另一首《回乡偶书》(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让学生来学习,这是对知识的系统学习,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又能让学生在进一步地学习中,更深地体会第一首《回乡偶书》的情感。

再次,学诗贵在积累。

补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又培养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又一次让学生体会到诗人贺知章浓浓的爱乡之情。

三、说学法让学生通过想象画面,相互启发,在加上教师适时点拨,很轻松地理解了全诗的意思。

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

因此,在“初读古诗理解诗意”环节中,我尽可能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再全班交流。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突出课本中释义的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四、说教学程序1.故事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精选12篇)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篇1教学内容: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课前透视: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

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

《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

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

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

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

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

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感悟信息资料1、字词卡片、多媒体。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诵诗导入。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

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学生背诵古诗)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欣赏他人的学习劳动成果,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2、看图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题)(借助美妙的图画吸引住学生,在感受画面后,启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话平台初读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古诗两首》《敕勒歌》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古诗两首》《敕勒歌》人教(部编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背诵的效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古诗的价值、分析古诗的内涵并学会欣赏。
(4)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学素养。
2.教学难点
(1)生字词的掌握: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生字词的记忆和理解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采用形象、生动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举例:通过图片展示、动作演示等方式,让学生形象地记忆生字词,如用图片展示梅花的形态,帮助学生理解“梅花”一词。
举例:利用多媒体展示敕勒川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阔景象,帮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
(4)朗读与背诵的技巧:指导学生正确把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提高朗读和背诵的效果。
举例: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模仿,并教授一些朗读技巧,如重音、停顿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古诗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核心知识,突学习难点,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2)诗句含义的理解:古诗中蕴含的意境和哲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较难理解,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解读。
举例: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句的含义,如让学生讨论“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中的“凌寒”一词,表达了梅花什么样的品质。
(3)古诗意境的体会:二年级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对古诗中描绘的景象和情感较难体会,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故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感知。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生字词的记忆和理解、诗句含义的把握以及古诗意境的体会。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图片、故事和对比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古诗二首》( 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古诗二首》( 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古诗二首》(Word 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单元教材为《古诗二首》,分别是《赋得古原草送别》和《静夜思》。

其中,《赋得古原草送别》讲述了诗人在离别之时对大自然的崇敬和感恩之情;《静夜思》则描绘了诗人在深夜中对故乡的思念和回忆。

2. 教材目标本单元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和构成要素;•听读理解《赋得古原草送别》和《静夜思》;•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意义;•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使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朗读古诗;•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意识。

3. 教材重点•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意义;•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使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朗读古诗。

4. 教材难点•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和构成要素;•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教学用具:教学投影仪、板书、课件、PPT等;•教学材料:《赋得古原草送别》、《静夜思》等古诗作品以及相关教材插图等;•学习用品:学生必备的学习笔、纸、书等。

2. 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通过一段小故事或动画视频的方式介绍古诗的概念和基本特点,引导学生进入此单元的教学内容。

(2)讲解教材在讲解本单元教材时,一方面可以通过绘画、配音等方式让学生对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在讲解时,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情感表达和深层含义,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思考水平。

(3)课内互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对话,让学生在课堂上就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

(4)课后延伸老师可以布置古诗朗读作业,让学生针对所学新知识进行朗读,同时也可以组织课外阅读、写古诗或绘制古诗插图等活动,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兴趣爱好。

3. 教学方法•经验法: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古诗进行深刻的剖析和解读,从而增强学生对教材的感性体验和认识;•课堂讲解法:教师可以通过课件、PPT等方式进行古诗教学,把抽象的诗歌世界可视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古诗内容;•课外活动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掌握古诗基本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比如朗诵、阅读、写作等,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最新-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

最新-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1课《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古诗两首》这一课安排了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所著的《望天门山》和号称东坡居士的北宋诗人苏轼所著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

两者相比,都是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

但前者写所见,抒发赞美之情,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后者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重在说理,借物喻理,诗中有理。

根据本组教材安排2课时教完,我想第一课时先教《望天门山》。

下面我就重点分析《望天门山》这首古诗。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句。

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

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

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

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字词来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

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

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

非身历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

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水点缀得活泼了起来。

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理解,进一步领会诗意,进入诗境,品味大诗人李白诗作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了教学目的之一。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一)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歌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4《古诗两首:赠刘景文》教案及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4《古诗两首:赠刘景文》教案及说课稿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擎雨盖”指荷叶。

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尽,擎,残”的意思。

了解诗句的含义。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和背诵古诗。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2)过程与方法目标《赠刘景文》是《古诗三首》这课中的一首诗,也是学生理解较难的一首诗,因此,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以后学习古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3、教学重、难点:①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利用画面再现,从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②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二、说设计理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避免逐字逐句的讲析。

本课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想像讨论交流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三、说教法、学法:1、谈话激趣,营造气氛。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在课始让学生诵读有关秋天的古诗,不仅达到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营造好气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古诗两首说课稿1古诗两首夜宿山寺一、说教材在《夜宿山寺》中,诗人李白用平易的语句,绝妙的想象,表达了他夜宿山寺的身临高处的感受。

全诗仅20个字,但足以令读者如亲临其境,亲感其情。

教学此诗就要引导学生置身于夜静、星朗、山高、楼危的情景之中,体验诗人的感受。

二、说教学目标此诗的教学目的是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说教学方法(一)、研究题意,自读自学出示课题。

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

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

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画简笔画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教给学生据文想象的方法,为理解诗意奠定基础。

为了充分运用课文插图,板画构图力求与插图相仿。

】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然后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

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

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教师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这是个反复朗读、步步深入的过程。

教师要有目的地进行个别指导。

初读,思考字义,理解内容;再读,边读边想,前后联系,渐入意境,为进一步训练表清朗读打下基础。

切实抓住这一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交流切磋,诵读求悟教师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

先看第一行。

学生找出“高”和“百尺”。

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教师(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解释学生查《新华字典》,危①险;②损害;③高。

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

教师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楼),眺望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想象后)高极了,真高啊,好像站到了天边一样……师第一行先写楼高,这样写——学生齐读“危楼高百尺”。

教师要读出楼的高。

学生提高嗓音朗读。

教师一味提高嗓音,只能听见声音,不能听出意思。

只要把“高”字读得高些响些。

教师示范,再试一试。

学生反复练习朗读。

教师大家读出了心里对这个“高”字的感觉。

【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找感觉,就是引导他们展开想象,进入意境。

】教师(出示“星辰”卡片)“辰”字典里说是“日、月、星的总群”,这里指什么生指星,因为夜里无“日”,而“月”不适用“摘”。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手可摘星辰”。

【让学生做动作,想象诗人站立处离天已近,体会诗人想象力很丰富,构思的巧妙。

】学生据诗意抬手摘星。

教师想象一下,摘星辰时手臂的动作,身体的姿态应该是怎样的学生应该推窗伸臂,斜势向天,这样才能摘星辰。

教师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但是它却能形象地表现出高,大家朗读这句诗,想象诗人此时离天多近学生朗读。

教师摘星辰本是难事,但诗人此时觉得很容易,从诗句中的哪一个字体现出来学生从“可”字体现出来的。

师朗读时要读好这个“可”字。

学生朗读强调“可”字。

教师这样可以表达出轻而易举地伸手就能摘到星,更加说明楼的“高”。

指导第三、四行诗句。

学生齐读第三、四行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教师这两行诗句联系紧密。

现在你感到天上人和诗人之间距离多远学生相距咫尺。

教师这也是诗人的幻想,但生动地表现了“高”;由此也可见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

一齐来读好这两行诗句。

体会一下该怎样朗读。

学生读得很响亮。

教师好,你读得清楚,读出了“高”的气势。

学生高昂地读。

教师你也读出了“高”的气势。

再尝试用低沉的语气,(出示“恐”字卡片)要把“恐怕惊动他人”的心情读出来。

学生尝试用低沉的语气朗读。

进一步体会诗句表达的含义。

教师好,读得有感情,读出了诗人的心情。

现在同学们用上述两种读法各自练习朗读,要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然后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读法,为什么。

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朗读【这里,用比较的方法指导朗读,意在使学生懂得表清朗读是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代作者说话,要读出作者内心的感情。

】在表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全诗。

教师行行朗读、字字思考、处处想象是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要在今后学习古诗时继续使用,进一步掌握这种方法。

敕勒歌一、教材分析《敕勒歌》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民歌,它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语言直白如画,艺术概括力极强。

反映了敕勒族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古诗学习经验,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古诗学习的方法。

为此我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本诗。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古诗教学的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概括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中抒发的感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读懂诗句,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语言美和诗意境的美。

教学难点是: 体会诗中抒发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五、教法学法根据本课的设计思路,教法上我采取了激趣法、演示法、讨论法等。

同时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为主,对收集的有效教学资源进行重构,与学科教学完美整合。

学法上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六、教学过程我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为主线,创设教学情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参与性,让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教学过程共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首先我与学生谈话,谁去过大草原啊那里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学生或去或没去过,描述的一定不够丰满。

我顺势接着说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导游,让她带领我们去欣赏一下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吧。

卡通形象小导游带领大家欣赏了大草原美丽壮阔的景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这时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我顺势接着说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共同来学习一首描写草原风光的诗歌《敕勒歌》。

同时板书课题。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这部分我采取四个步骤进行教学【第一步】媒体演示——解诗题,知诗人;《敕勒歌》是从少数民族语言译过的,“敕勒”一词对学生来说极为生涩,教师用语言描述很难解释清楚,因此我影音并用解诗题(课件)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本诗题目。

图文并茂知诗人(课件)接着看图面,听老师讲故事,了解关于作者的传说。

【第二步】反复读文——明诗意,品诗味;(首先)趣味讲解明诗意(课件)我放手让学生以自主学习,自由读文,结合注释学认本课生字,初步了解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接着我用课件出示全诗,让学生提出疑问,对重点词语进行简要讲解。

学生理解了生字生词,自己对本诗会有一定的理解,我及时的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

为让学生对本诗的诗意有准确的理解,我又请出小导游,为学生讲诗意。

这时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辅导者,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研。

(接着)朗读指导品诗味(课件)为让学生更准备的感受到本诗的“味道”,我从网上下载了朗读示范录音,反复播放几次,让学生通过跟读、自由练读、齐读的方式,力争读出本诗特有的“诗味”,读出感情。

教师及时鼓励学生,为学生播放古诗新唱《敕勒歌》,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

【第三步】赏析诗文——入诗境,感诗情;《新课标》指出“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这首诗有着平仄相对的音律美、质朴豪迈的语言美、开阔恢弘的意境美,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良好素材。

但运用多媒体把诗句表现的意境过早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我觉得那是剥夺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的潜力。

为此,我在这里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为主,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属于自己的“诗境”,提高审美情趣,培养语文素养。

对话文本入诗境(课件)让学生一边看着本诗的文本,一边听配乐朗诵,一边展开想象,然后把脑海中大草原的美景讲给大家。

这样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展开讨论感诗情(课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诗中表达的情感,我让学生展开这样的讨论(1、可以表现天高地阔的比喻很多,诗人为什么选择穹庐2、“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这其中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通过以上讨论并解决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探究,在层层探究中赏美、悟美、创造了美,更有利于入情入境,突破难点。

为使学生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得到巩固和升华,我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极具艺术感染力的《敕勒歌》赏析短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第四步】重读诗文——背诗句,学诗法。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对本诗的理解更加深入,朗读也会更有情感,因此我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再诵读这首古诗,并力争背诵,同时思考这首诗中,有静态的描写也有动态的描写,你能举例说明吗学生回答讨论后,教师总结提炼本诗写作方法和特色。

(课件)恢宏川山天四野→静细腻风吹草低见牛羊→动第三环节拓展延伸,抒发情感(课件)“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这一环节共有两部分一是分享交流收集的描写草原的诗句;二是欣赏现代诗歌,然后将《敕勒歌》改成一段描写草原景色的小作文,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同时训练写作能力,学习写作方法,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统一。

第四环节畅谈感受,交流收获学生畅谈本课学习后的感受,交流收获。

最后教师总结我们虽然不是当年的战士,不是敕勒族人,但我们今天也深深被敕勒川的美好所打动。

老师相信如果你有机会去草原,不用别人提起,站在草原上,草原的辽阔一定会让你想起这首诗的!让们来聆听一下,现代人作曲的《敕勒歌》吧!七、板书设计敕勒歌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