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基本概念(最终版)
公共政策分析基础知识
![公共政策分析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9099176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ce.png)
公共政策分析基础知识公共政策,简单来说,就是政府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公共利益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和措施。
而公共政策分析,则是对这些政策的研究和评估,以确定它们是否有效、是否公平、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
一、公共政策的定义与类型公共政策可以被定义为政府、机构或组织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方案或准则。
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从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到环境政策等。
经济政策旨在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降低失业率等。
例如,政府可能会通过调整税收政策、货币政策来影响经济的运行。
社会政策关注的是社会福利、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旨在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减少社会不平等。
比如,实施义务教育政策,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基础教育。
环境政策则致力于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
像制定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等。
二、公共政策分析的重要性为什么要进行公共政策分析呢?首先,它有助于提高政策的质量。
通过对政策的深入研究和评估,可以发现政策中的缺陷和不足,从而进行改进和完善,使其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其次,公共政策分析能够增强政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确保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公平公正,使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受益群体广泛。
再者,它有助于提高政策的效率。
避免资源的浪费,使政策能够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效益。
最后,公共政策分析可以增加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问责性。
让公众了解政策的制定依据和执行效果,对政府的行为进行监督和问责。
三、公共政策分析的步骤公共政策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政策问题这是政策分析的起点。
要明确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例如贫困、环境污染、教育不公平等,并对问题的性质、范围和严重程度进行准确的界定。
2、收集相关信息在确定问题后,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包括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相关的法律法规、利益相关者的意见等。
3、设定政策目标根据问题和收集到的信息,设定明确、可衡量、可实现、相关且有时限的政策目标。
4、提出政策方案基于目标,提出多种可能的政策解决方案,并对每个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公共政策概论(整理版)
![公共政策概论(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23d6032ecfc789eb172dc8de.png)
事务而制定的政策。
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处罚性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公共政策将失去权威性。
政策的向导是行为和观念的向导。
政府主体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公共政策主体应包括政府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和社会公众。
核对主体分为政府主体(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执政党。
公共政策主体包括立法机关、政府、第三部门等。
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核心主体(分为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执政党)、准公共政策主体、公众参与与公共政策。
政策主体能力是各政策主体的能力与整个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的综合体;从整体上来说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主要包括:1、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2、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3、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4、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5、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整合能力。
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层级结构中的集权制与分权制、个人决策模式和集体决策模式。
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1、从实践来看,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不足;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和多样化的公共需求;3、“入世“新环境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公共政策主体能力;4、知识经济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
新型的公共政策理论视政策对象——公共为伙伴。
提供政策主体的能力应从两方面着手:1、公共政策主体本身提升自己的公共政策能力;2、借助外部因素如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讯和网络等)、举行听证会来鼓励和吸纳公民参与,失去公共管理的社会化。
公共政策系统主要由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决断系统及监控系统构成。
智囊系统在公共政策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填补当代领导职责与其能力之间的差距,为领导服务;具体来说,这种作用大致包括:1、参与公共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2、为政策主体提供咨询服务,开阔政策主体的视野和思路;3、对政策问题进行“会诊”,找出问题的症结。
智囊系统的构成:1、官方智囊机构;2、非官方的政策研究机构。
非官方的政策研究机构主要有三类:一是由政府资助和管理的专门研究机构;二是各种独立的、民间的研究机构;三是大学。
《公共政策分析》第一讲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公共政策分析》第一讲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和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6f6a963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94.png)
科技政策、文教政策,等等。
4、其他类型:
公共政策的体制类型的要点
讨论:
党的政治性政策需要转化为公共政策,有哪些形式? 人大立法性政策有哪些形式? 政府行政性政策有哪些形式?
立法主体系统与公共政策的体制类型
宪法 (全国人大)
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定义:
从抽象的层面上讲,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在施行公共管理 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公共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为准 则。
具体地讲,公共政策就是公共组织中的政府系统输出的主要产 品,即政府为解决各种各样的公共问题所做出的各种形式的决 定。
几个要素:
公共权力、公共组织、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公共利益 、 公共规则
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农业政策、工业政策、金融 政策、财政政策、贸易政策、环境政策、房地产政 策、区域发展政策,等等。
社会政策:婚姻政策、人口政策、移民政策、种族 政策、就业政策、劳动工资政策、劳保和福利政策、 养老保险政策、公共救助政策、社会优抚政策、社 会治安政策,等等。
文化政策:大众传播(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 政策、文学艺术政策、体育政策,等等;教育政策: 国民义务教育政策、高等教育政策、职业教育政策、 继续教育政策、社会教育政策,等等。
美国公共政策研究的历史回顾Biblioteka 一、美国公共政策分析研究的缘起
(一)拉斯维尔的奠基
美国乃至世界现代政策科学理论的产生 和发展首先归功于美国学者哈罗德·拉斯 维尔(Harold Lasswell)。
1951年,美国学者拉斯维尔和丹尼 尔·勒纳(Daniel Lerner)合作发表了 《政策科学:范围与方法之最近发展》 (The Policy Sciences: Recent Development in Scope and Method)一书。一般认为,该书标志着 现代政策科学系统理论的诞生。
第二章 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3205175d3b3567ec102d8a54.png)
狭义的“政策”概念:国家政权机关或政党为 了实现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目的,根据历史条 件和当前情况制定的一套措施和办法。这个定义 将政策主体确定为公共权力机关或政党。
一、公共政策的概念 (一)国外学者的界定
艾斯顿(Rober Eyestone)的定义最 为宽泛。他认为:“从广义上说,公共政策 就是政府机构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这 一定义的外延太宽,难以确定它的内涵。
(二)国内学者的界定
西方学者有关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成 果被引进中国以后,中国学者综合这些 学术文献中对公共政策所做的界定,提 出了自己关于“公共政策”概念内涵的 定义。
台湾中兴大学张世贤教授认为:“公共政 策乃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经 由政治过程,所产出的策略”。他说,对公共 政策的界定,可归纳为以下三个不同角度: ①以目标取向(Goal-Oriented)来界定: 公共政策是达到公共目标所采用的策略; ②以问题取向(Problem-Oriented)来界 定:公共政策是政府解决公共问题的策略; ③以过程取向(Process-Oriented)来界 定:公共政策是政治过程的产出。
(6) 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 可以是消极的。积极形式的政策,包括政府为 解决某一特定的问题而公然采取的行动。消极 形式的公共政策则包括,政府官员就人们要求 政府介入某一事务,作出的不采取任何行动、 不做任何事情的决定。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本质和特征
公共政策有其社会本质和认识论本 质,并从其本质派生出公共政策的基本 特征。
安德森将政策与公共政策做了正确的区分, 把公共政策界定为“由政府机关和政府 官员所制定的政策”。他说,公共政策的特 点,就在于它是由戴维· 伊斯顿称之为政治 系统中的“权威人士”制定的,而政治系统 中的绝大部分成员认为自己对他们处理着 的政治系统中的日常事务负有责任,并承 认这些活动对自己的约束力。
公共政策课件
![公共政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10115c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e.png)
确定问题在政策议程中的位置,考虑 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和影响。
政策方案的规划与设计
方案规划
制定解决问题的总体策略和行动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表。
方案设计
细化方案内容,包括目标群体、实施方式、资源分配等,确保方案具有可行性 和可操作性。
政策方案的合法化
政策草案的制定与审查
完成政策草案,经过相关部门审查,确保合法性和合规性。
公共政策执行的步骤
公共政策执行通常包括制定执行计划、组织与人事安排、宣传与教育、 资源分配、实施执行等步骤。这些步骤相互关联,共同构成完整的政策 执行过程。
公共政策评估
公共政策评估的定义
公共政策评估是指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等进行 系统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公共政策评估的目的
公共政策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政策的实施情况,评估政 策效果,发现问题并改进政策,以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有 效性。
公共政策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公共政策基本概念 •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 公共政策执行与评估 • 公共政策类型 •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 公共政策发展与展望
01
公共政策基本概念
公共政策的定义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 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和方案,旨在影响 社会利益分配和公共资源分配。
公共政策是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领 域。
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
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包括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定量评估 主要采用数学模型、统计分析和实验等方法,而定性评估 则主要采用案例分析、访谈和观察等方法。
公共政策调整与终结
公共政策调整的定义
公共政策终结的定义
公共政策调整是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 ,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政策内容 、目标、手段等方面的调整和改变。
陶学荣.公共政策基本概念
![陶学荣.公共政策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45f00f204b35eefdc8d33323.png)
LOGO
第一节 公共政策概念
二、公共政策概念 权威的国家机构及公共团体为了实现特 定的公共目的, 定的公共目的,对社会价值进行合理配置的 决定与实施过程。 决定与实施过程。
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动静结合
LOGO
第一节 公共政策概念
三、公共政策的特征
1.公共性---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 1.公共性---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 公共性--社会公共问题。 规范的内容上---社会公共问题 规范的内容上 社会公共问题。 制定上---必须是代表全民的公共机构才有 制定上 必须是代表全民的公共机构才有 权力完成这一重大使命(议会、人民代表大 权力完成这一重大使命(议会、 会)。 阶级性和民主性。 阶级性和民主性。
政 治 政 策
经 济 政 策
文 化 政 策
军 事 政 策
外 交 政 策
最基本的政策, 最基本的政策,是指国家政 府在政治的行政领域制定的 专门针对政治体制、 专门针对政治体制、政党行 组织制度、组织机构、 为、组织制度、组织机构、 国际关系等政策。 国际关系等政策。
主要功能是调整国家机构设 提高国家组织的效能、 置、提高国家组织的效能、 完善国家机构的服务职能以 及协调国家间关系等。 及协调国家间关系等。
LOGO
第一节 公共政策概念
三、公共政策的特征
公共政策的制定应严 4.动态性 4.动态性 执行必 格遵守程序; 格遵守程序; 没有任何一个公共政 策可以永存, 策可以永存,都会随 着时间的流逝完成自 己的使命。 己的使命。
公共政策有一个生命过程。 公共政策有一个生命过程。 须规范化科学化。 须规范化科学化。
LOGO
第一节 公共政策概念
二、公共政策概念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所作的权威 性分配。 性分配。 ---戴维 伊斯顿 戴维·伊斯顿 戴维 ---《政治系统》 《政治系统》
第一讲-公共政策基本概念
![第一讲-公共政策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153bcd9c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6.png)
任查可可可可 行
的的的的 政
费实实设 许
用施施定 可
程机
法
序关
◦ 制定公共政策时所面临的两个选择:“实体”还是“程序”?
◦ 实体:意味着将所面临的政策问题与其它问题隔离起 来,然后选择价值和目的,最后制定政策方案
◦ 程序:意味着要发现此问题与其它问题的共通之处, 然后制定应对这些问题的规则和制度。
✓违反了正当程序可成为司法救济的基础:上诉、 人身保护令
✓关于程序正义的简单讨论
✓辛普森案件中多数美国民众都认为辛普森有罪。假定这是一个事实,则程序正义的要 求使得辛普森被判无罪(刑事)便出现与实体正义的冲突
✓然而,设想:
✓我们要求无论如何都要实现实体正义,则必然会损害 程序正义
✓在程序正义被损害的情况下,维护群体和个体利益的 要求只能依靠:法官的道德和能力。这正是东方社会 古典体系的逻辑
来源:“中国房产七年治政”,《时代潮》,2005年第14 期
按:以价值分配作为直接目的的政策。比如,减免农业税 ◦ 程序性政策:规定如何做、由谁去做的政策。比如,办事程序
◦ 案例1-2:两种程序性政策
案例1-2:两种程序性政策
◦ ◦ ◦ ◦ ◦ ◦ ◦ ◦
◦ ◦ ◦ ◦ ◦
第 五
第 四
第 三
第 二
第 一
政 府
章 章 章 章 章价
附 则
法 律 责
听 证 程
听 证 的
总 则
格 决
任序组 织
策
听
证
暂
行
办
法
中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华
八 七 六 五 四 三 二 一人
章 章 章 章 章 章 章 章民
《公共政策分析》第一讲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公共政策分析》第一讲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和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6f6a963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94.png)
4、分配功能 ——告诉目标群体,公权将把利益分配给谁 (解决三
个问题:who-whom how what)
二、公共政策的本质
——借助几种模型的理解:
1、传统理性模型:公共政策是问题解决的最优方案 2、有限理性模型:公共政策是问题解决的最满意方案 3、渐进主义模型:公共政策是对以往政策的补充和修正 4、小组意识模型:公共政策是具有凝聚力的群体狂想 5、精英主义模型:公共政策是精英们的便好 6、制度根基模型:公共政策是组织的产物 7、博弈理论模型:公共政策是竞争环境中的理性选择 8、团体理论模型:公共政策是团体利益的平衡 9、系统理论模型: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的输出 10、动态过程模型:公共政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农业政策、工业政策、金融 政策、财政政策、贸易政策、环境政策、房地产政 策、区域发展政策,等等。
社会政策:婚姻政策、人口政策、移民政策、种族 政策、就业政策、劳动工资政策、劳保和福利政策、 养老保险政策、公共救助政策、社会优抚政策、社 会治安政策,等等。
文化政策:大众传播(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 政策、文学艺术政策、体育政策,等等;教育政策: 国民义务教育政策、高等教育政策、职业教育政策、 继续教育政策、社会教育政策,等等。
3、忽视方案中存在 风险因素
4、不能重新开始时被 否定的方案
第三类:群体一致性 5、情报收集中的缺陷
的压力
5、自主意识的削弱 6、一致性的幻觉 7、对异议者的压力
6、对处理手头情报的 选择偏见
7、没有制定后备方案
成功结果的微小可能
精英主义模型
精英
权
政
力
策
流
结
政治基层结构
公共政策学大纲
![公共政策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e2c94c676a20029bd642dc4.png)
公共政策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与发展本章内容: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公共政策学的学科名称不统一,但学科要素相同这一情况;弄清公共政策学的含义、学科要素、研究对象;弄清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历史条件以及这门学科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在哪些方面取得进展;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公共政策学在中国发展的情况。
本章重点:公共政策学的含义与特征、学科形成的历史条件和公共政策学的发展及表现。
本章难点: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一、公共政策学及其研究对象1.了解公共政策学的学科名称及提出人2.掌握公共政策学的含义、特征和学科要素3.掌握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二、公共政策的三个层次了解具体的个别的政策,掌握政策群和政策链以及政策一般。
三、学科诞生前的理论与方法的准备掌握亚当斯密,克劳塞维茨、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思韦伯对公共政策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
四、学科形成的历史条件要求掌握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主要内容,决策科学的形成,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
五、学科的诞生了解学科诞生的标志,掌握学科特点,特别是拉斯韦尔的贡献。
六、学科发展的新阶段了解对行为主义方法论的批评,重点掌握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七、学科的近期发展了解公共政策的建制化掌握课题选择的新取向,方法论的非科学取向第二章公共政策的本质、构成与功能本章内容:通过本章学习,主要了解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和内容构成,掌握公共政策的定义及其与决定、决策等概念的联系,掌握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与功能。
本章重点:掌握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与功能。
本章难点:国家、政府与公共政策关系、合理的政策结构。
一、公共政策的含义(掌握)公共政策是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出发点。
政策具有总括性和指导性,为决策、决定提供一定的原则;决策则具有微观性和操作性。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二、公共政策的构成与结构(掌握)(1)国家与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概论(精)
![公共政策概论(精)](https://img.taocdn.com/s3/m/3f499b33ed630b1c59eeb5c4.png)
偶然失效
耗损失效
时间
• SMITH 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执行机构 政策制定过程
目标群体
政策
理想化的政策
紧张
环境因素
处理
反馈
建制
第六章
公共政策评价
1. 公共政策评价的类型: 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事前评价、执行评价和事后评价
2. 公共政策评价的标准
投入工作量 绩效 效率 充分性 公平性 适当性 执行力 社会发展总目标
第九章 知识经济时代的公共政策
1. 知识经济 含义: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 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特征: 社会主体知识化 社会组织扁平化 政策信息公开化 民主参与大众化
2.知识经济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各国政府实现政策创新 政府的公共政策影响知识经济的发展 3.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的新特点: 知识化和信息化 民主化 科学化 高效化
3. 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本程序
评价准备阶段
评价实施阶段 评价总结阶段
4.公共政策评价方法
前后对比法
(1) 前---后 政策执行后 政策执行后代 政策执行前 政策执行前
(2) 投射---实施后
时间
时间
•前后对比法(续)
(3) 有---无 政策执行后 (4) 控制对象---实验对象
政策执行后 政策执行前
第八章 公共政策与系统分析
系统: 指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 具有一定 结构和功能, 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 体. 系统方法: 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 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 系统分析: 就是系统方法的具体运用.
1. 系统的基本属性: 整体性 相关性 目的性 动态性 层次性 环境适应性
公共政策的含义与内容
![公共政策的含义与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da168be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7.png)
1
政策调整建议
根据政策效果评估结果,提 出政策调整的建议,为决策
者提供参考。
政策终止或延续
根据政策效果和评估结果, 决定是否终止无效政策或延 续有效政策。
政策学习与改进
总结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 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促进政 策制定和实施水平的提高。
03
政策执行与监控
推动政策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执 行,同时建立监督机制,确保政
策的贯彻和执行效果。
02
政策资源配置
组织和调配资源,确保政策实施 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得到保障。
04
政策调整与完善
根据政策执行的情况和反馈,及 时进行政策的调整和完善,确保
政策目标的实现。
公共政策评估与调整
政策效果评估
政策网络分析是一种用于揭示政策制定和执 行过程中各种行动者之间复杂关系的方法。 它关注政策过程中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 多个主体之间的互动,并分析这些互动如何 影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通过政策网络分析 ,决策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政策的动态性和 复杂性,从而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05
公共政策的挑战与改革
环境政策
针对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理、气候 变化等方面的政策,以维护生态平衡 和可持续发展。
外交政策
涉及国家间关系、国际合作、国际安 全等方面的政策,确保国家在国际舞 台上的利益和地位。
不同类型公共政策的特点与实例
社会政策特点与实例
具有福利性和公平性,如社会保障政策、义 务教育政策等。
经济政策特点与实例
THANKS
感谢观看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关 注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等 问题,实现经济、社会、 环境的协调发展。
1公共政策概述
![1公共政策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e01ddc96daef5ef7ba0d3cf6.png)
一、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2.控制功能 .
是指政策对社会中人们的行为或事 物的发展起到制约或促进作用。 物的发展起到制约或促进作用。
⑴直接控制 ⑵间接控制
10
听证制度
199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199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23 年实施的 条明确规定, 条明确规定,“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 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 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 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 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 听证会制度,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主持,征求 听证会制度,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主持, 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 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 要性、可行性” 价格法》实施后, 要性、可行性”。《价格法》实施后,国家计 委制定了《政府价格决策听证暂行办法》 委制定了《政府价格决策听证暂行办法》。 2002年12月 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 2002年12月1日《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正 式施行。 式施行。
16
总政策、 2. 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⑴总政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带有全局性、 总政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带有全局性、 根本性、决定社会发展基本方向的政策, 根本性、决定社会发展基本方向的政策,包括 总路线、总方针、总纲领、总政策、总任务、 总路线、总方针、总纲领、总政策、总任务、 基本路线等; 基本路线等; 基本政策: ⑵基本政策:是次于总政策而在社会生活的各 个领域、部门或方面起主导作用的实质性政策。 个领域、部门或方面起主导作用的实质性政策。 具体政策:处于政策金字塔的底部, ⑶具体政策:处于政策金字塔的底部,是实现 基本政策目标的手段, 基本政策目标的手段,或说是基本政策的具体 规定, 规定,是为落实基本政策而制定的具体实施细 则。
公共政策概述
![公共政策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0eed901f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e.png)
(二)公共性与偏好性
1、公共性指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而制定的。 这一思想来源于宪政思想,政府权力来源于来源于人民的同意和授权,政府的合法性在于政府满足公众需求,实现公共利益的程度。因此,公共政策作为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须以谋求公共利益为目的。 林德布鲁姆指出,研究公共政策有两个基本课题:一是公共政策的制定是否符合人民的要求,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公共问题;二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是否有能力解决人民的公共问题,满足人民的需要
具体来讲:第一,政策实施是运用公共政策解决社会问题的最直接环节; 第二,政策实施决定着政策目标能够实现与否以及实现的程度和范围; 第三,政策正确与否,在主观认识范围内无法得到解决,只能由实践去检验。政策实施是检验政策正确与否的重要途径; 第四,政策实施是完善、发展公共政策和制定新政策的重要依据。
三、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4)利益落实。 政策分配利益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利益群体能否按照政府的预定目标,获得应有的利益。 如农民减负问题。
对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理解上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分配,而不是其他分配。 ②公共政策是基于在多种利益关系上的有选择的利益分配非盲目的分配。 ③公共政策是综合各种利益矛盾后的利益分配。 ④公共政策是要在实践中得到实现的利益分配上的利益分配。
2、公共政策的认识论本质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政策的本质被界定为政府与实践的中间环节,因而政策兼具理论与实践的二重特征。 (1)政策与理论 ----理论是政策的理念依据,政策是理论的具体化。 包含两方面的含义:①理论的内容影响和决定政策的内容,理论依据的不同造成政策的基本差别。 理论具有不同的层次----层次越高,对政策影响面越广。 ② 理论的正确与否,决定政策的成败。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cee557c85fbfc77da269b11e.png)
公共政策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一、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一)公共政策的定义一般认为,公共政策是公共法权主体制定的对适用法人、自然人具有约束力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
其表现形式包括法律、法规、条例、规章、政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战略、规划和计划以及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等。
在有些情况下,公共部门不采取任何行动也代表着一种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法权主体意志的体现。
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认为,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构成了政府公共管理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二)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或社会、不同的政策领域,公共政策会有不同的属性,但是,它们在本质上会有一些共同的属性。
1.价值相关性一般认为,在整个政策过程中,政策制定阶段与价值紧密相关,而政策执行阶段则应该追求理性化与科学化,做到价值中立。
实际上,政策执行阶段同政策制定阶段是难以截然分开的,政策执行同样会受到执行者、政策对象信奉的价值观的影响,因此,绝对的价值中立是难以实现的。
与政策的价值相关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其利益相关性。
可以说,多数公共政策都关系到对以利益为核心的社会价值的分配。
2.合法性公共政策要发挥对有关法人、自然人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不仅必须符合程序条件,而且必须以政策对象的接受为实践条件,无论政策对象是因为政策符合其利益与意愿而自愿接受,还是因为慑于政府的威力与惩罚而被迫接受,都是如此。
否则,政策就没有约束力,难以付诸实施,也就不能成为真正的政策。
这就是公共政策的合法性。
3.权威性和强制性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是与其合法性紧密相连的。
实际上,它们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既然政策的合法性在本质上是通过为公众所认可、接受的合法化过程取得的,那么,只要政策具有合法性,它就必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权威性又与强制力相联系。
同样,这种权威性的取得可能是因为政策符合政策对象的利益而被他们自愿服从,也可能是因为政策对象慑于惩罚而被迫接受政策。
2020年公共政策基本理论作业解答
![2020年公共政策基本理论作业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2990ed5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7b.png)
2020年公共政策基本理论作业解答1. 公共政策的定义和特点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或实现公共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或决策。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公共性:公共政策关乎整个社会或特定社会群体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个人利益。
- 影响力:公共政策对社会生活和公众利益具有深远影响。
- 公正性:公共政策应当公正、公平地分配社会资源和利益。
- 政府行动:公共政策是政府为实现公共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或决策。
2. 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过程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问题识别:政府或公众对某个问题的存在和紧迫性进行识别和认知。
2. 政策制定: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来解决问题,包括设定目标、确定政策措施等。
3. 政策实施:政府将制定好的政策付诸实施,通过行政行为或法律手段来推动政策的执行。
4. 政策评估: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了解政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需要进行调整或改进。
5. 政策终结:当政策目标达成或者政策不再适用时,政策终结或者被取代。
3. 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和工具公共政策分析是指对政策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支持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
常用的方法和工具包括:- 制度分析:研究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制度安排,了解制度对政策效果的影响。
- 成本效益分析:评估政策实施的成本和效益,判断政策是否具有经济合理性。
- 影响评估:分析政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预测政策可能带来的结果。
- 制度模拟:通过建立模型来模拟政策的效果和可能的影响,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 利益相关者分析:分析政策对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和利益分配,了解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立场和需求。
4. 公共政策的评估和调整公共政策评估是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和监测的过程。
评估结果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并为政策调整提供建议。
在评估和调整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效果评估:评估政策实施的效果,判断政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 成本效益评估:评估政策实施的成本和效益,判断政策的经济合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其目的是要通过对公共政策相关问题和现象进 行研究来帮助人们对公共政策相关现象获得更 加深入的了解,进而帮助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 高质量的公共政策来促进全社会的利益。
2. 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
• 政策类型划分的目的:理解和分析公共政策 • 两种最简单的分类
• 按照政策内容所表现出的特性 – 实体性政策:以价值分配作为直接目的的政 策。比如,减免农业税 – 程序性政策:规定如何做、由谁去做的政策 。比如,办事程序 • 案例1-2:两种程序性政策
con.
– 制定公共政策时所面临的两个选择:“实体”还是 “程序”? • 实体:意味着将所面临的政策问题与其它问题隔 离起来,然后选择价值和目的,最后制定政策方 案 • 程序:意味着要发现此问题与其它问题的共通之 处,然后制定应对这些问题的规则和制度。
• 问题:如何控制过度地投放资源?(案例1-5:
Pork Barrel and the U.S. Line-item Veto Act of 1996)
– 管制(规制)性政策 • 管制性政策对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加以限制 – 与分配性政策不同,管制性政策减少人们 的自由 • 经济性管制: – 主要针对自然垄断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 目的是增进效率和确保公平交易。 – 手段主要包括对市场准入、价格、服务的 数量和质量、投资、会计等行为的管制
社会性管制:以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安全、健康、 卫生、环境保护、防止灾害等目的而对产品和服务 的质量以及生产过程进行的管制。
确保卫生和健康(药品法、医疗法、传染病预防 法、检疫法、麻醉药品管制等);确保安全(防 止灾害和疾病、保护消费者安全、交通安全、消 防、枪支管制等);防止公害和保护环境(污染 管制、自然环境保护、放射物品管制、自然灾害 防止)确保教育、文化、福利(教育质量、社会 福利、文物保护等)
• 有所为,有所不为:决定不干预也是政府的 政策
con.
– X·X:公共政策是政府的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 程,而这些活动是由一个或一批行为者为处理 某一问题或事务而采取的 • 政策是一个有目的的过程 – 目的 – 过程 • 政策不仅仅是一种打算和计划
con.
– X·X: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 分配 • 政策的功能(和实质)是:价值分配 – 价值:不仅仅是经济价值,比如:对于社 会传统所持有的看法 – 分配:当群体中价值出现分离甚至冲突时 ,决定支持哪些人的价值。 • 由于公共政策是政府的政策,因此该分配是 一种具有权威性的分配
con.
– 程序性政策的重要性(为什么要有程序性政策?)
• 程序本身可能直接地体现了某种价值,比如公平
• 程序性政策可能具有实质性的影响。比如,民主 和法治可能会促进有利于弱势群体的收入分配
– 在特定的政策上,程序性政策未必有利于其 政策目的的达成
– 但从长期和整体的视角来看,经验证明,完 善程序是实现good governance和提高社会福 利的必要途径
• 案例1-3:法律学者关于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 争论
• 按照政策的功能或作用分类:分配性、管制性、 自我管制性、再分配性政策
– 分配性政策
• 向特定的群体(或个体)分配服务或利益的政 策。它通常是由政府资金来支持的。比如,产 业政策中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扶持、公共工 程,等
• 分配性政策通常没有直接受到损害的群体或个 体,其成本由全体人民承担,因此遭遇利益冲 突的可能性比较小
– 按照政策所采取的形式来划分:法律、法规、 行政命令、计划和方案等各种形式
– 按照政策所针对的领域:产业政策、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人口政策、农村和农业政策、环 保政策、教育政策、科技政策、卫生医疗政策 、社会保障政策
con.
• 按照政策发生、发展的逻辑顺序以及政策的相对重 要性来进行划分 – 一些政策指导、约束和影响另外一些政策。 • 元政策: “Policy on how to make policy” (Dror) • 基本政策:用以指导方面政策的主导性政策。 比如,“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 • 方面政策或具体政策: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而 作出的政策 – Meta-policy approach of policy analysis • 案例1-1
美国将社会性管制称做HSE (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运用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管制影响行为,导致行为扭曲,从而造成经 济效率的损失,因此,一个重要的问题是: 如何尽量避免效率的损失? 管制约束行为,从而经常导致一些人受到损 害,另一些人获得好处,因此,“如何避免 社会公平受到损害、如何协调各种利益”成 为重要的问题。 管制的质量 ▪ 国际上考察治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主要考察政府管制对私人部门发展的影 响(案例1-6)
– 参见:X,p2-5 – 下面我们简单地介绍三种定义。
con.
– X·X:公共政策就是政府决定去做,或者决定不 去做的所有事情。 • 公共政策是政府的政策 – “公共”=“政府”? – 公共:影响和作用的对象是一个群体 – 政府:A government is the body within an organization that has the authority to make and enforce rules, laws and regulations
公共政策分析基本的概念
关闭手机
心态归零
遵守时间
课堂要求
积极参与
不要大声喧哗
注意环境卫生
课间要求
保持礼仪
课后要求
注意安全
0. 主要内容
1. 什么是公共政策 2. 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
1. 什么是公共政策?
• 学者们曾经给出多种关于“公共政策”的定 义。定义之间的差别主要反映了不同学者理 解现实对象的不同路径和模式。
自我管制性政策 自我管制是被管制对象(个体或群体)进行自 我控制的一种行为。比如: 个体:比如,企业自愿实施的产品和服务 质量规则 群体:比如,一个地区的同类企业自愿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