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空气质量综合评价及基于ARMA(1,2)模型预测分析

合集下载

基于时间序列的空气质量预测方法研究

基于时间序列的空气质量预测方法研究

基于时间序列的空气质量预测方法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空气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恶劣的空气质量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还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预测空气质量变化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基于时间序列的空气质量预测方法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时间序列。

时间序列是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一组数据。

在环境科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监测仪器获得一系列关于大气污染物浓度、气象因素等数据,并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下来。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构建时间序列模型,并通过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空气质量。

基于时间序列的空气质量预测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统计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两大类。

传统统计模型主要包括ARIMA模型、ARMA模型和ARCH/GARCH模型等。

ARIMA(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是一种常用于处理非平稳时间序列数据的方法。

它基于对过去观察值和过去误差的线性组合来预测未来观察值。

ARMA(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模型是ARIMA模型的一种特例,它只考虑平稳时间序列数据。

ARCH(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cedasticity)和GARCH (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cedasticity)模型则是用来处理时间序列数据中存在异方差性的情况。

这些传统统计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空气质量的变化,但是对于非线性和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效果较差。

机器学习模型则能够更好地处理非线性和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

常用的机器学习方法包括支持向量机(SVM)、人工神经网络(ANN)、决策树等。

支持向量机是一种常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的方法,它通过在特征空间中构建一个最优超平面来实现分类或回归任务。

人工神经网络则通过构建多层神经元之间相互连接的网络结构来实现对复杂关系进行建模。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预测模型研究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预测模型研究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预测模型研究环境空气质量是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期以来,全球各国都在不断探索和研究如何监测和预测环境空气质量,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在这方面,人们开发了各种监测设备和预测模型,以便更准确地了解和把握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重要性首先,要明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重要性。

随着工业生产和交通发展,大量废气排放和沙尘暴天气等问题给环境空气质量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而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大,例如一些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物质,经常会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私密部位疾病等。

因此,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

常用的空气质量监测方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采用的常见方法有现场监测和远程监测两种。

现场监测是指人们利用专业的环境监测设备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实时检测和采样,这种方法得到的数据准确度较高,但能力有限,只能监测到其所在地的空气质量情况,难以覆盖广大地区。

而远程监测是指人们利用网络等手段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远程监测,这种方法依靠已经布设好的空气监测站点,可以得到较为全面的空气质量数据,但需要总结与分析该站点数据和其他因素综合得到的整个区域的空气质量状况,准确度相对较低。

环境空气质量预测模型是怎样研究的?除了现场监测和远程监测外,人们还可以通过构建环境空气质量预测模型,实现对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的预测。

环境空气质量预测模型是通过收集并分析环境监测站的数年或数月的空气质量数据,特征数据,如环境因素、气象因素、经济因素等,制定特定的算法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环境空气质量状态。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提前预判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调整和控制。

环境空气质量预测模型的应用环境空气质量预测模型可以采用时间序列模型,也可以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如BP神经网络,SVM等。

这些模型通过不断地回归、分析和累积数据,可以进行准确预测,并实现空气质量变化的可视化监测和应对方案的调整。

全国空气质量预测模型的构建研究

全国空气质量预测模型的构建研究

全国空气质量预测模型的构建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空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面临着特别严峻的空气污染问题。

在这样的形势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空气质量预测模型是十分必要的。

一、已有的研究成果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建立全国性的空气质量预测模型需要考虑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两个方面。

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验,研究人员已经基本确定了影响空气质量的关键因素,包括大气污染排放、气象条件、地形和环境能力等。

通过收集这些信息,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等统计学模型,就可以预测未来几天、几周或几个月的空气质量。

二、构建全国空气质量预测模型的挑战然而,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就目前来看,构建全国性的空气质量预测模型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

首先,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而且气象条件和大气污染排放也存在着较大的时空变化性。

这要求我们在建模时必须考虑到地域差异和气象变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其次,不同地区之间的污染排放和环境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也要求我们在建模时必须考虑到环境质量与污染排放之间的关系。

最后,对于大气污染物的特性和参与反应的化学物质种类,目前还有许多不明确的地方,这也给建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三、完善模型的方法和思路为了克服这些困难,研究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思路:1.基于物理机制的建模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考虑大气污染物的物理机制,通过模拟空气质量的传输和变化过程,建立复杂的模型来预测未来的空气质量。

2.数据驱动的建模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结合足够多的数据,通过挖掘数据规律、找到关键因素,建立机器学习模型来预测未来的空气质量。

3.多尺度、多模型集成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结合各类模型的优缺点,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和校准,使得预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4.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

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新型科技手段,比如遥感、卫星观测等,收集更多的气象、环境和大气污染物方面的数据信息,来提高模型的精度和预测能力。

基于AR(2)模型和 ARMA(2,1)模型的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的建立与预测

基于AR(2)模型和  ARMA(2,1)模型的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的建立与预测

图4
3
图5
第三步:在 Eviews 菜单栏中点击 Quick→Equation Estimate,在输入栏输入 如下图 6 所示的 内容,点击“确定”,得到如图 7 所示的结果图:
图6
4
图7
第四步 结果分析: 通过对比两种模型的估计结果可以知道,ARMA(2、1)模型的 AIC、BIC 值均 小于 AR(2)模型的值,故得出结论 ARMA(2、1)模型更好。 两种模型的各期预测表达式如下: AR(2)一期预测表达式为: yt 1793 .589 1.557061 yt 1 AR(2)二期预测表达式为: yt 1 1793 .589 1.55061 yt 2 AR(2)三期预测表达式为: yt 2 1793 .589 1.55061 yt 3 ARMA(2、1)一期预测表达式为: yt 2.238542 yt 1 1.235874 yt 3 12492 .15 0.927281 t 1 ARMA(2、1)二期预测表达式为: yt 1 2.238542 yt 2 1.235874 yt 3 12492 .15 0.927281 t 2 ARMA(2、1)三期预测表达式为: yt 2 2,238542 yt 3 1.235874 yt 4 12492 .15 0.927281 t 3 得出两种模型各期误差方差分别为: AR(2)一期误差方差= 2 ( 1 2 ) 2 6.0109897 2 AR(2)二期误差方差= AR(2)三期误差方差= ((12 22 ) 1 12 ) 2 48.7613274 2
5
四、实验总结
通过对 1978-2008 年中国财政收入的数据分析, 建立了 AR ( 2 )模型和 ARMA(2,1)模型,并且对这两个模型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我了解到不同的 数据用不同的模型分析,可以得出不一样的分析效果,让我更加了解了如何用 Eviews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测模型研究

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测模型研究

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测模型研究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交通运输和生产活动的不断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

大气污染对我们的健康、环境和经济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因此,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需要对大气污染物浓度进行预测和控制。

本文将重点讨论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测模型的研究。

二、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测模型的分类现有的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测模型可以分为统计模型、物理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混合模型四类。

1. 统计模型统计模型基于历史数据进行建模,常用的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波谱分析等。

这类模型的优点是易于建立和使用,常常用于短期浓度预测,但是由于建模基于历史数据,对新情况的预测能力有限,并且无法反映物理机制。

2. 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是基于真实的物理和化学机制建立的模型。

主要包括数学模型和数值模拟模型两类。

由于物理模型是基于真实机制,能够更好地反映污染源、气象条件与污染物的相互关系,所以该方法被广泛用于空气质量预测和评价。

然而,物理模型计算复杂度高,对数据质量和参数设定要求严格。

3.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模拟人类神经系统的计算模型,可以从训练样本中学习信息并实现自适应、非线性映射。

该模型适用于不稳定、非线性、包含随机因素的系统,具有高度的预测能力和稳定性。

4. 混合模型混合模型是将统计模型、物理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的模型。

其中,物理模型主要负责模拟物理机制,统计模型负责提取历史数据中的经验规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则负责训练网络响应模型的预测能力。

混合模型结合了多种模型的优点,可以提高预测精度和可靠性。

三、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测模型的应用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测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空气质量预警和污染物控制等方面,在以下几个领域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1. 空气质量预警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测模型可以用于空气质量预测和预警。

通过实时监测气象数据和空气质量指数,以及基于历史数据和模型预测结果,可以提前进行空气质量预警和应对措施。

数学建模在空气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数学建模在空气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数学建模在空气质量评估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空气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精确评估空气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一过程中,数学建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理解和评估空气质量。

本文将探讨数学建模在空气质量评估中的应用,并介绍其中的常见方法和技术。

一、数学建模在空气质量监测中的应用空气质量监测是评估空气质量的基础,数学建模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评估空气污染的程度,以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1.1 时间序列模型时间序列模型是一种通过分析时间序列数据,预测空气质量的方法。

它根据过去的数据趋势和模式,推断未来的空气质量水平。

常见的时间序列模型包括ARIMA模型和GARCH模型。

ARIMA模型利用自回归、滑动平均和差分的方法,分析和预测时间序列数据的趋势和周期性。

GARCH模型则适用于分析和预测时间序列数据的方差,帮助我们了解空气质量的波动性。

1.2 空间插值模型空间插值模型是通过已知的空气质量监测点数据,预测未知地点的空气质量。

常见的空间插值模型包括克里金插值和反距离加权插值。

克里金插值利用已知数据的空间相关性,估计未知点的数值。

反距离加权插值则根据已知点与未知点之间的距离,赋予不同的权重,计算未知点的数值。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绘制空气质量分布图,发现不同地区的污染状况。

1.3 空气质量预警模型空气质量预警模型是根据劣质空气质量的监测数据,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空气质量是否会超标,并进行预警。

预警模型常用的方法有回归分析、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等。

这些模型可以根据现有的数据和模式,预测未来的空气质量状况,帮助政府和公众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空气污染带来的危害。

二、数学建模在空气质量改善中的应用除了评估空气质量,数学建模还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通过模拟和优化,可以发现降低污染物排放、改变城市规划和交通布局等方法,以改善空气质量。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及影响预测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及影响预测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及影响预测近年来,大气污染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为了保护环境和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及影响预测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和影响预测的重要性。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是通过定量评估大气污染状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评价大气质量可以借助监测数据、模型模拟以及评估指标等方法。

其中,监测数据是评价大气质量的基础数据。

通过监测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可以确定其在空气中的浓度分布情况,进而评价大气质量。

模型模拟方法则是通过数学模型对大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模拟,从而了解大气污染程度。

评估指标是评价大气质量的衡量标准,常见的指标包括颗粒物浓度、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结果将直接影响政府采取的环境保护政策。

根据评价结果,相关部门可以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此外,评价结果还可以为环境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通过评估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农作物产量和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可以识别出潜在的环境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相伴随的是对影响预测的需求。

影响预测可以预测大气污染物排放和传输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

通过模型模拟和评估分析,可以预测不同污染源的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这些信息对政府部门、企业和公众在环境管理和健康保护方面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例如,在制定工业排放限制和交通管理措施时,需要依靠影响预测结果来识别具体影响污染物浓度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和影响预测的过程中需要借助科学技术手段。

其中,数据采集技术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可以采集到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等数据。

此外,数学模型模拟方法也是不可或缺的。

模型模拟可以预测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并评估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在评价和预测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技术进行有效地整合和应用,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及影响预测是一项关乎人民生活质量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

环境评价的模型技术分析

环境评价的模型技术分析
选择。
数据输入
收集相关数据,包括气象参数 、排放源清单、地形地貌等, 为模型提供输入。
模拟预测
利用选择的模型进行模拟预测 ,预测不同排放情景下空气质 量的变化趋势和影响范围。
结果评估
将模拟结果与实际监测数据进 行对比,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水质模型应用案例
模型选择
选择适合的水质模型,如QUAL2E模 型、WASP模型等,根据评价需求和 数据条件进行选择。
未来环境评价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智能化和自动化
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的环境评价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数据获取和处理将更加高效和准确。
精细化评价
未来的环境评价将更加精细化,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 污染源进行更为精准的评价,为环境管理和治理提供更为科学和
有效的支持。
跨学科融合
未来的环境评价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将环境科学与地理信 息系统、遥感、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进行有机结合,提高环境
风险评估模型
总结词
用于评估突发环境事件对环境和人类 健康的潜在危害。
详细描述
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对突发环境事件中 污染物释放、扩散和暴露途径的模拟 ,评估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危 害,为制定应急预案和风险控制措施 提供技术支持。
03
模型技术分析
数据收集与处理
数据来源
确定数据来源,包括实地调查、监测站点、历史数据 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处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转换,以满足模型 分析的需求。
数据标准化
将不同量纲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便进行比较和 分析。
模型选择与建立
模型类型
根据评价目标和数据特点选择合 适的模型类型,如回归模型、神 经网络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等 。

基于ARMA模型对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预测分析

基于ARMA模型对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预测分析

基于ARMA模型对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预测分析摘要:本文运用arma模型对我国1990年-2012年的cpi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利用r软件建立了反映cpi变化较优的统计预测模型,对未来一年的cpi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

结果显示,未来一年内 cpi 综合预测平均值为102.9,稳中稍落。

最后,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arma模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一前言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衡量居民购买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的指数,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与居民生活消费的关系最为密切。

cpi一直是经济界研究的热点,其预测方法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类。

其中定量分析包括时间序列法和神经网络法。

时间序列法是把cpi看成时序,建立arma或arima进行预测,如张鸣芳等人应用x-12-arima季节调整方法对上海市cpi序列进行季节调整、分析预测;神经网络法可以逼近任何非线性映射关系,从而求得问题的解答,如娄晶、赵黎明用神经网络中的bp网络建立了烟草类消费价格指数预测模型。

本文则是在r软件的基础上利用arma 模型进行预测。

二模型介绍及数据来源
arma(p,q)模型,即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是一类常用的单变量平稳时间序列模型,是自回归模型ar(p)和移动平均模型ma
(q)的组合,用于描述平稳随机过程。

空气质量分析与预测模型研究

空气质量分析与预测模型研究

空气质量分析与预测模型研究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空气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不仅国内,国际上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定,要求控制污染、改善空气质量。

在此背景下,对于空气质量的监测、分析和预测变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和特征空气污染物可分为氧化物、酸性气体、有害气体、颗粒物等。

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主要指标。

这些污染物的来源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燃煤和油等。

它们的特征是在大气中存在时间较长、扩散速度较慢、对健康影响大等。

二、空气质量预测模型的分类空气质量预测模型通常可分为统计模型和物理模型两种。

统计模型是根据历史数据进行预测,如统计回归分析、时间序列模型等。

物理模型则是基于物理原理理论建立,并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如数值模拟模型等。

这两种模型均有优缺点,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三、空气质量预测模型的应用空气质量预测模型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等领域。

其中,基于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排放量等因素的统计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短期预测,而基于数值模拟的物理模型可用于长期预测和模拟实验。

四、空气质量预测模型的发展趋势目前,空气质量预测模型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准确性、时效性、实时性等。

未来,随着数据获取技术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可望被更广泛地应用于空气质量预测模型中,为提高预测精度和实时性提供更好的支持。

以上是空气质量分析与预测模型研究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示和帮助。

在未来,我们应该以更积极的姿态面对环境问题,并不断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案,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基于集成深度学习模型的空气质量指数预测

基于集成深度学习模型的空气质量指数预测

GRU 网络的时序计算和 AQI 预测值的输出,预测流
CNN⁃GRU 集成深度学习模型对 AQI 的预测步
骤如下:
1) 空气质量数据的输入
输入数据为城市每日的 PM 2 5 、PM 10 、SO 2 、NO 2 、
CO、O 3 质量浓度值和 AQI 值. 由于收集的数据中存
在缺失和各指标量纲不同的问题,本文使用插值函
( Principle Component Regression, PCR ) 、 ARIMA⁃PCR 组 合 模 型、
ARIMA 和基因表达编程( GEP) 的组合模型对每日空气质量指数进行
预测,并使用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 MAPE) 、均方根误差( RMSE) 和
归一化均方误差( NMSE) 等指标来评估和比较模型预测效果. Phruk⁃
输入层接收数据后对其进行预处理,如图像归一化、
对语音进行傅里叶变换等.同时,输入层设置输入数
据的尺寸、通道数和类型等配置参数,为卷积层提供
合适的输入数据.
卷积层是 CNN 的核心层,主要负责特征提取,
具有局部连接、参数共享和尺度不变性的特性.卷积
层通过卷积核对每个通道的矩阵依次运算来提取输
入数据中有用的特征表示,为池化层提供更丰富抽
域特征进行聚合,通过最大值池化或平均值池化保
留输入特征映射中的主要特征信息,降低了特征映
射的维度.
Flatten 层在 CNN 中位于池化层和全连接层之
间,主要用于将池化层输出的多维数据转换为 1 维
向量,以便输入到全连接层进行分类或回归等任务.
全连接层主要负责特征融合、参数学习和非线
模型 的 简 单 性 和 计 算 的 高 效 性. 因 此, 本 文 构 建

基于大数据的空气质量预测模型与应用研究

基于大数据的空气质量预测模型与应用研究

基于大数据的空气质量预测模型与应用研究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空气质量问题也日益引起重视。

空气质量的变化对人们的身体健康、生产生活、城市形象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时,空气质量的预测和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空气质量的预测提供了更加准确、可靠的方法,其应用也在逐渐扩展。

一、大数据在空气质量预测中的应用大数据在空气质量预测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利用大量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预测;二是利用像地理信息、气象数据等多源数据进行空气质量的联合预测。

利用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进行预测,通常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神经网络模型等方法。

通过分析和建立模型,对未来空气质量进行预测。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基础数据准确、可靠,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信度。

但是,由于数据量过于庞大,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处理速度也很慢。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多源数据对空气质量进行联合预测。

这里的多源数据主要包括气象、交通、工业等方面的数据。

通过建立模型,这些数据可以相互印证,进而提高预测精度。

相比于单一数据的预测,这种方法所依据的数据更加全面、多元,可以更加全面地考虑到空气质量受各种因素影响的情况,预测精度更高。

二、基于大数据的空气质量预测模型基于大数据的空气质量预测模型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数据处理,二是模型构建。

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和数据清洗两个环节。

为了更好地进行空气质量预测,需要收集丰富、全面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包括气象、交通、工业等方面的数据。

采集到的数据往往存在缺失值、异常值等情况,需要进行数据清洗。

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利用缺失值填充、异常值剔除等方法,从而保证数据的质量。

模型构建是基于多种算法进行的。

在具体模型的选择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虑。

时间序列分析中,可以采用ARIMA、SARIMA等模型;回归分析中,可以使用线性回归、岭回归、Lasso等模型;神经网络模型中,可以使用BP网络、GRU等模型。

空气质量预测模型研究与应用

空气质量预测模型研究与应用

空气质量预测模型研究与应用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空气质量问题成为了一个日益严重的环境挑战。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空气质量不仅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还对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确保公众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准确预测和评估空气质量变化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空气质量预测模型的研究和应用能够提供有价值的空气质量信息和预警,以帮助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做出科学决策和行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空气质量预测模型,并探讨它们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一、时间序列模型时间序列模型是一种常用的空气质量预测方法。

该模型基于历史数据和时间因素来预测未来的空气质量状况。

常见的时间序列模型包括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自回归积分移动平均模型(ARIMA)和季节性自回归积分移动平均模型(SARIMA)等。

这些模型通过分析和建模历史数据的空气质量变化,探索其与时间和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并进行预测。

二、统计回归模型统计回归模型是另一种常见的空气质量预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预测空气质量,通过考虑多个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对未来的空气质量进行预测。

常见的统计回归模型包括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逐步回归模型和岭回归模型等。

这些模型通过分析和建模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如天气、交通状况、工业排放等,从而预测未来的空气质量。

三、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空气质量预测方法。

这些模型通过从大量数据中学习,并自动调整模型参数,以预测未来的空气质量。

常见的机器学习模型包括支持向量机(SVM)、人工神经网络(ANN)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等。

这些模型在处理非线性、多变量和高维数据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未来的空气质量。

四、深度学习模型深度学习模型是机器学习的一种分支,利用神经网络模拟人脑的学习和处理过程。

在空气质量预测方面,深度学习模型可以通过学习复杂的数据特征和模式,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空气质量预测模型的分析与应用

空气质量预测模型的分析与应用

空气质量预测模型的分析与应用一、引言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大气污染日益加重,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如何准确预测空气质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空气质量预测模型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应用前景。

二、空气质量预测模型的分类空气质量预测模型根据预测方法和数据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传统预测模型和新型预测模型。

1. 传统预测模型传统预测模型主要包括统计学方法、经验模型和物理模型。

(1)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直接根据历史数据进行预测,包括回归方法、时间序列方法等。

其中,回归方法是一种基于样本观测的条件期望值的预测方法,可以用来描述响应变量与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对于空气质量预测模型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时间序列方法则是根据历史数据的趋势、季节性等相似特征进行预测。

(2) 经验模型经验模型是基于实验或实际经验得出的模型,其基本思想是先建立统计模型,再通过模型形式简单化来试图推断未知现象。

经验模型可分为简单经验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两种。

其中,简单经验模型主要是一些经验公式或经验关系式,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则是一种利用神经元之间相互连接的方式进行模拟物理系统的方法。

(3) 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是基于基本物质力学、化学、气象学原理与方程式等,建立空气质量的数学模型,从而预测未来的空气质量。

比如,气象模型、化学反应模型等。

2. 新型预测模型新型预测模型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空气质量预测方法,主要包括机器学习方法、深度学习方法和灰色系统模型等。

(1) 机器学习方法机器学习是利用计算机高效的处理海量数据并从中学习规律的一种方法。

在空气质量预测中,机器学习方法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来得到更加准确的预测结果。

目前,常用的机器学习方法主要包括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等。

(2) 深度学习方法深度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机器学习方法,主要应用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大规模数据处理。

深度学习通过构建多层神经网络来实现对数据的学习和预测。

基于ARIMA模型的西安市空气质量指数的分析与预测

基于ARIMA模型的西安市空气质量指数的分析与预测

基于ARIMA模型的西安市空气质量指数的分析与预测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空气质量已成为人们日常关注的焦点之一。

空气质量的变化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西安市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其空气质量的变化更是牵动着千万市民的心。

对西安市空气质量指数进行深入分析和预测,将有助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利用ARIMA(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对西安市空气质量指数进行分析和预测,通过建立合适的时间序列模型,对空气质量指数进行未来一段时间的趋势预测,为市政府提供科学依据,为市民提供健康保障。

三、数据来源和整理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西安市环境保护局的监测数据,包括PM2.5、PM10、SO2、NO2、CO、O3等各项指标。

我们选取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数据,共72个月的数据。

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我们通过数据平滑处理和缺失值插补等方法,使得数据质量更为完整可靠。

四、数据分析与预处理在进行ARIMA模型的建立之前,我们首先对空气质量指数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平稳性检验,以确保数据的平稳性。

具体而言,我们使用了ADF(单位根检验)和KPSS检验等方法来检验序列的平稳性。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空气质量指数的原始序列并不平稳,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差分处理,使其成为平稳序列。

接着,我们计算了自相关函数图和偏自相关函数图,以确定ARIMA模型的参数p和q的取值。

五、ARIMA模型的建立在确定了ARIMA模型的参数p和q之后,我们使用最小二乘法对ARIMA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得到了最终的ARIMA模型。

在建立了ARIMA模型之后,我们通过模型诊断对其进行了充分的检验,包括对残差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和白噪声检验等。

通过模型诊断的过程,我们确保了所建立的ARIMA模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六、模型预测和分析在建立了稳定可靠的ARIMA模型之后,我们利用该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的空气质量指数进行了预测。

基于大数据的空气质量分析预测模型研究

基于大数据的空气质量分析预测模型研究

基于大数据的空气质量分析预测模型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于现代化的社会与技术,同时也面临着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困扰。

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准确、快速地判断当前空气质量,以及实现对未来空气质量的有效预测,成为了一个广受关注的难题。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空气质量分析预测模型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

该模型可以借助各种无线传感器和气象因素数据等信息,以及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相关技术,来建立空气质量分析预测模型和优化算法,以实现准确的空气质量分析预测。

下面将具体地介绍基于大数据的空气质量分析预测模型的构建过程和应用。

1. 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基于大数据的空气质量分析预测模型的第一步。

在数据预处理过程中,需对数据集进行数据清洗、缺失值填充、异常值处理等多个处理步骤,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在数据清洗阶段,应当根据问题的实际要求,删除重复、无用的数据信息,避免在后续的建模过程中对算法效果造成影响。

在缺失值填充处理时,应当根据缺失样本的情况,采用TF-IDF、SVD等多种数据填充算法处理。

此外,在处理极端值异常时,可以使用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多种方法来进行处理。

2. 模型建立在数据预处理完成后,需要针对数据集的特点选取合适的建模算法和模型参数,以建立空气质量分析预测模型。

常见的模型算法有:线性回归、SVM、马尔科夫随机场、模型集成等。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每个算法都有其适用场景,需要根据数据集、算法特点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确定最优建模算法和模型参数。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基于大数据的空气质量分析预测模型是一个高维的复杂问题,通常需要针对性地对算法进行调整优化和提高。

3. 回归分析在空气质量分析预测模型建立完成后,需要使用回归分析方法对预测值进行回归分析,以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检验。

根据回归分析得到的数值,可以判断模型的拟合程度和预测精度,并对模型参数进行调整优化,提高空气质量预测的准确性与精度。

4. 空气质量预测基于大数据的空气质量分析预测模型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对空气质量的准确预测。

空气质量监测及其预测模型研究

空气质量监测及其预测模型研究

空气质量监测及其预测模型研究近年来,空气质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各国政府也开始注意空气质量的监测及其相关预测模型研究。

本文将围绕着这个主题详细阐述。

一、空气质量监测空气质量监测是指对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进行实时、连续、自动监测的过程。

现代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一般由监测设施、数据传输系统、数据中心和信息管理系统等几个部分构成。

监测设施包括空气质量监测站和流动监测车。

数据传输系统是指将监测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是指将传输来的数据进行处理、管理和分析的中心。

信息管理系统是指对监测数据进行全面的管理和分析,以及对公众公告和管理决策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

目前,各国政府都逐步建立了系列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

在中国,由于空气质量的良莠不一,政府也积极推进了国内的空气质量监测工作。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部公布的数据,目前全国已经建成了8000多个自动监测站,覆盖全国340多个城市,实现了空气质量全覆盖。

二、空气质量预测模型空气质量预测模型是为了预测未来空气质量而建立的数学模型。

具体地,它是通过历史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尤其是空气污染指数(AQI)等数据,建立统计、数学、物理模型,进行预测,从而研究大气污染的影响因素,及时预警大气污染及其变化趋势。

现代空气质量预测模型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基于历史数据进行建模。

空气质量预测模型的基础和核心是历史监测数据,将过去的数据进行分析及建模,用以预测未来的空气质量状况。

(2)交叉作用考虑。

空气质量预测模型通常包含多个因素,如气象因素、人类活动因素等,因此在模型中需要考虑这些因素的交叉作用。

(3)动态更新。

空气质量预测模型需要动态更新,及时反映出现有的大气污染状况和最新的监测数据。

如何处理这些数据不断变化的问题,是空气质量预测模型中非常重要的方面之一。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模型的形式和受影响的空气质量指标不同,空气质量预测模型可分为以下几类:经验模型、统计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和物理-化学模型等。

基于深度学习的空气质量预测模型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空气质量预测模型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空气质量预测模型研究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城市中所存在的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健康问题。

因此,精准地预测城市中的空气质量变化,已经逐渐成为了城市管理者、环保管理者、市民等各方的重要需求。

1.2 研究意义在传统的预测方法中,空气质量预测主要基于数学统计建模。

这种方法传统的预测模型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预测不准确、缺乏泛化能力等。

并且,空气质量的预测过程非常复杂,仅仅依靠数学统计来实现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难以得到保障。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本文基于深度学习的空气质量预测模型研究意义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更加精准、可靠、泛化性强的空气质量预测方法。

第二章:深度学习理论研究2.1 深度学习概述深度学习是在人工神经网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机器学习模型,其具有自我学习、智能化、自适应等特点。

与传统神经网络的不同之处在于,深度学习模型具有更深更多层的神经元结构,这样可以提高模型的表达能力和泛化性能。

2.2 深度学习常用算法深度学习中常用的算法包括:神经网络算法、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深度信念网络等。

这些算法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性,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数据模型,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第三章:基于深度学习的空气质量预测模型3.1 模型设计本文基于深度学习模型实现空气质量的预测,通过建立深度学习模型,将不同数据源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与整合,训练出一个可以反映空气质量变化规律的模型。

3.2 模型实现本文使用TensorFlow平台进行模型的实现,利用深度学习方法,训练神经网络模型来预测城市中空气质量的变化。

通过监督学习的方式,让模型通过学习历史数据模型的变化规律和空气质量指数的变化规律,从而预测空气质量变化。

第四章:模型实验及结果分析4.1 实验流程为了验证本文研究的空气质量预测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构建了对照实验,使用了传统的预测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空气质量预测模型进行实验,并比较两种方法的预测结果。

数学建模论文(城市空气质量评估及预测)

数学建模论文(城市空气质量评估及预测)

城市空气质量评估及预测摘要: 本文对我国十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利用统计学等相关原理,结合我国现行的“创模”和“城考”体系中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标,就城市空气污染程度,空气质量的预测和影响因素等问题建立出相应的数学模型。

利用层次分析法和Perron-Frobenions等相关原理建立数学模型对中国十大城市的空气污染严重程度给出分析并排名。

运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结合相关数据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对成都市2010年11月份的空气质量状况进行预测。

使用优势分析原理分析空气中可吸入颗粒、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因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空气质量,层次分析,判断矩阵,相对权重,排名,灰色预测,优势分析,可吸入颗粒,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问题的提出1.1背景介绍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环境问题已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环境问题最突出的就是空气污染。

“十一五”“创模”考核指标“空气污染指数”要求:API指数≤100的天数超过全年天数85%。

“城考”依据API指数≤100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例来确定空气质量得分。

“API指数≤100的天数”,通常又被称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的天数。

根据已有数据,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中国空气质量做出分析和预测是一个重要问题,同时通过对影响空气质量因素的分析,以正确做好环境保护措施也极为重要。

本文主要针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相关分析:(1)利用已知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分析给出十个城市空气污染严重程度的科学排名。

(2)建立模型对成都市11月的空气质量状况进行预测。

(3)收集必要的数据,建立模型分析影响城市空气污染程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二、基本假设1)表格中已有的数据具有权威性,值得相信,具有使用价值。

2)空气质量相同等级的污染程度相同。

3)假设该市各种影响空气质量的软因素(如工业发展,人口数量)保持平稳变化。

4)不考虑突发事件即人为因素(如工业事故)造成的空气质量突变。

我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主要模型及应用

我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主要模型及应用

我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主要模型及应用我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主要模型及应用一、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其中,空气质量问题成为影响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及时有效地预警和控制空气污染,我国不断完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系统,采用各种预报模型进行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我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主要模型及其应用。

二、主要模型及原理1. 线性回归模型线性回归模型是一种较为简单和常用的模型,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建立气象、大气污染物浓度和其他可能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空气质量预报。

该模型的主要优点是计算速度快,但也存在着对数据分布假设较强、对气象和污染物之间关系的线性描述可能不准确等问题。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结合其他模型进行校正和优化。

2. 时间序列模型时间序列模型基于历史数据建立统计模型,利用时间维度的信息进行预测。

常用的时间序列模型有ARIMA(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模型)、VAR(向量自回归模型)等。

这些模型能够较好地捕捉空气质量的季节性、周期性和趋势性变化,并针对性地进行预测。

不过,时间序列模型对数据的平稳性要求较高,对于非平稳数据的预测效果可能较差。

3. 统计学模型统计学模型包括传统的回归模型、聚类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等。

这些模型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建模,获取不同时段的变化规律,并进行预测。

这些模型尤其适用于长期变化较为缓慢的城市空气质量预报。

4. 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是近年来在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

这些模型通过大量的历史数据进行学习和训练,以获取数据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做出预测。

常用的机器学习模型包括支持向量机(SVM)、人工神经网络(ANN)、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等。

这些模型的优点是可以很好地应对非线性关系,能够更准确地预测空气质量。

三、模型应用我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主要用于预警和控制空气污染,保护居民身心健康。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北空气质量综合评价及基于ARMA(1,2)模型预测分析作者:袁章帅陈震元张圣梅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第05期摘要: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改善问题,综合PM2.5等各项环境指标,构建华北地区空气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得出28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考核结果.且对2013年12月到2018年8月华北地区的典型城市——北京市的PM2.5平均浓度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建立了北京市空气质量预测ARMA(1,2)模型.通过实际数据进行预测,验证了模型的精确性,同时得出2022年北京市空气质量会得到较好地改善,并为有关部门提出大气污染治理的合理、科学的建议.关键词:空气质量;PM2.5;综合评价;聚类分析;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9)05-0061-04当前,大气污染问题是环境的突出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全民共治、源头治理,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环境保护部指出,2017年1~11月我国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PM2.5浓度分别下降38.2%、31.7%和25.6%.这些成果的取得来之不易,是包括各级环境管理人员在内的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然而,近年来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华北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1](张瑜等,2015),因此,对华北地區的空气质量探究至关重要.1 研究综述近年来,众多学者通过多种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对华北地区空气质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在定性研究方面,李晓燕等人[2](2016)归纳总结出京津冀地区雾霾产生的原因并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不同原因对京津冀地区的影响程度.刘娜[3](2016)等人提出应建立公正的环境资源分配机制,完善京津冀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王颖[4](2016)等人指出为有效做到雾霾污染治理的转型,应在理念、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改善.韩志明[5](2016)等人提出公民是雾霾治理的重要力量,京津冀政府要以协同发展为契机,为公民参与雾霾治理提供支持和保障,提高雾霾治理的效率.王洛忠[6](2016)等人指出对于区域性环境污染问题,应该构建跨行政的合作治理模式.在定量研究方面,多数学者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和社会发展的影响[7,8](Lelieveld et al.,2015; Gauderman et al.,2015)、空气质量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9,10](肖建能等,2016;白鹤鸣等,2015)、局部城市空气质量的成因[11,12](王占山等,2015;王冠岚等,2016)、特定时段空气污染过程[13](潘竟虎等,2016)、空气质量年际及季节变化(李名升等,2013;邓霞君等,2013)[14,15]等方面.还有学者对中外空气质量评价标准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改进意见[16](高庆先等,2015).基于此,本文运用传统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华北地区28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标PM2.5浓度规律进行探究,并采用时间序列模型对华北地区典型城市北京市的未来空气质量(PM2.5)进行预测分析,以期为华北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决策参考以及科学合理的建议.2 数据来源与模型假设本文使用的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空气质量在线检测分析平台,为了方便模型的构建,做出如下假设:⑴假设网页抓取的环境质量数据(PM2.5)准确无误;⑵不考虑政府的其他政策和措施对PM2.5的影响;⑶假设北京的监管和执法能力一直保持稳定,整改力度保持一定强度.3 对华北地区空气质量的综合评价3.1 研究思路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考虑重污染天数对评价指标的影响因素,运用变异系数法对不同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建立综合评价模型.最后,使用聚类分析确定分级,并按照每个城市的具体得分为依据对华北地区28个城市进行排名.3.2 空气质量模型构建3.2.1 数据处理由于空气质量目标完成情况表中的同比变幅、目标等变量数值为负,且各指标间的水平差异很大,为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首先对各指标进行min—max标准化处理.3.2.2 确定影响度重污染天数这一指标直接影响着PM2.5平均浓度,因此用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法计算这种影响程度,分别取PM2.5平均浓度目标完成情况和重污染天数标准化指标,对应同比变幅、目标、完成率,利用EVIEWS软件得出OLS估计结果如下表1所示:同比变幅:y1=0.323x1+0.719;目标:y2=0.138x2-0.236;完成率:y3=1.146x3+0.708;即重污染天数在同比变幅、目标、完成率三个方面对PM2.5平均浓度的影响程度分别为0.323、0.138、1.146.3.2.3 建立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关系由于各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通过变异系数法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大小.根据上述分析,对标准化的数据进行处理后计算结果如下表2所示:3.2.4 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再次选取距离最小元素,并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城市聚为四类.利用SPSS软件完成上述操作,并按得分降序将考核等级依次设置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具体考核结果如表4所示.4 基于华北地区典型城市——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情况的预测研究本文搜集了2013年12月到2018年8月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变化情况.其次选取月度变化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观察序列的自相关和偏自相关图对序列进行初步定阶,并采用最小二乘法构建ARMA(p,q)模型,根据AIC准则和SBC准则确定最优模型,并依此模型预测2022年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4.1 序列平稳性检验若任一时间序列{Yt,t∈T}的所有二阶矩都存在,且对任意的t∈T,E(Yt)=?滋为一常数,对任意s,t∈T,自协方差函数?酌(s,t)只与时间差t—s有关,则序列Yt为宽平稳序列.首先运用EVIEWS软件画出2013年12月-2018年8月时序图,如下图1所示,该时间序列没有明显的趋势,因此初步判断PM2.5平均浓度变化是平稳的.综合上述原理,利用EVIEWS软件进行预测分析,得出原始序列的预测值与其真值的对比图如图3,由此可知,除2016年1月和2017年1月这两个拐点的预测值与真实值相差较大外,其余点的预测值都在误差极小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接近了真实值,说明可以运用该模型进行2022年PM2.5平均浓度的预测.利用ARMA(1,2)对2018-2022年北京市每月PM2.5平均浓度进行预测,其中2022年北京市的每月PM2.5浓度具体预测结果如表6所示.将上表中各月PM2.5平均浓度取平均值,得出北京市2022年年PM2.5平均浓度为25.829μg/m3;相比2018年下降39.21%,由此可知北京市未来5年空气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5 结束语本文通过构建华北地区空气质量综合评价模型,为华北地区28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且将28个城市聚为四类,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得出各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和聚类分级情况.同时运用AMRA(1,2)模型预测了作为典型城市的北京市2022年空气质量状况.对空气质量预测的研究会有很多,如唐晓城的基于BP神经网络改进算法的大气污染预测模型[17].根据本文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北京市未来5年空气质量呈现不断好转的趋势,对相关环境保护部门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使华北地区空气质量状况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与提升,提出以下具体建议:(1)各地政府应当有效监控各地区生产制造等行业的大气污染,并加强环境整治力度;(2)大力提倡植树造林,从根本上绿化生态环境;(3)政府强化监督管理力度.参考文献:〔1〕张瑜,银燕,石立新,段英,吴志会.华北地区典型污染天大气气溶胶飞机探测个例分析[J].高原氣象,2012,31(05):1432-1438.〔2〕李晓燕.京津冀地区雾霾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生态经济,2016,32(3):144-150.〔3〕刘娜.京津冀地区环境治理绩效评价的公正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4〕王颖,杨利花.跨界治理与雾霾治理转型研究——以京津冀区域为例[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04):388-393.〔5〕韩志明,刘璎.京津冀地区公民参与雾霾治理的现状与对策[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6,18(5):33-39.〔6〕王洛忠,丁颖.京津冀雾霾合作治理困境及其解决途径[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6,20(3):74-79.〔7〕Lelieveld J, Evans J S, Fnais M, et al. 2015. The contribution of outdoor air pollution sources to premature mortality on a global scale[J]. Nature, 525(7569): 367-71.〔8〕Gauderman W J, Urman R, Avol E, et al. 2015. Association of improved air quality with lung development in children[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2 (10): 905-913.〔9〕肖建能,杜国明,施益强,温宥越,姚杰,高宇婷,林锦耀.厦门市环境空气污染时空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相关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16,36(09):3363-3371.〔10〕白鹤鸣,师华定,高庆先,李喜仓,邸瑞琦,吴宜航.基于气象调整的京津冀典型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序列重建[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5,31(01):44-49.〔11〕王占山,李云婷,陈添,张大伟,孙峰,潘丽波.2013年北京市PM_(2.5)的时空分布[J].地理学报,2015,70(01):110-120.〔12〕王冠岚,薛建军,张建忠.2014年京津冀空气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成因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6,39(01):34-42.〔13〕潘竟虎,张文,王春娟.2011—2013年中国雾霾易发生期间API的分布格局[J].环境工程学报,2016,10(03):1340-1348.〔14〕李名升,张建辉,张殷俊,周磊,李茜,陈远航.近10年中国大气PM_(10)污染时空格局演变[J].地理学报,2013,68(11):1504-1512.〔15〕邓霞君,廖良清,胡桂萍.近10年中国主要城市空气API及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36(09):70-75+80.〔16〕高庆先,刘俊蓉,李文涛,高文康.中美空气质量指数(AQI)对比研究及启示[J].环境科学,2015,36(04):1141-1147.〔17〕唐晓城.基于BP神经网络改进算法的大气污染预测模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01):74-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