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细胞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作用的研究进展_郑小兰

合集下载

胶质细胞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作用的研究进展_郑小兰

胶质细胞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作用的研究进展_郑小兰
( 1) MAPKs 传导通路: Cavaletti 等[12] 报道,在 DNP 中, 不管是临床病例还是由 STZ 诱导的实验模型,MAPKs 的信 号传导可被激活及 MAPK 的活化且在痛觉过敏中起重要的 作用。
目前,在脊椎动物的小胶质细胞中已证实有三条 MAPK 信号 传 导 通 路: 即 细 胞 外 信 号 调 节 激 酶 ( ERK1 /2 ) 、 p38MAPK、JNK。MAPKs 的传导通路: 细胞外信号→受体→ GTP 与 GDP 交换→启动 MAPK 链→MAPK 转入核内→核内 事件,达到生物效应。其传导通路[13]见图 2。
MAPKs 的激活 早期研究表明,MAPK 为高血糖导致 的不同信号通路的交汇点,甚至将 MAPK 视为糖尿病并发症 的信号转导子[7]。MAPKs 是细胞内的一类丝氨酸 / 苏氨酸 蛋白激酶,在真核细胞中,蛋白激酶调节的大多数信号是通 过细胞内底物的磷酸化,各种蛋白激酶的调节都有其生理的 程序,从细胞 循 环 的 控 制 到 细 胞 内 压 力 的 反 应[8]。 激 酶 可 以被多种环境刺激活化,如: 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类、G 蛋白 受体相关的蛋白、细胞因子受体和酪氨酸激酶受体[9. 10],将 细胞外刺激信 号 传 导 至 细 胞 及 其 核 内,参 与 细 胞 的 生 理 过 程。MAPKs 的激活是一系列激酶的瀑布连锁反应,通过保 守的 三 级 酶 促 级 联 反 应,三 种 激 酶 分 别 是: MAPK 激 酶 ( MAPKKK) 、MAPK 激酶( MAPKK) 、MAPK[11]( 图 1) 。
Toth 等[16]在研究中,采用蛋白印迹方法发现给予大麻 素 CB2 激动剂的老鼠中,脊髓中磷酸化 p38 和小胶质细胞的
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关系密切。星形胶质 细胞一旦激活可释放多种炎症因子( IL-1、IL-6、TNF、NO) 和 神经活性物质( 神经生长因子) ,这些物质可促进初级传入 神经释放 P 物质和兴奋性氨基酸( 谷氨酸) ,而触发一系列 复杂的疼痛反 应 过 程。赵 伟 成 等[20] 研 究 表 明,在 糖 尿 病 痛 性周围性病变大鼠的模型上,星形胶质细胞胞体增大,数量 增加,GFAP 的染色体明显增强增多; 腹腔内注射丙戊茶碱 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而减轻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变性疼痛。其机制可能为: 丙戊茶碱可使星形胶质细胞从活 化状态转变为 分 化 状 态,分 化 状 态 下 星 形 胶 质 细 胞 可 维 持 K + 、Cl - 等通道蛋白的正常表达,维持星形胶质细胞膜电位、 胞内外离子水平及其谷氨酸的重吸收功能,防止突触内谷氨 酸过量积聚,从而减轻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小胶质细胞与促炎因子的相互作用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小胶质细胞与促炎因子的相互作用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小胶质细胞与促炎因子的相互作用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 (neuropathicpain,NP)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治疗困难,一直是有待解决的学科难题。

研究发现小胶质细胞释放促炎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6、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生长因子促进神经炎症反应,但是其确切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故本文将针对小胶质细胞与促炎因子的相互作用在疼痛状态下的功能改变及其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小胶质细胞;细胞因子神经性疼痛是慢性疼痛的一种, 表现为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

[1]最近几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可通过释放多种促炎性细胞因子,如 TNF-α,IL-1β ,IL-13 , IL-6等炎性介质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及发展[2-4]。

因此,细胞因子导致的神经炎症[5]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活性细胞,有支持、连接、保护及营养神经元的作用,被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可释放大量的炎性介质,并且可以加速疾病的进展[6]。

但是在不同微环境下, 活化的小胶质细胞表现出不同的表型和功能,即促炎的 M1 型和抗炎的 M2 型[7]。

M1 型小胶质细胞,能产生大量的促炎因子, 包括 IL-1β、IL-6、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等[8], 从而促进炎症反应,并加重神经元的损伤, 导致神经信号传导功能障碍, 使中枢痛觉敏化,从而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和维持。

这些是可能参与产生和维持神经病性疼痛的一些可能的神经损伤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生化改变。

1.肿瘤坏死因子α与小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TNF-α是神经损伤以及神经炎性反应过程中,最重要并且也是最早释放的促炎细胞因子。

TNF-α能够调节脊髓内胶质细胞的活化,在周围神经损伤模型中,阻断TNF-α信号传导后胶质细胞活性降低。

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作用的研究进展

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作用的研究进展

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作用的研究进展张琼;刘文娟(综述);曹霞(审校)【期刊名称】《医学研究生学报》【年(卷),期】2016(029)004【摘要】关于小胶质细胞的研究多集中于病理状态下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功能。

近年来研究发现,正常生理条件下静息的小胶质细胞同样非常活跃,对于突触的形成和可塑性的调节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静息状态下新的小胶质细胞也参与了脑部正常活动的维持,当小胶质细胞功能异常时可出现行为的异常。

文中对小胶质细胞在生理条件下对神经发育的作用、诱导突触形成和神经元发生以及对人体行为的调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Activated microglia function after pathologic event has been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 .In recent decades , it has be-come evident that resting microglia cells are highly dynamic surveillants .Microglia could influence synaptic development and connectiv-ity in the normal and developing brain .Microglia dysfunction results in behavioral deficits , indicating that microglia are essential for normal brain function .Here we summarize the functions of microglia in the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 its effects on neural development , the formation of synapses and the regulation of the human′s behavior .【总页数】4页(P431-434)【作者】张琼;刘文娟(综述);曹霞(审校)【作者单位】650000 昆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650000 昆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650000 昆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02【相关文献】1.去甲肾上腺素对神经元、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功能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J], 杨振宇;喻田2.SENP1参与慢性间歇低氧小胶质细胞极化及神经元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J], 汪宏伟; 刘松3.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J], 黄冲;喻志源;王伟;骆翔4.小胶质细胞介导神经元损伤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 [J], 谢文佳;夏天娇;周卿云;刘羽佳;顾小萍5.芍药苷对急性脑梗死大鼠小胶质细胞激活调节的神经元焦亡的作用 [J], 祖力菲亚·艾克木;麦合莆热提·乌莆尔;邢辉辉;樊明新;张俊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调控和作用研究

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调控和作用研究

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调控和作用研究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胶质细胞的作用和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也愈发重要。

本文将介绍胶质细胞的基本特征,调控机制以及作用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胶质细胞的基本特征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类非神经元细胞,占据了神经组织的大部分空间。

传统上,人们认为胶质细胞仅仅是起“支持”、“填充空间”等作用的细胞群体,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这些细胞不仅仅可以支持神经元,还有许多其他的生理功能。

胶质细胞有多种类型,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oligodendrocyte等,其中以星形胶质细胞最为常见。

星形胶质细胞具有复杂的形态和众多的神经突起,其主要作用是维持神经元外环境的稳定性,也可以释放一些化学物质来影响神经元的信号传递。

二、胶质细胞的调控机制胶质细胞的功能和活动状态与许多因素有关,例如神经元活动、内分泌水平、外部环境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神经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调节胶质细胞的活动,从而影响神经元的信号传递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整体功能。

1.神经元与胶质细胞之间的相互调节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之间存在着微妙却又密切的相互作用。

研究表明,神经元活动可以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来影响胶质细胞的功能。

例如,神经元释放出的一些神经递质如谷氨酰胺、乙酰胆碱等可以使胶质细胞释放出一些小分子,从而影响神经元的信号传递;而胶质细胞也可以释放一些物质,例如神经营养因子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元营养因子等,对于神经元的生长和存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2.内分泌调节内分泌系统对于神经系统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胶质细胞可以释放一些激素,例如泌乳素和生长素等,这些激素能够影响神经元的发育和功能。

此外,内分泌系统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胶质细胞起着重要的作用。

3.外部环境调节胶质细胞的活动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例如,激素水平和神经因子的变化都会影响胶质细胞的功能和数量。

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史卫国;仲伯华
【期刊名称】《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年(卷),期】2003(030)005
【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药物的研究是目前药物设计及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本文对目前临床应用及正在研究中的、作用机制不同的及疗效较好的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类型及其适应证等作了综述,并对当前的研究现状及趋势作一展望.
【总页数】5页(P271-275)
【作者】史卫国;仲伯华
【作者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100850;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1008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1
【相关文献】
1.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J], 王晓东;薛朝霞
2.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性反应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研究进展 [J], 杜仁峰;郭朝晖
3.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J], 张璐璐;刘星玥;马浩
4.外周神经损伤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研究进展 [J], 张晓晨; 姜智
5.乌司他丁的神经保护作用及神经病理性疼痛应用研究进展 [J], 石英; 崔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胶质细胞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小胶质细胞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小胶质细胞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洪丽绵;金桂林;储美美;俞昌喜
【期刊名称】《神经药理学报》
【年(卷),期】2016(006)003
【摘要】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是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DNP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是疼痛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来,脊髓小胶质细胞在DNP中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该文对小胶质细胞生理、病理特性及小胶质细胞在DNP中作用的相关受体及信号途径加以综述,为DNP的治疗及药物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总页数】9页(P56-64)
【作者】洪丽绵;金桂林;储美美;俞昌喜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系,福州,350004,中国;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系,福州,350004,中国;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系,福州,350004,中国;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系,福州,350004,中国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5
【相关文献】
1.小胶质细胞极化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J], 高龙飞;曹贵君;孟纯阳
2.脊髓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J], 周于然;李瑛
3.小胶质细胞表面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J], 底妍
4.小胶质细胞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J], 洪丽绵;金桂林;储美美;俞昌喜;
5.神经元-小胶质细胞信号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 [J], 马龙飞;章旭;孟纯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和抑郁共病中的作用

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和抑郁共病中的作用

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和抑郁共病中的作用
岳亮;熊源长
【期刊名称】《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年(卷),期】2024(30)6
【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常伴有抑郁等情感障碍,形成疼痛与抑郁共病的状态。

已有研究表明,神经胶质细胞在中枢及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与维持中发挥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有证据显示神经胶质细胞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然而,关于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与抑郁共病中的具体作用机制,目前尚缺乏
全面系统的综述。

因此,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与
抑郁共病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

通过综述分析发现,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
痛与抑郁症共病中扮演了桥梁的角色。

本文旨在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并为未来的机制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总页数】6页(P407-412)
【作者】岳亮;熊源长
【作者单位】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治疗科;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五医院
麻醉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神经胶质细胞活化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NADPH氧化酶介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和抑郁共病中的作用
3.米诺环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神经胶质细胞GTs表达的影响
4.前扣带回皮层中
CaMKⅡα^(+)GAD67^(+)神经元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焦虑抑郁共病中的作用5.A型肉毒毒素作用于神经胶质细胞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4 0 30 30. ia n
【 btat N uoa ip i hsogbe ec bda t slo ds nt nl ern hne. A s c】 erpt c a a n endsr e sh r u f yf coa nuoa cags r h n l i ee t u i l
【 关键词 】 小神经胶质细胞 ; 神经病理性疼痛 ; 脊髓 ; 激活
E et o co l nnu o ahcp i W N in w iZ A i — e, eate tfA et s f cs f rgi o e rp ti an A GJ — e, H NGXa w iDp r n ns ei mi a a n m o h — o g ,o ̄ o i l T n iMei lC lg , uzog U i rt o c nea d Tcnl y W h n l y T n iH s t , o  ̄ d a oee H ah n nv sy f Si c n e o g , ua o pa c l ei e h o
pi,T ) 和躯 体某一部位损伤 发生疼痛和痛 敏 , a EP” n 导 致对侧相对应 的部位也 出现疼 痛和痛敏 的“ 镜像痛 ( io—maepi, P ” mr ri g a MI) 等现 象 很 难用 “ 经 元 模 r n 神 式” 来解释 , 得 以神经元 为中心的理论受 到质疑 。 这使 目前许 多研 究 证 实脊 髓 小胶 质 细 胞 ( iol , mc gaMG) r i
神经病理性疼痛 (erpti pi, P ) nuoa c anN P 是一 种 h 极其难治 的慢性疼 痛综 合征 , 以往关 于其 发生机 制 的
研究主要集 中在神 经 元 , 为 N P的发 病 主要 是 神 认 P

神经胶质细胞在疼痛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神经胶质细胞在疼痛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神经胶质细胞在疼痛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蔡琴燕
【期刊名称】《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0(44)5
【摘要】@@ 疼痛是机体对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所产生的一种不愉快反应,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疼痛认可为临床的五大生命体征之一;而且慢性疼痛也被公认为是一种疾病.长期以来,关于疼痛的发生及其治疗的研究都集中在神经元上.
【总页数】4页(P389-392)
【作者】蔡琴燕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心疼痛研究室,福
州,35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1.1%R322.8%R338.1%R329.24
【相关文献】
1.神经胶质细胞活化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J], 王伍超;郭晓丽;胡理
2.神经胶质细胞在骨癌痛中的作用及相关中药止痛的研究进展 [J], 刘丹;胡向阳;张文;甘声通;陈若冰;陈涛;胡卫
3.神经胶质细胞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J], 黄熠; 王晓明
4.BDNF介导PI3K/Akt信号通路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及干预研究进展 [J], 薛梦;黄诚
5.肠神经胶质细胞在炎症性肠病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J], 齐国卿;谢瑞霞;张德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胶质细胞参与神经病理性痛的研究进展

小胶质细胞参与神经病理性痛的研究进展
( )8 . 1 :2
[l 英 , 改婷 , 花, . 留置针留置时间 的实验研 究【. 理学杂 4耿少 赵 高荣 等 静脉 J护 1
志,0 4 1 (3 :- . 2 0 ,9 1 ) 3 5
[1 2 李小 燕 , 洋 , 卫红 套管 针 常规 留置 对间 的探讨 【 . 4 刘 陈 J 中华 护理 杂志 , 1
医学信息 2 1 年 0 月第 2 卷第 8 M d M I o  ̄ o . u . 0 0 V 12 . o 00 8 3 期 e i f m i A g 2 1. o 3 N . c nr n . 8 员 , 注意保持 留置肢体静脉 回流通畅 , 还有 防止受压 , 于不能配合 对
者, 医护人员在征求家属同意下行约束 固定 , 以保证留置时间。 21 . 0药物 因素 药物的性质 、 输液速度 、 入顺 序也会影响 留置 针 输
2 0 2 (A)4 —l. 04.0 7 : 1 2
f】 惠 民. 2】 计 静脉 留置针的 临床应用 及护理 f. 用护理 杂志 ,0 3 1 ( 1 : J实 ] 20 ,9 1 )
75 6. ~7
[] 2 m春梅 , 2 靳丽华. 安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相关因素研究啪. 中国实用 护
3小胶质细胞参与神经病理性痛调制的有关机制31小胶质细胞参与神经病理性痛调制的有关机制的概述多种外周神经损介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及炎症性痛模型脊髓背角的小胶质细胞均被激活同时上调许多激活的标志性蛋白包括cr3p2受体1lr4cb2受体ccr2mhc等产生了一系列胞内外信号转导及酶变的过程并释放大量的化学因子细胞因子或炎症介质包括lllbil6tnfa神经营养因子等激活相应的受体引起神经炎症反应和神经免疫反应导致各种神经功能紊乱

小胶质细胞内的钙离子信号的研究进展

小胶质细胞内的钙离子信号的研究进展

小胶质细胞内的钙离子信号的研究进展孟雪莲;刘佳;陈长兰【摘要】细胞内钙离子(Ca2+)对多种生理活动均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它可影响神经递质释放和细胞兴奋性.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受到多方面调控,[Ca2+]i的变化是重要的信号转导方式之一.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固有的免疫细胞,它们对脑损伤、脑炎症和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先天性的免疫应答.除了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小胶质细胞也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神经元网络的发育和脑组织稳态的维持.受体介导的钙离子信号的传递,是包括小胶质细胞在内的所有细胞中最普遍的信号转导机制.小胶质细胞功能变化与小胶质细胞内钙离子信号的变化密切相关,对小胶质细胞内钙离子信号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期刊名称】《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44)001【总页数】7页(P34-40)【关键词】小胶质细胞;钙离子;神经退行性疾病【作者】孟雪莲;刘佳;陈长兰【作者单位】辽宁大学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36;辽宁大学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36;辽宁大学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7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NDD)是一类以神经元退行性病变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lateral sclerosis,ALS)、亨廷顿病(Huntington disease,H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典型的老年病,已引起广泛关注.调查发现,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的老年人患AD的发生率显著降低,NSAIDs是目前研究最多的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的药物之一.已有实验结果显示,NSAIDs可显著减少AD模型动物脑内激活的小胶质细胞的数量,减轻中枢炎症,发挥抗AD作用[1].小胶质细胞作为脑内的免疫细胞,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起关键作用.小胶质细胞可通过表达多种受体,来识别不同的危险信号并做出反应.大量的实验表明,小胶质细胞的功能与细胞内Ca2+水平密切相关.小胶质细胞上的一些受体激活可引起细胞中游离钙离子浓度增高,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与其胞浆钙离子水平的增高直接相关[2],而过度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可导致神经元严重变性死亡,引起脑损伤[3-4].然而,目前对于小胶质细胞内Ca2+信号仍知之较少.本文将主要介绍小胶质细胞内钙离子信号的研究进展.小胶质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最具代表性,其在不同脑区域的密度不同,其中,在脑灰质中的密度最高[5].小胶质细胞大约占脑细胞的12%[6],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的20%.目前,关于小胶质细胞的起源仍存在一些争论,现在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小胶质细胞起源于外周的骨髓细胞,在胚胎形成时骨髓的前体细胞(myeloid precursor cells)进入到CNS中并分化形成了小胶质细胞[7].在发育成熟的脑中,呈分枝状的静息态小胶质细胞被认为是感应细胞[8-9],可监测脑内异常变化.小胶质细胞在脑损伤或免疫刺激等伤害的刺激下可被激活.小胶质细胞激活后,形态从分枝状转变为阿米巴样.同时,细胞表面的一些分子,包括CD14、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分子、趋化因子受体等表达水平上调[5,10].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伤的部位,如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脑癌、脑细胞坏死、感染、脑缺血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症、HIV痴呆等)可使小胶质细胞激活[11].适度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它会对病理变化做出吞噬细胞碎片、分泌生长因子和抵御外来的侵袭等不同的适应性反应[12].在阿尔兹海默症病变的过程中可以减少细胞碎片或错误折叠的蛋白如淀粉样蛋白β(Aβ)[13].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能够合成并释放抗炎因子和神经保护因子,例如,脑衍生的神经保护因子(BDN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或白细胞介素-10(IL-10),对周围的组织存在有益作用[14-15].此外,小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发育成熟脑内的神经发生过程[16].然而过度激活的小胶质细胞释放大量的神经毒性因子[17],如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等[18-19],导致阿尔茨海默氏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20].过度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可以导致严重的神经损伤,这已经成为了被广泛接受的事实[21].钙是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之一,是骨骼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机体质量的2%[22].Ca2+参与细胞增殖、分化、生长、衰老等生命活动的信息传递与调控,并在各种生理活动(如肌肉兴奋收缩、血管紧张度调节、神经冲动传导等)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信使物质,且分布广泛,许多重要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由于其代谢的变化和信号的异常导致.钙离子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出细胞,并且通过作用于各种Ca2+感受器从而激活下游分子来调节细胞的分泌和活化.钙离子的多数生理功能是通过与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形成复合物来实现的[23].1)小胶质细胞中的钙离子内流细胞外钙离子能够经过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内.原则上,小胶质细胞的钙离子内流存在三种机制[24]:①配体结合触发的钙离子跨膜流动,即受体门控性钙通道(ROCs);②细胞膜去极化激活电压门控性钙通道(VOCs)导致的钙内流;③当细胞内钙离子耗竭,为了补充钙离子不足,储存开启性钙通道(SOCs)开放,促使钙离子大量内流.2)小胶质细胞中的钙离子外排在所有真核细胞中,质膜上的ATP依赖性钙离子泵维持着钙离子跨膜浓度梯度.ATP依赖性钙离子泵使小胶质细胞外钙离子浓度远远高于细胞内(约为105倍),这使得[Ca2+]i无论短暂的还是长期的改变,均可启动下游的信号转导.在小胶质细胞内钙超载的情况下,Na+/Ca2+交换体可协助钙离子泵将钙离子从细胞中排出[25].3)小胶质细胞钙库中钙离子的释放细胞内钙离子主要贮存在内质网(ER)或肌质网(SR)中,是细胞内主要的钙库.小胶质细胞内钙离子释放通道主要为1,4,5-三磷酸肌醇(InsP3)受体,即InsP3R家族.细胞膜上相关受体激动,可使细胞中InsP3增加,作用于InsP3Rs,进一步导致细胞内钙库中的钙离子释放[26].简言之,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或受体蛋白激酶(RPKs)可激活特定亚型的磷脂酶C(PLC),使4,5-二磷酸肌醇转变为三磷酸肌醇和二酰甘油(DAG).三磷酸肌醇作为第二信使,与内质网上的InsP3Rs结合,使钙库中的钙离子释放.还有一种受体通道.4)小胶质细胞中钙离子的贮存除了将钙离子从细胞质排出到细胞外,还可以将细胞质中钙离子摄入内质网或者线粒体内.通过内质网上的肌浆网Ca2+-ATP酶(SERCA)可以补充内质网钙库中的钙离子不足[27],这在G蛋白/InsP3介导的钙离子信号传导中起到关键作用.在小胶质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时,线粒体可作为钙离子储存器或缓冲器,并且可能在SOCs的调节中发挥作用.在未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中,[Ca2+]i的变化是重要的信号转导途径之一.小胶质细胞中[Ca2+]i受到多种机制的严格调控[28].当[Ca2+]i发生改变,细胞膜上表达多种不同的离子型和代谢型受体[29].除此之外,[Ca2+]i的增高与小胶质细胞执行的功能密切相关,例如释放前炎症因子、抗炎症因子、一氧化氮和营养因子等[30].然而,这些数据主要是从体外实验获得的,目前,对原位或体内小胶质细胞的钙离子信号知之甚少.作为脑内的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必须以适当的方式发现危险信号并做出反应.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可表达多种受体,用以识别不同的危险信号.在这些危险信号中,补体因子、缓激肽、血小板活化因子、凝血酵素、前列腺素、甲酰肽(fMLP)、LPA(lysophosphatidylic acid)、趋化因子、前炎症因子均可引起小胶质细胞中[Ca2+]i增高[4].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中[Ca2+]i持续增高,其升高一方面来自胞内Ca2+库的释放,另一方面来自胞外Ca2+的内流.以脂多糖(LPS)[31]或Aβ[32]激活体外培养的大鼠或人胚胎小胶质细胞中,可观察到[Ca2+]i的持续增加.同样,从AD病人脑中分离的小胶质细胞基础离钙离子浓度亦显著高于正常人[32].脑内Aβ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中Ca2+依赖的神经毒性物质的释放与AD的发生密切关联[33].此外,研究认为激活的小胶质细胞释放NO、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均需要[Ca2+]i的提高[34].P2X7受体激动剂BZ-ATP可激活小胶质细胞,使[Ca2+]i增高.已有研究表明,P2X7受体在AD脑中在AD病人脑中小胶质细胞介导的嘌呤炎症反应中发挥起重要的作用[35].在AD大鼠脑内的小胶质细胞中P2X7受体表达量比正常非痴呆(ND)大鼠脑内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量增高.在ATP激动剂作用下,通过P2X7受体的介导,原代培养的小胶质细胞会逐渐发生形态上的变化,同时受体表达会逐渐增加.在ATP持续刺激下,小胶质细胞逐渐凋亡.FPRL1受体在AD脑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甲酰肽受体(FPRL1)激动剂fMLP 可使小胶质细胞激活,[Ca2+]i增高[36].研究表明,Aβ1-42可通过作用于FPRL1而诱导小鼠小胶质细胞趋化移动,并可通过抑制FPR2 (人FPRL1在小鼠的同源受体)的表达,而抑制Aβ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同时Aβ1-42还可以抑制TNF-α、IL-1β、IL-6等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MCP-1的释放[37].钙通道的钙依赖性易化(Ca2+-dependent facilitation,CDF)和钙依赖性失活(Ca2+-dependentinactivation,CDI)都是由钙调蛋白(CaM)介导的.目前认为CaM 是钙依赖性调节过程中的Ca2+感受器.因此钙调蛋白对钙离子通道的开放非常重要[38].CaM分子量为17.6kD,由148个氨基酸组成,空间结构呈亚玲状,两端(N端,C端)膨大呈球形,中间由细长的α螺旋结构连接,两端各有两个Ca2+结合位点[39],其中C端与Ca2+的亲和力是N端的10倍.当Ca2+与CaM结合形成复合物时,CaM由原来松散的结构变成紧密的螺旋结构并暴露疏水区,成为 Ca2+-CaM依赖性靶酶的结合部位[40].CaM的一级结构极为保守,已证实动物、植物以及低级真核生物所得到的CaM氨基酸组成及排列基本相同.它本身无活性,但能改变多种靶蛋白的构象,包括酶、膜转运蛋白等,其中最重要的是Ca激酶,包括蛋白磷酸化酶、脱磷酸酶和钙转移酶等[41].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将某些底物磷酸化而改变其活性,CaMKⅡ的活化需要Ca2+/CaM的启动,CaM和CaMKⅡ同时参与钙离子通道的钙依赖性调节过程.钙通道蛋白的CaMKⅡ磷酸化对L型钙通道(目前最具药理学意义的一类钙通道,通道被激活后持续时间长,失活慢)的CDF起决定性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CaMKⅡ与alc亚基(L型钙通道的主要功能单位之一)C末端的相互作用对CDF是必需的,在Ca2+介导下,CaMKⅡ紧紧结合于通道的alc亚基上,起到钙峰率检测器作用.研究表明,经红藻氨酸处理的小鼠海马组织中,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内CaM的表达显著增高[42].研究发现,由LPS诱导的炎症反应包含Ca2+介导的信号调节.将RAW264.7细胞暴露给LPS能够引起CaM的快速增加,而CaM与炎症反应的调节密切相关.随着CaM的增加,关键转录因子(如NF-κB p65亚基,磷酸化的c-Jun,Sp1)向细胞核内定位移动,致炎细胞因子TNF-α和iNOS跟着增加.通过稳定转染CaM增加细胞内CaM的水平,导致LPS诱导的TNF-α和iNOS表达的减少,同时伴随着他们的转录调节因子活化的减少.因此在Ca2+依赖的信号调节过程中,CaM对控制LPS处理细胞过程中所导致的致炎因子表达能起至关重要的作用[43].近期研究也证实,在LPS激活的BV-2小胶质细胞中,抑制Ca2+-CaMKⅡ/TAK1-NF-κB信号通路,可使iNOS表达降低,NO生成减少[44].综上所述,小胶质细胞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进程有重要的关联.调节小胶质细胞功能状态,增强它的保护作用,减弱、抑制它的炎症反应,有利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钙离子信号参与了小胶质细胞的多种功能调控.通过多年研究,钙离子信号的传递对小胶质细胞功能的影响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许多问题仍存在争议.因此小胶质细胞内钙离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信号转导通路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防治炎症相关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讯作者:陈长兰(1963-),教授,E-mail:**************************.【相关文献】[1] 艾海新,邓芳博,刘宏生.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相关的microRNA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43(3):263-269.[2] Brawek B,Garaschuk O.Microglial calcium signaling in the adult,aged and diseased brain [J].Cell Calcium,2013,53(3):159-169.[3] Streit W J.Microglia and Alzheimer′s disease pathogenesis [J].J NeurosciRes,2004,77(1):1-8.[4] Block M L,Hong J S.Chronic microglial activation and progressive dopaminergic neurotoxicity [J].BiochemSoc Trans,2007,35(5):1127-1132.[5] Block M L,Zecca L,Hong J S.Microglia-mediated neurotoxicity:uncover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J].Nat Rev Neurosci,2007,8(1):57-69.[6] Block M L,Hong J S.Microglia and inflammation-mediated neurodegeneration:mu common mechanism [J].ProgNeurobiol,2005,76(2):77-98.[7] Ginhoux F,Greter M,Leboeuf M,et al.Fate mapping analysis reveals that adult microgliaderive from primitive macrophages [J].Science,2010,330(6005):841-845.[8] Nimmerjahn A,Kirchhoff F,Helmchen F.Resting microglial cells are highly dynamic surveillants of brain parenchyma in vivo [J].Science,2005,308(5726):1314-1318.[9] Davalos D,Grutzendler J,Yang G,et al.ATP med [J].Nat Neurosci,2005,8(6):752-758.[10] McLarnon J G.Purinergic mediated changes in Ca2+mobilization and functional responses in microglia:effects oof low levels of ATP [J].J NeurosciRes,2005,81(3):349-356.[11] Ransohoff R M,Perry V H.Microglial physiology:unique stimuli,specialized responses [J].Annu Rev Immunol,2008,27(27):119-145.[12] Benarroch E E.Microglia:Multiple roles in surveillance,circuit shaping,and response to injury [J].Neurology,2013,81(12):1079-1088.[13] Hanisch U K,Kettenmann H.Microglia:active sensor and versatipathologic brain [J].Nat Neurosci,2007,10(11):1387-1394.[14] Neumann H,Kotter M R,Franklin R J.Debris clearance by microglia:an essential link between degeneration and regeneration [J].Brain,2009,132(2):288-295.[15] Sierra A,Encinas J M,Deudero J J,et al.Microglia shape adult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 through apoptosis-coupled phagocytosis [J].Cell Stem Cell,2010,7(4):483-495.[16] Eyo U B,Dailey M E.Microglia:key elements in neural development,plasticity,and pathology [J].J Neuroimmune Pharm,2013,8(3):494-509.[17] Kettenmann H,Hanisch U K,Noda M,et al.Physiology of microglia [J].PhysiolRev,2011,91(2):461-553.[18] Ziv Y,Ron N,Butovsky O,et al.Immune function of microglia [J].Glia,2001,36(2):165-179.[19] Meng X L,Yang J Y,Chen G L,et al.Effects of resveratrol and its derivatives on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microglial activation and their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J].ChemBiol Interact,2008,174(1):51-59.[20] Glass C K,Saijo K,Winner B,et al.Mechanisms underlying inflammation in neurodegeneration [J].Cell,2010,140(6):918-934.[21] Harry G J.Microglia during development and aging[J].PharmacolTher,2013,139(3):313-326.[22] 杨丽亚,高菂.钙调蛋白的药用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08,23(2):124-125.[23] Cheung W Y.Cyclic 3′,5′-nucleotide phosphodiesterase.Demonstration of an activator [J].BiochemBiophys Res Commu,1970,38(3):533-538.[24] Wang S Q,Song L S,Lakatta E G,et al.Ca2+signalling between single L-typeCa2+channels and ryanodine receptors in heart cells [J].Nature,2001,410(6828):592-596. [25] Kaneko M,Matsumoto Y,Hayashi H,et al.Oxygen free radicals and calcium homeostasis in ten heart [J].Mol Cell Biochem,1994,135(1):99-108.[26] Patel S,Joseph S K,Thomas A P.Molecular properties of inositol 1,4,5-trisphosphatereceptors [J].Cell Calcium,1999,25(3):247-264.[27] Xu K Y,Zweier J L,Becker L C.Hydroxyl radical inhibits sarcoplasmic reticulum Ca2+-ATPase function by direct attack on the ATP binding site [J].CircRes,1997,80(1):76-81.[28] Moller T.Calcium signaling in microglial cells [J].Glia,2002,40(2):184-194.[29] Farber K,Kettenmann H.Functional role of calcium signals for microglial function [J].Glia,2006,54(7):656-665.[30] Inoue K.Microglial activation by purines and pyrimidines [J].Glia,2002,40(2):156-163.[31] Hoffmann A,Kann O,Ohlemeyer C,et al.Elevation of basal intracellular calcium as a central element in the activation of brain macrophages(microglia):suppression of receptor-evoked calcium signaling and control of release function [J].Jneurosci,2003,23(11):4410-4419.[32] McLarnon J G,Choi H B,Lue L F,et al.Perturbations in calcium-mediated signaltra nsduction in microglia from Alzheimer′s disease patients [J].J NeurosciRes,2005,81(3):426-435.[33] Brawek B,Schwendele B,Riester K,et al.Impairment of in vivo calcium signaling in amyloid plaque-associated microglia [J].ActaNeuropathol,2014,127(4):495-505.[34] Eichhoff G,Brawek B,Garaschuk O.Microglial calcium signal acts as a rapid sensor of single neuron damage in vivo [J].BiochimBiophysActa,2011,1813(5):1014-1024.[35] Liang S,Xu C,Li G,et al.P2X receptors and modulation of pain transmission:focus on effects of drugs and compounds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NeurochemInt,2010,57(7):705-712.[36] Cui Y H,Le Y,Gong W,et al.Bacterial lipoplysaccharide selectively up-regulates the function of the chemotactic peptide receptor formyl peptide receptor 2 in murine mircroglial cells [J].J Immunol,2002,168(1):434-444.[37] Alberdi E,Sanchez-Gomez M V,Cavaliere F,et al.Amyloid beta oligomers induceCa2+dysregulation and neuronal death through activation of ion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 [J].Cell Calcium,2010,47(3):264-272.[38] Ben-Johny M,Yue D T.Calmodulin regulation(calmodulation) of voltage-gated calcium channels [J].J Gen Physiol,2014,143(6):679-692.[39] Tidow H,Nissen P.Structural diversity of calmodulin binding to its target sites [J].FEBS J,2013,280(21):5551-5565.[40] Piazza M,Futrega K,Spratt D E,et al.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calmodulin(CaM) bound to nitric oxide synthase peptides:effects of a phosphomimeticCaM mutation [J].Biochemistry,2012,51(17):3651-3661.[41] Skelding K A,Rostas J A.The role of molecular regulation and targeting in regulating calcium/calmodulin stimulated protein kinases [J].AdvExp Med Biol,2012,740(10):703-730.[42] Solà C,Tusell J M,Serratosa J.Calmodulin is expressed by reactive microglia in thehippocampus okainic acid-treated mice [J].Neuroscience,1997,81(3):699-705.[43] Weber T J,Smallwood H S,Kathmann L E,et al.Functional link between TNF biosynthesis and CaM-dependent activation of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 RAW 264.7 macrophages[J].Am J Physiol Cell Physiol,2006,290(6):C1512-1520.[44] Huang C,Lu X,Wang J,et al.Inhibition of endogenous heat shock protein 70 attenuates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duction via disruption of heat shock protein70/Na+/H+exchanger 1-Ca2+-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II/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u-activated kinase 1-nuclear factor-κB signals in BV-2 microglia[J].J Neurosci Res,2015,93(8):1192-1202.。

神经胶质细胞在疼痛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神经胶质细胞在疼痛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痛持 续 并 不 起 主 要 的 作 用 。 而 且 Nami 研 究 发 现 , 手 o 等 在
术 后 疼 痛 模 型 中 米 诺 环 素 可 抑 制 脊 髓 OX 4 一 2的 表 达 , 是 但
不 能 抑 制 机 械 痛 觉 过 敏 L 。说 明 在 不 同类 型 的 疼 痛 模 型 中 7 ]
塑建医型 堂堂塑 21 O tb vo 4 No 5 0o c 。 l4 0 JF
uin Me i j d Unv a … … …


39 8
神 经胶质 细胞在 疼 痛 中作 用 的研 究 进展
蔡琴 燕( 综述) 林 , 春( 审校 )
关 键 词 : 疼 痛 ; 神 经 胶 质 细 胞 ; 形 细 胞 ; 突 神 经 胶 质 ; 万 细胞 ; 星 细 胞 小 星 少 施 卫
虽 然 研 究 表 明 在 各 种 疼 痛 模 型 中 MG 被 激 活 , 其 激 但 活 的最 初 刺 激 信 号 有 待 于 阐 明 。有 证 据 显 示 神 经 损 伤 后 神 经 元 的去 极 化 和 细 胞 外 离 子 改 变 可 能 起 主 要 作 用 [ ; 外 , 8另 在 神 经病 理性 疼 痛 模 型 中一 种 神 经 元 -, 质 细 胞 信 号 趋 化 d胶
MG 激 活 的 时 间 和诱 导 机 械 痛 觉 过 敏 的作 用 可能 有 所 不 同 。
都 集 中 在神 经 元 上 。但 作 用 于 神 经 元 的镇 痛 药 尚 不 能 非 常 理 想 地 止痛 , 有 明显 的 不 良反 应 。 因 此 , 一 步 研 究 疼 痛 且 进 发 生 发展 机 制 , 到 有 效 的 治 疗 措 施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 近 年 研 找 究发现, 神经 胶 质 细 胞 膜 含 有 多 种 递 质 受 体 、 体 和 离 子 通 载

小胶质细胞表面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研究进展_底妍

小胶质细胞表面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研究进展_底妍

时还可以作用于周围未活化的胶质细胞形成“瀑布” 质细胞有产生趋化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受体的能 效应,引起神经炎性反应和神经免疫反应,导致各种 力[7]。两者特异性结合后可以使更多的免疫细胞及
神经功能紊 乱,这 可 能 就 是 神 经 损 伤 产 生 和 维 持 疼 痛的原因[4]。神经损伤之前鞘内注射小胶质细胞激
炎性细胞在 损 伤 部 位 聚 集,这 对 于 病 原 特 异 性 免 疫 反应的起始和扩大以及外周免疫细胞群的补充起着
活抑制剂,可以减少神经痛大鼠模型中的痛觉 19 卷第 6 期 Medical Recapitulate,Mar. 2013,Vol. 19,No. 6
是中 枢 神 经 系 统 的“休 眠”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Key words: Neuropathic pain; Microglia; Neurotransmitter; Receptor;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细胞,但它不是静止,可以在 神经系统受到伤害性刺激后
神经病理性疼痛 ( neuropathic pain,NP) 是一种 迅速激活。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改变其休眠期形状较
由于损伤或疾病侵袭到中枢神经系统或躯体感觉系 小、壁薄、有多个分支的形态转变为类似变形虫的状
统后导致的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痛觉过敏等慢性 态,具有吞噬功能,参与脑内的固有免疫反应。同时上
LI Wei-yan2 . ( 1. Medical School of 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02,China; 2.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传导。
Nanjing General Hospital,Nanjing Military Command of PLA,Nanjing 210002,China)

卫星胶质细胞对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影响的研究进展

卫星胶质细胞对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影响的研究进展
第 35卷 第 11期
新乡医学院学报
Vol.35 No.11

2018年 11月
JournalofXinxiangMedicalUniversity
Nov.2018 ·1039·
欁欁氉
欁欁氉
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氉
1 SGC的生物学特征与功能
SGC是周围神经系统中重要的胶质细胞,不仅 存在于感觉神经胶质细胞中,还存在于交感神经节 和副交感神经节中。SGC由神经嵴细胞衍生而来, 其特征是围绕单个神经元的细胞鞘,每个 SGC只接 触 1个神经元,SGC鞘与相关的神经元质膜之间的 细胞外间隙仅为 20nm,使得神经元和 SGC之间有 密切的相互作用和有效的信号传导。SGC包围神经 元的细胞体,并滋养和保护神经元[56]。而疼痛的发 生主要起 始 于 感 觉 神 经 节,它 包 含 感 觉 神 经 元 和 SGC。神经疼痛综合征与 SGC激活状态有关,与中 枢胶质细胞相似,SGC激活有以下几点:(1)胶质反 应:上调胶 质 标 志 物 如 胶 质 纤 维 酸 性 蛋 白 (glialfi 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形态变化,包括胶质网 络的肥大、增殖和修饰。在静息状态下,SGC表达较 低水平的 GFAP,在损伤周围神经后,SGC激活标志 物 GFAP,引起 GFAP的高表达;(2)三磷腺苷(aden osinetriphosphate,ATP)、趋化因子受体和半通道的 上调:当神经受到损伤时,细胞内 ATP增加,激活缝 隙连接半通道,释放神经递质,参与 Ca2+浓度变化, 谷氨酸转运体下调,增加谷氨酸的高表达,引起初级 传入神经 元 的 强 烈 兴 奋,诱 发 慢 性 神 经 病 理 性 疼 痛[710]。

小胶质细胞极化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小胶质细胞极化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综述与讲座•小胶质细胞极化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张旭1孙义1张析哲1周琪1宋健楠1李海波1毕立伟1陈雪昭21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麻醉科,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024000;2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省太原市030000通信作者:孙义,E m a i l:y i s u n1964@q q.c o m【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INP)是一种顽固性的疼痛综合征,其发病机制一直都是疼痛医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

近年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极化以及随之发生的促炎反应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神经炎症反应过程中,小胶质细胞可以极化为“经典激活” M l型或“交替激活” M2型,并在神经系统中分别发挥神经毒性或神经保护作用。

本文综合近年文献从小胶质细胞极化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关系着手,探讨如何利用小胶质细胞的神经保护性、抗炎特性,以此来开发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靶向药物,寻找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途径。

【关键词】神经痛;趋化因子,小胶质细胞;极化基金项目:内蒙古医科大学科技百万工程联合项目[Y K D2017K JB W(L H)073]D0I:10.3760/ 101379-20191021 -00065Advances of microglia polarization involved in neuropathic painZ h a n g X u1, S u n Yi1, Z h a n g X izh e', Z h o u Q i', S o n g J ia n n a n1, Li H aibo1, B i L iw ei', C hen X u ezh a o2'D epartm ent o f A nesthesiology, C hifeng M u nicipal H ospital, C hifeng C ity, Inner M o n g o lia A utonom ous Region024000, C hina; 2Second H ospital o f S h a n x i M edical U niversity, T a iyuan C ity, S h a n x i Province 030000, C hinaC orresponding author: S u n Yi, E m ail: yLsunl964@【A b stract】Neuropathic pain is a kind of intractable pain syndrome,and its pathogenesis has alwaysbeen a hot and difficult point in pain medical research.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icroglia polarizationand the consequent pro-inflammatory reaction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neuropathic pain. Microglia can hepolarized to "classical activation" Ml or "alternatively activated" M2 during neuroinflammation and exertneurotoxic or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in the nervous system.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microglia polarization and neuropathic pain, and explores how to use the neuroprotective and anti-inflammatoryproperties of microglia to develop new targeted drugs and searches out a new way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neuropathic pain.【K e y w o rd s】Neuropathic pain; Chemokines, microglia; PolarizationFund p ro g ra m: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llion Engineering JointProject [YKD2017KJBW(LH)073]1)01: 10.3760/ 101379-20191021 -00065国际疼痛学会(Int e r n a t i o n a l A s s o c i a t i o n for the S t u d y o f P a i n,1A S P)神经病理性疼痛(n e u r o p a t h i c p a i n)特别兴趣小组(t h e N e u r o p a t h i c P a i n S p e c i a l Interest G r o u p,N e u P S I G)2008年将神经病理性疼痛定义为“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害或疾病导致的疼痛”m。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小胶质细胞机制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小胶质细胞机制
p o u t o o i r d c i n f mmun f c o s s e i v d o l y n m p r a t r l i n ur p t c a n. I t s r i l , r v e e a t r i b le e t p a a i o t n oe n e o a hi p i n hi a tc e we e i we t e d h me h nims c a s

Q:
Sc en and i ce Tec hnOI Ogy n I nov i n at o He al r d
学 术 论 坛
神 经 病 理 性 疼 痛 的小 胶 质 细胞 机 制
王 新梅’ 杨莹 薛霞。 ( 山东青 岛双鲸 药业 有 限公 司 1 山东青 岛 2 6 O ; 2 山东 中医药大学 山东 济南 2 0 1 ; 3 山东 大学 山东济 南 2 0 1 ) 6 18 . 5 0 4 . 5 0 2
激活会 启动中枢神 经系统的免疫 反应 , 对 症 反 应 的 基 因表 达 。 外 , 此 TLR4 可 识 别 输 。 CCI 亦 [ 7 在 损伤 2 h , 用 外 源 性 i 5 0 后 应 1一 2 神 经病 理 性 疼 痛 的 发 生 与发 展有 一 定 的 作 脂 磷 壁 酸 、 连 蛋 白 和 呼 吸 合 胞 体 病 毒 融 TNF进 行 标 记 , 纤 TNF集 中于 外周 神 经 损 伤
Ab ta t M ir g i p a a r c a r l i h a n e a c o t e mmu o o i a i t g iy n h c n r l e v u s s e , a mi r g i sr c : c o la l y c u i l o e n t e m i t n n e f h i n l g c l n e r t i t e e t a n r o s y t m nd c o la

小胶质细胞-P2X4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小胶质细胞-P2X4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综㊀㊀述小胶质细胞 ̄P2X4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李㊀祥ꎬ曹贵君综述ꎬ孟纯阳审校㊀㊀[摘要]㊀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慢性疼痛ꎬ对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均具有极大的影响ꎮ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及其表面P2X4受体表达上调ꎮP2X4受体是ATP受体的离子型亚型ꎬ在神经损伤的病理条件下受多种因素调节ꎬ而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及其P2X4受体的高表达可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ꎬ文章主要就小胶质细胞 ̄P2X4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ꎮ㊀㊀[关键词]㊀小胶质细胞ꎻP2X4受体ꎻ神经病理性疼痛㊀㊀[中图分类号]㊀R74㊀㊀㊀[文献标志码]㊀A㊀㊀㊀[文章编号]㊀1008 ̄8199(2018)08 ̄0864 ̄05㊀㊀[DOI]㊀10.16571/j.cnki.1008 ̄8199.2018.08.01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2205)ꎻ济宁市科技计划(医药卫生)[济科字(2015)57号]作者单位:272100济宁ꎬ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李㊀祥(医学硕士研究生)㊁曹贵君㊁孟纯阳]通信作者:孟纯阳ꎬE-mail:chunyangmeng16@163.comResearchprogressofmicroglia ̄P2X4receptorinneuropathicpainLIXiangꎬCAOGui ̄junreviewingꎬMENGChun ̄yangchecking(DepartmentofSpinalSurgeryꎬAffiliatedHospitalofJiningMedicalUniversityꎬJining272100ꎬShandongꎬChina)㊀㊀[Abstract]㊀Neuropathicpainisatypicalchronicpainthathasagreatimpactonthepsychologyandphysiologyofpatients.Re ̄centstudieshaveshownthatspinalmicroglialactivationandtheup ̄regulatedexpressionofP2X4receptoronitssurfacewereoccuredafterperipheralnerveinjury.P2X4receptorisanionicsubtypeofATPreceptorꎬandwasregulatedbyvariousfactorsunderpathologi ̄calconditionsofnerveinjuryꎬsuchaschemokinesꎬextracellularmatrixfibronectinandinterferonregulatoryfactor5.Inhibitionofmi ̄croglialactivationandP2X4receptorexpressioncanreduceneuropathicpain.Thereforeꎬthisarticlemainlydescribestheresearchpro ̄gressofP2X4receptorinthepathogenesisofneuropathicpain.㊀㊀[Keywords]㊀microgliaꎻP2X4receptorꎻneuropathicpain0㊀引㊀㊀言㊀㊀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损伤造成的一种慢性疼痛ꎬ其症状包括自发性疼痛㊁痛觉过敏及触觉性异常性疼痛(对正常无害刺激的疼痛过敏)[1]ꎮ目前全球超过1亿人承受着这种疼痛ꎬ严重影响其生活和工作质量ꎬ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2]ꎮ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功能改变而导致的ꎮ然而ꎬ临床上常用的以神经细胞为靶点的镇痛药物却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ꎬ这表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过程中存在某些非神经细胞机制的参与ꎮ最近的研究证明周围神经损伤后胶质细胞发生多种形态和功能的改变ꎬ其中以小胶质细胞改变最为明显[3]ꎮ小胶质细胞来源于卵黄囊中的原始巨噬细胞ꎬ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内ꎬ细胞体小而致密ꎬ呈分支状ꎬ对周围环境的稳定起到一定的监测作用ꎮ在周围神经损伤的微环境下ꎬ小胶质细胞被激活ꎬ形态发生变化ꎬ细胞数量增加ꎬ并伴随P2X4受体基因的表达上调[4]ꎮP2X4受体是P2嘌呤能受体的一个亚型ꎬ其在接受细胞外ATP刺激时可引起机体细胞的多种反应ꎬ如细胞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的释放ꎮ这些证据均表明ꎬP2X4受体在神经病理性受体疼痛的发生和维持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5]ꎮ鉴于此ꎬ本文主要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小胶质细胞 ̄P2X4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ꎮ1㊀周围神经损伤后小胶质细胞的活化㊀㊀小胶质细胞约占中枢神经系统细胞的10%ꎬ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免疫细胞[6]ꎮ周围神经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是机体反应最迅速的一种细胞ꎬ研究发现损伤后几小时内即可检测到小胶质细胞活化标记物的高表达ꎬ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标记物则在几天之后高表达ꎮ2016年Peng等[7]研究中发现ꎬ坐骨神经结扎疼痛模型中ꎬ小胶质细胞由 静息 转变为活化状态ꎬ而鞘内注射米诺环素(小胶质细胞抑制剂)可显著减轻大鼠的机械缩足阈值ꎮ由此可见周围神经损伤后ꎬ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是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关键步骤ꎮ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哪些因素对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是至关重要的ꎬ但研究发现许多因素甚至受损的神经元本身均可引起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活化[8]ꎮ如在之后研究中学者发现炎性因子参与了小胶质细胞的活化ꎮ干扰素 ̄γ(interferon ̄γꎬIFN ̄γ)是炎性因子家族的成员之一ꎬ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ꎬ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及炎症性疼痛中均极为重要ꎮ随着研究的发展ꎬ许多学者对IFN ̄γ引起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达成共识ꎮ学者一致认为:IFN ̄γ通过对胶质细胞的调节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ꎬ特别是小胶质细胞ꎮ2015年Chen等[9]研究中报道ꎬ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内IFN ̄γ的水平升高ꎬIFN ̄γ与小胶质细胞IFN ̄γ受体相结合ꎬ诱导小胶质细胞的活化ꎬ并激活MPAK或JAK/STAT通路来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ꎮ除此ꎬIFN ̄γ还可诱导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其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子的表达增高ꎬ进而发挥其抗原呈递作用ꎮ而且ꎬ该研究中在正常大鼠模型中使用干扰素 ̄γ刺激小胶质细胞可使其迅速转变为活化状态并产生显著的异常性疼痛ꎮ抑制IFN ̄γ的表达不仅可降低小胶质细胞活化还可减轻机体的异常性疼痛ꎮTsuda等[10]研究中还发现应用IFN ̄γ刺激脊髓小胶质细胞可引起Lyn酪氨酸激酶和嘌呤能受体的表达上调ꎮ这些结果均表明IFN ̄γ是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关键因素之一ꎮ此外ꎬ集落刺激因子㊁基质金属蛋白酶㊁神经调节蛋白1及GTP环化水解酶1等多种因子对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均有一定的作用ꎮ2㊀活化的小胶质细胞表达P2X4受体并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2.1㊀活化小胶质细胞表达P2X4受体㊀相关的研究证明ꎬ嘌呤能受体(P2受体)家族可分为离子型受体P2X和G蛋白偶联受体P2Y受体家族ꎮP2X受体家族存在的7个亚型ꎬ其中P2X2㊁P2X3㊁P2X4及P2X7主要参与介导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ꎬ其中P2X4则只存在于小胶质细胞表面表达ꎮ为检测P2X4受体主要表达的位置ꎬ研究者采用免疫荧光双标共定位的方法对P2X4受体以及相关的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标记ꎮ在该研究中研究者分别对神经元以及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蛋白进行标记[11]ꎮ该实验分别选取了神经元细胞的二乙基溴乙酰胺(neuronalnucleiꎬNeuN)标记㊁小胶质细胞的OX ̄42特异性蛋白以及星形胶质细胞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proteinꎬGFAP)予以标记ꎮ实验结果显示P2X4受体仅与小胶质细胞标记蛋白OX ̄42共定位ꎬ在NeuN以及GFAP上未发现P2X4受体ꎮ这证明P2X4受体仅由小胶质细胞表达ꎬ则神经元细胞以及星形胶质细胞上不存在ꎮ2.2㊀P2X4受体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㊀2003年Tsuda等[12]首次报道了P2X4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ꎮ在该研究中发现周围神经损伤后ꎬ在损伤同侧脊髓背角P2X4受体表达明显增加ꎮ在药理学上ꎬ使用P2X4受体阻断药物可翻转周围神经损伤后诱发的神经病理性疼痛ꎬ然而使用其他P2X受体类型的拮抗药物时却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无影响ꎮ此外ꎬ在2008年Ulmann等[13]研究中还报道了P2X4受体敲除的动物ꎬ对周围神经损伤诱导的异常性疼痛具有一定的抗性ꎬ其疼痛阈值明显高于正常组ꎮ更有学者为确定P2X4受体表达上调足以引起神经病理性疼痛ꎬ采用体外培养P2X4受体阳性的小胶质细胞ꎬ鞘内注射到正常的啮齿动物中进行观察ꎬ发现该动物表现出强烈的触觉性异常性疼痛[14]ꎮ随着研究的进展ꎬ学者认为P2X4受体之所以可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ꎬ是因为其介导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的开放ꎬ导致钙离子㊁钠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ꎮ内流的钙离子与胞内钙调节蛋白迅速结合引起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磷酸化ꎬ进而激活各种细胞因子的合成与释放ꎮ除此ꎬ升高的钙离子还可活化P38MAPK通路介导疼痛[15]ꎮ随后其他学者在大鼠完全弗氏佐剂诱导的炎症性疼痛模型㊁大鼠自身免疫性神经炎模型中也逐渐发现P2X4受体表达的上调ꎮ这些研究均表明P2X4受体参与周围神经损伤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并扮演着关键的作用ꎮ2.3㊀P2X4受体 ̄BDNF通路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周围神经损伤后P2X4受体表达增加可引起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ꎬBDNF)的合成与释放[16]ꎮBDNF首先在猪脑中发现的在神经系统内广泛表达的具有神经营养作用的蛋白质ꎬ随后在其他多种哺乳动物中也逐渐提取到BDNFꎮ在功能上不仅可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及分化ꎬ还可作为神经调质来调控神经元的兴奋性和突触可塑性ꎮ在以往的研究中ꎬ有许多学者已证实了BDNF在启动与维持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关键作用ꎮ首次证明BDNF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是由2005年Coull等[17]发现的ꎮ在他们的研究中首先在正常小鼠中鞘内注射BDNF可诱导小鼠显著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ꎬ而等渗盐水注射组却无疼痛改变ꎮ并且应用特异性抑制剂阻断BDNF与TrkB受体的结合可翻转小胶质细胞活化导致P2X4受体上调诱发的机械性异常性疼痛ꎮ其次ꎬ在啮齿动物模型中鞘内注射BDNF的siRNAꎬ抑制了周围神经损伤后小胶质细胞P2X4受体介导的疼痛行为[18]ꎮ最后ꎬ通过ATP刺激小胶质细胞P2X4受体引起BDNF释放ꎬ该过程可通过P2X4受体抑制剂TNP ̄ATP抑制ꎮ总之ꎬ对于这些研究结果来说ꎬ周围神经损伤后小胶质细胞P2X4受体表达上调后可通过BDNF的释放来调节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ꎮ3㊀P2X4受体表达的调节㊀㊀对于神经损伤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并P2X4受体表达增加的认识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ꎬ且P2X4受体表达的上调在神经性疼痛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ꎮ因此ꎬ对于何种因素介导P2X4受体表达增加也引起学者的关注ꎮ在之后的学者发现多种信号分子涉及到小胶质细胞P2X4受体的表达上调ꎮ3.1㊀CCL21对P2X4受体的调节㊀趋化因子21(CCL21)在外周主要表达在次级淋巴器官ꎻ而在中枢仅表达于受损的神经元ꎮ研究发现ꎬ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背根神经节中CCL21表达明显增加ꎮ在2011年Biber等[19]研究中发现CCL21缺陷的小鼠中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表现不明显ꎮ在另外一项研究中显示ꎬ正常小鼠鞘内注射CCL21可引起强烈的神经病理性疼痛ꎬ且注射CCL21中和抗体可降低周围神经损伤后小胶质细胞P2X4受体的表达以及减弱小鼠的神经病理性疼痛ꎮ该研究结果表明ꎬ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释放的CCL21可直接影响小胶质细胞P2X4受体的表达ꎬ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调控ꎮ目前对于CCL21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可能机制是:周围神经损伤导致神经元合成的CCL21增加ꎬCCL21释放后与小胶质细胞上趋化因子受体3的结合ꎬ进而激活小胶质细胞P2X4受体引起疼痛ꎮ3.2㊀纤维连接蛋白对P2X4受体的调节㊀2011年Echeverry等[20]研究表明周围神经损伤后导致血 ̄脊髓屏障功能的失调ꎬ血液中的某些蛋白质如细胞外基质中的纤维连接蛋白进入脊髓ꎬ可影响脊髓小胶质细胞P2X4受体的表达ꎮ2006年Nasu ̄Tada等[21]首先证实了周围神经损伤后损伤同侧脊髓背角中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ꎮ在涂有纤维连接蛋白的培养皿中培养小胶质细胞ꎬ发现小胶质细胞P2X4受体的mRNA以及蛋白表达水平增加ꎮ此外ꎬ纤维连接蛋白也增强了小胶质细胞P2X4受体介导Ca2+反应ꎮ该实验中还报道在周围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中应用抑制纤维连接蛋白/整联蛋白信号传导的整合素阻断剂ꎬ可降低小胶质细胞P2X4受体的过度表达和异常性疼痛ꎮ这些项研究表明纤维连接蛋白也是引起小胶质细胞P2X4受体表达上调的因素之一ꎮ3.3㊀干扰素调节因子5对P2X4受体的调节㊀2014年Masuda等[22]也证实了在周围神经损伤后干扰素调节因子 ̄5(interferonregulatoryfactor ̄5ꎬIRF ̄5)负责P2X4受体的转录ꎮ研究中ꎬ周围神经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活化ꎬIRF ̄5结合到核内P2X4受体基因的启动子区域ꎬ并诱导小胶质细胞P2X4受体的从头表达ꎮ在缺乏IRF ̄5的小鼠中未发现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P2X4受体表达的上调ꎬ且这些小鼠不显示任何程度的疼痛超敏反应ꎮ此外ꎬ该研究还发现IRF ̄5在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受IRF ̄8调节ꎬIRF ̄8直接结合IRF ̄5的启动子位点并激活IRF ̄5的转录ꎮ这些发现均表明ꎬ周围神经损伤后小胶质细胞P2X4受体表达的上调可通过IRF ̄8 ̄IRF ̄5的转录轴途径来完成ꎮ4㊀小胶质细胞P2X4受体与临床应用㊀㊀关于P2X4受体研究的表明ꎬ小胶质细胞 ̄P2X4受体信号在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中极为关键ꎬ也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潜在靶点ꎮ生理条件下ꎬ疼痛刺激引起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C纤维或Aδ纤维)中的动作电位并传递到感觉皮层诱发疼痛ꎬ而触觉刺激引起Aβ纤维动作电位并传递到感觉皮层引起触觉ꎮ在正常情况下ꎬ这些感觉输入无重叠ꎬ因此在生理状况下触觉性异常性疼痛是不可感知的ꎮ然而人类的许多疾病中可感受到触觉性异常性疼痛ꎬ如带状疱疹等疾病ꎮ在相应疾病的动物实验中ꎬ同样发现脊髓小胶质细胞强烈活化以及P2X4受体过度表达[23]ꎮ吗啡和阿片类药物是临床中最重要的止痛药ꎮ然而ꎬ吗啡和阿片类药物的长期使用可引起患者痛觉过敏ꎬ需要更大剂量药物来维持镇痛的效果ꎮ在2013年Ferrini等[24]的研究发现P2X4受体也参与了吗啡诱导的痛觉过敏ꎮ因此ꎬP2X4受体在临床中也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ꎬP2X4受体拮抗剂也应成为临床疾某些病治疗的新策略ꎮ5㊀结㊀㊀语㊀㊀综上所述ꎬ小胶质细胞 ̄P2X4受体信号是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重要机制ꎬ也是未来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潜在靶点ꎮP2X4受体的研究是目前的一个热点领域ꎬ许多学者对P2X4受体的认识更加深入ꎬ以及对P2X4受体下游BDNF等因子也有了一定的认识ꎬ这就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靶点ꎬ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变为可能ꎬ改变目前对于该类疼痛治疗的不理想状况ꎮ据相关研究报道ꎬ小胶质细胞表面还表达其他类型嘌呤能受体并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ꎮ如2010年Maeda等[25]发现P2Y12受体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ꎬP2Y6受体可激活小胶质细胞的吞噬作用等ꎮ因此ꎬ在以后的研究中提高对嘌呤能受体的认识ꎬ并针对该受体研发新的镇痛药物对广大患者以及医务工作人员来说均极为重要ꎮʌ参考文献ɔ[1]㊀GuNꎬPengJꎬMuruganMꎬetal.SpinalMicrogliosisDuetoRes ̄identMicroglialProliferationIsRequiredforPainHypersensitivi ̄tyafterPeripheralNerveInjury[J].CellRepꎬ2016ꎬ16(3):605 ̄614.[2]㊀JensenTS.Allodyniaandhyperalgesiainneuropathicpain:clini ̄calmanifestationsandmechanisms[J].LancetNeurolꎬ2014ꎬ13(9):924 ̄935.[3]㊀TsudaM.ModulationofPainandItchbySpinalGlia[J].Neu ̄rosciBullꎬ2017ꎬ8(6):265 ̄268.[4]㊀TsudaMꎬMasudaTꎬTozaki ̄SaitohHꎬetal.MicroglialRegulationofNeuropathicPain[J].JPharmacolSciꎬ2013ꎬ121(2):89 ̄94.[5]㊀InoueK.NeuropharmacologicalStudyofATPReceptorsꎬEspe ̄ciallyintheRelationshipbetweenGliaandPain[J].YakugakuZasshiꎬ2017ꎬ137(5):563 ̄569.[6]㊀张㊀琼ꎬ刘文娟ꎬ曹㊀霞.小胶质细胞特性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ꎬ2017ꎬ30(2):216 ̄219. [7]㊀PengJꎬGuNꎬZhouLꎬetal.Microgliaandmonocytessynergisti ̄callypromotethetransitionfromacutetochronicpainafternerveinjury[J].NatCommunꎬ2016ꎬ7(2):12029.[8]㊀EcheverrySꎬShiXQꎬYangMꎬetal.Spinalmicrogliaarerequiredforlong ̄termmaintenanceofneuropathicpain[J].Painꎬ2017ꎬ158(9):1792 ̄1801.[9]㊀ChenXMꎬXuJꎬSongJGꎬetal.Electroacupunctureinhibitsex ̄cessiveinterferon ̄γevokedup ̄regulationofP2X4receptorinspi ̄nalmicrogliainaCCIratmodelforneuropathicpain[J].BrJAnaesthꎬ2015ꎬ114(1):150 ̄157.[10]㊀TsudaMꎬMasudaTꎬKitanoJꎬetal.IFN ̄gammareceptorsigna ̄lingmediatesspinalmicrogliaactivationdrivingneuropathicpain[J].ProcNatlAcadSciUSAꎬ2009ꎬ106(19):8032 ̄8037.[11]㊀宫庆娟ꎬ汪红华ꎬ梁㊀颖ꎬ等.脊髓小胶质细胞P2X_4受体在rrTNF诱导的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ꎬ2015ꎬ1(5):834 ̄838.[12]㊀TsudaMꎬShigemoto ̄MogamiYꎬKoizumiSꎬetal.P2X4receptorsinducedinspinalmicrogliagatetactileallodyniaafternerveinju ̄ry[J].Natureꎬ2003ꎬ424(6950):778 ̄783.[13]㊀UlmannLꎬHatcherJPꎬHughesJPꎬetal.Up ̄regulationofP2X4receptorsinspinalmicrogliaafterperipheralnerveinjurymediatesBDNFreleaseandneuropathicpain[J].JNeurosciꎬ2008ꎬ12(1):129 ̄132.[14]㊀TsudaMꎬKuboyamaKꎬInoueTꎬetal.BehavioralphenotypesofmicelackingpurinergicP2X4receptorsinacuteandchronicpainassays[J].MolPainꎬ2009ꎬ5(16):28.[15]㊀崔㊀剑ꎬ阮怀珍.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细胞外三磷酸腺苷来源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ꎬ2013ꎬ26(9):988 ̄992. [16]㊀TrangTꎬBeggsSꎬWanX.P2X4 ̄Receptor ̄MediatedSynthesisandReleaseofBrain ̄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inMicrogliaIsDependentonCalciumandp38 ̄Mitogen ̄ActivatedProteinKinaseActivation[J].JNeurosciꎬ2009ꎬ29(11):3518 ̄3528. [17]㊀CoullJAꎬBeggsSꎬBoudreauDꎬetal.BDNFfrommicrogliacau ̄sestheshiftinneuronalaniongradientunderlyingneuropathicpain[J].Natureꎬ2005ꎬ438(7070):1017 ̄1021.[18]㊀胡娅娜.基于P2X4R/BDNF通路郁金提取物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机制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ꎬ2014ꎬ12(12):52 ̄53.[19]㊀BiberKꎬTsudaMꎬTozaki ̄SaitohHꎬetal.NeuronalCCL21up ̄regulatesmicrogliaP2X4expressionandinitiatesneuropathicpaindevelopment[J].EMBOJꎬ2011ꎬ30(9):1864 ̄1873. [20]㊀EcheverrySꎬShiXQꎬRivestS.Peripheralnerveinjuryaltersblood ̄spinalcordbarrierfunctionalandmolecularintegritythroughaselectiveinflammatorypathway[J].JNeurosciꎬ2011ꎬ31(30):10819 ̄10828.[21]㊀Nasu ̄TadaKꎬKoizumiSꎬTsudaMꎬetal.PossibleinvolvementofincreaseinspinalfibronectinfollowingperipheralnerveinjuryinupregulationofmicroglialP2X4ꎬakeymoleculeformechanicalallodynia[J].Gliaꎬ2006ꎬ53(7):769 ̄775.[22]㊀MasudaTꎬIwamotoSꎬYoshinagaRꎬetal.TranscriptionfactorIRF5drivesP2X4R+ ̄reactivemicrogliagatingneuropathicpain[J].NatureCommunꎬ2014ꎬ5(1):351 ̄353.[23]㊀MatsumuraYꎬYamashitaTꎬSasakiAꎬetal.AnovelP2X4recep ̄tor ̄selectiveantagonistproducesanti ̄allodyniceffectinamousemodelofherpeticpain[J].SciRepꎬ2016ꎬ5(6):324 ̄327. [24]㊀FerriniFꎬTrangTꎬMattioliTAꎬetal.Morphinehyperalgesiaga ̄tedthroughmicroglia ̄mediateddisruptionofneuronalCl ̄homeo ̄stasis[J].NatNeurosciꎬ2013ꎬ16(2):183 ̄192.[25]㊀MaedaMꎬTsudaMꎬTozaki ̄SaitohHꎬetal.Nerveinjury ̄activatedmicrogliaengulfmyelinatedaxonsinaP2Y12signaling ̄depend ̄entmannerinthedorsalhorn[J].Gliaꎬ2010ꎬ58(15):1838 ̄1846.(收稿日期:2017 ̄11 ̄09ꎻ㊀修回日期:2018 ̄01 ̄12)(责任编辑:刘玉巧ꎻ㊀英文编辑:张龙江)。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尿病患 者的异常疼 痛 , 明交感 神经 系统对 D P 说 N 的 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
1 伤神经异位放 电 . 损
近年来 的研究 发现在 神经病 理性疼痛 的病理状 态下 , 外周 伤害性 感受神经元敏感化 , 并使脊髓 的刺 激 伤害性感 受神 经元也 变得敏感 , 它们变得 高度易 兴奋 并对非 伤害性 刺激 开始反应 , 致脊髓 背角 的 导 突触 重组。伤害性感受器和脊髓背角 的敏化交互作 用可 能就是 神经病理性疼痛产生 的基础 。国内学者
究 进 展 作 一 阐述 。
要 作用 。临床 上早 已发现 , 当糖 尿病患者 现情 绪 激动 、缺氧等 与交感 神经活动加强有关的情况时都 易诱发 产生疼 痛。动物实验 研究中发现糖尿病大 鼠 A8纤维和 c 维变性 和再生 的同时 , 纤 交感神经节后 纤 维发 出侧枝 ( 生现象 ) 与受损 传人 神经 轴突 芽 , 并 形 成多个突触联系。动物模 型证实当外周神经受损 时, 受损传入轴 突以及背根神经节 ( r lot ag a d s o gn l , o ar i D G 上 O2 R ) /f _ 肾上腺 素能受体表达增多 。当交感神经 节后纤维 兴奋 时 , 交感 神经末 梢释放 的去 甲肾 卜 腺 素选择 性作 用 于 2 肾上 腺素 能受 体 , 活 D G传 激 R 入神经元 , 其敏感化和兴奋 使 表现为烧灼痛 、痛觉 过敏 以及触诱 发痛 0 。临床 上通过使用 肾上腺素 能 受体拮抗剂或使用交感神经切除术均能有效减轻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维 , 糖尿病 大 鼠对 痛刺激 敏感性 升高和感受 异常 是
的外周 因素 。P na 等 _使用 D 0 17 o st 2 i D 4 0 抑制 伤害感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小胶质细胞机制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小胶质细胞机制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小胶质细胞机制摘要: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内重要的免疫细胞,起递呈抗原、吞噬病原体、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神经修复的作用。

神经损伤后,小胶质细胞会被激活,可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炎性介质,激活补体,引起神经炎症和神经免疫反应,导致各种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痛觉过敏和异常痛敏。

本文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以及激活途径的关键分子TLR4来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神经病理性疼痛TLR4Abstract:Microglia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maintenance of the immunological integrity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microglia production of immune factors is believe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neuropathic pain.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ed the mechanisms of neuropathic pain related microg lia including the “activation” of microglia and the action of microglia Toll-like receptor 4 (TLR4)which is exclusively expressed by microglia in the rodent CNS .Key words:microglia; neuropathic pain; TLR4过去认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神经元的功能改变引起的,包括异位放电、脊髓背跟神经节交感神经的分布增加和损伤后的传入纤维表现型的改变,正常情况下不传递疼痛信号的神经元基因发生改变,开始传递疼痛信号等。

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周围神经、背根神经节及中枢神经元。

小胶质细胞在糖尿病中枢神经病变中的作用及机制

小胶质细胞在糖尿病中枢神经病变中的作用及机制
二、小胶质细胞活化 在感染、缺血、损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病理过 程中,静息态小胶质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增生与聚 集,同时伴有细胞形态、免疫学表型及功能方面等一 系列变化并最终激活小胶质细胞。在细胞形态上的 变化,激活的小胶质细胞通常表现为突起回缩,而胞 体相对增大,乃至呈巨噬细胞样;免疫表型的改变多 为一些免疫相关分子如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以 及人口老龄化,糖尿病患病人数呈现快速增加的趋 势。由其引发的神经病变成为被关注的热点,但其 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 患者发生于神经系统各种病变的总称,是糖尿病患 者常常遇见的慢性并发症,也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致 残的常见原因之一,包括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的病 变。美国糖尿病协会将糖尿病分为四类:(1)1型糖 尿病(由于自身免疫性 β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绝对 不足);(2)2型 糖 尿 病 (在 胰 岛 素 抵 抗 的 情 况 下 逐 渐发生的 β细胞分泌胰岛素相对不足);(3)妊娠期 糖尿病(妊 娠 中 期 或 晚 期 诊 断 的 糖 尿 病,妊 娠 前 未 明确表现为糖尿病);(4)其它特定类型的糖尿病, 如新生儿糖尿病和年轻的成年糖尿病等单基因糖尿 病[1]。由于 2型糖尿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很高,而 且 2型糖尿病的“炎症学说”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学 者所关注,2型糖尿病甚至被一些学者们认为是一 种慢性免疫性疾病,所以“炎症与 2型糖尿病的关 系”已成为被关注的热点[2]。另外有研究显示可以 通过抗炎来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3], 由于 2型糖尿病中枢神经病变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 理改变相似,因此有学者推测抗炎治疗或能改善 2 型糖尿病中枢神经病变。本文将对炎症反应中小胶 质细胞活化在 2型糖尿病中枢神经病变方面的作用 及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研究和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PKs 的激活 早期研究表明,MAPK 为高血糖导致 的不同信号通路的交汇点,甚至将 MAPK 视为糖尿病并发症 的信号转导子[7]。MAPKs 是细胞内的一类丝氨酸 / 苏氨酸 蛋白激酶,在真核细胞中,蛋白激酶调节的大多数信号是通 过细胞内底物的磷酸化,各种蛋白激酶的调节都有其生理的 程序,从细胞 循 环 的 控 制 到 细 胞 内 压 力 的 反 应[8]。 激 酶 可 以被多种环境刺激活化,如: 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类、G 蛋白 受体相关的蛋白、细胞因子受体和酪氨酸激酶受体[9. 10],将 细胞外刺激信 号 传 导 至 细 胞 及 其 核 内,参 与 细 胞 的 生 理 过 程。MAPKs 的激活是一系列激酶的瀑布连锁反应,通过保 守的 三 级 酶 促 级 联 反 应,三 种 激 酶 分 别 是: MAPK 激 酶 ( MAPKKK) 、MAPK 激酶( MAPKK) 、MAPK[11]( 图 1) 。
作者单位: 330006 南昌市,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通信作者: 罗振中,Email: luozhenzhong@ 163. com
病相关的氧化应激也参与了 B1R 的表达上调。Pabreja 等[4] 研究发现,小胶质细胞抑制剂( 米诺环素) 可减轻糖尿病大 鼠的神经病理 性 疼 痛,其 机 制 一 方 面 是 减 少 了 促 炎 症 因 子 ( IL-1β、TNF-α) 的释放,另一方面是降低了糖尿病大鼠脊髓 的氧化应激。
( 2) ERK1 /2 通 路: Tsuda 等[14] 报 道,在 注 射 STZ 诱 导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4 年 1 月第 30 卷第 1 期 J Clin Anesthesiol,January 2014,Vol. 30,No. 1
·95·
图 1 MAP 激酶的活化及疼痛的产生
表达降低,证明了 p38 与小胶质细胞在 DNP 疼痛中发挥重 要的作用。Sweitzer 等[17]研究发现,在 STZ 诱导 DNP 的 4 周 后发现 p38MAPK 的活化,并且每天 2 次连续 7d 腹腔注射 p38MAPK 抑制剂 SD-282 后,逆转了糖尿病大鼠的机械性诱 发痛。这一发 现 也 被 Daulhac 等[5] 证 实,在 STZ 诱 导 小 鼠 DNP 中,p38MAPK 的激活在维持疼痛中起重要作用,在腰段 脊髓和背角神经根活化的 p38MAPK 增加。柯昌斌等[18]应 用 p38MAPK 和 PI3K / Akt 特异性抑制药( SB203580 和 Wortmannin) 分别处理大鼠后均可有效缓解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 痛,是因为 p38MAPK 可通过激活其下游的 PI3K / Akt 信号通 路参与糖 尿 病 大 鼠 神 经 病 理 痛 的 形 成 和 维 持。 以 上 表 明 p38MAPK 信号传导通路活化在小胶质细胞参与 DNP 中发 挥重要作用。
·94·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4 年 1 月第 30 卷第 1 期 J Clin Anesthesiol,January 2014,Vol. 30,No. 1
·继续教育·
胶质细胞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作用的 研究进展
郑小兰 徐国海 罗振中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 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 是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以肢体自 发性疼痛、感觉过敏、异常疼痛、灼热、麻木、冰凉为特征,严重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国际疼痛研究协会提出糖尿病神经 病理性疼痛的定义: 糖尿病周围感觉运动性神经异常直接引 起的疼痛,其临床症状: 发病部位为远端对称性袜状或手套样 分布,开始多累及下肢: 足趾、足、小腿,如上行至膝时可累及 上肢远端。DNP 是临床上极为棘手的问题,治疗上通过对症 治疗来缓解疼痛,但不能阻止病程的发展,这种典型的病理性 疼痛,其产生的机理尚不清楚。有研究发现,在糖尿病神经病 理性 疼 痛 的 大 鼠 模 型 上,有 p38 丝 裂 原 活 化 蛋 白 激 酶 ( P38MAPK) 、( ERK) 和 C-Jun 氨基末端激酶( JNK) 的磷酸化, 丝裂 原 活 化 蛋 白 激 酶 (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s) 家族传导通路的参与[2]。本研究就 DNP 状态下小 胶质细胞的作用及 MAPKs 的激活和信号传导通路的关系,和 星形胶质细胞在 DNP 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总之,增加在脊髓小胶质细胞上 MAPKs 家族的激活水 平在 DNP 的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选择 MAPK 抑制剂 的药物跟治疗 DNP 是息息相关的。
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
图 2 ERK、P38、JNK 三条传导通路的“瀑布反应”
DNP 的 28 d 后,用免疫荧光发现在 L4 脊髓背角磷酸化的 ERK 水平增加,小胶质细胞内 pERK 也显著增加。而在 L4 脊髓背角附近鞘内注射 ERK 的抑制剂 U0126,可以降低糖 尿病大鼠的缩足反射阈值。其研究结果表明: 在糖尿病诱导 的痛觉过敏中,脊髓背角的小胶质细胞一部分是通过 ERK 信号通路起重要作用,阻止 ERK 上游的某一关键点,有可能 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而减轻 DNP。
( 3) p38MAPK 通 路: p38MAPK 有 四 个 同 分 异 构 体,即 p38MAPKα、 p38MAPKβ、 p38MAPKγ、 p38MAPKδ。 Tsuda 等[15]研究表明,脊 髓 活 化 的 p38MAPK 仅 存 在 于 小 胶 质 细 胞,而非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且鞘内注射 SB203580 小胶 质细胞抑制剂能减轻触诱发痛。在 DNP 中,激活 p38MAPK, 可进 一 步 引 起 磷 脂 酶 A2 ( PLA2 ) 的 激 活 而 启 动 脊 髓 p38MAPK-PLA2 -COX 级联扩大效应,使 PGE2 的合成增加, 而直接敏化神经元。
Daulhac 等[5]表明,在 STZ 诱导大鼠 3 周后的 DNP 模型 中,腰段的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中活化的 JNK 水平升高; 给予 JNK 抑制剂 SP600125 会减轻糖尿病大鼠的机械痛觉过 敏。同时也表明活化的 p38MAPK、ERK1 /2、JNK 在神经元 及腰段脊髓背角的小胶质细胞中水平也升高。
·96·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4 年 1 月第 30 卷第 1 期 J Clin Anesthesiol,January 2014,Vol. 30,No. 1
过敏,而小 胶 质 细 胞 特 异 抑 制 剂 ( 米 诺 环 素) 对 疼 痛 没 有 效应。
Toth 等[16]在研究中,采用蛋白印迹方法发现给予大麻 素 CB2 激动剂的老鼠中,脊髓中磷酸化 p38 和小胶质细胞的
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关系密切。星形胶质 细胞一旦激活可释放多种炎症因子( IL-1、IL-6、TNF、NO) 和 神经活性物质( 神经生长因子) ,这些物质可促进初级传入 神经释放 P 物质和兴奋性氨基酸( 谷氨酸) ,而触发一系列 复杂的疼痛反 应 过 程。赵 伟 成 等[20] 研 究 表 明,在 糖 尿 病 痛 性周围性病变大鼠的模型上,星形胶质细胞胞体增大,数量 增加,GFAP 的染色体明显增强增多; 腹腔内注射丙戊茶碱 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而减轻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变性疼痛。其机制可能为: 丙戊茶碱可使星形胶质细胞从活 化状态转变为 分 化 状 态,分 化 状 态 下 星 形 胶 质 细 胞 可 维 持 K + 、Cl - 等通道蛋白的正常表达,维持星形胶质细胞膜电位、 胞内外离子水平及其谷氨酸的重吸收功能,防止突触内谷氨 酸过量积聚,从而减轻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Liao 等[21]报道,在 db / db 的 2 型糖尿病导致的神经病 理性疼痛中,脊髓星形胶质细胞而不是脊髓小胶质细胞被激 活,活化的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会增加 IL-1β 的表达而导致在 脊髓背角神经元的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NMDAR) 的磷 酸化,使疼痛传导增强; 即“星形胶质细胞-IL-1β-NMDAR-神 经元”传导通路在 2 型糖尿病的痛觉过敏中起重要作用( 图 3) 。且用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抑制剂( LAA) 可明显缓解痛觉
( 4) JNK1 /2 /3 通路: Middlemas 等[19]报道,在 STZ 诱导 的糖尿病神经病变大鼠,磷酸化的 JNK 和 p38MAPK 逆行性 轴突传输增 加,而 顺 行 性 轴 突 传 输 无 明 显 改 变。 激 活 后 的 JNK 活化包括转录因子 c-Jun 在内的多种效应蛋白,产生相 应的生物学效应。
( 1) MAPKs 传导通路: Cavaletti 等[12] 报道,在 DNP 中, 不管是临床病例还是由 STZ 诱导的实验模型,MAPKs 的信 号传导可被激活及 MAPK 的活化且在痛觉过敏中起重要的 作用。
目前,在脊椎动物的小胶质细胞中已证实有三条 MAPK 信号 传 导 通 路: 即 细 胞 外 信 号 调 节 激 酶 ( ERK1 /2 ) 、 p38MAPK、JNK。MAPKs 的传导通路: 细胞外信号→受体→ GTP 与 GDP 交换→启动 MAPK 链→MAPK 转入核内→核内 事件,达到生物效应。其传导通路[13]见图 2。
小胶质细胞的作用及 MAPKs 家族
Talbot 等[3]报道,高血糖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起重 要的始动因素。各种信号分子如: P 物质、CCL-2、MMP9、脑 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 、内源性炎症介质 ( IL-1β,TNFα,IL-6 和 NO) 、阿片类和热休克蛋白可激活胶质细胞,随着 细胞分裂素 B1 受体 ( B1R) 、p38MAPK、P2X4 受体、CX3CR1、TLR2 和 TLR4 也被活化了,并释放大量的化学、细胞因子 或炎症介质,从而引起慢性疼痛的发生及发展。
B1R Talbot 等研究发现,在链脲霉素( STZ) 诱导的糖 尿病大鼠中,脊髓背角的小胶质细胞中存在 B1R,当其受到 高血糖氧化应激( ROS) 及促炎症因子的刺激时,B1R 表达上 调,使糖尿病大鼠早期产生痛觉过敏,给予 B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抑制剂( R715,SSR240612) 或小胶质细胞抑制剂可有效缓解糖尿病大 鼠的自发性疼痛,但尚未在人体研究上证实。在活化小胶质 细胞上激活的 B1R 会促进小胶质细胞的运动及趋化,使小 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病灶部位迁移和积累及大鼠的海 马 LPS 会 增 强 小 胶 质 细 胞 的 活 化,这 涉 及 蛋 白 激 酶 C ( PKC) 、磷酸肌醇 3-激酶、反向模式 Na + / Ca2 + 交换、Ca2 + 依 赖的 K + 电流的参与。而 B1R 在 DNP 中表达上调的机制为 高血糖刺激激活了 NF-κB,诱导了 B1R 产生增多,同时糖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