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民主的奇迹》有感

合集下载

民主的“名不正而言不顺”

民主的“名不正而言不顺”

民主的“名不正而言不顺”民主这个概念,在中国已经成为20世纪政治术语中的明星,而且几乎是唯一的明星。

自《新青年》之后,这位“德先生”已经闪闪发光了一个世纪。

它几乎夺去了其他所有政治概念的风头,国人也几乎把所有的政治诉求都集中在民主上。

于是,我们经常在民主的运用上出现偏差。

例一,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中说:“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

”然而,在政治学上,宪政是宪政,民主是民主。

它们有着不同的制度分工,两者不但难以用一个“是”等同;甚至可以这样说,民主的未必是宪政的(如民选总统穆尔西时期的埃及),宪政的也未必是民主的(如1688年光荣革命后的英伦)。

例二,一位学者朋友这两天在微博上发帖,其中有这样一句:“法治是主权在民”。

主权在民是民主,法治则与宪政同义(即都是“宪法政治”的缩略),这等于说法治就是民主。

但,1997年以前的香港是英属殖民地,它有英伦式的法治,但却没有一人一票的民主。

可见,法治有时和权力主体并没有什么关系,这种说法有点像是拉郎配。

以上两个例子是引子,我要说的是一本书。

这几天在翻今年六月新星出版社推出的一位美国作者的《民主的奇迹》,它的副标是“美国宪法制定的127天”。

这是一本介绍美国1787年费城立宪的书,但根据我对美国立宪的了解,假如美国建国的确是这个地球上的一个奇迹;可以肯定,它不是也不会是民主的奇迹。

或者,哪怕我们说这是宪政的奇迹,也比民主的奇迹更切题。

所以,这本书上手即看;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叙述民主的奇迹的。

自中世纪而下,政治现代化如果有两个目标,即我们常说的民主与宪政,除法国外,英美两国,它们的路径无不是先宪政后民主。

1688年光荣革命为英伦宪政铺平了道路,但其时,民众的私人权利可以受法律保障,却没有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的权利。

美国也是如此。

虽然它天生没有君主,也没有贵族,因而注定是一个全民性的共和性质的国家。

在这个意义上,说美国建国有民主因素,因为大家都是民,这没错。

读《民主的奇迹》有感——奇迹,源于最大限度的激辩和妥协

读《民主的奇迹》有感——奇迹,源于最大限度的激辩和妥协

读《民主的奇迹》有感——奇迹,源于最大限度的激辩和妥协读《民主的奇迹》有感——奇迹,源于最大限度的激辩和妥协原创:初心不忘法律人编者按:美国著名传记女作者凯瑟琳·德林克·鲍恩所写的《民主的奇迹》使得笔者阅读之后感慨颇深,并从辩论的视角来理解这本书。

正如笔者所言“争辩,是属于思想层面的碰撞,是智慧与智慧的交流,受益的不仅仅是双方当事人,还有一群又一群的受众。

辩论的最伟大魅力就在于你在靠近真理,但永远无法真正靠近真理。

”作者简介曹贤峰,法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初心不忘法律人微信公众平台团队成员。

震撼人眼球的好莱坞大片、坚持初心的《阿甘正传》、科幻大作《星际穿越》、寸土寸金的世界金融中心—纽约、国际高科技产业区的硅谷、亦或是极尽发达的教育,像计算机巨头的斯坦福大学、名人层出不穷的哈佛大学、底蕴最深厚的普林斯顿大学等。

我想这些是许多人对美国的直观印象。

当然了,除此之外使人可以联想的到的美国标志还有很多。

可是,最令笔者惊奇的莫过于美国的发家史。

记得,以前学历史时,最令笔者印象深刻的国家有两个:一个是日本,恐怖的战争使这个国度走向了极端主义,而不断地探索学习的精神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战后经济腾飞的经济体;另一个国家就是美国,短短二百年历史的国家竟然独领世界风骚快一个世纪,让我惊奇不已。

后来,经过慢慢的学习,关于美国如此突飞猛进发展的原因有了更深的认识。

加之最近读完由美国著名的传记女作者凯瑟琳·德林克·鲍恩所写的《民主的奇迹》后更是有了不一样的见解。

一方面,笔者为本书的精彩描写而叹服,正如“科斯科书评”中所说的那样:许多历史学家花费笔墨描写这个特殊的奇迹,但没有人可以写的比这位美国一流的传记作者更生动。

对于美国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完全可以借阅或者买一本来细细品读一番;另一方面,本书所述的主要是关于联邦制宪会议的诞生及发展,站在现在的角度去审视历史,笔者发现这段时期美洲乃至世界发生的事情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历史进程,尤其是今天的美国。

读《民主是个好东西》思想汇报:我眼中的民主

读《民主是个好东西》思想汇报:我眼中的民主

读《民主是个好东西》思想汇报:我眼中的民主敬爱的党组织:这次的党课,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俞可平的一篇文章——《民主是个好东西》,适逢今年两会的召开,结合文章里的一些鲜明独到的观点,引发了我关于“民主”的一些思考。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人民历经百年艰辛,终于踏上了社会主义民主的道路,这我们全国人民的选择,而且是正确的选择。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的道路必须坚定不移。

如果一个国家缺乏充分的民主,就会导致个人集权过多,就会相应衍生出政治体制内的一些腐败问题。

而腐败是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的根源。

十年文革,教训我们,社会主义民主是根除个人迷信的消毒剂,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党内民主和党际民主制度,发扬人民民主,才能从根本上和制度上保证和巩固国家的稳定以及和谐。

目前,社会主义国家都在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这是一股世界性的潮流。

过去,不仅仅是中国,一些社会国家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忽视民主建设。

这是因为,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的国家往往是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家,这些国家民主的发展程度本来就不高,而且封建主义的传统比较深。

这也是中国爆发“文化大革命”的原因之一。

十年文革,极大地破坏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

民主政治建设不容再被忽视,这不仅是适应我国国情的要求,更是适应了世界性的潮流。

然而,这种民主并不是无政府主义的极端民主和绝对民主,我们讲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是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只有端正对民主的正确认识,将它与无政府主义划清界线,才不会轻易被一些恶意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所利用。

有的人认为,发扬民主,很多问题还得进行讨论和商榷才能做出决策,这就大大降低的工作效率。

针对这个观点,我反而认为,民主从表面上看,效率相对较低,但从长远看,从全局看,它减少了决策的失误,能及时纠正实践中的偏差,而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民主,也就会及时反映出来,从而调整政策,使之效率更高。

读这些帮你提高SAT阅读

读这些帮你提高SAT阅读

读这些帮你提高SAT阅读对于刚接触SAT阅读的同学来说,备考SAT阅读是提高阅读速度是首要的第一位。

下面三立小编为你带来读这些帮你提高SAT阅读,让你学到技巧,减少分数的丢失,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资讯请访问三立在线教育,专业老师为你在线解答相关疑问。

1. 文学相关Literature selections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around the world)To Kill a Mockingbird《杀死一只知更鸟》1984 《1984》Frankenstein 《科学怪人》The Age of Innocence 《纯真年代》The Great Gatsby 《了不起的盖茨比》Sherlock Holmes 《福尔摩斯探案集》Bleak House 《荒凉山庄》Great Expectation 《远大前程》The Tale of Two Cities 《双城记》The Scarlet Letter 《红字》Complete Tales and Poems 《爱伦坡短篇小说诗歌集》The Western Canon《西方正典》Ten Novels and Their Authors《巨匠与杰作》Why Read the Classics《为什么读经典》Into the Wild (Jon Krakauer) 《荒野生存》Walden (Henry David Thoreau) 《瓦尔登湖》衍生阅读:《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文)《博尔赫斯的面孔》(中文)《文学回忆录》(中文)2. 历史部分History (US based founding documents or relevant documents/ speeches about civic or political life)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1776) 《独立宣言》The Articles of Confederation (1777)《美国联邦条例》The Federalist Papers (1787-1788)《联邦党人文集》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1787)《美国宪法》The Bill of Rights (1791)《权利法案》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 (1863)《解放黑奴宣言》The Mayflower Compact 《五月花号公约》The Letter from Birmingham Jail (Martin Luther King, Jr.) 《来自伯明翰监狱的信》The Gettesburg Speech《哥提斯堡讲演》背景阅读:Common Sense《常识》The American Pageant (Bailey et al.)American History: A Survey (Brinkley)《民主的细节》刘瑜(中文)《论美国的民主》(中文)《民主的奇迹》(中文)《给我自由》(中文)(Eric Foner)《美国种族简史》(中文)《近距离看美国之一:历史深处的忧虑》(中文)The Closing of American (Mind Allan Bloom) 《美国精神的封闭》Make No Law《批评官员的尺度》Habits of the Heart: Individualism and Commitment in American Life (Robert N. Bellah, Richard Madsen, William M. Sullivan, Ann Swidler, and Steven M. Tipton)3. 社会学(Social studies)Anthropology/Sociology/Political scienceSelf-reliance (Ralph Waldo Emerson) 《自立》Free to choose (Milton Friedman)《自由选择》On Liberty (John Stuart Mill)《论自由》The World Until Yesterday (Jared M.Diamond)《昨日之前的世界》Guns, Germs, and Steel (Jared M.Diamond)《枪炮、细菌与钢铁》Decisive Moments in History 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The Prince 《君主论》心理学部分(Phycology)NudgePredictably Irrational (Dan Ariely)人文地理(Human Geography)Philosophy and Human Geography (R. J. Johnston)《哲学与人文地理学》《人类地理学》F.拉采尔(中文)《人文地理学原理》维达尔·白兰士(中文)哲学部分(Philosophy)Consolation of Philosophy (Boethius)《哲学的慰寂》Justice (Michael J. Sandel)《公正》经济学部分(Economics)Freakeeconomics 《超爆魔鬼经济学》Black Swan《黑天鹅》The Economist 杂志牛津斑斓双语阅读系列(重点推荐)《意识新探》《建筑与文化》《达尔文与进化论》《亚里士多德》《科学革命》《文艺复兴简史》《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女权主义简史》《神话密钥》Time 《时代周刊》杂志The New Yorker 《纽约客》杂志(《纽约客》专栏作家Malcolm Gladwell 的作品比如Blink / the tipping point/ outliers也是SAT阅读文章取材青睐的对象)4. 科学(Science)Silent Spring (Rachel Carson) (关于生态学)Scientific American杂志Nature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杂志Science杂志以上相关信息由三立在线为你提供,希望阅读完以上文章后,你能有所收获,对学习有一定的帮助,更多资讯请访问三立在线,专业老师为你指导讲解相关疑惑,为你的考试之路保驾护航。

《民主的价值》读后感

《民主的价值》读后感

《民主的价值》读后感读了《民主的价值》这本书,感觉自己知识储备十分有限,对于书中的很多观点都有些看不懂、理解不了。

看完这本书,我主要要有三点感受。

一、民主是什么什么是民主?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民主指人民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

从中可以看出民主往往与政治挂钩。

从这本书的诸多观点中也能很好印证这点。

书中熊彼特的民主概念为:民主只是一个通过竞争性选举挑选统治者的系统;波普尔更提出把它作为公民能够通过不流血的方式放弃政府的唯一系统;亚当·普泽沃斯对民主定义为如果它进行选举并且输家不会被投入监狱,那么这个系统就是民主的。

结合本书中的各种观点,我比较认同书中的一句民主应该定义为一套制度和实践,它们的目的是实现公民在政治过程中的某种平等参与。

二、民主的特性民主具有诸多特性。

萨特曾说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通过简单多数决定原则做决策的较大议会胜过每个个体单独决策,这种民主就具备合理性;如果民主为人民做最好的事情,依据至少是大多数公民的最佳利益而行动,这个民主就具备代表性;民主体现的是人的权利,从选举角度来说,人人享有民主则表现为平等性;另外,民主随着经济发展的持续,人越来越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使得政党或候选人更少地进行蛊惑煽动,更接近事实,民主则体现出了公正与正义性。

三、民主价值的实践道路首先是坚持原则。

我国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即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个人认为在我国实行完全的民主是行不通的,它必须与集中专政相结合。

就政府推动民主发展历程来看,如果不在集中制的统领下,因每个人的素质不同,利益诉求不同,那么即使形成所谓的民主,也无法令每个人信服。

只有在集中的领导下,坚持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才能实现。

其次是怎么实践。

要想民主价值得到体现,使民主道路走得更远,党委一把手的作用发挥决定着民主走向。

只有党委一把手思想解放肯定民主、愿意民主、希望民主,推进民主的工作才能得以展开。

读民主的细节有感

读民主的细节有感

寒假期间,在老师们的建议下读到一本书——《民主的细节》。

这本身是一个作者的杂文集,是从某报纸的专栏集合而成。

从这本书,我看到美国这个国家的民主制度的一些细节,对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作为一位中学生,我也就自己的所知来谈下自己的感想。

先说美国的民主制度本身。

不能不说,美国的民主制度在长时间的发展后,到今天,已经非常成熟了。

尤为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一些非资产阶级的东西。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捐赠门槛。

就是每位选民对政党的捐赠是有上限的,这就从法律上避免了大资本家对政治的影响。

当然,本书也提到了一些绕过法律的“捐赠”,即所谓“软钱”。

但至少,从法律设计来看,美国当局也注意到大资本家的垄断性干预对政治的破坏作用。

我认为这一点不能单单从“欺骗”的角度来看,他确确实实反映了其对民主的深刻要求。

但是很遗憾,作者的看法,我认为主要还是片面和幼稚的(虽然我对作者保有尊重,但实在想不到什么词比“幼稚”更加恰当)。

作者对美国民主的认识只停留在其表现,而未看到背后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

认为其精髓在于包括“权力制衡”在内的精巧的制度设计。

并以此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对比。

虽然他没明说,但我感觉到他想说,只要中国参照其制度,基本可以进入真正的民主社会。

如果真实这样(希望我是误解),那确实很遗憾。

我认为,确实,美国比现在的中国民主程度高得多,甚至不在一个量级。

但,中国至少目前完全不具备美国民主制度的条件。

美国的民主制度是建立在美国整个国家对外国剥削的基础上的。

为什么美国的阶级矛盾如此缓和?并不是资产阶级变性了,而是资产阶级为了巩固其政权,将剥削的主要对象变成外国无产阶级。

即将阶级矛盾转变为国家矛盾。

对于这一至关重要的前提,作者没有谈到。

我不知道是故意的没有谈到还是就是没有看到。

另外,从国内而讲,美国发达的国力,老百姓的富足也决定了其民主的可行性。

比如,捐赠的门槛。

从作者引用的数据来看,美国大选的大部分费用来自“散户”。

试问,如果美国老百姓如同中国那样贫穷,谁会捐那么多钱出来给一个陌生的竞选者?如果在中国这样贫穷的国家(准确说是老百姓贫穷的国家),高额的民主费用仍然需要大资产阶级或者官僚支持。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民主的细节》是一本令人深思的书籍,通过对民主制度的细节进行深入探讨,引发了我对民主的理解和认识的反思。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对民主制度在实践中的细节问题进行剖析,展示了民主制度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同时也呈现了民主制度的优势和价值。

在阅读《民主的细节》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民主制度的核心理念是人民至上,政府为民。

民主制度的基础在于人民的意志和权利,政府的合法性和权威性来源于人民的选举和监督。

然而,实践中却常常出现民主制度的细节问题,如选举舞弊、权力滥用、信息操纵等,这些问题对民主制度的稳定和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

在书中,作者通过对各国民主制度的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揭示了民主制度的细节问题可能导致的后果和影响。

例如,选举舞弊可能导致政府的合法性受到质疑,权力滥用可能导致政府的腐败和失信,信息操纵可能导致民众的误解和偏见。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政府的治理效果,也损害了人民的权益和利益,进而削弱了民主制度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然而,尽管民主制度存在诸多细节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民主制度本身就是失败的。

相反,正是通过对细节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民主制度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些改进民主制度的建议和措施,如加强选举监督、提高政府透明度、加强信息披露等,这些举措有助于解决民主制度的细节问题,促进民主制度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通过阅读《民主的细节》,我对民主制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更是一种理念和信念,是人民参与政治的权利和责任。

只有通过对民主制度的细节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和处理,才能够实现民主制度的价值和目标,为人民谋福祉,为社会谋发展。

总的来说,《民主的细节》是一本值得深入阅读和思考的书籍,通过对民主制度的细节问题进行探讨,引发了我对民主的思考和反思。

希望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民主制度,为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浅谈《美国宪法》签字的那一刻

浅谈《美国宪法》签字的那一刻

浅谈《美国宪法》签字的那一刻在《民主的奇迹》中,美国著名传记女作家凯瑟琳·德林克·鲍恩采用不少原始资料,讲述了这段《美国宪法》出炉往事:在1787年费城的夏天,美国宪法如何在127天内制定出来?这并不是件容易事,"我们正在做实验。

"参与费城会议人员最为德高望重的富兰克林曾如此总结,在与会代表平均不到43岁的年龄中,他以81岁的高龄自然更显得深思熟虑。

在当时,费城会议涉及美国制度的重要转变,虽然独立战争已经过去十年了,但这个国家的治理并没有真正从整体层面得到彻底实施,正如国父约翰·亚当斯所言,"打倒全欧所有的船炮部队容易,把我们自己管好却难上加难"。

守住江山恐怕比打下江山难很多,一方面战后的美利坚经济正在复苏,另一方面十三州各行其是,国会权力微弱。

联邦征税人汉密尔顿收不到款,甚至被逼在报纸登出催款告示。

军队对故土的认同程度也与今日大为不同,新泽西州的部队就以"新泽西才是我们的国家"为由曾拒绝对合众国宣誓效忠;而这并不是特例,譬如马塞诸塞湾区也被约翰.亚当斯称为"我们的国家"。

独立战争的荣光之下是各州继续各自为政的格局,对某些人来说这是"政府越小越好"的体现,对另一些人则是一个薄弱不堪的组合,后者中包括华盛顿和汉密尔顿。

作为独立战争总司令的华盛顿而言,他此前就意识到"除非就像州政府的政令可以有效通行全州一般,我们设立一个能将号令实行全联邦的权力中心,否则我还真不敢想象我们还能作为一个国家长久存在下去。

"汉密尔顿则认为没有实权的国会,使政府则无法应对战时以及平日的管理。

(图注:《签署<美利坚合众国宪法>,Howard Chandler Christy作于1787年。

图片来自网络。

)美国亟需变化,是改进既有的《联邦条例》还是再造一部新法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算盘,这也导致这场会议注定火爆非常:从一开始,这次大会由头并不是制定一部宪法,而只是修订《联邦条例》;成员是十二个州(罗德岛从一开始就拒绝派代表出席),五十五位代表(预定74人,第一天只来了2个州的代表)。

民主的感悟

民主的感悟

民主的感悟
1.民主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民主制度意味着人民拥有自由和权利,能够参与国家和
社会事务的管理。

这种制度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高人民的福利和生活水平。

2.民主需要公民参与:民主制度的运行需要公民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公民应该积极
参与选举、投票、参与公共事务等活动,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民主需要法治保障:民主制度的运行需要法治的保障。

政府应该制定和完善法律
法规,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防止权力的滥用和侵犯。

4.民主需要多元化:民主制度应该允许不同意见和声音的存在,鼓励多元化和包容
性。

政府应该尊重不同的意见和声音,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5.民主需要自我完善:民主制度也需要不断地自我完善和改进。

政府应该根据社会
的发展和变化,不断完善选举制度、监督机制等,提高民主制度的运行效率和公正性。

读《民主的细节》有感5篇

读《民主的细节》有感5篇

读《民主的细节》有感5篇《民主的细节》是美国政治学家威廉·亚当斯的经典著作,深刻地反思了我们对民主政治和制度的理解。

本书指出,民主不光是一种政治结构或思想,更是一种社会习俗,需要表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五篇感触小论文如下:一、探索民主的细节——将民主落实到社会生活当中《民主的细节》强调了实践民主的关键——将民主落实到社会生活当中。

本书告诉我们,实践民主的重点并不在于投票行为,而是在于建立一个充满情感的家庭、一个友好的社区和一个和谐的上下级关系。

二、加强民主意识——培育民主思想《民主的细节》教导我们,要实现真正的民主,必须从内部发动,从家庭中灌输民主理念,从学校里树立民主思想。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培养一个能够面对问题和负责任的团体,并通过激发大家对民主的热情来增强民主思想。

三、推动民主实践——开拓民主沟通渠道《民主的细节》告诉我们,要使民主走向实践,就必须建立一种有效的沟通机制,使普通公民可以与政府进行有效的沟通。

有效的民主沟通机制可以有效地推动民主实践,并通过沟通来解决公共矛盾。

四、维护民主实践——建立民主机制《民主的细节》指出,要持久地实践民主,就必须创立一套民主机制,鼓励公民参与政治,为民主的发展和稳定提供有力的支撑。

民主机制应持续性地发挥作用,开发适应变化的政治传统,有效地预防各种社会矛盾。

五、消除民主弊端——防止民主的偏差《民主的细节》提醒我们,民主容易滋生和发展出各种偏差,如民粹主义、暴政和独裁统治。

为了防止这种偏差,我们必须坚持法治精神,严格执行民主机制,以及加强以人民为本的民主精神。

总之,《民主的细节》是一本正确而又重要的书,它阐明了民主政治本质,指导我们如何实践民主。

通过读这本书,我重新审视了我们对民主的理解,也更加充分地意识到民主的重要性,究竟是如何落实到日常生活中的。

书目简介

书目简介

附件:推荐书目及内容简介1、影子里的中国作者:吴敬琏郑永年[美]亨利〃基辛格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5内容简介:谈经济离不开政治,谈中国离不开世界。

《影子里的中国——即将到来的社会危机》是一本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国际学者共同把脉政治时局和经济轨迹、预测未来危机的著作。

谈经济离不开政治,谈中国离不开世界。

本书澄清了当下中国的改革理路,从“中国轨迹”到“世界上最危险的邻居”,从“即将到来的中国危机”到“未来中国的陷阱”,围绕金融革命、社会核心价值观与未来新秩序展开思考,评判中国改革成败,并预言今后中国的新危机与未来世界的新格局。

焦点话题均为约稿专文论述,作者在各个领域的影响力巨大,预言了中国的发展方向,满足了社会各界精英对中国梦的期盼与想象,并为新一届政府提供了颇具价值的参考。

作者简介:吴敬琏,经济学家,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郑永年,中国问题专家,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国际中国研究杂志》、罗特里奇出版社“中国政策丛书”主编和世界科技书局“当代中国研究丛书”共同主编。

基辛格,美国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美国前国务卿。

著有《选择的必要:美国外交政策展望》、《白宫岁月》、《纪录在案》、《动乱年代》《大外交》《论中国》等。

2、中国社会的个体化作者:阎云翔著,陆洋等译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1-1内容简介:《复旦〃哈佛当代人类学丛书:中国社会的个体化》作者阎云翔有过非同寻常的生活经历。

他曾经在中国北方农村当过羊倌和乡村故事员,后来又在北京大学读本科,在哈佛大学读研究生,在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担任人类学教授。

一路走来,他完成了一部关于中国北方农村礼物馈赠文化的名著,以及另一部考察过去30年经济改革的深刻影响下,这个村庄在私人生活领域中的变革。

读《民主的细节》有感1000字

读《民主的细节》有感1000字

读《民主的细节》有感1000字:《民主的细节》一书的结构可以用“现实故事+作者的评论”来描述,这些现实故事为我们讲述了民主在美国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细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民主,即使是美国的民主,也不是完美的,存在许多的问题。

除了自序和后记。

全书共分为权力制衡篇,公民社会篇,福利平等篇,法治自由篇和人物篇五个部分。

在权力制衡篇当中,“权力制衡”和“宪法最大”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两个词,它们两者可以理解为是宪法之下的权力制衡。

宪法确立了权力的边界,再通过制衡机制保证各方的权力伸张时不至于过度,有损公众的利益。

作者也提到民主是非常脚踏实地,非常柴米油盐的一件事,而不是抽象空洞的口号式讨论。

在第二部分“公民社会篇”中,我尝试用问题导向的方式进行阅读,提出了“公民社会篇又谈到了哪些美国的民族细节”和“能否看出美国民众对民主的态度”两个问题。

第一问的答案很好找到,“弱势群体自组织为保护自身利益”和“善待敌人”等都是作者认为能体现美国民主细节的生活故事。

读后感·而民众对民主的态度似乎没有提及,但其又是如此真实的存在于他们身边。

民主是一种工具,一种观念,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氛围,人们的一些行为能够反映出背后的民主观念,民主的制度又给了他们诉说和伸张自由的权利。

在第三部份福利平等篇从“效率”、“民主”、“成本”、“效果”等角度去分析了民主细节。

个人认为,在达成一个好的结果上,既要保证公众参与和决策科学,效率不仅体现在决策也体现在执行上,成本相对较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专业领域的决策,仅仅依靠民众来决策是不行的,但又不能少了民众的支持,需要专家和民间理性力量进行决策。

有一个民主机制能够保证理性能够发声,这非常重要。

第四部分是“法治自由篇”,为我们讲述了自由和法治和法治的关系。

责任和权力是自由正面金币的两面,也可以看到,各方博弈之下,理性才有出声的可能。

这种制衡不仅仅表现在两党、州和中央,总统和国会之间,司法和媒体、市场和行政都存在着博弈。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民主的细节》是畅销作家吴军的新作,这本书自出版以来,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也受到了公众的高度关注。

书中作者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以及大量的案例分析,深入剖析了民主制度中的一些微妙而又重要的细节,并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观点。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对民主制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个人作为一个公民的力量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首先强调了民主制度的重要性,他指出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中最为理想的制度形式,因为它充分尊重和保障了个人权利和自由,并且通过民主选举和议会制度,使政权能够得到有效地制约和监督,有效地减少了政府滥权和腐败的可能性。

然而,作者也认识到,民主制度并不是一种完美的制度,它有一些固有的问题和局限性。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民主制度中经常发生的一个问题:政府腐败。

腐败问题一直是民主制度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尽管民主制度能够通过选举和司法制度对政府的腐败行为进行制约和惩罚,但是腐败问题仍然存在。

作者认为,部分原因是因为民主制度中对个人利益的诱惑太大,政府官员往往更关心个人权益而不是公共利益。

此外,作者也指出,一些反腐败机构在执行职责时存在的问题,比如人员缺乏独立性和公正性,以及对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不够等,也是导致腐败问题一直存在的原因。

除了对政府腐败问题的探讨,作者还深入分析了民主制度中另一个重要但常被忽视的问题:群体政治。

在现代社会中,各种群体组织在政策制定和政府决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群体政治往往容易导致一些问题的产生,比如权力的滥用、少数利益集团的操纵等。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比如加强公众参与和监督、建立独立的媒体监督机构等。

此外,在书中,作者还讲述了一些有关选举制度和选民行为的有趣案例。

尤其是对选民行为的分析,让我对选举的本质和选民的思维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作者指出,选民行为往往受到人们的个人兴趣、群体利益和媒体的影响。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1500字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1500字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1500字《民主的细节》是一本非常精彩而且启发人深思的书。

这本书主要阐述了民主的真正含义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去理解和实现民主。

作者通过许多案例和实际经验,呈现了民主的细节和细节背后的千绪万缕。

首先,作者在书中明确提出了民主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

他指出,民主不仅仅是选举和投票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参与和民主决策的机会。

民主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的参与权利,确保人民能够直接参与决策过程并对决策结果负责。

这个观点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在书中,作者还深入剖析了民主的实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他指出,民主的实践必然面临着利益冲突和权力争夺的问题。

在民主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这会导致决策的延迟和困难。

而且,在民主的实践中,权力的滥用和腐败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作者通过一系列具体案例展示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在书中,作者还特别强调了民主实践必须建立在法治基础上。

他指出,在民主的过程中,法律的权威和约束力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为人们的言论自由和行为提供保障,同时也能够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作者通过一些具体的法律案例和法治理论,说明了法治对于民主实践的重要性。

此外,作者还强调了公民参与和社会组织对于民主的重要性。

他指出,在民主的过程中,公民必须积极参与,通过各种途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

同时,社会组织也必须发挥积极作用,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和抗议。

作者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展示了公民参与和社会组织对于民主的推动和改进的重要作用。

最后,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些关于民主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他指出,民主的改革必须立足于实际,尊重历史和文化差异。

同时,民主的改革也需要坚持分步推进和逐渐完善的原则。

作者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建议,如加强政党的内部民主、完善选举制度、加强反腐败工作等。

总的来说,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它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民主的概念和内涵,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展示了民主的细节和实现方法。

读《民主的细节》有感

读《民主的细节》有感

读《民主的细节》有感读《民主的细节》有感2000字读《民主的细节》有感2000字15社会工作二班陈恺欣谈及政治,我认为可以将人分为两大阵营。

有些人避之不及,常常不自觉地将政治看得过于神圣或者高深莫测,认为这是知识分子和政客们才应该高谈阔论的东西,平民谈政治常常被冠以“愤青”、“激进者”这些略带贬义的名目。

另一群人则大相径庭,夸夸其谈,而且其中不乏随波逐流者,不加思索地将主流那一套内化为己用,例如说到“民主”,很多人不经查证就发出:“西方的民主全是骗人的东西”诸如此类的论断,用作者的话说就是:“缺乏精确性的议政方式”。

这本书的可贵之处便是作者用一个个具体的例子帮助我们从意识形态的“高地”回到事实和细节的“平原”。

得益于作者刘瑜留美生活、读书、工作这8年,用亲眼所见的生动素材,以政治系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判断,为我们展现出尽量客观真实的、民主的“细节”。

让我们了解到真实存在的民主是如何渗透到美国国民的每一个细胞里的,它从何而来又将带来什么。

全书分为5个篇章,是作者给期刊报纸写的专栏文章的集结。

其中让我非常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把我们从初中就念念不忘的“三权分立”讲得通透且非常有带入感,最显而易见的是国会、政府、法院三者之间权利被互相制约使得每一个决策都必然经过深思熟虑不敢轻举妄动。

从“敌人的权利”那一章节,深深感受到这种制衡机器的坚不可摧以及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之高。

关塔那摩监狱事件是布什总统任职期间最大的丑闻之一,被媒体曝光对敌人审讯施加种种虐行和侮辱后,对人权极为敏感的美国社会立刻启动“纠错机制”,从媒体、民间社团到独立的司法力量,无一例外行动起来捍卫“敌人的权利”最终促使政府通过反对虐俘的法案。

从这件事件中我至少可以看见:一、美国的权利制衡制度使得“纠错机制”反应迅速,及时避免形势加剧。

二、这种民众的斗争之所以成功离不开制度提供的空间,自由带来了平等和民主,无论是言论的自由还是斗争的自由。

三、我尊重和捍卫你的权利,不管你是公民还是敌人。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该书讲述了关于“美国的民主”的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

下面是关于《民主的细节》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种下的菜基本都发芽了,有鸡毛菜、意大利生菜、油绿菜心、上海青,这些是8月11日种下的,20日又种了大白菜、白菜苔和红菜苔,也发芽良好。

但上海这段时间阴雨连绵,没几个太阳,芽苗都不怎么长个子。

期盼收获,这是第一次种菜,一个全新的体验,很开心,很期盼。

《民主的细节》一书我看完了,让我对美国有了一个不同以往的认识。

我们总觉得美国好,人人都是对他赞美。

也是,他民主,法制,杜绝种族歧视,对所有的人都是欢迎和包容的态度,所以外来的人来到美国感觉非常好。

而这本书虽说是中国人写的,但作者是学习和研究政治的(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哈弗大学研究七年),她从很多的身边小事引申开来,说说美国人对这些事情的看法和行动。

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优秀的地方有很多很多,依然还是高大上。

但我也看到了美国的一团乱麻,互相掣肘。

美国所以比世界上大多的老牌国家先进,如英国、中国等,我认为很大的原因是‘年轻’,一个才200多年的国家,年轻就意味着接受新鲜事物比我们强,科学性、包容性比我们强,又充满了实干精神。

而且,因为年轻,纠错能力也比我们这些历史悠久的国家强太多了,我们根深蒂固的观念太难改正了,如“传宗接代”、“多子多福”、工作、生活中奉行中庸之道,好面子而不是讲科学,等等。

当然,美国的开国宗旨,开国的先贤们都打下了一个很好的立国基础,所谓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包括后来许许多多的大师级总统,如林肯、罗斯福、肯尼迪、里根等等,这都是美国人民的幸事。

但是,从书中我也看到了他们政策的相互掣肘,感觉也会慢慢的僵化,如同我们这些有长久历史的国家走过的路一样,只是看时间长短而已。

纯粹是一点个人看法,也许以后还看多点书,观念也会改变的。

看书吧,书真是最好的老师和朋友!《白夜行》已经开始看了。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开篇托克维尔的那场旅行很好的表达了作者的写作初衷,从她本人的所见所闻讲述她眼中的“美国民主”,其中不乏对国内现状的反思。

《民主》观后感

《民主》观后感

《民主》观后感
《民主》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探讨了民主这一复杂而又至关重要的政治制度。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民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我被书中所描述的民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所吸引。

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更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的体现。

在不同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背景下,民主的形态和特点也会有所不同。

这种认识让我意识到,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民主归结为一种模式或一种制度,而是要看到它在不同社会中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其次,我对书中所强调的民主的实践性和参与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民主不是一种空洞的口号或理论,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实践。

它需要公民的积极参与和贡献,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只有这样,民主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现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此外,《民主》还让我认识到,民主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断的尝试、失败和改进中逐渐完善的。

这让我明白,我们不能对民主抱有过高的期望,也不能对其产生失望或绝望。

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改革,我们才能逐步完善和发展民主。

最后,我认为《民主》对我们如何看待政治和社会提出了重要的思考。

作为公民,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的政治口号和形式,而是要积极参与到民主实践中,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政府和社会各方也应该更加重视民主的价值和作用,为其发展创
造更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总的来说,《民主》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作品。

它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激发了我对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我相信,《民主》会成为我不断学习和探索的重要参考。

民主的奇迹:美国宪法制定的127天

民主的奇迹:美国宪法制定的127天

民主的奇迹:美国宪法制定的127天1776年7月10日晚,55岁的华盛顿将军在信中跟他曾经的助手、也是后来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说:“很难过你走开了,真希望你能回来。

此刻的危机确实相当严重,令人担忧。

(大会现在的情形)已经糟到无以复加,你简直看不出任何理想体制有望的曙光;总而言之一句话,我对大会几乎不抱任何希望,实在不觉得它还会有什么好的进展。

我真懊悔跟这档子事沾上关系。

”此时,后来被作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制度创举之一、载入史册的美国宪法制定大会已经进行了近两个月。

在费城举办的这次会议,其参加者是美国12个州派来的55名代表,包括华盛顿、麦迪逊、汉密尔顿、富兰克林、约翰·亚当斯在内。

其中3/4以上出席过大陆会议,8位在《独立宣言》上签过名,7位担任过州长,21位打过独立战争。

因为出使巴黎而未能参加制宪会议的杰斐逊看到这个名单,感叹道,“这可真是一场半神大会啊!”在那时和后来,华盛顿将军都是美国人最为尊敬的伟大人物之一。

他和他的助手汉密尔顿也是这次制宪会议的推动者。

如果不是包括他们在内的人坚持不懈地推动这次全国大会,这次艰难的会议根本就不会召开。

虽然后来在私下里抱怨后悔跟大会沾上任何关系,但其实在迈出这一步之后,无论是华盛顿将军,还是麦迪逊都对大会的艰难有自己的预期。

麦迪逊就曾在大会开始前一个月,向他的一个朋友表示:“从大会达成决议,国会批准,一直到最后各州的核可,这个过程需要经过的每一步路,重重险阻,都难免使人灰心丧志,从而选择其他比较容易的退路!”但是他和华盛顿将军一样,都是掌握了“勇者最大的秘密”的人,“心中虽有最坏的打算,存有放弃的念头—但在行动上却永不屈服”。

从宪法会议一开始,这些美利坚的半神们,也像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一样为了种种事情争吵不休。

正如约翰·亚当斯所说,他早就看出一件事,打倒全欧所有的船炮部队容易,把我们自己管好却难上加难。

他们在对待群众的态度上存在分歧。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1500字《民主的细节》是国际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对民主制度的详细分析和探讨。

这本书站在比较政治学和制度设计的角度,通过对多个国家的案例研究,深入剖析了民主制度的本质、演变过程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首先,书中深入探讨了民主制度的本质。

达尔认为,民主制度的核心是政治竞争和政府负责制。

政治竞争是多个政治力量在公开透明的选举中攀争政权的过程,而政府负责制则要求政府对公众负责并接受公众的监督。

这两个要素相辅相成,只有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民主制度才能真正实现。

其次,书中提到了民主制度的演变过程。

达尔通过对欧美国家的历史发展和现代民主国家的比较,详细分析了民主制度是如何逐步建立和完善的。

他指出,民主制度的发展需要时间和努力,它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

从人民的意识觉醒到政治组织的建立,再到政治参与的拓展,每个阶段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同时,民主制度的演变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障碍,如政党的固化、权力滥用等。

达尔在书中提出,要保持和发展民主制度,需要维护这两个要素的平衡,并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此外,书中还涉及了民主制度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达尔指出,民主制度不是完美的,它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争议。

比如,选举过程中的腐败、政治参与的不平等等。

他强调,这些问题不能忽视,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和改革来解决。

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如加强选举监督、提高公众参与度等。

通过阅读《民主的细节》,我深刻认识到了民主制度的复杂性和困难之处。

民主制度不仅仅是选举制度的运作,更是一个涉及到人民权益保障、制度设计、政府运行等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容易将民主仅仅理解为选举的过程,而忽视了政府负责制和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阅读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民主制度,并明白了要保持和发展民主制度,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责任担当。

此外,我还从这本书中学到了民主制度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书中,达尔对历史发展和现代民主国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揭示了民主制度是如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民主的奇迹》有感——奇迹,源于最大限度的激辩
和妥协
原创:初心不忘法律人
编者按:美国著名传记女作者凯瑟琳·德林克·鲍恩所写的《民主的奇迹》使得笔者阅读之后感慨颇深,并从辩论的视角来理解这本书。

正如笔者所言“争辩,是属于思想层面的碰撞,是智慧与智慧的交流,受益的不仅仅是双方当事人,还有一群又一群的受众。

辩论的最伟大魅力就在于你在靠近真理,但永远无法真正靠近真理。


作者简介
曹贤峰,法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初心不忘法律人微信公众平台团队成员。

震撼人眼球的好莱坞大片、坚持初心的《阿甘正传》、科幻大作《星际穿越》、寸土寸金的世界金融中心—纽约、国际高科技产业区的硅谷、亦或是极尽发达的教育,像计算机巨头的斯坦福大学、名人层出不穷的哈佛大学、底蕴最深厚的普林斯顿大学等。

我想这些是许多人对美国的直观印象。

当然了,除此之外使人可以联想的到的美国标志还有很多。

可是,最令笔者惊奇的莫过于美国的发家史。

记得,以前学历史时,最令笔者印象深刻的国家有两个:一个是日本,恐怖的战争使这个国度走向了极端主义,而不断地探索学习的精神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战后经济腾飞的经济体;另一个国家就是美国,短短二百年历史的国家竟然独领世界风骚快一个世纪,让我惊奇不已。

后来,经过慢慢的学习,关于美国如此突飞猛进发展的原因有了更深的认识。

加之最近读完由美国著名的传记女作者凯瑟琳·德林克·鲍恩所写的《民主的奇迹》后更是有了不一样的见解。

一方面,
笔者为本书的精彩描写而叹服,正如“科斯科书评”中所说的那样:许多历史学家花费笔墨描写这个特殊的奇迹,但没有人可以写的比这位美国一流的传记作者更生动。

对于美国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完全可以借阅或者买一本来细细品读一番;另一方面,本书所述的主要是关于联邦制宪会议的诞生及发展,站在现在的角度去审视历史,笔者发现这段时期美洲乃至世界发生的事情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历史进程,尤其是今天的美国。

笔者甚至都有这样的想法,没有当时的1787年宪法,就不会有今日这般强大的美利坚合众国。

本书共分二十五章,较真实的记述了1787年5月份到9月份联邦宪法制定的127天的故事。

这次以修补旧条例为掩人耳目的联邦大会,实则是有志之士们要改变1776年以来松散的邦联制度,制定一部前所未闻的宪法。

至于何为邦联?何为联邦?笔者为了让读者朋友们更好的了解它们,加深对美国历史的了解,想粗略的谈一下。

邦联制度,就好比我国的东周时期,诸侯割据并各自独立,但是仍坚持以周王室为天下之主。

仅仅是名义上受周王的统治,税、权利、军队实质上归诸侯自己拥有;而联邦制度,即如同一个家庭,有父母和子女的共同组成。

父亲对子女拥有领导权威,控制这家庭的经济,决定着子女以后生活安排,但是子女们也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并且这也是做父母的希望的。

书中给笔者极深的印象的几处,是关于利益的争夺与分配。

下面,笔者与读者朋友们交流几点个人看法:
一、无底线的退让是懦弱,有原则的让步则是妥协。

在政治领域,妥协是门艺术。

对于推动政治的发展,力量巨大,无论是英国的关荣革命,还是今日的1787年宪法,体现无疑是明显的。

18世纪后期的美洲,刚刚脱离英王室的殖民统治,百废待兴。

姑且先
不论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国家的虎视眈眈。

就看看美国自身,大州与小洲的猜忌和冲突、南方种植园经济和北方工业经济的纠纷、农民与资产阶级的冲突以及种族问题。

表面上,各个州的代表们在争论的对象是究竟继续坚持邦联制呢,还是实行联邦制?但实际上就是利益的争夺与分配。

曾今,康熙皇帝下江南,看着来来往往的商船。

问身边的大臣:这般忙碌为何?
纪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古今的道理都被纪晓岚一句道破。

透过本书,我充分的看到的妥协的无穷魅力。

建立一个三权分立式的共和制下的联邦制度,对于如何笼络大小州的代表,作为代表之一的迪金森提出,参议院的人选应该由各州指派。

书中原文记述,他希望美国的参议院能由最为显赫的人士组成,一以身份,一以财富,和不列颠的贵族院越接近越好。

如此,便极大的保护的美国的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上流人群的利益,同时也吸收的全社会最优秀的人才为新成立的国家献计献策。

要知道,当时可以参加制宪会议的代表绝大多数都是有财富、有威望、受过系统的教育的上流社会的人。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

威尔逊等人坚持“直接来自一切权力的最终法源—人民”。

考虑到均衡,设置了众议院,并且众议院的代表是来自各州人民民主投票产生。

其中最有意思的“五分之三代表”,即五个黑人只能相当于三个白人票数,也从此可窥种族歧视的现象。

此类种种,还有很多。

二、撼泰山易,撼人心难。

众所周知,改革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改变社会的运动,革命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改变社会的运动。

最大的不同大约是革命多是多是伴随
着激烈冲突和流血牺牲。

在联邦大会结束后,《宾夕法尼亚邮报》仅仅就第二天便刊登了宪法全文,迅速在整个十三州掀起了讨论的热潮。

紧接着面对来自各方面的疑问、诘难、批驳、反对、拒绝,麦迪逊、汉密尔顿、杰伊等人积极利用邮报、文章、演讲等形式,向世人讲述联邦制度。

颇有开民化、通民智之功能。

美国立国之初,确实人才辈出,个个都思想自由且年轻力盛,他们深谙思想运动的巨大力量。

物质决定意识,但意识也有其强大的能动性。

无论是革命还是改革,最大的阻力往往是根深蒂锢的旧文化,就像近代的中国人第一次见到火车时,竟然说:“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招”,而地球的另一边正借着火车飞速发展。

纵观各国变法,失败者有之,成功者亦有之。

无独有偶的是,思想运动总是先行。

就比如近代中国变法图强,是先学习器物,再学习制度,结果无一例外都是流血牺牲式的黯然离离场!究其缘由有很多,但是笔者以为旧思想中的糟粕是主要的因素。

三、激辩的程度与接近真理的距离成正比。

言论自由是现代国家都有的最基本的人权内容之一,允许争吵、辩论,我国不也提出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吗?本书中的体现更是如此,127天,有分歧、有冲突,但是一直都是在桌面上摊开了讲。

制宪会议中,不作公布的会议记录、允许“出尔反尔”,就是为了让人说。

在本书中的第二部分,也就是第二十章、第二十三章和第二十四章的体现最为明显,宪法公之于众了,律师、议员、记者、匠人、农民等,都在发表属于自己的看法,有人疑惑不解、有人怀有最大的恶意来质疑、有人支持......
看到后半部,笔者突然觉得美国1787年的宪法可以成功制定出来,有一半的功劳是要归属于那些反对者的。

书中威尔逊说过:“顾忌
自己利益的是人的天性,当我说有人去反对、破坏今日联邦大会的杰出成就,正合乎一群庞大、且可敬团体的利益时,并没有影射任何个人的意思......但凡在现有的制度下得利或期望得利之人,自然会反对宪法大会建议的新猷—事实上,这并不是因为宪法会妨碍到国家利益,而是会耽误他个人的利禄。

”不仅仅是鲍恩对威尔逊的睿智与辩论所折服,我从他的只言片语中也看到了一位出色的政治家。

笔者相信正因为反对的声音存在,才能敦促制定者们小心翼翼不敢大意,才能发现其中的漏洞并及时弥补。

这应该就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读过了本书,让我对辩论又有了一层认识,争辩,是属于思想层面的碰撞,是智慧与智慧的交流,受益的不仅仅是双方当事人,还有一群又一群的受众。

辩论的最伟大魅力就在于你在靠近真理,但永远无法真正靠近真理。

本书是一篇传记,纪实性较强,作者用小说的笔法生动再现了历史场景、个性鲜明的人物和尖锐对立的政见,可以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收益良多!
以上是笔者的感想,如有错误之处敬请斧正,更期待可以与读者朋友们与笔者交流你读过的好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