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生物总复习课时作业22生物的进化-精装版

合集下载

2022年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考点复习过关 课时规范练22 生物的进化

2022年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考点复习过关 课时规范练22 生物的进化

课时规范练22生物的进化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突变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条件B.无论是自交还是随机交配,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2.(2022湖南湘潭一模)基于生物的进化等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有()①自然选择保存适应环境的变异,人工选择保留人类所需的变异②人工选择使鲫鱼发生变异,产生现今多种形态的观赏金鱼③达尔文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④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⑤生殖隔离的形成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⑥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⑦马和驴杂交产生的骡属于三倍体新物种A.三项B.四项C.五项D.六项3.(2021广东,8)兔的脂肪白色(F)对淡黄色(f)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某兔群由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和1 500只淡黄色脂肪兔组成,F、f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15%、85%B.25%、75%C.35%、65%D.45%、55%4.(2021江苏百校第一次联考)如图表示一个亲代种群由于地理隔离(河流和山脉)形成了两个新的种群,进而进化为两个新物种的过程。

下列有关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物种只有一个种群,即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B.种群1和2由于生活的环境不同,出现了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C.自然选择使种群1和2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种群1、2出现生殖隔离说明两者基因库中基因都不同5.(2021河北,6)雄性缝蝇的求偶方式有:①向雌蝇提供食物;②用丝缕简单缠绕食物后送给雌蝇;③把食物裹成丝球送给雌蝇;④仅送一个空丝球给雌蝇。

以上四种方式都能求偶成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求偶时提供食物给雌蝇有利于其繁殖,是一种适应性行为B.④是一种仪式化行为,对缝蝇繁殖失去进化意义C.③是雌蝇对雄蝇长期选择的结果D.④可能由③进化而来6.(2021广东深圳中学模拟)经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出现了传染力更强的变异个体。

(北京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20讲 生物的进化精练(含解析)

(北京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20讲 生物的进化精练(含解析)

第20讲生物的进化A组基础题组题组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2018北京东城期末)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中的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B.地理隔离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C.出现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共同进化仅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答案 C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A错误;某些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即可产生生殖隔离,如三倍体无子西瓜,B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C正确;共同进化可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如在捕食过程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相互选择,协同进化,D 错误。

2.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B.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变异不断积累D.环境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答案 C 菜青虫的抗药性变异在使用农药前就存在,A错误;人工选择是指将人们所需要的变异保存下来从而培育新品种,菜青虫的抗药性增强不是人工选择的结果,B错误;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变异不断积累,C正确;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D错误。

3.根据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田鼠打洞和夜出活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狼和鹿都能迅速奔跑,两者相互选择共同进化C.狗的牙齿坚硬锋利,是长期磨炼出来的结果D.有一种猫头鹰因视力弱捉不到田鼠而被淘汰答案 C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田鼠的打洞和夜出活动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

达尔文认为: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

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

鹿和狼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鹿与狼之间在进行捕食与反捕食的生存斗争,两者进行相互选择,B正确。

“狗的牙齿坚硬锋利,是长期磨炼出来的结果”,强调环境的变化是物种产生变化的原因,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生物为了适应环境,某些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并且传递给下一代,这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观点,C错误。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的进化作业.doc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的进化作业.doc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的进化作业一、选择题1.如图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

a地区物种甲某些个体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留居a地区的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再发生改变C.乙、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D.甲、乙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解析:C[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出现;a地区的环境在变化,留居a地区的甲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乙、丙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也有较大的差异;甲、乙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但是乙物种是从甲物种进化来的,二者的基因库组成可能部分相同。

] 2.下列关于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及其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B.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C.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的重组,从而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D.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解析:B[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发生进化但不一定会出现生殖隔离。

]3.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B.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C.基因型为Aa的个体逐代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大于a的基因频率D.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没有突变就没有进化解析:D[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是因为男性只要携带一个色盲基因就会患病,而女性必须携带两个色盲基因才患病,男性群体中色盲基因频率和女性群体中色盲基因频率相等;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而非基因型频率的变化;Aa个体逐代自交的过程中A、a 传递给子代的概率相同,因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相等;可遗传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通过突变产生大量的可遗传变异,没有突变就没有进化。

(新高考)高三生物专题精练 生物的进化 (答案)

(新高考)高三生物专题精练  生物的进化 (答案)

生物的进化1.对物种和进化标准的判断技巧(1)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标准,是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若存在生殖隔离,则一定是两个物种。

(2)判断种群是否进化的标准,是看其基因频率是否发生了变化,若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则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2.自交和自由交配时基因(型)频率的变化(1)自交:种群个体自交时,子代中纯合子增多,杂合子减少,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

自交过程不改变基因频率。

(2)自由交配:在无基因突变、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相同时,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自由交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上下代之间种群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

如果一个种群没有处于遗传平衡状态,自由交配不改变基因频率,但改变基因型频率。

3.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的计算(1)已知基因型个体数,求基因频率:某基因频率=(该基因纯合子个数X2+杂合子个数)一(总个数X2)。

(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1/2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4.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基因频率的计算已知各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求基因频率时,一定注意:Y染色体上不含与X染色体上相对应的等位基因,因此只能计算X染色体上的基因总数,不能将Y染色体计算在基因总数内。

如求X b的基因频率:X b的基因频率=2X女性个数+男生个数X100%5.利用遗传平衡定律进行计算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p代表基因A的频率,q代表基因a的频率,贝V:(p+q)2=p2+2pq+q2=1o其中p2是AA(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2pq是Aa(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q2是aa(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例1:(2021•新高考广东卷・8)兔的脂肪白色(F)对淡黄色(f)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某兔群由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和1500只淡黄色脂肪兔组成,F、f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15%、85%B.25%、75%C.35%、65%D.45%、55%答案B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的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课时作业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课时作业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进化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浙江稽阳联考)下列对“进化性变化的发生”的认识,正确的是()A.物种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B.自然选择是生物多样性的前提C.染色体数目变异也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单个个体的死亡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较大改变答案C解析种群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可遗传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前提,B错误;染色体数目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也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正确;在一个大的种群中,单个个体的死亡一般不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较大改变,D错误。

2.如图所示的是施用某种杀虫剂以后,昆虫种群所发生的改变。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类个体被淘汰的原因并不是该杀虫剂未能诱发其产生抗性基因B.抗性基因的根本来源是可遗传变异,②③类个体的抗性基因一定来源于遗传C.若连续施用该杀虫剂,则抗杀虫剂的基因频率会越来越趋近1D.杀虫剂直接选择的对象是昆虫的抗药性或不抗药性的表现型答案B解析观察题图可知,②类个体是在施用杀虫剂之前,已经发生基因突变产生抗性基因的个体,②③类个体的抗性基因可能来源于原种群中含抗性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来源于基因突变,杀虫剂在此只起选择作用,①类个体被淘汰的原因是其本身不含抗性基因,A正确、B错误;若连续施用该杀虫剂,不含抗性基因的个体被淘汰,而含抗性基因的个体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故抗杀虫剂的基因频率会越来越趋近1,C正确;施用杀虫剂后,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不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被淘汰,故杀虫剂直接选择的对象是昆虫的抗药性或不抗药性的表现型,D正确。

3.(2020·“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多倍体物种的形成通常也需要经过隔离B.种群中个体迁入与迁出不会导致生物进化C.生物的有害突变不可作为生物进化的前提D.豌豆种群中控制豌豆粒色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答案A解析多倍体物种的形成属于同地物种的形成,而新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生殖隔离,A项正确;种群中个体迁入与迁出都可能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导致生物的进化,B项错误;生物的有害突变,属于可遗传变异,也可作为生物进化的前提,C项错误;基因库的两个基本要素:一是一个种群,二是所有等位基因的总和,D项错误。

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苏教版生物的进化作业.doc

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苏教版生物的进化作业.doc

=10%×5 000/10 000=5%;种群自交 ,基因型频率改变 ,基因频率不变 ,而且自然选择 直接作用于表现型 ,而不是基因型。 3.在某动物种群中 ,基因型 AA 、Aa 和 aa的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 20%、60%和 20%。 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 A 基因和 a 基因之间的比例变化如下图 ,则各基因型个体在 此环境中竞争能力的大小关系最可能为 ( )
A. 减数分裂失败一定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B.二倍体植物与四倍体植物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C.二倍体植物经长期的地理隔离才能形成四倍体植物 D.测定四倍体植物基因组的全部 DNA 序列时只需测 4 条染色体 答案 B 解析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如果染色体不能正常分配到配子中去 ,也会形成含 有 2 个染色体组的配子 ,A 项错误。二者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符合生殖隔离定义 ,B
2020 届 一轮复习 苏教版 生物的进化 作业
一、选择题
1.(2018 年浙江 6 月 )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 ,错误的是 ( ) A.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 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 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 答案 C 解析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 ,A 项正确 ;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 群的基因频率。当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得使生物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说明产生 了生殖隔离 ,标志着产生了新的物种 ,B 项正确 ;个体并不是直接把性状传递给后代 , 传递给后代的是基因 ,考虑到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传递和分配 ,并不是所有的性状 都能得以遗传 ,C 项错误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 ,对影响个体存活和繁 殖的变异进行了选择 ,D 项正确。 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 ,正确的是 ( ) A. 达尔文认为生物的各种变异可视为进化性变化得以发生的前提条件 B.多倍体育种过程中二倍体母本经过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 ,证明了新物种的 形成不一定需要隔离 C.在一个较大的果蝇种群中 ,X B 的基因频率为 90%,X b 的基因频率为 10%,雌雄果 蝇数相等 ,理论上 XbXb、X bY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0.5%、5% D.某植物种群自交后代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均改变 ,往往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 于基因型而引起生物适应性进化 答案 C 解析 可遗传变异是进化性变化得以发生的前提条件 ;B 项的实例证明新物种的形 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但是要有生殖隔离 ;根据雌雄果蝇数相等 ,假设雌雄各 5 000 只,XbX b 的基因型频率 =10%×10%×5 000/10 000=0.5%,XbY 的基因型频率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学时22 生物的进化随堂演练 浙科版必修2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学时22 生物的进化随堂演练 浙科版必修2

学时22 生物的进化1.下列关于种群的概述,错误的是 ( ) 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是一个种群C.一个种群中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D.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解析:种群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它必须是同一物种的生物组成的整体。

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可能有多个种群。

答案:B2.(2010·奉化模拟)一年生植物到秋天死亡,它们却能利用种子过冬,就像许多昆虫利用卵过冬一样,这都是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这种现象用达尔文的观点来解释,是( ) A.遗传变异的结果 B.生存斗争的结果C.自然选择的结果 D.适者生存的结果解析:由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可知,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适应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C3.下列各项中,分别属于不同物种的是 ( ) A.山羊和绵羊 B.东北虎和华南虎C.黑人和白人 D.糯性玉米和非糯性玉米解析:山羊和绵羊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华南虎和东北虎是两个不同的虎亚种,仍属于同一个物种,故B项不对;黑人与白人,指人的皮肤黑或白,这是一对相对性状,黑人与白人仍属一个物种;糯性与非糯性也是相对性状,故C、D两项都不对。

答案:A4.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生物的突变和重组B.②是自然选择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D.④是物种多样性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导致了基因频率的改变;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生物的多样性包含三个层次: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因此①②④代表的含义叙述错误。

答案:C5.(2009·绍兴模拟)在一个含有A和a的自然种群中,AA个体很容易被淘汰,那么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该物种将 ( ) A.不断衰退 B.不断进化 C.产生新物种 D.丧失基因库解析:随着AA个体被淘汰,A的基因频率不断降低,种群不断进化。

高一生物浙科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五章第22课时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

高一生物浙科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五章第22课时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22课时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目标导航 1.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

2.比较不同生物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统一模式。

一、生物体既相似又相异1.________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也是一种自然的类群。

同种个体之间能互相交配并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

2.生殖隔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物界虽然在类型上具有巨大的多样性,但在模式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

4.物种和种群的区别与联系(1)判断物种的标准是是否存在生殖隔离,判断种群的标准是一定区域、同种生物。

(2)如下图所示,若图中竖线不存在,即种群1和种群2属于同一物种,说明物种可以包括多个种群。

此时两个种群存在着地理隔离,长期发展下去就可成为不同的亚种,进而竖线出现,形成新物种。

(3)若图中竖线存在时,种群1和种群2属于不同物种,此时两个种群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5.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回忆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联系、区别,分别从分子、细胞结构、代谢方式、生态系统等层次上进行解释。

(1)生物多样性:地球上现存的生物种类很多,体现了生物的多样性。

(2)生物的统一性①生物体层次的统一性:亲缘关系较近的生物身体结构相似。

②器官层次的统一性:外形和功能各不相同的器官,但结构相似。

③细胞层次的统一性: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基本相同。

④分子水平的统一性:不同生物体内DNA、RNA和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连接方式相同;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基本相同。

(3)同源器官是生物具有统一性的有力证据①同源器官一般是指那些起源相同或相似,而形态和功能完全不同的不同动物类群的一类器官。

②人类与大猩猩的结构和功能既相似又相异;同源器官的存在:如人的手臂、海豚的鳍肢、鸟和蝙蝠的翼手,它们的外形和功能各不相同,却有着相似的结构模式,它们都从相同的组织发育而来。

精品高考生物总复习课时作业22生物的进化

精品高考生物总复习课时作业22生物的进化

课时作业(二十二) 第22讲生物的进化时间 / 30分钟基础巩固1.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文中对生物的进化历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达尔文没有解释生物遗传变异的本质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中强调,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C.共同进化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都是不能遗传的B.进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不会进化D.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群之间的生殖隔离3.脊椎动物对糖和氨基酸的反应分别需要独特的味觉受体分子,R2味觉受体可“发现”甜味,而结构与其相近的R1味觉受体则可“发现”氨基酸味道。

在进化过程中,蜂鸟的祖先失去了编码R2的基因,只有编码R1的基因,但蜂鸟还会被花蜜所吸引。

下列有关蜂鸟味觉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味觉受体分子位于反射弧的感受器部分B.特殊味觉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R1味觉受体可能出现了感知甜味的结构变化D.花蜜诱导编码R1的基因突变为编码R2的基因4.山油茶籽可以用来榨取茶油,其花蜜中含有生物碱和茶皂素,中蜂、意蜂取食花蜜会死亡,而攻击力强的土栖蜂可以山油茶花蜜为食,并为其传粉。

研究人员将土栖蜂与中蜂杂交获得M蜂。

M蜂繁殖多代后再与土栖蜂杂交以恢复其野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土栖蜂利于保持山油茶基因多样性B.山油茶与土栖蜂之间存在共同进化C.土栖蜂与中蜂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可用生长素培育无籽果实增加产量5.在超市中无公害蔬菜很多,也很受市民的欢迎,这些无公害蔬菜在生产中,不使用农药、杀虫剂和化肥等。

假如在蔬菜的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其结果是 (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具有抗药性的害虫数量增加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具有很强的抗药性6.[2017·江西玉山第一中学5月模拟]在阿拉斯加地区,棕熊生活在森林里,北极熊生活在雪原和浮冰上,它们适合生活的环境不同,自然状态下不能相互交配,但在动物园两者可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

高考生物总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二)第5章生物的进化

高考生物总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二)第5章生物的进化

(金榜题库)2014届高考生物总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二)第5章生物的进化苏教版必修2(30分钟 50分)一、选择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关键是研究一对雌雄个体的迁徙行为B.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C.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D.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2.(2013·青岛模拟)普氏野马是目前地球上惟一存活的野生马。

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精心挑选出了两个家族的25匹普氏野马放归到自然环境中去。

有人预计,数年后,这些野马将发展成为一个野生种群。

根据以上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野外的普氏野马的基因突变频率将不断增加B.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还是一个种群C.野外的普氏野马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其某些基因的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D.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因环境不同而产生了生殖隔离3.(2013·安庆模拟)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

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1,则A基因的频率和F1中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 )A.30%,21%B.30%,42%C.70%,21%D.70%,42%4.我国西北部的欧洲玉米螟与东部的亚洲玉米螟由于信息激素的不同而存在生殖隔离,但从外貌上几乎无法区分。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外貌形态相同,因此它们属于同一个物种B.由于具有生殖隔离,因此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C.无法判断D.以上说法都不对5.(2013·南通模拟)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K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下表。

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褐鼠种群( )基因型rr Rr RR灭鼠灵敏感抗性抗性维生素K依赖性无中度高度A.基因R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B.抗性个体RR∶Rr=1∶1C.RR个体数量增加,rr个体数量减少D.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6.(多选)(2013·无锡模拟)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变化B.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C. 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7.(多选)(2013·南通模拟)关于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也认同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生物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无机环境对生物的不断选择来完成的C.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意味着生物进化,但不一定就形成新物种D.捕食者的存在往往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8.(多选)(能力挑战题)下图为现代达尔文主义概念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表示生存斗争,这是生物过度繁殖与有限生存空间的矛盾体现B.②导致③改变的内因是染色体变异,外因是自然选择C.③代表物种形成,其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存在生殖隔离D.④指基因、物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二、非选择题(共10分)9.(能力挑战题)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药敏程度实验方法如下:将含有一定浓度不同抗生素的滤纸片放置在已接种被检菌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抗生素向周围扩散,如果抑制生长,则在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图中里面的圈),结果如下图所示。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作业二十二生物的进化课件新人教版ppt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作业二十二生物的进化课件新人教版ppt

6.如图为太平洋岛屿鸟类的分布情况,甲岛分布着S、L两种鸟,乙岛的鸟类
是S鸟的迁移后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ຫໍສະໝຸດ A.甲岛所有的鸟类称为一个种群
B.可遗传变异为乙岛鸟类进化提供了可能
C.乙岛的鸟类与S鸟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D.甲、乙岛的自然条件决定了鸟类的进化方向
【解析】选A。种群是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甲岛分布着S、L 两种鸟,故甲岛所有的鸟类不能称为一个种群,A错误;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 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乙岛的鸟 类是S鸟的迁移后代,由于两个岛的环境不同,乙岛的鸟类可能与甲岛的S鸟存 在生殖隔离,C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12.(2021·芜湖模拟)金虎尾科植物起源于南美洲,之后逐渐迁移至北美洲再 扩散到非洲和亚洲。如表列出了金虎尾科植物在不同大洲的主要花部系统和 传粉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南美洲 北美洲
非洲
亚洲
花对称性 两侧对称 辐射对称 辐射对称
两侧对称
花萼腺体 10个油脂
腺体 无


传粉者
美洲特有的 集油蜂
【解析】选A、B、C。不同物种间可能进行杂交,但后代不育,A错误;黑色和 灰色桦尺蛾属于同一物种,协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同物种之间 相互影响,协同进化,B错误;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基 因频率不变,没有发生进化,C错误;被巨大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的松鼠,由 于地理隔离,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变化互不影响,而种群内的基因频率改变在 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正确。
2.(2021·济宁模拟)日本有一种鹰仅存十几只,研究人员发现,这是由于环
境改变导致雌鹰产的卵壳薄而脆,孵化难以成功。解释这种现象可用( )

2022届高考高三生物总复习第22讲-生物的进化学案含答案

2022届高考高三生物总复习第22讲-生物的进化学案含答案

2022届高考高三生物总复习第22讲-生物的进化学案含答案第22讲生物的进化[考纲要求]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内容: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2)意义: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基本观点的比较达尔文进化论①进化局限于“个体”水平②自然选择源于过度繁殖和生存斗争③未就遗传变异本质做出科学解释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机理(2)种群和物种的比较项目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概念体。

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同一种群内的个体之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共同点①变异是进化的原材料②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③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①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③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④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物种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含答案(3)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的比较知识拓展生殖隔离的常见类型季节隔离受精前隔离不能交配不亲和性生殖隔离杂种不活受精后隔离能交配杂种不育(4)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比较内容标志进化后与原生物关系2(5)物种形成的两种典型模式比较①渐变式——先长期地理隔离,最后产生生殖隔离。

②骤变式——主要是通过染色体变异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旦出现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离。

此种方式多见于植物。

(6)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①共同进化a.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b.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②生物多样性的形成a.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完善如下关系图)b.形成原因:生物的共同进化。

c.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化石。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二十六)生物的进化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二十六)生物的进化

课时作业(二十六) 生物的进化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生态系统B.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C.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B.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适应性变异的发生C.进化过程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3.某小岛上有两种蜥蜴,一种脚趾是分趾性状(游泳能力弱),由显性基因W表示;另一种脚趾是联趾性状(游泳能力强),由隐性基因w控制。

下图显示了自然选择导致蜥蜴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对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第3题图A.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B.w基因频率的增加,可能是小岛的环境发生改变的结果C.W的基因频率下降到10%时,两种蜥蜴将会发生生殖隔离D.蜥蜴中所有W基因与w基因共同构成了蜥蜴的基因库4.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Ⅰ、Ⅱ、Ⅲ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第4题图A.在Ⅰ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40%B.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Ⅱ段发生剧变C.Aa个体在Ⅰ、Ⅲ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D.在Ⅱ、Ⅲ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5.某昆虫种群的翅色有绿色(AA)、浅褐色(Aa)和褐色(aa)三种表现型。

抽样调查得知当年绿色、浅褐色和褐色个体各占60%、30%和10%,现假设该种群中绿色个体每年增加10%,浅褐色个体数目不变,褐色个体每年减少10%,则第二年该种群中决定翅色A基因的频率是( )A.62.9% B.78.6% C.76.8% D.77.1%6.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某昆虫的体色黑色(B)对灰色(b)为显性,生活在某一个区域内的该昆虫种群,原来B与b的基因频率各为50%,后来该区域煤烟污染严重,若干年后发现B的基因频率为90%,b的基因频率为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范本2020高考生物总复习课时作业22生物的进化-精装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选】20xx最新高考生物总复习课时作业22生物的进化时间 / 30分钟基础巩固1.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文中对生物的进化历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达尔文没有解释生物遗传变异的本质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中强调,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C.共同进化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都是不能遗传的B.进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不会进化D.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群之间的生殖隔离3.脊椎动物对糖和氨基酸的反应分别需要独特的味觉受体分子,R2味觉受体可“发现”甜味,而结构与其相近的R1味觉受体则可“发现”氨基酸味道.在进化过程中,蜂鸟的祖先失去了编码R2的基因,只有编码R1的基因,但蜂鸟还会被花蜜所吸引.下列有关蜂鸟味觉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味觉受体分子位于反射弧的感受器部分B.特殊味觉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R1味觉受体可能出现了感知甜味的结构变化D.花蜜诱导编码R1的基因突变为编码R2的基因4.山油茶籽可以用来榨取茶油,其花蜜中含有生物碱和茶皂素,中蜂、意蜂取食花蜜会死亡,而攻击力强的土栖蜂可以山油茶花蜜为食,并为其传粉.研究人员将土栖蜂与中蜂杂交获得M蜂.M蜂繁殖多代后再与土栖蜂杂交以恢复其野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土栖蜂利于保持山油茶基因多样性B.山油茶与土栖蜂之间存在共同进化C.土栖蜂与中蜂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可用生长素培育无籽果实增加产量5.在超市中无公害蔬菜很多,也很受市民的欢迎,这些无公害蔬菜在生产中,不使用农药、杀虫剂和化肥等.假如在蔬菜的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其结果是(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具有抗药性的害虫数量增加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具有很强的抗药性6.[20xx·江西玉山第一中学5月模拟] 在阿拉斯加地区,棕熊生活在森林里,北极熊生活在雪原和浮冰上,它们适合生活的环境不同,自然状态下不能相互交配,但在动物园两者可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棕熊和北极熊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棕熊与北极熊在自然环境中基因无法交流C.北极熊和棕熊都是长期定向自然选择的结果D.北极熊出现白色皮毛是雪原和浮冰环境诱导发生突变的结果能力提升7.[20xx·沈阳模拟] 下列有关遗传和进化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通过遗传使控制性状的基因在子代中得以延续和传递B.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推知,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C.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D.自然选择、突变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8.[20xx·开封二模] 某生物的基因(a)是由正常基因(A)序列中一个碱基对的替换而形成的,研究表明,世界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杂合子(Aa)的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以下说法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基因a的产生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B.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选择作用会有所不同C.不同地区基因突变的频率因环境的差异而不同D.不同地区的群体有着共同的进化方向9.如图K22-1中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a地区物种甲中某些个体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K22-1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留居a地区的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再发生改变C.乙、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D.甲、乙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10.[20xx·河北武邑中学模拟] 科学家在研究某种鸟的进化时发现,在繁殖季节有的雄鸟能够吸引多只雌鸟来到它的领地筑巢,有的雄鸟却“魅力不足”,其领地中鸟巢的数量很少.经观察,研究者认为雄鸟能否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与雄鸟尾羽的长短有关.观察结果如图K22-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K22-2A.该种群中控制尾羽长短的全部等位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鸟种群进化提供原始材料C.长尾羽的雄鸟更能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D.具有生殖隔离的两个物种未必存在地理隔离11.[20xx·广东湛江二模] 假设甲果蝇种群中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且数量相等,乙果蝇种群中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且数量相等,现将两种果蝇混合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混合前甲、乙种群的A基因频率相同B.混合前甲、乙种群的Aa基因型频率不同C.若两种群随机交配,则子一代的A基因频率为25%D.若甲、乙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子一代的A 基因频率为50%12.[20xx·济南二模] 若选取基因型为Aa,性别比例为1∶1的某种昆虫组成一个种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A不利时,该种群将进化成新物种B.自然选择是影响基因频率的唯一因素C.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A和a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D.该种群随机交配一次会引起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13.如图K22-3所示,地球上的哺乳动物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不同种类在形态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异,据图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1)该现象体现了生物的进化规律是生物朝着的方向发展.图K22-3(2)试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解释E的形成:.(3)物种C的某种群中,基因型AA占46%,aa占20%,5年后,该种群中基因型AA占46%,aa占20%,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解释原因: .综合拓展14.某种野生型细菌,自然条件下产生了Ⅰ型(含LA基因)、Ⅱ型(含LB基因)、Ⅲ型(含LC基因)三种新类型,现将等量四个品系的细菌混合,置于恒定密闭条件下培养,间隔相同时间,六次测得个体数量(单位:个/10-2 mm3)如下表,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次数1 2 3 4 5 6类型野生型95 150 320 320 300 250Ⅰ型100 210 655 950 1085 1100Ⅱ型80 120 110 98 60 35Ⅲ型110 160 210 215 150 73(1)野生型细菌能产生新类型的根本原因是.多种新类型细菌的出现,表明了生物变异具有的特性.(2)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在自然条件下菌群中LA基因频率会上升”的结论? ,原因:①;②;③.(3)如果Ⅱ型细菌在空气中能很好生存,那么将Ⅰ、Ⅱ型细菌通过人工融合形成杂种细菌,其后代的基因组成是.在通气的条件下培养,杂种细菌能否生存? ,请分析原因: .课时作业(二十二)1.C [解析]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达尔文对遗传变异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A项正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过度繁殖加剧了生存斗争,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B项正确;共同进化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项错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之一是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项正确.2.D [解析] 生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可能是可遗传变异,如受辐射等条件影响发生的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等,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进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因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随机发生的,所以,即使环境没有改变,也可能会因为突变改变基因频率,另外,个体的迁入、迁出同样影响基因频率,使生物发生进化,C错误;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因此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群之间的生殖隔离,D正确.3.D [解析] 在反射过程中直接接受外界刺激的部位是感受器,A正确;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接受外界物质的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特殊味觉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由于蜂鸟祖先已经失去了编码R2(“发现”甜味)的基因,只有编码R1(“发现”氨基酸味道)的基因,却仍能“发现”花蜜的甜味,由此推测,可能是R1味觉受体的结构发生了相应变化,C正确;可遗传的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原材料,花蜜作为环境因素对这些原材料只是起到选择的作用而不是诱导突变的作用,D错误.4.D [解析] 有性生殖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提高生物多样性,故A正确;山油茶和土栖蜂在进化过程中发生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即土栖蜂为山油茶传粉,山油茶为土栖蜂提供食物,故B正确;土栖蜂与中蜂的杂交后代可以繁殖后代,说明土栖蜂与中蜂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故C正确;生长素只能促进果实发育,不能增产,故D错误.5.B [解析]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是生物本身的属性,环境(包括杀虫剂)对这些变异进行选择,适应环境(含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能够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导致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6.D [解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棕熊与北极熊在自然环境中由于地理隔离而导致基因无法交流,B正确;北极熊和棕熊都是长期定向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突变是不定向的,北极熊白色皮毛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7.B [解析]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遗传使基因在亲代和子代之间传递和延续,A正确.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基因的交流,种群基因库之间的差异导致基因不能进行交流,从而产生生殖隔离,C正确.自然选择、突变都能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 正确.8.D [解析] 基因突变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杂合子(Aa)的频率在世界不同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同环境条件下,选择作用会有所不同,不同地区基因突变的频率因环境的差异而不同.不同地区的群体进化方向不一定相同.9.C [解析]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出现.a地区的环境在变化,留居a地区的甲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乙、丙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甲、乙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但是乙物种是从甲物种进化而来的,二者的基因库组成可能部分相同.10.A [解析] 该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A错误.11.D [解析] 混合前,甲种群中Aa=50%,aa=50%,因此A的基因频率=50%×1/2=25%,乙种群中AA=50%,Aa=50%,A的基因频率=50%+50%×1/2=75%,A错误;混合前甲、乙种群的Aa基因型频率都是50%,B错误;若两种群随机交配,则子一代的A基因频率为50%,C 错误;若甲、乙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有1/4AA、1/2Aa、1/4aa,则子一代的A基因频率为50%,D正确.12.D [解析] 当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A不利时,隐性基因a的频率会增加,说明该种群在进化,但不能说明是否有新物种形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为形成生殖隔离,A项错误;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突变、选择、迁入和迁出等,B项错误;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C项错误;由题意知,该种群只有Aa一种基因型,随机交配一次后,子代中AA基因型频率为1/4、Aa 基因型频率为1/2、aa基因型频率为1/4,所以D项正确.13.(1)多样性(2)原始的哺乳类产生不同的变异,其中适应水环境的变异被水环境选择而保留下来,这样代代选择、积累,经过漫长年代而形成了水栖的动物E(3)否因为基因频率没发生改变[解析] 由图示可以直接看出,原始的哺乳类动物可以演化成很多种生物,因此体现的生物进化规律是生物朝着多样性的方向发展.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5年后,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即种群没有发生进化.14.(1)基因突变不定向(2)不能①基因突变的有利和有害并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②只有适应生物生存环境的基因,其频率才会上升③表中数据只能说明在密闭条件下,种群中LA的基因频率会上升(3)LALB 能杂种细胞分裂产生的子代都含有LA、LB基因(或不能LB基因有可能不表达)[解析] (1)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产生新类型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多种新类型的出现表明了生物变异具有不定向性.(2)表中的数据是在恒定密闭的实验室条件下培养获得的,不同于自然条件下,所以不能判断自然条件下LA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因为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同,对细菌的选择作用不同,基因突变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环境而言的,只有适应环境的突变基因频率才能上升.(3)融合后的杂种细菌含有亲本的基因,基因组成为LAL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