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主义哲学
对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价值的认识
对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价值的认识现代西方哲学思潮是指近代以来在西方世界兴起的一系列哲学思想流派和学派,包括存在主义、实用主义、逻辑实证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这些思潮在西方哲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塑造了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自主性。
自由是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而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为我们提供了思考自由的理论基础。
例如,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和责任,认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创造者;实用主义强调实际行动和实用主义的价值,强调个体在实践中的自主决策和自由选择。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提供了一种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逻辑实证主义和分析哲学的兴起推动了逻辑和科学方法的发展,强调通过逻辑推理和实证验证来解决问题。
结构主义则强调系统性思维和结构性分析的重要性。
这些思潮使得人们能够从不同角度去审视问题,避免片面和主观的看法,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精神。
第三,现代西方哲学思潮鼓励多元和包容的观点。
后现代主义的兴起打破了传统哲学的边界,强调不同文化和观点的平等和合理性。
它反对任何形式的权威和绝对真理,鼓励人们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对多样性的尊重。
这种思潮的价值在于帮助人们超越狭隘的思维模式,接受并理解不同的观点和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和情感的重要性。
例如,存在主义关注个体的存在和体验,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存在的意义;实用主义强调个体的愉悦和幸福,认为人们的行动应该追求最大的幸福。
这些思潮使得人们更加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提醒人们重视人的主观感受和精神层面的需求。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对于我们的认识和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
它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自主性,提供了批判性思维的方法,鼓励多元和包容的观点,以及关注个体的主观体验和情感。
这些价值观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们应该在学习和理解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基础上,将其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现代西方哲学 哲学分支
现代西方哲学哲学分支
现代西方哲学包括:
1. 启蒙主义:由17世纪的伽利略、笛卡尔和洛克提出,以科学为基础,以理性为核心,以自由为目标,以实用主义为方法,以实证主义为基础,以自然主义为基础的哲学流派。
2. 唯物主义:由19世纪的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提出,以物质唯物论为基础,以历史唯物论为核心,以社会主义为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为方法,以经济学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哲学流派。
3. 心理学:由20世纪的弗洛伊德、萨提亚和费拉提出,以心理学为基础,以精神分析为核心,以自我实现为目标,以精神分析为方法,以实证主义为基础,以精神分析为基础的哲学流派。
4. 结构主义:由20世纪的费拉提、萨提亚和福柯提出,以结构主义为基础,以社会结构为核心,以社会变革为目标,以社会学为方法,以实证主义为基础,以社会学为基础的哲学流派。
什么是现代西方法哲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主要有什么流派?
现代西方法哲学可以概括为关于“自由”的法哲学。
其哲学基础是被称之为“人本主义”或日“个人主义”的事物,这正是当今西方世界观的核心与精神。
在宏观的历史观看来,人本主义必然走向虚无主义。
人本主义时代的结束,意味着由西方主导的近现代亦将结束,我们必须寻找新时代的原理。
一.现代派指现代主义流派。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表现异化主题。
其哲学基础是非理性主义: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论主张。
二、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歌象征主义的三位主将是马拉梅、魏尔伦和兰波。
《恶之花》的作者波德莱尔被认为是象征主义的先驱(鼻祖)。
艾略特的《荒原》,它发表于一九二二年,《荒原》象征着世界没有水,因而干枯了,趋于毁灭。
它是现代诗的一个里程碑。
三、未来主义意大利、俄国、法国未来主义主要作家。
意大利正统未来主义的基本主张。
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字要自由","想象要没有拘束",反对句子的逻辑结构,喜欢用一连串的名词或动词不定式东拉西扯地拼凑在一起。
伟大的诗人马雅科夫斯基则上杰出的代表,他应归属于"革命的未来派"。
1930年马雅科夫斯基去世后,俄国的未来主义渐趋衰退,而西方未来主义的余波残影则依然存在,它给欧美现代主义中的先锋派文艺、荒诞戏剧以深刻的影响。
四、表现主义发展概况。
主要作家作品。
思想特征、文艺观、主要艺术手法。
卡夫卡主要作品,卡夫卡创作的思想艺术特征。
五、意识流小说何谓意识流?意识流小说是典型的心理小说,人物的意识流动成为小说的绝对主体。
《墙上的斑点》突破传统小说的套路,没有情节,没有环境,也没有结局,作者只抓住人物瞬间的没有行动的印象感觉和沉思冥想,将我们引入人物的精神世界。
公认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有安德列·别雷的《彼得堡》、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吴尔夫的《到灯塔去》六、超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是继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之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又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重要流派。
西方现代两大思潮
学科:西方哲学史姓名:付俊年级:数学系二班学号: 20091041220授课教师:李渝昆题目: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思潮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思潮——————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现代西方哲学流派”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西方流行的各种哲学派别,是近代西方哲学的继续。
现代西方流行的哲学流派虽形形色色,但大致分属科学主义(实证主义)与人本主义(非理性主义)两大思潮。
现代西方的科学主义哲学思潮渊源于近代英国的经验主义,强调归纳、实证、逻辑、实用,关注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
科学主义哲学思潮开始出现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第一代是孔德的实证主义;流行于十九世纪下半期和二十世纪初的马赫主义是孔德实证主义的后裔,是现代科学主义哲学思潮的第二代;实用主义与实证主义有理论联系,而逻辑实证主义则是马赫主义的直接后裔,是实证主义的第三代;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一度代替逻辑实证主义而兴起的是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逐渐衰落,代之而兴的是库恩、拉卡托斯、费耶阿本德等人的历史主义或科学哲学的历史学派。
现代西方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则渊源于欧洲大陆的唯理主义,强调演绎、普遍、绝对、直觉、关注人的存在意义。
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发端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流行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第一代是叔本华、尼采的意志主义;第二代是狄尔泰、柏格森等人的生命哲学;与非理性主义的人本主义思潮密切相关的另一个哲学流派是胡塞尔的现象学;第三代是海德格尔、萨特尔的存在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
在当今西方流行的人本主义的哲学流派中,比较特殊的是新托马斯主义和人格主义。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西方还出现了一种反人本主义的哲学流派--结构主义。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与上述两大思潮密切相联系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现代西方各种哲学流派与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19世纪中期(黑格尔逝世)前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西方哲学经历了一段可谓冷落、凋零,甚至动摇和混乱的岁月。
西方当代哲学思潮及其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西方当代哲学思潮及其对中国哲学的影响近年来,西方哲学思潮正逐渐渗透到中国的哲学圈。
西方哲学思潮是当代哲学的重要分支,对于中国的哲学界来说,了解西方哲学思潮及其对中国哲学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西方哲学思潮的发展西方哲学始于古希腊时期,罗马时期也有不少哲学家涌现,但真正开启了西方哲学的黄金时期,是在文艺复兴时期。
在此期间,培根、笛卡尔、休谟等一批哲学家的思想,不断开拓了哲学领域的新地带。
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西方哲学不断更新不断变革。
其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康德主义哲学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此后,存在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后现代主义等思潮相继出现。
二、西方哲学思潮的影响与变革西方哲学思潮主要是通过其创始者及他们的作品传入中国哲学界的。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德、法、美、英等西方哲学思潮开始在中国得到广泛学习和研究。
新康德主义哲学的出现,将西方哲学从最初的自然主义哲学的侧重点上转向了对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的关注,开始研究人的思维方式、知觉活动、语言现象等,引发了对现代哲学方法的反思和批判。
存在主义则强调了存在的本质和意义,对人类自由、责任、孤独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开启了对人类本质的多重可能性的探索。
结构主义借助语言分析获得了话语对实际生活的影响,将文本研究扩展到了社会科学等领域。
在20世纪6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西方哲学思潮不再单纯地从形态和方法上批判专制或为避免发生专制斗争,而是深入到阶级斗争的实践和哲学问题的探讨中。
后现代主义则在对现代性和现代哲学的批判中,建立了对重大问题的新的看法和新的理解,如对权力、主体、主观、真相等问题的新认知,为当代理论研究,尤其是当代文化问题的探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西方哲学思潮对中国哲学的影响西方哲学思潮对中国哲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推动了中国哲学现代化的作用,也有深刻的哲学交流和融合。
首先,西方哲学的思想和方法对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有哪些代表性流派教育哲学流派的观点是什么?
当代欧美教育哲学流派主要以5种哲学为基础:理想主义、现实主义、人文主义、实用主义和经验主义。
理想主义的始祖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这一学派认为理念才是唯一真的实在。
现实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17世纪的哲学家洛克。
该学派坚持实在可以通过感觉认识,但实在独立于感觉之外。
现实主义者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人的理性思维能力。
实用主义源于古希腊智者的观念,主要的代言人是美国19世纪的哲学家威廉·詹姆斯。
该学派认为,观念的价值和真理性由它们的实际后果来决定。
因为知识是人创造的,所以经验至关重要。
相应的,从实践中学习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
人文主义关注人性和人的状况问题,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卢梭。
人文主义哲学认为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包括自我观念、个人成长和自尊。
存在主义哲学则强调要由个人确定生活的过程和品质,重视人类经验的主观性和个体的重要性。
意义都是由人确定的,不存在外部的标准。
19世纪上半叶丹麦的神学家克尔凯郭尔和20世纪法国的哲学家萨特是存在主义的代言人。
存在主义应用到教育中就是要追求个人的意义。
学校和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作决定,而不是让别人替他们进行选择或命令他们进行选择。
《新编现代西方哲学》课件
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关注文本和符号的意义,而存在主 义关注个体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两者在文本解释上有一定 的联系。
03
分析哲学
分析哲学的核心思想
语言分析
分析哲学的核心是对语言的精确
分析,旨在澄清概念、消除歧义
和解决哲学问题。
01
逻辑实证主义
02 强调只有通过逻辑和经验实证才
能确定知识的真伪,传统形而上
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和数学 家,主张逻辑原子主义和分析 哲学。
03 维特根斯坦
奥地利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对 语言的意义和游戏的规则进行 了深入探讨。
0 奥斯汀 4英国哲学家,主张日常语言学
派,强调对日常语言的精确分 析。
分析哲学与其他哲学流派的关系
与传统形而上学的
关系
分析哲学反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本 体论和认识论,认为传统形而上 学的问题是无意义的。
机遇
全球化也为现代西方哲学提供了更广 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资源,为哲学的 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各种哲学流派和思想相互碰撞、融合,形 成了一种多元共生的局面。
跨学科性
现代西方哲学越来越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如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等,这种 跨学科的研究方式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注人的处境和命运
存在主义认为人处于一个充满困境和不确定性的世界中,需要面对 自己的处境和命运,寻找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
法国哲学家萨特
他认为人的存在是孤独的、无意义的 ,人们需要寻找自己的信仰和意义。
他认为人的存在是自由的、无意义的 ,人们需要自己创造自己的意义和价 值。
实证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摘要:马克思发现和克服旧哲学的矛盾和弊端,本身有一个不断认识和实践的过程。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总体上没有超出康德道德哲学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思想逻辑,明显带有黑格尔“三段论”历史逻辑及意识哲学的痕迹,只是马克思思想转变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时他还没有能够对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思辨唯心主义方法进行彻底而系统的批判,他对传统哲学思维方法的清算和新哲学思维方法的确立。
开始于《神圣家族》,完成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成熟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
马克思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整个哲学的革命变革,批判地继承了旧哲学的合理因素。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自己明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不是超越唯物主义和唯主义对立之上的第三种哲学,不是道德哲学,也不能归结为人道主义,而是以共产主义为旨归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即历史唯物主义;它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是道德伦理批判、单纯的价值批判或文化批判,而是针对资本主义现实矛盾和冲突的真正的社会批判;它依托于具体科学和经验事实,但又不局限于具体科学的问题和方法,不为一时一地的经验所局限,而是以全部人类历史和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生、发展为其考察的对象,是人们认识和改造现存世界秩序的强大思想武器。
我们在吸收借鉴现代西方哲学时,不应忽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以及它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区别和对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哲学思维方式、方法论、哲学革命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无疑是从西方传统哲学中产生出来,又使它经过质的飞跃而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一种彻底的唯物主义学说。
现在,不管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持一种什么态度,国内外哲学家们一般都承认,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宣告了西方传统哲学的终结,开辟了现代哲学的新思路和新视野,使哲学发生了根本性的革命转变。
但在对这种哲学革命的真实内容和意义的认识与评价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现代西方哲学
绪论么么哒一、现代西方哲学的超越如果将整个西方现代哲学的理论走向与近代哲学作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现代西方哲学至少于以下四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超越了后者,即对作为体系哲学的思辨形而上学、特别是其本体论的超越,对二元分立哲学模式的超越,对传统理性主义的超越,对近代哲学关于人和人道主义理论的超越。
二、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从整个西方哲学由近代到现代的转型过程看,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可谓是这一转型的过渡期,而从20世纪初至今可谓是其完成期。
过渡期的基本哲学倾向是实证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前者采取了马赫主义等形态,后者主要有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尼采的权力意志论、弗洛伊德主义、以及狄尔泰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而实用主义(特别是詹姆士)兼有上述两种倾向。
此外,还有一些既较多地保留又在不同程度上超越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哲学流派,主要有新康德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以及各种形式的实在主义。
完成期可分为20世纪上半期的西方哲学和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西方哲学。
上半期最值得注意的是分析哲学和现象学的出现和盛行。
它们标志着西方哲学在总体上已由近代思维方式转向现代思维方式。
20世纪初罗素和摩尔对黑格尔主义的公开驳斥标志着分析哲学运动的正式形成。
现象学运动肇始于胡塞尔,广义地说,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萨特和梅洛-庞蒂等的存在主义是整个现象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时期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对早期的形而上学不彻底性及实用主义倾向作了进一步的改造,更为强调哲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宗教哲学和神学方面兴起了新托马斯主义、人格主义、和新正统主义神学。
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都得到了飞速发展。
分析哲学在英语国家仍是最主要的哲学思潮,日常语言分析哲学成了其主流;蒯因等人的新实用主义既继承了经典实用主义的基本理论,又接受了分析哲学等新起的其他哲学流派的某些因素;科学哲学中出现了库恩的历史主义、以及新历史主义和科学实在论等流派;“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进一步扩大,除原有的流派之外,又出现了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哲学解释学、以及多种新马克思主义流派,如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
现代西方哲学之七实用主义
▪ 3、知行互动的关系 ▪ 请问:知易行难还是知行易? ▪ (1)互动的关系: ▪ ①知是一个静态、完成了的,行是一个动
态、不断变化的。
▪ 例:“树欲静,风不止”。 ▪ 又例:发展的演变。
▪ ②知行一致是相对的,不是一步到位的, 知不动但行在动,故对任何真理的叙述不 能一劳永逸。
▪ 例:毛泽东用革命的知来解决建设就出了 问题。
▪ 任何科学的理论作为知都应具有可靠性, 这是知的必要条件。
▪ (2)外部的有效性 ▪ 解决外部问题的能力,这是知的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充要条件
▪ 2、行/实践的观点
▪ 行/实践——改造世界,狭义是指实际。
▪ (1)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丰富多彩归结为 一些基本的东西——物(死)。因而相对 稳定。
二、皮尔士的意义原则
▪ (一)内涵: ▪ 一个概念的意义不能由先天定义或按
某种分类系统原则来确定,而只能在 它所能产生的实际效果那里发现。 ▪ 简言之,一个“东西”的意义在于它 可能产生的实际效果。
▪ 注:
▪ 从根本上改变人的“科学”认知场景。
▪ 理性主义、实证主义者们似乎都相信最真 实的认知是有一个“理想/基础条件”的, 是一种尽量远离生活“习惯”干扰的、更 纯粹的、更透明的主客观关系和状态中进 行的。
▪ 3、评价:
▪ ①强调“知行合一”倾向是共通的;
▪ ②受科学实践模式影响较大;
▪ ③实用主义接近人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美国 式有、进行各种尝试(冒险)的、以成败 (而不是以现成地位、出身…)论英雄的 生活。
▪ 所以,它在今天的商业化世界确有极大的 现实影响力。
▪ ④与中国古今智慧有相通之处: ▪ 例:古代:知行合一 ▪ 王阳明:良知与致良知 ▪ “其灵明处便是知,其笃实处便是行。” ▪ “人人心中都有贼”、“破山中贼易,破
现代西方哲学导论
四、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一)古希腊罗马哲学(前6世纪-5世纪):重心 古希腊罗马哲学( 世纪- 世纪):重心 世纪 世纪): 是本体论;代表性哲学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是本体论;代表性哲学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中世纪哲学( 世纪 世纪- 世纪):重心是理 世纪): (二)中世纪哲学(5世纪-15世纪):重心是理 性与信仰的关系; 性与信仰的关系;代表性哲学家是奥古斯丁和托马 ·阿奎那 阿奎那。 斯·阿奎那。 近代哲学( 世纪 世纪- 世纪中叶):重心是 世纪中叶): (三)近代哲学(16世纪-19世纪中叶):重心是 认识论;代表性哲学家是笛卡尔、休谟、康德、黑 认识论;代表性哲学家是笛卡尔、休谟、康德、 格尔。 格尔。 现代哲学( 世纪中叶至今):维特根斯坦 世纪中叶至今):维特根斯坦、 (四)现代哲学(19世纪中叶至今):维特根斯坦、 海德格尔、德里达。 海德格尔、德里达。
哲学与科学、 哲学与科学、哲学与宗教
哲学:关于人的, 哲学:关于人的,人本身的 1.哲学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境界分为 哲学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哲学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四种,从低到高分别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 四种,从低到高分别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 天地境界。天地境界即是哲学境界。 天地境界。天地境界即是哲学境界。 2.哲学为人带来理智的快乐。在哲学家看来,快乐有两种: 哲学为人带来理智的快乐。在哲学家看来,快乐有两种: 哲学为人带来理智的快乐 感官快乐和理智快乐。感官快乐往往是激烈的、 感官快乐和理智快乐。感官快乐往往是激烈的、短暂的和有 限的,而理智快乐则是平静的、持续的和无限的。 限的,而理智快乐则是平静的、持续的和无限的。后者才是 真正的快乐,才是属神的生活。 真正的快乐,才是属神的生活。 3.西方文化是基督教文化。中国没有西方意义上的宗教传统, 西方文化是基督教文化。中国没有西方意义上的宗教传统, 西方文化是基督教文化 中国人信教并不容易。一个人可以没有宗教信仰,但不能没 中国人信教并不容易。一个人可以没有宗教信仰, 有宗教精神和宗教情感。 有宗教精神和宗教情感。
西方哲学史第一讲现代西方哲学
2、非理性主义(反对科学与理性) (理性指判断、推理等活动的,跟感性相对;从理智上 控制行为的能力)
西方哲学从古代开始,就存在着一个强大的理性主义传 统,这个传统到近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他们认为人 是理性的动物,必须受理性指导。经验是知识的起源, 理性才是真理的裁判。理性既是存在的本质,也是真理 的保证。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禁欲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观点反映 德国贵族地主的利益,也反映了软弱的德国资产阶级 历史地位的变化,正迎合了1848年革命失败后德国资 产阶级的悲观失望的精神状态。
他的唯意志论和非理性主义伦理思想体系,对尼采的 权力意志论产生了直接影响,并成为现代西方生命哲 学、存在主义思潮的重要思想渊源。
l809年至1811年在哥廷根大学学医,后改学哲学。 1812年至1813年在柏林大学学哲学。对柏拉图和康德 的哲学所倾服。1813年获耶拿大学博士学位,1820年 至1831年在柏林大学任讲师、副教授。 这期间黑格尔(1820年在柏林大学任讲师)也在柏林 大学,如日中天,可叔本华偏要将他的课安排在黑格 尔讲课的同一时间。此举精神固然可嘉,但却并不成 功。黑格尔的课依然人头攒动,而他的课却门可罗雀, 最终被迫取消。
在叔本华看来,理性及其抽象不是最重要的,重
要的是生命的具体。抑制理性的无上地位和霸权 主义不是要反理性,而是要恢复鲜活的生命。这 是现代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的基本思路。
3、悲观主义的人生观
在人生哲学上,他抱着悲观主义的厌世思想,认为意 志的欲求无穷无尽,不能得到永久的满足,因此“欲 望按其性质来说就是痛苦”。叔本华认为,人生就是 痛苦。意愿(意志)是人生的痛苦之源。意志是自由 的,是不可遏制的冲动,是永不满足的欲求。包括人 在内的一切东西都是意志的客体化形式。从一生下来, 人就是受制于生命冲动的摆布。由于人的一生都要受 到生存意志的左右,人就要一刻不停地去实现自己的 生存意志,就要不顾一切地去满足自己的生命欲求。
【考研笔记】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名词解释2
【考研笔记】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名词解释2主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基于主观唯心主义,认为艺术是“主观意识的体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德认为,艺术是作家、艺术家的天才创造物,把自由看作艺术的精髓,艺术是自由的活动,不涉及任何目的和功利性。
德国的哲学家尼采在他的著作《悲剧的诞生》中,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来解释艺术的起源、本质、作用,甚至是人生的意义,他用“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来解释艺术的两种起源,把梦和醉看成艺术审美的两种状态。
我国南北朝的文艺批评家,把情和志看作艺术家欲望和心灵的表现。
宋代严羽的“妙悟说”、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都认为艺术是艺术家主观精神的表现。
艺术生产马克思首次将艺术与生产结合起来,提出了艺术生产这个名词,揭示了艺术的本质是社会生产劳动实践的产物。
但,艺术又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其产品具有精神属性,主要价值为审美价值,满足人的精神需求。
艺术生产揭示了艺术的起源离不开社会实践的真理,艺术的性质是审美主客体的统一,其特点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并且融入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另外,艺术生产还揭示了艺术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艺术作为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决定于经济基础,而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某些艺术门类只能在经济落后的时期繁荣,随着经济的发展,其繁荣期就过去了,如古希腊的神话。
并且艺术与经济有关,但不是正比关系,经济落后的国家在艺术上也可出现繁荣的状态,如19世纪的俄国。
最后艺术生产还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三个环节作为一个系统,从而阐释了二者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形象性艺术的形象性是指艺术用具体的、可感的艺术形象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反映现实生活,这是艺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区别。
首先,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一方面艺术反映现实生活,艺术的内容来源于社会生活,另一方面,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会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艺术也是艺术家审美认知和审美情感的反映。
现代西方哲学的分类
现代西方哲学的分类按阶段分成四个阶段:19世纪后期,本世纪初到二次大战前,二次大战后,70年代后。
优点:反应社会环境对哲学的影响。
19世纪后期黑格尔哲学面临崩溃,自然科学的挑战以及这一时期哲学家对哲学传统的批评,使哲学面临深刻的危样,于是才有二十世纪初的“哲学革命”,产生出两大新的哲学运动:现象学和分析哲学。
但这两大哲学都未实现革命的目的,陷入了理论危机。
后来的发展阶段中,这些哲学走出纯理论、纯思辩,走向社会,面向生活的语言,对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展开抨击。
70年代以后的新流派沿续着对传统的批判,但走向了跨文化的批评,而非反文化的批评。
把西方哲学分成四个阶段,有利对各个时期的思想特征和时代背景作出合理性的解释,不利于解释一些始终在起作用的哲学思潮在各个阶段的连续性。
比如,在第二个阶段的现象学在第三阶段发展为存在主义,而在第四阶段表现为解释学;在第二阶段的逻辑分析哲学与第三阶段的日常语言哲学有一脉相承的关系,还与第一阶段的实用主义相结合,形成了有美国特色的经验逻辑哲学。
按本质特征分:唯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以及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
优点:突出了现代哲学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关系。
一般说来,唯科学主义自认为与自然科学是同盟军,而人本主义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唯科学主义是以科学理性为标准的一种特殊的理性主义,而现代人本主义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非理性或反理性的倾向。
但这只是一种大致的划分,任何一种本质都来自笼统的概括,都不足以囊括一切现像。
有一种流行的说法:现代英美哲学是唯理性主义的,欧陆哲学是人本主义的。
事实上,现代英美哲学只有逻辑实证主义才是唯理性主义的,日常语言分析哲学是自觉抵制唯科学主义的;即使在英美哲学里,也有非理性的因素。
另一方面,欧陆哲学也有反人本主义的立场。
并且,很多欧陆哲学在唯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之间也并没有采取“非此即彼”的立场,而是试图解释适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统一原则。
现代西方哲学的26个流派
现代西方哲学的26个流派现代西方哲学中存在着众多流派,每个流派都代表着特定的哲学思想方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现代西方哲学流派:1.分析哲学(Analytic Philosophy):强调语言和逻辑分析,注重逻辑分析和语言哲学。
2.实证主义(Empiricism):认为知识来自经验,强调观察和实验。
3.理性主义(Rationalism):认为人类理性和思维能力是获得知识的关键。
4.实在主义(Realism):坚信外部世界存在独立于人类思维之外的真实实在。
5.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关注人的存在本身,自由意志和选择的重要性。
6.现象学(Phenomenology):研究和描述人的经验和感知的本质。
7.实用主义(Pragmatism):强调实用性和行动的重要性,关注解决问题和实际效果。
8.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对现代主义的怀疑和挑战,强调文化多元性和相对主义。
9.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关注结构和系统,强调系统对个体的影响。
10.社会建构主义(Social Constructivism):认为现实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强调文化和社会对个体和知识的影响。
11.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关注文字和符号的复杂性,挑战二元对立。
12.逻辑实证主义(Logical Positivism):强调科学方法,以逻辑和科学为基础解释世界。
13.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探索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本质。
14.现代主义(Modernism):对传统观念和形式进行挑战和重新构想。
15.心灵哲学(Philosophy of Mind):研究心灵、意识和心智的本质。
16.后结构主义(Post-structuralism):对结构主义的反思和批判,强调权力和语言的关系。
17.实在性主义(Objectivism):强调客观事实和理性,认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
西方当代哲学
西方当代哲学
在语言哲学方面,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和《哲学探讨》等著作成为了该领域的开山之作。
他倡导通过语言的分析来研究哲学问题,认为哲学上的困惑是由于语言的迷惑所致。
在这一思想的基础上,诞生了现代的语言哲学,它以语言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语言在思维中的作用。
而分析哲学则是以语言哲学为基础,强调逻辑分析和精确性。
它试图将哲学问题转化为可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语言的逻辑结构来澄清概念和思想。
分析哲学在20世纪上半叶达到了巅峰,被认为是当
时哲学界的主流思潮。
批判理论则强调对社会、政治和文化问题的批判。
它认为哲学应该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研究社会现象和问题,并通过批判来揭示其内在的规律和矛盾。
弗兰克福学派是批判理论的代表,他们在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批判和对文化工业的探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存在主义则关注人类的存在和存在的意义。
它认为人类是自由的、独立的存在,人们应该通过自我决定来塑造自己的生命。
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海德格尔、萨特等。
后现代主义强调对现代性的批判和否定。
它认为现代性带来的理性主义、实证主义和科技主义等问题导致了人类生活的异化和疏离。
后现代主义试图从文化、语言、权力关系等方面寻找出路,提出了多元主义、相对主义等观点。
总的来说,西方当代哲学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从不同
的视角探讨着哲学问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思想宝库。
西方现代主义哲学
西方现代主义哲学西方现代主义哲学是20世纪初至中叶的一种哲学思潮,它在哲学、文学、艺术、音乐和建筑等领域都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的起源、特点以及其对其他领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起源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欧洲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人们开始对传统的理性主义和唯物主义进行反思,出现了一种对现实和知识的怀疑态度。
二、特点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反传统:现代主义哲学对传统的观念和价值体系持怀疑态度,试图打破现有的体制和规范,追求新的思考方式和表达形式。
2. 怀疑理性:现代主义哲学对理性的权威和普适性产生怀疑,认为理性无法完全捕捉和解释现实世界,主张通过直觉和感觉来认识和理解世界。
3. 主观性:现代主义哲学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和感受,认为个体的情感和意识对于认识和理解世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 多元性:现代主义哲学鼓励多元的观点和表达方式,拒绝一种统一的真理和价值观。
三、对其他领域的影响1. 文学:现代主义哲学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打破了传统的叙事结构和表达方式,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和实验,以及对语言和意义的颠覆。
代表性的作品包括福克纳的《喧嚣与骚动》,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卡夫卡的《变形记》等。
2. 艺术:现代主义哲学对艺术的影响同样显著。
现代主义艺术追求独立性和自由性,强调形式和色彩的表现力,拒绝传统的艺术规范和技术。
代表性的艺术家包括毕加索、康定斯基等。
3. 音乐:现代主义哲学对音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音乐结构和和声的改革。
现代主义音乐强调对声音的实验和创新,拒绝传统的调式和和声规则,代表性的作曲家包括斯特拉文斯基、舒伯特等。
4. 建筑:现代主义哲学对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主义建筑追求功能性、简洁性和抽象性,拒绝传统的装饰和复杂性,代表性的建筑师包括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等。
西方现代哲学
西方现代哲学:(英contemporary western philosophy)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理论的统称。
其特点是:(1)处在资本主义趋向衰落,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和现代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的背景之下;(2)流派纷繁复杂,学说内容各异;(3)某些流派表现出非理性主义的总倾向,某些流派热衷于数学、逻辑学、科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某些流派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补充”、“改进”和“综合”。
其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1)19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末;(2)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19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末,唯意志论盛行,德国叔本华在黑格尔在世时已以其唯意志论与黑格尔理性主义相对立。
它继承康德的实践理性高于理论理性的原则,强调意志的作用,认为自在之物就是意志,意志才是宇宙的本质。
以生活意志解释宇宙的构成。
到19世纪下半叶,尼采以权力意志代替生活意志,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权力,扩张自我,历史即是权力意志实现其自己的过程。
实证主义是19世纪另一个流行的派别。
法国孔德和英国斯宾塞的早期实证主义形式以经验论与庸俗进化论为基础,认为科学只是实证的事实,除描写经验事实以外不反映事物的最终本质,哲学是超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中立性的知识。
经验批判主义是这种实证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它以批判的名义清除经验中的客观内容,奥地利马赫以感觉的复合论,德国阿芬那留斯以主观与客观的原则同格论取消主客体的对立。
新康德主义以恢复和改造康德哲学的主要内容成为盛行一时的派别。
李普曼提出“回到康德去”的口号,认为康德哲学的革命实质在于发现先验的知识,而其失败则在于承认自在之物作为经验的来源,康德以后的哲学家大多没有摆脱这个失败之处,因而应当回到康德;认为唯一的实在是经验,它既是经验的现实,又是先验的理想。
新康德主义后来因研究重点不同而形成马堡学派与弗赖堡学派。
新黑格尔主义最早于19世纪60年代出现于英国,以后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均有发展,但其观点并不一致,总的倾向是力图把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改造为主观唯心主义,以非理性主义代替理性主义,发挥黑格尔哲学中的神秘主义因素,而曲解其辩证法思想。
马赫主义|现代西方哲学
马赫主义|现代西方哲学马赫主义是一个以它的创始人、捷克出生的奥地利物理学家、哲学家马赫命名的哲学流派,是近代经验主义传统的继承者,试图建构一种超越传统哲学的唯物唯心对立的中立的哲学。
1 马赫世界要素论:马赫企图超越包括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在内的传统形而上学的哲学框架,建立一种将各门自然科学统一起来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这一理论就采取了世界要素论的形态。
马赫把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知识统统归结为感觉要素,这种“要素”是既不属于心理也不属于物理的“中立的东西”,离开了要素就没有物体和世界。
要素就是感觉,但只有当要素处于一定的心理的和物理的联系中才是感觉。
他将要素分为三类:ABC……(物理要素),KLM……(生理要素),αβγ……(心理要素)。
“函数关系论”:马赫主张把传统哲学和科学所论及的因果联系等自然事物的联系当作感觉要素的依存关系来描述,用函数关系论来取代传统的因果论,主张把整个世界的存在都看作是函数关系的存在。
“思维经济原则”:思维经济原则是马赫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原则。
马赫认为,为了使人适应环境,有效地进行生存斗争,就必须使人的思维和科学活动成为最简单、最便捷的活动,成为生物学的经济活动。
思维经济原则的基本内容,简单说来,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思维取得尽可能多的效果。
科学和认识活动的作用在于摹写和预测经验事实,以代替经验、节省经验。
思维在摹写、预测经验事实上的简便性、经济性,是评价科学和认识活动的主要标准,也是思维经济原则的主要内容。
2 阿芬那留斯经验批判主义:清洗掉夹杂在经验概念中的一切与经验无关的内容,使经验成为纯粹经验或者完全的经验。
非经验内容有两类:一类是有关估价的,另一类是属于拟人化的。
“原则同格论”:原则同格就是指经过清洗后的完全的经验中或者说自然的世界概念中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基本观点:作为主体的自我以及作为对象的环境处于不可分割的同格、即相互依存关系之中。
阿芬那留斯把自我叫作同格的常在项或中心项,把环境叫作同格的对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叔本华以他的意志主义哲学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先河,而其理论目标和中心环节是其悲观主义的伦理学,即关于生成意志痛苦的理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此相适应的功利主义价值观逐渐盛行起来,这种价值观强调以自我为中心,从自我出发,个人利益至上。
叔本华敏锐地看到了功利主义伦理价值观盛行给社会带来的恶果,并由此表露出的危机心态与绝望的情绪。
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拯救的是人生的痛苦境遇,关注痛苦人生,把人从上帝的手中拯救出来,其悲观理论走上了一条个人的世俗化的道路。
并且,这种拯救是以主体达到自由的纯粹认识的状态才得以实现的。
因而叔本华的悲剧拯救观体现了现代性的两个方面的重要特征。
把人从上帝世界中从了无生趣的理性世界中解救出来,不可否认叔本华在其中所起的转折性作用。
关注人生,人们如何才能从痛苦境遇中得以解脱,是叔本华理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甚至可以说就是叔本华哲学的最终目的。
我们之所以这样重视叔本华生成意志痛苦的悲观主义,就在于当代功利主义价值观盛行给我们社会带来负面的恶果。
这种功利主义价值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世界各国相继建立市场经济制度,世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时代。
与此相适应的功利主义价值观逐渐得到了确立并盛行起来。
观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从自我出发,以自我为中心,个人利益至上。
人们为了追逐个人的利益,不择手段,相互间不断进行激烈的竞争。
叔本华以其极其敏锐的感觉超前地领悟到了当代的社会一切从自我出发,以自我为中心,追逐个人利益,导致激烈竞争的残酷、消极方面,从而深刻地挖掘出了人生的悲剧性的一面。
这种消极、悲观的认识和感受同他从自我出发,从自我的意志出发相结合,就必然会得出人生悲观主义的结论。
所以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内容及对现代社会生活的消解意义。
首先从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思想的产生,内容包括产生的时代背景,即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和文化背景,接下来从他的个人性格及经历;然后阐述叔本华悲观主义的思想来源(古典意义)。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叔本华对柏拉图的理念论的改造至少在三点上继承了柏拉图的理念论。
即理念和现象的关系是原型和摹本的关系。
叔本华对康德思想的继承与批判叔本华继承了康德从主体角度来探寻幸福的意义。
叔本华对黑格尔的批判与吸收黑格尔哲学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叔本华哲学的时代思想背景。
叔本华批判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反对黑格尔把痛苦归结为个体对“绝对精神”的偏离。
其次,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内容,纵观叔本华整个悲观主义哲学体系,他以意志和表象的理论为哲学基础,并将其运用于人本身,从而得出人生本质是痛苦和无聊的结论,面对这一状况,叔本华剖析了各种各样的人生态度。
因此,我们可以把叔本华的哲学思想称之为悲观主义哲学。
因此,我们从他的本体论观点,悲观主义的形而上学基础,叔本华主要是从现象和本质这个角度来看待的世界之为表象世界之为意志。
叔本华的形而上学是对包括人在内的整个世界的阐述,而不仅仅是对自然界的说明。
即是说,作为主体人本身也是受意志控制的,意志是完全自由的,而人其实是必然的;意志的欲求是无止境的,永远无法满足,因而人生的本质只能是痛苦。
叔本华否定了一切道德规范的作用,他看到了任何道德规范都是为一定的目的服务的,都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善。
这样,我们就从他的形而上学很自然地得出了他的悲观主义哲学。
最后,论述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对现代生活的消解意义。
在此我们必须看到理性哲学在现代生活中面临的困境:严重束缚了人的非理性的充分展开,使人丧失了本真的存在状态,这根本上违背了他们拯救人的初衷。
悲观主义哲学作为现代生活的解毒剂,解毒剂本身也有毒。
其作用表现在,从根本上来看,非理性本体,无论是意志,还是情感、生命之流等均没有跳出主观领域的圈子。
此外,多数非理性主义者还强调了非理性主体的个体性,认为个人是独一无二的,个人的自由会因与外界接触而丧失,可见他们理解的个人是抽象的、与世隔绝的。
悲观主义者否认了世界的客观实在,割裂了主体与他人和社会的必然联系。
对人的本质和异化本质理解的抽象性,也使悲观主义没有能够拯救人类,悲观主义拯救人的方法也是抽象的,在客观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叔本华指出人生就是对生命的欲求,欲求得不到满足便是痛苦,得到满足又顿感无聊,“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着”,甘愿受苦和绝食而死等手段放弃对生命的欲求,所以改造现实的手段都注定是无效的。
作为现代生活的解毒剂,有其消解意义,叔本华哲学是一种文化批判哲学,整合了20世纪西方文化思潮的基本走向,召唤了西方哲学的一次历史性的复归。
叔本华悲观叔本华哲学使哲学由纯粹理性的思辨沉迷重
新转向了生存意义的感性思考,使理性由知识技术化再度亲和于人性情感化,建构起了充满智慧和灵性的生命价值哲学。
悲观主义哲学在西方社会中得到了历史回应,表明悲观主义的哲学意义就在于,它抨击了理性主义的盲目乐观情绪,揭露了西方物质文明的危险性,现代西方学者们却从中受到了启示,集中对物化吞噬人化、物性压抑人性的社会现实作出了反映和揭示,把重建人性文化、呼唤个性解放和关注伦理道德作为了自己时代的主题。
叔本华对绝对观念的批判,对理性认识的匡正,对宗教的斥责和对人生本质的描述,叔本华用非理性主义贬抑理性的作用,用相对主义抛弃了人类的所有传统,用悲观主义否定了科学主义。
叔本华哲学为我们观照西方进步文化的发展历程提供了思想资料。
我们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在制定社会发展战略的时候,应该特别关注西方社会现实的优长与弊端。
叔本华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终结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西方文化精神的逻辑起点。
如果说西方理性主义的发展曾经奠定了近代西方物质文明发展的基石,运用科学技术理性解开了自然之谜——马克斯·韦伯称之为自然界的“解魔”——的话,那么悲观主义则使20世纪的人在多元化、非实体化和创造精神的鼓舞下找到了人性心灵的“解魔”。
所以我们应该关注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