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16 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2.考试钟声敲响后,同学们开始答题.钟声是由钟_______产生的,钟声通过_______传到同学们的耳朵.
[答案](1).振动(2).空气(或介质)
[解析]
[详解][1]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2]声源与人耳之间是空气,所以钟声通过空气传到同学们的耳朵中.
3.在“中国好声音”的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长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震动,其目的是为了在______减弱噪声.
C. 图c中,点光源S经平面镜成像S’
D. 图d中,平行光射向近视眼
三、计算题(共26分,第19、20、21题各9、9、8分)
19.茶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茶具也很有讲究.小明家有一个质量为150g,体积为600cm3的茶壶,他很想知道制作这种壶的材料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52.2 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17.4 cm3.
在下表中填入上述实验数据及计算结果.
烧杯与河水的质量m2/g
河水的质量m/g
河水的体积V/cm3
河水的密度ρ(kg/m3)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答案与解析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在国际单位中,速度基本单位的符号是_____,密度基本单位的符号是_____.
[答案](1).m/s(2).kg/m3
24.小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2)如图乙所示,生活中的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之间放一凸透镜,若不移动光屏,蜡烛应向_____(填“左”“右”)移动才能使光屏上仍呈现清晰 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物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如图所示,在测物体长度时,有以下几种方式,其中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2.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6 s,甲在乙前面1.2 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3.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A.音调B.振幅C.音色D.响度4.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身心健康,我市为了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创建宜居文明城市,采取了多项措施。

下列措施中主要用于降低噪声污染的是A.修建人工湖和湿地公园B.倡导市民低碳生活、绿色出行C.高楼大厦减少使用玻璃幕墙D.市区道路设置禁止汽车鸣笛标志5.如图所示的图象能描述物体凝固成晶体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A B C D6.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A.雾凇的形成B.河水成冰C.樟脑丸逐渐变小D.露珠的形成7.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太阳光经过凸B.手影的形成C.水中铅笔看起D.塔在水中形成倒影透镜形成光斑来变弯折8.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 cm处,以5 cm/s 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B.经过2 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20 cmC.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10 cm/s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9.如图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要在胶片上成缩小的像,物距必须大于2倍焦距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C.要使胶片上的像变大,只把镜头后缩就可以D.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凹透镜10.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李红想测出项坠密度,制作如下实验计划:①把托盘天平放在桌面上,游码移到称量标尺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②将项坠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此时液面示数;③将项坠放在左盘中,往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读出质量;④在两桶内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液面示数;⑤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项坠的密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测试卷》(带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测试卷》(带答案解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4小题,1-21小题是单选题,每题2分;22-24为多选题,每题3分,少选得2分,错选、多选0分,满分51分)1.“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校园生活中,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A. 乒乓球台高约为760cmB. 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00gC. 教室内温度约为48℃D. 做完一套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15min2.关于误差,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消除误差B.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测量工具的原因所造成的误差C. 测量物体长度,刻度尺与物体没有放行,使测量值偏大,这属于误差D.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3.如图所示,是国庆阅兵时护旗方队经过天安门城楼的情景.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匀速前进,所选的参照物是()A. 护旗队员B. 五星红旗C. 天安门城楼D. 同速行进的其他方队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呐系统利用超声波可探知海洋的深度B. 城市道路两旁修建隔音板是为了从声源处减弱噪声C. 物体只要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D. “男低音”和“女高音”歌手同台演出,这里的“低”、“高”是指声音的响度5.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如图所示,“辽宁”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A. 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B.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 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D. 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6.如图是用木槌敲击同一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一次重敲,一次轻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重敲时音调高,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B.轻敲时响度大,两次敲击音色相同C. 两次敲击音调、音色都相同,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D. 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甲的音调也比乙的音调高7.关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大B. 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时间t越大C. 物体运动的速度v和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D. 物体运动的速度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8.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甲、乙,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 甲、乙两物体都由O点出发,但甲比乙迟3s运动B. 以乙为参照物,甲始终向东运动C. 运动时,v甲:v乙=5:1,5s末甲、乙两物体相遇D. 在0~5s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9.一短跑运动员沿直线跑了5s,前2s内通过16m的路程,后3s通过了30m的路程,这个运动员在5s内的平均速度是A. 8m/sB. 10m/sC. 9m/sD. 9.2 m/s10.下列光现象,可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的是()A. 手影游戏B. 错位的铅笔C. 镜中的像D. 雨后的彩虹11.下图四种情况中所成的像,是实像的是A. 幻灯机B. 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C. 放大镜成的像D. 水面上的倒影12.如图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 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B. 水面“折”枝C. 世博会夜晚的灯光D. 斑马倒影13.下列有关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研究“光的反射”规律时,纸板可以与平面镜不垂直B. 景物的“倒影”看起来比景物“暗”,是因为一部分光折射到了水中C. 丙图中,太阳光照射远视眼镜可成图中的现象D. 夜间行车时打开车内灯,更利于司机观察车外路面情况14.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照了一张照片,如图3是手机扫描物品上的二维码,登陆网址,查看物品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B. 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C. 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D. 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靠近物品15.如图所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其中属于熔化过程的是A. AB段B. BC段C. CD段D. AD段16.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面上方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会降低B. 冰在熔化过程中,内能、比热容都保持不变C. 在卫生间洗澡时,里面的镜面变模糊了,这是由于水蒸气液化造成的D. 深秋,室外物体表面上往往会形成一层霜,这是水凝固的结果17.下列全都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A. 酱油、蜡、铅B. 固态水银、海波、铁 C . 冰、沥青、萘 D. 金、玻璃、固态氢18.中国最北的气象站﹣﹣﹣黑龙江省漠河气象站记载,最低气温记录为﹣52.3℃,对于这样的气温,你认为应该选用以下哪种温度计来测量(液态酒精、水银、煤油的凝固点分别是:﹣117℃、﹣39℃、﹣30℃)( )A. 水银温度计B. 酒精温度计C. 煤油温度计D. 以上都可以19.用托盘天平正确测量物体质量时,在右盘中加入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则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右侧;从右盘中取出最小的砝码,指针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则接下来的操作,正确的是( )A. 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线处B. 将物体和砝码的位置互换,再重新测量C. 向左调节游码,使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线处D. 向右调节游码,使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线处20.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ρ甲>ρ乙B. ρ乙=0.5×103kg/m 3C. 若m 甲=m 乙,则V 甲<V 乙D. 若V 甲=V 乙,则m 甲<m 乙21.用相同质量的铝和铁制成体积相等的球,已知332.710kg/m ρ⨯铝=,337.910kg /m ρ⨯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A. 铁球一定是空心的B. 铝球是实心的,铁球可能是实心的C. 铁球是空心的,铝球也一定是空心的D. 铝球和铁球都是实心的 22.雨后初晴的夜晚,地上有积水,为了不踩到积水,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和背着月光走时,分别该如何选( )A. 迎着月光走时走暗的地方B. 迎着月光走时走亮的地方C. 背着月光走时走暗的地方D. 背着月光走时走亮的地方23.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走到温暖的室内时镜片变模糊是汽化现象B. 夏天从冰箱内拿出来的冰块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C. 雾凇和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 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凝华现象24.有一体积为30cm 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81g 则A. 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右盘B. 此固体的密度为2.7g/cm 3C. 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减小D. 只改变此固体形状,它的质量不变二、填空题(每空1分,满分17分)25.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mm ,则测量值为_____cm.26.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戴着近视眼镜的小明端起一碗热水,正要喝时突然眼镜便模糊了,水蒸气在眼镜上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他把碗放下,很快眼镜又清晰了,这一过程中眼镜上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过了一会儿水变凉了,他端起碗看到了水中还有一个“自己”与自己对视,这是光的_____现象.28.如图所示光路图中,MM ′为平面镜,OA 为入射光线,ON 为法线.则与入射光线OA 对应的反射光线是沿方向射出的_____.(选填“OB ”、“OC ”或“OD ”)29.某隧道长930m ,一列车车厢长30m ,正以108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则该节车厢完全过隧道所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s ;该节车厢中某乘客行走的速度为1m/s ,当列车过隧道时,乘客经过隧道的时间至少..为_________s .30.如图小龙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和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像.他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距离d 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1)小龙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_____的_____(填“虚”或“实”)像落在_____上;(2)记下_____________________;(3)量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干湿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因为水在蒸发时要吸热,所以这个温度计的读数要比另一个的读数低.在相同室温下,两个读数的差值越大,就表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_____(选填“越大”“越小”)32.一容积为10L的汽缸内储有密度为1.0kg/m3的氧气,现用活塞将氧气的体积压缩到2L,则压缩后的氧气密度为_____.三、作图和实验探究题(33小题2分,34小题2分,35小题6分,36小题6分,37小题7分,共23分)33.如图所示,从发光点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其反射光线恰好通过P点.请在图中作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S,并作出经过P点的反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34.小明经常在鸭绿江边观察小鱼,如图所示,A、B其中之一(不知道是哪一个)是小明看到的水中的鱼的像,另一个是水中的鱼,C是小明的眼睛,画出小明看到鱼的光路图.()35.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1)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_____cm.(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上.(3)当烛焰、凸透镜位于图乙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调节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调节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_____移动.(5)把图丙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36.如图表示的是某种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这种物质可能是_____(选填“水”“沥青”或“松香”).(2)该物质的沸点是_____.沸腾的条件是_____.(3)在BC段,该物质处于_____状态,该过程的特点是_____.(4)在CD段液体气泡上升过程中逐渐_____(选填“变小”或“变大”).37.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后,好奇的小王同学想知道老师所用粉笔的密度.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1)他把10支粉笔放到调好的托盘天平上,当天平再次平衡,,右盘的砝码和标尺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每支粉笔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2)小王在量筒中加入体积为V1的水,把一支粉笔放入量筒,发现粉笔在水面停留一瞬,冒出大量的气泡后沉底.量筒中水面到达的刻度为V2若把(V2-V1)作为粉笔的体积来计算粉笔的密度,测得粉笔的密度会比真实值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3)小王把一支同样的粉笔用一层保鲜膜紧密包裹好放入水中(保鲜膜的体积忽略不计),发现粉笔漂浮在水面上,于是他用水、小金属块、量筒和细线测量粉笔的体积,如图乙所示.粉笔的密度为_____g/cm3,粉笔越写越短后密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小王看到步骤(3)中量筒内浸在水里的粉笔变长变粗,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_(填“反射”、“折射”或“直线传播”)形成的粉笔的______像.四、计算题(38小题4分,39小题5分,共9分)38.小明是一名跑步运动爱好者,只要条件允许,他每天都要坚持慢跑30min.如果他在一次测试中以平时慢跑的速度沿直线跑完30m,用时10s,求:(1)小明慢跑的平均速度的大小;(2)若小明用以上的速度连续跑30min,他通过的总路程是多少.39.某同学用天平、玻璃瓶和水来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测得空瓶的质量为25. 4g,瓶中装满水后总质量为47. 4g,将瓶中水全部倒出并装满待测液体后总质量为51.8g.(水的密度为1.0×10 3kg/m3)求:(1)玻璃瓶的容积;(2)待测液体的密度.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共24小题,1-21小题是单选题,每题2分;22-24为多选题,每题3分,少选得2分,错选、多选0分,满分51分)1.“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校园生活中,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A. 乒乓球台高约为760cmB. 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00gC. 教室内温度约为48℃D. 做完一套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15min【答案】B【解析】【详解】A.乒乓球台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与一部手机的质量差不多,在200g左右,故B符合实际;C.人体正常体温不超过37℃,教室内气温不高于体温,不可能达到48℃,故C不符合实际;D.中小学课间活动一般是10min,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5min,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2.关于误差,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消除误差B.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测量工具的原因所造成的误差C. 测量物体长度,刻度尺与物体没有放行,使测量值偏大,这属于误差D.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答案】D【解析】【详解】AD.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人为疏忽所造成可以避免,但误差是由于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等因素所造成,它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故A错误,D正确;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由于测量人估读而造成的误差,不可以减小由于测量工具的原因所造成的误差,故B错误;C.测量物体长度,刻度尺与物体没有放行,使测量值偏大,这属于错误,故C错误.故选B.3.如图所示,是国庆阅兵时护旗方队经过天安门城楼的情景.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匀速前进,所选的参照物是()A. 护旗队员B. 五星红旗C. 天安门城楼D. 同速行进的其他方队【答案】C【解析】【详解】鲜艳的五星红旗匀速前进,红旗与护旗队员、同速行进的其他方队,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红旗是静止的;红旗不能以自己为参照物;由于红旗和天安门城楼有位置的变化,所以,以天安门城楼为参照物,红旗是运动的,故C符合题意.故选C.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呐系统利用超声波可探知海洋的深度B. 城市道路两旁修建隔音板是为了从声源处减弱噪声C. 物体只要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D. “男低音”和“女高音”歌手同台演出,这里的“低”、“高”是指声音的响度【答案】A【解析】【详解】A.根据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声呐系统利用超声波的回声现象,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故A 正确;B.城市道路两旁修建隔音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肯定能发出声音,但由于人的听觉范围的限制,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得见,故C错误;D.由于男女声带的特点不同,所以,女高音的振动快,音调高,男低音振动慢,音调低.我们经常说的“男低音”、“女高音”中的“高”和“低”指的是音调,故D错误.故选A.5.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如图所示,“辽宁”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A. 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B.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 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D. 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答案】B【解析】【详解】“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6.如图是用木槌敲击同一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一次重敲,一次轻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重敲时音调高,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B. 轻敲时响度大,两次敲击音色相同C. 两次敲击音调、音色都相同,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D. 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甲的音调也比乙的音调高【答案】C【解析】【详解】由图知道,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都有3个波峰和2个波谷),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程度不相同(即振幅不同),所以,声音的音调相同,响度不相同;甲振动时偏离程度大,甲的振幅大,说明甲的响度大,即音量大,所以,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由于用木槌敲击同一音叉,所以,音色是不变的,故C正确.故选C.7.关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运动的速度v 越大,通过的路程s 越大B. 物体运动的速度v 越大,通过的时间t 越大C. 物体运动的速度v 和路程s 成正比,与时间t 成反比D. 物体运动的速度v 由st决定但与s ,t 的大小无关 【答案】D 【解析】【详解】A 、仅知道速度大小,不知道时间大小,无法比较路程大小,故A 错; B 、仅知道速度大小,不知道路程大小,无法比较时间大小,故B 错; CD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速度的大小由sv t=决定,但与s 、t 的大小无关,故C 错误、D 正确.故D 选项正确为答案.8.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甲、乙,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 的距离s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 甲、乙两物体都由O 点出发,但甲比乙迟3s 运动B. 以乙为参照物,甲始终向东运动C. 运动时,v 甲:v 乙=5:1,5s 末甲、乙两物体相遇D. 在0~5s 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C 【解析】【详解】A .由图象知道,乙在参考点O 东边5m 处开始出发,但甲比乙迟3s 运动,故A 错误;B .在0~3s 内,乙向东运动,但甲还没有运动,所以,该过程中是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故B 错误;C .据图象知道,运动时,甲乙速度之比为10m52s ===10m 5m 15s s v t s v t -甲甲甲乙乙乙且5s末甲、乙两物体相遇,故C正确;D.根据图象知道,5s末,A、B通过的路程不同,时间相同,所以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不同,故D错误.故选D.9.一短跑运动员沿直线跑了5s,前2s内通过16m的路程,后3s通过了30m的路程,这个运动员在5s内的平均速度是A. 8m/sB. 10m/sC. 9m/sD. 9.2 m/s【答案】D【解析】【详解】运动员的路程s=16m+30m=46m,运动员的运动时间t=5s,运动员的平均速度v=s46t5mm==9.2m/s;故选D.【点睛】1、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解答本题学生要掌握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2、求出运动员的运动的总时间;3、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运动员的平均速度.10.下列光现象,可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的是()A. 手影游戏B. 错位的铅笔C. 镜中的像D. 雨后的彩虹【答案】A【解析】【详解】A.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B.错位的铅笔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C.镜中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故C错误;D.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A.11.下图四种情况中所成的像,是实像的是A. 幻灯机B. 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C. 放大镜成的像D. 水面上的倒影【答案】A 【解析】【详解】A 、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制成的,故符合题意;B 、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水面偏折,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水中鱼的像,人看到的水中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故不符合题意;C 、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制成的,故不符合题意;D 、水面上的倒影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如图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B.水面“折”枝C. 世博会夜晚的灯光D.斑马倒影【答案】B 【解析】【详解】A .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 不符合题意; B .水面“折”枝是光由水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 符合题意; C .灯光在夜空中,沿直线传播,故C 不符合题意;D .斑马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下列有关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研究“光的反射”规律时,纸板可以与平面镜不垂直B. 景物的“倒影”看起来比景物“暗”,是因为一部分光折射到了水中C. 丙图中,太阳光照射远视眼镜可成图中的现象D. 夜间行车时打开车内灯,更利于司机观察车外路面情况【答案】B【解析】【详解】A.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则法线必须与平面镜垂直,并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所以,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必垂直,故A错误;B.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景物在河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在水面处既有反射又有折射,看起来比景物“暗”,是由于一部分光折射到水中的缘故,故B正确;C.太阳光照射到凸透镜时,光线会发生会聚,但不会遮挡住光线,形成影子,故C错误;D.夜间行车驾驶室里若开灯,则车内光线比车外强,汽车前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会因光的反射使车内物体在车前成像,干扰司机视线,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故D错误.故选B.14.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照了一张照片,如图3是手机扫描物品上的二维码,登陆网址,查看物品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B. 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C. 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D. 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靠近物品【答案】B【解析】【详解】A. 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因此,“扫入”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故错误;B. 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故正确;C. 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错误;D. 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说明物距太近,应使物品不动,把手机向后移动,故错误.15.如图所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其中属于熔化过程的是A. AB段B. BC段C. CD段D. AD段【答案】B【解析】【详解】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50℃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AB段为固体吸热升温过程,BC段为该晶体处于熔化过程,为固液混合态,CD段已经熔化完毕,为液体升温过程,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6.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面上方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会降低B. 冰在熔化过程中,内能、比热容都保持不变C. 在卫生间洗澡时,里面的镜面变模糊了,这是由于水蒸气液化造成的D. 深秋,室外物体表面上往往会形成一层霜,这是水凝固的结果【答案】C【解析】【详解】A.水面上方气压增大,输的沸点越高,故A错误;B.冰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但冰熔吸热使内能增大,熔化后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故B错误;C.镜面变模糊,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变为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造成的,故C正确;D.“霜”是水蒸气遇冷变为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C.17.下列全都属于晶体的一组是()A. 酱油、蜡、铅B. 固态水银、海波、铁C. 冰、沥青、萘D. 金、玻璃、固态氢【答案】B【解析】【详解】A.酱油和蜡都属于非晶体,故A错;B.固态水银、海波、铁都属于晶体,故B正确;C.沥青属于非晶体,故C错;D.玻璃属于非晶体,故D错;故选B.18.中国最北的气象站﹣﹣﹣黑龙江省漠河气象站记载,最低气温记录为﹣52.3℃,对于这样的气温,你认为应该选用以下哪种温度计来测量(液态酒精、水银、煤油的凝固点分别是:﹣117℃、﹣39℃、﹣30℃)()A. 水银温度计B. 酒精温度计C. 煤油温度计D. 以上都可以【答案】B【解析】【详解】液体温度计所测温度应高于温度计液体的凝固点,低于液体的沸点.由题可知,黑龙江省漠河气象站记载,最低气温记录为﹣52.3℃,高于酒精的凝固点-117℃,所以酒精温度计是可以使用的;水银和煤油分别在-39℃和-30℃已经凝固,因此不能选用水银和煤油温度计,故B正确.19.用托盘天平正确测量物体质量时,在右盘中加入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则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右侧;从右盘中取出最小的砝码,指针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则接下来的操作,正确的是()A. 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线处B. 将物体和砝码的位置互换,再重新测量C. 向左调节游码,使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线处D. 向右调节游码,使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线处【答案】D【解析】【详解】A.在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天平的平衡需要通过加减砝码和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使天平平衡,不得移动平衡螺母,故A错误;B.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知道,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故B错误;CD.在右盘中加入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则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右侧,从右盘中取出最小的砝码,指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卷》(带答案解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卷》(带答案解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共38分.1~10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3分;11~12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4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错选或不选不得分.)1. 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 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B. 普通中学生鞋长约40cm C. 初中女生100m赛跑所用时间约1min D. 北京夏季的最高气温约为25C 2. 如图所示为一商场运行中的自动扶梯.某一顾客站在上行的自动扶梯上.当我们说该顾客“静止”时.所选的参照物是()A. 顾客本身B. 扶梯C. 大楼地面D. 随相邻扶梯下行的乘客3.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C. 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D. 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中空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4. 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实验: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B. 乙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C. 丙实验: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D. 丁实验:小明轻声说话,通过“土电话”小丽可以听到,说明固体能够传声5. 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 冰雪消融B. 露珠晶莹C. 大雾弥漫D. 霜打枝头6. 研究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实验中,小强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像,其中能反映晶体熔化特点的图像是()A. B. C. D.7.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 景物在水中的倒影B. 手影C. 筷子在水面处“折断”D. 海市蜃楼8. 光污染是当代社会四大污染之一一,下列现象中会造成光污染的是A. 晚上学习时用护眼灯B. 用塑料薄膜建造温室大棚C. 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上贴防晒膜D. 在十字路口的大型建筑物上面,大面积安装玻璃幕墙9. 来自远方物体上的光进人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后折射形成了下图所示的情况.则下列关于此类眼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此类眼睛的晶状体变厚,聚光能力弱B. 此类眼睛的晶状体变薄,聚光能力强C. 此类眼睛是远视眼,应用凸透镜矫正D. 此类眼睛是近视眼,应用凹透镜矫正10. 根据密度概念及公式m Vρ=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质量越大,其密度越大B. 物体的体积越小,其密度越大C. 物体的密度跟其质量成正比,跟其体积成反比D. 由于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某种固体的密度跟质量、体积无关11. 关于以下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用冰袋给高烧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能从人体吸热B. 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是因为雪汽化为水蒸气C. 刚从水中游完泳出来的人感觉特别冷,是因为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D. 天冷时从口中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汽化形成的12. 如图所示,小军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甲是调节天平前分度盘指针位置的情形,乙是天平调平后测量石块质量时天平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情形,丙是测量石块体积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测量前应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右调B. 石块的质量是52.2gC. 石块的体积是320cmD. 石块的密度是32.62g /cm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空1分,共25分)13. 如图所示,物体A 的长度为__________.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14. 为保证校车在公路上行驶安全,规定校车车速不得超过40km/h ,“40km/h ”是指校车行驶过程中的___速度(填“最大”、“平均”或“最小”);校车行驶时,要求每位学生系好安全带,此时,学生相对于校车是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15. 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 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_______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16. 用扇子扇表面干燥的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示数______;用扇子扇玻璃泡上涂有酒精的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这说明酒精______时要_________热.17. 射击瞄准时应做到“三点一线”,是运用了光的______;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18.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一蜻蜓立于距水面0.6m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m,则蜻蜓在水中的像距水面__________m.蜻蜓点水时在水中的像大小将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19.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水槽内的水中,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1)请在图中分别作出入射角(用字母i表示)和折射角(用字母r表示).(2)为了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以下方案中正确的是:(选填“A”、“B”或“C”).A.只测量图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B.保持入射角不变,进行多次实验,测量入射角和每次实验的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C.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测量每次实验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20. 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利用手机拍照,手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_____透镜.图中的自拍杆是最近风靡的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使物距_____,从而改变像的大小,使取景范围_____,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选填“增大”或“减小”)21. 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2∶3,它们的密度之比________;如果把甲物截去一半,乙截去45,两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是________22. 向某烧杯中逐次加入某种液体,每次加入10cm3的液体时,同时测量液体与烧杯的总质量,直到装满烧杯,并将体积与质量的数据绘制成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烧杯质量为______g ;液体的密度ρ液=______kg/m 3;若向该烧杯中倒入一半酒精,则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为______g (ρ酒精=0.8×103kg/m 3)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第23小题6分,第24小题7分,第25小题5分,第26小题5分,共23分.)23. 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水沸腾时,准确测量的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水的沸点为_____℃,当时的大气压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3)a 、b 两组同学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得: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__热量,温度______,通过图象可知,b 组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较长,请写出一个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 24. 小明利用一些器材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器材:完全相同的蜡烛A 和B 、茶色玻璃板和无色透明的玻璃板、白纸、刻度尺、铅笔.(1)小明最好选用________玻璃板(“茶色”或“无色透明”),垂直放在白纸上进行实验.(2)选取A、B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3)将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10cm处,蜡烛B放在玻璃板另一侧______cm处与蜡烛A的像_______,便确定了蜡烛A成像的位置.(4)在利用蜡烛B确定蜡烛A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则平面镜所成的的像是___像(“实”或“虚”)(5)用一条直线将A、B连在一起,小明发现A、B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小红重复上述实验(3),但她无论怎样移动在玻璃板另一侧的蜡烛B,都不能像小明一样完成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一条即可)25. 如图所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蜡烛的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将蜡烛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则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_______些;(2)若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放一个凹透镜,这时需要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3)若让凸透镜保持不动,交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会得到一个________的像. 26. 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测酸奶密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检测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检测题》附答案
③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像会呈现在光屏区域中的______方.
评估
④为便于观察现象,实验环境应较______(选填“亮”或“暗”)一些.
17.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空瓷碗底部有一枚硬币,人眼在图示位置恰好看不到硬币;保持人眼及各物体的位置不变,向碗里缓慢加水,当水面到达一定程度时就会看到整枚硬币,这是因为:来自硬币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向______(选填“法线”或“界面”)偏折,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其实是硬币位置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了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路段
AB
AC
路程s/cm
150
75
时间t/s
5.0
3.5
①实验中,要尽量减小斜面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
②小车下半程CB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其速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寒冬,室外的自来水管容易破裂,这是因为:通常气温低于______℃时,水管中的水会凝固,而冰的密度比水小,水结成冰后体积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从而把水管胀裂.
(2)在一个标有体积刻度的塑料杯中,分别装入体积不同的同种液体,用较精密的电子秤测出液体和杯子的总质量,记录总质量m及相对应的液体体积V,根据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由图象可得:空塑料杯的质量为______g,液体的密度是______g/cm3.
(3)改革开放40年以来,高铁已然成为一张有重量的中国名片.小雨乘坐复兴号高铁从青岛到济南,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80km/h,合______m/s;乘务员介绍说,若此列车按试运行时240km/h的全程平均速度行驶,试运行时全程所用的时间比现在要缩短25min,则济青高铁的行程为______km.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2)学校在放寒假师生离校后,都要将校内水管中的水放出,关闭总闸,防止水管冻裂.
若水管内水不放出,水遇冷凝固成冰,因为凝固过程中质量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冰的密度比水的小(冰的密度是900kg/m ),所以水凝固成冰后体积_____(填“变大”或“变小”),9×10 kg的水完全凝固成冰,则体积变化_______m .
(2)青岛地铁三号线运营一趟大约需要用50min,平均运行速度为30km/h,最高时速为80km/h,则青岛地铁三号线单程全长约______km.而刚刚完成线路测试的广州“未来地铁”,最高时速为140km/h,具备全自动驾驶能力.若按平均运行时速50km/h计算,则广州“未来地铁”完成青岛三号线单程时间可以节约_____min.在地铁运行过程中,坐在车厢内的乘客相对于________(单选)是静止的.
(2)读数时发现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在A点_______(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滴影响读数,因此按图乙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
(3)图丙是小雨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
①在实验室中测得水的沸点为_______,可以推测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______(填“等于”或“不等于”)标准大气压;
四、综合能力(本专题满分21分共5个小题,第20小题5分,第21小题3分,第22题3分,第23题6分,第24题4分)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中,某一小组同学将光分别射入水和玻璃中,并记录了如下数据:
空气中的入射角i

30°
45°
60°
水中的折射角r

22°
32°
40°
玻璃中的折射角β

17°
(3)在实验中,小刚同学将放在玻璃板前面的蜡烛A点燃,接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与蜡燃A的像_______为止,这时蜡烛B所在位置即蜡烛A的像位置,用___________(填实验测量器材)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以此来探究像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1. “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小华同学尝试估测了与自己身体相关的一些物理量,其中不合理的是A. 脉搏跳动约为68次/sB. 质量约为50kgC. 身体的平均密度约为1.0×103kg/m3D. 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随着科技进步,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B. 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响度以及传播速度都不变C. 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D. 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 《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B.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C.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D.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4. 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是各种各样的,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A. 眼睛B. 放大镜C. 望远镜D. 显微镜5. 我们可以把初中物理的密度概念扩大,从一维线密度、二维面密度、三维体密度到四维密度进行深刻理解:描述电线上鸟的疏密程度用一维线密度(个数/长度),描述田野中昆虫的疏密程度用二维面密度(个数/面积),那么我们学习的密度(质量/体积)则可以称为A. 一维线密度B. 二维面密度C. 三维体密度D. 四维密度6. 如图,小明利用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B是蜡烛A的像,则下列说法中()①看到像,是因为B发光进入人眼②在像B的位置放一张白纸,纸上不会出现蜡烛A的像③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B也会靠近玻璃板④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B会变大A. 只有①③正确B. 只有②④正确C. 只有①④正确D. 只有②③正确7. 如图所示,甲试管装酒精(酒精沸点为78℃),乙试管装水,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至使里面的水沸腾一段时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都不沸腾B. 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C. 甲试管内的酒精先沸腾,乙试管内的水后沸腾D. 甲试管内的酒精会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沸腾8. 根据烟囱中冒的烟和甲、乙两小车上小旗飘动的情况,有关甲、乙两小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小车一定向左运动B. 甲小车可能运动,乙小车向右运动C. 甲、乙两小车一定向右运动D. 甲小车可能静止,乙小车向左运动9. 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总路程为12m,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 4m/sB. 4.8m/sC. 5m/sD. 6m/s10. 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绘二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C. 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D. 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11. 一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用它测标准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为5℃,测沸水的温度时为95℃,若用它来测得室内温度为32℃,则室内的实际温度约为A.35℃ B. 30℃ C. 33℃ D. 37℃12. 现有密度分别为a和b的两种液体,a的密度小于b,在甲杯中装满这两种液体,质量各占一半,在乙杯中装满这两种液体,体积各占一半,假设两种液体不发生混合,两个杯子完全相同,则A甲杯中液体质量大 B. 乙杯中液体质量大C. 两杯中质量一样大D. 无法确定质量大小13. 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上来显示液面高度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当光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A. 下降B. 上升C. 不变D. 先下降后上升14. 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量杯质量为40gB. 4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40gC. 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D. 该液体密度为2g/ cm315. 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保持不变,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A. 28.334 m/sB. 13. 602 m/sC. 14. 167 m/sD. 14. 716 m/s二、填空题16. 小立同学不在“中国好声音”现场,通过收音机传来的声音就辨别出是导师李荣浩在唱歌,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去判断的,收音机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说明声音能够传递________(“信息”或“能量”),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________(“音调”、“响度”或“音色”).17. 建国70周年国庆阅兵的一个电视画面.爸爸观看阅兵时告诉小明不要在电视机前站着,影响他看电视,这是因为________的.18. 如图甲所示,检查视力时要求人与视力表的距离是5m,现使用一个平面镜,视力表到平面镜的像距为3m,则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应该是_______m.一束光在空气与透明物质的界面处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如图乙所示,界面MN的右侧是______(填选“空气”或“透明介质”)19. 2019年4月10日,发布了首张黑洞照片,为解开星系演化之谜提供了宝贵资料,照片中的黑洞距离我们5500万光年,它是根据接收到射线(一种特殊的光)经过处理而形成的,高能射线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m/s.20.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表面,如图,遇视器“玉兔二号"正在稳步驶出停稳在月球表面的嫦娥四号,以月球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是______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1. 在某次青少年机器人展示活动中,甲、乙、丙三个智能机器人在周长为20米的圆形轨道上进行速度测试活动,它们同时从同一位置出发甲率先跑完5圈此时乙正好落后甲半圈,当乙也跑完5圈时,丙恰好也落后乙半圈,v甲:v乙=_____.假设甲、乙、丙沿圆周轨道运动时速度大小均保持不变,按照大赛的要求3个机器入都要跑完50圈,那么当甲完成任务丙还要跑______m.三、实验探究题22. 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2)因矿石的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简,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则矿石的体积是_______cm3;(3)矿石的密度是_______ kg/m3 (结果保留三个有效数字),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3. 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要完成图中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_______;在安装器材时,最后安装的是_______(选填“酒精灯”或 “温度计”).(2)通过图乙中b 的现象,可以判定水_____(选填“正在”或“没有”)沸腾.(3)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后,发现水在高温时散热快,低温时散热慢.查阅资料,同一燃气灶不同火力加热的耗气量和其他信息如下表所示: 火力大小 水的质量M /kg 水的初温0t /℃ 水的末温t /℃ 消耗的燃气V /m 3 大火 4.0 26.0 50.0 0.0453 中火 4.026.050.00.0278综合分析可知:从节能的角度,用燃气灶烧开水的策略为( ) A.先中火后大火 B.先大火后中火 C.一直用大火. D.一直用中火24. 小雨用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如图甲,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下方,平行地放上白纸,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 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 ,绘出图象,如图乙,则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 为_____cm; (2)调整器材高度时,应__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3)如图丙,将蜡烛移至45cm 刻度处时,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_____(选填“虚”或“实”)像;(4)小超想利用LED 发光字母来探究凸透镜成像上下左右位置关系,“HFBZ ”的4个字母适合做LED 光源的有______个.四、计算题25. 一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108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以后过0. 6 s 开始刹车(这0. 6 s 称为反应时间),刹车后又经过4.4 s 滑行52 m,车停止. (1)在司机的反应时间内,车前进的距离是多少m? (2)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26. 如图所示,一个空烧杯质量为50g,装满水后质量为2.55kg,把正方体甲浸没在烧杯中,并把溢出的水擦干后,测得正方体甲、剩余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7.85 kg.把甲取出后,烧杯和剩余水的质量为1. 55 kg.实心正方体乙的边长为0.2m,质量为6kg,33110kg/m 水ρ=⨯.求:(1)正方体乙的密度ρ乙; (2)正方体甲的密度ρ甲;(3)若沿实心正方体乙的上表面向内部挖去一个底面积为0.01 m 2,高为h 的长方体如图所示,并在挖去部分中倒满水,是否可能使乙变化后的总质量与甲的质量相等?若可能,请计算h ;若不可能,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小华同学尝试估测了与自己身体相关的一些物理量,其中不合理的是A. 脉搏跳动约为68次/sB. 质量约为50kgC. 身体的平均密度约为1.0×103kg/m3D. 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答案】A【解析】【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详解】A. 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此选项不符合实际;B. 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C.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此选项合理;D. 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此选项符合实际.故选A.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科技进步,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B. 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响度以及传播速度都不变C. 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D. 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答案】C 【解析】【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随着科技进步,物体不振动一定不能发声,A说法错误;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故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传播速度发生改变,B说法错误;C.声音不仅能够传递能量,而且能够传递信息,故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C 说法正确;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说法错误.3. 《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B.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C.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D.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 【答案】C 【解析】【详解】雪和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露珠和雾均为小水珠,为液化形成. 【点睛】分清各种状态以及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4. 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是各种各样的,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 A. 眼睛 B. 放大镜C. 望远镜D. 显微镜【答案】A 【解析】【详解】A 、眼睛的原理和照相机相似,物体的光经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A 符合题意为答案.B 、放大镜是凸透镜,当u<f 时,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 不符合题意.C 、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 不符合题意.D 、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 不符合题意.5. 我们可以把初中物理的密度概念扩大,从一维线密度、二维面密度、三维体密度到四维密度进行深刻理解:描述电线上鸟的疏密程度用一维线密度(个数/长度),描述田野中昆虫的疏密程度用二维面密度(个数/面积),那么我们学习的密度(质量/体积)则可以称为 A. 一维线密度 B. 二维面密度C. 三维体密度D. 四维密度【答案】C 【解析】【详解】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即密度mVρ=,是指三维体密度,故C 正确. 6. 如图,小明利用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B 是蜡烛A 的像,则下列说法中( ) ①看到像,是因为B 发光进入人眼②在像B 的位置放一张白纸,纸上不会出现蜡烛A 的像 ③蜡烛A 向玻璃板靠近,像B 也会靠近玻璃板 ④蜡烛A 向玻璃板靠近,像B 会变大A. 只有①③正确B. 只有②④正确C. 只有①④正确D. 只有②③正确【答案】D【解析】【详解】①B为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我们能通过玻璃板看到蜡烛B,是因为A发出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虚像B本身不会发光,故①错误;②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在像B的位置放一张白纸,纸上不会出现蜡烛A的像,故②正确;③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由于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故像B也会靠近玻璃板,故③正确;④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由于像的大小始终和物体的大小相同,物体大小不变,像B不会改变,故④错误.故选D.7. 如图所示,甲试管装酒精(酒精沸点为78℃),乙试管装水,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至使里面的水沸腾一段时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都不沸腾B. 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C. 甲试管内的酒精先沸腾,乙试管内的水后沸腾D. 甲试管内的酒精会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沸腾【答案】D【解析】【详解】在大烧杯底部加热使烧杯内的水温度升高,由于水的沸点高于酒精的沸点,所以温度首先达到酒精的沸点,由于继续加热,所以甲试管内的酒精会沸腾;而乙试管内的水温度虽然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从同温度的大烧杯里的水中吸热,所以试管内的水不能沸腾.故选D.8. 根据烟囱中冒的烟和甲、乙两小车上小旗飘动的情况,有关甲、乙两小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乙两小车一定向左运动B. 甲小车可能运动,乙小车向右运动C. 甲、乙两小车一定向右运动D. 甲小车可能静止,乙小车向左运动 【答案】D 【解析】【详解】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因为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是向左吹所以甲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 1、向右运动;2、静止;3、向左运动,但速度小于风速;因为乙车旗向右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9. 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总路程为12m,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4m/s B. 4.8m/sC. 5m/sD. 6m/s【答案】B 【解析】前一半的时间为6m 4m /s 1.5?s ÷=,后一半的时间为6m 6m /s 1s ÷=,全程的总时间为 2.5s ,所以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2m4.8m /s 2.5ss v t ===,故应选B 【点睛】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而是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10. 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绘二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 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C. 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D. 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答案】B【解析】【分析】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手机摄像头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详解】A、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B、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故B正确;C、如果要让像变小一些,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应增大物距,应将二维码远离凸透镜,故C 错误.D、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缩小实像,故D错误.故选B.11. 一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用它测标准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为5℃,测沸水的温度时为95℃,若用它来测得室内温度为32℃,则室内的实际温度约为A. 35℃B. 30℃C. 33℃D. 37℃【答案】B【解析】解答:摄氏温度的规定是: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冰水混合物为0℃,100℃和0℃之间有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由题意可知:该温度计下边第五个格的位置代表0℃,第九十五个格的位置代表100℃,即该温度计的95-5=90个小格表示100℃,据此可求出一个格代表的度数:(100℃-0℃)/(95-5)=10/9℃当室内温度为32℃,则室内的实际温度约为10/9℃╳(32-5)=30℃故【答案】B12. 现有密度分别为a和b的两种液体,a的密度小于b,在甲杯中装满这两种液体,质量各占一半,在乙杯中装满这两种液体,体积各占一半,假设两种液体不发生混合,两个杯子完全相同,则A. 甲杯中液体质量大B. 乙杯中液体质量大C. 两杯中质量一样大D. 无法确定质量大小【答案】B【详解】模型1即为甲杯:由于12ρρ<两种液体的质量且各占一半,可得密度1ρ 的液体体积大于密度2ρ的液体,密度1ρ的液体体积用灰色标记,密度2ρ的液体体积用蓝色标记.模型2即为乙杯:两种液体体积相等,密度1ρ的液体体积用灰色标记,密度2ρ的液体体积用蓝色标记;对照组体现体积相等时之间的分界线,对模型1密度1ρ的液体体积进行处理,切割成和模型1中密度1ρ的液体体积相同,即是容器体积的一半(如图所示).对模型2中密度2ρ的液体体积进行处理,切割成和模型1中密度2ρ的液体体积相同(如图所示),经过处理便可以直接从对比处比较甲、乙两杯内液体质量的大小了,答案很明显是对比处是蓝色的乙杯大,即乙杯内液体的质量大.故选B13. 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上来显示液面高度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当光屏上的光点由S 1移到S 2时,表示液面( )A. 下降B. 上升C. 不变D. 先下降后上升【答案】A【详解】光屏上的光点由S 1移到S 2时,由于入射光线的方向固定不变,那么它的反射光线方向也不变,过S 2作平行线平行于过S 1的反射光线,这条平行线与入射光线交于O 点,O 点在CD 线上,液面CD 相对于液面AB 是下降,如图所示,故选A .14. 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 及液体的体积 V ,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 如图所示的 m -V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量杯质量为 40gB. 40cm 3 的该液体质量为40gC. 该液体密度为 1.25g/cm 3D. 该液体密度为 2g/ cm 3 【答案】B 【解析】 【分析】与纵轴的交点液体体积为0,此时所对应质量为量杯质量【详解】由图像可解出图像与纵轴交于20g 处,此时液体体积为0,则可知量杯质量为20g ;由图像可知,当液体体积为20cm 3时,总质量为40g ,则液体质量为20g ,密度3320g =1g /cm 20cmm V ρ==,则40cm 3的该液体质量331g /cm 40cm =40g m V ρ==⨯.15. 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 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 ,且保持不变,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A. 28.334 m/sB. 13. 602 m/sC. 14. 167 m/sD. 14. 716 m/s【答案】C 【解析】【详解】由题图知,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10.32s 10.16s =2t ⨯=由sv t=得,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 11•340m/s 0.16s 54.4m s v t ==⨯=波波超声波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210.24s 0.12s 2t =⨯=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22•340m/s 0.12s 40.8m s v t ==⨯=波波汽车行驶的距离为:1254.4m 40.8m 13.6m s s s =-=-=波波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两次间隔时间为1s ,且测试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记为0时刻,则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0.16s ;超声波第二次发出的时间为1s 末,超声波第二次与车相遇的时刻应该是:1s 0.12s 1.12s +=汽车行驶的时间是:1.12s 0.16s 0.96s t =-=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13.6m 14.167m/s 0.96st v s ==≈故选C.二、填空题16. 小立同学不在“中国好声音”现场,通过收音机传来的声音就辨别出是导师李荣浩在唱歌,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去判断的,收音机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说明声音能够传递________(“信息”或“能量”),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________(“音调”、“响度”或“音色”).【答案】(1). 音色(2). 能量(3). 响度【解析】【分析】根据题中“辨别出是导师李荣浩在唱歌”、“收音机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声音能够传递”可知,本题考查声音的三个特性、声音的利用,根据它们的规律,运用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调与频率有关、音色与与材料有关、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与能量,分析推断.【详解】[1]每个人说话的声音都不一样,通过收音机传来的声音就辨别出是导师李荣浩在唱歌,这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去判断的;[2]收音机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3]音量太大是指声音的振幅大,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响度.17. 建国70周年国庆阅兵的一个电视画面.爸爸观看阅兵时告诉小明不要在电视机前站着,影响他看电视,这是因为________的.【答案】光是沿直线传播【解析】【详解】爸爸观看阅兵时告诉小明不要在电视机前站着,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电视发出的光被小明挡住,影响他看电视.18. 如图甲所示,检查视力时要求人与视力表的距离是5m,现使用一个平面镜,视力表到平面镜的像距为3m,则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应该是_______m.一束光在空气与透明物质的界面处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如图乙所示,界面MN的右侧是______(填选“空气”或“透明介质”)【答案】(1). 2 (2). 空气【解析】【详解】[1]视力表距离平面镜3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检查视力时眼睛离视力表的像距离是5m,所以人到镜子的距离应该是:-=5m3m2m[2]光在空气与某透明物质的界面处发生了折射,其光路及夹角如图所示,由于空气中的角度总是大的,所以界面右侧为空气.19. 2019年4月10日,发布了首张黑洞照片,为解开星系演化之谜提供了宝贵资料,照片中的黑洞距离我们5500万光年,它是根据接收到射线(一种特殊的光)经过处理而形成的,高能射线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m/s.【答案】3.0×108【解析】【详解】高能射线是一种电磁波,其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20.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表面,如图,遇视器“玉兔二号"正在稳步驶出停稳在月球表面的嫦娥四号,以月球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是______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答案】静止【解析】【详解】以月球为参照物,嫦娥四号与月球之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嫦娥四号是静止的.21. 在某次青少年机器人展示活动中,甲、乙、丙三个智能机器人在周长为20米的圆形轨道上进行速度测试活动,它们同时从同一位置出发甲率先跑完5圈此时乙正好落后甲半圈,当乙也跑完5圈时,丙恰好也落后乙半圈,v甲:v乙=_____.假设甲、乙、丙沿圆周轨道运动时速度大小均保持不变,按照大赛的要求3个机器入都要跑完50圈,那么当甲完成任务丙还要跑______m.【答案】(1). 10:9 (2). 190【解析】【详解】[1] [2]设甲跑完5圈用的时间为t则根据题意可知,。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是图_____和图_____
(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是图_____和图_____
(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是图_____和图_____
27.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在木板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让小车自斜面由静止开始滑下,三次实验如图所示,比较小车沿水平面运动的距离。请你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以下问题:
猜想1: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2:浮力 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猜想3:浮力的人小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猜想4: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1)如图所示,用手把饮料罐按入水中,饮料料罐浸入水中越深,手会感到越吃力.这个事实可以支持以上猜想_______(选填序号)
(2)为了研究猜想1和猜想2,运用了体积相同的A、B、C三个圆柱体,测得重力分别为4N,4.5N和5N.然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应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_____,(填“相等”或“不等”),则让小车从斜面上的_____(填“同一位置”或“不同位置”)由静止滑下,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_____;
(2)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最大的是第_____次,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与接触面的_____有关;
22.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这表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_____,红墨水在温度较高的水中扩散较快,这表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_____,固体很难压缩,这表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
三、作图与简答题(共8分)
23.如图所示,物体浮在容器中的水面上,将容器放在斜面上,请画出物体的受到浮力的示意图。
19.小明用15N的水平拉力拉着重20N的物块在水平地面上以1m/s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则物块受到的摩擦阻力是_____N,当他用20N的水平拉力拉着物块加速运动时,物块受到的摩擦阻力是_____N。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八年级物理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位号、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物体重力约为1N的是()A.一枚大头针B.两个鸡蛋C.一个乒乓球D.一张书桌2.如图所示是我国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陶埙”,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吹奏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埙孔能改变它发出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3.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物腐烂变质,常会放些干冰,这是利用干冰()A.熔化吸热B.升华吸热C.凝固放热D.液化放热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汽车安装了HUD抬头显示器,汽车仪表安装在驾驶台上,司机平视,借助透明挡风玻璃能看到汽车仪表的像,如图所示,这个像形成的原因是()A.光的反射B.光的直线传播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5.光从空气倾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45°,折射角可能为()A.30° B.45°C.60° D.90°6.“2022相约北京”的北京8分钟精彩演出中,两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让人印象深刻。

每只大熊猫都是用一种特殊的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它的高为2.35m,质量却只有10kg,是利用了铝合金这种材料具有较小的()A.质量B.体积C.重力D.密度7.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B.悠扬的琴声如果影响到人们的工作,休息,睡眠就成了噪声,故B错误;
C.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它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一般大于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但还与温度有关,故C错误;
D.在月球上,宇航员不能直接交谈,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故D正确;
故选D.
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春日清晨,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液化现象
A. 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右盘
B. 此固体的密度为7.9g/cm3
C 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减小
D. 只改变此固体形状,它的质量减少
7.a、b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60g和128g,体积分别为12cm3和16cm3.在这两个金属球中,如果有一个是实心的,那么()
4.下列对光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A. 近视眼镜的镜片采用凹透镜是因为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 眼睛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到达了该物体
C. 兴隆湖中出现科学城建筑的倒影是因为光从空气进入了水
D. 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因为水珠对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程度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因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故A错误;眼睛能够看到周围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或物体反射的光线射入了人的眼睛,眼睛不是光源,是不会发光,故B错误;兴隆湖中出现科学城建筑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雨过天晴在天空出现彩虹,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因为水珠对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程度不同,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D正确,故选D.
(6)枇杷的密度_____.
你认为小明这种测密度的方法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如图所示,号称“天下第一鼓”的山西威风锣鼓队正在表演.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其主要原因是()A.手不能传播声音B.手吸收了声波C.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2、如图1所示,桌面上放有三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三种液体甲、乙、丙,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2所示,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是()A.乙,丙,甲 B.甲,丙,乙 C.甲,乙,丙 D.丙,乙,甲3、用橡皮筋、回形针、棉线、小瓶盖、牙膏盒、铁丝、钩码和刻度尺等,做一个如图所示的橡皮筋测力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刻度可以标在牙膏盒上B.可以把回形针上端当作指针C.可以利用钩码拉伸橡皮筋标注刻度D.不同橡皮筋做的测力计量程都相同4、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如果丙带正电荷,则甲()A.一定带正电荷 B.一定带负电荷 C.可能带负电荷 D.可能带正电荷5、未煮过的汤圆沉在水底,煮熟后漂浮在水面上,则此时汤圆()A.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排开水的体积比未煮过的小B.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排开水的体积比未煮过的小C.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排开水的体积比未煮过的大D.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排开水的体积比未煮过的大6、某实习护士用两支体温计给两位病人测量体温,读数都是38.5℃,因病人多,护士一时粗心,忘记将该体温计甩一甩,紧接着用酒精擦拭后便直接用于测量另外两人的体温,如果后两位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6.5℃和39.5℃,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为()A.36.5℃、39.5℃B.都是38.5℃C.都是39.5℃D.38.5℃、39.5℃7、小明在湖边散步时,看到水中的鱼在“白云”中穿梭,下列说法正确的()A.小明看到水中的“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小明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小明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鱼位置要深D.小明看到水中的鱼和“白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8、甲、乙两同学质量之比为10:9,甲同学重588N,则乙同学身体质量和重力分别是()A.529.2kg,529.2N B.54kg,588NC.54 kg,529.2N D.66.7kg,653.3N9、潜水员潜水时呼出的气泡在水面下上升的过程中,体积不断变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卷(带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水中的物体没有受到浮力的是()A.水面戏水的鸭子B.水中游弋的小鱼C.水中大桥的桥墩D.海底水草的叶子2、如图a,在平直高速公路上的某时刻,甲、乙两车相距s,经过时间t后,两车距离变为s1(s1<s).两车的s﹣t图象如图b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b中的图线Ⅱ表示的是甲车的运动情况时刻表示甲乙两车此时的速度相等B.图b中的t时刻之前C.t时刻一定在图b中的t时刻之前D.t时刻可能在图b中的t3、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前,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这时应该()A.将游码向左移动B.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将游码向右移动D.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4、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雨后彩虹一光的色散B.鱼翔浅底一一光的直线传播C.小孔成像一光的反射D.镜花水月一光的折射5、对下列图示中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乙中,人佩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6、如图所示,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试管内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甲试管竖直放置,乙试管倾斜放置,两试管液面相平.设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为p甲和p乙,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p甲>p乙B.p甲=p乙C.p甲<p乙D.无法确定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接触的物体间才会产生力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间不会有力的作用B.一个物体只受重力,一定竖直向下运动C.弹簧测力计只能沿竖直方向使用,不能倾斜使用D.地球附近的物体如果只受一个力,那肯定就是重力8、有一位同学用天平称一块矿石的质量,把天平调好后,把矿石和砝码放反了位置,而且他选用50g、20g砝码各一个,又把游码拨至标尺4g处,达到平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完美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完美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完美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如图所示,用手指压圆珠笔芯使它弯曲,同时手指感到疼痛,这个实验不能说明()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2、邮电局的长途电话亭大都是用玻璃制造的,隔音效果好,这主要是因为玻璃()A.能较好地吸收声音B.能够发出声音C.不能传播声音D.能较好地反射声音3、《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4、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物体的惯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标枪运动员通过助跑提高成绩,利用了运动员自身的惯性B.紧固锤头时撞击锤柄的下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C.拍打窗帘清除上面的浮灰,利用了窗帘的惯性D.将脸盆里的水泼出去,利用了水的惯性5、听到考试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A.铃声以声波的形式传播B.铃声能传递能量C.铃声属于噪声D.铃声能传递信息6、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A.拨动张紧的橡皮筋B.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C.敲击水瓶琴D.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7、如图所示,一圆形水管左粗右细,a、b为粗管和细管中同一水平面上的点,水管中有一气泡,随水向右快速运动,气泡经过a、b两点时体积大小的比较,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a点时大B.b点时大C.一样大D.均有可能8、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硬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C.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9、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四种光学元件的作用:①都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②只有平面镜能成虚像;③凸透镜既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④只有凹透镜能矫正视力;⑤利用三棱镜能研究光的色散.下列选项中,完全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10、踢足球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运动,下列与踢球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踢球时,脚对球施加了力,球对脚没有力的作用B.只要脚对球施加的力大小相同,其作用效果一定相同C.踢出去的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D.守门员使球停下来的过程中,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11、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C.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D.3s时甲在乙的前方12、能正确反映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的光路是()A. B. C. D.13、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起纸屑.下列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与其相同的是()A.挤压后的塑料吸盘“吸”在瓷砖上B.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吸”在一起C.干手搓开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D.行驶的汽车的窗帘被“吸”出窗外14、以下物理规律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 B.欧姆定律 C.光的反射定律D.焦耳定律15、若先在地球上,后在月球上分别用天平和弹簧测力计称量同一个物体,则会发现()A.天平示数变大,弹簧测力计变大B.天平示数变小,弹簧测力计不变C.天平示数不变,弹簧测力计变大D.天平示数不变,弹簧测力计变小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在一列匀速行驶的列车内,一位同学相对于车厢竖直向上跳起,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落在车厢内原来的起跳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题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神七”飞船的成功发射,使人们对宇航员的生活和工作更为关注。

宇航员在飞船内可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通话,原因是【】A.太空中噪声太大B.用通讯设备对话方便C.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2.“……驻足倾听,隐隐传来‘威风锣鼓’的节奏,渐渐地鼓声、锣声变得雄壮、喧腾起来,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对文中“隐隐传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空气可以传声 B.锣鼓声响度很小 C.观察者离声源很远 D.锣鼓声传播速度很小3.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初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 B.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C.深秋,红红的苹果蒙上白霜 D.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4.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是一种特殊的碳材料。

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升高到2000℃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到3000℃时开始升华。

关于这种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A.发生升华时吸收热量 B.熔点是2000℃ C.沸点是3000℃ D.凝固点是3000℃5. 2008年春节晚会中有一精彩的“手影戏”——《逗趣》。

两位演员用手分别表演了动物、人物的各种形态。

活灵活现的手影,让观众大开眼界。

手影的形成是由于【】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D.凸透镜成像6.在清澈的湖面上空,小燕子正在向下俯冲捕食。

在小燕子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它在湖水中的像的虚实、它和像之间的距离,正确的说法是【】A.实像,距离变大B.实像,距离变小C.虚像,距离变小D.虚像,距离变大7.汶川地震发生后,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从高空飞机上拍摄到的画面,若用一镜头焦距为60mm 的相机在高空拍照,此时胶片到镜头的距离【】A.等于60mm B.等于120mm C.小于120mm但大于60mm D.大于120mm9.小明妈妈从菜场买回一只老母鸡,让小明猜猜它的质量,你认为,小明的猜测应接近下列哪一数值才是符合实际的【】A.20gB.200g C .2kg D. 20kg10.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一、单选题1.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他们随空间站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但我们在电视上看他们在天和舱内却觉得静止不动(如图所示),这是因为观察者所选的参照物是()A.太阳B.天和舱C.地球D.月亮2.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3.如图所示,小提琴和吉他都是弦乐器,演奏者不断地变换按压弦的位置,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弦发声时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4.如今,城市养狗遛狗的人逐渐增多,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如图所示为网上一款)应运而生。

实验结果显示: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

对超声驱狗器发出的声音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不是由于振动产生的C.常温下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D.发声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5.小洋将量程为-30℃~50℃的寒暑表放在窗台外测气温。

一段时间后,寒暑表的示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寒暑表的分度值为1℃B.该寒暑表无法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C.当时的气温为11℃D.寒暑表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6.2021年9月30日上映的国庆档战争电影《长津湖》,仅一周票房破30亿,力压所有同期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影片中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的东线战场上,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重挫美军精锐的陆战第一师,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执行埋伏任务的志愿军睫毛上都出现了白霜这些白霜形成的原因是()A.凝固B.液化C.凝华D.升华7.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可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华现象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熔化现象8.如图甲是世界最早的观象台——山西陶寺古观象台,它由13根直立的夯土柱组成,呈半圆形,图乙是结构示意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16 含答案-优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16 含答案-优选

八年级(上)第二次联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1.正常人平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A.1.2 m/s B.12 m/s C.1.2 cm/s D.1.2 km/s2.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从物理角度是指声音()A.频率高B.音色好C.响度大D.速度快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B.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4.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为了新奇、美观B.为了寻欢作乐C.为了清洁房顶D.为了解暑降温5.下列图象中,属于某种金属熔化的是()A.B.C.D.6.把盛水的试管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如图,则试管里的水()A.能达到沸点、能沸腾B.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C.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D.无法确定7.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时,会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A.水从瓶内渗出的结果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C.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D.瓶外壁上的水汽化产生的现象8.用一只读数是“39.5℃”的体温计去测一正常人的体温,测量前没有甩温度计,若当时的气温是18℃,测量后体温计的读数为()A.37℃B.39.5℃C.18℃D.36.8℃9.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湖边的景物,在湖中形成的“倒影”B.用凸透镜看地图C.太阳光照射下,地面上出现树的影子D.小孔成像10.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主轴上距透镜中心25cm处,物体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11.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物体从2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D.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12.如图所示,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夜景.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50mm,则通过照相机所成实像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A.大于100 mm B.小于50 mmC.等于50 mm D.大于50 mm小于100 mm二、填空题(作图题每小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22分)13.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A的长度为cm.14.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镜,它对太阳光的作用,可能导致森林火灾.15.我们能够听到蜜蜂飞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主要原因是它们飞行时发出声音的不同.我们能够区分钢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发出声音的不同.16.人站在竖直挂着的平面镜的前方2米处,以1m/s的速度靠近镜,1秒后人的像与人相距m,像的大小.17.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现象.有三种色光适当混合能产生其它色光,这三种色光分别是红光、和蓝光.18.如图中,OA、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线、反射线和折射线三条光线,则界面的边是空气,折射角为度.19.2011冬季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较少.雾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需要热量.20.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m/s.光由空气折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会.(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1.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的眼睛是眼,需要选用进行矫正.22.当摄影师用一台镜头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全班同学照完合影后,接着又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这时摄影师应该(填“增大”或“减小”)照相机镜头和小明的距离,同时(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23.完成图中透镜的光路图.24.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出物体AB的像.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3分)25.如图是小华对水沸腾现象进行的实验探究,当温度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了6min为止.通过实验得到下表数据.(1)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如图1所示,小华在实验中使用温度计时出现的不当之处是:、.(2)其中水沸腾时的气泡现象如图2中的图所描述一样(选填“A”或“B”),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热量,温度将.(3)图3是实验过程某一时刻的温度,此时水温是℃.由表中数据可知,此时的大气压应该是(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26.小明同学自备器材,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其情形如图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B的位置,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2)某同学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如果把蜡烛A 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的大小(选项“变大”、“变小”或“不变”).(3)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承接到像(选项“会”或“不会”),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2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1)如图甲所示,该透镜的焦距是cm,组装器材时,应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2)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图乙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如果将蜡烛远离透镜,要想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3)当把蜡烛移到离透镜25cm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的像(填“放大”或“缩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这种成像情况一致的是.(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时,小明将透镜向上移动,则屏上的像将向(选填“上”或“下”),小明再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屏上的像(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屏上像的亮度(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四、论述与计算题(共19分)28.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是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如果改骑自行车则需6min,问:(1)从家门到校门的路程大约是多少?(2)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9.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数.某超音速飞机的马赫数为2.5,那么:(1)它的飞行速度为多少?(2)若广州到北京的距离为1700km,这架飞机从广州到北京需要多长时间?30.近年我国铁路事业迅猛发展,动车具有动力集中、提速快、效率高等优点.(1)以动车车次D3018为例,此趟列车具体行程见下方时刻表,该动车从南京到武昌间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2)途中动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用了2min完全通过长2000m的隧道,求这列动车的长度多少米?(3)动车过隧道时,动车全部在隧道中的时间是多少秒?八年级(上)第二次联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1.正常人平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A.1.2 m/s B.12 m/s C.1.2 cm/s D.1.2 km/s【考点】68: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识记人步行的速度、骑自行车的速度等,这些总是出现在估计题目中.【解答】解:人步行的速度是1.2m/s.故选A.2.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从物理角度是指声音()A.频率高B.音色好C.响度大D.速度快【考点】9F:响度.【分析】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生活中有时人们把声音的高低和大小弄混,要注意理解.【解答】解:题中的“高声语”是指大声说话,即响度大,不是音调高.故选C.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B.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考点】9L:防治噪声的途径;99: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9H:音色;9N:声与能量.【分析】解答本题需要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声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听到声音的条件包括声、介质、人耳;声音的利用包括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波可以传递能量.【解答】解: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通过在声处减弱噪声的,所以A正确;B、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音色是不同的,我们就是靠音色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所以B正确;C、听到声音的条件必须满足:一要有发声体振动产生声音,二要有介质传播声音,三要有良好的听觉器官.除此以外,声音的频率还必须在20Hz~20000Hz 之间,声音要有一定的响度,只有具备这几个条件,我们才能听到声音.所以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不一定就能听到声音,C不正确;D、外科医生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超声波,结石会被击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这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所以D正确.故选 C.4.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为了新奇、美观B.为了寻欢作乐C.为了清洁房顶D.为了解暑降温【考点】1:蒸发及其现象.【分析】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它们在进行时都需要吸热.【解答】解: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在此过程中水要蒸发,且蒸发过程需要吸收热量,致使宫殿里的温度降低.故选D5.下列图象中,属于某种金属熔化的是()A.B.C.D.【考点】1C: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分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金属是晶体,其次再根据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时的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表现在图象上就是晶体熔化图象中,有一段线段呈水平,而非晶体则不断升温.因此对照各图加以分析即可.【解答】解:A、液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凝固特点,是晶体凝固的图象.不符合题意.B、固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C、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D、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符合题意.故选D.6.把盛水的试管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如图,则试管里的水()A.能达到沸点、能沸腾B.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C.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D.无法确定【考点】1I:沸腾及沸腾条件.【分析】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沸腾.【解答】解:如图:大烧杯中的水吸收火的热量,能达到沸点,达到沸点后,水的温度还低于火的温度,还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烧杯中的水能沸腾.开始时试管中的水低于烧杯中的水的温度,能在烧杯中吸收热量,达到沸点后,由于在同一大气压下,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水沸点相同,试管中的水无法再继续吸收热量,所以不能沸腾.故选C.7.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时,会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A.水从瓶内渗出的结果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C.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D.瓶外壁上的水汽化产生的现象【考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要判断矿泉水瓶的外壁“出汗”的形成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就需要知道什么叫“出汗”,它是什么状态的,它又是由哪种状态形成的,然后结合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就可以判断出它属于哪种物态变化.【解答】解:矿泉水瓶“出汗”指的是矿泉水瓶外壁上有水,水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到比较冷的矿泉水瓶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故选B.8.用一只读数是“39.5℃”的体温计去测一正常人的体温,测量前没有甩温度计,若当时的气温是18℃,测量后体温计的读数为()A.37℃B.39.5℃C.18℃D.36.8℃【考点】18: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体温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使用体温计前一定要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因为水银柱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解答】解:由于体温计的构造特殊,液泡上方有一缩口,体温计里面的液体未经下甩不会自动下,用后再次使用必须用力向下甩.正常人的体温低于39.5℃,里面的液体只会上升不会自动下,所以体温计的示数仍为39.5℃.故选B.9.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湖边的景物,在湖中形成的“倒影”B.用凸透镜看地图C.太阳光照射下,地面上出现树的影子D.小孔成像【考点】AM: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湖边的景物,在湖中形成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用凸透镜看地图,属于光的折射的应用,故B符合题意;C、太阳光照射下,地面上出现树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选B.10.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主轴上距透镜中心25cm处,物体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物距u=25cm,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11.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物体从2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D.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1)凸透镜成像时像的大小由物距大小决定.①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增大、像变大;②成虚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小,像变小.(2)首先判断出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所成像的性质,再判断出物体从2倍焦距外向焦点移动的过程中物距的变化,从而可以判断出像距和像的变化.【解答】解:物体从2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所以成实像,而移动时,物距逐渐变小,则像距逐渐变大,像逐渐变大.故选C.12.如图所示,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夜景.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50mm,则通过照相机所成实像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A.大于100 mm B.小于50 mmC.等于50 mm D.大于50 mm小于100 mm【考点】B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凸透镜成像,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f>v>f.【解答】解: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镜头的焦距是50mm,胶片和镜头之间是像距,2f>v>f,所以实像到镜头的距离大于50mm小于100mm.二、填空题(作图题每小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22分)13.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物体A的长度为 2.13 cm.【考点】66:刻度尺的使用.【分析】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首先要看清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完整,然后认准分度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记录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解答】解:由图可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被测物体的起始刻度值为:4.00cm,终了刻度值为:6.13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13cm.故答案为:1mm;2.13cm.14.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对太阳光的会聚作用,可能导致森林火灾.【考点】B4: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解答】解:因为瓶中进入水之后,瓶中的水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果热量集中,会造成树叶燃烧,造成火灾;故答案为:凸透镜,会聚.15.我们能够听到蜜蜂飞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主要原因是它们飞行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我们能够区分钢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考点】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听不到的,根据蜜蜂和蝴蝶的振动频率判断是否能听到声音,从而判断能否感知到.音色是辨别声音的依据.【解答】解:蜜蜂振动频率是300~400Hz,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能听到飞舞的声音,故能感知到蜜蜂飞过;蝴蝶振动频率是5~6Hz,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不能听到飞舞的声音,故感知不到蝴蝶飞过,因此我们能够听到蜜蜂飞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主要原因是它们飞行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钢琴和小提琴发声时,振动物体的材料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故答案为:音调;音色.16.人站在竖直挂着的平面镜的前方2米处,以1m/s的速度靠近镜,1秒后人的像与人相距 2 m,像的大小不变.【考点】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像距等于物距,物像对称;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有关.【解答】解:人站在竖直挂着的平面镜的前方2米处,以1m/s的速度靠近镜,1秒后人与镜面之间的距离为:2m﹣1m/s×1s=1m,则像与人的距离为1m+1m=2m;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有关,与距离无关,故像的大小不变.故答案为:2;不变.17.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有三种色光适当混合能产生其它色光,这三种色光分别是红光、绿光和蓝光.【考点】AP:光的色散.【分析】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解答】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有三种色光适当混合能产生其它色光,这三种色光就是光的三原色,它们分别是红光、绿光、蓝光.故答案为:色散;绿光.18.如图中,OA、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线、反射线和折射线三条光线,则界面的左边是空气,折射角为60 度.【考点】A: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在界面将发生反射和折射,注意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具有对称性,在界面的同侧,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不对称,分别在界面的两侧.【解答】解:由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故NN′是法线,MM′是界面,则CO是入射光线,OB是反射光线,OA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BON′=30°,折射角为∠AON=60°.由于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界面MM′右边是玻璃,左边是空气.故本题答案为:左;60.19.2011冬季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较少.雾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需要放出热量.【考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2)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解答】解: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答案为:液化;放出.20.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光由空气折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会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考点】A4: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分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真空中的要小.【解答】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需要记住的,是3×108m/s.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故光由空气折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会减小.故答案为:3×108;减小.21.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的眼睛是近视眼,需要选用凹透镜进行矫正.【考点】BA: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解答此题应明确以下两点:近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远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解答】解:由图可知: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需佩戴凹透镜矫正,所以此人应佩戴凹透镜做成的眼镜.故答案为:近视;凹透镜.22.当摄影师用一台镜头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全班同学照完合影后,接着又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这时摄影师应该减小(填“增大”或“减小”)照相机镜头和小明的距离,同时增大(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像变大时,像距也变大,而物距变小.【解答】解:当照完合影后,又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时,照相机所成的像变大了,像距也要变大,物距变小,故照相机到小明的距离变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变大.故本题答案为:减小;增大.23.完成图中透镜的光路图.【考点】B6:透镜的光路图.【分析】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根据图示作出折射光线.【解答】解: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由此作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24.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出物体AB的像.【考点】AH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A 、B 端点AB 的像点A′、B′,连接A′、B′即为物体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解答】解:先作出端点A 、B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 的像,如图所示:′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3分)25.如图是小华对水沸腾现象进行的实验探究,当温度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 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了6min 为止.通过实验得到下表数据.(1)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热胀冷缩 规律制成的.如图1所示,小华在实验中使用温度计时出现的不当之处是: 视线未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2)其中水沸腾时的气泡现象如图2中的 A 图所描述一样(选填“A”或“B”),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 吸收 热量,温度将 保持不变 .(3)图3是实验过程某一时刻的温度,此时水温是 98 ℃.由表中数据可知,。

人教版物理初二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初二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初二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目的是美化环境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中空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调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C.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声波D.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3.夏季,每当“回潮天气”到来时,室内的墙壁和地板都非常潮湿,甚至会“出水”。

下列现象与室内“出水”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春天,封冻的江河开始解冻B.酷夏,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C.深秋,早晨路边的小草上有许多水珠D.寒冬,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4.对下列物理量数值的估计,最接近实际的是()A.同学们使用的一本八年级的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kgB.通常情况下骑行自行车的速度约为1m/sC.10元人民币的长度约为14cmD.人的脉搏跳动60次的时间约为4分钟5.在气温是0℃的环境下,用一小金属盆装冰水混合物,置于装0℃的酒精的大盆中,如图所示,在两盆液体中分别插一支温度计甲和乙,用电扇吹液面时,内盆仍为冰水混合物,外盆仍有许多酒精,在此过程中()A.内盆中,冰与水比例增加B.内盆中,冰与水比例不变C.甲、乙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D.甲温度计的示数低于乙温度计6.从下面左侧列出的各种现象中,在右侧找出对应的物理知识。

其中错误..的是()A.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人就可以看到它——光的直线传播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光的折射C.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光的反射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光的色散7.冰遇火会熔化。

但远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却能“削冰取火”。

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万毕术》中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第二次联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1.正常人平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A.1.2 m/s B.12 m/s C.1.2 cm/s D.1.2 km/s2.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从物理角度是指声音()A.频率高B.音色好C.响度大D.速度快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B.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4.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为了新奇、美观B.为了寻欢作乐C.为了清洁房顶D.为了解暑降温5.下列图象中,属于某种金属熔化的是()A.B.C.D.6.把盛水的试管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如图,则试管里的水()A.能达到沸点、能沸腾B.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C.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D.无法确定7.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时,会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A.水从瓶内渗出的结果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C.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D.瓶外壁上的水汽化产生的现象8.用一只读数是“39.5℃”的体温计去测一正常人的体温,测量前没有甩温度计,若当时的气温是18℃,测量后体温计的读数为()A.37℃B.39.5℃C.18℃D.36.8℃9.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湖边的景物,在湖中形成的“倒影”B.用凸透镜看地图C.太阳光照射下,地面上出现树的影子D.小孔成像10.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主轴上距透镜中心25cm处,物体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11.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物体从2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D.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12.如图所示,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夜景.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50mm,则通过照相机所成实像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A.大于100 mm B.小于50 mmC.等于50 mm D.大于50 mm小于100 mm二、填空题(作图题每小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22分)13.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A的长度为cm.14.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镜,它对太阳光的作用,可能导致森林火灾.15.我们能够听到蜜蜂飞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主要原因是它们飞行时发出声音的不同.我们能够区分钢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发出声音的不同.16.人站在竖直挂着的平面镜的前方2米处,以1m/s的速度靠近镜,1秒后人的像与人相距m,像的大小.17.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现象.有三种色光适当混合能产生其它色光,这三种色光分别是红光、和蓝光.18.如图中,OA、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线、反射线和折射线三条光线,则界面的边是空气,折射角为度.19.2011冬季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较少.雾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需要热量.20.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m/s.光由空气折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会.(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1.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的眼睛是眼,需要选用进行矫正.22.当摄影师用一台镜头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全班同学照完合影后,接着又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这时摄影师应该(填“增大”或“减小”)照相机镜头和小明的距离,同时(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23.完成图中透镜的光路图.24.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出物体AB的像.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3分)25.如图是小华对水沸腾现象进行的实验探究,当温度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了6min为止.通过实验得到下表数据.(1)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如图1所示,小华在实验中使用温度计时出现的不当之处是:、.(2)其中水沸腾时的气泡现象如图2中的图所描述一样(选填“A”或“B”),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热量,温度将.(3)图3是实验过程某一时刻的温度,此时水温是℃.由表中数据可知,此时的大气压应该是(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26.小明同学自备器材,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其情形如图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B的位置,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2)某同学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如果把蜡烛A 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的大小(选项“变大”、“变小”或“不变”).(3)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承接到像(选项“会”或“不会”),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2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1)如图甲所示,该透镜的焦距是cm,组装器材时,应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2)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图乙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如果将蜡烛远离透镜,要想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3)当把蜡烛移到离透镜25cm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的像(填“放大”或“缩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这种成像情况一致的是.(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时,小明将透镜向上移动,则屏上的像将向(选填“上”或“下”),小明再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屏上的像(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屏上像的亮度(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四、论述与计算题(共19分)28.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是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如果改骑自行车则需6min,问:(1)从家门到校门的路程大约是多少?(2)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9.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数.某超音速飞机的马赫数为2.5,那么:(1)它的飞行速度为多少?(2)若广州到北京的距离为1700km,这架飞机从广州到北京需要多长时间?30.近年我国铁路事业迅猛发展,动车具有动力集中、提速快、效率高等优点.(1)以动车车次D3018为例,此趟列车具体行程见下方时刻表,该动车从南京到武昌间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2)途中动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用了2min完全通过长2000m的隧道,求这列动车的长度多少米?(3)动车过隧道时,动车全部在隧道中的时间是多少秒?八年级(上)第二次联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1.正常人平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A.1.2 m/s B.12 m/s C.1.2 cm/s D.1.2 km/s【考点】68: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识记人步行的速度、骑自行车的速度等,这些总是出现在估计题目中.【解答】解:人步行的速度是1.2m/s.故选A.2.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从物理角度是指声音()A.频率高B.音色好C.响度大D.速度快【考点】9F:响度.【分析】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生活中有时人们把声音的高低和大小弄混,要注意理解.【解答】解:题中的“高声语”是指大声说话,即响度大,不是音调高.故选C.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B.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考点】9L:防治噪声的途径;99: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9H:音色;9N:声与能量.【分析】解答本题需要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声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听到声音的条件包括声、介质、人耳;声音的利用包括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波可以传递能量.【解答】解: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通过在声处减弱噪声的,所以A正确;B、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音色是不同的,我们就是靠音色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所以B正确;C、听到声音的条件必须满足:一要有发声体振动产生声音,二要有介质传播声音,三要有良好的听觉器官.除此以外,声音的频率还必须在20Hz~20000Hz 之间,声音要有一定的响度,只有具备这几个条件,我们才能听到声音.所以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不一定就能听到声音,C不正确;D、外科医生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超声波,结石会被击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这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所以D正确.故选 C.4.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为了新奇、美观B.为了寻欢作乐C.为了清洁房顶D.为了解暑降温【考点】1:蒸发及其现象.【分析】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它们在进行时都需要吸热.【解答】解: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在此过程中水要蒸发,且蒸发过程需要吸收热量,致使宫殿里的温度降低.故选D5.下列图象中,属于某种金属熔化的是()A.B.C.D.【考点】1C: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分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金属是晶体,其次再根据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时的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表现在图象上就是晶体熔化图象中,有一段线段呈水平,而非晶体则不断升温.因此对照各图加以分析即可.【解答】解:A、液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凝固特点,是晶体凝固的图象.不符合题意.B、固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C、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D、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符合题意.故选D.6.把盛水的试管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如图,则试管里的水()A.能达到沸点、能沸腾B.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C.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D.无法确定【考点】1I:沸腾及沸腾条件.【分析】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沸腾.【解答】解:如图:大烧杯中的水吸收火的热量,能达到沸点,达到沸点后,水的温度还低于火的温度,还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烧杯中的水能沸腾.开始时试管中的水低于烧杯中的水的温度,能在烧杯中吸收热量,达到沸点后,由于在同一大气压下,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水沸点相同,试管中的水无法再继续吸收热量,所以不能沸腾.故选C.7.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时,会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A.水从瓶内渗出的结果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C.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D.瓶外壁上的水汽化产生的现象【考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要判断矿泉水瓶的外壁“出汗”的形成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就需要知道什么叫“出汗”,它是什么状态的,它又是由哪种状态形成的,然后结合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就可以判断出它属于哪种物态变化.【解答】解:矿泉水瓶“出汗”指的是矿泉水瓶外壁上有水,水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到比较冷的矿泉水瓶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故选B.8.用一只读数是“39.5℃”的体温计去测一正常人的体温,测量前没有甩温度计,若当时的气温是18℃,测量后体温计的读数为()A.37℃B.39.5℃C.18℃D.36.8℃【考点】18: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体温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使用体温计前一定要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因为水银柱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解答】解:由于体温计的构造特殊,液泡上方有一缩口,体温计里面的液体未经下甩不会自动下,用后再次使用必须用力向下甩.正常人的体温低于39.5℃,里面的液体只会上升不会自动下,所以体温计的示数仍为39.5℃.故选B.9.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湖边的景物,在湖中形成的“倒影”B.用凸透镜看地图C.太阳光照射下,地面上出现树的影子D.小孔成像【考点】AM: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湖边的景物,在湖中形成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用凸透镜看地图,属于光的折射的应用,故B符合题意;C、太阳光照射下,地面上出现树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选B.10.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主轴上距透镜中心25cm处,物体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物距u=25cm,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11.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物体从2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D.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1)凸透镜成像时像的大小由物距大小决定.①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增大、像变大;②成虚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小,像变小.(2)首先判断出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所成像的性质,再判断出物体从2倍焦距外向焦点移动的过程中物距的变化,从而可以判断出像距和像的变化.【解答】解:物体从2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所以成实像,而移动时,物距逐渐变小,则像距逐渐变大,像逐渐变大.故选C.12.如图所示,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夜景.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50mm,则通过照相机所成实像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A.大于100 mm B.小于50 mmC.等于50 mm D.大于50 mm小于100 mm【考点】B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凸透镜成像,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f>v>f.【解答】解: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镜头的焦距是50mm,胶片和镜头之间是像距,2f>v>f,所以实像到镜头的距离大于50mm小于100mm.二、填空题(作图题每小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22分)13.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物体A的长度为 2.13 cm.【考点】66:刻度尺的使用.【分析】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首先要看清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完整,然后认准分度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记录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解答】解:由图可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被测物体的起始刻度值为:4.00cm,终了刻度值为:6.13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13cm.故答案为:1mm;2.13cm.14.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对太阳光的会聚作用,可能导致森林火灾.【考点】B4: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解答】解:因为瓶中进入水之后,瓶中的水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果热量集中,会造成树叶燃烧,造成火灾;故答案为:凸透镜,会聚.15.我们能够听到蜜蜂飞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主要原因是它们飞行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我们能够区分钢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考点】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听不到的,根据蜜蜂和蝴蝶的振动频率判断是否能听到声音,从而判断能否感知到.音色是辨别声音的依据.【解答】解:蜜蜂振动频率是300~400Hz,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能听到飞舞的声音,故能感知到蜜蜂飞过;蝴蝶振动频率是5~6Hz,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不能听到飞舞的声音,故感知不到蝴蝶飞过,因此我们能够听到蜜蜂飞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主要原因是它们飞行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钢琴和小提琴发声时,振动物体的材料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故答案为:音调;音色.16.人站在竖直挂着的平面镜的前方2米处,以1m/s的速度靠近镜,1秒后人的像与人相距 2 m,像的大小不变.【考点】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像距等于物距,物像对称;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有关.【解答】解:人站在竖直挂着的平面镜的前方2米处,以1m/s的速度靠近镜,1秒后人与镜面之间的距离为:2m﹣1m/s×1s=1m,则像与人的距离为1m+1m=2m;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有关,与距离无关,故像的大小不变.故答案为:2;不变.17.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有三种色光适当混合能产生其它色光,这三种色光分别是红光、绿光和蓝光.【考点】AP:光的色散.【分析】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解答】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有三种色光适当混合能产生其它色光,这三种色光就是光的三原色,它们分别是红光、绿光、蓝光.故答案为:色散;绿光.18.如图中,OA、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线、反射线和折射线三条光线,则界面的左边是空气,折射角为60 度.【考点】A: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在界面将发生反射和折射,注意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具有对称性,在界面的同侧,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不对称,分别在界面的两侧.【解答】解:由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故NN′是法线,MM′是界面,则CO是入射光线,OB是反射光线,OA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BON′=30°,折射角为∠AON=60°.由于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界面MM′右边是玻璃,左边是空气.故本题答案为:左;60.19.2011冬季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较少.雾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需要放出热量.【考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2)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解答】解: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答案为:液化;放出.20.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光由空气折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会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考点】A4: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分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真空中的要小.【解答】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需要记住的,是3×108m/s.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故光由空气折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会减小.故答案为:3×108;减小.21.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的眼睛是近视眼,需要选用凹透镜进行矫正.【考点】BA: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解答此题应明确以下两点:近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远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解答】解:由图可知: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需佩戴凹透镜矫正,所以此人应佩戴凹透镜做成的眼镜.故答案为:近视;凹透镜.22.当摄影师用一台镜头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全班同学照完合影后,接着又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这时摄影师应该减小(填“增大”或“减小”)照相机镜头和小明的距离,同时增大(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像变大时,像距也变大,而物距变小.【解答】解:当照完合影后,又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时,照相机所成的像变大了,像距也要变大,物距变小,故照相机到小明的距离变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变大.故本题答案为:减小;增大.23.完成图中透镜的光路图.【考点】B6:透镜的光路图.【分析】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根据图示作出折射光线.【解答】解: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由此作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24.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出物体AB的像.【考点】AH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A 、B 端点AB 的像点A′、B′,连接A′、B′即为物体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解答】解:先作出端点A 、B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 的像,如图所示:′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3分)25.如图是小华对水沸腾现象进行的实验探究,当温度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 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了6min 为止.通过实验得到下表数据.(1)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热胀冷缩 规律制成的.如图1所示,小华在实验中使用温度计时出现的不当之处是: 视线未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2)其中水沸腾时的气泡现象如图2中的 A 图所描述一样(选填“A”或“B”),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 吸收 热量,温度将 保持不变 .(3)图3是实验过程某一时刻的温度,此时水温是 98 ℃.由表中数据可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