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的盛衰巨变

合集下载

论中国古代的盛衰巨变

论中国古代的盛衰巨变

论中国古代的盛衰巨变孙家洲近十几年来,一些历史小说特别是一些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盛世明君刻意渲染,虽然也使受众从欣赏中得到一种艺术享受和心理放松,甚至还能从中获取一些历史知识,悟出一些人生哲理,但它们毕竟都是艺术作品,难免借历史的题材兜售自己的私货,因而再逼真的历史小说、影视剧也与历史的真实有很大的距离。

那么,如何正确地认识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明君和中国古代社会的盛衰巨变呢?路径只有一条,就是从汗牛充栋的古今历史著述中去寻找。

当然,为了正确地引导,史学家有特别的责任。

读者诸君,读读孙家洲教授这篇《论中国古代的盛衰巨变》,也许能让您对历史的盛世有更科学、更准确的印象。

——编者在中国古代社会,盛衰兴亡构成历史发展的主体脉络。

盛世一旦出现,就以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吏治清明等鲜明特征在历史上留下重要篇章。

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历史上的“盛世”大多难以维持很长时间,衰乱之局即接踵而至。

这种一再重演的盛衰巨变,甚至比盛世本身更具有研究价值。

“原始察终,见盛观衰”与“通古今之变”,既是历史学家的著述宗旨,也是社会舆论对历史学的期许之一。

盛世气象在中国历史上,每一次盛世的到来,都需要整个社会特别是统治集团付出艰苦努力。

而盛世一旦出现,又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西周盛世“成康之治”出现在平定“三监叛乱”、大规模地推行分封制度之后,而西周衰世的到来则以周王室丧失对诸侯的有效控制为标志。

西汉盛世出现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中央集权统治秩序确立之后。

大唐盛世也在经历唐太宗、唐玄宗的长期苦心经营,消灭地方割据势力、结束上层政治权力纷争之后,方得以形成。

清代盛世同样是以康熙平定“三藩叛乱”、平定台湾、平定西北与西藏为起点。

可见,建立盛世,首先要致力于达成全国的统一与稳定。

与此相反,如果没有“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即便是在某个时期出现了励精图治的名君贤相,甚至一度形成了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的盛世景象,但对立政权之间的大规模战争一旦发生,来之不易的治世根基也会被摧毁,盛世出现的机遇就会与人们擦肩而过。

中国由盛转衰的历程 -回复

中国由盛转衰的历程 -回复

中国由盛转衰的历程-回复从盛转衰,中国这个古老而复杂的国家经历了数千年的历程。

中括号内的主题是“中国由盛转衰的历程”,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一步一步回答。

首先,中国由盛转衰的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王朝的更替。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伟大的王朝,如夏、商、周、秦、汉、唐、宋、明、清等。

每个王朝都有其独特的贡献和辉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朝的统治能力逐渐削弱,导致了政治经济上的衰败。

在政治方面,中国王朝的衰败通常与内外部问题密切相关。

内部因素包括腐败的官僚制度、权力斗争、民众反抗和地方分裂等。

外部因素则包括入侵和战争,如匈奴、蒙古、满洲等民族的入侵,以及列强的侵略。

这些问题导致了王朝内部的动荡和政治体系的不稳定,使中国逐渐失去了统治优势。

在经济方面,中国由盛转衰的历程也与贸易、农业和工业发展有关。

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国家之一。

然而,由于政治和外来侵略的问题,贸易路线遭到破坏,内外贸易受到限制,导致产业的崩溃和经济的滞胀。

此外,土地纳税制度的不合理,造成了农民的负担,导致农业生产能力的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国家经济的衰败。

同时,由于缺少对工业发展的投资和技术创新,中国逐渐落后于欧洲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失去了经济竞争力。

在社会方面,中国由盛转衰的历程也涉及到文化、教育和社会习俗的变革。

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国家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

然而,随着政治动荡和经济压力的加剧,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受到冲击。

此外,受限于社会等级制度和社会阶层分化,社会流动性减弱,导致社会不公和不平等的出现。

教育也受到限制,知识分子的地位和影响力下降,进一步削弱了社会的创新和发展能力。

总结来说,中国由盛转衰的历程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中国王朝的衰落和国家的衰败。

然而,尽管历史上中国多次经历了兴起和衰退的循环,但它仍然拥有强大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传统,这为中国的复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对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思考

对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思考

对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思考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秦统一六国,即公元221年,结束的时间则是1911年,即溥仪退位的时候。

在这段时间内,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巨大变化。

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一,经济方面:1、在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统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而广大的农民则拥有很少或没有土地。

农民耕种地主的土地,交纳高额地租。

而地主又通过政治权力或暴力兼并土地,对农民剥削的加重,必然激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2、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基本的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占主要地位。

小农经济曾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但同时又束缚和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

封建政府还重农抑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在中国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常常结合在一起,共同剥削压迫农民。

农民没有任何政治权力,生活及其贫苦和落后。

在社会内部缺乏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社会发展迟滞。

经过明初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到明朝中后期,农业、手工业空前发展,促使了商品经济出现高度繁荣。

在此基础上,若干手工业部门尤其是江南较为发达的丝织业部门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生产关系。

一些富有的商人购买织机开设“机房”,成为“机户”,他们雇佣“机工”为其劳作。

“机户”开设的“机房”就是手工工场,它与封建制度下的手工作坊有着本质的区别。

封建手工作坊主一般不脱离劳动,帮工、学徒“衣食于主人”,与作坊主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

而“机户”开设的手工工场是利用手中的资本雇佣“机工”劳动,靠剥削“机工”的剩余劳动为生。

这种占有生产资料的“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

而那些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计日受值”的机工就是早期的雇佣工人。

“机户”与“机工”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恰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本质的特征——雇佣关系。

中国古代帝国的盛衰兴衰

中国古代帝国的盛衰兴衰

中国古代帝国的盛衰兴衰中国古代是世界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造就了许多强大的帝国。

其中,秦朝、汉朝、唐朝和宋朝是中国古代帝国发展的巅峰时期,而他们的盛衰兴衰也代表了中国古代帝国的发展历程。

一、秦朝的崛起和盛衰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大帝国,奠定了中国封建皇权制度的基础。

秦朝的崛起始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封建割据的局面。

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变革,如统一度量衡、货币制度、修筑长城等,使得国家治理更加有序。

然而,秦朝的盛衰也凸显出一些问题。

秦朝统治者采取了专制的方式,限制了人民的自由,导致百姓的不满情绪日益加剧。

此外,秦朝的暴政和苛捐杂税,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

最终,秦朝因内外因素的交织而导致了崩溃,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

二、汉朝的中兴与衰落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历史时期。

刘邦建立的西汉帝国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继承下来,并在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西汉时期,经济繁荣,农业发达,商业贸易蓬勃发展。

同时,科技、文化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如司马迁的《史记》对后世历史文献的影响深远。

然而,东汉时期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使得帝国逐渐衰落。

军阀割据和官僚主义蔓延,导致朝廷的无能和腐败。

此外,汉朝还面临着外族的威胁,如匈奴的频繁侵袭,使得国家逐渐分裂。

后来,汉灵帝时,黄巾起义等民变爆发,使得帝国进一步陷入混乱。

东汉帝国最终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被推翻,结束了汉朝的历史时期。

三、唐朝的鼎盛和衰落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被誉为“开元盛世”。

唐朝的政治制度稳定,君主权力有限,地方官吏互相制约,使得国家治理更加有效。

在经济方面,唐朝实行了市场经济和农田水利工程的改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另外,唐朝还以文化繁荣而闻名,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

然而,唐朝的盛世也是暂时的。

唐朝后期,政府的财政困难和外族入侵导致了帝国的衰落。

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得国家陷入巨大的动乱,社会秩序丧失,封建贵族割据成风。

中国古代文明的崛起与衰落

中国古代文明的崛起与衰落

中国古代文明的崛起与衰落一、前言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经漫长的时间,经历了崛起与衰落的阶段。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来论述中国古代文明的崛起与衰落过程。

二、政治崛起与衰落古代中国政治的崛起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三代。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商朝的崛起则进一步稳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然而,周朝的分封制度的出现导致了政治力量的分散,加剧了统治的困难。

在秦始皇的统一中国后,中国的政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央集权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随之而来的汉朝时期,政治稳定使得中国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由于汉朝的内外困扰,政权的衰落逐渐开始。

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宋元,中国政治的衰落逐渐加剧。

民族入侵、战乱频繁以及政权更迭的影响使得中国的政治制度无法稳定。

到明清两代,中国政治基本上处于封建专制状态,政权的中央化和封建思想的束缚导致了中国政治的衰退。

三、经济崛起与衰落古代中国的经济崛起与衰落与政治相互关联。

在夏商周的时期,农业的发展以及铁器的出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着秦始皇的统一,矿产资源的开发、交通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兴起使得中国的经济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然而,随着政权的衰落,中国经济也逐渐走向衰落。

封建专制制度的加强,土地私有制的束缚和乡村经济的封闭使得中国的经济陷入停滞状态。

到了近代,中国经济迎来了新一轮的崛起。

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以及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得中国的经济重新迎来了希望。

然而,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以及内外困扰的影响下,中国的经济再次走向衰落。

四、文化崛起与衰落古代中国的文化崛起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的兴盛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秦始皇的统一以及汉朝的繁荣,中国的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诗词、绘画、科技等方面的突破都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

然而,随着政权的衰落,中国的文化也开始走向衰落。

战乱频繁以及战争时期对文化的破坏和封建思想的束缚使得中国的文化陷入停滞状态。

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变迁

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变迁

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变迁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伟大的王朝,这些王朝在不同的时期执掌着中华大地。

然而,它们也不可避免地经历了兴衰变迁的历程。

在本文中,我们将回顾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起、辉煌、衰退和灭亡的过程,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一、王朝的兴起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往往是通过农业文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在古代,中华大地上的各部落逐渐形成了城邑和贵族制度,随着国家的形成,王朝也逐渐兴起。

最早的中国王朝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16世纪的夏朝,当时夏王朝由大禹建立,并统治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夏朝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的建立。

接着,在夏朝衰落后,商朝兴起。

商朝统治者以商汤和商武丁为代表,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商朝的兴起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并为后来的王朝奠定了基础。

随后,周朝取代了商朝。

周朝的崛起与商朝的灭亡有关,商朝最后的统治者纣王荒淫无道,引起了民众的不满。

最终,周武王发动了“伐纣之战”,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并建立了东周和西周两个时期。

二、王朝的辉煌中国古代王朝在兴起后往往会经历一个辉煌的时期,这一时期往往表现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文化繁盛。

在中国历史上,秦朝和汉朝是两个最为辉煌的王朝。

秦朝由秦始皇统一六国而建立,统一中国并实行了许多重要的改革,例如统一文字、法制和货币制度。

在秦朝统治下,中国的中央集权得到了巩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久的王朝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高峰时期。

汉朝统治者不仅经营内政,扩大疆域,还积极外交,与西域国家和中亚国家发展了广泛的贸易往来。

三、王朝的衰退尽管王朝在辉煌时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它们也都不可避免地经历了衰退的阶段。

造成王朝衰落的原因可以是多方面的。

首先,政治腐败是导致王朝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权力集中在皇帝和贵族手中,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导致国家治理混乱,社会秩序逐渐崩溃。

其次,经济萧条也是导致王朝衰落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朝的统治者逐渐增加了财政开支,并进行了频繁的战争,导致国家财政困难和社会动荡。

浅谈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更替

浅谈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更替

浅谈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更替一、王朝兴衰的历史体现古人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沉浮。

纵观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史,除汉、唐有些个别,其他各代都概莫能外。

其实就是汉、唐两朝其实也是没有脱离这个轨道。

汉朝第五任皇帝是汉武帝,汉武晚年昏聩残暴,不但民间反对情绪溢于言表,就是统治阶级上层也被汉武的胡作非为所激怒。

不过,汉武毕竟不同一般的帝王可比,他很快察觉了自己的危险的处境,他一面收买人心,一面洗刷罪行。

让汉朝没有一蹶不振,通过汉昭帝、汉宣帝的两朝努力,汉朝居然维持到了破纪录的七任不败。

唐代,从唐高祖、唐太宗到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再到唐玄宗,这里面经历了七任统治者。

但唐中宗、唐睿宗的统治时间不但短暂而且了无新意,所以,唐代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五任皇帝就是唐玄宗。

也就是在唐玄宗这一代,唐朝走向衰落。

从这个角度上说,,唐代其实也没有逃过五世(五任)而斩的周期律。

五代十国结束,中原以北宋为正统,北方则先后有辽、金崛起,西部则以党项贵族建立的西夏为主。

北宋前五任皇帝分别是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

到了宋英宗执政期间,北宋的衰落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宋英宗一死,宋神宗就公开打出改良的旗号。

而少数民族政权如金国也一样没有走脱这一规律,金的前五任皇帝分别是金太祖、金太宗、金熙宗、海陵王、金世宗,金到了金世宗末造,衰败的现象已经露出端倪,金章宗即位后不仅没有纠正金世宗弊政,反而掩耳盗铃,坐视蒙元的尾大不掉。

元、明、清三朝是中国封建文化走向顶峰的最后阶段,其中元世祖改蒙古为“大元”,这是元朝名实俱在的开端。

忽必烈一死,在短短的三十多年中,居然先后有元成宗、元武宗、元仁宗、元英宗、泰定帝、天顺帝、元明宗、元文宗、元宁宗、元顺帝等十个统治者登场,可见政局之乱。

明朝前五任皇帝分别是明太祖、明惠帝、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其中明惠帝在以明成祖为法统的这一支派中并不得到承认,明仁宗在位不到一年。

论古代中国的盛世与衰落

论古代中国的盛世与衰落

论古代中国的盛世与衰落中国古代历史上,盛衰更替是非常明显的。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至明清时期,每个朝代都有兴盛和衰落的过程。

那么,为什么古代中国会经历盛世和衰落的循环呢?这一问题可以从各个方面探讨。

一、社会制度的变迁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变更是造成盛衰穿插的主要原因。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统一的周朝四分五裂,七雄争霸。

这时期,诸侯割据,相互对抗,战争频繁,社会动荡。

到秦国统一天下,建立起集权制度后,国家得以统一,强盛一时。

再到汉朝建立后,实行了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式微后,唐朝实行了官僚制度。

官僚制度的江山不仅世袭,而且士人们必须经过科举考试才能进入仕途。

自此,人才济济的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宋代改进了唐朝的制度,实行科技优先发展,科举发迹,商业繁荣。

由于商业的发展,宋朝建立了一条与海外贸易基地相连的运河。

这条运河连接了华北平原和江南水乡,促进了各地间贸易、物流的交流。

此时期文化艺术大力发展,五代文学、宋词、宋画、宋诗等优秀文化经典落成。

元代实行了蒙元官僚制度。

此外,元朝还推广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等制度,大大增强了整个中国的统一性。

这期间大批汉人转投元朝,在实行这些统一政策的同时也达到了民族的团结。

明朝时期,官僚制度仍是国家的主流。

明朝创设兵部、刑部、诏疏两司、都察院四夷戊戌,陷入了文化保守主义和严格专制主义之间的悖论。

为了维护统治权益,明政府中期开始实行海禁政策、居民移民政策,同时加强纺织业、造船业等国营企业的发展。

这一主管百业、禁商禁海、发展依赖国营企业的政策,导致了明朝经济的停滞。

后期各家民族民变起义盛行,政治动荡,明朝最终的经济动力已经耗尽。

清朝时期,实施了征兵制、殿试考试制等制度,废止了科举制度,既改变了历朝历代的政治格局,也推动社会进步。

但到了清朝中后期,国家开始出现诸多问题,如生产力不足、阶级矛盾激化等,加上外部势力的逼迫,导致了清朝的衰落。

二、自然环境的挑战中国的自然环境和许多国家相比是比较恶劣的。

中国古代的盛世和衰落有哪些原因

中国古代的盛世和衰落有哪些原因

中国古代的盛世和衰落有哪些原因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辉煌的盛世,但也有着一系列的衰落。

这些盛衰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也受到自然灾害、战争等外部环境的影响。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盛世和衰落的原因。

一、政治因素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政治因素是盛世和衰落的核心。

一位优秀的君主或统治者可以使国家繁荣昌盛,而腐败无能的统治者则会导致国家的衰落。

在盛世时期,君主能够聪明睿智地治理国家,实行以德治国的政策,使百姓安居乐业。

而在衰落时期,一些昏庸而腐败的君主则纵容贪官污吏,使国家日益腐败。

二、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也是影响中国古代盛世与衰落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盛世时期,国家繁荣昌盛,经济繁荣,商业活动发达,人民生活富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不稳定和财政紊乱可能导致国家的衰落。

税收的不合理征收、商业贸易的不公正等问题都可能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三、文化因素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盛衰有着重要的作用。

盛世时期,文化繁荣,文人墨客云集,艺术和科技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文化的萧条和衰退也可能导致国家的衰落。

当社会价值观变得混乱或失去道德约束时,人们对于精神追求的热情减退,文化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也会减弱。

四、外部环境中国古代的盛世和衰落也受到了外部环境的影响。

外部战争和侵略对于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盛世时期,中国可能得到了一段相对安定的时期,允许国家专注于内部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然而,一旦国家遭到外敌的侵略,战争就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损失,导致国家的衰落。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的盛世和衰落有许多原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外部环境等多个层面的因素。

良好的政治统治、繁荣的经济、繁荣的文化和相对安全的外部环境都是盛世的关键要素。

而政治腐败、经济动荡、文化萧条以及外部战争等因素则会导致国家的衰落。

了解这些原因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过程和变迁非常重要,也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促使我们更好地面对现实和未来的挑战。

中国古代朝代的兴衰演变

中国古代朝代的兴衰演变

中国古代朝代的兴衰演变中国古代历史悠久,经历了许多朝代的兴衰,这些兴衰不仅反映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迁,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夏、商、周三代开始,依次讨论中国古代朝代的兴衰演变。

一、夏、商、周三代夏朝是中国传说中的第一个朝代,传说夏朝由禹带领众人灌溉百姓,开辟耕作之地,发展出一系列的农田水利工程。

然而,夏朝的历史史实难以考证,存在较大争议。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可考证的第一个朝代,商朝的兴起与青铜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商朝始创了文字,开启了中国文明的新纪元。

然而,商末因为统治腐败、内忧外患等原因逐渐走向衰落。

周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朝代之一,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西周时期,国家政权稳定,经济繁荣,实行封建制度;而东周时期,由于分封制度的退化,封建社会逐渐走向分裂,国内动荡,使得周朝逐渐走向衰落。

二、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时期,这一时期朝代更迭频繁,诸侯割据,战争频仍。

不同于之前的封建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以诸侯割据为特点的分封制国家格局,各国势力抗衡,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政治局面。

其中,春秋时期凭借思想家的崛起,出现了诸子百家的荟萃,推动了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发展。

而战国时期,秦国逐渐崛起,各国之间争夺中原,最终由秦国统一中国,开启了秦朝的历史时期。

三、秦汉唐宋等朝代的兴盛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统一了六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如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等,推动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但是,秦朝的统一政策也造成了民众的不满,最终导致秦朝的灭亡。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以汉高祖刘邦为开国皇帝,历经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汉朝统治期间,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政治家和文化人物,如司马迁、刘向等,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朝代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之作。

唐朝时期,统治者重视文化教育,推动了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文化名人,如杜甫、白居易等。

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变迁

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变迁

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变迁中国古代历史上涌现了众多王朝,它们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兴盛、衰落、更替。

这些王朝的兴衰变迁反映了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发展变化,也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

本文将从秦朝开始,依次探讨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变迁。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由秦始皇统一六国而建立。

秦朝在政治、军事和文化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

然而,秦朝也存在着过度集权、苛政暴虐的问题。

这导致了广泛的民怨和社会动荡。

公元前206年,秦朝因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迅速衰落。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王朝,由刘邦建立。

西汉在秦朝的基础上进行了政治和经济的改革,实行了一系列有益于国家发展的政策。

然而,西汉后期的统治者堕落腐败,宦官干政,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士族地主的压迫和农民起义的频繁发生。

公元9年,西汉王朝正式灭亡。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大一统王朝,由刘秀建立。

东汉时期,政府实行黄老思想,重视文化发展和社会稳定。

但东汉后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外族入侵频繁,加之地方豪强的割据势力,最终导致东汉王朝的灭亡。

三国(公元220年-公元280年)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权分裂和割据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魏、蜀、吴三个国家相互争斗,形成了鼎立局面。

尽管三国的政治动荡,但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繁荣时期,蜀汉艳阳天、魏晋风流人物等成就令人瞩目。

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西晋是中国历史上第四个大一统王朝,由司马炎建立。

西晋在政治上实行典章制度,经济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然而,西晋后期,内部分裂,黄河流域的民变频繁,加剧了社会与政权的矛盾。

公元316年,西晋王朝灭亡。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南方和北方政权并存的时期。

南朝有宋、齐、梁、陈等国家,北朝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国家。

南北朝时期,南方政权以文化和艺术的繁荣闻名,北方政权则表现出蓬勃的农业经济和强大的军事力量。

高中历史教学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

高中历史教学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

高中历史教学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中国古代文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经历了辉煌的发展时期,但也经历了衰落的阶段。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衰落,并探讨其原因。

一、辉煌时期1.1 夏、商、西周的辉煌古老的夏、商、西周王朝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起点,这一时期人们开始有了统一的文字、制度和宗教信仰,发展了良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夏朝时期始祖禹治理洪水,商朝时期铸造铜器成为其中的代表,西周王朝时期诗经的创作使得文学开始繁荣。

1.2 春秋战国时期的辉煌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黄金时代,各个诸侯国勃兴,出现了众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例如孔子、孟子、老子等的思想影响深远,这些思想家的成就在以后成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石。

同时,兵器的制造技术进步,冶铁术的发展,推动了军事技术的迅速发展。

1.3 秦汉时期的辉煌秦朝皇帝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中统治的大一统王朝。

秦朝统一度量衡、文字,修筑万里长城,统一货币制度等。

汉朝时期,科技、制度、文化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例如造纸术、指南针等的发明,文学作品的繁荣。

二、衰落时期2.1 内忧外患的土地制度削弱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时期,在一些关键时刻,土地制度的演变使得国家内部动荡不安。

封建制度使得地主权力过大,大量土地被几个豪强垄断,中小农民无法生存,社会矛盾激化。

同时,外患也成为衰落的原因之一,例如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南方海上贸易遭受破坏。

2.2 帝制衰落及政治腐败帝制制度在中国古代文明中长期存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帝制衰落的弊端也渐渐显现。

特权阶级的形成,皇帝的过度奢侈和享乐,导致政治腐败。

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统治者的失信于民众,政权威信的崩溃。

2.3 经济落后与科技停滞中国古代文明的衰落还与经济的落后和科技的停滞有关。

封建制度下,农业技术发展缓慢,农民生活贫困,经济发展乏力。

与此同时,中国古代科技在一定时期内停滞不前,与其它文明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变迁

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变迁

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变迁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曾经见证了众多王朝的兴衰变迁。

这些王朝的兴起和衰落,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变迁,为读者呈现一个清晰的图景。

从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可以看到不计其数的王朝的兴起。

从中原地区的夏朝、商朝,到周朝的建立,这些王朝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其中,商朝以商王为中心,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王朝体系,奠定了中国王权政治制度的基础。

随着历史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七雄争霸的局面。

这一时期,诸侯割据,国力竞争激烈,最终秦国崛起,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即秦朝。

秦始皇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等制度,统一了中国大陆,并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成为中国古代史上的里程碑。

然而,秦朝的统一并没有持续太久,仅仅存在了短短的十五年时间便灭亡了。

随后,汉朝的刘邦创建了新朝代,即西汉,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治久安的王朝。

西汉时期推行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政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汉后,吴楚七国争雄,三国鼎立的局面给中国带来了社会动荡。

最终,三国演义的故事中,曹操崛起,建立了魏国,和蜀国、吴国形成鼎足之势,这一时期被称为“三国时代”。

三国后,晋朝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北方有北魏、东魏、西魏等国,南方有南朝梁、南朝陈、南朝宋等国。

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艺术、文学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作品。

然而,南北朝时期的动荡局面,对于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变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南北朝时期后,隋朝由杨坚建立,统一了中国疆域,实现了中央集权的再度恢复。

随后,唐朝的出现,使得中原地区的政治中心重新回到了长安,中国古代王朝的最后一个辉煌时期来临。

唐朝的开放政策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商人和文化交流,使得中国的社会文化得以繁荣发展。

然而,在唐朝的鼎盛时期,腐败和割据现象的出现,导致了唐朝的衰落。

中国封建王朝的衰落与变革

中国封建王朝的衰落与变革

中国封建王朝的衰落与变革中国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还对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封建王朝的衰落和变革也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一话题。

一、政治方面的衰落和变革政治方面是封建王朝衰落和变革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这方面,封建王朝的权力中心开始出现分裂和削弱。

尤其是明朝的末期,明廷内部出现了仁宗和宣宗皇帝之间的权力之争,农民战争和官僚腐败等问题也加剧了封建王朝内部的混乱。

此外,随着欧洲的殖民扩张和不断发展的商业经济,封建王朝逐渐落后,中国的国力开始衰退。

面对这些问题,封建王朝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变革措施,但往往效果并不显著。

最为典型的是明朝的嘉靖变法和清朝的康熙改制。

这些变革措施虽然在短期内对国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限制,很难获得长期的成功。

二、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的衰落和变革除了政治方面的问题外,封建王朝的衰落和变革也在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有所体现。

在经济方面,由于中国封建王朝的长期封闭和保守,无法适应海外市场和商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导致中国的商品无法进入国际市场。

与此同时,由于模仿和维护传统文化,封建王朝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发展和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

在文化方面,封建王朝的传统文化一直受到重视,但无人问津的新文化正在蓬勃发展。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新文化的发展也受到种种限制。

在社会方面,农民战争和官僚腐败问题的加剧,导致社会分裂和社会动荡的局面越来越严重。

三、变革带来的影响和启示封建王朝的衰落和变革,不仅在当时的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也对当今世界历史的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从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封建王朝最终走向崩溃,是由于自身的弊病和难以解决的问题。

而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挣扎出来的新思想、新技术、新发展模式则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世界舞台的未来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王朝兴衰

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王朝兴衰

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王朝兴衰中国历史悠久,几千年的时间里,涌现了许多王朝的兴衰。

这些王朝的兴衰,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和演进,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遗产。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原因。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王朝的兴起是如何发生的。

在古代,王朝的兴起通常与一个强大的统一者有关。

这个统一者往往具备出色的领导才能和军事策略,能够将各个分散的部落或国家统一起来。

同时,他们还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和魄力,来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使得国家能够稳定发展。

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他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改革和统一的措施,使得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然而,一个王朝的兴起并不意味着它会永远繁荣下去,相反,王朝的兴衰往往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规律。

一个王朝的兴衰,首先取决于其统治者的能力和智慧。

如果一个统治者缺乏远见和智慧,只顾眼前利益,往往会导致国家的衰落。

例如,南北朝时期的刘宋王朝,统治者刘裕虽然有一定的才能,但他过于放纵和奢侈,导致国家财政破产,最终导致了王朝的灭亡。

其次,一个王朝的兴衰还与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关。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经常发生战争和外族入侵。

如果一个王朝无法应对外部的威胁,就很容易被灭亡。

例如,唐朝的安史之乱,是由于唐朝内部的腐败和外族的入侵造成的,最终导致了唐朝的衰落。

而明朝的灭亡,则是由于明朝政府无力应对外族入侵,导致国家逐渐衰落。

此外,一个王朝的兴衰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关。

一个王朝如果能够实施科学的经济政策,发展农业和商业,就能够保持国家的繁荣。

相反,如果一个王朝无法解决社会经济问题,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就很容易导致社会动荡和王朝的衰落。

例如,明朝时期,由于政府对商业的限制和贪污腐败,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王朝的衰落。

最后,一个王朝的兴衰还与文化和思想的传承有关。

一个王朝如果能够重视文化教育,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就能够保持国家的强盛。

相反,如果一个王朝无法重视文化教育,无法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很容易导致国家的落后和王朝的衰落。

古代中国历史上的辉煌成就与衰退状况

古代中国历史上的辉煌成就与衰退状况

古代中国历史上的辉煌成就与衰退状况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在古代历史上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同时也经历了一些衰退的时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古代中国的辉煌成就以及背后的原因,以及衰退状况的出现和影响。

古代中国的辉煌成就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夏、商、周三代。

在这个时期,中国建立了完善的政治体系、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制造。

周朝是这一时期的巅峰,其社会组织和制度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奠定了基础。

周朝的国家制度分为诸侯国和中央政府,这种分权制度使得政权相对稳定,并且有助于地方政权的独立发展。

此外,周朝还建立了重要的礼制和文化传统,如《周礼》和《诗经》等,这些都成为后来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战国时期的到来,中国进入了一个多国并存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各个国家之间进行了激烈的战争和竞争,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如孔子、墨子、荀子等。

这些思想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思想,如儒家、墨家等,对后来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秦朝统一中国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秦始皇统一了全国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

这种制度为后来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打下了基础。

同时,秦始皇还修建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加强了北方边界的防御,并且开创了修建宫殿陵墓的传统。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久的王朝之一,其统治时间长达四个多世纪。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济繁荣发展,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制造得到进一步提升。

汉朝还推行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为后来中国历史上的士人阶层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汉朝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征服和外交扩张,使得中国的领土进一步扩大。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之一,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唐朝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全国的法律和政治制度。

唐朝还推行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并且大力发展文化教育。

在这个时期,诗歌、绘画、建筑等艺术形式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如杜牧、王维等诗人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

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演变

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演变

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演变中国历史悠久,经历了数百个朝代的更迭。

每个王朝的兴衰都有其独特的原因和特点,揭示了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变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演变。

一、夏商周:古代王朝的起始中国古代王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2100年的夏朝。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它的兴起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封建制度时代。

然而,由于夏朝统治者的腐败和统治方式的缺陷,夏朝在公元前16世纪被商朝所取代。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商朝使用了青铜器,发展了文字,开启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时期。

然而,商朝末年腐败腐朽,受到外族的侵袭,最终在公元前1046年被周朝推翻。

周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重要的王朝之一,它共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西周是周朝的鼎盛时期,国力强盛,礼乐文化繁荣。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周朝内部的腐败和分裂加剧,导致了周朝的衰败和灭亡。

公元前256年,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灭亡了东周,结束了周朝的统治。

二、秦汉隋唐:王朝的鼎盛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新纪元。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如统一文字、度量衡等,使国家更加统一和稳定。

然而,秦朝在于统一的过程中过于专制,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

公元前206年,秦朝被起义军推翻,汉朝取而代之。

汉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长久、最辉煌的王朝之一。

汉朝采取了一系列的开明政策,如平民百姓有机会参与政府,推行科举制度等,使国家繁荣昌盛。

汉朝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对外扩张,如丝绸之路的开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发展。

然而,东汉末年时宦官专权,外族入侵,导致汉朝的衰落。

公元220年,曹操建立了魏国,结束了汉朝的统治。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全国的中央集权王朝,它在短短的30余年间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壮举。

隋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推行科举制度,改革农业税收等,使国家经济发展迅猛。

理解中国封建王朝的衰落与更替

理解中国封建王朝的衰落与更替

理解中国封建王朝的衰落与更替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衰落与更替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从秦朝到清朝,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多个封建王朝,每一个王朝都有着各自的兴盛与衰落。

本文将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分析,探讨中国封建王朝衰落与更替的原因。

一、统治者贪婪与腐败中国封建王朝的衰落往往与统治者贪婪与腐败有关。

随着王朝的兴盛,统治者往往会沉迷于享乐与奢华,忽视政务与民生。

他们通过扩大财富和权力的集中来满足个人欲望,而忽视了人民的疾苦与民生问题。

贪婪和腐败导致了社会不公平、资源浪费和政治不稳定,最终导致王朝的衰落。

二、农民起义与社会动荡封建社会里的农民起义和社会动荡也是封建王朝衰落的重要原因。

过度征收和苛捐杂税、剥削农民的政策使得农民生活贫困。

一些农民开始组织起义来反抗统治者,冲击封建王朝的统治。

这些起义最终导致社会动荡和王朝的衰落。

三、内外战争与侵略中国封建王朝的衰落还与内外战争和侵略有关。

内战是指王朝内部权势之间的斗争,常常导致政治动荡和统治的削弱。

外战是指封建王朝与外敌的战争,一些王朝因为战争导致国力衰退甚至灭亡。

内外战争和侵略使得王朝不堪重负,最终导致了衰落和更替。

四、经济衰退与社会变迁经济衰退和社会变迁也是封建王朝衰落的原因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封建王朝的经济开始衰退。

贸易不发达、农民生活困苦和社会动乱使得王朝无法维持原有的权威和统治。

同时,社会的变迁也使得统治者面临新的挑战,他们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导致王朝的衰落与更替。

五、思想观念的改变最后,封建王朝的衰落与更替还与思想观念的改变有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一些新的思潮和观念开始兴起,挑战封建王朝的统治。

统治者的保守与顽固使得他们无法适应新的思潮,最终导致王朝的衰落和更替。

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王朝的衰落与更替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统治者的贪婪与腐败、农民起义与社会动荡、内外战争与侵略、经济衰退与社会变迁以及思想观念的改变都是封建王朝衰落与更替的重要原因。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退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退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退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几千年的时间里,中国古代文明经历了辉煌与衰退的过程。

这种变化既与外部因素有关,也与内部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退。

首先,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和科技等方面。

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地区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政治制度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

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为后来的历史奠定了基础。

同时,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也为经济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如水利灌溉和农作物种植的改良,使农民能够获得更高的产量,从而满足了人口的需求。

此外,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也为文明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例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对世界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并非一帆风顺,也经历了一些衰退的阶段。

外部因素的影响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例如,中国在古代曾多次受到外族侵略,如蒙古帝国和满清帝国的入侵。

这些战争给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破坏,导致中国文明的衰落。

此外,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弊端也是中国古代文明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使得统治者的权力高度集中,而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

这导致了权力滥用、腐败和社会不公等问题的出现,进一步削弱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除了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衰退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和思想禁锢限制了个人的自由和创造力。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强调尊卑有序,注重道德和伦理的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个人的创新和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保守和守旧也使得中国文明在某些方面缺乏活力和创新。

然而,尽管中国古代文明经历了辉煌与衰退的过程,它的影响力仍然深远。

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被传承至今,并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建筑和医学等领域,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朝代的兴衰更替

中国古代朝代的兴衰更替

中国古代朝代的兴衰更替中国古代历史上,经历了许多朝代的兴衰更替。

每一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历史地位,伴随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朝代的兴衰更替,分别是政治制度的演变、社会经济的变革、文化艺术的繁荣与退衰以及外族的入侵与统治。

一、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朝代的兴衰更替与政治制度的演变密切相关。

从最早的夏朝到最后的清朝,政治制度始终是朝代更替的核心原因。

夏、商、周三代的奴隶制度逐渐演变为封建制度,封建制度的兴起使得政权更易于传承,但也埋下了封建统治的弊端。

秦朝统一六国后,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统一的基础,但短命而权力过于集中的政权也引发了社会动荡。

随后的汉朝和唐朝则分别采取了君主专制和王朝官僚制度,使国家维持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然而,这些制度的演变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矛盾和危机,导致了朝代的更替。

二、社会经济的变革中国古代朝代的兴衰更替也与社会经济的变革密切相关。

朝代更替常常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兴盛与衰退。

例如秦朝的长城修筑和统一货币制度的实施,方便了交通和交易,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唐朝的盛世则得益于繁荣的丝绸之路和开放的海上贸易,使得经济文化交流达到了巅峰。

然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内外群体的不满,社会不稳定因素的积累最终导致了朝代的衰落。

例如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割据和宋朝的垄断经济、财政的失控,都成为朝代覆亡的重要原因。

三、文化艺术的繁荣与退衰中国古代朝代的兴衰更替也反映了文化艺术的繁荣与退衰。

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艺术成就,它们既是朝代兴盛的标志,也是衰落的伴随。

如唐朝的诗词、宋朝的绘画和元朝的戏曲等,都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宝藏的体现。

与此同时,文化艺术的繁荣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稳定的必然产物。

然而,随着朝代的更替,文化艺术往往逐渐退去。

如元朝的奸臣专横、明朝的禁书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都对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四、外族的入侵与统治中国古代朝代的兴衰更替还受到外族的入侵与统治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古代的盛衰巨变孙家洲近十几年来,一些历史小说特别是一些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盛世明君刻意渲染,虽然也使受众从欣赏中得到一种艺术享受和心理放松,甚至还能从中获取一些历史知识,悟出一些人生哲理,但它们毕竟都是艺术作品,难免借历史的题材兜售自己的私货,因而再逼真的历史小说、影视剧也与历史的真实有很大的距离。

那么,如何正确地认识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明君和中国古代社会的盛衰巨变呢?路径只有一条,就是从汗牛充栋的古今历史著述中去寻找。

当然,为了正确地引导,史学家有特别的责任。

读者诸君,读读孙家洲教授这篇《论中国古代的盛衰巨变》,也许能让您对历史的盛世有更科学、更准确的印象。

——编者在中国古代社会,盛衰兴亡构成历史发展的主体脉络。

盛世一旦出现,就以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吏治清明等鲜明特征在历史上留下重要篇章。

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历史上的“盛世”大多难以维持很长时间,衰乱之局即接踵而至。

这种一再重演的盛衰巨变,甚至比盛世本身更具有研究价值。

“原始察终,见盛观衰”与“通古今之变”,既是历史学家的著述宗旨,也是社会舆论对历史学的期许之一。

盛世气象在中国历史上,每一次盛世的到来,都需要整个社会特别是统治集团付出艰苦努力。

而盛世一旦出现,又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西周盛世“成康之治”出现在平定“三监叛乱”、大规模地推行分封制度之后,而西周衰世的到来则以周王室丧失对诸侯的有效控制为标志。

西汉盛世出现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中央集权统治秩序确立之后。

大唐盛世也在经历唐太宗、唐玄宗的长期苦心经营,消灭地方割据势力、结束上层政治权力纷争之后,方得以形成。

清代盛世同样是以康熙平定“三藩叛乱”、平定台湾、平定西北与西藏为起点。

可见,建立盛世,首先要致力于达成全国的统一与稳定。

与此相反,如果没有“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即便是在某个时期出现了励精图治的名君贤相,甚至一度形成了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的盛世景象,但对立政权之间的大规模战争一旦发生,来之不易的治世根基也会被摧毁,盛世出现的机遇就会与人们擦肩而过。

譬如,苻坚和王猛领导下的前秦,出现过近于盛世的气象,但随着“淝水之战”的失败,机遇不再。

南朝刘宋时期一度出现“元嘉之治”,但由于北魏与刘宋之间的大战而美梦难圆。

被称为“小尧舜”的金世宗也算得上中国古代的一个明君,但在宋、金两国相互攻伐的特定背景下,还是无法实现建立盛世的梦想。

正反两方面的史实都证明,离开政治统一、社会稳定这一基本前提,盛世便无从建立。

边疆与民族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在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欲缔造盛世,还必须解决边疆与民族问题,使之处于中央政府的有效控制之下。

这是一个复杂、曲折的历史过程,往往与建设盛世的努力相伴而行。

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在经历“白登之围”后,深知以当时的国力,无法与北方强敌匈奴相抗衡,只好奉行“和亲”政策。

到汉武帝时,反击匈奴的大规模战争持续了几十年。

由此可见,解决匈奴问题是当时关系全局的国策。

唐太宗即位之初,为解除突厥的军事威胁,派遣李靖、李 统兵十余万分路征讨,终于消除边患,随之又对突厥降众实行开明的统治政策,使得其他北方各族首领归心朝廷,共同推尊唐太宗为“天可汗”。

清代康乾盛世的出现,同样与大规模的边疆经略密不可分。

康熙帝平定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的叛乱,设驻藏大臣长住西藏,在雅克萨之战中两次击败入侵的俄罗斯军队,签定中俄《尼布楚条约》。

乾隆帝以“十全武功”自诩,恰恰说明保证边疆的稳定是建设盛世的重要内容。

经济发展,国富民强。

“文景之治”之所以被称为西汉盛世,就是它改变了汉初经济凋敝的窘况,出现了“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的富裕气象。

唐代的开元盛世,更是留下许多国泰民安、官私富裕的佳话。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读罢大诗人杜甫的这首《忆昔》诗,户口繁盛、食货丰足的盛世景象已是历历在目。

清代前期推行一系列轻徭薄赋的制度和政策,造就了“康乾盛世”。

这一时期农业与商品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财政收入之高,都达到了我国古代社会的最高水平。

正如陈桦教授所断言,“康雍乾时期,政府财政规模不断扩大。

乾隆朝每年的财政收入基本保持在5000万两白银左右,这在中国封建社会财政史中是空前的。

”(参见:郭成康等著《康乾盛世历史报告》)由此可见,经济繁荣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民富国强是支撑盛世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致力于推动文化繁荣。

在一个具有悠久文明的国度,文化繁荣也是形成盛世的重要标志。

由朝廷出面组织,进行搜集和整理图籍文献、兴办学校、编纂史书等大型文化工程,成为“盛世文运”的主要表现形式。

汉武帝“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汉书·艺文志》)。

贞观盛世时,“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国学。

……国学之盛,近古未有。

”(《唐会要》卷三十五《学校》)清代统治者在大搞“文字狱”的同时,也极力显示其推进文化建设的气魄。

《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的编纂,考据学的兴盛,一批考史、论史名著的涌现,使清代学术取得“超汉越宋”的历史地位,史称“康、乾盛治,文教大昌”。

君臣同德,励精图治。

在君主专制政体之下,皇帝居于至尊地位,对国运的兴衰承担着最高责任。

缔造盛世的明君,除了勤政这一基本条件之外,还必须具备两项风范:真心求谏、纳谏,广开言路;知人善任,造成人才济济的局面。

汉文帝为了鼓励臣下进谏,下诏废除“诽谤”、“妖言”之法。

“贞观之治”之所以彪炳青史,与唐太宗主动求谏、纳谏有极大关系。

《贞观政要》、《魏郑公谏录》两部历史文献,大量记载了唐太宗与魏征等人有关进谏的嘉言善行,向后人展示了一代君臣苦心求治的风范。

从各个阶层特别是下层社会选拔英才进入统治集团,以加强政治活力,同样是盛世气象之一。

班固对武帝时期的人才之盛津津乐道:“汉之得人,于兹为盛。

”(《汉书·公孙弘卜式 宽传》)唐太宗李世民选拔人才,始终贯彻“拔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业则咸尽其才”(《旧唐书·太宗本纪下》)的原则,只要是可用之人,皆委以重任而不计较其原属于何种政治集团、地域集团。

盛衰巨变盛世的缔造,需要几代人持之以恒的艰苦努力;但盛世的崩溃,却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定局。

唐代的开元、天宝之盛,为古史所仅见,但“安史之乱”的狂飙吹散了旷代荣华,唐朝无可挽回地走向了衰世。

康乾盛世是何等辉煌,但乾隆晚年所积累的统治危机,在嘉庆初年就以白莲教起事为标志猛然爆发,清朝自此踏上了风雨飘摇的道路。

研究“盛极必衰”这一反复出现的历史现象,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带有规律性的认识。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出自《诗经·大雅·荡》的这句名言,在古代经史典籍中被反复征引。

它告诫人们:有一个成功的开端并不困难,但真正能够把它长期保持下去却非常罕见。

同样,创造盛世必不可少的求治之心和全力以赴的实干精神,往往会在成功的喜悦之中逐渐衰减和消解。

《新唐书·地理志一》在总结隋朝“盛极必衰”的历史教训时,得出了“殆忽骄满,常因盛大,可不戒哉”的结论,实在具有普遍意义。

创造贞观之治的唐太宗,也因滋生骄傲自大之心,无法真正做到善始善终。

贞观十三年,魏征针对唐太宗渐好奢纵的倾向,献上直言进谏名篇《十渐不克终疏》,指出唐太宗的志业与贞观初年相比,在十个方面都出现了今不如昔的变化,求治之心锐减而骄逸之心渐萌。

好在唐太宗还能够听得进魏征等人的谏言,引以为戒。

唐玄宗的悲剧则向人们直白地展示出骄纵误国、懈怠败事的道理。

唐玄宗有着过人的魄力和才智,曾把内乱不已的唐朝导向“开元盛世”,但在晚年已无心理政,把朝廷政事交付给杨国忠之流,以至造成“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的悲惨局面,百年基业与一世盛名毁于一旦。

其实,成于勤奋努力,毁于懈怠骄纵,这是一个并不深奥的道理,只是历代统治者有几人能善始而慎终呢?上下相蒙,制度法律皆成官样文章。

由盛而衰的变化,往往不在于制度、法律出现真空,而恰恰是制度与法律依然如故,却丧失了约束力,形同虚设,徒为具文。

报喜不报忧、阿谀逢迎成为官场的公开秘密。

这种上下相蒙的景况,甚至比制度、法律不健全更为可怕。

汉代的察举制度,本来是为选拔国家所急需的各类人才而设立,它也为汉代盛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但到东汉后期,虚伪浮华之风、官场请托之弊,日益严重,致成察举失实、名实相背的之病。

正因为如此,对汉代的由盛转衰而痛心疾首的政论家王符,把法令是否真正得到贯彻执行,视为决定国家治乱的根本,“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潜夫论·述赦》)上下相蒙的危害,历代贤哲多有指陈,并一再发出重视实效、摈除虚文的呼吁。

但每当盛衰转变之际,良制美意往往流为虚文,使国家尊严受到戏弄和亵渎。

贪黩误国,渐成“覆舟”之局。

贪官污吏横行不法,是吏治败坏的直接表现,也是一个政权丧失民心的快捷渠道。

历代明于治体的统治者,都把防范和严惩贪污视为吏治根本。

但令人触目惊心的是,贪官污吏总是禁而不绝。

明清时期的州县衙门内,都树立着一方告戒官员不得贪污的“戒石铭”,其文为“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这是在动用道德良心和上天威严两种机制遏制官员的贪欲,用心良苦,然而作用非常有限。

盛世明君虽然无法根除贪污之弊,但还有能力把贪污之害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尚不至于导致大局靡烂。

而在由盛转衰之际,朝廷对贪官污吏一旦失控,便会造成滔天大祸。

唐玄宗时期,杨国忠以聚敛财务为乐事,生活极度奢侈腐化。

安史之乱爆发,杨氏虽然被诛,但开元盛世却再也无法重现。

清朝立国之初,就非常注意从反对贪污入手来整顿吏治。

然而,位居政枢的大官僚肆行贪污却一直是大清盛世挥之不去的噩梦。

康熙时期的索额图、明珠,雍正年间的年羹尧、隆科多,固然是练达吏事的能臣,同时也是敢于侵吞国家府库的大贪污犯。

特别是到乾隆中后期,虽屡兴严惩贪污的大案,但贪污之风却愈演愈烈。

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自称“严绳墨吏”的乾隆皇帝身边,出现了一位被称为“贪污之王”的大贪官和 。

贪官污吏横行,所造成的社会灾难是多方面的,既有吏治与社会风气的败坏,也有国家财产的化公为私,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成为“官逼民反”的导火索,把民众推向政权的对立面。

盛世透视盛世是一个充满诱惑、令人仰慕的政治术语和历史名词。

它总是承载着过多的荣耀。

其实,与热情的讴歌相比,对盛世加以理性的透视,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与人们对盛世的期许之殷相比,真正的盛世其实很少。

在我国四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名实相符的盛世能有几许?“成康之治”几乎成为“三代盛世”的代名词,而真正可以落实的也不过是“刑错(措)而不用”等有限的片段记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