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四 章 病 毒 小 结

合集下载

毒理学基础》第四章

毒理学基础》第四章

可编辑ppt
30
一、反应的类型
(一)非共价结合:通过疏水相互作用、氢键、 离子键等结合,通常可逆。
(二)共价结合:形成加合物,不可逆。主要是 亲电毒物(非离子或阳离子亲电物、自由基阳 离子),常与蛋白质或核酸中的亲核原子反应
可编辑ppt
14
自由基的类型
• 种类多,以氧中心自由基最重要。 •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指氧中心自由基(O2-., . OH等)及某些 氧的非自由基衍生物,如H2O2、次氯酸 (HOCl)等。 O2为双自由基分子,但反应性很低。
可编辑ppt
15
•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为强还原 剂,可生成H2O2等。
• H2O2:在Fe2+和Cu2+等存在时可迅速产 生高活性自由基如 . OH,故需酶清除。
• . OH:为作用极强、寿命极短、作用直 径很小的自由基。可由HOOH均裂产生
• O3:有毒氧化污染物,可损伤肺,氧化 蛋白质、DNA、膜脂质。
可编辑ppt
16
可编辑ppt
17
活性氮(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 RNS):
• 毒物排泄及重吸收也影响毒物的分布。
可编辑ppt
7
三、增毒与解毒
• 增毒(toxication):即代谢活化 (metabolic activation ),指毒物前 体在体内转化为有害产物(亲电 物、亲核物、自由基等)的过程。

第四章病毒与亚病毒 PPT

第四章病毒与亚病毒 PPT
核酸,核酸以单链或双链形式存在。 生活方式为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病毒酶系不全,离开活体后无生
命特征。 病毒以复制的方式增殖,包括核酸复制、核酸蛋白质装配。 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4
大家好
二、病毒的形态构造及化学组成
1、形态
病毒5粒子:成熟的、完整的大家、好 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2、病毒的基本结构:
Tobacco Mosaic Virus
②二十面体对称病毒粒子
10
大家好
11
大家好
③复合对称的病毒粒子
T4 Bacteriophage
12
大家好
三、噬菌体
病毒种类很多,根据病毒寄生的对象来分,有植 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微生物病毒。 噬菌体:是病毒中的一种,一般把侵染细菌、放 线菌的病毒叫噬菌体。(把侵染真菌的病毒叫噬 真菌体) 据Bradley(1967)归纳,噬菌体共有六类形态。
效价
效价表示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 数,也即噬菌斑形成单位(pfu)数或感染中心数。
单层平板法 双层平板法 电镜计数
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
one-step growth curve
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观察一群噬菌体感 染一群细胞所发生的变化。
测定一步生长曲线的步骤
①用噬菌体的稀悬液去感染高浓度的宿主细胞,以保证每个细胞至 多不超过一个噬菌体吸附。

第四章 中毒性疾病

第四章 中毒性疾病

病理变化
特征性病理变化包括尸僵缓慢,病初急宰者 血液呈鲜红色,病程较长时呈暗红色,血液 凝固不良,可视粘膜呈樱桃红色,胃内充满 未消化的食物,散发苦杏仁气味。
治疗
实施特效解毒疗法:亚硝酸钠、大剂量美蓝和硫代硫酸钠。 静脉注射用量(每千克体重):1%亚硝酸钠1ml或2%美蓝1ml, 10%硫代硫酸钠1ml。常用亚硝酸钠和硫代硫酸钠静脉注射。 为了阻止胃肠道内氢氰酸的吸收,可用硫代硫酸钠内服或瘤 胃内注射,重复给药。
诊断
根据病史,结合饲料状况和血液缺氧为特征 的临床症状,可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亦可 在现场作变性血红蛋白检查和亚硝酸盐简易 检验,以确定诊断。
治疗 特效解毒剂是美蓝(亚甲蓝)。 用于猪的 标准剂量是 1~2mg/kg, 反刍兽为 8mg/kg,制成1%溶液静脉注射。 甲苯胺蓝(toluidine)治疗高铁血红蛋白 症较美蓝更好。 大剂量维生素C,猪0.5~1g,牛3~5g, 静脉注射,疗效确实,但奏效速度不及 美蓝。
慢性中毒病畜表现消瘦,
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为实质器官广泛性充血和水肿,全身皮
下组织呈浆液性浸润,尤以水肿部位更明显。胃 肠道黏膜充血、出血和水肿,甚者肠壁溃烂。
治疗


本病重在预防,中毒只能采取一般解毒措施,进行对症治疗。 发现中毒,立即停喂棉籽饼,禁饲2~3天,给予青绿多汁饲 料和充足的饮水。 洗胃和灌肠;内服盐类泻剂硫酸钠或硫酸镁。 对出现出血性胃肠炎的病畜,可用止泻剂和黏浆剂,内服1% 的鞣酸溶液,硫酸亚铁。 解毒 内服铁盐(硫酸亚铁、枸橼酸铁胺)、钙盐(乳酸钙,葡萄 糖酸钙)或静脉注射钙剂,同时配合补给维生素A、维生素C 等。

病毒学第四章病毒侵染及复制

病毒学第四章病毒侵染及复制

1、烈性噬菌体的繁殖
烈性噬菌体的繁殖过程一般分为五个阶段: 吸附、侵入、复制、装配和释放。
①吸附:噬菌体和宿主细胞上的特异性吸附 部位进行特异性结合,噬菌体以尾丝牢固吸 附在受体上后,靠刺突“钉”在细胞表面上。 ②侵入:核酸注入细胞的过程。噬菌体尾部 所含酶类物质可使细胞壁产生一些小孔,然 后尾鞘收缩,尾髓刺入细胞壁,并将核酸注 入细胞内,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外。 ③复制 :包括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噬菌体核酸进入宿主细胞后,会控制宿主细 胞的合成系统,然后以噬菌体核酸中的指令 合成噬菌体所需的核酸和蛋白质。
温和噬菌体(temperature phage):噬菌体感染 细胞后,将其核酸整合(附着)到宿主的核DNA 上,并且可以随宿主DNA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 在一般情况下,不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原噬菌体(或前噬菌体,prophage): 即整合 在宿主核DNA上的噬菌体的核酸。 溶原性细菌(lysogenic bacteria):指在核染色体 上整合有原噬菌体的细菌。可进行正常生长繁 殖,而不被裂解。
第一节 病毒复制研究的实验系统
一、噬菌体—细菌培养系统 1、细菌容易培养,数目易于控制。 2、形成噬菌斑容易观察。 3、实验重复快。
其相关研究为植物病毒和动物病毒的复制所 借鉴。
二、噬菌体(phage)的繁殖
噬菌体并没有个体的生长过程,而只有其基本成分的合成 和装配,即首先将各个部件合成出来,然后装配,所以一 般将噬菌体的繁殖称做复制。 根据噬菌体与宿主的关系: 烈性噬菌体:指感染宿主细胞后,能够使宿主细胞裂解的 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或溶源性噬菌体):噬菌体感染细胞后,将 其核酸整合(附着)到宿主的核DNA上,并且可以随宿主 DNA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在一般情况下,不引起寄主 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04第四章 病毒和亚病毒

04第四章  病毒和亚病毒

广东海洋大学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
授课教师:易润华
一、病毒的形态构造和化学成分 (一) 病毒的形态、大小
大小
可以通过细菌过滤器 较大的病毒直径为300-450nm,较小的病毒直径 仅为18-22nm 病毒:细菌:真菌=1:10:100 病毒的形态和大小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
广东海洋大学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
寄主范围:
寄主范围很广,已知对单子叶植物22科中的198种植物具有 寄生性。
广东海洋大学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
授课教师:易润华
广东海洋大学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
授课教师:易润华
2、二十面体对称(icosahedral symmetry) 腺病毒(Adenovirus) 壳体二十面体对称结构,由蛋白质亚基 围绕具立体对称的正二十面体的角或边 排列,形成1个封闭的蛋白质鞘。
类病毒:无蛋白质,只含有具有单独侵染性的较小型的核糖核酸 (RNA)分子。 拟病毒:只含有不具备侵染性的RNA。 朊病毒:没有核酸而有感染性的蛋白质颗粒。
授课教师:易润华
广东海洋大学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
第一节 病毒
病毒的特征:
形体微小,一般可以通过细菌过滤器。 具有比较原始的生命形态和生命特征,缺乏细胞结构,仅 含有核酸和蛋白质。每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 严格的细胞内寄生性。病毒缺乏独立的代谢能力,不能离 开寄主细胞独立复制和增殖。病毒利用寄主细胞的代谢系 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通过自己的遗传信息进行复 制、装配子代病毒。有的病毒可以整合到寄主基因组上, 并且诱发潜伏性感染。 缺乏完整的酶和能量系统。 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在离体条件下,以无生命的生物分子存在,但是长期保持 侵染活力。

第四章 病毒和亚病毒

第四章 病毒和亚病毒

——病毒的命名规则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
分类单元:目(order) 科(family) 成套病毒目(Nidovirales) 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
属(genus)
冠状病毒属(Coronavirus)
种(species) SARS coronavirus
——病毒的分类系统



病毒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有生命特
征的、能自我复制和专性寄生细胞 内的非细胞生物。
(真)病毒:至少含核酸和蛋白质二种组分 非细胞 类病毒:只含具侵染性的RNA组分 生 物 亚病毒 拟病毒:只含有不具侵染性的RNA组分
朊病毒:只含蛋白质
二、宿主范围(分布)及重要性
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可以感染相应的病毒。根
二、病毒的形态及结构
●典型病毒粒子的构造
病毒粒子(virion)—成熟的(结构完整)、具有侵染 力的单个病毒,又称病毒颗粒(virus particle)。
capsid core
envelope
nucleocapsid
spike
Capsomere or capsomer
Viral Structure (Enveloped Helical Virus)
腺病毒的危害:
腺病毒是急性咽炎、眼结膜炎、流行性角膜结
膜炎和病毒性肺炎等的病原体,它引起的急性呼 吸道感染和急性角膜结膜炎可引起暴发或流行, 尤其是学校和托幼机构、部队、医院等。

传染病学 第四章 细菌性传染病 第十节 百日咳

传染病学 第四章 细菌性传染病 第十节 百日咳
临床特点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以及咳嗽终止时伴有鸡鸣样吸气吼声 为特征。本病在不同年龄组均有发病,但多发生于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的小 儿。虽然计划免疫接种早已推广,其发病率明显下降,但百日咳尚未能在全 球得到控制,近年来有复燃趋势。
二、病原学
(一)病原菌 鲍特菌属(Bordetella)的百日咳鲍特菌(B. pertussis),又称百日咳杆菌。革兰 染色阴性,两端着色较深的短杆菌,长约1.0~1.5μm,宽约0.3~0.5μm。该菌为需氧菌,最适 生长温度为35~37℃,最适pH为6.8~7.0。 (二)致病因子 外膜蛋白中的凝集抗原(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hemagglutinin, FHA)、百日 咳杆菌黏附素(pertactin,PRN,分子量69kD)。其他毒性物质还包括百日咳外毒素(PT)、 内毒素(ET)、不耐热毒素(HLT)、腺苷酸环化酶毒素(ACT)、气管细胞毒素(TCT)和皮 肤坏死毒素(DNT)等。目前认为外膜蛋白中的凝集抗原、黏附素与外毒素等具有诱导宿主产生 保护性抗体的作用。 (三)抵抗力 本菌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弱,56℃经30分钟或干燥3~5小时可死亡,对紫外线和一 般消毒剂敏感。
八、治疗及预后
(一)治疗
1. 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 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新鲜和适当温度、湿度。 半岁以下婴儿常突然发生窒息,应有专人守护。痉咳剧烈者可给镇静剂,如苯巴比妥钠、安 定等。沙丁胺醇亦能减轻百度文库嗽,可以试用。

第四章 病毒和亚病毒因子

第四章 病毒和亚病毒因子

病毒侵染植物后可使植物表现出三类症状: 一是引起花叶、黄化和红化,因病毒破坏了 叶绿体或使之不能形成叶绿素;二是使植物 矮化、丛簇、畸形;三是形成枯斑、坏死等。


细胞包涵体有两类:一类是一般为不规 则形、六角形、纺锤形、针形和线形的 结晶形包涵体,另一类是一般呈圆球形 或椭圆形的非结晶形包涵体 ( 又称 X- 小 体)。 前者通常由病毒粒子堆叠而成,而后者 往往由病毒粒子和寄主细胞成分混合而 成。
•核酸复制 •核酸转录 •蛋白质合成
(4) 装配
DNA分子的缩合
通过衣壳包裹DNA而形成头部 头部与尾部相结合
尾丝和尾部其它部件独立装配完成 装上尾丝
(5) 释放

成熟的病毒粒子从被感染细胞内转移到外界的过程。 成熟的噬菌体粒子,均借宿主细胞裂解而释放。细 菌裂解导致一种肉眼可见的液体培养物由混浊变清 或固体培养物出现噬菌斑。


植物病毒没有专门的侵入机制,主要通 过昆虫作为媒介进行传播。 植物病毒必须在侵入宿主细胞后才脱去 蛋白质衣壳,这一过程称为脱壳
(三)人类和脊椎动物病毒

Biblioteka Baidu

脊椎动物病毒可引起许多人类疾病如流 行性感冒、肝炎、疱疹、流行性乙型脑 炎、狂犬病、艾滋病、非典型肺炎(由 SARS 病毒引起)等。 在已发现的动物病毒中约有 1/4 的病毒 具有致肿瘤作用,至少有 5 五类病毒 (乳头瘤病毒、反转录病毒、疱疹病毒、 肝 DNA 病毒和黄病毒)与癌症发病有关。

第四章 病毒和类病毒

第四章   病毒和类病毒

①螺旋对称:烟草花叶病毒(TMV)
②二十面体对称:腺病毒
③复合对称:T偶数噬菌体
①螺旋状对称型:烟草花叶病毒(TMV)
呈直杆状,长300nm,宽15nm,中空内径4nm
,由158个氨基酸组成一个皮鞋状的衣壳粒,总共
2130个衣壳粒,排列成130圈螺旋,核酸核心是单链
的RNA,含有6390个核苷酸,每3个核苷酸与一个衣
动物病毒以线状的dsDNA和ssRNA为多,植物病毒
以ssRNA为主,噬菌体以线状的dsDNA居多。
二、病毒及其繁殖方式
(一)原核生物的病毒——噬菌体 病毒粒子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基本形态为蝌蚪形、球形、和丝状三种。 从结构看以可分为六种不同的类型。
1.噬菌体的繁殖
病毒粒子并无个体的生长过程,而只有其两种基本成分 的合成和装配,即: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后,在叶片上出现的一个个坏死的病灶, 称为枯斑。
3.典型病毒粒的构造 核酸——位于中心,称为核心
基本成分
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形成衣壳
核心和衣壳合称核衣壳,为病毒的基本结构。有些复 杂的病毒在衣壳的外面包裹着一层由脂类和多糖组成 的包膜。有的包膜上还长有刺突。
4.病毒粒的对称体制
核酸复制+蛋白质合成核蛋白(病毒粒子)
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可分五个阶段: 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裂解

第四章 病毒的吸附侵入与脱壳

第四章 病毒的吸附侵入与脱壳

并非所有的病毒都有这2个阶段
病毒对细胞的吸附一般可在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内完
成,如西方型马脑炎病毒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其 30分钟的吸附率达到了85%;狂犬病毒感染BHK-21
细胞,也可在30分钟内完成吸附。因此在病毒感染 实验中,通常病毒只作用于细胞30-60 分钟,便可 以达到吸附的目的。
3腺病毒的侵入和脱壳过程也不是一次完成的其病毒粒子通过细胞内吞方式进入内吞泡或内体后起初腺病毒粒子在内吞泡或内体性溶酶体中脱去五邻体纤维蛋白五邻体周围蛋白和五邻体基底蛋白一旦这些病毒蛋白从腺病毒粒子上脱去后病毒粒子的结构便会发生改变即由二十面体变为球形颗粒接着病毒粒子由内吞泡或内体性溶酶体进入细胞质中并且在细胞质中进一步脱去六邻体相关蛋白最后六邻体相关蛋白与病毒核心分离
相互作用,并由受体单位聚集形成的。这是因为病 毒粒子表面有许多相同的吸附蛋白分子,它们都能 够识别和结合细胞受体分子。 (2)由于受体位点与吸附蛋白的结合是多价的,牢
固的,因而病毒粒子在细胞受体位点上的结合是不 可逆的。
病毒的细胞受体具有种系和组织特异性,一些不同
种系动物的细胞可能存在不同的病毒受体,病毒受 体的种系决定了病毒的宿主谱,如多瘤病毒受体存
多糖分子; T5噬菌体的细胞受体单位为脂多糖脂蛋白复合物。
有的噬菌体的受体单位在菌毛、鞭毛和荚膜上。
如噬菌体X的受体在沙门氏菌的运动鞭毛上; ssDNA噬菌体f1、M13 和ssRNA噬菌体R17、S2、 等的受体在大肠杆菌F+、HFR菌株的性纤毛上。

第四章 第七节 瘤胃酸中毒

第四章 第七节 瘤胃酸中毒
第二章 饲料毒物中毒
introduction introduction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中毒(Nitrate and Nitrite
Poisoning) )
氢氰酸中毒( 氢氰酸中毒(Hydrocyanic Acid Poisoning) ) 棉籽饼粕中毒( 棉籽饼粕中毒( Cotton Seed and cake Poisoning) ) 菜籽饼中毒( 菜籽饼中毒(Rape Seed-cake Poisoning) ) 马铃薯中毒( 马铃薯中毒(Solanum Tuberosum Poisoning) ) 食盐中毒( 食盐中毒(Salt Poisoning ) 瘤胃酸中毒( 瘤胃酸中毒( Rumen Acidosis) ) 感光过敏 (Photosensitivity) )
病例介绍二
实验室检查
瘤胃pH4.7,红细胞压积为46.5ml%,血液 46.5ml%, 瘤胃pH4.7,红细胞压积为46.5ml%,血液 pH4.7 结合力测定值为29.5ml 29.5ml%. CO2结合力测定值为29.5ml%.
病例介绍二
治疗
立即用温水反复洗胃,导胃. 立即用温水反复洗胃,导胃. 2.5%碳酸氢钠注射液1000mL 10% 1000mL, 2.5%碳酸氢钠注射液1000mL,10%葡萄糖溶 mL,糖盐水1000 mL,10%安钠咖20mL 20mL, 液1000 mL,糖盐水1000 mL,10%安钠咖20mL, 次静脉注射.第二天病牛能自行起立, 1次静脉注射.第二天病牛能自行起立,体温 38.3℃,脉搏90 90次 呼吸35 35次 38.3℃,脉搏90次/分,呼吸35次/分.5%碳 酸氢钠500mL 糖盐水1500mL 10%安钠咖20 500mL, 1500mL, 酸氢钠500mL,糖盐水1500mL,10%安钠咖20 mL, 次静脉注射.如此治疗4天后痊愈. mL,1次静脉注射.如此治疗4天后痊愈.

毒理学第四章毒作用机制(2)

毒理学第四章毒作用机制(2)

第二节 (终毒物与)靶分子的反应
终毒物和靶分子的反应: 是毒性发展的第二阶段
♫所有内源性分子都是毒物的潜在靶分子。
♫作为靶分子的条件: ✓合适的反应性; ✓合适的空间结构; ✓接触足够的终毒物浓度; ✓位于反应活性化学物临近或接近其形成部位(酶)
♫某种毒物引起毒性的靶分子的确认: ✓终毒物与靶标反应并对其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终毒物在靶部位达到有效浓度; ✓终毒物以某种机制与所观察的毒性相关的方式改变靶标分子。
自由基的类型 见下页表。
表 3: 与生物体系有关的自由基类型
自由基类型
实例
评价
1.以氢为中心 2.以碳为中心 3.以硫为中心
H 原子(一个质子,一个电子) 从含碳化合物抽取 H 原子常启动自由
基链式反应,例如•OH 能通过从膜
脂肪酸侧链抽出 H 而启动脂质过氧化:
三氯甲基自由基 (•CCl3 ).
本节掌握:
一、反应类型 (一)非共价结合 (二)共价结合 (三)去氢反应 (四)电子转移 (五)酶促反应
为什么要研究化学物毒作用的机制? (研究外源化学物毒作用机制的意义)
为更清楚地解释描述毒理学资料、评价特定外 援化学物引起有害效应的概率、制定预防策略、 设计危害程度较小的药物和工业化学物以及开发 对靶生物具有良好选择毒性的杀虫剂提供刘宁依 据; 毒理学作为工具学科,通过对外源化学物机制 的研究,有利于人们对机体基本生理和生化过程 以及人类某些重要疾病病理过程的进一步认识。

第四章病原微生物与传染

第四章病原微生物与传染
降低
(三)侵入门户
病原微生物要有适当的侵入门户,即传染途径。 各种病原微生物有其特定侵入途径,并达到一定部 位才能生长、繁殖,引起传染,否则病原微生物即 使有一定的毒力和足够的数量也不致引起传染的发 生。 如破伤风必须从伤口侵入,在创伤部位引起感染, 而由肠道侵入则不发生传染;伤寒杆菌只有由消化道 感染才能引起传染.
第四章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
第二节 传 染
一.传染的概念
传染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在一定条件下与 机体相互作用呈现出的一系列病理变化的过程。 当 机体出现明显症状时,称传染病或显性传染;无症 状的传染叫隐性传染或带菌者。
第四章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
二. 传染的发生
病原微生物
传染
易感动物 侵入门户
(一)病原微生物
外界条件
病原微生物必须具有强大的毒力,才能突破机体中 各种防卫屏障,侵入机体中生长繁殖,深入扩散,引 起传染。另外侵入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还要达到一定 数量才能致病。
第四章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
(二)易感动物
同种病原微生物对于不同动物的易感性由于品 种、年龄、性别、营养状态等的不同而不同,对病 原微生物的抵抗力是有差异的。
2 全身传染
病原微生物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进入血 液、淋巴液,从而扩散到全身各个器官,此 种状态称为全身传染.如菌血症、病毒血症、 败血症、脓毒血症、 毒血症。

第四章 病毒

第四章 病毒

3 、没有细胞结构
只有一种核酸(DNA or RNA)类
型,化学组成和繁殖方式都较简单。化学组成主要是 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病毒在体外具有 一般大分子的结构,在宿主体内又具生命特征。故也 称分子生物。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
子状态存在,并可形成结晶,保持其侵染活力。
4、抵抗力 在宿主细胞内的病毒对各种化学药剂和
2.二十面体对称的代表——腺病毒(Adenovirus) 这是一种动物病毒,于1953年首次从手术切除的小儿 扁桃体中分离到。它可侵染呼吸道、眼结膜和淋巴组织, 是急性咽类、咽结膜炎、流行性角膜结膜炎和病毒性肺炎 等的病原体。腺病毒的种类很多(80年代初已有80多种), 它们的自然宿主有人、猴、牛、犬、鼠、鸟和蛙等 。
头部在电镜下呈椭圆形二十面体。 核心dsDNA (图3-4) 颈部是头部与尾部相连处简单的构造,由颈环和颈须构成。 颈环为一六角形的盘状构造,有6根颈须自颈环上发出, 其功能是裹住吸附前的尾丝。 尾部由尾鞘、尾管、基板、刺突和尾丝五部分组成。 尾鞘长约95nm,伸展时螺旋转数为24,收缩时尾鞘变 得短而粗,螺旋转数减至12。 尾管在尾鞘内部,长80~100nm,由两种结构蛋白组 成。尾管中空,感染时,病毒DNA由头部通过尾管进入 细胞。与尾鞘一样,也是有24个螺转的螺旋结构。因此是 头部核酸注入宿主细胞时的必经之路。
金属投影、磷钨酸与醋酸氧铀负染色法和X射线衍射技术

(4)病毒的增殖

(4)病毒的增殖

HIV受体为CD4; 鼻病毒的受体为细胞粘附分子-1(CAM-1) 等。
病毒吸附也受离子强度、pH、温度等环境 条件的影响。研究病毒的吸附过程对了解 受体组成、功能、致病机理以及探讨抗病 毒治疗有重要意义。
二、穿入 穿入(Penetration)是指病毒核酸或感 染性核衣壳穿过细胞进入胞浆,开始病毒感 染的细胞内期。 主要有三种方式: (1)融合(Fusion):在细胞膜表面病毒囊膜 与细胞膜融合,病毒的核衣壳进入胞浆。如 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囊膜上有融合蛋白, 带有一段疏水氨基酸,介导细胞膜与病毒囊 膜的融合。
病毒的增殖不只是产生有感染性的子代, 绝大多数动物病毒在大量感染的情况下, 经多次增殖会产生缺损干扰颗粒(Defective interfering particles),它是能干扰亲代病毒复 制的缺损病毒,其核酸有部分缺损或被宿 主DNA片段替换。
缺损干扰颗粒的基本特性是: (1)本身不能繁殖; (2)有辅助病毒存在时方能增殖; (3)干扰同种病毒而不干扰异种病毒的增殖; (4)在感染细胞内与亲代病毒竞争性增殖。 由于缺损干扰颗粒的产生,使同种感染性病 毒数量减少,在导致病毒的持续性感染中具 有一定的作用,但疫苗中含有大量缺损干扰 颗粒会影响活疫苗的免疫效果。
(二)单股RNA病毒的复制 RNA病毒核酸多为单股,病毒全部遗传 信息均含在RNA中。 根据病毒核酸的极性,将RNA病毒分为二组: 病毒RNA的碱基序列与mRNA完全相同 者,称为正链RNA病毒。这种病毒RNA可直 接起病毒mRNA的作用,附着到宿主细胞核 糖体上,翻译出病毒蛋白。从正链RNA病毒 颗粒中提取出RNA,并注入适宜的细胞时证 明有感染性;

第04章毒性作用机制

第04章毒性作用机制
性异常反应。
四、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损害作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特点:
1. 影响正常形态学、生理学、生长发育过程, 缩短寿命。
2. 功能容量降低。 3. 外加应激代偿能力降低。 4. 某些不利环境影响因素的易感性增高。
非损害作用的特点:
1. 不改变机能形态、生长发育和寿命; 2. 不降低功能容量; 3. 不损伤额外应激状态代偿能力。 4. 在机体代偿能力范围之内,维持机体稳
二、毒性
1. 毒性的定义 是指化学物质与机体接触或者进入机体内的
易感部位后,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称为该物 质的毒性(toxicity)。
引起机体某种损害反应的剂量是衡量物质毒性 大小的重要指标。
2.毒性的影响因素 剂量; 接触途径(经静脉、经口、经皮等); 接触期限、接触速率和接触频率;
接触期限
(2)按毒物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机理分: 腐蚀毒:如硫酸、盐酸、KOH等; 实质毒:如砷、铅、汞、P等; 酶系毒:如有机磷氧化物、PO2等; 血液毒:如CO、亚硝酸盐
(3)按毒物用途和分布范围分为: 环境污染物:如废水、废气、废渣等; 工业化学品:如生产原料、辅料、中间体等; 日常化学品:如化妆品、洗涤用品等; 农用化学品:如化肥、杀虫剂等; 医用化学品:如药物、消杀剂等; 食品添加剂:如食用色素、香精、防腐剂等; 生物毒素:如动物毒素、植物毒素等; 军事毒物:如芥子气等战争毒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病毒小结

病毒是超显微的,没有细胞结构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实体。它们在宿主细胞外具有大分子的特性,在宿主细胞内具有生命特征。

病毒最早是由俄国学者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时发现的。1939年考雪在电镜下观察到烟草花叶病病毒粒子为杆状。

病毒粒子的形态有杆状,球状和蝌蚪状。病毒粒子的大小在100—300nm之间。

病毒的化学组成简单,只有核酸,蛋白质,脂类和多糖成分。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类核酸,要幺是DNA,要幺是RNA。核酸有的为双链,有的为单链。蛋白质组成壳体包围核酸,以防核酸酶对病毒核酸的降解。脂类和多糖存在于有包膜的病毒粒子的包膜中。

病毒对温度敏感,55—60℃几分钟就可以使病毒失活,过酸过碱也可以使病毒裂解灭活。X射线,r 射线和UV.均可使病毒灭活。

病毒的增殖可分为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释放六个过程。

侵染细菌,放线菌的病毒称为噬菌体。噬菌体的粒子有蝌蚪形,微球形和线状三种。毒性噬菌体的侵染循环包括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五个过程。

有些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并不进行毒性循环。噬菌体DNA或整合到宿主细菌染色体上,或游离在细胞质中,随宿主细胞的分裂将噬菌体DNA传给子细胞。这种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含有温和噬菌体的宿主细菌称为溶原细菌。

溶原细菌既可自发裂解,又可诱发裂解,还可以失去噬菌体DNA恢复为正常细胞称为溶原菌的复愈。溶原细胞对同源噬菌体还具有免疫性。

昆虫病毒的主要特点是在宿主细胞内形成包含体,根据包含体在宿主细胞中存在的部位,可分为核型多角体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和无包含体病毒。

植物病毒的病毒粒子大多数为杆状,核酸为RNA。植物病毒感染的专化性不强,一种病毒可以寄生在多种植物上。同一株植物可以被多种病毒感染。

类病毒是只有侵染性RNA没有蛋白质的一类病毒。

朊病毒是只有侵染蛋白质,没有核酸的一类病毒。

卫星病毒能编码自身的外壳蛋白,卫星RNA不能编码自身的外壳蛋白,它们都被包被在辅助病毒的壳体中。

第四章病毒学习思考题和主要参考文献

1.解释下列名词:

①病毒②一步生长曲线③毒性噬菌体④温和噬菌体⑤溶原细菌⑥核型多角体病毒⑦质型多角体病毒⑧颗粒体病毒⑨类病毒⑩朊病毒⑾拟病毒⑿噬菌斑

2.病毒粒子的大小范围是多少?

3.试述病毒粒子的结构和各部位名称。

4.病毒由那些化学成分组成?它们分布在病毒粒子的什么部位?

5.试述病毒核酸转录mRNA的几种途径。

6.绘出T

噬菌体的形态图,并注明各部位名称。

4

7.试述毒性噬菌体的侵染过程。

8.试述溶原细菌的特点。

9.λ噬菌体和PI噬菌体有什幺不同?

10.试述植物病毒的主要特点。

11.试述6种噬菌体的形态结构,核酸类型及代表噬菌体。

12.试述烟草花叶病毒,腺病毒和马铃薯块茎病类病毒的粒子结构。

13、比较卫星病毒和卫星RNA的主要区别。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沈萍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3.黄秀梨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4.李阜棣微生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5.刘勇等译类病毒与类病毒病科学出版社1985年

6.殷震刘景华动物病毒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1998年

7.张成良等植物病毒分类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

8.吕鸿声昆虫病毒与昆虫病毒病科学出版社1982年

9.徐耀先等分子病毒学湖北科学出版社200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