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新课标)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从实际问题到方程》同步练习1及答案
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建立代数方程,进一步了解代数方程的概念、性质和解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应用代数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代数方程的概念及其解法。
2.教学难点:改变学生对代数方程的认知方式,培养学生建立代数方程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入问题:班级里有多少男生和女生?男生比女生多几人,男生和女生总数是32人。
请你们分别用文字叙述和代数方式表示该问题。
2. 讲解代数方程1.让学生将上述问题用代数方式表示出来。
–设女生人数为x,男生人数为x+3。
–由题可得x+(x+3)=32,即2x=29。
–所以女生人数为x=14.5,男生人数为x+3=17.5。
2.介绍代数方程的概念:代数方程是用字母表示一个或多个数,并用等号将它们连接起来的式子,其中包括未知数和已知数。
3.给出典型的代数方程例子:2x+3=11。
–将未知数x代入方程中,求出方程的解为x=4。
4.强调代数方程的解可能有多个或没有解,并介绍如何验证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5.提醒学生解方程时要注意两边进行相同的变形操作。
3. 练习1.设某品牌的珠宝销售额为x元,其中黄金和铂金的销售额比是2:3,请用代数方式表示出来。
2.一只瓶子装满的时间是1小时30分钟,其中注水管注水的时间比倒出水的时间长10分钟,请用代数方式表示出来。
4. 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代数方程的概念。
2.提醒学生在后续课程中要注意应用代数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上的练习题。
2.课外自行编写实际问题,并用代数方式表示出来。
3.阅读课本相关内容,预习下节课程。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代数方程,并给出典型的代数方程例子,加深了学生对代数方程的认识和理解。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通过建立代数方程,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进一步提高了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华东师大版七下)
作 业
§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
2、阅读理解:将求出的解代入原方程中,可以知道 这个解对不对.在检验X=2和 X= -2是不是方程 5x+1=2x+7解时,甲、乙同学是这样做的:
甲同学把X=2代入原方程中 乙同学把X=2,X=-2分别代入 原方程的两边得 5×2+1=2×2+7 左边=5×2+1=11 10+1=4+7 右边=2×(-2)+7=3 11=11 左边≠右边 ∴X=2是方程的解 ∴X=2,X=-2都不是方程的解
∴x= -1不是方程的解
∴x=5是方程的解
回 顾
问 题 1
问 题 2
例 题
思 考
练 习
小 结
作 业
§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
思考:若将问题2中的“三分之一”改为 “二分之一”,那么答案会是什么?
1 13+x= (45 x) 2
解为:x 19
用检验的方法很难得出方程的解
§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
作业:
课本第3页,习题6.1第1、3题
回 顾
问 题 1
问 题 2
例 题
思 考
练 习
小 结
作 业
§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
天水市第七中学 张光辉
§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
§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
回顾
一本作业本1.2元。 小红有6元钱,那么 她最多能买到几本 这样的作业本呢?
回 顾
问 题 1
问 题 2
例 题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从实际问题到方程课件
答:圆柱形水桶的高约为229.3毫米.
6.有一梯形和长方形,如图,梯形的上、下底边 的长分别为6cm,2cm,高和长方形的宽都等于 3cm,如果梯形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那么图中 所标x的长度是多少?
如果直接设长方形的面积为x平方厘米, 则如何才能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呢?
如果我们要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就要知道长方 形的长和宽.如果我们知道长是多少,根据宽 比长少4厘米求出宽,然后就能求出面积.
所以现在应该去求出长方形的长或者宽.
如果设长方形的长或宽为未知数,其实问题就 跟本来的第一小题一样.
探索:将题(2)中的宽比长少4厘米改为3厘米、2 厘米、1厘米、0厘米(即长宽相等),长方形的 面积有什么变化?
解:设量筒中水面升高了x cm . 根据题意,得方程 12x=6×6×6 x=18
答:量筒中水面升高了18cm.
5.将一个装满水的内部长、宽、高分别为 300毫米,300毫米和80毫米的长方体铁 盒中的水,倒入一个内径为200毫米的圆 柱形水桶中,正好倒满,求圆柱形水桶的 高?(精确到0.1毫米,π≈3.14).
(3)在(1)的情况下S=12×18=216(平方厘米);在 (2)的情况下S=13×17=221(平方厘米).还能围出 面积更大的长方形,当围出的长方形的长宽相等 时,即为正方形,其面积最大,此时其边长为15 厘米,面积为225平方厘米.
讨论: 在第(2)小题中,能不能直接设面积为x平方厘米? 如不能,怎么办?
3.将棱长为20cm的正方体铁块锻造成一 个长为100cm,宽为5cm的长方体铁块, 求长方体铁块的高度?
解:设长方体铁块的高度为x cm . 根据题意,得方程
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教学设计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2.知道什么是方程的解,会判断某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
教学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应用题教学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一队师生共328 人,乘车外出旅游,已有2辆校车可乘64 人,如果租用客车,每辆可乘44 人,那么还要租多少辆客车?思考:这个问题是我们在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吗?从而引出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二、出示学习目标;2.知道什么是方程的解,会判断某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
三、新知探究(一)阅读教材第2页“问题1”,思考什么是方程?问题1:某校七年级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两辆校车共可乘坐64人,如果租用客车,每辆可乘44人,那么还要租多少辆客车?算术法:解: (328-64)÷44 = 264÷44=6 (辆)列方程法:解:设需要租用x 辆客车,那么这些客车共可乘44x 人,加上乘坐校车的64人,就是全体师生328人,可得:44x+64=328归纳探究:师:由上面等式的特征,你能总结出方程的定义吗?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师:方程与等式的区别?生:做一做: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是的打“√”,不是的打“×”.(1) -2+5 = 3 ( ) (2) 3x-1 = 7 ( )(3) 2a+b ( ) (4) x >3 ( )(5) x+y = 8 ( ) (6) 2x2-5x+1=0 ( )四、新知探究 (二)阅读教材第2-3页“问题2”,思考:1、什么是方程的解?2、怎样检验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问题2: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 13 岁.就问同学:“我今年 45 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 分析:如果设经过x 年同学的年龄是老师的31,那么x 年后同学的年龄为岁,老师的年龄是_______岁,所以得到等式:通过刚才不用方程的分析方法可以启发我们:只要将x=1,2,3,4等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使得两边相等的那个数就是方程的解,这里x=3是方程的解。
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实际问题与方程的关系;2.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未知数;3.如何列出方程;4.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实际问题与方程的关系;2.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未知数,并能够列出方程;3.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1.实际问题与方程的关系;2.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未知数;3.如何列出方程。
四、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实际问题与方程的关系;2.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未知数;3.如何列出方程。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教材、多媒体设备等;2.学生准备好笔、纸等。
1.导入新知识通过一道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小明和小红一起去买零食,他们分别买了零食A和零食B,一共花了20元。
已知零食A比零食B贵5元,求零食A和零食B各花了多少钱?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这个问题中提取出未知数。
2.概念讲解讲解实际问题与方程的关系,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未知数,并如何用未知数列出方程。
3.练习环节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所学知识。
练习1:小明和小红去超市,小明买了3个苹果和2个梨,花了13元;小红买了4个苹果和1个梨,花了14元。
苹果的价格是x元,梨的价格是y元,求出x和y的值。
练习2:小明、小红、小丽三个人去吃饭,一共花了60元。
其中,小明比小红多付了5元,小丽比小红少付了10元。
求小明、小红、小丽分别付了多少钱?4.总结通过对练习的讲解,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强调实际问题与方程的关系。
七、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上相关练习;2.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本节课通过应用实际问题的方式引入知识点,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应注意把握好知识点的讲解深度和难度,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探索新 知
合作探 究
【教师指导】 一、易错点: 1.移项不变号. 2.系数化为 1 时方程右边未除以系数. 二、归纳小结: 1.等式的基本性质. 2.方程的变形规则. 3 .移项:将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 4.系数化为 1:将方程的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 三、方法规律: 利用方程的变形规则解方程的步骤: 1.移项:将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左边,常数移到 右边. 2.合并同类项. 3.系数化为 1: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化为 x=a 的形式. 1.下列利用等式的性质,错误的是( ) (A)由 a=b,得到 5-2a=5-2b
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呢?
4.如果 a=b,那么 ac=
,=
(c≠0).
5.等式的两边乘以同一个数,等式成立吗?两边能同乘以 0 吗?两边能同 除以 0 吗? 6.自学课本 P5~6,回答下列问题: (1)方程的变形规则分别对应等式的哪个性质?
(2)例 1 和例 2 中解方程的过程应用了方程的哪个变形规则? 学生自己看书,积极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室内巡回指导,解答学生提出 的疑问. 【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自学指导中出现疑问的地方. 2.小组合作讨论 P6 例 1 的解题过程,每一步分别对应方程的哪一个变形 规则? 3.小组归纳什么是移项?移项时有什么注意事项? 4.合作讨论 P6 例 2 的解题过程,每一步分别对应方程的哪一个变形规 则?归纳什么是“系数化为 1”? 5.小组合作解决课本 P7 例 3,总结归纳解方程的步骤.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设 计
1.我们在小学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回想一
下这两个性质.
2.我们班在本学期新转进 3 个同学,现共有 40 名同学,则原来有多少同
2017年春季新版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教案1
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 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教案 华东师大版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让他们相互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学习方程的兴趣。
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学习过程: 一、复习概念:
1、等式:________________
2、方程:________________
3、方程的解: ________________
展示:
1、下列各式中:(1)2x-1;(2)1-2=-1;(3)a+b=b=a;(4)s=πR 2;
(5)π≈3.14;(6)x+2y=3;(7)a>4,其中是等式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2、下列四个式子中,是方程的有: A. 7-4=3 B.4x=3+y C.2x-1>1 D.3x-2x +4
3、下列四个方程中解为x=3的方程有( )
(1)x-2
1=1 (2)2x-1=x+2 (3) 21(x+1)=2 (4) 3
12 x =2x-1 A .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二、创新探究:
问题一:
某校初中一年级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两辆校车可乘坐64人,还需要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
问题二:
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基本上都是13岁,就问同学们说:“我今年45岁,经过几年后你们的年龄正好是我的三分之一?”
三、小结。
四、展示:课本P3练习1、2
五、课外巩固练习:课本P3习题6.1的1、2、3
六、教学反思:。
2017年春季新版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课件12
6 是原方程的解. 从表中看出 x=________
三、解答题(共 35 分) 16.(10 分)已知 y=1 是方程 my=y+2 的解,求 m2-3m+1 的值.
将y=1带入my=y+2 得m=3,再带入式子求值即可,答案为1
17.(12 分)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文摘报》每份 0.5 元, 《信息报》每份 0.4 元,小刚用 7 元钱买了两种报纸共 15 份, 他买的两种报纸各多少份? (2)水上公园某一天共售出门票 128 张,收入 912 元,门票价格为成人每张 10 元,学生 可享受六折优惠,这一天出售的成人票与学生票各多少张?
2 2
个数是( C ) A.1 个 B. 2 个 C.3 个 D.4 个 1 12.下列各方程中,解为 x=- 的方程是( C ) 2 A.3x=2-x B.x-2=2-x C.x-1=3x D.2x+1=-3
13.根据下面所给条件,能列出方程的是( A ) 1 1 A.一个数的 是 6 B.a 与 1 的差的 3 4 1 C.甲数的 2 倍与乙数的 3 D.a 与 b 的和 60%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x=-1 是方程 4x+3=0 的解 B.m=-1 是方程 9m+4m=13 的解 C.x=1 是方程 3x-2=3 的解 D.x=0 是方程 0.5每空 3 分,共 9 分) 15.先列方程,再估算出方程解.甲型钢笔每支 3 元,乙型钢笔每支 5 元,用 40 元钱买 了两种钢笔共 10 支,还多 2 元,问两种钢笔各买了多少支? 3x +5(10-x)= (10-x) 解:设买了甲型钢笔 x 支,则乙型钢笔________ 支,依题意得方程: ______________ .4 这时 x>0,列表计算: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课件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①
②
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是的打“√”,不是的 打“×”.
(1)-2+5 = 3 ( × ) (2)3x-1 = 7
(√)
(3) 2a+b
( × ) (4)x>3
( ×)
(5)x+y = 8 ( √ ) (6)2x2-5x+1 = 0 ( √ )
比较:
列算式:列出的算式表示解题的计算过程,只能用 已知数.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列算式比较困难. 列方程:方程是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的等式. 既可用已知数,又可用未知数,解决问题比较方便.
华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 6 章 一元一次方程
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一 情境导入
下列式中哪些是代数式?哪些是等式?哪些 是方程?
1 abc,3a 2b, 1 xy y2 5, 3 a, 2 3 5
2
3
3 4 12, 9 x 10 19, a b b a, S πr 2
二 新课探究
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问题2
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 龄基本上都是13岁,就问同学们:“我今年 45岁,经过几年后你们的年龄正好是我年龄 的 1 ?”
3
分析:
1年后的情况是:老师46,学生14,不是老师年龄 的三分之一 ;
2年后的情况是:老师47,学生15,不是老师年龄 的三分之一 ;
当x=1时:左边=13+1=14,右边= 1(45+1)≠14 3
当x=2时:左边=13+2=15,右边= 1(45+2)≠15 3
当x=3时:左边=13+3=16,右边= 1(45+2)=16 3
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课件)七年级数学下册(华东师大版)
③ 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
(整式方程)
知识概括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在一个方程中,只 ________________,而且方程中的代数式都
含有一个未知数
未知数的次数
是 _______
一元一次
整式 ,______________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
方程 .
根据定义判断
;(4)2m+15=3 ;
是一元一
次方程.
;(6)x2+2x-6=0 ;
.
含有两个未知、(1)若关于x的方程2 x |n|-1 – 9 = 0是一元一次方程,
则 n 的值为 2或-2 .
(2)方程(m+1) x |m| + 1 = 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
程,则m= 1 .
我能猜出你
的年龄
你的年龄乘以2
减5得数是多少?
你今年13岁
21
小华 小彬
小华
小彬
他怎么
知道的?
小华 小彬
找出这道题中有哪些相等的关系,列出方程.
问题情境
等量关系
字母表示数
年龄问题
小彬的年龄×2-5=21
设小彬的年龄为x岁
方程
2x-5=21
讲授新课
2.小颖种了一棵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厘米,栽种后每周树苗长
一元一次方程
①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② 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
③ 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
讲授新课
典例精析
【例1】 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不是整
1
式方程 (1) −6=1
不是等式 (3) 2x+1
(5)3x-5=5x+ 4
七年级数学华东师大版下册从实际问题到方程知识点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七年级数学华东师大版下册《从实际问题到方程》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华东师大版下册《从实际问题到方程》知识点
知识点
1.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后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减、调整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
2.选择适当的问题自己试一试,并知道通过试验的方法得出方程解的过程,也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3.(1)等式和方程:方程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的两个要素是:①必须是一个等式;②必须含有未知数.
(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中的“解”有不同的含义.“方程的解”中的“解”是一个名词――使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取值;“解方程”中的“解”是一个动词――求方程的解的过程.
(3)方程与问题:方程中的未知数,相当于一个问号“?”,用“?”来代替方程2x+1=5中的“x”,就是“2×?+1=5”,也就是问题“某数的2倍与1的和等于5,求某数”.
反过来,解答问题时,我们常常把问题变换成方程,通过解方程来求问题的解.
(4)列方程就是根据所给的条件列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5)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就是①将这个数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②分别计算出方程左、右两边的值;③依据“能使方程左、右两边值相等的数是方程的解,不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数不是方程的解”来检验.。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教学目标: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2、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小学里已经学过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如何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如:一本笔记本2.1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 解:设小红能买到x 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得:62.1=x5=x答:小红最多能买这样的笔记本5本。
二、探究新知问题1:某校初中一年级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分析: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寻找相等关系。
(1)用以前算术解法怎样列出式子?(2)若设需要租用x 辆客车,那么列出的方程是怎样的?(3)观察所列的方程有什么特点?解法1:算术法:()6442644464328=÷=÷-(辆)解法2:列方程解应用题。
设需要租用x 辆客车,那么这些客车可以乘坐x 44,加上乘坐校车的64人,就是全校师生328人,可得:3286444=+x ①解这个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结果。
(你能求出吗?)问题2:初2009级1班50名师生准备乘车外出春游,已有一辆客车可以乘坐35人,还需租用5座的面包车多少辆?分析: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寻找相等关系。
思路:相等关系→算术解法→方程解法→方程特点。
解析:列方程得:50355=+x .想一想:(1)上述等式具有什么特点?尝试刻画方程的意义。
(2)找出满足上述等式的x 的值.尝试刻画方程的解。
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注意:(1)方程必须是等式,即方程是等式的特殊形式。
(2)方程中必定有一个待定确定的数,即未知数,二者缺一不可。
问题3: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经过几年你们的年龄正好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三年!”小敏同学很快说出了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新课标)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核心笔记: 1.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的解:使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在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方程的解时常用代入法.
3.列方程的一般步骤:①分析问题,理解题意;②设出适当的未知数,并找出相等关系;③根据题意,用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相等关系.
基础训练
1.下列式子:①x=0;②3+2=5;③=4;④x2=9;
⑤2x=3x;⑥6-4x;⑦2(x+1)=2;⑧x+2y=0.
其中方程的个数是( )
A.5
B.4
C.6
D.7
2.方程2x-1=3的解是( )
A.x=-1
B.x=-2
C.x=1
D.x=2
3.某村原有林地108公顷,旱地54公顷,为保护环境,需把一部分旱地改造为林地,使旱地面积占林地面积的20%.设把x公顷旱地改为林地,则可列方程( )
A.54-x=20%×108
B.54-x=20%(108+x)
C.54+x=20%×162
D.108-x=20%(54+x)
4.当x等于什么数时,2x-3与3x+1的值互为相反数?列方程表示为: .
5.七、八年级学生分别到雷锋、毛泽东纪念馆参观,共589人,到毛泽东纪念馆的人数是到雷锋纪念馆人数的2倍多56人,设到雷锋纪念馆的人数为x人,可列方程为.
6.设某数为x,根据下列条件列方程.
(1)某数与8的差等于某数的与4的和;
(2)某数的与某数的的和等于3.
7.检验下列方程后面括号内所列各数是否为相应方程的解.
(1)y=10-4y,(1,2,3);
(2)x(x+1)=12,(3,4,-4).
8.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20小时,乙单独做要12小时.现在先由甲单独做5小时,然后乙加入进来一起做.完成整项工程一共需要多少小时?(只列方程,不必求解)
培优提升
1.王先生到银行存了一笔三年期的定期存款,年利率是4.25%,若到期后
取出,得到本息和(本金+利息)33 825元.设王先生存入的本金为x元,则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x+3×4.25%x=33 825
B.x+4.25%x=33 825
C.3×4.25%x=33 825
D.3(x+4.25%x)=33 825
2.下列方程中,解是x=2的一共有( )个.
①5x-10=0; ②5x+10=0;
③10x-5=0; ④10x-20=0.
A.1
B.2
C.3
D.4
3.x分别取1、2、3、4这4个数时,使代数式(x-1)(x+2)(x-3)的值为0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三个连续偶数的和为60.设其中最大的偶数为x,则可列方程___________.
5.我国明代数学家曾提出过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有一个人赶着一群羊在前面走,另一个人牵着一只羊跟在后面.后面的人问赶羊的人说:“你这群羊有一百只吗?”赶羊的人回答:“我如果再得这么一群羊,再得这么一群羊的一半,又得这群羊的四分之一,把你牵的羊也给我,我恰好有一百只.”设这群羊有x只,依据题意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
6.请依据方程解的定义,检验括号里x的值是否为方程的解.
(1)=x+-;
(2)0.2x=0.8x-7.8(x=-13,x=13,x=12).
7.如图,A、B、C、D四个车站在一条直线上,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从A 站到B站花了3小时,从A站到D站花了5小时,又知BC=50千米,CD=70千米.
(1)若设A、D两站之间的路程为x千米,请列出一个关于x的方程;
(2)若设汽车的速度为每小时y千米,请列出一个关于y的方程.
8.一题多变甲、乙两地相距400 km,一列慢车从甲地开出,每小时行驶120 km,一列快车从乙地开出,每小时行驶140 km.
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几小时后相遇?(只列方程,不必求解)
(1)一变:若两车同时开出,背向而行,两车在几小时后相距620 km?(只列方程,不必求解)
(2)二变:若两车相向而行,慢车开出2 h后,快车再开出,快车开出几小时后相遇?(只列方程,不必求解)
(3)三变:若两车同时开出,快车在慢车后面同向而行,几小时后,快车追上慢车?(只列方程,不必求解)
参考答案
【基础训练】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B
解:根据改造后旱地面积占林地面积的20%列出方程即可.
4.【答案】2x-3+3x+1=0
解:根据互为相反数的两数之和为0列出方程即可.
5.【答案】2x+56=589-x
解:到雷锋纪念馆的人数为x人,则到毛泽东纪念馆的人数为(589-x)人.所以可列方程为2x+56=589-x.
6.解:(1)根据题意,得x-8=x+4.
(2)根据题意,得x+x=3.
7.解:(1)当y=1时,左边=1,右边=10-4×1=6,左边≠右边,所以1不是该方程的解;当y=2时,左边=2,右边=10-4×2=2,左边=右边,所以2是该方程的解;当y=3时,左边=3,右边=10-4×3=-2,左边≠右边,所以3不是该方程的解.
(2)当x=3时,左边=3×4=12=右边,所以3是该方程的解;当x=4时,左边=4×5=20≠右边,所以4不是该方程的解;当x=-4时,左边=(-4)×(-3)=12=右边,所以-4是该方程的解.
8.解:设一共需要x小时,根据题意,得×5+×(x-5) =1.
【培优提升】
1.【答案】A
解:三年后产生的利息为3×4.25%x元,再加上本金,得到33 825元,所以,A是正确的.
2.【答案】B
3.【答案】B
解:直接把x的值代入代数式(x-1)(x+2)(x-3)进行验证即可.
4.【答案】x+(x-2)+(x-4)=60
解:因为其中最大的偶数为x,所以另外两个偶数分别是x-2,x-4.根据三个连续偶数的和为60,可列方程为x+(x-2)+(x-4)=60.
5.【答案】x+x+x+x+1=100.
解:根据“我如果再得这么一群羊,再得这么一群羊的一半,又得这群羊的四分之一,把你牵的羊也给我,我恰好有一百只”列出方程即可.
6.解:(1)当x=-时,左边=-=0,右边=-+=-,左边≠右边,所以x=-不是方程的解;
当x=0时,左边=,右边=,左边=右边,所以x=0是方程的解.
(2)当x=-13时,左边=0.2×(-13)=-2.6,右边=0.8×(-13)-7.8=-18.2,左边≠右边,所以x=-13不是方程的解;
当x=13时,左边=0.2×13=2.6,右边=0.8×13-7.8=2.6,左边=右边,所以x=13是方程的解;
当x=12时,左边=0.2×12=2.4,右边=0.8×12-7.8=1.8,左边≠右边,所以x=12不是方程的解.
7. 解:(1)由题意得:=--.
(2)由题意得:5y=3y+50+70.
8.解:设x h后相遇.根据题意,得120x+140x=400.
(1)设两车在y h后相距620 km.根据题意,得
120y+140y+400=620.
(2)设快车开出a h后相遇.
根据题意,得120(a+2)+140a=400.
(3)设b h后,快车追上慢车.根据题意,得
140b=120b+400.
分析:(1)慢车行驶的路程和快车行驶的路程之和再加上甲、乙两地间的距离即为两车之间的距离.(3)快车追上慢车时,快车行驶的路程等于慢车行驶的路程加上甲、乙两地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