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及应用

合集下载

免疫磁珠

免疫磁珠

证实这种释药载体具有良好的功效。
斑点免疫层析、免疫磁分离技术在 E.coli 0157:H7检测中的应用
1、 E.coli 0157:H7 • 是大肠杆菌的其中一个类型,该种病菌常见于牛羊等温 血动物的肠内。这一型的大肠杆菌会释放一种强烈的毒素, 并可能导致肠管出现严重症状。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 新发现的28种传染病病原体之一,成为各国食品安全和公 共卫生监控的重点。 ⑴病征:患者可能出现各种症状,包括严重的腹泻、带血 腹泻、发烧、腹绞痛及呕吐。情况严重时,更可能并发急 性肾病。5岁以下的儿童出现该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若 治疗不当,可能会致命。
6、 用作靶向释药系统的载体 免疫磁性微球作为靶向释药系统的载体可使免疫磁性微球上的抗癌药物更易 与癌细胞接触,服用这种制剂后,在体外适当部位用一适宜强度的磁铁,将磁性 微球引导到体内特定靶区,提高了杀伤癌细胞的效果。很多研究者使用不同的方 法制成了针对不同癌细胞的免疫磁性微球,作为靶向释药系统的载体并在实验中
⑶IMS法 将样品增菌液分成DICA法阳性和阴性 两组.均取1ml加入1.5ml ep离心管中(离心管事 先已加入20μl免疫磁珠)振摇20~30min,上磁铁 板吸附沉淀免疫磁珠,吸去上清液,反复用PBTT洗涤2次,加50μl PBs-T重悬浮、混匀,分涂于2 块CT-SMAC平板37℃培养18~20h,挑取中等大 小不发酵山梨醇的无色半透明可疑菌落和发酵山 梨醇的红色菌落(防止发酵山梨醇的E.Coil O157, H7,漏检)接种克氏双糖,选取双糖符合者,再进 行形态染色、相关生化反应、E.Coil O157及H7, 诊断血清做玻片凝集.均符合者可判为E.Coil O157:H7。对DICA法阳性.而IMS集菌阴性的增 菌液,再进行第二次IMS集菌分离。

免疫共沉淀磁珠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免疫共沉淀磁珠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免疫共沉淀磁珠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可以简要介绍免疫共沉淀磁珠法的定义和原理。

免疫共沉淀磁珠法是一种利用磁珠载体对特定抗原/抗体进行选择性结合的技术,通过磁场的作用实现对特定分子的快速分离纯化。

这种方法在生物学、医学和生物化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具有操作简便、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

在接下来的文章内容中,我们将对免疫共沉淀磁珠法的方法介绍、应用领域以及优势和局限性进行详细阐述。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进行简要介绍,让读者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可以包括文章的各个章节内容和重点,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连接。

此部分可以是对整篇文章的概述和导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整篇文章。

部分的内容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免疫共沉淀磁珠法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现状。

通过对该方法的详细介绍和分析,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其原理、操作步骤和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

同时,通过评估该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旨在为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以便更好地应用和改进该方法。

最终目的是促进免疫共沉淀磁珠法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方法改进提供启示。

2.正文2.1 方法介绍免疫共沉淀磁珠法是一种利用磁珠载体进行免疫共沉淀的方法,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该方法可以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

直接法是指将特异性抗体直接连接到磁珠表面,然后将混合物中的抗原与抗体结合,再利用外加磁场将磁珠与非特异性物质分离。

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适用于大多数免疫学试验。

间接法是指首先将特异性抗体连接到磁珠表面,然后将待检测样品中的抗原与抗体结合,再加入第二抗体结合抗原,最后利用外加磁场将磁珠与非特异性物质分离。

该方法对于多肽和蛋白质分析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免疫共沉淀磁珠法具有操作简便、试验时间短、结果准确等优点,同时也存在着磁珠分离效率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的选择性等局限性。

免疫磁珠技术

免疫磁珠技术
5.吸取上清液:取1支无菌加长吸管,从
6.洗涤:洗涤免疫磁珠混合物。重复上 述步骤 4~ 6 。
7.重复上述步骤4 ~ 5 。
8.免疫磁珠悬浮:将免疫磁珠重新悬浮 在100 μL PBS-Tween 20洗液中。
9.涂布平板:用漩涡混合器将免疫磁珠 混匀,用加样器各取50 μL免疫磁珠悬 液分别转移至CT-SMAC平板和改良 CHROMagar O157弧菌显色琼脂平板 一侧,然后用无菌涂布棒将免疫磁珠涂 布平板的一半,再用接种环划线接种平
免疫磁珠技术(IMB)在食品 有害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目录
1 免疫磁珠技术简介
1.1 免疫磁珠的结构与性质 1.2 免疫磁珠技术
2 免疫磁珠技术的应用
2.1 IMB技术在食品有害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2.2 免疫磁珠与其它检测手段的联用 2.3 免疫磁珠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2.4 免疫磁珠技术的优缺点及发展方向
1.免疫磁珠技术简介
1.1 免疫磁珠的结构与性质
1.1.1 免疫磁珠的结构 免疫磁珠(IMB), 也称免疫磁性
微球, 是一种均匀、具有超顺磁性及 保护性壳的球形小粒子,基本上由载体 微球和免疫配基结合而成。其核心为顺 磁性粒子,核心外层包裹一层高分子料, 最外层是免疫配基。
羟基(-
载体微球
菌落识别
在CT-SMAC平板上,典型菌落为不发酵山梨醇的圆形、光滑、 较小的无色菌落,中心呈现较暗的灰褐色;发酵山梨醇的菌落 为红色;在改CHROMagar O157弧菌显色琼脂平板上为圆形、 较小的菌落,中心呈淡紫色一紫红色,边缘无色或浅灰色。 初步生化试验:
在CT-SMAC和改良CHROMagar O157弧菌显色琼脂平板上 挑取5个~10个典型或可疑菌落,分别接种TSI琼脂,同时接种 MUG-LST肉汤,于36℃士1℃培养18 h~24 h。必要时进行氧 化酶试验和革兰氏染色。在TSI琼脂中,典型菌株为斜面与底 层均呈阳性反应呈黄色,产气或不产气,不产生硫化氢(H2S)。 置MUG-LST肉汤管于长波紫外灯下观察,无荧光产生者为阳 性结果,有荧光产生者为阴性结果;对分解乳糖且无荧光的菌 株,在营养琼脂平板上分纯,于36℃士1℃培养18 h~24 h,并 进行鉴定。

磁珠分离技术

磁珠分离技术

磁珠分离技术摘要:磁珠分离技术是一种分子生物学分离技术, 它利用其表面修饰的磁性颗粒对生物分子或细胞的亲和结合而进行分离,能对待分离或待检测的靶标进行高效富集, 是一种方便、快速、回收率高、选择性强的方法。

磁珠分离技术在生物学方面的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 目前已经在分子生物学、细胞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领域取得一些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基本概念磁珠磁珠是一种通过一定方法将磁性无机粒子与有机高分子结合形成的具有一定磁性及特殊结构的体积在几纳米到几十微米之间的载体微球。

载体微球的核心为金属小颗粒,常为铁的氧化物或铁的硫化物, 核心外包裹一层高分子材料, 最外层是功能基团,载体微球表面可根据需要赋予不同的功能基团(如-OH、-COOH、-CHO、-NH2,-SH、—CONO2、—CONH2、—SO3H、—SiH3、—环氧基、-CHCl等),使其表现具有疏水-亲水、非极性-极性、带正电荷-带负电荷等不同物理性质.同时具有磁响应性,在外磁场作用下具有磁导向性。

由于载体微球表现的物理性质不同, 可结合不同的免疫配基,如抗体、抗原、DNA、RNA 等。

应用于磁分离技术的磁性载体微球应具备以下特点:粒径比较小,比表面积较大,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物理和化学性能稳定,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使用寿命长;具有可活化的反应基团, 以用于亲和配基的固定化; 粒径均一, 能形成单分散体系; 悬浮性好, 便于反应的有效进行。

载体微球有纳米级、微粒级的,纳米级的载体微球与微粒级的载体微球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尺寸小, 扩散速度快,悬浮稳定性好; 比表面积大,偶联容量大;超顺磁性, 能快速实现磁性粒子的分散与回收。

磁珠的制备方法:共沉淀法、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分散聚合法、包埋法及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等。

免疫磁珠免疫磁珠(Immunomagnetic bead, IMB) 简称磁珠,免疫磁珠由载体微球和免疫配基结合而成。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IMB)及应用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IMB)及应用

是将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磁力学结合为一体,利用磁性微球表面功能基团
的专一亲和特性或多孔吸附特性吸附特定组分,然后用外力磁场作用将吸
附了特定物质的磁珠加以分离,再经过洗脱磁珠上吸附的目标物质的一种
新型分离技术,具有广泛的用途。
几种 DNA 分离方法的比较 Comparation of several DNA extraction methods
三 磁性微球的制备
磁性微球制备方法:共沉淀法、悬浮聚合 法、乳液聚合法、分散聚合法、包埋法及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等。
1.共沉淀法
金属离子在碱性条件下与高分子共沉淀,一步反应生成磁性高分子微球的方法。 2Fe3++ Fe2++8OH→Fe3O4+4H2O
Pich[等先通过单体聚合反应得到PS-AAEM颗粒分散剂,再把配制好的Fe3+、Fe2+ 溶液加入聚苯乙烯(PS)-乙酰乙酸基甲基丙烯酸乙酯(AAEM)颗粒的分散剂中, 然后滴加NH3·H2O。Fe3O4 粒子在PS-AAEM 表面沉积,制得PS-AAEM为核心、 Fe3O4 粒子为壳层的磁性微球。微球的磁性能通过改变FeCl2 和FeCl3 的浓度或改变 PS-AAEM 核心的尺寸来控制。Xia 等把一定配比的FeCl2、FeCl3 与葡聚糖(dextran T-10)共混,然后滴加NH3·H2O,在超声连续作用下水浴加热,制得以Fe3O4 为 核、dextran 为壳的磁性微球。杨玉东等把一定配比的FeCl3·6H2O、FeCl2·6H2O 与配体(如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或乙二氨四乙酸(EDTA)等)组成的 混合液体加入到75℃的葡聚糖T-10 溶液中,并快速滴加NH3·H2O,制备了葡聚糖 为壳、氧化铁为核的磁性微球。

免疫磁珠分离法

免疫磁珠分离法

免疫磁珠分离法一、概述免疫磁珠分离法是一种利用特定的抗体与目标分子结合后,通过磁珠的磁性作用将目标分子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高效快速、无需特殊设备等优点,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二、原理免疫磁珠分离法的原理基于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

首先,将具有特异性的抗体固定在表面经过改性处理后的磁珠上,形成免疫磁珠。

然后将样品加入反应体系中,待抗体与目标分子结合后,通过外加磁场作用使得免疫磁珠与目标分子一起被吸附在反应管壁上,而其他非目标成分则被洗去。

最后通过改变环境条件(如pH值)或者使用洗脱缓冲液使得目标物从免疫磁珠上脱离下来。

三、步骤1. 免疫磁珠制备:将具有特异性的抗体固定在表面经过改性处理后的超顺磁性磁珠上,形成免疫磁珠。

2. 样品制备:将需要分离的样品进行处理,如细胞裂解、血清去除等。

3. 反应:将样品加入反应管中,加入免疫磁珠并充分混合反应。

4. 磁珠分离:通过外加磁场作用使得免疫磁珠与目标分子一起被吸附在反应管壁上,而其他非目标成分则被洗去。

5. 洗涤:使用洗脱缓冲液进行洗涤,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6. 洗脱:通过改变环境条件(如pH值)或者使用洗脱缓冲液使得目标物从免疫磁珠上脱离下来。

四、优点1. 高效快速:与其他常规方法相比,免疫磁珠分离法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样品的处理。

2. 特异性强:由于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因此该方法可对目标物进行高度选择性纯化和富集。

3. 操作简便:该方法无需特殊设备,操作简便,适合于实验室规模的研究。

4. 可重复性好: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可用于大规模的生产和制备。

五、应用1. 生物医学研究:该方法可用于分离和纯化蛋白质、细胞、细胞器等生物大分子,是生物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手段。

2. 临床诊断:该方法可用于临床诊断中对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等进行检测和分析。

3. 生物制药:该方法可用于生物制药领域中对目标蛋白质进行纯化和富集。

免疫磁珠技术汇总.

免疫磁珠技术汇总.

1.2 免疫磁珠技术

免疫磁珠( immunomagnetic bead, IMB)技术: 是一种以特异的抗原抗体反应为基础的免疫学检测和 分离技术。它是以抗体包被的磁珠为载体,通过抗体 与反应介质中特异性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 物,此复合物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从 而达到分离抗原的目的。 基本原理:磁性微球经过一定处理后,可将抗体结合 到磁珠上,形成免疫磁性微球,免疫磁性微球的抗体与 特异性抗原结合形成抗原—微球复合物,该复合物在 磁场中具有与其它组分不同的磁响应性,在磁力作用 下,该复合物发生力学移动,从而达到分离抗原的目的。
3.结合:在18℃~30℃环境中,将上述Eppendorff管 连同磁板架放在Dynal MXl样品混合器上转动或用 手轻微转10 min,使E. coli O157与免疫磁珠充分 接触。 4.捕获:将磁板插人到磁板架中浓缩磁珠。在3 min 内不断地倾斜磁板架,确保悬液中与盖子上的免疫 磁珠全部被收集起来,此时,在Eppendorff管壁 中间明显可见圆形或椭圆形棕色聚集物。 5.吸取上清液:取1支无菌加长吸管,从免疫磁珠聚集 物对侧深人液面,轻轻吸走上清液。当吸到液面通 过免疫磁珠聚集物时,应放慢速度,以确保免疫磁 珠不被吸走。如吸取的上清液内含有磁珠,则应将 其放回到Eppendorff管中,并重复4步骤。每个样品 换用1支无菌加长吸管。

2.1.1 大肠杆菌O157的检测
传统分离E.coli O157∶H7所采用的直接分离 法存在着鉴别力差、抑制杂菌能力弱、耗时长、 工作量大等缺点。 采用免疫磁珠技术,能够快速地从各种食品样 品中分离富集E.coli O157∶H7,满足流行病学 的研究要求和提高控制力度。 现在这种免疫磁珠的方法已经被英国公共健 康服务实验室认定为标准的分离方法,我国也 已将免疫磁珠法对大肠杆菌O157的检测纳入 国家标准(GB/T 4789.36-2008)和出入境检 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1059.5-2006)。

BD磁珠分选

BD磁珠分选

MACS磁珠系统(附BD IMag介绍)一、免疫磁珠法分离细胞原理免疫磁珠法分离细胞是基于细胞表面抗原能与连接有磁珠的特异性单抗相结合,在外加磁场中,通过抗体与磁珠相连的细胞被吸附而滞留在磁场中,无该种表面抗原的细胞由于不能与连接着磁珠的特异性单抗结合而没有磁性,不在磁场中停留,从而使细胞得以分离。

二、免疫磁珠法分为阳性分离法和阴性分离法1、阳性分离法磁珠结合的细胞就是所要分离获得的细胞2、阴性分离法磁珠结合不需要的细胞,游离于磁场的细胞为所需细胞一般而言,阴性分离法的磁珠用量比阳性分离法的大,阳性分离法用行更多。

三、磁分离细胞的重要指标纯度和得率,这取决于磁珠所连接单抗的特异性和磁珠大小(磁性),然而太大的磁珠会影响细胞活性,也无法直接上流式。

四、目前市场上有2种磁性细胞分离系统1、Small particles (≈50 nm)- MACS2、Large particles (1200~4500 nm) -others(如Dynal)五、小磁珠1、优点(1)对细胞温和,不影响分离细胞的后续培养。

(2)可直接上流式检测,不影响散射光。

2、缺点(1)需要很强的磁场来分离细胞。

(2)分离速度很慢,得率不高。

(3)一次性的分离柱,不能在普通试管进行。

(4)成本昂贵。

六、大磁珠1、优点(1)技术简单,分离可在试管中完成。

(2)易于增减细胞用量。

(3)速度快,得率高(4)成本低2、缺点(1)对细胞造成机械压力,影响其生物学活性,不利于分离后培养。

(2)纯度低。

(3)容易阻塞FCM的喷嘴。

七、BD™ Imag磁珠1、大小在0.1-0.45mm。

2、包被了BD Pharmingen生产的高质量单抗。

3、磁珠已为白细胞亚群的阳性和阴性分离法所优化。

4、用于BD™ IMagnet direct magnet。

将包被了特异性单抗的BD IMag磁珠加入细胞悬液,磁珠特异性地与有相应抗原的细胞亚群结合,通过BD™ IMagnet direct magnet分离得到的连有BD IMag磁珠的细胞可直接用于功能试验和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及常见应用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及常见应用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及常见应用冯涛201114912 食品科学与工程2班摘要:免疫磁珠分离技术(Immunomagnetic beads separation techniques,IMB )是生物检测技术的一种具有分离迅速和无需离心等优点。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以其靶向特异性强、操作方便、分离高效的优点,迅速渗透到药剂、病理、生理、药理、微生物、生化及分子遗传学等各个领域,尤其在药物靶向制剂研究方面取得巨大的进展,在微生物检测、细胞分离、蛋白质组学等方面也多有应用。

目前该项技术在细胞分离、蛋白、免疫学及微生物学检测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是目前最有推广价值的技术之一关键词:免疫磁珠;分离;检测;1.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免疫磁珠分离技术(IMB) 是将免疫学反应的高度特异性与磁珠特有的磁响应性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免疫学技术;是一种特异性强、灵质纯化敏度高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和抗原纯化手段。

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较多的一种新的免疫学技术〔2〕。

其原理是利用人工合成的内含铁成分,可被磁铁磁力所吸引,外有功能基团,可结合活性蛋白质(抗体)的磁珠,作为抗体的载体。

当磁珠上的抗体与相应的微生物或特异性抗原物质结合后,则形成抗原-抗体-磁珠免疫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具有较高的磁响应性,在磁铁磁力的作用下定向移动,使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离,而达到分离、浓缩、纯化微生物或特异性抗原物质的目的〔3〕。

1.1免疫磁珠分离技术的分类免疫磁珠分离技术法按结合的目标物不同有两种方法:(1)阳性分离法,磁珠结合的物质就是所要分离获得目标物质(2)阴性分离法,磁珠结合不需要的物质,游离于磁场的细胞为所需物质。

一般而言,阴性分离法的磁珠用量比阳性分离法的大,阳性分离法用的更多。

磁性微珠是以金属离子为核心,外层均匀包裹高分子聚合体的固相颗粒〔4〕。

磁性微珠上既可标记针对某种细胞表面抗原的特异性抗体(直接法); 也可标记非特异抗体(间接法),使分离细胞的范围大大扩大〔5〕。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

磁珠分离技术一、原理免疫磁珠法分离细胞基于细胞表面抗原能与连接在磁珠上的特异性单抗相结合,在外磁场中,通过抗体与磁珠相连的细胞被吸附而滞留在磁场中,无该种表面抗原的细胞由于不能与相连着磁珠的特异性单抗结合而没有磁性,不在磁场中停留,从而使细胞得以分离。

免疫磁珠法分正选法和负选法,也称阳性分选法和阴性分选法。

正选法-磁珠结合的细胞就是所要分离获得的细胞;负选法-磁珠结合的细胞为不需要细胞。

一般负选法分选较为常见,因为此方法获得的所需要的细胞表面不含有抗体及磁珠的干扰。

现以两步法分选小鼠CD4+ CD25+ T 细胞的分选为例分别介绍负选法、正选法如下。

1、材料试剂:<1>、生物素化的,小鼠CD4阴性分选抗体混合物[cocktail ,内含抗B 细胞(CD45R ,B220)、CD8+T 细胞(CD8a ,Ly-2)、造血细胞(CD11b,Mac-1),NK 细胞(CD49b,DX5)等非CD4+T 细胞表面标志的抗体]。

<2>、结合有磁珠的抗生物素抗体(Scimall 科学在线提供);含0.5%BSA (或0.5%FCS )及2mmol/L EDTA 的PBS 缓冲液;抗小鼠CD25-PE 抗体;结合有磁珠的抗PE 抗体(Scimall 科学在线提供);磁珠分离器或分离柱。

2、实验步骤<1>、负性分选小鼠CD4+T 细胞<2>、阳性分选小鼠CD25+ T 细胞二、注意事项:1、如果分离细胞用作培养,全过程注意无菌操作。

2、磁珠分离系统分离的细胞纯度可以达到80%-99%,得率在60%-90%左右,仅次于或相当于流式细胞仪的分选效率,与FACS相比,MACS设备简单,耗时极短,故而应用广泛。

设定不同的程序(细胞得率或纯度不可兼得),连续两次过柱分选可进一步提高分选细胞纯度,通常可达到95%-95%。

3、由于阳性分选得到的细胞表面结合有抗体及磁珠,有可能影响细胞的功能,故目前常用阴性分选的方法分离细胞。

免疫磁珠分选原理及应用 ppt课件

免疫磁珠分选原理及应用 ppt课件
MD0044.02
去除后再阳性分选CD4+CD25+双阳性细胞
1. 去除非CD4+ T 细胞。 用生物素化抗体混合物和抗生物素微珠间接磁性标 记非CD4+ T 细胞 磁性分选去除标记细胞
先行流出为 CD4+ T 细胞
2. CD25微珠直接磁性标记CD25+细胞
阳性分选靶细胞
CD4+ CD25+ 调节性T滞留在分选柱上,离开磁场后 洗脱下来
免疫磁珠分选原理及应用
Miltenyi Biotec: 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及应用
1/1 MD0xxx.01
内容
• MACS技术原理 • MACS技术设备及分选策略 • 几种特殊的MACS分选
分选和分析DC细胞 分选各种T细胞 分选和分析细胞因子分泌细胞 分选造血干细胞 分选人类肿瘤细胞 分选和分析凋亡和死亡细胞 分选转染细胞 分子生物学和蛋白生化的分选
氧化铁和多聚糖组成可生物降解?与流式细胞仪兼容不影响细胞光学特性不影响荧光抗体标记与流式细胞仪分选联合使用可以缩短流式分选时间与流式细胞仪兼容不影响细胞光学特性不影响荧光抗体标记与流式细胞仪分选联合使用可以缩短流式分选时间?快速简便无菌?适用范围广磁珠种类多从少量到大量适用于分选各种细胞亚细胞物质适用范围广磁珠种类多从少量到大量适用于分选各种细胞亚细胞物质md004302macs?细胞分选策略?阳性分选?去除分选?去除分选后再阳性分选?多重分选md004402macs细胞分选策略1阳性分选
识别DC和DC亚群 New
DC 亚群特异性标志: Blood Dendritic Cell Antigens
Lineage- (CD3, CD14, CD16, CD19, CD20, CD56) HLA-DR+

免疫磁珠技术及其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免疫磁珠技术及其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免疫磁珠技术及其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严重,食品微生物检测成为了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

而免疫磁珠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已经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免疫磁珠技术的原理免疫磁珠技术是将特异性抗体固定在磁性微珠表面,并将其与待检测样品中的微生物结合,通过磁力分离技术将目标微生物从复杂的基质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快速、高效、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

二、免疫磁珠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1. 检测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免疫磁珠技术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多种病原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快速、简便等优点,可以在短时间内检测出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2. 检测食品中的致病菌免疫磁珠技术还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致病菌,如霉菌、酵母菌等。

该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检测出致病菌的存在情况,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

3. 检测食品中的致敏物质免疫磁珠技术还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致敏物质,如花生、虾、蟹等食品中的过敏原。

该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检测出食品中的致敏物质,为过敏人群提供了有效的食品安全保障。

三、免疫磁珠技术的优点1. 特异性强免疫磁珠技术采用特异性抗体,可以高效地捕捉目标微生物,避免误检和漏检。

2. 灵敏度高免疫磁珠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可以检测出微生物的极低浓度。

3. 快速、简便免疫磁珠技术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测。

4. 应用范围广免疫磁珠技术可以应用于多种食品中的微生物、致病菌和致敏物质的检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免疫磁珠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免疫磁珠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未来,免疫磁珠技术将会进一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加快检测速度,降低成本,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更加完善的技术支持。

五、结论免疫磁珠技术是一种高效、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ip 磁珠抗体顺序

ip 磁珠抗体顺序

ip 磁珠抗体顺序IP(免疫沉淀)和磁珠抗体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学技术,用于分离和富集特定的蛋白质或细胞群体。

它结合了免疫学方法和磁性珠子的特性,可以高效地从复杂的样品中分离目标物质,为后续的实验或分析提供了方便和可靠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IP磁珠抗体的顺序和应用。

1.简介IP是一种免疫学方法,是通过抗体对特定的蛋白质进行特异性识别与结合,进而将目标蛋白或细胞组分分离出来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将抗体与目标分子结合,然后使用磁性珠子将含有抗体-抗原复合物的样本进行富集和分离。

IP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中,如蛋白质相互作用、信号通路、表观遗传学和药物筛选等领域。

2. IP磁珠抗体的顺序IP磁珠抗体需要经历以下顺序:样品预处理、抗体耦合、富集、洗涤和洗脱。

2.1样品预处理在进行IP实验之前,首先需要对样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这包括收集和提取细胞或组织,并加入一定的溶解缓冲液来破坏细胞壁,释放目标蛋白质。

样品的预处理条件和时间会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而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磨碎细胞、裂解溶解和去除细胞碎片。

同时,还需要加入一些蛋白酶抑制剂和磷酸酶抑制剂来保护目标蛋白质的完整性。

2.2抗体耦合抗体耦合是将特异性抗体与磁珠进行结合的步骤。

常见的做法是将磁珠与抗体一起孵育在某种缓冲液中,使抗体固定在磁珠表面。

这样,抗体-磁珠复合物就能够识别目标蛋白质。

2.3富集经过抗体耦合后,将样品与抗体-磁珠复合物一起孵育,使目标蛋白质与抗体结合。

在此过程中,目标蛋白质会与复合物发生特异性的结合,从而富集在磁珠上。

通过外加磁场,可将含有抗体-目标蛋白质复合物的磁珠集中在管壁上或底部,从而实现蛋白质的富集。

2.4洗涤为了减少非特异性结合和背景干扰,需要对磁珠上的复合物进行洗涤步骤。

洗涤缓冲液含有一定的离子强度和洗涤剂浓度,可以有效地清洗掉无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和其他杂质。

一般进行多次洗涤,以确保洗涤掉大部分非特异性结合物。

2.5洗脱经过洗涤后,目标蛋白质和抗体-磁珠复合物被固定在磁珠上。

磁珠分离技术

磁珠分离技术

磁珠分离技术(总1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磁珠分离技术摘要:主要介绍了磁珠分离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还有它的特点。

磁珠分离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免疫磁珠分离技术,这里详细说明了免疫磁珠分离技术的结构以及有由它的结构决定的它的一些重要特性,以及免疫磁珠分离技术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并且详细说明了免疫磁珠分离技术的重要应用,为帮助同学了解记忆,例举了一些该技术的应用实例。

基本概念:磁珠是一种包被有生物活性基团的功能化载体, 可分散于基液中形成磁性液体材料, 它兼有液体的流动性和固体磁性颗粒材料的双重特点, 从而使固一液相的分离变得十分方便快捷。

磁珠法的出现和应用,给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式的手段和武器, 也给大、中学生对的直观认识提供了一个简捷、客观的实验途径。

其中最常用的事免疫磁珠技术。

原理:利用人工合成的内含铁成分,可被磁铁磁力所吸引,外有功能基团,可结合活性蛋白质(抗体)的磁珠,作为抗体的载体。

当磁珠上的抗体与相应的微生物或特异性抗原物质结合后,则形成抗原-抗体-磁珠免疫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具有较高的磁响应性,在磁铁磁力的作用下定向移动,使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离,而达到分离、浓缩、纯化微生物或特异性抗原物质的目的。

特点:应用于磁分离技术的磁性载体微球应具备以下特点: 粒径比较小, 比表面积较大, 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 物理和化学性能稳定, 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使用寿命长; 具有可活化的反应基团, 以用于亲和配基的固定化; 粒径均一, 能形成单分散体系; 悬浮性好, 便于反应的有效进行。

载体微球有纳米级、微粒级的, 纳米级的载体微球与微粒级的载体微球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尺寸小, 扩散速度快, 悬浮稳定性好; 比表面积大, 偶联容量大; 超顺磁性, 能快速实现磁性粒子的分散与回收。

免疫磁珠(Immonumagnetic beads,IMB简称磁珠),由载体微球和免疫配基结合而成。

免疫磁珠分离法

免疫磁珠分离法

免疫磁珠分离法介绍免疫磁珠分离法是一种先进的生物技术方法,可用于分离和纯化特定目标分子。

这种方法基于对特定分子的高度选择性结合,通过使用磁性珠子将目标分子与其他非特异性组分分离开来。

本文将详细介绍免疫磁珠分离法的原理、步骤和应用。

原理免疫磁珠分离法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相关抗原之间的结合力来实现分离和纯化的。

在该方法中,磁性珠子上涂覆有特异抗体,这些抗体能够与目标分子高度选择性地结合。

当样品中包含目标分子时,抗体会与其结合,形成一个稳定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步骤1. 准备磁性珠子在免疫磁珠分离法中,选择合适大小和类型的磁性珠子非常重要。

通常,珠子的大小在1-5微米之间,表面覆盖有一层特异抗体。

磁性珠子可以通过商业供应商购买或自行制备。

2. 样品处理样品处理步骤包括样品的收集、预处理和溶解。

样品中可能包含大量的杂质和非特异性蛋白质,这些都会干扰免疫分离过程。

因此,为了获得高纯度的目标分子,必须对样品进行预处理。

3. 结合反应将磁性珠子加入样品中,并与目标分子进行结合反应。

一般需要在恒温和适当的时间下进行反应,以确保抗原与抗体结合的充分。

4. 磁珠分离利用磁性珠子的磁性特性,将珠子简单地用磁场固定在容器的一侧。

非特异性组分在重力的作用下沉淀到容器底部,而珠子与目标分子形成的复合物会留在悬浮液中。

这样就能够简单、快速地实现目标分子的分离。

应用免疫磁珠分离法在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免疫磁珠分离法的几个常见应用示例:1. 蛋白质纯化免疫磁珠分离法可用于纯化复杂混合物中的特定蛋白质。

通过使用与目标蛋白质结合的抗体修饰的磁性珠子,可以将目标蛋白质高效分离出来,并去除其他非特异性组分。

2. 细胞分离免疫磁珠分离法可用于分离不同类型或特定表面标志物的细胞。

通过选择性使用与目标细胞结合的抗体修饰的磁性珠子,可以实现对混合细胞群体的分离和纯化。

3. 病原体检测免疫磁珠分离法可用于病原体的快速检测。

通过与病原体相关的抗体修饰的磁性珠子,可以高效地将病原体与其他细菌或病毒区分开来,并进行快速分离和鉴定。

免疫磁珠分选法

免疫磁珠分选法

免疫磁珠分选法免疫磁珠分选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寻找或分离特定的细胞、蛋白或其他分子。

它利用可在磁场中负性反应的小磁珠,将两种分子结合在一起,然后将其分离出来。

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技术,因为它可以高度选择性地寻找或净化分子。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步骤地介绍免疫磁珠分选法的原理和应用。

1. 原理免疫磁珠分选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分子结合,然后将磁珠与抗体-抗原复合物结合在一起。

当磁珠的磁场被施加时,它们将吸附在磁板或磁架上,然后将剩余的液体通过离心或其他分离技术移除。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寻找或净化细胞、蛋白或其他分子。

2. 步骤(1)准备反应物质。

首先需要准备磁珠、抗体和目标分子。

可以选择将抗体共价结合到磁珠表面上,也可以选择先将抗体与目标分子结合,然后将其与磁珠结合。

(2)结合抗体-抗原复合物与磁珠。

将抗体-抗原复合物添加到磁珠中,使其结合在一起。

可以通过简单的振荡来促进结合。

(3)加入混合溶液。

将准备好的混合物加入磁珠中,让它们结合在一起。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运动和分离速度来提高结合效率。

(4)使用磁场分离复合物。

当磁场被施加时,磁珠会被吸附在磁板或磁架上,使复合物分离出来。

可以使用离心或其他分离技术来分离剩余的液体。

(5)洗涤。

洗涤是为了去除非特异性的物质,提高纯度。

用化合物在磁性键合,滴加洗涤缓冲液在沉淀过程中进行洗涤与重复两次,大多数洗涤缓冲液中都含有盐或内源污染物淡化液。

(6)洗涤盘。

培养基作为洗涤和生物反应器,因此需要将挂在磁带上的松散浮游细胞从培养基中分离出来,并将其带到物质上。

(7)定量检测。

检测单个细胞或蛋白的浓度,确定其质量并确定其目标。

应用比色法、荧光法等确定各种条件。

3. 应用免疫磁珠分选法广泛应用于许多分子分析研究领域。

例如,它可以用于取样生物液体、寻找并纯化特定的蛋白、寻找和净化细胞、纯化核酸等。

它还可以与其他技术结合使用,例如PCR、微流控和质谱法等。

外泌体磁珠分离法

外泌体磁珠分离法

外泌体磁珠分离法是一种基于免疫亲和原理的外泌体分离技术。

外泌体是细胞释放到外部环境中的小囊泡,它们在体内液体中的存在对于疾病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外泌体的分离和纯化是研究和应用这些微小囊泡的关键步骤。

磁珠分离法就是这样一种常用的分离方法,它的工作原理如下:
1. 特异性结合:外泌体表面带有特定的蛋白质标记,如CD63、CD9等。

这些蛋白质可以作为外泌体的特异性标记物。

2. 抗体包被磁珠:将针对这些表面蛋白的抗体包被在磁珠上。

当磁珠与外泌体混合孵育时,抗体会与外泌体表面的对应蛋白结合,形成抗体-抗原复合物。

3. 磁性分离:由于磁珠带有磁性,当施加外部磁场时,与磁珠结合的外泌体会被吸附并随磁珠一起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实现外泌体的纯化。

适的磁珠试剂盒和操作流程。

免疫磁珠纯化蛋白的原理

免疫磁珠纯化蛋白的原理

免疫磁珠纯化蛋白的原理免疫磁珠(Immunomagnetic Bead,IMB)技术是一种利用特定性抗体偶联在磁性珠子表面,通过抗原抗体的非共价结合及磁性珠能够吸附在磁场作用下实现快速、高效及特异性纯化目标蛋白的技术。

这种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基于抗原和抗体相互作用的原理。

1.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磁珠通常是从大肠杆菌酸生产工艺中制备出的磁性颗粒,表面覆盖有可选择某个目标蛋白的特异性抗体。

在蛋白的样品中,这些特异性抗体可以与目标抗原进行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2.免疫磁珠的捕获将免疫磁珠加入蛋白样品中,磁性作用会使免疫磁珠快速从样品中被吸附,而目标蛋白结合在免疫磁珠表面的特异性抗体上,形成免疫复合物。

3.洗涤通过旋转磁体或磁珠分离器将免疫复合物从未结合的物质中分离出来,并先后进行多次洗涤以去除非特异物质,减少背景干扰。

4.洗脱将诱导免疫复合物大幅度变形或破裂或降解的缓冲溶液添加到磁珠上,使得免疫磁珠上已捕获目标蛋白质离开免疫磁珠,从而得到纯净的目标蛋白样品。

免疫磁珠纯化蛋白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纯化技术之一,具有以下优点:1、具有高选择性免疫磁珠可以与目标蛋白高度特异性地结合,减少了背景干扰,并最大程度上使目标蛋白净化能够得到升级。

2、易于蛋白高效、快速纯化采用免疫磁珠纯化技术可以轻松地处理大量的样本,并能够快速提取出高纯度的目标蛋白样品。

3、广泛应用范围免疫磁珠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应用于蛋白质、抗体、病毒、激素、细胞因子及其它不同种类的分子的纯化和富集。

免疫磁珠纯化蛋白已成为目前重要的实验手段之一,其应用范围已涉及到许多领域,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制药等等。

例如,目标蛋白质的纯化可以用于表达纯化蛋白、生物分子分离、分析和定量测定、抗体制备、生物学研究、诊断检测及疫苗生产等。

在药物研发和生产过程中,也可以应用免疫磁珠技术对生物药物进行纯化和快速纯化。

此外,免疫磁珠技术还可以用于疾病诊断之类的测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及应用
一、前沿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Immunomagnetic beads sep—aration techniques,IMB) 是将免疫学反应的高度特异性与磁珠特有的磁响应性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免疫学技术;是一种特异性强、灵质纯化敏度高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和抗原纯化手段。

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较多的一种新的免疫学技术。

目前该项技术在细胞分离、蛋白、免疫学及微生物学检测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是目前最有推广价值的技术之一。

二、免疫磁珠分离技术介绍
1、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原理
利用人工合成的内含铁成分,可被磁铁磁力所吸引,外有功能基团,可结合活性蛋白质(抗体)的磁珠,作为抗体的载体。

当磁珠上的抗体与相应的微生物或特异性抗原物质结合后,则形成抗原-抗体-磁珠免疫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具有较高的磁响应性,在磁铁磁力的作用下定向移动,使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离,而达到分离、浓缩、纯化微生物或特异性抗原物质的目的。

2、免疫磁珠法分类
⑴、阳性分离法
磁珠结合的细胞就是所要分离获得的细胞
⑵、阴性分离法
磁珠结合不需要的细胞,游离于磁场的细胞为所需细胞。

一般而言,阴性分离法的磁珠用量比阳性分离法的大,阳性分离法用的更多。

磁性微珠是以金属离子为核心,外层均匀包裹高分子聚合体的固相颗粒。

磁性微珠上既可标记针对某种细胞表面抗原的特异性抗体(直接法); 也可标记羊抗鼠IgG抗体(间接法),使分离细胞的范围大大扩大。

3、免疫磁性微球的制备
基本技术路线:制成磁性材料的微球,再在微球表面引入活性基团,通过载体表面偶联反应可将抗体结合到载体上,形成免疫磁性微球。

优质微载体的性能:合适且均一的磁响应强度,较小且均一的粒径,稳定均一、特异吸附的表面性能。

4、该技术的主要优点
⑴、细小而均一的微球为配基与受体的反应提供了较大的接触面积
⑵、磁珠的磁性使其可以用磁力收集器方便快速地获得分离,且对被分离物无损伤
⑶、检测复杂的生物样本和食品样本等时受到颗粒性杂质等的影响较小
⑷、作为一种流动性的固相支持物,其洗涤和反应都进行得更加充分
三、免疫磁分离技术的应用
1、用于细胞分离和提纯
使用IMB进行分离细胞有两种方式;直接从细胞混合液中分离出靶细胞的方法,称为阳性分离;用免疫磁珠去除无关细胞,使靶细胞得以纯化的方法称为阴性分离。

免疫磁珠技术可用来分离人类各种细胞如红细胞、外周血嗜酸/碱性粒细胞,神经干细胞、造血细胞、T淋巴细胞、γδT淋巴细胞,人类关节滑膜细胞,树突状细胞,内皮细胞、及多种肿瘤细胞等。

2、体外细胞扩增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造血干、祖细胞等细胞在科研及临床上都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但是在体内含量较少而且分布广泛,难以获得大量高纯度的细胞,限制了该领域的发展。

体外扩增辅以免疫磁珠技术有望解决这一难题。

在这一过程中,用免疫磁性微球分离纯化出待扩增的细胞,用特定的因子组合培养,许多研究者用这样的方法寻找扩增的最佳细胞因子组合和移植的最佳时机。

3、免疫检测
免疫磁性微球可以简单快速地从血液或者骨髓中富集、清除癌细胞,广泛地应用于疾病检测、癌症治疗和自身骨髓移植中,还被用于从母体外周血中分离胎儿细胞进行无创性产前诊断。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用在微生物检测方面能准确快速地检测出样品中的Coli O 157,这对于食品卫生和预防疾病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PCR技术与免疫磁珠技术结合在分子生物学、医学诊断学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方面的研究在医学检测方面的应用,可以简便快速地诊断膀胱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腹膜胃癌、上皮肿瘤细胞等,使免疫磁性分离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

4、在核酸与基因工程上的应用
免疫磁球可以看作是亲合层析技术中的微型配基裁体,借助亲合素-生物素(Biotin-Avidin)系统免疫磁球可与非蛋白质结合,生物素和亲合素间有着高度的亲和力,两者的结合迅速、专一、稳定,在分子生物学、医学、免疫组织化学等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与生物磁珠技术结合后,更是产生了诱人的发展前景,并广泛地应用于分离纯化RNA、mRNA、核酸片段等及相关研究。

河南惠尔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很早就在从事该方面的研究,并且已经研发出多款磁珠法核酸提取试剂盒,性能相当稳定。

有兴趣的研友们可以登录了解一些具体信息。

下面是核酸提取的一般流程:
5、用于分型
免疫磁珠法可被应用于临床器官移植供受者的快速选配。

在高梯度磁场下,用免疫磁珠法分离静脉或腹腔血中T、B淋巴细胞,并利用分离的淋巴细胞进行HLA-ⅠⅡ类抗原分型。

如采用磁珠技术和单抗试剂建立起可在1.5h完成HLA-Ⅰ
Ⅱ类抗原一类分型的新方法,还可应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进行肾移植供受体的HLA分型、探讨血液病患者反复血小板输注的治疗效果与HLA之间的相关性。

6、用作靶向释药系统的载体
免疫磁性微球作为靶向释药系统的载体可使免疫磁性微球上的抗癌药物更易与癌细胞接触,服用这种制剂后,在体外适当部位用一适宜强度的磁铁,将磁性微球引导到体内特定靶区,提高了杀伤癌细胞的效果。

很多研究者使用不同的方法制成了针对不同癌细胞的免疫磁性微球,作为靶向释药系统的载体并在实验中证实这种释药载体具有良好的功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