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第一节 温度导学案(无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一节温度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一节温度导学案

第三章第一节温度(1)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激发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学习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学习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前置补偿】:(规则与评价:能正确完成前置补偿得1分)1、我们感觉到一年四季冷热的变化是:春夏秋冬。

2、一些物体受温度影响会出现的现象。

3、测量体温用,测量气温用。

4、任何测量工具都有各自的量程和分度值,量程就是它的,分度值是【自主导学】一、思维启动,提出问题人们有时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可靠吗?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二、预习与拓展1、深井里的水的温度基本是恒定的,冬天和夏天相差不多,可是当我们用手去感觉刚刚提上来的井水时,冬天觉得,夏天觉得,这说明温度的高低仅凭感觉来判断是。

2、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

在摄氏温度中,温度的单位是,我们经常用符号来表示这个单位。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的温度是0摄氏度,的温度是100摄氏度,分别用和表示。

0℃和100℃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

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口腔温度),读做;今天的气温是“-2℃”,读做或。

4、是测量温度的仪器,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

温度计的量程是指它所能测量的和的温度范围;分度值是指。

科学探究:温度计如何使用?课本图3.1-2中:体温计的量程是,分度值是。

实验室用温度计的量程是,分度值是。

5、温度计的使用: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或。

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再读数。

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相平。

6、体温计在每次使用前,都要把水银,其它温度计甩(选填“能”或“不能”)。

练习:1、(1)使用前首先____________(所测温度不能超过量程),其次是___________(每小格代表的数值)。

(2)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_________中,不要碰到容器_______________ 。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温度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温度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温度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和结构2、了解并记住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温度值3、会用常见的温度计测量温度导学方案一、温度情景引入:请用一句话描述他们各自此时的感受。

温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二、温度计1、实验探究温度计原理实验步骤:将桌上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细管中液柱的变化情况,然后把它放入冷水中,观察细管中液柱的变化情况。

实验现象:。

家庭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

2、观察温度计,了解温度计的基本结构三、摄氏温度阅读课文第48页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⑴、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什么?摄氏温度的单位是什么?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

摄氏温度的单位是。

1⑵、摄氏温度0℃和100℃是怎样规定的?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规定为0℃,温度规定为100℃。

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

四、温度计的使用1、实验室用温度计(1)、使用前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或者说要看清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然后看清它的,也就是一个小格代表的值。

(2)、使用时a、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或b、温度计的玻璃泡浸人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

c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

(3)、测量水的温度2、体温计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是多少?(2)、体温计与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构造有什么不同?(3)、体温计为什么可以离开人体读温度?为什么使用体温计前先要甩甩?五、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精选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温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精选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温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精选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温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三环:自学展示反馈【精品推荐】2019精选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温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本章共有4节:1.第1节“温度”,讲述温度和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以及温度计的使用.2.第2节“熔化和凝固”,介绍了物态变化中的熔化和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3.第3节“汽化和液化”,介绍了物态变化中的汽化和液化,汽化中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化的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温,以及汽化吸热、液化放热.4.第4节“升华和凝华”,介绍了升华和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本章教学注重从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理现象入手,使学生感觉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引起学生共鸣.本章内容涉及大量的物理实验,这些实验大多以科学探究的形式出现,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初步认识思考和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特别是认识实验在物理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知道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知道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知道蒸发可以制冷.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知道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通过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知道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通过探索认识自然界中水循环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规定与温度计的正确使用;熔化、凝固的现象和规律;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温度特点;汽化、液化现象;蒸发和沸腾;升华和凝华现象.【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温度计;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课时建议】本章共有4节,建议……………….7课时.第1节温度………………………….1课时第2节熔化和凝固………………….2课时第3节汽化和液化………………….2课时第4节升华和凝华………………….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实验探究法:学习本章知识,应多联系生活实际现象,积极动手进行探究实温度和摄氏温度备课笔记易错提示:温度只有“高低之分”,没有“有无之别”,物体较热,我们就说它的温度高;物体较冷,我们就说它的温度低.小组问题讨论:玻璃泡的作用是什么?玻璃管内径为什么很细?规律总结:(1)液体温度计结构特点及制作原理(2)根据测温环境的不同,温度计的测温物质一般也不相同,如实验室用温度计一般选用煤油或水银为测温物质,在寒冷的北方所用温度计选酒精为测温物质,而体温计一般使用水银做测温物质.特别提醒:不论冰多还是水多,只要是能长时间放置的冰水混合物,其温度就是0℃;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才是100℃.实验室用甲图的示数从“20℃-10℃)÷10=1均匀划分为5小格,则即分度值为2℃.观察甲的下方,示数为零上温度备课笔记规律总结:目前我们使用的温度计大多数是液体温度计.度计等多种.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液体的热胀冷缩来感觉温度变化的.也就是说,质一定要保持液态. 规律总结:(1)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与液柱内的液面相平,数会偏小,俯视时读数会偏大.(2向读取.体温计特别提醒:用没有甩过的体温计测体温时,若被测体温低于原始示数,则所测结果仍为原始示数;若被测体温高于原始示数,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特别提醒:在使用体温计测体温时,体温计自身“只升不降”.【例3】(多媒体展示)一支体温计使用前没有将水银柱甩下去,用它先后两次测量甲、乙两人的体温,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38℃和39℃,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备课笔记解:甲:8℃乙:9℃丙:18℃丁:-4℃2.在教室挂一只寒暑表,在每个课间测出教室的温度,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以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温度,分别在图上描点并画出晴天及阴天两种天气的温度—时间图象.通过比较,你能看出这两种天气温度变化的规律吗?解:自己找一个寒暑表,动手测一下,并完成此题.3.不同物质在升高同样温度时,膨胀的多少通常是不同的铆在一起,当温度变化时这样的双金属片就会弯曲.怎样用它制成温度计的设计草图.市场上有一种指针式寒暑表(如上图),就是用双金属片做感温元件到商店去看一看,有没有这样的寒暑表.解:双金属片温度计的感温元件通常是由两种膨胀系数不同,彼此又牢固结合的金属制成平螺旋形或直螺旋形的结构.感温元件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指针解析:方法一: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的温度为准大气压下),此温度计在准温度计对照,可以算出该温度计的。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1节《温度》原创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1节《温度》原创导学案(无答案)
D.人体口腔正常温度一定是88℃.
5、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窒温
6、.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实验中,经过下列5个步骤,请填上正确的顺序______
A.选择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B.估计被测水的温度;C.让温度计与被测的水充分接触;
第1节温度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温度的概念。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3.知道摄氏温度的定义及常见温度值。4、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5、了解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使用方法。
二、重点:摄氏温度的规定。
难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三、【自主学习】
(一)我们把物体的叫做温度。P47
先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两只手放入温水中,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完成后小组讨论:“只凭感觉判断温度可靠吗?
3.体温计的量程是到,分度值是;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被设计成细管,可以防止水银玻璃泡;使用体温计前要,将玻璃泡内的水银甩回玻璃泡。
四、课堂小结: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五、达标检测:
1、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的规律制成的。
2、温度计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图1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
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代表,摄氏温度的单位是。
(3)“-15.6℃”读作:或。
(4)人的正常体温是___________,我国最高气温是_______,最低气温是_______,
4.思考并讨论:如果要给我们自制的温度计刻上刻度,如何刻呢?
(四)阅读P49-P50“温度计的使用”和“体温计”部分,小组内交流讨论,完成以下问题:1.温度计的使用前:首先要认清它的和,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超过了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会出现现象。如果所测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所测的最低温度,会出现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温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温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温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第三章物态变化本章讲述的物态变化,是在小学科学课中学过的蒸发、沸腾、水的三态变化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态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而物质在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总要吸热或放热,即如果没有“吸热”或“放热”过程,就不会发生物态变化,因此本章知识又是以后学习“能及其转化”的基础,同时本章知识与化学课中的物质内容息息相关.因此,学好本章知识对于以后学习和理解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有很大帮助.本章共有4节:1.第1节“温度”,讲述温度和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以及温度计的使用.2.第2节“熔化和凝固”,介绍了物态变化中的熔化和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3.第3节“汽化和液化”,介绍了物态变化中的汽化和液化,汽化中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化的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温,以及汽化吸热、液化放热.4.第4节“升华和凝华”,介绍了升华和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本章教学注重从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理现象入手,使学生感觉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引起学生共鸣.本章内容涉及大量的物理实验,这些实验大多以科学探究的形式出现,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初步认识思考和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特别是认识实验在物理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知道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知道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知道蒸发可以制冷.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知道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通过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知道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通过探索认识自然界中水循环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规定与温度计的正确使用;熔化、凝固的现象和规律;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温度特点;汽化、液化现象;蒸发和沸腾;升华和凝华现象.【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温度计;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课时建议】本章共有4节,建议...................7课时. 第1节温度...............................1课时第2节熔化和凝固......................2课时第3节汽化和液化......................2课时第4节升华和凝华. (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实验探究法:学习本章知识,应多联系生活实际现象,积极动手进行探究实验,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对实验的探究,领悟物态变化的概念和特征.2.图象法:本章中用温度—时间图象表示物态变化中熔化、凝固、沸腾的特点和规律,涉及的图象有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水的沸腾图象.第1节温度备课笔记备课笔记温度和摄氏温度易错提示:温度只有“高低之分”,没有“有无之别”,物体较热,我们就说它的温度高;物体较冷,我们就说它的温度低.小组问题讨论:玻璃泡的作用是什么?玻璃管内径为什么很细?规律总结:(1)液体温度计结构特点及制作原理(2)根据测温环境的不同,温度计的测温物质一般也不相同,如实验室用温度计一般选用煤油或水银为测温物质,在寒冷的北方所用温度计选酒精为测温物质,而体温计一般使用水银做测温物质. 特别提醒:不论冰多还是水多,只要是能长时间放置的冰水混合物,其温度就是0℃;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才是100℃.实验室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甲图的示数从“20℃-10℃)÷10=1匀划分为5小格,则该温度计每小格表示的温度值为(度值为2℃.观察甲图,示数为零上温度.液柱在规律总结:目前我们使用的温度计大多数是液体温度计.根据所充液体的不同,液体温度计分为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甲苯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等多种.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是靠其中液体的热胀冷缩来感觉温度变化的.也就是说,液体温度计中的工作物质一定要保持液态.规律总结:(1)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与液柱内的液面相平,仰视时读数会偏小,俯视时读数会偏大.(2)判断零上与零下:沿液柱上升方向,数字变大的即为零上,沿液柱上升方向数字变小的即为零下;读数时均沿数字由小到大的方向读取.体温计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估测的温度值与实际测特别提醒:用没有甩过的体温计测体温时,若被测体温低于原始示数,则所测结果仍为原始示数;若被测体温高于原始示数,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特别提醒:在使用体温计测体温时,体温计自身“只升不降”.【例3】(多媒体展示)一支体温计使用前没有将水银柱甩下去,用它先后两次测量甲、乙两人的体温,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38℃和39℃,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备课笔记备课笔记解:甲:8℃乙:9℃丙:18℃丁:-4℃2.在教室挂一只寒暑表,在每个课间测出教室的温度,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以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温度,分别在图上描点并画出晴天及阴天两种天气的温度—时间图象.通过比较,你能看出这两种天气温度变化的规律吗?解:自己找一个寒暑表,动手测一下,并完成此题.3.不同物质在升高同样温度时,膨胀的多少通常是不同的在一起,当温度变化时这样的双金属片就会弯曲.怎样用它制成温度计计草图.市场上有一种指针式寒暑表(如上图),就是用双金属片做感温元件的店去看一看,有没有这样的寒暑表.解:双金属片温度计的感温元件通常是由两种膨胀系数不同,彼此又牢固结合的金属制成平螺旋形或直螺旋形的结构.感温元件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指针轴解析:方法一: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的温度为准大气压下),此温度计在温度计对照,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技巧总结:对于不准确温度计,计算温度时,关键是抓住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温度计内细管内径不变,温度计中液柱长度变化与温度变化成正比.备课笔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温度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温度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温度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理解温度的观点;●认识生活环境中常有的温度值;●会用温度计丈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经过察看和实验认识温度计的构造;●经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教课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念,使学生乐于研究自然现象和平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形,引入课题1.将预先制作好的“冰糖”发给学生,在吃了无数次的冷饮以后,专心去体验“冷”的感觉。

(调制浓的糖水,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中冷冻)2.接着,再喝一口饮用水师:有什么感觉?生:冷,热。

师:物理学中,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多媒体显示)3.三只烧杯中分别放冰水、自来水和足够热的水,指引学生进行“冷”“热”的体验:A.把左手放入冰水中,再放到自来水中,说出自己的感觉B.把右手放入足够热的水中,再放到自来水中,说出自己的感觉师:为何同一杯自来水在差不多同样的时间内有两种差别很大的冷热感觉呢?生:看来人的感觉是不行靠的。

师:在平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凭自己的经验和感觉去判断事物,但是这类经验和感觉今日遭碰到了挑战,怎么办?用科学武装自己,英勇地迎接挑战!让我们拿起武器,迎接挑战!二、层层递进,学习新知(一)、自主预习请依据以下预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文达成后边的预习自测题:1、什么是温度?2、温度计的制造原理是什么?3、、生活中有哪些种类的温度计?4、、记着摄氏温度中8 摄氏度和 188 摄氏度是如何规定的。

5、、会读表“自然界中的一些温度”6、、使用丈量工具需先认识那些方面的内容?7、如何使用温度计丈量液体温度?8、体温计和一般温度计在构造上和使用上有何差别?(二)、预习自测题1、____________叫做温度。

2、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____(选填“靠谱”或“不行靠”)的,因此要做到正确地判断温度,就要使用____。

3、实验室的温度计是依据________制成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 3.1 温度导学案(无解答)(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3.1 温度导学案(无解答)(新版)新人教版

温度第一部分 学习要求: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学习重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习难点: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学法指导: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第二部分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1、家庭完成书中47页小实验,了解人对温度的感觉是_______2、动手进行P47图3.1-1实验,总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认识一下温度计的结构:如右图4、常用的温度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认识摄氏温度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人的正常体温为_______℃,读作___________大连的最低气温-25℃,读作______________,也可读作_____________6、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1)首先看清温度计的__________(实验室温度计的量程是____________,体温计的量程是____________,寒暑表的量程是_____________)还要看清温度计的___________(实验室温度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_,体温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_,寒暑表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__)2)使用时要注意三点: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认识体温计1)体温计的结构2)使用体温计前要甩几下,为什么?3)为什么体温计在读数时可以从腋下或口腔中拿出来?8、阅读“科学世界”了解体温计的发展9、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归纳知识点:二、课堂学习研讨:1、小组内学习研讨:组内答疑帮扶2、汇总各组疑问,集体学习研讨:小组交流完善对知识点的归纳3、教师点拨答疑。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温度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温度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温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温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温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温度导学案学习目标:1。

理解温度的概念。

2.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3。

知道摄氏温度的定义及常见温度值.4.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5.了解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使用方法。

学习重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学习难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课前预习:1、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的规律制成的。

2、温度计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图1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A。

—4℃ B.-6℃.C.6℃ D.16℃.3、某粗心的护士用体温计测得某病人的体温是38。

8℃,仅用酒精擦拭后就给正常人和39℃病人测体温,则两次的体温计示数分别为、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体温计不能离开人体读数。

B.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C。

体温计每次使用之前都要放在沸水中消毒。

D.人体口腔正常温度一定是88℃。

5、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 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窒温6、.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实验中,经过下列5个步骤,请填上正确的顺序______A.选择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B.估计被测水的温度;C.让温度计与被测的水充分接触;D.取出温度计;E.观察温度计的示数.互学探究:探究一:什么是温度?看看右边两幅图,组内成员相互说说有什么感觉?能说说什么是温度了吗?试试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1《温度》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1《温度》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9、体温计在每次使用前,都要用力的;其它温度计(“能”或“不能”)甩。
独学时,同学们独自完成该部分内容。通读文本教材,若有疑问,用双色笔进行标注。
独学完成,同学们自行进入对学阶段。
对学
1右图中几个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
甲:乙:
2.有三支温度计,其中甲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0℃~50℃,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105℃,由此可知_____温度计是家庭用的寒暑表,_____温度计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_____温度计是体温计。
组内交流,形成统一答案。
展示
对群学的内容进行展示
反馈
1、-20℃的正确读法是( )
A.零下20度B.零下摄氏20度C.负摄氏20度D.零下20摄氏度
2下面关于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 )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
B.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跟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对子之间交流学习成果,通过对学形式解决独学中问题障碍,并同时交流对学的问题。
群学
1、根据课本实验,总结归纳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2.粗心的护士小张仅对一支体温计消毒后,就直接用它给几个病人测体温,结果发现均是39℃,可是有的病人并不发烧,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小张这样做可能引起哪些危害?
暴露对群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由组长将问题汇报给老师。
9、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学生总结交流收获
A.体温计不能离开人体读数B.液体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体温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温度》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温度》导学案

,读

.
5.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
3/5
6.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 39 ℃,经过消毒后直接用
来测量体温是 37.5 ℃和 40 ℃的两个病人,则这两支温度计的读数

分别是( )
A.37.5 ℃和 40 ℃
B.40 ℃和 40 ℃

C.39 ℃和 40 ℃
D.39 ℃和 39 ℃
7.两支内径不同、下面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的温度计,

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则看到( ) 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学科:物理
年级: 八年级

第一节
课时 1
课 新授课 教师活动

温度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温度的定义

2、掌握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构造,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和体温计

3、知道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不同点 4、了解其它的温度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 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学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活动, 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0 ℃的正确读法是( )
A.零下 20 度
B.零下摄氏 20 度
C.负摄氏 20 度
D.零下 20 摄氏度
2.在下图温度计中,甲的示数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1节《温度》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1节《温度》导学案

第三章第1节《温度》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2.熟记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学习重、难点】重点:液体温度计的原理;难点: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教具准备】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热水冷水烧杯【学法指导】观察法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学习过程】【学点一】温度计和摄氏温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冷、热、温、凉、烫等形容词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这样是否能准确..区分物体的冷热程度呢? 实际生活中我们用什么来准确..测量温度的高低?1、温度的定义: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生活和生产中,常用作为温度的单位,符号是______。

2、液体..温度计的原理: ;观察课本48页“图3.1-2几种常见的温度计”,温度计上都标有刻度,是怎样划分的?3、0℃是如何规定的(注意条件):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100℃如何规定的(注意条件):在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把______和______之间分成_________,每个等份代表__________。

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读作: 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读作: ;【学点二】温度计的使用阅读课本49页,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1、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是 (也就是温度计所能测量温度的范围),还要看清它的(也就是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 ;2、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或容器壁;3、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

【学点三】体温计的使用及读数1.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至,最小分度值是;2、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和认清它的。

小明用温度计分别测量了四个烧杯中液体的温度,温度分别是:甲 ,乙 ,丙 ,丁。

甲乙丙丁3、下面两个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A ,B 。

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第三章第1节温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第三章第1节温度

六、课后巩固:(2 分钟) 课后完成练习册 七、学习反思:
【教学反思】
名人名言或名人故事:
1、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的规律制成的。 2、温度计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 图 1 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 ) A.-4℃ B.-6℃. C.6℃ D. 16℃.
3、 粗心的护士用体温计测得某病人的体温是 38.8℃, 仅用酒精擦拭后就给正常人 病人测体温,则两次的体温计示数分别为___ 、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计不能离开人体读数。 B.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C.体温计每次使用之前都 沸水中消毒。 D.人体口腔正常温度一定是 88℃. 5、下列温度最接近 23℃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 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 6、.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实验中,经过下列 5 个步骤,请填上正确的顺序__ A.选择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和最小 B.估计被测水的温度;C.让温度计与被测的水充分 D.取出温度计; E.观察温度计的 五、课堂小结:(2 分钟)
北安中学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课题 班级 八年
课时
2
主备
姓名 授课时间 10、11 授课类型 单一型 1. 理解温度的概念。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3. 知道摄氏温度的定义及常见温 【学习目标】 量温度。5、了解体温计的量程 【重 点】 摄氏温度的规定。 【难 点】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1 分钟)
正确使
温度和人们息息相关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二、自主学习内容、指导、检测:(15 分钟) 【自主学习】 (一)我们把物体的叫做温度。P47 页先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两 入温水中,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 完成后小组讨论:“只凭感觉判断温度可靠吗? 放入热水中的手,再放入温水中时,会感觉到水是的;而放入冷水中的手再 一杯温水中时,却感觉水是的(填“冷”或“热”)。因此,单凭手的感觉判断 热是不准确的。 (二)阅读 P47“温度计”部分,回答: 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2、这说明温度越高,液体的体积越____(选填大或小),这就是____ 现 3、 把手捂到温度计的液泡上, 你会发现什么现象, 这说明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 小组讨论后 (1)温度计的构造: (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 的性质制成的。 (三)阅读 P48“摄氏温度”部分,完成以下填空。 定:在一个大气压下,把的温度规定为 0℃,把 的温度规定为 100℃,在 0℃和 100℃之间分成 100 个等份,每一等份代表,摄氏 单位是。 (3)“-15.6℃”读作:或。 (4)人的正常体温是___________,我国最高气温是_______,最低气温是_______ (四)阅读 P49-P50“温度计的使用”和“体温计”部分,小组内交流讨论,完成 题:1.温度计的使用前:首先要认清它的和,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超过了温度 测量的最高温度,会出现现象。如果所测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所测的最低温度 现现象。 三、释疑点拨:(分钟) 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正确方法: (1)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或。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待温度计的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停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相平。 3.体温计的量程是到泡;使用体温计前要,将玻璃泡内的水银甩回 四、训练提升:(10 分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温度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温度导学案

温度【学习目标】1.知道温度的概念2.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3.学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4.培养科学的探究方法5.知道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学习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学习难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考点一:温度计:1、摄氏温度的规定:2、测量(1)温度计的原理(2)温度计正确的使用方法:a、测量时应将____________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b、记录时应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后读数,读数时,________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必须与液柱的上表面_________。

c、使用体温计测温前要_________________。

3、温度计的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题:1、如图1所示体温计的读数为________。

2、如图所示,下列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正确的是()A B C DA B C D3、如图所示温度计的使用情况中正确的是()A B C D4、如图所示的甲温度计的示数记作______,读作__________,乙温度计的示数记作______,读作____________。

考点二:物态变化(一)熔化和凝固:1、如图所示,关于冰的熔化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装置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B.冰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C.图中A、B两点温度相同,所以内能相同D.持续加热,当烧杯里的水沸腾时,试管里的水也能沸腾3、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 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 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C. 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 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例题:1、(2017 山西)19.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当水温上升到90℃后,小明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然后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从图象中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停止加热,小明发现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____________.(2)结合甲、乙两图,请你对本实验提出一条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进后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1温度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1温度导学案(无答案)

波峰中学初二物理3.1温度导学案教研主任:胡凤娟备课组长:胡凤娟编写人:秦红梅编号:9班级:小组:姓名:日期:2018.10.8【学习目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2.熟记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也就是在使用温度计过程中应注意什么?)一.课前探究单目标一:温度与温度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形容词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这样是否能准确..测量温度的高..区分物体的冷热程度呢? 实际生活中我们用什么来准确低?填写下面的问题:1、温度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生活和生产中常用________作为温度的单位,符号是______.2、温度计中液体上升和下降跟温度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液体..温度计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4.1-2)相应练习温度计:(1)原理:的性质制成的(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和认清二.课中探究单目标二:摄氏温度观察课本48页“图3.1-2几种常见的温度计”,温度计上都标有刻度,是怎样划分的?1、温度的物理量用表示,温度的单位符号用表示,读作。

2、摄氏度的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把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份,每一份叫1℃3、温度的读法:例如:37℃读作37摄氏度。

如果读成: 摄氏37度是错的。

4、常见温度①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②沸水的温度:③人体正常体温相应练习下图表示体温计的一部分,它的示数是()℃。

35 6 37 8 ℃目标三: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估:在测量之前要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2、选:根据估计的温度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3、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4、候:玻璃泡全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要稍候一会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1《温度》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1《温度》导学案(无答案)

3.1 温度一、学习目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2、知道温度计的原理;3、了解温度计的读数及自然界常见的温度;4、掌握不同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及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三、目标问题化:我们用什么物理量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计是利用什么原理工作的?它由哪些部分组成?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怎样读数?(0˚C、100˚C、1˚C)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哪些问题?(选择温度计、读数)体温计为什么要有细管?怎样使用?四、学习过程:1、温度的概念请两位同学分别把手放到冷水和热水里,问:有什么感受?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2、温度计引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这种感觉可靠吗?小实验:让一名学生把两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

怎样才能准确判断温度的高低?——引出温度计【演示实验】——自制温度计把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到水柱上升;放到冷水中,观察到水柱下降。

【小组讨论】温度计是利用什么原理工作的?它由哪些部分组成?得出温度计的构造及原理(装液体的玻璃泡、毛细管、带刻度的玻璃外壳;热胀冷缩)3、摄氏温度【自主学习】P48(1)摄氏温度的符号是什么?(2)0˚C和100˚C是怎么定义的?(3)1˚C是怎样规定的?(4)下图的的温度是甲图读作;乙图读作。

【课堂巩固】《创新》P28填空T1~44、温度计的使用拿出三种温度计(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问学生应该用哪种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量程的选择【自主学习】P49-50实验做实验时要注意哪些要点?【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测量水的温度强调正确使用温度计:5、体温计【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0(1)体温计跟普通温度计有什么不同?(2)怎样使用体温计?(3)体温计的读数解决体温计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6、【自主学习】科学世界了解一些先进的温度测量仪器及其工作原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3.1温度(无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3.1温度(无答案)

课题:第三章第1节温度课型:自学一、情境导入:初冬,一夜之间,小城变成了冰清玉洁的银色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树枝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色冰花,在阳光下耀人眼目,树上的枝条在风中摇曳,不时飘下点点冰晶,宛如晨雾漫卷。

这些奇特的自然现象举不胜举,真可谓千姿百态,而这些的变化都与有关呢?二、教学目标:1、知道温度及摄氏温度的规定,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2、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三、学习内容:实验(在家完成)两手放到温水中,右手的感觉左手的感觉说明:导学内容(一)温度:定义:;单位:摄氏温度0℃的规定:100℃的规定:学以致用:1、绝对零度是-273.15℃,读做或。

2、把下面一些生活环境中的温度及温度值用“-——”连接起来人体正常体温-40.4℃温暖而舒适的室温 4℃洮南夏季的最高气温 23℃洮南冬季的最低气温 37℃冬天,自来水水管流出的水的温度 38℃普通火炉的温度600℃导学内容(二)温度计:实验:在小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

给小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并口,如图所示,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水柱位置,然后把小瓶放入冷水中,观察水柱位置。

此实验说明水具有的性质。

你能否用它分辨出两杯水温度的高低?;为什么?1、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的规律制成的。

2、分类:按测温物质分:温度计、温度计、温度计按使用场合分:甲乙丙甲:乙:丙:3、温度计的使用:观察:量程分度值观察上图中各种温度计,回答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值各是多少使用规则:(以实验室用温度计测水温为例)○1、○2、○3、学以致用:学习超市:自然界绝大多数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变小。

温度计量程分度值甲乙丙1、下图是测量水温做法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2、在室温为20℃的房间内,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当温度计的示数经过“40℃”这一刻线时,水银温度计的示数表示是。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温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温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温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三环:自学展示反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温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本章共有4节:1.第1节“温度”,讲述温度和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以及温度计的使用.2.第2节“熔化和凝固”,介绍了物态变化中的熔化和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3.第3节“汽化和液化”,介绍了物态变化中的汽化和液化,汽化中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化的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温,以及汽化吸热、液化放热.4.第4节“升华和凝华”,介绍了升华和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本章教学注重从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理现象入手,使学生感觉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引起学生共鸣.本章内容涉及大量的物理实验,这些实验大多以科学探究的形式出现,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初步认识思考和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特别是认识实验在物理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知道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知道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知道蒸发可以制冷.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知道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通过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知道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通过探索认识自然界中水循环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规定与温度计的正确使用;熔化、凝固的现象和规律;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温度特点;汽化、液化现象;蒸发和沸腾;升华和凝华现象.【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温度计;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课时建议】本章共有4节,建议……………….7课时.第1节温度………………………….1课时第2节熔化和凝固………………….2课时第3节汽化和液化………………….2课时第4节升华和凝华………………….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实验探究法:学习本章知识,应多联系生活实际现象,积极动手进行探究实验,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对实验的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物态变化
3.1 温度
学习目标:1.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的常见的温度值;
3.会正确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学习重点和难点: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学习过程:
➢合作探究
1、实验:如右图所示,先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过10s,再把双手同时放入温水中。

两只手对“温水”的感
觉相同吗?。

问题:人凭感觉能否准确判断温度的高低?
为了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什么工具?
2、将自制温度计先后放入热水和冷水中,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3、温度计是根据的规律制成的.
4、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沸水的温度定为。

5、人的正常体温是37℃,读作:;
北京一月的平均气温是-4.7℃,读作:。

6、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看清温度计的、。

观察三种常见温度计,说出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值各是多少。

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量程-20℃~110℃
分度值1℃
使用时:
Ⅰ: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被测的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或容器;
Ⅱ: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待示数后再读数;
Ⅲ: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选填“能”或“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选填“要”或“不要”)。

与温度计中的液注面相平。

7、测体温时,玻璃泡内的水银随着温度的升高,发生,通过细管挤到直管;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变冷,细管内的水银断开,直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到玻璃泡内,所以体温计__ _(选填“可”或“不可”)离开人体后读数。

使用后,必须用力甩,使留在直管中的水银退回到玻璃泡中。

➢自我检测:
1、下列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
甲:
乙:
2、下图是利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其中正确的是
(),错误的请你指出错误之处:
(1);
(2);
(3)。

3、温度计读数时俯视,则实验值比真实值;若仰视,
则实验值比真实值。

4、用一支原来示数为38℃的体温计,未经下甩,便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当时气温是
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为()
A.38℃ B.37℃ C.36.5℃ D.35℃
课后反思:7.1 《力》
【教材分析】
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甲乙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

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
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力
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人拉.弹簧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让学生举事例说明)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小常识: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一个质量为50kg 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速度大小改变②运动方向改变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它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力的三要素
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用弹簧演示实验,用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用弹簧演示实验,拉弹簧可使弹簧伸长,压弹簧可使弹簧缩短,同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推门实验,教师在门前,门边处推门,学生在门后靠近门轴处推门,都用全力,结果教师很容易就
把门推开了。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作用位置有关,这个力的作用位置在物理上叫做力的作用点。

老师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生活中,打台球、高尔夫球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很重要。

四、力的示意图
力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怎样去表示力呢?
1、在物理学中,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

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例题加练习
2、画力的示意图步骤:
1.确定受力物体;
2.找出作用点;
3.找出受力方向 ;
4.画出带箭头的线段;
5.标出数值和单位;
6.检查同一图若有两个及两个的力时,保证力越大,线段越长;
五、力的相互作用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体验,当你手拍桌子时,手会疼,用船浆用力推岸,船就会离岸而去,在交通事故中,汽车撞断路边的栏杆的同时,车子本身也会“受伤”。

这说明了什么?
手会疼,说明桌子对手施加了作用力;
船会离岸而去,说明河岸对船桨施加了作用力;
车子会“受伤”,说明车子受到了墙对它的作用力。

总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同时也施力。

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应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应用?
师生共同列举:跑步、划船、游泳等;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④如何使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让学生回想气球游戏,找一位同学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解释气球会飞出去的原因。

教师总结。

同时说明火箭发射升空、喷气式飞机飞行也是利用这一原理。

⏹布置作业
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7.1 力
一、力的概念
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单位:牛顿,简称牛(N)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力的示意图
五、力的相互作用
⏹教学反思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