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实验总结
病理学实验总结(简洁版)
生殖系统:
葡萄胎
绒毛膜上皮癌:细胞滋养层细胞(单核),合体滋养层细胞(多核),核分裂像(仅有镜下难以判断)
乳腺癌: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看周围组织),小叶原位癌(基底膜完整,小叶轮廓尚存,癌细胞圆形,异型性小,核分裂少见),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单行排列,不密集,核多呈圆形)
绒毛心or纤维素性心外膜炎:心包膜外大量红染的纤维蛋白及炎细胞浸润
肺:
大叶性肺炎:肺泡壁充血,粉红色浆液渗出。充血出血期,红色肝样变期(肺泡腔充满RBC,灰色肝样变期(肺泡腔充满纤维素),溶解消散期
小叶性肺炎:散在病灶,细支气管(完整肌层)内含坏死物,脓细胞
硅肺:硅结节(大)
肺癌:中央型,周围型,癌巢,镜下或可见肺泡结构
皮肤乳头状瘤:外生性,有蒂。瘤组织表面为鳞状细胞,中心索
鳞状细胞癌:癌巢,粉红色角蛋白,角化珠(同心圆,中央或可见细胞核,高分化)
乳腺纤维腺瘤:腺体及纤维增生,有包膜
腺癌:细胞多层,界限不清,核圆,共壁现象
宫颈癌
心脑血管:
风湿性心肌炎:心肌,风湿细胞,横切枭眼,纵切毛虫
脑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针状空隙,泡沫细胞(细胞体积增大,胞质空,核未挤压)
适应:
肝细胞水肿
肝细胞脂肪变
脾动脉玻璃样变
病理切片 实验报告
病理切片实验报告
引言
病理切片是病理学中的一项重要实验技术,通过对组织或细胞进行取样、固定、染色和切片等处理,然后使用显微镜观察和分析来研究疾病的病理变化。病理切片实验在临床诊断、疾病研究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对病理切片实验的详细描述,介绍其原理、步骤和应用。
方法
1. 组织取样
首先,从患者身上取得需要研究的组织样本,可以是活体组织或死者遗体组织。取样时需要注意选择代表性的病变组织,尽量避免破坏组织结构。取样后立即将组织放入含有生理盐水或缓冲液的容器中,并迅速送至病理实验室。
2. 组织固定
取得组织样本后,需要将其进行固定处理,以保持组织结构和形态的原始状态。常用的固定方法包括福尔马林固定和乙酰化固定等。实验中选择福尔马林固定,将组织样本完全浸泡在10%福尔马林溶液中,时间通常为24小时。
3. 组织处理
在固定后,需要对组织样本进行处理,以便后续的切片工作。处理包括去水化、透明化和浸渍等步骤。首先,将固定好的组织样本置于水中进行去水化,去除其中的福尔马林。接着,使用透明剂(例如醋酸酯类)使组织透明化,以便后续的染色和观察。最后,使用浸渍剂(例如石蜡)对组织进行浸泡,使其变得坚硬并易于切片。
4. 组织切片
在组织处理完成后,需要将组织样本切成薄片,通常为5-10微米厚度。切片可以使用手工切片刀或者自动化切片机进行。切片时需要将组织样本固定在切片刀上,并通过微调装置控制切片的厚度和精确度。
5. 组织染色
切片完成后,需要对切片进行染色。染色是为了增强组织结构的对比度,使得细胞和组织的特征更加清晰可见。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血液学染色、组织学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等。在本实验中,选择常用的血液学染色方法—苏木精-伊红染色。
病理标本观察实验报告总结
病理标本观察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病理标本的观察,了解病理学基本概念和常
见疾病的病理变化,以及掌握常用病理标本处理技术。
二、实验过程
1. 病理标本制备:将小鼠肝脏、心脏、肾脏等器官取出,用生理盐水
清洗后固定在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溶液中。
2. 石蜡包埋:将固定好的组织标本经过甲醇梯度脱水后,用乙醇和苯
并加入适量的石蜡进行包埋处理。
3. 切片染色:将包埋好的标本切成5μm厚度的切片,然后进行染色处理。其中常用的染色方法有HE染色、Masson染色等。
三、实验结果
1. 小鼠肝脏切片观察:肝细胞排列紧密,中央静脉周围有明显血窦。HE染色显示肝细胞核大而圆,胞浆呈深粉红色。Masson染色显示纤维化程度较轻。
2. 小鼠心脏切片观察:心肌细胞排列整齐,有明显的纵横交错的纤维。HE染色显示心肌细胞核圆形,胞浆呈深粉红色。Masson染色显示心肌纤维化程度较轻。
3. 小鼠肾脏切片观察:肾小球内有明显毛细血管丛,肾小管排列整齐。
HE染色显示肾小球内有明显的Bowman囊和肾小管,核呈圆形或椭圆形。Masson染色显示肾小球内无明显纤维化。
四、实验分析
通过对病理标本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器官在组织结构上存在差异。例如,肝脏中央静脉周围有血窦,而心脏和肾脏则不存在这种结构。同时,在不同染色方法下,我们也可以观察到不同的病理变化。例如,在Masson染色下,我们可以看到组织中是否存在明显的纤维化。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病理学基本概念和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掌握了常用病理标本处理技术。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不同器官在组织结构上的差异以及不同染色方法下观察到的病理变化。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病理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病理学实验报告
病理学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病理学的实验研究,探究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相
关机制,进一步加深对疾病机理的理解,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
论依据。
2. 实验方法
2.1. 样本采集
从临床患者中收集有关病理诊断所需的组织标本,保证标本的新鲜
度和完整性,并在采集后立即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
2.2. 组织处理
将收集到的组织标本按照标准操作进行固定、清洗、切片等处理步骤,确保标本的质量,为后续的病理学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础。
2.3. 病理学分析
采用显微镜观察和病理学染色技术,对组织标本进行细致的观察和
分析,寻找病理变化的特征,如细胞结构的异常、病变区域的扩展等。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对观察结果进行数据记录和统计分析,制作图表,以便对病变特征
及其相关机制进行进一步探究。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病理变化的观察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在某一组织标本中,细胞核大小增大,染色深度增加,细胞核与胞浆的比例失衡,细胞排列紊乱等。这些病理变化表明该组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
3.2. 病变机制的分析
根据病理变化的观察结果以及相关文献资料,我们推测该组织的病变可能与细胞DNA损伤、细胞凋亡失控、细胞周期异常等因素有关。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还需进行,以进一步验证和探究这些病变机制。
4.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病理学分析,我们确认了某一组织样本具有明显的病理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与细胞的异常功能、受损及恶性生长有关。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揭示这些病理变化的发生机制,并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深入的理论依据。
病理学炎症的实验报告
病理学炎症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炎症对组织的影响及其发生的机制。
实验材料和方法:
1. 实验动物
选择10只小鼠,体重均在18-22g之间。
2. 实验药物
为了模拟炎症过程,使用3%的琼脂注射液作为刺激物。
3. 实验仪器和设备
10ml注射器、针头、药剂盒、组织固定剂。
4. 实验步骤
(1)将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并将它们注射到左脚底的皮下组织中。其中一组注射3%琼脂注射液,另一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2)注射后4小时,取出小鼠的足部组织,进行组织固定。
(3)对固定后的组织样本进行组织切片、病理学染色,观察并比较正常组织和炎症组织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注射琼脂注射液的小鼠足部组织病理学损伤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表现为明显的组织增生和细胞浸润,血管扩张、水肿。而注射生理盐水组则相对较少。这说明了琼脂注射液可以导致局部组织炎症模型的形成,从而可以用来模拟炎症发生的机制。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炎症对组织有显著的损害作用。
2. 琼脂注射液可以用来模拟局部组织炎症模型。
3. 进一步深入研究炎症的具体发生机制,可以更好地防治相应的疾病。
参考文献:
1. Hiraki Y, Shikama Y, Minami M, et al. Mechanism of inflammatory responses in cancer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lammation, 2012: 1-13.
关于病理学实习心得5篇
关于病理学实习心得5篇
病理学实习心得1
今天上午看了近3个小时的取材,一直站着;下午又看了近3个小时的片子,一直坐着,还真有点累了。
今天取材的组织与上次相比,几乎没有相同的。主要是些妇科的器官切除,还有胃肠道等。
妇科组织中,基本都是卵巢、子宫。恶性肿瘤的切除需要清扫淋巴结:五组(大概是盆部和腹膜后淋巴结吧)各左右一对的淋巴结被放在10个小瓶子里,同组织分开装在一次性医用塑料袋中。医师先描述大体,子宫则更复杂,要描述内膜厚度、宫深等,以及输卵管伞部是否因炎症、积水而杜塞,简称“伞通”或“伞不通”。接着剖开内部,寻找结节、测量并取材,有些伴子宫息肉,有的会将息肉也连带取上等。而送检的一个冰冻标本看起来有半个排球大小,看看申请单,竟是一名21岁女子的卵巢!属于多囊性的粘液瘤,切开表面包膜,流出清亮的粘液且还有囊性的包膜,全切开后,几乎全是粘液,很少见到实质。医师取了一小块包
膜便出去了。最后要一点点寻找淋巴结:髂总、髂内、闭孔、腹膜后等,要标清直径大小、个数——是个相当繁琐的过程。
上次看到了结肠癌的取材过程。直肠和它差不多,都是先冲洗,描述大体,剖开,找到溃疡等病变部位取材。阑尾很小,常带粪食需去除,是取横切面,中空管状的。另有一个胃的大部切除,有穿孔伴溃疡,描述的大体除常规外,还有粘膜的情况。取材时,需要将其手
术切缘取下,可能是镜下观察是否切除干净了吧?
今天送检的标本有个不常见到的,单子上说是“全喉切除及两侧淋巴结清扫术”,是喉癌的标本。先把喉按正确的位置放好,这时要考考解剖学的怎样了,什么甲状软骨啊,杓状软骨啊。要左右上下切缘各取一块,再清理出肿块,描述大小、质地等等。接着的淋巴结就跟前面的一样喽——一点点找呗
病理实验报告
病理实验报告
病理实验报告
标题:肺癌病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病理学手段研究了解肺癌的病理特征和发展过程。
二、实验步骤:
1. 标本获取:收集肺癌患者的手术标本或穿刺活检标本。
2. 标本处理:将标本固定于10%的缓冲福尔马林溶液中,并进行5-7天的固定。
3. 组织切片:根据固定后的标本,使用组织切片机将标本切成薄片。
4. 组织染色:将切片进行常用染色方法(如血液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
5. 组织检查: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的组织切片,对组织的形态、细胞结构和病变进行分析。
三、实验结果:
1. 组织形态:肺癌组织呈现不规则、增生及浸润性生长,有时可见明显的肉眼可见的肿瘤结节。
2. 细胞结构:肿瘤细胞形态多样,可见不同大小和形状的肿瘤细胞和核分裂像。
3. 病变特征:根据染色结果和组织形态,鉴定出肿瘤的类型、分级和分期。
四、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具有不规则、增生及浸润性生长的特征。肺癌细胞形态多样,形状和大小不一,核分裂像也存在。根据病理鉴定,可以确定肺癌的类型、分级和分期,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肺癌病理实验,我们对肺癌的病理特征和发展过程有了更深的了解。病理学作为研究疾病的重要手段,可以为临床提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病理实验的结果还需要结合临床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对肺癌的认识和治疗效果。
医学实习报告在病理科的病理诊断与病理分析
医学实习报告在病理科的病理诊断与病理分
析
医学实习报告:病理诊断与病理分析
绪论
在医学实习中,我有幸参与了病理科的实习,亲身体验了病理诊断与病理分析的过程。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在病理科实习期间所学习的内容和所进行的病理诊断与病理分析工作。
一、背景知识
1.1 病理学的定义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发展过程和变化规律的学科,通过对组织、细胞等进行病理检查与分析,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1.2 病理科的职责
病理科主要负责疾病的诊断和研究,包括病理标本的采集、切片、染色和观察等工作。病理科医师通过对组织和细胞的形态学和生化学特征进行评估,提供病理诊断和治疗建议。
二、病理诊断
2.1 检查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在病理学实习中,我学习了病理标本的采集与处理,包括手术标本、活检标本和尸检标本等。采集后的标本需要进行固定、包埋、切片和
染色等处理步骤,以便观察和分析。
2.2 组织学与细胞学观察
在对标本进行显微镜观察时,我学习了如何辨认和评估组织学和细
胞学特征。通过观察细胞核、细胞器和组织结构等指标,可以初步判
断病变的类型和程度。
2.3 病理诊断的编码与报告
根据观察和分析结果,病理科医师将病变进行编码,并撰写病理诊
断报告。在实习中,我学习了病理学术语和编码规范,熟悉了病理报
告的撰写格式和要求。
三、病理分析
3.1 病理学与临床数据的关联
病理分析是将病理学与临床数据进行关联,综合分析疾病的发生、
发展和转归。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多个病例的病理分析工作,深
入了解了疾病的病理特征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
3.2 病例讨论与诊断方案制定
病理学实验总结
病理学实验总结
1。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
(1)低倍镜:肾皮质区近曲小管,管腔变小且不规则
(2)高倍镜: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且向腔内突出,细胞界限不清,胞浆内布满大小一致的红染颗粒,细胞核无改变。部分上皮细胞因极度肿胀破裂,致使腔内红染的颗粒状蛋白性物质堆积。
2.肝脂肪变性
(1)低倍镜:大部分肝细胞内有大小不等的圆形脂滴空泡。脂变明显处肝索增宽变粗,排列紊乱,肝窦狭窄,甚至消失。
(2)高倍镜:肝细胞胞浆内含大小不等边界清楚的空泡,有的融合成大空泡,将细胞核挤压至细胞的边缘。细胞核无改变。由于细胞肿大致肝窦变窄,因此小叶结构欠清晰。
3.脾被膜玻璃样变
(1)低倍镜:结缔组织(被膜)之胶原纤维增粗,并互相融合为梁状、带状或片状的均质、红染、无结构的半透明物,纤维细胞明显减少。
(2)高倍镜:脾实质慢性淤血并有局灶性钙盐沉积,钙盐呈深蓝色颗粒或块状,病理性钙化.
4.肉芽组织
(1)低倍镜:溃疡表面有一层纤维素及嗜中性粒细胞等构成的炎性渗出物。渗出物的下方是炎性肉芽肿,有大量的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彼此相互平行,与创面垂直。肉芽组织下面为纤维结缔组织。
(2)高倍镜:新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肥大向腔内凸出,有些已形成管腔,有些未形成管腔.成纤维细胞分布在毛细血管之间,胞体大,胞浆丰富,淡红色,呈卵圆形、梭形或分枝状,胞核椭圆或梭形。肉芽组织中有数目不等的炎症细胞,如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瘢痕组织由大量排列致密的胶原纤维构成并出现透明变性。
5。慢性肺淤血(肺褐色硬变)
(1)低倍镜:肺泡壁增厚,部分肺泡腔内有心衰细胞。
病理学肿瘤实验报告
病理学肿瘤实验报告
引言
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生机制至今仍不完全清楚。为了深入了解肿瘤的发展过程和产生机制,本实验对不同类型肿瘤进行了病理学研究。实验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肿瘤的发展进程,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本实验以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小鼠通过注射致癌物质诱导肿瘤的发生,对照组的小鼠不进行任何处理。实验组小鼠在致癌物质注射后的一定时间内进行了定期观察和检测,包括体重变化、肿瘤体积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小鼠被处死,肿瘤组织被取出做病理学分析。
结果
实验组小鼠在注射致癌物质后的第一周开始出现体重减轻、活动力减弱等异常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组小鼠逐渐出现明显的肿瘤症状,如肿块形成、皮肤颜色改变等。对照组小鼠无任何异常情况的出现。实验组小鼠在注射致癌物质后的第四周达到实验要求,随后被处死。对照组小鼠在相同时间点被处死。
经过病理学分析,我们发现实验组小鼠的肿瘤组织显著增大,形成明显的肿瘤块,而对照组小鼠的组织结构正常。实验组小鼠的肿瘤组
织表现出高度异型和无规律的细胞排列,个别肿瘤细胞呈现核分裂现象。此外,实验组小鼠的肿瘤组织中也观察到明显的血管新生。
讨论
本实验结果表明,致癌物质的注射可以有效诱导小鼠肿瘤的发生。实验组小鼠在注射致癌物质后的第一周开始出现异常症状,如体重减轻、活动力减弱等。这些症状与人类肿瘤患者在早期肿瘤中常见的症状相似,进一步验证了我们所使用的方法的可信度。
病理学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的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学和组织学上表现出高度异型、无规律的细胞排列。这表明肿瘤细胞失去了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调控功能,使得细胞能够无限制地增殖和扩散。肿瘤细胞的核分裂现象进一步表明其具有高度增殖能力。此外,血管新生在肿瘤组织中的观察也与肿瘤发生相关,因为肿瘤细胞需要足够的营养和氧气来维持其恶性生长。
病理学实验报告
病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对病理学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掌握病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加深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原理,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学科,是临床医学的
重要基础学科之一。通过对病理学实验的开展,可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实验材料与方法,本次实验所使用的材料包括病理标本、显微镜、染色试剂等。实验方法主要包括组织切片、染色、显微镜观察等步骤。
实验步骤:
1. 取得病理标本,进行组织切片;
2. 进行染色处理,以便观察细胞结构和病变情况;
3. 将染色后的标本放置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分析;
4. 记录观察到的病变情况和细胞结构特点。
实验结果,经过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病理标本中存在明显的病变情况,包括
细胞结构异常、细胞增生、炎症反应等。这些结果为我们进一步分析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病理学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疾病的病理变化,提高了对
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实验过程中我们也掌握了病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验总结,病理学实验是临床医学教育和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我们可
以直观地了解疾病的病理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病理学实验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病理学知识水平。
实验的意义,病理学实验是医学教育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提高临床医学工作者的实践能力和研究水平,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病理学实验报告
病理学实验报告
在医学界,病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病理学的主要研究
对象是疾病的形态学、生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特点,主要用于疾病
的诊断和治疗。而病理学实验报告则是对于疾病的研究工作中不
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份优秀的病理学实验报告需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简介、材
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在简介部分,需要介绍该疾病的
基本情况和目的;在材料与方法部分,需要详细的介绍实验的流程,包括实验动物的选择、病理学检查的方法等等;在结果部分,需要展示实验所得的数据和结果;在讨论部分,需要根据实验结
果对疾病的研究进行分析和探讨;在结论部分,需要对实验结果
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在病理学实验报告中,最重要的是实验结果和讨论部分。因为
这两个部分是全文的核心,是读者最为关注的内容。实验结果需
要展示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和图片。而图片的质量非常重要,需要
美学和清晰度兼备。讨论部分需要对病理学实验的结果进行详细
的分析探讨,以期得出科学准确的结论。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基本部分之外,写作方式和技巧也非常重要。首先需要注意句式简洁明了,使用一些术语时需要加注解释,以便读者能够理解。另外,为了使文章的表达更为清晰,需要细
心地读和修改,确保每一部分都流畅且准确。
总之,一篇优秀的病理学实验报告需要准确表达实验结果和可
靠的分析结论。同时,需要注意写作细节和技巧,以保证文章清
晰明了。通过科学、系统性的研究工作,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疾
病的本质,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科学依据。
病理学肿瘤实验报告
病理学肿瘤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的主题为病理学中的肿瘤,通过观察肺癌样本,拟对其进
行详尽的分析并给出合理性解释。
首先,对肺癌样本进行肉眼观察。肺癌样本的大小处于2-3cm之间,表面较为光滑,有楔形缺损,并伴有显著坏死现象。其颜色不均一,
呈灰白色与黄白色混合,边界较为尖锐。
随后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切面切片上可见大量的白肺癌迁移灶,
癌病灶区域有大量的血管增生,可疑为癌细胞伴血管侵润。其中一部
分癌细胞明显可见异型大细胞,充补于肺泡之间。
接着进行组织学检查。一部分细胞呈现出淡泡沫样质地,伴有灰白
色均质物,深着色可见的细胞核也与正常细胞明显不同。癌细胞构造
凌乱、大小不一、形状异型,部分细胞核分裂像增多,部分癌细胞内
可见细胞器、细胞核增大、核仁增多等现象。
再者,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进一步检查,结果显示这些细胞CK7阳性、TTF-1阳性、NSE阴性,这种情况提示这是来源于肺的非小细胞
肺癌。这也与前面的肉眼观察和镜下观察数据相吻合。
此外,此肺癌病例进行基因检测,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肺癌患者为EGFR突变,KRAS和ALK基因突变均为阴性。基于这一结果,我们
可以初步推断这种肺癌应属于肺腺癌。
结论:通过对肺癌样本的肉眼观察、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和基因检测等多方面分析,此肺癌病例的收集数据都指
向了非小细胞肺癌,具体为肺腺癌。而这样的结论对于病人的治疗方案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意义。病理学在肿瘤研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们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准确的指导。
这次实验充分展现了病理学的重要性和价值,病理学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肿瘤的形成、发展,提高诊断准确率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为病患者带来更大的希望。
病理学实验技术心得体会
病理学实验技术心得体会
病理学实验技术心得体会
在病理学实验技术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病理学实验技术的重要性和实验技术的精髓。以下是我在学习和实践病理学实验技术中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在学习病理学实验技术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实验技术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和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纽带。病理学实验技术要求我们具备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灵活掌握各种实验技术方法和操作技巧,并能熟练地运用这些技术手段进行病理学实验的设计、操作和数据分析。实验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够验证和检验科学理论的有效性,还可以发现新的现象、解释新的问题、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其次,在实践病理学实验技术的过程中,我也认识到实验技术的细致和耐心是取得准确结果的关键。病理学实验技术要求我们对实验细节要非常仔细,从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仪器的操作、试剂的配制到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要认真对待,做到心无旁骛,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同时,在实验过程中也要耐心等待实验结果的出现,不能急于求成,只有耐心等待和观察,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
再次,我发现病理学实验技术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能够灵活应对、善于思考,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创新策略。同时,我们还要具备一定的动手能
力,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实验技术操作的要领,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此外,我还认识到病理学实验技术的重要性远远不止于此。病理学实验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鉴别和治疗的决策,对于疾病的预防和卫生保健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技术的发展也为病理学的研究和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持,为学科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掌握病理学实验技术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我们未来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病理学实验强大总结版
病理学实验强大总结版
ij3:肝细胞坏死(周围有正常结构,故注意与之区分鉴别,对比着看!)
1.低倍镜下肝细胞基本保存完整。当你看到完整的肝细胞结构时,你可以锁定肝中央
静脉区!2.高倍镜下可见坏死灶内的肝细胞索结构消失,变成一些相互分离的小碎片,呈
深红色,形状不规则,即坏死肝细胞。
3、最终确定准则,看到核固缩、核碎裂和核溶解。(多数为深红色)
Ij4。脾小动脉透明化:
1、低倍镜下见脾被膜、脾小梁、脾小体及脾窦等正常结构。到此处时注意转向脾细
动脉。
2.高倍镜下,中央动脉管壁明显不对称增厚,管壁形成均匀的红色染色结构,原始血
管结构基本消失。
ij5、肝细胞水变性和气球样变
1.在低倍镜下,肝脏结构基本完整,但明显感觉到局部光染色(主要在中央静脉周围)。
2.高倍镜下,部分细胞体积明显增大,细胞质轻度染色,可见红色细颗粒及一些不
明显的空泡,细胞核仍位于中心。其中体积是正常肝细胞的3~4倍,胞浆透明。看起来
像气球的肝细胞就是气球状的肝细胞。
rp1、肉芽组织
1.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整个切片,可以看到大量骨骼肌组织,上面是伤口和肉芽组织。
2.高倍镜下可见大量毛细血管,大部分为单层内皮细胞,管腔大。
纵切面毛细血管长轴与肉芽组织表面垂直。可见成纤维细胞(梭形,核椭圆,染色质浅、核仁清楚,胞质丰富)和炎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还有少量均质红
染的纤维素。
HD1,慢性肺充血
一、早期(貌似考试片子是晚期,不是很确定,先写上)
1.低倍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壁明显增厚,肺泡腔充满粉红色均质物质,即含蛋白质的水肿液。
病理学实验报告
病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标题:肺癌病理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肺癌的病理学特点;
2. 掌握肺癌切片的病理学观察方法;
3. 学会通过病理学观察评估肺癌的分级和分期。
二、实验器材:
1. 显微镜;
2. 盖玻片和载玻片;
3. 切片染色试剂(如血液学染色剂);
4. 病理学切片样本。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切片:将肺癌切除标本固定、脱水、蜡包埋、切片;
2. 切片染色:选择合适的染色方法,如血液学染色剂染色;
3. 病理学观察:将染色后的切片放在载玻片上,通过显微镜观察并进行病理学分析;
4. 分级和分期:根据病理学观察结果,评估肺癌的分级和分期。
四、实验结果:
1. 病理学观察:观察切片中的病理学特点,如肿瘤细胞形态、核仁的形状和数量、细胞的排列方式等;
2. 分级和分期:依据病理学观察结果,对肺癌进行分级和分期评估,如采用TNM分期系统。
五、实验讨论:
1. 通过病理学观察,对肺癌的病理学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病理学分级和分期对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3. 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局限性,并探讨如何提高病理学观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病理学观察和分析,我们对肺癌的病理学特点有了初步认识,并掌握了肺癌切片的病理学观察方法。这对于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实验总结
1.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
(1)低倍镜:肾皮质区近曲小管,管腔变小且不规则
(2)高倍镜: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且向腔内突出,细胞界限不清,胞浆内布满大小一致的红染颗粒,细胞核无改变。部分上皮细胞因极度肿胀破裂,致使腔内红染的颗粒状蛋白性物质堆积。
2.肝脂肪变性
(1)低倍镜:大部分肝细胞内有大小不等的圆形脂滴空泡。脂变明显处肝索增宽变粗,排列紊乱,肝窦狭窄,甚至消失。
(2)高倍镜:肝细胞胞浆内含大小不等边界清楚的空泡,有的融合成大空泡,将细胞核挤压至细胞的边缘。细胞核无改变。由于细胞肿大致肝窦变窄,因此小叶结构欠清晰。
3.脾被膜玻璃样变
(1)低倍镜:结缔组织(被膜)之胶原纤维增粗,并互相融合为梁状、带状或片状的均质、红染、无结构的半透明物,纤维细胞明显减少。
(2)高倍镜:脾实质慢性淤血并有局灶性钙盐沉积,钙盐呈深蓝色颗粒或块状,病理性钙化。
4.肉芽组织
(1)低倍镜:溃疡表面有一层纤维素及嗜中性粒细胞等构成的炎性渗出物。渗出物的下方是炎性肉芽肿,有大量的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彼此相互平行,与创面垂直。肉芽组织下面为纤维结缔组织。
(2)高倍镜:新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肥大向腔内凸出,有些已形成管腔,有些未形成管腔。成纤维细胞分布在毛细血管之间,胞体大,胞浆丰富,淡红色,呈卵圆形、梭形或分枝状,胞核椭圆或梭形。肉芽组织中有数目不等的炎症细胞,如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瘢痕组织由大量排列致密的胶原纤维构成并出现透明变性。
5.慢性肺淤血(肺褐色硬变)
(1)低倍镜:肺泡壁增厚,部分肺泡腔内有心衰细胞。
(2)高倍镜: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且肺泡壁增厚有纤维组织增生。部分肺泡腔内有漏出的红细胞及胞浆内含有棕黄色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即心衰细胞。
6.混合血栓(心脏附壁血栓)
(1)低倍镜:混合血栓外周可见正常心肌组织。粉红色不规则小梁和红色区域交织存在。
(2)高倍镜:粉红色粉末状的血小板凝集呈珊瑚状,表面可见白细胞附着;血小板梁间有大量网络着红细胞的纤维素。部分区域有机化现象。
7.鼻炎性息肉
各类炎细胞:
中性粒细胞:呈球形,具有分叶状细胞核,核浆淡红色,内含中性颗粒。在急性炎症和化脓性炎症,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
单核巨噬细胞: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胞浆丰富,有空泡,常含有吞噬物。淋巴细胞与浆细胞:淋巴细胞椭圆形,染色质浓密染成块状,着色很深,胞浆极少,似狭窄的环,光镜下几乎看不到。浆细胞体积较大,椭圆或卵圆形,偏位,染色质凝集成块状,贴近核膜形成车轮状分布,无核仁,胞浆丰富,呈伊红色或双色性,核周有半圆形的淡染区,称“核周晕”。
8.肺脓肿
(1)低倍镜:肺组织中可见境界清楚的炎症性病灶,周围肺组织充血,少量炎细胞浸润。
(2)高倍镜:病变中心为浆液、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坏死细胞碎片。边缘从内向外由纤维素、炎性肉芽组织和纤维结缔组织三层构成。
9.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
(1)低倍镜:阑尾各层内有弥漫的炎细胞浸润,腔内有炎性渗出及坏死脱落的粘膜上皮,浆膜面附有炎性渗出物,血管明显扩张充血。
(2)高倍镜:各层弥漫浸润的细胞为中性粒细胞,浆膜面渗出物由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组成。
10.皮肤乳头状瘤
(1)低倍镜:肿瘤呈乳头状,实质为增生的鳞状上皮,间质为富含血管的纤维组织,并有少量炎细胞浸润。
(2)高倍镜:癌细胞分化成熟,排列似正常鳞状上皮,细胞层次增多,可见角化,基底膜完整。
11.皮肤鳞状细胞癌(高分化)
(1)低倍镜:癌细胞呈巢状排列,即癌巢。癌巢呈片状或条索状,与间质分界清楚。癌巢中可见层状红染的圆形或不规则角化珠。
(2)高倍镜:鳞癌细胞分化较好,体积较大,,多边形,核大深染,可见核分裂像和细胞间桥,癌巢中心为红染层状角化物,即角化珠。角化珠内可见角化不全的蓝色细胞核碎屑。
12.胃腺癌
(1)低倍镜:胃粘膜可见深染的腺癌组织,部分癌组织侵入肌层及浆膜层。(2)高倍镜:腺癌组织由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腺腔组成;癌细胞层次增多,结构紊乱,核大深染,病例核分裂像多见。
13.平滑肌瘤
(1)低倍镜:肿瘤呈圆形结节状,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癌细胞分化较好,大小、形态一致,呈编织状。
(2)高倍镜:癌细胞似正常平滑肌细胞,核呈长杆状,两端顿圆。
14.平滑肌肉瘤
(1)低倍镜:分化好者,瘤细胞排列成树状或栅栏状,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分化差者,瘤细胞弥漫性分布,异型性明显。
(2)高倍镜:分化好者,瘤细胞似正常平滑肌细胞,但体积较大,核大呈杆状,染色深,核分裂像多见;分化差者,瘤细胞形态各异,可见瘤巨细胞,核呈圆形、杆状或不规则形,染色质粗,病理核分裂像常见。间质血管丰富,并可见大量红染颗粒状无结构之坏死区。
15.淋巴结转移性腺瘤
(1)低倍镜:淋巴结正常结构绝大部分被破坏,部分皮质窦存在,窦腔内有多量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癌性腺体;淋巴结髓质的组织结构完全被破坏而代之以
实性片状分布的癌细胞。
(2)高倍镜:癌细胞异型性明显,病例核分裂像可见。
16.风湿性心肌炎
(1)低倍镜:心肌间质充血水肿,心肌纤维排列疏松。间质内血管周围可见由成簇细胞构成的呈梭形或类似的细胞团块——即风湿小体。
(2)高倍镜:风湿小体中央为纤维素样坏死,呈红染的片状或絮状物质;其外见许多风湿细胞。该细胞体积大,胞浆丰富,核大,染色质集中于核中央,有细丝放射致核膜,单核细胞的横切面似枭眼,纵切面似毛虫。有的风湿细胞呈双核或多核。风湿小体最外层有淋巴细胞等炎细胞浸润。
17.主动脉粥样硬化
(1)低倍镜:主动脉内膜部分增厚,增厚内膜的表层纤维组织增生,并发生玻璃样变,呈均质伊红色,内膜深层见一片浅伊红色无结构的坏死物,为粥样斑块。粥样斑块中有许多呈斜方形、菱形及针形的空隙,为胆固醇结晶在制片过程中被溶解所留下的空隙。
(2)高倍镜:病灶中见许多圆形、胞浆内空泡的泡沫细胞及胆固醇结晶,中膜肌层不同程度萎缩,外膜疏松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18.大叶性肺炎(灰色干变期)
(1)低倍镜:肺组织结构尚存,肺泡壁明显变窄,其内毛细血管呈贫血状态,(2)高倍镜:肺泡腔扩张,其内充满大量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少量巨噬细胞,肺泡间孔明显扩张,部分区域纤维素穿过肺泡间孔与邻近肺泡腔内的纤维素网相连。
19.硅肺
(1)低倍镜:肺泡正常的组织结构被破坏,可见许多圆形或类圆形大小不等结节状病灶及弥漫性间质纤维化。
(2)高倍镜:结节状病灶内可见数量不等的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呈同心圆状排列,结节中间还可见硬化的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多个结节还可互相融合成较大的硅结节,融合结节中央可有坏死和钙化。
20.慢性胃溃疡
(1)低倍镜:溃疡底部由表及里分四层:表面为炎性渗出物(中性粒细胞、纤维素、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碎片)覆盖,其下为凝固性坏死组织,第三层为肉芽组织,肉芽组织逐步过渡为瘢痕组织,即第四层,见不到完整的肌层。
(2)高倍镜:溃疡底部的小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部分腔内血栓形成并发生机化,瘢痕组织内神经纤维有变性改变。溃疡周围的粘膜组织充血及慢性炎细胞浸润。
21.门脉性肝硬化
(1)低倍镜: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有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细胞团组成;假小叶周边围绕以较多的纤维细胞,其中有淋巴细胞浸润及胆小管增生。
(2)高倍镜:假小叶特点:肝细胞索排列紊乱,部分肝细胞变性坏死并可见新生肝细胞。中央静脉缺如、偏位,或有两个以上的中央静脉;部分假小叶内见有汇管区。
22.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数目减少,部分纤维化、玻璃样变。肾小球相对集中,部分代偿性肥大;肾间质结缔组织增生,间质内细动脉管壁增厚,玻璃样变,管腔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