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合集下载

材料科学基础_第五章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

材料科学基础_第五章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

材料科学基础_第五章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材料的形变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形状、尺寸及结构的变化。

形变可以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种形式。

弹性变形是指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只发生形状的改变,而不发生组织内部结构的改变,当外力消失时,物质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塑性变形是指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状和内部结构的改变,当外力消失时,物质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形变过程中,材料的内部晶粒会发生滑移、动晶界和晶界迁移等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减小材料中的位错密度,同时也能影响晶粒的尺寸、形状和分布。

当形变达到一定程度时,晶粒内部会产生高密度的位错,这会导致晶体的韧性下降,同时也容易引起晶粒的断裂和开裂。

因此,形变过程中产生的位错对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再结晶是指在材料的形变过程中,通过退火处理使晶粒重新长大,去除或减小形变过程中产生的位错和晶界等缺陷,从而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其他性能。

再结晶的发生与材料的种类、成分、形变方式等因素有关。

再结晶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显微再结晶和亚显微再结晶。

显微再结晶是指晶粒在正常晶界上长大,形成新的晶粒;亚显微再结晶是指材料中的一些晶粒发生部分再结晶,形成较大的再结晶晶粒。

再结晶的发生和发展受到晶粒的尺寸、形状和分布的影响。

晶粒尺寸越小,再结晶发生越容易,且再结晶晶粒的尺寸也越小。

再结晶晶粒的尺寸和分布对材料的性能影响很大。

晶粒尺寸较小的材料通常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高韧性,且易于加工。

因此,控制再结晶晶粒的尺寸和分布对材料的性能优化和加工有重要意义。

总之,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是材料科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研究形变和再结晶的机制和规律,可以优化材料的性能和加工过程,从而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和应用。

实验七 材料的塑性变形和再结晶

实验七   材料的塑性变形和再结晶

滑移变形具有以下特点: ①滑移在切应力作用下产生(图2)。
图 2 晶体在切应力作用下的变形
②滑移沿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和晶 向发生。
滑移常沿晶体 中原子密度最 大的晶面和晶 向发生,因为 原子密度最大 的晶面之间间 距最大,点阵 阻力最小,原 子密度最大晶 向上原子间最 短,结合力最 弱,因此产生 滑移所需切应 力最小。
因此,一般在室温使用的 结构材料都希望获得细小而均 匀的晶粒。因为细晶粒不仅使 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 而且也使它具有良好的塑性和 韧性,即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 性能。故生产中总是尽可能地 细化晶粒。
2.2 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塑性变形后,金属在组织和性能方面发生四个方面的变化: 1)产生纤维组织,性能由各向同性趋于各向异性。
• 变形金属在加热中一般经历三个过程: (1)回复 (2)再结晶 (3)晶粒长大
变形金属加热时组织和性能变化示意图
回复 再结晶
晶粒长大
组 织
变 内应力


能 变
强度

晶粒度 塑性
(1)回复
(2)再结晶
• 由于再结晶后组织的复原,因而金属的强度、硬度下降, 塑性、韧性提高,加工硬化消失。
再结晶温度(T再): 通常指经大变形度(70~80%)的变形后,在规定
图5a为锌的变形孪晶,其形貌特征为薄透镜状。纯铁在低温 下受到冲击时也容易产生变形孪晶,其形貌如图5b所示,在 这种条件下萌生孪晶并长大的速度大大超过了滑移速度。
a 锌的变形孪晶
100
b 铁的变形孪晶
图5 变形孪晶光学显微形貌
100
工业纯铁压缩变形——滑移线
纯锌冲击变形——孪晶
2.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第五章塑性变形与回复再结晶--习题集

第五章塑性变形与回复再结晶--习题集

psi是一种压力单位,定义为英镑/平方英寸,145psi=1MpaPSI英文全称为Pounds per square inch。

P是磅pound,S是平方square,I 是英寸inch。

把所有的单位换成公制单位就可以算出:1bar≈14.5psi1 KSI = 1000 lb / in.2 = 1000 x 0.4536 x 9.8 N / (25.4 mm)2 = 6.89 N / mm2材料机械强度性能单位,要用到试验机来检测Density of Slip PlanesThe planar density of the (112) plane in BCC iron is 9.94 atoms/cm2. Calculate the planar density of the (110) plane and the interplanar spacings for both the (112) and the (110) planes. On which type of plane would slip normally occur?(112) planar density:The point of this problem is that slip generally occurs in high density directions and on high density planes. The high density directions are directions in which the Burgers' vector is short, and the high density planes are the "smoothest" for slip.It will help to visualize these two planes as we calculate the atom density.The (110) plane passes through the atom on the lattice point in the center of the unit cell. The plane is rectangular, with a height equal to the lattice parameter a0and a width equal to the diagonal of the cube face, which is 2 a0.Lattice parameter (height):Width:Thus, according to the geometry, the area of a (110) plane would beThere are two atoms in this area. We can determine that by counting the piece of atoms that lie within the circle (1 for the atom in the middle and 4 times 1/4 for the corners), or using atom coordinates as discussed in Chapter 3. Then the planar density isThe interplanar spacing for the (110) planes isFor the (112) plane, the planar density is not quite so easy to determine. Let us draw a larger array of four unit cells, showing the plane and the atoms it passes through.This plane is also rectangular, with a base width of √2 a0 (the diagonal of a cube face), and a height of √3 a0 (the body diagonal of a cube). It has four atoms at corners, which are counted as 1/4 for the portion inside the rectangle (4 x 1/4) and two atoms on the edges, counted as 1/2 for the portion inside the rectangle (2 x 1/2). This is a total of 2 atoms.Base width:Height:Hence, we can calculate the area and density as for the (110) plane.The planar density and interplanar spacing of the (110) plane are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112) plane, thus the (110) plane would be the preferred slip plane1.有一根长为5 m,直径为3mm的铝线,已知铝的弹性模量为70GPa,求在200N的拉力作用下,此线的总长度。

塑性变形与再结晶PPT课件

塑性变形与再结晶PPT课件

纯铁滑移线
纯锌机械孪晶
纯铁机械孪晶
形变孪晶的产生与金属的点阵类型和层 错能高低等因素有关,如密排六方金属 (Zn,Mg等),易以孪生方式变形而产生 孪晶,层错能低的奥氏体不锈钢亦产生 形变孪晶。
工业纯铁为体心立方金属,它只有在 0℃以下受冲击载荷时,才易产生孪晶。
晶粒形貌的变化
随着变形度的增加,等轴晶将逐渐沿变形 方向伸长。
影响再结晶的因素
变形度:变形度越大,储能增加,再结晶驱 动力越大,再结晶温度越低,同时等温退火 时的再结晶速度越快,但当变形量大到一定 程度后,再结晶温度基本稳定。在给定温度 下,发生再结晶需要一个最小变形量(临界 变形度)低于此变形度,不发生再结晶。同 时,变形度越大,得到的再结晶晶粒越细。
当变形程度和退火保温时间一定时,退 火温度越高,再结晶速度越快,产生一
定体积分数的再结晶所需要的时间越短, 再结晶后的晶粒越粗大。
变形度70%+400℃ 退火小时
变形度70%+450℃ 退火小时
变形度70%+500℃ 退火小时
变形度70%+600℃ 退火小时
变形度70%+850℃ 退火小时
层错能低的晶体容易形成退火孪晶。
实验步骤
观察并描绘纯铁冷变形的滑移线。 观察低碳钢经5%,10%,20%,50%,70%
变形度变形后的显微组织,并描绘其组织特 征。 观察低碳钢经5%,10%,20%,30%,70% 六种变形度变形后在850 ℃退火半小时后组织, 并用割线法测得其晶粒度。 观察低碳钢经70%变形度在400 ℃ ,450 ℃, 500 ℃,600 ℃,850 ℃退火半小时后的试样, 从中找出再结晶后晶粒大小与退火温度之间 的定性关系。 观察并描绘黄铜的退火孪晶。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实验名称: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实验类型: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实验步骤与实验结果(必填)五、讨论、心得(必填)一、实验目的1.了解冷塑性变形对金属材料的内部组织与性能的影响;2.了解变形度对金属再结晶退火后晶粒大小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有滑移和孪生两种。

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某一晶面相对于另一部分滑动,这种变形方式称为滑移;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某一晶面相对另一部分产生剪切变形,且变形部分与未变形部分的位向形成了镜面对称关系,这种变形方式称为孪生。

(一) 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若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塑性变形,称为冷塑性变形。

冷塑性变形不仅改变了金属材料的形状与尺寸,而且还将引起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变化。

金属在发生塑性变形时,随着外形的变化,其内部晶粒形状由原来的等轴晶粒逐渐变为沿变形方向伸长的晶粒,在晶粒内部也出现了滑移带或孪晶带。

当变形程度很大时,晶粒被显著地拉成纤维状,这种组织称为冷加工纤维组织。

同时,随着变形程度的加剧,原来位向不同的各个晶粒会逐渐取得近于一致的位向,而形成了形变织构,使金属材料的性能呈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

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会使其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二) 冷塑性变形后金属在加热时组织与性能的变化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由于其内部亚结构细化、晶格畸变等原因,处于不稳定状态,具有自发地恢复到稳定状态的趋势。

但在室温下,由于原子活动能力不足,恢复过程不易进行。

若对其加热,因原子活动能力增强,就会使组织与性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1.回复当加热温度较低时,原子活动能力尚低,故冷变形金属的显微组织无明显变化,仍保持着纤组织的特征。

此时,因晶格畸变已减轻,使残余应力显著下降。

但造成加工硬化的主要原因未消除,故其机械性能变化不大。

2.再结晶当加热温度较高时,将首先在变形晶粒的晶界或滑移带、孪晶带等晶格畸变严重的地带,通过晶核与长大方式进行再结晶。

第五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及再结晶

第五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及再结晶

四、金属的热加工
1.热变形加工与冷变形加工的区别
从金属学的观点来看,热加工和冷加工的区别是以再结晶温 度为界限。在再结晶温度之下进行的变形加工,在变形的同时没 有发生再结晶,这种变形加工称之为冷变形加工。而金属在再结 晶温度以上进行塑性变形就称为热加工。
2.热变形加工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改善铸态组织 热变形加工可以使金属铸锭中的组织缺陷显 著减少,如气孔、显微裂纹等,从而提高材料的致密度,使金属 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
在工业上常利用回复现象将冷变形金属低温加热既消除应为去应力退火力稳定组织同时又保留了加工硬化性能这种热处理方法称1再结晶过程变形后的金属在较高温度加热时原子活动能力较强时会在变形随着原子的扩散移动新晶核的边界面不断向变形的原晶粒中推进使新晶核不断消耗原晶粒而长大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第五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及再结晶
二、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冷塑性变形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1)产生“纤维组织”
塑性变形使金属的晶粒形状发生了变化,即随着金属外形的 压扁或拉长。当变形量较大时,各晶粒将被拉长成细条状或纤维 状,晶界变得模糊不清,形成所谓的“纤维组织”。
2)产生变形织构
由于在滑移过程中晶体的转动和旋转,当塑性变形量很大时, 各晶粒某一位向,大体上趋于一致了,这种现象称择优取向。 这种由于塑性变形引起的各个晶粒的晶格位向趋于一致的晶粒 结构称为变形织构。
二、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产生残余内应力
经过塑性变形,外力对金属所做的功,约90%以上在使金属变 形的过程中变成了热,使金属的温度升高,随后散掉;部分功转 化为内应力残留于金属中,使金属的内能增加。残余的内应力就 是指平衡于金属内部的应力,它主要是金属在外力的作用下所产 生的内部变形不均匀而引起的。 第一类内应力,又称宏观内应力。它是由于金属材料各部分变形 不均匀而造成的宏观范围内的残余应力。 第二类内应力,又称微观残余应力。它是平衡于晶粒之间的内应 力或亚晶粒之间的内应力。 第三类内应力,又称晶格畸变内应力。其作用范围很小,只是在 晶界、滑移面等附近不多的原子群范围内维持平衡。

上海交大材基第五章塑性变形与回复再结晶习题集讲解.

上海交大材基第五章塑性变形与回复再结晶习题集讲解.

1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铜单晶(a=0.36nm )在[112]方向加拉伸应力,拉伸应力为2.5×105Pa ,此条件下:(1)取向因子最大的滑移系有哪几个?(2)计算其分切应力多大?解:(1) Cu 为F.C.C 结构,易滑移面为{1,1,1},滑移方向为〈1,1,0〉,可以分别求出[112]方向与这些滑移系之间的两个夹角,然后得到12个取向因子的值。

(这里省略了)通过上述计算得到具体的滑移系(1,-1,1)[0,1,1]和(-1,1,1)[1,0,1]为具有最大取向因子滑移系。

(2) 根据施密特法则(公式略),F=δcosAcosB=1.02*105 Pa何谓临界分切应力定律?哪些因素影响临界分切应力大小? 解:(略)沿密排六方单晶的[0001]方向分别加拉伸力和压缩力,说明在这两种情况下,形变的可能方式。

解:1)滑移:a -拉伸的时,当c/a>=1.633,不会产生滑移,当c/a<1.633有可能产生滑移,可产生滑移的是{1,1,-2,2}<1,1,-2,-3>;其他滑移面不能产生滑移;b -压缩的时候结果和拉伸一样;2)孪生:拉伸和压缩的时候都可能产生孪生变形;3)扭折:拉伸的时候一般不易扭折变形,压缩的时候可以产生扭折变形。

试指出单晶体的Cu 与α-Fe 中易滑移面的晶面与晶向,并分别求它们的滑移面间距,滑移方向上的原子间距及点阵阻力,已知泊松比为ν=0.3,G Cu =48300MPa ,G α-Fe =81600MPa. 解:体心Fe 具有多种类的滑移系,但是滑移方向均相同。

力=90.56MPa 。

铝单晶体拉伸时,其力轴为[001],一个滑移系的临界分切应力为0.79MN/m2,取向因子COS φCOSλ=0.41,试问有几个滑移系可同时产生滑移?开动其中一个滑移系至少要施加多大的拉应力?解:Al为F.C.C结构,其滑移系共有{1,1,1}4<1,1,0>3=12个。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一、实验目的:1、了解显微镜下滑移线、变形孪晶和退火孪晶特征。

2、了解金属经冷加工变形后显微组织及机械性能的变化。

3、讨论冷加工变形对再结晶晶粒大小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1、观察工业纯铁冷变形滑移线,纯锌的变形孪晶,黄铜或纯铜的退火孪晶。

2、观察工业纯铁经冷变形(0%、20%、40%、60%)后的显微组织。

3、用变形度不同的工业纯铝片,退火后测定晶粒大小。

三、实验内容讨论:1、显微镜下的滑移线与变形孪晶:当金属以滑移和孪晶两种方式塑性变形时,可以在显微镜下看到变形结果。

我们之所以能看到滑移线(叫滑移带更符合实际)是因为晶体滑移时,使试样的抛光表面产生高低不一的台阶所致。

滑移线的形状取决于晶体结构和位错运动,有直线形的,有波浪形的,有平行的,有互相交叉的,显示了滑移方式的不同。

变形量越大,滑移线愈多、愈密。

在密排六方结构中,常可看到变形孪晶,这是因为此类金属结构难以进行滑移变形。

孪晶可以看成是滑移的一种特殊对称形式,其结果使晶体的孪生部分相对于晶体的其余部分产生了位向的改变。

由于位向不同,孪晶区与腐蚀剂的作用也不同于其他部分,在显微镜下,孪晶区是一条较浅或较深的带。

在不同的金属中,变形孪晶的形状也不同,例如在变形锌中可看到孪晶变形区域,其特征为竹叶状,α—Fe则为细针状。

除变形孪晶外,有些金属如黄铜在退火时也常常出现以平行直线为边界的孪晶带,这类孪晶称为退火孪晶。

滑移和孪晶的区别:制备滑移线试样时,是试样先经过表面抛光,然后再经过微量塑性变形。

如果变形后再把表面抛光,则滑移线就看不出来了。

制备孪晶试样时,是先经塑性变形,然后再抛光腐蚀,可见:(1)对于滑移线不管样品是否经过腐蚀均可看到,而孪晶只有在磨光腐蚀后才可看见。

(2)滑移线经再次磨光即消失,而孪晶在样品表面磨光腐蚀后仍然保留着。

滑移线和磨痕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不会穿过晶界的。

2、冷变形后金属的显微组织和机械性能冷加工变形后,晶粒的大小、形状及分布都会发生改变。

第5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

第5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
第四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及随后的加热,对金属材料组织和性能有 显著的影响。了解塑性变形的本质、塑性变形及加 热时组织的变化,有助于发挥金属的性能潜力,正 确确定加工工艺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变形后金属的回复与再结晶 金属的热塑性变形
1
第一节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一、单晶体纯金属的塑性变形
T再与ε的关系
如Fe:T再=(1538+273)×0.4–273=451℃
39
2)、金属的纯度 金属中的微量杂质或合金元素,尤其高熔点元素, 起阻碍扩散和晶界迁移作用,使再结晶温度显著 提高。
40
3)、再结晶加热速度和加热时间 提高加热速度会使再结晶推迟到较高温度发生;
延长加热时间,使原子扩散充分,再结晶温度降低。
3、产生织构:金属中的晶粒的取向一般是无规则的随机排列,尽管每个 晶粒是各向异性的,宏观性能表现出各向同性。当金属经受大量(70% 以上)的一定方向的变形之后,由于晶粒的转动造成晶粒取向趋于一致, 形成了“择优取向”,即某一晶面 (晶向)在某个方向出现的几率明 显高于其他方向。金属大变形后形成的这种有序化结构叫做变形织构, 它使金属材料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 24
在应力低于弹性极限σ e时, 材料发生的变形为弹性变形; 应力在σ e到σ b之间将发生的变 形为均匀塑性变形;在σ b之后 将发生颈缩;在K点发生断裂。
s e
弹性变形的实质是:在应力的作用下,材料内部的原子偏离了平衡位 置,但未超过其原子间的结合力。晶格发生了伸长(缩短)或歪扭。 原子的相邻关系未发生改变,故外力去除后,原子间结合力便可 2 以使变形的塑性:fcc>bcc>chp
8
哪个滑移系先滑移?
当作用于滑移面上滑移方向的切应力分量c(分切应力)大于等于一定的 临界值(临界切应力,决定于原子间结合力),才可进行。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等轴晶粒,机械性能完全恢复。
(三)再结晶后晶粒大小与变形量的关系
冷变形金属再结晶后晶粒大小除与加 热温度、保温时间有关外,还与金属的预 先变形量有关。 当变形度很小时,金属不发生再结晶。
晶粒 大小
这是由于晶内储存的畸变能很小,不足以
进行再结晶而保持原来状态,当达到某一 变形度时,再结晶后的晶粒特别粗大,该
2
3 4
低碳钢
低碳钢 低碳钢
压缩58%
压缩45%,550℃退火半小时 压缩58%,550℃退火半小时
伸长的晶粒
部分等轴晶 部分等轴晶
5
6 7 8
低碳钢
低碳钢 低碳钢 低碳钢
压缩45%,650℃退火半小时
压缩58%,650℃退火半小时 压缩45%,700℃退火半小时 压缩58%,700℃退火半小时
完全再结晶
c. 对比分析不同变形量,不同退火温度对晶粒大小的影响。
(二)塑性变形后的回复与再结晶
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在热力学上处于不稳定状态,
必有力求恢复到稳定状态的趋势。
但在室温下,由于原子的动能不足,恢复过程不易进 行,加热会提高原子的活动能力,也就促进了这一恢复 过程的进行。 加热温度由低到高,其变化过程大致分为回复、再结 晶和晶粒长大三个阶段,当然这三个阶段并非截然分开。
变形度称之临界变形度。
一般金属的临界变形度在2%~10%范 围内。此后,随着变形度的增加,再结晶
临界变形度
预先变形程度
预先变形程度对晶粒度的影响
后的晶粒度逐渐变细。
三、实验方法
1.实验材料及设备 (1)金相显微镜; (2)低碳钢不同变形量及再结晶状态金相样品一套;
编号 1 材料 低碳钢 处理状态 压缩45% 组织 伸长的晶粒

第5章 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4

第5章 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4

steel or, lead. Platinum and white gold are, at present, the most popular materials.
White gold(白金) is an alloy of gold (i.e., it is gold and silver or palladium(钯). This is where the concept of Karat (开,克拉) comes in. Karat is a measure of the purity of the material.
2. 晶粒越细,塑韧性提高
细晶粒材料中,应力集中小,裂纹不易萌生; 晶界多,裂纹不易传播,在断裂过程中可吸收较 多能量,表现出高韧性。
晶界在塑性变形中的作用
协调作用:协调相邻晶粒变形
障碍作用:阻碍滑移的进行 促进作用:高温变形时两相邻晶粒沿晶界滑动 起裂作用:晶界阻碍滑移晶界应力集中
Strength or elongation
Cu
回答:为什么钻戒不用纯金而是用白金作为托 架的问题?
利用合金固溶强化理论,白金的硬度显然比纯金的高 ,以保证钻石不会从戒指中脱落。
4)屈服现象与应变时效
①屈服现象
上屈服点:试样开始屈服时对应的应力
下屈服点:载荷首次降低的最低载荷 屈服伸长:试样在此恒定应力下的伸长
拉伸试验时, p 接近于恒定。

m'
塑形变性前,ρm很低,v很大,τ 很大;这就是上屈服点 高的原因。
3. 弥散强化 4. 加工硬化
6. 应变时效
7. 柯氏气团 8. 形变织构
Questions?
1. 为什么工程上很少用纯金属?

实验五--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实验报告

实验五--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观察显微镜下滑移绒、变形孪晶与退火孪晶的特征;2、了解金属经冷加工变形后显微组织及机械性能的变化;3、讨论冷加工变形度对再结晶后晶粒大小的影响。

二、概述1 显微镜下的滑移线与变形挛晶金属受力超过弹性极限后,在金属中特产生塑性变形。

金属单晶体变形机理指出,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为滑移和孪晶两种。

所谓滑移时晶体在切应力作用下借助于金属薄层沿滑移面相对移动(实质为位错沿滑移面运动)的结果。

滑移后在滑移面两侧的晶体位相保持不变。

把抛光的纯铝试样拉伸,试样表面会有变形台阶出现,一组细小的台阶在显微镜下只能观察到一条黑线,即称为滑移带。

变形后的显微姐织是由许多滑移带(平行的黑线)所组成。

在显微镜下能清楚地看到多晶体变形的特点:各晶粒内滑移带的方向不同(因晶粒方位各不相同),各晶粒之间形变程度不均匀,有的晶粒内滑移带多(即变形量大),有的晶粒内滑移带少(即变形量小);在同一晶粒内,晶粒中心与晶粒边界变形量也不相同,晶粒中心滑移带密,而边界滑移带稀,并可发现在一些变形量大的晶粒内,滑移沿几个系统进行,经常看见双滑移现象(在面心立方晶格情况下很易发现),即两组平行的黑线在晶粒内部交错起来,将晶粒分成许多小块。

另一种变形的方式为孪晶。

不易产生滑移的金属,如六方晶系镉、镁、铍、锌等,或某些金属当其滑移发生困难的时候,在切应力的作用下将发生的另一形式的变形,即晶体的—部分以一定的晶面(孪晶面或双晶面)为对称面;与晶体的另一部分发生对称移动,这种变形方式称为孪晶或双晶。

孪晶的结果是孪晶面两侧晶体的位向发生变化,呈镜面对称。

所以孪晶变形后,由于对光的反射能力不同,在显微镜下能看到较宽的变形痕迹——孪晶带或双晶带。

在密排六方结构的锌中,由于其滑移系少,则易以孪晶方式变形,在显微镜下看到变形孪晶呈发亮的竹叶状特征。

对体心立方结构的a一F,在常温时变形以滑移方式进行,而e在0℃以下受冲击载荷时,则以孪晶方式变形,而面心立方结构大多是以滑移方式变形的。

材料科学基础第五章材料的变形与再结晶

材料科学基础第五章材料的变形与再结晶

材料科学基础第五章材料的变形与再结晶材料的变形与再结晶是材料科学基础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于材料的使用性能和制备工艺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变形机制、再结晶机制以及变形与再结晶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材料的变形是指材料的形状、尺寸以及内部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改变。

变形可以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类。

弹性变形是指材料在加载后可以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和尺寸,而塑性变形则是指材料在加载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和尺寸。

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是由于材料晶体结构中的位错导致的。

位错是指晶体中存在的局部的原子排列错误。

在加载时,外力作用在晶体上,使得晶体中的原子在位错的作用下发生滑移,从而导致整体的塑性变形。

再结晶是指材料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断裂和重结晶可以重新形成新的晶粒。

再结晶的机制主要是晶界和位错的动态行为。

晶界是指两个晶粒之间的界面,在塑性变形过程中,晶界可以通过重结晶来消除变形能量,从而保证材料的继续塑性变形。

变形和再结晶有着密切的关系。

塑性变形过程中,位错密度会不断增加,晶界也会发生移动和重新排列,从而改变了材料的晶粒形态和尺寸。

当位错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晶界开始活动,晶粒开始长大,并且会形成新的晶粒,即再结晶发生。

再结晶可以消除塑性变形过程中的缺陷,并且通过晶界的活动实现晶粒尺寸的控制。

材料的变形与再结晶对材料的性能和制备工艺有着重要的影响。

塑性变形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

再结晶可以改善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降低材料的应力集中和脆弱性,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延展性。

在材料制备过程中,变形和再结晶的控制对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合理的变形和再结晶工艺可以获得理想的材料微观结构,从而提高材料的使用性能。

总之,材料的变形与再结晶是材料科学基础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变形机制和再结晶机制的研究,可以了解材料的塑性变形和再结晶的机理,进而控制和调整材料的性能和组织。

这对于材料的应用和制备工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五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及再结晶

第五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及再结晶

孪生所需要的切应力很大。
滑移易进行。
二、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
1、多晶体拉伸试验
(1)多晶体和单晶体对比试验
(2)两个晶粒试样拉伸
2、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
1)每个晶粒内:滑移和孪生; 2)整个晶体:既要克服晶界的阻碍,又要同周围晶粒同时发生相 适应的变形来协调配合,以保持晶粒间的结合和晶体的连续性,否 则会导致晶体破裂。
三种典型金属晶格的滑移系
(A)体心立方晶格滑移系: 6 ×2 = 12
滑移面: {110} 6个 滑移方向:<111> 2个。
{110} <111>
(B)面心立方晶格滑移系: 4 ×3 = 12
滑移面: {111} 4个 滑移方向:<110> 3个
<110>
{111}
(C)密排六方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滑移系: 1 ×3 = 3
第五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及再结晶
锻造 挤压
车 铣
轧制
成形加工工艺
金属获得一定的形状和尺寸
拉拔
金属塑性变形

切削加工工艺
金属内部组织与结构变化

改变晶粒大小、形态、分布
金属加热再结晶
改善金属材料的性能
§2-1 金属的塑性变形
P
一、单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
在室温下,单晶体的塑性变形主要是通过滑移和孪生进行的。
1、晶粒正常长大:
再结晶后的晶粒均匀、稳速地长大的现象。发生在再结晶 晶粒细小且均匀时。(希望的长大方式) 2、晶粒异常长大:
再结晶后的晶粒不均匀,急剧长大的现象。少数处于优越条件 的晶粒优先长大,迅速吞食周围的大量小晶粒,最后得到异常粗 大的晶粒,也称“二次再结晶”。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2 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晶粒变形,形成纤维组织:
在外力的作用下,晶粒被拉长或被压扁,当变形足够大时,晶 界变得模糊不清,不易分辨。
“纤维组织”
工业纯铁表面的滑移带
变形前
变形后
变形前后晶粒形状变化示意图
工业纯铁变形度为80%的显微组织
2.亚结构形成,材料加工硬化:
随着变形量的增大,位错密度增大,晶粒破碎成亚晶 粒,晶格产生严重畸变,晶体缺陷(空位、位错、晶界、 亚晶界)增多。滑移的阻力变大,强度与硬度提高,塑 韧性降低。 加工硬化:金属材料经冷塑性变形后,随变形度增加, 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降低的现象称为加工硬化或形 变强化。加工硬化是提高材料强度的有效手段之一。
滑移系=滑移面*滑移方向
体心立方 6*2=12
面心立方 4*3=12
密排六方 1*3=3
三种典型金属晶体结构的滑移系(密排面和密排方向)
滑移的微观机制
τ τ τ
τ
τ
τ
位错运动造成滑移的示意图
滑移实质上是位错在滑移面上运动的结果,在切应力的作用下, 晶体中形成一刃型位错,这一多余半原子面会由左向右逐步移动, 当这个位错移到晶体右边缘时,便在右侧表面形成了滑移量为一个 原子间距大小的台阶。若大量位错在该滑移面上移动出晶体时,就 会在晶体表面产生滑移量达几千埃的宏观可见的台阶(滑移线)。
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滑动。 Ψ=45º 软位向 Ψ=0º 或 90º 硬位向
产生滑移的晶面和晶向分别 称为滑移面和滑移方向。
滑移的特征——滑移带和滑移线
滑移带
滑移线
工业纯铁表面的滑移带
滑移系:一个滑移面和该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构成一个滑移系,
每一个滑移系表示晶体在产生滑移时可能采取的一个空间位向。

第5章 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3

第5章 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3
R.C. Zeng et al. /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509 (2009) 1 –7 R. Zeng et al.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32 (2010) 411 –419
常见金属加工方法
(a) Rolling. (b) Forging (open and closed die). (c) Extrusion (direct and indirect).(d) Wire drawing. (e) Stamping.
正应力(Normal stress)的作用
作用在晶格上的正应力只能使晶格的距离加大,不能使原
子从一个平衡位置移动到另一平衡位置,不能产生塑性变形; 正应力达到破坏原子间的吸引力,晶格分离,材料则出现
断裂。
材料在正应力作用下,在应力方向虽然不能发生塑性变形, 但应力的分解在另一方向就有切应力,可使晶格沿另外的方向
三种典型晶格的滑移系
6 <11-20>
(0001)
48
面心立方 的滑移系
BCC: {110}6<111>2+{112}12<111>1+{123}24<111>1 =48
面心立方晶体中的滑移系
密排六方晶体中的滑移系
基面滑移面 圆锥滑移面
棱柱滑移面 按室温以上热激活能力的顺序密排六方镁的滑移面和滑移方向
Density)。
滑移系:由滑移面和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所组成。
FCC (111)Plane <110>direction
为什么滑移面往往是原子最密排的晶面?
这个问题将在后面回答

实验二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实验二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实验二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一、实验目的1、了解工业纯铁经冷塑性变形后,变形量对硬度和显微组织的影响2、研究变形量对工业纯铝再结晶退火后晶粒大小的影响二、实验原理金属在外力作用下,当应力超过其弹性极限时将发生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金属发生塑性变形后,除了外形和尺寸发生改变外,其显微组织与各种性能也发生明显的变化。

经塑性变形后,随着变形量的增加,金属内部晶粒沿变形方向被拉长为偏平晶粒。

变形量越大,晶粒伸长的程度越明显。

变形量很大时,各晶粒将呈现出“纤维状”组织。

同时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也将导致机械性能的变化。

即随着变形量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上升,塑性、韧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或应变硬化。

在本实验中,首先以工业纯铁为研究对象,了解不同变形量对硬度和显微组织的影响。

冷变形后的金属是不稳定的,在重新加热时会发生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等过程。

其中再结晶阶段金属内部的晶粒将会由冷变形后的纤维状组织转变为新的无畸变的等轴晶粒,这是一个晶粒形核与长大的过程。

此过程完成后金属的加工硬化现象消失。

金属的力学性能将取决于再结晶后的晶粒大小。

对于给定材料,再结晶退火后的晶粒大小主要取决于塑性变形时的变形量及退火温度等因素。

变形量越大,再结晶后的晶粒越细;金属能进行再结晶的最小变形量通常在2~8%之间,此时再结晶后的晶粒特别粗大,称此变形度为临界变形度。

大于此临界变形度后,随变形量的增加,再结晶后的晶粒逐渐细化。

在本实验中将研究工业纯铝经不同变形量拉伸后在550℃温度再结晶退火后其晶粒大小,从而验证变形量对再结晶晶粒大小的影响。

三、实验设备和材料1、实验设备箱式电阻炉、万能拉伸机、卡尺、低倍4X型金相显微镜、洛氏硬度计等2、实验材料(1)变形度为0%、30%、50%、70%的工业纯铁试样两套,其中一套用于塑性变形后的硬度测定,一套为已制备好的不同变形量下的金相标准试样,用于观察组织(2)工业纯铝试样,尺寸为160mm×20m m×0.5mm,(3)腐蚀液:40mlHNO3+30mlHCl+30mlH2O+5g纯Cu),硝酸溶液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测定工业纯铁的硬度(HRB )与变形度的关系,观察不同塑性变形量后工业纯铁的金相显微组织(1)将工业纯铁的试样在万能拉伸实验机上分别进行0%、30%、50%、70%的压缩变形。

814材料科学基础-第五章 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知识点讲解

814材料科学基础-第五章 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知识点讲解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814 材料科学基础主讲人:薛春阳第五章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本章主要内容1.弹性和黏弹性2.晶体的塑性变形3.回复和再结晶4.热变形和动态回复、动态再结晶5.陶瓷形变的特点本章要求1.了解弹性和黏弹性的基本概念2.熟悉单晶体的塑性变形过程3.熟悉多晶体的塑性变形过程4.掌握塑性变形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5.掌握回复和再结晶的概念和过程6.熟悉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的概念和过程7.了解陶瓷变形的特点和一些基本概念应变应力b σsσe σbk s e ob εk ε变形的五个阶段:1.弹性变形2.不均匀的屈服变形3.均匀的塑性变形4.不均匀的塑性变形5.断裂阶段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弹性极限知识点1 弹性的不完整性定义:我们在考虑弹性变形的时候,通常只是考虑应力和应变的关系,而没有考虑时间的影响,即把物体看作是理想弹性体来处理。

但是,多数工程上应用的材料为多晶体甚至为非晶体,或者是两者皆有的物质,其内部存在着各种类型的缺陷,在弹性变形是,可能出现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应变跟不上应力的变化等有别于理想弹性变形的特点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弹性的不完整性。

弹性不完整的现象主要包括包申格效应、弹性后效、弹性滞后、循环韧性等1.包申格效应材料预先加载才生少量的塑性变形(4%),而后同向加载则 升高,反向加载则 下降。

此现象称之为包申格效应。

它是多晶体金属材料的普遍现象。

2.弹性后效一些实际晶体中,在加载后者卸载时,应变不是瞬时达到其平衡值,而是通过一种弛豫过程来完成其变化的。

这种在弹性极限 范围内,应变滞后于外加应力,并和时间有关的现象,称之为弹性后效或者滞弹性。

3.弹性滞后由于应变落后与应力,在应力应变曲线上,使加载与卸载线不重合而是形成一段闭合回路,我们称之为弹性滞后。

弹性滞后表明,加载时消耗于材料的变形功大于卸载时材料恢复所释放的变形功,多余的部分被材料内部所消耗,称之为内耗,其大小用弹性滞后环的面积度量。

第五章、形变和再结晶

第五章、形变和再结晶

形变和再结晶弹性变形时,出现的有别于理想弹性变形的现象,称之为弹性的不完整性包申格效应弹性的不完整性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

而后同向加载则屈服强度增加,反向加载则屈服强度降低。

弹性后效在弹性极限内,应变滞后于外加应力,并和时间有关的现象弹性滞后应变落后于应力,在应力-应变曲线上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而形成一封闭回线,称为弹性滞后滑移系数目:BCC﹥FCC﹥HCP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定值)反映单晶体受力起始屈服的物理量晶体中的多个滑移系并非同时参与滑移,只有当外力在某一滑移系中的分切应力达到一定临界值时,该滑移系方可首先进行滑移,该分切应力称为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F/A =σs滑移面趋向于与轴向平行滑移方向趋向于最大分切应力方向取向因子(施密特因子)任一给定Φ角,若Φ+λ=90°,滑移方向位于F与滑移面法线所组成的平面上,沿此方向,所需切应力较小,得到以下两个结论❶当Φ=45°时,取向因子具有最大值0.5。

以最小的拉应力达到发生滑移所需的分切应力,σs最小❷Φ=90°/λ=90°,取向因子为0,不能产生滑移Φ由45→0°或由45→90°,σs↑(变硬)取向因子大的为软取向取向因子小的为硬取向hcp晶体软/硬取向σs差距很大fcc晶体软/硬取向σs差距不大(2倍)——思考:为什么?•b——滑移方向上的原子间距• a ——滑移面的面间距•ν——泊松比•W=a/(1-ν)——位错宽度τP-N= 2G/(1-ν)exp(-2πW/b) 派一纳(P-N)力滑移的特点:滑移总是沿密排面上的密排方向进行(P-N)力小,则屈服应力低,反之亦然(3)滑移和孪生1.滑移和孪生均在切应力作用下,沿一定晶面的一定晶向进行,产生塑性变形。

——同2.孪生借助于切变进行,所需切应力大,速度快,在滑移较难进行时发生——异3.滑移→原子移动的相对位移是原子间距的整数值→不引起晶格位向的变化;孪生→原子移动的相对位移是原子间距的分数值→孪晶晶格位向改变→促进滑移——异4.孪生产生的塑性变形量小(≤滑移变形量的10%),但引起的晶格畸变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变形后的亚结构
③形变织构形成
图 形变织构示意图
⑵塑性变形对金属性能的影响 ①加工硬化:金属发生塑性变形,随变形度的增 大,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塑性和韧性明 显下降。 ②由于纤维组织和 形变织构的形成, 使金属的性意图
③塑性变形可以影响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能。 ④由于金属在发生塑性变形时,金属内部变形不 均匀,位错、空位等晶体缺陷增多,金属内部会 产生残余内应力。
金属的塑性加工
图 压力加工方法
基本概念
滑移(slip): 滑移系(slip system): 孪生(twin): 丝织构和板织构: 加工硬化(work hardening): 临界变形度(critical degree of deformation): 回复(reversion): 再结晶(recrystallization): 二次再结晶: 热加工(hot work) : 冷加工(cold work):
(3)形成纤维组织
(a)锻造曲轴
(b)切削加工曲轴
图 曲轴流线分布 2.金属的冷加工及其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产生加工硬化现象。
(3)再结后晶粒的晶粒度
影响再结晶晶粒度的因素分析:
①加热温度:温度↑,晶粒大小↑
②预变形度:见图
临界变形度:使晶粒发生 异常长大的变形度。
图 预先变形度与再结 晶粒度的关系
3.晶粒长大 二次再结晶
金属的强度、硬度、塑性、韧性都显著降低。
图 变形金属加热时组织和性能变化示意图
第三节 金属材料的热加工与冷加工
(2)再结晶温度 T再=(0.35~0.4)T熔点
影响再结晶温度的因素分析:
①预先变形度:金属再结晶前塑性变形的相对变形量 。预先变形度越大,金属最低再结晶温度就越低。当 预先变形度达到一定大小后,金属最低再结晶温度趋 于某一稳定值。 ②金属的熔点:熔点↑ 、 T再↑ 。 ③杂质和合金元素:杂质和合金元素提高再结晶温度。 ④加热速度和保温时间:加热速度↑,T再↑; 保温时间↑, T再↓ 。
残余应力(residual stress): 第一类:由于金属工件或材料各部分间的宏观变 形不均匀而引起的内应力。宏观内应力。
第二类:由于晶粒和亚晶粒之间的变形不均匀而引起 的内应力。微观内应力。 第三类:由于金属在塑性变形中产生大量晶体缺陷造 成晶格畸变。晶格畸变内应力。
第二节 塑性变形后金属在加热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塑性变形加热: 温度升高,相继发生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
σ ↓→伸长量↓,σ →O,变形恢复; σ ↑→伸长量↑,σ >原子间结合力时,拉断。 正应力σ 只能使晶体产生弹性变形和断裂, 不能使晶体产生塑性变形。
滑移的特点: ②滑移是晶体内部位错在切应力作用下运动的结果
③由于位错每移出晶体一次即造成一个原子间距的 变形量,因此晶体发生的总变形量一定是在这个方 向上的原子间距的整数倍。
滑移的特点: ⑤滑移时晶体伴随有转动
滑移面的转动
滑移方向的转动
例:在图所示的晶面,晶向中,哪些是滑移面? 哪些是滑移方向?问图中情况能否构成滑移系?
滑移面(b) (d)
滑移方向(a) (b)(d) 滑移系(b)
(2) 孪生
孪生: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 一部分沿一定晶面(孪生面)和晶向(孪生方向)发 生切变的变形过程。 孪晶:发生切变、位向改变的这一部分晶体。
图 变形金属加热时组织和性能变化示意图
1.回复 回复主要消除残余应力。 产生回复的温度:T回复=(0.25~0.3)T熔点 2.再结晶 (1)再结晶过程及其对金属组织、性能的影响 再结晶:变形后的金属在较高温度加热时,由 于原子扩散能力增大,被拉长、压扁或破碎的 晶粒通过重新生核,长大变成新的、均匀细小 的等轴晶,称为再结晶。 强度、硬度下降,塑性、韧性提高。
(3)由于细晶粒金属的强度较好,内部缺陷也较少,单 位可吸收冲击功变大,所以韧性也较好。
3.合金的塑性变形
固溶体:形成固溶强化。
溶质原子 固溶体+弥散的金属化合物(第二相)
位错线 运动方向
4.金属塑性变形后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⑴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结构的影响 ①纤维组织形成 ②亚结构形成
图 变形前后晶粒形状变化示意图
④滑移总是沿着晶体中的密排面和密排方向进行, 这是由于密排面之间、密排方向之间的间距最大, 结合力最小。
滑移系:一个滑移面和该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 组成一个滑移系。
滑移系数目↑,材料塑性↑; 滑移系相同,滑移方向↑,材料塑性↑。
如FCC和BCC的滑移系为12个,HCP为3个,FCC的滑移方向 多于BCC,金属塑性如Cu(FCC)>Fe(BCC)>Zn(HCP)
图 孪晶中的晶格位向变化
2.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各晶体的位向不同。 细晶粒钢强度高,塑性、韧性也好。 (1)金属晶粒越细,晶界越多,变形抗力 越大,金属的强度就越大。 晶界阻碍位错运动。 (2)晶粒越细,金属的变形越分散,减少了 应力集中,推迟裂纹的形成和发展,使金 图 多晶体 的塑性变形 属在断裂前可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因此 使金属的塑性提高。
第一节 金属的塑性变形(plastic deformation)
1.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1) 滑移 滑移:晶体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 相对于另一部分沿一定晶面(滑移面)的一定 方向(滑移方向)发生相对的滑动。
图 位错运动造成的滑移
滑移的特点: ①滑移只能在切应 力作用下才会发生 切应力作用使晶格发 生滑移,塑性变形 正应力作用使晶格发 生弹性伸长
1.金属的热加工及其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热加工能使铸态金属中的气孔、疏松、微裂 纹焊合,提高金属的致密度;减轻甚至消除树 枝晶偏析和改善夹杂物、第二相分布等;明显 提高金属的机械性能,特别是塑性和韧性。 (2)热加工能打碎铸态金属中的粗大树枝晶和柱 状晶,并通过再结晶获得等轴细晶粒。
图 金属在热轧是变形和再结晶的示意图
热加工: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塑性变形加工。 冷加工: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塑性变形加工。 例 : 已 知 金 属 钨 , 铅 的 熔 点 分 别 为 3380℃ 和 327℃,试计算他们的最低再结晶温度,并分析 钨在900℃加工,铅在室温加工各为何种加工? T再=(0.35~0.4) T熔点 T钨再=(0.35~0.4)×(3380+273)=1278.5~1461.2K =1005.5~1188℃>900 ℃ 为冷加工 T铅再=(0.35~0.4)×(327+273)=210~240K =-63~-33℃<室温 为热加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