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诗歌风格

合集下载

元稹悼亡诗的情感取向与艺术特色

元稹悼亡诗的情感取向与艺术特色

元稹悼亡诗的情感取向与艺术特色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情感深沉、意境优美、艺术特色独具为特点,被誉为“唐诗三百首”之一。

其中,他的悼亡诗更是感人至深,表达了他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情感取向:1. 悲痛哀思:元稹的悼亡诗情感深沉,表达了他对亲人逝去的悲痛哀思,如《离骚》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表现了他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2. 感慨人生:元稹的悼亡诗不仅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如《离骚》中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3. 深情厚谊:元稹的悼亡诗中也表现了他对逝去亲人的深情厚谊,如《离骚》中的“胡为乎短折而长治兮,固前圣之所建也”,表现了他对逝去亲人的敬爱之情。

艺术特色:1. 意境优美:元稹的悼亡诗意境优美,如《离骚》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表现了他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2. 语言简练:元稹的悼亡诗语言简练,表达了他深沉的情感和思想,如《离骚》中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3. 意象丰富:元稹的悼亡诗意象丰富,如《离骚》中的“胡为乎短折而长治兮,固前圣之所建也”,表现了他对逝去亲人的敬爱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特色。

4. 情感真挚:元稹的悼亡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他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哀悼之情,如《离骚》中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5. 意蕴深刻:元稹的悼亡诗意蕴深刻,表达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如《离骚》中的“胡为乎短折而长治兮,固前圣之所建也”,表现了他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敬畏。

6. 艺术手法独特:元稹的悼亡诗艺术手法独特,如《离骚》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表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7. 情感细腻:元稹的悼亡诗情感细腻,表达了他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哀悼之情,如《离骚》中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元稹最经典的十首古诗

元稹最经典的十首古诗

元稹最经典的十首古诗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界神童”,他的诗风清新明丽,往往抒发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赞叹。

下面列出他最经典的十首古诗,并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其特点和表现手法。

1.《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的离情别绪,具有声情并茂的意境描写和空灵脱俗的风格。

作者借用了当时具有强烈文化象征意义的巫山和浩瀚壮阔的沧海,寄托了自己对于离别的感慨和无奈,同时体现了他深沉的修道情怀。

作品以豁达姿态面对人生变迁,寻求离忧之道,尤其是对于离情之苦,借助明媚想象赋予其更多含义。

2.《梦微之·怅江南》:“记得小苹初著花,想当年,白云飞处拾尽春。

却笑人间,万般风月,独倚楼前,流泪如霖。

”这首诗以江南的风景为主题,表现了作者对于年少时光的怀念和在风景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结尾处的“流泪如霖”表达了诗人的悲伤之情。

作者自然的虚实结合,巧妙地表现出了江南烟雨的特色和悠远的历史。

本诗重在意境的营造,由作者自然的主观愿景以及内敛的哲学印记,表现出了一股摆脱尘世的境象,展现出了作者的隽永雅趣。

3.《浪淘沙·北客行》:“僧似野花来,刈尽走人拿。

应经夕阳垒,故作东篱斜。

”这首诗是元稹最为著名的七绝之一,描绘了一个入声深沉,意境深远,既含有悲壮之美,又百转千回。

诗人在诗中刻画了一个僧侣在荒野中寻找自己的归宿,他为了生命的需要,不得不采撷野花吃,在风沙中行走,是一种别样的人生境遇。

作者以少的语言,刻画出一个在食物短缺和困乏野外环境中的僧侣情感的成败,表现出了淡淡的人世清凉和禅意美容。

4.《寄生庐山道士》:“何人扫落叶,寂寂更无人。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荣相对闲。

此地胜游为若何,泉声滴石思无涯。

”这首诗是元稹写给道士的一首信,表现了对于庐山景色的赞美和沉思。

诗中的“秋阴不散霜飞晚”是指秋天的景色,死叶落满地面,冷凝阴暗,更给人创造了凄凉的美感。

元稹诗歌风格

元稹诗歌风格
+ 凤翔是唐代西北要地,有重兵把守,社会一时比较安定,元稹在 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母亲郑氏贤能知书,善于持家,白居易曾 大加称赞:“今夫人女美如此,妇德又如此,母仪又如此,三者 具美,可谓冠古今矣”。元稹自己也在《同州刺史谢上表》中曰: “臣八岁丧父,家贫无业,母兄乞丐以供资养,衣不布体,食不 充肠。幼学之年,不蒙师训,因感邻里儿稚,有父兄为开学校, 涕咽发愤,愿知诗书。慈母哀臣,亲为教授。”可见元母不仅持 家有道,还亲授元稹诗书,担任起教育子女的重任。元稹自小勤 奋好学,不仅直接受教于母亲,还常常从邻人家里借书,然后徒 步去姐夫陆翰家求教。表兄胡灵之又教他诗歌格律和骑马射箭。 九岁时,元稹作诗成熟,惊叹于长辈。因成长于民间,他对边塞 风云和农村凋敝已有所了解。
+ 一贬江陵唐
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四月,元稹和白居易同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元白同及第,登第者十八人,元稹
为第一名,授左拾遗。
元稹一到职立刻接二连三地上疏献表,先论“教本”(重视给皇子选择保傅),再论“谏职”、“迁庙”,一直论到西北边 事这样的大政,同时旗帜鲜明地支持裴度(时任监察御史)对朝中权幸的抨击,从而引起了宪宗的注意,很快受到召见。元稹奉 职勤恳,本应受到鼓励,可是因为锋芒太露,触犯权贵,反而引起了宰臣的不满,九月贬为河南县尉。此时,母亲去世,元稹 悲痛不已,在家守孝三年。此后,三十一岁的元稹被提拔为监察御史。
东台就是东都洛阳的御史台,用意在于将他排挤闲置。即便遭受到这样的打压,元稹仍然坚持为官之初的原则,秉公执法。 元和四年(809年),正值仕途受挫时,其娴熟聪慧的妻子韦丛盛年而逝,韦丛之死,对元稹打击很大,使他常常夜不能寐。由于 难遣伤痛,元稹写下了有名的悼亡诗——《遣悲怀三首》。
元和五年(810年),元稹因弹奏河南尹房式(开国重臣房玄龄之子)不法事,被召回罚俸。途经华州敷水驿便宿于驿馆上厅, 恰逢宦官仇士良、刘士元等人在此,也要争住在上厅,元稹据理力争,却遭到仇士良的漫骂,刘士元更是上前用马鞭抽打元稹, 打得他鲜血直流,最终被赶出了上厅。后来唐宪宗便以“元稹轻树威,失宪臣体”为由,贬元稹为江陵府士曹参军。从此开始 了他困顿州郡十余年的贬谪生活。

元稹的诗有什么样的特点

元稹的诗有什么样的特点

元稹的诗有什么样的特点元稹的诗有什么样的特点元稹和白居易是好朋友,他们都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他的文学主张与白居易相近,提倡杜甫“即事名篇,无复倚傍”的精神,推动了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写过一些《乐府古题》和《新题乐府》,借用乐府的体裁,自出新意,借以“讽当时之事,以贻后代之人”。

他还写过不少古诗和律诗,其中也有讽刺现实的,称作“古讽”、“律讽”。

此外,他还写过不少古今体艳诗和悼亡诗,言浅情深,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

他的《离思诗-其四》、《遣悲怀三首》都是其悼亡诗中的名篇。

其中诗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成为传颂千古的名句。

元稹的诗在当时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

在诗歌形式上,元稹是“次韵相酬”的创始者,均依次重用白诗原韵,韵同而意殊。

有《元氏长庆集》,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 卷。

元稹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生疾苦,揭露了上层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但深度广度都不及白居易。

诗的风格与白居易相近,都有语浅情深的特点。

一、元稹生平简况元稹,字微之,河南(今河南省洛阳)人。

幼年丧父,家境比较贫困。

十五岁参加科举考试,明经及第。

唐宪宗元和初,应制策第一,任左拾遗,历监察御史等职。

曾因劾奏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等人的不法行为,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

他遭到这次打击后,转与宦官和权贵妥协,并通过宦官崔潭峻等人的推荐,得到穆宗李恒的重用,一度出任宰相。

不久,调任同州刺史。

文宗太和时,任武昌军节度使,死于任上,年五十三。

二、元稹的思想概况元稹的思想比较复杂,儒、释、道思想在他身上兼而有之。

由于元稹从小受到儒家思想的教育,所以,年轻之时,儒家思想在他身上占据主导地位。

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后,人们惧怕战乱,热望和平,渴望中兴。

面对民不聊生、千疮百孔的社会现实,元稹和其他英雄豪杰一样,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儒家精神成了他所追求的目标。

元稹最经典的十首古诗

元稹最经典的十首古诗

元稹最经典的十首古诗元稹是唐代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以诗化风流、情感细腻而著称于世。

他的诗歌风格自由、大胆、豪放,而他的情感则是细色入微、琼瑰万千。

下面是元稹最经典的十首古诗。

1.《离思五首·其四》“流水西满汉阳树,芳心只付君王土。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离思五首》是元稹成功的离咏之作,引发了唐代文学史上的离咏流派。

其中,其四是让人回味无穷的动人之声。

这首诗叙说了一个富商之女为爱而悔婚后远赴扬州,在青楼卖艺的过程中,青楼女子只是流动的花枝,而这位女子却始终铭记着自己如此短暂的“薄幸名”,流水西满汉阳树,思念如一池荷花,细腻而优美,让人为之动容。

2.《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描述了人们登上山岳,俯瞰眼前的山林大观。

山外风急,天高云淡,山上猿叫寂静,沙白的渚边有鸟回翔。

登上此时此刻,感受壮美,内心清凉。

此诗结合唐代境界,表现了极富意境和情感的作品特质,以及审美体验的感官豪迈和心灵超越。

3.《贼平后送人北归》“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首诗是用“别离”为主题的。

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离别的悲痛和思念。

诗中,诗人难舍故园,东望地平线,展望着那作者深爱并遥远的故乡。

诗人手中拿着一枝竹简,但并没有用笔,而是将口气吹入其中,“传语报平安”,凭着诗人的深深感怀,又让读者情感激荡。

4.《离思五首·其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金花于翠微中,笑魇如花似月新。

”这首《离思五首·其三》被许多唐诗爱好们推崇为名作之一。

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许多人都膜拜着这句话,称其点睛之语。

在这首诗中,诗人引用了沧海变成水的警句,意思是有些事情已经不再是以前那般一草一木了。

更重要的是,诗人融合了自己的体验和怨悔,让其诗歌更显得生动、深刻。

5.《大风歌》“日夜乘轩出北门,风吹缭绕黄尘飞。

元稹最经典的十首古诗

元稹最经典的十首古诗

元稹最经典的十首古诗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古文学家,他的诗歌以情感深沉、意境丰富、文笔优美的特点而著名。

下面将介绍元稹最经典的十首古诗。

1、《离思》《离思》是元稹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对远离故乡、思念家人的真挚感情。

诗中用了很多婉转的辞藻,表现出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2、《遣怀》《遣怀》是元稹的又一代表作品,主题是怅惘的思绪。

诗中写到了诗人如何通过诗歌来消解内心的不安和沉重,用许多意象来描绘内心的情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3、《青玉案》《青玉案》又称《春夜喜雨》是元稹一首脍炙人口的咏雨诗,描绘了春雨来袭的美好情景。

诗中运用了很多形象生动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雨中,感受到雨水的清新与恣意。

4、《临江仙·满庭芳》《临江仙·满庭芳》是元稹的一首清新脱俗的词,描写的是鲜花绽放的美丽场景。

词中用了很多婉转动人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5、《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是元稹的一首优美清新的词,词中写到伫立在楼上欣赏花海和风景的情景,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词句简练明快,富含诗意。

6、《离骚》《离骚》是元稹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的是介子推(周文王的获得者)的传奇人生。

诗以婉约、精细、激昂的词句,生动地描绘了历史传说中的英雄悲壮和人世间的沧桑。

7、《长恨歌》《长恨歌》是元稹的一首叙事性诗歌,描绘了唐明皇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表现了爱恨交替的情感。

这首诗歌以婉约之美的笔触,写尽了悲凄而又壮烈的爱情传奇。

8、《忆秦娥·娄山关》《忆秦娥·娄山关》是元稹的一首回忆往事的词,《娄山关》是三国时期东吴与魏之间的一个战场,词描绘了一段在娄山关发生的故事。

词中的语言简练,意象生动,表现了诗人的豁达和旷远。

9、《河南道中》《河南道中》是元稹的一首地方性诗歌,主要写了诗人在游历河南途中的所见所感,是一首具有实践性和生活性的地方特色诗歌。

元稹的诗歌主题与风格变化

元稹的诗歌主题与风格变化

元稹的诗歌主题与风格变化引言元稹(779~831年),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以其出色的诗歌才能而闻名于世。

他的诗歌作品深受历史悠久的诗歌传统及时代背景的影响,其主题和风格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元稹的诗歌主题和风格的变化,并剖析其中的原因。

1. 初期的主题和风格——温婉平淡元稹早期的诗歌主题和风格较为温和平淡,他着重描述了生活的琐碎细节和人际关系。

在《咸阳城东楼》中,他描绘了一幅古城市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这种温婉平淡的写作风格使人联想到婉约派的传统,其诗歌给人以愉悦和宁静的感觉。

2. 中期的主题和风格——奔放豪迈随着时代的变化和个人经历的增加,元稹的诗歌主题和风格逐渐转向了奔放豪迈。

他开始表达对社会现象和政治事务的看法,以及对自由、真实和正义的追求。

例如,在《听雨》这首诗中,元稹抒发了自己对社会不公的愤懑之情,并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

他的诗歌风格趋向雄壮豪放,节奏磅礴,给人以力量和澎湃的感觉。

3. 晚期的主题和风格——忧国忧民元稹的诗歌在晚期呈现出了明显的忧国忧民的主题。

在这个时期,他深受唐朝内忧外患的影响,对于朝政腐败和国家衰败感到忧虑。

例如,在《遣怀》中,他抒发了对家国的思念之情和对人民疾苦的关切。

他的诗歌风格也更加庄重,语言更加凝练,给人一种沉重和忧郁的感觉。

4. 主题和风格变化的原因元稹诗歌主题和风格变化的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解读。

首先,他个人的成长和经历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时光的流转,他对社会和国家的认识更加深入,对各种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也更加深刻。

其次,历史时代的变迁也对他的诗歌产生了影响。

唐朝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无疑是元稹诗歌主题和风格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他对传统诗歌艺术的研究和思考,也使他在创作中不断探索和尝试,从而形成了不同阶段的诗歌主题和风格。

5. 后世评价与影响元稹的诗歌作品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文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元稹的爱情诗创作风格

元稹的爱情诗创作风格

元稹的爱情诗创作风格元稹(787年-868年),唐代中期著名诗人,与杜牧、杜甫、李商隐、王之涣合称为“花间派”。

他的诗歌以豪放、开放的风格而著称,尤以爱情诗创作而闻名于世。

以下将从元稹的爱情诗创作的主题、风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三方面,探讨他的爱情诗创作风格。

元稹的爱情诗创作主题多样丰富,涉及到了相思、离别、忧愁、感慨等多个方面。

他的爱情诗常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表达自己对爱情的深情以及爱情中的痛苦。

他用深情的笔触描述了与爱人相伴的幸福时光,如《离思五首·元夕》中的“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他也以痛心的思绪描绘了离别的伤感,如《离霄五首·离思四首》中的“薄情人总被秋风误,独上楼头,去极望天涯”。

元稹的爱情诗风格开放豪放,不拘于传统的规范。

他将自然景物与爱情融为一体,运用形象生动的写作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描写爱人美丽时,常常选择某一细节,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如《遣忧思三首》中的“可怜属国薇,高筑牡丹楼”;而在描述自己的思念与痛苦时,也会运用形象生动的描写,如《遣悲怀古三首·其二》中的“自惭居处庄周墓,千古凭栏尽晚风”。

元稹的爱情诗创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爱情诗深受后来的诗人所倣效,并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表达方式。

他的诗风直接、真实,表达了真挚的感情,使他的作品在读者中产生共鸣。

他的创作风格启示后来的诗人,使他们敢于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不再拘泥于传统约束,而注重个人的感受与体验。

总体而言,元稹的爱情诗创作风格以其开放、豪放的特点而备受称赞。

他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执着,使人们在阅读他的诗歌时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冲动与感情的震撼。

他的爱情诗不拘于传统,形象生动,为后世的诗歌创作带来了新的灵感和方向。

元稹的爱情诗不仅成为了他一生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元稹诗歌艺术特色

元稹诗歌艺术特色

元稹诗歌艺术特色元稹,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

大家对他的印象可能不如杜甫、李白那么深刻,但他的诗歌确实有着很特别的魅力。

你要是问我元稹的诗歌有什么艺术特色?那可真是说不完。

首先呢,他的诗歌写得真是有生活感,活脱脱像是身边的朋友在和你聊天。

你想,元稹写诗的时候,肯定没有过多的“摆拍”或者“做作”,他写的就是那些心里的真实想法。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都能从容不迫地化作诗句,传递给你一种“哦,原来生活就该这么简单”的感觉。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元稹那种“入情入景”的能力。

他的诗里啊,往往一眼看去,就是你眼前的那个景象,走进了那个画面。

比方说他写自然景色,写的是山川河流,草木繁盛,他能在几句话里,把山川湖泊都抚摸一遍,感觉你站在那儿,眼前的景象都活过来了。

你听了,心里头顿时就明亮了起来。

再说了,他的诗语言简洁又贴近生活,真没什么浮夸辞藻,读完后让人觉得“哎,真是这么回事”!那种感觉,就像你走在大街上,和朋友随便聊着天,突然你有了对人生、对爱情的新思考。

再说他对爱情的描写,那真是细腻到不行。

你看他写爱情的时候,总是写得那么真切,仿佛自己就是当事人。

很多时候,他诗中的爱情,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浪漫,而是经历过风风雨雨之后的一份深沉。

有人说他情感丰富,细腻如丝,的确,他的诗歌能把恋人之间那些细微的情愫表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他写的《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话一出,简直是一针见血,谁不曾有过一段深刻的感情,让人一辈子都忘不了呢?你想,元稹的爱情写得既不浮夸,又不矫揉造作,给人一种很自然的美感。

你会发现,元稹的诗歌不仅仅是写人、写景,还是一种情感的“写照”。

他的诗歌总是能让你在读的时候,产生共鸣。

你看,他对于亲情、友情、爱情、人生的思考,总是那么直接,情感表达特别真实。

你不会觉得他是在讲大道理,而是那种像朋友间无心的对话,心有戚戚焉。

你知道吗?他有时候写的一些话,就像是你生活中随口说出的那些话,既没有过多的修饰,却直击内心。

论元稹的诗歌艺术特点

论元稹的诗歌艺术特点

论元稹的诗歌艺术特点1. 引言1.1 概述辞章之美,古今文人皆以诗歌为灵感源泉。

而在唐代的文学史上,元稹无疑是一位耀眼的诗人。

他的作品既富有情感和细腻的表达,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重点探讨元稹诗歌的艺术特点。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元稹的诗歌艺术特点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

首先,我们将通过具体特点分析部分来介绍他的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之处。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得出一个结论,并就这些特点进行反思与展望。

1.3 目的通过对元稹诗歌艺术特点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并为后人欣赏和研究他的作品提供一个参考。

此外,本文还希望能够激发更多关于元稹及其诗歌艺术的研究与讨论,在推动中国古典文化传承发展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通过以上引言部分,我们可以明确本文的目标和结构。

接下来,将会在正文部分详细探讨元稹诗歌的艺术特点。

2. 正文元稹(787年-868年),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创作在唐代具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元稹的诗歌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到以下几个艺术特点。

首先,元稹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

他巧妙地使用各种富有想象力的比喻和象征,在作品中营造出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例如,在《离骚》一诗中,他通过将自然景物与内心矛盾表达相结合,将自己内心苦闷之情比作燕子难以回巢的形象,表达了他对时代动荡、个人困境的深切感受。

其次,元稹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他擅长运用描写、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使得他的诗歌语言生动活泼、富有节奏感。

例如,在《遣怀》一诗中,通过多次反问句:“云中何事?虚空北斗旁”以及“露华浮满树枝间。

”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作品更具吸引力。

另外,元稹的诗歌作品常常充满了悲凉和忧伤情感。

他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自省,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世态炎凉的思考和感受。

例如,在《蝶恋花·冷寒楚客无还宿》一诗中,他以冷寒之夜中迷失归路的楚国客人为写照,抒发了对家园离别之苦和形单影只之感。

元稹诗歌主张

元稹诗歌主张

元稹诗歌主张
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主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追求自然真实:元稹倡导诗歌应该真实地反映自然界的景物
和人物,追求真实的描写和表达。

他的诗作中常常描绘大自然的景色,以及人们的情感和生活状态,力求展现真实的情感和真实的生活。

2. 崇尚感情真挚:元稹注重诗歌表达的情感真挚性,他认为诗
歌应该是真实的情感的抒发,而不仅仅是形式的华丽。

他的诗作中
常常表达对爱情、友情、家国等情感的真挚表达,让读者能够感受
到作者内心真实的情感。

3. 倡导诗歌的艺术性:元稹追求诗歌的艺术性,他注重诗歌的
音韵、节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他善于运用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韵律和美感。

他的诗作中常常充满音乐性和节奏感,给
人以美的享受。

4. 强调人文关怀:元稹的诗歌中常常关注人们的生活和命运,
他关心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关注人们的疾苦和苦难。

他的诗作中常
常表达对社会不公、人们苦难的关切,呼吁社会关注和关怀。

总体而言,元稹的诗歌主张注重真实、感情真挚、艺术性和人
文关怀。

他通过诗歌表达自然界和人类的美好,以及对社会问题的
关注,使得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影响力。

人物小传-元稹

人物小传-元稹

人物小传-元稹元稹(779年-831年),唐代著名文学家、文化名流和政治家,被誉为“盛唐词派”代表人物之一,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出生在今天的湖南省衡阳市,是元结的儿子。

元稹自小聪明好学,才华出众。

他以凌厉的文字和深刻的意境而闻名。

元稹的诗词风格独特,以清新典雅、情感细腻、语言华丽、曲折隽永而著称。

他的词歌表达了深刻的人生感悟和情感体验,充满了对人性和命运的思考和关注。

元稹的词作品被誉为“凌厉词派”的代表,对唐代词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思想倡导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领域,元稹曾担任过唐朝重要官员,并曾出任侍中、相州刺史等职务。

他在官场上具有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强烈的责任感,以公正、谦虚、果敢的风格著称。

元稹的政治活动主要围绕着反对宦官专权和提倡礼法律序的议题展开。

他在政治倡导中表现出了坚定不移的原则性和务实的思维方式,获得了人民和朝野共同的支持。

元稹注重精神文化生活,努力推动文学、音乐和哲学的发展。

他善于培养文学人才,曾亲自指导和启迪了一批优秀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重视人才的选用和培育,推动了文化、教育和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元稹也是一位爱国主义者,他的词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家荣誉的追求。

元稹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

他的智慧、创造力和影响力使他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巨人。

他的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之作,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他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也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元稹以其深邃的思想、精湛的笔墨和崇高的人格,为后人感到敬仰和推崇。

元稹的经典诗歌特点赏析

元稹的经典诗歌特点赏析

元稹的经典诗歌特点赏析形式主义诗学认为:诗只是有意味的语言艺术形式。

任何一种“内容”只有经过“形式化”才能成为艺术。

形式并不屈从于内容。

我在此整理了元稹的诗歌特点赏析,供大家参阅,盼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元稹的诗歌特点赏析11得乐天书元稹〔唐代〕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这是一首构思奇怪的小诗。

题目是《得乐天书》,按说,内容当然离不开信中所言及读信所感。

但诗里所描绘的,却不是这些,而是接信时一家人凄凄惶惶的场面。

诗的第一句“远信入门先有泪”,是说,诗人接了乐天的江州来信,读完后泪流满面。

其次句笔锋一转,从妻女的反应上着笔:“妻惊女哭问何如。

”诗人手持远信,流着泪走回内室,引起了妻儿们的惊疑:接到了谁的来信,引起他如此难过?这封信到底带来了什么噩耗?妻女由于困惑,发而为“惊”、为“哭”、为“问”。

可她们问来问去,并没有问出个到底。

由于,诗人这时已经难过得不能说话了。

于是,她们只好窃窃私语,猜想起来:自从来到通州,从没见什么事使他如此兴奋,也从未见谁的一封来信会引得他如此难过。

够得上他如此关怀的人只有一个──白乐天。

这封信,八成是江州司马白乐天寄来的了。

2重赠元稹〔唐代〕休遣玲珑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

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

从艺术特色上看,此诗只说到就要分手(“明朝又向江头别”)和分手的时间(“月落潮平是去时”)便结束,通篇只是口头语、眼前景,可谓“情无奇”、“景不丽”,但却有无穷余味,能留下深刻印象。

这是由于该诗虽内容单纯,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萦回不已的音韵。

3春晓元稹〔唐代〕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猧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莺莺传》中有莺莺复张生信,文词并茂,早已脍炙人口,却将元稹先赠莺莺之诗略而未录。

文中只略称:“明年文战不胜,遂止于京因贻书于崔,以广其意。

”而此诗被大多学者视为《莺莺传》之张本。

元稹的诗歌特点赏析21遣悲怀三首·其二元稹〔唐代〕从前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元稹纪行组诗艺术特色探析

元稹纪行组诗艺术特色探析

元稹纪行组诗艺术特色探析【摘要】元稹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纪行组诗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通过分析元稹纪行组诗的背景与特点、情感表达、意象运用、艺术结构和影响力,揭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意义。

元稹纪行组诗以平实的笔触描绘日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其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元稹巧妙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使诗作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其诗歌结构严谨,篇章连贯,具有独特的韵律美和音乐感。

元稹纪行组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宝贵的艺术遗产和启示。

元稹纪行组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不容忽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关键词】元稹,纪行组诗,艺术特色,背景,特点,情感表达,意象运用,艺术结构,影响力,艺术魅力,价值意义,文学史地位1. 引言1.1 元稹纪行组诗艺术特色探析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所创作的纪行组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这种诗歌形式以描写旅行见闻为主题,常常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风物,展现了诗人对旅行所带来的感悟和体验。

在元稹的纪行组诗中,不仅有精致的意象描写和优美的语言表达,还有深刻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艺术结构,展现了他对生活、自然和人文的独特见解和情感表达。

元稹纪行组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读者的目光,其中融合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精致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世界的独特理解。

通过对元稹纪行组诗的探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诗人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感受他对世界的独特见解和情感表达。

元稹纪行组诗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也在今天依然被人们传颂,展现着其不朽的艺术魅力和价值意义。

在文学史上,元稹纪行组诗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学遗产和艺术启迪。

2. 正文2.1 元稹纪行组诗的背景与特点元稹(715-772年),唐代著名诗人,以其纪行组诗而闻名于世。

元稹纪行组诗是元稹在任职吴兴尉期间所创作的一种特殊体裁,尤以《离骚》和《洛阳白》两首最为著名。

元稹的诗歌风格

元稹的诗歌风格

元稹的诗歌风格元稹创作风格是怎么样的?各位,我们看看下面的文章,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元稹的.诗歌风格他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

乐府诗在元诗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并序》“取其病时之尤急者”,启发了白居易创作新乐府,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缺点是主题不够集中,形象不够鲜明。

和刘猛、李余《古乐府诗》的古题乐府19首,则能借古题而创新词新义,主题深刻,描写集中,表现有力。

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在元集中也列为乐府类,旨含讽谕,和《长恨歌》齐名。

其铺叙详密,优美自然。

元诗中最具特色的是艳诗和悼亡诗。

他擅写男女爱情,描述细致生动,不同一般艳诗的泛描。

悼亡诗为纪念其妻韦丛而作,《遣悲怀三首》流传最广。

在诗歌形式上,元稹是“次韵相酬”的创始者。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均依次重用白诗原韵,韵同而意殊。

这种“次韵相酬”的做法,在当时影响很大,也很容易产生流弊。

元稹在散文和传奇方面也有一定成就。

他首创以古文制诰,格高词美,为人效仿。

其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叙述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故事,文笔优美,刻画细致,为唐人传奇中之名篇。

后世戏曲作者以其故事人物创作出许多戏曲,如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等。

元稹曾自编其诗集、文集、与友人合集多种。

其本集《元氏长庆集》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

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今人陈寅恪有《元白诗笺证稿》,卞孝萱有《元稹年谱》,周相录校有《元稹集校注》,冀勤有《元稹集》。

元稹的诗词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

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2、《古寺》古寺春馀日半斜,竹风萧爽胜人家。

花时不到有花院,意在寻僧不在花。

3、《箭镞》箭镞本求利,淬砺良甚难。

砺将何所用,砺以射凶残。

不砺射不入,不射人不安。

元稹的诗有什么特点

元稹的诗有什么特点

元稹的诗有什么特点元稹的诗有什么特点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他的诗有什么特点吧。

关于元稹诗歌的艺术特色,白居易的《馀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作了高度的概括,诗云:制从长庆辞高古,诗到元和体变新。

《旧唐书·元稹白居易传评》、《记纂渊海》文云:元和主盟微之乐天而已。

元和主盟,实在元白。

清代冯班《钝吟老人杂录》也说:东坡云“诗至杜子美一变”,按大历之时李杜诗格未行,至元和长庆始变,此亦文字一大关也。

可见元和长庆年间是唐诗大变的重要时期;而这一大变的主盟者则应包括元稹白居易在内的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元和长庆诗人。

历代评论家对元稹诗歌的贬诽而对唐诗大变的主盟者之一——元稹的诗歌,历来的评价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贬斥远远多于赞扬。

今择要归纳如下:一、元稹诗歌“淫言媟语”、“聱牙崛奇”。

唐人杜牧《唐故平卢军节度巡官陇西李府君墓志铭》语云:尝痛自元和已来有元白诗者,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多为其所破坏。

流于民间,疏于屏壁,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冬寒夏热入人肌骨,不可除去。

吾无位,不得用法以治之。

李珏在开成年间也曾说过类如的话,宋代王谠《唐语林·文学》转述云:臣闻宪宗为诗格合前古,当时轻薄之徒摛章绘声,聱牙崛奇,讥讽时事,尔后鼓扇名声,谓之“元和体”。

实非圣意好尚如此。

对杜牧李珏的这种见解后世仅范摅王夫之附和,其他批评家对此大多持反对意见,如唐人皮日休《论白居易荐徐凝屈张祜》、胡震亨《唐音癸签·诂笺》、贺贻孙《诗筏》、清人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文人勿相轻》、刘熙载《艺概》等都认为杜牧李珏指责元稹白居易的话是“户门相轧”、“文人相轻之言,未免失实”。

如唐人黄滔《答陈磻隐论诗书》云:大唐前有李杜后有元白,信若沧溟无际华岳干天,然自李飞数贤多以粉黛为乐天之罪,殊不谓《三百篇》多乎女子,盖在所指说如何耳!又如宋人叶梦得《避暑录话·馀话下》、宋人刘克庄《后村诗话》云:杜牧作《李戡墓志》,载戡诋元白诗话,所谓非庄士雅士所为,淫言媟语入人肌骨者……戡不知何人,而牧称之过甚。

元稹诗歌特点

元稹诗歌特点

元稹诗歌特点元稹诗歌特点元稹是上一位很有才气的诗人,尤以悼亡词见长。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元稹诗歌特点,一起来看一下吧。

元稹开一派爱情诗与悼亡诗。

在元稹以前,中国正统文人的诗歌较少写自己的爱情。

爱情诗往往出自民歌,在唐代,元稹是李商隐之前唯一一位大量写作爱情诗的诗人,也是唐代唯一一位既大胆写自己的恋爱生活,又写夫妻爱情及悼亡之情的诗人。

但悼亡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他的悼亡诗构思一般着眼于生活琐事,用对比等表现手法表现诗作的悲悼特征,言语质朴,表意深刻,在生与死的纠结中表现了浓郁的悲情色彩。

元稹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

悼亡诗之特点:1.构思角度。

元稹的悼亡诗与一般的悼亡诗不同,他着眼于日常生活琐事当中。

2.表现手法。

先写其事,后感其情,诗意转折生情。

始为喜事,再到悲情的无以排遣,以喜衬悲,把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3.写作手法。

在悼亡诗中大量运用对比,主要是一今与一昔的对比。

强调往日之欢,今日之悲,来表现诗人对昔日美好婚姻生活的追忆,欢乐是那么短暂,悲哀却那么漫长。

4.感情特色。

他的悼亡诗都充满了浓郁的悲情色彩。

是梦幻与现实的交织,追忆无限。

是生与死的纠结,两不相知的梦魇。

元稹的悼亡诗中能让人充分的感受到生死的强烈碰撞,使人体会到强烈的震撼。

可以说元稹之妻与东坡之妻一样。

但元稹无法做到东坡那个境界的悟性,只有感性的冲击,在这悲痛欲绝的冲击之下,方造就了元稹,造就的悼亡诗。

他在悼亡诗的的创作上是很少有人能够超过的。

(要说并列的话,概许是苏老的江城子吧。

)他的语言质朴无华,情感却真挚感人。

他的诗与白居易的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对于李贺之死,元稹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他拿人家李贺的人生前途来报复,把他往死亡线上猛推一把,虐杀了这个天才,也真够小人的,这虽报了闭门羹之仇,却也显示了自己的狭小气量。

拓展阅读:遣悲怀其一元稹《遣悲怀·其一》作者:元稹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元稹最有名诗词

元稹最有名诗词

元稹最有名诗词一、元稹简介元稹(715年-762年),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微之,号素之,本字稹,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

他是唐代文人中最有名的诗人之一,与杜牧、李商隐并称为“安史之乱后三大诗人”。

二、元稹的艺术成就2.1 元稹的诗歌创作元稹的诗歌创作以豪放沉郁、浪漫忧愁为主要风格,他的作品多以叙事抒情为主,描绘了社会生活以及个人情感的方方面面。

他的作品情感真挚,有着深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2.2 《离思》2.2.1 诗歌背景《离思》是元稹最有名的一首诗,让他成为了后世流传千古的诗人。

此诗描写了诗人在离别之际的惆怅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和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2.2.2 诗歌内容《离思》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起承转合。

首先,诗人借景写情,描绘了明月高悬的江边图景;接着,诗人转述了自己离家即将远行,与家人分别的情景;最后,诗人寄情于明月,仰望明月与自己的情感相通,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2.3 艺术特点《离思》通过将外部景物融入内心感受的方式,将离别与亲情相结合,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情感的真实和深沉。

其运用对比手法和景物烘托,使诗词更加韵味悠长,深入人心。

2.3 元稹的其他名篇元稹还创作了许多其他经典的诗歌作品,如《遣怀》、《遣悲怀三首》等,这些作品也在后世流传并受到广泛赞赏。

三、元稹的影响与价值3.1 对后世诗人的影响由于元稹的创作风格独特、思想深刻,他的诗歌对后世诗人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作品成为了唐宋诗歌发展的重要参照,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思想启示。

3.2 元稹的思想价值元稹的诗歌作品中融入了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展现出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

他关注人性、命运等哲学议题,发人深省,对后世文化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3.3 元稹的文化地位元稹的作品被后世广泛传颂,他的诗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他的艺术成就使他成为唐代最有名的诗人之一,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元稹诗歌的艺术特色

元稹诗歌的艺术特色

元稹诗歌的艺术特色元稹是中唐著名的乐府诗人,对新乐府运动作出过重大贡献,他重视讽谕诗的创作,强调诗歌发挥裨补时弊的功用。

作为著名的诗人,他当然也不会忽视诗歌的艺术美。

元稹《上令狐相公诗启》云:稹自御史府谪官,于今十余年矣,闲诞无事,遂专力于诗章。

日益月滋,有诗向千余首。

其间感物寓意,可备蒙瞽之讽者有之,词直气粗,罪尤是惧,固不敢陈露于人。

唯杯酒光景间,屡为小碎篇章,以自吟畅。

然以为律体卑下,格力不扬,苟无姿态,则陷流俗。

常欲得思深语近,韵律调新,属对无差,而风情宛然,而病未能也。

元稹所云“感物寓意”者,即重视诗歌的讽谕功能。

“思深语近,韵律调新,属对无差,而风情宛然”为其诗歌追求的艺术境界,虽自谦未能达到,实际已含有自负之意。

这表明其诗歌创作的艺术追求为:浅近精工的语言、深厚丰实的意蕴以及新颖流畅的音韵。

元稹诗歌的杰出成就首先表现在语言艺术上,诗人善于用浅近平易的语言准确传神地表情达物,直抒胸臆。

浅近是元稹诗歌语言的最大特色,也是元白通俗诗派共有的语言特色。

如:十月初二日,我行蓬州西。

三十里有馆,有馆名芳溪。

———《感梦》以平白如话的通俗语言交待自己的行踪。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以直白语道尽心中所思———爱菊花的原因。

等闲相见销长日,也有闲时更学琴。

不是眼前无外物,不关心事不经心。

———《赠乐天》以通俗自然的语言抒写自己淡泊的心情。

以口语入诗,看似容易,实非易事。

人人所共欲言,并非人人所共能言,更不容易的是要以极通俗自然的语言,组成耐人寻味的意境,表达复杂微妙的感情。

如《长庆历》云:年历复年历,卷尽悲且惜。

历日何足悲?但悲年运易。

年年岂无叹,此叹何唧唧。

所叹别此年,永无长庆历。

全诗无一难字险语,表达了元稹惋惜知遇之君唐穆宗驾崩,自己可能无缘再受重用的复杂心情。

元稹诗歌运用常语并非率尔为之,相反,诗人非常注意选语的精工。

如《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憧憧,此夕闻君谪九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元白诗派的创作,继承了盛唐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 传统。在诗歌内容上,他们打起哀时济士的旗帜, 着力揭露社会现实生活的各种弊端,表现人民生活 的疾苦,力求用诗歌干预社会现实。在艺术上,他 们力求平易、通俗、浅显,形成了尚实、尚俗的美 学特征。元白诗派显示了中唐诗歌的大变,打破了 当时诗坛停滞、窒息的状态,开创出一种新诗风、 新诗体,大大地推动了新乐府运动的发展。其重写 实、尚通俗成为中唐文化转型时期文学世俗化的新 思潮,诗歌的通俗化成为当时众人所趋的时代风尚。 这一诗派的创作在当时与后来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一贬江陵唐
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四月,元稹和白居易同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元白同及第,登第者十八人,元稹
为第一名,授左拾遗。
元稹一到职立刻接二连三地上疏献表,先论“教本”(重视给皇子选择保傅),再论“谏职”、“迁庙”,一直论到西北边 事这样的大政,同时旗帜鲜明地支持裴度(时任监察御史)对朝中权幸的抨击,从而引起了宪宗的注意,很快受到召见。元稹奉 职勤恳,本应受到鼓励,可是因为锋芒太露,触犯权贵,反而引起了宰臣的不满,九月贬为河南县尉。此时,母亲去世,元稹 悲痛不已,在家守孝三年。此后,三十一岁的元稹被提拔为监察御史。
+ 二贬通州
元稹因才华出众、性格豪爽不为朝廷所容,流放荆蛮近十年。随即白居易也贬为江州司马,元稹量移通州司马。虽然通州、 江州天远地隔,可两人来往赠答,计所做诗,有自三十韵、五十韵直至百韵者。江南人士,驿舍道途讽诵,一直流传至宫中, 里巷之人互相传诵,致使市上纸贵。由诗中可知其流离放逐之心境,无不凄惋。
+ 凤翔是唐代西北要地,有重兵把守,社会一时比较安定,元稹在 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母亲郑氏贤能知书,善于持家,白居易曾 大加称赞:“今夫人女美如此,妇德又如此,母仪又如此,三者 具美,可谓冠古今矣”。元稹自己也在《同州刺史谢上表》中曰: “臣八岁丧父,家贫无业,母兄乞丐以供资养,衣不布体,食不 充肠。幼学之年,不蒙师训,因感邻里儿稚,有父兄为开学校, 涕咽发愤,愿知诗书。慈母哀臣,亲为教授。”可见元母不仅持 家有道,还亲授元稹诗书,担任起教育子女的重任。元稹自小勤 奋好学,不仅直接受教于母亲,还常常从邻人家里借书,然后徒 步去姐夫陆翰家求教。表兄胡灵之又教他诗歌格律和骑马射箭。 九岁时,元稹作诗成熟,惊叹于长辈。因成长于民间,他对边塞 风云和农村凋敝已有所了解。
行宫 寥落古行Βιβλιοθήκη ,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元稹的这首《行宫》可与白居 易《上阳白发人》参互并观。 这里的古行宫即洛阳行宫上阳 宫,白头宫女即“上阳白发 人”。据白居易《上阳白发 人》,这些宫女天宝末年被 “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 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 人。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 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 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 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元和四年(809年)春,奉命出使剑南东川。初登官场,意气风发,一心为民,报效国家,遂大胆劾奏不法官吏,平反许多冤 案,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和崇高赞誉。白居易更是作诗赠他“其心如肺石,动必达穷民,东川八十家,冤愤一言申”。这一举 动触犯了朝中旧官僚阶层及藩镇集团的利益,很快他们就找了机会将元稹外遣——分务东台。
+ 元稹的家庭世代读书为官。他的祖父元悱曾担任过南顿丞,其父 元宽也曾担任过兵部郎中。元稹长得清秀可人,父母都非常宠爱 他。从三四岁起父亲就教他读书写字,背诵古诗。然而,好景不 长,元稹八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前母所生的几个哥哥,不愿 供养后母和弟妹们。年轻的母亲郑氏只好带着子女离开洛阳到凤 翔去投依娘家,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坚强贤淑的母亲没让生活的 重担压倒,她一方面料理子女的生活,一方面加强对子女的教育。
元稹诗歌 风格
+ 元白诗派是指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以元稹,白居易 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 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 易解。
+ 这派诗人重写实、尚通俗,走了一条与韩孟诗派完 全不同的创作道路。清人赵翼说:“中唐诗以韩、 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 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瓯北诗话》 卷四)表面看来,二者似背道而驰,但实质却都是 创新,取途虽殊而归趋则同。
+ 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 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 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 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 名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 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 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 100 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长庆三年(823年),他被调任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唐敬宗宝力元 年(825年),元稹命所属七州筑陂塘,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在浙东的六年, 元稹颇有政绩,深得百姓拥戴。
+ 四贬武昌
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九月,元稹入朝为尚书省左丞。身居要职,有了 兴利除弊的条件,他又恢复了为谏官时之锐气,决心整顿政府官员,肃清吏 治,将郎官中颇遭公众舆论指责的七人贬谪出京。然而因元稹素无操行,人 心不服。时值宰相王播突然去世,李宗闵正再度当权,元稹又受到排挤。大 和四年(830年)正月,元稹被迫出为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御史大夫、 武昌军节度使。大和五年(831年)七月二十二日暴病,一日后便在镇署去世, 时年五十三,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白居易为其撰写了墓志。
贞元十五年(799年),二十一岁的元稹寓居蒲州,初仕于河中府。此时,正 当驻军骚乱,蒲州不宁。元稹借助友人之力保护处于危难之中的远亲。乱定,与 其家少女相爱。不久,元稹牵于功名,西归长安应制科试。
+ 选婚高门 贞元十八年冬(802年),元稹再次参加吏部试。次年春,中书判拔萃科第
四等,授秘书省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年),二十四岁的元稹与大他八岁的 白居易同登书判拔萃科,并入秘书省任校书郎,从此二人成为生死不渝的好友。 元稹出身中小地主,门第不高,只有入仕以后,才有结婚高门的资本,如今作了 校书郎,这时,元稹正值风华正茂,才华横溢,自然就把终身大事提上了日程。 据韩愈《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墓志铭》云:“选婿得今御史河南元稹。祺时 始以选校书秘书省中”,元稹授校书郎后不久便娶韦夏卿之女韦丛为妻。十月, 岳父韦夏卿授东都留守,赴洛阳上任,由于韦丛是”谢公最小偏怜女”,割舍不 下,于是元稹、韦丛夫妇一同侍从韦夏卿赴洛阳。
+ 初进宦海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十五岁的元稹以明两经擢第。不过两科相比也有难
易之分,进士科难,“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经科“倍之,得第者使一 二”,故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元稹为尽快摆脱贫困,获取功名, 选择投考的为相对容易的明经科,一战告捷。及第之初的元稹却一直无官,闲居 于长安。但他没有终止勤奋学习。家庭藏书给他提供了博览群书的条件,京城的 文化环境和他的广泛兴趣,陶冶了他的文化修养。次年得陈子昂《感遇》诗及杜 甫诗数百首悉心读之,始大量作诗。
+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 人,拓跋什翼犍第八子彭城王拓跋力真的后代,隋朝兵部 尚书、益州总管长史、平昌郡公元岩六世孙。父元宽,母 郑氏,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 白居易并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元稹十五岁 明经及第,授校书郎,后又官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遭到 贬谪。穆宗登基,官职不断升迁。长怯邺年(八二二), 和裴度一同拜相,不久出为同州刺史,最后任武昌军节度 使,卒于任所。元稹诗作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 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 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元稹名作有传 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 等。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 共100卷。
另一个表现手法是以乐景写哀。我国古典诗歌,其所写景物,有时 从对立面的角度反衬心理,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气氛之间 的矛盾,以乐景写哀情,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这首诗也运用了 这一手
元和十年(815年)正月,三十七岁的元稹一度奉诏回朝,以为起用有望。途经蓝桥驿曾题诗留赠命运相似的友人刘禹锡、柳 宗元。抵京后,与白居易诗酒唱和,意气风发。元稹收集诗友作品,拟编为《元白还往诗集》,但书稿未成,却突然与刘禹锡、 柳宗元一同被放逐远州。元和十年(815年)三月,元稹“一身骑马向通州”,出任通州司马。流落“哭鸟昼飞人少见,怅魂夜啸 虎行多”(《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的通州,他“垂死老病”,患上疟疾,几乎死去。曾赴山南西道兴元府 求医。潦倒困苦中,诗人只能以诗述怀,以友情相互慰借。在通州完成了他最具影响力的乐府诗歌《连昌宫词》和与白居易酬 唱之作180余首。
+ 三贬同州
随着平淮西后的大赦和元稹知己旧识崔群、李夷简、裴度相继为相,逐 渐改变了他在政治上长期受压抑的处境。元稹于元和十三年(818年)已代理 通州刺史,岁末,转虢州长史。元和十四年冬(819年),唐宪宗召元稹回京, 授膳部员外郎。宰相令狐楚对其诗文深为赞赏,“以为今代之鲍、谢也”。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及位后,因宰相段文昌之荐,元真授祠部郎中、 知制诰。唐穆宗为太子时已喜爱元稹诗歌,此时特别器重于他,经常召见, 语及兵赋及西北边事,令其筹画。数月后,被擢为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学士, 与已在翰林院的李德裕、李绅俱以学识才艺闻名,时称“三俊”(《旧唐 书·李绅传》)。在迅速升迁的同时,元稹陷入了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漩涡, 与李宗闵的积怨爆发,埋下党争的种子。不久,由于误会等原因,裴度弹劾 元稹结交魏宏简,元稹被罢承旨学士,官工部侍郎。次年春,元稹、裴度先 后为相。在唐王朝与地方军阀的斗争中,元稹积极平息骚乱,拟用反间计平 叛。可觊觎宰相之位的李逢吉与宦官勾结,派人阴谋诬告元稹谋刺裴度,后 虽查清真相,但元、裴被同时罢相。元稹出为同州刺史。
东台就是东都洛阳的御史台,用意在于将他排挤闲置。即便遭受到这样的打压,元稹仍然坚持为官之初的原则,秉公执法。 元和四年(809年),正值仕途受挫时,其娴熟聪慧的妻子韦丛盛年而逝,韦丛之死,对元稹打击很大,使他常常夜不能寐。由于 难遣伤痛,元稹写下了有名的悼亡诗——《遣悲怀三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