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形性质探索(初二数学)
最完美的四边形汇总
最完美的四边形——正方形之判别方法大汇总(035)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第四章《四边形的性质探索》是初中数学中“空间与图形”板块知识的基础核心内容,是几何图形中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
其中四边形中的特殊四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以及正方形性质的理解和判别更是至关重要。
在经历了两次初二教学的反思后,我总结出了一套关于特殊四边形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对其性质及判别方法有更清楚的理解。
在这一轮教学中,课堂上我一直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学到正方形的判别时让学生自己发现方法、归纳总结。
没想到的是学生由需要掌握的四种判别方法扩展成了八种方法,甚至课后还有学生提出其他方法来找我验证对错。
于是我静下心来思考了一番,发现了十几种正方形的判别方法,在这里汇总一下,帮助已经掌握了特殊四边形判别的学生做个归纳总结,开拓一下思维,更重要的是帮助没有完全掌握的学生梳理清楚思路。
正方形是最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要想掌握好它的性质与判别,首先要掌握好前面几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别,所以在课堂上我总是借用分层次、分台阶的方式引导学生去理解几种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学好平行四边形是基础,掌握好菱形和矩形是关键,这样过渡到正方形就很容易了。
一、平行四边形:掌握好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别是打好基础的第一步。
1.定义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明确小学时已给出的平行四边形定义就是通过它名称中的“平行”引出的,即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得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可以得出从四边形升级到平行四边形只需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即可。
2.性质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四个性质,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发现、进行证明外,还要帮助学生理解加记忆。
我会让学生去观察平行四边形的图形,然后自己总结性质。
由于它是由四条线段首尾依次相连而组成的,所以能够观察到的就只有四条边和边与边组成的角,学生很快就会发现性质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性质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性质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复习试题及答案.doc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复习试题及答案学习是无止境的,是一个不断积累创新的过程。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复习试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参考!一、精心选一选!1•如图1, □中,,为垂足•如果ZA二125° ,贝UZBCE=60°( B )A. 55°B. 35°C. 25°D. 30°2. 如图2,四边形是菱形,过点作的平行线交的延长线于点,则下列式子不成立的是(B )A. DA二DEB. BD=CEC. ZEAC=90°D. ZABC二2ZE3. (2019年广州市)如图3,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把阴影部分剪下来,用剪下来的阴影部分拼成一个正方形,那么新正方形的边长是(C )A. B. 2 C . D .4.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0,则下面条件能判定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的是(B )A.AC 丄BDB. AC=BDC. AC二BD 且AC 丄BDD. AB二AD5•如图4,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D )A、当AB二BC时,它是菱形B、当AC丄BD时,它是菱形C、当ZABC=900时,它是矩形D、当AC=BD时,它是正方形6•如图5,菱形ABCD 中,ZB=60° , AB二2,E、F 分别是BC、CD的中点,连接AE、EF、AF,则AAEF的周长为(B )A. B. C. D. 37. 如图6,已知梯形ABCD 中,AD〃BC, AB二CD二AD, AC, BD 相交于0点,ZBCD二60°,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A.梯形ABCD是轴对称图形;B.梯形ABCD是中心对称图形;C.BC二2AD D.AC 平分ZDCB8•—个多边形内角和是,则这个多边形是(C )A.六边形B.七边形C.八边形D.九边形9•下列图形(图5)中,中心对称图形的是(B)10•将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7所示的方式折叠,得到菱形AECF.若AB二3,则BC的长为(D )A. 1B. 2C.D.二、细心填一填!1•将一张等边三角形纸片沿着一边上的高剪开,可以拼成不同形状的四边形.试写出其中一种四边形的名称.2.如图8,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 BD相交于点0,若ZA0B=60° AB二4cm,则AC 的长为—cm.3•如图9所示,根据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制作的边长均为15cm的可活动菱形衣架,若墙上钉子间的距离AB=BC=15cm,则Z1 二________ .4.如图10,正方形的边长为4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cm2. 5•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E为BC上一点,DE〃AB,AD的长为1, BC的长为2,则CE的长为__________________ .6•如图12所示,菱形中,对角线相交于点,若再补充一个条件能使菱形成为正方形,则这个条件是(只填一个条件即可).7.在如图13所示的四边形中,若去掉一个的角得到一个五边形,则度.8•如图14(1)是一个等腰梯形,由6个这样的等腰梯形恰好可以拼出如图(2)所示的一个菱形.对于图⑴中的等腰梯形,请写出它的内角的度数或腰与底边长度之间关系的一个正确结论:.9. 如图15所示,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1,按图中所示的规律,用个这样的三角形镶嵌而成的四边形的周长是O10. 如图16,矩形的面积为5,它的两条对角线交于点,以、为两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交于点,同样以、为两邻边作平行四边形,……,依次类推, 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三、耐心做一做!1 •如图17,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ZABC的平分线交CD于点E, ZADC的平分线交AB于点F.试判断AF与CE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2.如图18所示,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3cm的菱形,其中对角线BD长10cm,求:(1)对角线AC的长度;⑵菱形ABCD的面积.3•在四边形ABCD中,AD〃BC, AB=CD,你认为这样的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吗?小强:我认为这样的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我画出的图形如图19 ;小明:我认为这样的四边形ABCD不是平行四边形,我画出的图形如图20 ;你同意谁的说法?并说明理由。
四边形性质探索典型中考题 - 副本
四边形yi、填空题1.(2005年福州市)如图,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a>b),把剩下的部分拼成一个梯形,分别计算这两个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验证了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05年黑龙江省)如图,E,F是ABCD对角线BD上的两点,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使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3.(2005年黑龙江省)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6,∠A=60°,如果点P是菱形内一点,且PB=PD=2,那么AP的长为_______________.4.(2004年重庆市北碚区)有一个直角梯形零件ABCD,AD∥BC,斜腰DC的长为10cm,∠D=120°,则该零件另一腰AB的长是_________cm,(结果不取近似值)5.(2004年黑龙江省宁安市)如图,矩形ABCD中,AB=3,BC=4,如果将该矩形沿对角线BD折叠,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6.(2004年黑龙江省宁安市)某面粉厂要制1万条长1米,宽0.5米的矩形包装用袋,已知一匹布长50米,宽1米,至少需要_________匹布.7.(2004年四川·成都·郫县)如图,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互相垂直,A1B1C1D1是四边形ABCD的中点四边形.如果AC=8,BD=10,那么四边形A1B1C1D1的面积为_________.8.(2004年贵阳市)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的长分别为2和5,P是对角线AC上任一点(点P不与点A、C重合),且PE∥BC交AB于E,PF∥CD交AD于F,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_.9.(2004年潍坊市)如图,请写出等腰梯形ABCD(AB∥CD)特有而一般梯形不具有的三个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那么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最多有_____对.三、解答题1.(2005年海淀区)如图,矩形ABCD中,AC与BD交于O点,BE⊥AC于E,CF⊥BD于F.求证:BE=CF.2.(2005年海淀区)如图,梯形ABCD中,AB∥DC,∠B=90°,E为BC上一点,且AE⊥ED.若BC=12,DC=7,BE:EC=1:2,求AB的长.3.(2005年青岛市)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若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180°得到△FEC.⑴试猜想AE与BF有何关系?说明理由;⑵若△ABC的面积为3cm2,求四边形ABFE的面积;⑶当∠ACB为多少度时,四边形ABFE为矩形?说明理由.4.(2005年潍坊市)如图,菱形ABCD中,AB=4,E为BC中点,AE⊥BC于点E,AF⊥CD 于点F,CG∥AE,CG交AF于点H,交AD于点G.⑴求菱形ABCD的面积;⑵求∠CHA的度数.5.(2005年潍坊市)(A题)某市经济开发区建有B、C、D三个食品加工厂,这三个工厂和开发区A处的自来水厂正好在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上,它们之间有公路相通,且AB=CD=900米,AD=BC =1700米.自来水公司已经修好一条自来水主管道AN,B、C两厂之间的公路与自来水管道交于E处,EC=500米.若修建自来水主管道到各工厂的自来水管道由各厂负担,每米造价800元.⑴要使修建自来水管道的造价最低,这三个工厂的自来水管道路线应怎样设计?并在图中画出;⑵求出各厂所修自来水管道的最低造价各是多少元?(B题)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及四边形外一直线m,四个顶点A、B、C、D到直线m的距离分别为a、b、c、d.⑴观察图形,猜想得出a、b、c、d满足怎样的关系式?证明你的结论;⑵现将m向上平移,你得到的结论还一定成立吗?请分情况写出你的结论.6.(2005年曲沃、灵武)如图,已知E、F分别是矩形ABCD的边BC、CD上两点,连结AE、BF.请你再从下面四个反映图中边角关系的式子:①AB=BC;②BE=CF;③AE=BF;④∠AEB =∠BFC中选两个作为已知条件,一个作为结论,组成一个命题,并证明这个命题是否正确(只需写出一种情况).已知:求证:证明:7.(2005年曲沃、灵武)O点是△ABC所在平面内一动点,连结OB、OC,并将AB、OB、OC、AC的中点D、E、F、G依次连结,如果DEFG能构成四边形.⑴如图,当O点在△ABC内时,求证四边形DEFG是平行四边形;⑵当O点移动到△AB C外时,⑴的结论是否成立?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⑶若四边形DEFG为矩形,O点所在位置应满足什么条件?试说明理由.8.(2005年广州市)如图,点E、F分别是菱形ABCD的边CD与CB延长线上的点,且DE=BF.求证:∠E=∠F.9.(2005年广州市)如图,某学校校园内有一块形状为直角梯形的空地ABCD,其中AB∥DC,∠B=90°,AB=100m,BC=80m,CD=40m,现计划在上面建设一个面积为S的矩形综合楼PMBN,其中点P在线段AD上,且PM的长至少为36m.⑴求边AD的长;⑵设PA=x(m),求S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⑶若S=3300m2,求PA的长(精确到0.1m).10.(2005年广东省)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以对角线AC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ACEF,再以对角线AE为边作第三个正方形AEGH,如此下去……⑴记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1=1,按上述方法所作的正方形的边长依次为a2,a3,a4,…,a n,请求出a1,a2,a3,a4的值;⑵根据以上规律写出a n的表达式.11.(2005年广东省)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M、N分别是AD、BC的中点,E、F分别是BM、CM的中点.⑴求证:四边形MENF是菱形;⑵若四边形MENF是正方形,请探索等腰梯形ABCD的高和底边BC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2.(2005年浙江省)请将四个全等直角梯形(如图)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画出两种不同的拼法示意图(拼出的两个图形只要不全等就认为是不同的拼法).13.(2005年浙江省)一个矩形,两边长分别为xcm和10cm,如果它的周长小于80cm,面积大于100cm2,求x的取值范围.14.(2005年徐州市)如图,已知AC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⑴用直尺和圆规作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相交于点E、F,垂足为O,连结AF、CE(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⑵判断四边形AFCE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15.(2005年武汉市)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已知∠ADC =∠BCD,AD=BC.求证:AO=BO.16.(2005年河北省)已知线段AC=8,BD=6.⑴已知线段AC垂直于线段BD.设图甲、图乙和图丙中的四边形ABCD的面积分别为S1、S2和S3,则S1=__________,S2=_________,S3=___________;⑵如图丁,对于线段AC与线段BD垂直相交(垂足O不与点A,C,B,D重合)的任意情形,请你就四边形ABCD面积的大小提出猜想,并证明你的猜想;⑶当线段BD与AC(或CA)的延长线垂直相交时,猜想顺次连结A,B,C,D,A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是多少?17.(2005年河北省)如图甲和乙,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M是AB延长线上一点.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经过点D,且直角顶点E在AB边上滑动(点E不与点A,B重合),另一条直角边与∠CBM的平分线BF相交于点F.⑴如图甲,当点E在AB边的中点位置时:①通过测量DE,EF的长度,猜想DE与EF满足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②连结点E与AD边的中点N,猜想NE与BF满足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③请证明你的上述两个猜想.⑵如图乙,当点E在AB边上的任意位置时,请你在AD边上找到一点N使得NE=BF,进而猜想此时DE与E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18.(2005年河南省)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DC,P为梯形ABCD外一点,PA、PD分别交线段BC于点E、F,且PA=PD.⑴写出图中三对你认为全等的三角形(不再添加辅助线);⑵选择你在⑴中写出的全等三角形中的任意一对进行证明.19.(2005年辽宁省11市)如图,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B=DC,对角线AC 和BD相交于点O,E是BC边上一个动点(点E不与B、C两点重合),EF∥BD交AC于点F,EG∥AC交BD于点G.⑴求证:四边形EFOG的周长等于2OB;⑵请你将上述题目的条件“梯形ABCD中,AD∥BC,AB=DC”改为另一种四边形,其他条件不变,使得结论“四边形EFOG的周长等于2OB”仍成立,并将改编后的题目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不必证明.20.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CE=CF,G是CD与EF的交点.⑴求证:△BCF≌△DCE;⑵若BC=5,CF=3,∠BFC=90°,求DG:GC的值.21.(2005年黑龙江省)已知矩形ABCD和点P,当点P在图1中的位置时,则有结论:S△PBC=S△PAC+S△PCD.理由:过点P作EF⊥BC,分别交AD、BC于E、F两点.∵S△PBC+S△PAD=BC·PF+AD·PE=BC(PF+PE)=BC·EF=S矩形ABCD,又∵S△PAC+S△PCD+S PAD=S矩形ABCD,∴S△PBC+S△PAD=S△PAC+S△PCD+S PAD.∴S△PBC=S△PAC+S△PCD.请你参照上述信息,当点P分别在图2、图3中的位置时,S△PBC、S△PAC、S△PCD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对上述两种情况的猜想,并选择其中一种情况的猜想给予证明.22.(2005年大连市)在数学活动中,小明为了求的值(结果用n表示),设计如图1所示的几何图形.⑴请你利用这个几何图形求的值为___________;⑵请你利用图形2,再设计一个能求的值的几何图形.23.(2005年济南市)如图,已知ABCD中,E为AD的中点,CE的延长线交BA的延长线于点F.⑴求证:CD=FA;⑵若使∠F=∠BCF,ABCD的边长之间还需再添加一个什么条件?请你补上这个条件,并进行证明(不要再增添辅助线).24.(2004年重庆市北碚区)如图,有一块塑料矩形模板ABCD,长为10cm,宽为4cm,将你手中足够大的直角三角板PHF的直角顶点P落在AD边上(不与A、D重合),在AD上适当移动三角板顶点P.⑴能否使你的三角板两直角边分别通过点B与点C?若能,请你求出这时AP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⑵再次移动三角板位置,使三角板顶点P在AD上移动,直角边PH始终通过点B,另一直角边PF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Q,与BC交于点E,能否使CE=2cm?若能,请你求出这时AP的长;若不能,请你说明理由.25.(2004年青海省湟中县)有一块三角形土地,它的底边BC=100米,高AH=80米,某单位要沿着地边BC修一座底面是矩形DEFG的大楼,D、G分别在边AB、AC上.若大楼的宽是40米,求这个矩形的面积.26.(2004年青海省湟中县)阅读材料: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垂足为P.求证:S四边形ABCD=AC·BD.∴S四边形ABCD=S△ACD+S△ACB=AC·PD+AC·BP =AC(PD+PB)=AC·BD解答问题:⑴上述证明得到的性质可叙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已知:如图2,等腰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且相交于点P,AD=3cm,BC=7cm,利用上述的性质求梯形的面积.27.(2004年黑龙江省宁安市)如图,四边形ABCD中,点E在边CD上,连结AE、BE. 给出下列五个关系式:①AD∥BC;②DE=CE;③∠1=∠2;④∠3=∠4;⑤AD+BC=AB.将其中的三个关系式作为题设,另外两个作为结论,构成一个命题.⑴用序号写出一个真命题(书写形式如:如果×××,那么×××),并给出证明;⑵用序号再写出三个真命题(不要求证明);⑶真命题不止以上四个,想一想,就能够多写出几个真命题,请再写出两个真命题.28.(2004年四川·成都·郫县)已知:如图,梯形ABCD中,AB∥DC,E是BC的中点,AE、D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连接AC、BF.⑴求证:AB=CF;⑵四边形ABFC是什么四边形,并说明你的理由.29.(2004年河北省)用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ABC和△ACD拼成菱形ABCD.把一个含60°角的三角尺与这个菱形叠合,使三角尺的60°角的顶点与点A重合,两边分别与AB,AC重合.将三角尺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⑴当三角尺的两边分别与菱形的两边BC,CD相交于点E,F时(如图1),通过观察或测量BE,CF的长度,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并证明你的结论;⑵当三角尺的两边分别与菱形的两边BC,C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F时(如图2),你在⑴中得到的结论还成立吗?简要说明理由.30.(2004年贵阳市)如图,四边形ABCD中,AC=6,BD=8且AC⊥BD,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A1B1C1D1;再顺次连接四边形A1B1C1D1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A2B2C2D2……如此进行下去得到四边形A n B n C n D n.⑴证明:四边形A1B1C1D1是矩形;⑵写出四边形A1B1C1D1和四边形A2B2C2D2的面积;⑶写出四边形A n B n C n D n的面积;⑷求四边形A5B5C5D5的周长.31.(2004年南宁市)某生活小区的居民筹集资金1600元,计划在一块上、下底分别为10m,20m的梯形空地上种植花木(如图).⑴他们在△AMD和△BMC地带上种植太阳花,单价为8元/m2,当△AMD地带种满花后(图中阴影部分),共花了160元,请计算种满△BMC地带所需的费用;⑵若其余地带要种的有玫瑰和茉莉花两种花木可供选择,单价分别为12元/m2和10元/m2,应选择种哪种花木,刚好用完所筹集的资金?32.(2004年北京市)已知:如图,DC∥AB,且DC=AB,E为AB的中点.⑴求证:△AED≌△EBC;⑵观察图形,在不添加辅助线的情况下,除△EBC外,请再写出两个与△AED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直接写出结果,不要求证明).中考四边形试题集锦参考答案或提示一、1.C 2.A 3.D 4.A 5.B 6.B 7.B 8.B 9.C10.C 11.C 12.A 13.A 14.D二、1.(a2-b2)=(a+b)(a-b) 2.BE=DF等 3.2或4 4.55. 6.200 7.20 8.9.如∠A=∠B,∠C=∠D,AD=BC等10.3三、1.提示:证△BOE≌△COF2.提示:由BC=12,BE:EC=1:2求得BE=4,EC=8.证△EAB~△DEC可求得AB=3. ⑴由旋转易证△ACE≌△BCF,∴AE=BF,∠1=∠2.∴AE∥BF.即AE与BF的关系为AE BF ⑵∵△ACE≌△BCF,∴S△ACE=S△BCF.又∵BC=CE,∴S△ABC=S△ACE.同理,S△CEF=S△BCF. ∴S△CEF=S△BCF=S△ACE=S△ABC=3.∴S四边形ABFE=3×4=12(cm2)⑶当∠ACB =60°时,四边形ABFE为矩形.理由是:∵BC=CE,AC=CF,∴四边形ABFE为平行四边形.当∠ACB=60°时,∵AB=AC,∴△ABC为等边三角形.∴BC=AC.∴AF=BE.∴四边形ABFE为矩形.即当∠ACB=60°时,四边形ABFE为矩形4.⑴S菱形ABCD=8⑵∠CHA=120°5.A题⑴过B、C、D分别作AN的垂线段BH、CF、DG,交AN于H、F、G,PH、CF、DG 即为所求的造价最低的管道路线,图形如图所示⑵易求BE=1200(米),AE=1500(米).由△A BE~△CFE求得CF=300(米).由△BHE~△CFE求得BH=720(米).由△ABE~△DGA求得DG=1020(米).所以,B、C、D三厂所建自来水管道的最低造价分别是:720×800=576000(元),300×800=240000(元),102.×800=816000(元)B题⑴a+c=b+d.证明:连结AC、BD,且AC、BD相交于点O,OO1为点O到直线m的距离,∴OO1为直角梯形BB1D1D的中位线.∴2OO1=DD1+BB1=b+d;同理,2OO1=AA1+CC1=a+c.∴a+c=b+d⑵不一定成立.分别有以下情况:直线m过A点时,c=b+d;直线m过A点与B点之间时,c-a=b+d;直线m过B点时,c-a=d;直线m过B点与D点之间时,a-c=b-d;直线m过D点时,a-c=b;直线m过C点与D点之间时,a-c=b+d;直线m过C点时,a=b+d;直线m过点C上方时,a+c=b+d.6.如,已知:E、F分别是矩形ABCD的边BC、CD上两点,连结AE、BF,AB=BC,AE=BF.求证:∠AEB=∠BFC.证Rt△ABE≌Rt△BCF,可得∠AEB=∠BFC.7.⑴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⑵图略,证法同⑴⑶若四边形DEFG是矩形,O点应在过A点且垂直于BC的直线上(A点除外).理由:如图,过A作BC的垂线MN交BC于K点.设O是MN上任一点(A点除外).连结OB、OC,由⑴得DEFG是平行四边形.在△ABO中,DE∥OA.在△ABC中,DG∥BC,AK⊥BC.∴DE⊥DG,即∠EDG=90°.∴平行四边形DEFG是矩形8.提示:证△ADE≌△ABF可得∠E=∠F9.⑴过点D作DE⊥AB.AD=100米⑵证△APM∽△ADE,得,即.∴PM=x,AM=x,MB=AB-AM=100-x,S=PM·MB=x·(100-x)=-x2+80x.由PM=x≥36,得x≥45.∴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45≤x≤100⑶当S=3300m2时,-x2+80x=3300.解这个方程,得x1=,x2=75.即当S=3300m2时,PA的长为m或75m10.⑴a2=,a3=2,a4=2⑵a n=()n-111.⑴由证△ABM≌△DCM,得BM=CM.再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已知条件可证得EN=FN =FM=EM.∴四边形ENFM是菱形⑵结论:等腰梯形ABCD的高是底边BC的一半.可证MN是梯形ABCD的高.由四边形MENF是正方形知△BMC是直角三角形,又N是BC 的中点,∴MN=BC12.例如:13.根据题意,得解这个不等式组,得10<x<30.所以x的取值范围是10<x<3014.⑴略⑵四边形AFCE是菱形.提示:先说明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再由AC⊥EF,得四边形AFCE是菱形15.证△ADC≌△BCD,得AC=BD,∠ACD=∠BDC,∴OD=OC.∴AC-0C=BD-OD,即AO=BO16.⑴24,24,24 ⑵S四边形ABCD=24.证明略⑶顺次连结点A、B、C、D、A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仍为2417.⑴①DE=EF ②NE=BF ③证△DNE≌△EBF,可得DE=EF,NE=BF⑵在DA边上截取DN=EB(或截取AN=AE),连结NE,点N就使得NE=BF成立(图略).此时,DE=EF18.⑴①△ABP≌△DCP②△ABE≌△DCF③△BEP≌△CFP④△BFP≌△CEP⑵可就△ABP≌△DCP证明,证明略19.⑴如图1,证△ABC≌△DCB可得∠1=∠2,由GE∥AC可得∠2=∠3,∴∠1=∠3.∴EG =BG.由EG∥OC,EF∥OB,得四边形EGOF是平行四边形.∴EG=OF,EF=OG.∴四边形EGOF 的周长=2(OG+GE)=2(OG+GB)=2OB⑵方法1:如图2,已知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为BC上一个动点(点E不与B、C两点重合),EF∥BD交AC于点F,EG∥AC交BD于点G.求证:四边形EFOG 的周长等于2OB.方法1:如图3,已知正方形ABCD中,……其余略20.⑴略⑵可求得DE=4,可证得DE∥FC,∴△DGE∽△CGF.∴DG:GC=DE:CF=4:321.猜想结果:图2结论S△PBC=S△PAC+S△PCD,图3结论S△PBC=S△PAC-S△PCD.证明结论S△PBC=S△PAC+S△PCD:如图2,过点P作EF⊥AD,分别交AD、BC于E、E两点.∵S△PBC=BC·PF=BC·PE+BC·EF=AD·PE+BC·EF=S△PAD+S矩形ABCD,S△PAC+S△PCD=S△PAD+S△ADC=S△PAD+S矩形ABCD,∴S△PBC=S△PAC+S△PCD证明S△PBC=S△PAC-S△PCD:如图3,过点P作EF⊥AD,分别交AD、BC于E、E两点.∵S△PAD=AD·PE=AD·PF+AD·EF=BC·PF+AD·EF=S△PBC+S矩形ABCD,S△PAC+S△ADC=S△PAC+S矩形ABCD=S△PAD+S△PCD=S△PBC+S矩形ABCD+S△PCD,∴S△PBC=S△PAC-S△PCD22.⑴1-⑵如图1或图2或图3或图4等23.⑴证△DCE∽△AFE,得CD=FA ⑵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只要BC=2AB,就能使∠F =∠BCF,证明略24.⑴能.证△ABP∽△DPC,可求得AP=2cm或8cm⑵能.设AP=xcm,CQ=ycm.由于ABCD是矩形,∠HPF=90°,∴△BAP~△ECQ,△BAP∽△PDQ.∴AP·CE=AB·CQ,AP·PD=AB·DQ.∴2x=4y,即y=.① x(10-x)=4(4+y).②消去y,得x2-8x+16=0.解得x1=x2=4,即AP=4cm25.证△ADG∽△AB C,可求得矩形的长为50米.∴S矩形ABCD=40×50=2000米226.⑴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⑵由证△ABC≌△DCB,得BP=CP;再由证△BP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BP=PC=BC=.同理DP=AP=AD=.∴BD=BP+DP=.∴S梯形=AC·BD=BD2=25(cm2)27.⑴如果①②③,那么④⑤.证明:如图,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F.证△ADE≌△FCE易得结论.⑵如果①②④,那么③⑤如果①③④,那么②⑤如果①③⑤,那么②④⑶如果①②⑤,那么③④如果①④⑤,那么②③28.⑴证△CEF≌△BEA,得AB=CF⑵四边形ABFC是平行四边形.由⑴证明可知,AB与CF平行且相等,所以四边形ABFC 是平行四边形29.⑴BE=CF.证△ABE≌△ACF可得⑵BE=CF仍然成立.证△ABE≌△ACF即可30.⑴略⑵四边形A1B1C1D1的面积为12,四边形A2B2C2D2的面积为6⑶四边形A n B n C n D n的面积为24×⑷∵矩形A5B5C5D5∽矩形A1B1C1D1,∴矩形A5B5C5D5的面积/矩形A1B1C1D1的面积=(矩形A5B5C5D5的周长)2/(矩形A1B1C1D1的周长)2,即×24:12=(矩形A5B5C5D5的周长)2:142,∴矩形A5B5C5D5的周长=31.⑴由证△AMD∽△CMB,得.求得S△AMD=160÷8=20(m2),∴S△CMB =80(m2).∴△CMB地带的花费为80×8=640(元)⑵易求得梯形的高为12,S梯形ABCD=180(m2),∴S△AMB+S△DMC=180-20-80=80(m2).∴160+640+80×12=1760(元),而160+640+80×10=1600(元),∴⑶如图,点P在AD、BC的中垂线上,此时易证△APB≌△DPC.设△APD的高为x,则△BPC的高为(12-x).当S△APD=S△BPC时,×10x=×20(12-x).解得x=8.∴当点P在AD、BC的中垂线上且与AD的距离为8m时,S△APD=S△BPC32.⑴略⑵△ACD,△ACE,△CDE中的两个。
北师大八年级(上)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复习题及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第四章复习 四边形性质探索知识要点:一.二.四边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1)在同一平面内,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四边形用表示它的各顶点的字母来表示.注意:表示四边形必须按顶点的顺序书写, 可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的顺序.如图读作“四边形ABCD ” . (2)在四边形中,连结不相邻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四边形的对角线.注意:①四边形共有两条对角线.②连结四边形的对角线也是一种常用的辅助线作法. (3)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三角形的三边如果确定后,它的形状、大小就确定了,这是三角 形的稳定性.但是,四边形四边长确定后,它的形状不能确定.这就是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它在生产、生活方面有很多的应用.(4)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注意:1、四边形内角中最多有三个钝角,四个直角,三个锐角;2、四边形外角中最多有三个钝角、四个直角、三个锐角,最少没有钝角,没有直角,没有锐角;3、四边形内角与同一个顶点的一个外角互为邻补角. 三.多边形的概念和性质(1)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2(⋅-n .(2)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3)多边形共有2)3(-n n 条对角线.(4)在平面内,内角都相等且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5)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等于()nn ︒⋅-1802四、平行四边形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因为ABCD 是平行四边形⇒ ⎪⎪⎪⎩⎪⎪⎪⎨⎧.54321)邻角互补()对角线互相平分;()两组对角分别相等;()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6)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
(7)若一直线过平行四边形两对角线的交点,则这直线被一组对边截下的线段以对角线的交点为中点, 且这条直线二等分四边形的面积. 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两组对角分别相等()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ABCD ⇒⎪⎭⎪⎬⎫54321 3.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注意:(1)距离是指垂线段的长度,是正值.(2)两条平行线的位置确定后,它们的距离是定值,不随垂线段位置改变. (3)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因此在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时,可根据需要灵活选择位置.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如图1,AF CD AE BC S ABCD ⋅=⋅=平行四边形. 也就是平行四边形S =底边长×高=ah (a 是平行四边形任何一边长,h 必须是a 边与其对边的距离).注意:这里的底是相对高而言的,也就是高所在的边,平行四边形任一边都可作底,底确定后,高也就确定了. (2)、同底(等底)同高(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如图2,EBCF ABCD S S 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五.矩形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菱形》教案(北师大)
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3.菱形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在学习菱形之前,已具有简单图形旋转的知识和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学生完全能借助等腰三角形的旋转直观的理解菱形及菱形的判定和性质。
二、教学任务分析教科书基于学生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知识目标1.理解菱形的定义。
2. 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判别条件的过程,进一步了解和体会说理的基本方法.3. 了解菱形的现实应用和常用判别条件.探索并掌握菱形的判定.情感态度目标:1.在操作活动过程中,加深师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美。
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分成五个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菱形的概念;第二环节:讲授新课,包括菱形的性质和判定;第三环节:通过练习,应用和巩固知识;第四环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设情境问题,引入课题观察一组图片:越王勾践剑、一个衣帽架以及其他学生熟悉的实物图片。
这些图片中有你熟悉的图形吗?(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顺势给出菱形的定义,进而主题)我们把这样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菱形.第二环节新课主要环节(1)根据图片中所反映出的图形的特点,请学生尝试给菱形下定义。
(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2)通过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归纳出菱形的性质。
(3)从对称的角度对菱形进行再认识(包含菱形的画法和判定)。
目的: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让学生观察图形,从直观上把握图形的性质和特点,从而给出菱形的定义。
2.因为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在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具体的讨论菱形所具有的特殊性质。
3.从对称的角度,对菱形进行再认识,并通过折叠的方法,得到菱形的判别方法,将直观与推理相联系。
对于(2)、(3)大体过程如下:画一个菱形,然后回答下列问题如图,在菱形ABCD中,AB=A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1)图中有哪些线段是相等的?哪些角是相等的?(2)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3)两条对角线AC,BD有什么特定的位置关系?(同学们讨论分析回答)因为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除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外,还有平行四边形所没有的特殊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北师新版8年级下册第6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一)对教学内容的认识(1)课程标准要求: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核心概念突出体现的是几何直观,应用能力和推理能力(2)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图形,它具有十分和谐的对称美。
边和角的性质是它最基本的性质,是平行四边形其他性质证明过程的依据。
本课的知既是平行线和三角形知识的应用和深化,又是学习平行四边形判定知识的基础,也是研究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起始,本课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性质.二、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对平行四边形有了初步、直观的认识。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学习了平行线、三角形全等等知识,对图形的三种基本的全等变换方式:轴对称、平移、旋转有了初步的了解,具有一定推理能力和说理能力,认知困难:对于几何的转化思想和严密的推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从知识结构和知识能力上都有所欠缺。
经验基础: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具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许多事物都为学生的认知提供了经验基础.综合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目标制定课标分析:《课程标准》中与本节课相关的描述有: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现将本节课的课标从两个方面进行分解。
从认知角度进行分解:3四、评价设计针对本节课的三个学习目标,本节课的评价任务如下:评价任务一:学生能够认真观察图形,并能够进行积极地思考、总结.评价任务二:学生能够结合图形直观感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够举例验证及尝试说理,并能够运用性质解决几何问题.评价任务三: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动手操作,得到正确的结论.评价任务四:学生能够认真观察、积极参与拼图活动,并能从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认识和欣赏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五、教法、学法依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法:引导发现法和小组合作交流法。
八年级数学四边形证明(四边形性质探索)拔高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四边形证明(四边形性质探索)拔高练
习
试卷简介:本卷共一道证明题,时间20分钟,满分100分。
学习建议:认真领会四边形证明的特征,寻找有利条件进行证明。
一、证明题(共1道,每道100分)
1.如图,将□ABCD的边DC延长到点E,使CE=DC,连接AE,交BC于点F.
(1)证明:△ABF≌△ECF
(2)若∠AFC=2∠D,连接AC、BE.求证:四边形ABEC是矩形.
答案:(1)证明:∵AB∥CE ∴∠BAF=∠CEF,∠ABF=∠FCE 又∵AB=CD=CE ∴△ABF≌△ECF(ASA)(2)由△ABF≌△ECF得:AB=EC 再由题意中AB∥EC可得:四边形ABEC为平行四边形∵BC∥AD ∴∠D=∠BCE ∵∠AFC=2∠D ∴∠AFC=2∠BCE ∵∠AFC为△EFC的一个外角∴∠AFC=∠BCE+∠FEC 从而∠BCE=∠FEC,即EF=FC ∴AE=BC ∴四边形ABEC为矩形
解题思路:观察图形找矩形的判别条件
易错点:∠AFC=2∠D怎样运用
试题难度:四颗星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第 1 页共 1 页。
数学形专项练习实录探索等边四边形的性质
数学形专项练习实录探索等边四边形的性质数学形专项练习实录探索等边四边形的性质等边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其四条边均相等,且四个内角均为90度。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索等边四边形的性质,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几何形状。
一、等边四边形的性质1. 边长性质:等边四边形的四条边均相等。
设边长为a,则四边形的周长为4a。
2. 角性质:等边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均为90度。
这是因为等边四边形可以看作是一个正方形,而正方形的内角均为90度。
3. 对角线性质:等边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平分对方角。
设对角线长度为d,则有d=a√2。
对角线相等的性质可以通过等边四边形的对称性得出,而平分对方角的性质是根据对角线的性质推导得出的。
二、等边四边形的实例分析在实际问题中,等边四边形的性质往往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下面通过几个实例来说明这一点。
实例一:已知等边四边形的周长为20cm,求其边长和面积。
解:设等边四边形的边长为a,根据等边四边形的性质,有4a=20,解方程可得a=5。
因此,该等边四边形的边长为5cm。
由于等边四边形可以看作是一个正方形,其面积可以通过边长求解。
所以,该等边四边形的面积为5cm × 5cm = 25cm²。
实例二:若等边四边形的一个内角为30度,求其另外三个内角和对角线的长度。
解:设等边四边形的对角线长度为d。
根据等边四边形的性质,四个内角均为90度,所以剩余的三个内角之和为90度 × 3 = 270度。
对角线的长度可以通过边长求解。
假设边长为a,则由勾股定理可知,对角线的长度为d=a√2。
因此,等边四边形的对角线长度为a√2。
实例三:若等边四边形的边长为8cm,求其周长和内角的度数。
解:由于等边四边形的四条边均相等,所以周长为4 × 8cm = 32cm。
等边四边形的内角均为90度,因此每个内角的度数为90度。
三、等边四边形的应用领域等边四边形作为一种特殊的几何形状,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4章《四边形性质探索》好题集(05):4.3+菱形
菱形同步练习选择题1.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一定是()A.矩形B.菱形C.等腰梯形D.直角梯形2.从菱形的一个钝角顶点向它的两条对边作垂线,这两条垂线分别垂直平分对边,则该菱形的钝角等于()A.135°B.150°C.110°D.120°3.用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可以拼成下列哪种图形()A.矩形B.菱形C.正方形D.等腰梯形4.菱形的周长为4,一个内角为60°,则较短的对角线长为()A.2B.C.1D.5.如图,菱形ABCD中,AB=15,∠ADC=120°,则B、D两点之间的距离为()A.15 B.C.7.5 D.6.如图:在菱形ABCD中,AC=6,BD=8,则菱形的边长为()A.5B.10 C.6D.87.菱形的周长为8cm,高为1cm,则该菱形两邻角度数比为()A.3:1 B.4:1 C.5:1 D.6:18.若一个菱形的边长为2,则这个菱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为()A.16 B.8C.4D.19.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8,∠A=120°,则对角线BD长是多少()A.12 B.12C.8D.810.如图,菱形ABCD的周长为20cm,DE⊥AB,垂足为E,cosA=,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为()①DE=3cm;②EB=1cm;③S菱形ABCD=15cm2.A.3个B.2个C.1个D.0个11.如图,在菱形ABCD中,∠A=110°,E,F分别是边AB和BC的中点,EP⊥CD于点P,则∠FPC=()A.35°B.45°C.50°D.55°12.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为AB的中点,且OE=a,则菱形ABCD的周长为()A.16a B.12a C.8a D.4a13.已知菱形的周长为8,面积为16,则这个菱形较短的对角线长为()A.4B.8C.4D.1014.如图,在菱形ABCD中,∠ADB与∠ABD的大小关系是()A.∠ADB>∠ABD B.∠ADB<∠ABD C.∠ADB=∠ABD D.无法确定15.如图是一个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制作的菱形晾衣架.已知其中每个菱形的边长为20cm,墙上悬挂晾衣架的两个铁钉A、B之间的距离为20cm,则∠1等于()A.90°B.60°C.45°D.30°16.如图,菱形花坛ABCD的边长为6m,∠A=120°,其中由两个正六边形组成的图形部分种花,则种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A.12m B.20m C.22m D.24m17.在菱形ABCD中,AE⊥BC,AF⊥CD,且E,F分别为BC,CD的中点,那么∠EAF的度数为()A.75°B.60°C.45°D.30°18.菱形的周长为20cm,两邻角的比为1:3,则菱形的面积为()A.25cm2B.16cm2C.D.cm2cm219.如图所示,一形状为平行四边形的草坪由12块相同的菱形草皮拼成,每块草皮的周长为4米,菱形的较小内角为60°,则这块草坪的面积为()A.12m2B.16m2C.6m2D.3m220.菱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和8,则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为()A.28,48 B.20,24 C.28,24 D.20,4821.一个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是6cm,8cm,则这个菱形的面积等于()A.48cm2B.24cm2C.12cm2D.18cm222.若菱形的较长对角线为24cm,面积为120cm2,则它的周长为()A.50cm B.51cm C.52cm D.56cm23.如图,已知E是菱形ABCD的边BC上一点,且∠DAE=∠B=80°,那么∠CDE的度数为()A.20°B.25°C.30°D.35°24.菱形的一个内角是60°,边长是5cm,则这个菱形的较短的对角线长是()A.B.5cm C.D.25.菱形的一条对角线与它的边相等,则它的锐角等于()A.30°B.45°C.60°D.75°26.已知菱形的周长为9.6cm,两个邻角的比是1:2,这个菱形较短的对角线的长是()A.2.1cm B.2.2cm C.2.3cm D.2.4cm27.如图,在菱形ABCD中,AC、BD为对角线,AC=6,BD=8,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48 B.10 C.12 D.2428.如图,菱形ABCD中,BE⊥AD,BF⊥CD,F、F为垂足,AE=ED,则∠EBF等于()A.75°B.60°C.50°D.45°29.菱形ABCD中,已知:AC=6,BD=8,则此菱形的边长等于()A.6B.8C.10 D.530.如图,菱形ABCD的周长为40cm,DE⊥AB,垂足为E,;①DE=6cm;②BE=2cm;③菱形面积为60cm2;④BD=2cm;结论正确的有()A.4个B.3个C.2个D.1个31.已知菱形的边长为5cm,一条对角线的长为5cm,则菱形的最大内角是()A.90°B.120°C.135°D.150°3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8cm,它的高为()A.cm B.mC.cmD.cm33.菱形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A.两组对边分别平行B.对角线互相平分 C.两组对边分别相等D.一组邻边相等34.若菱形的周长为16cm,两相邻角的度数之比为1:2,则菱形的面积是()A.4cm2B.8cm2C.16cm2D.20cm235.已知菱形的周长为16cm,两个邻角的比是1:2,则这个菱形的较短对角线的长是()A.2cm B.2cm C.4cm D.4cm36.如图是一个边长为15cm的活动菱形衣帽架,若墙上钉子间的距离AB=BC=15cm,那么∠1的度数为()A.45°B.60°C.75°D.90°37.菱形两邻角的比为2:1,周长为40cm,则菱形的面积是()A.50cm2B.50cm2C.100cm2D.25cm238.菱形的一条对角线是另一条对角线的2倍,且它的面积是16cm2,则菱形的边长为()A.2cm B.2cm C.4cm D.4cm39.在如图的方格纸中有一个菱形ABCD(A,B,C,D四点均为格点),若方格纸中每个最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该菱形的面积为()A.8B.10 C.12 D.1440.已知菱形的边长等于2cm,菱形的一条对角线也是长2cm,则另一条对角线长是()A.4cm B.2cm C.cm D.3cm41.如图,已知,菱形ABCD中E是AB的中点,F是CD的四等分点,即CF:FD=1:3,则S四边形EBCF:S菱形ABCD=()A.1:6 B.2:7 C.3:8 D.5:1242.若菱形的周长为16,两邻角度数之比为1:2,则该菱形的面积为()A.4B.8C.10D.1243.如图,小华剪了两条宽为1的纸条,交叉叠放在一起,且它们的交角为60°,则它们重叠部分的面积为()A.B.1C.D.244.已知菱形ABCD的周长为20cm,对角线AC的长为8cm,则对角线BD的长为()A.6cm B.12cm C.10cm D.3cm45.如右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8,BD=6,BE⊥CD,则BE的长是()A.B.C.D.以上都不对46.若菱形的周长为8.4cm,相邻两角之比为5:1,那么菱形的一组对边之间的距离为()cm.A.4.2 B.2.1 C.1.05 D.0.5254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B.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C.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D.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48.如图,菱形ABCD中,∠BAD=60°,M是AB的中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若PM+PB的最小值是3,则AB长为()A.3B.C.6D.249.四边形ABCD为菱形,E为BC边上的中点,P为对角线BD上一点,要使PE+PC最小,则应满足()A.P E=PC B.P E⊥PC C.P B=PD D.∠BAE=∠BCP填空题50.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_________.51.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80°,AB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于点F,E为垂足,连接DF,则∠CDF的度数=_________度.52.菱形ABCD中,AB=4,高DE垂直平分边AB,则BD=_________,AC=_________.53.如图,活动衣帽架由三个菱形组成,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调整菱形的内角α,使衣帽架拉伸或收缩.当菱形的边长为18cm,α=120°时,A、B两点的距离为_________cm.54.如图,将两张长为8,宽为2的矩形纸条交叉,使重叠部分是一个菱形,容易知道当两张纸条垂直时,菱形的周长有最小值8,那么菱形周长的最大值是_________cm.55.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8和6,则该菱形的周长是_________.56.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已知BC=CD=AC=2,AB=,则BD的长为_________.57.如图所示,两个全等菱形的边长为1米,一个微型机器人由A点开始按A﹣>B﹣>C﹣>D﹣>E﹣>F﹣>C ﹣>G﹣>A的顺序沿菱形的边循环运动,行走2009米停下,则这个微型机器人停在_________点.58.如图所示,两个全等菱形的边长为1厘米,一只蚂蚁由A点开始按ABCDEFCGA的顺序沿菱形的边循环运动,行走2008厘米后停下,则这只蚂蚁停在_________点.59.如图,菱形ABCD中,∠A=60°,对角线BD=8,则菱形ABCD的周长等于_________.60.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O,AC=8,BD=6,则边AB的长为_________.61.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6和8,则菱形的边长为_________.62.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的长分别为6和8,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任意一点(点P不与点A,C重合),且PE∥BC交AB于点E,PF∥CD交AD于点F,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63.菱形的周长为20cm,一条对角线长为8cm,则菱形的面积为_________cm2.64.如图,在菱形ABCD中,已知AB=10,AC=16,那么菱形ABCD的面积为_________.65.已知菱形的周长是52cm,一条对角线长是24cm,则它的面积是_________cm2.66.已知菱形的周长为40cm,两条对角线之比为3:4,则菱形的面积为_________cm2.67.如图:菱形ABCD中,AB=2,∠B=120°,E是AB的中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则PE+PB的最小值是_________.68.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的长分别为2和5,P是对角线AC上任一点(点P不与点A、C重合),且PE∥BC 交AB于E,PF∥CD交AD于F,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69.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6cm和8cm,则周长是_________cm.70.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为12cm和6cm,那么这个菱形的面积为_________cm271.已知菱形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5cm和8cm,则这个菱形的面积是_________cm2.72.如图:点E、F分别是菱形ABCD的边BC、CD上的点,且∠EAF=∠D=60°,∠FAD=45°,则∠CFE=_________度.7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16cm和12cm,那么这个菱形的高是_________cm.74.已知菱形ABCD的周长为20cm,∠A:∠ABC=1:2,则对角线BD的长为_________cm.75.已知菱形的周长为40cm,一条对角线长为16cm,则这个菱形的面积为_________cm2.76.菱形ABCD中,∠A=60°,对角线BD长为7cm,则此菱形周长_________cm.77.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的长度分别为4、5,P是对角线AC上的一点,PE∥BC交AB于E,PF∥CD交AD 于F,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78.如图菱形ABCD的一条对角线的中点O到AB的距离为2,那么O点到另一边的距离为_________.79.菱形ABCD的一条对角线长为6cm,边AB的长是方程x2﹣7x+12=0的一个根,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___cm2.80.菱形两对角线长分别为24cm和10cm,则菱形的高为_________cm.81.已知菱形的边长是10cm,一条对角线是12cm,则它的面积是_________cm2.82.已知菱形一条对角线为长10,另一条对角线长是8,则这个菱形的面积是_________.83.菱形ABCD的周长为36,其相邻两内角的度数比为1:2,则此菱形的面积为_________.84.如图,在菱形ABCD中,∠B=60°,AB=2,E、F分别是BC、CD的中点,连接AE、EF、AF,则△AEF的周长为_________.85.已知菱形的面积为96cm2,两条对角线之比为3:4,则菱形的周长为_________cm.86.菱形的一个内角为60°,较长的一条对角线长4,则菱形的周长为_________,面积为_________.87.已知菱形ABCD的面积是12cm2,对角线AC=4cm,则菱形的边长是_________cm.88.如图,第1个图有1个菱形,第2个图有5个菱形,第3个图有14个菱形,第4个图有30个菱形,则第5个图的菱形个数是_________.89.菱形ABCD中,∠A:∠B=1:5,高是8cm,则菱形的周长是_________cm.90.如图,将一个长为10cm,宽为8cm的矩形纸片对折两次后,沿所得矩形两邻边中点的连线(虚线)剪下,再打开,得到菱形的面积为_________cm2.。
(初二)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
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1第四章四边形性质的探索1.多边形的分类:2.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定义、性质、判别:(1)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对角线互相平分。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菱形: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面积计算,即S菱形=L1-L2/2)。
(3)矩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长的一半;在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4)正方形: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一切性质。
(5)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对角互补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6)三角形中位线:连接三角形相连两边重点的线段。
性质:平行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3.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多边形的外角和都等于。
4.中心对称图形: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8章 《四边形》利用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巧解折叠问题 (含答案)
《四边形》利用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巧解折叠问题名师点金:四边形的折叠问题是指将四边形按照某种方式折叠,然后在平面图形内按照要求完成相应的计算和证明.折叠的本质是图形的轴对称变换,折叠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全等.平行四边形的折叠问题1.如图,将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沿AC折叠,点D落在点E处,AE恰好经过BC边的中点.若AB=3,BC=6,求∠B的度数.(第1题)矩形的折叠问题2.(中考·衢州)如图①,将矩形ABCD沿DE折叠,使顶点A落在DC上的点A′处,然后将矩形展平,沿EF折叠,使顶点A落在折痕DE上的点G处.再将矩形ABCD沿CE折叠,此时顶点B恰好落在DE上的点H处.如图②.(1)求证:EG=CH;(2)已知AF=2,求AD和AB的长.(第2题)菱形的折叠问题3.如图,在菱形ABCD中,∠A=120°,E是AD上的点,沿BE折叠△ABE,点A恰好落在BD上的F点,连结CF,那么∠BFC的度数是( ) A.60° B.70° C.75° D.80°(第3题)(第4题)正方形的折叠问题4.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的边长AB=12,E是DC上一点,CE=5,折叠正方形纸片使点B和点E重合,折痕为FG,则FG的长为________.5.(中考·德州)如图,现有一张边长为4的正方形纸片ABCD,点P为正方形AD边上的一点(不与点A,点D重合).将正方形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P处,点C落在G处,PG交DC于H,折痕为EF,连结BP,BH.(1)求证:∠APB=∠BPH.【导学号:71412046】(2)当点P在边AD上移动时,△PDH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并证明你的结论.(第5题)专训2 利用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巧解动点问题名师点金:利用特殊四边形的性质解动点问题,一般将动点看成特殊点,再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将特殊点转化为一般点(动点)来解答.平行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1.如图,在▱ABCD中,E,F两点在对角线BD上运动(E,F两点不重合),且保持BE=DF,连结AE,CF.请你猜想AE与C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对你的猜想加以证明.(第1题)矩形中的动点问题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 cm,BC=8 cm,AC的垂直平分线EF分别交AD,BC于点E,F,垂足为O.连结AF,CE.(1)试说明四边形AFCE为菱形,并求AF的长;(2)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沿△AFB和△CDE各边匀速运动一周.即点P自A→F→B→A停止,点Q自C→D→E→C停止.在运动过程中,已知点P的速度为5 cm/s,点Q的速度为4 cm/s,运动时间为t s,当以A,C,P,Q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求t的值.(第2题)菱形中的动点问题3.如图,在菱形ABCD中,∠B=60°,动点E在边BC上,动点F在边CD 上.(1)如图①,若E是BC的中点,∠AEF=60°,求证:BE=DF;(2)如图②,若∠EAF=60°,求证:△AEF是等边三角形.(第3题)正方形中的动点问题4.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 cm,E,F,G,H分别是AB,BC,CD,DA 上的动点,且AE=BF=CG=DH.(1)求证: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2)判断直线EG是否经过一个定点,并说明理由.(第4题)专训3 全章热门考点整合应用名师点金:本章内容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与矩形、菱形、正方形有关的计算和证明等问题.近几年又出现了许多与特殊平行四边形有关的开放探索题、操作题以及与全等、相似、函数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其主要考点可概括为:三个图形,三个技巧.三个图形图形1矩形1.如图,在▱ABCD中,E,F分别是AB,CD的中点,连结AF,CE.(1)求证:△BEC≌△DFA;(2)连结AC,当CA=CB时,判断四边形AECF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说明理由.(第1题)图形2菱形2.如图,△ABC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120°,得到△EDC,连结BD,交AC于F.(1)猜想AC与BD的位置关系,并给予证明;(2)求线段BD的长.(第2题)图形3正方形3.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G是BC边上任意一点,DE⊥AG于点E,BF∥DE,交AG于点F.(1)求证:AF-BF=EF;(2)将△ABF绕点A逆时针旋转,使得AB与AD重合,记此时点F的对应点为点F′,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求点F′与旋转前图形中的点E之间的距离.(第3题)4.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边AD,DC上的点,且AF⊥BE.(1)求证:AF=BE.(2)如图②,在正方形ABCD中,M,N,P,Q分别是边AB,BC,CD,DA上的点,且MP⊥NQ.MP与NQ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第4题)三个技巧技巧1解与四边形有关的折叠问题的技巧(轴对称变换法)5.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B=10,BC=5,点E,F分别在AB,CD上,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点A,D分别落在矩形ABCD外部的点A1,D1处,求阴影部分的周长.(第5题)技巧2解与四边形有关的旋转问题的技巧(特殊位置法)6.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点O也是正方形A′B′C′O的一个顶点,如果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等于1,那么正方形A′B′C′O 绕顶点O 转动,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大小有什么规律?请说明理由.(第6题)技巧3 解与四边形有关的动态问题的技巧(固定位置法)7.如图,在Rt △ABC 中,∠B=90°,AC =60 cm ,点D 从点C 出发沿CA 方向以4 cm /s 的速度向点A 匀速运动,同时点E 从点A 出发沿AB 方向以2 cm /s 的速度向点B 匀速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D ,E 运动的时间是t s (0≤t≤15).过点D 作DF⊥BC 于点F ,且DF =12DC ,连结EF.若四边形AEFD 为菱形,则t 的值为( )(第7题)A.5B.10C.15D.208.如图,在边长为10的菱形ABCD中,对角线BD=16,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G,点O是直线BD上的动点,OE⊥AB于E,OF⊥AD于F.(1)求对角线AC的长及菱形ABCD的面积.(2)如图①,当点O在对角线BD上运动时,OE+OF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②,当点O在对角线BD的延长线上时,OE+OF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说明理由;若变化,请探究OE,O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第8题)答案专训1(第1题)1.解:设AE与BC相交于点F,如图.∵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D∥BC.∴∠1=∠3.∵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沿AC折叠,点D落在点E处,∴∠2=∠3,∴∠1=∠2.∴FC=FA.∵F为BC边的中点,BC=6,∴AF=CF=BF=12×6=3.又∵AB=3,∴△ABF是等边三角形.∴∠B=60°.(第2题)2.(1)证明:由折叠知A′E=AE=EG,BC=CH.∵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易得四边形AEA′D是正方形,∴A′E=AD.∴EG=CH.(2)解:∵∠ADE=45°,∠FGE=∠A=90°,AF=2,∴DG=FG=AF= 2.由勾股定理得DF=2.∴A D=2+ 2.如图,由折叠知,∠1=∠2,∠3=∠4,∴∠2+∠4=90°,∠1+∠3=90°.∵∠1+∠AFE=90°,∴∠AFE=∠3.由(1)知,AE=BC.又∵∠A=∠B=90°,∴△EFA≌△CEB.∴AF=BE.∴AB=AE+BE=AD+AF=2+2+2=2+2 2.3.C点拨:∵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A+∠ABC=180°,BD平分∠ABC.∵∠A=120°,∴∠ABC=60°,∴∠FB C=30°.根据折叠可得AB=BF,∴BF=BC.∴∠BFC=∠BCF=(180°-30°)÷2=75°.故选C.4.13 点拨:如图,过点F作FM⊥BC,垂足为M,连结BE,FE,设BE交FG于点N,由折叠的性质知FG⊥BE,∴∠C=∠BNG=90°,∴∠1=∠BEC.易知FM=BC,∠FMG=∠C,∴△FMG≌△BCE,∴MG=CE=5,由勾股定理得FG=FM2+MG2=13.(第4题)5.(1)证明:由折叠知PE=BE,∠EPH=∠EBC=90°,∴∠EBP=∠EPB.∴∠EPH-∠EPB=∠EBC-∠EBP,即∠BPH=∠PBC.又∵AD∥BC,∴∠APB=∠PBC,∴∠APB=∠BPH.(2)解:△PDH的周长不发生变化.证明如下:过B作BQ⊥PH,垂足为Q.如图.由(1)知∠APB=∠QPB,又∵∠A=∠BQP=90°,BP=BP,∴△ABP≌△QBP.∴AP=QP,AB=BQ.又∵AB=BC,∴BC=BQ.又∵∠C=∠BQH=90°,BH=BH,∴Rt△BCH≌Rt△BQH,∴CH=QH.∴△PDH的周长为:PD+DH+PH=AP+PD+DH+CH=AD+CD=8(定值).(第5题)专训21.解:AE=CF,AE∥CF.证明如下:∵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B∥CD.∴∠ABE=∠CDF.在△ABE和△CDF中,∵AB=CD,∠ABE=∠CDF,BE=DF,∴△ABE≌△CDF.∴AE=CF,∠AEB=∠CFD.∵∠AEB+∠AED=∠CFD+∠CFB=180°,∴∠AED=∠CFB.∴AE∥CF.2.解:(1)∵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OAE=∠OCF,∠AEO=∠C FO.∵EF垂直平分AC,垂足为O,∴OA=OC.∴△AOE≌△COF.∴OE=OF.∴四边形AFCE为平行四边形.又∵EF⊥AC,∴四边形AFCE为菱形.设AF=CF=x cm,则BF=(8-x)cm,(第2题)在Rt△ABF中,AB=4 cm,由勾股定理得42+(8-x)2=x2,解得x=5.∴AF=5 cm.(2)显然当P点在AF上,Q点在CD上时,A,C,P,Q四点不可能构成平行四边形;同理P点在AB上,Q点在DE或CE上时,也不可能构成平行四边形.因此只有当P点在BF上,Q点在ED上时,才能构成平行四边形,如图,连结AP,CQ,则以A,C,P,Q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此时PC=QA.∵点P 的速度为5 cm/s,点Q的速度为4 cm/s,运动时间为t s,∴PC=5t cm,QA=(12-4t)cm.∴5t=12-4t,解得t=4 3 .∴当以A,C,P,Q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t=43 .3.证明:(1)如图①,连结AC.∵在菱形ABCD中,∠B=60°,∴AB=BC=CD,∠BCD=180°-∠B=120°.∴△ABC是等边三角形.又∵E是BC的中点,∴AE⊥BC.∵∠AEF=60°,∴∠FEC=90°-∠AEF=30°.∴∠CFE=180°-∠FEC-∠BCD=180°-30°-120°=30°.∴∠FEC=∠CFE.∴EC=CF.∴BE=DF.(第3题)(2)如图②,连结AC.由(1)知△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ACB=∠BAC=60°.又∵∠EAF=60°,∴∠BAE=∠CAF.由(1)知∠BCD=120°.又∵∠ACB=60°,∴∠ACF=60°,∴∠B=∠ACF.∴△ABE≌△ACF.∴AE=AF.∴△AEF是等边三角形.(第4题)4.(1)证明: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EBF=∠C=∠GDH=90°,AB=BC=CD=AD.∵AE=BF=CG=DH,∴AH=BE=CF=DG.∴△AEH≌△BFE≌△CGF≌△DHG.∴∠1=∠2,EH=EF=FG=GH.∴四边形EFGH为菱形.∵∠1+∠3=90°,∠1=∠2,∴∠2+∠3=90°.∴∠HEF=90°.∴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2)解:直线EG经过一个定点.理由如下:如图,连结BD,DE,BG.设EG 与BD交于O点.∵BE瘙綊DG,∴四边形BGDE为平行四边形.∴BD与EG互相平分.∴BO=OD.∴点O为正方形的中心.∴直线EG必过正方形的中心.专训31.(1)证明:∵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B=CD,∠B=∠D,BC=DA.∵E,F分别是AB,CD的中点,∴BE=DF.∴△BEC≌△DFA(S.A.S.).(2)解:四边形AECF是矩形,理由:∵AE=12AB,CF=12CD,AB=CD,∴AE=CF.又∵AE∥CF,∴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CA=CB,E为AB的中点,∴CE⊥AB,∴∠AEC=90°.∴四边形AECF是矩形.2.解:(1)AC⊥BD.证明:连结AD,由题意知,△ABC≌△EDC,∠ACE=120°.∵△ABC是等边三角形,∴AC=DC,∠DCE=60°,∴∠ACD=60°,∴△ACD是等边三角形,∴CD=AD=AC=AB=BC,∴四边形ABCD为菱形,∴AC⊥BD.(2)由(1)知,四边形ABCD为菱形,∴∠DBC=12∠ABC=30°.∵BC=CD,∴∠BDC=∠DBC=30°,∴∠BDE=30°+60°=90°. ∵∠ACE+∠ACB=180°, ∴B,C ,E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BE=2.∴BD=BE 2-DE 2=22-12= 3. 3.(1)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B=AD ,∠BAD=∠BAF+∠EAD=90°. ∵DE⊥AG,∴∠AED=∠DEG=90°. ∴∠EAD+∠ADE=90°. ∴∠ADE=∠BAF. 又∵BF∥DE,∴∠BFA=∠DEG=90°. ∴∠AED=∠BFA. 在△AED 和△BFA 中,∵⎩⎨⎧∠AED=∠BFA,∠ADE=∠BAF,AD =BA ,∴△AED≌△BFA(A .A .S .). ∴BF=AE. ∵AF-AE =EF , ∴AF-BF =EF.(2)解:如图,由题意知将△ABF 绕A 点旋转得到△ADF′,B 与D 重合,连结F′E,由(1)易得DE =AF.(第3题)根据题意知:∠F′AE=90°,DE=AF=AF′,∴∠F′AE=∠AED=90°.即∠F′AE+∠AED=180°.∴AF′∥DE.∴四边形AE DF′为平行四边形.又∠AED=90°,∴四边形AEDF′是矩形.∵AD=3,∴EF′=AD=3.4.(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BA,∠D=∠BAE=90°,∴∠DAF+∠BAF=90°.∵AF⊥BE,∴∠ABE+∠BAF=90°.∴∠DAF=∠ABE.∴△DAF≌△ABE.∴AF=BE.(2)解:MP与NQ相等.理由如下:过点A作AF∥MP交CD于F,过点B作BE∥NQ交AD于E,∵MP⊥NQ,∴AF⊥BE,由(1)知AF=BE.易证四边形AMPF,四边形BNQE都是平行四边形,∴AF=MP,BE=NQ,∴MP=NQ.5.解:∵在矩形ABCD中,AB=10,BC=5,∴CD=AB=10,AD=BC=5.又∵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点A,D分别落在矩形ABCD外部的点A1,D1处,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A 1E =AE ,A 1D 1=AD ,D 1F =DF.设线段D 1F 与线段AB 交于点M ,则阴影部分的周长为 (A 1E +EM +MD 1+A 1D 1)+(MB +MF +FC +CB) =AE +EM +MD 1+AD +MB +MF +FC +CB =(AE +EM +MB)+(MD 1+MF +FC)+AD +CB =AB +(FD 1+FC)+10 =AB +(FD +FC)+10 =10+10+10=30.点拨:要求阴影部分的周长,我们可以把两块阴影部分的周长相加,找到它们的周长和与原矩形边长的关系,从而得到问题的答案.6.解: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保持不变,始终是14.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OB=OC ,∠OBE=∠OCF=45°, ∠BOC=90°.∵四边形A′B′C′O 是正方形, ∴∠EOF=90°,∴∠EOF=∠BOC. ∴∠EOF-∠BOF=∠BOC-∠BOF, 即∠BOE=∠COF.∴△BOE≌△COF.∴S △BOE =S △COF .∴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S △BOC . ∵S 正方形ABCD =1×1=1. ∴S △BOC =14S 正方形ABCD =14.∴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保持不变,始终是14.7.B 点拨:因为DF =12DC ,DC =4t cm ,所以DF =2t cm .又因为AE =2t cm ,所以AE =DF.因为AE∥DF,所以可推出四边形AEFD 为平行四边形.令AE =AD ,则60-4t =2t.解得t =10.所以当t =10时,四边形AEFD 为菱形.8.解:(1)在菱形ABCD 中,AC⊥BD,BG =12BD =12×16=8,由勾股定理得AG=AB2-BG2=102-82=6,∴AC=2AG=2×6=12.∴菱形ABCD的面积=12AC·BD=12×12×16=96.(第8题)(2)OE+OF的值不发生变化.理由:如图①,连结AO,则S△ABD =S△ABO+S△AOD,所以12BD·AG=12AB·OE+12AD·OF,即12×16×6=12×10·OE+12×10·OF,解得OE+OF=9.6,是定值,不变.(3)OE+OF的值发生变化,OE,OF之间的数量关系为OE-OF=9.6.理由:如图②,连结AO,则S△ABD =S△ABO-S△AOD,所以12BD·AG=12AB·OE-12AD·OF,即12×16×6=12×10·OE-12×10·OF,解得OE-OF=9.6.。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可编辑打印思维导图)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在同一平面内,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 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四
边形。
1、四边形
2、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 等于360°。
四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外角和 等于360°。
推论: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 角和等于180°;
3、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和定理
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负有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 ,或
化简后含有π 的数,如+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 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如sin60o等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第六章 一次函数 第五章 位置的确定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勾股定理 第二章 实数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 斜边c的平方,即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那 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 边形。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2)平行四边形相邻的角互补,对角相
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 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 段相等。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北师大版数学八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word说课教案2课时
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平行四边形,对平行四边形有直观的感知和认识。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掌握平行线和相交线有关几何事实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经历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获得了一定的探索图形性质的活动经验;同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经历了很多合作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学习任务分析四边形和三角形一样,也是基本的平面图形,在七年级下册“空间与图形”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探索并掌握四边形的基本性质,进一步学习说理和简单的推理,将为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后继内容打下基础,本节将用多种手段(直观操作、图形的平移、旋转、说理及简单推理等)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和性质的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2.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简单应用;3.在探索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索。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理解。
教学方法:探索归纳法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分5个环节:第一环节:实践探索,直观感知第二环节:探索归纳,交流合作第三环节:推理论证,感悟升华第四环节:应用巩固,深化提高第五环节:评价反思,概括总结第一环节:实践探索,直观感知1.小组活动一内容:问题1: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剪刀、彩纸或白纸一张。
将一张纸对折,剪下两张叠放的三角形纸片,将它们相等的一边重合,得到一个四边形。
(1)你拼出了怎样的四边形?与同桌交流一下;(2)给出小明拼出的四边形,它们的对边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说说你的理由,请用简捷的语言刻画这个图形的特征。
目的: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引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一段叫做它的对角线。
教师进一步强调:平行四边形定义中的两个条件:①四边形,②两边分别分别平行即AD // BC 且AB // BC;平行四边形的表示“”2.小组活动二内容:生活中常见到平行四边形的实例有什么呢?你能举例说明吗?目的:加强知识的直观体验,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图形和生活是紧密相联系的。
北师大版初二上数学知识点归纳
常考题型训练题典初二上一、勾股定理1.探索勾股定理2.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3.蚂蚁怎么走最近二、实数1.数怎么又不够用了2.平方根3.立方根4.公园有多宽5.用计算器开方6.实数三、图形的平移与旋转1.生活中的平移2.简单的平移作图3.生活中的旋转4.简单的旋转作图5.他们是怎么变过来的6.简单的图案设计四、四边形的性质探索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平行四边形的判别3.菱形4.矩形、四边形5.梯形6.探索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和7.中心对称图形五、位置的确定1.确定位置2.平面直角坐标系3.变化的“鱼”六、一次函数1.函数2.一次函数3.一次函数的图像4.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5.一次函数图像的应用七、二元一次方程组1.谁的包裹多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3.鸡兔同笼4.增收节支5.里程碑上的数6.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八、数据的代表1.平均数2.中位数与众数3.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一、勾股定理1.探索勾股定理⑴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⑵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222a b c+=,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其中满足222a b c+=的三个正整数a,b,c叫勾股数3.蚂蚁怎么走最近立体图形与侧面剪开二、实数1.数怎么又不够用了⑴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⑵两个无理数的和还是无理数2.平方根⑴算术平方根、平方根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⑵开平方: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开平方 被开方数 3.立方根⑴立方根,如果一个数x 的立方等于a ,即a 3x ,那么这个数x 就叫a 的立方根.⑵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 ⑶开立方、被开方数 4.公园有多宽求根式、估算根式、根据面积求边长 5.用计算器开方 6.实数⑴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⑵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初中数学复习探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关系
初中数学复习探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关系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这两个几何形状。
它们在几何图形的分类、性质以及计算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关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一、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平行四边形是指具有两对平行边的四边形。
在初中数学中,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基本性质:1. 相邻角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相邻内角互补,即相邻内角之和等于180度。
例如,ABCD是一个平行四边形,∠A和∠B为相邻内角,则∠A + ∠B = 180°。
2. 对顶角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顶角相等,即对顶角的度数相等。
例如,ABCD是一个平行四边形,∠A和∠C为对顶角,则∠A = ∠C。
3. 对边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例如,ABCD是一个平行四边形,AB∥CD,则AB = CD。
二、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在研究这种关系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探索。
1. 平行线分割三角形当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相交时,它将平行线之间的区域分割为多个三角形。
这些三角形之间存在着一些有趣的关系。
2. 三角形的平行线边界当平行线与三角形的边相交时,它们将三角形的边界分为几个小段。
这些小段之间也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关系。
3. 平行线辅助构造在解决一些三角形相关的问题时,我们常常会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辅助构造。
通过构造平行线,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解决问题。
三、实例分析下面通过几个实例来更加具体地分析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关系。
例1:已知ABCD为平行四边形,点E为BC的中点,连接AE交BD于点F,证明AF = 3/4BD。
解:首先,连接AC,根据对角线性质可知∠ACD = ∠ADB,同时∠CDA = ∠DAB,因此三角形ACD与DAB全等。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所以AD = BC。
根据三角形ABC与ACD的相似性,可以得到AB/AC = BC/AD,即AB/AC = BC/BC = 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帅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四边形的性质探索”的第一节,,是初中数学实验几何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了对称、旋转和全等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图形的运动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它不但是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等后继知识的基础,也是研究两角相等、两线段相等的一个重要工具。
而且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应用广泛,在现实生活与生产实践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学生分析:平行四边形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小学阶段已接触过,初步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能直观识别平行四边形的图形。
教学中采用让学生拼图的操作性实践活动,来经历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索过程,增强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边、角、对角线的有关性质,并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知识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体会通过数学活动,探索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感受平行四边形性质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通过对问题解决的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享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4、教学难点通过数学活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培养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规范学生在解题中的书写格式。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四、教学媒体:三角形纸片两张、实物投影、多媒体ppt课件、几何画板软件。
五、教学设计思路:1、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的特点和数学教学的本质,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教材内容,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其中教学的重点内容是经过三个阶段来实现的:第一阶段,通过回忆小学已学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活动让学生拼图、旋转操作、观察思考后,由学生自己得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二阶段,通过应用举例,巩固性质,让学生通过直接应用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注重基础,面向全体,提高实效;第三阶段,通过开放式和分层次练习,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完成获取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心理过程,既有利丁知识的掌握,更有利丁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2、注重数学教学过程是活动的过程,充分让学生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从活动中渗透数学知识,增加问题的思维量.教学中关注数学本质,在练习中,让学生自由开放探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设定的三维目标.3、在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突出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无论是对旧知识的复习,新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展开,都是通过学生的识图、拼图、旋转等操作实验,分组讨论,师生答疑展开的,在活动中让学生自主地观察、思考、探索、发现结论,突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过程中让学生较自然地获取知识,训练思维和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4、在教学中,练习和作业的设置,在考虑落实知识点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开放性和层次性.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把学好基础知识、培养能力和学生的和诣发展结合起来.分层次的作业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开放性的问题增大了数学教学探索性,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也会为学生课后,继续参与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机会.六、教学过程设计:生小结、自我评价问题。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初二数学的知识点四边形性质探索定义:若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菱形: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矩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正方形: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
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一切性质。
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梯形: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等腰梯形:两条腰相等的梯形。
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同一底上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直角梯形:一条腰和底垂直的梯形。
一条腰和底垂直的梯形是直角梯形。
多边形:在平面内,由若干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
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多边形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
多边形的外角和都等于360°。
三角形、四边形和六边形都可以密铺。
定义: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它的对称中心。
中心对称图形上的每一对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都被对称中心平分。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1]
yb<00x图像经过一、三、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yb>00x图像经过一、二、四象限,y随x 的增大而减小K<0yb<00x图像经过二、三、四象限,y随x 的增大而减小。
注:当b=0时,一次函数变为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4、正比例函数的性质一般地,正比例函数ykx有以下性质:〔1〕当k>0时,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2〕当k<0时,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5、一次函数的性质一般地,一次函数ykxb有以下性质:〔1〕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2〕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6、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解析式确实定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就是要确定正比例函数定义式ykx〔k0〕中的常数k。
确定一个一次函数,需要确定一次函数定义式ykxb〔k0〕中的常数k和b。
解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待定系数法。
7、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都可转化为:kx+b=0〔k、b为常数,k≠0〕的形式.而一次函数解析式形式正是结论:由于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转化为kx+b=0〔k、b为常数,k≠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一次函数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从图象上看,这相当于直线y=kx+b确定它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值.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3、二元一次方程组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6、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1〕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直线y=kx+b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是它所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kx-y+b=0的解〔2〕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二元一次方程组axc的解可看作两个一次函数by111a x 2 b2yc2ya1b1x1c1b1ac22和yx的图象的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