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战略大决战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学案0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

2、从课文和插图中掌握三大战役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和练习使用图表的方法。

3、“以史带论”,讨论探究共产党以弱胜强,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难点:国民党政权垮台

三、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时间:15分钟)

阅读教材,标划并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辽沈战役的时间、参战部队、指挥者、主要战斗、战果。

2.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选择东北作为突破口?

3.辽沈战役为什么首先打锦州?

4、淮海战役的时间、参战部队、指挥者、主要战斗、战果。

5、陈毅为什么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6、平津战役的时间、参战部队、指挥者、主要战斗、战果。

7、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8、三大战役有什么历史意义?

9、渡江战役有什么历史意义?

四、合作探究:采用同桌→小组→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

师生共同解决2、5、7、9三个疑难问题

五、精讲点拨:

1、4、6、8略

2、A.兵力对比:转入反攻后,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了国民党

B.敌军态势: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困难,是战是守举棋不定。

C.我军态势:解放军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得到人民支持[刚完成土地改革]。

D.战局延伸:胜利后可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局。5、通过课件图片(课本94页)展示引导学生理解: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

A.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解放战争,使人民解放军获得深厚的兵源。

B.人民群众组织民兵,保卫后方。

C.人民群众大力支前,保证人民解放军打胜仗,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

7、A.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B.可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保护环境不受破坏;C.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9、A.统治全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B.彻底消灭敌军,解放全中国,粉碎国民党企图划长江而治的阴谋,捍卫了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六、达标检测:

(一)夯实基础

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三次主力大决战不包括()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有人形象地称辽沈战役为“关门打狗。”认为这里的“门”是指()

A、辽宁

B、沈阳

C、长春

D、锦州

3.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人民解放军主力是()

A、东北人民解放军

B、中原人民解放军

C、西北人民解放军

D、华东人民解放军

4.三大战役中,邓小平曾亲自参与指挥了()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5.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6.三大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军队人数最多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7.平津战役的战场在()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华东地区

D、西北地区

8.平津战役后,北京的文物古迹得到了完好的保护,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人是()

A、张学良

B、李宗仁

C、傅作义

D、杨虎城

9.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

A、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B、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C、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解放了重要的交通线和大城市

10.“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的这首诗写于哪次战役胜利之后()

A、挺进大别山

B、渡江战役

C、三大战役

D、解放华东

11.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

A、三大战役

B、渡江战役

C、北平和平解放

D、南京解放

(二)、能力提升

材料解析: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国民党共产党

拥有军队430万130万

基本上是步枪武器装备接收100万日军装备,取得美

国大量武器

拥有人口3亿多1亿多

拥有地区大城市绝大部分交通线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在短短三年内就打败国民党?(请从战争的性质、民心向背、指挥决策、军队士气等方面进行对比说明)

(3)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回答2点,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

(一)

1、D

2、D

3、A

4、5 C、6、C 7、B 8、C 9、B 10、B 11、D

(二)

(1)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在实力上远远超过共产党。

(2)国民党为了维护其独裁统治而发动的内战是非正义战争;共产党为了使中国走上民主、和平、统一的道路而进行的解放战争是正义战争。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群众,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共产党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指挥正确,决策英明;国民党指挥不适当,决策失误;人民解放军作战英勇,士气高昂;国民党军队无心作战,士气低落。

(3)推翻了三座大山,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打败了国民党,解放了全中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