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1)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一、先秦时期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含了来自不同国家的305篇诗歌,以叙述周朝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为主题。

2.楚辞:楚辞是先秦时期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表达了爱国之情和个人感情。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离骚》和《九章》。

3.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古代中国历史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史书和编年体的文章。

二、汉代文学1.《汉乐府》:乐府是指汉代时期的各院的乐章,包括了歌谣、民歌、舞曲等多种形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2.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是汉初的一位重要文学家,他的作品《长门赋》被誉为中国古代最早的辞章之一三、魏晋南北朝文学1.《曹操集》: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观沧海》等被收录在《曹操集》中。

四、唐代文学1.《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之一,收录了唐代各个时期的优秀诗歌。

2.杜甫: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反映社会现实和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为特点,被誉为“诗史”。

五、宋代文学1.宋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种诗歌形式,其风华绝代,以唯美、细腻、婉约的风格著称。

2.苏轼:苏轼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文学家,他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被誉为“文学宗师”。

六、元明清文学1.《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描写唐三藏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神话小说。

2.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四部长篇小说。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的一部分知识点整理,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历程非常复杂和庞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代文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人们的思想感情,对于研究中国文化和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识记:一、神话的概念::所谓神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语)。

二、上古神话的保存:《山海经》,《诗经》,《楚辞》,《淮南子》理解:一、上古神话的分类:(P35-39)◆创世神话——盘古的故事◆始祖神话——女娲的故事◆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史记▪五帝本纪》◆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除了以上这些类型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二、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神话比较)(P40-41)(一)深重的忧患意识(如: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古希腊神话的享乐精神更为明显。

(二)厚生爱民(如: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神话)古希腊神话不重视普通民众,体现鲜明的天神(或英雄)情结。

(三)为公为群(如:尧杀子让位等神话)西方神话突出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

(四)主张顽强抗争(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争神等神话)西方神话宣扬命定。

总的来看:1.中国神话重点突出人本身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西方神话重点突出命运的主宰力量和人的自然本性。

2.中国神话的实质是将人神化,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心是“人”;西方神话将神人化,着重表现神的故事,中心是“神”。

第二章《诗经》识记:一、《诗经》概况:包括数量、编订、分类、采集、传播等(P51-5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

编订——1.采诗说——派官员到民间收集民歌;2.献诗说——很大部分由卿大夫所献;3.删诗说——《诗经》经孔子删定。

分类——1.风,国风,各地的民歌;2.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符合礼仪规范的乐曲;3.颂,祭祀所以的音乐,歌颂祖先的功德。

用诗——政治参考书,社交工具书,国学教科书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一)、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00538(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00538(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

目录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 (1)第二章《诗经》 (1)第三章先秦散文 (2)第四章屈原和楚辞 (3)第五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 (4)第六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 (4)第七章两汉辞赋 (5)第八章两汉诗歌 (6)第九章建安诗歌 (6)第十章正始诗歌 (7)第十一章两晋诗歌 (7)第十二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 (7)第十三章南北朝诗歌 (8)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 (8)第十五章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 (9)第十六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 (9)第十七章盛唐的诗人们 (10)第十八章李白 (10)第十九章杜甫 (10)第二十章大历诗坛 (11)第二十一章中唐诗歌 (11)第二十二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11)第二十三章唐代散文 (12)第二十四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12)第二十五章唐五代词 (13)节知识点名称主观题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神话释义★★(简答题)简述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1)神话比传说产生得早。

(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古代神话★★★(简答题)简述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特征。

(1)紧紧围绕人的生存主题。

(2)神话中的英雄都充满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3)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4)神话是集体创作的,在流传中不断丰富变化并成型。

节知识点名称主观题绪论《诗经》风、雅、颂含义★★(简答题)《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1、依据音乐的不同分类。

2、含义:(1)“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2)“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3)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4)“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诗经》★★(名词解释)《诗经》《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个多世纪的诗歌,共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类。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基础知识第一编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文学1.“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弹歌》出自《吴越春秋》;葛天氏之乐和《候人歌》出自《吕氏春秋》。

2.保存神话较多的材料《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

第二章《诗经》1 汉代采诗说(关于诗经编订情况):班固《汉书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天子。

”;何休《春秋公羊传》“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

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天子。

”2《诗经》内容上分1.祭祀诗全部收在三“颂”之中《维天之命》、《武》、《载芟》《閟宫》2.颂赞诗“大雅”中的《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3.怨刺诗《民劳》、《桑柔》、《节南山》、《小弁》)、《北山》等;4.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静女》、《野有蔓草》5.征役诗《载驰》、《采薇》、《无衣》(看书P34-50)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1.《尚书》:上古之书,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

以记言为主。

2.《春秋》:鲁国的编年体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重大史实。

上起鲁隐公元年(-722),下至鲁哀公十四年(-481),共二百四十年的史实。

(《春秋》的记事极为简略,在记事中体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

《春秋》以一字为褒贬的写法和微婉含蓄的风格,对后代散文有不小的影响。

)3.《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大约成书于战国初年。

以记言为主。

记载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

(一般认为是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

书中既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来源: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1.《论语》:语录体散文。

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编纂而成。

传至汉代出现了鲁《论语》、齐《论语》、古文《论语》。

今天所见《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而成。

中国文学史(1)

中国文学史(1)

宋代文学一、宋初三体:宋初“三体”——白体、晚唐体和西昆体。

白体:“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宋初优待文人,提倡诗歌酬唱,于是他们自然而然地开始学唐代白居易和元稹“通江唱和”。

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

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白体作家:李昉、徐铉、王禹偁。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

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

著有《小畜集》。

晚唐体:“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叫“晚唐体”。

晚唐体作家:林逋梅妻鹤子诗主要特点:吟咏山河美景,抒写隐逸情情怀。

这是一位居住在西湖边的隐士,植梅养鹤,清高自适。

林逋《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⑴,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⑵,暗香浮动月黄昏⑶。

霜禽欲下先偷眼⑷,粉蝶如知合断魂⑸。

幸有微吟可相狎⑹,不须檀板共金樽西昆体: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是以杨亿为首的17位宋初馆阁文臣互相唱和、点缀升平的诗歌总集。

是宋初诗坛上最盛德一派。

西昆体作家:杨亿,刘筠,钱惟眼西昆体作家创作特点西昆体的作家主要是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的特点。

其优点是对仗工整,用事深密(多且缜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其缺点是只学到了李商隐的皮毛,诗歌徒有华美的外表,缺乏李李商隐那种凄艳浑融的气韵和真挚情感。

二、小令,中调,长调A晏殊: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

被称作是“太平宰相”。

善于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

被称作“北宋倚声家初祖”,有《珠玉词》。

词的特点:晏殊词的情感是雍容和缓的,淡淡的忧伤中透出一种自我解脱的的气度,浓烈的情感中,又带有理性的沉思,构成了“情中有思”的特点。

绝大部分作品的内容是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昨夜西风凋碧树,罗幕轻寒,独上高楼,燕子双飞去。

中国古代文学史 (1)

中国古代文学史 (1)

古代文学史【名1】永明体(新体诗):是与古体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耳闻,故称永明体。

风格特征:追求圆美流转,炼句工稳,语言比较清新明朗,矫正了晋宋以来文人诗语言过于艰深的弊病,是我国格律诗产生的开端。

是诗歌从古体诗过度到近体诗的桥梁。

代表作家:谢眺,沈约【名2】建安风骨:建安诗人用他们的诗篇真实的反映大动乱,大分裂时代所造成的残酷现实。

表现他们同情民生疾苦的情怀,抒发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情调大多慷慨悲凉,激越深沉,语言清晰明白。

风格刚健清新,即后人称誉的建安风骨。

【名3】大历十才子:唐代宗大历时期活跃于诗坛的十位才子。

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

“十才子之名”最早见于姚合《极玄集》后《新唐书·卢纶传》有著录。

他们的诗歌较少反映社会现实与人民疾苦,大多是唱和应酬之作。

歌颂诗生平。

吟咏山水。

称道隐逸是他们诗歌的基本主题,在艺术上他们以谢眺为宗,追求清雅闲淡,注重声律和对仗,体裁上以五言为主。

总体成就不及盛唐王孟等人。

【名4】古文运动:所谓古文是指一种上承,先秦、两汉散文传说,与当时流行的骈文相对立的一种新型散文。

古文运动是唐贞元元和年间由韩愈、柳宗元倡导的一种古文革新运动,自内容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密切的关系。

自形式言,是由骈体而散体,是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

【名5】唐传奇:“传奇”之名似起于晚唐裴铏小说集《传奇》。

后传奇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小说的体裁。

唐传奇指唐代流行是文言小说。

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

唐传奇发展大致经历三个时期:1初、盛唐时期为发轫期;2中唐时期为兴盛期;3晚唐是衰落期。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名6】元白诗派:中唐元和时期活跃于诗坛。

以元稹。

白居易为首,包括张籍、王建、李绅等在内的一个诗歌创作群体,这一派诗人的创作继承了盛唐杜甫以及中唐早期元?、顾况等人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在诗歌内容上他们打起哀时济世的旗帜,着力揭露社会现实生活的各种弊端,表现人民生活的疾苦,力求用诗歌干预社会现实。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自考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自考

1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2《诗经》、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全书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划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成书于春秋中期,反映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将近500年的社会状况。

它在先秦只称“诗”或“诗三百”,到汉代才被称为“诗经”。

3风雅颂、《诗经》六义之三,《诗经》也就由风、雅、颂三部分组。

成。

其本质上一种音乐的分类,由音乐而得名。

“风”的意思是“乐调”,《诗经》中“风”包括十五“国风”。

即: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这十五个地方音乐演奏乐歌。

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就是表现王朝正统内容的乐歌,分为“大雅”“小雅”。

大雅多颂美,小雅多怨刺。

有诗一百零五首;“颂”是用于宗庙祭祀得舞曲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有诗四十篇。

4赋比兴、赋、比、兴都是《诗经》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赋者,直言之也,也就是直接敷陈。

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也就是比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也就是兴发。

5采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

汉代学者明确提出采诗说,认为周代有采诗制度,周王朝及各诸候国的乐官到民间采集诗歌,借以了解民情。

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国风》的大部分可能是通过采诗的途径汇集起来的。

6献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

据《国语》、《左传》等先秦等古籍记载,《诗经》主要来自公卿列士的献诗,公卿列士通过献诗的方式进行讽谏或赞颂。

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大雅》《小雅》和《国风》中的许多诗可能便是通过献诗的途径搜集出来的。

7删诗说、孔子删诗说最早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认为《诗经?原有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复,取可施于礼仪”,删定为三百五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的复习资料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神话的基本特征:一、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二、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化”了现实生活;三、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四、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时代的产物。

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一、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二、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三、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原则。

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为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

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极大地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二、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如:屈原的楚词、庄子散文、李白诗歌等;明清小说如《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第二章诗经《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一、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

二、“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雅又分为小雅、大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一、《七月》这首诗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

二、全诗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打猎、修缮房屋和年关祭祀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一年四季适应不同节候的各种劳作,也反映了农夫在衣、食、住等方面的情况,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社会政治诗的内容:A.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一、表达下层人民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治国政策的批评,形象生动,情感浓郁。

1、揭露宫闱丑行,如《邶风·新台》2、对于贵族统治者的荒淫无耻,人民极度愤慨,予以严厉批评,如《鄘风·相鼠》二、反映当时繁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苦难,抒发愤怨情绪。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二、我国神话系统
• 古代神话散见于《楚辞》、《山海经》、《淮南 子》等古籍中,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 创世神话 • 自然灾害神话 • 战争神话
(一)创世神话
• 盘古开天地 • 中国古代的创世神话,以盘古开辟天地的故事最为
著名: •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
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 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 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 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艺文类聚》卷一引徐 整《三五历纪》) • 这类创世神话提出了后来宗教、哲学与科学关注的 一个核心问题——宇宙的起源。
•愉快的劳动生活 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易·归妹》上六)
•思恋之歌 候人兮猗。(《吕氏春秋·音初篇·候人歌》)
•再现劳动过程的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吴越春秋·弹歌》)
特征: 原始歌谣大都采用二言形式,这是因为上古劳动动作简
单,劳动节奏短促、鲜明,因而伴随劳动动作产生的诗歌节 奏自然也不复杂。
• 其次,神话是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精神的源头,它极 大地激发着中国文学的想象力,标志着浪漫主义创 作方法在中国的诞生。
• 第三,神话中包含着大量文化的心理原型,它为中 国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母题,成为题材与灵 感的重要来源。
第二章 《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 《诗》或《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 篇笙诗,有目无辞。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 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 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
• 夸夫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 化为邓(桃)林。
• 夸父逐日应是一个驱除旱魔的巫术。同鲧一样, 夸父也是在杀神仪式中为部落献出了生命。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1.风、雅、颂——《诗经》六义之三,《诗经》也就由风、雅、颂三部分组。

成。

其本质上⼀种⾳乐的分类,由⾳乐⽽得名。

“风”的意思是“乐调”,《诗经》中“风”包括⼗五“国风”。

即: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这⼗五个地⽅⾳乐演奏乐歌。

有诗⼀百六⼗篇;“雅”就是表现王朝正统内容的乐歌,分为“⼤雅”“⼩雅”。

⼤雅多颂美,⼩雅多怨刺。

有诗⼀百零五⾸;“颂”是⽤于宗庙祭祀得舞曲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有诗四⼗篇。

2.《左传》——原名《左⽒春秋》,作者不详,司马迁认为是鲁⼈左丘明。

其成书约在战国初年,是⼀部编年体史书。

《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于鲁哀公⼆⼗七年(前468),记载了255年的历史。

此外还附录鲁悼公四年⾄⼗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的史实。

《左传》详细记载了这⼀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化、外交等诸⽅⾯的活动,真实描写了当时从天⼦衰微、诸侯争霸到诸侯衰落、⼤夫专权的重⼤历史变迁,再现了重⼤历史事件及有关的诸侯、卿⼤夫等各类⼈物的活动。

3.《战国策》——⼀部战国时期史料汇编,其作者并⾮⼀⼈。

西汉后期刘向整理得⽂三⼗三篇,按国别分为⼗⼆国策,定其名为《战国策》。

记载了⾃战国初年⾄秦灭六国前⼆百四⼗年间的部分历史。

书中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谋⾂策⼠的⾔⾏,映现着当时政治,外交上重⼤事件和纷纭复杂的历史。

其思想内容主要是重⼠尚利,重权借。

此书在⽂学上有较⾼成就:善于运⽤寓⾔和⽐喻说理,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物形象,叙事说理⽓势奔放、语⾔流畅,对后世散⽂、辞赋的发展产⽣过重⼤影响。

前⼈称其为“辨丽横肆,亦⽂辞之最。

” 4.诸⼦散⽂——战国诸⼦百家的散⽂。

战国时期,由于周天⼦权威不复存在,多个政治中⼼并存使得不同学说得以⾃由发展。

于是,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说家等众多学派,形成了诸⼦百家。

他们纷纷著书⽴说,⼤胆发表各⾃的观点,个性鲜明,针贬时弊,推动了各国政治⽂化的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
1、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化;
2、描绘人物神形毕现,有立体感;
3、生动的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4、关于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国语:
1、我国第一部国别史;
2、主要记录齐、鲁、晋、郑、楚、吴、越的历史;
3、起于周穆王,止于鲁悼公。
战国策:
1、由西汉刘向修编成册;
简述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1、生活艰难
2、讽刺达官显贵
3、厌倦战争;
4、抒写爱情婚姻;
简述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繁荣的原因
1、受到汉末到六朝品评人物的影响;
2、士族子弟有意学习名士的言谈举止;
3、文人文士以熟悉故事为学问;
1、《诗经》诗的分类:
社会政治诗、情爱诗、史诗及其它;
神话的性质:
1、都是产生于史前远古时代;
2、是原始初民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解释;
3、表达原始初民征服自然的愿望;
4、都幻想和想象的产物;
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1、春秋到战国初期:语录体、篇幅简短、辞约义丰;
2、战国中期:论辩体,长篇大论、说理畅达;
3、战国末期:专题论文,论题集中,说理透辟;
2、分类方法是根据音乐的不同,风土之音曰风(各地不同的音乐),朝廷之音曰雅(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小雅,分类的依据也是音乐的不同),颂是宗教祭祀用的舞曲;
诗经的分类:
1、社会政治诗
2、情爱诗:
3、史诗及其它;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定实的统一;
3、在特定的环境下展现人物性格;
4、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
5、以个性化的语言展现人物性格;

古代文学史(一)

古代文学史(一)

简答题简述《诗经》诗歌结构形式和语言特点。

(1)结构形式重章复沓。

(2)基本句式为四言。

( 3)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音乐美感。

⑷词汇丰富,大量运用联绵词和迭字。

简述《孟子》文章的特点。

(1)雄辩色彩(2)善用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简述庾信诗歌的艺术特点。

(1)庾信诗风体现了南方清绮诗风与北方贞刚诗风的融合。

(2)前期多绮艳之作,辞藻华丽,用典俳偶均自然工巧。

(3)后期诗歌格调苍劲,技巧精工,集南北诗歌之大成。

简述孟浩然山水诗歌的风格特点。

(1)自然平淡。

(2)不求工而自工。

简述贾谊骚体赋中《吊屈原赋》抒情述志的表现特点。

(1)借凭吊屈原而发抒自己政途受挫、怀才不遇的幽愤。

(2)抒写幽愤而后的豁达。

(3)直抒胸臆,议论多于形象。

简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1)叙事成分相对增多,有的还描写了人物的形象。

2)抒情真挚。

(3)语言质朴浅白,以杂言和五言为主。

简述蔡琰五言《悲愤诗》的艺术成就。

(1)蔡琰的五言《悲愤诗》是一位女诗人在亲身经历基础上创作的长篇叙事诗,感情描写、心理刻画细腻复杂。

(2)注意细节的描绘,气氛的渲染,对烘托主题起到了良好作用。

(3)叙事与打情融为一体,有史诗般的效果。

简述李益诗风两重性。

(1)李益的边塞诗表现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具有英雄主义的豪迈气概,带有盛唐余韵。

(2)李益诗具有感伤情调,带有大历时代的特点,为中唐的先声。

简述贾谊骚体赋作的艺术特色。

(1)抒情述志,情感浓郁。

(2)质朴少致。

(3)作品的形制,基本与先秦楚辞相同。

简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1)叙事成分相对增多,有情节,有人物形象。

(2)抒情真挚浓郁。

(3)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口语。

简述嵇康诗歌的特色(1)在诗中创造了一个诗化了的人生理想境界。

(2)部分诗歌中有一种峻切之语。

(3)能脱开《诗经》,在四言诗中另辟蹊径简述李煜后期词的艺术风格。

(1)李煜后期词写亡国的深悲巨痛,追怀故国,痛念江山,抒写美好事物丧失后的切肤之痛是后期词最突出的内容。

中国文学史(1)

中国文学史(1)

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是一部漫长而辉煌的历史,五千年古国盛衰兴亡的风云在其中舒卷;是中华文明最值得自豪的瑰宝。

悠久的中国文学史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应称前时期为“古代”,后时期为“近代”,“古代”为中国文学发生以后不断的发展,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学,而使其传统文学发展到其顶点的时期,就是中国文学最光荣的时期。

“近代”为中国的传统文学受某种势力的压力,失去自己的传统,不能再向上发展,由其顶点日趋下坡的时期。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分明而极重要的事实。

绪论第一节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一、史家记述:1.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为屈原、贾谊立传,涉及宋玉、唐勒、景差等屈原之后贾谊之前辞赋家,文学发展过程初步描述。

2.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赞》,《史记》前史官之文发展过程追述;3.齐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南朝宋以前诗歌发展历程,关于诗歌史比较详细论述。

4.(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始创《文苑传》,将22位文学上有成就的人的传记合在一起,按时代先后排列,提供文学发展线索。

二、目录学著作:1.斑固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撰成《汉书·艺文志》,其《诗赋略论》对诗赋发展有初步的描述。

2.此后,如《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大都继承《汉书·艺文志》传统,在著录书目的同时考辨源流。

(清)幻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算是这类书中的集大成者。

三、在诗文评方面:1.(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以下20篇论及文体形成过程,《时序》等篇也有关于文学发展论述。

2.(梁)钟嵘的《诗品序》,文学发展详细论述。

3.郑玄《诗谱序》追述诗歌起源,历数周文、武、成王以至懿、夷、厉、幽王时政治变迁与诗歌关系,政治角度对诗歌发展描述。

4.(西晋)挚虞《文章流别论》文体流变角度,论述文学发展。

5.白居易《与元九书》,《诗》、《骚》以来诗歌发展历程作总结。

2023年10月自考《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含答案解析

2023年10月自考《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含答案解析

202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课程代码 00538)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 “女造人”属于A. 创世神话B. 战争神话C. 自然灾害神话D. 先秦传说故事2. 《诗经·关雎》的主题是A. 叙写夫妇间的深挚情爱B. 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C. 表现弃妇的哀怨悲苦D. 描写征夫的艰辛服役3. 从反映的社会人生内涵上说,《诗经·新台》属于A. 史诗B. 婚恋诗C. 政治讽喻诗D. 人生哲理诗4. 《诗经》按音乐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雅是指A. 各地不同的音乐B. 文人士大夫宴饮音乐C. 宗庙祭祀用的音乐D. 王朝京畿地区的管乐5. 属于编年史的史书是A. 《尚书》B. 《左传》C. 《国语》D. 《逸周书》6. 先秦诸子中,曾创作“赋”的是A. 庄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7. 贾谊、晁错散文的共同特点是A. 气势犀利B. 引经据典C. 排比铺叙D. 质实朴厚8. 刘向《新序》《说苑》的特点是A. 笔墨简短B. 刻画精细C. 文气盛壮D. 夹叙夹议9. 司马相如的代表作是A. 《吊屈原赋》《鹏鸟赋》B. 《子虚赋》《上林赋》C. 《校猎赋》《长杨赋》D. 《遂初赋》《甘泉赋》10. 汉武帝《李夫人赋》的艺术特点是A. 情思浓烈B. 铺张扬厉C. 质朴无华D. 繁难华丽11. 东方朔《答客难》《非有先生传》的创作特点是A. 借景抒情B. 托物言志C. 抒情浓烈D. 抒情冷静12. 王褒《洞箫赋》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是A. 咏物自况B. 单纯咏物C. 借物喻理D. 直抒胸臆13. 《文选》《玉台新咏》中收录的所谓“苏李诗”属于A. 四言诗B. 五言诗C. 七言诗D. 杂言诗14. 汉代乐府民歌《东门行》的主题是A. 反映对战争的厌倦B. 反映爱情婚姻C. 倾诉生活艰难困顿D. 表现人生哲理15. 王粲诗歌的艺术特点是A. 辞气平和B. 抒情深切C. 炽烈热情D. 纤丽清新16. 关于阮籍《咏怀诗》描述正确的是A. 为一时一地之作B. 无统一文学特征C. 诗歌意旨显豁D. 创造抒情组诗新形式17. 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把庄子诗化的作家是A. 何晏B. 阮瑀C. 陈琳D. 嵇康18. 左思、刘琨所代表的诗歌风格是A. 绮丽诗风B. 刚健诗风C. 平淡诗风D. 纤巧诗风19.玄言诗的发端时代是A.建安时期B. 永明时期B.正始时期 D. 太康时期20.陶渊明《自祭文》中对待死亡的态度是A. 达观B. 忧惧C. 逃避D. 疑虑21. 永明年间,大量出现且“泛滥无归”的诗歌类型是A. 游仙诗B. 乐府诗C. 山水诗D. 游戏诗22. 北朝民歌中的《木兰诗》是A. 抒情诗B. 叙事诗C. 乐府诗D. 近体诗23. 向秀《思旧赋》的写作风格是A. 顿挫清壮B. 慷慨悲凉C. 婉转低回D. 讥刺愤世24.在魏晋志怪小说中,《拾遗记》可归入的小说类别是A. 博物琐闻B. 杂传体C. 丛谈笔记D. 杂史体25. 陈子昂《感遇》诗的特点是A. 采丽竞繁B. 兴象玲珑C. 讲究格律D. 复归风雅26. 白居易诗分为四类,其中《长恨歌》属于A. 讽谕诗B. 闲适诗C. 感伤诗D. 杂律诗27. 李商隐诗歌的风格特点是A. 刚健爽朗B. 清冷峭拔C. 意蕴幽隐D. 高华俊爽28. 陆龟蒙的《野庙碑》属于A. 山水游记B. 小品文C. 传奇小说D. 骈体文29. 传奇小说《霍小玉传》属于A. 爱情故事B. 灵异故事C. 梦幻故事D. 游侠故事30. 张志和词《渔父》“西塞山前白鹭飞”属于A. 曲子词B. 早期文人词C. 伶工之词D. 士大夫之词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中国文学史1

中国文学史1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诗经》诗经概貌[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305篇。

最初称为《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2]《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土风歌谣;《雅》是典范的音乐;《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3]《诗经》的集结: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4]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四个学派: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晚出,但流传最广。

)诗经内容《颂》诗主要是《周颂》,这是周王室的祭祀诗,产生于西周初期。

反应了周民族以及农业立国的社会特征和农业的生长情况。

《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是一组周民族的史诗。

《国风》最集中是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诗。

《诗经》的特色和影响第一、诗经是以抒情诗为主流的。

也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

第二、诗经中的诗歌,反映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日常生活、日常经验。

是我国最早的富有现实思想的诗歌。

第三、诗经在总体上具有显著的政治与道德色彩。

在根本上起着维护现有秩序的稳定的作用,而不能抑制个人的欲望与自由。

第四、诗经的抒情诗,在表现个人感情时,总体上比较克制因而显得平和。

形式特征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每句二拍。

诗经常常采用叠章的形式,有一唱三叹的效果。

在声韵上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押韵,隔句押韵。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背诵篇目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掇、捋、袺、襭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中国古代文学史(1).pdf

中国古代文学史(1).pdf

单选题1.《诗经》中的《皇矣》属于()。

A.农事诗B.政治诗C.史诗D.爱情诗答案:C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

A.《豳风•东山》B.《唐风•鸨羽》C.《卫风•伯兮》D.《小雅•采薇》答案:D3.屈原《九歌》中的《少司命》祭的是()。

A.云神B.主寿命之神C.主子嗣之神D.太阳神答案:C4.“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出自A.《山海经》B.《诗经》C.《吴越春秋》D.《春秋》答案:C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

A.《从军行》B.《使至塞上》C.《碛中作》D.《古塞下曲》答案:B6.《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的作者是()。

A.杨炯B.王昌龄C.王翰D.岑参答案:B7.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是()。

A.杜甫B.韩愈C.白居易D.元稹答案:C8.属于汉初的散文作家是()。

A.王充B.王符C.贾谊D.班固答案:C9.《水经注》的作者是()。

A.郦道元B.孔融C.曹丕D.阮籍答案:A多选题1.《战国策》的文学特征有哪些?()A.记言部分以“谏言”最有特色,能展示多样的讽谏方式,而且见解深刻,语言犀利。

B.人物描写既注意外貌的写态传神,又能深入内心揣摩剖析。

C.善用比喻和大量使用寓言故事。

D.排比和骈偶行文手法,铺陈和夸饰的命意特征。

答案:A,B,C,D2.李白诗歌主题在思想内容方面有哪几个方面?()A.反映理想与现实冲突的矛盾。

B.反权贵、轻王侯、傲岸不屈的反抗主题。

C.狂放不羁,追求个性解放、个性自由的主题。

D.正视现实的主题。

答案:A,B,C3.属于韩愈创造的词语有()。

A.语焉不详B.垂头丧气C.同工异曲D.百孔千疮答案:A,B,C,D4.李贺诗的主题有哪些()。

A.追求功名和怀才不遇。

B.祈求长寿、长生。

C.欲望和享乐。

D.鬼怪与死亡,关切社会民生。

答案:A,B,C,D5.《诗经》主要有哪些内容()。

A.宗庙祭祀歌B.宴饮享乐歌、讽喻怨刺歌C.战争徭役歌、农事劳动歌D.爱情婚姻歌答案:A,B,C,D6.《荀子》散文在先秦散文发展史上的地位是()。

2024年4月自考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4年4月自考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课程代码:00538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法的是A.孟子B.刘向C.司马迁D.班固2.下列作品不属于农事诗的是A.《七月》B.《芣莒》C.《十亩之间》D.《黍离》3.《诗经·唐风·葛生》是一首A.爱情诗B.悼亡诗C.战争诗D.讽喻诗4.以擅长叙写战争著称的是A.《左传》B.《国语》C.《战国策》D.《尚书》5.寓言故事“鹬蚌相争”出自于A.《战国策》B.《孟子》C.《庄子》D.《韩非子》6.以雄辩色彩见长的先秦散文是A.《论语》B.《孟子》C.《庄子》D.《荀子》7.下列有关《楚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依“兮”而咏B.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拘C,以客观咏物、铺排摹画为主D.注重抒情、议论、描绘8.“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评价的是A.孔子B,屈原C.司马迁D.孟子9.体现屈原创作平实素朴风格的作品是A.《九章》B.《九歌》C.《天问》D.《招魂》10.《战国策叙录》的作者是A.贾谊C.刘向D.司马相如11,提出疾虚妄而立实诚、反华伪而倡实用等写作主张的东汉散文家是A.王充B.王符C.桓谭D.仲长统12,范增评价刘邦“贪于财货,好美姬”,见于《史记》的A.《高祖本纪》B.《项羽本纪》C.《吕太后本纪》D.《萧相国世家》13.下列不属于司马相如赋作的是A.《长门赋》B.《羽猎赋》C.《美人赋》D.《哀二世赋》14.“五言之冠冕”评价的是A.《诗经》B.《楚辞》C.汉乐府D.《古诗十九首》15.被评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的诗作是A.班固《咏史》B.曹操《蒿里行》C.曹植《白马篇》D,王粲《七哀诗》16.对正始士人心态及诗歌创作影响最大的思潮是A,儒学C.玄学D.刑名之学17.以《悼亡诗》著称的诗人是A.陆机B.左思C.鲍照D.潘岳18.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批判的是A.门阀制度B.封建礼教C.战争D,社会风俗19.“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出自陶渊明A、《归园田居》其一B.《读山海经》其一C.《饮酒》其五D.《归去来兮辞》20.“发唱惊挺,操调险急”评价的诗人是A.曹植B,嵇康C.鲍照D.阮籍21、沈约、谢朓、王融开创了A,永明体B.山水诗C.田园诗D.宫体诗22.王粲最著名的赋作是A.《归田赋》B.《洛神赋》C.《登楼赋》D.《别赋》23.薛道衡的成名作是A.《从军行》B.《昔昔盐》C.《春江花月夜》D.《出塞》24.武后时期代表性的台阁诗人是A.宋之间B.刘希夷C.陈子昂D.张若虚25、李白歌行体的特点是A.大量沿用乐府古题B.自然明快,情韵优美C,创作成就不如乐府高D.完全打破了诗歌的固有格式26.“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出自杜甫的A.《登高》B.《秋兴八首》其一C.《咏怀古迹五首》其二D.《蜀相》27,下列关于柳宗元诗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大部分作于贬官永州、柳州时期B.主要抒写被贬谪的抑郁悲伤C.山水田园诗富有民歌情调D.忧愤深远,风格清冷峭拔28,和李商隐同为晚唐七绝成就最高的诗人是A.杜牧B.许浑C.贾岛D.孟郊29.将灵怪、侠义、爱情三者成功结合在一起,具有浪漫色彩的传奇作品是A.《任氏传》B.《柳毅传》C.《李娃传》D.《莺莺传》30.温庭筠词的主要风格是A.清新自然B.沉郁雄奇C.秾艳柔婉D.清丽疏淡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中国文学史(1)

中国文学史(1)

中国文学史填空和选择题1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辙、苏轼、欧阳修、王安石、曾巩2 白体诗派:效仿白居易,代表诗人徐铉、李昉,主张模仿白居易的闲适诗、和“元和体”的浅易流畅却忽视了白居易讽喻现实的精神。

成就最高的是王禹偁3 晚唐体:模仿唐代贾岛、姚合,代表诗人九僧(其中惠崇成就比较高)、林逋、寇准,主张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

寇准为晚唐体盟主4 西昆体:模仿李商隐,代表诗人杨亿、刘筠、钱惟演。

创作主要有三类题材:一是怀古咏史,二是咏物,三是描写流连光景的内容。

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是西昆体。

5 晏殊被后人推为“北宋倚声家初祖”,《珠玉词》6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7 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新风的文坛领袖是欧阳修。

8 黄庭坚说:“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指的是王安石。

9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曹补之、秦观(加上陈师道、李廌合称“苏门六君子”)10 “苏黄”:苏轼、黄庭坚11 “一祖三宗”:由方回提出,“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12 冯煦说“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之词,词心也”指的是秦观。

13 南渡词人:李清照、朱敦儒、张元干、叶梦得、李纲、岳飞等。

14 “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5范成大诗中价值最高的是使金纪行诗和田园诗。

16 辽代第一个较有名的契丹诗人是耶律倍。

17 辽代有一位出色的女诗人萧瑟瑟。

18 在契丹人的诗作中,篇幅最大且最具典型意义的是《醉义歌》19 金代最重要的诗人、词人是元好问,以“纪乱诗”为上乘,著作《论诗绝句三十首》金灭亡后,元好问为保存金源一代的文献,编成《中州集》十卷。

20 “四家”之说:小说、说经、讲史、合声(生)。

21说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22 诸宫调:《西厢记诸宫调》、《刘知远诸宫调》、《天宝遗事诸宫调》。

23 关汉卿《窦娥冤》的故事框架,与汉代以来一直流传民间的“东海孝妇”故事颇为相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昆体:杨亿编为《西昆酬唱集》。

世称“西昆体”,此派代表人物皆馆阁大臣。

晏殊、宋庠、宋祁等属西昆体后期作家。

其特点是调章逐句,为文造情,出题唱和。

主要有三类题材:一是怀古咏史,二是咏物,三是描写流连光景的内容。

白体诗人:是宋初效仿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

宋初朝廷优待文臣,她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和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逸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这种诗风仅仅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晚唐体:“晚唐体”诗人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九僧作诗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

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林逋等隐逸之士,他们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舒畅的倾向。

江西诗派:其之名源出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

黄庭坚为宗师,陈师道以下25人为法嗣。

严格宗派色彩,诗学观点,写作风格大体一致,且多数成员相互切磋,产生重大影响。

有师承影响者甚多,且不少自认江西派,此派诗论内涵遂不断扩大,宋末元初成强弩之末。

理论宗旨为“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以学问为诗”。

王荆公体:重炼意,又重修辞。

在用词、造句、炼字等方面煞费苦心,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主要体裁是其晚期雅丽精绝的绝句。

其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其短处是在于作诗主意求工,主意之过流为议论,好求工而伤于巧;故“王荆公体”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

既有唐音又有宋调。

永嘉四灵:指永嘉地区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赵师秀和翁卷。

这四人都出于叶适之门,各人的字中都带有一个“灵”字,所以叶适把他们合称“四灵”,曾编选《四灵诗选》为之揄扬。

他们的生活面狭小,诗歌内容也比较单薄,只是偶尔写到民生疾苦或时事,多数作品的内容是题咏景物,唱酬赠答。

他们的书籍都取名于书斋名,他们的创作局限于书斋之中。

以清苦、幽深、枯健、小巧取胜。

宋诗与唐诗的区别:
1南宋严羽推崇唐诗,批评宋代诗人“以文为诗,以才为诗,以议论为诗”。

2.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3.宋诗中的情感内蕴经过理性的节制,比较温和、内敛,不如唐诗那样热烈、外扬。

4.宋诗的艺术外貌平淡瘦劲,不如唐诗那样色泽丰美。

5.唐宋诗在美学风格上,既各树一帜,又相互补充。

它们是五七言古典诗歌的两大范式,对后代诗歌具有深远的影响。

苏轼“以诗为词”的手法的表现:
1.苏轼把词变为缘事而发,因情而作的抒情言志之体,为解决词体长于抒情,不宜叙事,苏轼在词中与诗一样大量采用标题和小序的形式,使词的题序和词本文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

有了词题和词序,既便于交代词的写作时地和创作缘起,也可以丰富和深化词的审美内涵。

2.在词中大量使事用典,也始于苏轼词中使事用典,既是一种替代性、浓缩性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法。

3.从本质上说,苏轼“以诗为词”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1.英雄形象的塑造和自我形象的展示,注重从人物的行为活动中展现抒情人物的心态情感和个性形象。

2.辛弃疾对词的心灵世界也有深广的拓展,深广的社会忧患和个体人生的苦闷。

3.对民族苦难忧患的社会根源有着深刻的认识,辛词系统地批判了当时社会的腐朽黑暗,不仅拓展了词境,也强化了词的现实批判功能。

4.呈现了丰富多彩的乡村风景与乡村人物。

用剪影式的手法,平淡清新的语言素描出一幅幅平凡又新鲜的乡村风景画和人物速写图。

体现出辛弃疾平等博大的胸怀和多元的艺术视野。

欧阳修文学革新的主张:
1.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诗歌理论。

2.欧阳修主张“重道充文”、“文道并重”,同时肯定文相对于道的独立地位,主张不拘一格为文。

重视学习修养。

3.推尊韩愈。

不仅推尊韩文,亦崇韩诗,以至于当时学者非韩不学。

4.主张诗歌创作应做到“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并反对“有作皆言空”的不良诗风。

简而有法,有感而发。

反对为文而文,强调内容可信实在。

5.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在本质上是针对五代文风和宋初西昆体的。

《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诗中通过倚阁观望江、天的描述,勾勒了一幅深秋傍晚的图画,抒发了作者为官在外的一种无可奈何、孤寂无聊的思乡之情。

双井茶送子瞻黄庭坚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

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

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

整首诗词意畅达,不堆砌典故,不生造奇词拗句,在黄庭坚诗作中属于少见的清淡一路。

但全诗由高雅的玉堂兴起,引出题赠对象,再进入送茶之事,而最终点明题意,这种千回百转、一波三折的构思方式,仍体现了黄庭坚诗的基本风格。

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回看整首诗歌,可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

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中两联属对工稳,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饱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
示儿宋代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

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

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首词语言典丽,风格华美。

全词字句洗炼,掷地有声,其中暗用了不少典故,而又十分自然妥贴,犹如己出。

本词比喻的新巧贴切而又丰富多姿,。

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形象的景物以增加感染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