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dFlash+ECC原理和实现
nand flash 工作原理
nand flash 工作原理NAND Flash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它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手机、平板电脑和SSD(固态硬盘)等。
NAND Flash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子存储的机制。
NAND Flash由一系列的电晶体管和电容组成。
每个电晶体管和电容对应存储一个比特(bit)的信息。
具体而言,NAND Flash使用了一种特殊的电荷存储方法,即通过控制电荷在电晶体管的栅极和基极之间的移动来表示不同的信息。
当存储数据时,NAND Flash首先将接收到的数据按照一定的组织方式进行存储。
常见的组织方式包括页(Page)、块(Block)和平面(Plane)。
一页通常包含多个字节或千字节的数据。
一个块则包含多个页。
而一个平面则包含多个块。
在写入操作时,NAND Flash首先将电容的栅极充电,储存电荷。
之后,利用高电压作用在晶体管的源极和前级极上,将电荷保持在电容内,实现数据的写入。
在读取操作时,NAND Flash通过将电容的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进行测量,来判断电容中的电荷量。
通过测量电场的强弱,可以确定电容中是否存储了电荷,从而读取相应的信息。
除了读写操作外,擦除也是NAND Flash的一个重要操作。
擦除操作时,NAND Flash会一次性清除整个块的数据,以便重新写入新的数据。
由于擦除操作会造成数据块的磨损,NAND Flash会根据需要和状态进行智能的块管理,以延长其寿命。
总体而言,NAND Flash工作原理基于电子存储的机制。
通过控制电荷在电晶体管的栅极和基极间的移动,NAND Flash实现了数据的存储和读取。
它具有快速读取速度、非易失性和较高的密度等优点,成为了现代电子设备中非常重要的存储介质。
nand flash 工作原理
nand flash 工作原理NAND Flash工作原理NAND Flash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手机、平板电脑和固态硬盘等。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电子浮动栅技术,具有高速读写、低功耗和较长的寿命等优点。
NAND Flash是由一系列的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存储单元称为一个页(Page),每个页又由若干个数据块(Block)组成。
每个数据块包含多个存储单元,其中的每个存储单元能够存储一个或多个位的数据。
NAND Flash的最小存储单元是一个位(Bit),在实际应用中一般以字节(Byte)为单位进行数据读写。
NAND Flash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读操作和写操作两个过程。
首先,我们来看看读操作的流程。
当系统需要读取NAND Flash中的数据时,首先需要向Flash控制器发出读指令。
控制器根据指令确定要读取的页地址,并将这个地址发送给NAND Flash芯片。
芯片根据地址找到对应的页,并将页中的数据按位读取出来。
读取的数据经过解码处理后,通过控制器传输给系统。
读操作的速度非常快,可以达到几百兆字节每秒。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写操作的流程。
当系统需要向NAND Flash中写入数据时,首先需要擦除一个数据块。
擦除操作是将数据块中的所有页都置为1的过程,这是因为NAND Flash的写操作只能将1改写为0,不能反过来。
擦除操作是一个相对较慢的过程,通常需要几毫秒到几十毫秒的时间。
擦除完成后,系统可以向NAND Flash中的指定页写入数据。
写操作的过程是将要写入的数据按位编码并逐位写入到NAND Flash中。
写操作的速度相对于读操作要慢一些,通常在几十兆字节每秒的范围内。
NAND Flash的寿命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通常以擦除次数来表示。
每次擦除操作都会导致存储单元的寿命缩短,当某个存储单元经过多次擦除后不能正常工作时,整个数据块就会被标记为无效。
为了延长NAND Flash的寿命,通常会采用一些技术手段,如均衡擦除操作、错误纠正码和写放大等。
nandflash原理
nandflash原理
NAND Flash的工作原理是将电压变化的门极电容器上的电流回到电源中。
当存储器被分为多个分区时,通过门极信号来访问和操作存储空间。
此时,如果将电流沿着多个存储单元传输,就可以建立一个连接,用来将存储单元中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从而实现数据存储与读取功能。
NAND Flash的物理组成包括存储单元、位线、字线和块等。
每个存储单元以bit的方式保存在存储单元中,通常一个单元中只能存储一个bit。
这些存储单元以8个或者16个为单位,连成bit line,形成所谓的byte(x8)/word(x16),这就是NAND Device 的位宽。
存储结构方面,NAND Flash由块构成,块的基本单元是页。
通常来说,每一个块由多个页组成。
NAND Flash每一个页内包含Data area(数据存储区)和Spare area(备用区)。
每一个页的大小为Data area+Spare area。
这个过程造成了多余的写入和擦除,这就是所谓的写放大。
在存储单元的构造方面,NAND Flash的存储单元为三端器件,与场效应管有相同的名称:源极、漏极和栅极。
栅极与硅衬底之间有二氧化硅绝缘层,用来保护浮置栅极中的电荷不会泄漏。
与场效应管一样,闪存也是一种电压控制型器件。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可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或咨询专业人士。
flash ecc工作原理
flash ecc工作原理Flash ECC(Error Correction Code)是一种用于错误检测和纠正的技术,广泛应用于闪存存储器中。
本文将介绍Flash ECC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在提高数据可靠性和存储器性能方面的重要作用。
Flash存储器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常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手机、相机和固态硬盘。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物理结构和工作原理,Flash存储器容易受到各种干扰和损坏,例如电子噪声、电压变化和自然衰减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Flash ECC被引入到存储器控制器中。
Flash ECC的主要功能是检测和纠正存储器中的错误。
它通过在存储器中添加冗余位来实现这一目标。
冗余位是通过对存储器中的数据进行编码生成的,以便在读取数据时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
当数据被写入Flash存储器时,ECC编码器会根据特定的算法对数据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与原始数据一起存储在存储器中。
在读取数据时,ECC解码器会对读取的数据进行解码,并与存储器中的冗余位进行比较。
如果发现错误,ECC解码器将尝试纠正错误,并输出正确的数据。
这种纠正错误的能力使得Flash存储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干扰和损坏,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Flash ECC的工作原理基于汉明码或更高级别的纠错码。
汉明码是一种常用的纠错码,它通过在数据中添加冗余位来实现错误检测和纠正。
汉明码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数据进行异或运算,生成冗余位,并将冗余位与原始数据一起存储在存储器中。
在读取数据时,通过对读取的数据进行异或运算,并与存储器中的冗余位进行比较,可以检测和纠正错误。
除了汉明码,还有其他更高级别的纠错码,如BCH码和RS码,它们具有更强大的纠错能力。
这些纠错码通过更复杂的算法和更多的冗余位来实现更高的纠错能力。
然而,由于存储器容量和性能的限制,Flash存储器通常使用较简单的纠错码,如汉明码。
Flash ECC在提高存储器性能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NandFlash工作原理
NandFlash工作原理NAND Flash,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常用于闪存存储器和固态硬盘中。
与传统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不同,NAND Flash存储器不需要定期刷新数据,因此具有断电保持数据的能力。
NAND Flash存储器是通过一系列具有浮栅结构的晶体管来实现存储的。
每个晶体管都包含一个浮栅,浮栅上覆盖着一层非导体材料。
这些浮栅允许在其中储存电荷,以表示数据的值。
NAND Flash存储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对晶体管的控制来擦除和编程这些浮栅中的电荷,从而存储和读取数据。
首先,当NAND Flash存储器被擦除时,所有浮栅中的电荷都被清空。
这是通过应用高电压来驱动控制栅(CG)和源/漏(S/D)端之间的电子流来完成的。
这个高电压会产生强烈的电场,足以将浮栅中的电荷推向源/漏区域,并完全清除。
然后,在编程NAND Flash存储器时,特定的晶体管被选中并编程。
对于存储1的位,电荷会被注入到浮栅中,这是通过应用一定的电压来驱动源/漏端和控制栅端之间的电子流来实现的。
这样,当电压降低时,源/漏区域的电子会绕过绝缘层并进入浮栅,存储为1的位。
当要读取存储器中的数据时,读取器件会对特定的晶体管进行选择,并读取浮栅中的电荷量。
当浮栅中有足够的电荷时,表示存储为1的位;当浮栅中没有电荷时,表示存储为0的位。
需要注意的是,在NAND Flash存储器中,晶体管是按矩阵排列的。
这使得可以同时编程或读取多个晶体管,从而提高了存储器的效率和速度。
此外,为了提高NAND Flash存储器的存储密度,还使用了一种称为多层单元(MLC)技术。
MLC技术允许在每个晶体管中存储多个比特的数据,通过改变电荷量的范围表示不同的数值。
然而,MLC技术增加了位错误率,因为不同电荷量之间的差异更小,容易受到噪声和电荷漏失的干扰。
总的来说,NAND Flash存储器通过控制晶体管上的浮栅电荷来存储和读取数据。
通过擦除,编程和读取操作,它可以实现非易失性的数据存储,并被广泛应用于闪存存储器和固态硬盘中。
Nandflash中的ECC原理及实现
Nandflash中的ECC原理及实现ECC的全称是Error Checking and Correction,是一种用于Nand的差错检测和修正算法。
如果操作时序和电路稳定性不存在问题的话,NAND Flash出错的时候一般不会造成整个Block或是Page不能读取或是全部出错,而是整个Page(例如512Bytes)中只有一个或几个bit出错。
ECC能纠正1个比特错误和检测2个比特错误,而且计算速度很快,但对1比特以上的错误无法纠正,对2比特以上的错误不保证能检测。
校验码生成算法:ECC校验每次对256字节的数据进行操作,包含列校验和行校验。
对每个待校验的Bit位求异或,若结果为0,则表明含有偶数个1;若结果为1,则表明含有奇数个1。
列校验规则如表1所示。
256字节数据形成256行、8列的矩阵,矩阵每个元素表示一个Bit位。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border=0>其中CP0 ~ CP5 为六个Bit位,表示Column Parity(列极性),CP0为第0、2、4、6列的极性,CP1为第1、3、5、7列的极性,CP2为第0、1、4、5列的极性,CP3为第2、3、6、7列的极性,CP4为第0、1、2、3列的极性,CP5为第4、5、6、7列的极性。
用公式表示就是:CP0=Bit0^Bit2^Bit4^Bit6,表示第0列内部256个Bit位异或之后再跟第2列256个Bit位异或,再跟第4列、第6列的每个Bit位异或,这样,CP0其实是256*4=1024个Bit位异或的结果。
CP1 ~ CP5 依此类推。
NANDFLASH中ECC的原理与错误
NANDFLASH中ECC的原理与错误
向NAND Flash写数据时,每256或512字节会生成一个校验码写在每个page的OOB区,当从NAND Flash读数据时,每读取256或512字节数据,也会生成一个ECC校验码,拿这个校验码与存放在OOB区的校验吗对比看看是否一致,就可以知道读取的数据是否正确.
一般来说,kernel与cramfs是通过U-BOOT烧写到NAND Flash 中,这个过程是向NAND Flash写数据,会产生ECC码,使用的是U-BOOT的ECC机制产生的(不管是硬件产生还是软件产生),然后这些ECC码会存放在NAND Flash的OOB区域。
当你启动Kernel时,会从NAND Flash中读数据,这是时候也会产生ECC码。
使用的还是U-BOOT的ECC机制产生的,因为这个读NAND操作是还是处在U-Boot运行状态下。
然后这个ECC码与写Kernel时产生的ECC码(保存在OOB区域)做比较,看是否有错误。
由于写Kernel与读Kernel都用的是U-BOOT的ECC产生机制,所以一般不会出错。
但你读Cramfs时,这个时候已经是内核状态啦。
所以读Cramfs 时用的Kernel的ECC产生机制,前面写Cramfs用的U-Boot机制,如果两种机制不一致(包括一个是硬件产生,一个是软件产生,或是软件产生算法不一样,或是OOB区域规划不一样),就会产生错误。
NANDFLASH原理
NANDFLASH原理NAND FLASH 原理闪存保存数据的原理:与DRAM以电容作为存储元件不同,闪存的存储单元为三端器件,与场效应管有相同的名称:源极、漏极和栅极。
栅极与硅衬底之间有⼆氧化硅绝缘层,⽤来保护浮置栅极中的电荷不会泄漏。
采⽤这种结构,使得存储单元具有了电荷保持能⼒,就像是装进瓶⼦⾥的⽔,当你倒⼊⽔后,⽔位就⼀直保持在那⾥,直到你再次倒⼊或倒出,所以闪存具有记忆能⼒。
与场效应管⼀样,闪存也是⼀种电压控制型器件。
NAND型闪存的擦和写均是基于隧道效应,电流穿过浮置栅极与硅基层之间的绝缘层,对浮置栅极进⾏充电(写数据)或放电(擦除数据)。
⽽NOR 型闪存擦除数据仍是基于隧道效应(电流从浮置栅极到硅基层),但在写⼊数据时则是采⽤热电⼦注⼊⽅式(电流从浮置栅极到源极)。
下⾯主要介绍NAND FLASH的⼯作原理。
⼀、NAND flash的物理组成NAND Flash 的数据是以bit的⽅式保存在存储单元(memory cell),⼀般来说,⼀个单元中只能存储⼀个bit。
这些单元以8个或者16个为单位,连成bit line,形成所谓的byte(x8)/word(x16),这就是NAND Device的位宽。
这些Line会再组成页(page),以所⽤的samsumg的256M x 8 Bit K9F2G08R0A芯⽚为例:每页2112Bytes(2kbyte(Main Area)+64byte(Spare Area)),空闲区通常被⽤于ECC、耗损均衡(wear leveling)和其它软件开销功能,尽管它在物理上与其它页并没有区别。
每64个页形成⼀个块(block 128kB)。
具体⼀⽚flash上有多少个块视需要所定。
块为单位擦除数据。
按照这样的组织⽅式可以形成所谓的页为单位读写数据,⽽以块为单位擦除数据NAND flash以页为单位读写数据三类地址:Column Address:Starting Address of the Register. 翻成中⽂为列地址,地址的低8位Page Address :页地址Block Address :块地址对于NAND Flash来讲,地址和命令只能在I/O[7:0]上传递,数据宽度是8位。
ECC算法详解及硬件实现
ECC算法详解及硬件实现ECC 的全称是 Error Checking and Correction,是一种用于 Nand 的差错检测和修正算法。
如果操作时序和电路稳定性不存在问题的话, NAND Flash 出错的时候一般不会造成整个 Block 或是 Page 不能读取或是全部出错,而是整个 Page(例如512Bytes)中只有一个或几个 bit 出错。
ECC 能纠正 1 个比特错误和检测 2 个比特错误,而且计算速度很快,但对 1 比特以上的错误无法纠正,对 2 比特以上的错误不保证能检测。
校验码生成算法:ECC 校验每次对 256 字节的数据进行操作,包含列校验和行校验。
对每个待校验的 Bit 位求异或,若结果为 0,则表明含有偶数个1;若结果为 1,则表明含有奇数个 1。
列校验规则如表 1 所示。
256 字节数据形成256 行、8 列的矩阵,矩阵每个元素表示一个 Bit 位。
其中 CP0 ~ CP5 为六个 Bit 位,表示 Column Parity(列极性), CP0 为第 0、2、4、6 列的极性,CP1 为第 1、3、5、7 列的极性, CP2 为第 0、1、4、5 列的极性,CP3 为第 2、3、6、7 列的极性, CP4 为第 0、1、2、3 列的极性,CP5 为第 4、5、6、7 列的极性。
用公式表示就是: CP0=Bit0^Bit2^Bit4^Bit6,表示第 0 列内部 256 个 Bit 位异或之后再跟第 2 列 256 个 Bit 位异或,再跟第 4 列、第 6 列的每个 Bit 位异或,这样,CP0 其实是 256*4=1024 个 Bit 位异或的结果。
CP1 ~ CP5 依此类推。
行校验如下图所示其中 RP0 ~ RP15 为十六个 Bit 位,表示 Row Parity(行极性), RP0 为第 0、2、4、6、….252、254 个字节的极性 RP1-----1、3、5、7……253、255 RP2----0、1、4、5、8、9…..252、253 (处理 2 个 Byte,跳过 2 个 Byte) RP3---- 2、3、6、7、10、11…..254、255 (跳过 2 个 Byte,处理 2 个 Byte) RP4---- 处理 4 个 Byte,跳过 4 个 Byte; RP5---- 跳过 4 个 Byte,处理 4 个 Byte; RP6---- 处理 8 个 Byte,跳过 8 个 Byte RP7---- 跳过 8 个 Byte,处理 8 个 Byte; RP8---- 处理 16 个 Byte,跳过 16 个 Byte RP9---- 跳过 16 个 Byte,处理 16 个 Byte;RP10----处理 32 个 Byte,跳过 32 个 Byte RP11----跳过 32 个 Byte,处理 32 个Byte; RP12----处理 64 个 Byte,跳过 64 个 Byte RP13----跳过 64 个 Byte,处理 64 个 Byte; RP14----处理 128 个 Byte,跳过 128 个 Byte RP15----跳过 128 个 Byte,处理 128 个 Byte;可见,RP0 ~ RP15 每个 Bit 位都是 128 个字节(也就是 128 行)即 128*8=1024 个 Bit 位求异或的结果。
NANDFLASHECC校验原理与实现
NANDFLASHECC校验原理与实现NAND闪存(NAND Flash)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常见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手机、平板电脑和固态硬盘等。
由于其高集成度和大容量的特性,NAND闪存已成为主流存储介质之一、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电压波动、位反转和噪声等),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
为了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NAND闪存通常使用纠错码(ECC)进行校验和纠正。
ECC校验原理:ECC校验是一种基于算法的校验方法,通过对数据进行编码和校验位的添加,以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在NAND闪存中,常用的ECC算法包括BCH(Bose-Chaudhuri-Hocquenghem)和RS(Reed-Solomon)等。
BCH编码:BCH编码是一种强大的纠错编码方法,可以用于检测和纠正多个错误位。
对于数据块大小为N的NAND闪存,BCH编码将数据块划分为多个子块,每个子块的大小为K,其中n=N/K是编码的重复次数。
在每个子块中,BCH编码器计算校验位,并将其添加到子块的末尾(通常称为附加码字)。
然后,这些附加码字组成了整个数据块的校验位。
BCH解码:BCH解码基于错误位置定位和纠正位计算。
在读取NAND闪存时,ECC解码器首先读取数据块和校验位,并计算其校验位。
然后,对于每个校验位错误的数据块,解码器使用BCH解码算法确定错误的位置。
一旦错误位置确定,解码器可以使用纠正位计算算法修复错误数据,并输出正确的数据块。
ECC实现:NAND闪存的ECC实现通常是在芯片级别进行的。
在芯片内部,有专门的ECC电路来执行编码和解码操作。
编码器:编码器通常包括一个BCH编码器和一个输出缓冲区。
BCH编码器接收数据块并计算校验位,然后将结果存储在输出缓冲区中。
输出缓冲区的大小通常与数据块的大小相等。
解码器:解码器通常包括一个BCH解码器、一个错误检测和位置确定单元以及一个错误修复单元。
BCH解码器接收数据块和校验位,并计算校验位。
nand flash 工作原理
nand flash 工作原理
NAND Flash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常用于存储大容量数据,如固态硬盘(SSD)和闪存卡。
其工作原理基于电荷在浮栅的
积累和释放。
NAND Flash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一系列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
元包含了一个电荷在浮栅中的电晕晶体管。
浮栅是被绝缘层包围的金属层,可以储存电荷。
存储单元的状态通过控制浮栅中的电荷数量来表示,电荷的存在与否代表了存储单元的不同值。
当写入数据时,NAND Flash需要先擦除整个块。
擦除操作通
过将浮栅中的电荷量清零来完成。
然后,将要写入的数据存储为电荷的存在或不存在,通过施加电源电压来控制。
当电荷存在时,意味着对应存储单元的状态为“1”,电荷不存在时,状
态为“0”。
读取数据时,NAND Flash首先确定要读取的存储单元的位置。
然后,通过应用较低的电压来检测存储单元中是否存在电荷。
如果存在,表明数据为“1”,反之为“0”。
由于每个存储单元中的电荷会逐渐泄漏,因此NAND Flash需
要定期进行擦写操作来刷新数据。
这个过程需要将整个块的数据全部读出,然后擦除,最后将之前读出的数据与新数据一起重新写入。
NAND Flash的工作原理使其能够提供高密度、高速度和较低
的能耗。
然而,与传统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相比,它
的写入速度较慢,并且具有有限的擦写次数。
因此,在设计使用NAND Flash的系统时,需要充分考虑其特性和限制。
NANDFlashECC算法长度计算-skynet000的专栏-CSDN博客
NANDFlashECC算法长度计算-skynet000的专栏-CSDN博客展开全文NAND Flash ECC算法长度计算收藏NAND Flash中常用的纠错方式因为闪存中会有出错的可能,如果没有使用ECC模块,读出的数据和写入的数据会有不匹配的可能,也许一个文件中只有一两个bit不匹配,这也是不能容忍的。
相对来说SLC中出错概率比较低,所以使用一个纠错能力不强的Hanming码就可以了,在MLC中Hanming 码就显得力不从心了,需要纠错能力更强的RS或者BCH纠错方式了。
BCH擅长处理随机错误,由于NAND Flash自身的特点,出现随机错误的概率更大一些,所以在MLC中目前应用最多的还是BCH方式。
ECC校验都需要在增加一些额外的空间来存放ECC效验码。
所以常用的在NAND Flash中4K Page的并不是4096Byte,而是1024+128Byte之类的, 有时候会有更多的额外空间218B;额外空间越多意味着可以使用纠错能力越强的ECC,因为对于同一ECC算法纠错能力越强需要的额外空间越大。
对于BCH算法目前通常以512Byte或者1024Byte为单位处理,因为BCH按位处理数据,所以是4096bit或者8192bit,这里的4096/8192bit是原始数据,BCH需要生成一定的校验数据。
下面简要介绍下原理设最大纠错能力为t如果选用512B的原始数据长度,则模式为BCH(8191,8191-13×t,t,13)如果选用1024B的原始数据长度,则模式为BCH(16383,16383-14×t,t,14)校验数据长度就是13×t,或者14×tbit举例:按照4bit的ECC来计算,每512Byte会产生13*4=52,52/8=7,所以需要7B的空间。
在WINCE BSP中4bit ECC是按照8B来存储,是为了方便对齐,最后一个byte是填充00。
nandflash原理
nandflash原理NAND Flash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系统中。
NAND Flash的工作原理类似于EEPROM(电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但其编程和清除速度更快,存储密度更高。
NAND Flash由许多存储单元(也称为“页”)组成,每个存储单元包含一个电晕栅结构和一个控制门。
每个存储单元可以存储一个或多个比特的数据。
NAND Flash使用了一种称为“悬浮栅”(Floating Gate)的技术,通过控制栅电流和源/漏电流的关系来存储和读取数据。
NAND Flash的编程操作是通过在栅电流中施加一个较高的电压来实现的。
这个电压会引起电晕栅结构的氧化物内部的电子从源/漏区域流入或流出。
这些额外或缺少的电子会改变栅电极中的电荷量,从而改变存储单元的导通特性。
以这种方式编程的NAND Flash将在页中存储逻辑"0"或"1"。
NAND Flash的擦除操作是通过应用一个更高的电压来实现的。
这个电压将把栅电荷完全释放,使存储单元返回初始状态。
一个存储单元可以被擦除,从而在其中存储的数据被清除,并准备好下一次编程。
NAND Flash存储单元之间相互无关,这使得擦除整个页面或多个页面变得容易。
因此,NAND Flash是一个按块擦除的设备,块的大小通常是64 KB或128 KB。
需要注意的是,每次擦除操作都会减少存储单元的寿命。
为了提高存储密度,NAND Flash还使用了一个称为“多层单元(MLC)”的技术。
MLC意味着在每个存储单元中存储了多个比特的数据。
通过在栅电荷中引入更多的电荷水平,可以实现多个数据位的存储。
然而,MLC技术的使用会导致更大的读取、编程和擦除误差。
NAND Flash的工作原理和EEPROM相比有许多优点。
首先,NANDFlash的存储密度更高,因为NAND Flash使用了一种二进制设计,而EEPROM使用了一种十进制设计。
说说NANDFLASH以及相关ECC校验方法
说说NANDFLASH以及相关ECC校验⽅法Flash名称的由来,Flash的擦除操作是以block块为单位的,与此相对应的是其他很多存储设备,是以bit位为最⼩读取/写⼊的单位,Flash是⼀次性地擦除整个块:在发送⼀个擦除命令后,⼀次性地将⼀个block,常见的块的⼤⼩是128KB/256KB,全部擦除为1,也就是⾥⾯的内容全部都是0xFF了,由于是⼀下⼦就擦除了,相对来说,擦除⽤的时间很短,可以⽤⼀闪⽽过来形容,所以,叫做Flash Memory。
所以⼀般将Flash翻译为(快速)闪存。
NAND Flash 在嵌⼊式系统中有着⼴泛的应⽤,负载平均和坏块管理是与之相关的两个核⼼议题。
Uboot 和 Linux 系统对 NAND 的操作都封装了对这两个问题的处理⽅法。
本⽂⾸先讲述Nandflash基础知识,然后介绍现有的⼏类坏块管理(BBM)⽅法,通过分析典型嵌⼊式系统的 NAND 存储表,指出了轻量级管理⽅法的优势所在,分析了当前⼴泛使⽤的轻量级管理⽅法,指出其缺陷所在并详细说明了改进⽅法。
基础知识Flash的硬件实现机制Flash的内部存储是MOSFET,⾥⾯有个悬浮门(Floating Gate),是真正存储数据的单元。
在Flash之前,紫外线可擦除(uv-erasable)的EPROM,就已经采⽤了Floating Gate存储数据这⼀技术了。
典型的Flash内存物理结构数据在Flash内存单元中是以电荷(electrical charge) 形式存储的。
存储电荷的多少,取决于图中的外部门(external gate)所被施加的电压,其控制了是向存储单元中冲⼊电荷还是使其释放电荷。
⽽数据的表⽰,以所存储的电荷的电压是否超过⼀个特定的阈值Vth来表⽰,因此,Flash的存储单元的默认值,不是0(其他常见的存储设备,⽐如硬盘灯,默认值为0),⽽是1,⽽如果将电荷释放掉,电压降低到⼀定程度,表述数字0。
nand flash工作原理
nand flash工作原理NAND Flash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常用于闪存卡、固态硬盘等产品中。
它的工作原理如下:1. 基本结构:NAND Flash由许多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存储单元可以存储一个或多个比特的数据。
存储单元被分为页(page)和块(block),每页通常为2KB或4KB,每块通常为128KB或256KB。
2. 存储原理:NAND Flash使用电荷量来存储数据。
每个存储单元中的栅极上存储了一定数量的电子,表示为1或0。
当需要读取或写入数据时,通过对栅极施加适当的电压来控制电荷量。
3. 读取操作:读取操作通过施加一定的电压来检测栅极上的电荷量。
如果电荷量高于某个阈值,表示存储单元为1;如果低于阈值,表示存储单元为0。
4. 写入操作:写入操作分为擦除和编程两个步骤。
- 擦除:Flash存储单元只能整体擦除,即擦除一个块中的所有页。
擦除操作通过施加高压来清空存储单元中的电荷。
- 编程:编程操作将数据写入存储单元。
首先,通过施加适当的电压来擦除存储单元;然后,根据数据位的值,通过施加不同的电压将电荷送入或排出存储单元。
写入操作将改变存储单元中的电荷量,从而改变存储数据的状态。
5. 坏块管理:由于NAND Flash存储单元的不可靠性,会出现一些坏块。
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存储空间的利用率,NAND Flash使用坏块管理算法来跳过坏块,将其标记并不再使用。
总之,NAND Flash通过控制存储单元中的电荷量来存储数据,具有读取速度快、电源断电后数据仍能保存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存储设备中。
基于FPGA和NAND Flash的存储器ECC设计与实现
点。该设计 已应 用于某 星载存储 系统 中,为存储 系统的可靠性提供 了 保证 。
关键词 FG P A;N N ls ;E C算 法 A D Fah C
T 7 N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0 7 2 (0 2 1 0 0— 4 0 7— 80 2 1 )0— 7 0 中图分类号
h s ar a y b e p le n as tli y tm oe s r her l ii ft e so a e s se . a e d e n a p id i ael e s se t n u e t ei l y o h tr g y tm l t b a t Ke wo ds F GA ; NAND fa h; ECC ag rt m y r P s l oi l h
近年 来 , 益 于 大 规 模 集 成 电路 技 术 的 发 展 , 得 以 N N ls 代 表 的 半 导 体 固态 存 储 器 发 展 迅 速 。 A D Fah为 与 传统 的磁 带记 录设 备 相 比, A D Fah具有 存 储 密 N N ls 度高、 靠性强、 可 体积 小 、 量 轻 、 作 速 度 快 、 量价 重 操 容
c n rlc i ft esoa es se o to hp o trg y tm. T ru h c mp rn h woECC c d sc lu ae rm h trd d t u n e d h h o g o a ig te t o e ac ltd fo tesoe aa d r g ra i a d wrt p r t n, b te o a elc td a d c re td, a d t e c re tn a a i t s 1 b t4 k n i o eai e o i r rc n b o ae n o rce n h o cig c p bl y i i/ B. Th i e ECC ag rt m a h d a tg s o o d c re tn a a ii lo h h ste a v na e fg o o ci g c p bl y, ls e o r e e ur me ta d h g p e . T e d sg i t es r su c sr q ie n n ih s e d h e in
nand ecc校验原理
nand ecc校验原理
NAND和ECC校验都是计算机存储领域中常见的概念,它们在保障数据可靠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我们来看NAND。
NAND是一种逻辑门,它由多个晶体管组成,可以执行与非(NOT AND)操作。
在存储器中,NAND也指代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芯片,它通常用于闪存存储器和SSD(固态硬盘)中。
NAND存储器以其高密度和较低成本而闻名,但由于其物理特性,它容易受到位翻转和数据丢失等问题的影响。
为了提高NAND存储器的可靠性,通常会应用ECC(Error Correction Code,错误校正码)校验。
ECC是一种用于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错误的编码技术。
它通过在数据中添加冗余信息来实现错误检测和纠正。
ECC校验通常采用海明码或者BCH码等算法,这些算法可以检测和纠正多个位的错误。
在NAND存储器中,ECC校验通常是在存储器控制器中实现的。
当数据写入NAND存储器时,控制器会计算数据的ECC校验码,并将其与数据一起存储。
当数据被读取时,控制器会再次计算ECC校验码,并将其与存储的校验码进行比较。
如果发现差错,ECC校验码可以帮助控制器识别出错误的位,并尝试进行纠正。
总的来说,NAND和ECC校验是密切相关的,NAND存储器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它的容易受到位翻转和数据丢失等问题的影响,而ECC 校验则可以帮助提高NAND存储器的可靠性,通过添加冗余信息来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错误。
这种结合可以有效地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对于存储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nandflash容错机制
nandflash容错机制NAND Flash容错机制引言随着信息存储技术的不断发展,NAND Flash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在各类电子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NAND Flash本身的特性以及外部环境的因素,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错误。
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存储系统的稳定性,NAND Flash厂商采用了多种容错机制。
一、位错误容错NAND Flash存储单元中的位错误是指在数据读取或写入过程中,由于介质老化、电压干扰等原因导致存储单元的电荷状态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数据出错。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NAND Flash采用了位错误容错机制。
1. ECC(Error Correction Code)ECC是一种常用的位错误容错技术。
在数据写入时,NAND Flash会使用ECC算法对数据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冗余信息存储在芯片内部的ECC区域。
在数据读取时,NAND Flash会使用同样的ECC算法对数据进行解码,通过比对编码后的冗余信息和读取到的数据,可以判断出是否发生了位错误,并且可以纠正部分位错误。
2. BCH(Bose-Chaudhuri-Hocquenghem)码BCH码是一种更加强大的位错误容错技术。
相比于ECC,BCH码可以纠正更多的位错误。
NAND Flash中采用的BCH码通常是通过硬件实现的,其纠错能力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二、块错误容错除了位错误之外,NAND Flash还可能出现块错误。
块错误是指在NAND Flash芯片中,某个或某些块中的存储单元出现故障,导致无法正常读取或写入数据。
为了应对块错误,NAND Flash采用了块错误容错机制。
1. 坏块管理NAND Flash芯片中的每个块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用于标记该块是否为坏块。
在出厂时,NAND Flash厂商会对芯片进行坏块检测和标记,将检测出的坏块在芯片内部的坏块表中进行登记。
在后续使用过程中,NAND Flash会将坏块从可用块池中排除,并通过其他块替代坏块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 2; a >>= 1; } c = 0x80; for (i=0; i<4; i++) { if (d2 & c)
add |= a; c >>= 2; a >>= 1; } bit = 0; b = 0x04; c = 0x80; for (i=0; i<3; i++) { if (d3 & c)
/* Initialize variables */ a = b = 0x80; tmp1 = tmp2 = 0;
/* Calculate first ECC byte */
for (i = 0; i < 4; i++) {
if (reg3 & a) tmp1 |= b;
b >>= 1; if (reg2 & a)
bit |= b; c >>= 2; b >>= 1; } b = 0x01; a = dat[add]; a ^= (b << bit); dat[add] = a; return 1; } else { i = 0; while (d1) { if (d1 & 0x01)
NAND FLASH ECC 校验原理与实现
ECC 简介 由于 NAND Flash 的工艺不能保证 NAND 的 Memory Array 在其生命周期中保持性能的
可靠,因此,在 NAND 的生产中及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坏块。为了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在应 用 NAND Flash 的系统中一般都会采用一定的坏区管理策略,而管理坏区的前提是能比较可 靠的进行坏区检测。
校验的时候,根据上述 ECC 生成原理不难推断:将从 OOB 区中读出的原 ECC 校验和 新 ECC 校验和按位异或,若结果为 0,则表示不存在错(或是出现了 ECC 无法检测的错误); 若 3 个字节异或结果中存在 11 个比特位为 1,表示存在一个比特错误,且可纠正;若 3 个 字节异或结果中只存在 1 个比特位为 1,表示 OOB 区出错;其他情况均表示出现了无法纠 正的错误。
reg3 ^= (u_char) j; reg2 ^= ~((u_char) j); } }
/* Create non-inverted ECC code from line parity */ nand_trans_result(reg2, reg3, ecc_code);
/* Calculate final ECC code */ ecc_code[0] = ~ecc_code[0]; ecc_code[1] = ~ecc_code[1]; ecc_code[2] = ((~reg1) << 2) | 0x03; }
如果操作时序和电路稳定性不存在问题的话,NAND Flash 出错的时候一般不会造成整 个 Block 或是 Page 不能读取或是全部出错,而是整个 Page(例如 512Bytes)中只有一个或 几个 bit 出错。
对数据的校验常用的有奇偶校验、CRC 校验等,而在 NAND Flash 处理中,一般使用 一种比较专用的校验——ECC。ECC 能纠正单比特错误和检测双比特错误,而且计算速度 很快,但对 1 比特以上的错误无法纠正,对 2 比特以上的错误不保证能检测。
这里(+)同样表示“位异或”操作
当往 NAND Flash 的 page 中写入数据的时候,每 256 字节我们生成一个 ECC 校验和, 称之为原 ECC 校验和,保存到 PAGE 的 OOB(out-of-band)数据区中。
当从 NAND Flash 中读取数据的时候,每 256 字节我们生成一个 ECC 校验和,称之为 新 ECC 校验和。
tmp1 |= b; b >>= 1; a >>= 1; }
/* LP15,13,11,9 --> ecc_code[0] */ /* LP14,12,10,8 --> ecc_code[0] */
/* Calculate second ECC byte */
b = 0x80;
for (i = 0; i < 4; i++)
// Calculate 3 byte ECC code for 256 byte block void nand_calculate_ecc (const u_char *dat, u_char *ecc_code) {
u_char idx, reg1, reg2, reg3; int j;
/* Initialize variables */ reg1 = reg2 = reg3 = 0; ecc_code[0] = ecc_code[1] = ecc_code[2] = 0;
ECC 原理 ECC 一般每 256 字节原始数据生成 3 字节 ECC 校验数据,这三字节共 24 比特分成两
部分:6 比特的列校验和 16 比特的行校验,多余的两个比特置 1,如下图所示:
ECC 的列校验和生成规则如下图所示:
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 P4=D7(+)D6(+)D5(+)D4 P2=D7(+)D6(+)D3(+)D2 P1=D7(+)D5(+)D3(+)D1
{
if (reg3 & a)
/* LP7,5,3,1 --> ecc_code[1] */
tmp2 |= b;
b >>= 1;
if (reg2 & a)
/* LP6,4,2,0 --> ecc_code[1] */
tmp2 |= b;
b >>= 1;
a >>= 1;
}
/* Store two of the ECC bytes */ ecc_code[0] = tmp1; ecc_code[1] = tmp2; }
/* Build up column parity */ for(j = 0; j < 256; j++) {
/* Get CP0 - CP5 from table */
idx = nand_ecc_precalc_table[dat[j]]; reg1 ^= (idx & 0x3f);
/* All bit XOR = 1 ? */ if (idx & 0x40) {
ECC 算法的实现 static const u_char nand_ecc_precalc_table[] = { 0x00, 0x55, 0x56, 0x03, 0x59, 0x0c, 0x0f, 0x5a, 0x5a, 0x0f, 0x0c, 0x59, 0x03, 0x56, 0x55, 0x00, 0x65, 0x30, 0x33, 0x66, 0x3c, 0x69, 0x6a, 0x3f, 0x3f, 0x6a, 0x69, 0x3c, 0x66, 0x33, 0x30, 0x65, 0x66, 0x33, 0x30, 0x65, 0x3f, 0x6a, 0x69, 0x3c, 0x3c, 0x69, 0x6a, 0x3f, 0x65, 0x30, 0x33, 0x66, 0x03, 0x56, 0x55, 0x00, 0x5a, 0x0f, 0x0c, 0x59, 0x59, 0x0c, 0x0f, 0x5a, 0x00, 0x55, 0x56, 0x03, 0x69, 0x3c, 0x3f, 0x6a, 0x30, 0x65, 0x66, 0x33, 0x33, 0x66, 0x65, 0x30, 0x6a, 0x3f, 0x3c, 0x69, 0x0c, 0x59, 0x5a, 0x0f, 0x55, 0x00, 0x03, 0x56, 0x56, 0x03, 0x00, 0x55, 0x0f, 0x5a, 0x59, 0x0c, 0x0f, 0x5a, 0x59, 0x0c, 0x56, 0x03, 0x00, 0x55, 0x55, 0x00, 0x03, 0x56, 0x0c, 0x59, 0x5a, 0x0f, 0x6a, 0x3f, 0x3c, 0x69, 0x33, 0x66, 0x65, 0x30, 0x30, 0x65, 0x66, 0x33, 0x69, 0x3c, 0x3f, 0x6a, 0x6a, 0x3f, 0x3c, 0x69, 0x33, 0x66, 0x65, 0x30, 0x30, 0x65, 0x66, 0x33, 0x69, 0x3c, 0x3f, 0x6a, 0x0f, 0x5a, 0x59, 0x0c, 0x56, 0x03, 0x00, 0x55, 0x55, 0x00, 0x03, 0x56, 0x0c, 0x59, 0x5a, 0x0f, 0x0c, 0x59, 0x5a, 0x0f, 0x55, 0x00, 0x03, 0x56, 0x56, 0x03, 0x00, 0x55, 0x0f, 0x5a, 0x59, 0x0c, 0x69, 0x3c, 0x3f, 0x6a, 0x30, 0x65, 0x66, 0x33, 0x33, 0x66, 0x65, 0x30, 0x6a, 0x3f, 0x3c, 0x69, 0x03, 0x56, 0x55, 0x00, 0x5a, 0x0f, 0x0c, 0x59, 0x59, 0x0c, 0x0f, 0x5a, 0x00, 0x55, 0x56, 0x03, 0x66, 0x33, 0x30, 0x65, 0x3f, 0x6a, 0x69, 0x3c, 0x3c, 0x69, 0x6a, 0x3f, 0x65, 0x30, 0x33, 0x66, 0x65, 0x30, 0x33, 0x66, 0x3c, 0x69, 0x6a, 0x3f, 0x3f, 0x6a, 0x69, 0x3c, 0x66, 0x33, 0x30, 0x65, 0x00, 0x55, 0x56, 0x03, 0x59, 0x0c, 0x0f, 0x5a, 0x5a, 0x0f, 0x0c, 0x59, 0x03, 0x56, 0x55, 0x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