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引起血糖升高的药物
小心,这些药物可使血糖升高
线 药物 ,通常 治 疗结 核 病 服 药
组织氧化代谢率 、增加胰高血糖 素分 泌 、促 进 自 由脂 肪 酸从 脂 肪 组织 中释放等有关 。 2 . 利尿剂 包括双 氢克尿塞
时 间 至少 要 在半 年 以上 。长 期 服 用 异 烟肼 可 影 响糖 代谢 ,使 糖 耐 量 降 低 ,因此在 用 药 期 间应 定 期
抗 ( 通 俗 地 讲 ,就 是 对 胰 岛素 不
有 可 能造 成 血 糖升 高 的药
物 ,较常 见的有 :
抑制糖原合成 ,刺激糖原分解 ,
使血糖 升 高 。 4 . 避 孕药 包 括雌 激 素与黄 体 酮衍 生 物 ,这 些 药物 均 具 有 降低 糖 耐 量 和升 高 血 糖 的作 用 。 因此
障碍 ,导致血糖升高 ,并产生糖 尿病 的临床表现 ,如三多一少症 状 ( 吃的多 、喝的多、尿的多、
体 重 减 少 ) ,易被 误 认 为患 了糖
舒必 利、利培N4 种 抗精神病 药 物观察 比较 ,发现4 药均有 明显 的升血 糖作 用 ,氯 氮 平尤 为 明
显 ,甚 至能 引起 酮症 酸 中毒 ,长
( 又 叫氯 噻 嗪 、双 氢 氯 消疾 、双
氢氯散疾 )、利尿酸等。这类利 尿剂长时间应用 ,可使患者的糖 耐量降低而血糖升高 ,这可能是 药物抑制胰岛素分泌和使糖原分 解 的缘故 。噻嗪类利尿剂引起的 高血糖 ,大多出现在用药2 ~3 个
月后 ,停药 后可 自行 恢复 。 3 . 氨茶碱 此 药 为茶碱 与二 乙
谢 ,且发现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并
发糖尿病 的几率 ,远较一般人群
检查血糖 ,如血糖增高应减少药
影响血糖的药物和激素
影响血糖的常见药物与激素糖尿病患者除选择口服降糖药物和/或胰岛素等常规治疗外,还常有患者合并其他代谢异常和某些急慢性并发症,累及心、脑、肝、肾、血管、眼及神经等组织,局部或全身感染,肿瘤,其他内分泌代谢性等间发和/或伴随疾病的存在,如需要针对上述不同疾病同时治疗,联合多种药物十分普遍。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治疗和联合用药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常用降糖药物,还应适当熟悉影响血糖的其他药物与激素。
内分泌激素与药物众所周知,人体内分泌腺体或组织分泌的激素除胰岛素属降糖激素外,其他所有内分泌激素和药物如促肾上腺激素(ACTH)、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儿茶酚胺、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几乎都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①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影响糖代谢,引起血糖升高最常见的激素之一。
此类激素或药物可使肝脏和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肝糖输出增多,周围肌肉和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减少。
而且,糖代谢紊乱的程度与用药剂量密切相关,强的松剂量小于7毫克/天,对糖耐量影响较小;大于30毫克/天,即使用药时间很短,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也可明显增加;甚至气道吸入和皮肤应用足够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亦可引起糖尿病患者代谢异常加重。
研究表明,非糖尿病患者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个体,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的发生率达14~28%。
糖尿病患者因合并其他疾病必须应用糖皮质激素者,可使高血糖状态加重,甚至诱发酮症和高渗性昏迷,需密切监测血糖,调整降糖药物和胰岛素用量。
②性激素:目前认为只有在长期大剂量应用口服避孕药时,有引起血糖升高的可能,而且与性激素种类有关。
对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和妊娠或妊娠期糖尿病史者,一般不推荐使用口服避孕药。
雄激素有轻微降低胰岛素及磺脲类药物的降糖作用。
③垂体生长激素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垂体瘤者,由于大量生长激素对胰岛素的拮抗作用而引发和加重糖尿病,因此,胰岛素用量明显增加。
④生长抑素在抑制胰岛素释放的同时还抑制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激素的释放,因此,生长抑素对糖耐量常无明显影响。
呋塞米诱导的药物性糖尿病及高胰岛素血症1例报告
糖尿病新世界DIABETES NEW WORLD[作者简介]方潇婷(1988-),女,硕士,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为重症医学、中医内科学、肾脏病学。
[通信作者]王庆(1981-),男,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重症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呼吸病学,E-mail:**************。
呋塞米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具有安全性的高效利尿药。
然而,在个别心力衰竭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利尿治疗中出现了诱导血糖升高的不良反应。
该文中1例男性非糖尿病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在使用呋塞米辅助渗透性脱水以降低颅内压治疗后,出现随机血糖较基线血糖水平升高4倍,最高单日随机血糖波动于11.2~34.7mmol/L,血糖升高水平远高于现有报道的病例,并伴有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随机血糖水平在停用呋塞米后逐渐恢复至原基线血糖水平。
该文针对患者病例特点,从血钾、基因多态性、葡萄糖代谢、血清抵抗素及肾功能5个方面对呋塞米引起血糖升高及高胰岛素血症的可能机制做分析。
从药物处方、饮食处方、肾功能保护3方面对该病的治疗做出总结,现报道如下。
1病历概况患者,张某,男性,51岁,2021年1月13日因“高血压脑出血”入院,行“左侧基底节区血肿钻孔引流术”。
术后予血肿腔内溶栓,联合甘露醇、呋塞米(20mg/次,2次/d,静脉注射)脱水以减轻脑水肿,瑞芬太尼、右美托DOI:10.16658/ki.1672-4062.2021.18.042呋塞米诱导的药物性糖尿病及高胰岛素血症1例报告方潇婷,王庆,安志鹏,肖绍坚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福建福州350122[摘要]1名男性非糖尿病的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血糖波动于6.0~9.0mmol/L,在使用甘露醇联合呋塞米(20mg/次,2次/d,静脉注射)减轻脑水肿治疗5d 出现随机血糖进行性升高,最高单日随机血糖波动于11.2~34.7mmol/L,需普通胰岛素约36U/d 泵入控制血糖;C 肽释放试验提示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
引起血糖增高的药物有哪些
引起血糖增高的药物有哪些文章目录*一、引起血糖增高的药物有哪些*二、血糖增高的危害*三、血糖增高饮食注意引起血糖增高的药物有哪些1、引起血糖增高的药物有哪些常见的能使血糖升高或致糖尿病药物有如下几类:降压药:普萘洛尔、钙通道拮抗剂(如硝苯地平)、二氮嗪、可乐定等。
激素类药物:糖皮质激素、雌激素和含有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药、甲状腺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等。
利尿药:氢氯噻嗪、氯噻酮、螺内酯等。
抗精神病药及抗焦虑药:氯丙嗪、泰尔登、氟哌啶醇、碳酸锂、阿米替林、多虑平、三环类抗抑郁药等。
儿茶酚胺类药物: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左旋多巴、去甲肾上腺素等。
镇痛药及解热镇痛抗炎药:大剂量阿斯匹林、大剂量扑热息痛、消炎痛、吗啡等。
抗癌药:四氧嘧啶、左旋门冬酰胺酶、链佐脲菌素、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A。
此外,还有抗癫痫药苯妥英钠、抗结核药异烟肼等。
2、血糖增高的临床表现血糖升高,尿糖增多,可引发渗透性利尿,从而引起多尿的症状;血糖升高、大量水分丢失,血渗透压也会相应升高,高血渗可刺激下丘脑的口渴中枢,从而引起口渴、多饮的症状;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的缺乏,导致体内葡萄糖不能被利用,蛋白质和脂肪消耗增多,从而引起乏力、体重减轻;为了补偿损失的糖分,维持机体活动,需要多进食;这就形成了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
糖尿病患者的多饮、多尿症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比。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吃得越多,血糖就越高,尿中失糖也越多,饥饿感也就越厉害,最终导致了恶性循环。
3、血糖增高怎么检测静脉血糖是诊断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金标准,但是由于静脉血糖检测比较繁琐,确诊后一般只需要测定指血的血糖即可成为监测血糖的标准,可以在家中用家用血糖仪进行自我血糖监测(SMBG),它的好处在于能够快速反映身体内的实际血糖水平,更好地了解病情,及时调整治疗。
现在还有动态血糖监测(CGM)可以更加精细的了解我们全天血糖的特点。
好的血糖控制应该是把全天的血糖值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可引起血糖升高的药物
·健康科学·可引起血糖升高的药物范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血糖也在不经意间跟着提高了很多。
近些年很多疾病都会伴有高血糖的存在,很多药物的使用也会引起人体糖代谢发生紊乱,导致用药人出现糖尿病,血糖过高会对人身体带来很多危害,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那么具体有哪些药物会造成血糖升高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解一下,希望可以为大家带来帮助,避免发生因用药不当引起的高血糖。
一、 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会造成血糖升高这类药常用的有醋酸可的松、波尼松、波尼松龙、地塞米松等。
这类药物会使身体中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或是糖原等,降低身体各脏腑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也会使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功能受到一定抑制,所以这类药物的使用非常容易导致血糖升高。
特别是长时间吃这类药物的人群,高血糖或糖尿病的发生率也非常高,如果有糖尿病的人长时间服用这类药更会加重病情。
这类药物使用剂量越大,服用时间越久,就越会加大用药者血糖升高的概率或是患糖尿病的概率。
二、 使用免疫抑制剂类药物会造成血糖升高最常用的就是环孢素A和他克莫司,常被用在器官移植手术后的治疗中,这类药物可以有效预防术后的排斥反应,但是却很容易引起使用者的血糖升高。
药物使用剂量越大,就会越增加高血糖的发生率。
如果再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一起使用,血糖升高的现象会更容易发生且表现很明显。
三、 使用抗精神病类的药物会造成血糖升高根据临床使用情况反映,有很多治疗精神类的药物会引起使用者血糖的升高,这类药物有苯妥英、阿莫沙平、洛沙平、氯氮平、米安色林等。
精神病类药物类型的不同,引起的血糖升高情况也不同,当然,对身体带来的危害程度也是各不相同,这类药物中最容易造成血糖升高的是氯氮平和奥氮平,依次是喹硫平和吩噻嗪类。
四、有些降血脂药物会造成血糖升高如果是已经患有糖尿病的情况下,使用烟酸很容易造成血糖升高;但是如果血糖原本就很正常的人,使用烟酸后就不会造成血糖升高。
使用的烟酸剂型或是剂量是最直接导致血糖升高与否的原因。
激素引起血糖升高的原因
激素引起血糖升高的原因文章目录*一、激素引起血糖升高的原因1. 激素引起血糖升高的原因2. 哪些激素会引起血糖升高3. 吃激素引起血糖升高怎么办*二、吃激素引起血糖升高要注意什么*三、吃激素引起血糖升高吃什么好激素引起血糖升高的原因1、激素引起血糖升高的原因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α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与胰岛素的作用相反,胰高血糖素是一种促进分解代谢的激素,具有很强的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使血糖明显升高。
它在维持能量平衡和血糖水平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胰高血糖素的作用部位在肝脏,主要在两餐之间和夜间分泌。
它会通知肝脏到时间该分解储存的糖原了,它还会帮助其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即糖异生。
此外,它能促进脂肪的分解,生成酮体。
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和神经末梢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可以刺激肝脏生成葡萄糖。
肾上腺素还能促进脂肪的分解,在肝脏产生酮体和经糖异生生成糖。
皮质醇,也称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分泌的一种类固醇激素。
皮质醇是一种胰岛素拮抗激素,使得肌肉和脂肪细胞抵抗胰岛素,它还可以增加肝脏葡萄糖的产生。
生长激素是由大脑的腺垂体分泌的一种激素,它的作用类似于皮质醇,也是一种胰岛素拮抗激素。
当生长激素水平过高时,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
2、哪些激素会引起血糖升高 2.1、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泼尼松龙、强的松和地塞米松等。
这类药物引起血糖升高的特点为:起病较快,病情较轻,无明显糖尿病症状。
以餐后血糖升高明显。
停服药后血糖可降至正常。
糖皮质激素主要通过促进糖原异生,抑制葡萄糖的氧化磷酸化而降低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进而诱发胰岛素抵抗而使血糖升高的。
2.2、β-受体阻滞剂如普奈洛尔、比索洛尔、美托洛尔、索他洛尔、阿替洛尔和卡维地洛等。
该类药物能抑制胰岛素分泌,使糖耐量受损,而引起高血糖。
其中,卡维地洛由于具有双重阻断β受体和α受体的特性,所以升高血糖作用最弱。
2.3、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三氯噻嗪、环噻嗪和氢氟噻嗪等,这类药物能诱发血糖升高,其发生机制为抑制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慎防这些药物升高血糖
慎防这些药物升高血糖血糖是人体维持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血糖控制不好不仅会引发一系列疾病,还会增加病情的复杂程度。
因此,慎选药物和正确用药对于降低血糖水平非常重要。
一些药物很容易造成血糖升高,甚至引起糖尿病发生。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些药物。
1.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这类药物包括泼尼松、地塞米松、莫匹罗星等,很容易导致血糖升高。
这类药物常用于治疗哮喘、风湿性疾病等,用量大、时间长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2. 利尿剂:常用的利尿剂包括氢氯噻嗪、呋塞米等,虽然这类药物并非专门用于降低血糖,但是它们通过逼尿作用消耗体内水分和电解质,从而导致血糖增高。
3. 胰岛素释放剂:这类药物可以促使胰岛素的分泌释放,从而引起血糖升高。
包括格列喹酮、格列吡嗪等药物。
4. 雌激素:女性在更年期或者临近更年期的时候,往往需要服用雌激素,但是雌激素会抑制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的抵抗性等,这些都会使得血糖升高。
5. 抗精神病药物:这类药物是治疗精神障碍疾病的常见药物,包括氟哌啶醇、奥氮平等。
这些药物有两种不同的机制,一种是通过抑制神经递质多巴胺的释放,这种机制会导致血糖升高;另一种是通过影响人体对血糖的吸收和利用来造成血糖异常。
6. 葡萄糖激动剂:这类药物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增加餐后胰岛素的峰值,但是这种机制也会导致血糖升高。
以上药物虽然会产生血糖升高的影响,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表现出血糖上升的情况,主要取决于药物的种类、用药方式和用药剂量等因素。
因此,再次强调,选择用药前要慎重,最好根据医生的指导用药,避免自行服用药物。
另外,对于有高血糖或者糖尿病病史的人,更应该注重对这些易致血糖升高的药物的防范。
五种抗精神病类药物对于患者血糖影响的比较
五种抗精神病类药物对于患者血糖影响的比较摘要:目的分析对五种抗精神病类药物对于患者血糖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2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五组。
A组患者采用奥氮平治疗,B组患者采用喹硫平治疗,C组患者采用利培酮治疗,D组患者采用齐拉西酮治疗,E组患者采用阿立哌唑治疗。
分析五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的变化。
结果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A、B、C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D、E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常用的五种抗精神病类药物中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可引起血糖升高,大多数患者血糖水平仍在正常范围内。
齐拉西酮、阿立哌唑对血糖水平影响较小。
关键词:抗精神病类药物;精神分裂症;血糖;影响【Abstract】Objective Analysis of the five kinds of anti-psychotic drugs for patients with blood sugar impact.Methods This study selected from March 2014 to February 2015 250 cases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as objects,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A group of patients using olanzapine therapy,group B were treated with quetiapine therapy,group C were treated with risperidone,D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ziprasidone treatment,E group treated with aripiprazole treatment.Analysi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patients glycemic index of the five groups.Results Data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t test statistic,A,B,group C patients after fasting blood glucose,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h than before treatment increased,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D,E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fasting blood glucose,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h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0.05).Conclusion Five commonly used in clinical anti-psychotic drugs in olanzapine,quetiapine,risperidone may cause blood sugar,blood sugar levels are still within the normal range in most patients.Ziprasidone,aripiprazole has little effect on blood glucose levels.【Key words】 Anti-psychotic drugs;Schizophrenia;Sugar;Influence 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伴有代谢综合征,导致糖脂代谢。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药学监护
已有肝脏疾病患者应限制他汀使用吗?
禁忌症: 失代偿性肝硬化,急性肝功能衰竭 谨慎使用: 代偿性肝硬化,慢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
〔3〕当患者有肌肉触痛、压痛或疼痛,CK不升高或中度升高〔3-lO×ULN〕 ,应进行随访、每周检测CK平,直至排除了药物作用或病症恶化〔应及时停 药〕。如果连续检测CK呈进行性升高,应慎重考虑减少他汀类药物剂量或暂 时停药,然后决定是否或何时再开始他汀类药物治疗。
〔4〕一旦患者发生横纹肌溶解,应停止他汀类药物治疗。必要时住院进行静 脉内水化治疗。一旦恢复,应重新仔细考虑他汀治疗的风险-获益情况。
如果患者患者无肌痛病症,检测CK高于10倍ULN,予以 停药,随访患者至CK下降至正常,然后任选一种他汀再 开始治疗,如果可能,应从小剂量开始
肾脏损害
有病例报道他汀对肾脏可能有损害作用,而大规模临床试 验中,很少观察他汀相关肾脏损害。
他汀类药物不会导致与肌病无关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或肾功 能不全
2021年欧洲药品管理局药物警戒工作组亦决定,所 有产品信息中的不良反响局部增加新发糖尿病为常 见不良反响。
2021年中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关 于修订他汀类药品说明书的通知中,也要求所有他 汀类说明书参加可能引起血糖升高的相关信息。
新发糖尿病的药学监护
对未确诊糖尿病患者的建议:
高效他汀是否增加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风险?
2021年6月发表在?Pharmacoepidemiol Drug
Saf.?
方法:选择200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期间开始服用具有高效他汀类药物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和低效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 、氟伐他汀〕的患者。
几类对血糖调节有影响的药物_余江平[1]
人 们 通常 认为 , 理想 的根 除 Hp 方案 应 具备 根 除 率高 (90 %以上),药物副作用少 ,疗程短 , 价格合理等特点 。2000 年
5 月在江西召开的 “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推荐的根除 Hp 治疗 方案便具有如上特点[ 8] 。
4.1 铋剂 +两种抗生素
方案
费用
方案
费用
1
52.64
1
421.54
2
21.28
2
224.84
3
108.36
3
290.08
注 :以上费用均按我院 2002 年 2 月药品零售价格计算 。其中 , 铋剂 选用 CBS , PPI 选用奥美拉唑
参考文献 :
[ 1] 王环增主编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南 [ M ] .北京 : 知识出版社 , 2001 :667.
[ 7] 吴永冬 , 扬 迅 , 王惠吉 , 等 .兰索拉唑及胶体铋的四联 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 [ J] .中国内科杂志 , 2001 , 40(1):
40. [ 8] 中华 医学会 消化分 会 .全 国慢性 胃炎研 讨会共识 意见
[ J] .胃肠病学 , 2000 ,(2):79.
(收稿日期 :2002-01-19)
4 非甾体消炎镇痛药
消炎痛 、水杨酸盐 , 可减弱 S U 与血浆蛋白结合力 , 从而使 血液中游离 SU 增多 , 大剂量服用此类药物可增强 S U 的降血 糖作用 。此外 , 水杨酸盐还可减少 S U 的肾排泄 ,使 S U 作用增 强 , I ns 的分泌增多 ;也可增加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 [1] 。另 外 , 保泰松可减少 SU 的脏肝代谢和肾排泄 。而阿司匹林用于 糖尿病患儿 ,更易出现低血糖 ,故对糖尿病患儿应慎用 。其它如 扑热息痛也可致低血糖 。
优质医学糖尿病药物分类
(车轴里上的润滑油再多没有马拉车也不会走)。目前认为2型糖尿 病发病机制与胰岛素抵抗有关,早期应用此类药物可以从根本上改变 病情。可单独或联合其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胰 岛素抵抗明显者。但不宜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孕妇、哺乳期妇女和 儿童。 • 服药时间大约在每天同一时间,与是否进餐无关。本类药物的主要不 良反应为水肿,有心力衰竭倾向或肝病者慎用。用药前和用药中应监 测肝功能,如转氨酶超过正常上限3倍,则不用或停用。
5
5、格列美脲(亚莫利、迪北、万苏 平、圣平、伊瑞)
• 第三代新的口服磺酰脲类药,作用机制同其它磺酰脲类药,但能通过 与胰岛素无关的途径增加心脏葡萄糖的摄取,比其它口服降糖药更少 影响心血管系统;体内半衰期长达9小时,只需每日口服1次。在体内 容易与蛋白质快速结合和解离,对血糖控制较为稳定,不易引起低血 糖。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为磺脲类降糖药中的中长效制剂, 初始剂量为1,一天一次,以后可以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逐渐增加剂量, 如:每1-2周增加1,一般病人每天剂量为 14,仅少数病人每天剂量 为68。剂量达到2后,剂量的增加根据患者的血糖变化,每1~2周剂 量上调不超过2。一般一天一次顿服,建议在早餐前服用,若不吃早 餐,可于第一次正餐之前即刻服用。服用时不得嚼碎。在老年2型糖 尿病患者中,格列美脲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可能是通过它的胰外作用), 并且1c和血液葡萄糖水平都得到了改善,这种改善机制可能有血浆脂 联素升高等因素的参与。本研究结果提示:格列美脲对于老年2型糖尿 病患者的治疗比其他磺脲类药物有更大的优势。
可以增强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它 可以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以起到 减轻病人体重及降糖的作用。
常见的几种影响血糖的药物
常见的几种影响血糖的药物作者:来源:《健康管理》2016年第10期正常人的糖代谢通过神经、激素等的调控,处于相对的动态稳定状态。
但先天性的某些酶缺陷、神经系统紊乱及内分泌失调,均可引起糖代谢障碍,使血糖发生波动。
在采取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仍不能控制血糖时,就需用药物进行调节。
但临床上一些常用的药物也对降糖药有影响,作为基层医生,必须对此有所了解。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高血压患者常出现胰岛素利用障碍,ACEI对改善胰岛素利用有效。
如依那普利降低血糖的效果比卡托普利好。
西拉普利可在血糖升高时使胰岛素分泌增加,但对改善胰岛素利用效果不明显。
有学者比较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喹那普利、雷米普利、赖诺普利和安慰剂对胰岛素利用的影响,这5种ACEI均对改善胰岛素的利用有效,其中以赖诺普利的作用最为明显。
另有试验表明,培哚普利在降压时,能使胰岛素敏感性明显增加,有人认为ACEI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不依赖于血管紧张素Ⅱ的降低,这可能与内源性激肽增加有关。
大多数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无任何影响,但有人报道,坎地沙坦有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这可能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的改变,从而导致其他神经因子活性的改变有关。
该类药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有人以氨氯地平进行双盲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氨氯地平能增加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机制可能为:通过降低细胞钙离子的水平来恢复胰岛素介导的血管扩张作用,进而增加肌肉组织的血流灌注,改善葡萄糖的利用。
多数拟肾上腺素药可致高血糖,如肾上腺素是α及β受体激动剂,能促进糖原及脂肪分解,使血糖升高,禁用于糖尿病患者。
大剂量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时,能促进糖原分解及干扰胰岛素的分泌,从而导致高血糖。
异丙肾上腺素是β1、β2受体激动剂,能促进糖原分解及游离脂肪酸释放,其升高血糖作用比肾上腺素稍弱。
其他如间羟胺、去氧肾上腺素也可致高血糖。
β2受体兴奋,生理上可表现为平滑肌松弛,骨骼肌的糖原分解增加和胰岛素释放。
临床药师对1例甲泼尼龙导致aecopd患者高血糖的病例分析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 ol.19 No.102258投稿邮箱:sjzxyx789@临床药师对1例甲泼尼龙导致AECOPD 患者高血糖的病例分析吉莹(兴化市人民医院 药剂科,江苏 兴化)摘要:甲泼尼龙属于甾体类糖皮质激素,它是一把双刃剑,具有抗炎、抗过敏及免疫抑制等多种作用,但是同时它又可导致多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例如高血糖等。
糖皮质激素是胰岛素的反调节激素,可拮抗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加重胰岛素抵抗。
因此,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注意患者血糖的变化。
关键词:甲泼尼龙;高血糖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102.162本文引用格式:吉莹.临床药师对1例甲泼尼龙导致AECOPD 患者高血糖的病例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258-259.0 引言临床药师参与了1例AECOPD 患者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引起高血糖的临床治疗,现报告如下。
1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75岁,因“反复咳嗽咳痰气喘8年,加重3天”于2019年4月1日入院,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咳痰,痰为黄脓痰,不易咳出。
经门诊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今日出现气喘加重,夜间不能平卧,现为进一步诊治,门诊拟“AECOPD”收住入院。
患者否认有“糖尿病”病史。
入院后予抗感染、抗炎平喘等治疗。
入院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急性加重”。
治疗经过:入院第1天,患者早餐后血糖5.6 mmoL/L。
入院第2天,查糖化血红蛋白6.0%,早餐后血糖12.3 mmoL/L。
入院第3天,餐后血糖在10~14 mmoL/L。
患者用药期间均同平日正常饮食,近期血糖控制欠佳,临床药师考虑甲泼尼龙会导致血糖升高,建议医生减少甲泼尼龙用量,医生采纳药师建议,同时监测患者血糖。
不再入药!穿山甲从药典除名
家庭医药 2020.0739用药之道之道种,无论是用于食物还是药物,无论其是否有效,都不应再被经营利用。
炔诺孕酮,服用炔诺孕酮,可能
会使血糖轻度升高,使隐性糖尿
病变为显性,对患有糖尿病的女
性会产生不良影响。
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
引起患者血糖升高的可能原因是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这类药物时,会出现更高的血糖、游离脂肪酸、酮体和甘油三酯水平。
这些不良反应可以通过减少药物剂量而改善,终止治疗后可消失。
其他药物苯妥英、甲状腺激素、左旋多巴、茶碱、吗啡、加替沙星、利福平、吲哚美辛等。
可引起血糖升高的中药如紫苏、龙胆草、秦艽、贝母、全蝎、党参、杜仲、鹿茸、甘草等。
总之,对于药源性高血糖,患者应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非糖尿病患者,用药后若发现血
糖升高,应鉴别是否由药物引起
的,排除其他非药物因素。
对于
由药物引起的高血糖,原则上应
权衡利弊停用可疑药物,若确需
继续用药,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
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
33例非降糖药引起血糖异常病例分析
循环的功能32。
未见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毒副作用的报道。
注射用纤溶酶是一种蛋白酶制剂,有一定的抗原性,临床使用前应先进行皮试,皮试阳性反应者应禁用。
本例患者按药品说明书规定进行皮试阴性后,仍在首次静脉滴注该药过程中发生过敏性休克,提示对静脉应用该药的患者应加强巡视和观察,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该立即停药,并积极给予对症处理31。
本例患者是老年人,有药物过敏史,有基础疾病,提示老年人因多病,治疗时应用药物的品种也较多,约有)/4老年患者同时用药4~6种,因此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大(约2%),且其发生率与用药品种数成正比31。
建议临床医护人员在对老年患者使用此类药物时,应配备必要的抢救措施,同时严密监测患者反应,加强用药监护。
参考文献〔3李旭霞,李庆伟.抗凝血蛋白药物的研究进展3〕.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65,20(2):28A9”-〔2〕舒文琳,苏志坚・注射用复方骨肽致过敏性休克3〕.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3j9(7):477679-〔5〕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7-33例非降糖药引起血糖异常病例分析艾丽婧(福州市长乐区医院药剂科,福建福州359200)摘要:目的探讨非降糖药引起血糖异常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对我院26—年12月〜2620年”月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非降糖药引起血糖异常报告35例进行分析评价。
结果年龄大于66岁的患者占多数(7973%),血糖异常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后5天内(75.77%)。
原发疾病前三位分别为消化系统疾病(32.30%)、呼吸系统(27.27%)及心血管系统疾病(27.27%);诱发药物前三位分别为激素及其相关药物(35.35%)、抗微生物药(24.2%)及心血管系统药物(2.2%)。
35例药源性血糖异常报告中,血糖升高2例,降低20例,无糖尿病史患者发生药源性血糖异常病例数与有糖尿病史者基本持平,联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糖尿病患者9例中7例导致血糖升高。
喹诺酮类药物易发血糖异常
• 使用喹诺酮类时,低血糖易发于糖尿病、联合使用降糖药物,老年, 败血症,低白蛋白血症,恶性肿瘤,肝病和慢性心脏衰竭患者,低血 糖 易可 发能 于是糖由尿于病阻、断肾胰功岛 能不β 全细、胞联KAT合P通糖道皮促质进激胰素岛治素疗释及放老;年而患高者血,糖机则制 尚不明确,可能是由于直接抑制胰岛素的释放和其他胰岛素抑制机制。
• 伴有或不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在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后均可引起血糖异常,但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发生较早且较重,恢复较慢,尤其是正在使用降糖药 物治疗的患者较易发生低血糖,可能与两类药物联合使用产生了累加效果, 使血糖降低过多过快有关。
• 大多数氟喹诺酮类药物主要是经肾脏、肝脏代谢。肾功能障碍的患者肌酐清 除率低,使用该药后容易出现血糖异常,所以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肝损害的 患者除会影响该药物代谢外,肝功能的损害致使肝脏不能正常合成肝糖原和 (或)肝糖原分解加速,也导致了血糖浓度增高。
[5]ISHIWATA Y,YASUHARA M. Gatifloxacin-induced histamine release and hyperglycemia in rats [ J ] . Eur J Pharmacol,2010,645(1 -3) :192 -197.
2019/10/10
• 老年患者易发血糖异常,这可能与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致垂体前叶、肾上 腺皮质功能下降,当发生血糖异常时正常反调节功能减低,不能及时分泌调 节血糖的激素有关。
2019/10/10
血糖异常的防治
• 低血糖多见,一般出现在首次用药后l一3d,高血糖通常 发生在首次用药3d后;
• 低血糖临床表现以多汗、无力、饥饿、心悸、震颤、意识 模糊等为特征的低血糖患者,停药后立即静脉注射50%葡 萄糖注射液或静脉滴注10%葡萄糖注射液予以治疗;建议 患者用药前先进食避免空腹,可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什么药能使血糖升高
什么药能使血糖升高文章目录*一、什么药能使血糖升高*二、血糖升高有什么危害*三、血糖的正常范围什么药能使血糖升高1、什么药能使血糖升高1.1、平喘药。
如特布他林(也叫博利康尼、喘康速)、氨茶碱、二羟丙茶碱(也叫喘定)、沙丁胺醇(也叫舒喘宁)等,这些平喘药均可诱发用药者的血糖升高。
而且,大剂量地静脉注射沙丁胺醇时还可使患者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2、烟酸。
烟酸是用于调节血脂异常的药物,血糖正常者在使用此药时一般不会引起血糖升高,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或糖耐量异常者来说,使用此药就很容易引起血糖升高。
而且,使用该药的剂量越大,血糖升得越高,尤其是速效型烟酸制剂更易引起用药者的血糖升高。
1.3、抗精神病类药物。
包括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也叫冬眠灵、可乐静)、氟哌啶醇、三氟噻吨(也叫氟哌噻吨)等,以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奥氮平(也叫再普乐)、利培酮(维思通)、喹硫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等。
患者使用这些药物时均有可能诱发血糖升高,特别是临床应用日趋广泛的氯氮平和奥氮平在使用时最易诱发用药者发生糖尿病。
2、升血糖的食物有哪些2.1、水煮鱼其实是油煮鱼很多人喜欢水煮鱼麻辣浓重的口感,但是制作水煮鱼,鱼片要先用沸水焯一下,配上豆芽,撒满辣椒与花椒,再浇上滚滚的热油,鱼片完全在油里“潜泳”,不是水煮鱼,而是油煮鱼。
非常不适合,糖友食用!1.2、一盘鱼香肉丝30克糖鱼香肉丝兼具甜、酸、辣的口感,配饭吃很美味,但这道菜要做得成功,关键是要油多、糖多、盐多。
粗粗一算,这道菜会用30克白糖和30克油,糖友应该少点这道菜。
1.3、糖醋食物堪比甜味饮料糖有提鲜、增味、上色等作用,还能让菜肴味道有层次感,但是有的餐馆为了提高菜肴口感和卖相,烹制时可能会加入大量糖,有的甚至比甜饮料中都多。
糖友应慎食。
例如,糖醋鱼、糖醋排骨、糖醋里脊等糖醋菜肴。
3、血糖升高怎么办3.1、多运动应根据自身年龄及体质,每日坚持适宜强度的运动和锻炼,如散步、体操、打太极拳等。
吃药能使血糖升高吗
吃药能使血糖升高吗文章目录*一、吃药能使血糖升高吗*二、如何预防高血糖的发生*三、有效降血糖的食物有哪些吃药能使血糖升高吗1、吃药能使血糖升高吗吃药肯定是可能造成血糖升高的,这是因为有很多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引起人体的糖代谢紊乱,导致用药者出现药源性的血糖升高或血糖降低,其中以引起血糖升高最为多见。
这种药源性的血糖升高不但可引发用药者出现糖尿病,严重时还会使用药者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所以人们用药时应格外注意这些可引起血糖升高的药物。
2、哪些药有可能会造成血糖升高2.1、平喘药如特布他林(也叫博利康尼、喘康速)、氨茶碱、二羟丙茶碱(也叫喘定)、沙丁胺醇(也叫舒喘宁)等,这些平喘药均可诱发用药者的血糖升高。
而且,大剂量地静脉注射沙丁胺醇时还可使患者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2、烟酸烟酸是用于调节血脂异常的药物,血糖正常者在使用此药时一般不会引起血糖升高,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或糖耐量异常者来说,使用此药就很容易引起血糖升高。
而且,使用该药的剂量越大,血糖升得越高,尤其是速效型烟酸制剂更易引起用药者的血糖升高。
2.3、加替沙星该药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新型喹诺酮类抗菌药,其在使用的过程中可引起用药者出现严重的高血糖。
据世界卫生组织乌普萨那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6年5月10日,有关使用加替沙星的患者出现血糖升高的报告有334份,导致糖尿病的报告有24份。
3、血糖高的常见症状3.1、性功能障碍高血糖引起血管、神经系统病变以及心理障碍等引发男性阳痿,女的性冷漠、月经不调等性功能障碍。
这就属于高血糖症状表现之一。
3.2、身体疲劳无力对于正常人来讲一般不会出现身体没有力气的感觉,但是得上这个病的人就不一样了,例如整天感觉身体很会疲劳厌倦,整天提不起精神来,什么事都懒得做,有时下半身、腰膝、两个小腿特别无力,连走路、爬楼梯都有气无力。
这也是高血糖症状的表现。
如何预防高血糖的发生1、调心指的是要有平和的心态。
药物诱发的血糖升高
※※※※※※※※※※※※※※※※※※※※※※※※※※※※临床药学通讯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剂科编2004年第1期※※※※※※※※※※※※※※※※※※※※※※※※※※本期目录-------------------------------------------------------------------------------------------------- ●药监动态●转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第四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警惕甲氧氯普胺(片剂、注射剂)的锥体外系反应警惕鱼腥草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警惕群体服用碘化油胶丸补碘引起的不良事件卡马西平片的严重不良反应安痛定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药物与临床●药物诱发的血糖升高ACEI及AT1R拮抗剂的不良反应和临床处理抗菌药的序贯疗法●医院药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实施与工作流程浅谈药师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作用中草药处方应付变革对中医治疗的影响新增医保药品目录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为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及时反馈收集到的药品安全隐患的信息,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负责不定期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
警惕甲氧氯普胺(片剂、注射剂)的锥体外系反应甲氧氯普胺,又称胃复安、灭吐灵,可通过阻滞多巴胺受体而作用于延脑催吐化学感应区,起到中枢性镇吐作用;同时还可以加强胃及上部肠段的运动,促进小肠蠕动和排空,松弛幽门窦和十二指肠冠,提高食物通过率,起到外周性镇吐作用。
截止2003年第一季度,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有关甲氧氯普胺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共58 例,其中锥体外系反应42例(占72.4%),主要表现为肌震颤、头向后倾、斜颈、阵发性双眼向上注视、发音困难、共济失调等。
42例病例报告中,年龄在18岁以下的共16例,占38%;首次用药即出现锥体外系反应的20例,占47.5%。
喹诺酮类药物易发血糖异常
精选ppt
5
血糖异常的易发人群
• 使用喹诺酮类时,低血糖易发于糖尿病、联合使用降糖药物,老年, 败血症,低白蛋白血症,恶性肿瘤,肝病和慢性心脏衰竭患者,低血 糖 易可发能于是糖由尿于病阻、断肾胰功岛 能不β全细、胞联KAT合P通糖道皮促质进激胰素岛治素疗释及放老;年而患高者血,机糖制则 尚不明确,可能是由于直接抑制胰岛素的释放和其他胰岛素抑制机制 。
• 老年患者易发血糖异常,这可能与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致垂体前叶、肾上 腺皮质功能下降,当发生血糖异常时正常反调节功能减低,不能及时分泌调 节血糖的激素有关。
次用药后l一3d,高血糖通常 发生在首次用药3d后;
• 低血糖临床表现以多汗、无力、饥饿、心悸、震颤、意识 模糊等为特征的低血糖患者,停药后立即静脉注射50%葡 萄糖注射液或静脉滴注10%葡萄糖注射液予以治疗;建议 患者用药前先进食避免空腹,可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2]Mohr J,Peymann P,Troxell E,et al. Risk factors for hyperglycemia in hospitalized adults receiving gatifloxacin:a retrospective, nested case controlled analysis [ J ] . ClinTher, 2008, 30(1) :152 -157.
[3]Catero M.Dysglycemia and fluoroquinolones:are you putting patients at risk[J]J Faro Pract,2007,56(2):101.
[4]amada C。Nagashima K,Takahashi A,et a1.Gatifloxacin acutely stimulates insulin secretion and chronically suppresses insulin biosynthesis[J].Eur J Pharmacol,2006,553(I-3):6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引起血糖升高的药物
药物引起的高血糖通常是指药物在治疗非血糖相关性疾病时,损害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进而导致血糖升高。
引起高血糖的常用药物有:抗高血压药物、调脂药、喹诺酮类药物、免疫调节药物等。
一、噻嗪类利尿剂:氢氯噻嗪等。
其导致高血糖的机制主要与细胞内失钾有关。
用药后,到达肾单位远曲小管的钠离子量增加,其可与小管细胞钾离子交换,以致失钾增多;另一方面,用药后机体血容量减少,导致醛固酮分泌增加,促进远曲小管钠钾交换,尿钾排出增多。
上述原因导致的细胞内钾离子水平下降可影响胰岛β细胞膜极化状态而致胰岛素分泌障碍。
可与保钾类降压药联合使用(如ACEI及ARB),减少体内失钾,以降低此类药物对血糖的影响。
二、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普萘洛尔、奈比洛尔等。
其导致高血糖的主要机制是抑制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使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其他机制还包括肌肉脂蛋白酶减少、体重增加、胰岛素清除率下降及外周血流减少等。
胰岛β细胞上存在β2肾上腺素受体,可兴奋胰岛素分泌,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是受体抑制易致胰岛素分泌减少,α1阻滞剂可增加脂蛋白脂肪酶的活性,从而降低甘油三酯水平,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
感性。
因此选用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及α,β受体阻滞剂或可减弱对血糖的不良影响。
三、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辛伐他汀等。
此类药诱发糖尿病的主要机制包括:
①影响胰岛素分泌:他汀类药物能阻断电压门控L形钙通道开放并抑制钙离子内流,进而抑制胰岛素分泌;
②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脂肪细胞摄取葡萄糖显著减少,引起胰岛素抵抗。
他汀类药物有明确的致糖尿病风险,但是其对心血管疾病的总体益处远大于新增糖尿病危险,因此有他汀类治疗适应证者均应坚持服用此类药物,服药期间定期观测血糖,有异常增高要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四、烟酸类药物:烟酸。
诱导高血糖的机制主要是大剂量烟酸导致脂肪组织甘油三酯分解反跳性增强,循环游离脂肪酸水平增加,致骨骼肌摄取葡萄糖减少以及肝糖异生增加。
因此,在应用烟酸药物时,应加强对血糖的监测力度,以降低发生高血糖的风险。
五、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等。
可引起血糖紊乱,即症状性高血糖和低血糖,尤其正在使用胰岛
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或降糖药治疗者。
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可引起低血压,临床表现以多汗、乏力、心悸、震颤、意识模糊等为特征,停药后立即静注50%葡萄糖注射液或静滴10%葡萄糖注射液予以治疗。
②加替沙星、吉米沙星可引起高血糖,临床表现以口渴、多饮、多尿、疲劳无力等为特征,停药后加注胰岛素予以治疗。
六、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NI):他克莫司、环孢菌素等。
Prokai等研究显示较大剂量的他克莫司比环孢素A及小剂量的他克莫司更易诱发糖尿病。
CNI引起高血糖的机制较为复杂,能够通过增加细胞内吞作用的速率去除脂肪细胞表面的葡萄糖转运蛋白4,从而抑制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必不可少,因此应在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的血糖水平及胰岛功能,术后尽量选择对血糖影响小的药物,同时严密监测血糖。
七、α干扰素
可能通过自身免疫机制引起糖尿病,其促使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激活的树突状细胞是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是固有免疫与获得免疫之间的重要枢纽,此外,α干扰素可能通过Th1/Th2细胞之间平衡失调引起自身免疫异常。
干扰素诱发的糖尿病几乎均为1型,患者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
参考文献
[1]王彦苏,包玉倩.非内分泌激素类药物相关高血糖的研究进展.中华糖尿病杂志,2020,12(2):117-120.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合理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9):646-653.
[3]王丽霞,候拥铓,胡永红.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J].基础医学论坛2015,19(20):2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