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合集下载

唐朝四大建筑

唐朝四大建筑

中国现存的四处唐代建筑唐代建筑规模宏大,朴实雄浑,豪放壮丽。

目前,全国仅山西省还保存着四座唐代木构建筑。

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面阔进深各三间,平面近似正方形,单檐歇山顶。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其屋顶坡度为中国现存古建筑中最平缓的。

虽然只是一座小型殿宇,但形制极美。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为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重建,座落在寺后的山腰上,坐东向西,高出前部地面十二三米。

面阔七间,通长34米;进深四间,17.66米;在寺举折圆和舒缓,曲线优美,整个殿宇雍容庄重,雄伟古朴。

五台山是唐代华严宗基地,佛光寺则是当时五台山十大寺之一。

芮城县广仁王庙正殿建于唐太和五年(831),座落在山西省芮城县龙泉村。

五间四架,单檐歇山顶,殿身有檐柱十六根,全部筑入墙内,殿堂内无柱。

广仁王庙又称五龙庙,内奉水神广仁王,是一座四合院形制的庙宇建筑。

庙内正殿。

该庙为现存唯一的唐代道教庙宇。

平顺县天台庵正殿始建于唐末天祜四年(公元907年),座落在太行山深处的平顺县。

佛殿建在高高的石台基上,广深3间,面阔7.15米,进深7.12米,屋坡举折平缓,四翼如飞,单檐简板布瓦,琉璃脊兽歇山顶,斗拱形式简约、手法苍古。

是隋唐时代始创的天台宗寺庙。

殿前的这一对石狮子,屋沿之角上的小仙人,神兽已经在这座小山头守望了一千两百多年。

山西为唐王朝凝聚了最初的元气。

大唐三百年的盛世里,山西匠人以木取材、木构撑天,用一座座木构斗拱托起了盛唐的天空唐代建筑之一南禅寺位于山西省忻州五台县城南21公里处的阳白沟小银河的北岸,距东冶镇35公里。

该寺创建年代不详。

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1200多年。

寺宇座北向南,占地面积3078平方米。

寺内主要建设有山门(观音殿)。

东西配殿(菩萨殿和龙王殿)和大殿。

组成一个四全院式的建设。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殿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也是亚洲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五台山佛光寺建筑特点与保护研究

五台山佛光寺建筑特点与保护研究

谢谢观看
保护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佛光寺,我们建议: 1、加强法律保护: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保护范围和责任主体,加 大对破坏文化遗产行为的惩处力度。
保护问题
2、提高保护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展览等活动,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 认识和意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工作。
保护问题
3、落实修缮工作:对佛光寺内的建筑进行定期检查和修缮,确保文物的安全 与完整。同时,加强文物档案建设,对寺内文物进行全面登记和数字化管理。
三、文物价值
3、建筑科学价值:佛光寺东大殿的木结构建筑技术和施工工艺体现了中国古 代建筑的杰出成就,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科学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四、结论
四、结论
佛光寺东大殿作为中国唐代建筑的瑰宝,无论是从历史背景、建筑特点还是 文物价值来看,都展现出其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和艺术魅力。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 个辉煌灿烂的时期,而佛光寺东大殿则是这一时期文化和艺术的缩影,为我们深 入研究中国唐代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保护问题
4、推动可持续发展:在保护佛光寺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实现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有机结合。通过制定科学的旅游规划和管理措施,控 制游客流量,减少对寺内环境的影响。
保护问题
5、加强国际合作: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引进先进的保护 理念和技术手段,提高佛光寺保护工作的专业水平。
五台山佛光寺建筑特点与保 护研究
目录
01 佛光寺的建筑特点
03 参考内容
02 保护问题
内容摘要
五台山佛光寺位于中国山西省五台县,是中国佛教古建筑群中的一颗璀璨明 珠。本次演示将探讨佛光寺的建筑特点及其在保护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以期加强 对这一文化遗产的认知与重视。

对佛光寺东大殿唐代彩塑布局规律的分析

对佛光寺东大殿唐代彩塑布局规律的分析

Fashion Color人文张玮Zhang Wei太原师范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0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Taiyuan Shanxi 030000 An Analysis of the Layout Rules of Tang Dynasty Painted Sculptures in the East Hall of Foguang Temple对佛光寺东大殿唐代彩塑布局规律的分析摘 要:佛光寺东大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构建筑,殿中佛坛上的34尊唐代彩塑体型高大,数量众多,分布密集。

在历史上东大殿曾经过多次修缮和改建,大殿门板从内柱推移到了外柱,这就改变了大殿内的空间,也改变了彩塑原有的视觉效果。

还原东大殿彩塑原本的布局方式和视觉效果即可发现,这种布局思路中继承了许多石窟寺的空间布局经验,对石窟寺的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可以更加清晰的认识东大殿空间布局所遵循的规律,深刻理解古人对于雕塑和展示空间这二者关系的认知。

关键词:布局方式;立柱;前廊;石窟Abstract: The East Hall of Foguang Temple is the largest existing Tang Dynasty wooden building in China. The 34 Tang Dynasty painted sculptures on the Buddhist altar in the hall are tall, numerous and densely distributed. In history, the East Hall has been repaired and rebuilt many times. The door panel of the hall has been moved from the inner column to the outer column, which has changed the space in the hall and the original visual effect of the painted sculptures. It can be found by restoring the original layout and visual effects of the painted sculptures in the East Hall. This layout idea inherits many experience in the spatial layout of cave temples. By studying the evolution law of cave temples, we can more clearly understand the spatial layout of the East Hall. The rules of the art, and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ancients' cogni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ulpture and exhibition space. Keywords:layout;column;front porch;grotto一、佛光寺概况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西北三十公里的豆村镇,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

佛光寺大殿_中国古典建筑分析

佛光寺大殿_中国古典建筑分析
高 约1/4.77。殿顶用板瓦铺设,脊瓦条垒 砌,正脊两端,饰以琉璃鸱吻。二吻虽 为元代补配,但高大雄健,仍沿用唐代形 制。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 高度约为柱高的1/2。粗壮的柱身、宏 大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 雄健有力的感觉。 大殿构架由屋深柱网、铺作层和屋顶梁 架三部分叠加而成,七铺作斗拱纵横恣 肆,威压四方,是现存中国古建筑中斗 拱挑出层数最多、距离最远的一个实例,也是我国集唐代建筑、彩塑、壁画、 题记、经幢于一殿的孤例。 佛光寺大殿在脊檩下仅用叉手,是现存古建筑 使用这种做法的孤例。同时佛光寺大殿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唐代木构建 筑暨第二早的木结构建筑(仅次于五台县的南禅寺大殿)。它虽然比南禅寺 大殿晚七十五年,但规模远胜于彼,且在后世修葺中改动极少,所以国内一 般都将东大殿作为仿唐建筑的范例。也被被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中国第一 国宝”。
大殿简介
佛光寺大殿坐东朝西,三面 环山,西向豁然开朗。寺区 周围松柏苍翠,环境清幽。 寺内建筑高低错落,布局疏 朗,主从有致。最东的高地 高出前部地面约十二三米。 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 庑殿顶,总面积677平方米。 大殿外表朴素,柱、额、斗 拱、门窗、墙壁,全用土红 涂刷,未施彩绘。
大殿结构
佛殿正面中五间装板门, 两尽间则装直棂窗。大殿的 梁架,分为明栿和草栿两大 类,明栿在天花板以下,草 栿不用斧斤加工,在天花板 以上。天花板都作极小的方 格,与日本天平时代(约为 唐中叶)的遗构相同,这也 是大殿为唐建的例证。平梁 上用大叉手而不用侏儒柱, 两叉手相交的顶点与令拱相交,令拱承托替木与脊搏,是唐时期建筑特征。 大殿的平面由檐柱一周及内柱一周合成,分为内外两槽。外槽檐柱与内柱当 中,深一间,好象一圈回廊;内槽深两间广五间的面积内别无立柱,内槽大 梁(即四椽栿),是前内柱间的联络材。檐柱头微侧向内,角柱增高,因而 侧脚和生起都很显著。柱头卷杀作覆盆样,前檐诸柱的基础上均有覆盆,以 宝装莲花为装饰,每瓣中间起脊,脊两侧突起椭圆形泡,瓣尖卷起作如意头, 为唐代最通常的作风。

佛光寺东大殿历史沿革进展研究_张荣

佛光寺东大殿历史沿革进展研究_张荣

中国文物报/2016年/6月/24日/第006版研究佛光寺东大殿历史沿革进展研究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执笔人张荣五台山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公元471—499年)时期。

相传燕之宕昌王巡游至此,来到山门前,忽见佛陀光明遍照山林,因赐额“佛光寺”,寺院名称由此而立。

后逢北周武帝宇文邕“灭法”,五台山寺院大部分荒废。

隋灭北周,五台山佛教寺院又逐渐复兴。

唐元和、长庆年间在高僧法兴的主持下,兴建了著名的佛光寺弥勒大阁。

唐会昌五年(845),唐武宗下令灭法,佛光寺僧人被遣散,寺内建筑被毁。

唐大中年间,佛光寺复兴,唐大中十一年(857)在东侧高台上兴建了东大殿。

佛光寺东大殿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殿堂式唐代建筑。

由于东大殿内保存有唐代木构、唐代墨书题记、唐代塑像、唐代壁画,被梁思成先生称为“四绝”,誉为我国古建筑第一国宝。

受山西省古建筑研究所委托,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2015年起为佛光寺东大殿进行数字化勘察。

该项目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2005年起为佛光寺东大殿第一期勘察研究工作(《佛光寺东大殿建筑勘察研究报告》文物出版社,2011年)的延续。

在第一期针对东大殿建筑大木勘察研究的基础上,第二期勘察研究工作重点针对东大殿塑像、壁画、题记、附属文物等。

勘察采用的技术手段包括:以三维激光扫描、倾斜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为主的数字化记录;基于碳14年代测定手段,结合文献、题记、特征分析的建筑考古研究;人工调查配合多种微损检测、取样分析判断以及文物残损量化。

本文主要通过对大木与塑像、壁画等文物的建置时代分析,推演东大殿历史沿革。

东大殿大部分木构件和部分塑像、壁画通常被认为是唐代原构,本次勘察碳14测定年代基本证实这一观点。

明确指向东大殿始建(857年)的构件包括:东大殿绝大部分木构件(包括板门、地栿),主佛坛塑像内部木骨泥胎,前内柱列弥陀说法图、卷草3幅壁画,主佛座束腰壁画等。

佛光寺

佛光寺

佛光寺佛光寺占地面积34000平方米,坐东向西,地形东高西低。

东、西、北三面环山,惟西向开阔。

整座寺院布局疏朗,排列有序,松柏苍翠,殿宇巍峨,环境十分清雅。

它坐落于豆村镇东北四公里的佛光山腰,西南距五台县城32公里,东北距台怀镇约34公里。

目前享誉世界的佛光寺东大殿,是唐宣写法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由佛门弟子宁公遇女施主出资,愿诚和尚主持修建的。

佛光寺历史悠久,规模宏伟,是五台山保存最好的古寺。

1937年初夏,梁思成、林徽茵等四位教授,兴致勃勃来到五台山。

在此之前,他们在敦煌浩如烟海、绚丽多彩的壁画中,发现一幅五台山图,引起很大的兴趣。

画面上,游人不绝,古刹林立。

他们几个指点着那些较为熟悉的寺院面貌,便了现了一座以前并未见到过的宝塔……为寻此塔,他们在五台山辗转访问一些寺庙后,来到了佛光寺,欣喜地发现,在东大殿南侧有一座砖塔,与敦煌壁画上所发现的那座塔一模一样。

更让他们惊喜的是:整个佛光寺都是一个古代艺术的“新大陆”,特别是东大殿。

梁思成凭学识和经验断定这大殿属于唐代建筑。

为了找到确凿证据,在寺院僧众的帮助下,他们在殿内搭架,梁思成、林徽茵夫妇登上架顶,由林徽茵端着水盆,梁思成用毛巾蘸上水擦拭,终于在大殿左右四梁下方,拭去千年尘封,现出几条字迹清晰、功力浑厚的唐人墨迹,如:“敕河东节度观察个置等使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郑”、“功德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等。

经过测量绘图、现场笔录,梁思成回到北京后定出了题为《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荟萃一寺的魏齐唐宋四个孤例;荟萃一殿的唐代四种艺术》的论文。

文章发表之后,轰动了中外建筑学界。

佛光寺从此不仅是属于中国,也是属于世界的了。

这里的建筑、塑像、壁画、墨迹被称为佛光寺四绝。

佛光寺东西长而南北窄,故寺院布局以东西轴线为通道,将众多主要建筑基本集中于高低层叠、左右对称的三个庭院之内,使整座寺院条理清晰,布局井然。

第一院北侧为文殊殿,南侧为伽蓝殿,西面是天王殿。

佛光寺东大殿介绍

佛光寺东大殿介绍

更让他们惊喜的是,整个佛光寺“是一个古 代艺术的‘新大陆’”,唐、金、明、清建 筑齐备,梁思成激动之地称其为“中国第一 国宝”。回到北京后,他撰写了《记五台山 佛光寺的建筑》,轰动了中外建筑学界,佛 光寺从此真容得现,被誉为“亚洲佛光”
Page
5
佛光寺位于五台县东北三十里处的佛光山腰,依山而建, 高低层叠,爱护你意思而得名,四坐东面西,东南北三面 群峰环抱,西面低平开朗。1961佛光寺被名为第一批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区周围松柏苍翠,环境清幽。 寺内建筑高低错落,布局疏朗,主从有致。全寺可分三个 院落,一院低,三院高,二院花香喷溢,争芳吐艳。佛光 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唐代达到鼎盛,名播长安、 敦煌等地,远及日本等国。 Page 6
Page 3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寻找 佛光寺之名远扬千里之外,在于它重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的主殿 东大殿。它的发现,它的声名,它的命运,与梁启超的长子、我国著名建 筑学家梁思成及其夫人林徽因密切相关。 梁思成最早是从一张图片上认识佛光寺的,那是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拍 摄的敦煌石窟第61窟壁画。壁画是一幅唐朝人绘制的完整清晰的五台山寺 院图,其中有“大佛光之寺”。壁画是唐朝时画的,寺必然就是唐或唐之 前修建,而在当时,日本人以嘲讽的口气给中国古代建筑下了一条定论: 在中国已经没有唐代时期的木构建筑,要看中国唐代木构建筑,就去日本 的奈良、京都吧。
Page 2
据记载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 唐朝时发兴禅师在寺内兴建了高达三年十二米的弥勒大阁, 僧徒众多,声名大振,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 大举灭佛佛光寺因此被毁,今一座祖师塔幸存。公元847 年,唐宣宗李忱即位,佛教再兴,佛光寺得以重建。1937 年6月梁思成等人对佛光寺进行了考察,测绘。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及参考答案(附知识点)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及参考答案(附知识点)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及参考答案(附知识点)《中国建筑史》试题库一、选择1. “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DA 穿斗B 内柱升高C 彻上露明造D 草栿2. 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C A 小木作B 大木作C 铺作D 檐下作3. 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A A 宋B 宋以前C 明清D 元4. 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CA 隆兴寺摩尼殿B 晋祠圣母殿C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D 少林寺初祖庵5. 宋代的“材”为CA 斗口高B 斗口宽C 单拱高B 单栱断面6. 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A、宇文恺B、李诫C、蒯祥D、也黑迭尔7.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8. 清代斗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种功用A 模数化B 承重C 装饰D 材等9.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C A 晋B 冀C 苏D 赣10.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B A 东周B 西汉C 唐宋D 明清11. 以下哪一条与长城无关AA 宗法制度B 秦始皇C 胡服骑射D 丝绸之路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 B A 南怀仁B W·钱伯斯C J ·朗世宁D 汤若望13. 以下哪条不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AA 全面保护B 重点保护C 有限保护D 酌情保护14. 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C A 历史主义B 民族形式C 中国固有形式D 民粹主义15. 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A、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B、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C、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D、安阳洹北遗址16. 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A、兆域图B、西京长安图C、平江府图D、清明上河图17. 汉代四象中指东方的是A、青龙B、白虎C、朱雀D、玄武18. 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是城的风貌。

被梁思成誉为“我国第一国宝”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

被梁思成誉为“我国第一国宝”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

被梁思成誉为“我国第一国宝”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佛光寺,保存有中国最重要的一座古建筑——唐代木结构建筑东大殿,佛光寺的地位在古建界众所周知,被梁思成先生誉为“我国第一国宝”(注:梁思成《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

佛光寺位于五台山台外,坐落在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新村后的山崖之前。

寺宇规模较大,但是和五台山台怀镇大寺相比的话,还是规模较小。

按照资料,佛光寺曾经为五台山“古十寺”之一(注:宋·延一《广清凉传·五台境界寺名圣迹六》),那么现存的规模显然不是佛光寺原状,在佛光寺鼎盛时期的盛况,我们已不得而知。

山门前的油松粗壮,枝丫似虬,与山门及照壁相映成趣,是游客到了佛光寺看到的第一幅画面。

进入山门,整个佛光寺尽收眼底,正面的东大殿坐落在高高的山崖之上,绿树掩映,左侧的文殊殿宏大古朴,这两座建筑是佛光寺最重要的建筑,也是佛光寺最重要的看点。

庭院中间耸立着古老的唐代经幢,因为林徽因与之合影的照片网络上随处可见而名扬天下。

经幢(chuáng),中唐以后出现,盛行于两宋,因刻有经文而得名,经幢上一般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因《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能净一切恶道,能净除一切生死苦恼”,所以人们把它刻在经幢之上。

佛光寺两通唐代经幢都是刻的此经。

佛光寺唐乾符四年经幢佛光寺唐大中十一年经幢庭院内的经幢雕刻于唐乾符四年,乾符四年,公元877年,“乾符”唐僖(xī)宗李儇(xuān)的年号。

唐僖宗李儇是唐懿宗李漼(cuǐ)的第五子,唐懿宗李漼是唐宣宗李忱(chén)长子,佛光寺东大殿建于唐宣宗李忱(chén)大中十一年。

而唐僖宗李儇之弟唐昭宗李晔(yè)在天祐元年(904)被朱温所弑,唐朝实际已亡,虽然后面有唐哀帝李柷(zhù)在位三年,但唐哀帝李柷就和他的名字“柷”一样,实际就是个演戏的,形同虚设,只是朱温篡(cuàn)唐的一个跳板而已。

乾符四年,已是唐王朝的黄昏时分了!文殊殿,重修于金天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

现存唐代建筑

现存唐代建筑

现存唐代建筑唐朝(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

唐朝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

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时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

现存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保存较完好有四座,都位于山西,即佛光寺、天台庵、广仁王庙、南禅寺。

具体内容如下: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部距台怀镇约48公里的豆村镇,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佛教寺院。

据山西省古建筑研究所专家郑庆春介绍,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是我国早期木结构建筑的典范之作。

虽曾于元朝替换部分瓦作,小部分大木作也曾于各朝代有过修缮/替换,并取消了前廊(门窗从前檐金柱被移至檐柱),但绝大部分建筑结构仍为晚唐原构。

敦煌五代壁画《五台山图》中就绘有五台山大佛光寺的图像。

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

据唐代《古清凉寺》记载,佛光寺创建于471年~499年间,即北魏孝文帝时期。

隋唐时期,佛光寺已经声名远播,中唐以后,寺内曾建有三层九间高达72米的弥勒大殿,更可谓盛极一时。

据郑庆春介绍,《宋高僧传》中记载,唐元和十五年(793)”河东节度使裴度奏五台山佛光寺庆云现文殊大士乘狮子于空中,从者万众。

上遣使供万菩萨,是日复有庆云现于寺中。

”佛光寺距长安路途遥远,寺中的”祥瑞”竟能远达长安,传到宫廷中去,可见寺院在当时的影响。

天台庵是1956年山西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当时的报告认为”有些地方近似南禅寺正殿……可能是一座晚唐的建筑”。

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是中国佛教创立最早的宗派”天台宗”的庵院。

天台庵正殿是一座不大的佛殿,建筑在太行山深处王曲村的中坛孤山上,四周青石砌岸,松柏为墙。

天台庵原建制不详,现仅存正殿三间和唐碑一通,虽规模不大,却是我国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中极其珍贵的实例。

大殿单檐歇山顶,举折平缓,出檐深广。

南禅寺与佛光寺

南禅寺与佛光寺
柱间施 阑额联系 ,转角处阑额不出头。阑额之上无普柏枋 ,柱头 直接承托斗棋,这是明显的唐代建筑特点。
“村佛堂”
大殿像设
大佛殿正中砖砌佛坛,呈倒凹形。高0.71米 ,南tt6.72米 ,东西 8.44米 ,四周坛下可以通行。前三面砌须弥座,底层雕浑圆莲瓣,年代 较早。束腰壶门内雕刻花卉 、跑兽、方胜等图案,是初期佛坛的模式。 佛坛上17尊塑像,可分四组。 第一组7尊,位于佛坛北面正中。中为释迦牟尼佛,左侧依次是弟子迦叶、 一胁侍菩萨;右侧依次是弟子阿难、一胁侍菩萨;稍前两侧是相对跪着 的两尊供养菩萨。 第二组3尊,以乘象普贤菩萨为主,居于佛坛东北。普贤面南,右侧是牵 象的獠蛮和童子 。普贤盘腿坐于象背硕莲上,头戴花冠,面重金色。左 手握经卷置于左膝 ,右臂屈肘向前 ,拇指与中指相捻 ,无名指弯抵掌 心 ,食指与小指伸直,作说法印。獠蛮肤色黑红,上身袒露 , 赤脚踩地。左手攥缰绳状 ,右手背后握拳 。其右一童子双手合十,弯腰 注视普贤。 第三组3尊,以骑狮文殊菩萨为主,居于佛坛西北。文殊面南,左前是牵 狮的拂棘和童子。 第四组4尊,两尊护法金刚,相对站立于佛坛前端两侧 ;两尊胁侍菩萨, 相对站立于金刚里首。
山西省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是典型的唐代建筑,体现了上述 特点。
大殿溯源
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隋唐之际,已是五台名刹,“佛光寺” 这个寺名屡见于各种史书记载。公元845年,也就是唐武宗会昌五年,发动灭 法运动,佛教界称为称会昌法难,寺内除几座墓塔外,其余全部被毁。偌大 的佛光寺土崩瓦解,变成了一片废墟,僧人也全作鸟兽散。
全殿由台基 、屋架 、殿顶三部分组成。 台基高1.1米,由砖石垒砌 ,在低矮配殿的衬托下,使大佛 殿显得雄伟突出。殿前置月台,南北长5米 ,东西后沿宽 15.72米 ,前沿宽 l4.64米,形成不规则的方形 ,为我国古 代建筑中鲜有的形制。月台是建筑物的基础 ,也是它的组成 部分。其宽敞通透,前无遮拦,本为世间赏月之台。将其引 进寺院 ,既可作为设供祭祀 的平台,增强仪式的庄重气氛 , 同时也起到了烘托建筑物的作用。南禅寺的佛殿与月台,几 乎占了整个院落的一半,更使佛殿显得气势不凡。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在这里,他们惊喜地发现,东大殿南侧有一座砖塔 与敦煌壁画上所绘的砖塔一模一样,特别是东大殿, 梁思成凭经验断定属唐代建筑。
最后,在寺内僧众帮助下,他们在殿内搭起了架子, 拭去千年尘封,终于在大殿木梁找到唐代墨书,和 殿外的石经幢相互应证,终于确凿无疑地证实:
中国有唐代木构建筑,日本人的定论可以休矣!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外檐转角斗拱:
施于四角柱之上。
其正侧两面均出双杪双下昂,如柱头铺作。
45度角线上则出角华拱两杪角昂三层。
正侧两面第二跳华拱上之瓜子拱和慢拱相交于第二 跳角华拱之上,在转角毗连之面伸出,为华拱两跳, 跳头施单斗,与昂上令拱并列以承替木。
第二跳昂头施正侧两面相交之令拱,并与由昂相交, 以承相交之令拱及橑檐枋。
由昂头别施宝瓶以承角梁。
华拱第一跳后尾即与泥道拱相列,第二跳以上即引 伸为各层罗汉枋。
角华拱后尾第二跳伸出为角乳栿,由第一跳角华拱 承托以达内角柱之上。
两面昂尾都相交压于转角毗连之面最上柱头枋之下。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佛光寺东大殿 柱头铺作侧剖图
斗拱剖析
五台佛光寺东大殿 杀斜尾栱
华栱上与下昂斜切,在昂身 下形成一块楔形构件,用以 承垫斜置的昂身。
其构件形象表现为华栱外跳 将卷头斜杀,故称“杀斜尾 栱”。
佛光寺东大殿斗拱里转第四 跳华栱栱头隐刻,在外与昂 身斜切,四椽栿(明栿)背 上华栱在外与平棊斜切(隐 刻卷头)为这种形象的栱最 早的表现。
内柱有柱头、两山柱头、补间和转角4 种。

五台山佛光寺

五台山佛光寺

佛光寺“四绝”
A 木构建筑堪称杰作 东大殿面宽7间,进深4间,八架橼,单檐五脊顶。
前檐五间设门板,两尽间砌砍墙安直棂窗。斗拱雄 大,出檐深远,柱子粗壮,屋顶平缓,整体建筑风 格为典型的唐代建筑。斗拱断面尺寸为210厘米 ×300厘米,是晚清斗拱断面的10倍;殿檐探出达 3.96米,在宋以后的木结构建筑中是找不到的。同 时,大殿梁架的最上端用了三角形的人字架,使用 时间之久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可列第一。
殿内的胁侍菩萨和供养菩萨都是女儿身,弯 弯的娥眉中间还有一点朱点,显得颇具风韵。
围绕着佛坛的殿内墙壁前,排列着五百罗汉,为明代塑造,是 身材差不多大小的“小品”。值得注意的是佛座背面的一幅唐 代壁画,此画长80厘米,高30厘米,上画天王降伏妖魔鬼怪的
故事,中间站着一个头戴花冠、神情恐慌的女子。
佛光寺依山势而建,坐东朝西,三面环山,西向豁 然开朗。寺区周围松柏苍翠,环境清幽。寺内建筑 高低错落,布局疏朗,主从有致。全寺可分三个院 落,一院低,三院高,二院花香喷溢,争芳吐艳。 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唐代达到鼎盛, 名播长安、敦煌等地,远及日本等国。
佛光寺的发现
时为一九三六年冬天,一个世界古建筑专家研讨会 在中国召开。当时有一名日本学者告诉梁思成,中 国尽管历史悠久,但要看保存完整的唐代木结构建 筑,还是要到日本奈良的唐昭提寺。梁思成闻此颇 为不忿,认为中国之大,必有唐代木结构建筑之留 存。
动之后可能仍得到保存。
于是二人
筹借了很多物资,雇
了很多脚夫,
骑毛驴,于一九
三七年六月抵达
了五台县的豆
村镇。来到此处,他
们发现果
然有个佛光寺,但当时
已经天
黑,梁思成和林徽因在第二

最灵验的寺庙排名

最灵验的寺庙排名

最灵验的寺庙排名1、佛光寺(五台山)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台县的佛光新村,距县城三十公里。

因此寺历史悠久,寺内佛教文物珍贵,故有“亚洲佛光”之称。

寺内正殿即东大殿,于公元 857年建成。

从建筑时间上说,它仅次于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的五台县南禅寺正殿,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居第二。

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

2、普济寺(普陀山)普济寺,俗称前寺,位于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白华顶的灵鹫峰南麓,创建于后梁贞明二年(916年),后屡兴屡毁,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南巡时下诏重建寺庙,后又赐题额“普济群灵”。

普济寺是普陀山的佛教活动中心,一切重大的佛事活动在此举行。

普济禅寺始建于宋朝,为普陀山山中供奉观音的主刹。

普济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普陀山三大寺之一,在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上独具匠心,是中国寺院建筑的典型代表和浙江清代官式建筑的重要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3、上海东林寺东林寺坐落于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东林街150号,原名观音堂,元朝至大元年1308年由僧侣妙因创建,距今已近700年的历史,皇庆二年1313年改为东林寺,为浦南地区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元、明、清建筑群,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在700年的风雨中,屡遭战乱、火灾,又屡次重建。

1987年,东林寺尚存的一座大殿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重修并扩建,于九月正式对游人开放。

现又经过改造重建,拥有亚洲最大的室内佛像,高约34米。

4、峨眉山华藏寺华藏寺,全称为“永明华藏寺”,位于峨眉山金顶主峰,海拔高度3077米。

“金顶(金殿)”是华藏寺的其中一殿,所处位置最高,与华藏寺合二为一,统称华藏寺,俗称金顶,其意可各有所表。

华藏寺,始建于东汉,当时称普光殿,后改名为光相寺。

明代在殿后最高处营建普贤殿,俗称铜殿。

殿顶鎏金,又称金顶。

山西佛光寺

山西佛光寺

山西佛光寺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台县的佛光新村,距县城三十公里。

因此寺历史悠久,寺内佛教文物珍贵,故有“亚洲佛光”之称。

寺内正殿即东大殿,即公元 857年。

从建筑时间上说,它仅次于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的五台县南禅寺正殿,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居第二。

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

历史沿革据记载,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

唐朝时,法兴禅师在寺内兴建了高达三十二米的弥勒大阁,僧徒众多,声名大振。

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大举灭佛,佛光寺因此被毁,仅一座祖师塔幸存。

公元 847年,唐宣宗李忱继位,佛教再兴,佛光寺得以重建。

之后,宋、金、明、清,均对佛光寺进行了修葺。

1937年 6月,中国当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亲赴山西五台县对佛光寺进行了考察、测绘。

1949年后,政府和人民对佛光寺着意加以保护。

如今,佛光寺外青山环抱,寺内古木参天,殿堂巍峨。

这里既是佛教信徒朝拜的圣地,也是旅游者们观光的胜地。

佛光寺建在半山坡上。

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地势低下开阔。

寺因势而建,坐东朝西。

全寺有院落三重,分建在梯田式的寺基上。

寺内现有殿、堂、楼、阁等一百二十余间。

其中,东大殿七间,为唐代建筑;文殊殿七间,为金代建筑,其余的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

概况中国唐代佛殿及北魏至清代佛教建筑。

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城东北30公里佛光山中。

寺东南北三面环山。

寺宇因地势建造,高低层叠,坐东向西。

寺内唐代木构大殿、彩塑、壁画、墨书题记、金建文殊殿、魏唐墓塔、唐石经幢等,都是具有高度历史、艺术价值的珍贵文物。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

隋唐之际,已是五台山名刹,寺名屡见于传记。

见于敦煌壁画上的唐中叶绘制的五台山图,佛光寺就居显要地位。

《黑神话:悟空》与学科知识的神秘邂逅:高中历史——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佛光寺

《黑神话:悟空》与学科知识的神秘邂逅:高中历史——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佛光寺

【史料信息】佛光寺佛光寺位于山西省忻州五台县,是一处深山古刹,现存东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屋顶四面起坡,出檐深远,象征中国古代建筑中规格最高的庑殿顶式建筑,梁启超评价“殿斗拱雄大,屋顶坡度缓和,广檐翼出,全部庞大豪迈之象”,是国内唯一遗存的唐代殿堂级木构建筑。

关于佛光寺的发现,还有这样一段故事:日本学者曾经断言:“在中国大地上已经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想去看唐代的木构建筑只能去日本的京都、奈良。

”但梁思成等人抱着“国内殿宇必有唐构的信念”,一直在四处寻觅线索。

直到1937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和纪玉堂四人在敦煌第61窟《五台山图》“大佛光寺”壁画的指引下,骑驮骡入五台山。

在这里,他们终于看到了佛光真容禅寺。

从梁底与经幢的文字,确认佛光寺东大殿建造于“唐大中十一年”。

二十六年(1937年)六月,偕社友莫宗江、林徽因及技工一人入晋,拜谒名山,探索古刹。

抵五台县城后,不入台怀,折而北行,径趋南台外围。

乘驮骡入山,峻路萦回、沿倚崖边,崎岖危隘,俯瞰田畴。

坞随山转,林木错绮,近山婉婉,远峦环护,势甚壮。

旅途僻静,景致幽丽。

至暮,得谒佛光真容禅寺于豆村附近,瞻仰大殿,咨嗟惊喜。

国内殿宇尚有唐构之信念,一旦于此得一实证。

——梁思成《记五台山佛光寺建筑》如果你已经是游戏的快乐玩家,还可以注意下游戏场景里的这一组石经幢,1937年,建筑学家林徽因曾身着旗袍在梯子上测量石经幢。

图片来源:《建筑史诗:梦回唐朝》王南著【习题跟踪】1.唐代南禅寺、佛光寺塑像手法写实,表现了佛衣质感。

菩萨衣着的覆盖面积极大地减少,胸膛、臂膀、手足等无不展现着一种裸露美。

材料说明,唐代佛寺塑像()A.带动了市民文化的开放B.折射出佛教的主导地位C.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D.面相已带有汉化的特点2.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

中建史第五章复习题

中建史第五章复习题

中建史第五章复习题一:选择题(22.5分每空1.5分)1:下列属于道教建筑的是(B)P169A:洛阳白马寺B武当山建筑群C天龙山石窟D安徽九华山建筑群2:我国最早的佛教建筑是( A ) P154A:洛阳白马寺 B:徐州浮屠寺 C: 云冈石窟 D:敦煌石窟3:佛光寺东大殿平面柱网为:(C )详见P156A:单槽 B:双槽 C:金厢斗底槽 D:分心槽4:河北正定隆兴寺的屋顶属于( B )详见P157A:庑殿顶 B:歇山顶 C:硬山顶 D:悬山顶5: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密檐式砖塔是(A)A:登封嵩岳寺塔B:小雁塔C:仁寿塔D:宝山寺双塔6:现存甘肃敦煌莫高窟开凿于:(A )详见P152-153A 北魏B 北周C 隋D 唐7:下列不属于佛教建筑的是(D)详见P161-174A:山西大同善化寺B:西藏拉萨布达拉宫C:内蒙古呼和浩特席力图召D新疆喀什阿巴伙加玛札8:下列哪个朝代不是佛塔的盛行期( B )详见P175A 南北朝 B北魏 C唐 D宋9: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属于( A )A 密檐塔 B楼阁式塔 C单层塔 D以上都不是详见P17510:下列哪个不属于楼阁式塔( D )详见P179-180A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B 江苏苏州虎丘云岩寺塔 C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D陕西西安荐福寺小雁塔11:曾被誉为世界建筑七大奇迹之一的中国塔是(A)P180A南京报恩寺琉璃塔B开元寺双石塔C虎丘云岩寺塔D释迦塔12:石窟约在什么时期传入中国(B)详见P188A北魏B南北朝C唐D宋13:下列不属于伊斯兰教的建筑是(A)详见P171-174A内蒙古呼和浩特席力图召B新疆喀什阿巴伙加玛札C福建泉州清真寺D陕西西安化觉巷清真寺14:我国现存最大的石刻造像为(B)详见P190A江苏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B四川乐山凌云寺弥勒大佛C河南南阳佛沟摩崖造像D西藏拉萨药王山摩崖造像15:保存有我国古代最大铜制品工艺品遗物千手千眼铜观音的是(D)P160A:隆兴寺摩尼殿B:佛光寺大殿C:大雄宝殿D:隆兴寺佛香阁二:填空题(22.5分每空1.5分)楼。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总结
不仅是斗拱,这座佛光 寺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其 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柱 子的侧脚,屋角的升起, 天花的平阍等等。
倘若我们在设计时,加 入对建筑细节的思考, 相信对我们的设计也会 有许多的益处。
谢谢大家
结语
谢谢大家!
东大殿虽是唐代较早的用 昂结构,但仍采用了梁栿 伸出檐外做二跳华栱的结 构方式。
斗拱剖析
五台佛光寺东大殿 无华头子
华头子是早期木结构建筑斗 栱组合中常见的一种构件。
此构件用于昂下,与昂斜切, 与斗口处略出头后做成卷瓣, 身后做华栱,故名华头子。
它的使用起于北宋 。
东大寺建于唐代,华头子尚 未出现,故下昂斜切在斗上。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目录
历史追溯
真容展现
建筑单体结构分析
建筑单体内部与剖面分析
斗拱剖析
总结
历史追溯
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 文帝时期(471一499 直至隋唐香火兴盛。 隋唐之际,已是五台 山名刹,寺名屡见于 传记。见于敦煌壁画 上的唐中叶绘制的五 台山图,佛光寺就居 显要地位。
当时寺内曾建有
七间三层的弥勒大阁
斗拱剖析
五台佛光寺东大殿 杀斜尾栱
华栱上与下昂斜切,在昂身 下形成一块楔形构件,用以 承垫斜置的昂身。
其构件形象表现为华栱外跳 将卷头斜杀,故称“杀斜尾 栱”。
佛光寺东大殿斗拱里转第四 跳华栱栱头隐刻,在外与昂 身斜切,四椽栿(明栿)背 上华栱在外与平棊斜切(隐 刻卷头)为这种形象的栱最 早的表现。
④ 斗拱制作灵活,柱头铺作,补间铺作有下昂(双杪双 下昂),内转改为偷心造(不设横拱)即插拱内槽柱子 内侧为七铺作偷心造,由于佛像的圆光罩很占地方,设 横拱则放不下,故全部采用偷心造,很灵活。
建筑单体内部分析
东大殿的墙壁上,还有唐代 壁画十余平方米,内容均为 佛教故事。上千个人物,连 同他们的饰物、衣纹,画得 都很细腻。庄严的佛像,慈 善的菩萨,威武的天王,多 姿的飞天,虔诚的信徒、供 养人,画得都很生动。
中国有唐代木构建筑,日本人的定论可以休矣!
建筑单体结构分析
大殿阔7间,深4 间(八椽),单檐 四阿仰覆板瓦殿 顶,台基低矮。
通面宽34m,总进 深17.64m。
正中5间,间宽 5.04m,梢间与两 山各间宽4.41m。
建筑单体结构分析
拱眼壁 阑额
殿身四周檐柱侧角(外槽向内倾斜89.5°),升起轻微,柱身采用支柱造 .柱头卷刹和缓。 前檐明间五间装板门,两梢间及山面后部一间设直棂窗。 内柱柱础石素平无饰,檐柱柱础石雕有宝装莲辦。柱间用阑额相互联系 ,转角处阑额不出头,无普柏枋。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外檐转角斗拱:
施于四角柱之上。
其正侧两面均出双杪双下昂,如柱头铺作。
45度角线上则出角华拱两杪角昂三层。
正侧两面第二跳华拱上之瓜子拱和慢拱相交于第二 跳角华拱之上,在转角毗连之面伸出,为华拱两跳, 跳头施单斗,与昂上令拱并列以承替木。
第二跳昂头施正侧两面相交之令拱,并与由昂相交, 以承相交之令拱及橑檐枋。


所谓偷心斗拱,就是以最下层的栌斗
心 造
为中心,向前后或内外两个方向上施 斗、拱和昂,不施横拱。
斗拱剖析
梁栿与斗栱结构示意图
梁栿伸入斗栱后延长伸出 檐外制成华栱,由此成为 斗栱的结构性构件和斗栱 的组成部分。
这种结构方式是原始撑檐 结构方式的延续。
于唐代,它成为昂出现以 前的主要结构方式,此法 使柱,梁,斗栱在檐部形 成“组合式”结构。
佛光寺在唐代重修以后,即随着 佛教的衰败而一同沉沦,以后除 了宋代有一点壁画,跟后来建的 文殊殿以外就没有任何记载,佛 光寺大殿建因此基本被外界遗忘。
历史追溯
中国古建筑第一瑰宝
1937年 6月,中国当 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 成等人,对佛光寺进 行了考察、测绘。
1949年后,政府和人 民对佛光寺着意加以 保护。如今,佛光寺 外青山环抱,寺内古 木参天,殿堂巍峨。 这里既是佛教信徒朝 拜的圣地年(公 元845年)灭法,寺内 除几座墓塔外,其余 全部被毁。武宗死后, 宣宗复法。大中十一 年(公元857年)京都 女弟子宁公遇和高僧 愿诚主持重建。金代 于寺内前院两侧建文 殊、普贤二殿。元代 补修殿顶,添配脊兽。
现存东大殿及殿内彩塑、壁画等,即是这次重建后的遗物。
历史追溯
个人总结
这座佛光寺东大殿不仅结构复杂,还有众多的艺术作 品。如:彩画、壁画、塑像、雕刻物等等。
与其说是匠人在建造建筑 不如说他们在雕刻艺术。 佛光寺是一个雕刻出来的艺术与建筑作品。
个人总结
虽然如今的建筑技术已不需要斗拱用于结构支撑 了,但是我们依旧无法忽视斗拱那复杂而又精美 的构造和斗拱作为结构时,所带来的宏大气势。
斗拱剖析
柱头斗栱型 翼形耍头
东大殿双下昂上 与令栱相交的是 翼型耍头
大师总结
↓对于佛光寺,梁思成先生的评价↓
外观庞大豪迈,内部秀健整丽 且为北方宋辽遗物中所未见
个人总结
就我个人而言,木质结构的佛光寺屹立千年不倒,已是奇迹。佛 光寺的斗拱结构之复杂,并让其带有重复韵律之美。虽然不知道 佛光寺的设计师、或者说是工匠、工匠团队们是谁,但是我们可 以看得出来他们在制作的过程中用了许多手法与思考。
(平梁:抬梁式 构架中最上一层 的梁)托脚:下 一层梁的梁头和 槫(檩)间斜置 的木件。它主要 起扶持檩的作用, 清式建筑中没有 这个构件。
建筑单体剖面结构分析
脊椽下施替木,小斗,令栱,两侧设叉手 于令栱下闭合,替木下小斗坐在叉手之上。
无脊瓜柱
建筑单体内部结构分析
殿堂间缝梁架用八架椽 屋,前后乳袱用4柱。
真容展现
梁思成最早是从一张 图片上认识佛光寺的, 那是法国汉学家伯希 和拍摄的敦煌石窟第 61窟壁画。
壁画是一幅唐朝人绘 制的完整清晰的五台 山寺院图,其中有 “大佛光之寺”。
壁画是唐朝时画的, 寺必然就是唐或唐之 前修建。
真容展现
而在当时,日本人以嘲讽的口气 给中国古代建筑下了一条定论:
在中国已经没有唐代时期的木构建筑 要看中国唐代木构建筑
平阍(读“暗”字音)以下
为月梁造,以上为草架。
建筑单体内部结构分析
平闇以上结构
建筑单体内部结构分析
内部空间处理:
① 空间层次丰富,从室内看,明栿在下,平闇在上,衬 托着明栿层次多,丰富。
② 尺度把握较好,平闇的格子很小,对比之下感觉室内 空间的尺度很大。
③ 空间比例严谨,内槽柱子与平闇围合成了一个趋近于 正方形的空间。(十分接近1:1)
建筑单体剖面结构分析
— — — — —等高— — — — —
佛光寺大殿 的构架为殿 堂型构架。 大殿殿堂型 构架的前提 是 内外槽的柱 子一样高。 分为三个水 平层:
柱网层 铺作层 屋架层
(唐称内外 槽,明清称 檐柱,金柱, 且檐柱,金 柱不等高)
建筑单体剖面结构分析
叉手
托脚
托脚
运用了叉手托脚。 叉手:从平梁的 梁头至脊槫(脊 檩)间斜置的木 件,叫叉手,是 用来扶持脊槫的 斜撑。
建筑单体结构分析
普柏枋: 亦称普拍方,位于 阑额之上,在柱子 之间起联系作用, 可以把荷载传递给 柱子和阑额。
建筑单体结构分析
由22根檐柱 和14根内柱
围合成 ↓
金箱斗底槽
内槽阔5间 深3 间
三面依柱砌 扇面墙
内供佛坛
建筑单体结构分析
大殿斗拱共7种。檐柱有柱头、补间和转角3 种。 檐柱和内柱高4.99m,径0.54m。
由昂头别施宝瓶以承角梁。
华拱第一跳后尾即与泥道拱相列,第二跳以上即引 伸为各层罗汉枋。
角华拱后尾第二跳伸出为角乳栿,由第一跳角华拱 承托以达内角柱之上。
两面昂尾都相交压于转角毗连之面最上柱头枋之下。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佛光寺东大殿 柱头铺作侧剖图
内柱有柱头、两山柱头、补间和转角4 种。
建筑单体结构分析
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 粗壮的柱身、宏大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 雄健有力的感觉。
建筑单体结构分析
大殿屋面坡度较平缓,举高约1/4.77。 正脊及檐口都有升起曲线,屋面筒瓦虽是后代所铺,但 鸱尾式样及叠瓦脊仍遵旧制。
东大殿栱眼壁画 诸菩萨众
衣带飘动,拂袖潇洒,体现了唐画的风韵。
诸菩萨众 局部
诸菩萨众 局部
建筑单体内部分析
扇面墙与檐墙三面外槽 依山墙及后檐墙砌台三 级,供500 罗汉塑像。
斗拱剖析
东大殿斗拱之分析:
佛殿斗拱分施于内外两周柱之上,共计七种,施 于梁栿上之十字斗拱不在内。 外檐斗拱三种: 柱头铺作;补间铺作;转角铺作。 槽内斗拱四种: 柱头铺作;两山柱头铺作;补间铺作;转角铺作。
就去日本的奈良、京都吧
真容展现
1937年6月,梁思成与夫人林徽因雇了马车和毛驴, 一行四人风尘仆仆来到五台山。
辗转访问一些寺庙后,他们终于来到佛光寺。
在这里,他们惊喜地发现,东大殿南侧有一座砖塔 与敦煌壁画上所绘的砖塔一模一样,特别是东大殿, 梁思成凭经验断定属唐代建筑。
最后,在寺内僧众帮助下,他们在殿内搭起了架子, 拭去千年尘封,终于在大殿木梁找到唐代墨书,和 殿外的石经幢相互应证,终于确凿无疑地证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