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合集下载

【山西五台】春花烂漫佛光寺(上)

【山西五台】春花烂漫佛光寺(上)

【山西五台】春花烂漫佛光寺(上)

2021年5月5日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村佛光寺

佛光寺在众多的寺庙中很另类,不是因为它的古老建筑文物的巨大历史价值,不是因为建筑家梁思成林徽因的名人光环加持,也不是因为明明可以圈钱却免费开放,而是,它拥有满园鲜花,在春光中灿烂盛开。

宗教建筑给人的印象通常是威严肃穆,因为寺庙里的植物通常以苍松翠柏为主;但佛光寺偏要种上花花草草,让人感喟佛门亦有柔情,深院高墙隔不开滚滚红尘。

占地面积不大的佛光寺很快就转了个遍,高深的古建也无法快速入门,但领队给我们的游览时间过于充裕,所以大家很快就三三两两选择风景好的地点摆POSE拍照。

漫步佛光寺,抬眼看看这些结构独特精巧的木建筑,想到了“勾心斗角”一词的来历,中华文化太擅长联想和触类旁通了;想到了中国历史上的这些木质建筑,以易朽之质去抗衡风霜雨雪的摧残,去抗衡西方石质建筑的无情碾压,保住了中国在建筑史上的辉煌地位。

我还想到了梁思成和林徽因这对建筑伉俪,佛光寺大殿并不高大,貌似平常,但却被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

因为它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现为中国现存排名第三早的木结构建筑(仅次于在五台县的南禅寺和芮城县的广仁王庙)。

我想当年梁林在佛光寺应该是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风华正茂的他们身体好,有经费,能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能出成果,携手发展,可惜这样的光阴太短暂。

佳人已逝,庭前紫花仍年复一年地盛开。

山西佛光寺

山西佛光寺

山西佛光寺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台县的佛光新村,距县城

三十公里。因此寺历史悠久,寺内佛教文物珍贵,故有“亚洲佛光”之称。寺

内正殿即东大殿,即公元 857年。从建筑时间上说,它仅次于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的五台县南禅寺正殿,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居第二。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

历史沿革

据记载,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唐朝时,法兴禅师在寺内兴建了高达三十二米的弥勒大阁,僧徒众多,声名大振。唐武

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大举灭佛,佛光寺因此被毁,仅一座祖师塔幸存。公元 847年,唐宣宗李忱继位,佛教再兴,佛光寺得以重建。之后,宋、金、明、清,均对佛光寺进行了修葺。1937年 6月,中国当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

成和夫人林徽因亲赴山西五台县对佛光寺进行了考察、测绘。1949年后,政府和人民对佛光寺着意加以保护。如今,佛光寺外青山环抱,寺内古木参天,殿

堂巍峨。这里既是佛教信徒朝拜的圣地,也是旅游者们观光的胜地。

佛光寺建在半山坡上。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地势低下开阔。寺因势

而建,坐东朝西。全寺有院落三重,分建在梯田式的寺基上。寺内现有殿、堂、楼、阁等一百二十余间。其中,东大殿七间,为唐代建筑;文殊殿七间,为金

代建筑,其余的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

概况

中国唐代佛殿及北魏至清代佛教建筑。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城东北30公里佛光山中。寺东南北三面环山。寺宇因地势建造,高低层叠,坐东向西。

五台山佛光寺建筑特点与保护研究

五台山佛光寺建筑特点与保护研究

三、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保护对策与建议
3、推进生态保护:加强对五台山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规划旅游线路,降低 游客对环境的影响。
三、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保护对策与建议
4、促进传统工艺传承:鼓励当地居民传承传统工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为 五台山保护提供经济支持。
三、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保护对策与建议
5、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上成功的遗产保护经验,提高五台山在世界范围 内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二、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保护现 状
二、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保护现状
近年来,五台山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政府出台了一系列 法律法规,加强了对五台山的保护与管理。然而,五台山的保护仍面临诸多挑战。 其中,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冲突等问题尤为突出。
三、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保护对 策与建议
三、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保护对策与建议
为了更好地保护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本次演示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五台山的保护提 供有力法律保障。
三、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保护对策与建议
2、加强监管力度: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五台山的监管力度,防止乱搭乱建等破 坏景观的行为。
保护问题
4、推动可持续发展:在保护佛光寺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实现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有机结合。通过制定科学的旅游规划和管理措施,控 制游客流量,减少对寺内环境的影响。

佛光寺东大殿历史沿革进展研究_张荣

佛光寺东大殿历史沿革进展研究_张荣

中国文物报/2016年/6月/24日/第006版

研究

佛光寺东大殿历史沿革进展研究

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执笔人张荣

五台山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公元471—499年)时期。相传燕之宕昌王巡游至此,来到山门前,忽见佛陀光明遍照山林,因赐额“佛光寺”,寺院名称由此而立。后逢北周武帝宇文邕“灭法”,五台山寺院大部分荒废。隋灭北周,五台山佛教寺院又逐渐复兴。唐元和、长庆年间在高僧法兴的主持下,兴建了著名的佛光寺弥勒大阁。唐会昌五年(845),唐武宗下令灭法,佛光寺僧人被遣散,寺内建筑被毁。唐大中年间,佛光寺复兴,唐大中十一年(857)在东侧高台上兴建了东大殿。佛光寺东大殿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殿堂式唐代建筑。由于东大殿内保存有唐代木构、唐代墨书题记、唐代塑像、唐代壁画,被梁思成先生称为“四绝”,誉为我国古建筑第一国宝。

受山西省古建筑研究所委托,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2015年起为佛光寺东大殿进行数字化勘察。该项目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2005年起为佛光寺东大殿第一期勘察研究工作(《佛光寺东大殿建筑勘察研究报告》文物出版社,2011年)的延续。在第一期针对东大殿建筑大木勘察研究的基础上,第二期勘察研究工作重点针对东大殿塑像、壁画、题记、附属文物等。

勘察采用的技术手段包括:以三维激光扫描、倾斜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为主的数字化记录;基于碳14年代测定手段,结合文献、题记、特征分析的建筑考古研究;人工调查配合多种微损检测、取样分析判断以及文物残损量化。本文主要通过对大木与塑像、壁画等文物的建置时代分析,推演东大殿历史沿革。

佛光寺大殿_中国古典建筑分析

佛光寺大殿_中国古典建筑分析

3反映当时的佛教发展趋势
佛光寺唐塑的形象塑造,也与当时的佛教思想发展变化有密切关系。禅宗是唐代 快速兴起的佛教宗派,此宗大胆摆脱经典教条和仪式束缚,甚至主张不读经、不 礼佛、不坐禅,采用“直指人心”的通俗说教方式,倡导“即心即佛”、“见性 成佛”、“顿悟成佛”等思想理论,对唐及唐以后的佛教乃至社会思想文化产生 了深远影响。禅宗将佛教世俗化的思想,带动了当时佛教艺术向世俗化转变,唐 道宣所谓“唐以佛像笔工皆端庄柔弱,似妓女儿,而宫娃乃以菩萨自夸也” 这 些佛塑像之上庄严与与弱、性与世俗、柔崇高与平凡、端重人性的微妙结合和和 谐统一难,在现存中国古代佛教彩塑中很见到的。
建筑评价
佛光寺大殿作为唐代建筑的典范,形象地体现了结构和 艺术的高度统一,简单地平面,却有丰富的室内空间。 大大小小、各种形式的上千个木结构通过榫卯紧紧地咬 合在一起,构建虽然很多但没有多余的、没用的。而外 观造型则是雄健、沉稳、优美,表现出唐代建筑的典型 风格。它虽然比南禅寺大殿晚七十五年,但规模远胜于 彼,且在后世修葺中改动极少,所以国内一般都将东大 殿作为仿唐建筑的范例。它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在 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因此被建 筑学家梁思成誉为“中国第一国宝”。
大殿简介
佛光寺大殿坐东朝西,三面 环山,西向豁然开朗。寺区 周围松柏苍翠,环境清幽。 寺内建筑高低错落,布局疏 朗,主从有致。最东的高地 高出前部地面约十二三米。 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 庑殿顶,总面积677平方米。 大殿外表朴素,柱、额、斗 拱、门窗、墙壁,全用土红 涂刷,未施彩绘。

佛光寺东大殿介绍

佛光寺东大殿介绍

更让他们惊喜的是,整个佛光寺“是一个古 代艺术的‘新大陆’”,唐、金、明、清建 筑齐备,梁思成激动之地称其为“中国第一 国宝”。回到北京后,他撰写了《记五台山 佛光寺的建筑》,轰动了中外建筑学界,佛 光寺从此真容得现,被誉为“亚洲佛光”
Page
5
佛光寺位于五台县东北三十里处的佛光山腰,依山而建, 高低层叠,爱护你意思而得名,四坐东面西,东南北三面 群峰环抱,西面低平开朗。1961佛光寺被名为第一批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区周围松柏苍翠,环境清幽。 寺内建筑高低错落,布局疏朗,主从有致。全寺可分三个 院落,一院低,三院高,二院花香喷溢,争芳吐艳。佛光 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唐代达到鼎盛,名播长安、 敦煌等地,远及日本等国。 Page 6
全寺可分三个院落, 一院低,三院高,二 院花香喷溢,争芳吐 艳。大殿位于佛光寺 东端山岩下高12米 多的台地上,面西, 为全寺主殿。(因佛 家以东,故东大殿是 该寺的主殿,位于最 上一层院落)佛寺不 大,但按地形布局, 错落有致。
Page 7
祖师塔佛光寺东大殿南偏东有一座六角形的砖塔,是 一座六角单层亭阁式砖塔,高约5米 。 下层是空心的, 两面开门;上层实心,设假门。这既是寺僧们所说的 祖师塔,建于北魏时期,是唐代会昌五年灭法,佛光 寺回事留下的唯一建筑物,这是全国仅存的两座古塔 之一,非常珍惜。
Page
19

219505390_浅析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彩塑艺术特色

219505390_浅析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彩塑艺术特色
左梢间 5 尊,普贤菩萨、两胁侍菩萨、一“獠蛮”、 一童子。普贤菩萨通高 4.8 米,头饰为华丽的蔓冠, 束高髻,长发披肩,秀美凤眼,鼻梁挺直,嘴唇小, 面庞丰润,端庄慈祥。颈部饰有璎珞,袒胸露背,两 腕戴有宝钏,两手握一佛经,坐于大象之上,曲左腿, 右腿下垂至莲花宝座上。坐骑象体肥硕,两眼下视, 象牙锋利,双耳自然下垂,四蹄踩于莲花之上,有大 威力、性柔顺之感(见图 6)。
(二)绘色之美 彩塑除了塑形以外,还着重对彩塑形体加以描绘, 绘色是对塑造好的塑像进行深入描绘,且根据塑像的 不同结构附上华美富丽之色,这种对塑像不断深入的 绘色,主要遵循了谢赫六法中“随类赋彩”的绘制方法, 用到的颜料大多以矿物质颜料为主,颜料最大的优势 是不会变色,且具有防霉防潮的作用,颜色艳丽且保 存效果较好[4],中国古代的工匠完成的大部分塑像采 用塑绘结合的手法。例如东大殿三尊主佛通体鎏金, 彩塑多是大色块、大面积的平涂,与小色块的点缀做 对比,以表现衣服的层次感,着色则是冷暖搭配,使 衣服装饰凹凸有致。塑像和着色相互融合、相互借鉴, 人物衣服的装饰凹凸有致,颜色冷暖搭配,突出了塑 像的特点。塑像色彩绚丽,在幽暗的殿堂中,佛像的 金色以及菩萨鲜艳的红绿色,营造出一种金碧辉煌的 氛围。 (三)线条之美 从古至今,线条存在于不同的艺术形态之中,不 同的线条给人的心理感受也不同,直线条常带有一种 向两侧无限延伸的力量感,给人一种稳定、宁静的感 受,曲线常常给人一种愉悦、柔美、圆滑的感受。例如, 在绘画和雕塑之中,不同的线条都呈现出不同的艺术 效果。在形体塑造上,佛光寺胁侍菩萨身体健挺高挑, 体态线条以直线为主,整体呈修长、窈窕之征,服饰 局部的变化突破了生硬的直线,不同长度的流水般的 衣纹线条,随风飘逸,轻快又灵动,巧妙地将线条层 次化、动态化,进而凸显出女性的柔和之韵,曲线和 直线结合、交叉、重叠,实现了线与面的完美融合。[5] (见图 7) 三、传统彩塑对当代雕塑创作的影响与传承 传统彩塑之所以传承至今,受人喜爱,很大一部 分原因是它能够给予人们精神上的享受,是当时人们 精神上的一种寄托,且记录着劳动人民的优良传统, 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与意义。当代雕塑创作中融入了 艺术家的观念,加强了传统艺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融 合。在当代雕塑创作中,既要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民 族精神,又要让雕塑不仅停留在形式之美上。要从全

被梁思成誉为“我国第一国宝”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

被梁思成誉为“我国第一国宝”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

被梁思成誉为“我国第一国宝”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

佛光寺,保存有中国最重要的一座古建筑——唐代木结构建筑东大殿,佛光寺的地位在古建界众所周知,被梁思成先生誉为“我国第一国宝”(注:梁思成《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

佛光寺位于五台山台外,坐落在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新村后的山崖之前。寺宇规模较大,但是和五台山台怀镇大寺相比的话,还是规模较小。按照资料,佛光寺曾经为五台山“古十寺”之一(注:宋·延一《广清凉传·五台境界寺名圣迹六》),那么现存的规模显然不是佛光寺原状,在佛光寺鼎盛时期的盛况,我们已不得而知。

山门前的油松粗壮,枝丫似虬,与山门及照壁相映成趣,是游客到了佛光寺看到的第一幅画面。

进入山门,整个佛光寺尽收眼底,正面的东大殿坐落在高高的山崖之上,绿树掩映,左侧的文殊殿宏大古朴,这两座建筑是佛光寺最重要的建筑,也是佛光寺最重要的看点。庭院中间耸立着古老的唐代经幢,因为林徽因与之合影的照片网络上随处可见而名扬天下。

经幢(chuáng),中唐以后出现,盛行于两宋,因刻有经文而得

名,经幢上一般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因《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能净一切恶道,能净除一切生死苦恼”,所以人们把它刻在经幢之上。佛光寺两通唐代经幢都是刻的此经。

佛光寺唐乾符四年经幢

佛光寺唐大中十一年经幢

庭院内的经幢雕刻于唐乾符四年,乾符四年,公元877年,“乾

符”唐僖(xī)宗李儇(xuān)的年号。唐僖宗李儇是唐懿宗李漼(cuǐ)的第五子,唐懿宗李漼是唐宣宗李忱(chén)长子,佛光寺东大殿建于唐宣宗李忱(chén)大中十一年。而唐僖宗李儇之弟唐昭宗李晔(yè)在天祐元年(904)被朱温所弑,唐朝实际已亡,虽然后面有唐哀帝李柷(zhù)在位三年,但唐哀帝李柷就和他的名字“柷”一样,实际就是个演戏的,形同虚设,只是朱温篡(cuàn)唐的一个跳板而已。乾符四年,已是唐王朝的黄昏时分了!

佛光寺东大殿ppt教材

佛光寺东大殿ppt教材
Page 2
据记载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 唐朝时发兴禅师在寺内兴建了高达三年十二米的弥勒大阁, 僧徒众多,声名大振,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 大举灭佛佛光寺因此被毁,今一座祖师塔幸存。公元847 年,唐宣宗李忱即位,佛教再兴,佛光寺得以重建。1937 年6月梁思成等人对佛光寺进行了考察,测绘。
寺内建筑高低错落,布局疏朗,主从有致。全寺可分三个 院落,一院低,三院高,二院花香喷溢,争芳吐艳。佛光 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唐代达到鼎盛,名播长安、 敦煌等地,远及Pa日ge 本6 等国。
Page 7
全寺可分三个院落, 一院低,三院高,二 院花香喷溢,争芳吐 艳。大殿位于佛光寺 东端山岩下高12米 多的台地上,面西, 为全寺主殿。(因佛 家以东,故东大殿是 该寺的主殿,位于最 上一层院落)佛寺不 大,但按地形布局, 错落有致。
Page 3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寻找 佛光寺之名远扬千里之外,在于它重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的主殿 东大殿。它的发现,它的声名,它的命运,与梁启超的长子、我国著名建 筑学家梁思成及其夫人林徽因密切相关。
梁思成最早是从一张图片上认识佛光寺的,那是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拍 摄的敦煌石窟第61窟壁画。壁画是一幅唐朝人绘制的完整清晰的五台山寺 院图,其中有“大佛光之寺”。壁画是唐朝时画的,寺必然就是唐或唐之 前修建,而在当时,日本人以嘲讽的口气给中国古代建筑下了一条定论: 在中国已经没有唐代时期的木构建筑,要看中国唐代木构建筑,就去日本 的奈良、京都吧。

南禅寺与佛光寺

南禅寺与佛光寺
柱间施 阑额联系 ,转角处阑额不出头。阑额之上无普柏枋 ,柱头 直接承托斗棋,这是明显的唐代建筑特点。
“村佛堂”
大殿像设
大佛殿正中砖砌佛坛,呈倒凹形。高0.71米 ,南tt6.72米 ,东西 8.44米 ,四周坛下可以通行。前三面砌须弥座,底层雕浑圆莲瓣,年代 较早。束腰壶门内雕刻花卉 、跑兽、方胜等图案,是初期佛坛的模式。 佛坛上17尊塑像,可分四组。 第一组7尊,位于佛坛北面正中。中为释迦牟尼佛,左侧依次是弟子迦叶、 一胁侍菩萨;右侧依次是弟子阿难、一胁侍菩萨;稍前两侧是相对跪着 的两尊供养菩萨。 第二组3尊,以乘象普贤菩萨为主,居于佛坛东北。普贤面南,右侧是牵 象的獠蛮和童子 。普贤盘腿坐于象背硕莲上,头戴花冠,面重金色。左 手握经卷置于左膝 ,右臂屈肘向前 ,拇指与中指相捻 ,无名指弯抵掌 心 ,食指与小指伸直,作说法印。獠蛮肤色黑红,上身袒露 , 赤脚踩地。左手攥缰绳状 ,右手背后握拳 。其右一童子双手合十,弯腰 注视普贤。 第三组3尊,以骑狮文殊菩萨为主,居于佛坛西北。文殊面南,左前是牵 狮的拂棘和童子。 第四组4尊,两尊护法金刚,相对站立于佛坛前端两侧 ;两尊胁侍菩萨, 相对站立于金刚里首。
山西省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是典型的唐代建筑,体现了上述 特点。
大殿溯源
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隋唐之际,已是五台名刹,“佛光寺” 这个寺名屡见于各种史书记载。公元845年,也就是唐武宗会昌五年,发动灭 法运动,佛教界称为称会昌法难,寺内除几座墓塔外,其余全部被毁。偌大 的佛光寺土崩瓦解,变成了一片废墟,僧人也全作鸟兽散。

游山西木塔作文

游山西木塔作文

游山西木塔作文

今年暑假,我们全家到山西五台山游玩,欣赏了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木塔——佛光寺东大殿。

佛光寺东大殿,俗称东禅院,坐落在山西五台山台怀镇五爷庙前。这座古老的建筑,是由五座并列的木塔组成的。东禅院中最古老的木塔,建于公元557年。由于它是佛光普照、菩萨保佑而建成的,所以称它为“佛光寺东大殿”。这座木塔高38.45米,重约60吨。塔身是用红松和杉木混合结构而成的,外层又用木结构建造了两层,塔内用砖砌成,层层叠架,因此又称为“七级浮屠”。人们常说“不到塔中院,不算到山西”,所以这里也是佛教界公认的木塔鼻祖。

佛光寺东大殿四周有许多殿宇和房屋。

第一进院落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四合院,院内有两棵千年古槐和两株古柏。院内还有一座不大的戏台和一座碑亭。

第二进院落是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斋堂、钟鼓楼等建筑。

第三进院落是南禅院和东禅院。

—— 1 —1 —

五台山佛光寺

五台山佛光寺

殿内的胁侍菩萨和供养菩萨都是女儿身,弯 弯的娥眉中间还有一点朱点,显得颇具风韵。
围绕着佛坛的殿内墙壁前,排列着五百罗汉,为明代塑造,是 身材差不多大小的“小品”。值得注意的是佛座背面的一幅唐 代壁画,此画长80厘米,高30厘米,上画天王降伏妖魔鬼怪的
故事,中间站着一个头戴花冠、神情恐慌的女子。
动之后可能仍得到保存。
于是二人
筹借了很多物资,雇
了很多脚夫,
骑毛驴,于一九
三七年六月抵达
了五台县的豆
村镇。来到此处,他
们发现果
然有个佛光寺,但当时
已经天
黑,梁思成和林徽因在第二

早晨才来到寺庙,顿时眼前一
亮。
佛光寺东大殿具有唐代木结构建筑的极大特征:屋顶平稳, 高台阶,宽出簷,沉重柱。东大殿形、質上都很符合唐代建 筑的特征,但要确认其年代,还必须遵循两条规律:一是有 史料记载,梁思成夫妇在敦煌发现的壁画即可做证明;二是 实物有考证,于是他们便在大殿寻找题记。但找了一天,梁 思成和林徽因都没有任何发现,第二天,他们找来梯子,终 于在大殿的顶部发现了「唐大中十一年建」(即公元八百五 十七年)的题注。同时夫妇二人还在殿内发现了吴道子所作 的壁画以及唐代的雕塑。
佛 光 寺 内 殿
佛光寺内殿堂高 大,层层相叠, 而且而局疏郎, 主次分明。东大 殿踞于高台上, 外观简朴大方, 门、窗、墙壁、 斗拱、柱、额等 全用朱色涂刷。 东大殿内的佛坛 上,有唐代彩塑 的35尊。

佛光寺发现的题记

佛光寺发现的题记

佛光寺发现的题记

一、历史背景

佛光寺位于中国山西省五台山境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据史书记载,佛光寺始建于北魏时期,历经多次毁坏与重建。然而,对于佛光寺的确切建造年份,存在不同的看法,一直没有定论。直到20世纪初,学者们才发现了一块题记,为确定佛光寺的建造年份提供了关键证据。

二、建筑风格

佛光寺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唐代建筑的风格和特点。寺庙内的建筑布局严谨,结构精巧,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卓越技艺。题记所在的墙壁上,还保留着一些壁画,这些壁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反映了唐代壁画的风格和特点。

三、文化意义

佛光寺题记的发现,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题记记录了佛光寺建造的时间和背景,为我们了解唐代佛教文化、建筑艺术以及历史背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此外,题记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信仰、风俗和文化特点,对于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题记内容

题记的内容简短明了,记录了佛光寺的建造年份和背景。题记中提到,佛光寺始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由一位名为“愿广”的僧人主持建造。这一发现为确定佛光寺的确切建造年份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也纠正了长期以来关于佛光寺建造年份的争议。

五、发现过程

题记的发现颇具传奇色彩。在20世纪初的一次考古调查中,学者们无意间在佛光寺内的一堵墙上发现了一块石碑。经过仔细辨认,他们发现石碑上刻有一段文字,即后来被证实为佛光寺的建造题记。这一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为研究佛光寺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六、学术价值

佛光寺题记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首先,题记为我们提供了佛光寺确切的建造年份,解决了历史上的争议。其次,题记的内容为我们了解唐代佛教文化、建筑艺术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最后,题记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丰富了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佛光寺大殿名词解释

佛光寺大殿名词解释

佛光寺大殿名词解释

佛光寺大殿,唐代佛教建筑。在山西省五台县豆村东北,五台山西麓的佛光寺内。建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是现存体量最大,技术水平最高,荟萃当时建筑、雕塑、绘画、书法诸艺术菁英于一堂的重要建筑。1937年为中国营造学社梁思成率领的调查队所发现。寺内尚有北朝末年建的祖师塔,与大殿同时建的经幢和金天会十五年(1137)建的文殊殿等重要建筑。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佛光寺大殿为例诠释唐代营建方式

以佛光寺大殿为例诠释唐代营建方式

新材料·新装饰2021年3月第3卷第5期

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豆村的佛光山中,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公元471—499年),在隋唐时代为五台名刹之一。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武宗“灭法”时,寺庙中大部分建筑被毁坏,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宣宗“复法”后陆续重建。

寺庙坐落在朝西的山坡上,背负崇山,左右山峦环抱,寺院布局依山岩走向呈东西向轴线,自山门向东,随地势辟成三层台地,形成依次升高的三重院落,第一层台地院落开阔,中轴线上有唐僖宗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建造的陀罗尼经幢。北侧有金天会十五年建造的文殊殿。第二层台地中部有近代建的两庑,两庑之后建有南北两个跨院。第三层台地就山崖削成,陡然高起8m 左右,中间有踏步通上,台上以坐东面西的东大殿为全寺主殿,这就是闻名遐迩的佛光寺大殿。殿前立有唐大中十一年建的经幢,殿之东南有祖师塔,大约建于北朝末。大殿后部紧接山崖。东大殿高踞山腰台地,可俯视全寺,在地形利用上颇为成功。这组寺院容晚唐大殿、金代配殿、北朝墓塔和两座唐幢于一寺,堪称荟萃中华古建瑰宝的第一寺。1佛光寺大殿整体布局

1.1平面

大殿面阔7间,长34m ;进深八架椽(4间),深17.66m ,殿身平面柱网由内外两圈柱子组成,属宋《营造法式》的“金厢斗底槽”平面形式。内槽柱围成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的内槽空间,两圈柱子之间形成一周外槽空间,内槽后半部设大佛坛。佛坛背面和左右侧面由扇面墙和夹山墙围合,大殿正面中部五间,设板门,两端尽间和山面后间辟直棂窗,其余三面均围以厚墙。

1.2构架

唐宋古建筑中,把使用斗栱的抬梁式建筑分为“殿堂作”和“厅堂作”,在宫殿、庙宇等建筑上,一般使用“殿堂作”,即内外柱等高并且都使用斗栱与梁枋组合,并使用平闇作为屋内天花。大殿为殿堂型构架,由下层柱网层、中层铺作层和上层屋架层水平层叠而成。这组构架是

最灵验的寺庙排名

最灵验的寺庙排名

最灵验的寺庙排名

1、佛光寺(五台山)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台县的佛光新村,距县城三十公里。因此寺历史悠久,寺内佛教文物珍贵,故有“亚洲佛光”之称。寺内正殿即东大殿,于公元 857年建成。从建筑时间

上说,它仅次于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的五台县南禅寺正殿,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居第二。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

2、普济寺(普陀山)

普济寺,俗称前寺,位于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白华顶的灵鹫峰南麓,创建于后梁贞明二年(916年),后屡兴屡毁,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南巡时下诏重建寺庙,后又赐题额“普济群灵”。普济寺是普陀山的佛教活动中心,一切重大的佛事活动在此举行。普济禅寺始建于宋朝,为普陀山山中供奉观音的主刹。普济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普陀山三大寺之一,在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上独具匠心,是中国寺院建筑的典型代表和浙江清代官式建筑的重要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3、上海东林寺

东林寺坐落于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东林街150号,原名观音堂,元朝至大元年1308年由僧侣妙因创建,距今已近700年的历史,皇

庆二年1313年改为东林寺,为浦南地区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元、明、

清建筑群,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在700年的风雨中,屡遭战乱、火灾,又屡次重建。1987年,东林寺尚存的一座大殿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重修并扩建,于九月正式对游人开放。现又经过改造重建,拥有亚洲最大的室内佛像,高约34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斗拱剖析
柱头斗栱型 翼形耍头
东大殿双下昂上 与令栱相交的是 翼型耍头
大师总结
↓对于佛光寺,梁思成先生的评价↓
外观庞大豪迈,内部秀健整丽 且为北方宋辽遗物中所未见
个人总结
就我个人而言,木质结构的佛光寺屹立千年不倒,已是奇迹。佛 光寺的斗拱结构之复杂,并让其带有重复韵律之美。虽然不知道 佛光寺的设计师、或者说是工匠、工匠团队们是谁,但是我们可 以看得出来他们在制作的过程中用了许多手法与思考。
历史追溯
唐武宗会昌五年(公 元845年)灭法,寺内 除几座墓塔外,其余 全部被毁。武宗死后, 宣宗复法。大中十一 年(公元857年)京都 女弟子宁公遇和高僧 愿诚主持重建。金代 于寺内前院两侧建文 殊、普贤二殿。元代 补修殿顶,添配脊兽。
现存东大殿及殿内彩塑、壁画等,即是这次重建后的遗物。
历史追溯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目录
历史追溯
真容展现
建筑单体结构分析
建筑单体内部与剖面分析
斗拱剖析
总结
历史追溯
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 文帝时期(471一499 直至隋唐香火兴盛。 隋唐之际,已是五台 山名刹,寺名屡见于 传记。见于敦煌壁画 上的唐中叶绘制的五 台山图,佛光寺就居 显要地位。
当时寺内曾建有
七间三层的弥勒大阁
中国有唐代木构建筑,日本人的定论可以休矣!
建筑单体结构分析
大殿阔7间,深4 间(八椽),单檐 四阿仰覆板瓦殿 顶,台基低矮。
通面宽34m,总进 深17.64m。
正中5间,间宽 5.04m,梢间与两 山各间宽4.41m。
建筑单体结构分析
拱眼壁 阑额
殿身四周檐柱侧角(外槽向内来自百度文库斜89.5°),升起轻微,柱身采用支柱造 .柱头卷刹和缓。 前檐明间五间装板门,两梢间及山面后部一间设直棂窗。 内柱柱础石素平无饰,檐柱柱础石雕有宝装莲辦。柱间用阑额相互联系 ,转角处阑额不出头,无普柏枋。
就去日本的奈良、京都吧
真容展现
1937年6月,梁思成与夫人林徽因雇了马车和毛驴, 一行四人风尘仆仆来到五台山。
辗转访问一些寺庙后,他们终于来到佛光寺。
在这里,他们惊喜地发现,东大殿南侧有一座砖塔 与敦煌壁画上所绘的砖塔一模一样,特别是东大殿, 梁思成凭经验断定属唐代建筑。
最后,在寺内僧众帮助下,他们在殿内搭起了架子, 拭去千年尘封,终于在大殿木梁找到唐代墨书,和 殿外的石经幢相互应证,终于确凿无疑地证实:
④ 斗拱制作灵活,柱头铺作,补间铺作有下昂(双杪双 下昂),内转改为偷心造(不设横拱)即插拱内槽柱子 内侧为七铺作偷心造,由于佛像的圆光罩很占地方,设 横拱则放不下,故全部采用偷心造,很灵活。
建筑单体内部分析
东大殿的墙壁上,还有唐代 壁画十余平方米,内容均为 佛教故事。上千个人物,连 同他们的饰物、衣纹,画得 都很细腻。庄严的佛像,慈 善的菩萨,威武的天王,多 姿的飞天,虔诚的信徒、供 养人,画得都很生动。
平阍(读“暗”字音)以下
为月梁造,以上为草架。
建筑单体内部结构分析
平闇以上结构
建筑单体内部结构分析
内部空间处理:
① 空间层次丰富,从室内看,明栿在下,平闇在上,衬 托着明栿层次多,丰富。
② 尺度把握较好,平闇的格子很小,对比之下感觉室内 空间的尺度很大。
③ 空间比例严谨,内槽柱子与平闇围合成了一个趋近于 正方形的空间。(十分接近1:1)
真容展现
梁思成最早是从一张 图片上认识佛光寺的, 那是法国汉学家伯希 和拍摄的敦煌石窟第 61窟壁画。
壁画是一幅唐朝人绘 制的完整清晰的五台 山寺院图,其中有 “大佛光之寺”。
壁画是唐朝时画的, 寺必然就是唐或唐之 前修建。
真容展现
而在当时,日本人以嘲讽的口气 给中国古代建筑下了一条定论:
在中国已经没有唐代时期的木构建筑 要看中国唐代木构建筑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外檐转角斗拱:
施于四角柱之上。
其正侧两面均出双杪双下昂,如柱头铺作。
45度角线上则出角华拱两杪角昂三层。
正侧两面第二跳华拱上之瓜子拱和慢拱相交于第二 跳角华拱之上,在转角毗连之面伸出,为华拱两跳, 跳头施单斗,与昂上令拱并列以承替木。
第二跳昂头施正侧两面相交之令拱,并与由昂相交, 以承相交之令拱及橑檐枋。
佛光寺在唐代重修以后,即随着 佛教的衰败而一同沉沦,以后除 了宋代有一点壁画,跟后来建的 文殊殿以外就没有任何记载,佛 光寺大殿建因此基本被外界遗忘。
历史追溯
中国古建筑第一瑰宝
1937年 6月,中国当 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 成等人,对佛光寺进 行了考察、测绘。
1949年后,政府和人 民对佛光寺着意加以 保护。如今,佛光寺 外青山环抱,寺内古 木参天,殿堂巍峨。 这里既是佛教信徒朝 拜的圣地,也是旅游 者们观光的胜地。


所谓偷心斗拱,就是以最下层的栌斗
心 造
为中心,向前后或内外两个方向上施 斗、拱和昂,不施横拱。
斗拱剖析
梁栿与斗栱结构示意图
梁栿伸入斗栱后延长伸出 檐外制成华栱,由此成为 斗栱的结构性构件和斗栱 的组成部分。
这种结构方式是原始撑檐 结构方式的延续。
于唐代,它成为昂出现以 前的主要结构方式,此法 使柱,梁,斗栱在檐部形 成“组合式”结构。
东大殿栱眼壁画 诸菩萨众
衣带飘动,拂袖潇洒,体现了唐画的风韵。
诸菩萨众 局部
诸菩萨众 局部
建筑单体内部分析
扇面墙与檐墙三面外槽 依山墙及后檐墙砌台三 级,供500 罗汉塑像。
斗拱剖析
东大殿斗拱之分析:
佛殿斗拱分施于内外两周柱之上,共计七种,施 于梁栿上之十字斗拱不在内。 外檐斗拱三种: 柱头铺作;补间铺作;转角铺作。 槽内斗拱四种: 柱头铺作;两山柱头铺作;补间铺作;转角铺作。
个人总结
不仅是斗拱,这座佛光 寺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其 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柱 子的侧脚,屋角的升起, 天花的平阍等等。
倘若我们在设计时,加 入对建筑细节的思考, 相信对我们的设计也会 有许多的益处。
谢谢大家
结语
谢谢大家!
斗拱剖析
五台佛光寺东大殿 杀斜尾栱
华栱上与下昂斜切,在昂身 下形成一块楔形构件,用以 承垫斜置的昂身。
其构件形象表现为华栱外跳 将卷头斜杀,故称“杀斜尾 栱”。
佛光寺东大殿斗拱里转第四 跳华栱栱头隐刻,在外与昂 身斜切,四椽栿(明栿)背 上华栱在外与平棊斜切(隐 刻卷头)为这种形象的栱最 早的表现。
(平梁:抬梁式 构架中最上一层 的梁)托脚:下 一层梁的梁头和 槫(檩)间斜置 的木件。它主要 起扶持檩的作用, 清式建筑中没有 这个构件。
建筑单体剖面结构分析
脊椽下施替木,小斗,令栱,两侧设叉手 于令栱下闭合,替木下小斗坐在叉手之上。
无脊瓜柱
建筑单体内部结构分析
殿堂间缝梁架用八架椽 屋,前后乳袱用4柱。
建筑单体剖面结构分析
— — — — —等高— — — — —
佛光寺大殿 的构架为殿 堂型构架。 大殿殿堂型 构架的前提 是 内外槽的柱 子一样高。 分为三个水 平层:
柱网层 铺作层 屋架层
(唐称内外 槽,明清称 檐柱,金柱, 且檐柱,金 柱不等高)
建筑单体剖面结构分析
叉手
托脚
托脚
运用了叉手托脚。 叉手:从平梁的 梁头至脊槫(脊 檩)间斜置的木 件,叫叉手,是 用来扶持脊槫的 斜撑。
东大殿虽是唐代较早的用 昂结构,但仍采用了梁栿 伸出檐外做二跳华栱的结 构方式。
斗拱剖析
五台佛光寺东大殿 无华头子
华头子是早期木结构建筑斗 栱组合中常见的一种构件。
此构件用于昂下,与昂斜切, 与斗口处略出头后做成卷瓣, 身后做华栱,故名华头子。
它的使用起于北宋 。
东大寺建于唐代,华头子尚 未出现,故下昂斜切在斗上。
由昂头别施宝瓶以承角梁。
华拱第一跳后尾即与泥道拱相列,第二跳以上即引 伸为各层罗汉枋。
角华拱后尾第二跳伸出为角乳栿,由第一跳角华拱 承托以达内角柱之上。
两面昂尾都相交压于转角毗连之面最上柱头枋之下。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佛光寺东大殿 柱头铺作侧剖图
个人总结
这座佛光寺东大殿不仅结构复杂,还有众多的艺术作 品。如:彩画、壁画、塑像、雕刻物等等。
与其说是匠人在建造建筑 不如说他们在雕刻艺术。 佛光寺是一个雕刻出来的艺术与建筑作品。
个人总结
虽然如今的建筑技术已不需要斗拱用于结构支撑 了,但是我们依旧无法忽视斗拱那复杂而又精美 的构造和斗拱作为结构时,所带来的宏大气势。
内柱有柱头、两山柱头、补间和转角4 种。
建筑单体结构分析
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 粗壮的柱身、宏大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 雄健有力的感觉。
建筑单体结构分析
大殿屋面坡度较平缓,举高约1/4.77。 正脊及檐口都有升起曲线,屋面筒瓦虽是后代所铺,但 鸱尾式样及叠瓦脊仍遵旧制。
建筑单体结构分析
普柏枋: 亦称普拍方,位于 阑额之上,在柱子 之间起联系作用, 可以把荷载传递给 柱子和阑额。
建筑单体结构分析
由22根檐柱 和14根内柱
围合成 ↓
金箱斗底槽
内槽阔5间 深3 间
三面依柱砌 扇面墙
内供佛坛
建筑单体结构分析
大殿斗拱共7种。檐柱有柱头、补间和转角3 种。 檐柱和内柱高4.99m,径0.54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