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一点通

合集下载

构造地质学大一知识点

构造地质学大一知识点

构造地质学大一知识点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球上的构造和运动现象。它探讨地球内部和地壳的构造特征,以及地壳板块的运动规律和地质变形过程。在地质学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从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基本概念

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壳内部构造、地壳板块的运动和地质变形的学科。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岩石,由板块构成,而板块是地壳上的一块相对独立的地质单元。构造地质学通过研究地壳的构造特征,分析地壳板块的运动规律,揭示地球内部的构造性变动。

二、研究对象

1. 地壳构造

地壳构造是构造地质学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它研究地壳中的构造特征,包括地壳的裂缝、断裂、褶皱、岩层等。通过分析地

壳构造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可以了解地壳板块的运动历史、地质演化过程。

2. 地壳板块运动

地壳板块运动是构造地质学的重要内容。地球上的岩浆活动、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都与地壳板块的运动有关。研究地壳板块的运动规律,对于预测地震、火山活动、岩浆喷发等具有重要意义。

3. 地质变形

地质变形是指岩石和地壳中的形状、结构、组成发生变化的过程。它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地质变形包括岩层的褶皱、断裂、滑动、岩浆的侵入和喷出等。通过研究地质变形,可以了解地球历史上的地质过程,预测地质灾害并制定相应防范措施。

三、研究方法

1. 野外调查

野外调查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地质地貌

特征、岩性,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收集地质样本,分析实验数据,以获取地质信息。

04 地质构造-单斜构造

04 地质构造-单斜构造
2010-12-28
状 水 准 器
内 圈 刻 度 盘
11
三、岩层产状要素的测定方法
(三)测量产状要素的方法 1、测量岩层走向: 、测量岩层走向 打开罗盘盖, 打 开前方照准器, 松开 磁针制动器, 用罗盘 底盘和盖的同一侧靠 紧岩层面, 移动罗盘 直至圆形水准器气泡 居中, 此时北针所指 外刻度盘上的度数, 即为罗盘前方照准器所指岩层的走向, 而南针所指度数则 为后方照准器所指岩层的走向, 二走向之间相差180度。
2010-12-28 8
三、岩层产状要素的测定方法
(一)罗盘的原理
地球是一个大的磁场, 有两个 磁极,磁北极和磁南极, 如果将一 根磁针水平地悬挂起来,受地磁 场作用地影响,磁针的一端会指 向磁北极,另一端则指向磁南极, 也就是说,磁针的指向是磁北极 和磁南极的连线方向。
正北 磁北
地质罗盘仪
正北 磁北 测线 δ A磁 0
测线
正南
正南
(b)
(a)磁偏角东偏示意图
(b)磁偏角西偏示意图
9
前 方
(二)罗盘的构造
1、罗盘仪部分 、
用于测定方向(如岩层的走向、倾向等)。 • 照准器(前后各有一个):由准星和观测孔 组成,用来瞄准目标物; • 外圈刻度盘(方位角刻度盘): 位于底盘的 外圈, 是一个水平刻度盘, 用来测量地理方位 和岩层走向及倾斜方向; • 磁针:在北半球缚有铜丝的一端为磁南针, 另一端为磁北针; • 磁针制动器:用于制动磁针,便于读数; • 方位角刻度盘校正螺丝:通过它转动方位角 刻度盘,用以校正磁偏角; • 圆形水准器(水准气泡):当气泡居中时, 表明罗盘的底盘处于水平状态, 在测量某物的 方位时或测量岩层的走向和倾向时, 就需要将 圆形水准器气泡居中。

构造地质学大一知识点框架

构造地质学大一知识点框架

构造地质学大一知识点框架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形成、演化以及地球内外的各种物质和能量作用的学科。对于大一学生来说,初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构造地质学的大一知识点框架的一些内容:

1. 地球的结构

地球可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内部有地核、地幔和地壳,外部则是水、陆和大气。

2. 地壳的构造

地壳是地球最外部的岩石壳层,由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两部分组成。大陆地壳厚度较大,主要由花岗岩构成;海洋地壳厚度较薄,主要由玄武岩构成。

3. 地壳运动与构造

地壳运动是地球表面地质现象的核心内容。常见的地壳运动有地震、火山活动、地壳的隆升和下沉等。构造是指地质体在空间上的一种排列方式,可分为隆起构造和坳陷构造。

4. 岩石学基础

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起源、组成、结构、形态、变质和变形等

方面的学科。主要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5. 断层与地震

断层是地壳内部因地壳运动而发生的裂隙,是地震活动的主要

地质背景。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常常伴随着地震波

的产生。

6. 地层学与地质年代

地层学是研究地壳上部岩石、地层和化石的分布、演化及其时

空分布规律的学科。通过地质年代的划分,可以了解到地壳上各

地区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和相对时间。

7. 构造地球化学与矿床地质学

构造地球化学研究构造对地壳物质分布和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矿床地质学是研究有用矿物在地壳中分布、成因、储量和开采条

件等方面的学科。

8. 地球内部的热与磁

地球内部的热是地球内部各层之间传递和释放的热能。地球内部的磁是地球内部电流引起的磁场所产生的现象。

地质构造1

地质构造1

断层的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



C22t

西


成 家
C21b

C22t C21b
第三节 断裂构造
3、断层构造 逆断层:断层上盘沿断层面倾斜线相对向上移动,下盘 相对向下移动。
逆断层 山西柳林县成家庄,石炭系本溪组
第四节 地质构造
三、断裂构造
3、断层构造 逆断层:断层上盘沿断层面倾斜线相对向上移动,下盘 相对向下移动。
第二节 褶皱构造
岩层在构造应力的 长期作用下,原始产状 改变,形成各种弯曲, 岩层仍保持其连续性, 称为褶皱构造。
第二节 褶皱构造
1、褶皱构造的基本类型 褶皱构造中单个的弯曲称为褶曲。褶曲包括向斜和背
斜两种基本类型。
背斜 在形态上为一个弧顶向上的弯曲,中心部分为老地 层,两侧地层依次变新。
向斜 在形态上为一个弧顶 向下的弯曲,中心部分为新 地层,两侧地层依次变老。
岩层叠覆在较老的岩层之上。 b、水平岩层的厚度是该岩层顶面标高与底面标高之差。 c、水平岩层的出露和分布状态完全受地形控制。 d、水平岩层露头的水平宽度(即岩层上、下层面上的出
露界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是随岩层的厚度和地面波度的变化 而变化的。
水平岩层
三)、岩层的基本特征
2、倾斜岩层
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岩层改变了原始的水平状态并发生

地理地质构造知识点

地理地质构造知识点

地理地质构造知识点

地理地质构造是指地球表面和地下构造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以下是一些地理地质构造的知识点:

1. 地球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壳是最外层的固态岩石层,地幔是位于地壳下方的可塑性岩石层,地核是地球的内核和外核组成的液态金属层。

2. 地球板块:地球的地壳被分为若干个大板块,这些板块在大陆漂移和构造运动中相对移动。板块边界可以是构造边界、边界或转换边界。

3. 大陆漂移:大陆漂移是指地球上大陆板块的相对运动,造成大陆的位置和形状发生变化。大陆漂移的证据包括大陆边缘的拟合、相似的岩石和化石记录以及地震活动和火山活动的分布。

4.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指地壳内部的构造运动,包括隆升、下沉、抬升和折叠等现象。这些运动可以造成山脉、盆地、地震和火山活动等地质现象。

5. 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通常由板块运动或地壳断裂引起。地震可以分为浅源地震、深源地震和远源地震,震源深度和震级会对地震的影响。

6. 火山活动:火山活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另一种形式,通常是由于岩浆从地壳内部向地表喷发。火山活动会形成火山口、火山喷发和火山岩,并对地球表面的地形、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7. 断层和地裂缝:断层是地壳中由于构造运动而形成的岩层断

裂带,地裂缝是断层带中的裂缝。断层和地裂缝可以导致地震和地壳变形。

8. 山脉和盆地:山脉是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表隆起形成的地形,盆地则是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表下陷形成的地形。山脉和盆地的形成与板块运动和地壳运动密切相关。

9. 地质时间尺度:地质时间尺度是用来描述地球历史的时间尺度。它通常被分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和现代四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又被细分为若干个纪和期。

节理、构造、断层

节理、构造、断层
在野外,劈理的识别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切穿不同成分、颜色、粒度岩层的面,可能是劈理面。
2、劈理在不同岩性的岩层中分布的频度与层面交角可能不同,甚至出现转折或弯曲。
3、切穿岩层的夹层、透镜体、排列方向密集的破裂面,可能是劈理面。
4、单个的劈理面一般延伸不远。
三、断层
(一)概念
岩层或岩体在构造运动影响下发生破裂,若破裂面两侧岩体沿破裂面发生了明显的相对位移,这种构造就称为断层。
(二)断层要素
1、断层面:构成断层的破裂面,也就是断层两侧岩体沿之产生显著滑动位移的面,叫做断层面,产状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确定。断层一般不是单个的面,而是由一系列的破裂面或次级断层所组成的带,即断层带或断裂带。
2、断层线:是指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即断层面在地表的出露线,断层线延伸方向即是断层走向,延伸的消失点,称为断层的端点。
(二)节理分类
1、按节理的成因分类
节理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表生节理。
(1)原生节理:指岩石形成过程形成的节理,如玄武岩的柱状节理
(2)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地壳构造应力作用产生的,这类节理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规律性,发育深度较大,对地下水的活动和工程建设的影响也较大。构造节理与褶皱、断层及区域性地质构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们常常相互伴生,是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中的重点对象(相对于节理、表生节理)。
逆断层示意图

常见地质构造类型分类,识别和描述

常见地质构造类型分类,识别和描述

常见地质构造类型分类,识别和描述:

地质构造是指地球表面和地球内部的各种地形和地貌,反映了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力学和化学过程。常见的地质构造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1.水平构造:这种构造的原始产状是水平的,表现为先沉积的老岩层在下,后沉积的

新岩层在上,岩层层面在较大范围内保持水平或近似水平的状态。

2.单斜构造:这是指原来水平的岩层在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后,产状发生变动,形成

单一倾斜的状态。

3.倾斜构造:这是指岩层层面在较大范围内向同一个方向倾斜,表现为顺倾斜方向岩

层逐渐变新。

4.褶皱构造:这是指岩层在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后,发生弯曲变形的现象,包括背斜

和向斜两种基本类型。

5.断层构造:这是指岩层在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后,发生断裂错动的现象,包括正断

层、逆断层、平移断层等类型。

识别和描述地质构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岩层的产状,即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以及岩层的变形特征。

2.分析岩层的层序和相对年代关系,了解岩层的形成顺序和地壳运动的过程。

3.注意观察岩层的颜色、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等特征,以便更好地了解岩层的形成

环境和过程。

4.结合地质图、地层柱状图、剖面图等资料,全面了解地质构造的特征和发展过程。

高中地理选修1地质构造汇总

高中地理选修1地质构造汇总

地质构造

【内容提要】

褶皱、节理和断层是最基本的地质构造,它们是岩石圈中构造运动的产物。各种地质构造具有相应的地质现象和工程地质条件。本章系统地介绍了几种常见地质构造的概念、要素、类型及其特性;简要阐述了这些地质构造的野外识别和工程地质评价。地层接触关系和岩层产状反映了地质构造的时空特征

3 地质构造及其与工程的关系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产物。构造运动是一种机械运动,涉及的范围包括地壳及上地幔上部即岩石圈,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方向的构造运动使岩块相互分离裂开或是相向聚汇,发生挤压、弯曲或剪切、错开;垂直方向的构造运动则使相邻块体作差异性上升或下降。

构造变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形迹,如岩层褶曲、断层等,称为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的规模有大有小,大的如构造带,可以纵横数千公里,小的如岩石片理等,它们都是地壳运动造成的永久变形和岩石发生相对位移的踪迹。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地壳经历了长期、多次复杂的构造运动。在同一区域,往往会有先后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构造体系形成,它们互相干扰,互相穿插,使区域地质构造会显得十分复杂。但大型的复杂的地质构造,总是由一些较小的简单的基本构造形态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

3.1 岩层的产状要素及其测定方法

1.岩层产状

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的空间位置,它是研究地质构造的基础。产状用岩层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产状要素来表示,参见图3-1所示。

走向:指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位角,其表示岩层在空间延伸的方向,如图3-1中AB线。

倾向:指垂直走向顺倾斜面向下引出的直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的方位角,表示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如图3-1中CD线。

地质构造的三种基本类型

地质构造的三种基本类型

地质构造的三种基本类型

地质构造的三种基本类型

地质构造是指大地面的地质构成形态,其主要由岩石、岩浆、地壳热作用及其他地质过程形成的。可以将地质构造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岩性地质构造、构造地质构造和流体性地质构造。

一、岩性地质构造

岩性地质构造是指构成大地及其表面的岩石,以及地表和地下构成的岩石显现出来的一切形态。它包括岩层、火山喷发、地质现象、沉积地貌及其他岩性构造。它们可以分为岩性地貌、岩性岩层、岩性火山和岩性沉积地貌。

二、构造地质构造

构造地质构造是指大地构造形成的构造,以及岩石、岩浆、地壳热作用及其他地质过程形成的地质构造构成。构造地质构造主要包括断层、折缝、山脊、山谷、滑动带及其他构造构造。

三、流体性地质构造

流体性地质构造是指水土流失、气象活动及其他流体作用形成的地质构造。特别是水土流失引起的地质构造,如河道、湖泊、沟渠、洞穴、洼地、流域沟谷等。地形和地下形态也属于流体性地质构造,如地下水储存空间、地下河流、地下湖泊等。

- 1 -

地质构造知识点总结

地质构造知识点总结

地质构造知识点总结

1. 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由地核、地幔和地壳三部分组成。地核由外核和内核两部分构成,外核处于内核之外,呈液态态,内核呈固态。地核和地幔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面,地壳包括陆壳和洋壳两部分,陆壳由花岗岩、沉积岩等构成,洋壳主要由玄武岩构成。

2. 地球内部的热力学特征

地球内部的热力学特征主要包括地热、地热流和地热梯度。地热是地球内部的热量,地热流是指地球内部热量通过地表的输送速率,地热梯度是指单位深度内地温的变化量。

3. 地球内部的构造形态

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热力和力学活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板块构造、地震、火山和地形地貌的形成。板块构造是地壳运动的主导形式,包括板块边界的类型和构造特征;地震是由地球内部构造变形和断裂所引起的地壳振动现象;火山是地球表面喷发的热液岩石或火山灰等物质的通道;地形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貌。

4. 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

地壳运动主要包括构造运动和地质作用。构造运动是指地球内部及地壳的构造变动,包括地壳的隆升、沉降、推挤和折叠等变动;地质作用是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物质变动过程,包括岩浆活动、岩石圈运动和地震等。

5. 地球内部的构造历史

地球内部的构造历史主要包括地质年代和地质事件。地质年代是指地球内部的构造历史年代划分,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时期;地质事件是指地球历史上的重大地质事件,包括地球形成、板块构造和古地理事件等。

6. 地球内部的构造力学

地球内部的构造力学主要包括地壳构造力学和板块构造力学。地壳构造力学是研究地壳内部的构造变形和地震活动,包括岩石的应力应变和破裂性质;板块构造力学是研究地球板块的运动规律和地震活动,包括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对运动。

初中科学地质知识点整理

初中科学地质知识点整理

初中科学地质知识点整理

地质是研究地球的科学,主要研究地球的形成、构造、组成以及地球内部和地表的各种现象。初中科学课程中,地质知识是重要的一部分。下面将对初中地质知识进行整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1. 地球的结构

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层,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地幔是地壳下面的一层,由固态岩石和部分熔融物质组成。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2. 岩石的分类

岩石是地壳的组成部分,根据岩石的形成方式和组成成分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火成岩是由地球深层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如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堆积而成的,如砂岩、页岩;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有岩石发生变化形成的,如片麻岩、大理岩。

3. 地质作用

地球内部的热能和地壳板块的运动引发了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包括构造作用和地貌作用。构造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板块的运动和地震活动,导致地壳的抬升、下沉和断裂。地貌作用主要包括风化、侵蚀和成岩作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

4.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由地球内部或地表的地质现象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等。地震是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地表振动,对人类和建筑物造成严重影响。火山喷发是火山口喷发熔岩、火山灰等物质,造成周围地区的灾害。泥石流是由降雨或融雪引起的大量泥沙和水流混合物,对沿途村庄和农田造成破坏。

5. 地质资源和环境保护

地球的内部和地表拥有丰富的地质资源,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矿产资

源如金、银、铜、铁等,能源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合理利用和保护地质资源,对于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了保护地球的环境,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如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减少资源的过度开采。

地质学基础-地质构造

地质学基础-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变形而形成的诸如褶皱、断层、节理、劈理及其它各种面状和线状的构造形迹。

地质构造的规模大小(构造尺度)十分悬殊。大到数百、数千千米,乃至全球规模;小至一定范围的露头、手标本甚至需借助显微镜方能观察到。

地下水的赋存、活动及富集程度与其所处地质构造的性质、特征密切相关。

一、劈理、线理

(一)劈理的类型与特征

劈理、片理、片麻理等是指岩层在变形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透入性的面状构造,统称作面理。

劈理是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岩石沿一定方向分裂成平行或大致平行的、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构造。劈理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其发育状况与岩石中的所含的片状矿物的数量及其定向的程度有关。

按力学成因,可分为流劈理和破劈理两类;按结构形态连续劈理、不连续劈理;按劈理与岩层层理和构造的关系,分为层间劈理、轴面劈理、顺层劈理和断裂劈理、区域劈理。其特征见表1-4-1。

(二)劈理的观察与研究

在岩石强烈变形和变质的岩石出露区,对劈理除大量测量各种劈理的产状要素,并标绘于地质图或构造图上。分析劈理与更大规模的褶皱、断层和韧性剪切带等构造的生成关系。

观测时应注意区分劈理和层理,查明两者之间的几何关系和空间展布规律,适当采集定向标本,为室内深入研究提供基本物质基础。

表1-4-1 劈理类型及其特征

(三)线理

线理是岩石中发育的次生平行、具有透入性的线状构造。线理是岩石中发育的一般具有透入性的线状构造。

根据成因,线理可分为原生线理和次生线理。前者是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线理,如岩浆岩中的流线;后者是指构造变形中形成的线理。

构造地质学大一知识点汇总

构造地质学大一知识点汇总

构造地质学大一知识点汇总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地球内部的构造特征和地壳变形规律。对于大一学生来说,了解并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可以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将对大一构造地质学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构造地质学的基础概念

1. 地质学: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组成、构造和地球历史演化的学科,涵盖了地球内部、地表和地球大气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2.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地壳运动和地质变形等方面的内容。

3. 地壳:地壳是地球上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分为陆壳和海壳两部分,厚度约为30-70千米。

4. 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部结构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地核是地球的内部核心部分,地幔是地球的中间层,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

5. 地球大气环境:地球大气环境包括大气层、气候系统和气象等因素,对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

二、地表的地质现象和地质作用

1. 地形:地形是地球表面的地势形态,包括山脉、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各种地形类型。

2. 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现象,由地震波传播

引起地壳的震动,会导致地表地质变形和破坏。

3. 火山:火山是地球表面的一种地质现象,是熔岩、火山灰和

气体等物质从地下喷出,形成火山口和火山喷发的现象。

4. 断裂:断裂是地壳中因构造应力作用而发生的岩石破裂和错

动的现象,导致地壳的块体相对运动。

5. 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材料和能量的变化过程,

地质构造有哪些

地质构造有哪些

地质构造有哪些

2021-03-04

地质构造总的分为两类:原生构造以及次生构造。最常见的是:向斜、背斜、地垒、地堑、断层。背斜、向斜、断层地质构造运动是指主要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壳或岩石圈物质的机械运动。它使岩石发生变形的主要类型是褶皱和断裂,使岩石发生变位的方式有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

地质构造有哪些

1构造地貌和地质构造的关系

岩层或岩体经地球内力引起的机械运动而发生变形与变位称为地质构造。地质构造主要有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四种。

构造地貌由地球内力作用直接造就的和受地质体与地质构造控制的地貌。

要区分这两个定义,首先要清楚地貌是指地表起伏的形态,如山地、平原、河谷、沙丘、大陆架、海沟等.因此构造地貌是指由岩层或岩体经构造运动所控制的地表形态,侧重于地表形态.而地质构造是指岩层或岩体经地球内力引起的机械

运动而发生变形与变位,是指岩层或岩体的变形与变位(或形态位置)。

地质构造——岩层或岩体(对象)——形态位置

构造地貌——地表(对象)——地貌

褶皱和断层是地质构造,褶皱使岩层发生弯曲,使岩层形态呈背斜或向斜.而在地球表面,由于岩层弯曲,导致地表也弯曲不平,形成山地等地貌,这就是构造地貌。

断层是地质构造中的断裂构造,是指岩层的断层,断层后使岩体的形态呈地堑、地垒状态,都属于地质构造.而岩层的断裂后形成的地堑导致地球表面形态下陷,成谷地形态,这是构造地貌。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④③① D.①④③②
2.据题干材料推断浮来山的形成过程是( B )
A.外力侵蚀—水平挤压—断裂下陷—推移上覆 B.水平挤压—岩层断裂—
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C.水平挤压—断裂下陷—推移上覆—地壳上升 D.推移上覆—水平挤压—
岩层断裂—断块抬升 7
【方法技巧】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 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 岩层总比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 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14
13
(2018年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6. 依据如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
是( D) A. 年降水量的差异
B. 地质构造部位不同
C. 植被覆盖率不同
D. 地表岩石种类不同
7. 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A )
A. 间歇性抬升 B. 持续性抬升 C. 间歇性沉降 D. 持续性沉降
图1 图3
图2
9
此类图的判读流程
10
例题: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 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据此回答1~3题。

高中地理 最易错系列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高中地理 最易错系列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考点8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褶皱、断层的判断方法及构造地貌

常见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式.列表图示如下: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向斜背斜

判断方法

从形

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

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从岩层的新老

关系上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

图示

构造地貌未侵蚀

地貌

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

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

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

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

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

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

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

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

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侵蚀后

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

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

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图示

1.背斜和向斜的判断

(1)当岩层形态完整时,可根据岩层的弯曲方向判断地质构造,如下图中①为背斜,②为向斜。

(2)当岩层形态不完整时,可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

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岩层较老,这是判断背斜和向斜最科学的依据。例如,下面四幅图中A、C为背斜,B、D为向斜。

2.断层的判断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是断层而仅为断裂。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下表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完成(1)~(2)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变形和变位,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各种线理和面理构造等.

地质构造的规模,大的上千公里,需要通过地与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和遥感资料的解译才能识别,如岩石圈板块构造;小的以毫米甚至微米计,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如矿物晶粒的变形、晶格位错等。

褶皱构造:岩层在侧方压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弯曲叫褶曲。褶曲仅指岩层的单个弯曲,而岩层的连续弯曲则称为褶皱。褶曲的基本类型有两种:背斜和向斜。背斜是核部的岩层相对较老,两翼的则较新的褶曲。向斜是核部的岩层相对较新,两翼的则较老的褶曲。

断裂构造:岩石受应力作用而发生变形,当应力超过一定强度时,岩石便发生破裂,甚至沿破裂面发生错动,使岩层的连续性完整性遭到破坏的现象,称为断裂构造。断裂构造包括两类:按断裂两侧的岩是否发生明显的滑动,可分为节理、断层。

(1)按照构造形成的时间顺序分类

按照构造形成的时间顺序可将地质构造分为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次生构造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原生构造: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构造。火成岩的原生构造主要是受岩浆流动与冷凝收缩的力的作用产生的,火成岩的原生构造主要是受岩浆流动与冷凝收缩的力的作用产生的。分为原生流动构造与原生破裂构造两种。原生流动构造是固

态物体在液态岩浆流动中形成的定向构造,如由岩浆早期晶出的片状、板状矿物与扁平状析离体、捕虏体的定向排列形成的流面,由岩浆早期晶出的柱状、针状矿物的定向排列形成的流线;原生破裂构造有柱状节理以及根据节理与流面或流线的产状关系分出的纵节理、横节理、斜节理与层节理。

沉积岩的原生构造主要是受地表营力的作用产生的。包括层理、层面构造、层内构造与穿层构造。

①层理构造指沉积岩中的成层构造,其成层性是通过沉积物的成分、粒度、色调的变化而显现的。构造层理是研究次生构造的基本参考面,是一种重要的原生构造。

②层面构造主要指波痕、泥裂、雨痕、印模、虫迹等,这类构造发育于沉积岩层的顶面或底面,在野外可用来鉴别地层的顶、底面,以判断地层层序的正常与倒转。

③层内构造主要指限于某一岩层中的原生构造,如粒序层、交错层、层内褶皱与层内断层等,其中除层内断层外,也均可根据它们的内部结构特点来鉴别地层的顶面或底面。

④穿层构造主要指发育于多层岩层中的背斜或断层,称为同沉积背斜或同沉积断层。同沉积背斜是在区域性地壳拗陷并不断接受沉积的盆地中的局部上隆部位上逐渐发育的背斜,因此具有原始的上拱弯曲状态,其轴部地层厚度小于翼部,轴部碎屑沉积物的粒度则大于翼部同一层沉积物的粒度。

同沉积断层又称生长断层是指与沉积作用同时活动的断层,一般发育于沉积盆地的边缘,具有正断层性质。盆地所在为断层的下降盘,其地层厚度明显大于断层的上升盘,且断距随深度而增大,即地层时代愈老,断距愈大。另外,韵律层也是一种原生的穿层构造,是由多个粒序层依序叠置而组成的。

次生构造:岩石形成以后受构造运动的作用产生的构造变形,是构造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次生构造包括褶皱、节理、断层、劈理、线理等。

(2)按照变形性质分类

连续变形构造:岩层连续性未受到破坏的构造,变形性质属塑性变形,如褶皱等。

非连续变形构造:岩层被切割失去原有连续性的构造,属破裂变形的,如节理、断层。

(3)按照几何要素分类

面状构造:以几何意义的面所表征的构造,如褶皱轴面、节理面、断层面、劈理面等。通常将具有系统性的面状构造称为面理。

线状构造:以几何意义的线所表征的构造,如褶皱枢纽、断层擦痕、非等轴矿物的定向排列、两个构造面的交线等。各面状、线状构造还可区分为抽象性的(如褶皱轴面、枢纽、二构造面的交线)与分划性的两种。前者只具几何意义而非具体存在,后者则是具体存在的面、线构造。

根据面状、线状构造在地质体中的分布特点可分为:

①透入性构造,指在地质体内在一定尺度上均匀、连续且按一定格式排布的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如劈理、片麻理、片理以及各种小型线理;

②非透入性构造,指非均匀、不连续且以分隔性方式产出于地质体中的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如节理面、断层面以及大型的杆状构造、窗棂构造等。地质构造的透入性和非透入性是相对于观察构造的某种尺度而言的,较大范围的尺度上的透入性构造在较小尺度上也可成为非透入性构造;通常透入性构造是针对小型构造和显微构造两种尺度而言的。

褶皱

褶皱构造:在地壳运动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从原理上讲褶皱产生是个相当简单的过程,但是由于形成原因不同褶皱也分为很多种。

枢纽:在褶皱的各个横剖面上,同一褶皱面的各最大弯曲点的联线称枢纽。

轴面:又称枢纽面,指相邻褶皱面上的枢纽联成的面。

轴迹:轴面与地面或任一平面的交线。

槽线:向斜或向形的同一褶皱面的各横剖面上的最低点为“槽”,它们的联线为槽线。

脊线:向斜或向形的同一褶皱面的各横剖面上的最高点为“脊”,它们的联线为脊线。

向斜:向斜是凹面的褶皱,形成时间越晚越靠近中心。向斜是典型的向下弯曲的褶皱,指向上方。它的顶部还会被侵蚀,所以我们只能看到它形成的边缘。

背斜:背斜和向斜类似,只是跟它反过来。背斜是凸起来的褶皱,形成时间越早越靠近中心,侧面常常是向斜。不过在现实中,还会发生断裂和侵蚀让二者分开。背斜常常会产生许多优良的有气圈闭地区,适合勘探石油。

尖棱褶皱:这种褶皱常被石油公司称为V形褶皱,顾名思义就是常呈现V 形的褶皱。常常因为当地抗压应力而形成,但要成型还需要一些非常具体的条件。

总共有四个发展阶段:曲形成核、平行褶皱、两翼伸开/中间锐化、尖棱褶皱收紧。

平卧褶皱:平卧褶皱是被颠倒的褶皱,一个翻转或是彻底倒转的褶皱,有一定角度的轴向面,一侧的地层被翻转。平卧褶皱的轴线基本上保持水平。

等斜褶皱:等斜褶皱两翼的角度在0°到10°之间,两翼基本是平行的。

穹隆:穹隆在地质结构学上是由于对称的背斜彼此交叉并深入到彼此顶部形成的。它的形成原因是再折叠的水平应力和大气冲击/穿刺作用(更深又更轻的部分向表面移动的竖直位移)。

盆地:盆地在某种程度上是与穹隆相反的褶皱,因为先前平躺在地面的岩层构造变形导致大规模岩层结构重构。构造盆地就是地质凹陷。

同沉积褶皱-在岩层形成的同时逐渐变形而形成的褴皱.

隔档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的背斜和向斜相间组成,其中背斜是紧闭的,而向斜较开阔。

隔槽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的背斜和向斜相间排列的褶皱组成的,其中向斜较紧闭,而背斜较开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