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实录
简述清史的研究及史料
简述清史的研究及史料冯尔康2004-10-10 23:57:25 阅读 7323 次《台大历史学报》第31期(2003年6月),页325-336 关于清代历史的研究,从清朝灭亡算起,如今已有九十年了,对于研究状况的回顾与展望,已有学者(如高翔、何龄修等)进行了。我没有能力作出研究性的小结,只是依据个人研治清史的体会,谈一点看法。清史九十年的研究史不算短了,中外的研究者很多,最早的清代通史,还是日本人稻叶君山著作的,我这里仅仅说明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学者和下半叶大陆学者的研究成就和值得注意的问题,由于九十年的时间较长,就采取详近略远的方法,主要介绍近二十多年大陆学者的研究情形,采用概要法,提纲式地以一些著作为例进行说明。 一、清史研究状况及研究机构(一)研究阶段: 1.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起步。系初步开展研究,产生许多部清朝简史性的著述及编年性的书,重要而影响深远的著作是萧一山的《清代通史》,孟森的《清史讲义》、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及《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这个时期研究的缺点是受反满革命的影响,对清朝否定较多;叙述政治事件也较多,而缺少分析;这是研究起步阶段的必然现象。 2. 四十至七十年代的平缓发展。有重要著作,如郑天挺的《清史探微》;研究的内容较前一阶段广泛,对学术史和思想家、学者、艺术家研究较多;另一重要内容是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在对《红楼梦》的研究中,涉及到它的时代背景;少数民族史及民族学田野调查开展得颇有成就。从今天对于清代通史的研究来看,此时研究的缺陷在于历史分期方面。因为社会历史的分期以鸦片战争为分界线,这就割断了清史,造成干嘉、道咸史之间不能通贯研究及清代通史的割裂;过分集中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讨论,影响对其他历史事相的研讨;民众运动史(秘密结社、秘密宗教、农民战争和暴动)的研究受阶级论影响至大,或多或少地失去客观性。 3. 八十年代以来的大发展。来势较猛,与其它断代史的研究相比,显出一种爆发力和活力;研究所涉猎的范围较广,举凡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社会、民族关系、中外关系以及清朝先世的历史(“先清史”),无所不及,档案史料的整理与出版、研究亦在进行,此外清代史料学亦有学者关注;各种类型的著作相继问世;研究队伍较大。这个时期的具体研究成果,以下将做说明,这里不作赘述。(二)断代研究: 在断代史研究中,清史研究尚未脱离“后进”状态,毕竟比其它朝代
历史学考研历史名词史书类
历史名词史书类
春秋
可指(1)文学上是古代对历史的统称,尤其是中原地区,如吴春秋、燕春秋(2)历史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春秋时期;
通史
是相对于断代史来说的,是贯通古今,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作叙述的史书。二十四史除<史记>外都是以朝代的更替为起终的,通史是跨越朝代的。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编年体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
纪传体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始见于《史记》。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等,历朝所修“正史”采用的体例。因以本纪、列传为主,
以历史事件为纲的史书体裁。始
各篇依年月顺序编写,补编年体、纪传体之不足,但对同时期各事件间的联系则无法顾及。
断代史
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断代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史,除了《史记》以外,均为断代史。
正史
以君主传记为纳领的纪传体史书。始于《隋书.经籍志》、《明史.艺文志》,又以纪传、编年二体,并称正史。清代乾隆年间纂修《四库全书》,确定以纪传体史书为正史,以诏定为准,二十四史被列为正
史。
纲目体
编年体史书之一。始创于南宋朱熹的《通鉴纲目》。元陈经撰《通鉴续编》等沿用此体。以大字提要称纲,小字叙事称目,每事有一提纲,便于检阅。
起居注
古代帝王的言行录。汉武帝时有《禁中起居注》(今佚),成于宫内。魏晋以下设著作郎、起居舍人、起居郎等职,掌撰起居注。唐代记注最详,兼抄录政府诏令、奏章,按期汇送史馆,与时政记同为修史的根据。元明后,制度犹存,记载趋简略,史料价值远不如前。
中国史学史讲义09封建史学的终结——清代前期史学
第九章封建史学的终结——清代前期史学
清代前期(鸦片战争以前)的史学,是古来而辉煌的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明后期腐败的政治,以及清前期统治者一度实行文化高压政策,都深刻地影响这个时期史学的面貌。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史学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思想和文献的积累,丰富而厚重;在历史进程中,他们不仅为人们所传承,也不断为人们所审视和估量。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衰老的景象,新的社会因素开始滋生和微弱地发展,从而使这一使这种审视和估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呈现出新的趋向。这两个方面的原因,使清代前期的史学,具有总结和嬗(SHAN)变的特点。总结,既反映在历史思想和史学理论方面,也反映在历史文献学方面;嬗变,主要反映在历史思想领域。在中国古代史学上,这个时期是名家辈出的时代。清初的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乾嘉时期是章学诚、王鸣盛、赵翼、钱大昕、崔述等,以及稍晚的阮元、龚自珍,都各有年个名作,反映了这个阶段史学发展的特点。
这个阶段的史学,在官修和私撰两个方面,呈现出明显的界限。大致说来,官修史书的成就,一是关于本朝史的记载和典章制度的整理,二是关于历史文献的汇编和编纂;私人转述的水平,则更多地反映出史学发展的趋势,代表着这个阶段史学发展的水平。
第一节、官修史书的主要成就
一、修撰《明史》
清修《明史》,历时近百年,在《二十四史》的修撰中是罕见的。清朝统治者于入关的第二年(1645年),以胜利者的姿态设立明史馆,着手修撰《明史》。最后,其后的修撰中,先后有徐文元、张玉书、王宏绪相继任总裁,最后有张廷玉为总裁,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定稿。其中,起主要作用的以布衣身份主其事的万斯同。《明史》332卷,包括本纪24卷、志75卷、表13卷、列传220卷,记载了有明一代近300年史事。《明史》的纪,写的详略得体,无繁冗之词,也避免了求之过简、犹如大事编年的弊端。志、表、传都有不同程度的新意,从中可以窥见明代历史的一些特点。如《历志》详载明末徐光启等采用西历改革立法的过程,以及崇祯颁发新历,明亡未成的过程。《兵志》不独载明代兵志,还记载了火器、车船的建造和功能。《艺文志》只著录明代“二百七十年各家著述,”不载“前代陈编”。梁启超认为:“在《二十四史》中,除马、班、范、陈四书外,最为精善”,但《明史》讳言
清朝的鼎盛与危机
职能: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影响: ①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②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3)大兴文字狱
含义:指旧时统治者故意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字句, 罗织罪状所造成的冤狱
目的: 影响:
维护专制统治 ①禁锢思想,摧残文化。 ②社会黑暗,政治动荡。
二、疆域的奠定
康乾时期如何完成疆域的开拓和巩固?
(1)册封:
①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达赖喇嘛”;
②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
③此后历代都经由中央政府册封;
金瓶
(2)设驻藏大臣(雍正五年),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
(3)实行“金瓶掣签”制度,在驻藏大臣主持之下掣签确认继承人。
(4)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乾隆年间),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 的地方管辖权;
以西方为核心的新的 国际秩序
外在冲突
至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一节,此则 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
——乾隆第一道敕谕(1793.9.23) 据尔使臣以尔国贸易之事,禀请大臣等转奏,皆系更张定例,不便准行。 一尔国王或误听尔臣下之言,任从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欲 求上岸交易,天朝法制森严,各处守土文武恪遵功令,尔国船只到彼,定 当立时驱逐出洋。 ——乾隆第二道敕谕(1793.10.3)
于其间也……
——赵翼
百年长春
18
西四道街原长春府衙门旧貌
19
建于1908年的吉林西路道(西南路道)旧址(今七马路)
20
1911年的长春府城区图
21
建于1901年的二道沟宽城子沙俄火车站旧址(今机车厂医院)
22
1908年的长春站火车时刻表
23
1897年由英国人纪礼备创建的西五马路基督教会旧址
24
建于1903年的东四道街天主教堂神甫楼旧址
伪满建国大学旧貌(今长春大学)
58
建于1936年的伪新京日本神武殿旧址(今吉大礼堂)
59
“满映”是日本对东北实行奴化教育的重要文化机构(今长影)
60
日本驻伪洲新京市总领事馆旧址(今省政协机关)
《清实录》对上谕档的改纂——兼论史书与史料的关系
《清实录》对上谕档的改纂——兼论史书与史料的关系
谢贵安
【摘要】清代重要的史学典籍《清实录》,并非纯粹的史料,而是对上谕档等原始档案进行筛选、裁剪和编纂后形成的具有史料性的史书.《清实录》在改纂上谕档等档案史料时并非兼收并蓄,而是有取有舍;它在立意与点题、简化与删削、增加与完善、合并与熔铸、辨析与订误等主观思考和编纂活动中所采用的特有手法和编纂体例,蕴含着史官的心思和目的,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符合史书的性质范畴.因此,《清实录》与档案的关系应是史书与史料的关系,《清实录》是具有史料性和档案性的历史著作.
【期刊名称】《南都学坛》
【年(卷),期】2016(036)001
【总页数】6页(P20-25)
【关键词】《清实录》;上谕档;改纂;史书;史料
【作者】谢贵安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06
关于《清实录》的性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将之视为档案范畴的①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文献学专业李建宏1995年所作的硕士学位论文《试论〈清实录〉的编纂》,是置于“档案文献编纂学研究方向”下的;南昌大学王立萍2009年所撰硕
士学位论文《〈清实录〉的编纂理论与实践》,也是置于“档案学专业”之下。,也有将之视为史料的②陈高华、陈智超等将《清实录》看作清史史料的“基本史料”,见《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424页。,众多的史学史专著则将之视为史书即史学著作[1]143,146;[2]675。笔者以为,
《清实录》(包括《宣统政纪》)既保留有浓厚的档案痕迹,又具有一定的史料属性,但更应视为史书。史料是客观的、原始的文献与档案,是纂述历史的依据和研究历史的材料,而史书则是具有明确的编纂动机、体例和书法标准的并具有主观色彩的历史著作。实录究竟是属于前者,还是倾向于后者,需要斟酌。笔者认为,《清实录》并非纯粹的史料,当然也不再是原始档案,而是对原始档案选择、裁剪和编纂后形成的具有史料性的史书,虽然载录了大量的谕旨和奏疏,但这些谕旨和奏疏是经过史官筛选、裁剪和改写的,不再属于原始史料。其实,在每部实录的前面,都有反映编纂者主观思考的《修纂凡例》,这些凡例阐述了编纂者对原始档案和史料的选择标准。如《清太祖实录·修纂凡例》载:“一、皇朝发祥之始书,自肇祖原
清代的文书
清代的文书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文书种类繁多,包括官方文书、私人书信、文学作品等。下面我将为您列举五种清代的文书,并进行出处意思的赏析。
1.《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
o出处:清·雍正帝编,记录康熙皇帝与皇子的对话及日常训诫。
o意思赏析:该书以康熙皇帝的训诫为核心,体现了康熙帝的治国理念和教育思想。通过格言的形式,传达了君
主的仁爱和智慧,对于理解清代早期帝王的思想及政治
主张具有重要意义。
2.《朱批谕旨》
o出处:清代皇帝对臣下奏章的批示和命令,由宫廷编纂成册。
o意思赏析:《朱批谕旨》是研究清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情况的重要资料。皇帝的朱批往往直接反映了
当时的政治态势和皇帝的决策过程,具有极高的历史价
值。
3.《曾国藩家书》
o出处:清代名臣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书信集。
o意思赏析:《曾国藩家书》不仅是一部家书集,更是一部蕴含深厚人生哲理和处世智慧的著作。通过书信,曾
国藩向家人传授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对于理解曾国藩的思想及清代中后期社会风貌提供了珍
贵资料。
4.《清实录》
o出处:清代历朝官修的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清初到清末的史实。
o意思赏析:《清实录》是清代历史最系统、最完整的官方记载,对于研究清代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通过
实录,可以了解清代各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
多方面情况,是研究清代历史不可或缺的资料。
5.《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o出处: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的目录和提要。
o意思赏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一次全面总结和整理,它不仅是一部目录学著
《清实录》总目
《清实录》记载清朝较为详尽的历史书籍清实录 01 太祖高帝实录 卷一至卷十清实录 02 太宗文皇帝实录 卷一至卷六十五清实录 03 世祖章皇帝实录 卷一至卷一四四清实录 04 圣祖化皇帝实录 卷一至卷九九清实录 05 圣祖化皇帝实录 卷一○○至卷一九六清实录 06 圣祖化皇帝实录 卷一九七至三○○清实录 07 世宗宝皇帝实录 卷一至卷七六清实录 08 世宗宝皇帝实录 卷七七至卷一五九清实录 09 高宗纯皇帝实录 卷一至卷五九清实录 10 高宗纯皇帝实录 卷六○至卷一五七清实录 11 高宗纯皇帝实录 卷一五八至卷二三一清实录 12 高宗纯皇帝实录 卷二三二至卷三○五清实录 13 高宗纯皇帝实录 卷三○六至卷三七九清实录 14 高宗纯皇帝实录 卷三八○至卷四七九清实录 15 高宗纯皇帝实录 卷四八○至卷五五三清实录 16 高宗纯皇帝实录 卷五五四至卷六二七清实录 17 高宗纯皇帝实录 卷六二八至卷七二五清实录 18 高宗纯皇帝实录 卷七二六至卷八二五清实录 19 高宗纯皇帝实录 卷八二六至卷八九九清实录 20 高宗纯皇帝实录 卷九○○至卷九七三清实录 21 高宗纯皇帝实录 卷九七四至卷一○四七清实录 22 高宗纯皇帝实录 卷一○四八至卷一一二一清实录 23 高宗纯皇帝实录 卷一一二二至卷一一九五清实录 24 高宗纯皇帝实录 卷一一九六至卷一二七一清实录 25 高宗纯皇帝实录 卷一二七二至卷一三四五清实录 26 高宗纯皇帝实录 卷一三四六至卷一四一九清实录 27 高宗纯皇帝实录 卷一四二○至卷一五○○清实录 28 仁宗睿皇帝实录 卷一至卷七七清实录 29 仁宗睿皇帝实录 卷七八至卷一五五清实录 30 仁宗睿皇帝实录 卷一五六至卷二二三清实录 31 仁宗睿皇帝实录 卷二二四至卷三○一清实录 32 仁宗睿皇帝实录 卷三○二至卷三七四清实录 33 宣宗成皇帝实录 卷一至卷六三清实录 34 宣宗成皇帝实录 卷六四至卷一三一清实录 35 宣宗成皇帝实录 卷一三二至卷二○三清实录 36 宣宗成皇帝实录 卷二○四至卷二六一清实录 37 宣宗成皇帝实录 卷二六二至卷三二九清实录 38 宣宗成皇帝实录 卷三三○至卷四○○清实录 39 宣宗成皇帝实录 卷四○一至卷四七六清实录 40 文宗显皇帝实录 卷一至卷八○清实录 41 文宗显皇帝实录 卷八一至卷一一六清实录 42 文宗显皇帝实录 卷一一七至卷一八七清实录 43 文宗显皇帝实录 卷一八八至卷二七二清实录 44 文宗显皇帝实录 卷二七三至卷三五六清实录 45 穆宗毅皇帝实录 卷一至卷五三清实录 46 穆宗毅皇帝实录 卷五四至卷八九清实录 47 穆宗
圣祖仁皇帝实录
圣祖仁皇帝实录(三)卷197至卷300 康熙三十九年至六十一年中华书局出版1985年9月北京
《清实录》第六册
P3 康熙三十九年普称亲自此试卷,朕“大略阅过”。对于中式举人履试试卷提出“览今文体,较前稍变”的论断,康熙三十九年三月卷198,丙辰,上御太和殿传胪赐殿试贡士注释等三百一人进士及第出身有差,夏四月,渝大学士等各部院衙门司官,其司官笔帖式有才伏者亦著保举引见。P15
P16 康熙三十九年四月戊寅,大学士等以汉科道员缺拣选翰林内编修检讨等官,开列职名具奏,上曰:此内查嗣韩、查昇俱善书,不可使离翰林院。凌绍雯、姚士藟、汪倓、陈萝球,亦著仍留衙门。冯雲驌、汤右曾、刘灏、宋朝南、彭始搏、张瑗著改科道。在众多翰林中善书者有留翰林院的优势。
P22 卷 199修撰汪绎,编修季愈、王露分别满汉书教习。
P22 康熙三十九年五月已酉,吏部题,各省举人就中书者,人多缺少,此内有愿就知县教职之人,听其具呈改注,仞以科、分名次序选。八项教习,期满以知县毋,亦照举人例。举人授中书,因中书是美差,机会少,候选人多。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建议候选人选其次,改就以知县和教职。
P50 康熙三十九年十月辛酉,上以皇太后六衷聖寿,命皇四子胤禛整备进献礼物,至是恭进御制万寿无疆赋围屏一架等。在历朝皇帝恭贺皇太后礼物中抄经书,墨书围屏,手卷等墨宝都是重要的贺礼。
P98 卷206文书制度:康熙四十年十一月甲午,谕大学士等,岁内秋审重案,朕皆一一详阅,其字句错误处甚多,此皆人命案件,关系最重,即一字一句,不可错误,乃九卿等自七月至今阅视数月,其字句错误处未看出一二,何也,此属伊等专任,似此怠忽,不加详慎,可乎,刑部此档案,失不详审,殊属不合,著交都察院,严察议奏,近部院事件,亦多错误,朕凡事详阅,即一字之讹亦为改正,嗣后汝等宜加敬慎毋忽。是康熙加强文书制度的表现之一。
《清实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清实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全译》与《清实录》所载西迁新疆察哈尔经贸内容之比较研究
【亮鉴】Refreshing Appreciation
以往对于西迁察哈尔的相关记载,人们只能在《清实录》里寻找蛛丝马迹。现在在学者的努力之下将原本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关于察哈尔西迁的满文档案全译成汉文,汇集成册为《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全译》(以下简称为《全译》)并公开出版。《全译》的出版,让更多专家学者可以一览察哈尔西迁这一历史事件的全貌,方便学者们对这段历史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1 察哈尔西迁经济部分两部文献的相同之处
察哈尔西迁之地是新疆乌鲁木齐和伊犁地区周围。乌鲁木齐地处准噶尔盆地边缘,有优质的牧场,水系发达。伊犁地区地处西北边陲,其重要的战略位置自是不言而喻。这为迁移过去的察哈尔官兵们提供了较好的生活生产的物质基础。在《全译》与《清实录》中都有此相关记载。如《清实录》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的记载:“七月内,乌鲁木齐,雨水充足,禾苗壮盛。招募内地民人开垦之地。收成在十分之上。”①在《全译》中也用数据对西迁以后富足的生活做了介绍,如乾隆二十九年十一月初九所呈上来的乌鲁木齐办事大臣绰克托奏报察哈尔厄鲁特等收成篇就记载“查得,去年十月,奴才奏,小麦、青稞于察哈尔、厄鲁特极有裨益,至来年耕种时节……其中如数偿还本年借支七十三石七斗五升官存小麦、青稞、谷子籽种外,现实余三项粮石共四百四十石四斗三升余”②。
由于察哈尔官兵们身负一个更为重要的职责是守卫
西北边陲,所以像传统蒙古高原上的游牧生活是不合时宜的,但是这难不倒聪慧勤劳的察哈尔人民。当地人以哈萨克人为主,他们主要的生产生活物资就是所牧的牛羊马,并且品质极为上乘。在官府的统一采办下,西迁而去的察哈尔官兵与当地哈萨克人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在《全译》中就有记载:“查得,于去年、今年贸易换获马内,余有骡马三百匹。”②在《清实录》记载更为繁多:“乌鲁木齐屯田,尚需马匹六百九十二匹。行文伊犁请给,经明瑞等,以伊犁现亦需用,俟贸易有余,再行拨送。”
清代史学——精选推荐
清朝时期,社会矛盾空前激烈,特别是席卷全国的农民大起义,使得史家们的眼界大开,思想活跃起来,对历史、对史学都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看法。先是李贽提出“经史相为表里”。嗣后,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明确提出了“经世致用”的治史方针。在他们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读通鉴论》、《日知录》等著作中,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国家、民族的观点,抨击了君主专制,主张对君权严加限制。他们的进步历史思想,在清初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也产生了一定的历史影响。
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和巩固封建统治,十分注意在史学领域强化封建专制。其控制史学的办法是:大兴文字狱,对反对和触犯清朝的历史家进行镇压;大量禁毁有碍清朝统治的史书;利用“宏博”、开设各种史馆等手段,引诱和笼络广大知识分子;诏修大量史书,并由史馆垄断近现代史的修撰,借以压制私史;提倡“博古”,在“稽古右文” 的幌子下,把广大知识分子挤进考据、训诂的狭小圈子里去。
清代的官修史书,无论在数量上卷帙上以及种类上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封建皇朝。但官修诸史,不论是思想、内容,还是编撰方法,都要绝对服从清朝统治者的政治需要,都要绝对符合传统的封建礼教。史官每修一史,都要奉旨,修撰过程中要随时接受皇帝的审查,撰写完毕必须经皇帝“圣裁”、“钦定”之后,方才可以定稿。清朝统治者对史学的控制之严,也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封建皇朝。
比较著名的几部史著略作一是《清实录》,全称《大清历朝实录》,是清代官修编年体史料长编。包括太祖至德宗十一朝共十二部,合计四千四百零六卷。修成之实录,分别以汉、满、蒙三种文字缮写正本四部、副本一部。《清实录》对皇帝一律歌功颂德,对许多史事曲加隐讳,质量远不如《明实录》。
黄楙材研究综述
黄楙材研究综述
赵艳萍
黄楙材,一作黄茂材,清末学者,是洋务运动以后遵习“师夷长技以制夷”、不以科举取仕、立志钻研科学,并以此报效家国社会的实干型学者。其著作,被赞为“讲边事者不可少之书”,至今仍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一、黄楙材生平及著作
黄楙材的生平事迹多见于《黄㮊材文集》的前言部分,零星见于《清实录》。在《清实录·德宗实录》中,以“黄楙材”搜索,可得4条记录;以“黄茂材”搜索,可得2条记录,此6条所记事件与《黄㮊材文集》相互补充,大致可以勾勒出黄楙材一生学习、游历、为官的轨迹。
黄楙材,字不刁,号豪伯,别号柏庭,又一说别号为千倾波渔者,瑞州(今江西省高阳市)上高县人。生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虽家境清贫,但仍勤奋好学,且颇负才华。16岁考中秀才,之后到豫章书院读书,在此期间,他除了博览群书、埋头经史子集之外,还对数学、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广泛涉猎各地方志和外夷列传,潜心研究地理测绘[1]。
同治五年(1866年),在上海抚教局任职,将在沪一年的见闻整理成《沪游脞记》,其中关于英、法、德、俄等西洋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的记载,对了解当时的西洋国家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意义,他也因此书广受关注。光绪元年(1875年),瑞州学政李文田在任时,黄楙材毛遂自荐,得其赏识。因其才华,继任学政许庚身奏:“瑞州府上高县恩贡生黄楙材,优于数理,于化学重学,无不穷源竟委。请饬交同文馆学习。得旨,著刘秉璋饬令该贡生即行来京,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查看”[2],并最终被留下。在这所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创建的官办专门外国语学校,黄楙材积极学习英、法、德、俄、日等多国语言文字,努力提高地理测绘专业技术能力,为之后在地理测绘方面取得不斐成绩奠定基础。
雪后又赋第四段赏析【清代】郝浴骈体文
作品赏析
• 顺治十一年(1654年)九月,郝浴与怀有身孕的妻子王夫人辞别亲 人,走上流放之路。抵达谪所,即遇寒冬,他在笔记中写道:“大 雪弥天,寒可裂肤堕指,夜卧多年不火之炕。三更依枕,布被如 铁。”
• 顺治十四年(1657年)四月,清置奉天府于盛京陪都,朝廷视为喜 事,盛京大赦。凡此年以前在盛京的“流徙者俱赦为民”,给他们 以有限的自由,在盛京境内择居安家,但不经朝廷赦准,不得返回 故里。郝浴遇赦之后,与其好友函可等人在第二年投奔其好友左懋 泰,并移居铁岭。当时铁岭城内遍是瓦砾,蒿草丛生,除管理流人 的官兵之外,尚无居民,其好友左懋泰等居于城外龙首山下。
夫被发之狂童,高卧于牛衣,米囷之中而已。安能若彼赫赫者, 畫堂鹤氅。上翠涛之酒,进紫筍之茶。娇歌鹦鹉,艳拍琵琶。
……………………………………………………… ………………………………………………………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属安东都护府延津州地。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唐渤海大氏取越喜 地为渤海国富州。据《东北通史》考证:“富州”即今之铁岭(银州)。 五代十国时为契丹所据。辽代建国后,在东北地区推行军州制。辽太宗天显元年(926年)富州以 冶炼白银著称,改富州为银州,置银州富国军,辖延津、新兴、永丰3县,这是此地称银州之始。
浅析清廷对“tondo亲王”僧格林沁的赏赐与褫夺——以《清实录》记
①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道光六年九月己丑条 .
②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道光九年八月辛卯条。黄马褂,清代的一种官服。凡领侍卫内大臣,护军统领等皆服黄马褂。清后期也有
赐与有军功的臣下,亦作“黄马袿”。赏穿黄马褂是一种特殊的荣耀体现。
③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道光十一年八月戊子条。
④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道光十二年十一月癸未条。火器营--清代专门操演火器的军队。操演的火器,有鸟枪有子母炮等。火器
“ 善扑营”是由康熙皇帝建立的一支清廷内卫部队,据称设立原因是剪除乱党等。
后来其职责具有了是安保、表演、培训等内容。
⑧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道光十四年七月丁卯条。
⑨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道光十四年七月丙子条。
⑩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道光十四年九月乙亥条。
“ 后扈大臣”,清朝侍卫处之职官。专门负责皇帝出入之扈从等事宜。额定二人,
于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中特简。凡皇帝朝会、祭祀、驾出、驾入以及谒陵、耕耢等,皆引导扈从。凡皇帝御经筵、大阅、御楼受俘、赐
见等,则立于御座之后。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道光十四年十月甲午条。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道光十五年正月庚辰条。
,领
纛大臣
;十七年(1837),赏用黄缰
。
【清朝历史】雍正帝生母 清朝雍正皇帝生母孝恭仁皇后介绍
【清朝历史】雍正帝生母清朝雍正皇帝生母孝恭仁皇后介绍
雍正的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康熙帝妃嫔,雍正帝生母。康熙十七年生皇四子胤?,康熙十八年晋封为德嫔,二十年晋德妃,雍正帝登基后德妃被尊为圣母皇太后,拟
上徽号曰仁寿皇太后。
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二十三日,雍正帝生母太后乌雅氏带着困惑、忧虑离开了人世。她的死是痛心也是一种牵挂,因为她在临死前也未能与亲生儿子、日夜牵挂的十四阿哥诀别,更没有能够阻止雍正帝放弃骨肉相残。对于乌雅氏之死,高阳先生在《乾隆韵事》中
曾有如下一段虚构:太后先是绝食,宫女们怕受雍正责罚,千方百计劝太后进食,心地善
良的太后也不愿连累别人,遂开始喝点稀的,逐渐恢复体力,一天雍正去给太后请安,闲
谈之中太后突然站了起来猛地朝柱子撞去……她死在雍正面前。
高阳先生所描述的虽是虚构的小说,但在历史上,这种说法是广泛存在的,也是有官
方基础的。当时的雍正帝曾在《大义觉迷录》一书中百般辩解,而令人奇怪的是雍正帝的
儿子乾隆帝一即位就宣布此书是禁书,下令收回。雍正帝的母亲孝恭仁皇后在儿子即位才
半年就去世,是不争的事实,而乾隆帝收回《大义觉迷录》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些
历史
客观事实的存在,使得雍正帝生母之死成为一个令后人久久议论的话题。
雍正帝生母,乌雅氏,即康熙帝孝恭仁皇后,满洲正黄旗,是护军参领威武之女,在
康熙帝生前最高位号为德妃,生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被选入宫。于康熙十七年(1679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即雍正帝。康熙十八年十月十三日册为德嫔,时年20岁。康熙
十九年生皇六子胤祚。康熙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封为德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实录
清实录一:满洲实录卷一至卷八
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至卷一 0 万历十一年至天命十一年
中华书局 1986年11月版
清实录二: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一至卷六五天命十一年至崇德八年
中华书局 1985年版
清实录三: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一至卷一四四崇德八年至顺治十八年
中华书局 1985年8月版
清实录四:圣祖仁皇帝实录【一】顺治十八年至康熙二十年卷一至卷九九
中华书局 1985 年9月版
清实录五:圣祖仁皇帝实录【二】康熙二十一年至三十八年卷一00至卷一九六中华书局 1985 年9月版
清实录六:圣祖仁皇帝实录【三】康熙三十九年至六十一年卷一九七至卷三00 中华书局 1985 年9月版
清实录七:世宗宪皇帝实录【一】康熙六十一年至雍正六年卷一至卷七六
中华书局 1985 年10月版
清实录八:世宗宪皇帝实录【二】雍正七年至十三年卷七七至卷一五九
中华书局 1985 年11月版
清实录九:高宗纯皇帝实录【一】雍正十三年至乾隆二年卷一至卷五九
中华书局 1985 年11月版
清实录一0:高宗纯皇帝实录【二】乾隆三年至六年卷六0至卷一五七
中华书局 1985 年12月版
清实录一一:高宗纯皇帝实录【三】乾隆七年至九年卷一五八至卷二三一
中华书局 1985 年11月版
清实录一二:高宗纯皇帝实录【四】乾隆十年至十二年卷二三二至卷三0五中华书局 1985 年12 月版
清实录一三:高宗纯皇帝实录【五】乾隆十三年至十五年卷三0六至卷三七九中华书局 1986 年2 月第一版
清实录一四:高宗纯皇帝实录【六】乾隆十六年至十九年卷三八0至卷四七九中华书局 1986 年2 月第一版
清实录一五:高宗纯皇帝实录【七】乾隆二十年至二十二年卷四八0至卷五五三
清实录一六:高宗纯皇帝实录【八】乾隆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卷五五四至卷六二七中华书局 1986 年2 月第一版
清实录一七:高宗纯皇帝实录【九】乾隆二十六年至二十九年卷六二八至卷七二五中华书局 1986 年2 月第一版
清实录一八:高宗纯皇帝实录【一0】乾隆三十年至三十三年卷七二六至卷八二五中华书局 1986 年3月第一版
清实录一九:高宗纯皇帝实录【一一】乾隆三十四年至三十六年卷八二六至卷八九九中华书局 1986 年3 月第一版
清实录二0:高宗纯皇帝实录【一二】乾隆三十七年至三十九年卷九00至卷九七三中华书局 1986 年5 月第一版
清实录二一:高宗纯皇帝实录【一三】乾隆四十年至四十二年卷九七四至卷一0四七中华书局 1986 年4 月第一版
清实录二二:高宗纯皇帝实录【一四】乾隆四十三年至四十五年卷一0四八至一一二一中华书局 1986 年5 月第一版
清实录二三:高宗纯皇帝实录【一五】乾隆四十六年至四十八年卷一一二二至一一九五
清实录二四:高宗纯皇帝实录【一六】乾隆四十九年至五十一年卷一一九六至一二七一中华书局 1986 年4月第一版
清实录二五:高宗纯皇帝实录【一七】乾隆五十二年至五十四年卷一二七二至卷一三四五中华书局 1986 年5 月第一版
清实录二六:高宗纯皇帝实录【一八】乾隆五十五年至五十七年卷一三四六至卷一四一九中华书局 1986 年4月第一版
清实录二七:高宗纯皇帝实录【一九】乾隆五十八年至嘉庆四年卷一四二0至卷一五00 中华书局 1986 年6 月第一版
清实录二八:仁宗睿皇帝实录【一】嘉庆元年至五年卷一至卷七七
中华书局 1986 年6 月第一版
清实录二九:仁宗睿皇帝实录【二】嘉庆六年至十年卷七八至卷一五五
中华书局出版 1986 年7月第1版
清实录三十:仁宗睿皇帝实录【三】嘉庆十一年至十四年卷一五六至卷二二三
中华书局出版 1986 年7月第1版
清实录三一:仁宗睿皇帝实录【四】嘉庆十五年至十九年卷二二四至卷三0一
中华书局出版 1986 年7月第1版
清实录三二:仁宗睿皇帝实录【五】嘉庆二十年至二十五年卷三0二至卷三七四中华书局出版 1986 年8月第1版
清实录三三:宣宗成皇帝实录【一】嘉庆二十五年道光三年卷一至卷六三
中华书局出版 1986 年8月版
清实录三四:宣宗成皇帝实录【二】道光四年至七年卷六四至卷一三一
中华书局出版 1986 年10月版
清实录三五:宣宗成皇帝实录【三】道光八年至十一年卷一三二至卷二0三中华书局出版 1986 年10月版
清实录三六:宣宗成皇帝实录【四】道光十二年至十四年卷二0四至卷二六一中华书局出版 1986 年10月版
清实录三七:宣宗成皇帝实录【五】道光十五年至十九年卷二六二至卷三二九中华书局出版 1986 年10月版
清实录三八:宣宗成皇帝实录【六】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三年卷三三0至卷四00 中华书局出版 1986 年10月版
清实录三九:宣宗成皇帝实录【七】道光二十四年至三十年卷四0一至卷四七六
清实录四十:文宗显皇帝实录【一】道光三十年至咸丰二年卷一至卷八0
中华书局出版 1986 年11月版
清实录四一:文宗显皇帝实录【二】咸丰三年卷八一至卷一一六
中华书局出版 1986 年11月版
清实录四二:文宗显皇帝实录【三】咸丰四至五年卷一一七至卷一八七
中华书局出版 1986 年11月版
清实录四三:文宗显皇帝实录【四】咸丰六年至八年卷一八八至卷二七二
中华书局出版 1987 年1月版
清实录四四:文宗显皇帝实录【五】咸丰九年至十一年卷二七三至卷三五六
中华书局出版 1987 年1月版
清实录四五:穆宗毅皇帝实录【一】咸丰十一年至同治六年卷一至卷五三
中华书局出版 1987年1月版
清实录四六:穆宗毅皇帝实录【二】同治二年卷五四至卷八九中华书局出版1987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