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学整理复习1
森林培育学复习 福建农林大学
绪论1、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其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
2、四旁绿化宅旁、村旁、路旁和水旁3、森林五大树种生产木材的用材林、森林调节功能的防护林、生产木材之外的林产品为主的经济林,薪柴能源的用材林,提供保健、观赏游憩及自然保护为主的特殊用途林第一章森林的生长发育与调空1、林木生长的周期性1)前期生长类型:又称春季生长类型,高生长期和侧枝延长生长期很短,每年之省长1个生长期,一般到5~6月高生长即结束。
2)全期生长类型:高生长期持续整个生长季节。
2、林木个体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1)幼年期:从种子萌发开始,到第一次开花结实时为止。
2)青年期:从第一次开花结实----到大量结实之前(3--5次结实)。
3)壮年期(结实盛期,成年期):从开始大量结实起,到结实开始下降为止。
4)老年期(衰老期):从结实量大幅度下降开始,直至个体死亡。
3、林木群体的生长发育1)幼苗阶段(成活阶段):植树造林后1~3年。
2)幼树阶段(郁闭前阶段):幼树成活后至郁闭前的这一段时期。
3)幼林阶段:林分郁闭后的5~10年或更长时间。
4)中龄林阶段5)成熟林阶段6)过熟林阶段4、提高和维持森林生产力的途径1)遗传改良:通过遗传改良提高树木的遗传品质,包括:速生性、丰产性、优质性、抗逆性等。
要实现这些目的应采取的措施是良种壮苗,良种壮苗要经过精心的栽植。
2)林分结构的调控:林分结构影响树木的生长和木材的品质,林分结构的调控分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两个方面。
为达到调整结构的目的,采取的措施是密度控制、合理混交。
3)立地的选择和调控:不是所有的土地都适合培育森林,需要对造林地进行选择。
还需要改善树木生长的环境,使树木生长在适宜的环境下。
主要措施有适地适树、整地、抚育保护。
第二章森林立地1、森林立地基本概念立地与生境:立地指一个地方的环境总和,生境指林木禾其他活体生物生存和相互作用的空间总体。
整理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根据老师所给题目整理讲解学习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名词解释21分判断题10分选择题15分问答题39分论述题15分xxx名词解释立地质量是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立地质量与树种相关联,并有高低之分。
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其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
适地适树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改地适树就是通过整地、施肥、灌溉、树种混交、土壤管理等措施改变造林地的生长环境。
使之适合于原来不大适应的树种生长。
生态公益林生态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提供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农林复合经营又称混农林业、农用林业、农林业、林农间作等。
林农复合经营是将林业和农业或牧业或渔业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复合经营的一种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
森林立地主导因子主要包括三大类,即物理环境因子、森林植被因精品文档.联系网站删除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子和人为活动因子。
即林木是林木个体构造和机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林木发育也就是新增加的部分在形态结构以器官、组织或细胞的质上的变化,至生理机能上与原来部分均有明显区别。
同一树种邻近的相同年龄的植株林木分化在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在形态上和生活能力方面的差异,称为林木分化。
是对成熟林分或林分中部分成熟的林木进行采伐,森林收获作业法通常称作主伐,之后采取适宜的更新方式,使采伐迹地得以更新,森林生态环境能够维持与改善的一整套技术措施。
森林潜在生产力所谓良种是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良种与良种基地良种基地,是指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
森林培育复习内容
一、名词解释1.种实的调制:采种后对果实和种子进行脱粒、净种和种粒分级等技术措施的总称.2.种源:指取得种子或其它繁殖材料的原产地理区域.实际就是指一批种子或其它繁殖材料的产地及其立地条件.3.种子批:同一树种或品种,其产地的立地条件,母树年令或令级,采种时间和方法大致相同,种实在调制和贮藏方法相同,重量不超过一定限额的种子.4.催芽:通过人为措施,使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在一定的温度、水分和通气条件下,打破休眠状态,促进种子发芽.5.生理成熟:生理成熟—种子成熟过程中,当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胚具有发芽能力时,即达到生理成熟.6.形态成熟:体内营养物质积累结束,外观具备成熟的特征.7.生理后熟:有些树木的种子形态达到成熟,但胚还未成熟,需经过一段时间胚才达到成熟的现象.8.种子休眠:有生活力的种子由于内在因素和外界条件的影响,使种子一时不能萌发的现象9.发芽势:在发芽测定中在公认的最适条件下,发芽过程达到高峰时正常发芽粒数占供试种子总数的百分率.10.发芽率:是正常发芽的种子数与供测种子总数的百分比.指在发芽测定中在公认的最适条件下,到发芽过程基本结束时正常发芽粒数占供试粒数的百分比.11.安全含水量 :维持种子生命力所必须的最低限度含水量12.千粒重 :通常用气干状态下的1000粒纯净种子的重量13.茎根比:是苗木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重量或体积) 之比反映出苗木根茎两部分的平衡状况.实际上就是苗木水分、营养收支平衡问题.14.轮作 :在同一育苗地上,用不同树种或树种与农作物、绿肥、牧草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换种植的方法.15 间作:不同植物相间种植在同一地块上.17.种子园:种子园是用优树或优良无性系的穗条和种子培育的苗木为材料,按合理方式配置,生产具有优良遗传品质的场所.18.良种: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林木种子,即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纯净一致,饱满完整,健全无病虫,生活力强19.采穗圃:采穗圃是用优树或优良无性系作材料建立的,是为生产遗传品质优良的种条和种根而建立的良种繁殖场所20.母树林:母树林又称种子林、采种母树林,是在天然林或人工林中选择划定,加以去劣间伐等培育措施,以采种为目的的林分.21.大小年现象:林木进入成年期后开始结实,但很多树种结实量并非每年保持一致,而是各年间有一定的差异,有的年份结实量多,有的年份结实量中等,有的年份甚至不结实.并且种子质量也有一定的差异.通常把结实多的年份叫做大年 ,结实中等的年份叫做平年,结实少甚至没有产量的年份称为小年.林木结实量的这种波动称为大小年现象.22.假植 :将田间生长的作物连根拔起,然后密集的浅植在沟或者棚窑内,使之处于极微弱的生长状态,但仍保持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苗木挖起后,如不能及时运出,或运到栽种地点后不能及时种植,就必须开挖一条沟,将苗木逐株挨紧放在沟里,根部盖上上并捣实,这就叫假植.23.种植点配制:一定密度的植株在造林地上分布形式.24.林种:根据人工林的不同效益而划分的不同种类,按主要经营目的可将森林分为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25.造林密度: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点或播种穴的数量26.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各个树种比例大于10%27.人工林的组成:构成林分的树种成分及其所占比例.纯林、混交林28.混交比例:树种在混交林中所占的比例39.主要树种:人们培育的目的树种,防护效能好,经济价值高,或风景价值高.是混交林中一般数量最多,是优势树种.30.植生组混交:在种植点为群状配置时,不同树种的种植点相间隔配置的混交方法.31.伴生树种:与主要树种伴生,并促进主要树种生长的乔木树种.辅佐、护土、改土作用.二、填空题1.从论述林木结实规律的角度,林木发育期可分为4个时期,分别是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衰老期.2.根据苗木高生长期的长短,可把树种分为前期生长类型和全期生长类型两大类, 杨树属于全期生长类型类型.3.林木种子品质检验的主要程序包括抽样,检验,签证,复验和仲裁检验四个步骤.4.种子发芽能力指标在生产和科学试验上常用的有发芽率、发芽势和活力指数、发芽值等几种,它们都能从某一侧面反映种子质量的优劣.5.种子的休眠分为强迫休眠和生理休眠两种类型, 一般所谓的种子休眠是指具有生理休眠特性的种子而言的.6.根据种子休眠形成的原因不同,可将种子休眠分为外源性休眠、内源性休眠和综合性休眠三种类型.7.苗圃土壤耕作的五个基本环节是浅耕灭茬、耕地、耙地、镇压、中耕除草.8.苗圃的常规作业方式主要包括轮作,间作,连作三种.9.扦条成活原理的类型可分为皮部生根、愈伤组织生根和综合生根三种类型,其中能否生根是决定扦条成活的关键.10.播种方法有条播,点播,撒播三种,其中条播是应用最广的一种,适用于一切中小粒种子的种子.11.影响嫁接育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有嫁接亲合力 ,砧穗生活力 ,树种生物学特征 ,环境条件 ,嫁接技术.12.扦插繁殖是经济林树种的重要繁殖手段.根据扦插成活原理,经济林树种扦插生根类型可划分为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13.根据种子园的繁殖方式可将种子园分为两类:无性系种子园和实生种子园.14.采穗圃是提供大量优质种条为目的的种植园,是优良品种的繁殖基地.良种繁育中强调建立良种采穗圃主要基于直接为造林提供种条或种根和进一步扩大繁殖提供无性繁殖材料两方面的因素.15.按造林材料的不同,造林方法主要包括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分殖造林三种.16.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应符合经营目的,树木的生物学特性,立地条件,经营条件的原则.17.人工幼林抚育管理包括土壤管理、幼林管理、幼林保护和造林成活率检查和补植几个生产环节.18.从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看,人工林生物产量的大小取决于光合速率、光合面积、生长期和老化过程 .19.判断适地适树的标准,在量上通常可用立地指数和年平均材积生长量来衡量 , 在质上要求成活,成材,成林和林分稳定.20.林木引种的途径有和 .21.果树的树冠结构对果实产量的形成尤为重要,常见的树形有疏散分层形、自然开心形、自然圆头形、篱架或棚架形.柑橘属于类型.四、简答题1.简述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是什么?其中最主要原因是什么?种子本身性状和贮藏环境条件.本身的性状是内在因素,种皮结构,内含物构成,种子含水量,种子成熟度最为关键.种子生命活动受温度,湿度,氧气等外界条件影响.2.何为林木结实的大小年现象?产生大小年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原因:⑴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不平衡.⑵内源激素不平衡.⑶环境因子影响.⑷生物因子影响.3.简述苗圃施肥的原则和方法?原则:利用苗木营养诊断技术,确定缺少元素,加以补充(1)生长期长短、降雨分布特征(2)土壤肥力、质地①沙土--暖性土,宜施“凉性”肥料,如牛粪浅施②粘土--凉性土,宜施“热性”肥料,如马、羊粪深施③酸性土壤--P、K肥,碱性土壤—有机肥,PH值过高--石膏,一般土壤--N肥(3)树种、苗龄(4)苗木体内营养状况方法:(1)基肥(2)种肥(3)追肥1)撒施2)条施3)浇灌(4)根外追肥时间:基肥秋施,每年至少1次.追肥每年3-5次,一般间隔2-4周为宜.4.播种育苗的方法有哪几种?试述其优缺点?(1)苗床育苗:一般根据苗圃地条件及树种要求的不同:高床:优点:排水良好;增加肥土层厚度;土温较高;床面不易出现板结;步道既能用于灌溉又可排水.缺点:作床和苗期管理比较费工.低床:优点:做床比高床省工,蓄水保墒性能好,灌溉省水. 缺点:灌溉后床面易板结,防碍土壤的通透性,要及时松土,起苗比高床费工.(2)大田育苗:优点:便于使用机械,节省劳动力,效率高,苗木质量高.缺点:产苗量较低.(3)高垄作业:优点:垄上的肥土层厚,土疏松,通气条件较好,垄的温热情况好,垄距大通风透光较好,苗木根系发达;便于灌溉和排水实行机械化生产,产量低.5.简述无性繁殖的优缺点及种类?优点:繁殖量大,根系完整,生长健壮;保持原有品种的优良性状,提早开花结实.缺点:容易变异,不利保持原品种的优良特征;方法不简便;根系没有实生苗发达,寿命也相对短些.种类:分株、压条、埋条、扦插、嫁接繁殖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及植物的无融合生殖6.嫁接成活主要受那些因素影响?亲和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嫁接亲合力 ,砧穗生活力 ,树种生物学特征 ,环境条件 ,嫁接技术.亲和力指砧木和接穗经嫁接而能愈合生长的能力.一般认为,亲缘关系越近,亲和力越大.种内品种间亲和力较大,称“共砧”嫁接;同属异种亲和力次之;同科异种亲和力较低7.何谓林农间作?林农间作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常见的林农结合的农林复合经营形式,营造人工林的同时间作农作物的栽培方式.1)对山区林业来说,可以对山区进行综合开发.2)对平原区林业来说,可以缓减“农林争地”现象.3)对农村经济来说,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劳动力闲置问题. 4)对生态环境来说,可以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5)对于育林,特别是企业化育林来说,可以缓减育林投资回收期过长的问题,并减少育林投资.6)起到防护林的作用.①充分利用光能②充分利用地力③改良土壤④有利于保持水土⑤防止杂草竞争,减免病虫害⑥促进幼林生长,增加短期收益.8.简述适地适树的标准、途径和方法?适地适树: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随着发展的需要适地适树的树已不是停留在树种的水平,可扩展到种源、品种、无性系.标准要求达到:成活、成林、成材、稳定:1)立地指数2)平均材积生产量3)立地期望值途径:1)选树适地和选地适树2)改树适地和改地适树方法:调查研究不同立地条件下的人工林生长情况,是探索主要方法.1)单因子对比法2)立地类型对比法3)多变量分析法9.简述苗木密度的作用规律,以及确定合理密度的原则?(一)冠幅生长:随着密度增加,平均冠幅减小(二)树高生长:取决于密度范围,对林分平均高影响不大(三)胸径生长:冠幅与直径生长成正相关,密度越大,直径越小(四)单株材积生长:不同时期,树种影响不一样(五)林分干材产量(六)林分生物量(七)干材质量(八)根系生长及林分稳定性.原则:经营目的,造林树种,立地条件,经营条件,培育技术措施,经济因素10.简述人工造林过程中造林树种选择的意义和原则?意义:不仅关系到造林的成败,而且也影响到新造幼林的速生丰产和防护效益的发挥.因地制宜地选好造林树种,是造林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一. 原则:1.具备有利于满足造林目的要求的性状2.能最适应造林地区的立地3.定向培育原则 4.适地适树原则 5.可行性原则6.稳定性原则,经济学原则、林学原则、生态学原则11.简述混交造林中如何进行混交树种的选择?混交树种——起辅佐、护土、改良土壤作用的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选择树种的原则:生态要求和生长特点应与主要造林树种协调一致.1、混交树种应具有与主要树种不同的生态要求,不同的生长特点和根系类型,以便使各树种关系协调.2、混交树种不具有良好的辅佐、护土和改土作用,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3、混交树种不应与主要树种有共同的病虫害,最好耐火和抗病虫害.4、混交树种最好与主要树种大体在预定的轮伐期内同时成熟,以便合理组织主伐更新,降低木材成本.5、混交树种最好是萌芽力强,繁殖容易的树种,以利采种育苗,造林更新,以及调节种间关系后迅速更新.五、论述题1.试述影响种子寿命的因子,并简述种子贮藏方法及其适用条件?一、干藏法 1.普通干藏法:将充分干燥的种子,装入容器,置于低温,干燥,通风室内贮藏.适用于安全含水量低的种子短期贮藏.2.密封干藏法:将充分干燥的种子,装入已消毒的容器中,密封贮藏.适合安全含水量低的小粒种子长期贮藏.3.低温贮藏(种子库贮藏法):塑料袋密封包装 .适合含水量小于4%的长命种子二、湿藏法:保持温度、湿度、通气条件.适合安全含水量高的种子,贮藏期限比较短 1.坑藏:与湿沙混合2.堆藏:室内外皆可3.流水贮藏:对大粒种子2.当年生播种苗木的年生长过程分为那几个阶段?如何根据各个时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抚育措施?1.出苗期特点:地上部分生长较慢,地下部分发展较快;种子贮存的营养物质供应生长,出现真叶、根系,无吸收、光合功能技术要点 :选择适宜的播种期; 播前种子预处理:精选、消毒、催芽等; 确保播种质量:下种均匀、覆土厚度适宜;创造条件使种子发芽、出苗2.幼苗期特点:地上部分生出真叶或初生叶,地下部份生出侧根;营养来源靠光合作用制造的营养物质;前期高生长缓慢,根系生长较快;后期,地上部分的生长速度则由慢转快.技术要点:施肥、浇水、间苗、防止猝倒病.及时灌溉、除草松土和施肥,给根系生长提供良好条件.开始追施氮肥1-2次;生长快的树种,应在幼苗期进行间苗和定苗.生长慢的针叶树苗,如果过密,也应进行间苗;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尤其对于易患猝倒病的苗木,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要注意高温和低温危害.3.速生期特点:地上部和根系生长量都最大;形成发达的营养器官管理要点:速生期需要肥、水量最多,光照要充足,土壤的通透性良好.要追肥2-3次,适时适量地进行灌溉,及时中耕、防治病虫害;未定苗的针叶树,速生初期定苗.后期要及时停止施氮肥和灌溉.4.苗木硬化期特点:高生长速度急剧下降,出现冬芽;在硬化期前期直径和根系仍会有所生长; 苗木体内含水率逐渐降低,干物质增加,营养物质转入贮藏状态,完全木质化;苗木对低温和干旱的抗性提高,落叶树种苗木的叶柄逐渐形成离层而脱落,进入休眠期.技术要点:促进苗木木质化,防止徒长,提高苗木对低温和干旱的抗性,停止一切能促进苗木生长的措施.通过切根能使苗木少吸收水分,促进苗木木质化,又能促进多生须根.并进行越冬防寒等工作.3.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主要途径有哪些?在生产实践中,如何正确掌握这些途径?(一)选用适当的培育方式:要根据具体条件因地因树种制宜的选择合适的育林方式,必须顺应自然,科学培育,有条件时增加集约培育的措施(二)遗传改良:从简单优良母树上采种到良种基地的建立,从传统杂交到基因工程的应用,从一般的壮苗培育到无性系造林,采用不同层次的技术(三)林分结构的调控:(四)立地的选择的调控:整地施肥,灌溉或者排水洗盐四、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途径适地适树个体品质(良种壮苗)(整地抚育管理)生长环境(合理密植良好搭配)群体结构。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篇森林培育的基本原理第一章森林立地立地质量:是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
立地条件:是指在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森林立地因子概述:物理环境因子(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文)、森林植被因子(类型、组成、覆盖度及其生长状况)和人为活动因子(最大干扰因子也是最重要的因子)。
物理环境因子:气候:温度、降水;地形: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坡型、小地形等;土壤: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养分、土壤腐殖质、土壤酸碱、土壤侵蚀度、各土壤层次的石砾含量、土壤含盐量、成土母岩和母质的种类等;水文:地下水深度及季节变化、地下水的矿化度及其盐分组成。
森林立地分类原则:科学性、实用性(例:中山阳坡厚土层红壤立地条件类型)造林地种类:荒山荒地;农耕地、四旁地及撂荒地;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已局部更新的迹地、次生林地及林冠下造林地。
四旁地:路旁、水旁、村旁和宅旁植树的造林地种类。
四旁植树:是指在路旁、水旁、村旁、宅旁进行成行或零星植树。
采伐迹地:森林采伐后腾出的林地。
火烧迹地:森林被火烧后留下来的林地。
第二章林种规划和树种选择森林按照其功能可以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
其中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称为商品林,而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称为公益林。
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林分。
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林分。
经济林:以生产木材以外的林产品为主要目的。
薪炭林:以生产木材燃烧(薪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和生产繁殖材料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林业区划的系统和命名:一级区(地区)8个,二级区(林区)50个,三级区(省级区)168个。
树种选择的原则:经济学原则、林学原则、生态学原则各林种对树种的要求:1、用材林的树种选择:速生、优质、丰产2、经济林的树种选择:早实、优质、速生、丰产3、防护林树种的选择:根系发达、枝繁叶茂、落叶丰富4、薪炭林及能源林地树种选择:生长迅速、适应性强、丰产5、特种用途林树种选择:母树林(通直、扭曲度小)、风景林(弯曲、花果枝要异样)、环保林(抗污染)。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森林立地:是按影响森林形成和生长发育的环境的异同所区分的有林地和宜林地地段。
2、立地质量: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类型植被的生物生产潜力,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
3、立地条件:在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的综合。
在一定程度上立地质量和立地条件可以通用。
4、立地类型:是指地域不一定相连、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自然综合体的集合。
5、森林立地类型:是地域上不相连,但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立地生产潜力水平基本一致的森林地段的组合。
6、适地适树:就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使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2]。
通俗讲就是把树栽植到最适宜其生长的地方。
所谓适地就是要正确认识造林地的气候、土壤、地形、天文、植被等立地条件确定适宜的造林树种适树就是要正确认识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确定适宜的造林地[3]。
7、播种育苗:用种子播种繁殖所得的苗木称为播种育苗或实生苗。
8、抚育采伐:也称抚育间伐,是林分郁闭后直至主伐的期间,对未成熟的森林定期而重复的伐去部分林木,为保留的林木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条件,同时获取一部分木材的一种森林培育技术措施。
9、择伐:是森林主伐方式之一,是在预定的森林面积上定期地、重复地、有选择性地采伐成熟林的树木和树群。
10、渐伐:是指为了在老林的(上方或侧方)庇护下而形成新林,在近乎单层的成熟林中进行的任何更新法。
具体是指成熟林伐区内2-4次逐渐地伐除全部林木。
11、皆伐:将伐区上的林木一次全部伐除或几乎全部伐除的主伐方式。
二、填空题1.用材林树种选择的要求集中反映在速生、丰产、优质、稳定和可持续等目标上。
2.林分密度对林木生长的作用,其中对树高生长的作用不显著(不大),对直径生长的作用是很明显,密度越大胸径越小。
3.通常把林木个体发育分为四个时期。
(一)幼年期 (二)青年期 (三)壮年期,(四)老年期。
森林培育学材料复习
森林培育学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参考)1.极性和再生:林木个体或其离体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现象,称为极性。
再生是指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2.森林立地(立地条件):森林立地是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3.森林立地类型:是地域上不相连,但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立地生产潜力水平基本一致的森林地段的组合。
4.树种生态学特性: 是指树种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
每一树种在千万年的长期进化中,形成各自的生态学特性。
5.树种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包括树种的形态学、解剖学和遗传特性。
6.适地适树:适地适树就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7.四绿工程:绿色城区\绿色乡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8.林分结构:组成林分的林木群体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
包括组成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年龄结构,主要决定于树种组成、林分密度、林木配置和年龄结构。
9.林种组成:指该林分中树种组成的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
10.造林地整地:造林前进行的一系列土壤耕作措施的总称。
11.封山育林:是遵循森林演替规律,利用林木的天然更新能力,采取以封为主,封育结合,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措施,恢复森林.12.林木分级:为方便对林分经营管理,需要根据林木生长状况的差异对林分内所有个体进行分组,称为林木分级。
13.植苗造林与分殖造林:植苗造林又称栽植造林或植树造林,是以苗木作材料进行的一种造林方法。
以树木的营养器官作为造林材料直接栽植的造林方法。
又称分生造林。
14.森林更新、人工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森林更新是森林持续发展与持续利用的基础。
天然林或人工林经过采伐、火烧或因其他自然灾害而消失后,在这些迹地上以自然力或人为的方法重新恢复森林的过程,叫做森林更新。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参考答案 (1)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1.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
2.森林培育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①理论基础:a生命科学: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群落学b环境科学:气象学、地质学、土壤学、森林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②技术体系:a前期规划阶段—决策设计阶段b更新营造阶段—施工阶段c抚育管理阶段—时间延续最长阶段d收获利用阶段—主伐利用第一篇林木种子生产第一章林木结实第二章种源与林木良种基地掌握:林木发育期与结实年龄、林木结实周期了解:林木种子、种子区、种子亚区、良种、良种基地1林木发育大周期:①幼年期:种子萌发→第一次开花结实,可塑性大,适于营养繁殖②青年期:第一次开花结实→结实3~5次,适于引种③壮年期:开始大量结实→结实开始衰退,采种最佳时期,生物学特性稳定④老年期:结实量大幅度下降→死亡,失去可塑性,生产上无应用价值2林木开始结实年龄的影响因素:树种;环境条件;林木起源;生长发育状况;遗传因素。
3林木结实周期:林木结实丰产年和歉收年交替出现的现象,两个丰年之间的间隔年数称为间隔期。
产生原因:1. 营养问题:花芽分化、果枝形成2. 内源激素影响3. 林地土壤养分与水分不足应对措施:适宜密度、光照问题、水肥管理、疏花疏果4林木种子:林业生产中播种材料的总称。
包括种子、果实、果实的一部分、种子的一部分、及无融合生殖形成的种子。
种子区: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种源单位。
种子亚区:在一个种子区内划分为更好的控制用种的次级单位,即在一个种子亚区内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更为类似。
5良种: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遗传品质是基础,播种品质是保证。
良种基地: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
第三章采种与种实调制1种子成熟过程及各自特点:受精卵细胞→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
(整理)北林林学10-1森林培育学复习参考
森林培育学第一章森林立地1、概念:森林培育学: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立地:立地泛指地球表面某一范围的地段的植被及其环境的总和,是自然地理发展的自然综合体。
森林立地: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立地类型(Site type):是指地域不一定相连、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自然综合体的集合。
森林立地类型(Forest site type):是地域上不相连,但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立地生产潜力水平基本一致的森林地段的组合。
立地质量(site quality):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类型植被的生物生产潜力,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
[例子:森林、草原]。
立地条件(site condition):在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的综合。
在一定程度上立地质量和立地条件可以通用。
2 、立地因子有那些?各有何特点?(1)物理环境因子,其中又包括:a、气候:大尺度—水热组合,决定着植被分布。
(从南到北的水平分布、从高到低的垂直分布)。
举例:森林分布特点:稳定、简单。
b、地形:包括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坡形、小地形等。
地形影响水热条件的再分配,并直接影响土壤条件。
特点:①稳定、直观,易于调查和测定;②与树木高生长以及植被生物量直接相关;是各项生态因子的综合反映结果。
c、土壤:包括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水分、土壤腐殖质含量、土壤酸碱度、土壤侵蚀度、土壤石砾含量、成土母质等等。
特点:①对树木生长所需要的水肥气热有调控作用;②与树木高生长密切相关;③比较容易测定;④综合性强,全面反映了林木根系生长空间和肥力水平。
d、水文:主要是地下水深度、矿化度、盐分组成,地面积水情况等。
森林培育学自己整理
森林培育学一、名词解释1、种源:是指某一批种子的产地及其立地条件。
2、种子的休眠:是指有生活力的种子,由于某些内在因素和外界条件的影响而使种子暂时不能发芽或发芽困难的自然现象。
3、花芽分化:林木生长到一定阶段,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水平以后,成花诱导激素和外界条件的作用下,顶端分生组织就朝成花的方向发展,开始形成花原基,再逐渐形成花,这一过程称为花芽分化。
4、轮作:是用生物的方法来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和肥力状况措施。
5、假植:是将苗木根系用湿润土壤进行暂时埋植,以防根系干燥,保护苗木活力。
6、立地条件:是指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7、适地适树:就是指将树木栽植在最适宜它生长的地方。
即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因地制宜选择林学特性与该立地条件相适应的造林树种。
8、种子的成熟:就是指受精后的合子发育成具有种胚和胚乳的过程(胚根、胚芽、胚茎和子叶)。
9、人工林:是指人工起源的林分,包括造林地及其在其上生长的林木。
10、森林潜在生产力:是指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森林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用所能够达到的最高生产力,也可称为气候生产力。
11、种子园:由人工选择的优良无性系(从一共同的细胞或植株繁殖得到的一群基因型完全相同的细胞或植株)或子代家系(经过子代测定后所选择出的优良子代)为材料,按合理方式配置而建立起来的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林木种子的场地。
12、立地指数:也称地位指数,是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的常用指标之一,通常用某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也称上层高)来表示。
13、半活期:指种子群体中50%种子死亡所经历的时间。
14、现实生产力:是指现存的森林植被所具备的实际生产力,它往往低于潜在生产力。
15、安全含水量:在贮藏期间,维持种子生命力所必须(维持其生命活动所需最低限度)的含水量称为安全含水量。
16、千粒重:在气干状态下,1000粒纯净种子的重量。
17、催芽:通过机械擦伤、酸蚀、水浸、层积或其它物理、化学方法,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措施。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1.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
2.森林培育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①理论基础:a生命科学: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群落学b环境科学:气象学、地质学、土壤学、森林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②技术体系:a前期规划阶段—决策设计阶段b更新营造阶段—施工阶段c抚育管理阶段—时间延续最长阶段d收获利用阶段—主伐利用第一篇林木种子生产第一章林木结实第二章种源与林木良种基地掌握:林木发育期与结实年龄、林木结实周期了解:林木种子、种子区、种子亚区、良种、良种基地1林木发育大周期:①幼年期:种子萌发→第一次开花结实,可塑性大,适于营养繁殖②青年期:第一次开花结实→结实3~5次,适于引种③壮年期:开始大量结实→结实开始衰退,采种最佳时期,生物学特性稳定④老年期:结实量大幅度下降→死亡,失去可塑性,生产上无应用价值2林木开始结实年龄的影响因素:树种;环境条件;林木起源;生长发育状况;遗传因素。
3林木结实周期:林木结实丰产年和歉收年交替出现的现象,两个丰年之间的间隔年数称为间隔期。
产生原因:1. 营养问题:花芽分化、果枝形成2. 内源激素影响 3. 林地土壤养分与水分不足应对措施:适宜密度、光照问题、水肥管理、疏花疏果4林木种子:林业生产中播种材料的总称。
包括种子、果实、果实的一部分、种子的一部分、及无融合生殖形成的种子。
种子区: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种源单位。
种子亚区:在一个种子区内划分为更好的控制用种的次级单位,即在一个种子亚区内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更为类似。
5良种: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遗传品质是基础,播种品质是保证。
良种基地: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
第三章采种与种实调制1种子成熟过程及各自特点:受精卵细胞→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
森林培育重点整理
名词解释1、林木生长:是指林木由于原生质的增加而引起的重量和体积的不可逆增加,以及新器官的形成和分化。
2、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或器官的生长速率随着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称为林木生长的周期性。
3、森林生产力:是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生物量。
分为现实生产力和潜在生产力。
4、森林生产潜力:是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能够达到的最高生产力,也称为气候生产。
5、森林培育:森林培育是指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按既定培真县标遵照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有值力。
包括天然林的培育、次生林的经营和人工林的培育6、森林:指土地面积大于0.0667亩,郁闭度大于等于0.2,就地生长高度达到2米以上(含2米)的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包括天然与人工幼林,符合这一标准的竹林,以及特别规定的灌木林,行数在2行以上(含2行)且行距小于等于4米或冠幅投影宽度在10m米以上的林带。
7、森林资源:包括林木、林地在内的一切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它环境资源。
其中林地为基础,林木为主体。
8、天然林:通过自然力量形成的森林。
9、人工林:利用人类的力量形成的森林。
10、立地:泛指地球表面某一范围的地段的植被及其环境的总和,是自然地理发展的自然综合体。
11、森林立地:是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12、适地适树:就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得的高产水平。
13、林种:按照森林功能而划分的森林种类。
14、林业区划:就是根据林业的特点,在研究有关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与评价林业生产的特点,按照地域分异的原则进行分区划片,分别研究其范围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与林业生产现状、存在问题,探索其允许的或可能的林业生产规模、最佳布局和对现状进行调整的必要措施。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分殖造林:又叫分生造林,是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茎干、枝、根、地下茎等) 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2、造林密度:人工林的初始密度称为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穴)数。
3、改树适地:在地和树某些方面不太相适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之能够相适。
4、混交比例:树种在混交林中所占的比例.5、相对生长速率(RGR):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占原有数量的百分率。
6、用材林:是以生产木材,包括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7、种植点配置: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分布形式。
8、造林整地:在造林之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采伐剩余物或火烧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重要内容的一项生产技术措施。
9、人工林:人工起源的林分,相对于天然林而言。
10、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其中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的80%(含)以下的森林称为混交林。
11、植苗造林:是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又称植树造林、栽植造林。
12、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指生态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条件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能获得的高产水平13、立地条件:指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14、防护林:是以发挥森林的防风固沙、护农护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防护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15、初植密度:即造林密度,造林时单位林地面积上的种植株数或丛数。
16、林种:就是森林的种类。
根据我国颁布的《森林法》的规定,森林按用其功能(经营目的和人工林所发挥的效益)可以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5大类。
17、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18、丰年:通常指结实多的年份。
19、歉年:结实少甚至不结实的年份。
20、生理后熟:生理成熟在形态成熟之后的现象。
森林培育学复习
森林培育学复习1、立地指数:某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
也称上层高。
2、立地条件:在造林地上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总和。
在一定程度上立地质量和立地条件是可以通用的。
3、生物学特性:指树种本身所具有的各种生理生化特性。
主要包括树种的形态学特性、解剖学特性和遗传特性等4、生态学特性:指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由于历史的长期适应性形成各个树种特有的生态学特性5、适地适树: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6、林分密度: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7、顶端优势:在林木生长过程中,主茎生长很快,抑制侧芽或侧枝生长的现象。
8、先端优势:指主茎顶芽不抑制侧枝生长,而是所有枝条的顶芽抑制本枝条下部芽生长的现象。
9、树种组成:指构成森林的树种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
10、纯林:由一种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为纯林。
11、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为混交林。
12、次生林:指在原始林经过采伐、开垦、火灾及其他自然灾害破坏后,经过天然更新,自然恢复形成的次生群落。
由于次生林是天然林,因而又称为天然次生林。
13、人工林:是采用人工播种、栽植或扦插等方法和技术措施营造培育而成的森林。
14、自然稀疏现象:随林木密度加大,部分林木因营养空间过小而枯竭死亡,林分株数减少的现象。
15、乔林:以种子或植苗方法形成的森林称乔林。
16、矮林:以无性更新方法(即营养繁殖)形成的森林称矮林。
17、林班:是调查统计和施工管理的单位,其面积一般控制在100~400hm2,林班界一般以山脊、沟谷、河流等明显的地形地物进行区划调绘,必要时也可以用等距直线网格区划的办法。
18、小班:是造林设计和施工的基本单位,宜林地按立地类型,有林地按林分类型,结合自然界线在现场区划界线的调绘,要求同一小班的地类、立地条件(类型)一致,因而可以使用同一个造林设计,组织一次施工来完成造林任务。
森林培育学资料整理
森林培育学资料整理一、名词解释8个*3分=24分人工林:通过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形成的森林。
指人工起源的林分,包括造林地及其在其上生长的林木。
立地条件:是指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一定程度与立地质量通用。
立地条件类型(立地类型、植物条件类型):是指地域不一定相连、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自然综合体的集合。
造林整地:指造林前,进行造林地上的植被或采伐剩余物的清除、土壤翻耕和耙压、水分灌排的沟道准备等内容的一项造林生产技术措施。
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的森林。
(以培育和提供木材或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经济林:以生产木材以外的其它林产品为主的森林。
(以生产木料或其他林产品直接获得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防护林:以发挥森林的防护效益为主的森林。
(指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条件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少污染等目的所经营的天然林和人工林。
)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林分。
适地适树: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使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土地和树木的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
改树适地:通过对树木的改造,即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提高林木的适应性,使树种最大程度地适应造林地的立地条件。
林木种子:凡可利用作为播种材料的任何器官或其营养体的一部分。
林种:根据森林发挥的功能不同可把森林划分为不同的种类,简称林种。
立地指数:指标准年龄时上层木(优势木或亚优势木)的平均高。
极性:林木个体或其离体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的现象称为极性。
林木的极性在受精卵中形成,但一直保留下来。
扦插不能把形态学下端向上。
再生:是指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
这是以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全息性为基础的。
扦插、组织培养等就是利用林木的全息性。
插条造林:截取树木或苗木的一段枝条做插穗,直接插值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森林培育学资料整理
森林培育学资料整理一、名词解释8个*3分=24分人工林: 经过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形成的森林。
指人工起源的林分, 包括造林地及其在其上生长的林木。
立地条件: 是指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一定程度与立地质量通用。
立地条件类型( 立地类型、植物条件类型) : 是指地域不一定相连、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自然综合体的集合。
造林整地: 指造林前, 进行造林地上的植被或采伐剩余物的清除、土壤翻耕和耙压、水分灌排的沟道准备等内容的一项造林生产技术措施。
用材林: 以生产木材为主的森林。
( 以培育和提供木材或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经济林: 以生产木材以外的其它林产品为主的森林。
( 以生产木料或其它林产品直接获得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防护林: 以发挥森林的防护效益为主的森林。
( 指为了改进生态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条件以保持水土, 防风固沙, 涵养水源, 调节气候, 减少污染等目的所经营的天然林和人工林。
) 混交林: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林分。
适地适树: 使造林树种的特性, 主要是使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 以充分发挥土地和树木的生产潜力, 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
改树适地: 经过对树木的改造, 即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 提高林木的适应性, 使树种最大程度地适应造林地的立地条件。
林木种子: 凡可利用作为播种材料的任何器官或其营养体的一部分。
林种: 根据森林发挥的功能不同可把森林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简称林种。
立地指数: 指标准年龄时上层木( 优势木或亚优势木) 的平均高。
极性: 林木个体或其离体部分( 器官、组织或细胞) 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的现象称为极性。
林木的极性在受精卵中形成, 但一直保留下来。
扦插不能把形态学下端向上。
再生: 是指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它部分的能力。
这是以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全息性为基础的。
扦插、组织培养等就是利用林木的全息性。
森林培育学整理复习1
名词解释: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活动。
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是林学的主要二级学科。
生境:林木和其他活体生物生存和相互作用的空间场所。
立地质量: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能力。
立地条件:指在造林地上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所有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立地质量评价: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能力进行判断或预测。
立地指数:也称地位指数,是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的常用指标之一,通常用某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来表示。
立地分类:把生态学上相近的立地进行组合,组合成的单位称为立地条件类型,简称立地类型。
林型:反映林分的立地条件和生产能力指标,具有相同的立地条件、相同的起源、相似的林木组成,具有共同的森林学和生物学特性的林分总体。
立地质量直接评价法:指直接利用林分的收获量和生长量的数据来评定立地质量,如地位指数法、树种间地位指数比较法。
立地质量间接评价法:指根据构成立地质量的因子特征或相关植被类型的生长潜力来评定立地质量的方法,如测树学方法、指示植物法。
森林立地类型:把立地条件相近、具有相同生产能力而不相邻的地段组合起来划为一类。
适地适树:就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地理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人工林:凡由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形成的森林。
林种:依据造林的目的及人工林的效益不同划分成不同种类。
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森林树种组成:是指构成森林的树种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
同龄林:林分中全部林木的年龄处于一个龄级围异龄林:林分中不同树种的年龄大于一个龄级围纯林:由一种树种组成的林分。
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
林分组成:指该林分中树种组成的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通常指某一树种株数占全林分株数百分比表示。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1.森林培育与森林培育学的概念与内涵。
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其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
内涵:生产过程(物质、环境)、建设事业。
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是林学的主要二级学科。
其实质是栽培学。
2.我国的林种包括哪几类?每一类又包括哪些类型?用材林:一般用材林、专业用材林、速生丰产用材林、珍贵用材林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海防林经济林:油料、燃料、饲料、药用薪炭林:阔叶树薪炭林、灌木薪炭林特殊用途林:国防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3.森林立地的基本构成因子包括哪些?(1)物理环境因子①气候:在同一热量带内,水热条件存在一定差异,使森林植被类型的种属组成和森林的生产力发生变化。
大气候决定大范围或区域性森林植被分布,小气候明显影响树种或群落的局部分布。
②地形:海拔、坡度。
坡向、坡位、坡型和小地形。
③土壤:土壤种类、厚度、质地、结构、养分腐殖质、酸碱度等。
④水文:包括地下水深度及季节变化、地下水的矿化度极其盐分组成、有无季节性积水及其持续期等。
(2)植被因子:从大的森林类型到林下植被,从不同生态特性的建群树种到一些非建群植物种分布,在不同层次和程度上反映着森林生长的环境特征。
(3)人为活动:不合理的人为活动;由于人为活动因子的多变性和不易确定性,在森林立地分类中一般只作为其他立地因子形成或变化的原动力之一进行分析,而不作为立地条件类型的组成因子。
4.森林立地主导因子的确定方法包括哪些?主导因子:是在造林上对林木生长起决定作用的因子。
确定方法全面筛选法极端限制法5.森林立地分类的概念及其考虑因子。
森林立地分类系统是指以森林为对象,对其生长的环境进行宏观规划和微观分类的分类方式。
(把生态上相近的立地条件组合,,组合成的单位称为立地条件类型:狭义)(对立地分类系统中各级分类单位进行的区划和归类:广义)6.什么是立地质量评价?直接评价:直接利用林分的收获量和生长量的数据来评定立地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活动。
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是林学的主要二级学科。
生境:林木和其他活体生物生存和相互作用的空间场所。
立地质量: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能力。
立地条件:指在造林地上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所有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立地质量评价: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能力进行判断或预测。
立地指数:也称地位指数,是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的常用指标之一,通常用某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来表示。
立地分类:把生态学上相近的立地进行组合,组合成的单位称为立地条件类型,简称立地类型。
林型:反映林分的立地条件和生产能力指标,具有相同的立地条件、相同的起源、相似的林木组成,具有共同的森林学和生物学特性的林分总体。
立地质量直接评价法:指直接利用林分的收获量和生长量的数据来评定立地质量,如地位指数法、树种间地位指数比较法。
立地质量间接评价法:指根据构成立地质量的因子特征或相关植被类型的生长潜力来评定立地质量的方法,如测树学方法、指示植物法。
森林立地类型:把立地条件相近、具有相同生产能力而不相邻的地段组合起来划为一类。
适地适树:就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地理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人工林:凡由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形成的森林。
林种:依据造林的目的及人工林的效益不同划分成不同种类。
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森林树种组成:是指构成森林的树种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
同龄林:林分中全部林木的年龄处于一个龄级范围内异龄林:林分中不同树种的年龄大于一个龄级范围纯林:由一种树种组成的林分。
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
林分组成:指该林分中树种组成的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通常指某一树种株数占全林分株数百分比表示。
林木个体生长:是指树木个体体积和重量的增长变化,林木由种子萌发,经过幼苗时期,长成枝叶茂盛、根系发达的林木。
林木个体发育:林木个体构造和技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
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或器官的生长速率随着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极性:林木体或其离体部分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现象。
再生: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
林木个体生长的相关性:林木各个器官分工不同,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但他们的关系密切,不能独立存在,任何一个器官的生长都会受到其他器官生长的影响。
森林的潜在生产能力:在一定气候条件下森林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用所能够达到的最高生产力。
现实生产力:指现存的森林植被所具备的实际生产力,它往往低于气候—立地生产力。
造林规划:是对造林工作的宏观安排,包括它的发展方向、林种比例、局部、规模、进度、主要技术措施的规定、投资和效益计算及其他基本建设的规划等。
造林施工设计(作业设计):是在造林调查设计或森林经营规划方案的指导下,针对一个基层单位,为确定下一年度的造林任务所进行的按地块(小班)实施的设计工作造林调查设计:是在造林规划的原则指导下和宏观控制下,对一个较小的地域进行或造林有关的各项因子,特别是宜林地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的造林设计。
造林整地:又称造林地的管理,是指造林前,清楚造林地上的植被或采伐剩余物或火烧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主要内容的一项生产技术措施。
造林地清理:是在翻耕土壤前,清除造林地上妨碍目的树种生长的植被,或采伐迹地的采伐废弃物,改善立地条件。
全面整地:全部翻垦造林地土壤的整地方法。
播种造林:把种子直接播种到造林整地而培育森林的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是以一定年龄的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
分殖造林: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直接栽植于造林地。
修枝强度:通常用冠长与树高比(高冠比)表示整枝的强度。
抚育采伐:也称抚育间伐,在林分郁闭后直至主伐的期间,对未成熟的森林定期而重复的伐去部分林木,为保留的林木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条件,同时获取以部分木材的一种森林培育技术措施。
森林生长发育时期:森林形成期、森林速生期、森林成长期、森林近熟期、森林成熟期、森林衰老(过熟)期林木分化:即使同一树种、相同年龄的林木,以及不同林木的个体,其树高、直径等方面都有差异。
森林自然稀疏:林木分化的结果,导致一部分生长落后的林木死亡,从而引起林分系数。
在生产上,森林随着年龄的增加,单位面积上林木株数不断减少的现象。
透光伐:是在幼林时期进行,是针对林冠尚未完全郁闭或已经郁闭,林分密度大,林木受光不足,或者因其他阔叶树或灌木树种妨碍主要树种的生长而进行的一种抚育采伐方法。
疏伐:是指在中壮龄林阶段进行的伐除林分中生长过密和生长不良的林木,进一步调整树种组成及林分密度,促进保留木的生长和培育良好干形的一种抚育采伐方法。
生长伐:是为培养大径材,在近熟林阶段实施的一种抚育采伐方法。
卫生伐:在遭受病虫害、风折、风倒、雪压、森林火灾的林分中,伐除已被危害、丧失培育前途林木的一种抚育采伐方法。
抚育采伐强度:抚育采伐时期采伐及保留多少林木,使林分稀疏的程度称为抚育采伐强度。
森林收获作业法(主伐):它是对成熟林分或林分中部分成熟林木进行采伐,之后采取适宜的更新方式,使采伐迹地得以更新,森林生态环境能够维持与改善的一整套技术措施。
皆伐:在极短时间内(一般超过一年)将伐区上的林木全部或几乎全部伐光的主伐方式。
渐伐:在轮伐期相对短的时间内,在一系列采伐中伐除全部成熟林分的主伐方式。
择伐:在预定的森林面积定期地、重复地、有选择性地采伐成熟的林木和树群。
天然更新:是没有人力参与或通过一定的主伐方式,利用天然下种、伐根萌芽、地下茎萌芽、根系萌蘖等方式形成新林的过程。
人工更新:是指用人工植苗、直播、插条或移植地下茎等方式恢复森林的过程。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是指以弥补天然更新过程的不足所采用的某些单项人工更新措施中林作业:在同一块林地上既以无性繁殖方法在下层培育小径材或薪炭材,又在上层培育大径乔木材的经营方式。
头木作业:从树冠基部收获,是矮林作业的特殊形式,只能培育小径材,在分散的四旁林中站重要地位,收获部位因年久膨大如头状而得名林分改造:就是对在组成、林相、郁闭度与起源等方面不符合经营要求的那些产量低、质量次的林分进行改造的综合措施。
低质效林(低价值林):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林分密度低下、树种组成不合理、蓄积量低下和生长能力退化而没有培育前途的林分。
次生林改造:指改变次生林低劣林分的综合技术措施,其目的在于调整林分结构,增大林分密度,提高林分经济价值和林地利用率。
填空题第一章1.总体布局:“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西治、东扩、北休、南用”第二章1.森林立地的基本构成:物理环境因子、森林植被因子和人为活动因子。
物理活动因子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文。
2.森林立地分类的依据(1)系统区划单位的划分依据:主要依据地貌、水热状况、岩性等的分异。
(2)系统分类单位的划分依据:主要是地形、土壤、植被、水文等立地因子的差异。
3.立地质量评价的方法:直接评价法和间接评价法4.森林立地类型划分的方法:(1)利用主导环境因子分类;(2)利用生活因子分类;(3)利用立地指数代替立地类型5.立地类型等级:肥沃/一;较肥沃/二;较贫瘠/三;贫瘠/四。
第三章1. 树种选择的原则:可以概括为经济学的原则和生物学的原则。
定向、速生、丰产、优质、高效、稳定。
2.适地适树的途径:选择,包括选地适树和选树适地;改造,包括改地适树和改树适地。
3.树种选择的基础: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林学特性。
4.改造途径:改树适地、改地适树。
第四章1.确定林分密度的方法:①经验的方法、②试验的方法、③调查的方法、④编制密度管理图(表),查阅图表的方法。
2. 混交林树种,依其所起的作用可分为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3类。
3. 混交方法:星状混交、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不规则混交、植生组混交4.人工林按组成不同分:单纯林和混交林。
5.树种的混交类型:①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②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③主要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④主要树种、伴生树种与灌木的混交,6.种植点配置:行状配置、群状配置7.树种间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1)机械的作用方式、(2)生物的作用方式、(3)生物物理的作用方式、(4)化感作用方式、(5)生态作用的方式。
第五章1.通常根据一年中林木高生长期的长短,可把树种分为前期生长类型和全期生长类型2. 提高和维持森林生产力的途径:(1)遗传改良途径(2)结构调控途径(3)立地的选择与调控途径3.林木个体发育时期: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第六章造林规划设计的类别:造林规划、造林设计调查和造林施工设计。
第七章1.造林地种类:主要有①荒山荒地;②农耕地、四旁地、撂荒地及退耕还林地;③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④已局部更新的迹地、次生林地及林冠下造林地。
2.荒山荒地可划分为:草坡、灌木坡、竹丛地、平坦荒地。
3.剩余物和植被清理的方式(1)全面清理(2)带状清理(3)块状清理4.剩余物和植被清理方法(1)割除清理(2)烧除清理(3)化学药剂清理(4)堆腐清理法5.整地方法: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
6.局部整地:可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7.山地带状整地主要的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反坡梯田、水平沟、撂壕等。
8.平原带状整地主要方法有:带状、高垄和犁沟等。
9.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和鱼鳞坑;10.平原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块状、坑状、高台等。
11.造林整地规格包括:(1)断面块状(2)整地深度(3)宽度(4)长度(5)间距12.整地时间可分为随整随造和提前整地。
季节:春季造林、雨季造林、秋季造林13. 造林方法:播种造林、植苗造林、爆破造林、分殖造林14. 人工播种造林播种方法:穴播、条播、撒播、块播、缝播15. 分殖造林的方法:插条(干)造林、埋条(干)造林、分根造林、分蘖造林和地下茎造林。
16.竹类造林的方法:移竹法、移鞭法、诱鞭法、埋节法、扦插法和种苗法。
第八章1.松土除草方式:全面和局部。
方法:人工松土除草、生物松土除草、化学除草。
2.灌溉方法:漫灌、畦灌、沟灌、节水灌溉(滴灌、雾灌、渗灌等)3.整枝的强度,分为强度、中度和弱度。
4.修枝切口的形状:平切、留桩、斜切、留桩斜切。
第九章1.森林生长发育时期:森林形成期、森林速生期、森林成长期、森林近熟期、森林成熟期、森林衰老(过熟)期2.克拉夫特分级法:根据林木生长势将林木分为5级,适用于同龄纯林,一般在中龄阶段采用。
寺崎分级法:应用与单层针叶纯林的分级法。
霍莱林木分级法:同龄阔叶林Dunning分级法,混交针叶异龄林3.透光伐有:全面抚育、团状抚育、带状抚育4.疏伐可分为:下层疏伐法、上层疏伐法、综合疏伐法、机械疏伐法、景观疏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