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动机归因模式

合集下载

习得性无助——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习得性无助——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习得性无助——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在工作生活当中,每个人都时常会体验到成功与失败,成功或者失败之后人们又都会去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遭受失败的原因,这称为归因。

人类是有智慧的生物,能够从发生了的事件中汲取经验,对已经发生事件进行归因对人下一次的类似的行为有着指导意义。并且会影响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等。归因是人类常见的本能,它没有理论指导,也不甚周密。而且归因有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并且很多时候是偏颇甚至是错误的。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探讨,他把归因总结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稳定性和非稳定性,可控性和不可控新。比如小明期末考试考了倒数第一,他就会对这次考试结果进行归因: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是我的原因还是别人的原因?稳定性和非稳定性——我考倒数第一是长期稳定

的还只是这一次的偶然?可控性和不可控——我能还是不能通过我自己的改变

来改变得倒数第一这一个结果。如果一小明把靠倒数第一归因为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他就会接受失败,失去学习的动力;相反如果他归因为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就倾向于通过努力学习来提高下一次考试成绩。

一般来说人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为自己的能力或努力等内部因素,把失败归因为运气等外部因素。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而把失败归因于运气不好等外部原因时,他会气愤、不满。最简单的例子:打牌时赢了的一方都会觉得是自己是靠聪明才智赢了对方,输了的人不会觉得技不如人,辩解说是手气不好,抓了一手烂牌。

维纳还把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归纳了以下六个因素,即能力:根据自己评估个人对该项工作是否胜任;努力:个人反省检讨在工作过程中曾否尽力而为;任务难度:凭个人经验判定该项任务的困难程度;运气:个人自认为此次各种成败是否与运气有关;身心状态:工作过程中个人当时身体及心情状况是否影响工作成效;其他因素:个人自觉此次成败因素中,除上述五项外,尚有何其他事关人与事的影响因素(如别人帮助或评分不公等)。

奥苏贝尔对成就动机的分类

奥苏贝尔对成就动机的分类

奥苏贝尔对成就动机的分类

奥苏贝尔(Atkinson)是动机心理学领域的重要学者之一,他对成就动机进行了分类。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在追求目标和取得成就时所表现出的动力和行为。奥苏贝尔的分类主要包括四种成就动机,分别是需要成就动机、需要权利动机、需要亲和动机和需要无为动机。

需要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对于自身能力和努力的认知,以及对于成功和失败的反馈的需求。这类人通常追求挑战和卓越,喜欢有目标的工作,对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有较高的评价。他们会将成功归因于自身的能力和努力,而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需要成就动机强的人会设立具有挑战性和可度量的目标,并付出努力去实现这些目标。他们在取得成就后会感到满足和自豪,同时也会感到对自身能力的肯定。

需要权利动机指个体对于控制、影响和支配他人的需求。这类人通常渴望在组织或社会中具有高地位和权力,他们追求权威和控制,喜欢管理和指导他人。需要权利动机强的人通常具有领导才能和决策能力,他们善于调动资源和人力,追求权力的满足和影响他人的能力。他们在取得权力和控制他人时会感到满足和满足感。

第三,需要亲和动机是指个体对于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的需求。这类人通常喜欢与他人交往,注重人际关系,追求友谊和合作。需要亲和动机强的人具有较高的社交能力和情感智商,他们擅长与他人

沟通和相处,善于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他们在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和获得他人认可时会感到满足和快乐。

需要无为动机是指个体对于避免责任和不承担风险的需求。这类人通常对于挑战和竞争没有太大的兴趣,倾向于避免有压力和风险的工作。他们追求稳定和安逸,不喜欢面对不确定性和困难。需要无为动机强的人通常选择相对简单和稳定的工作,他们在避免责任和风险时会感到安心和满足。

(韦纳)归因论

(韦纳)归因论

归因论

伯纳德·韦纳(Bernard Weiner,1935一)

张爱卿.动机论:迈向2l世纪的动机心理学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89-237.

韦纳是当代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家,他的动机归因论将海德等人的归因理论和阿特金森等人的成就动机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成功地对人类行为的动因作出了认知解释,超越了过去动机问题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本能论、驱力论等的局限性。它是一种目前较为完善的认知动机理论,反映了当今动机问题研究的新成果,并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应用价值。

1.韦纳简介

韦纳曾任美国多种主要心理学刊物的顾问或编辑,如《认知发展》、《认知和情绪》、《教育心理学杂志》、《人格与社会心理杂志》等。韦纳的著述甚丰,且影响巨大。从60年代至今(1994年)已总计出版过13部论著,发表过130多篇重要学术论文。其中主要的论著有:《归因、行为原因的知觉》(1972年)、《成就动机和归因理论》(1974年)、《人类动机的认知观》(1975年)、《人类动机》(1980年,译成德文和日文)、《动机和情绪和归因理论》(1986年,译成中文)、《人类动机:隐喻、理论和研究》(1992年)、《责任的推断;社会行为的理论基础)》(1985年)。主要论文有:《与成就和非成就有关活动的抉择》(1965年)、《成就动机的归因分析》(1970年)、《归因理论、成就动机和教育过程》(1972年)、《成就动机和情绪的归因理论》(1985年)、《教育中动机研究的历史》(1990年)、《学生间相互作用的归因分析》(1993年)等。

成败归因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

人们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遭受失败的原因..这就是心理学家探索归因问题的客观依据..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海德Heider;1958..他认为;人们具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这样两种需要;使这两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最根本手段就是了解人们的行动的原因;并预言人们将如何行动..他认为;行为的原因或者在于外部环境;或者在于个人内部..他人的影响、奖励、运气、工作难易等都是外部环境原因..如果把行为的原因归于环境;则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可以不负什么责任..人格、动机、情绪、态度、能力、努力等都是个人内部原因..如果把行为的原因归于个人;则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应当负责..

后来;罗特Rotter;1966对归因理论进行了发展;提出了控制点locusofcontrol 的概念;并依据控制点把个体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内控型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周围的环境;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由于自己的能力或努力等内部因素造成的;他们乐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外控型的人则感到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的环境;无论成败都归因为他人的影响或运气等外在因素;他们往往对自己的行为不愿承担责任..

在海德和罗特研究的基础上;维纳Weiner;1974;1992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以下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同时;维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最后;将三维度和六因素结合起来;就组成了如表12-2所示的归因模式..

基于自我归因的大学生学业成就动机分析

基于自我归因的大学生学业成就动机分析

基于自我归因的大学生学业成就动机分析

摘要]学业成就动机的水平决定着大学生个体的发展,而归因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个体的情绪、期望和行为,进而影响大学生个体的学业成就动机。本文在自我归因理论的框架内对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大学生在成就情境中的自我归因内容进行剖析,阐明了大学生的自我归因与学业成就动机的逻辑关系,研究了借鉴自我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促进大学生成才的启示与作用。

[关键词]自我归因成就动机大学生

人对别人或自己所表现的行为(或一事件的发生),就其主观的感受与经验对该行为发生原因予以解释的心理历程,称为归因。归因论是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FritzHeider)有关社会认识和人际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说明和推论人们活动的因果关系的分析理论。所谓成就动机,是指驱动一个人在社会活动的特定领域力求获得成功或取得成就的内部力量。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即指驱动其在学业领域力求获得成功或取得成就的内在原动力。在行为上,它表现为大学生对自己学业目标的刻意追求与努力。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因素一直作为影响学习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他们在学业上获得成功或遭受失败,尤其是遭受失败时,往往要有意无意地寻找学业成败的原因。不管这些原因是否符合实际情况,都实质上反映了他们对学习的一种自我评价,并直接影响到对后继学业的追求与努力。作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及教育工作者都试图发现影响学习动机归因的规律和在实际教育及管理中改变学习动机的具体措施。成就归因理论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成就归因论主要是研究人们对学习成败原因的解释,以及这些解释对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的影响。它在揭示动机作用的内在规律上取得了进展,是现代认知研究发展的新成果。其中最具影响和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温纳(B.F.Weiner)的自我归因论(主要是说明个人如何解释自己行为后果的成败)。由归因论演变而成的自我归因论,是近年来解释成就动机的最有系统的理论。该理论是否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及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实际还值得研究,但它为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因此,不能简单地直接套用温纳的自我归因论,而是要借鉴其基本观点和方法来进行具体的研究和应用。

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

一、成就动机的定义

成就动机问题的研究始于西方,其概念的形成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默里提出人有二十种需要,其中首要的就是“成就需要”。默里对成就的需要定义为:“克服困难,施展才能,力求尽快尽好地解决某一难题。”从此有更多的心理学家研究这一课题。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里兰(1953)认为:“成就动机就是与自己所特有的良好的或优秀的标准相竞争之下,个人所学习而来的一种追求成功的需要或驱动”①。阿特金森(1964)进一步着重研究了成就动机的实质,发生发展及测定,他认为:“当人用较高的社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的成败时,表现的就是成就动机,它包括追求成功和回避失败两个部分”②。奥苏贝尔认为学生最主要的成就动机是学业成就动机,即“学生视图获取好成绩的倾向”,成就动机主要由三种内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③。

我国最早研究成就动机的杨国枢先生认为,成就动机是“与内在或外在优秀标准相竞争的冲动”而在林崇德等编纂的《心理学大辞典》中将成就动机定义为“努力追求卓越、以期达成更高目标的内在动力和心理倾向”,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性动机。

国内外的学者对成就动机的定义都有所不同,但也都有其共性,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力。现在广泛的定义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

二、成就动机的理论

(一)、麦克里兰社会成就动机理论

麦克里兰发现,人们成就动机的差异,是由儿童时期的不同经历造成的。高成就取向的儿童的父母,对子女的表现给予很高的期望,当儿童表现良好时便给予赞许;而低成就取向的儿童的父母通常都给儿童明确的行为指示,代替儿童作决定,并且在儿童表现不良时便表现愤怒。因此,专制型的父母大多不会有高成就动机的子女。麦克里兰认为,如果鼓励父母在很早的年龄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独立性,就会导致高成就需要的孩子产生。其结果便会导致社会有更多的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高成就需要的人的增多,又导致经济的增长。

成就动机归因训练模式在护理基础技能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成就动机归因训练模式在护理基础技能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作 的基 础 , 教 学 过 程 承 载 着 培 养 理 论 扎 实 、 践 能 力 强 的 其 实
《 无菌技术》 一章 为例按 以下步骤设计教 学。
( ) 化教 学活动。 一 优
高质量护理人才 的重任 。由于护理基础技 能学 习任 务繁重 ,
护生 在 学 习过 程 中 容 易 出 现 学 习 困难 。 护 生 对 此 的 归 因 倾 向会 引起 学 习情 绪 及 期 望 的变 化 : 认 为 不 良 的技 能 操 作 学 如
经研究证实 , 学生若将失败的学业体验 归因于学 习任务
难度这一外部 、 可控因素 , 产生 一定程度 的学习倦怠 l。 不 会 3 J
为尽可能避免护生 因此而减弱学 习动 机 , 师可通过 降低 护 教
生 对 技 能 学 习难 度 的元 认 知 、 高 护 生 对 自身 能 力 的元 认 知 提
包括能力 ( 部 、 定 、 可控 )努力 ( 内 稳 不 、 内部 、 稳 定 、 控 ) 不 可 、
及铺无菌盘 、 菌溶液取用 、 无 戴脱无菌 手套 等无 菌技 能教 学。 ( 创建成败情境 。 二)
教 师 可 通 过 制 定 适 当难 度 的 考 核 任 务 为 护 生 创 建 成 败 情 境 。适 当 难 度 的 考 核 任 务 有 利 于 护 生 成 败 体 验 情 境 的 有 效 建 立 : 方 面 , 生 不 会 因 考 核 难 度 过 大 而 怀 疑 自身 实 际 一 护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学习动机

学习阶段 幼儿园
学生情况 (事实)
多动、三 分钟都 坐不住
老师的评价 多动症
小学 初中
数学考试 第40名
成绩不理想
全班50名考了 第40名怀疑 智力有障碍
考重点高中 有危险
妈妈的评价
原来坐不了一 分钟,现在能 坐三分钟。有 进步 同桌排在第21 名,努力会超 过他 很有希望考上 重点高中
关键: “罗森塔尔效应” 首先,妈妈对孩子的评价基于孩子发展的事实。
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结局原因的推断的过程叫学 业成败的归因。
归因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Heider) 在其对人际知觉的研究中首先提出的。
第一次考80分以下:“这次考试的题目很难,那 天我身体也很不舒服,肚子一直痛,而且老师也 没有提前告诉我们要考试,再加上我这几天一直 在看课外书,没有十分努力,当时天气还很热, 所以我就没考好了,这不怨我啊。”
√ √
√ √ √ √
积极的归因模式:
成功 能力和努力 自尊、自豪,
增强成功期望
趋向成就任务
失败 期望
缺少努力
内疚,维持较高的成就
增强坚持性,趋向成就任务
消极的归因模式:
成功 运气 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 缺乏趋向成就任务的倾向
失败 缺乏能力 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对成功
的期望
归因理论的一个核心假设是:人们都试图 维持一种积极的自我形象

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指驱动一个人在社会活动的特定领域力求获得成功或取得成就的内部力量, 是人们追求高目标,完成困难任务,竞争并超过他人的人格力量。在行为上,它表现为一个人对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重要的社会或生活目标的刻意追求。 自从1938年,莫瑞提出“成就需要”概念以来,它受到了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和广泛深入的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的理论和研究有:1.麦克里兰的广泛的社会成就动机理论; 2.阿特金森的“期待—价值”成就动机理论; 3.韦纳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 4.霍纳的女性“避免成功”概念及成就动机的性差研究就阿特金森的“期待—价值”成就动机理论研究具体分析 。 7阿特金森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作为麦克里兰的学生和助手从一开始便参与了成就动机的研究。他遵循托尔曼与勒温的足迹与逻辑,强调内部的认知过程,采用假设分析的方法,1957年提出了提出了“期待—价值”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重视冲突的作用,尤其重视成就动机与害怕失败之间的冲突。他指出,每个人身上都有两种相互冲突的动机趋向,一种是追求成功的动机,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动机。个体的行为倾向是动机强度、对行为目标的主观期待概率以及诱因价值三因素的积函数。趋向成功的趋力(TS)由三个因素决定,用公式表示为:Ts=MS×Ps×IsMs是指追求成功的动机强度,Ps是指对成功概率的主观估计,受到自身经验、对他人经历的观察及竞争等的影响;Is是成功的诱因价值。避免失败的趋力(Taf )由三个因素决定,用公式表示为:Tf=Mf×Pf×IfMaf指回避失败动机强度; Pf是对失败概率的主观估计,受过去相似任务的经验,对他人做同类工作的了解及对竞争估计的影响;IF指失败的诱因价值。 阿特金森认为,个人取得成就的行为倾向是追求成功的趋力和避免失败的趋力的合力:即T =Ts+Taf。 阿特金森于1964年又提出,人们对于任务的逃避倾向还可以通过施加外在的诱因(如金钱、荣誉等)来加以克服,他将这些因素称为非成就导向因素(Te),于是,一个人追求成就的行为倾向就可以表示为:T =Ts-Taf+TE。我们举例来说明一下成就动机的模型。在选择报考学校的问题上,成就动机比较高的学生(Ms>Mf)往往是追求成功而且不怕失败,所以他们选择成功的把握程度为50%的学校,竭尽全力去取得好成绩。而成就动机比较低的学生(Mf>Ms)害怕失败和产生失望,他们或是选择轻易就会考取的学校,或是选择根本考不上的学校。选择考不上的学校的原因在于自我防卫,因为这样的学校即使

成败归因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

人们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遭受失败的原因。这就是心理学家探索归因问题的客观依据。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海德(Heider,1958)。他认为,人们具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这样两种需要,使这两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最根本手段就是了解人们的行动的原因,并预言人们将如何行动。他认为,行为的原因或者在于外部环境,或者在于个人内部。他人的影响、奖励、运气、工作难易等都是外部环境原因。如果把行为的原因归于环境,则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可以不负什么责任。人格、动机、情绪、态度、能力、努力等都是个人内部原因。如果把行为的原因归于个人,则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应当负责。

后来,罗特(Rotter,1966)对归因理论进行了发展,提出了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的概念,并依据控制点把个体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内控型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周围的环境,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由于自己的能力或努力等内部因素造成的,他们乐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外控型的人则感到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的环境,无论成败都归因为他人的影响或运气等外在因素,他们往往对自己的行为不愿承担责任。

在海德和罗特研究的基础上,维纳(Weiner,1974,1992)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以下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同时,维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最后,将三维度和六因素结合起来,就组成了如表12-2所示的归因模式。

维纳的归因理论

维纳的归因理论

维纳理论及其应用

成就归因的四个主要原因

表3- I成就归因的四个主要原因

对事情进行不同的归因,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维纳将能力、努力、

运气和任务难易作为个体分析工作成败的主要因素,下面我们将以教育、个人成功与失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动员训练、心理治疗、挽救邪教痴迷者、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警察工作中,分析一个地区甚至是国家问题为例来具体阐述维纳成就归因理论的应用.

一、在教育方面的应用

1教师对学生归因进行及时强化或矫正。

(1)当学生做出积极归因时,要及时加以肯定,给予正面强化

(2)当学生做出消极归因时,要帮助学生及时加以矫正,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归因倾向.

2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归因

如果学生把考试成功归因于运气和个人努力,具有自豪感,下次

还会努力迎考;如把成绩差归因于内部原因和努力不够,则会接受教训

和帮助,努力赶上;如果认为是内容太难和自己运气不佳,则会失去努力的愿望,失去良好的考试动机,不愿做意志上的努力。

3具体应用:

1.避免能力归因倾向2客观地认识难度归因倾向3.充分发挥努力归因的积极作用4.防止运气归因倾向5.给予学生适当的成就期望6.善用归因回馈.失败时,应肯定他们的能力。成功时,慎用表扬。

7.积极进行归因训练(1)强化矫正法2)情景感染法(3)榜样训练法

(4)自我控制法

二、在成功失败后的应用我们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

的影响。

我们要学会进行积极地归因。积极的归因模式:成功T能力高T自豪、自尊/增强对成功的期望T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失败T缺乏努力T 内疚/相对的对成功的高期望T愿意并坚持从事有成就的任务。消极的归因模式:失败T缺乏能力T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对成功的期望T 避免或缺乏对有成就任务的坚持性。成功T运气T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T 缺乏从事有成就任务的愿望。所以努力作为一种不稳定内部的一个因素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会继续向前。

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

酒店企业的成就动机理论的应用

成就动力理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成就动机的最早研究可以追溯到默里(H. A. Murry)提出的成就需要的概念。动机(motivation)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动力机制;需要(need)是一种资源的匮乏状态,资源匮乏引发需要,外界资源作为一种诱因,好比燃料,激发人的动机,内在动机的发生出现行为表现,人采取行动。资源分为物品、金钱、情感、服务、地位和名誉六大类。

根据心理动力学理论的新发展,人性假设的基本观点是:

1、工作是人获得资源的一种重要活动,通常人们为了获得资源会积极参与到工作活动中;

2、成年人的基本动机模式业已形成,在同一时间内各种动机和需要均存在,但是存在着优势需要,我们只有通过充分应用资源激发其行为来实现组织目标;

3、人的不同需要之间存在着部分替代满足功能,当我们不能满足其A需要时,可以通过满足B需要进行替代,但是这种满足只有部分效果,而且要付出的资源远远超过满足

A需要,这种超出往往会是几何倍数;

4、人们本意上力图在自己的行为活动中最大程度地获取各种资源,但是对咐出与回报”的衡量缺乏客观参照系统,他们往往采用主观参照系统;

5、由于动机的驱使,人们在不同的外部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行为能力和行为风格,因此对不同人的管理应根据其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更加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工作行为。

职业风格:思考型一以思维、策略为行动先导,达成目标获取资源。通常表现得思考多于行动。具有适应性强,灵活多变,不拘小节的特点,喜欢随遇而安,对规则和约束反感。

动机归因理论

动机归因理论
控制性归因
人们对于事情的原因的解释和判断,分为可控的和不可控的。可控的归因是指个人可以通过努力或改变自己的行为来影响结果的因素,如个人的努力程度、技能水平等;不可控的归因是指个人无法通过努力或改变自己的行为来影响结果的因素,如机遇、外部环境等。
稳定性归因
动机归因的维度
动机归因与行为的关系
动机归因影响个人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如果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或努力程度等内在因素,那么他就会感到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增强,从而更加努力地追求成功;如果个人将失败归因于机遇等不可控因素,那么他就会感到无助和沮丧,从而放弃追求成功。
动机归因理论有不同的学派,其中包括:控制点理论、对应推断理论、共变原则、归因偏差理论和情境同一性理论等。
对应推断理论认为,人们通常会根据行为和结果的对应关系来推断行为背后的原因,如果行为和结果一一对应,人们就更容易推断出行为者的意图。
共变原则认为,人们通常会根据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共变关系来推断行为背后的原因,如果行为和结果之间存在高度一致性,人们就更容易推断出行为者的意图。
定义与概念
1
理论发展历程
2
3
动机归因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心理学家开始关注社会认知和情感领域中的归因现象。
到了20世纪70年代,海德(Heider)和琼斯(Jones)等人在认知失调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机归因理论。

成就动机的归因模式

成就动机的归因模式

成就动机的归因模式

当谈到人的动机时,有一个重要的概念被称为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在追求目标和取得成功时所表现出来的内在动力。人们对成就动机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对成功和达成目标有着极大的渴望,而另一些人却缺乏这种动力。

在成就动机的研究中,归因理论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框架,用来解释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的过程。这个理论认为,人们在分析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时,会倾向于将其归因于特定的因素,比如个人能力、努力、运气或外部情况。通过对成就动机的归因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们在面对成功和失败时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成就动机的归因模式,重点关注在面临成功和失败时的不同归因方式,以及这些归因如何影响人们的动机和行为。首先,我们将介绍成就动机和归因理论的基本概念,然后探讨在不同情境下的成就动机归因模式。

一、成就动机和归因理论

1. 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在追求目标时所表现出的内在动力。成就动机能够激励人们克服困难,努力实现目标,并感受到成功的满足感。成就动机被认为是一种内部驱动力,与个体的性格特质和心理需要密切相关。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成就动机可被视为自我实现需求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实现和潜力的发挥的追求。

成就动机通常被测量为个体对成功和失败的反应差异。一个拥有高成就动机的人在面对挑战时会表现出更高的努力和耐心,而在失败时会更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相反,一个缺乏成就动机的人可能更容易容忍失败,或者在面对挑战时选择逃避。

2. 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是人们对自己和他人行为进行解释的过程的理论框架。根据归因理论,人们在分析行为时倾向于将其归因于特定的因素,比如个人能力、努力、运气或外部情况。这些归因可以影响个体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评价,并对自我概念和行为动机产生影响。

基于自我归因的大学生学业成就动机分析

基于自我归因的大学生学业成就动机分析
社 ,1 9 9 8: 1 5 9.
颇 似伙 伴而 被儿 童承 认 为伙伴 时 ,儿童 同样 也会 与
他 们逐 渐建 立 这 种 关 系 。 因此 ,在 对 大 学 生 进 行 ” 人 格教 育时 ,教 育者 应该 善于 与他 们建 立起一 种 相 互 尊重 、相 互信 任 的 “ 伴” 关 系 ,而 不 能够再 习 伙 惯 于 以居高 临下 的姿 态对 待他 们 。教育 者不 仅要 改 变 自己 教 育 的 方 式 ,像 一 位 朋 友 一 样 去 关 心 、尊 重 、了解 大学 生 ,在 平 等 的对 话 中引起 大学 生 内心 的共鸣 和认 同 ,而且 要 积极地 唤起 大学 生 的人格 修

方 面要鼓 励他 们在 实 际生活 中勇 于按 照正确 、成
熟 的价值 观 行动 ,真 正做 到知 行合一 ,当 “ ”不 仁
让。
参考文献 :
准则 —— 若能 满足 任其 自然 发展 这一 先 决条 件 的话
— —
在相 继 引导着 儿 童的行 为 。第一 种道 德准 则 源
自支撑着 儿 童与 父 母 关 系 的某 种 ‘ 会 本 能 ’ 社 ,或
动 机 的逻 辑 关 系 ,研 究 了借 鉴 自我 归 因理 论 的基 本观 点 和 方 法 对 促 进 大 学 生 成 才 的 启 示 与 作 用 。
[ 关键 词 ] 自我 归 因 成 就 动 机

动机归因理论ppt

动机归因理论ppt
2023
动机归因理论
目录
• 动机归因理论简介 • 动机归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 动机归因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 动机归因理论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 动机归因理论的研究方法 • 动机归因理论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01
动机归因理论简介
定义与概念
动机归因理论是一种解释人类行为原因的理 论,它探讨了个体如何对行为进行因果解释 ,以及这种解释如何影响个体的情感、动机 和行为。
动机归因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动机, 进而制定更加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福利政策,如薪酬、晋升、 培训等,促进企业内部激励机制的完善,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和忠诚度,降低员工流失率,提高企业竞争力。
04
动机归因理论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心理疗法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心理疗法是一种通过建立患者与专业治疗师之间的信任关系 ,以帮助患者了解、应对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
未来研究应关注真实情境中的动机 归因应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为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提供更有价 值的指导。
动机归因理论在跨文化领域的研究意义
1
动机归因理论在解释跨文化情境下的心理和行 为问题时具有重要意义。
2
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动机归因特点进行研 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文化因素对个体心理和行 为的影响机制。
通过揭示患者的无意识动机和情感反应,可以消除内心 冲突和人际障碍,并建立健康的情感表达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就动机的归因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