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北大荒精神内涵的再阐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Feb.2019/No,1八一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八一精神研究中心主办)
垦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北大荒精神内涵的再阐释
陈彦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大庆163319)
摘要:北大荒精神产生于国家开发建设北大荒的特殊历史时期,是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源。
本文追根溯源,探究北大荒精神源出于黑土地的最初意蕴,分析了北大荒精神物化于垦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具
体表现形态,立足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进程,就北大荒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
内涵,从锲而不舍、思维创新、高瞻远瞩、克己利他的视角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垦区现代化;北大荒精神;新时代内涵
中图分类号:D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558(2019)01-0019-05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时,关于北大荒的讲话可以概括为八个关键词:中国粮食、中国饭碗,战略基地、战略产业,绿色发展、科技翅膀,沧桑巨变、令人感慨。
总书记强调:北大荒建设到这一步不容易。
共和国把东北边陲的这片黑土地作为战略基地,投入大规模开发力量,把农业作为战略产业发展起来。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发生了沧桑巨变,来到这里,很鼓舞信心,鼓舞斗志。
总书记的讲话为垦区未来建设现代化大农业鼓舞了斗志,但值得思考的是,昔日北大荒何以成就今日北大仓,茫茫荒原何以能成为机械化、信息化的舞台?在“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时代呼唤下,作为与中国精神一脉相承的北大荒精神应该是最鲜活的精神源泉,它是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精神凝聚,在把总书记的鼓励变成前行动力之时,需要挖掘阐释北大荒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一、追根溯源:北大荒精神源出于黑土地的最初意蕴
(一)北大荒精神的生成
对北大荒精神的前世今生追本溯源,是认知北大荒精神的起点。
20世纪50.60年代,14万复转官兵、5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支边青年、54万知识青年以及其他垦区建设者,在开发、建设北大荒过程中形成了好思想、好作风,被称之为北大荒精神。
1986年王震将军将北大荒精神概括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
20世纪90年代初,为进一步发掘和凝练这一宝贵的精神资源,党中央集中了北大荒开发建设者们的认识和智慧,将北大荒精神的基本内涵概括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
收稿日期:2018-12-1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査点项目"北大荒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时代价值与应用研究”(课题编号SJGSZ2017004);2017年黑龙江/<一农垦大学畫点培育课题“北大荒精神与文化的传承机制创新研究”(课题编号XA2017-05);2017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北大荒精神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实践研丸”(批准号17KSE339)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彦彦(1970-),女,山东沂水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思政教研部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虽然通过以上回顾我们能了解北大荒精神十六个字的诞生过程,但正如一个普遍的认识规律,提到“精神”两个字,人们总会不自觉地认为它很抽象、很遥远。
其实不然,任何一种精神都是以观念形态和物化形态同时存在的,它有棱有角,既能看得见,也能摸得着。
北大荒精神当然也不例外,它从产生之初就与中国的农业现代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因此有必要对北大荒精神从这片黑土地源出时的样貌予以回顾。
(二)北大荒精神与垦区农业现代化的情缘
作为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开端。
肇始于建国初期的北大荒壮举,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域条件、复杂的社会环境,拓荒者们并没有退缩,以中国共产党的“为巩固东北根据地”的正确决议为导引,正式指明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和发展路径。
于是北大荒人开始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以走向农业现代化的征程。
“艰苦奋斗”是北大荒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建设时期的鲜明政治本色,是北大荒精神的核心与精髓。
北大荒人开拓亘古荒原时所发扬的艰苦奋斗精神,始于必须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艰苦的生活条件和困难重重的生产条件。
“勇于开拓”是北大荒精神的生命灵魂,是北大荒人进取观的体现,它和“艰苦奋斗”一起构成了北大荒精神的实质。
“顾全大局”是北大荒精神的风貌特色,它集中地表现为“全国上下团结一心”的集体主义精神,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整体”的民主集中制,与党中央始终保持一致的模范行为。
“无私奉献”是北大荒精神的闪光亮点,反映了北大荒人的道德风范和价值追求。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是北大荒人的钢铁誓言,字字掷地有声。
回顾上个世纪,在新中国建立之初,随着我国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最初启动(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我国农垦体制作为现代化农业生产的主体,理所当然地成为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我国利用计划经济体制发展现代农业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尝试和探索的载体。
”⑴而在这个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农垦事业隼路蓝缕,艰难起步,实现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上的彻底革命,如果没有一种与之相契合的精神,恐怕在北大荒的土地上迈出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只能是头脑中的臆想。
北大荒人在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生活条件、生产条件所表现出的高度自律和极端奉献精神,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农业生产者和其他产业工人群体,于是最初的从公营农场的建立,到接下来的荣军农场、解放团农场,从农建师整建制到铁道兵大部队的开发,再到十万复转官兵打响全面进军北大荒战役,从星星之火的艰难发端到燎原之势的伟业初建,这是北大荒一次次的创业,是一种敢于否定、善于扬弃和开拓进取的改革创新精神,正因为如此,在农业现代化的初始阶段北大荒人夯实了北大荒精神的现代化物化之旅。
进入改革开放阶段,面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对生产方式新变革的需要,北大荒人冲破既成的思维定式和计划经济模式,打破几十年的铁饭碗,开拓出一条更符合历史发展需要的现代化路径,实践证明,英雄的北大荒人,在北大荒精神的指引下不断破解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难题:从继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垦家庭农场的艰难兴办,到逐步成为农垦经济双层经营体制的稳固基石;从最初土地租赁制的曲折探索到逐步成为垦区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经营模式;从力量分散、规模有限的家庭农场到职工专业合作社的新型经济组织;从友谊农场率先引进外国先进农业机械到当前垦区农业机械化率近百分之百;在不断的摸索、尝试中,使垦区走出低产徘徊期、模式选择艰难期,科技贡献率、农业机械化率、劳动生产率在全国均已名列前茅,真正在农业现代化中起到了国家队的作用,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
北大荒人就是这样在恶劣的自然条件面前奋斗不退缩,在客观情势发生变化时敢于创新开拓,并一直
以大局为重,坚持无私奉献,正是在这样的物化探索中,北大荒人一步步实现跨越,使昔日的北大荒,无人栖居的塞外苦寒之地,变成如今的北大荒,成长为引领中国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的“排头兵”。
二、立足当下:北大荒精神物化于垦区农业现代化风华正茂
黑龙江垦区开发建设已走过七十一年,从最初三台火犁、手拉肩扛艰难拓荒,到目前成为“国家级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可以说北大荒精神是北大荒人在农业现代化探索与实践中巨大的内在驱动力。
一路走来,北大荒精神已经物化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整个历史进程。
(一)担当国家粮食安全名副其实的压舱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因为粮食安全不仅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还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北大荒人始终秉承北大荒精神,具有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作为垦区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无论是艰苦创业初期的艰难,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开拓,亦或是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创新,直至到今天,历代北大荒人始终具有为国担当的忠诚精神和意志品格,为国家粮食生产和安全稳定贡献着最宝贵的力量。
呃对黑龙江省来说,垦区始终是农业现代化的领头羊。
“从国家层面来说,从60年代大饥荒、80年代物价飞涨倒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每遇国家最特殊时期,垦区的粮食始终能够靠得住、调得出,强有力地支持了国家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的需要。
”回黑龙江垦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是国家粮食安全名副其实的压舱石,这是北大荒精神最重要的物化形态。
(二)肩负新型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使命
北大荒自开发建设之始,就肩负着为共和国生产粮食,为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做好示范的使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北大荒作为现代化大农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日益彰显。
本世纪初,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已经成为共识和必由之路,全国现代农业建设蓬勃发展,当北大荒友谊农场成为农业部批准的首个“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国有农场后,垦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物质装备条件、经营体制机制的优势充分展现,现代农业发展势头如雨后春笋,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等先后获批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北大荒人一直发挥着时代所赋予的“岀粮食、出经验、出人才”的历史使命,一步一个脚印的成为现代化农业的示范者和引领者。
垦区集群有力的促进了农业栽培技术、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科学管理机制方式的共享和提高,有力促进了整个垦区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示范引领作用中既蕴含着北大荒人无私奉献、顾全大局的大格局,也体现着北大荒人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高品质。
“在北大荒精神的指引下,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科学管理水平的硬实力和软实力都在不断提升,积极推动了全垦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同由一个农场示范作用的特殊性到整个垦区示范作用的普遍性,彰显着北大荒精神的物化成果。
(三)成为农业对外合作的排头兵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不仅在于其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科学化、增长方式集约化、生产组织社会化、生产绩效高优化、劳动智能化,还在于打破传统农业封闭保守的限制,坚持走出去的理念。
2002年开始,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场县共建要求,垦区通过多种方式服务周边农村,组织大型农业机械到周围农村跨区作业,为农民提供代耕服务。
不但带动了周边农村的发展,还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同时,垦区不断扩大对外合作范围,农业贸易保持增长态势,劳务输出和域外开放日渐形成规模,对区域发展在体制机制、
规模效益方面发挥着典型示范的作用,成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一道亮丽风景。
(四)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
黑龙江垦区边境线长840公里,约占全省边境线的三分之一,垦区有30多个农场处于边境线上,垦区兵农合一,历来在建设边疆、保卫边疆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承担屯垦戍边的光荣使命开始,到组建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现役人民武装部,垦区发挥着繁荣边疆安定边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边疆地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咱即便是在今天和平年代,垦区又构建了“军事固边、农业稳边、产业兴边、城镇富边”的屯垦戍边新模式,例如八五二农场武装部门组织基干民兵开展应急训练活动,部分农场持续推进“路、住、水、能、树,文、教、卫、保、富”等关系居民切身利益的十大民生工程等,垦区在稳定边疆经济、社会秩序上为祖国边境安全填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遥望未来:北大荒精神主导垦区农业现代化长用常新
作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时俱进的北大荒精神不但在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改革开放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在进入新时代后,更要在坚持核心和本质不变的前提下,不断将其内涵拓宽与延展,把党中央和省委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融入其中,与时代发展需要契合,作为未来垦区农业现代化主导的动力源。
只有这样才能使北大荒精神紧随时代不断得到发扬光大,在北大荒人谋求新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艰苦奋斗”是垦区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锲而不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社会发展进步不论到哪一阶段,要实现目标,艰苦奋斗是永不过时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垦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苦”的特征虽然不再局限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匮乏的物质资源,但它其中所蕴含的“在顺境中不贪图安逸、在逆境中意志坚定、不辞辛苦,奋发图强”的精神必须始终坚持叫在实施科教兴垦战略、人才强垦战略、城镇带动战略、产业升级战略过程中,在做好布局、整体推进、克服挑战过程中,依然要下苦功夫、办好苦差事,应理解为锲而不舍的韧劲,战胜思想意识阻碍、技术革命障碍的冲劲,不惧挑战、敢于尝试的闯劲。
(二)“勇于开拓”是垦区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思维创新
正是勇于开拓的劲头,北大荒人把昔日北大荒变成了今日北大仓。
而今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与困难重重,矛盾交锋与利益冲突不可避免:如资源环境和市场的约束,对地处不同地域资源占有不同的农场发展产生影响,生产结构转轨、管理体制转型时期,以职工身份、土地权为主导的纵横交织的社会矛盾也日渐突出。
以农场企业化,农垦集团化为例,农场社会服务归属地管理之后,农场土地收入需上交集团,不能留用,集团增加收益有较大的自我经营空间,这在多大程度上能惠及农场,都是需要面临和调整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处理都将影响垦区现代农业的进程,此时人们就应该打破思维僵局,冲破利益壁垒,敢于根据形势需要,大胆变革、锐意创新。
这需要比任何时候都更开放的思想、更先进的理念、更开阔的眼界、更丰富的知识、更卓越的胆识、更无畏的气概,也即在未来垦区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重中之重是要发扬一个“勇”字,就是要勇往直前、敢于创新,要擅起袖子加油干,更要打破旧有思维模式搞创新。
(三)“顾全大局”是垦区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高瞻远瞩
垦区在农业现代化的路上能够不断取得成绩,源于一种顾全大局的精神,“正是高度集约化、高度计划化、高度集中化,才使得垦区艰苦卓绝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得以发展壮大,取得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农业效率。
”E在今后垦区发展顾全大局的道路上“改革”与“平衡”是两个关键词。
关于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2015年11月27日)提出的未来农垦改革的核心原则之一,就是要坚持发挥农垦的体制优势,强调规模化、集团化,要有“大企业”、“大产业”的概念。
这些原则性提法,都是在强调农垦未来改革的方向不是“碎片化”,而恰恰要“发挥农垦的体制优势、所有制优势和规模化优势,以一种大局意识,打造中国农业企业的’国家队’和'航空母舰’。
”同关于平衡,近几年来,垦区多措并举,积极致力于推动垦区全域经济平衡、协调发展,但是由于土地等资源分布、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素质、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差异,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进步,以及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和健全农业产业体制体系方面都需要兼顾。
若想及时处理以上问题,“要围绕垦区农业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和发展规划,坚持战略目标制定与解决现实问题紧密结合,以一种统筹兼顾的大局视野深入分析形势,站在形成农业领域航母的高度,处理好各种关系,排除各项发展障碍,顾全大局需要一种高瞻远瞩。
”网(四)“无私奉献”是垦区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克己利他
在北大荒精神产生之初,无私奉献意味着在征服莽莽荒原中,无私无悔地奉献和付出,意味着在困难面前放下小我,成就大我。
过去在垦区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已经涌现出大量无私奉献的模范人物,未来的道路中依然需要这种精神,当然倡导无私奉献,并非要求人们抛弃一切个人利益,做到凡事大公无私。
是要求社会个体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才能充分发挥到本职工作中,并因此而获得相应的报酬。
它需要垦区现代化事业进程中的每个参与者有一种利他情怀,有一种为垦区现代化事业克己的无限热忱。
只有秉持这种精神认识,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促进生产、经营主体的劳动收入不断提髙,无私奉献精神也将在新时期展现出更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强大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叶子犀,姜深香.论北大荒精神与文化传承机制[J].知与行,2016(3):59-63.
[2]周玉玲.北大荒精神的再认识[J].农垦经济管理,2017(2):56-57.
[3]王诚宏.论北大荒精神及当代价值[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3)=53.
[4]胡冰.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北大荒精神传承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3.
[5]朱宇.黑龙江屯垦史(第三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176.
[6]梁柱.以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以毛泽东给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人民的复电为基点[J]•求索,2017(11):
11-1&
[7]许开峰.让北大荒精神发扬光大[J].中国农垦,2017(5):46.
[8]张庆伟.弘扬北大荒精神全面深化农垦改革当好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N].黑龙江日报,2017-06-22.
[9]温立忠.北大荒精神的深厚内涵与时代价值[N].北大荒日报,2018-01-24.
(责任编辑:尹俐)
(下转第67页)
On the Review of Affiliated Transactions of Non ------profit Private Schools:Based on the Article45of Enforcement Regulations of Private Education
Promotion Acts(Revised Draft)
Gao Mou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100875,P.R.China)
Abstract:there are potential risks in the affiliated transactions of non-profit private schools private schools,such as weakening of the classified management system and disturbance of normal teaching management order.Article45of Enforcement Regulations of private Education Promotion Acts(Revised Draft)has endowed the competent department with the responsibility of examining affiliated transactions in such private schools.To perform good review,it is appropriate to further subdivide the review rules of affiliated transactions in terms of pinpointing the review subjects,narrowing review objects,optimizing review standards and refining review results etc.Besides,the affiliated transactions are to be classified and categorized review is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elements of legality,necessity and fairness etc.Moreover,it is necessary to complete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in non-profit private schools by means of establishing perfect corporate governance,consummating the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of board of directors,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supervisory role of primary party organizations in schools and strictly performing the obligation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etc.,thus building a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mode combin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views for affiliated transactions.
Keywords:non-profit private schools;affiliated transactions;review rules;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上接第23页)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Beidahuang in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the Reclamation Area
Chen Yanyan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e Reclamation University,Daqing163319,P.R.China)
Abstract:Beidahuang spirit came into being in the special historical period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and it is the inexhaustible power source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Heilongjiang reclamation area.This paper traced back and explored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Beidahuang spirit which originated from the black soil,and analyzed Beidahuang spirit materialized in the form of specific performance in the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in the reclamation area.Based on the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of Heilongjiang reclamation area,it explained the Beidahuang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hard work,braveness in exploitation,overall situation and selfless dedication"in the perspective of persistence,thinking innovation,broad long-term view and self-restrain altruism.
Key words:reclamation area modernization;Beidahuang spirit;connotation of the new 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