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讲课教案
第一章流行病学绪论教案
02
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
疾病分布的原理
地区分布
研究疾病在不同地区、不 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探 讨地理、环境、社会等因
素对疾病的影响。
时间分布
研究疾病在时间上的动态 变化,包括季节性、周期 性、长期趋势等,以揭示 疾病的流行规律和影响因
素。
人群分布
研究疾病在不同人群中的 分布情况,包括年龄、性 别、职业、种族、遗传等
临床医学与流行病学
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医生运用流行病学知识,分析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信 息,辅助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个体化治疗决策
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和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科研与临床试验设计
流行病学方法为临床医生进行科研和临床试验设计提供方法和思路 ,推动医学科学的进步。
实验性研究
临床试验
通过在临床试验中随机分配患者 接受不同的治疗措施,比较各组 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评估
治疗措施的优劣。
现场试验
在现场环境中进行干预措施的研究 ,通过对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观察和 比较,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
社区试验
在社区范围内进行干预措施的研究 ,通过对干预社区和对照社区的观 察和比较,评估干预措施对整个人 群的效果。
流行病学是全球卫生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流行病学在全球卫生治理中 的作用
监测全球疾病负担、评估卫生政策效果、指导全球 卫生资源配置等。
全球卫生治理对流行病学 的需求与挑战
全球卫生治理需要流行病学提供更全面、准 确的数据支持,同时面临跨国合作、文化差 异等多方面的挑战。
谢谢您的聆听
公共卫生政策制定
健康相关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第一章流行病学绪论教案
全球化要求各国遵守国际卫生法规,加强国际卫生合作, 共同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新发传染病的威胁与应对
01
新发传染病的发现和 确认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病原体检测技术的 提高,越来越多的新发传染病被发现 和确认,对流行病学的预警和应对能 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2
病原体变异和进化
病原体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变异和进 化,导致疾病的临床表现、传播方式 和防控策略发生变化,需要流行病学 及时跟进研究。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 应用
精准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和 人工智能的支持。流行病学可以 利用这些先进技术进行数据挖掘 和分析,为精准医学提供更准确 、更全面的信息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因果推断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判断某种因素是否 为疾病的原因或影响因素。
04
流行病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Chapter
临床流行病学
研究对象
以患者群体为研究对象,关注疾病的 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 。
应用领域
为临床医生提供疾病诊疗的循证医学 依据,指导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 美状态。
03
疾病与健康的关系
疾病和健康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区别。在流
行病学中,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同时也关注健康状态的维护
和促进。
病因与危险因素
病因的概念
病因是指能够引起某一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它 包括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等。
发展
现代流行病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性流行病学和 实验性流行病学等。随着生物医学、社会科学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的不断发展,流 行病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也在不断扩展和完善。
流行病学教案】第二十二章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
第二十二章教案教学进程提问、演示、重点、难点、教具、时间分配、教法等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是人类至今尚不能有效控制的世界性传染病。
1580年~1930年间,共发生流感世界性大流行30多次,平均14年发生一次。
近代从1918年起,已发生了四次世界性大流行。
1918年~1919年的大流行(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瘟疫)历时1年多,全世界累计发病人数达7亿多人,造成2000万人死亡。
1957年的甲2型(H2N2)大流行,两个月传变遍全国。
1968年的甲3型(H3N2)引起了世界性大流行。
我们国家是近40年来人类流感三个主要新亚型的首发地,因此,流感的防治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病原体(etiology)一、流感病毒的基本结构(The basic structure of influenza virus)--重点Influenza viruses are negative-sense, segmented ,enveloped RNA viruses;it was first isolated from humans in 1933,this virus not only caused the devastating pandemic of 1918 that killed 20-40 million people but also continues to cause significan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man and animals 导课2分钟提问:你们知道有几次世界性流感大流行吗?重点3分钟图片:流感病毒结构(注意与微生物的学科交叉)Family: Orthomyxoviridaesegmented (8), ssRNA genomelipid envelopGeneral: Types A, B and CSubtypes: Human - H1N1, H2N2, H3N2, H5N1, H9N2 H1N2, H7N7 Animals – H1 to H16, N1 to N9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 )※HA、NA用于甲型流感病毒亚型分类。
2023健康流行病可预防教案(通用9篇)
2023健康流行病可预防教案(通用9篇)健康流行病可预防教案1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懂得有关传染病的常识和预防措施。
2.培养幼儿预防传染病,增进健康的意识和行为。
3.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4.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各种传染病的图片、红眼咪咪的故事。
活动过程(一)以故事引出活动师:今天邱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请你们认真听,听完了故事,我还要你们来回答我的小问题呢?。
1.讲完故事后提问师:故事讲完了,那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为什么咪咪会红眼病呢?那为什么咪咪妈妈的眼睛也红了呢?2.引导幼儿讨论避免传染病的方法。
师:红眼病会传染给别人,那我们要怎么样预防自己不得红眼病呢?(二)讨论其它的传染病1.师:刚刚我们说了红眼病,红眼病是一种传染病,那你们还知道哪些传染病呢?为什么会得这样的病呢?2.讨论该如何去预防传染病师:传染病真是可怕!而且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存在着传染病,我们所示都可能得传染病!那我们要怎么样预防呢?(教师播放一些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认真观看)(三)教师总结我们生活中应该要多通风,勤洗手,不要去人多的地方,要去人多的地方的话,我们也带上一个口罩,我们还要注意自己的卫生。
活动反思常见传染病积极预防常识,通常情况下要告诉幼儿知道常见的几种传染病,了解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更好的进行传染病的预防,具有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初步建立预防传染病的正确观点。
要让幼儿知道传染病的特点积极预防方法,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及预防的措施。
健康流行病可预防教案2【活动目标】1、了解有关幼儿容易传染上的传染病的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预防疾病的方法,幼儿园健康教育教案《如何预防传染病》。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幼儿学习一些基本的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增强幼儿预防疾病的意识。
【活动准备】1、有关传染病的资料与图片。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一、师幼谈话,由幼儿比较熟悉的手足口病谈到传染病。
《流行病学》课程教案-2024鲜版
遵循伦理原则,保护研究对象权益;
确保实验分组随机化,减少偏倚;
2024/3/27
27
临床试验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
控制实验条件,减少干扰因素;
严格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
2024/3/27
28
实验结果解读和推广应用价值评估
实验结果解读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揭示干预措施 对观察指标的影响,验证研究假设。同时, 结合专业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
评估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效果
通过持续、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 健康相关数据,及时发现和解决公共卫生问 题。
通过对干预措施实施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 评价其效果,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预测和预警
促进公共卫生研究和发展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挖掘,预测未来可 能出现的公共卫生问题,及时发出预警。
为公共卫生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推动公共卫 生学科的发展。
课程目标与要求
2024/3/27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流 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具备分析和解决公共卫生问题的能 力。
要求
学生应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 论、完成课后作业和阅读相关文献, 以达到对流行病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和应用。
5
授课内容与安排
2024/3/27
授课内容
本课程将涵盖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疾病的分布与影响因素、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现场调查与数据分析等内容。
03
患病率、病死率、生存率等,用于全面评估疾病负担和健康状
况。
9
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识别
01
02
03
危险因素
增加疾病发生或加重疾病 严重程度的因素,如不良 生活习惯、环境污染等。
2024年流行病学教案
流行病学教案一、引言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和影响因素的科学,旨在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本教案旨在为教师提供流行病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他们的流行病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流行病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介绍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疾病、流行、传染病、非传染病等。
2.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介绍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等。
3.疾病的流行特征:介绍疾病的流行特征,包括流行病学三角模型、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非传染病的危险因素等。
4.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介绍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包括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环境改善等。
5.流行病学数据分析:介绍流行病学数据分析的方法,包括率的计算、比率的计算、生存分析等。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疾病流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流行病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流行病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4.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流行病学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准确性,包括流行病学数据分析、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的制定等。
3.考试成绩:评估学生在考试中的表现,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六、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权威的流行病学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参考书。
2.课件:制作一套完整的课件,包括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案例分析等。
3.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流行病学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案例。
《预防医学》流行病学概述课程教案
《预防医学》流行病学概述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流行病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2. 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3. 流行病学的三个基本特征:随机性、关联性、可重复性4. 流行病学的研究步骤:设计、抽样、测量、分析、解释、应用5. 流行病学的应用领域及意义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流行病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流行病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流行病学调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
4. 实践操作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预防医学》流行病学概述相关章节。
2. 课件:教师自制的流行病学概述课件。
3. 案例材料:用于案例分析的实例子。
4. 流行病学调查工具:用于实践操作的调查表、软件等。
5. 参考文献:供学生自主学习时查阅。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学时,其中理论授课3学时,实践操作1学时。
2. 教学计划:学时1:流行病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研究对象与方法学时2:流行病学的三个基本特征、研究步骤学时3:流行病学的应用领域及意义、案例分析学时4:实践操作、小组讨论、总结与反馈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流行病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流行病学的研究步骤流行病学的应用领域及意义2. 教学难点:流行病学的三个基本特征(随机性、关联性、可重复性)流行病学的研究步骤(设计、抽样、测量、分析、解释、应用)八、教学准备工作1. 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和参考文献制作课件和教学资源准备案例材料和实践操作工具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相关章节查阅参考文献(可选)九、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流行病学兴趣和思考2. 理论授课:讲解流行病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阐述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讲解流行病学的三个基本特征详细介绍流行病学的研究步骤3. 案例分析:给出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4.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让学生动手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5. 小组讨论:针对实践操作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6. 总结与反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收集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十、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回顾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方法和策略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次课程的评价和建议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为下一次教学提供参考十一、教学拓展1. 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介绍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公共卫生、传染病学等学科的联系与区别。
2024年度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医学本科流行病学教案
2024/3/24
9
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与目的
研究目的
揭示疾病现象。
找出病因和危险因素。
2024/3/24
10
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与目的
提供预防措施的依据。
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
2024/3/24
11
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与医学的关系
与统计学的关系
流行病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 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预防医学都 有密切的联系。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 可以为临床医学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 据,同时也可以为基础医学研究提供 方向和思路。
4
流行病学的定义与特点
• 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 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 措施的科学。
2024/3/24
5
流行病学的定义与特点
01
特点
2024/3/24
02
以人群为研究对象。
03
研究疾病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
6
流行病学的定义与特点
着眼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
政策制定依据
为公共卫生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如制定疫苗接种政策、慢性病防控策
略等。
政策效果评价
对实施后的公共卫生政策进行效果评 价,为政策调整和完善提供依据。
决策支持系统
建立决策支持系统,整合多源数据, 为决策者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
。
2024/3/24
32
THANKS
2024/3/24
33
2024/3/24
28
06
流行病学在预防医学中的 应用
2024/3/24
29
疾病监测与预测
2024/3/24
流行病学的教学设计
确定调查对象和范围
根据目的确定调查的目标人群和地理范围。
制定调查计划和时间表
详细规划调查的流程和时间安排。
现场调查实施过程管理
调查前准备
包括人员培训、物资准 备、与相关部门沟通等
。
现场实施
按照计划进行调查,注 意现场情况的记录和数
据收集。
识别并控制研究中可能存在的混杂因 素,通过多因素分析等方法进行调整 和控制。
信息偏倚
识别并控制信息收集和处理过程中可 能产生的偏倚,如调查员效应、回忆 偏倚等。
03
现场调查设计与实施
现场调查类型选择及优缺点比较
普查
对特定时间、特定范围内的人群 进行全面调查,优点是能获得全 面、准确的数据,缺点是人力、
物力、财力消耗大。
抽样调查
从目标人群中随机抽取一部分进行 调查,优点是节省资源,能快速获 得结果,缺点是可能存在抽样误差 。
个案调查
对个别发生的病例、事件进行深入 调查,优点是能够详细了解个案情 况,缺点是代表性差,难以推广。
现场调查设计原则及步骤
明确调查目的
确定调查要解决的问题和预期结果。
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
要求
学生应掌握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干 预的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
授课内容与安排
授课内容
包括流行病学基本概念、疾病的分布与影响因素、流行病学 调查方法、数据分析与解读、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等。
安排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 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环节。同时,鼓励学生参 与课外实践活动,如社区调查、健康宣传等,以加深对理论 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流行病学教学设计
流行病学教学设计目录•课程介绍与目标•基础知识讲解•现场调查实践•统计分析方法应用•风险评估与预测模型建立•公共卫生策略制定与评估•课程总结与展望未来01课程介绍与目标流行病学定义及重要性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重要性流行病学在医学、公共卫生等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常见疾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策略。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疾病监测、病因研究、健康相关问题的调查与分析,具备公共卫生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关注人群健康,积极参与公共卫生实践。
课程安排与时间表课程安排本课程包括理论授课、实验课和讨论课等多种教学形式,涵盖流行病学基本概念、研究方法、疾病监测、病因研究、健康相关问题的调查与分析等内容。
时间表本课程共36学时,每周3学时,共12周。
具体安排如下:第1-4周介绍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第5-8周讲解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第9-12周探讨常见疾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策略,同时进行实验课和讨论课。
02基础知识讲解1 2 3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定义包括传染病、非传染病、伤害、健康相关行为等。
研究范围揭示疾病现象,找出病因,提供防治疾病的科学依据。
研究目的流行病学基本概念疾病分布与影响因素疾病分布描述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及不同时间中的发生频率和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包括生物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行为因素等。
疾病的三间分布描述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状态,包括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和人群分布。
通过收集资料,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提供病因线索。
描述性研究通过对比不同人群的疾病或健康状况,探讨病因与疾病之间的联系。
2024版大学流行病学教案x[1]
述
据进行推断性分析,以
性
判断不同组别之间的差
分
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析
将分析结果应用于公共
推
卫生决策、干预措施制
断
定、科研等方面,以提
性
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
分
人群健康水平。
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
数
进行描述性分析,如计
据
算率、构成比、平均数
可
等,以揭示数据的分布
视
规律和特征。
化
运用图表、地图等可视
数
17
现场调查实施过程注意事项
调查前准备
熟悉调查地区的地理、 人文和社会环境,了 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和 文化背景。
调查过程中的沟通
与被调查者建立良好 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尊重其意愿和隐私。
数据收集和记录
按照设计好的调查表 或问卷进行数据收集 和记录,确保数据的 准确性和完整性。
质量控制和监督
对调查过程进行质量 控制和监督,确保调 查的顺利进行和数据 的质量。
评估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效果
通过对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实施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可以 评估措施的效果,为改进和优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预测和预警公共卫生事件
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未来可 能出现的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发出预警,避免或减少事件 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24
公共卫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方法
二级预防
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 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的进一 步发展。
三级预防
综合性预防措施
通过康复治疗和长期护理, 减少疾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包括政策制定、跨部门合作、 社区参与等多方面的措施, 以全面有效地预防和控制 NCDs。
2024版年度流行病学教案绪论
02
应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对疾病进行智能监测、预警和
预测。
信息化平台建设
03
构建信息化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交流和协作研究,提高
流行病学的研究效率和应用价值。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3
27
特点
流行病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强调对 比和群体观念;以预防和控制疾病为 目的,注重宏观和微观相结合;运用 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具有综合性 和实践性。
4
历史与发展
早期历史
流行病学起源于对传染病的观察 和研究,古代医家通过观察和记 录疫情,提出了一些朴素的流行 病学思想。
现代流行病学发展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公共卫生 事业的发展,流行病学逐渐从传 染病扩展到非传染病领域,研究 方法和技术也不断更新和完善。
疾病的地区分布
探讨疾病在不同地区的流 行特征,包括城乡、地理 环境等因素。
12
病因推断原则
关联的时间顺序
病因必须发生在疾病之前,这是 判断因果关联的前提。
2024/2/3
关联的强度
病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程度,通 常用相对危险度或比值比来衡量。
关联的特异性
病因对疾病的发生具有特异性作 用,即一种病因只能引起一种或 特定的几种疾病。
VS
生态学研究
在群体水平上研究某种因素与疾病之间的 关系,以群体为观察和分析单位,通过描 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状况与疾病的 频率,分析该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2024/2/3
16
分析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根据是否患有某种待研究的疾病来分组,比 较各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因素 的比例或水平,通过比较暴露水平的差异, 来推断暴露因素是否与研究的疾病有关联及 其关联程度大小。
流行病学基础教案设计
第二级预防
针对早期疾病采取的预防措施 ,如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 期治疗等。
第三级预防
针对已患疾病采取的预防措施 ,如康复治疗、并发症预防等 。
预防措施选择
根据疾病特点、人群特征和资 源条件选择合适的预防措施。
03
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现况调查设计与实施
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
确定调查的目标人群和样本量,明确调查的时间 、地点和方式。
结局事件的确定与验证
明确结局事件的定义与分类, 制定结局事件的验证方案,如 医学记录审查、死亡证明等。
暴露因素的评估与测量
制定详细的暴露因素评估方案 ,包括暴露的定义、测量方法 、暴露时间等,确保暴露评估 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随访与失访处理
制定详细的随访计划,包括随 访时间、随访方式等,对失访 者进行妥善处理,减少失访偏 倚。
通过文献回顾、专家咨询等方式 ,确定可能影响健康的暴露因素
。
03
暴露与效应关系分析
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暴露因素与 效应指标之间的关系,探索可能
的因果关系。
02
效应指标选择
根据研究目的和暴露因素,选择 合适的效应指标,如发病率、死
亡率等。
04
混杂因素控制
在分析过程中,考虑可能的混杂 因素对结果的影响,采用相应的
分子流行病学时期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流行病学开始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疾病 的发生、发展和预防。
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中地位与作用
地位
流行病学是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基础学科,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评价公共卫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
作用
描述疾病分布和健康状况,探讨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制定疾病的预防策略和措施,评价公共卫生 措施的效果和效益。同时,流行病学也促进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公共卫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 动了医学科学的发展。
流行病学教案(2024)
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其中任一环节的阻断都可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如气候、地理环境)、社会因素(如人口密度、生活习惯、医疗卫生水平)和生物因素( 如病原体变异、宿主免疫状态)等均可影响传染病的传播。
2024/1/29
8
传染病预防措施与控制策略
预防措施
2024/1/29
与医学的关系 与社会学的关系 与生物学的关系 与统计学的关系
流行病学是医学的重要分支,与 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 等学科密切相关。
流行病学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 机制和预防策略,需要借助生物 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
6
02
传染病流行病学
Chapter
2024/1/29
7
传染病传播过程及影响因素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 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 施的科学。
研究对象
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疾病、健康状况及其 相关因素,以及人群中的亚群体和特定人群。
2024/1/29
4
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论
2024/1/29
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
包括疾病分布的原理、病因论、疾病 的自然史和疾病的防治策略等。
将评估结果以报告形式呈现,包 括项目效果、存在问题和改进建 议等。
2024/1/29
25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要点一
发展趋势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公共卫生监测 与评估将更加精准、高效和智能化。
要点二
挑战与对策
面对不断变化的公共卫生形势和复杂的社会环境,需要不 断完善监测与评估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 力。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公共卫 生挑战。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是人类和疾病斗争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学科,课程内容中的方法学应用非常广泛,许多相关学科涉及到调查设计,资料获取和数据资料的分析和解释,都需要以流行病学方法为基础。
此外,在公共卫生实践中开展疾病防治现场工作,也需要流行病学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及预防为主的观点,了解流行病学在预防医学和整个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地位,掌握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现代流行病学一些新概念和新的分支,提高学生应用流行病学方法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课程教学中对学生有三种要求,即:掌握的内容、熟悉的内容和了解的内容。
“掌握部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讲深讲透,使学生深刻理解、记忆并融会贯通;“熟悉部分”教师要详细讲解,使学生充分理解;“了解部分”教师可作一般介绍也可鼓励学生自学,以扩大学生知识面。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堂讨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应用流行病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材及参考书(一)教材詹思延主编.《流行病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二)参考书[1]谭红专主编.《现代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年[2]叶冬青主编.《流行病学进展》第13卷.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3]詹思延主编.《流行病学进展》第12卷.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4]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国标准刊号:ISSN0254-6450, CN11-2338/R[5]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国标准刊号:ISSN0253-9624, CN11-2150/R五、课程考核方式(一)考核方式过程考核(考勤、作业),课终考核(闭卷考试)(二)成绩评定办法成绩构成:课终考核成绩×60% + 过程考核成绩×40%六、课外学习要求课外学习(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掌握所学知识,要求在课堂讲授内容的基础上,自学伤害流行病学(3学时)、分子流行病学(6学时)、遗传流行病学(6学时)以及恶性肿瘤(3学时)、糖尿病(3学时)、流行性感冒(3学时)和病毒性肝炎(3学时)等流行病学各论章节,并在课终考核前完成相关章节的习题,同时通过参考书籍的阅读扩大知识面。
临床流行病学教学设计
临床流行病学教学设计引言临床流行病学是研究病人群体的分布、趋势、原因和预防控制的一门学科。
学生需要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病因学、疾病预防和控制。
在临床诊疗中,了解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有助于诊断和更好地治疗病人。
因此,在医学教育中,临床流行病学教学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临床流行病学教学设计的方法。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病因学。
•了解疾病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分布和趋势。
•掌握预防和控制临床疾病的常见方法和策略。
•学习如何阅读、理解和评估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文献。
•掌握常见临床疾病流行病学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教学内容课程大纲如下:1.临床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和病因学。
1.流行病学的定义和应用。
2.流行病学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分析。
3.临床疾病的病因学。
2.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1.病因和发病率的分析。
2.疾病的分布和趋势。
3.疾病的风险因素和预防策略。
3.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设计和分析。
1.研究类型和设计。
2.数据采集和管理。
3.数据质量和分析。
4.常见临床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1.传染病的流行病学。
2.非传染病的流行病学。
3.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女性)的流行病学。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1.授课。
引入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病因学。
介绍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预防和控制临床疾病的常见方法和策略。
讲授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设计和分析方法,以及在临床研究中如何阅读、理解和评估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文献。
2.讲解案例。
通过讲解一些常见临床疾病如何发生和流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流行病学的应用。
3.课堂讨论。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对于临床流行病学的看法和疑问,也可以互相讨论,共同探讨。
4.小组案例分析。
学生将分组讨论一些实际的临床案例,以检验他们在临床流行病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将包括:1.课堂测试。
该测试将检验学生对于临床流行病学概念和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于疾病流行病学特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什么是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流行病学的4点内涵1、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而非某个个体2、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他相关的卫生事件3、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重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4、最终目的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观察法:描述性研究(现况调查和生态学研究)和分析性研究(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群体的观点比较的观点概率论的观点多病因论的观点社会医学的观点流行病学的6个应用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分布及其特点探讨疾病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疾病诊断、治疗与防治措施的效果评价揭示疾病完整的自然史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卫生决策和评价第二章疾病的分布发病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概率患病率: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续发率SAR:一定观察期内某种传染病在家庭易接触者中二代病例出现的百分率死亡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病死率:一定期间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的比例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患病率分子是特定时间内所调查的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的总数,而发病率是一定时间内暴露人群中某病的新发病例数患病率是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的静态指标,发病率是衡量疾病发生情况的动态指标影响患病率高低的因素散发: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散发形成的原因:某病在当地常年流行,居民有一定的免疫力或因疫苗接种维持着人群一定的免疫水平以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传播机制难以实现的传染病潜伏期长的传染病流行: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发发病水平爆发: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地方性: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些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常在某一地区呈现发病率增高或只在某地区存在的现象自然地方性:因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使一些人类传染病的分布局限于一定地区,这种现象称为自然地方性。
这种疾病被称为自然地方性疾病自然疫源性:某些传染病可在某一地区长期存在(森林脑炎),这种人兽共患的传染病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判断地方性的5点依据:1、该病在当地居住的各类人群中的发病率均高,并可随年龄增长而上升2、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类似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3、外来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有可能发病,其发病率与当地居民相似4、迁出该地的居民,该病的发病率下降,患者症状减轻或呈自愈倾向5、当地对该病易感的动物可能发生类似疾病季节性:疾病在一定季节内发病率增高的现象季节性有哪3种情况:严格的季节性季节性升高无季节性短期波动:在一个集体或固定人群中短时间内某病发病数突然增多的现象周期性:疾病依规律性的时间间隔发生流行周期性的特点取决于哪4方面:1、疾病的传播机制易于实现,只要有足够的易感者便可迅速传播2、病后该疾病可形成较为牢固的免疫力,流行后人群免疫水平持续的时间长短,决定该病流行间隔的时间3、新生儿的增加及易感者积累的速度也决定着流行的间隔时间4、病原体的变异及变异速度长期趋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临床表现、病原体种类及宿主等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改变、医疗技术的进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研究长期变异的规律,首先考虑以下问题观察时间对结果的影响观察期间治疗措施是否有重大进展对慢性病长期变异的解释发病与死亡资料的准确性移民流行病学:通过比较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人群和原居住地人群的某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分析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移民流行病学研究的原则:1、若某病在移民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居住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不同,而接近于移居当地人群的率,则该病可能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2、若某病在移民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居住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相近,而不同于移居当地人群的率,则该病可能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第三章病因与病因推断三角模型:认为疾病的发生是宿主、环境、动因三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正常情况下三者互相作用保持动态平衡,人们呈健康状态;一旦三者中一个发生了变化,且超过了该三角平衡所能维持的最高限度时,平衡即被破坏,人们将发生疾病病因网模型:多病因学说认为不同的致病因素与疾病构成不同的连接方式,即病因链,多个病因链交错连接起来就形成病因网。
疾病发生的三要素致病因子、宿主、环境病因研究的四个步骤按疾病流行分布,分析流行原因根据流行因素提出病因假设用流行病学方法检验病因假设以八大标准推断病因用Mill准则形成病因假设的5个方法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类推法、排除法偏倚(系统误差):在流行病学研究的各个环节,包括研究设计、实施、分析和推断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对暴露因素与疾病关系的错误估计,系统歪曲了两者间的真实联系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前两个可导致虚假关联,混杂偏倚则导致间接关联混杂偏倚:流行病学研究中,在估计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时,受到一个或多个既与研究的疾病有关,又与暴露因素有关的潜在危险因素的影响,从而歪曲了所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病因推断的8条标准关联的强度关联的时间顺序关联的特异性关联的可重复性关联的生物合理性剂量-反应关系因素与疾病分布的一致性终止效应第四章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三间分布的特征,进而提出病因假设和线索应用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及发生发展的规律提出或初步检验病因学假设现况研究(模型横断面研究)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特定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某种疾病或健康状态及有关变量的资料,以描述该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与疾病分布有关的因素现况研究3不特征一般不设立对照组不能得出有关因果论的结论一般不用于病程较短的疾病6个目的描述特定时间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发现病因线索适用于疾病的二级预防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用于疾病监测为研究和决策提供基础性资料普查:为了了解某人群健康状况或某疾病的患病率,或制定某生物学检验标准,在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人群中每一成员所做的调查或检查抽样调查:在特定时点、特定范围内某人群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组成样本进行调查分析,以此推论该人群总体某种疾病的患病率及某些特征抽样的5种方法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多级抽样第五章队列研究队列研究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种可疑因素或暴露程度分为不同亚组,观察两组或多组成员结局发生情况,比较各组之间结局发生率的差异,从而判定该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程度4个特点、3个用途、3种类型特点:时间上是前瞻性的属于观察性研究研究对象按暴露与否进行分组是从“因”到“果”的研究用途:检验病因假设、评价预防效果、研究疾病自然史类型:历史性队列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暴露:能影响结局的各种因素,即研究对象具有的与结局相关的特征或状态,或曾接触与结局有关的某因素暴露人群的选择方式职业人群、特殊暴露人群、一般人群、有组织的人群团体对照人群的选择方式内对照、外对照、总人口对照、多重对照计算累计发病率、发病密度累计发病率=观察期内发病人数/观察开始时的人口数发病密度=观察期内发病人数/观察人年数 (人年数=人数*年数)相对危险度RR、归因危险度AR、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FRR=I e/I0,AR=I e-I0,ARF=(I e-I0)/I e*100%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基本原理和特点暴露用途匹配病例和对照的选择OR 比值比及其意义计算OR值得4步骤入院率偏倚选择偏倚的控制回忆偏倚调查偏倚混杂偏倚优缺点第七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原理(图)、方法主要类型对照、随机、盲法、重复基本原则常用对照方法盲法常用观察和测量方法常见偏倚排除、退出第八章筛选与诊断实验的评价筛检运用快速、简便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在健康人群中将那些实际有病或有缺陷但表面健康的人与真正无病的人区分开来筛检诊断实验目的不同区别无症状的早期病人、病人与健康人区别病人和可疑有病实际无病的人对象不同健康人或表面健康的人病人或可疑患者要求不同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科学、准确费用不同价廉医院内比较昂贵结果处理不同阳性者做进一步诊断或干预阳性者进行治疗确定诊断试验界值的方法均数加减标准差法、百分位数法、ROC曲线法灵敏度Se真阳性率a/(a+c)*100%假阴性率FNR漏诊率c/(a+c)*100%特异度Sp真阴性率d/(b+d)*100%假阳性率FPR 误诊率b/(b+d)*100%约登指数Se+Sp-1,或1-假阴性率-假阳性率预测值阳性预测值a/(a+b)*100%,阴性预测值d/(c+d)*100%提高筛检与诊断试验效率的方法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采用联合试验第十章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染过程:病原体进入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即传染病发生、发展直至结束的整个过程流行过程: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即病原体从感染者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机体人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传染、流行过程的区别传染:对个体流行:对群体传染源:机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可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到侵入新的宿主前,在外环境所停留和转移的全过程人群易感性: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潜伏期意义及用途经空气、食物、饮用水传播疾病的流行特征(必考3选1)经空气:传播广泛,发病率高;冬春季节高发;儿童老人多见;未进行免疫预防的人群中,发病呈周期性升高;居住拥挤和人口密度大的区域高发经饮用水: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水的历史;水源经常被传染的地区病例终年不断,呈地区性;除哺乳婴儿外,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差别;停止使用受污染的水源或进行消毒、净化水源后,爆发或流行可消退经疫水:病人有疫水接触史,如抢险救灾、收获水稻、游泳等;发病具有地区性和季节性,如水网地区、雨季和收获季节;易感人群进入流行区后可致爆发或流行;对疫水消毒或加强个人防护可控制疾病发生经食物:病人有使用同一食物史,不食者不发病;一次大量污染可致爆发;停供污染食物后爆发可消除;发病一般潜伏期较短,临床症状较重垂直传播的三种方法经胎盘传播、上行性传播、分娩时传播人群易感性影响因素升高:新生儿增加;易感人群迁入;免疫人口免疫能力自然消退;免疫人口死亡降低:计划免疫;传染病流行;隐性感染疫源地、大小取决于?消灭的三个条件疫源地指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的向周围所能波及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