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手术室卫生员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
手术室卫生员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手术室医生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及应急预案
手术室医生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及应急预案
1. 引言
手术室医生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各种病原体和危险物质,其工作环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暴露风险。为了确保医生的安全和患者的健康,必须制定有效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及应急预案。
2. 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2.1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手术室医生在工作时应正确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术帽、口罩、手套、护目镜等。这些装备能够有效隔离和阻止病原体的侵入,保护医生的人身安全。
2.2 定期检查和更新疫苗接种
医生应定期接受相关疫苗接种,如乙肝疫苗等。同时,医生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自身的身体健康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感染风险。
2.3 规范操作流程
手术室医生在执行手术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避免因操作不当或疏忽导致的暴露风险,确保手术室的环境和医生的安全。
2.4 保持职业道德和自我保护意识
医生应时刻保持职业道德和自我保护意识,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手术操作,避免不必要的暴露风险。同时,医生应及时申请休假和调整工作强度,确保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3. 应急预案
3.1 突发感染疫情
在发生突发感染疫情时,手术室医生应立即采取措施,包括但
不限于隔离病患,加强个人防护,及时上报相关部门等。同时,医
生要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参与应急处置和疫情控制,以最大程度
地保护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3.2 意外暴露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可能遭遇意外暴露,如针头刺伤等。此时,医生应立即采取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洗手、处理伤口、上报及时接
受相关治疗等。医院应提供相应的紧急医疗服务和支持,同时要做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5篇范文)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5篇范文)
第一篇: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
学习记录
时间:
地点:
主讲人:
参加人签名:
内容: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应注意什么?
1、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避免HIV职业暴露,但事实表明,工作有时也会有意外的情况出现。如果不幸发生HIV职业暴露,首先应立即进行局部紧急处理,并立即向单位负责人和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及时向有关专家咨询并请专家进行风险评估,必要时服用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另外,需要替被暴露者保密。
2、暴露发生后如何进行局部处理?
如是血液、体液等溅洒于皮肤粘膜表面应立即先用肥皂,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长时间彻底冲洗;如发生皮肤粘膜针刺伤、切割伤、咬伤等出血性损伤,应立即挤出损伤局部的血,然后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等彻底冲洗,再用碘伏、75%酒精、0.2%次氯酸钠、0.2%~0.5%过氧乙酸、3%双氧水等消毒创面。
3、风险评估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感染HIV的概率,可以进行一定的估计。一般而言,一次针头刺伤感染HIV的概率为0.33%(1/400~1/300),仅粘膜或皮肤暴露于感染的血液而无局部损伤的情况下,被HIV感染的危险性大约为1/1000或更低,而当深度损伤、损伤器械上见血、器械接触感染者的血管被传染的可能性增大。若做为HIV传染源的病人在2个月内因艾滋病死亡时,接触者感染HIV的可能性会增加。此外,暴露后感染的危险性也和接触的血量及含HIV血中病毒载量有关,和
接触者本身的免疫功能也有关。当然,如果暴露后急救处理措施得当,那么危险性则会更低。
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1.手术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
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医务人员清洗器械的过程中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
眼镜和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不能参加手术中的器械配合工作,在进行
其他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专用利器盒,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
头、刀片,禁止回套上针头套,以防锐器伤。
5.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a)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b)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c)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1%活力碘进行消毒,并
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6.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到预防保健科进行评估和用药,各科室进行
登记并上报医院感染科。
7.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应当进行预防性用药。
a)如疑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暴露,应在24H内查乙型
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抗体。
b)如疑为HIV暴露,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
序。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反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
使用28D。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
蛋白酶抑制药,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D。
c)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HIV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H内实施,
手术室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
二、感染途径
包括:意外针刺伤、刀割伤、污血溅落眼 睛或沾染皮肤等,即:经过黏膜和非完 整性皮肤传播,不会通过吸入血气溶胶 而传播.皮下接触HIV的危险性是0.3%, 黏膜接触则为0.09%;针刺感染HCV的 危险性为1.8%.
低下,抵抗力下降,进一步造成各种疾病;
(二)化疗药物 手术过程中,尤其是肿瘤手术,经常要用到化疗药
物.护士在配置这些药物时,不可避免地会吸入含有药物 的气溶胶,或药液沾染皮肤。虽然剂量较小,但其累计 作用可产生远期影响,如:白细胞减少,自然流产率增 高,致畸、致突等。 (三)麻醉废气
目前,我国普遍采用半禁闭式或禁闭式麻醉装置, 但仍有许多麻醉废气直接或间接排放在手术室内,若遇 到麻醉机呼吸回路漏气,或往蒸发罐内加药时麻醉药的 洒落,或术后病人体内排出的吸入性麻醉药,都是造成 手术室内空气污染的因素之一,对工作人员的听力、记 忆力、理解力、操作能力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针刺伤锐器伤的防护
一、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美国CDC的评定结果表明62%-88%的锐器伤是可以预防的 二、改变危险行为 ①禁止用双手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 ②禁止用手去弄弯针头; ③禁止用双手回套针头帽; ④禁止直接传递锐器(手术中锐器用弯盘或托盘递); ⑤禁止徒手携带裸露针头等锐器物; ⑥禁止消毒液浸泡针头,及时将使用后的针头等锐器物丢弃到锐器收集容器
手术室中医护人员锐器伤的防护与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手术室中医护人员锐器伤的防护与职业暴露
后的处理
手术室是医院内最重要的区域之一,也是医护人员工作中最容易发
生事故的地方之一。在手术室工作的医护人员往往需要面对各种各样
的风险,而医护人员锐器伤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将重点探讨手术室中
医护人员锐器伤的防护措施,以及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方法。
锐器伤是指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受到手术刀、缝合针等锋利物品刺伤、割伤的伤害。手术室中医护人员面对各种各样的手术器械,难免会发
生锐器伤的情况。为了有效预防锐器伤的发生,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
守以下几项防护措施:
首先,佩戴好防护装备。在手术室工作时,医护人员应该佩戴好手套、口罩、帽子等防护装备,避免皮肤直接接触锐器,减少受伤的可
能性。
其次,正确使用手术器械。医护人员在使用手术刀、针头等锐器时,要注意动作要轻缓,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意外伤害的发生。
再次,定期检查手术器械。手术室内的手术器械应该定期进行检查
和维护,确保器械的锋利度和安全性,避免因器械损坏导致医护人员
受伤。
最后,做好事故处理的准备。即使做好了防护措施,锐器伤依然有
可能发生。医护人员需要做好应急准备,一旦发生锐器伤,要及时进
行处理,减少伤害的程度。
当医护人员遭受锐器伤后,应该采取以下几项处理方法:
第一时间进行伤口处理。一旦发生锐器伤,医护人员应该立即停止
工作,找到急救箱,进行伤口处理,清洗伤口,涂抹消毒药品,减少
感染的风险。
及时报告主管领导。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后,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做好伤情记录,寻求进一步处理的指导。
进行相关检查和处理。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后,要按照医院规定进
手术室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
加强环境管 理:保持手 术室清洁、 通风降低感 染风险
加强培训教 育:提高医 护人员的职 业暴露防护 意识加强自 我防护能力
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理机制
建立手术室职业暴露应急 处理预案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
配备齐全的应急处理设备 和药品
加强与相关科室的沟通和 协作
01
手术室职业暴露的预防和管理
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心理压力可能导致 医护人员出现睡眠 障碍、食欲不振等 生理问题
心理压力可能导致 医护人员出现职业 倦怠影响职业发展
01
手术室职业暴露的原因
医疗操作过程中的暴露
手术过程中器械、血液、体液等接触 手术室环境污染如空气、地面、器械等 手术室人员操作不当如未正确穿戴防护设备 手术室人员个人卫生习惯不佳如未及时洗手、消毒等
化学暴露
化学物质:包括消毒剂、麻醉剂、药物等 危害:可能导致皮肤、眼睛、呼吸道等部位的损伤 防护措施:使用防护设备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培训:加强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技能培训
心理压力
手术室职业暴露可 能导致医护人员产 生心理压力影响工 作状态和效率
心理压力可能导致 医护人员出现焦虑、 抑郁等情绪问题
防护措施:降低 职业暴露风险保 障工作人员健康
重要性:提高手 术室工作效率保 障患者安全
展望:未来手术 室职业暴露防护 措施的发展趋势
手术室发生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手术室发生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手术室是医院中专业性较强、密闭性较大的区域,医护人员在其中接触的患者的血液、切割器械等操作过程中存在职业暴露的风险。为了保证手术室内医护人员的安全,制定本应急预案,应对手术室发生职业暴露事件。
应急预案
一、职业暴露的定义
职业暴露是指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实验等职业活动中,接触到具有潜在危险的生化、物理、化学等因素所产生的不良健康效应。手术室职业暴露包括:手术切割伤、血液溅射伤、针刺伤等。
二、应急处理流程
1. 发生职业暴露时,医护人员需要及时执行以下操作:
•迅速将受伤处及四周区域消毒
•立即向主管医生报告,并由主管医生进行伤口处理
•保留伤口处理的证明材料,并向人事部门申请职业暴露认定
•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和血源学检查
•针对伤口情况进行个性化防治处置,包括口服或局部涂抹药物、禁忌行动暂停或受限等
2. 职业暴露认定流程:
•血源学检查结果如存在感染风险,则进行休息治疗或隔离观察,并纳入疾病监测系统
•人事部门对职业暴露进行审核,发放工伤证明,安排伤残评定
•医院依法给予医护人员社保补贴、医疗补贴、生活补贴等保障
•整合职业暴露信息,加强技能培训,完善应急预案
三、预防措施
为预防手术室职业暴露事件发生,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预防措施:•完善手术室物品管理制度:整理切割工具,加强仪器设备的质量安全管理
•加强职业暴露防护常识和措施的学习:医护人员应该掌握医疗废物处理技能,及时更换和消毒衣物、用具
•强化职业暴露监测:医院可以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职业防护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早期处理职业暴露情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处置
BD 飞玛™ 安全密闭式防针刺伤
BD安全真空采血系列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处置
BD Eclipse™ Needle.
38/42
正确处理废弃物品
❖ 使用锐器搜集器并采取正确方
(容量、放置高度、放置地点…)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处置
39/42
正确处理废弃物品
❖ 禁止回套针帽,假如没有可利用条件,可用单 手操作手法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处置
8/42
职业暴露类型
➢ 医疗锐器伤: 注射器针头、头皮针、套管针、缝合针、 血 糖针、手术刀……
➢ 粘膜暴露:眼睛、伤口、粘膜…… ➢ 其它潜在感染源:血液、体液、污染医疗器
械和仪器设备,污染物表与污染空气之中。
Leabharlann Baidu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处置
9/42
医院职业暴露感染机率
HBV :2-40%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处置
6/42
职业暴露疾病类型
❖ 主要是经血传输疾病:HBV、HCV、AIDS 、梅毒、其它肝炎病毒
❖ 少见类型:狂犬病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处置
7/42
医院接触感染性物质人员
护士、外科、内科医生、抢救中心人员、牙 医、试验室技术医务人员、内镜操作人员、理 疗师、药剂师、实习学生、其它包含相关饮食 人员、家政人员、污物处理、清洁工、仓库管 理、太平间工作人员、卫生环境保护等后勤医 务人员、以及志愿者,其它人员只要 在医疗 机构中接触感染性物质均包含其中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及处理
案例二:护士在输液过程中遭受的职业暴露
暴露源
输液针头、针头袋等锐器 伤。
处理方式
立即挤出伤口血液,冲洗 消毒,并进行相关检查。
预防措施
使用防护手套,规范输液 操作流程,加强锐器管理 。
案例三: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遭受的职业暴露
01
02
03
暴露源
手术刀片、针头等锐器伤 。
处理方式
立即挤出伤口血液,冲洗 消毒,并进行相关检查。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医疗操作不规范
如操作不熟练、失误等,导致锐器 伤等意外伤害。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
身体健康损害
医务人员长期暴露于有害因素 中,容易导致各种身体疾病, 如感染性疾病、呼吸道疾病、
心血管疾病等。
心理健康问题
长期暴露于紧张的工作环境中 ,医务人员容易出现焦虑、抑 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工作和生
活质量。
影响医疗服务质量
医务人员感染疾病后,容易传 染给病人,从而影响医疗服务
质量和安全。
02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一般的预防措施
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
加强职业暴露的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医务人员应正确佩戴口罩、手套、眼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减少皮肤和黏膜暴露。
规范操作流程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
一、发现职业暴露后,需立即进行局部处理
立即挤出受伤部位的血,用流动水冲洗,肥皂水清洁伤口,碘酒、酒精消毒伤口。
包扎:若出血量不大,用无菌敷料包扎伤口;若出血量大,需加压包扎,同时拨打120送医院紧急救治。
二、及时报告
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及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
紧急报告:若出现HIV职业暴露,在4小时内进行预防性用药,并在72小时内评估暴露的级别,确定用药的方案。
三、评估暴露级别及暴露源病毒载量
根据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确定用药方案。如已使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需要继续治疗。如未使用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需要接受抗逆转录病毒预防性治疗。
四、定期检测及咨询
追踪检测:HIV职业暴露后进行4周、8周、12周及6个月的追踪检测。
咨询:寻求专业人士进行心理咨询,减轻心理压力。
五、总结与改进
对职业暴露事件进行总结,找出原因及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对职业暴露人员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检测,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
总之,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要时刻关注职业暴露的风险,遵循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意识。若发生职业暴露,要按照上述流程进行及时处理,确保个人健康和安全。
手术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手术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手术室工作的特点:紧张、繁忙、长期站立、高度集中、工作时间长,生活不规律等特殊性,还有一些来自生物、化学、物理及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由于布局设施不够完善,手术室护士长期处于职业暴露的危险中,所以做好基层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
1.1 生物危害因素:手术室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以及由其污染的物品,如手术器械、敷料、布类等。意外针刺伤、刀刃刺伤,其他辅助锐器划伤;术后器械清洗过程中污水或残留在器械表面的血液溅入眼睛;急诊手术护士在抢救患者过程中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等。
1.2 化学性危害因素
1.2.1 化学消毒剂危害:手术室中使用大量消毒剂,如固定病理标本的甲醛泄漏,对皮肤、黏膜、眼睛、呼吸道等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并会致畸、致癌;2%戊二醛用于熏箱熏蒸泄漏,可使人发生过敏、头晕、胸闷、恶心等反应;一次性物品消毒使用的含氯制剂对皮肤也有刺激作用。
1.2.2 挥发性麻醉气体危害:我国普遍采用半紧闭式、禁闭式麻醉装置,但各种原因造成的麻醉气体泄漏,药液洒落及患者术后体内排出的吸入性麻醉药,都会造成手术间空气污染,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听力、记忆力、理解力都会产生影响,孕妇长期暴露于微量麻醉废气
环境中,会导致流产、畸形或非自愿性不孕率增加。
1.2.3 废气危害:手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双极电凝时产生的烟雾;腹腔镜手术中的二氧化碳泄漏;关节置换术中使用的骨水泥;均会使人头痛,心烦,注意力不集中等。
1.2.4 抗肿瘤药物的危害:肿瘤手术过程中,经常要使用化疗药物,如5-氟尿嘧啶,在配制药物时,吸入还有药物的气溶胶或药液沾染在皮肤上,剂量虽小,但累计可出现骨髓毒性反应等。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
一、职业暴露情况
1.体液暴露:手术室护士可能在手术过程中与病人的血液、尿液、呕
吐物等体液接触,存在感染病原体的风险。
2.高频切割器产生的烟雾:手术室护士在使用高频电刀等切割器械时,会产生烟雾,其中含有毒性物质和致癌物质。
3.辐射暴露:部分手术需要使用X光机或其他辐射设备进行引导,手
术室护士可能会暴露在辐射之中。
二、防护措施
1.个人防护装备:
(1)穿戴手术衣:手术室护士需要穿戴无菌的手术衣,以防止感染
病菌的传播。
(2)戴帽子和口罩:戴帽子可以保护头发不落入手术场,口罩可以
防止呼吸道飞沫污染手术场的洁净。
(3)戴手套:手术室护士需要经常戴手套,特别是与体液接触时,
戴非粉尘手套以防过敏反应。
(4)佩戴护目镜:护目镜可以防止血液等液体溅入眼睛,保护眼睛
不受到感染。
(5)佩戴防护鞋套:防护鞋套可以保护护士的鞋子不受体液污染。2.感染控制:
(1)正确洗手:手术室护士需要遵循正确洗手的步骤,重点清洁手指和指甲,可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
(2)规范操作:手术室护士需要在手术中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减少感染的机会,注意术前术后的无菌操作。
(3)避免交叉感染:手术室护士应避免将污染物接触到手术器械和干净的物品上,严格按照一次性使用产品标准进行操作。
3.烟雾管理:
(1)充分通风:手术室护士应保持手术室良好的通风,及时排除手术过程中产生的烟雾。
(2)使用烟雾吸入器:手术室护士可通过使用烟雾吸入器将烟雾收集和过滤,减少对护士的暴露。
4.辐射防护:
(1)距离保护:手术室护士应尽量与放射源保持一定的距离,减少辐射暴露。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是医院中承担手术环节的重要角色,他们在手术过程中与患者、医生以及手术器械等密切接触,因此存在一定的职业暴露风险。本文将重点探讨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以确保他们的职业健康与安全。
职业暴露主要包括生物暴露、化学暴露和物理暴露。生物暴露是指手术室护士在与患者接触时可能接触到的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化学暴露则是指护士在手术室环境中可能接触到的有害化学物质,如麻醉药物、消毒剂、致癌物质等。物理暴露包括手术室内的噪音、辐射等对护士身体的潜在伤害。
为了保护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健康,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是必要的。首先,手术室护士应定期接受相关的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其次,护士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学习正确的手卫生和个人防护措施。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前后需要进行彻底的手部消毒,并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此外,手术室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系统,及时排除有害气体和异味。
针对生物暴露,手术室护士需要时刻保持警惕,遵守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在手术过程中,护士需要正确佩戴手套,避免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其他污染物。手术器械的处理也需要符合规范,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护士在与患者接触后,应及时洗手,确保个人卫
生。
对于化学暴露,手术室护士需要了解常见的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危害,并正确使用和储存相关物品。在使用麻醉药物和消毒剂时,护士需要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避免吸入有害气体或接触有害物质。手术室应配备充足的排风设备,确保室内空气的清新。
手术室发生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手术室发生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手术室职业暴露应急流程:一旦发生针刺伤、血液体液溅洒等情况,立即执行"停-挤-冲-消-报"五步法→即停止操作,挤压伤口排出污染液,流水冲洗,应用消毒剂消毒,及时上报并记录→同时,根据暴露源评估感染风险→按照预案进行预防用药、追踪监测、心理疏导等相关后续处置→现代炼钢工艺主要包括:将铁水或废钢加入转炉/电炉,使用氧气进行脱碳与去硫磷→进行造渣与渣钢反应以净化钢液→进行炉外精炼以深度脱硫、脱氧、合金化→将精炼后的钢水注入连铸机连续铸造成板坯或方坯→经由轧制工序加工成各类规格的钢材产品。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防护措施介绍
职业暴露后的报 告和处理流程
法律法规和职业 安全卫生标准的
学习
培训方式
01
理论培训:讲解职业暴露防 护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要求
0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 分析防护措施执行过程中可 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02
实际操作培训:模拟实际工 作环境,进行防护用品穿戴、 使用和脱卸的实操训练
04
定期考核:对护士进行定期 考核,确保防护措施的熟练 掌握和执行
考核与监督
2019
建立监督机制, 确保防护措施
的严格执行
2021
定期对防护措施 的执行情况进行
评估和改进
01
02
定期进行防护 措施的培训和
考核
2020
03
04
对违反防护措 施的行为进行
处罚和纠正
2022
暴露后的处理流程
01
立即脱掉污染的衣物和手 套,避免进一步污染
03
报告职业暴露事件,并记 录暴露情况
环境控制
保持手术室清洁,定期消 毒
保持手术室通风良好,避 免空气污染
控制手术室温度和湿度, 保持适宜环境
定期检查手术室设备,确 保安全运行
培训内容
防护用品的正确 使用和穿戴
防护用品的定期 检查和更换
手术室环境的清 洁和消毒
防护措施的执行 和监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手术室工作的特点:紧张、繁忙、长期站立、高度集中、工作时间长,生活不规律等特殊性,还有一些来自生物、化学、物理及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由于布局设施不够完善,手术室护士长期处于职业暴露的危险中,所以做好基层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
1.1 生物危害因素:手术室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以及由其污染的物品,如手术器械、敷料、布类等。意外针刺伤、刀刃刺伤,其他辅助锐器划伤;术后器械清洗过程中污水或残留在器械表面的血液溅入眼睛;急诊手术护士在抢救患者过程中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等。
1.2 化学性危害因素
1.2.1 化学消毒剂危害:手术室中使用大量消毒剂,如固定病理标本的甲醛泄漏,对皮肤、黏膜、眼睛、呼吸道等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并会致畸、致癌;2%戊二醛用于熏箱熏蒸泄漏,可使人发生过敏、头晕、胸闷、恶心等反应;一次性物品消毒使用的含氯制剂对皮肤也有刺激作用。
1.2.2 挥发性麻醉气体危害:我国普遍采用半紧闭式、禁闭式麻醉装置,但各种原因造成的麻醉气体泄漏,药液洒落及患者术后体内排出的吸入性麻醉药,都会造成手术间空气污染,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听力、记忆力、理解力都会产生影响,孕妇长期暴露于微量麻醉废气
环境中,会导致流产、畸形或非自愿性不孕率增加。
1.2.3 废气危害:手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双极电凝时产生的烟雾;腹腔镜手术中的二氧化碳泄漏;关节置换术中使用的骨水泥;均会使人头痛,心烦,注意力不集中等。
1.2.4 抗肿瘤药物的危害:肿瘤手术过程中,经常要使用化疗药物,如5-氟尿嘧啶,在配制药物时,吸入还有药物的气溶胶或药液沾染在皮肤上,剂量虽小,但累计可出现骨髓毒性反应等。
1.3 物理性危害因素
1.3.1 激光的危害:低剂量的激光照射可引起眼组织严重损伤、重者视网膜灼伤,出现穿孔、出血;激光会使受照部位的皮肤出现热致红斑,水泡等。
1.3.2 X线的危害:骨科手术大多会使用C臂作术中定位,其放射出来的X线长期接触会出现乏力、头晕、头痛、耳鸣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外周血改变是接触放射线后最常见的改变;X线对胎儿会引起畸形,智力低下和致癌等危害。
1.4 心理性危害:手术室护理人员配置不够,工作负荷过重,常导致忙乱中发生可避免的锐器伤,造成恐惧心理。由于长期的不良刺激和工作压力,使部分人员产生心理疲劳,又因工作具有高危、高风险、高强度、应急性强,工作节奏快、注意力高度集中等特征,精神承受多方面的压力。
1.5 生理性危害因素:手术时间长,长时间站立,会引起下肢静脉回流不畅,造成下肢静脉曲张;饮食不规律,引起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协助患者摆放体位,术毕搬运患者,搬动极重的骨科器械是一项经常性体力劳动,易引起腰肌劳损;手术配合过程中,护士全神贯注的关注于手术,上身前倾,颈部偏转,易引起颈椎病的发生。
二防护措施
2.1 生物危害的防护
2.1.1 树立标准预防的观念,术前看病历,看两对半、HIV是否正常,有异常的做好防护;对于所有急诊手术患者,检查报告未知的对其血液、体液和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手术室护士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戴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带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接触有传染性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时应戴护目镜,胶套和双层乳胶手套,有研究显示:当外层手套被刺破时,内层手套的隔离保护作用依然存在,双层手套使工作人员沾染患者的血液危险降低87%。对乙肝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检查报告未知的患者严格按照标准预防的措施进行操作。接触污染物品后,立即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
2.1.2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定期注射疫苗,如乙型肝炎疫苗、甲型流感型疫苗,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的感染。术前自我检查,手部皮肤有破损者原则上不参加手术的洗手配合工作,尤其特殊感染的手术;必须参加手术者需做好包扎,可用透明留置针敷贴贴好破损处,戴双层手套。
2.1.3 规范操作,实施健康教育,医院定期开展关于针刺伤知识教育讲座及心理培训活动,提高手术室护士对锐器伤的认识,以及心理承
受能力,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自觉改变不良操作习惯,主动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禁止双手回套针帽,主张单手套针操作,不要徒手掰断或摘取针头,术中传递锐利器械给手术医师时,一时可以用弯盘传递;二是与手术医生协议指定放置锐器的中间区域,让手术医生、洗手护士均能方便的从中拿取锐器,从而减少用手直接传递锐器,减少锐器损伤。夹取缝针直接用持针器,禁止徒手别回针盒,手术刀片安卸使用持针器,禁用手中的纱布直接擦拭手术刀刃及缝针的血迹,术中使用的缝合针和持针器时残留在针齿上的血液溅入眼内或面部皮肤。术毕及时将缝针、刀片、注射针头等锐器放入专用的锐器盒内,清洗器械时佩戴好护目镜,防渗漏的防护围裙、袖套和手套,防止污水溅入眼内及预防手洗器械过程中造成的损伤。
2.1.4 损伤后的紧急处理措施:如血液体液等溅入眼内应用大量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点滴含抗生素的眼药水;若发生锐器损伤应迅速脱去手套,立即用健侧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然后在流动水下冲洗伤口,用碘伏进行消毒包扎并做进一步检查,向相关部门汇报。若患者HBV阳性,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在24h内注射免疫球蛋白,若患者HIV阳性,或可疑HIV及时上报医院根据结果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最好在4h内实施,最迟不超过24h,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并于暴露后4周,12周,6个月,12个月定期检测HIV抗体。
2.2 化学性危害因素的防护
2.2.1 化学消毒剂的防护:应正确掌握各类化学消毒性能,使用范围,
浓度、作用时间和不良反应,由专人专室现配现用。工作人员接触化学消毒剂时,必须带好口罩,帽子,手套,甚至防护眼罩,准确操作避免直接接触;消毒灭菌容器,应密闭,减少空气中的挥发,皮肤黏膜沾染化学消毒剂时,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甲醛在固定标本时,应密闭好容器,防渗漏。开启熏箱夹取物品时,应带好乳胶手套,口罩内垫纱布或双层口罩,将当天手术需要物品一起取出,减少多次开关造成的戊二醛泄漏;夹取后应关严熏箱门,防止泄漏;建立专人专管,物品使用登记制度。定时开窗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2.2.2 麻醉气体的预防:尽量选择精密的循环密闭式麻醉剂,将麻醉废气用管道接至室外,或用麻醉废气过滤器,防止废气在手术间蓄积;术前、术中检查机器的密闭性;加药时,防止麻醉药液洒落,护士在妊娠期间尽量减少接触吸入性麻醉药的机会,加强防护意识。
2.2.3 废气的防护:在电刀使用过程中,用吸引器吸走电刀产生的烟雾;腹腔镜手术时,严格检查气腹机与二氧化碳容器先接触,防止二氧化碳泄漏,术毕及时关闭二氧化碳容器;关节置换时及时清理干净骨水泥的残留,并将配置液玻璃瓶放入密闭利器盒内,减少空气中暴露。
2.2.4 使用抗肿瘤药物的防护:配置化疗药物前后应洗手,戴一次性帽子、口罩、乳胶手套,穿隔离衣裤,配置时尽量将治疗车靠近手术间排风口,使污染的空气最快的向外弥散,防止药液分子弥散在空气中;使用后的空针应放于密闭容器内;皮肤接触药液后应尽快用大量清水冲洗;不慎溅到眼部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并及时咨询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