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科学发展观_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合集下载

2024科技节口号_8

2024科技节口号_8

2024科技节口号2024科技节口号11、科技创造美好世界!2、展开科学的翅膀,放飞科学的梦乡!3、科技让我们插上梦乡的翅膀,让我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4、科技带来快乐,科技带来梦想!5、科技让我飞翔,飞向科技的世界!6、走进科技,走近梦想。

7、天文地理奥妙多,奇思妙想乐趣多!8、多听多看多动手,科学世界任我游。

9、我观察,我快乐;我试验,我收获。

10、乘着科技的翅膀,在创想的蓝天里飞翔。

11、翱翔科学的天空,畅游知识的海洋!2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3、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

14、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反展。

15今日奇思妙想,明日硕果累累16、科技创造梦想17、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加快培养创新人才!18、畅想科技,倡响科技19、人人参与科技节,我的科技节我做主!20、科技科技,快乐无比,动手动脑,我们爱你!21、科学探索乐趣多,和谐发展你我他!22、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23、保护资源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24、珍惜生命之水,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25、科技引领携手创新共建和谐26、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27、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28、加快科技创新,努力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29、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加快推进科技进步!30、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31、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市民的科学素质和综合能力!32、用创新点缀人生,让科技融入理想33、强化自主创新、保护知识产权!34、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2024科技节口号21、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2、加快科技创新,努力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3、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加快推进科技进步!4、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5、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市民的科学素质和综合能力!6、用创新点缀人生,让科技融入理想7、科学探索乐趣多,和谐发展你我他!8、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2021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2021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可以说,这就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把握和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

它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坚持发展这个主题;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所谓坚持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发展,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纠正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的观念。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不意味着发展经济已退居次要位置,更不意味着经济建设不重要了。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遥没有过去20多年的高速增长,就没有今天的大好局面。

我们既不能以经济发展代替社会发展,也不能因为强调发展的全面性而否定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不能否定经济建设这个党的工作中心。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2006.12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吕冬青(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00)摘要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论是自然中心主义还是人类中心主义都存在着不足。

人和自然的关系一直处于不和谐的状态。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正确理解“以人为本”,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科学发展观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6)12-210-02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界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的战略思想。

它作为指导人类发展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态度;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亘古至今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须思考和处理的重大问题,它构成了不同历史时期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由二者的这种辩证关系所决定,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考察发展观的历史流变,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极为必要的。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发展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是人的实践活动中所发生的最基本的矛盾关系。

它表现为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和人对自然的能动性。

从历史看,人和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认识自然的能力也在不断的改变。

(一)自然中心主义的缺陷人与自然的关系亘古有之,与今不绝。

自从人类从自然母体中分离出来,本来一体的自然界就开始了分化、分裂,人既是自然界及其发展的产物,又是作为自然界的对立面而存在的,从而也就有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成为人们的思想内容而世代传承。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与为一的。

人类早期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科学技术极不发达,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耕自给,温饱为足,还没有意识到有什么进步和发展的问题。

人对发展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生存的层面上。

后辈继受着祖辈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谓进步与发展是在自发的遵守传统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极其缓慢地实现的。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自然,就是通常所说的生态环境,即围绕人类的外部空间,包括人类以外的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无生命的要素、对象,以及人类自身创造的对象,诸如空气、阳光、水、土壤、矿藏、森林、草原、名胜古迹、堤坝、林带、道路等等。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指人及其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持互不损害、协调共处的状态。

从基本要素来看,就是要保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进一步说就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其人口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经济发展应该与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相协调,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利用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要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发展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

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出的背景和意义纵观古今,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

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也是不断改变着的,总的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在人类的早期,人们凭借着简单的知识,产生了一些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朴素认识,由于改造自然的能力相当弱,人类更多的表现为与自然的适应关系,远古人基于对自然界的神秘感,体悟到的是人与自然的交互感应关系。

例如,我国先秦时期《周易》中有‚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 的提法;老子也曾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到了汉代,董仲舒则信奉‚天人感应‛。

可以说,在古代,由于人们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和局限性,逐渐形成了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这种观念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自然都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人生的理想是天人合一。

西方到了中世纪,神超越了人与自然。

文艺复兴的人本主义肯定了人的地位和价值,人逐渐从人与自然一体的状态中独立出来,成为自然界的认识者和改造者,自然则从与人相融的状况中分离出去,成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西方文艺复兴使人从神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同时也形成了人与自然割裂的机械论自然观。

科学发展观的人与自然和谐

科学发展观的人与自然和谐

科学发展观的人与自然和谐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它强调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下面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探讨科学发展观的人与自然和谐。

首先,科学发展观提倡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人与自然是一个共同体,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例如,在经济发展中,我们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类发展要顺应自然规律。

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和节奏,人类必须尊重并适应这些规律。

科学发展观倡导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发展,还包括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我们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高度思考问题,追求利益最大化和效益最优化,而不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此外,科学发展观强调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保护生态环境是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根本任务。

科学发展观鼓励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我们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

最后,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有可持续性。

我们要注重长远利益,不追求眼前的短期利益,通过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培育低碳经济,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要加强科学教育,培养人们的科学素养,增强人们对自然规律和生态环境的认识,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转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实践。

带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带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带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方向。

为了带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要在思想上、行动上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我们要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增强全局意识和长远发展眼光,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的统一。

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明确指出,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动力。

我们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关注教育、就业、社保、医疗等各个方面,全面提高人民的素质和能力。

再次,要推动创新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坚持以创新为核心,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要加强科技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创新型人才,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科技竞争中的地位。

最后,要注重生态环境建设。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决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环境问题。

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要严格环境保护,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总之,带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目标。

我们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改革创新,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牡纵 斟_
_ 』 i 坚 持 科学 展艰 促 进 人与 自 然| i lm l
张 娜 /中共 宁德市委 党校
[ 摘 要 ]本文阐述 了坚持科学发展观 [ 关键词 ]科 学发展观 和谐 促进人 与 自然和谐。
要 根本 改变 以往那 种 “ 大量 生产 、大量 消费 、大量废 弃 ” 社 会主 义和谐 社会 的六大 特征 ,实 际上是 两大 和谐 ,即人 与人 和谐和人 与 自然和谐 。人 与 自然和谐 是和 谐社会 的载 体 , 的传统 经济 增长模 式 ,代之 以崭新 的循 环经 济发展 模式 。循环 没有人 与 自然的 和谐 ,人 与人 之 间不可 能实现 真正 的 、持 久 的 经济要 求运 用生 态学规 律来 指导 人类社 会 的经济活 动 ,其 基本 和谐 ;没有人 与 自然 的 和谐 ,我们将 逐渐 失去 家园 ,中华 民族 特 征是 通过 物质 和能量 的反 馈式利 用 ,同时实 现资 源能源低 消 将 失去 生存 的空间 ,其他 一切 和谐— — 民主法 治 、公 平正 义 、 耗 、污 染低 排放 与经 济 高效 益 , 本质 上是 一种 生态 经济 。它 其 诚 信友爱 、充 满活力 、安 定有序 将无 从谈 起 。由此 ,高度 重视 倡 导经 济要 与环境 协调 ,要求 把经 济活 动组织 成 “ 资源—— 产 人 与 自然 的和谐 ,重视 资 源和生 态环 境 问题 ,增 强可 持续发 展 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同时 , 我们应 的 能力 ,是 全面 建设小 康社会 的重 要 目标之 一 ,是 关 系中华 民 该迅 速制 订新 能源 战略 ,大力 发展 以核能 、太 阳能 、风能 、沼 族生存 与长远 发展 的根本 大计 。 气为 代表 的新能 源技 术 。只有 实现经 济增 长方式 的彻底 转变 , 当前 ,我 国 自然环 境 问题 凸显 的根 本原 因在 于我 国人 口规 才能 有效促 进人 与 自然 和谐发 展 。 模过 大 ,增 速过快 ,驱 动 了对 资源 的过 度需求 ,导致 了资源 环 ( ) 三 强化 制度建 设 ,依 法加 大对 资源 、环境 的保 护力度 首 先 ,必 须用 绿色 G P — 即涵盖人 口、资 源 、环境 、经 D— 境 的破 坏和 污染 。在这一 背景 下 ,以下三 种 因素值得 关注 :一 社会 发展等 各项综 合指标 —— 代替原 来单纯 的 G P 准 。 D标 是 以 G P为 中心 的发 展观 左 右各 级 地方 政 府 的施 政行 为 。在 济 、 D 许 多地 方 ,为 了经 济增长 ,乱铺 摊子 ,乱 上项 目,不 顾资 源 、 其 中 ,人 口的增速 、质 量 ,资源可 持续 利用指 数 ,生态环 境变 环境 的承 载能力 , 占耕 地 ,乱采矿 山 , 乱 滥伐 森林 、 乱垦 草场 ; 化状 况 等 , 都要成 为地 方政府 政绩 的重要评 价指标 。只有这样 , 加之粗 放式经 营和无 序化 管理 ,导致 高消耗 、 高排 放 、高污染 、 才 能有效地 解决 现 阶段发 展经 济与环 境保 护的矛 盾 。其 次 ,必 低效益 。二是 有关 立法 滞后 ,现有 法律 法规 尚存 缺陷 ,有法 不 须严格 执行 有关 环境保 护 与资 源开发 利用 方面 的法律法 规 。通 依 、执 法不严 、以罚代 管 比较 普遍 。环保 守 法 、执 法成 本高 , 过加大对违法的罚款和惩处力度 ,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 ,让违 违法成 本低 ,加上 地方利 益保 护 ,环保法 律 变得苍 白无 力 。这 法者得 不偿 失 ,不敢再 犯 。第 三 ,必 须发扬 民主 ,鼓励公 众参 是 我 国人 与 自然和谐 发展 的又一 个制 约 因素 。三是资 源 、能源 与 。公 众参 与是环 境保 护 的一条重 要途径 ,也 是发展 社会 主义 利 用效率 低 ,铺 张浪 费严 重 。 目前我 国单位 产值 能耗 比世界 平 民主法 治 的切人点 。公 众参 与环境 保护是 宪法 赋予 的权利 。公 均 水平 高 2 .4倍 ,综合 能 源效率 仅 为 3 % ,是 世 界上 单位 能 众 参与应 该是 全方 位 的参 与 ,包括 对环境 立法 、环境 行政决 策 3 耗 最高 的国家之 一 ,这种状 况加 剧 了人与 自然 的紧张关 系 。另 和 环境 执法 的参与 。实 现公众 参与 必须 实行环 境信 息公开 化 , 方 面 ,随着群 众生 活水平 不断 提高 ,社会 上铺 张 、赛 富 、奢 推行 环境 决策 民主 化 ,建 立环 境公益 诉讼 制度 。第 四 ,必须 建 侈 、挥霍之 风近 年有升 温之 势 ,这和我 们 国情实在 相距 太远 。 立生 态补 偿机 制 。用 计划 、立 法 、市 场等 手段来 促使 下游地 区 对上 游地 区 、开发地 区对 保护地 区 、受益地 区对 受损地 区进行 它浪 费了我们 极为有 限的宝 贵资 源 ,加 剧 了环 境污染 势头 。 人类 只有 一个 地球 ,我们 也 只有这 一片 国土 。只有 善待 我 利益 补偿 。 同时要建 立 国家产业 补偿 制度 ,实现 末端产 业对 源 们 赖 以生存 的土地 、河流 、空 气 、矿 山 、森林 、草 原和海 洋 , 头 产业 的利 益补偿 ,二 、三 产业 对第一 产业 的利益 补偿 ,成 品 才 能促进 人与 自然 和谐相 处 ,为我们 自己更 为我 们子 孙后代 留 产 业对 资源产 业的利 益补偿 。 ( ) 设节 约型 、环保 型社会 四 建 下 持续发 展的家 园 。为 此 ,我们要从 以下 四个方 面进行 努力 : 我 国人 I太多 ,资 源短缺 ,环 境承 载力 已达极 限 。建设 节 : 1 ( ) 一 继续 加强人 口控制 ,大 力促进 人 的全 面发展 当前 , 继续控 制人 口增速 , 调整 人 口结 构 ,提高人 口素 质 , 约 型 、环 保型 社会 ,是促 进人 与 自然和谐 发展 、构建 和谐社 会 是促进 人 的全面发展 进而促 进人 与 自然 和谐 发展 的前提 。 为此 , 的必 然选 择 。我们必 须在 全社会 倡导 节俭 廉 洁为荣 、奢侈浪 费 政府 首先 需要做 出表率 , 效遏制公 款消 费; 有 必须 加大计 生工 作 的力 度 。坚决 遏制偷 生 、超生 现象 ,遏制 出 可耻 的消 费观念 。 生婴儿 性别 比攀 高趋势 ,同时要着 眼长 远 ,未雨绸 缪 ,精心设 企业 要加 强管 理 ,注重成 本核算 ,在 各个 领域 、各个 环节上 开 计应 对人 口老龄 化 的各种 预案 。另一 方面 ,要进 一步发 展教 育 展 技术革 新 ,实施 节 电 、节 水 、节 煤 、节油 、节地 等一 系列节 事业 ,推 行农村 中小 学九年 免费 义务 教育 ,实施 素质 教育 ,改 能 工程 。家庭 和个 人应秉 持 勤俭持 家 的优 良传 统 ,提倡量力 而 革教 学 内容 , 开展 公 民教 育 ,通过教 育 的普 及和 提高 , 国家 、 行 ,适度 消费 。 只有全社 会人 人参 与 ,我们才 有希 望建设 节约 为 民族 培育一 代代 具备独 立人 格 、善 于学 习思 考 、勇 于承 担社会 型社 会 。 同时 应 突出做好 唤 醒 、增 强全 民环境 意识 的宣传 、教 育工作 ,让 人人 了解环 境 、认识 环境 , 自 关心 、爱护 环境 。 觉 责任 、拥有创新 激情 和能力 的现代 公 民。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两个重要理念。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生态文明是坚持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的内涵和关系。

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建设是中心,但也要关注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科学发展观强调科技创新,提高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而生态文明则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提倡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保证人类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是相辅相成的。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

生态文明强调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只有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的目标都是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只有相辅相成,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都是为了人类的福祉。

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生态文明则注重保护环境,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存。

只有保护好环境,人们才能享受到清洁的空气、安全的食品和水资源。

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都是为了人类的福祉,都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贡献。

每个人都应该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的意识,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比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垃圾分类等。

只有每个人都能做到,才能实现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的目标。

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两个重要理念。

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

生态文明强调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浅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浅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浅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摘要: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关系,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这种辩证统一关系对我们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人与自然,发展观,环境,和谐,可持续,协调发展通过李教授《当代自然辨证法》课程,我对自然辨证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自然辨证法为我们提供了科学方法训练,对提高能力和开阔视野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学习总结,我明白了自然辩证法所研究和揭示的内容: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辨证法;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辨证法。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自然发展的现状从人类生活方面,现在人们对物质的需求过于旺盛,而一切物质的东西最终都得向大自然索取原料再经过工厂的生产而获得,人类只有从道德上检讨自己,学会过俭朴的生活,才会有自然与人的和谐,但是,目前人类做不到这一点,所以人与自然不能和谐相处。

资源与环境方面,我国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西部生态系统脆弱,西北干旱少雨,沙漠化严重;西南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土地贫瘠,石漠化严重,必须严加保护。

东部地区固然要加大治理和改善环境的力度,但是首先还是保护现存环境不再遭到大的破坏,不让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造成新的更大的破坏。

人口仍在继续增长,在人口压力不断增强条件下控制环境质量下降趋势,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人口方面,目前,我国现有人口有13亿,13亿是一个忧虑的数字。

13亿人要吃饭、要穿衣、要上学、要就业、要住房??,消费的需求乘以13亿,就是一个庞大的数目。

我国的耕地、水资源、森林以及矿产资源本来就稀缺,再除以13亿,就少得可怜。

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只有1.4亩,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

1997年到2004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1亿亩,人口却增长了6300多万,这一增一减,使得我国人均物质水平更加捉襟见肘,粮食安全、环境资源难以承受人口的增长。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解读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解读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解读作者:李泓伸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11期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关系,也是各个时代哲学的主要论题之一。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批判传统哲学、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科学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基础,从而为人类正确解答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一个紧迫问题。

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依据(一)普遍联系的观点整个世界系统是由人类社会和狭义的自然这两个要素所组成的,从这一点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人类重新认识和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不是主仆关系,也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更不是宰割与被宰割的关系,而是平等的朋友和伙伴的关系。

唯有和谐共生、共存共荣,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马克思从唯物主义自然观出发,把人看成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马克思曾说过“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也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马克思进一步认为,自然界也是人的一部分,“没有自然界,没有外部的感性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

人和其他动物一样都要受到自然界的制约,必须依赖自然界才能生存和发展,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若自然界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将受到威胁。

从这一点看,尊重自然,就是尊重生命;保护自然,就是延续生命。

(二)发展的观点1.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正是体现了发展的过程性:人与自然的发展正是经历了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发展到和谐发展,从不充分和谐发展,到比较充分和谐发展,最后到高度和谐发展,简言之,人与自然的发展呈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态势;2.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整体。

计划生育经典口号大全_口号标语_

计划生育经典口号大全_口号标语_

计划生育经典口号大全二胎开放了,让我们来看看以往计划生育的标语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生育,欢迎阅读!一、计生宣传标语1.中国社会要和谐,人口问题先解决2.实行计划生育,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3.建设人力资本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5.构建和谐社会,时时不忘国策6.重视计生谋发展,关注民生促和谐7.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计生8.稳定国家计生政策,共创和谐美满家园9.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整体素质10.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11.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2.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1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14.让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二、统筹解决人口问题15.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创建和谐幸福家庭16.千方百计解决人口问题,一心一意建设和谐社会17.人口问题关系国计民生,统筹解决需要你的支持18.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构建和谐美好家园19.变人口压力为资源优势,变资源优势为发展动力20.人口需要科学统筹,和谐需要全民共建2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22.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统筹解决人口问题23.倡导科学新风,构建和谐社会,统筹解决人口问题24.创造良好人口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5.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统筹解决人口问题26.你关注,我关注,人口问题就解决27.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坚定不移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道路28.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三、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29.低生育,素质好,男女都是宝30.地球妈妈太累了,再也擎不起太多的孩子31.控制人口数量利国惠民,提高人口质量强国富家32.稳定低生育水平,靠你靠我靠大家33.合理控制人口规模,保持生态自然平衡34.控制人口,保护环境,珍惜家园35.让自己更轻松,使社会更和谐36.控制人口,国之根本,少生优育,民之心声37.控制人口数量,关爱地球母亲38.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39.爱护天空和大地,人均意识要树立四、人口计生和新农村建设40.倡导新风尚,培育新农民,争创新农家,建设新农村41.树立婚育新风尚,建立和谐新农村42.优生优育出人才,农家日子富起来43.弘扬婚育新风,共创文明新村44.感谢您实行计划生育,祝福您家庭事业兴旺45.创生育文明,建新型农村46.少生快富奔小康,共建和谐新农村47.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48.新农村少生优生,好政策滋润田园49.家庭子女多,小康会滑坡50.少生快富奔小康,致力建设新农村51.破除旧习俗,建设新农村52.让实行计划生育的农民得到实惠53.新农民树新型婚育观念,新农村蕴新型生育文明五、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54.倡导科学婚检,预防出生缺陷55.出生缺陷干预好,帮你生个好宝宝56.人人都要关注和维护母亲和儿童的健康57.远离不良嗜好,孕育聪明宝宝58.宝宝素质高,生活烦恼少59.关注出生人口素质,让您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60.加强出生缺陷干预,全面提高人口素质61.人口素质高,小康早来到62.优生孕育新希望,传好人口接力棒63.优生优育优教,利国利民利家64.生男生女一样好,人口素质最重要65.生殖健康关系生活质量,人口素质关系社会和谐66.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事关千家万户幸福67.子女质量高,生活水平高,幸福指数高68.要想子女成才,先从优生抓起六、不断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69.一样的蓝天下,一样温暖的家70.留守家庭安心,外出务工放心,计生服务贴心71.流动的是人口,不变的是服务72.流动人口走四方,计生服务暖心房73.外出务工莫忘计生,健康服务一路同行74.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关怀关爱流动人口75.外出务工要防艾,千万别害下一代76.五湖四海,不分彼此,计生国策,一视同仁77.您为区域经济繁荣作贡献,我为您身心健康送服务78.关爱农民工,情暖千万家79.流动服务流动情,民心工程暖民心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80.敬老、养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美德81.把挚爱留给父母,让幸福陪伴老人82.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老年是社会的财富83.人人都会老,家家要尊老84.爱老、敬老、助老、养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85.关注老龄人口,发展老龄事业86.关爱老年人,幸福全家人87.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88.全社会都来关心、关爱老人89.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90.关爱老龄人口,发扬敬老风尚91.人生都有夕阳红,代代相承敬老情八、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92.自然界山水交相辉映,人世间男女平衡和谐93.男孩好女孩好,比例和谐更美好94.消除性别歧视,促进家庭和谐95.出生性别源于自然,人为选择有害社会96.有男有女喜事多,男女失调烦恼多97.自然和谐创造美丽世界,性别平衡构建幸福家庭98.保持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99.男女平衡家家乐,社会和谐代代兴100.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社会公平101.性别比长期失衡,社会家庭后患无穷102.严禁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103.严禁溺弃虐待女婴,依法保护妇女儿童权益。

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摘要:人与自然共处在地球生物圈的同一体中,人类的繁衍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必然以大自然为依托。

人不是自然的主宰者,统治者和征服者,而是自然的管理者和调控者,通过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人与自然;和谐;科学发展观工业革命以来,人们无不为科学技术的诸多成果倍感骄傲,无不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欢呼雀跃。

然而,严峻的现实让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赫然醒目,现在,人类也已经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人类要依存于自然,就要保护自然,和自然和谐发展。

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

人与自然和谐了,人与社会也自然和谐了。

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 只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伦理理念,确立一种全新的伦理价值观—“人与自然和谐”的伦理理念才能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

这正是我们社会主义中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正是这种最佳状态。

一、人与自然和谐历史渊源道家学派强调回到自然,反对破坏自然。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类的活动以地为法则,地的活动以宇宙太空为法则,宇宙太空的活动以道为法则,道的活动以自满自足为法则。

儒家代表孔子提出“钓而不网,弋而不射宿” ,主张只用鱼竿钓鱼,不用大网拦河捕鱼,并反对射猎夜宿之鸟,反对人类的滥捕滥猎。

其基本道理也在于不能把鱼和鸟捕光。

《礼记.祭义》记载曾子论孝时说:“树本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

”夫子曰:“断一树,杀一兽,菲以其时,非孝也。

”在孔子和曾子看来,乱砍乱伐乱捕杀,就是不孝。

对于山林只有保护而后取之,才能“取之不尽”,对于禽兽只有保护而后用之,才能“用之不竭”。

只有这样,人与自然才能保持生态平衡,和谐相处。

《萄子·天论篇》云:“列星随转,日月递昭,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萄子从中也讲出了自然界万物需“各得其和”和“各得其养”才能“以生”和“以成”的道理。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净能力 。 废水排放 量 2 0 年达 到4 0 03 6 亿
持续增加导致 了毁林 开荒 、陡坡开荒、
围湖造 田、 载放 牧 、 采滥樵 、 超 滥 竭泽

题及其 不 良影响
1 、存 在 问题
而渔 、过度开发地下水 等 “ 吃子孙饭、 断子孙路 ” 行为的 出现 , 从而造成水土

的 14 / 、 3 、 72 和 1% 草原 、 / 、13 4% 1.% 2 。 原油 、 、镍 、 、铝 、 铁 锰 黄金 、钨 、 铅 等均 大大 低于世界 平均水 平 ,且资源 空间分布 不均 。 () 3 环境 污染 问题令人担忧 。主要 污染 物排放 总量 大,远远 超过 环境 自
能称 是资源 大国 ,且各种 自然 资源的
丰富程度不 同, 如最 丰富 的、已位居世 界前列 的资 源— —煤 等一 旦按人 口平 均 ,都 将成 为稀 缺 、贫 乏和相对 不足
的 。 必然影响现代化建设 的进 程。 这 其 二, 已经超 出资源 承载极 限 的人 口及
树立 和认真 落实 科学 发展观 ,不 但要
维普资讯
促 进 人 与 自然 和 谐 发 展
● 游 宏 慧
发 展是 人类进 步 的永恒 主题 ,为
了实 现更好 更快地 发展 ,就 必须 牢 固
新增 的农村劳动力需要转 移。 () 2 很多资源人均 占有量低于世界
平均水平 。 我国虽然地大 , 由于人 口 但 多, 均资源 占有量却很 低, 人 我国人均
调查 , 西部 9 区生态破坏 造成的直接 省
在 人 口健康水平 、 人均受教 育程度 、 人 们 的道德 心理 等方 面均存 在一 些突 出 问题 。人类 发展 指数居世界 1 4 O 位,属 人力 资源低下 的国家之 一。其四,人 口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二 、 城乡二元结构 。 打破 努力促进城 乡和谐发展 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 “ 三农”问题始终是构建和 谐社会 的重 点和难 点 。沙湾县 6 %的人 口在农村, O 城镇化水平低 , 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 。 农 为此 , 我们认真落实 中央和 自治区两个 l 号文件精神 , 按照统筹发展 的理念 , 改变传统思维方式 , 积极用 工业化 思维谋 划农业 , 以工带 农, 工业反哺农业, 用 依托龙 头企业 带动, 调
沙湾县委 、 政府坚持 以科 学发展观 为指 导, 一步审视县域、 进 资源 、 区位 、 交通等优 势, 把握 西部大 开发战
略机遇 。 大力实施 “ 工业立县 ” 战略。依托 县域丰富的矿 产资源和农副产 品资源 , 加快优 势资源转换步伐 , 着
力 培植矿产建材 、 棉花 产业 、 绿色食 品、 油化工、 石 旅游开发五大核心产业 。 为推进工业化步伐 , 把招商 引资确
狠抓畜牧业基础 设施 建设, 扶持金牛沙湾股份公 司等三个千头 牛养殖基地扩 大规模 , 新建 2座现代化挤 奶厅 、 座挤奶站 , 内完成牧 民高标准定居 20户, 7 年 0 牛胚 胎移植 30枚 , 7 使牛羊 良种率 均达到 8% , 、 良 5 猪 禽 种率保持 10 牲畜商品率达到 4 %以上 。 0 %, 5 加大科技兴农工作力度 , 扩大科技特派 员制度试点成果 , 推行有 偿科技服务,增 强科技人员 的积 极性 ,尽快将先进适用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全 县农作物 良种 覆盖率达 10 棉花高密度栽培面积 占总播面积 的 9 %以上 , 0 %, 5 配方 施肥面积达到 4 0万亩 以上 , 病虫害综合 防治率达 到 9 %以上 。立足统筹城乡发展 , 5 坚持 以城带 乡, 稳步推进城乡基础 设施建设 。在城 南工 业区和柳毛湾工业

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摘要:人与自然关系史就是人类不断征服自然,从自然中获取自由的历史。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

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过程。

人与自然之关系不仅应该有认识关系,欲求关系,还应该有情感关系。

因此,人类为了持续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必须科学认识人与自然关系,改变生产方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人口、自然、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的是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

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过程。

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包括从自然界索取资源与空间,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包括资源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

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变。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断遇到新的挑战。

同时,人类在自然的“报复”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与自然关系所面临的问题不同,人与自然和谐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和谐与否, 如何实现和谐, 取决于人类当时的认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

原始社会,人与自然曾保持了一种原始的和谐关系。

当时, 人类以采集狩猎为生, 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人类屈服于自然,敬畏自然和崇拜自然,为强有力的自然所支配。

这一时期, 人类在畏惧自然情绪的笼罩下曾闪烁出或是萌发过人与自然和谐的愿望。

人类在这一时期对自然的认识仍是以畏惧自然情绪为主导的。

农业社会, 人与自然关系在整体保持和谐的同时出现了阶段性和区域性不和谐。

当人类把第一颗种子种入地下, 辛勤耕耘,期盼丰收时,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便由本能变为自觉, 人类开始由顺应自然到积极干预自然。

村委会标语口号

村委会标语口号

村委会标语口号村委会标语口号篇一:新农村建设标语口号新农村建设标语口号1、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新农村2、开发新能源享受新生活3、整治村庄环境改善农民生活4、户户倡树新风人人遵守公德5、完善村民自治推进村务公开6、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7、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8、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9、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纵深推进农业产业化10、大家一条心建设新农村11、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快发展12、做文明村民创美好家园13、美丽村落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14、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5、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6、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17、生男生女一样好,人口素质最重要18、人人都会老,家家要尊老19、树立婚育新风尚,建立和谐新农村20、实现男女平等,推动社会进步21、婚育新风进万家,文明幸福你我他22、关爱女孩就是关注民族的未来23、奖励扶助政策好,生男生女都养老24、东西南北中,平安记心中25、治安防范个个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受益26、出行谨记安全,相处勿忘和睦新农村建设宣传标语1、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建设新农村受益每个人3、新农村建设人人有责任4、全党动员,全面发动,全民参与,努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5、大家一条心建设新农村6、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反哺农业,回报农民7、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8、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构建环境优美农村9、农村要环保青山绿水好10、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11、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纵深推进农业产业化12、建设新农村倡导新生活13、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14、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15、培育文明新风构筑和谐农村16、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7、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8、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19、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20、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挥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21、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建新机制、树立新风尚22、热爱美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美好都江堰23、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增强集体经济实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摘要:人与自然关系史就是人类不断征服自然,从自然中获取自由的历史。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

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过程。

人与自然之关系不仅应该有认识关系,欲求关系,还应该有情感关系。

因此,人类为了持续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必须科学认识人与自然关系,改变生产方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人口、自然、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的是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

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过程。

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包括从自然界索取资源与空间,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包括资源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

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变。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断遇到新的挑战。

同时,人类在自然的“报复”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与自然关系所面临的问题不同,人与自然和谐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和谐与否, 如何实现和谐, 取决于人类当时的认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

原始社会,人与自然曾保持了一种原始的和谐关系。

当时, 人类以采集狩猎为生, 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人类屈服于自然,敬畏自然和崇拜自然,为强有力的自然所支配。

这一时期, 人类在畏惧自然情绪的笼罩下曾闪烁出或是萌发过人与自然和谐的愿望。

人类在这一时期对自然的认识仍是以畏惧自然情绪为主导的。

农业社会, 人与自然关系在整体保持和谐的同时出现了阶段性和区域性不和谐。

当人类把第一颗种子种入地下, 辛勤耕耘,期盼丰收时,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便由本能变为自觉, 人类开始由顺应自然到积极干预自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卷第6期2009年12月资源与产业RES OURCES &I NDUSTR IESVol 111No 16Dec 12009收稿日期:2009-05-11;修订日期:2009-11-11;责任编辑:刘英姿。

第一作者简介:沈建军(1977) ),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治理及清洁生产研究。

E 2m a i :l sjjx x7724@1631co m资源管理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沈建军1,武丽英2,祁利明1,王福斌1(11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21内蒙古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1)摘 要:针对当前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资源环境问题,本文在阐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内涵、人与自然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生态环保意识、正确把握科学技术发展方向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本质要求的观点。

并进一步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切实之举。

总结提出遵循自然发展规律,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类与自然共同进化、协调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464(2009)06-0044-04THE SCIENT IFIC CONCEPT O F DEVELOPM ENT CAN PROM OTE TH ECONCORDANCE BET W EEN HUM AN BE I NG S AND NATURES HEN Jian 2j u n 1,WU L i 2yi n g 2,Q I L i 2m i n g 1,WANG Fu 2bin1(1.Inner M o ngolia Institute of P o wer S cience ,H uhot 010020,China;2.Scho ol o f Life Science ,Inner M o ngolia Universit y ,H uhot 010021,China )Abstr a ct :A i m ing a t so m e i ssues regard i ng resources and environ m en t dur i ng a rapi d econo m i c develop m ent ,t h i spape r ,based on the concordance be t w een hu m an be i ngs and na t ure ,presents to estab lish the sc i entifi c concept ofdeve l op m ent ,to inc rease peop l e .s consc i ous ness to protect the ecolo gica l envi ron m ent .The technolo gy is a key point for t he concordance bet ween human be i ngs and na t ure ,and t he deve l op m ent of recycli ng econo m y is a practica l behavi or .Th is paper adv oca tes a co m pli ance to the natura l ru les ,asks peo p l e to establish t 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 l op m ent so as to advance t he concordance bet ween hu m an be i ngs and na t ure .It i s urgent to develop t he recycli ng econo m y f or a susta i nab l e develop m ent and har m o n i ous society .K ey w or ds :concordance be t w een hu m an be i ngs and nature ;t he sc i entifi c concept of develop m ent ;recycli ngecono m y ;susta i nab l e develop m ent1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内含人与自然界的和谐是二者关系高级阶段的产物。

它表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形式从简单、抽象向日益丰富的具体上升。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3个不同的发展阶段[1]。

第一阶段:人与自然原始的和谐统一。

在原始漫长的历史中,人类靠从生态系统中吸取天然生活资料维持生存,人类全部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都建立在依赖于周围自然环境的基础上。

此时自然生态系统没有受到外力的破坏,它凭借自我调节而保持自身原有的平衡。

人处于依赖和服从自然的地位,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比较协调。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0,所陶醉的就是这种境界。

第二阶段:人与自然的矛盾对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开发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

这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由于过度放大和膨胀了人的主体性,缺乏生态环保意识,因而对自然造成空前严重的伤害,人类自身也面临着深刻的生存危机和精神危机。

第三阶段: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当人类意识到第6期沈建军等: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片面追求发展而导致自然生态危机的严重后果时,便开始探索并建立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它是建立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同时又是建立在人类对自然价值和自然规律充分认识和尊重的基础上的。

因而它既不同于第一阶段人与自然原始的和谐关系,更不同于第二阶段人与自然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对这两个阶段进行否定之否定的结晶。

人类通过对自然的积极干预和改造,不断改变原生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创造出一个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平衡系统。

这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的平衡,它与原生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分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平衡状态。

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既不是/以人类为中心0的人与自然的对抗,也不是/以环境为中心0的人从属于自然,而是人与自然的有序结合、有机协调和协同进化。

2正确把握人与自然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带有两重性:一是自然对于人的制约性。

人存在于自然/之中0,而不是存在于自然/之上0或/之外0,所以人必须依赖于自然界,适应于自然界先定的条件,否则人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

二是人对于自然的能动性。

人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人要在依赖自然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能动性,通过创造性劳动,改造自然环境,否则就谈不上人所特有的存在。

在人与自然的这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中,人类应该把自身生存的自然环境看成是自己生命的组成部分,而不应把它当作生存、生命的异类因素来对待。

因为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关心,就是对自身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关心,这也要求人类对自身的/类0特性要有更加深刻的理性认识和更加自觉的理论认同。

从一味向自然索取转为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从只顾自己转变为关心自然、关心人类;从只考虑眼前利益转变为考虑可持续发展。

这种认识和认同必将推动人与自然逐步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3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自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注重的是对自然的征服,而忽视了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这种无视生态环境价值,把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的做法,既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又在更大程度上损害了经济的发展,损害了生产力的长期发展。

这种使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陷入两败俱伤的恶性循环之中的人的社会实践,从根本上进一步激化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又破坏了生产力。

可见,作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基石的社会实践,要求利用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把生态环境与生产力、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从两者的关系上凸现生态环境的重要价值,在价值观上实现从环境无价值到环境有价值的转变,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必须首先保护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价值理性0与/工具理性0的平衡。

[2]保护生态环境就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

其一,人类要与自然共同进化、协调发展。

人类生长在自然界之中,并以类的形式与自然打交道。

因此,就形成了人)社会)自然系统。

当前,生态的失衡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社会)自然的循环系统陷入了困境。

对此,我们不能不保持高度的警觉与清醒。

可见,建立人)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系统,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重要任务,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它无疑具有深刻的伦理意义。

其二,人类要爱护自然,而不能破坏自然。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应该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护自然,同自然共生同长,共生同荣。

因此,我们必须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就是保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高度出发,来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意义,进而牢固树立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

关心大自然,就是关心人类利益;呵护大自然,就是维护人类的生活权利。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应该要有新的思考和新的举措。

其三,人类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使自然向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

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不仅要依靠科学进步,而且还要依靠对生态环境价值的充分认识和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因为,生态环境是构成现实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同时,优美的生态环境还有利于促进作为生产力主导因素的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4正确把握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人类对自然界完全的依赖和从属地位,形成了人与自然存在的格局。

但是,科技正犹如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在征服自然界的同时也深深地伤害了自己。

早在一个世纪以前,恩格斯就警告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因为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最终都将报复我们。

不幸的是,这位先知先觉的哲人深有忧虑的劝诫已在一百多年后毫厘不爽地应验。

当酸雨、沙尘暴、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等生态危机不期而至,当我们惊诧于童年时代尚为常见的动植物转瞬之间便已濒危时,怀着亡羊补牢心态的人类又该怎样去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两重性?怎样去重新审视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呢?科学技术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有力杠杆,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一理想境界不可能在各种自然因素的盲目作用中自发实现,只能通过人类的自觉努力,通过人的创新、改造、控制和管理来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