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书湖阴先生壁》朗读+知识导学+课件教案
书湖阴先生壁-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小学)教案
书湖阴先生壁-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小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理解《书湖阴先生壁》这篇古文的内涵,领悟人生真谛;
2.能够熟练运用本文所学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及书写;
3.能够通过教学活动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语言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2.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领悟人生真谛;
3.了解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书湖阴先生壁》的形式和内容,理解文章的含义和主旨;
2.通过教师的课堂演示,形成对这篇古文语言的感性认识;
3.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讨论,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教学难点
1.文章语言形式的识别和理解;
2.对文章内涵的领悟和思考;
3.通过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
1.指导学生全面认识古文《书湖阴先生壁》的形式和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语言能力;
2.采用“激发兴趣、讲解文化、互动交流、评价总结”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
更好的学习效果;
3.创设适当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利用关于古文学习的课件,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了解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程度和学习兴趣,然后由教师进行概述和补充。
2.讲解
(1)讲解《书湖阴先生壁》
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书湖阴先生壁》的基本内容和形式,然后针对文字的构成和形式进行讲解,包括文中的用典方法和一些常见句型的使用。
(2)分析文本含义
分组讨论,针对文章中的某些文字和语言进行分析和解释,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原文的内在含义,并进行一些简单的互动质疑,促使学生们形成更加深刻的思考。
部编六上语文《古诗三首 书湖阴先生壁》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古诗三首书湖阴先生壁
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书湖阴先生壁》,熟读成诵。
(二)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味田园体面的幽雅,并从中感受到诗人对湖阴先生的欣赏。
(三)通过学习典故资料,感受后两句拟人、对偶的表达特点,体味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的心境。
二、教学准备
课件,微课。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诗,解诗题
1.了解“题壁诗”。
(1)引导:古人在游山玩水时有感而发,就会即兴在寺庙、旅店、楼阁等墙壁上提笔作诗。我们把这种诗称为“题壁诗”。
(2)背诵学过的“题壁诗”——《题西林壁》。
2.观察两个诗题(“题……壁”“书……壁”),说说发现。
(1)理解“书”的意思。(题写)
(2)理解诗题的意思。(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诗)
(3)读准诗题节奏。(书/湖阴先生壁)
3.介绍王安石、湖阴先生。
(1)学生交流对王安石的了解。
(2)借助注释认识湖阴先生:杨骥(字德逢),王安石的邻居。
(二)初读古诗,显韵味
1.回顾读好古诗的要求。(一读准字音,二读出节奏,三读出韵味)
2.同桌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3.反馈朗读。
(1)读出节奏。(学生自主练习朗读,在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的基础上,读出节奏)
(2)读出韵味。
①教师提示。读古诗时还得注意古诗的“韵”。找一找,这首诗哪几个字压韵了。(课件中的“苔”“栽”“来”,显红)
②指导学生朗读时延长韵脚。
③教师加手势范读第一句,学生读下面三句。
4.齐读。
(三)借助注释,想画面
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圈出诗中的景物,想一想这些景物是怎样的。(板书:借助注释)
《书湖阴先生壁》教案
4书湖阴先生壁3教案
一、赭题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3,说说你时诗SS的理解,
2,介绍作诗背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右,晚年闲居在南京紫金山苑的半山园,常跟耐近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的逢.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慨色十分欣赏.随“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遨写在当院靖壁上。
二、诵读,明确诗意
2.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旬广
3.再读,借助注称及相关资料,说说你读惭了什么?(了解全诗大玄、初步掌握古诗的感情荔调)
提示:几间简朴的茅台由于经常打扫,檄洁地净,没有苔理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行条•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印的守护苕:两座多情的山峰.不特遨请就推门而入,把淌淌的秀色送入眼帘.(前两行写庭沈景色,以静态描写方式,令扬庭优环境清洁由乾;后两行采用拟人手法,进行动态描写,把庭院内部与外部美景或系起来,杼动互补。全诗•把这座乡间小院的美最和主人的高收品格联现在读者面访.给人安用出饮的感受)
三、精读.悟诗情
1.默读,抓词感悟,说说你新的体会.(倒立于人物彩亲与情感的体会与感恰)
提示:
(I)湖阴先生人品高洁、官于生活情趣:清加脱俗,朴实勤劳.
(2)澜阴先生的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2.带着新的体会感情朗读。
3.描写兔初,赞美主人晶格,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抒发诗人自己的思想情操.你感受到了吗?说说吧!
表达了诗人退陪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书湖阴先生壁教案
书湖阴先生壁教案
书湖阴先生壁教案
导语:书湖阴先生壁主要是写作者在湖阴先生墙壁上所作诗歌,赞扬其无私育人的高尚品质。以下是由网小编为您整理的书湖阴先生壁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材简析】
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的湖阴先生的形象,细腻而隐讳地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轻松的心境。
过程与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感情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读题。
2、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
3、师小结并介绍作诗背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
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十分欣赏,随口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当院墙壁上。
二、诵读,明诗意。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全诗大意、初步掌握古诗的感情基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书湖阴先生壁》古诗三首说课教学课件
小结:《书湖阴先生壁》描写的是湖阴先生家的庭院清幽,院 内院外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湖阴先生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 朋友的深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作业
1.将诗读几遍,做到熟读成诵。 2.搜集几首题墙诗,读一读。
再见!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23 *京剧趣谈
资料链接
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视为 中国国粹。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 年)起,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 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 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 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 时期空前繁荣。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 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文中是怎样体现马鞭可以给演员无 穷无尽的表演自由的?
“可以……可以…… 可以……可以……” 给人足够的想象空间
你能根据这些描述想象手持马鞭的 人物的形象、姿态或是心情吗?
当高扬马鞭的时候我仿佛看到武将打马扬 鞭,驰骋疆场,英气勃勃的威武形象;当低垂 马鞭的时候可以想象一个人信马由缰的悠闲样 子……
京剧戏曲名段。
京剧中,不同人物通常会使用不同颜色的马鞭。猜
一猜下面这些人物分别会使用哪种颜色的马鞭,连一连。
皇帝
红色
项羽
粉色
吕布
书湖阴先生壁 教案教学设计
书湖阴先生壁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书湖阴先生壁》。
理解诗中的字词和句子,领会诗意。
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互读、教师范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运用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正确朗读和背诵《书湖阴先生壁》。
理解诗中的字词和句子,领会诗意。
难点:
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运用诗意进行创作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或地图,介绍湖阴先生的背景和诗作的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景物描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与背诵:
学生自读,互读,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书湖阴先生壁》。
学生跟读,背诵,教师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3. 字词解析:
学生自主学习,查找诗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
教师讲解重点字词,解释其意义。
四、教学评价:
1. 朗读与背诵评价:
在课堂上进行朗读和背诵的展示,评价学生的正确性和流畅性。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记录和反馈。
2. 字词理解评价:
对学生进行字词理解的小测验,评价学生对诗中字词的掌握情况。
教师对学生的字词理解情况进行记录和反馈。
五、教学延伸:
1. 创作与表达:
学生根据《书湖阴先生壁》的诗意,进行自己的创作,如绘画、写作等。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进行交流和分享。
2. 文化拓展: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书湖阴先生壁》公开课ppt课件
稻田
青山
11
2.结合注释交流下列词意。 无苔:苔:青苔。 成畦: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 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 周围有土埂围着。 排闼:推开门。
闼,小门。
12
品读古诗
茅檐长扫净无苔
诗意: 茅草房 庭院经 常打扫, 洁净得 没有一 丝青苔。
13
无苔 青苔
14
诗人是怎样写茅檐的净的? 仅用“无苔”二字写出了茅檐的 净。时值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 苔的生长比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 青苔喜阴暗,生长在僻静之处, 比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今庭院 内连青苔也没有,不正表明 无处不净、无时不净吗?
7
老师范读 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古诗,订正 自己朗读时的节奏划分。 书湖阴先生壁 [ 宋 ] 王安石 茅檐 长扫 净无苔, 花木 成畦 手自栽。 一水 护田 将绿绕, 两山 排闼 送青来。
8
齐读古诗 全班同学朗读古诗,注意读好节 奏,读出诗的韵味。 书湖阴先生壁 [ 宋 ] 王安石 茅檐 长扫 净无苔, 花木 成畦 手自栽。 一水 护田 将绿绕, 两山 排闼 送青来。
26
再读读这两句诗,你发现了什么?
一水护田将绿绕,此外还运用了 两山排闼送青来。拟人的写法。
这两行诗句,上下相对应的语句, 字数相同,结构相同,表达的意 思相关联,这里诗人采用 了对偶的句式。
27
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 辞手法,将“一水”“两山”描 绘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 “护 ”“绕”二字显得那么有情,生 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江南乡村美丽 的自然景色。
书湖阴先生壁教案
书湖阴先生壁教案
教案1:
课题: 《书湖阴先生壁》导读
教材: 《文言文阅读教程》
教学目标:
1. 了解和理解课文《书湖阴先生壁》的背景、内容和作者的意图。
2. 掌握《书湖阴先生壁》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1. 掌握课文《书湖阴先生壁》的内容和意义。
2. 熟悉文中出现的古代词汇和句式结构。
教学难点:
1. 理解并解读文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言文阅读和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5分钟)
1. 列示一个“湖阴先生壁”的标题,让学生猜测课文内容。
2. 引导学生回想之前学习的文言文课文,了解一些常见的句式和词汇。
二、讲解课文 (15分钟)
1. 带领学生读课文《书湖阴先生壁》。
2. 通过问答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内容和作者的意图。
三、课文分析与讨论 (20分钟)
1. 分组讨论,就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展开讨论。
2. 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四、词汇学习 (15分钟)
1. 教师讲解文中的生僻词汇,并指导学生进行拼读和理解。
2. 学生们根据给出的词汇表,自行总结并记忆所遇到的生词。
五、句式分析与记忆 (15分钟)
1.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主要句式结构和表达方式。
2. 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课文,强化对句式和表达方式的理解和记忆。
六、课文背诵 (10分钟)
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记忆,进行课文的背诵。
2. 分组展示和评选出最佳的背诵者。
七、课堂小结 (5分钟)
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点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导学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的愉悦与轻松的心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它的感情基调是豪迈的。这节课我们学习诗的风格则迥然不同,那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王安石的这首诗《书怀阴先生壁》。
2、说说对诗题的理解。(书:书写,也就是写诗;壁:墙壁)。
反问学生:
①读题目停顿在哪呢?(书和胡阴先生后面)齐读课题。
②会读了,就告知题目意思。(作在胡阴先生家墙壁上的诗)
③走近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列宁曾称他为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梅花》、《元日》、《登飞来峰》等,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经典流颂。)
④阐述作者胡阴先生有什么关系?(胡阴先生名杨德逢,是作者元丰年间闲居江宁是的一位邻里好友,初夏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景色环境十分欣赏,应主人要求题诗墙壁。)
(二)讲授新课:
1、自由地读一读全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老师强调畦)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课件
想想《江南春》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 春天的特点。
作者抓住了黄莺、红花、绿柳、水乡 、山城、酒店、小旗、春雨等景物,表 现了江南春天的风光无限。
读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一水 护田 将绿绕, 两山 排闼 送青来。
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课后小结
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 效率,才会成功。
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读读《浪淘沙》(其一),说说你从哪里体 会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这首诗通过描写黄河的形状、含沙量 以及声势表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干净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整洁
诗人是如何表现出小院的这些特点的?
“无苔”,时值青苔繁盛 季节,而庭院之内却没有,这 正表明了小院的干净。
“成畦”,说明花圃很整 齐,也暗示出花木的丰美,既 整齐又不单调。
从中你能感受到小院主人什么样的性格 特点?
爱好洁净
朴实勤快 热爱生活
兴趣高雅
一水护田将绿绕
阴
花木——手自裁
先 生 壁
外景 一水——将绿绕 两山——送青来
17古诗三首-书湖阴先生壁 课件(14张PPT)
2
清平乐·村居
0
2 3
【宋】辛弃疾
六
书
年 级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湖 阴
语
文 上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先 生 壁
册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课堂小结
2
0
2 3
景色:洁净清雅
六
书
年
湖
级
阴
语 文
书湖阴先生壁
先 生 壁
上
册
情谊:深厚真挚
2
0
2
3
六
书
年 级 语 文
谢谢观赏
册
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3.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的心境。
情境导入
2
0 2
王安石
3
六
书
年 级
宋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湖 阴
语 文
思想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先 生 壁
上
册
宋神宗执政时,
发动过“王安石变法”,
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变法改革。
生字、新词
畦 2
➢ 新课导入
➢ 可以编辑修改 ➢ 最新 2023-2024学年
六年级语文上册《书湖阴先生壁》课件
书 湖 阴 先 生 壁
第18课《书湖阴先生壁》课件
课堂问答
1. 诗中通过“
” 二字来表现庭院的“净” ,具有非
常丰富的表现力。
2.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
什么表达效果?
1. 无苔
2. 拟人和对偶修辞手法。 对偶: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诵易记。 拟人:形象生动,把山水写成富有人情味的亲切形象
助读信息
古人有在墙壁上题诗的习俗,有些题壁诗借眼前景物寄托诗 人的思想感情,有些则直抒胸臆,这首诗属于前一类,写的是湖 阴先生的住宅,却寄托了诗人的闲适心情。
生字词学习
檐(yán) ,畦(qí),闼(tà)
译文和注释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译文: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 主人亲手栽种。
其诗擅长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风 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有 《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王安石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前期主要是政治诗, 不平则鸣,注意社会现实;后期退出政坛后,心情渐趋平淡, 大量的写景、以咏物诗为主。《书湖阴先生壁》就是退出政 坛后的作品。
注释: 书:书写,题诗。 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紫金山时的邻居。 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无苔:没有青苔。 成畦: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小学古诗《书湖阴先生壁》朗读+知识导学+课件教案
小学古诗《书湖阴先生壁》朗读+知识导学+课件教案书湖阴先生壁
(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译文】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桑树枝叶繁茂,楝花也十分繁盛。清风吹送楝花余香,悄悄地送过墙头。
黄鸟数声啼叫惊起了午间的残梦,恍恍惚惚,我还以为身在旧居半山园中。
【注释】
(1)书:书写,题诗。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今江苏南京)紫金山时的邻居。
(2)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无苔:没有青苔。
(3)成畦:成垄成行。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4)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5)排闼:开门。闼:小门。送青来:送来绿色。
(6)楝花:苦楝花,常见于北方地区,花淡紫色,有芳香。
(7)敛:收敛。垣:矮墙。
(8)黄鸟:黄莺。午梦:午睡时的梦。
(9)半山园:王安石退隐江宁的住所,故址在今南京东郊。
【背景】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半山园约落成于元丰二年至五年(1079—1082)之间,这首诗应当是元丰前期的作品。
【作者】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8古诗三首 书湖阴先生壁课件(共14张PPT)
讨论交流
前两句诗写出了庭院的什么特点?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长扫
净
花木成畦
整齐
环境清幽 干净整齐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诗意: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 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 亲手栽种。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诗意: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 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 去绿色。
合作探究
后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 好处?
后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一水” “两山”描绘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
“护”“绕”二字显得那么有情,生动形象地 描绘出了江南乡村美丽的自然景色。
从中你能感受到小院主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洁净
勤快 热爱生活 兴趣高雅
拓展延伸 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句
主要作品有《元日》《泊船瓜洲》等。
朗读节奏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茅 檐/长 扫/净 无 苔 , 花 木/成 畦/手 自 栽 。 一 水/护 田/将 绿 绕 , 两 山/排 闼/送 青 来 。
朗读指导
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舒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
精读古诗,理解诗意
反复朗读《书湖阴先生壁》 结合注释,理解词语及诗句的
统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古诗三首《书湖阴先生壁》课件(共26张PPT)
小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歌。
谢谢,再见!
自主预习
自读提示一
朗读课文,思考: 1.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以看出杨德逢什么性格?
2.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理解词语
书湖阴先生壁
茅屋檐下, 这里指庭院。
没有青苔。(宋)王安石 成垄成行。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作者介绍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 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 《桂枝香》等。 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 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创作背景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德 逢屋壁上的一组诗。
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 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
半山园约落成于元丰二年至五年(1079— 1082)之间,这首诗应当是元丰前期的作品。
朗读
自由诵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注意本诗的停顿节
奏。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感悟诗境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后两句诗是什么描写?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书湖阴先生壁》 教案
《书湖阴先生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书湖阴先生壁》。
(2)理解诗歌的字词含义,翻译诗句,领会诗意。
(3)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对湖阴先生壁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
1. 诗歌的字词含义和翻译。
2. 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
1. 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
2. 诗歌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教材:《书湖阴先生壁》原文及注释。
2. 学生教材:古诗文阅读教材。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诗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2)介绍《书湖阴先生壁》的作者及背景。
2. 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意。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字词含义,翻译诗句。
3. 合作探讨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4. 诗歌欣赏
(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发表对诗歌的看法。
5. 情感教育
(1)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爱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践行爱国主义。
6. 课堂小结
7. 作业布置
(1)背诵《书湖阴先生壁》。
(2)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收获的感悟文章。
8. 板书设计
《书湖阴先生壁》
作者: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古诗《书湖阴先生壁》朗读+知识导学+课件教案书湖阴先生壁
(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译文】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桑树枝叶繁茂,楝花也十分繁盛。清风吹送楝花余香,悄悄地送过墙头。
黄鸟数声啼叫惊起了午间的残梦,恍恍惚惚,我还以为身在旧居半山园中。
【注释】
(1)书:书写,题诗。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今江苏南京)紫金山时的邻居。
(2)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无苔:没有青苔。
(3)成畦:成垄成行。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4)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5)排闼:开门。闼:小门。送青来:送来绿色。
(6)楝花:苦楝花,常见于北方地区,花淡紫色,有芳香。
(7)敛:收敛。垣:矮墙。
(8)黄鸟:黄莺。午梦:午睡时的梦。
(9)半山园:王安石退隐江宁的住所,故址在今南京东郊。
【背景】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半山园约落成于元丰二年至五年(1079—1082)之间,这首诗应当是元丰前期的作品。
【作者】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赏析
这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首诗。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作者退居金陵(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首二句赞美杨家庭院的清幽。”茅檐”代指庭院。”净”即干净。怎样写净呢?诗人摒绝一切平泛的描绘,而仅用”无苔”二字,举重若轻,真可谓别具
只眼。何以见得?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不正表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吗?在这里,平淡无奇的形象由于恰当的用字却具有了异常丰富的表现力。
“花木”是庭院内最引人注目的景物。因为品种繁多,所以要分畦(qí)栽种。”畦”是指田园中分成的小区。”成畦”二字并非仅仅交代花圃的整齐,也有力地暗示出花木的丰美,既整齐又不单调。这清幽环境令人陶醉,所以当诗人的目光从院内花木移向院外的山水时,他的思致才会那样悠远、飘逸,才会孕育出下面一联的警句,”一水”“两山”被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的形象,而为千古传诵。
但后二句所以广泛传诵,主要还在于这样两点:
一、拟人和描写浑然一体,交融无间。”一水护田”加以”绕”字,正见得那小溪曲折生姿,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这不恰像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小孩的情景吗?著一”护”字,”绕”的神情明确显示。至于”送青”之前冠以”排闼(tà)”二字,更是神来之笔。它既写出了山色不只是深翠欲滴,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扑向庭院而来!这种描写给予读者的美感极为新鲜、生动。它还表明山的距离不远,就在杨家庭院的门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尤其动人的,是写出了山势若奔,仿佛刚从远方匆匆来到,兴奋而热烈。所有这些都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而这种种描写,又都和充分的拟人化结合起来。那情调、那笔致,完全像在表现”有朋自远方来”的情景:情急心切,竟顾不得敲门就闯进
庭院送上礼物。二者融合无间,相映生色,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清新隽永,韵味深长。
二、这两句诗也与杨德逢的形象吻合。在前联里,已可看到一个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的湖阴先生。所居仅为”茅檐”,他不仅”扫”,而且”长扫”(即常扫),以至于”净无苔”;”花木成畦”,非赖他人,而是亲”手自栽”。可见他清静脱俗,朴实勤劳。这样一位高士,徜徉于山水之间,当然比别人更能欣赏到它们的美,更感到”一水”“两山”的亲近;诗人想象山水有情,和湖阴先生早已缔结了深厚的交谊。诗以《书湖阴先生壁》为题,处处关合,处处照应,由此也可见出诗人思致的绵密。此诗对于”一水”“两山”的拟人化,既以自然景物的特征为基础,又与具体的生活内容相吻合,所以气足神完,浑化无迹,成为古今传诵的名句。
在修辞技巧上,三四两句也堪作范例。”护田”和”排闼”的典故都出自《汉书》,是严格的”史对史”、”汉人语”对”汉人语”,可见诗律极为工细精严。但读来自然天成,全似未尝着力准确地说,由于诗人将典故融化在诗句中,我们只觉得他采用了拟人手法,而不感到是在”用事”。”用事”而不使人觉,这正是其成功之处。
主题思想
《书湖阴先生壁》这首诗通过对友人湖阴先生家的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湖阴先生的一片深情,赞颂了友人人品的高洁。
重点解析
①重点句解析:这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门外景物,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味的亲切形象。一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护”和“绕”字显得那么有情。门前的青山见到庭院这样美丽、干净,也奉献上自己的一片青翠。
互相探究
·结合“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两句诗,说说什么是对偶句。
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相近、相对、相连的内容,叫对偶。
在这两句诗中,
“一水”对“两山”
“护田”对“排闼”
“绿”对“青”
“绕”对“来”
都对得非常工整。恰当地运用对偶的手法,能使我们的作品在形式上整齐美观,协调均匀,在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结构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