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能与电能》word学案
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学案
必修2 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学案
一、基础支撑(课前完成)
1.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Zn Sn Pb (H)Hg Pt Au
2.判断物质是不是电解质(再各列举2例)
电解质:HCl、NaOH、CuSO4、;
非电解质:酒精、蔗糖、。
3.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能进行的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Cu + HCl——Zn + H2SO4——
4.判断一个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HCl+NaOH——Cu+ AgNO3——
5.能分别写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Zn + 2H+ = Cu+2Ag+=Cu2++2Ag
氧化反应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还原反应
二、知识要点(当堂弄懂)
1.基本知识
⑴原电池概念:将能转变为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⑵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负极():电极反应式,反应;
正极():电极反应式,反应。
电池反应(总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2.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金属和一种能导电的非金属)作电极;电极浸入电解质溶液中;形成闭合回路;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3.正、负极判断,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书写
⑴正、负极判断①两极的活泼性(通常);
②电极是否溶解,电极上是否析出物质(气体/金属)
③电子流出/流入,电流方向;
④得/失电子,氧化/还原反应(实质)。
⑵电极反应式书写负极失电子;正极一般不参与反应,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正极上得电子。
⑶电池反应式书写将正、负极两个反应式相加即得(特别注意得失电子总数相等)。
⑷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离子移动方向带正电荷的阳离子移向正极,带负电荷的阴离子移向负极。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精品导学案(答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学案
⼈教版⾼中化学必修2精品导学案(答案)必修⼆第⼆章第⼆节化学能与电能学案
第⼆章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
课前预习学案
⼀、预习⽬标
1、了解燃煤发电的流程及关键步骤
2、通过预习尝试填写有关锌铜原电池的基础知识
3、记住化学电池的本质
4、了解常见电源
⼆、预习内容
1、燃煤发电的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电池的反应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见的化学电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学习⽬标
1、了解燃煤发电的流程及关键步骤
2、掌握锌铜原电池的基础知识
3、记住化学电池的本质
4、了解常见电源
⼆、学习重难点:掌握锌铜原电池的基础知识
三、学习过程
㈠燃煤发电的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探究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尝试填写下表:
⑵原电池中如何判断正负极?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和科学探究形成原电池概念,初步了解原电池的组成,理解原电池的基本化学原理,初步掌握电极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通过原电池构成条件的研究,学习科学研究方法;了解干电池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分析火力发电的原理及利弊,建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路,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分析,提出实现新思路的各种推测和猜想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实验和科学探究,训练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从而获得科学研究能力和技巧,增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在成功与失败之间体验探究的快乐,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体验交流的快乐,在课堂与生活的有效链接中体验学以致用的快乐,最终得到自我价值的体现。
(2)利用课堂内学习探究课堂外调查相互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对原电池的技术产品——各种化学电源的原理、应用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之后,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初步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提高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反应原理、构成及应用。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教学方法】科学设想—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归纳总结
【课内外教学资源及组合】
1、实验准备:Zn片、Cu片、铁丝、铜丝、石墨棒、干电池、稀硫酸、CuSO4溶液、乙醇、西红柿、苹果(或其他水果、蔬菜)、灵敏电流计、烧杯、导线。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2.2 化学能与电能---原 电 池 人教版
《原电池》
一、设计思路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的实施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个性、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求知,学会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种信息及信息资源,将对原有知识的回顾与新知识的引入融为一体,将实验探究与思考交流交替进行,并以此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合作与分享意识、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内容,该节分为两课时教学,本课为第一课时。本节课内容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有更加深入的学习,因此本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感受到理论到实践的应用,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能量与我们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有着重大价值。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决定了本节学习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电化学的基础,理解原电池原理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初次接触电化学知识,很兴奋。在学生学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之前已具有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等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微观原理分析能力和感性的实验体验,因此可以利用多媒体和边讲边实验有效地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3、总体思路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按照从易到难,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顺序,从学生常见的
干电池引入原电池的内容,通过对探究干电池给电路中用电器供电的原理,激起学生的
本节课的好奇心,可以达到教学创设情境的需要。
首先通过实验,引入课题。在实验——观察——讨论——推测——验证——归纳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索能产生持续稳定电流的原电池的条件。
高中化学《化学能与电能》教案必修
高中化学 2.2化学能与电能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 2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获得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
2.形成原电池的概念;探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能对自己的探究原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形成正确能源观..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概念与构成的条件..
教学难点:用已经学过的有关知识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条件和装置..
教具准备:多媒体、烧杯、导线、电流表、铜片、锌片、石墨棒、稀硫酸..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多媒体动画展示:热电厂生产的过程
板书一、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热能转化成机械能、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二、板书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原理与装置
学生自学阅读课本P35第二、第三段..思考问题:教师播放投影片
1.当氧化剂和还原剂直接接触进行反应时;化学能要经过一系列能量转换才能转化为电能..
2.把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开;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两个不同区域进行..
3.需要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架设桥梁使电子从氧化剂区域流向还原剂区域..
4.考虑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环境;化学物质的选择..
5.从电学角度考虑仪器选择和组装问题
师生互动:
1.学生活动形式:组成课堂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建立思维模型..
高中化学必修化学能与电能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化学能与电能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3. 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化学能的定义和种类
2. 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难点:
1. 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计算
教学方法:
1. 讲授与示范相结合
2. 实验与讨论相结合
3. 案例分析与问题解答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实验展示化学能和电能的转化过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化学能的定义和种类
1. 讲解化学能的概念和种类
2. 示例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际应用
三、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1. 讲解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原理
2. 实验演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四、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讲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计算方法
2. 举例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性
五、案例分析与讨论
1. 分组讨论化学反应能量示意图并解决相关问题
2. 汇总各组讨论结果,展示交流成果
六、课堂小结
通过课堂小结,强调化学能与电能的关系及重要性。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概念、相互转化过程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应用和意义。
化学能与电能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2)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一、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过氧化还原反应和电解质溶液并且介绍过电解方法冶炼金属(必修2第四章学习),电解方法冶炼金属属于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而原电池则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从教学内容上分析,教材内容的安排顺序是根据学生已有的金属性质设计实验创设学习情景,引入认知冲突,并通过铜锌原电池实验的分析,领悟原电池的组成和原理,再利用原电池原理认识常见的化学电源,解释常见的金属腐蚀问题(必修教材没有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是通过铜锌电池实验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究来总结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并且难点是通过铜锌电池实验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原电池是对金属与电解质溶液知识的结合。通过学生学习要求达到对有关“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性质及活动强弱比较”等知识的整和。
从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分析,学生达到由认识纯金属的性质到认识不纯金属的性质的要求。在此前学习的是纯金属的性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金属制品都是不纯金属成合金,如何解释常温下金属制品生锈的现象呢(必修教材已经删除该内容)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实现书本知识(理论)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再由生活实践的感性认识向书本知识的认识的飞跃,提高学生关注自然,社会和生活现象的热情。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原电池之前,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并且对带电粒子定向移动也非常了解。这为学生学习原电池两极变化和外电路电子流向,理解原电池原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学生通过对原电池的学习增加学生对原电池的感性认识,对原电池的探究,掌握逻辑推理方法,学会归纳化学反应原理的过程和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演绎过程。但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缺乏知识连贯性,学生可能不会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对原电池中正负极判断及电极方程式书写会存在问题。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2.2化学能与电能3-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部分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电化学的基础,理解原电池原理有一定的难度。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有: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原电池原理和组成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原电池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
本节教材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教学素材,富有深刻的自主探究教学思想内涵。首先,新课引入的演示实验2-4为探究教学创设了问题情景,当学生观察到“铜片上产生气泡”这一反常的实验现象,就会情不自禁地提出一系列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并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相关结论;当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原理后,教材又设置了一个“科学探究”和“思考与交流”栏目,让学生自己探究讨论归纳出“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同时,课本插图“水果电池”,是本课时探究教学内容的应用和延伸。
当然,为了更好地实施探究教学,还需对本节教材内容作必要的处理和补充。
(1)变教材中的教师演示实验2-4为学生动手实验。这样不仅使学生观察到明显的现象,还能使学生直接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获得直接的体验。(自主探究探究1)
(2)教材中“组成原电池的条件”时设致了“科学探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直接经验,再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出规律,最终得出组成原电池的必要条件。(自主探究探究2)
高中化学-2.2《化学能与电能》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第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获得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
2.形成原电池的概念,探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能对自己的探究原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能源观。 教学重点
原电池的概念与构成的条件。
教学难点
用已经学过的有关知识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条件和装置。 教具准备
多媒体、烧杯、导线、电流表、铜片、锌片、石墨棒、稀硫酸。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一、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化石燃料燃烧 蒸汽 发电机
1.火力发电: 化学能
热能 机械能 电能
(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电池
2.化学电源: 化学能 电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获得原电池概念和组成条件的基础上,能设计出一些原电池实验,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在探究设计原电池实验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2. 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2020-2021学年化学人教版必修2学案:2.2.1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Word版含解析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激趣导读] 甲醇燃料电池是一种低温有机燃料电池,微型甲醇燃料电池适用于手机、电话、笔记本电脑、掌上摄像机和游戏机。它的电能要比传统电池大10倍,其面积约有一平方英寸、厚度不到110英寸。这种电池“能呼吸”,完全摒弃了传统电池的“气泵”热转器和其他复杂装置,因而体积微小,其电路设计独特、精巧,非常适用于各种新电子产品。电池中化学能与电能是怎样转化的呢?
[目标] 1.了解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2.理解原电池的概念、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
3.掌握原电池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4.了解几种重要的化学电源。
5.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现代文明的重大意义。
第1课时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一、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1.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如流水、风力、原煤、石油、天然气等。
2.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如电力、蒸汽等。
其中电能是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二次能源。
二、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1.燃煤发电的能量转化
(1)过程:化学能――→燃烧热能――→蒸汽机械能――→发电机
电能。
(2)燃烧是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关键。
2.原电池
(1)实验探究。
(2)原电池。
①定义: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②工作原理(以铜-锌-稀硫酸原电池为例):
③构成条件——“两极一液一线一反应”
a.两极——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为能导电的非金属)。b.一液——电解质溶液。
c.一线——形成闭合回路。
d.一反应——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探究点一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和工作原理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案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Ⅱ中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内容。本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化学理论知识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应用。而本节内容则是侧重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研究,从知识上说则是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应用之一,也是实现氧化还原反应这一主干知识的螺旋式上升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本节课的重心是实现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的研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原理。
2、学会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的逻辑思维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和小组合作学习,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4、了解各类电池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认识化学的价值。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通过实验探究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及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分析、讨论、思考、交流、归纳、小结。
五、2课时
五、教学过程
能源的分类
1、按取得方式:①一次能源----流水、风力、太阳能、煤、石油、天然气等;②二次能源:电力、蒸汽等。
2、按能源结构:①常规能源----石油、煤、天然气、水力等;②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能等。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常常伴随有发光、发热等能量的变化,这是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热能。那么,化学能是否可以转化为电能呢如果能,又是怎样转化为电能的呢
§2-2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
2020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教师用书:2-2-1 化学能与电能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
时间: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一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一、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二次能源中的电能是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能源。
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燃煤发电的能量转化
(1)过程:化学能错误!热能错误!机械能错误!电能
(2)化石燃料的燃烧(氧化还原反应)是使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
2.原电池
(1)实验
(2)原电池概念: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3)铜锌原电池工作原理
电池总反应:Zn+H2SO4===ZnSO4+H2↑。
(4)反应本质: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5)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理论上,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
①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或一个为金属,一个为能导电的非金属)电极。
②具有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回路。
1.正误判断
(1)HCl+NaOH===NaCl+H2O是放热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2)在铜—锌—稀硫酸原电池中,电子由锌通过导线流向铜,再由铜通过电解质溶液到达锌()(3)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 )
(4)原电池中的负极反应一定是电极材料失电子()
(5)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CuCl2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
[答案] (1)×(2)×(3)√(4)×(5)√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划分,氢气为二次能源
B.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
C.火力发电是将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D.在火力发电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实际上是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课时1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初步认识原电池的反应原理;
2、了解原电池的概念,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与电极反应。
②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练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的分析,理解原电池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拓展和运用;
3、通过对构成原电池条件的探究,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能力,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练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初步感受其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利用价值;
3、培养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形成条件及电极反应。
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等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核心,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同时,原电池也是高中阶段电化学部分知识的重点之一,因此学好其概念、原理、组成、构成条件及电极反应是本节课的重点
而由于学生高中阶段对电化学的学习才刚刚起步,对于微观原理的认识能力尚有欠缺,故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同时电极反应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存在相同点和不同点,因此学会正确判断并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理清电极反应方程式与总反应方程式之间的关系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高中化学《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板块: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化学2》
2.年级:高一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章节:第二章第二节
5.教学时间:45 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
(2)初步学会电极反应式及原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通过学生的猜想、设计、实验、结论、运用等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火力发电利弊分析及电池的开发,增强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
(2)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投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积极情感。
2.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原电池原理、原电池组成条件。
【教学难点】原电池组成条件的探究。
本节课是《化学能与电能》的第一课时,只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原电池的定义、工作原理以及构成条件这些基本要素。第二课时主要是介绍发展中的化学电池。对原电池的更深层次理解、应用,在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将会进一步学习。
3.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已经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的知识,通过物理学习已掌握了电池中电子的流动方向、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已充分认识到电的重要性,知道一些获取电能的方法,使用过干电池、锂电池等电池。
4.设计思路:
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情,我将本堂课分成了四个板块。第一个板块:心有千千结。通过学生自学,了解我国发电总量的构成、火力发电的利弊。提出能不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过渡到第二个板块:交流对对碰。在这个板块中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质疑、分析,动画演示等环节得以突破。第三个板块:探究尖尖角。采取了探究式的方法对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进行教学。学生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动手实验、获取事实、得出结论,再通过小组发言的形式,获得共识。第四个板块:体验步步高,通过学生谈收获、讲疑惑、做水果电池等方式,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升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能与电能》word 学案
1.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
2.初步了解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3.把握原电池的构成要素以及电池正负极的判定。
4.会书写简单的电极反应式。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1)一次能源。
直截了当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包括风力、流水、潮汐、地热、原煤、石油、天然气、天然铀矿等。
(2)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通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如电力、蒸汽等。
2.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1)燃煤发电的能量转换过程。
化学能――→燃烧热能――→蒸汽机械能――→发电机电能。
(2)原电池。
①定义:把化学能直截了当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②构成条件:具有爽朗性不同的两个电极;具有电解质溶液;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 ③反应本质:化学电池的反应本质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3)电极。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4)电极方程式。
表示正、负极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应用摸索】
从上述火力发电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阐述原电池的优点。
提示:火力发电需要通过较多的能量转化过程,每次转化都会有能量的消耗,因此能量利用率不高,而原电池是把化学能直截了当转化为电能,因此能量利用率较高。
1.以下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的是________。
答案:④⑥
2.依照Zn+2H+===Zn2++H2↑的反应原理设计一个原电池,当Zn为负极时,正极能够选用的金属材料是(D)
A.镁B.石墨C.铝D.铅
3.有关原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在外电路中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
B.在原电池中,只有金属能作负极
C.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方向移动
D.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负极方向移动
基础训练
1.下列有关燃煤发电的一系列能量转换的过程,正确的是(A )
A .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B .热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
C .机械能→化学能→热能→电能
D .热能→机械能→化学能→电能
解析:燃煤发电原理——从煤中的化学能开始的一系列能量转化过程: 化学能――→燃烧热能――→蒸汽机械能――→发电机电能
故答案为A 。
2.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
A .原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 .原电池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还原反应
C .原电池在工作时其正极不断产生电子并经外电路流向负极
D .原电池的电极只能由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
解析:原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A 正确;原电池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氧化反应,B 错;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C 错;原电池的电极可用石墨构成,D 错;答案为A 。
3.下面是四个化学反应,你认为理论上不可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D )
A .Zn +Ag 2O +H 2O===Zn(OH)2+2Ag
B .Pb +PbO 2+2H 2SO 4===2PbSO 4+2H 2O
C .Zn +CuSO 4===Cu +ZnSO 4
D .C +CO 2===2CO
解析:D 项是吸热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过程中吸取能量,不能设计为原电池。
4.关于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下列叙述有错误的是(C )
A .发生氧化反应的为负极
B .正极为电子流入的一极
C .比较不爽朗的金属为负极
D .电流的方向由正极到负极
解析:原电池中相对爽朗的金属为负极,不爽朗的为正极,C 项错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A 项正确;原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出,由正极流入,电流方向与电子流淌方向相反,B 、D 两项正确。
5.在盛有稀H 2SO 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
A .正极邻近的SO 2-4离子浓度逐步增大
B .正极有O 2逸出
C .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D .铜片上有H 2逸出
解析:A.该原电池放电时,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A 错误;
B.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被还原生成氢气,故B 错误;
C.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即由锌片流向铜片,故C 错误;
D.Cu 电极上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有氢气逸出,故D 正确;故选D 。
6.如图所示装置中,观看到电流计指针偏转,X棒变重,Y棒变轻,由此判定下表中所列X、Y、Z物质,其中能够成立的是(D)
解析:电流计指针偏转,X棒变重,Y棒变轻,说明该装置为原电池,X棒有固体析出,Y棒失去电子进入溶液。A.锌比铜爽朗,因此锌失去电子,生成锌离子进入溶液,X棒变轻,Y上有氢气放出,错误;B.Y为Fe极,则Fe失去电子,生成亚铁离子进入溶液,Y 棒变轻,而X生成氢气,错误;C.锌失去电子进入溶液,则X变轻,Y上有银形成, Y变重,错误;D.Y为Zn,则Zn失去电子进入溶液,Y棒变轻,碳棒上有Cu析出,则碳棒增重,形成电流,正确;答案选D。
能力提升
7.①②③④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
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
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
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
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
据此判定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④②① D.③①②④
解析: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说明电子从①流向②,则①比较爽朗;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①为负极,①比较爽朗;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则②为正极,④比较爽朗;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③作负极,③比较爽朗。据此判定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③④②;答案选B。
8.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两支相同的试管中,然后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