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语文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 专题05 正确使用熟语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拉分题专项训练 专题05 正确使用熟语篇(含解析)

高考语文拉分题专项训练 专题05 正确使用熟语篇(含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拉分题专项训练专题05 正确使用熟语篇(含解析)一、考点精析正确的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

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课程标准实验版)明确规定: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E级。

从本专题考查的历史来看,一般分为三道词语题,分别是实词、虚词、熟语的使用。

但是近年来,一般是将实词和虚词合并考查,把熟语单独设题。

实词的考查,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正确选用词语。

正确选用实词的前提是正确理解实词。

近几年高考侧重于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能力。

近义词主要有两类:一是同音近义词,如:“学力”和“学历”,“必须”和“必需”;二是异音近义词,如:“迟缓”和“犹豫”,“称道”和“称奇”。

无论哪种类型,准确把握词语含义,辨析、判断用法迥异或微殊的词语都是高考不变的考查方向。

正确使用虚词,一要弄清虚词的语法功能和搭配习惯,掌握某些易误虚词的常见用法;二要注意辨析易混虚词的细微差别;三要正确使用关联词语;注意关联词语搭配使用的特点。

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连词、介词、副词和助词。

对连词的考查主要以给一段文字,要求选择恰当的关联词的形式出现;其立意是考查学生对复句或句群中分句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情况,考查的是分析能力。

有时也可能以判断几组关联词运用得是否恰当的形式出现。

这种题除了考查学生对分句间关系的理解能力外,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在不同的语言条件下不同的使用位置的把握能力。

对介词、副词、助词的考查则主要是以判断介词的运用是否正确为主,目的是考查学生对句子的内部结构、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句中概念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把握情况。

熟语(含成语)的考查以辨析语境中使用正误为主,是高考词语考查的重头戏。

抢占这一“制高点”,关键是要掌握命题者设置干扰角度的一般规律。

一般说来,可从下面八个方面入手:望文生义,故意曲解;褒贬误用,色彩不分;用错对象,张冠李戴;不合语境;自相矛盾;重复赘余;谦敬错位;搭配不当。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汇编之正确使用熟语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汇编之正确使用熟语

【答案】D
【解析】 A.让枣推梨:比喻兄弟友爱。 B.焚膏继晷:膏,油脂之属,指灯烛。晷, 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 作或学习。 C.患得患失: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 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D.登高自卑:登山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 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4(山东卷)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不止 无坚不摧 自以为是 B.不只 坚不可摧 自以为是 C.不止 坚不可摧 自行其是 D.不只 无坚不摧 自行其是
【答案】B 【解析】不止:连续不停;表示超出某个数目 或范围。不只:不但;不仅 二者的区别 不止感觉上与数量有关。“止”有终止的意思, 到此为止,后面就没有了。 不只有连接性,不只是这样,而且还那样。 自以为是:自己总认为自己是对的。 自行其是: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不考虑别人的 意见。
【答案】B
【解析】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买椟还珠: 比喻那些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只重外表,不重实质 的人;又讽刺那些不了解事物本质,舍本逐末、弃主 求次的人。 异曲同工:指做法不相同而效果一样好。殊途同归: 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 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如临深渊: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比喻存有戒心, 行事极为谨慎。如履薄冰: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 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二者合为“临深履薄”一 词,意义上并没有什么区别,意即二词都可选。
1.(广东卷)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 当的一项是 在许多人眼里,美术馆一直是阳春白雪的代 名词,是少数有艺术造诣的人出入的地方,里 面陈列的通常是看不太懂的作品。但如果你到 台湾的美术馆去转转,你一定不会失望。台湾 的美术馆数量众多,有大有小,风格迥异。其 中规模最大的两处是新北市的朱铭美术馆和台 中市的“台湾美术馆”。置身其中,你会发现 那里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物品,而是像站立 在你身边懂你的知心朋友。 A.阳春白雪 B.通常 C.迥异 D.高高在上

知识点汇总专题:正确使用熟语 Word版含解析.doc

知识点汇总专题:正确使用熟语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五 正确使用熟语13.(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 的天职。

②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 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

③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 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

A.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B.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C.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当仁不让D.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解析:C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5.(2014年高考北京卷,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界上热点问题不少,按下葫芦起了瓢.......。

解决这些问题要得理又得法,一味示强施压不行,外部武力干预更要不得,政治解决是唯一出路。

B.河北省的领导在签约会上表示,为京津冀整体协同发展,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河北将全力建好永清服装城,确保北京的服装商场如期迁入。

C.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刚进入4G 时代,抢占市场的“搏杀”已见端倪,几大运营商争相推出各种优惠套餐,在价格上做足了文章。

D.“今天请各位老同学来,为咱们县的发展献计献策,我只备下清茶一杯,君子之交淡如水.......嘛!”县长话音一落,老同学们报以一片笑声和掌声。

解析:C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俗语的能力。

A 项,“按下葫芦起了瓢”比喻顾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无法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用在此处恰当。

B 项,“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意即自家人不说客气话。

用在此处恰当。

C 项,“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军队未出发,先准备好了军用物资。

比喻提前做好准备。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D 项,“君子之交淡如水”意为君子志同道合,不求私利,他们的交情看起来像水一样淡。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熟语专题复习试题.docx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熟语专题复习试题.docx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熟语专题复习试题选择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强调语文课程的“实用”或“教育”均无不当,但是,语文课程中“实用与教育”的畸轻畸重时有发生也是客观事实。

B.龙门才子王勃纷纷扬扬地一挥而就,然后飘然而去,而《滕王阁序》中的恢宏与华丽,从此天长地久地定格为一道千古文化风景。

C.居住是个大问题,在我国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买房造屋,对富贵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普通人家来说,就更不同凡响了。

D.石原慎太郎抛出购买钓鱼岛的计划,把中日两国民众最为敏感、最为关切的领土争端问题推到了空谷足音的危险境地。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史记》所记的人物中,弱者哭,强者也哭,失败者哭,胜利者也哭。

作者对种种人物哭相的刻画,可谓是穷形尽相,入木三分。

B.推进土地流转,是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但要循序渐进,绝不能靠行政命令,搞一刀切,不然就会本末倒置。

C.这款智能电视,机身采取超窄边设计,以银色为主色调,再配以月牙形底座,交相辉映,彰显出独特的设计风格。

D.广宁竹海大观旅游区内翠竹浩如烟海,一年四季均可观竹,春看竹雾,夏赏竹绿,秋览竹浪,冬观竹翠。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为惩前毖后,省城工商、卫生、食品等部门对消毒餐具抽检不合格的多家餐饮企业予以相应的处罚,也使餐饮企业的卫生意识有了很大提高。

B.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大气污染防治等事项,决定在全省实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工程,加大对重污染源及白山黑水的治理力度。

C.上海黄浦江死猪漂流事件持续发酵,除事件本身的反常和诡异外,民众追问最多的是为何不能让病死的畜禽死得其所,进行无害化处理。

D.某品牌的创始人独具只眼,找准了市场切入点,将电子商务事业打理得风生水起,多家店铺单品月销售量往往达到一万件。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骏马的嘶鸣声中,万匹来自昭苏场和伊犁种马场等地的优质马驰骋而来,在草原上卷起阵阵热浪,如狂风般疾驰而过,振聋发聩的马蹄声响彻整个草原。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正确使用熟语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正确使用熟语

第二编·第一部分
专题五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栏目导引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据介绍,这位盲人并非走后门照顾来的,她 在美国女子 1 500 米奥运选拔赛中名列第三,许 多明眼运动员不能望其项背。 .... B.但历史依然对命途坎坷的人儿不弃不离,似 乎乐此不疲这份伤感。 ....
第二编·第一部分 专题五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栏目导引
功能混乱,搭配不当
一个词语依据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 的搭配方式,使用时要注意其与整个句子前 后的语法关系是否搭配。如果忽视这一点就 会造成语法功能混乱。有的成语使用也有其 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 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 等等。
第二编·第一部分
专题五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栏目导引
典型例题 下列加点熟语使用是否恰当。 (1)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 .. 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
解析: 不恰当。“指手画脚”是一个动词 性成语,在句中应充当谓语,而该句由于对 它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误把它当做形容词 性成语,充当了状语,而且该词的含义也不 合语境。
专题五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第二编·第一部分
专题五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栏目导引
2011年山东省新课标《考试大纲》规定:正 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E,表达 应用。熟语指常用的固定短语,是习用的词 的固定组合,语义结合紧密、语音和谐,是 语言中独立运用的词汇单位,它包括成语、 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熟语一般具有两个 特点:结构上的稳定性、意义上的整体性。
第二编·第一部分
专题五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栏目导引

高考总语文 艺术体育生复习完全突破 专题5 正确使用熟语

高考总语文 艺术体育生复习完全突破 专题5 正确使用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考试大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等级为D。

熟语是固定词组的总和,它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格言.歇后语和惯用语。

显然,对熟语的考查是引导中学生走向生活的一条重要途径。

从近几年各地考题来看,对熟语的考查,除了那些实用性强.流传性广的惯用语.歇后语.俗语外,重点还是常见成语的使用,难点在误解词义的成语和容易误解色彩与适用范围的成语等。

对这一考点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三.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四.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从全国各地的情况来看,熟语是2004年考试大纲重新定位的考点。

2004年以前该考点绝大部分是考查成语。

2004年以来,除了那些实用性强.流传面广的惯用语.歇后语.俗语外,考查的重点还是常见成语的使用。

近几年高考语文卷中,2006年没有考查熟语的运用,2004.2005.2007.2008.2009年都是考查的成语的运用。

2012年扩大范围,北京卷考查熟语的运用。

高考熟语(包括成语)考查的题型一般是判断句子中加点熟语运用的正确与否。

正确使用熟语意味能准确理解熟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并能恰当运用。

试题往往将正误选项杂陈,这就需要具备结合特定语境辨析熟语的能力。

1.(2011浙江)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竹叶和阳光彼此恋慕所闪出的光,使人坠入了无我境地;纵令..不闪光,竹叶自身或浅黄、或翠绿的色彩,不也令人陶醉吗?B、老校区遗留着一中旧时的氛围,参天的古木,平滑的石道,随处可见的老旧建筑……一切浓重..得无需装饰就可做电影的背景。

C、日常交往中,平等是人与人之间投桃报李....、礼尚往来的前提,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只会使人与人彼此疏离、产生隔阂。

D、班长在征文比赛中得了第二名,大家都夸她是才女,她却求全责备....,谦虚地说年级里水平比她高的同学有很多,自己的文章还存在很多不足。

正确使用词语 PPT课件

正确使用词语 PPT课件

夸大。虽然:即使如此;犹即使。即使: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
固然:连词。①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②表示承认
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尽管:①副词,表示不必考虑别的,
放心去做;②〈方〉副词,老是;总是;③连词,表示姑且承认
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
应,反接上文。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
13
(一)从色彩方面辨析实词 ---感情色彩、语体色彩
1、词的感情色彩不同
褒义词:具有肯定或赞许的感情。
如:鼓励、成果、抵御、果断。 贬义词:具有否定或贬斥的感情。
如:煽动、后果、抗拒、武断。 中性词:不表示褒贬。
如:鼓动、结果、抵抗 、决断。
14
词语的感情色彩不同, 对象和用法也不相同。
牟取/谋取 沟通/勾通 原形/原型 果断/武断
3、在动态语境中使用词语是主要的能力考查方向。
4、语言材料大多选自当前报刊,具有一定的时代 性和典型性。
4
考题回放
2007湖北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中国女足姑娘昨日到达武汉,游东湖,爬磨山,逛江城闹市, 赏江滩夜景,难得在大赛前奢侈地偷得一日闲情。 B.正是凭借坚忍精神,张骞打通西域,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 渡传教,郑和七下西洋,苏东坡吟唱“大江东去”,曹雪芹谱 写“红楼”悲歌。 C.我站在畦间的沟里四望,嫩绿的叶子齐整地一顺偃在畦上, 好似一幅图案画,心中顿生一种不可名状的快感。 D.由于发表网络歌曲的门槛很低,网友原创的歌曲都可以传到 网络上去,这也造成了网络歌曲创作的鱼目混珠。
墓。陵寝:古代帝王陵墓的宫殿寝庙,借指帝王陵墓。:墓茔:
墓地,茔地。墓室:①犹墓庐;②犹墓穴。坟墓中放棺椁的处所。

2013高考语文点睛与突破 专题01 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教程

2013高考语文点睛与突破 专题01 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教程

【难点突破】难点一容易读错的字1、形近误读。

汉语有的字字形相似,一旦对其字形识记不扎实,就会出现误读。

如“赝品”的“赝”(yàn)误读为“yīng”,“床笫”的“笫”(zǐ)误读为“dì”等。

2、音近误读。

有些字的读音相近,只是声调不同,在日常交际中稍有疏忽,就会出现误读。

如“参与”的“与”误读为“yǔ”,“绮丽”的“绮”误读为“qí”等。

3、多音字误读。

汉语中有许多多音字,它们的读音随着具体的语境而变化,一有疏忽,就会出现误读。

如“自怨自艾”的“艾”(yì)误读为“ài”,“厦门”的“厦”(xià)误读为“shà”等。

4、习惯误读。

有些汉字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误读习惯,如“包庇”的“庇”(bì)误读为“pì”,“畸形”的“畸”(jī)误读为“qí”等。

5、不规范的简化字误读。

例如“停”的不规范简化字为“仃”,因而把“伶仃”的“仃”(dīnɡ)误读为“tīnɡ”等。

难点二学习中的误区1、因受构字部件(这个部件独立来看是一个字)的影响而弄错。

如:“桎梏”的“梏”,容易读成“告”字的音;“酗酒”的“酗”容易读成“凶”字的音;“感喟”的“喟”容易读成“胃”;“风驰电掣”的“掣”容易读成“制”;“踝骨”的“踝”容易读成“果”;“濒临”的“濒”容易读成“频”等。

2、因忽视该字是多音多义字而读错。

多音多义字有音随义转的规律,有些学生不注意据义定音,因而往往弄错了读音。

如“拓片”中的“拓”应读“tà”,不读“tuò”;“押解”中的“解”应读“jiè”,不读“jiě”;“稽首”中的“稽”应读“qǐ”不读“jī”;“一沓纸”中的“沓”应读“dá”,不读“tà”等。

3、因声母或韵母混淆而导致读错字,这一点,方言区的考生表现得最明显。

如“奢侈”的“奢”声母是“sh”翘舌音,但有的学生认为是“s”;“问难”的“难”声母是“n”,有的学生认为是“l”;“含情脉脉”的“脉”,韵母应是“o”而不是“ai”等等。

2013年高考语文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 专题22 自然科学文阅读

2013年高考语文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 专题22 自然科学文阅读

2013年高考语文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专题22 自然科学文阅

【难点突破】
难点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建筑材料,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

汉语中,一个词有时会具有多种意义相关的词义,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只能有一种意义,因此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多义词在文中的特殊含义,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还要考虑到各种制约的因素而灵活推断其实际含义。

有些词语之间孤立地看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就会有联系,这也需要考生注意。

“重要词语”是就这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

正确理解这些词语,有助于准确地把握文意。

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

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普遍。

词在语言中不是孤立出现的,一般总要在句子中才表达某种特定的意思。

“重要词语的含义”包括这些词语的基本义、比喻义、语境义。

把握词语的基本义要从分析词语来源、词类、结构入手,对概念的理解要准确判断概念的本质属性。

理解与确认词语的比喻义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分析词语的语境义,要注意从整体阅读理解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在
1。

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题5:正确使用熟语

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题5:正确使用熟语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2010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题5:正确使用熟语【考纲解读】Forpersonal useonly in studyandresearch;not forcommercialuse考纲内容考纲阐释考点分布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D级(表达运用)正确理解词语(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熟语)等,其中不仅有词语(熟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更好的问题。

(1)成语辨析。

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六类。

(2)谚语、俗语、歇后语和惯用语辨析。

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几类。

【粤题精讲】1.(2008年广东)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公共汽车正在行驶中,前面一骑摩托车的男子突然变向横穿马路,眼看两车就要相撞。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嘎——”的一声,公共汽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

车上乘客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议论纷纷,怨声载道。

那翻倒在地的骑摩托车男子迅速爬起来,一阵东张西望之后,未见交警身影,继而义无反顾,翻身上车,扬长而去。

司机不禁怒形于色,大声斥责那违反交通规则的男子。

A.扣人心弦B.怨声载道C.义无反顾D.怒形于色名师剖析:本题与以往的出题方式不同,在一段中连用几个成语,这是本套试题的变化之一。

A项,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B项,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

形容群众普遍不满。

C项,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回顾;D项,怒形于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成语是每年必考的专题。

答案:D。

2.(2007年广东)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父亲收藏的那些产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造型、来自不同国家的玩具汽车,把小小的书房挤得满满当当,间不容发....。

2013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2013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就的,一定会成为________的人。
A.投降 C.投降 分别 分头 深孚众望 B.投诚 深负众望 D.投诚
真题探究
分别 分头
深负众望 深孚众望
板块对练
专题整合
解析
①句应选“投降”。投降:停止对抗,向对方屈服。
符合语境。“投诚”则意为(敌人、叛军等)归服。“投诚” 的对象应是正义的一方。②句应选“分别”。“分别”为 书面语,“分头”为口语。市长接见代表团,场面庄重, 应用书面语。③句应选“深孚众望”(很使群众信服)。
真题探究
专题整合
板块对练
答案
项羽/吕蒙/诸葛亮/曹植/曹刿/班超/廉颇/蔺相如/匡
衡/赵高/赵括/岳飞/祖逖/王羲之/勾践/刘禅/荆轲/韩信
真题探究
专题整合
板块对练
1.(2011· 江西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
的一组是( )(3分)
①有人认为他之所以对日________,和他那个亲日媚日、飞 扬跋扈的老婆的教唆与威逼不无关系。 ②“五一”期间,市长________会见了新加坡贸易代表团和 台湾投资考察团。 ③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是卓有
真题探究
专题整合
板块对练
4.看适用对象
有些实词表示的意义基本相同,但一般都有较固定的搭配,
不能混用。如“表现”多与“思想、感情、性格、精神”等 搭配,而“体现”多与“路线、方针、政策、特点、特性” 等搭配。
真题探究
专题整合
板块对练
5.看语法功能
如“阻碍”是动词,“障碍”是名词;“节约”是动词, “节俭”是形容词;“突然”是形容词,“忽然”是副词。 根据词性可以判断某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确定词的语法 功能,有利于辨析近义词。例如“代表”与“代替”,“代

高考语文备考黄金易错点 专题05 正确使用熟语(专题) Word版含解析

高考语文备考黄金易错点 专题05 正确使用熟语(专题) Word版含解析

【易错雷区,步步为赢】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奥巴马救经济的措施还是可圈可点的,但其外交成绩单难言及格。

奥巴马顾内亦符合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难以靖外,厚此薄彼....B.在这个新时代里,一切惯例都可能会被打破,一切新规都要重新学习,直到习.。

以为常...C.政府要让群众知情,让群众理解。

许多事情没有群众的理解与支持,独树一帜....往往会适得其反。

D.当前,发展中国家的外部发展环境恶劣,五风十雨,需要有新的政策选择,才....能实现持久的增长。

答案 B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地“攻占”了纽约公园、卢浮宫和莫斯A.就在不久前,中国广场舞大妈首当其冲....科红场。

中国大叔和大妈带着兴之所致的娱乐精神登上“世界舞台”,引起一片嘘唏和争议。

B.4月14日起高铁二等座首次纳入打折范围,意味着高铁打折正在进行新的尝试,,享受度假的乐趣。

未来或有更多的旅客群体享受优惠折扣好整以暇....C.2014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但是,调查发现,大学生们并不是别无长...物.,而是所学难以与所用结合起来,这一现状成为大学生们就业的“拦路虎”。

D.百多号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彼此尽管不十分了解,但只要有音乐老师的统一指挥,大家就能唱出行云流水般美妙的歌声。

....解析A项,“首当其冲”是最先受到攻击或打击的意思。

这里应为“势不可挡”。

B项,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百忙之中仍然从容不迫。

设置陷阱为望文生义。

C项,“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不能用来指没有才能和本领。

此处望文生义。

D项,“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

这里形容歌声,符合语境。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以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的做法,如果还不能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后果将。

无法想象,这不是危言耸听....B.捐资助学有他,义务献血有他,揭露街头诈骗有他……同事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从善如流、乐于助人的好青年。

高考语文 冲刺易错点锦囊频道 专题05 正确使用熟语

高考语文 冲刺易错点锦囊频道 专题05 正确使用熟语

2013高考语文冲刺易错点锦囊频道专题05 正确使用熟语【2013高考预测】《高考考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考查能力为D级,即表达应用。

该考点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两个层面,即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

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①结构上的稳定性。

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都有固定不变的结构,不能随意做大的改动,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

但是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的固定性不如成语,可以加减一些字,也可以改动一些字,如“三个臭皮匠,不如一个诸葛亮”,也可以写成“三个臭皮匠,顶得过一个诸葛亮”或“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等。

②意义上的整体性。

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我们就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成“边骑着毛驴走路边看剧本”。

熟语的考查以辨析语境中使用正误为主,是高考词语考查的重头戏。

抢占这一“制高点”,关键是要掌握命题者设置干扰角度的一般规律。

【难点突破】难点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

有些成语有古今两个意思,但在语言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它的本义已经不复存在,而只保留了它的引申义。

命题者利用这一点故意望文生义错用成语,如不注意这一特点,考生就容易犯“舍末逐本”的错误。

例1、(1)露卡在美国算是穷人,经常得到政府机构的接济和帮助,但她并不总是拾人牙慧,而是主动为社会做些好事。

(2)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难点二褒贬颠倒,感情失当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种类型,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的错误。

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

命题者故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要注意辨析。

例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是否恰当。

(1)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2)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训练:熟语

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训练:熟语

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达标测评卷--熟语1. (2012·广东清远市清城区高三一模)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成也国亡,败也国亡。

越王勾践会稽山败于夫差,两年时间,勾践含污忍垢,居石屋为夫差精心养马,甚至亲尝夫差粪便识其病情,赚得夫差信任。

归国后,卧薪尝胆,亲近百姓,拉帮结派,日夜操劳,寝食不安,完成了十年生聚,十生教训,宝剑一挥,兵民争先,终于洗雪大辱,灭亡吴国,成就了一方霸业。

勾践集复国兴邦智慧与归附人心才情于一身,倒是因国亡国复而名垂青史。

??? A.含污忍垢?? ? B.拉帮结派??? C.寝食不安?? ? D.名垂青史2. (2012·广东龙山中学高三月考)下列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战国时期有个名叫惠施的人,很有学问,家里藏的竹木简可以装满5辆车子,因而学富五车也就成了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有学问。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由于批阅各地公文,每天要看100多斤重的竹木简,让人瞠目结舌。

西汉着名文学家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篇文章,竹木简竟用了3000多支,真是叠床架屋。

这些故事,说明竹木简文字源远流长,应用广泛。

???? A.学富五车??? B.瞠目结舌??? C.叠床架屋??? D.源远流长???3. (2012·广东佛山市高三质检)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一些官员用注水的GDP数据作为政绩,虽然这种行为危害极大,但他们对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仍是乐此不疲。

究其原因,一是这些官员试图用虚幻的增长来讨好上级;二是违法成本太低,GDP数字造假被发现后,往往可以以统计失误为由来李代桃僵,造假者一般不会受到问责,最重的处罚也只是给予行政处分。

正因为如此,一些造假者才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A. 打肿脸充胖子???B.?乐此不疲? ?C. 李代桃僵???D. 肆无忌惮4.(2012·广东六校高三毕业班联考)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女排和韩国女排在第16届亚运会最后一枚金牌的争夺战中再度碰面。

2013高考考场易犯小错误评点(一)

2013高考考场易犯小错误评点(一)

2013高考考场易犯小错误评点(一)2013高考作为六月的关键词,牵动着万千考生和家长的神经,高考频道也会密切关注考前考后,为大家提供高考服务。

本频道在考前的一段时间里为考生同学们收集整理了大量经典的高考复习指导,各位考生可以用来额外充电。

本频道在此预祝大家考试顺利。

文言翻译
文言翻译是近几年考生失分最多的题之一,主要原因是译不准“得分点”。

译不准的原因,除了能力不足之外,对“得分点”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怎么正确使用熟语练习题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怎么正确使用熟语练习题

高考语文复习学问点:怎么正确运用熟语练习题高考语文复习学问点:怎么正确运用熟语练习题?2019年语文科《考试说明》一个突出的改变是:将“正确运用词语(包括成语)”改为“正确运用词语(包括熟语)”。

这事实上是将词语的考试范围扩大了,因为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几种。

实力层级为D。

过去,成语运用题在高考中属必考题,从1992~2019年每年都有一道题。

命题点往往落在成语运用不当的四个方面:对象搞错、望文生义、语境不合、褒贬失当。

考查的成语既非非常生僻,又非过于浅显。

选项设置的语境,大多是经过强调的语境。

高考试卷,除了以正确运用成语的考查为主要题型外,汉字的字形、字音的考查也经常以成语为载体。

命题的选材,留意语言材料的生活化,特殊是将“成语”改为“熟语”,则能从更广袤的范围联系生活。

这也提示我们,备考时决不能囿于教材或习题,而应把词语的运用与生活中活生生的语言运用结合起来。

正确运用熟语,要求我们做到:①精确理解词义;②辨别近义成语用法;③分清褒贬色调;④运用得体。

熟语具有以下三个特征:①结构定型。

②意义完整。

③充当语言的备用单位,作用相当于词。

其中,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相沿习用的、具有固定结构形式和完整意义内容、带有书面语色调的一种固定短语。

惯用语是一种具有固定结构形式和完整意义内容、带有口语色调的固定短语,如“钻空子”、“擦边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

歇后语是一种由前后两部分构成的带有谜语性质的固定语句,如“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等。

谚语是民间流传的简练通俗而富有意义的语句。

如:“让她参考‘急成婚,长懊悔’这句谚语”。

有关熟语(以成语为主)的学问许多,就高考命题来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置选项。

一、不合语境成语是在详细语言环境中运用的,这就必需与所在的语境保持协调一样,否则就会犯不合语境的毛病。

如:“他有一个华蜜的家庭,大人喜爱孩子,孩子也喜爱大人,一家三口,相濡以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正确使用熟语
【2013高考预测】
《高考考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考查能力为D级,即表达应用。

该考点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两个层面,即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

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
①结构上的稳定性。

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都有固定不变的结构,不能随意做大的改动,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

但是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的固定性不如成语,可以加减一些字,也可以改动一些字,如“三个臭皮匠,不如一个诸葛亮”,也可以写成“三个臭皮匠,顶得过一个诸葛亮”或“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等。

②意义上的整体性。

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我们就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成“边骑着毛驴走路边看剧本”。

熟语的考查以辨析语境中使用正误为主,是高考词语考查的重头戏。

抢占这一“制高点”,关键是要掌握命题者设置干扰角度的一般规律。

【难点突破】
难点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
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

有些成语有古今两个意思,但在语言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它的本义已经不复存在,而只保留了它的引申义。

命题者利用这一点故意望文生义错用成语,如不注意这一特点,考生就容易犯“舍末逐本”的错误。

例1、(1)露卡在美国算是穷人,经常得到政府机构的接济和帮助,但她并不总是拾人牙慧,而是主动为社会做些好事。

(2)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难点二褒贬颠倒,感情失当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种类型,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