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蚕的一生”自然长周期探究活动汇报

合集下载

研究报告蚕

研究报告蚕

研究报告蚕
蚕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昆虫,常用来养殖蚕丝和提取蚕茧中的丝线。

以下是关于蚕的研究报告。

一、蚕的生物特征:
1. 蚕是翅目昆虫中的蚕蛹科动物,具有完全变态的生活史。

2. 蚕的幼虫身体呈长条状,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体色多为白色或浅黄色。

3. 蚕的头部有一对复眼和一对触角,用于感知食物和环境。

4. 蚕的胸部有三对腿和五对呼吸孔,用于行动和呼吸。

5. 蚕的腹部具有丝腺,可分泌丝液用于编织茧。

二、蚕的生命周期和繁殖:
1. 蚕的生命周期一般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2. 蚕的繁殖方式为交尾,雄蚕通过性信息素吸引雌蚕,交配后雌蚕产卵。

3. 蚕的卵外观呈白色圆形,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孵化成幼虫。

4. 蚕的幼虫期一般为25-30天左右,此阶段是蚕生长最快的阶段,吃饱丝腺发达。

5. 蚕的蛹期一般为10-14天,蚕幼虫在茧内蜕皮变蛹,进行形态转变。

6. 成虫阶段为蚕的终生阶段,主要用于繁殖和生产丝线。

三、蚕丝的获取和利用:
1. 蚕丝的获取主要通过晒茧、蒸茧等工艺,蚕丝具有优良的柔韧性和光泽度,被广泛用于丝绸制造。

2. 蚕丝的开发利用可以生产丝绸、纺织品、衣物、家居用品等
产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3. 蚕丝具有较好的保温性和触感,适合制作冬季服装和床上用品。

4. 蚕丝也被应用于医疗领域,如制作医用缝线和绷带等。

总结:蚕是一种宝贵的昆虫资源,其生物特征和生命周期对养殖和利用蚕丝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对蚕的研究可以促进蚕丝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应用,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养蚕课题研究报告

养蚕课题研究报告

养蚕课题研究报告1. 引言蚕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对于丝绸产业起着关键的作用。

养蚕课题研究旨在探索蚕的生长发育规律、繁殖方式和优化养蚕技术,以提高蚕的产糊质量和丝绸的产量。

本文将从蚕的生命周期、蚕的营养需求和环境适宜性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

2. 蚕的生命周期蚕的生命周期是从卵孵化开始,通过蛹化而转变为成虫。

在整个生命周期中,蚕经历了4个主要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

蚕的寿命约为30-35天。

2.1 卵阶段蚕的一生最早的阶段是卵阶段。

母蚕一般在桑叶上产卵,并用一种特殊的物质将卵黏附在桑叶上。

卵的外观为白色或黄色,并具有椭圆形状。

卵期一般为8-10天,具体取决于环境温度。

2.2 幼虫阶段幼虫阶段是蚕生命周期中最关键的阶段,这是蚕进行摄食和生长的阶段。

在幼虫阶段,蚕通过蜕皮来适应身体的生长。

蚕分为5个龄期,每个龄期之间会有蜕皮的过程。

幼虫的食量和生长速度会随着龄期的增长而逐渐增加。

2.3 蛹阶段当幼虫长到一定体积后,它会从最后一次蜕皮后变成一个蛹。

蛹的外观为呈椭圆形的棕色囊状结构。

在蛹的内部,幼虫会进行身体组织的重构和发育,最终形成成虫的形态。

2.4 成虫阶段在蛹化后的8-10天内,成虫会从蛹中钻出并开始进行交配和产卵。

成虫的外观为纤细的、有光泽的、浅棕色的昆虫。

在成虫的寿命中,雄蚕和雌蚕之间会进行交配,雌蚕会产下大量卵并固定在适宜的地方。

3. 蚕的营养需求蚕的健康发育需要合理的营养供应。

下面我们将讨论蚕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所需的营养成分。

3.1 卵阶段在卵阶段,蚕主要依靠母蚕在产卵前储存的营养物质来满足需求。

这些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

3.2 幼虫阶段在幼虫阶段,蚕对蛋白质和糖类的需求最大。

蚕的日食量大约是其体重的50倍,因此需要提供富含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饲料,如桑叶和桑叶粉。

此外,还需要适量提供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3.3 蛹阶段在蛹阶段,蚕不再摄食,因此不需要提供额外的营养物质。

蚕宝宝探究实验报告

蚕宝宝探究实验报告

蚕宝宝探究实验报告探究蚕宝宝的生命周期和蚕丝的生产过程。

实验材料:蚕宝宝、蚕蛹、蚕蛾、桑叶、蚕盒、显微镜、放大镜、相机、放大镜、笔和纸。

实验步骤:1. 准备蚕宝宝和蚕蛹。

确保蚕宝宝和蚕蛹的数量足够,以便观察和记录。

2. 准备桑叶或桑叶粉末作为蚕宝宝的食物。

3. 将蚕宝宝放入蚕盒中,并给予足够的桑叶作为食物。

4. 观察和记录蚕宝宝的生长和变化。

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蚕宝宝的身体结构和变化。

5. 观察蚕宝宝蜕皮的过程。

记录蚕宝宝蜕皮前后的变化。

6. 观察蚕宝宝蛹化的过程。

记录蚕宝宝蛹化前后的变化。

7. 观察蚕蛾从蚕蛹中孵化出来的过程。

记录蚕蛾孵化后的外观和行为。

实验结果:观察蚕宝宝的生命周期,我们可以看到它经历了蛹化和蛹化过程。

蚕宝宝最初孵化出来是小小的幼虫,身上有细小的毛发。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不断吃桑叶长大,同时也会蜕皮。

每一次蜕皮后,蚕宝宝的身体会出现变化,体形也会变大。

蚕宝宝蜕皮的次数可以由实验中观察到的结果来判断。

蚕宝宝在生长过程中会经历几个阶段,包括幼小期、壮大期、蛹化期。

蚕宝宝达到壮大期后,开始蛹化。

蚕宝宝在蛹化前会用丝线把身体牢固地固定在支架上,然后形成蚕蛹。

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可以观察到蚕蛹从外壳中孵化出来,成为成年蚕蛾。

蚕蛾的身体是柔软的,有羽毛状的触角和透明的翅膀。

蚕蛾通过振动翅膀来传播花粉,同时也会寻找雌雄两性配对。

实验结论:蚕宝宝的生命周期经历了幼小期、壮大期、蛹化期,最终成为成年蚕蛾。

蚕宝宝的生长是需要食物供应的,它们以桑叶为食。

同时,蚕宝宝也会经历蜕皮的过程,在每一次蜕皮后身体会有相应的变化。

蚕宝宝在壮大期时会进入蛹化期,在此期间形成蚕蛹。

蚕蛹最终会孵化成为成年蚕蛾。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蚕宝宝的生命周期和蚕丝的生产过程。

对于研究蚕丝的制作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蚕的一生》及教学反思[全文5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蚕的一生》及教学反思[全文5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蚕的一生》及教学反思[全文5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蚕的一生》及教学反思《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蚕的一生》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活动目标:1、通过谈话、讨论交流自己喂养蚕宝宝的经历及对其生长、活动过程的认识。

2、能够借助观察记录,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1、幼儿观察蚕宝宝的记录。

2、教学挂图:《蚕的一生》。

活动过程:1、出示蚕宝宝产的卵,引发幼儿讨论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从哪里来的?2、出示教学挂图,教师引导幼儿交流蚕宝宝的生长变化。

教师:蚕宝宝刚孵出来时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后来蚕宝宝是怎么长大的?它吃什么?是怎样吃的?蚕宝宝是怎样移动的?它有多少条腿?蚕宝宝长大时有什么变化?教师:蚕宝宝长大后会怎样?蚕宝宝从孵出来到吐丝一共生长了多少天?它是怎么样吐丝的?结的茧子是什么样子的?它在茧子里一共生活了多少天?最后他变成了什么?你还发现蚕宝宝有哪些有趣的事情?3、教师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喂养经历,体验收获的快乐。

教师:蚕宝宝到我们班和我们做培养后,你为它做了什么?“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你是怎么样做得?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师:当你为它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当你看到蚕宝宝蚕卵时,你又是怎么想的?4、请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蚕宝宝的生长、活动过程。

教师: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用表演的形式来表现蚕宝宝长大的过程,看哪组小朋友合作的好,表演的逼真。

请幼儿先商量,在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用身体动作进行表现。

教学反思:由于自身经验的不足,在课程审议时将这一活动安排在了还没有蚕宝宝饲养的季节。

由于这次的活动安排的时间还不是蚕宝宝饲养的季节。

所以没有蚕宝宝可以让小朋友饲养,因此对蚕宝宝的生长、活动等习性不熟悉。

农村本是家家户户都饲养蚕的,但是现在饲养蚕宝宝的家庭越来越少。

蚕的一生主题研究报告

蚕的一生主题研究报告

蚕的一生主题研究报告一、引言蚕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和文化意义的昆虫。

它的主要经济用途是生产丝绸,而且蚕丝也在医药、化妆品和食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因此,研究蚕的一生主题对于了解蚕的生长发育、繁殖和丝绸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蚕的一生主题蚕的一生主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生长发育、繁殖和生产丝绸。

1. 生长发育蚕从卵孵化出来后,经历了若干个蜕皮期,最后变成成虫。

在这个过程中,蚕经历了不同的生理和形态的变化,如体长增长、体重增加和器官发育等。

研究蚕的生长发育可以揭示其生理生态特征和蜕皮调控机制等。

2. 繁殖蚕的繁殖过程包括交配、产卵和孵化等阶段。

蚕的交配方式是雌雄交配,研究其交配行为和交配对策可以了解交配模式和性选择等特征。

另外,蚕的产卵与孵化过程也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可以揭示蚕的生殖生态习性和卵孵化适应性等。

3. 生产丝绸蚕的丝绸生产是蚕的一项重要经济用途。

研究蚕的丝腺分泌和丝绸产量等特征可以提高蚕的丝绸产量和质量。

此外,研究蚕丝的结构与性质也可以为丝绸的加工和应用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研究蚕的一生主题可以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实地观察、实验室实验和分子生物学等。

1. 实地观察实地观察是研究蚕的一生主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可以通过观察蚕丝斑、蚕的生长和发育过程等来了解蚕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态习性。

2. 实验室实验实验室实验主要包括蚕的饲养和培育,可以控制环境因素和遗传背景,从而研究蚕的生长发育、繁殖和丝绸生产等方面的问题。

3. 分子生物学蚕的一生主题研究也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如基因测序和表达分析等来揭示蚕的基因组和基因调控网络等。

四、研究意义和应用研究蚕的一生主题可以为蚕的饲养、丝绸生产和保护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此外,蚕丝的应用也可以拓展到医药、化妆品和食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五、结论蚕的一生主题是对蚕的生长发育、繁殖和丝绸生产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

通过实地观察、实验室实验和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方法,可以对蚕的一生主题进行深入探究,并为蚕饲养、丝绸生产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蚕的一生——蚕生命周期研究活动日志

蚕的一生——蚕生命周期研究活动日志

为 了拯 救它 们 , 我 们 用 双 面 胶 将 它 们 的 腹足 粘在 桑口 十 上。


| .
有 的蚕 茧是 彩色 的 。 这种 蚕 茧不是
今天 , 它 们 第四 次蜕 皮 了。 蜕 皮后 的 五龄 蚕不 吃 不 动 , 需 要休
染 了色的 , 而 是 由于蚕 品种 不 同 。 然而 , 有 的蚕 不 结 茧 , 直接 变 成 了 蛹, 这 是 为什 么呢 ? 可能 与 喂养 不 当有
指 导 老 师 杨 玉 文
≮虫 ‘ ’
上 午 ,第 一 条 蚕 从 卵 里 爬 了 出 来 , 像 ~ 只 黑 色 的 小 蚂 蚁 , 留 下 白 色 的 卵 壳 。下午 , 其 他 的蚕 陆续 出 生 。 我 们 把 桑
叶剪碎 , 精 心 喂 蚕。蚕很小 , 吃
夭 折 了 。 我 们 查找原因 , 发 现 它 们 蜕 皮 时 ,腹 足 没 有
色 的 , 一 两 天 后 变 为 赤 豆
色 , 再 过 三 四
找 到 合 适
的环 境 后 , 蚕 开
天, 变成 灰 绿色 或紫 色 , 之 后不 再 变化 。
. , : :
始结茧 了。蚕 结 茧大约 需要 2 ~ 3
天。
蚕 蛾 相继 死去 。 蚕 的 生命 周期长 短 不一 , 最短的 4 6天 , 最长的 6 O天 。
外层 是坚 硬 的 卵壳 , 呈紫 色 。 蚕 卵颜色 变 了 , 里 面 好 像 有 一 条 小
要 裂开 了 。它们 又要 蜕皮 了。第 三次 蜕
皮后 , 它 们 就 是 四 龄 蚕 了 。 四 龄 蚕 的 头
部 和身体 差 不多 大 。
许 多 蚕 因 为 蜕不 下 皮 ,

幼儿园自然观察案例:春天的蚕宝宝专题研究

幼儿园自然观察案例:春天的蚕宝宝专题研究

幼儿园自然观察案例:春天的蚕宝宝专题研究在春天的幼儿园里,蚕宝宝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主题。

通过对蚕宝宝的观察和研究,孩子们可以深入了解生命的奇迹,感受自然的美妙。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春天的蚕宝宝这一主题,并共享我们的观点和理解。

1. 观察蚕宝宝的生命周期蚕宝宝是蚕蛹的幼虫阶段,它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通过对蚕宝宝的观察,孩子们可以了解生命的轮回和成长的奥秘。

他们可以观察蚕宝宝从卵中孵化出来,逐渐长大并吐丝结茧,最终化蛹成蝶的全过程。

2. 探索蚕宝宝的生活习性蚕宝宝是桑蚕的幼虫,它喜欢吃桑叶。

通过观察蚕宝宝的饮食习性,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到不同生物的生存需求和生活习性的多样性。

他们可以观察蚕宝宝的进食行为、蛹化前后的活动规律等,从中获得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3. 感受蚕宝宝的微观世界蚕宝宝的身体结构和行为举止都是微观世界的奇妙之处。

通过放大镜等工具,孩子们可以更清楚地观察蚕宝宝的细节,比如口器的结构、吐丝的方式等。

这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对自然界奥秘的好奇心。

4. 理解蚕宝宝与人类的关系人类对蚕宝宝的利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蚕丝是人类重要的纺织原料。

通过了解蚕宝宝与人类的关系,孩子们可以理解到人类与自然界的密切联系,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利用。

这可以引导他们树立爱护自然、珍惜资源的观念。

5. 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通过与蚕宝宝的亲密接触和观察,孩子们不仅可以获取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还可以培养对自然的保护意识。

他们可以通过种植桑树、保护蚕宝宝的生长环境等实际行动,来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为构建美丽家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结:春天的蚕宝宝是幼儿园自然观察活动中的重要主题,通过对蚕宝宝的深入研究,可以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保护意识。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通过观察蚕宝宝,感受自然的奥秘,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蚕宝宝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小学生养蚕体验活动总结(3篇)

小学生养蚕体验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日益浓厚,特别是对生物科学的探索欲望愈发强烈。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我校于近期开展了“小学生养蚕体验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亲身参与蚕的生长过程,了解蚕的生命周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二、活动目标1. 了解蚕的生命周期,认识蚕的各个生长阶段;2. 通过观察、记录、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 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三、活动过程1. 活动准备在活动开始前,学校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

首先,组织教师进行培训,确保教师对蚕的生长习性、饲养方法等有充分的了解。

其次,采购蚕卵、蚕具等材料,并安排好活动场地。

最后,向学生宣传本次活动,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2. 活动实施(1)蚕卵观察活动开始时,教师向学生介绍蚕的生命周期,讲解蚕卵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随后,学生分组进行蚕卵观察,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

(2)蚕卵孵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蚕卵开始孵化。

学生分组轮流照顾蚕宝宝,观察它们从卵到幼虫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给蚕宝宝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如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定期喂食等。

(3)蚕宝宝成长随着时间的推移,蚕宝宝逐渐长大。

学生继续观察它们的成长过程,记录下它们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蚕宝宝吃桑叶、蜕皮等有趣的现象。

(4)蚕宝宝结茧当蚕宝宝长到一定程度时,它们开始结茧。

学生观察蚕宝宝结茧的过程,了解茧的结构和作用。

(5)蚕宝宝化蛹蚕宝宝结茧后,经过一段时间,它们开始化蛹。

学生继续观察化蛹过程,感受蚕宝宝的蜕变。

(6)蚕宝宝羽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化蛹,蚕宝宝羽化成蚕蛾。

学生观察蚕蛾的形态和特征,了解蚕的生命周期。

3. 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各小组进行了总结交流。

学生分享了他们在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总结出以下经验:(1)蚕宝宝在适宜的生活环境下,生长速度较快,生命周期较短;(2)观察、记录、分析是了解生物生长过程的重要方法;(3)团队合作是完成活动任务的关键;(4)通过参与养蚕活动,学生增强了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幼儿园项目化课程汇报:蚕的生长

幼儿园项目化课程汇报:蚕的生长

幼儿园项目化课程汇报:蚕的生长1. 引言大家好,我今天来给大家汇报我们幼儿园的项目化课程——蚕的生长。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通过观察蚕的生命周期,学习了有关昆虫生长和变态的知识,并在实践中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接下来,我将向大家介绍这个项目的背景、目标、活动内容和成果。

2. 背景蚕是一种昆虫,它们通常生活在桑树上。

蚕的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通过观察蚕的生长,孩子们可以学习到昆虫的生命周期,了解到生物的成长过程。

3. 目标通过这个项目,我们的目标是: - 让孩子们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

- 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 活动内容4.1 蚕的采集和饲养首先,我们带领孩子们去采集蚕卵,并将它们带回幼儿园。

然后,我们为蚕提供适宜的环境,设置蚕室,放置桑叶供其食用。

孩子们负责观察蚕卵的孵化过程,并及时喂养蚕宝宝。

4.2 蚕的生长观察在蚕宝宝孵化后,我们每天都会带领孩子们观察蚕的生长情况。

我们观察蚕宝宝的饮食情况、皮肤颜色的变化以及它们的运动状况。

通过观察,孩子们学会了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4.3 蚕的变态观察蚕宝宝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后,会开始变态。

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过程,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

我们为孩子们准备了显微镜,让他们可以观察到蚕宝宝变成蛹的过程,并观察到蚕宝宝从蛹中变成成虫的全过程。

5. 成果通过这个项目,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他们学会了如何照顾蚕宝宝,如何观察并记录变化,以及如何与其他小伙伴合作完成观察任务。

这些成果不仅体现在项目的实践中,也反映在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和观察技巧上。

6. 总结通过这个项目,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关于蚕的生长的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孩子们通过观察蚕的变态过程,学会了珍惜生命,并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幼儿园生命探究:蚕的生长教案实践总结

幼儿园生命探究:蚕的生长教案实践总结

幼儿园生命探究:蚕的生长教案实践总结在对幼儿进行生命探究教育时,蚕的生长教案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

通过观察和实践,幼儿可以从中了解生命成长与变化的奥秘,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下面我将对这个教案进行实践总结,共享我对这个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一、教案实践总结1. 蚕的生长周期1.1 孵化:在观察箱内放置蚕茧,观察箱内温度和湿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

孵化过程中,幼儿观察蚕茧逐渐变黑,然后孵化成蚕。

1.2 生长:蚕通过吃桑叶生长,幼儿可以观察蚕的生长速度和食量,了解蚕如何从小小的幼虫成长为蛹。

1.3 结茧:蚕在适宜的环境中结茧,这一过程激发了幼儿对生命成长过程的好奇和想象。

1.4 破茧成蛹:观察箱内的蚕茧变成蛹,向幼儿展示了蛹是如何通过蚕茧变化而来。

1.5 养护:在教学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观察蚕的养护情况,学习如何照顾小动物。

2. 教学反思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蚕的生长教案实践中,我们注意到了几点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蚕的保护意识,让幼儿懂得尊重生命。

可以增加一些与蚕相关的儿歌、故事,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蚕的生长过程。

二、我对这个主题的观点和理解蚕的生长教案实践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幼儿园生命探究活动。

这样的教育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探究精神和责任心。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幼儿可以更好地了解生命的成长和变化,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要扮演好引导者和陪伴者的角色,给予幼儿更多的观察、思考和发现的机会。

在幼儿园生命探究教育中,蚕的生长教案实践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生命的成长和变化,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幼儿可以更好地培养观察力、探究精神和责任心。

教育者更应该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给予幼儿更多的观察、思考和发现的机会,让他们从实践中感受生命的宝贵。

蚕的生长教案实践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活动,更是一个让幼儿们亲身体验生命奇迹的机会。

《指南》大班活动《蚕的一生》分析

《指南》大班活动《蚕的一生》分析

《指南》大班活动《蚕的一生》分析
第一篇
嗨,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大班活动《蚕的一生》。

你知道吗?这个活动可太有趣啦!小朋友们一开始看到蚕宝宝的时候,那小眼睛都瞪得圆圆的,充满了好奇。

老师给孩子们介绍蚕宝宝的时候,那场面可热闹了。

小朋友们一个个都争着问问题,“蚕宝宝吃什么呀?”“它怎么长大的?”那小脑袋瓜里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

观察蚕宝宝成长的过程,孩子们可认真了。

每天都盼着蚕宝宝能快快长大,看到蚕宝宝蜕皮的时候,孩子们又惊讶又兴奋,“哇,蚕宝宝在变魔法呢!”
等到蚕宝宝吐丝结茧,孩子们更是小心翼翼,好像在守护着最珍贵的宝贝。

最后蚕宝宝变成飞蛾破茧而出,小朋友们那开心的样子,真让人觉得温暖。

通过这个活动,小朋友们学会了耐心等待,懂得了生命的神奇和珍贵。

是不是很棒呀?
第二篇
嘿,大家好呀!今天咱们唠唠大班的《蚕的一生》活动。

这个活动一开展,大班的小朋友们可激动啦!老师把蚕宝宝带到教室里,小朋友们一下子就围了上去。

蚕宝宝小小的,白白的,在桑叶上蠕动,小朋友们看得入神。

在这个过程中,小朋友们学会了照顾蚕宝宝,每天给它们换新鲜的桑叶,还会轻轻地清理蚕盒。

而且呀,他们还会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我看到蚕宝宝长大了一点!”“它今天吃了好多桑叶!”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蚕宝宝开始结茧了,小朋友们那期待的眼神,好像在等着拆一份超级大的惊喜礼物。

当蚕茧里飞出飞蛾的时候,小朋友们都欢呼起来,那种快乐真的太有感染力了。

这个活动让小朋友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也培养了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这个活动特别有意义呢?。

2024年养蚕实践活动总结范本

2024年养蚕实践活动总结范本

2024年养蚕实践活动总结范本2024年,我所在的学校开展了一次以养蚕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学生不仅学到了养蚕的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践活动的总结。

一、活动内容本次养蚕实践活动历时一个月,我们学生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只蚕室。

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蚕的养殖、蚕丝的加工和销售等。

我们首先学习了蚕的生命周期和生活习性,了解了蚕丝的制作过程。

然后,我们每个小组都收到了一笼蚕室,并开始进行蚕的养殖工作,包括喂食、换叶、清洁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蚕从蛹变成了蛾,我们将它们的蚕茧进行加工,制成了蚕丝制品。

最后,我们还组织了一次蚕丝制品的展销活动,将我们亲手制作的产品展示给同学和家长。

二、活动收获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学生受益匪浅。

首先,我们学到了养蚕的知识和技能。

我们了解了蚕的生命周期、生活习性以及蚕丝的制作过程,对养蚕有了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蚕的养殖技巧,掌握了喂食、换叶、清洁等基本操作。

这些知识和技能将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所裨益。

其次,我们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养蚕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喂食、换叶、清洁等一系列操作,需要动手实施。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同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分工合作、相互协作,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最后,我们还培养了责任感和勇于尝试的精神。

在养蚕过程中,我们需要每天定时喂食、换叶,保证蚕的生长和发育。

这需要我们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耐心。

同时,由于蚕的养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我们也需要勇于尝试和解决问题的精神。

三、活动亮点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亮点。

首先是展销活动的创新。

我们将我们亲手制作的蚕丝制品展示给同学和家长,通过这次展销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蚕丝的制作过程和价值。

其次是小组合作的模式。

通过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只蚕室的养殖,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践中,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创造力。

蝉研究报告

蝉研究报告

蝉研究报告蝉研究报告1. 引言蝉是一种昆虫,属于油蝉科。

它们以植物汁液为食,雄性蝉有鸣叫的能力,一般在夏季鸣叫。

蝉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昆虫行为、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2. 蝉的生命周期蝉的生命周期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卵、若虫、蛹和成虫。

在卵阶段,母蝉会将卵产在植物的树皮上,卵通常需要两到四周才能孵化。

孵化后的幼虫被称为若虫,它们会在地下或植物的根部生活,并以植物的汁液为食。

若虫期通常持续数年,具体时间根据蝉的种类而定。

若虫期结束后,蝉进入蛹阶段,它们会将自己埋在地下或树皮下,然后在几周至几个月内脱皮变成成虫。

成虫蝉具有翅膀,并可以飞行。

3. 蝉的鸣叫雄性蝉的鸣叫声是它们交流和吸引雌性的方式。

鸣叫声由雄性蝉体内的特殊器官产生,这些器官被称为鸣喉。

每个蝉种都有自己独特的鸣叫声,可以通过声音的类型和频率来区分不同种类的蝉。

蝉的鸣叫声在昼夜间都可以听到,但在白天更为频繁。

鸣叫声的主要目的是吸引雌性蝉,以便进行交配。

4. 蝉的行为和生态蝉是一种社会性昆虫,它们通常以集群的方式生活。

在若虫期,它们会在地下或树皮下形成一个群体,它们共享食物和保护资源。

成虫蝉在树上或地面上会聚集在一起,形成大规模的群体。

这些群体在短时间内会产生巨大的声音和活动,然后又消失。

蝉的生态功能也很重要,它们是很多动物的食物来源,包括鸟类、爬行动物和小型哺乳动物。

同时,蝉也对植物的传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 蝉的研究和保护对蝉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昆虫的行为和生态系统的功能。

同时,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蝉种群面临着威胁。

研究蝉的生态、分布和数量对于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保护蝉的栖息地,避免过度使用农药和砍伐树木。

政府、学术机构和公众应共同合作,加强蝉的保护和研究工作。

6. 结论蝉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行为和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蝉的鸣叫声和行为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来了解它们。

然而,蝉种群面临威胁,需要我们的关注和保护。

蚕的一生教研活动记录(3篇)

蚕的一生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蚕,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昆虫,其丝绸产品深受人们喜爱。

为了更好地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及其养殖技术,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同时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我校特开展“蚕的一生”教研活动。

二、活动时间2023年4月15日三、活动地点生物实验室四、参与人员全体生物教师及部分学生五、活动流程1. 开篇介绍由教研组长简要介绍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流程,强调活动的重要性和参与者的责任。

2. 蚕的一生讲座邀请资深蚕桑专家为教师和学生进行“蚕的一生”专题讲座。

讲座内容包括蚕的生命周期、生长发育特点、蚕茧的形成等。

3. 现场观察与讨论组织教师和学生参观蚕房,现场观察蚕的生长发育过程。

随后,在实验室进行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心得,解答疑问。

4. 养殖技术研讨邀请有经验的蚕农分享蚕的养殖技术,包括蚕房建设、饲料选择、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教师们就养殖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心得。

5. 总结与反思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肯定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同时对活动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六、活动内容1. 蚕的一生讲座专家详细介绍了蚕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讲座中,专家还介绍了蚕的生长发育特点,如幼虫蜕皮、食桑等。

此外,专家还分享了蚕茧的形成过程,使教师和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蚕的生命奥秘。

2. 现场观察与讨论在蚕房,教师和学生现场观察了蚕的生长发育过程。

学生们兴奋地发现,蚕从卵孵化成幼虫,经过多次蜕皮,最终变成蛹。

在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提问,教师们也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了耐心解答。

3. 养殖技术研讨蚕农分享了蚕的养殖技术,包括蚕房建设、饲料选择、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教师们就养殖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如如何保持蚕房温度、湿度,如何选择合适的饲料等。

通过研讨,教师们对蚕的养殖技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4. 总结与反思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肯定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同时,她也指出了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部分教师对养殖技术掌握不够熟练等。

蚕的一生大班科学教案反思

蚕的一生大班科学教案反思

蚕的一生大班科学教案反思
反思:这节课针对大班幼儿进行了蚕的生命周期的学习,让幼儿通过制作蚕的一生展示板来理解蚕的变化过程。

通过这个教案,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制作、讨论等活动,加深对蚕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科学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详细描述:
一、引入活动:
1. 通过课堂布置环境,让幼儿感受到蚕的存在,比如:摆放一段蚕丝、一张蚕茧图片等。

2. 通过提问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比如:你们知道蚕是什么吗?蚕是如何生长变化的呢?
二、观察与探究:
1. 带领幼儿观察蚕的生命周期图片,并引导他们讨论观察到的变化,比如:从蛋变成幼虫,然后变成蛹,最后变成蝴蝶。

可以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对蚕的了解和经历。

2. 利用实物模型或图片来展示蚕的各个生命周期,帮助幼儿更加直观地理解。

三、制作展示板:
1. 准备几张大纸板,将蚕的不同生命周期分别绘制在纸板上,或者使用图片进行拼贴。

2. 进行制作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回忆蚕的变化过程,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3. 还可以让幼儿在展示板上贴上自己制作的蚕丝、蚕茧等实物,增加互动和参与感。

四、展示与总结:
1. 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展示板,解释蚕的生命周期。

2.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提出更多与蚕相关的问题。

3. 教师可以总结幼儿的观察和制作过程,强调蚕的生命周期,让幼儿对蚕有更深入的认识。

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通过观察、制作展示板、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加深对蚕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亲自动手制作展示板,幼儿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这样的
教学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科学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增强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

科普养蚕活动总结报告范文(3篇)

科普养蚕活动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普及科学知识,提高青少年对农业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国某地于近期组织了一次以“体验农耕文化,学习养蚕知识”为主题的科普养蚕活动。

本次活动得到了当地政府、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二、活动目的1. 让青少年了解我国悠久的农耕文化,感受传统农业的魅力。

2. 通过实践操作,让青少年掌握养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培养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内容1. 主题讲座:邀请农业专家为青少年讲解养蚕的历史、品种、饲养方法等知识。

2. 实地参观:组织青少年参观养蚕基地,让他们亲眼目睹蚕的生长过程。

3. 实践操作: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青少年亲自动手养蚕,体验养蚕的全过程。

4. 互动交流:设置问答环节,让青少年提问并解答关于养蚕的疑问。

5. 作品展示:鼓励青少年用绘画、摄影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养蚕心得。

四、活动成果1. 参与人数:本次活动共有来自全市各中小学的200余名青少年参与。

2. 知识普及:通过讲座、参观、实践等环节,青少年对养蚕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技能提升:青少年在实践操作中学会了养蚕的基本技能,为今后参与农业实践奠定了基础。

4. 情感教育:活动培养了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五、活动总结1. 活动组织有序,内容丰富,得到了参与者的广泛好评。

2. 青少年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认真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3. 活动促进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互动,为青少年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4.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举办类似活动,为青少年提供更多接触科学、体验生活的机会。

六、改进措施1. 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增加互动环节,提高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2. 邀请更多农业专家参与活动,为青少年提供更专业的指导。

3. 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将活动与学校课程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

4. 注重活动成果的总结与推广,为更多青少年提供学习借鉴。

蚕宝宝的研究报告

蚕宝宝的研究报告

蚕宝宝的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蚕宝宝是家蚕的幼虫阶段,也是人类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农业和生物资源之一。

其重要性包括:作为蚕茧的生产源,产出丝绸;作为生物实验的模型生物;作为食品和药材的来源;以及对农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蚕宝宝的生态特征、生命周期、繁殖和养殖方式等方面的知识,本研究报告将系统地介绍蚕宝宝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

二、蚕宝宝的生命周期蚕宝宝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

下面将对每个阶段进行详细介绍:2.1 卵期卵期是蚕宝宝的发育起始阶段。

雌性成虫产卵后,经过一定的孵化期,卵变成蚕宝宝。

蚕宝宝卵呈椭圆形,直径约为0.5毫米,外表呈现白色或黄色。

卵经过适宜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孵化,孵化出的蚕宝宝即进入下一个阶段。

2.2 幼虫期幼虫期是蚕宝宝最长的一个阶段,也是其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蚕宝宝会通过不断摄食桑叶或人工饲料来获取营养,同时进行体内组织和器官的发育。

蚕宝宝的幼虫期一般分为五个龄期:第一龄、第二龄、第三龄、第四龄和第五龄。

每个龄期之间通过蜕皮过程来完成,即蚕宝宝将外层皮肤脱落,替换为新的皮肤,从而实现身体的生长。

2.3 蛹期蛹期是蚕宝宝从幼虫到成虫的转变阶段。

在幼虫期结束后,蚕宝宝进入蛹期,在这个阶段,蚕宝宝的身体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丧失食欲和活动能力。

蚕宝宝的蛹期一般持续7-10天,蚕宝宝在这个阶段会将自己包裹在茧中,通过分泌丝绸形成茧壳。

茧壳内部的蚕宝宝将经历一系列的形态和生理变化,最终进入成虫期。

2.4 成虫期成虫期是蚕宝宝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其繁殖和传宗接代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经过蛹期的发育,蚕宝宝会破茧而出,成为一只完全发育的成虫。

成虫的寿命一般为5-10天,雌性成虫在此期间会产卵,开始新一轮的生命周期。

成虫期还是蚕宝宝性成熟的阶段,一些行为和性征发生明显的变化,例如雄性成虫发出的嗡嗡声和雌性成虫产卵的行为。

三、蚕宝宝的繁殖和养殖蚕宝宝的繁殖和养殖是人类利用蚕宝宝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与蚕宝宝相关研究的重要领域。

蚕宝宝的研究报告

蚕宝宝的研究报告

蚕宝宝的研究报告标题: 蚕宝宝的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蚕宝宝的相关信息,包括生命周期、饲料需求、养殖环境以及蚕宝宝对农业和经济的重要性。

通过对蚕宝宝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蚕宝宝的特点和生态,为其养殖和利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引言:蚕宝宝,是家蚕的幼虫阶段,也是蚕丝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

蚕宝宝的生长和发育速度快,肉质鲜美,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农产品。

通过对蚕宝宝的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掌握蚕丝的生产技术,提高农业产业的发展水平。

生命周期:蚕宝宝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卵期通常持续约10至12天,幼虫期为25至30天,蛹期为8至12天,而成虫阶段可维持1至2周。

在幼虫期,蚕宝宝以桑叶作为主要饲料,并不断吃食来促进生长。

饲料需求:蚕宝宝的饲料需求主要是桑叶。

蚕宝宝需要充足的桑叶来满足其生长和发育的需求。

一只成活的蚕宝宝大约需要400至500克的饲料,饲料质量和种类对蚕宝宝的生长发育和蚕丝质量起着重要的影响。

养殖环境:蚕宝宝的养殖环境对其生长发育有着重要影响。

温度和湿度是关键的环境因素,适宜的温湿度可促进蚕宝宝的正常生长。

此外,通风、卫生和疾病防控也是重要的养殖环境管理措施,可减少疾病传播和蚕宝宝的损失。

蚕宝宝对农业和经济的重要性:蚕宝宝是蚕丝生产的重要环节,其产出的蚕丝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工艺品和医疗等领域。

蚕宝宝的养殖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农产品,还能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农业和经济的发展。

此外,蚕宝宝的研究也对种植桑树和开展相关产业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结论:蚕宝宝作为蚕丝产业的重要环节,其研究对于农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蚕宝宝的生命周期、饲料需求和养殖环境等方面的信息,我们能更好地维护和提高蚕宝宝的生产水平,推动蚕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蚕宝宝、生命周期、饲料需求、养殖环境、农业、经济。

蚕研究报告

蚕研究报告

蚕研究报告
标题:蚕研究报告
1.概述:
蚕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广泛用于丝绸生产。

本研究报告旨在深入了解蚕的生物学特性、饲养管理以及丝绸产业的发展现状。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调研、实地观察和实验等方法。

分析了大量关于蚕的文献资料,并与蚕养殖户和丝绸生产企业进行了访谈。

3.研究结果:
(1) 生物学特性:蚕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四个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

蚕的幼虫主要以桑叶为食,蛹期是丝绸的原料。

成虫交配产卵后,寿命较短。

(2) 饲养管理:蚕的饲养需要注意温度、湿度和饲料等方面的
控制。

合理的饲料、良好的环境条件和疾病防控措施对于蚕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3) 丝绸产业发展:丝绸是重要的纺织品原料,丝绸产业具有
悠久的历史。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丝绸生产和消费国。

丝绸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丝绸产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4.研究成果和建议:
(1) 对于蚕的饲养管理,应加强对温度、湿度和饲料等因素的
研究,以优化蚕的生长条件。

(2) 需要加强疫病防控措施,提高蚕的健康免疫力。

(3) 丝绸产业应继续发展新技术和创新,提高丝绸质量,拓宽市场渠道。

(4) 加强国际合作,提高丝绸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5.结论:
蚕的研究既涉及到生物科学领域,也与丝绸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本研究报告,我们对蚕的生物学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了相关的管理和发展建议,以促进蚕业的健康发展和丝绸产业的繁荣。

生物实践活动报告模板

生物实践活动报告模板

生物实践活动报告模板一、活动简介本次生物实践活动是为了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论学习,并加深对生物实践技能的体验与掌握。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观察昆虫生长变化”,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昆虫的生长变化,了解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活动流程2.1 实验准备在活动之前,我们先介绍了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并向学生讲解了蚕宝宝的特点。

接着,我们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观察瓶、桑叶、蚕卵和蚕蛹。

2.2 观察活动在活动开始时,我们让学生先观察蚕卵。

通过压扁卵壳,学生们看到里面的卵黄和小蚕,了解蚕的孵化过程。

接着,我们将孵化后的小蚕放进观察瓶中,给学生展示蚕的生长发育过程。

我们还向学生讲解了蚕的生命周期、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以及环境对蚕生长的影响。

2.3 实践操作在观察的基础上,我们让学生实践操作。

我们组织学生为蚕进行喂养,并通过实践操作,了解蚕的饲料制备方法和蚕的饲养管理技巧。

我们还设置了一个比赛,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实践经验,预测出自己观察的小蚕何时能变成蚕蛹。

三、感悟收获3.1 对生物知识的理解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学生们深入了解了蚕的生命周期和发育过程,以及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加深了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2 对实践技能的掌握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学生们掌握了观察昆虫和饲养昆虫的基本技能,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3.3 对团队协作的认识本次活动让学生们参与了小组活动,通过合作完成实践操作和比赛,更好地认识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四、结语通过这次生物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实践经验,还提高了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让学生们认识到了合作协作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们的实践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蚕的一生”自然长周期探究活动汇报海桐小学褚兰兰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是当前小学自然教师应该关注的。

开展小学自然长周期探究活动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尝试,2006年起,我带领学生们就“植物的向光性”、“蚕的一生”等课题展开过一些小小的研究。

接下来我就以“蚕的一生”的课题研究为例,谈谈本校开展长周期探究活动的情况。

一、内容选择三年级自然课中有“家蚕的一生”这一内容,学生们普遍对蚕的生长充满了好奇。

他们有许多疑问,比如: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蚕卵孵化的快慢?除了桑叶,蚕宝宝还喜欢吃什么?雌雄蚕蛾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蚕茧的颜色会不一样……大家有许多猜测,但这只不过是猜测,我们决定就蚕的一生来展开研究。

二、制定方案2007年2月我在三(1)、三(3)班挑选了一部分对自然探究活动特别感兴趣的同学,成立了蚕宝宝研究小组并确立了总课题。

通过学生们讨论,我们决定把一个个小问题转化成一个个小课题,以小组的形式制定研究方案,分三个阶段进行实施:⑴第一阶段: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蚕卵孵化的快慢?✓温度小组:研究温度的高低是否会影响蚕卵孵化的快慢?✓光照小组:研究光照的多少是否会影响蚕卵孵化的快慢?✓湿度小组:研究湿度对蚕卵孵化的影响?✓生活环境小组:研究生活环境对蚕卵孵化的影响?⑵第二阶段:不同的食物对蚕的生长发育的影响?⑶第三阶段:为什么蚕宝宝结的茧颜色不一样?这次探究小组的成员中有4位曾在2006年研究过“植物的向光性”。

对于如何制定研究方案,如何在活动过程中进行记录,如何总结,他们比其他的一些队员显得更有经验。

因此在第一阶段的研究中,我让他们分别担任了温度小组、光照小组、湿度小组、生活环境小组的组长。

组员则是在组长招募、学生自愿结合的基础上,由我进行适当的调整,尽量使每个小组的成员能发挥最大作用,小组成员间能优势互补。

我还在研究过程中,将权力下放,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怎么设计本小组的实验,实验记录表怎么设计,记录哪些方面,怎么记录,需要什么材料,由谁准备这些材料,什么时间开始活动等。

三、活动实施⒈对时间的安排(以第一阶段为例)第一阶段有四个小组,共16位学生,分别来自三年级不同的班级。

其中除4位学生以外,其他12位学生都是第一次参加长周期探究活动,再加上我们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活动,这么多同学一起来进行,显然不合适。

于是在2007年2月~3月,在自然气温比较低还不适宜蚕卵自然孵化的情况下,我带领温度小组的同学先行实验。

当时采用放取暖器旁、放室温下、放暖房、放学生口袋中,放冰箱中等多种方式研究温度对蚕卵孵化的影响。

由于平时我和学生都要上课,我们约定利用每天早晨,课间和中午的时间进行活动,由我督促他们完成实验记录表和日记,并由我或学生用照相机拍下每一次的实际活动情景。

在温度组率先实验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也显得非常激动与好奇,他们急切地盼望着自己小组也能马上进行实验。

在2007年3月~4月,其他几个小组又分别针对光照、湿度、生活环境是否影响蚕卵的孵化分别展开研究。

有了先前观摩温度小组活动的经验,光照小组、湿度小组、生活环境小组的同学们在组长的安排下,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记日记,一切显得有条不紊。

我们第一个阶段的活动尽管有四个组,但由于时间上安排合理,保证了活动井然有序的进行,同时也为第二、第三阶段的研究开了一个好头。

⒉对学生活动的指导(以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为例)⑴扶通过第一阶段的初步实践,组员们的思维更开阔了,在组长的带领下,学生们把同样大小的蚁蚕平均分成几份,分别喂食桑叶、桑椹、莴笋叶、青菜叶、青草、大白菜等不同的食物来研究食物对蚕的生长发育的影响。

我给学生提了几个观察要求:✓观察蚕宝宝的活动情况;✓看各种叶子上的小洞;✓看叶子上的屎。

通过每天仔细的观察,学生有了发现:✓莴笋叶上有一些小洞,蚕宝宝的活动情况还好,有一些黑色的屎,几天以后大部分蚁蚕都死掉了,说明蚁蚕并不像三龄、四龄蚕那样喜欢吃莴笋叶。

✓给蚁蚕喂桑葚,桑椹上看不见小洞洞,但能看见纸上有蚕的屎。

几天以后大部分蚁蚕都死掉了。

✓给蚁蚕喂桑叶,可以看见桑叶上出现好多大的洞,而且蚕的屎很多很多。

显然,桑叶是它们喜欢的食物。

✓给蚁蚕喂青菜叶,青菜叶上面有一两个小洞,有少量的屎。

几天以后大部分蚁蚕都死掉了。

✓给蚁蚕喂青草,青草上没有小洞,也没有蚁蚕拉的屎,几天以后大部分蚁蚕都死掉了。

这说明蚕是不喜欢吃青草的。

✓给蚕喂大白菜,大白菜上有一些小洞,蚕比其他盒子里的蚕明显要黄,说明蚕在非常饥饿的时候吃过大白菜。

几天以后大部分蚕都死掉了。

这也说明了大白菜不是蚕的最佳食物。

在研究蚕宝宝喜欢吃的食物时,同学们有了意外的发现:在实验室养了一个月的蚕竟然比同学在家养了两个星期的蚕个头小得多。

当时,大家都非常惊讶甚至有些不敢相信。

为了证实实验室的蚕生长缓慢,我提醒学生:我们实验室最早孵出的蚁蚕,我曾送了一半给体育老师,其余的放在实验室饲养。

学生们在我的提醒下,就请求体育老师沈老师把她养的蚕宝宝带来。

果然沈老师的蚕宝宝很大,比我们的蚕宝宝大的多。

同学们不得不相信是实验室的蚕出了“问题”。

在组长的安排下,他们自发开了讨论会,有的同学预测实验室的蚕可能没有吃饱;有的同学认为跟光照有关;还有的同学预测是实验室的环境不好。

当有学生大胆提出预测时,便有学生进行反驳,甚至最后吵起架来,企图以言论来说服对方。

而我也时刻关注着他们的争论,最后提醒他们:可用事实来说明,可以采用学校和家里的对比实验或查资料的方法。

学生在我的点拨和启发下,进行了实验。

在排除食量和光照的原因后,由丁海婷和王语语同学把实验室的一部分蚕宝宝带回家去做对比实验,部分同学上网查资料,在实验室中寻找原因。

最终发现并证实了原来是实验室里的一些化学药品,由于时间长了,造成了空气污染引起的。

处理掉化学药品之后,蚕宝宝都能正常生长。

由于学生的个体知识水平、思维水平的差异,有时在探究过程中还容易出现漫无目的的“探究”。

通过老师适时适当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选择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在探究活动中有所收获。

第二阶段的研究,学生发现了蚕宝宝最喜欢吃的食物是桑叶,而空气污染会影响蚕宝宝的生长发育,甚至令它死亡。

因此,要养好蚕宝宝,就要注意通风换气,并且给蚕宝宝喂足够的桑叶。

⑵由扶到放在第三阶段,我们主要研究为什么蚕宝宝结的茧颜色不一样?同学们选择并饲养了四个品种的蚕宝宝,身体白色没有括号的“小”蚕,身体灰白有括号的“小”蚕,有括号的“大”蚕,粉红色的“大”蚕,我们还在网上查到了一种叫“天蚕”的蚕。

实验发现:不同品种的蚕结出的蚕茧的颜色不一样。

有同学认为蚕宝宝吃了不同品种的桑叶也会影响茧的颜色,于是他们又选择黄色蚕茧的蚕,分成几份,用不同的桑叶喂养。

进行这个实验时已临近2007年暑假,在之前几个月的实验过程中,学生们注意观察倾听表达,动手动脑。

他们一直全身心地投入在实验探究中,这样的探究并没有因为学期结束而结束,这种探究的精神和热情一直延续。

在暑假里,同学们将黄色蚕茧里孵出的蚁蚕带回去饲养。

由蒋天翼、朱宋燕喂剪刀桑叶、王语语喂圆边桑叶、罗晓煜喂莴苣叶,我提醒大家一定要坚持喂自己选择的那种食物。

这个过程,是学生的自主探究,也是逐渐摆脱老师具体指导的过程。

他们在暑假中写观察日记,认真观察蚕的变化。

通过实验,同学们更加确定:蚕茧颜色不仅和蚕宝宝的品种有关,也和它们的食物有关,蚕茧色主要来自桑叶的色素,因品种不同,对色素的吸收不同,茧的颜色也不同。

在这次实验后,又使同学们有了新的思考:如果把不同品种的蚕蛾放在一起,它们会交配吗?它们生下来的蚕宝宝会是什么样子的?四、活动总结学生良好记录习惯的形成也非一日之事,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提高学生信息记录、整理的能力是个漫长的过程。

在此次探究活动中,我指导学生正确的观察,真实的记录,当学生懒于记和漏记的时候,我提醒和督促他们,当学生记录完成,我会认真批改他们的日记,圈出他们在记录中出现的错别字。

当一个阶段研究结束时,学生已有一份完整的原始资料,其中包括实验方案与计划,研究小组成员名单,活动过程记录,实验记录表,以及小论文和照片等。

这些材料由每组组员分别输入电脑,形成电子文档,分门别类集中到实验室的电脑中,最终由我将这些文档和照片进行排版定稿。

从写实验方案到进行对比实验,从实验记录到资料整理,在这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们也逐步养成科学端正的观察态度,持久的观察意志力,以及真实记录的习惯,学会总结、整理、分析和应用观察记录。

五、收获成果这次长周期探究活动,历时半年。

在我们的活动中,我放手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观察记录,自己分析整理资料,我所做的是和学生一起讨论,及时指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这一次,真正让学生们经历了长周期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学生们都经历了一番较长时间的努力,甚至尝尽曲折艰辛,也学到了书本和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知识,亲身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通过这个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在变化,在成长,几乎每个孩子都有收获。

罗晓煜:这个学生知识面广,学习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课堂上经常会有他精彩的发言,他聪明而又十分贪玩,有时纪律松懈。

他曾参加过“植物的向光性”研究小组,在此次研究蚕的第一阶段,他担任温度小组的组长并一起参与了第二、第三阶段的研究,他在活动中发现由于老师下班要关取暖器,温度不能保持恒定,提出制造一个暖房;他还发现了把蚕放入蚕蔟的最佳时间;并提出过一个新的问题:如果把不同品种的蚕蛾放在一起,它们会交配吗?它们生下来的蚕宝宝会是什么样子的?在和罗晓煜班主任的谈话中,我还得知,罗晓煜这个孩子十分贪玩,以前总爱带领一些男孩子在课间打闹,不但影响班级纪律,还影响个别学生的学习,而在这半年的探究中,他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被蚕宝宝研究占据了,课间他或急着完成作业,或急着往实验室跑,根本无暇和其他男生打闹,而没有了他这个领头的,其他几个男孩子也只好作罢。

班级纪律也好了许多,而他上课、作业的效率也很高。

这位班主任还希望我以后多搞一些活动……我听了笑了起来,没想到一个自然的长周期探究活动会给一个学生,一个班级带来一些可喜的转变。

吕虹锦:一个品行兼优的女孩,当同学们发现在暖房里52摄氏度这么高的温度下,竟然孵出了三条蚁蚕而疑惑不解时,她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原来是温度计放错了位置,放在了取暖器的出风口了,实际鞋盒里只有21、22摄氏度。

她还发现蚕宝宝吃桑叶的时候,总是斜躺着吃,而且每次总是飞快地咬一个圆洞。

大多数蚕是从桑叶的边上开始吃的,从中间开始吃的极少见等等。

在第一第二阶段的研究中我发现了她观察很仔细,每次记录也很认真,且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与同学们相处愉快,在小朋友中有很高的威信。

在第三阶段,她担任组长,协助老师管理文档资料,充分发挥了她的优势,大胆施展了自己的才干,进步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