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双基凸显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重双基凸显应用能力
——2006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物理试题分析报告
黄生训何蓁
今年的理科综合仍然由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内容组成。三门学科考试内容互相独立,没有跨学科的题;试题的排列相对独立,I卷选择题按生物、化学、物理的顺序编排,II卷主观题按物理、化学、生物顺序编排,没有交叉。通观全卷,注重基础﹑注重能力是今年理综试卷的两大特点。
一、试卷的结构及其分析
1.试题的数量、分值与知识分布
与2004、2005年相比,2006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试题题量仍为12题,分值保持120分未变。
2006年理科综合测试物理试题的双向细目表
2. 试题的特点
今年物理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1)突出了物理除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考题既突出了力学和电学这两个重点,也顾及到热、光、原部分,所考知识均在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之列,偏题、怪题没有。
(2)试题区分度高,易、中、难三个台阶清楚,有利于考查出学生真实水平,有利于高校选拔学生。
(3)试题难度下降,最近几年理综物理部分得分不高,难度系数在0.3左右,明显难于同年生、化试题,不利于中学的物理教学。今年的实验题比前几年的都容易,得分率有较大提高。中学实验条件差异很大,靠物理实验来提高区分度对农村边远较落后地区的学生是不公平的,多选题有6个单选,
2个双选,没有3、4选,这也明显降低了题目的难度。
(4)试题力图考学生的能力,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自然现象联系紧密,测量电表内阻、计算云层高度、计算煤块相对传输带的运动距离都是解决实际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靠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靠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靠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都是难以奏效的。
(5)传统的木块、斜面、弹簧等内容减少了,坚持了与实际问题挂钩的方向,题目题干长,介绍背景材料多的这一时尚出题特点还在延续,计算题第25题、选择题第19题、第21题都有这样的特点。
3.存在的问题
(1)力学比重偏大,59分,几乎占一半,而又主要分布在质点运动学和牛顿运动定律方面。第24题是一纯质点运动的题,而第25题中又涉及牛顿定律。一个知识点在两个大题中重复考,影响了其他知识点的考查。
(2)题型陈旧、模型陈旧,传输带的题2003年考过,第22题测电表内阻也是一考再考,第25题小球在平行板中的运动也是一常见的模型,课改的新理念在卷面中还有待加强。
(3)第23题过于简单,从内容到方法,都属于初中范围,说它是一个初中物理题可以,说它是一道初中数学题也无妨,降低难度是适当的,应在高中物理范围内降低。过于简单,成绩好的同学能一步就看出,若省掉一、两个中间过程,往往会出现只有结果而没有过程的错误之中而失分。
(4)第24
题标准答案给出了一个常规解,但此题解法达
7-8种之多,有些解法比标准解简单得多,像图示法,
只要画好运输带、煤块的速度-时间图像,计算△ABO 的面积就得到相对移动的长度:L =S 1-S 2=v 0(t 2-t 1)/2。
有的干脆视为数学中的追及问题,相对距离是产 生在二者速度到达v 0之前的加速阶段。直接用二者
加速阶段的位移之差取绝对值也可得到正确答案。 尽管此题有助于体现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但一个 题目解法太多,难易相差又那么大,给评分带来
很多麻烦。解题思路完全不同,难以用一个标准评分。
v /m.s -
A
B
0
t 1
t 2
v 0
t/s
二、答卷情况分析
1.各题得分情况
05年平均分19.27,06年平均分24..24)
2.答卷分析
第22题
本题由一道光学实验题(6分)和一道电学实验题(11分)组成,安排合理。光学题源于高三课本上学生实验“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只要做过这个实验,容易选出正确答案。电学题为一个设计性实验题,难度比以前几年有所降低。去年17分题平均分只有4.17分,而今年17分有6.54 分。该题原理简单,提示明了,只画电路原理图,降低了难度。
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该题有27%的零分,主要是部分同学基础差,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都不甚了解,无法动笔,要么空白,要么乱画一通。(2)部分学生不能根据电表量程、测量时指针偏转要过半的要求来设计电路原理图,不能通过计算挑选合适电阻,从而完全失分。(3)表述混乱,电路中5个基本元件,有的同学丢三掉四,有的电表将V、mA标于圈外,有的让一横线贯穿电阻、电表、开关、电源,电路原理图上造成了短路,有的计算结果的数学表达式不规范,写为R1U/R1I-U。如此种种,失分的很多。
第23题
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声波反射题,通过爆炸声直接传播与云层反射传播到达观察者的时间差来计算云层高度。联系实际的问题,应该说有点新意。答卷中出现的主要错误:(1)审题不清。题中“在水平
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就以为是观测者头顶上云层内进行了一次爆炸。题目明明是声波,并给出了声速,但部分学生一见反射就认为是光,结果丢掉题给的声速而用光速计算造成不必要的错误。(2)因题目简单,一眼能看出运算过程甚至运算结果,有的同学就省掉了一些必要的过程,造成丢分。例如时间乘以声速得距离,但两边约去声速的过程省掉,仅有一个时间的关系式(t2/2)2-(t1/2)2=(△t)2,成了时间满足勾股定理,这显然是错误的。(3)符号不用题中给定符号,造成混乱出错,有的不通过文字运算只有数字运算,一个公式都没有,只要错了一个数字,全题就会得零分。
第24题
这是一道纯力学题,涉及质点运动学和质点动力学、质点的相对运动等,可以从比较广的范围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道题解法达7、8种,用不同解法难易大不相同,甚至有同学把其演化为一追及问题,如果说明充分,也可得到满分,这样给评卷带来难度。再者本题常规有余,新意不够,过于陈旧。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有:(1)审题不清,物理过程与物理情景不清,判断不出“a0>μg”,而分为“a0>μg”、“a0=μg”、“a0<μg”三种情况讨论,从而陷入误区,花了时间又丢了分。分不清传输带的位移s1与煤块位移s2的大小,而认为痕迹为L= s2 -s1,这样得不到正确答案。(2)在运用相对运动求解时(以传输带为参考系),对相对加速度,相对速度,相对位移不能始终把握好,一会儿相对传输带,一会儿相对地面,概念的混乱造成计算的混乱。(3)2003年考过一传输带的题目,是用功能原理求解的,一些同学定势思维,把功能原理又乱套在该题上。答案中不时有“μmgL=mv02/2”,“μmgL=(m+M)v02/2”的算式,是什么力给系统做功,传输带前段作加速运动,后段作匀速运动,外力应是变的,用μmg表示整个过程的外力显然是错误的。(4)有用作图法和追及法求解的,这两类解法简单,完全有别于部颁标准。但若一出错,将会全盘出错。再就是该题物理量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