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合集下载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A
A
C
D
B
D
C

B
当且仅当折痕AD 是BC 边上的高时,AD 所在 直线与桌面所在平面α垂直.
线面垂直的判定
判定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 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la l b a b a b A
l
l
b

A
a
作用: 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 思想: 直线与平面垂直 直线与直线垂直
例3 在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 AB⊥BC,PA=AB,D为PB的中点,求证:AD⊥PC.
P D A B
C
小结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简述为 “线线垂直,则线面垂直” 思想方法 通过直线间的垂直,推证直线与平面垂 直,即将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空间问题) 转化为直线间的垂直关系(平面问题).
l
C

B
2. a , b a b
性质定理
( )
直线 l 垂直于平面α ,则直线 l 垂直于 平面α中的任意一条直线
线线垂直
线面垂直
探究
如图,准备一块三角形的纸片,做一个试验:
A
C
A
D
B
D
C

B
过ABC的顶点A翻折纸片,得到折痕AD,将翻折后 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BD,DC于桌面接触). (1)折痕AD与桌面垂直吗? (2)如何翻折才能使折痕AD与桌面所在平面垂直.
特征: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A C

C
B
B
直线和平面垂直
定义 如果直线 l 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 垂直,我们说直线 l 与平面 互相垂直.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一、基础知识1.直线与平面垂直 (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 就说直线l 与平面α互相垂直.(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则该直线与此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 ⎣⎢⎡⎦⎥⎤❶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再多(即无数条)的直线垂直,但这些直线不相交就不能说明这条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则这两个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❷要求一平面只需过另一平面的垂线.]二、常用结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五个结论(1)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意直线.(2)若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这一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垂直.(5)两个相交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它们的交线也垂直于第三个平面.考点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典例]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 A⊥底面ABCD,AB⊥AD,AC⊥CD,∠ABC=60°,P A=AB=BC,E是PC的中点.求证:(1)CD⊥AE;(2)PD⊥平面ABE.[证明](1)在四棱锥P-ABCD中,∵P A⊥底面ABCD,CD⊂底面ABCD,∴P A⊥CD,又∵AC⊥CD,且P A∩AC=A,∴CD⊥平面P AC.∵AE⊂平面P AC,∴CD⊥AE.(2)由P A=AB=BC,∠ABC=60°,可得AC=P A.∵E是PC的中点,∴AE⊥PC.由(1)知AE⊥CD,且PC∩CD=C,∴AE⊥平面PCD.∵PD⊂平面PCD,∴AE⊥PD.∵P A⊥底面ABCD,AB⊂底面ABCD,∴P A⊥AB.又∵AB⊥AD,且P A∩AD=A,∴AB⊥平面P AD,∵PD⊂平面P AD,∴AB⊥PD.又∵AB ∩AE =A ,∴PD ⊥平面ABE . [解题技法] 证明线面垂直的4种方法(1)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l ⊥a ,l ⊥b ,a ⊂α,b ⊂α,a ∩b =P ⇒l ⊥α. (2)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α⊥β,α∩β=l ,a ⊂α,a ⊥l ⇒a ⊥β. (3)性质:①a ∥b ,b ⊥α⇒a ⊥α,②α∥β,a ⊥β⇒a ⊥α. (4)α⊥γ,β⊥γ,α∩β=l ⇒l ⊥γ.(客观题可用) [口诀归纳]线面垂直的关键,定义来证最常见, 判定定理也常用,它的意义要记清. 平面之内两直线,两线相交于一点, 面外还有一直线,垂直两线是条件. [题组训练]1.(2019·安徽知名示范高中联考)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BC =BB 1,AB 1∩A 1B =E ,D 为AC 上的点,B 1C ∥平面A 1BD .(1)求证:BD ⊥平面A 1ACC 1;(2)若AB =1,且AC ·AD =1,求三棱锥A -BCB 1的体积. 解: (1)证明:如图,连接ED ,∵平面AB 1C ∩平面A 1BD =ED ,B 1C ∥平面A 1BD , ∴B 1C ∥ED ,∵E 为AB 1的中点, ∴D 为AC 的中点, ∵AB =BC ,∴BD ⊥AC .∵A 1A ⊥平面ABC ,BD ⊂平面ABC ,∴A 1A ⊥BD . 又∵A 1A ,AC 是平面A 1ACC 1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BD ⊥平面A 1ACC 1.(2)由AB =1,得BC =BB 1=1,由(1)知AD =12AC ,又AC ·AD =1,∴AC 2=2,∴AC 2=2=AB 2+BC 2,∴AB ⊥BC , ∴S △ABC =12AB ·BC =12,∴V A -BCB 1=V B 1-ABC =13S △ABC ·BB 1=13×12×1=16. 2.如图,S 是Rt △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且SA =SB =SC ,D 为斜边AC的中点.(1)求证:SD⊥平面ABC;(2)若AB=BC,求证:BD⊥平面SAC.证明:(1)如图所示,取AB的中点E,连接SE,DE,在Rt△ABC中,D,E分别为AC,AB的中点.∴DE∥BC,∴DE⊥AB,∵SA=SB,∴SE⊥AB.又SE∩DE=E,∴AB⊥平面SDE.又SD⊂平面SDE,∴AB⊥SD.在△SAC中,∵SA=SC,D为AC的中点,∴SD⊥AC.又AC∩AB=A,∴SD⊥平面ABC.(2)∵AB=BC,∴BD⊥AC,由(1)可知,SD⊥平面ABC,又BD⊂平面ABC,∴SD⊥BD,又SD∩AC=D,∴BD⊥平面SAC.考点二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典例](2018·江苏高考)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AA1=AB,AB1⊥B1C1.求证:(1)AB∥平面A1B1C;(2)平面ABB1A1⊥平面A1BC.[证明](1)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AB∥A1B1.因为AB⊄平面A1B1C,A1B1⊂平面A1B1C,所以AB∥平面A1B1C.(2)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四边形ABB1A1为平行四边形.又因为AA1=AB,所以四边形ABB1A1为菱形,因此AB1⊥A1B.因为AB1⊥B1C1,BC∥B1C1,所以AB1⊥BC.因为A1B∩BC=B,A1B⊂平面A1BC,BC⊂平面A1BC,所以AB 1⊥平面A 1BC . 因为AB 1⊂平面ABB 1A 1, 所以平面ABB 1A 1⊥平面A 1BC .[解题技法] 证明面面垂直的2种方法[题组训练]1.(2019·武汉调研)如图,三棱锥P -ABC 中,底面AB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P A ⊥PC ,PB =2.求证:平面P AC ⊥平面ABC .证明:取AC 的中点O ,连接BO ,PO . 因为△AB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所以BO ⊥AC ,BO = 3.因为P A ⊥PC ,所以PO =12AC =1.因为PB =2,所以OP 2+OB 2=PB 2,所以PO ⊥OB . 因为AC ∩OP =O , 所以BO ⊥平面P AC . 又OB ⊂平面ABC , 所以平面P AC ⊥平面ABC .2.(2018·安徽淮北一中模拟)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矩形,P A ⊥平面ABCD ,E ,F 分别是AB ,PD 的中点,且P A =AD .求证:(1)AF ∥平面PEC ; (2)平面PEC ⊥平面PCD .证明:(1)取PC 的中点G ,连接FG ,EG ,∵F 为PD 的中点,G 为PC 的中点, ∴FG 为△CDP 的中位线,∴FG ∥CD ,FG =12CD .∵四边形ABCD 为矩形,E 为AB 的中点, ∴AE ∥CD ,AE =12CD .∴FG =AE ,FG ∥AE , ∴四边形AEGF 是平行四边形,∴AF ∥EG ,又EG ⊂平面PEC ,AF ⊄平面PEC , ∴AF ∥平面PEC .(2)∵P A =AD ,F 为PD 中点,∴AF ⊥PD , ∵P A ⊥平面ABCD ,CD ⊂平面ABCD , ∴P A ⊥CD ,又∵CD ⊥AD ,AD ∩P A =A , ∴CD ⊥平面P AD , ∵AF ⊂平面P AD , ∴CD ⊥AF . 又PD ∩CD =D , ∴AF ⊥平面PCD . 由(1)知EG ∥AF , ∴EG ⊥平面PCD , 又EG ⊂平面PEC , ∴平面PEC ⊥平面PCD .[课时跟踪检测]A 级1.设a ,b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能得出a ⊥b 的是( ) A .a ⊥α,b ∥β,α⊥β B .a ⊥α,b ⊥β,α∥β C .a ⊂α,b ⊥β,α∥βD .a ⊂α,b ∥β,α⊥β解析:选C 对于C 项,由α∥β,a ⊂α可得a ∥β,又b ⊥β,得a ⊥b ,故选C. 2.(2019·湘东五校联考)已知直线m ,l ,平面α,β,且m ⊥α,l ⊂β,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α∥β,则m ⊥l ;②若α⊥β,则m ∥l ; ③若m ⊥l ,则α⊥β;④若m ∥l ,则α⊥β.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A.①④B.③④C.①②D.①③解析:选A对于①,若α∥β,m⊥α,l⊂β,则m⊥l,故①正确,排除B.对于④,若m∥l,m⊥α,则l⊥α,又l⊂β,所以α⊥β.故④正确.故选A.3.已知P A垂直于以AB为直径的圆所在的平面,C为圆上异于A,B两点的任一点,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A.P A⊥BC B.BC⊥平面P ACC.AC⊥PB D.PC⊥BC解析:选C由P A⊥平面ACB⇒P A⊥BC,故A不符合题意;由BC⊥P A,BC⊥AC,P A∩AC=A,可得BC⊥平面P AC,所以BC⊥PC,故B、D不符合题意;AC⊥PB显然不成立,故C符合题意.4.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已知AB⊥AC,BD⊥AC,那么点D在平面ABC内的射影H必在()A.直线AB上B.直线BC上C.直线AC上D.△ABC内部解析:选A因为AB⊥AC,BD⊥AC,AB∩BD=B,所以AC⊥平央ABD,又AC⊂平面ABC,所以平面ABC⊥平面ABD,所以点D在平面ABC内的射影H必在直线AB上.5.如图,在正四面体P-ABC中,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则下面四个结论不成立的是()A.BC∥平面PDFB.DF⊥平面P AEC.平面PDF⊥平面P AED.平面PDE⊥平面ABC解析:选D因为BC∥DF,DF⊂平面PDF,BC⊄平面PDF,所以BC∥平面PDF,故选项A正确.在正四面体中,AE⊥BC,PE⊥BC,AE∩PE=E,所以BC⊥平面P AE,又DF∥BC,则DF⊥平面P AE,从而平面PDF⊥平面P AE.因此选项B、C均正确.6.如图,已知∠BAC=90°,PC⊥平面ABC,则在△ABC,△P AC的边所在的直线中,与PC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_个;与AP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_个.解析:∵PC⊥平面ABC,∴PC垂直于直线AB,BC,AC.∵AB⊥AC,AB⊥PC,AC∩PC=C,∴AB⊥平面P AC,又∵AP⊂平面P AC,∴AB⊥AP,与AP垂直的直线是AB.答案:3 17.设α和β为不重合的两个平面,给出下列命题:①若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β内的两条直线,则α∥β;②若α外的一条直线l与α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l∥α;③设α∩β=l,若α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l,则α⊥β;④直线l⊥α的充要条件是l与α内的两条直线垂直.其中所有的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①正确;②正确;满足③的α与β不一定垂直,所以③错误;直线l⊥α的充要条件是l与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所以④错误.故所有的真命题的序号是①②.答案:①②8.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平面α与棱AB,AC,A1C1,A1B1分别交于点E,F,G,H,且直线AA1∥平面α.有下列三个命题:①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②平面α∥平面BCC1B1;③平面α⊥平面BCFE.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如图所示,因为AA1∥平面α,平面α∩平面AA1B1B=EH,所以AA1∥EH.同理AA1∥GF,所以EH∥GF,又ABC-A1B1C1是直三棱柱,易知EH=GF=AA1,所以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故①正确;若平面α∥平面BB1C1C,由平面α∩平面A1B1C1=GH,平面BCC1B1∩平面A1B1C1=B1C1,知GH∥B1C1,而GH∥B1C1不一定成立,故②错误;由AA1⊥平面BCFE,结合AA1∥EH知EH⊥平面BCFE,又EH⊂平面α,所以平面α⊥平面BCFE,故③正确.答案:①③9.(2019·太原模拟)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菱形,∠BAD=60°,P A=PD=AD=2,点M在线段PC上,且PM=2MC,N为AD的中点.(1)求证:AD⊥平面PNB;(2)若平面P AD⊥平面ABCD,求三棱锥P-NBM的体积.解:(1)证明:连接BD.∵P A=PD,N为AD的中点,∴PN⊥AD.又底面ABCD是菱形,∠BAD=60°,∴△ABD为等边三角形,∴BN⊥AD,又PN∩BN=N,∴AD⊥平面PNB.(2)∵P A=PD=AD=2,∴PN=NB= 3.又平面P AD⊥平面ABCD,平面P AD∩平面ABCD=AD,PN⊥AD,∴PN⊥平面ABCD,∴PN⊥NB,∴S△PNB=12×3×3=32.∵AD⊥平面PNB,AD∥BC,∴BC⊥平面PNB.又PM=2MC,∴V P-NBM=V M-PNB=23V C-PNB=23×13×32×2=23.10.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别为AB,BC的中点,点F在侧棱B1B上,且B1D⊥A1F,A1C1⊥A1B1.求证:(1)直线DE∥平面A1C1F;(2)平面B1DE⊥平面A1C1F.证明:(1)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A1C1,在△ABC中,因为D,E分别为AB,BC的中点.所以DE∥AC,于是DE∥A1C1,又因为DE⊄平面A1C1F,A1C1⊂平面A1C1F,所以直线DE∥平面A1C1F.(2)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平面A1B1C1,因为A1C1⊂平面A1B1C1,所以AA1⊥A1C1,又因为A1C1⊥A1B1,A1B1∩AA1=A1,AA1⊂平面ABB1A1,A1B1⊂平面ABB1A1,所以A1C1⊥平面ABB1A1,因为B1D⊂平面ABB1A1,所以A1C1⊥B1D,又因为B1D⊥A1F,A1C1∩A1F=A1,A1C1⊂平面A1C1F,A1F⊂平面A1C1F,所以B1D⊥平面A1C1F,因为直线B1D⊂平面B1DE,所以平面B1DE⊥平面A1C1F.B级1.(2018·全国卷Ⅱ)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B=BC=22,P A=PB=PC=AC=4,O为AC的中点.(1)证明:PO ⊥平面ABC ;(2)若点M 在棱BC 上,且MC =2MB ,求点C 到平面POM 的距离. 解:(1)证明:因为P A =PC =AC =4,O 为AC 的中点, 所以PO ⊥AC ,且PO =2 3. 连接OB , 因为AB =BC =22AC , 所以△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OB ⊥AC ,OB =12AC =2.所以PO 2+OB 2=PB 2,所以PO ⊥OB . 又因为AC ∩OB =O ,所以PO ⊥平面ABC . (2)作CH ⊥OM ,垂足为H ,又由(1)可得OP ⊥CH , 所以CH ⊥平面POM .故CH 的长为点C 到平面POM 的距离.由题设可知OC =12AC =2,CM =23BC =423,∠ACB =45°,所以OM =253,CH =OC ·MC ·sin ∠ACB OM =455.所以点C 到平面POM 的距离为455.2.(2019·河南中原名校质量考评)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CD ,AB ⊥AD ,CD =2AB ,平面P AD ⊥底面ABCD ,P A ⊥AD ,E ,F 分别是CD ,PC 的中点.求证:(1)BE ∥平面P AD ; (2)平面BEF ⊥平面PCD .证明:(1)∵AB ∥CD ,CD =2AB ,E 是CD 的中点, ∴AB ∥DE 且AB =DE , ∴四边形ABED 为平行四边形,∴AD ∥BE ,又BE ⊄平面P AD ,AD ⊂平面P AD , ∴BE ∥平面P AD .(2)∵AB ⊥AD ,∴四边形ABED 为矩形, ∴BE ⊥CD ,AD ⊥CD ,∵平面P AD ⊥底面ABCD ,平面P AD ∩底面ABCD =AD ,P A ⊥AD , ∴P A ⊥底面ABCD , ∴P A ⊥CD ,又P A ∩AD =A ,∴CD⊥平面P AD,∴CD⊥PD,∵E,F分别是CD,PC的中点,∴PD∥EF,∴CD⊥EF,又EF∩BE=E,∴CD⊥平面BEF,∵CD⊂平面PCD,∴平面BEF⊥平面PCD.第六节 直线、平面平行与垂直的综合问题 考点一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典例] (2018·全国卷Ⅲ)如图,矩形ABCD 所在平面与半圆弧»CD所在平面垂直,M 是»CD上异于C ,D 的点. (1)证明:平面AMD ⊥平面BMC .(2)在线段AM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MC ∥平面PBD ?说明理由.[解] (1)证明:由题设知,平面CMD ⊥平面ABCD ,交线为CD .因为BC ⊥CD ,BC ⊂平面ABCD ,所以BC ⊥平面CMD ,所以BC ⊥DM .因为M 为»CD上异于C ,D 的点,且DC 为直径, 所以DM ⊥CM .又BC ∩CM =C ,所以DM ⊥平面BMC .因为DM ⊂平面AMD ,所以平面AMD ⊥平面BMC . (2)当P 为AM 的中点时,MC ∥平面PBD . 证明如下: 连接AC 交BD 于O .因为四边形ABCD 为矩形, 所以O 为AC 的中点.连接OP ,因为P 为AM 的中点, 所以MC ∥OP .又MC ⊄平面PBD ,OP ⊂平面PBD , 所以MC ∥平面PBD . [题组训练]1.如图,三棱锥P -ABC 中,P A ⊥平面ABC ,P A =1,AB =1,AC =2,∠BAC =60°.(1)求三棱锥P -ABC 的体积;(2)在线段PC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AC ⊥BM ,若存在,请说明理由,并求PMMC 的值.解:(1)由题设AB =1,AC =2,∠BAC =60°, 可得S △ABC =12·AB ·AC ·sin 60°=32.由P A ⊥平面ABC ,可知P A 是三棱锥P -ABC 的高,又P A =1,所以三棱锥P -ABC 的体积V =13·S △ABC ·P A =36.(2)在线段PC 上存在点M ,使得AC ⊥BM ,证明如下:如图,在平面ABC 内,过点B 作BN ⊥AC ,垂足为N .在平面P AC 内,过点N 作MN ∥P A 交PC 于点M ,连接BM .由P A ⊥平面ABC ,知P A ⊥AC , 所以MN ⊥AC .因为BN ∩MN =N ,所以AC ⊥平面MBN , 又BM ⊂平面MBN , 所以AC ⊥BM .在Rt △BAN 中,AN =AB ·cos ∠BAC =12,从而NC =AC -AN =32,由MN ∥P A ,得PM MC =AN NC =13.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D ⊥平面ABCD ,底面ABCD 为正方形,BC =PD =2,E 为PC 的中点,CB =3CG .(1)求证:PC ⊥BC ;(2)AD 边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P A ∥平面MEG ?若存在,求出AM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证明:因为PD ⊥平面ABCD ,BC ⊂平面ABCD , 所以PD ⊥BC .因为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所以BC ⊥CD . 又PD ∩CD =D ,PD ⊂平面PCD ,CD ⊂平面PCD , 所以BC ⊥平面PCD .因为PC ⊂平面PCD ,所以PC ⊥BC .(2)连接AC ,BD 交于点O ,连接EO ,GO ,延长GO 交AD 于点M ,连接EM ,则P A ∥平面MEG .证明如下:因为E 为PC 的中点,O 是AC 的中点, 所以EO ∥P A .因为EO ⊂平面MEG ,P A ⊄平面MEG ,所以P A ∥平面MEG .因为△OCG ≌△OAM ,所以AM =CG =23,所以AM 的长为23.考点二 平面图形的翻折问题[典例] (2018·全国卷Ⅰ)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M 中,AB =AC =3,∠ACM =90°.以AC 为折痕将△ACM 折起,使点M 到达点D 的位置,且AB ⊥DA .(1)证明:平面ACD ⊥平面ABC ;(2)Q 为线段AD 上一点,P 为线段BC 上一点,且BP =D Q =23DA ,求三棱锥Q -ABP的体积.解:(1)证明:由已知可得,∠BAC =90°,即BA ⊥AC . 又因为BA ⊥AD ,AC ∩AD =A , 所以AB ⊥平面ACD . 因为AB ⊂平面ABC , 所以平面ACD ⊥平面ABC .(2)由已知可得,DC =CM =AB =3,DA =3 2. 又BP =D Q =23DA ,所以BP =2 2.如图,过点Q 作Q E ⊥AC ,垂足为E ,则Q E 綊13DC .由已知及(1)可得,DC ⊥平面ABC , 所以Q E ⊥平面ABC ,Q E =1.因此,三棱锥Q -ABP 的体积为V Q -ABP =13×S △ABP×Q E =13×12×3×22sin 45°×1=1.[题组训练]1.(2019·湖北五校联考)如图1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C =90°,AB ∥CD ,AD =CD =12AB =2,E 为AC 的中点,将△ACD 沿AC 折起,使折起后的平面ACD 与平面ABC 垂直,得到如图2所示的几何体D -ABC .(1)求证:BC ⊥平面ACD ;(2)点F 在棱CD 上,且满足AD ∥平面BEF ,求几何体F -BCE 的体积. 解:(1)证明:∵AC =AD 2+CD 2=22, ∠BAC =∠ACD =45°,AB =4,∴在△ABC 中,BC 2=AC 2+AB 2-2AC ×AB ×cos 45°=8, ∴AB 2=AC 2+BC 2=16,∴AC ⊥BC .∵平面ACD ⊥平面ABC ,平面ACD ∩平面ABC =AC , ∴BC ⊥平面ACD .(2)∵AD ∥平面BEF ,AD ⊂平面ACD ,平面ACD ∩平面BEF =EF ,∴AD ∥EF , ∵E 为AC 的中点,∴EF 为△ACD 的中位线,由(1)知,几何体F -BCE 的体积V F -BCE =V B -CEF=13×S △CEF ×BC , S △CEF =14S △ACD =14×12×2×2=12,∴V F -BCE =13×12×22=23. 2.(2018·合肥二检)如图1,在平面五边形ABCDE 中,AB ∥CE ,且AE =2,∠AEC =60°,CD =ED =7,cos ∠EDC =57.将△CDE 沿CE 折起,使点D 到P 的位置,且AP =3,得到如图2所示的四棱锥P -ABCE .(1)求证:AP ⊥平面ABCE ;(2)记平面P AB 与平面PCE 相交于直线l ,求证:AB ∥l .证明:(1)在△CDE 中,∵CD =ED =7,cos ∠EDC =57,由余弦定理得CE = (7)2+(7)2-2×7×7×57=2.连接AC ,∵AE =2,∠AEC =60°, ∴AC =2. 又AP =3,∴在△P AE 中,AP 2+AE 2=PE 2, 即AP ⊥AE . 同理,AP ⊥AC .∵AC ∩AE =A ,AC ⊂平面ABCE ,AE ⊂平面ABCE , ∴AP ⊥平面ABCE .(2)∵AB ∥CE ,且CE ⊂平面PCE ,AB ⊄平面PCE , ∴AB ∥平面PCE .又平面P AB ∩平面PCE =l ,∴AB ∥l .[课时跟踪检测]1.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是圆内接四边形(记此圆为W ),且P A ⊥平面ABCD .(1)当BD 是圆W 的直径时,P A =BD =2,AD =CD =3,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2)在(1)的条件下,判断在棱P A 上是否存在一点Q ,使得B Q ∥平面PCD ?若存在,求出A Q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因为BD 是圆W 的直径,所以BA ⊥AD , 因为BD =2,AD =3,所以AB =1. 同理BC =1,所以S 四边形ABCD =AB ·AD = 3. 因为P A ⊥平面ABCD ,P A =2,所以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V =13S 四边形ABCD ·P A =233.(2)存在,A Q =23.理由如下.延长AB ,DC 交于点E ,连接PE ,则平面P AB 与平面PCD 的交线是PE . 假设在棱P A 上存在一点Q ,使得B Q ∥平面PCD , 则B Q ∥PE ,所以A Q P A =ABAE.经计算可得BE =2,所以AE =AB +BE =3,所以A Q =23.故存在这样的点Q ,使B Q ∥平面PCD ,且A Q =23.2.如图,侧棱与底面垂直的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是梯形,AB ∥CD ,AB ⊥AD ,AA 1=4,DC =2AB ,AB =AD =3,点M 在棱A 1B 1上,且A 1M =13A 1B 1.已知点E 是直线CD 上的一点,AM ∥平面BC 1E .(1)试确定点E 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2)求三棱锥M -BC 1E 的体积.解:(1)点E 在线段CD 上且EC =1,理由如下:在棱C 1D 1上取点N ,使得D 1N =A 1M =1,连接MN ,DN , 因为D 1N ∥A 1M ,所以四边形D 1NMA 1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MN 綊A 1D 1綊AD .所以四边形AMND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M ∥DN . 因为CE =1,所以易知DN ∥EC 1,所以AM ∥EC 1, 又AM ⊄平面BC 1E ,EC 1⊂平面BC 1E , 所以AM ∥平面BC 1E . 故点E 在线段CD 上且EC =1. (2)由(1)知,AM ∥平面BC 1E ,所以V M -BC 1E =V A -BC 1E =V C 1-ABE =13×⎝⎛⎭⎫12×3×3×4=6. 3.(2019·湖北武汉部分学校调研)如图1,在矩形ABCD 中,AB =4,AD =2,E 是CD 的中点,将△ADE 沿AE 折起,得到如图2所示的四棱锥D 1-ABCE ,其中平面D 1AE ⊥平面ABCE .(1)证明:BE ⊥平面D 1AE ;(2)设F 为CD 1的中点,在线段AB 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MF ∥平面D 1AE ,若存在,求出AMAB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证明:∵四边形ABCD 为矩形且AD =DE =EC =BC =2, ∴∠AEB =90°,即BE ⊥AE ,又平面D 1AE ⊥平面ABCE ,平面D 1AE ∩平面ABCE =AE , ∴BE ⊥平面D 1AE . (2)当AM AB =14时,MF ∥平面D 1AE ,理由如下: 取D 1E 的中点L ,连接FL ,AL , ∴FL ∥EC ,又EC ∥AB ,∴FL ∥AB ,且FL =14AB ,∴M ,F ,L ,A 四点共面, 又MF ∥平面AD 1E ,∴MF ∥AL . ∴四边形AMFL 为平行四边形, ∴AM =FL =14AB ,AM AB =14.4.如图1所示,在Rt △ABC 中,∠ABC =90°,D 为AC 的中点,AE ⊥BD 于点E (不同于点D ),延长AE 交BC 于点F ,将△ABD 沿BD 折起,得到三棱锥A 1-BCD ,如图2所示.(1)若M是FC的中点,求证:直线DM∥平面A1EF.(2)求证:BD⊥A1F.(3)若平面A1BD⊥平面BCD,试判断直线A1B与直线CD能否垂直?请说明理由.解:(1)证明:∵D,M分别为AC,FC的中点,∴DM∥EF,又∵EF⊂平面A1EF,DM⊄平面A1EF,∴DM∥平面A1EF.(2)证明:∵EF⊥BD,A1E⊥BD,A1E∩EF=E,A1E⊂平面A1EF,EF⊂平面A1EF,∴BD⊥平面A1EF,又A1F⊂平面A1EF,∴BD⊥A1F.(3)直线A1B与直线CD不能垂直.理由如下:∵平面BCD⊥平面A1BD,平面BCD∩平面A1BD=BD,EF⊥BD,EF⊂平面BCD,∴EF⊥平面A1BD,又∵A1B⊂平面A1BD,∴A1B⊥EF,又∵DM∥EF,∴A1B⊥DM.假设A1B⊥CD,∵DM∩CD=D,∴A1B⊥平面BCD,∴A1B⊥BD,与∠A1BD为锐角矛盾,∴直线A1B与直线CD不能垂直.5.(2019·河南名校联考)如图,在多面体ABCDEF中,四边形ABCD是梯形,AB∥CD,AD=DC=CB=a,∠ABC=60°,四边形ACFE是矩形,且平面ACFE⊥平面ABCD,点M在线段EF上.(1)求证:BC⊥平面ACFE;(2)当EM为何值时,AM∥平面BDF?证明你的结论.解:(1)证明:在梯形ABCD中,因为AB∥CD,AD=DC=CB=a,∠ABC=60°,所以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且∠DCA=∠DAC=30°,∠DCB=120°,所以∠ACB=∠DCB-∠DCA=90°,所以AC⊥BC.又平面ACFE⊥平面ABCD,平面ACFE∩平面ABCD=AC,BC⊂平面ABCD,所以BC⊥平面ACFE.(2)当EM =33a 时,AM ∥平面BDF ,理由如下:如图,在梯形ABCD 中,设AC ∩BD =N ,连接FN .由(1)知四边形ABCD 为等腰梯形,且∠ABC =60°,所以AB =2DC ,则CN ∶NA =1∶2.易知EF =AC =3a ,所以AN =233a .因为EM =33a , 所以MF =23EF =233a ,所以MF 綊AN ,所以四边形ANFM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M ∥NF ,又NF ⊂平面BDF ,AM ⊄平面BDF , 所以AM ∥平面BDF .6.如图所示的五面体ABEDFC 中,四边形ACFD 是等腰梯形,AD∥FC ,∠DAC =60°,BC ⊥平面ACFD ,CA =CB =CF =1,AD =2CF ,点G 为AC 的中点.(1)在AD 上是否存在一点H ,使GH ∥平面BCD ?若存在,指出点H 的位置并给出证明;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求三棱锥G -ECD 的体积.解:(1)存在点H 使GH ∥平面BCD ,此时H 为AD 的中点.证明如下. 取点H 为AD 的中点,连接GH , 因为点G 为AC 的中点,所以在△ACD 中,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知GH ∥CD ,又GH ⊄平面BCD ,CD ⊂平面BCD , 所以GH ∥平面BCD .(2)因为AD ∥CF ,AD ⊂平面ADEB ,CF ⊄平面ADEB , 所以CF ∥平面ADEB ,因为CF ⊂平面CFEB ,平面CFEB ∩平面ADEB =BE , 所以CF ∥BE ,又CF ⊂平面ACFD ,BE ⊄平面ACFD , 所以BE ∥平面ACFD ,所以V G -ECD =V E -GCD =V B -GCD .因为四边形ACFD 是等腰梯形,∠DAC =60°,AD =2CF =2AC ,所以∠ACD =90°, 又CA =CB =CF =1,所以CD =3,CG =12,又BC ⊥平面ACFD ,所以V B -GCD =13×12CG ×CD ×BC =13×12×12×3×1=312. 所以三棱锥G -ECD 的体积为312.第七节 空间角考点一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典例] (1)(2018·全国卷Ⅱ)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为棱CC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E 与CD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A.22 B.32 C.52D.72(2)(2019·成都检测)在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将四个面都为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称为鳖臑.如图,在鳖臑ABCD 中,AB ⊥平面BCD ,且AB =BC =CD ,则异面直线AC 与B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12 B .-12C.32D .-32[解析] (1)如图,连接BE ,因为AB ∥CD ,所以AE 与CD 所成的角为∠EAB .在Rt △ABE 中,设AB =2,则BE =5,则tan ∠EAB =BE AB =52,所以异面直线AE 与CD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52. (2)如图,分别取AB ,AD ,BC ,BD 的中点E ,F ,G ,O ,连接EF ,EG ,OG ,FO ,FG ,则EF ∥BD ,EG ∥AC ,所以∠FEG 为异面直线AC 与BD 所成的角.易知FO ∥AB ,因为AB ⊥平面BCD ,所以FO ⊥平面BCD ,所以FO ⊥OG ,设AB =2a ,则EG =EF =2a ,FG =a 2+a 2=2a ,所以∠FEG =60°,所以异面直线AC 与B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2,故选A.[答案] (1)C (2)A [题组训练]1.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2BB 1,则AB 1与BC 1所成角的大小为( ) A .30° B .60° C .75°D .90°解析:选D 将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补为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连接C 1D ,BD ,则C 1D ∥B 1A ,∠BC 1D 为所求角或其补角.设BB 1=2,则BC =CD =2,∠BCD =120°,BD =23,又因为BC 1=C 1D =6,所以∠BC 1D =90°.2.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1)求AC 与A 1D 所成角的大小;(2)若E ,F 分别为AB ,AD 的中点,求A 1C 1与EF 所成角的大小. 解:(1)如图所示,连接B 1C ,AB 1,由ABCD -A 1B 1C 1D 1是正方体,易知A 1D ∥B 1C ,从而B 1C 与AC 所成的角就是AC 与A 1D 所成的角.∵AB 1=AC =B 1C , ∴∠B 1CA =60°.即A 1D 与AC 所成的角为60°.(2)连接BD ,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 AC ⊥BD ,AC ∥A 1C 1,∵E ,F 分别为AB ,AD 的中点, ∴EF ∥BD ,∴EF ⊥AC .∴EF ⊥A 1C 1. 即A 1C 1与EF 所成的角为90°.考点二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典例] (1)(2018·全国卷Ⅰ)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BC =2,AC 1与平面BB 1C 1C 所成的角为30°,则该长方体的体积为( )A .8B .6 2C .8 2D .8 3(2)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侧棱与底面垂直,体积为94,底面是边长为3的正三角形.若P 为底面A 1B 1C 1的中心,则P A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大小为________.[解析] (1)如图,连接AC 1,BC 1,AC . ∵AB ⊥平面BB 1C 1C ,∴∠AC 1B 为直线AC 1与平面BB 1C 1C 所成的角,∴∠AC 1B =30°.又AB =BC =2,在Rt △ABC 1中,AC 1=2sin 30°=4.在Rt △ACC 1中,CC 1=AC 21-AC 2=42-(22+22)=22,∴V 长方体=AB ×BC ×CC 1=2×2×22=8 2.(2)如图所示,设O 为△ABC 的中心,连接PO ,AO ,易知PO ⊥平面ABC ,则∠P AO 为P A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S △ABC =12×3×3× sin60°=334,∴V ABC -A 1B 1C 1=S △ABC ·OP =334×OP =94,∴OP = 3. 又OA =3×32×23=1,∴tan ∠OAP =OPOA=3,∴∠OAP =60°. 故P A 与平面ABC 所成角为60°. [答案] (1)C (2)60° [题组训练]1.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1,点D 在棱BB 1上,且BD =1,则AD 与平面AA 1C 1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104 B.64 C.105D.65解析:选B 如图,取AC ,A 1C 1的中点分别为M ,M 1,连接MM 1,BM ,过点D 作DN ∥BM 交MM 1于点N ,则易证DN ⊥平面AA 1C 1C ,连接AN ,则∠DAN 为AD 与平面AA 1C 1C 所成的角.在Rt △DNA 中,sin ∠DAN =DN AD =322=64.2.(2019·青海模拟)如图,正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为2,底面积为6,E 为侧棱PC 的中点,则直线BE 与平面P AC 所成的角为( )A .60°B .30°C .45°D .90°解析:选A 如图,在正四棱锥P -ABCD 中, 根据底面积为6可得,BC = 6.连接BD 交AC 于点O ,连接PO ,则PO 为正四棱锥P -ABCD 的高,根据体积公式可得,PO =1.因为PO ⊥底面ABCD ,所以PO ⊥BD ,又BD ⊥AC ,PO ∩AC =O ,所以BD ⊥平面P AC ,连接EO ,则∠BEO为直线BE 与平面P AC 所成的角.在Rt △POA 中,因为PO =1,OA =3,所以P A =2,OE =12P A =1,在Rt △BOE 中,因为BO =3,所以tan ∠BEO =BOOE=3,即∠BEO =60°.故直线BE 与平面P AC 所成角为60°.考点三 二面角[典例] (1)已知正四棱锥的体积为12,底面对角线的长为26,则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为________.(2)已知△ABC 中,∠C =90°,tan A =2,M 为AB 的中点,现将△ACM沿CM 折起,得到三棱锥P -CBM ,如图所示.则当二面角P -CM -B 的大小为60°时,ABPB=________. [解析] (1)如图,O 为正方形ABCD 的中心,M 为BC 的中点,连接PO ,PM ,OM ,∠PMO 即为侧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设底面边长为a ,则2a 2=(26)2,∴a =23,∴OM = 3.又四棱锥的体积V =13×(23)2×PO =12,∴PO =3,∴tan ∠PMO =33=3,∴∠PMO =60°.故所求二面角为60°. (2)如图,取BC 的中点E ,连接AE ,EM ,PE ,设AE ∩CM =O ,连接PO ,再设AC =2,由∠C =90°,tan A =2,可得BC =2 2. 在Rt △MEC 中,可得tan ∠CME =2, 在Rt △ECA 中,可得tan ∠AEC =2, ∴∠CME +∠AEM =90°,∴AE ⊥CM ,∴PO ⊥CM ,EO ⊥CM ,∠POE 即为二面角P -CM -B 的平面角,∴∠POE =60°. ∵AE =22+(2)2=6,OE =1×sin ∠CME =63,∴PO =AO =263. 在△POE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PE =⎝⎛⎭⎫2632+⎝⎛⎭⎫632-2×263×63×12=2,∴PE 2+CE 2=PC 2,即PE ⊥BC . 又∵E 为BC 的中点,∴PB =PC =2. 在Rt △ACB 中,易得AB =23,∴ABPB = 3.[答案] (1)60° (2) 3[题组训练]1.已知二面角的棱上有A ,B 两点,直线AC ,BD 分别在这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且都垂直于AB ,已知AB =4,AC =6,BD =8,CD =217,则该二面角的大小为( )A .150°B .45°C .120°D .60°解析:选D 如图,AC ⊥AB ,BD ⊥AB ,过A 在平面ABD 内作AE∥BD ,过D 作DE ∥AB ,连接CE ,所以DE =AB 且DE ⊥平面AEC ,∠CAE 即二面角的平面角.在Rt △DEC 中,CD =217,DE =4,则CE =213,在△ACE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CAE =CA 2+AE 2-CE 22CA ×AE =12,所以∠CAE =60°,即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60°. 2.如图,AB 是⊙O 的直径,P A 垂直于⊙O 所在平面,C 是圆周上不同于A ,B 两点的任意一点,且AB =2,P A =BC =3,则二面角A -BC -P 的大小为________.解析:因为AB 为⊙O 的直径,所以AC ⊥BC ,又因为P A ⊥平面ABC ,所以P A ⊥BC ,因为AC ∩P A =A ,所以BC ⊥平面P AC ,所以BC ⊥PC ,所以∠PCA 为二面角A -BC -P 的平面角.因为∠ACB =90°,AB =2,P A =BC =3,所以AC =1,所以在Rt △P AC 中,tan ∠PCA =P A AC= 3.所以∠PCA =60°.即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60°.答案:60°[课时跟踪检测]1.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为AB ,C 1D 1的中点,则A 1B 1与平面A 1EF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A .2 B. 2 C .1D. 3解析:选B A 1B 1与平面A 1EF 所成的角就是∠B 1A 1C ,tan ∠B 1A 1C =B 1C A 1B 1= 2.2.在矩形ABCD 中,AB =3,AD =4,P A ⊥平面ABCD ,P A =435,那么二面角A -BD -P的大小为( )A .30°B .45°C .60°D .75°解析:选A 作AO ⊥BD 交BD 于点O ,∵P A ⊥平面ABCD ,∴P A ⊥BD . ∵P A ∩AO =A ,∴BD ⊥平面P AO ,∴PO ⊥BD ,∴∠AOP 即为所求二面角A -BD -P 的大小. ∵AO =AB ·AD BD =125,∴tan ∠AOP =AP AO =33,故二面角A -BD -P 的大小为30°.3.如图,空间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8,BD =6,M ,N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且异面直线AC 与BD 所成的角为90°,则MN 的长度为( )A .5B .6C .8D .10 解析:选A 如图,取AD 的中点P ,连接PM ,PN ,则PM ∥BD ,PN ∥AC ,PN =12AC =4,PM =12BD =3,∴∠MPN 即为异面直线AC 与BD 所成的角, ∴∠MPN =90°,∴MN =5.故选A.4.已知AB ∥平面α,AC ⊥平面α于点C ,BD 是平面α的斜线,D 是斜足,若AC =9,BD =63,则BD 与平面α所成的角的大小为________.解析:如图,过B 作BE ⊥平面α,垂足为E ,则BE =9.连接DE ,则∠BDE 为BD 与平面α所成的角.在Rt △BED 中,sin ∠BDE =BEBD =32,所以∠BDE =60°. 答案:60°5.(2018·全国卷Ⅱ)已知圆锥的顶点为S ,母线SA ,S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78,SA 与圆锥底面所成角为45°,若△SAB 的面积为515,则该圆锥的侧面积为________.解析:如图,∵SA 与圆锥底面所成角为45°, ∴△SAO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SO =r ,SA =SB =2r . 在△SAB 中,cos ∠ASB =78,∴sin ∠ASB =158, ∴S △SAB =12SA ·SB ·sin ∠ASB=12×(2r )2×158=515, 解得r =210,∴SA =2r =45,即母线长l =45, ∴S 圆锥侧=πrl =π×210×45=402π. 答案:402π6.已知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的四个顶点在球O 的球面上,球O 的体积V 球=1605π3,则OA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解析:如图,过点O 作OM ⊥平面ABCD ,垂足为点M ,则点M 为正方形ABCD 的中心.∵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 ∴AC =22,∴AM = 2.∵V 球=43πr 3=1605π3,∴球O 的半径OA=r =25,∴OA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cos ∠OAM =AM OA =225=1010.答案:10107.(2018·天津高考)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ABC 是等边三角形,平面ABC ⊥平面ABD ,点M 为棱AB 的中点,AB =2,AD =23,∠BAD =90°.(1)求证:AD ⊥BC ;(2)求异面直线BC 与MD 所成角的余弦值; (3)求直线CD 与平面ABD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1)证明:因为平面ABC ⊥平面ABD ,平面ABC ∩平面ABD =AB ,AD ⊥AB ,AD ⊂平面ABD ,所以AD ⊥平面ABC . 因为BC ⊂平面ABC ,(2)取棱AC 的中点N ,连接MN ,ND . 又因为M 为棱AB 的中点, 所以MN ∥BC .所以∠DMN (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BC 与MD 所成的角. 在Rt △DAM 中,AD =23,AM =1, 所以DM =AD 2+AM 2=13. 因为AD ⊥平面ABC ,所以AD ⊥AC . 在Rt △DAN 中,AN =1, 所以DN =AD 2+AN 2=13. 在等腰三角形DMN 中,MN =1, 可得cos ∠DMN =12MN DM =1326.所以异面直线BC 与M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326. (3)连接CM .因为△ABC 为等边三角形,M 为边AB 的中点, 所以CM ⊥AB ,CM = 3.因为平面ABC ⊥平面ABD ,平面ABC ∩平面ABD =AB ,CM ⊂平面ABC , 所以CM ⊥平面ABD ,所以∠CDM 为直线CD 与平面ABD 所成的角. 在Rt △CAD 中,CD =AC 2+AD 2=4. 在Rt △CMD 中,sin ∠CDM =CM CD =34.所以直线CD 与平面AB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4. 8.(2019·湖北八校联考)如图,在Rt △ABC 中,AB =BC =3,点E ,F 分别在线段AB ,AC 上,且EF ∥BC ,将△AEF 沿EF 折起到△PEF 的位置,使得二面角P -EF -B 的大小为60°.(1)求证:EF ⊥PB ;(2)当点E 为线段AB 的靠近B 点的三等分点时,求四棱锥P-EBCF 的侧面积.解:(1)证明:在Rt △ABC 中,∵AB =BC =3,∴BC ⊥AB .∵EF ∥BC ,∴EF ⊥AB ,翻折后垂直关系没变,仍有EF ⊥PE ,EF ⊥BE , 又PE ∩BE =E ,∴EF ⊥平面PBE ,∴EF ⊥PB . (2)∵EF ⊥PE ,EF ⊥BE ,∴∠PEB 是二面角P -EF -B 的平面角, ∴∠PEB =60°,又PE =2,BE =1,由余弦定理得PB =3,∴PB 2+BE 2=PE 2,∴PB ⊥BE ,∴PB ,BC ,BE 两两垂直, ∴△PBE ,△PBC ,△PEF 均为直角三角形. 由△AEF ∽△ABC 可得,EF =23BC =2,S △PBC =12BC ·PB =332,S △PBE =12PB ·BE =32,S △PEF =12EF ·PE =2.在四边形BCFE 中,过点F 作BC 的垂线,垂足为H , 则FC 2=FH 2+HC 2=BE 2+(BC -EF )2=2,∴FC = 2.在△PFC 中,FC =2,PC =BC 2+PB 2=23,PF =PE 2+EF 2=22, 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PFC =PF 2+FC 2-PC 22PF ·FC =-14,则sin ∠PFC =154,S △PFC =12PF ·FC sin ∠PFC =152. ∴四棱锥P -EBCF 的侧面积为S △PBC +S △PBE +S △PEF +S △PFC =2+23+152.。

2.3直线_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2.3直线_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典型例题】 例.如图9-10, 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A1A=AB, D是CC1的中 点,F是A1B的中点.求证: (1) DF平面ABC; (2) AFBD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1.射影
p O
自一点向平面引垂线,垂足叫做 这点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

这个点与垂足间的线段叫做这点 到这个平面的垂线段。
2、斜线
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 A 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 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 面的斜线,斜线和平面的 B C 交点叫做斜足。 斜线上任意一点在 斜线上一点与斜足间 平面上的射影,一定在 的线段叫做这点到这个平 斜线的射影上。 面的斜线段。 过斜线上斜足以外的一点向平面引垂线,过垂 足和斜足的直线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
思想: 直线与平面垂直
直线与直线垂直
典型例题
例2 如图,已知 a // b, a ,求证 b .
证明:在平面 内作 两条相交直线m,n. 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知 因为直线 a ,
a m, a n.
a
b
m
n

又因为 b // a 所以 b m, b n. 又 m , n , m, n 是两条相交直线, 所以 b .
例 如图,已知A、B是120的二面角 —l—棱l上的两点,线段AC,BD分别 在面,内,且AC⊥l,BD⊥l ,AC=2, BD=1,AB=3,求线段CD的长。 ∠OAC =120
2 2

B C
l
D

A O
AO=BD=1, AC=2
2
CO AC AO 2 AO AC COS120 7
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2.如图所示,已知 AB 为圆 O 的直径,点 D 为线 段 AB 上一点,且 3AD=DB,点 C 为圆 O 上一 点,且 BC= 3AC,PD⊥平面 ABC,PD=DB. 求证:PA⊥CD. 证明:因为 AB 为圆 O 的直径,所以 AC⊥BC. 在 Rt△ABC 中,由 BC= 3AC,得∠ABC=30°. 设 AD=1,由 3AD=DB 得,DB=3,BC=2 3. 由余弦定理得 CD2=DB2+BC2-2DB·BCcos 30°=3, 所以 CD2+DB2=BC2,即 CD⊥AB. 因为 PD⊥平面 ABC,CD⊂平面 ABC,所以 PD⊥CD. 因为 PD∩AB=D,所以 CD⊥平面 PAB, 又 PA⊂平面 PAB,所以 PA⊥CD.
找 共 性
[过关训练] 1.如图所示,在四棱锥 P-ABCD 中,PA⊥底面
ABCD,AB⊥AD,AC⊥CD,∠ABC=60°,PA =AB=BC,E 是 PC 的中点.求证: (1)CD⊥AE; (2)PD⊥平面 ABE.
证明:(1)∵PA⊥底面 ABCD,CD⊂平面 ABCD, ∴PA⊥CD.∵AC⊥CD,PA∩AC=A, ∴CD⊥平面 PAC.又 AE⊂平面 PAC,∴CD⊥AE. (2)由 PA=AB=BC,∠ABC=60°,可得 AC=PA. ∵E 是 PC 的中点,∴AE⊥PC. 由(1)知,AE⊥CD,且 PC∩CD=C,∴AE⊥平面 PCD. 又 PD⊂平面 PCD,∴AE⊥PD. ∵PA⊥底面 ABCD,∴PD 在底面 ABCD 内的射影是 AD, 又∵AB⊥AD,∴AB⊥PD.又 AB∩AE=A,∴PD⊥平面 ABE.
考点——在细解中明规律
题目千变总有根,梳干理枝究其本
考点一 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全析考法过关]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 第2章 2.3 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 第2章   2.3   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重点)2.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会用其判断直线与平面垂直.(难点)3.理解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概念,并能解决简单的线面角问题.(易错点)1.通过学习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提升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的数学素养.2.通过学习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提升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的数学素养.1.直线与平面垂直定义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法l⊥α有关概念直线l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l的垂面.它们唯一的公共点P叫做垂足图示画法画直线与平面垂直时,通常把直线画成与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一边垂直文字语言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符号语言l⊥a,l⊥b,a⊂α,b⊂α,a∩b=P⇒l⊥α图形语言3.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有关概念对应图形斜线与平面α相交,但不和平面α垂直,图中直线P A斜足斜线和平面的交点,图中点A射影过斜线上斜足以外的一点向平面引垂线,过垂足和斜足的直线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图中斜线P A在平面α上的射影为AO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规定: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取值范围[0°,90°]有直线”“无数条直线”?[提示]定义中的“任意一条直线”与“所有直线”是等效的,但是不可说成“无数条直线”,因为一条直线与某平面内无数条平行直线垂直,该直线与这个平面不一定垂直.1.若三条直线OA,OB,OC两两垂直,则直线OA垂直于()A.平面OAB B.平面OACC.平面OBC D.平面ABCC[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OA垂直于平面OBC.]2.一条直线和三角形的两边同时垂直,则这条直线和三角形的第三边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垂直C.相交不垂直D.不确定B[一条直线和三角形的两边同时垂直,则其垂直于三角形所在平面,从而垂直第三边.]3.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直线AB1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等于________.45°[如图所示,因为正方体ABCD-A1B1C1D1中,B1B⊥平面ABCD,所以AB即为AB1在平面ABCD中的射影,∠B1AB即为直线AB1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由题意知,∠B1AB=45°,故所求角为45°.]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例1】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ABC=90°,D是AC的中点,且SA=SB=SC.(1)求证:SD⊥平面ABC;(2)若AB=BC,求证:BD⊥平面SAC.[证明](1)因为SA=SC,D是AC的中点,所以SD⊥AC.在Rt△ABC中,AD=BD,由已知SA=SB,所以△ADS≌△BDS,所以SD⊥BD.又AC∩BD=D,AC,BD⊂平面ABC,所以SD⊥平面ABC.(2)因为AB=BC,D为AC的中点,所以BD⊥AC.由(1)知SD⊥BD.又因为SD∩AC=D,SD,AC⊂平面SAC,所以BD⊥平面SAC.证线面垂直的方法:(1)线线垂直证明线面垂直:①定义法(不常用,但由线面垂直可得出线线垂直);②判定定理最常用:要着力寻找平面内哪两条相交直线(有时作辅助线);结合平面图形的性质(如勾股定理逆定理、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等)及一条直线与平行线中一条垂直,也与另一条垂直等结论来论证线线垂直.(2)平行转化法(利用推论):①a∥b,a⊥α⇒b⊥α;②α∥β,a⊥α⇒a⊥β.如图,AB是圆O的直径,P A垂直于圆O所在的平面,M是圆周上任意一点,AN⊥PM,垂足为N.求证:AN⊥平面PBM.[证明]设圆O所在的平面为α,∵P A⊥α,且BM⊂α,∴P A⊥BM.又∵AB为⊙O的直径,点M为圆周上一点,∴AM⊥BM. 由于直线P A∩AM=A,∴BM⊥平面P AM,而AN⊂平面P AM,∴BM⊥AN.∴AN与PM、BM两条相交直线互相垂直.故A N⊥平面PBM.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探究问题]1.若图中的∠POA是斜线PO与平面α所成的角,则需具备哪些条件?[提示]需要P A⊥α,A为垂足,OA为斜线PO的射影,这样∠POA就是斜线PO与平面α所成的角.2.空间几何体中,确定线面角的关键是什么?[提示]在空间几何体中确定线面角时,过斜线上一点向平面作垂线,确定垂足位置是关键,垂足确定,则射影确定,线面角确定.【例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1)求直线A1C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的正切值;(2)求直线A1B与平面BDD1B1所成的角.[证明](1)∵直线A1A⊥平面ABCD,∴∠A1CA为直线A1C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设A1A=1,则AC=2,∴tan∠A1CA=2 2.(2)连接A1C1交B1D1于O(见题图),在正方形A1B1C1D1中,A1C1⊥B1D1,∵BB1⊥平面A1B1C1D1,A1C1⊂平面A1B1C1D1,∴BB1⊥A1C1,又BB1∩B1D1=B1,∴A1C1⊥平面BDD1B1,垂足为O.∴∠A1BO为直线A1B与平面BDD1B1所成的角,在Rt △A 1BO 中,A 1O =12A 1C 1=12A 1B , ∴∠A 1BO=30°,即A 1B 与平面BDD 1B 1所成的角为30°.在本例正方体中,若E 为棱AB 的中点,求直线B 1E 与平面BB 1D 1D所成角的正切值.[解] 连接AC 交BD 于点O ,过E 作EO 1∥AC 交BD 于点O 1,易证AC ⊥平面BB 1D 1D ,∴EO 1⊥平面BB 1D 1D ,∴B 1O 1是B 1E 在平面BB 1D 1D 内的射影, ∴∠EB 1O 1为B 1E 与平面BB 1D 1D 所成的角.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 , ∵E 是AB 的中点,EO 1∥AC , ∴O 1是BO 的中点,∴EO 1=12AO =12×2a 2=2a4, B 1O 1=BO 21+BB 21=⎝ ⎛⎭⎪⎫2a 42+a 2=3a 22, ∴tan ∠EB 1O 1=EO 1B 1O 1=2a 43a 22=13.求斜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步骤:(1)作图:作(或找)出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作射影要过斜线上一点作平面的垂线,再过垂足和斜足作直线,注意斜线上点的选取以及垂足的位置要与问题中已知量有关,才能便于计算.(2)证明:证明某平面角就是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3)计算:通常在垂线段、斜线和射影所组成的直角三角形中计算.1.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的相互转化:2.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1)线面垂直的定义.(2)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3)如果两条平行直线的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4)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那么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1.直线l⊥平面α,直线m⊂α,则l与m不可能()A.平行B.相交C.异面D.垂直A[若l∥m,l⊄α,m⊂α,则l∥α,这与已知l⊥α矛盾.所以直线l与m 不可能平行.]2.垂直于梯形两腰的直线与梯形所在平面的位置关系是()A.垂直B.相交但不垂直C.平行D.不确定A[因为梯形两腰所在直线为两条相交直线,所以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直线与平面垂直.选A.]3.如图所示,若斜线段AB是它在平面α上的射影BO的2倍,则AB与平面α所成的角是()A.60°B.45°C.30°D.120°A[∠ABO即是斜线AB与平面α所成的角,在Rt△AOB中,AB=2BO,所以cos∠ABO=12,即∠ABO=60°. 故选A.]4.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证:A1C⊥平面BC1D. [证明]如图,连接AC,∴AC⊥BD,又∵BD⊥A1A,AC∩AA1=A,AC,A1A⊂平面A1AC,∴BD⊥平面A1AC,∵A1C⊂平面A1AC,∴BD⊥A1C.同理可证BC1⊥A1C.又∵BD∩BC1=B,BD,BC1⊂平面BC1D,∴A1C⊥平面BC1D.。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线面垂直和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3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线面垂直和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3

一条直线与平面 垂直,所以直线 a应与直线 b重合 a
a P a p a a c P

C
c

例1;已知平面 、, ,直线a满足a , a ,试判断直线 a与的位置关系 .
解;在 内作垂直于 与交线的直线 b 因为 ,所以 b,因为 a , 所以 a // b ,又因为 a ,所以 a // , 即直线 a与平面 平行
C A D E B F
1 2 2 2 6 4 8 268 68 2 CD 2 17
本讲到此结束,请同学们课 后再做好复习. 谢谢!
再见!
王新敞 特级教师 源头学子小屋
wxckt@
新疆奎屯
· 2007·
王新敞
奎屯
新疆
复习内容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 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线不在多重在相交)
l m, ln . 已知: m , mn B , n ,
求证: l .
l P g B m
l′
α
n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 直线平行。 已知: a , b 求证: a // b b b a 证明:
α A β O B A B
讲授新课
2.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 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条件: A B , A B ( 如图 )
结论:

a D A

B C
E
讲授新课
3.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 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一、目标认知学习目标1.了解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2.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进一步熟悉反证法的实质及其一般解题步骤.3.通过探究线面平行定义、判定和性质定理及其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4.通过有关定理的发现、证明及应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类比、转化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重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性质定理的应用;难点: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反证法证明,线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定理的应用.二、知识要点梳理知识点一、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与判定1.直线和平面垂直定义如果直线和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与平面互相垂直,记作.直线叫平面的垂线;平面叫直线的垂面;垂线和平面的交点叫垂足.要点诠释:(1)定义中“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就是指“平面内的所有直线”,这与“无数条直线”不同,注意区别.(2)直线和平面垂直是直线和平面相交的一种特殊形式.(3)若,则.2.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符号语言:特征:线线垂直线面垂直要点诠释:(1)判定定理的条件中:“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是关键性词语,不可忽视.(2)要判定一条已知直线和一个平面是否垂直,取决于在这个平面内能否找出两条相交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至于这两条相交直线是否和已知直线有公共点,则无关紧要.知识点二、斜线、射影、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过斜线上斜足外的一点间平面引垂线,过垂足和斜足的直线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要点诠释:(1)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在平面由射影是一条直线.(2)直线与平面垂直射影是点.(3)斜线任一点在平面内的射影一定在斜线的射影上.(4)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知识点三、二面角1.二面角定义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通常称为半平面.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表示方法:棱为、面分别为的二面角记作二面角.有时为了方便,也可在内(棱以外的半平面部分)分别取点,将这个二面角记作二面角.如果棱记作,那么这个二面角记作二面角或.2.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以该点为垂足,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则这两条射线构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二面角的大小可以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二面角的平面角是多少度,就说这个二面角是多少度.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知识点四、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与判定1.平面与平面垂直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垂直.表示方法:平面与垂直,记作.画法: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通常把直立平面的竖边画成与水平平面的横边垂直.如图: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特征:线面垂直面面垂直要点诠释: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告诉我们,可以通过直线与平面垂直来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直.通常我们将其记为“线面垂直,则面面垂直”.因此,处理面面垂直问题转化为处理线面垂直问题,进一步转化为处理线线垂直问题.以后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直,只要在一个平面内找到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即可.知识点五、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1.基本性质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符号语言:图形语言:2.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知识点六、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规律方法指导垂直关系的知识记忆口诀:线面垂直的关键,定义来证最常见,判定定理也常用,它的意义要记清,平面之内两直线,两线交于一个点,面外还有一条线,垂直两线是条件,面面垂直要证好,原有图中去寻找,若是这样还不好,辅助线面是个宝,先作交线的垂线,面面转为线和面,再证一步线和线,面面垂直即可见,借助辅助线和面,加的时候不能乱,以某性质为基础,不能主观凭臆断,判断线和面垂直,线垂面中两交线,两线垂直同一面,相互平行共伸展,两面垂直同一线,一面平行另一面,要让面和面垂直,面过另面一垂线,面面垂直成直角,线面垂直记心间.经典例题透析类型一、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如果直线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则;②如果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则;③如果直线不垂直于,则内没有与垂直的直线;④如果直线不垂直于,则内也可以有无数条直线与垂直.A.0B.1C.2D.3答案:B解析:当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时,与不一定垂直,故①不对;当与内的一条直线垂直时,不能保证与垂直,故②不对;当与不垂直时,可能与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故③不对;④正确.故选B.总结升华:注意直线和平面垂直定义中的关键词语.举一反三:【变式1】(2010 山东)在空间,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平行直线的平行投影重合B.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C.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D.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答案:D解析:A项,平行直线的平行投影也可以是两条平行线;B项,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可平行、可相交;C项,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可平行、可相交;D项,正确。

2.3.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2.3.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α
思考
如图,a⊥α, b⊥ α .那么 a, b一定平行吗? a b
b
o
β
1
c
α
反证法的步骤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如A则B”的步骤: (1)假设结论的反面B1情况成立。 (2)在B1成立的前提下,推出结论A1 (3)结论A1与已知条件A相矛盾(或与定义、 定理、公理相矛盾) (4)驳倒假设,即肯定结论正确。
定理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a ⊥α ⇒ a // b b ⊥α
作用: 作用: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又一个方法 简称: 简称:线面垂直 ⇒ 线线垂直
例题 下列哪些命题是正确的( B )
(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4)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A.仅(2)不正确 B.仅(1)、(4)正确 C.仅(1)正确 D.四个命题都正确
复习回顾
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 (1)利用定义;垂直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 )利用定义; 线 m ⊂α (2)利用判定定理. )利用判定定理. l
m
B
n
(3) )
a // b, a ⊥ α ⇒ b ⊥ α
n ⊂α m ∩ n = B ⇒ l ⊥ α l⊥m l⊥n
思考
1、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 中, 棱 AA1,BB1,CC1,DD1所在直线都垂直于 平面ABCD,它们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D
1
C
1
A
1
B
D
1
C
B
A
2、如图(教科书第65页例1) a//b, a⊥α ⇒ b⊥ α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2021年新高考数学总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1.直线与平面垂直(1)定义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α,直线l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l的垂面.(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a,b⊂αa∩b=Ol⊥al⊥b⇒l⊥α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a⊥αb⊥α⇒a∥b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1)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若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若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2)范围:⎣⎡⎦⎤0,π2.3.平面与平面垂直(1)二面角的有关概念①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②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以该点为垂足,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构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2)平面和平面垂直的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3)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l⊥αl⊂β⇒α⊥β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α⊥βl⊂βα∩β=al⊥a⇒l⊥α概念方法微思考1.若两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吗?提示垂直.若两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在平面内可以找到两条相交直线与该直线垂直,根据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可以得出两平行直线中的另一条也与平面内的那两条直线成90°的角,即垂直于平面内的这两条相交直线,所以垂直于这个平面.2.两个相交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它们的交线也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吗?提示垂直.在两个相交平面内分别作与第三个平面交线垂直的直线,则这两条直线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知,这两个相交平面的交线与这两条垂线平行,所以该交线垂直于第三个平面.题组一思考辨析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直线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则l⊥α.(×)(2)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平面平行.(×)(3)直线a⊥α,b⊥α,则a∥b.(√)(4)若α⊥β,a⊥β,则a∥α.(×)(5)若直线a⊥平面α,直线b∥α,则直线a与b垂直.(√)(6)若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β内的无数条直线,则α⊥β.(×)题组二教材改编2.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A.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B.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C.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那么l⊥平面γD.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β。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知识要点梳理知识点一、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与判定1.直线和平面垂直定义如果直线和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与平面互相垂直.记作.直线叫平面的垂线;平面叫直线的垂面;垂线和平面的交点叫垂足。

要点诠释:(1)定义中“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就是指“平面内的所有直线”.这与“无数条直线”不同.注意区别。

(2)直线和平面垂直是直线和平面相交的一种特殊形式。

(3)若.则。

2.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符号语言:特征:线线垂直线面垂直要点诠释:(1)判定定理的条件中:“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是关键性词语.不可忽视。

(2)要判定一条已知直线和一个平面是否垂直.取决于在这个平面内能否找出两条相交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至于这两条相交直线是否和已知直线有公共点.则无关紧要。

知识点二、斜线、射影、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

过斜线上斜足外的一点向平面引垂线.过垂足和斜足的直线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

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要点诠释:(1)直线与平面相交但不垂直.直线在平面的射影是一条直线。

(2)直线与平面垂直射影是点。

(3)斜线任一点在平面内的射影一定在斜线的射影上。

(4)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

知识点三、二面角1.二面角定义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通常称为半平面.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表示方法:棱为、面分别为的二面角记作二面角.有时为了方便.也可在内(棱以外的半平面部分)分别取点.将这个二面角记作二面角.如果棱记作.那么这个二面角记作二面角或。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1.若斜线段 AB 是它在平面 α 内的射影长的 2 倍,则 AB 与 α 所成的角为
() A.60°
B.45°
C.30°
D.120°
解析: 斜线段 AB,设斜足为 B,A 在平面 α 上的射影为 H, ∴BH 为 AB 在平面 α 上的射影. ∴∠ABH 为斜线段 AB 与 α 所成的角. ∵sin∠ABH=AAHB ,又∵BAHB =2, ∴sin∠ABH= 23, ∵∠ABH 为锐角,∴∠ABH=60°. 答案: A
3.如图所示,∠BCA=90°,PC⊥平面 ABC,则在△ABC,△PAC 的边所 在的直线中:
(1)与 PC 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_; (2)与 AP 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_.
解析: (1)因为 PC⊥平面 ABC,AB,AC, BC⊂平面 ABC, 所以与 PC 垂直的直线有 AB,AC,B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BCA=90°,即 BC⊥AC,又 BC⊥PC,AC∩PC=C,所以 BC⊥平面 PAC,又 AP⊂平面 PAC,所以 BC⊥AP. 答案: (1)AB,BC,AC (2)BC
§2.3 直线、平面垂直 的判定及其性质
主讲老师:
1.了解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直观感知,归纳推导过程. 2.理解线面垂直的定义以及判定定理. 3.能够运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判定或证明线面垂直.
直线与平面的垂直
直线与平面垂直
如果直线 l 与平面 α 内的___所__有__直线都___垂__直__,就说直线 l 与平面 α 定义 互相垂直,记作___l⊥__α__.直线 l 叫作平面 α 的___垂__线__,平面 α 叫作直线
l 的__垂__面___.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们唯一的公共点 P 叫作___垂__足__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线面角1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线面角1
直线l叫做平面 的垂线,平面 做直线l的垂面.
新授内容
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

P
新授内容
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一条直线垂直.
P α
新授内容 问题
(1)如果一条直线 和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 线垂直,此直线是否和 平面垂直?
( 2 )如果一条直线 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 线垂直,此直线是否和 平面垂直?
新授内容 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 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l m, ln . 条件: m , mn B , n ,
结论: l .
D1 C1 B1
线不在多 重在相交
A1
D A B
C
例题讲解
例1. 求证: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 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a , a // b . 已知:
P′
一条直线垂直与平面,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 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它们所 成的角是0 的角。
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范围是[0,90]。
本讲到此结束,请同学们课 后再做好复习. 谢谢!
再见!
王新敞 特级教师 源头学子小屋
wxckt@
b . 求证:

m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证明:设 m 是
a a m m b m b a // b m
2. 线面角——平面的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P O 平面的一条斜线和 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 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 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事件1
辽宁省绥中县的 前卫歪塔不仅比意大 利比萨斜塔早建成 300多年,而且倾斜 度超过中外任何一座 斜塔;文物专家呼吁, 保护前卫歪塔刻不容 缓,并应尽早将其申 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学生用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学生用

D′
C′ B′
A′
D
A B
C
例3 在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 AB⊥BC,PA=AB,D为PB的中点,求证:AD⊥PC.
P D A B C
• 4.如下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 中,求证:AC⊥平面BDD1B1.
• [分析] 转化为证明AC⊥BD,AC⊥BB1.
• ●典例探究
如图,四棱锥 P-ABCD 的底面是边长为 1 的正方形,PA⊥CD,PA=1,PD= 2. (1)求证:PA⊥平面 ABCD; (2)求四棱锥 P-ABCD 的体积.
[分析] 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 分别求出四棱锥 → 定理证明线面垂直 的底面面积和高
计算出该四 → 棱锥的体积
[解析] (1)证明: 因为四棱锥 P-ABCD 的底面是边长为 1 的正方形,PA=1,PD= 2, 所以 PD2=PA2+AD2,所以 PA⊥AD, 又 PA⊥CD,AD∩CD=D,所以 PA⊥平面 ABCD. (2)四棱锥 P-ABCD 的底面积为 1, 因为 PA⊥平面 ABCD, 所以四棱锥 P-ABCD 的高为 PA=1, 1 所以四棱锥 P-ABCD 的体积为3.
二面角的取值范围
0 ,180 或 [0, ]
0 0
β l
0度角 00~1800
α
180度角
例1.在正方体中,找出二面角C1-AB-C的平 面角,并指出大小.
D1 B1 C1
A1
N M D C
A
B
端点
例2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二面角B1AC-B的正切值.
C1 B1 C B
证明: 如图,连接 AC,与 BD 交于点 F,连接 EF.因为 F 为▱ABCD 对角线 AC 与 BD 的交点,所以 F 为 AC 的中点.又 E 为 SA 的中 点, 所以 EF 为△SAC 的中位线, 所以 EF∥SC. 又 SC⊥平面 ABCD, 所以 EF⊥平面 ABCD. 又 EF⊂平面 EBD, 所以平面 EBD⊥平面 ABCD.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互动课堂疏导引导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直线l 和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 和平面α互相垂直.疑难疏引 (1)定义中的“任意一条直线”这一词组,它与“所有直线”是同义语,但与无数条直线不同,定义是说这条直线和平面内所有直线垂直.但不能说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它就和这个平面垂直.(2)和平面垂直的直线是直线和平面相交的一种特殊形式.(3)虽然这样的定义给线面垂直的判定带来困难,但在直线和平面垂直时,却可以得到直线和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给判定两条直线垂直带来方便,如若a ⊥α,b ⊂α,则a ⊥b ,简述之,即“线面垂直,则线线垂直”,这是我们判定两条直线垂直时,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方法.画直线和水平平面垂直时,要把直线画成和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横边垂直.如果直线l 和平面α垂直,则记作l ⊥α.(4)在平面几何中,我们有命题: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在本节,也有类似的命题.命题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平面垂直.命题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已知直线垂直.2.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用符号表示为ααα⊥⇒⎪⎭⎪⎬⎫⊥⊥=⋂⊂⊂l n l m l B n m n m ,,.疑难疏引 关于定理的理解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判定定理的条件中,“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是关键性词语,一定要抓牢.(2)命题1: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命题2: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以上两个命题都是错误的,因为对于这两个命题,都没有体现出两直线相交这一特性,无数条直线可以是一簇平行线,并不一定具备有两条相交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因此,也就不一定得出这一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这一结论.(3)要判定一条已知直线和一个平面是否垂直.取决于在这个平面内能否找出两条相交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至于这两条相交直线是否和已知直线有公共点,这是无关紧要的.(4)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证明方法:①用线面垂直定义:若一直线垂直于平面内任一直线,这条直线垂直于该平面.②用线面垂直判定定理:若一直线与平面内两相交直线都垂直,这条直线与平面垂直. ③用线面垂直性质:两平行线之一垂直平面,则另一条也必垂直这个平面.④用面面垂直性质定理:两平面垂直,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平面. ⑤用面面平行性质:一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之一,则必垂直于另一平面.⑥用面面垂直性质:两相交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那么两平面交线垂直于第三个平面. 这六条线面垂直的判定方法其实质仍是转化思想,它们是线线、线面、面面垂直的转化. 案例1 如图,正方体有8个顶点和12条棱,每条棱上均有一个中点,于是有棱的中点12个,顶点与中点合起来共有20个〔图(1)〕.过其中的两点可作一条直线;过其中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作一个平面.现在考虑这些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1)试举出一直线与一平面相互垂直的例子(不少于4例);(2)若一直线与一平面相互垂直,我们就说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构成了一个“垂直关系组”,两个“垂直关系组”当且仅当其中两条直线和两个平面不全同一时称为相异的(或不同的).试求与正方体的棱相关的“垂直关系组”的个数.【探究】在正方体中,所有的棱都和与它相交的面垂直,利用中点也可产生与棱垂直的面.(1)例如AB⊥平面BCKJ〔如图(1)〕;例如EF⊥平面MPON〔如图(1)〕;例如NF⊥平面ADKJ〔如图(2)〕;例如IC⊥平面AJL〔如图(3)〕.(2)正方体的棱有12条,而每一条棱都与3个平面垂直,如图(1)中棱IJ与平面ID、平面NP 与平面JC都垂直,所以与正方体的棱相关的“垂直关系组”的个数是12×3=36.【规律总结】挖掘正方体本身潜藏的特征,将每一条棱的情况分析清楚,做到不重不漏.案例2 如图,已知P是△ABC所在平面外一点,PA、PB、PC两两垂直,H是△ABC的垂心,求证:PH⊥平面ABC.【探究】根据判定定理,要证线面垂直,需证直线和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根据H 是△ABC的垂心,可知BC⊥AH,又PA、PB、PC两两垂直,得PA⊥面PBC,于是PA⊥BC,由此可知BC垂直于平面PAH内的相交直线PA和AH,结论得证.证明:∵H是△ABC的垂心,∴AH⊥BC.①∵PA⊥PB,PA⊥PC,∴PA⊥平面PBC.又∵BC 平面PBC,PA⊥BC,②由①②知,BC⊥PH,同理,AB⊥PH,∴PH⊥平面ABC.【规律总结】根据所求证的结论,寻求所需的已知条件,看题目是否已经直接给出,或者从题目所给条件,经过推理能够得出,这是分析问题的重要方法,称为执果索因;也可从条件出发,将这一条件可能得出的结论一一列出,从中选出我们证题所需要的结论,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称为由因导果,发散性较强.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二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疑难疏引 (1)二面角的平面角,则是用来刻画二面角大小的一个概念.它和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以与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一样,都化归为用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来表示.但必须注意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平面应垂直于二面角的棱,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两条边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面内.而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是由二面角的两个面的相互位置所确定的,与二面角的平面角的顶点在棱a 上的位置无关.(2)二面角的计算方法①用定义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在棱上取一点,分别在两个面内作棱的垂线,这两条射线组成二面角的平面角.利用定义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关键在于找棱与棱上的特殊点.学习时要特别注意平移和补形方法的灵活运用.②用垂面法作二面角的平面角——作垂直于二面角的棱或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的垂面,则该垂面与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交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③面积法:如果一个多边形在一个平面内的射影是一个多边形,且这两个多边形所在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θ,则cosθ=原多边形面积射影多边形面积S S .案例3 已知四边形PABC 为空间四边形,∠PCA=90°,△ABC 是边长为32的正三角形,PC=2,D 、E 分别是PA 、AC 的中点,BD=10.试判断直线AC 与平面BDE 的位置关系,并且求出二面角P-AC-B 的大小.解:∵D 、E 分别是PA 、AC 的中点,∴DE ∥PC 且DE=21PC=1. ∵∠PCA=90°,∴AC ⊥DE.∵△ABC 是边长为32的正三角形,并且E 是AC 的中点,∴AC ⊥BE ,并且BE=3.∵DE∩BE=E ,∴直线AC 与平面DEB 垂直.∴∠DEB 为二面角P-AC-B 的平面角.在△BDE 中,由DE=1,BE=3,BD=10得DE 2+BE 2=BD 2,∴∠DEB=90°.综上所述,直线AC 与平面BDE 垂直,二面角P-AC-B 的大小为90°.【规律总结】 与二面角的棱垂直的平面和二面角的两个面相交的两条射线构成的角就是这个二面角的平面角.利用作与棱垂直的平面得到二面角的方法称为“垂面法”.案例4 已知△ABC 是正三角形,PA ⊥平面ABC ,且PA=AB=a ,求二面角A-PC-B 的正切值.【探究】 要求二面角的正切值,首先要在图形中构造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利用其平面角度量二面角的大小,过棱上一点,分别在两个面内作或证棱的垂线,即可产生二面角的平面角,充分利用三角函数定义求得正切值.解:取AC 的中点M ,连结BM ,作MN ⊥PC 于N ,连结BN.∵PA ⊥平面ABC ,∴平面PAC ⊥平面ABC.易证BM ⊥AC ,AC=平面PAC∩平面ABC.∴BM ⊥平面PAC(面面垂直的性质).∵MN ⊥PC ,∴NB ⊥PC.∴∠MNB 是二面角A-PC-B 的平面角.易知MN=a 42,BM=a 23. ∴tan ∠MNB=64223==a a MN BM . ∴二面角的正切值为6【规律总结】 度量二面角的大小是通过其平面角进行,所以在图形中构造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就能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利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有些问题也可用斜三角形中的直角三角形加以处理.2.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判定常用的判定方法有:(1)定义法,即说明这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2)判定定理,即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3)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另一个也垂直于第三个平面.疑难疏引 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特征:线面垂直面面垂直.它说明了线面垂直与面面垂直的密切关系,用符号表示为:若l ⊥α,l β,则α⊥β.利用判定定理证明两个平面垂直,关键是在其中的一个平面内寻找另一平面的垂线.案例5 如图,过S 引三条长度相等但不共面的线段SA 、SB 、SC ,且∠ASB=∠ASC=60°,∠BSC=90°.求证:平面ABC ⊥平面BSC.【探究】 本题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证明,一是作平面的垂线而后证明它在另一个平面内(证法一);二是在一个平面内找一条线段,证明它与另一个平面垂直(证法二).证法一:作AD ⊥平面BSC ,D 为垂足.∵∠ASB=∠ASC=60°,SA=SB=SC ,则AS=AB=AC ,∴D 为△BSC 的外心.又∠BSC=90°,∴D 为BC 的中点,即AD 在平面ABC 内.∴平面ABC ⊥平面BSC.证法二:取BC 的中点D ,连结AD 、SD ,易证AD ⊥BC.又△ABS 是正三角形,△BS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D=SD.∴AD 2+SD 2=AD 2+BD 2=AB 2=AS 2.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AD ⊥SD ,∴AD ⊥平面BSC.又AD ⊂平面ABC ,∴平面ABC ⊥平面BSC.【规律总结】 本题是证明面面垂直的典型例题,关键是将证明“面面垂直”的问题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的问题.三、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有:(1)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该平面内的所有直线;(2)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3)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4)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对于性质定理,它提供了一种证明线线平行的方法,揭示了“平行”与“垂直”的内在联系. 案例6 如图,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棱AB 、BC 的中点,若点M 为棱B 1B 上的一点,当MBM B 1的值为多少时,能使D 1M ⊥平面EFB 1?并给出证明. 【探究】 本题属开放型问题,一般先猜后证.由于E 、F 为中点,所以猜想M 也是中点. 解:当11=MBM B 时,能使D 1M ⊥平面EFB 1,证明如下: 当M 为B 1B 中点时,在平面AA 1B 1B 内有△A 1MB 1≌△B 1EB ,∴∠B 1A 1M=∠BB 1E.而∠B 1MA 1+∠B 1A 1M=90°,∴∠B 1MA 1+∠BB 1E=90°.∴A 1M ⊥B 1E.∵D 1A 1⊥平面AA 1B 1B ,B 1E ⊂平面AA 1B 1B,∴D 1A 1⊥B 1E.由于A 1M∩D 1A 1=A 1,∴B 1E ⊥平面A 1MD 1.∵D 1M ⊂平面A 1MD 1,∴B 1E ⊥D 1M.同理,连结C 1M ,可证明B 1F ⊥D 1M.∵B 1E∩B 1F=B 1,∴D 1M ⊥平面EFB 1.【规律总结】 (1)猜想要和题目中的点的性质相联系.(2)平面内证两线垂直的方法可通过三角形中某两个角的和为直角来判断.四、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有:(1)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2)两个平面垂直,则经过第一个平面内的一点垂直于第二个平面的直线在第一个平面内. 疑难疏引 性质定理(1)成立要有两个条件:一是线在面内,二是线垂直于交线,才能线面垂直,这一定理也可简述为“面面垂直,则线面垂直”,它反映了面面垂直与线面垂直的密切关系;对于第二条性质,只要在其中一个平面内通过一点作另一平面垂线,那么这条垂线必在这个平面内,对点的位置,它既可以在交线上,也可以不在交线上.(2)运用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时,一般需作辅助线,基本作法是过其中一个平面内一点作交线的垂线,这样把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或线线垂直.案例7 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那么它们的交线垂直于第三个平面. 已知α⊥γ,β⊥γ,α∩β=l.求证:l ⊥γ.【探究一】在γ内取一点P ,作PA 垂直α与γ的交线于A ,PB 垂直β与γ的交线于B ,则PA ⊥α,PB ⊥β.∵l=α∩β,∴l ⊥PA,l ⊥PB.∵α与β相交,∴PA 与PB 相交.又PA ⊂γ,PB ⊂γ,∴l ⊥γ.【探究二】在α内作直线m 垂直于α与γ的交线,在β内作直线n 垂直于β与γ的交线,∵α⊥γ,β⊥γ,∴m ⊥γ,n ⊥γ.∴m ∥n.又n ⊂β,∴m ∥β.∴m ∥l,∴l ⊥γ.【探究三】在l 上取一点P ,过点P 作γ的垂线l′,l l l l l P P P l l P '=⋂⇒⎭⎬⎫⎩⎨⎧⊂'⊂'⇒⎪⎪⎪⎪⎭⎪⎪⎪⎪⎬⎫=''∈⊥⊥⎩⎨⎧∈∈⇒⎭⎬⎫=⋂∈βαβαγγβγαβαβα. 但α∩β=l,∴l 与l′重合.∴l ⊥γ.【规律总结】 探究一、探究二都是利用“两平面垂直时,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两平面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这一性质,添加了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这样的辅助线.这是两种证法的关键.探究三是利用“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经过第一个平面内的一点垂直于第二个平面的直线,在第一个平面内”这一性质,添加了l′这条辅助线,这是关键.通过此例,应仔细体会两平面垂直时,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五、几种转化关系1.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相互转化.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是立体几何中的核心内容之一.首先由线面垂直的定义可知,若线面垂直则线和面内任何直线都垂直;根据线面垂直判定定理,若线垂直于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则线面垂直,然后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若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我们可以简证为,线面垂直则面面垂直;同样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我们还可证得,若面面垂直则线面垂直.由上可得,利用线面垂直,可以证明线线垂直,也可以实现面面垂直的证明.因此,我们可以说线面垂直关系是线线垂直、面面垂直关系中的枢纽,通过线面垂直可以实现线线垂直和面面垂直关系的相互转化,即直线与直线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2.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与垂直的相互转化(1)线线、线面、面面平行与垂直位置关系的判定与证明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重点,这是我们作进一步的比较、串联、综合、力求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2)理解线线、线面、面面关系的转化.①不同层次的平行关系的转化.②不同层次的垂直关系的转化③平行与垂直的转化案例8 如图所示,已知PA⊥矩形ABCD所在平面,M,N分别是AB,PC的中点.(1)求证:MN∥平面PAD;(2)求证:MN⊥CD.(3)若∠PDA=45°,求证:MN⊥平面PCD.【探究】(1)要证明MN∥平面PAD,须证MN平行于平面PAD内某一条直线.注意到M,N分别为AB,PC的中点,可取PD的中点E,从而只须证明MN∥AE即可,证明如下:证明:取PD的中点E,连结AE 、EN.则EN 21CD 21AB AM , 故AMNE 为平行四边形,∴MN ∥AE.∵AE ⊂平面PAD ,MN ⊄平面PAD ,∴MN ∥平面PAD.(2)要证MN ⊥CD ,可证MN ⊥AB.由问(1)知,需证AE ⊥AB.∵PA ⊥平面ABCD.∴PA ⊥AB ,又AD ⊥AB ,∴AB ⊥平面PAD ,∴AB ⊥AE ,即AB ⊥MN.又CD ∥AB ,∴MN ⊥CD.(3)由问(2)知,MN ⊥CD ,即AE ⊥CD ,再证AE ⊥PD 即可.∵PA ⊥平面ABCD ,∴PA ⊥AD.又∠PDA=45°,E 为PD 的中点.∴AE ⊥PD,即MN ⊥PD.又MN ⊥CD.∴MN ⊥平面PCD.【规律总结】 本题是涉与线面垂直、线面平行、线线垂直诸知识点的一道综合题.题(1)的关键是选取PD 的中点E ,所作的辅助线使问题处理方向明朗化.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垂直是转化规律.活学巧用1.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不正确的打“×”.(1)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它就和这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平行.()(2)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3)垂直于三角形两边的直线必垂直于第三边.()(4)过点A 垂直于直线a 的所有直线都在过点A 垂直于a 的平面内.()(5)如果三条共点直线两两垂直,那么其中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两条直线确定的平面.()解析:(1)直线与平面平行,则直线与平面内的直线的位置关系不外乎有两种①平行②异面,因此应打“×”.(2)该命题的关键是这无数条直线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若为平行,则该命题应打“×”;若为相交,则该命题应打“√”,正是因为这两种情况可能同时具备,因此,不说明面内这无数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则该命题应打“×”.(3)垂直于三角形两边的直线必垂直于三角形所在的平面,由线面垂直定义的逆用,则该直线必须垂直于三角形的第三边,∴该命题应打“√”.(4)前面介绍了两个命题,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根据第一个命题知:过点A 垂直于直线a 的平面惟一,因此,过点A 且与直线a 垂直的直线都在过点A 且与直线a 垂直的平面内,∴该命题应打“√”.(5)三条共点直线两两垂直,设为a,b,c 有a,b,c 共点于O.∵a ⊥b,a ⊥c,b∩c=o,且b 、c 确定一平面,设为α,则a ⊥α.同理可知b 垂直于由a 、c 确定的平面,c 垂直于a 、b 确定的平面,∴该命题应打“√”.答案:(1)× (2)× (3)√ (4)√ (5)√2.直线l ⊥平面α,直线m ⊂α,则有()A.l 和m 异面B.l 和m 相交C.l ∥mD.l 不平行于m解析:直线l ⊥平面α,则l 和平面α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即垂足P ,平面α内任一直线m 经过P 时,l 和m 相交,直线m 不经过P 时,由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知,l 和m 异面,故l 和m 不会平行.答案:D3.如图(1),在正方形SG 1G 2G 3中,E 、F 分别是边G 1G 2,G 2G 3的中点,D 是EF 的中点,现沿SE 、SF 与EF 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几何体如图(2),使G 1、G 2、G 3三点重合于点G ,这样,下面结论成立的是( )A.SG ⊥平面EFGB.SD ⊥平面EFGC.GF ⊥平面SEFD.GD ⊥平面SEF解析:(1)(直接法)在图(1)中,SG 1⊥G 1E ,SG 3⊥G 3F ,右图(2)中,SG ⊥GE ,SG ⊥GF ,∴SG ⊥平面EFG.(2)(排除法)GF 即G 3F 不垂直于SF ,∴可以否定C ;在△GSD 中,GS=a(正方形边长),GD=a 42,SD=a 423, ∴SG 2≠SD 2+GD 2,∠SDG≠90°,从而否定B 和D.答案:A4.已知m 、n 为异面直线,m ∥平面α,n ∥α,直线l ⊥m,l ⊥n,则( )A.l ⊥αB.l 和α不垂直C.l 可能与α垂直D.以上都不对解析:在α内取一点P ,则m 和P 确定一个平面β,设β∩α=m′.∵m ∥α,∴m ∥m′.∵l ⊥m,∴l ⊥m′.n 和P 确定一个平面γ,设γ∩α=n′,∵n ∥α,∴n ∥n′. ∵l ⊥n,∴l ⊥n′.∵m 和n 是异面直线,∴m′和n′相交于P.∴l ⊥α.答案:A5.如图,BC 是Rt △ABC 的斜边,AP ⊥平面ABC ,连结PB 、PC ,作PD ⊥BC 于点D ,连结AD ,则图中共有直角三角形__________个.解析:Rt △PAB 、Rt △PAC 、Rt △ABC 、Rt △ADP.可证BC ⊥平面APD ,由BC ⊥AD ,BC ⊥PD可证Rt △PBD 、Rt △PDC 、Rt △ADB 、Rt △ADC 共8个.答案:86.如图,α∩β=CD,EA ⊥α,垂足A ,EB ⊥β,垂足B.求证:CD ⊥AB.解析:∵EA ⊥α,CD ⊆α,根据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则有CD ⊥EA.同样∵EB ⊥β,CD ⊆β,则有EB ⊥CD.又EA∩EB=E ,根据直线和平面垂直判定定理,则有CD ⊥平面AEB.又∵AB ⊆平面AEB , ∴CD ⊥AB.7.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P 为DD 1的中点,O 为ABCD 的中心,求证:B 1O ⊥平面PAC.解析:使B 1O 垂直于平面PAC 中的两条相交直线.证明:连结AB 1、CB 1,设AB=1.因为AB 1=CB 1=2,AO=CO ,所以B 1O ⊥AC.连结PB 1.因为OB 12=OB 2+BB 12=23,PB 12=PD 12+B 1D 12=49,OP 2=PD 2+DO 2=43, 所以OB 12+OP 2=PB 12.所以B 1O ⊥PO.所以B 1O ⊥平面PAC.8.(1)二面角指的是( )A.两个平面相交所组成的角B.经过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所组成的图形C.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组成的图形D.两个平面所夹的不大于90°的角(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二面角的棱上某一特殊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引垂直于棱的射线,则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B.和二面角的棱垂直的平面与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的交线所成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C.在二面角的一个面内引棱的垂线,该垂线与其在另一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是二面角的平面角D.二面角的平面角可以是一个锐角、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解析:(1)根据二面角的定义讨论,故选C.(2)一一判断,可以发现应该选C.因为按C 中所给的方法,当二面角是一个锐角时,得到的确实是二面角的平面角;但当二面角是一个直二面角时,得到的是一个零度角;当二面角是一个钝角时,得到的是二面角平面角的一个补角.即C 中方法不具有普遍适用性.答案:(1)C (2)C9.如果一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分别垂直于另一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那么这两个二面角的大小关系是( )A.相等B.互补C.相等或互补D.大小关系不确定解析:如下图答案:C10.已知D 、E 分别是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侧棱AA 1和BB 1上的点,且A 1D=2B 1E=B 1C 1.求过D 、E 、C 1的平面与棱柱的下底面A 1B 1C 1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解析:如图,在平面AA 1B 1B 内延长DE 和A 1B 1交于点F ,则F 是面DEC 1与面A 1B 1C 1的公共点,C 1F 为这两个平面的交线,∴所求二面角就是D C 1F A 1的平面角.∵A 1D ∥B 1E ,且A 1D=2B 1E ,∴E 、B 1分别为DF 和A 1F 的中点.∵A 1B 1=B 1C 1=A 1C 1,∴FC 1⊥A 1C 1.又面AA 1C 1C ⊥A 1B 1C 1,FC 1⊂面A 1B 1C 1,∴FC 1⊥面AA 1C 1C ,而DC 1⊂面AA 1C 1C ,∴FC 1⊥DC 1.∴∠DC 1A 1是二面角D-FC 1-A 1的平面角,由已知A 1D=B 1C 1=A 1C 1,∴∠DC 1A 1=4π. 故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4π. 11.河堤斜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60°,堤面上有一条直道CD ,它与堤脚的水平线AB 的夹角为30°,沿这条直道从堤脚向上行走1033 m 时人升高了_________米( ) B.5.5 C解析:取CD 上一点E ,设CE=103 m ,过点E 作直线AB 所在的水平面的垂线EG ,垂足为G ,则线段EG 的长就是所求的高度.作EF ⊥AB 于F ,则EG=EFsin60°=CE·sin30°sin60° =5.72152321310==⨯⨯ (m).答案:D12.如图,设P是正方形ABCD外一点,且PA⊥平面ABCD,则平面PAB与平面PBC、平面PAD的位置关系是( )A.平面PAB与平面PBC、平面PAD都垂直B.它们两两都垂直C.平面PAB与平面PBC垂直、与平面PAD不垂直D.平面PAB与平面PBC、平面PAD都不垂直解析:在平面PAB中,∵AD⊥AB,AD⊥PA且AB,PA⊂面PAB∴AD⊥面PAB∴面PAD⊥面PAB∵BC∥AD∴BC⊥面PAB∴面PBC⊥面PAB答案:A13.已知m、l是直线,a、β是平面,给出下列命题:(1)若l垂直于α内两条相交直线,则l⊥α;(2)若l平行于α,则l平行于α内的所有直线;(3)若m⊂α,l⊂β,且l⊥m,则α⊥β;(4)若l⊂β,且l⊥α,则α⊥β;(5)若m⊂α,l⊂β,且α∥β,则l∥m.其中正确的命题的序号是( )解析:本题考查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的位置关系.命题(1)是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所以正确;命题(2),l∥α,但l不能平行于α内所有直线;命题(3),l⊥m,不能保证l⊥α,即分别包含l与m的平面α、β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而不垂直;命题(4),为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所以正确;命题(5),α∥β,但分别在α、β内的直线l与m可能平行,也可能异面.答案:(1)、(4)14.在空间,下列哪些命题是正确的( )①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③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④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A.仅②不正确B.仅①④正确C.仅①正确D.四个命题都正确解析:①该命题就是平行公理,因此该命题是正确的.②如图(1),直线a⊥平面α,b⊆α,c⊆α,且b∩c=A,则a⊥b,a⊥c,即平面α内两条相交直线b,c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a,但b,c的位置关系并不是平行,另外,b,c的位置关系也可以是异面,如果把直线b平移到平面α外,此时,与a的位置关系仍是垂直,但此时b,c的位置关系是异面.③如图(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易知A1B1平面ABCD,A1D1∥平面ABCD,但A1B1∩A1D1=A1,因此该命题是错误的,④该命题是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因此是正确的.综上可知①、④正确.(1) (2)答案:B15.课本在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时采用的方法是反证法.请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使用反证法,它的步骤是什么?答:反证法一般用于从正面入手很难考虑的时候,如题目中有“不可能”、“没有”、“至少”、“至多”等词语时,很难直接应用定理或公式,这时它们的反面往往只有一种情况,只要将这一种情况否定了,命题便得到证明.反证法的证题步骤是:(1)假设命题结论的反面成立;(2)从这个假设出发,一步步推导出与某个定理、公式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论;(3)肯定原命题结论正确.16.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①两个平面垂直,过其中一个平面内一点作与它们交线垂直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②两个平面垂直,分别在这两个平面内且互相垂直的两直线,一定分别与另一平面垂直;③两平面垂直,分别在这两个平面内的两直线互相垂直.解析:①若该点在两个平面的交线上,则命题是错误的,如图(1),正方体AC1中,平面AC⊥平面AD1,平面AC∩平面AD1=AD,在AD上取点A,连结AB1,则AB1⊥AD,即过棱上一点A的直线AB1与棱垂直,但AB1与平面ABCD不垂直,其错误的原因是AB1没有保证在平面ADD1A1内.可以看出:线在面内这一条件的重要性.②该命题注意了直线在平面内,但不能保证这两条直线都与棱垂直,如图(2),在正方体AC1中,平面AD1⊥平面AC,AD1⊆平面ADD1A1,AB⊆平面ABCD,且AB⊥AD1,即AB与AD1相互垂直,但AD1与平面ABCD不垂直;③如图(2),正方体AC1中,平面ADD1A1⊥平面ABCD,AD1⊆平面ADD1A1,AC⊂平面ABCD,AD1与AC所成的角为60°,即AD1与AC不垂直.答案:①假②假③假17.在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A.若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β内的任一直线,则α⊥βB.若平面α内任一直线平行于平面β,则α∥βC.若平面α⊥平面β,任取直线l⊂α,则必有l⊥βD.若平面α∥平面β,任取直线l⊂α,则必有l∥β解析:A中,直线l⊥β,l⊂α,所以α⊥β,A为真命题;B中,在α内取两相交直线,则此二直线平行于β,则α∥β,B为真命题;D为两平面平行的性质,为真命题;C为假命题,l。

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线面垂直●知识点1.直线和平面垂直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2.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判定定理: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同一平面.判定定理: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3.三垂线定理和它的逆定理.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和这条斜线垂直.逆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在该平面上的射影垂直.●题型示例【例1】如图所示,已知点S是平面ABC外一点,∠ABC=90°,SA⊥平面ABC,点A在直线SB和SC上的射影分别为点E、F,求证:EF⊥SC.【解前点津】用分析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假设EF⊥SC成立,结合AF⊥SC可推证SC⊥平面AEF,这样SC⊥AE,结合AE⊥SB,可推证AE⊥平面SBC,因此证明AE⊥平面SBC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环节.由题设SA⊥平面ABC,∠ABC=90°,可以推证BC⊥AE,结合AE⊥SB完成AE⊥平例1题图面SBC的证明.【规范解答】【解后归纳】题设中条件多,图形复杂,结合题设理清图形中基本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例2】已知:M∩N=AB,PQ⊥M于Q,PO⊥N于O,OR⊥M于R,求证:QR⊥AB.【解前点津】由求证想判定,欲证线线垂直,方法有(1)a∥b,a⊥c⇒b⊥c;(2)a⊥α,b⊂α⇒a ⊥b;(3)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由已知想性质,知线面垂直,可推出线线垂直或线线平行.【解后归纳】处于非常规位置图形上的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的应用问题,要抓住“一个面”、“四条线”.所谓“一个面”:就是要确定一个垂面,三条垂线共处于垂面之上.所谓“四条线”:就是垂线、斜线、射影以及平面内的第四条线,这四条线中垂线是关键的一条线,牵一发而动全身,应用时一般可按下面程序进行操作:确定垂面、抓准斜线、作出垂线、连结射影,寻第四条线.【例3】已知如图(1)所示,矩形纸片AA′A′1A1,B、C、B1、C1分别为AA′,A1A′的三等分点,将矩形纸片沿BB1,CC1折成如图(2)形状(正三棱柱),若面对角线AB1⊥BC1,求证:A1C⊥AB1.例3题图解(1)【解前点津】题设主要条件是AB1⊥BC,而结论是AB1⊥A1C,题设,题断有对答性,可在ABB1A1上作文章,只要取A1B1中点D1,就把异面直线AB1与BC1垂直关系转换到ABB1A1同一平面内AB1与BD1垂直关系,这里要感谢三垂线逆定理.自然想到题断AB1与A1C垂直用同法(对称原理)转换到同一平面,取AB 中点D 即可,只要证得A 1D 垂直于AB 1,事实上DBD 1A 1,为平行四边形,解题路子清楚了.【解后归纳】 证线线垂直主要途径是:(1)三垂线正逆定理,(2)线面,线线垂直互相转化.利用三垂线正逆定理完成线线归面工作,在平面内完成作解任务.证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常常利用线面垂直,线线垂直作为桥梁过渡过来,这种转化思想有普遍意义,利用割补法把几何图形规范化便于应用定义定理和公式,也是不容忽视的常用方法.【例4】 空间三条线段AB ,BC ,CD ,AB ⊥BC ,BC ⊥CD ,已知AB =3,BC =4,CD =6,则AD 的取值范围是 .【解前点津】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1中,CD 1=6,AD 1的长是AD 的最小值,其中AH ⊥CD 1,AH =BC =4,HD 1=3,∴AD 1=5;在直角△AHD 2中,CD 2=6,AD 2是AD 的最大值为974)36(22222=++=+AH HD【解后归纳】 本题出题形式新颖、灵活性大,很多学生对此类题感到无从入手,其实冷静分析,找出隐藏的条件很容易得出结论.例4题图●对应训练 分阶提升一、基础夯实1.设M 表示平面,a 、b 表示直线,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M b M a b a ⊥⇒⎭⎬⎫⊥// ②b a M b M a //⇒⎭⎬⎫⊥⊥ ③⇒⎭⎬⎫⊥⊥b a M a b ∥M ④⇒⎭⎬⎫⊥b a M a //b ⊥M .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B.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C.若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则垂直于这个平面的直线必定垂直于这条直线D.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垂直于这条直线的另一条直线必垂直于这个平面3.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现在沿DE 、DF 及EF 把△ADE 、△CDF 和△BEF 折起,使A 、B 、C 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P .那么,在四面体P —DEF 中,必有 ( )A.DP ⊥平面PEFB.DM ⊥平面PEFC.PM ⊥平面DEFD.PF ⊥平面DEF4.设a 、b 是异面直线,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过不在a 、b 上的一点P 一定可以作一条直线和a 、b 都相交B.过不在a 、b 上的一点P 一定可以作一个平面和a 、b 都垂直C.过a 一定可以作一个平面与b 垂直D.过a 一定可以作一个平面与b 平行5.如果直线l ,m 与平面α,β,γ满足:l =β∩γ,l ∥α,m ⊂α和m ⊥γ,那么必有 ( )A.α⊥γ且l ⊥mB.α⊥γ且m ∥βC.m ∥β且l ⊥mD.α∥β且α⊥γ6.AB 是圆的直径,C 是圆周上一点,PC 垂直于圆所在平面,若BC =1,AC =2,PC =1,则P 到AB 的距离为 ( )A.1B.2C.552D.553 7.有三个命题:①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②过平面α的一条斜线l 有且仅有一个平面与α垂直;③异面直线a 、b 不垂直,那么过a 的任一个平面与b 都不垂直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0B.1C.2D.38.d 是异面直线a 、b 的公垂线,平面α、β满足a ⊥α,b ⊥β,则下面正确的结论是 ( ) 第3题图A.α与β必相交且交线m ∥d 或m 与d 重合B.α与β必相交且交线m ∥d 但m 与d 不重合C.α与β必相交且交线m 与d 一定不平行D.α与β不一定相交9.设l 、m 为直线,α为平面,且l ⊥α,给出下列命题① 若m ⊥α,则m ∥l ;②若m ⊥l ,则m ∥α;③若m ∥α,则m ⊥l ;④若m ∥l ,则m ⊥α,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0.已知直线l ⊥平面α,直线m 平面β,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α∥β,则l ⊥m ;②若α⊥β,则l ∥m ;③若l ∥m ,则α⊥β;④若l ⊥m ,则α∥β.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A.③与④B.①与③C.②与④D.①与②二、思维激活11.如图所示,△ABC 是直角三角形,AB 是斜边,三个顶点在平面α的同侧,它们在α内的射影分别为A ′,B ′,C ′,如果△A ′B ′C ′是正三角形,且AA ′=3cm ,BB ′=5cm ,CC ′=4cm ,则△A ′B ′C ′的面积是 .12.如图所示,在直四棱柱A 1B 1C 1D 1—ABCD 中,当底面四边形ABCD 满足条件 时,有A 1C ⊥B 1D 1(注: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条件即可,不必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形)13.如图所示,在三棱锥V —ABC 中,当三条侧棱VA 、VB 、VC 之间满足条件 时,有VC ⊥AB .(注: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条件即可)三、能力提高14.如图所示,三棱锥V -ABC 中,AH ⊥侧面VBC ,且H 是△VBC 的垂心,BE 是VC 边上的高.(1)求证:VC ⊥AB ;(2)若二面角E —AB —C 的大小为30°,求VC 与平面ABC所成角的大小.第11题图 第12题图第13题图第14题图15.如图所示,P A⊥矩形ABCD所在平面,M、N分别是AB、PC的中点.(1)求证:MN∥平面P AD.(2)求证:MN⊥CD.(3)若∠PDA=45°,求证:MN⊥平面PCD.第15题图16.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BAD=60°,AB=4,AD =2,侧棱PB=15,PD =3.(1)求证:BD⊥平面P AD.(2)若PD与底面ABCD成60°的角,试求二面角P—BC—A的大小.第16题图17.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90°,∠BAC=30°,BC=1,AA1=6,M是CC1的中点,求证:AB1⊥A1M.18.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A′B′C′D′的棱长为a,M是AD的中点,N是BD′上一点,且D′N∶NB=1∶2,MC与BD交于P.(1)求证:NP ⊥平面ABCD .(2)求平面PNC 与平面CC ′D ′D 所成的角.(3)求点C 到平面D ′MB 的距离.第4课 线面垂直习题解答1.A 两平行中有一条与平面垂直,则另一条也与该平面垂直,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2.C 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3.A 折后DP ⊥PE ,DP ⊥PF ,PE ⊥PF .4.D 过a 上任一点作直线b ′∥b ,则a ,b ′确定的平面与直线b 平行.5.A 依题意,m ⊥γ且m ⊂α,则必有α⊥γ,又因为l =β∩γ则有l ⊂γ,而m ⊥γ则l ⊥m ,故选A.6.D 过P 作PD ⊥AB 于D ,连CD ,则CD ⊥AB ,AB =522=+BC AC ,52=⋅=AB BC AC CD , ∴PD =55354122=+=+CD PC . 7.D 由定理及性质知三个命题均正确.8.A 显然α与β不平行.9.D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两条平行线中一条与平面垂直,则另一条也与该平面垂直.10.B ∵α∥β,l ⊥α,∴l ⊥m11.23cm 2 设正三角A ′B ′C ′的边长为a . ∴AC 2=a 2+1,BC 2=a 2+1,AB 2=a 2+4,又AC 2+BC 2=AB 2,∴a 2=2. S △A ′B ′C ′=23432=⋅a cm 2. 12.在直四棱柱A 1B 1C 1D 1—ABCD 中当底面四边形ABCD 满足条件AC ⊥BD (或任何能推导出这个条件的其它条件,例如ABCD 是正方形,菱形等)时,有A 1C ⊥B 1D 1(注: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条件即可,不必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形). 点评:本题为探索性题目,由此题开辟了填空题有探索性题的新题型,此题实质考查了三垂线 第18题图定理但答案不惟一,要求思维应灵活.13.VC ⊥VA ,VC ⊥AB . 由VC ⊥VA ,VC ⊥AB 知VC ⊥平面VAB .14.(1)证明:∵H 为△VBC 的垂心,∴VC ⊥BE ,又AH ⊥平面VBC ,∴BE 为斜线AB 在平面VBC 上的射影,∴AB ⊥VC .(2)解:由(1)知VC ⊥AB ,VC ⊥BE ,∴VC ⊥平面ABE ,在平面ABE 上,作ED ⊥AB ,又AB ⊥VC ,∴AB ⊥面DEC .∴AB ⊥CD ,∴∠EDC 为二面角E —AB —C 的平面角,∴∠EDC =30°,∵AB ⊥平面VCD ,∴VC 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为CD .∴∠VCD 为VC 与底面ABC 所成角,又VC ⊥AB ,VC ⊥BE ,∴VC ⊥面ABE ,∴VC ⊥DE ,∴∠CED =90°,故∠ECD=60°,∴VC 与面ABC 所成角为60°.15.证明:(1)如图所示,取PD 的中点E ,连结AE ,EN ,则有EN ∥CD ∥AB ∥AM ,EN =21CD =21AB =AM ,故AMNE 为平行四边形. ∴MN ∥AE .∵AE 平面P AD ,MN 平面P AD ,∴MN ∥平面P AD .(2)∵P A ⊥平面ABCD ,∴P A ⊥AB .又AD ⊥AB ,∴AB ⊥平面P AD .∴AB ⊥AE ,即AB ⊥MN .又CD ∥AB ,∴MN ⊥CD .(3)∵P A ⊥平面ABCD ,∴P A ⊥AD .又∠PDA =45°,E 为PD 的中点.∴AE ⊥PD ,即MN ⊥PD .又MN ⊥CD ,∴MN ⊥平面PCD .16.如图(1)证:由已知AB =4,AD =2,∠BAD =60°,故BD 2=AD 2+AB 2-2AD ·AB cos60°=4+16-2×2×4×21=12. 又AB 2=AD 2+BD 2,∴△ABD 是直角三角形,∠ADB =90°,即AD ⊥BD .在△PDB 中,PD =3,PB =15,BD =12,∴PB 2=PD 2+BD 2,故得PD ⊥BD .又PD ∩AD =D , ∴BD ⊥平面P AD .(2)由BD ⊥平面P AD ,BD 平面ABCD .∴平面P AD ⊥平面ABCD .作PE ⊥AD 于E ,又PE 平面P AD ,第15题图解第16题图解∴PE ⊥平面ABCD ,∴∠PDE 是PD 与底面ABCD 所成的角.∴∠PDE =60°,∴PE =PD sin60°=23233=⨯. 作EF ⊥BC 于F ,连PF ,则PF ⊥BF ,∴∠PFE 是二面角P —BC —A 的平面角.又EF =BD =12,在Rt △PEF 中, tan ∠PFE =433223==EF PE . 故二面角P —BC —A 的大小为arctan 43. 17.连结AC 1,∵11112263A C CC MC AC ===. ∴Rt △ACC 1∽Rt △MC 1A 1,∴∠AC 1C =∠MA 1C 1,∴∠A 1MC 1+∠AC 1C =∠A 1MC 1+∠MA 1C 1=90°.∴A 1M ⊥AC 1,又ABC -A 1B 1C 1为直三棱柱,∴CC 1⊥B 1C 1,又B 1C 1⊥A 1C 1,∴B 1C 1⊥平面AC 1M .由三垂线定理知AB 1⊥A 1M .点评:要证AB 1⊥A 1M ,因B 1C 1⊥平面AC 1,由三垂线定理可转化成证AC 1⊥A 1M ,而AC 1⊥A 1M 一定会成立.18.(1)证明:在正方形ABCD 中,∵△MPD ∽△CPB ,且MD =21BC , ∴DP ∶PB =MD ∶BC =1∶2.又已知D ′N ∶NB =1∶2,由平行截割定理的逆定理得NP ∥DD ′,又DD ′⊥平面ABCD ,∴NP ⊥平面ABCD .(2)∵NP ∥DD ′∥CC ′,∴NP 、CC ′在同一平面内,CC ′为平面NPC 与平面CC ′D ′D 所成二面角的棱. 又由CC ′⊥平面ABCD ,得CC ′⊥CD ,CC ′⊥CM ,∴∠MCD 为该二面角的平面角.在Rt △MCD 中可知∠MCD =arctan 21,即为所求二面角的大小. (3)由已知棱长为a 可得,等腰△MBC 面积S 1=22a ,等腰△MBD ′面积S 2=246a ,设所求距离为h ,即为三棱锥C —D ′MB 的高. ∵三棱锥D ′—BCM 体积为h S D D S 213131='⋅, ∴.3621a S a S h =⋅=。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一、教材分析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中,垂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位置关系,它不仅应用较多,而且是空间问题平面化的典范.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垂直问题是连接线线垂直和面面垂直的桥梁和纽带,可以说线面垂直是立体几何的核心.本节重点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定理;(2)使学生掌握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求法;(3)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使他们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学会归纳、概括结论.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感受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的形成过程;(2)探究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3.情态、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程中获取新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难点:灵活应用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解决问题.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思路1.(情境导入)日常生活中,我们对直线与平面垂直有很多感性认识,比如,旗杆与地面的位置关系,大桥的桥柱与水面的位置关系等,都给我们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印象.在阳光下观察直立于地面的旗杆及它在地面的影子.随着时间的变化,尽管影子BC的位置在移动,但是旗杆AB所在直线始终与BC所在直线垂直.也就是说,旗杆AB所在直线与地面内任意一条不过点B的直线B′C′也是垂直的.思路2.(事例导入)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是否与这个平面垂直?举例说明.如图1,直线AC1与直线BD、EF、GH等无数条直线垂直,但直线AC1与平面ABCD不垂直.图1(二)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探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画法.②探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③用三种语言描述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④探究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讨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⑤探究点到平面的距离.活动:问题①引导学生结合事例观察探究.问题②引导学生结合事例实验探究.问题③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转换.问题④引导学生思考其合理性.问题⑤引导学生回忆点到直线的距离得出点到平面的距离.讨论结果:①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画法:教师演示实例并指出书脊(想象成一条直线)、各书页与桌面的交线,由于书脊和书页底边(即与桌面接触的一边)垂直,得出书脊和桌面上所有直线都垂直,书脊和桌面的位置关系给了我们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形象.从而引入概念: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互相垂直,直线叫做平面的垂线,平面叫做直线的垂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一条直线垂直.平面的垂线和平面一定相交,交点叫做垂足.直线和平面垂直的画法及表示如下:如图2,表示方法为:a⊥α.图2 图3②如图3,请同学们准备一块三角形的纸片,我们一起做一个实验:过△ABC 的顶点A 翻折纸片,得折痕AD ,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BD,DC 与桌面接触).(1)折痕AD 与桌面垂直吗?(2)如何翻折才能使折痕AD 与桌面所在的平面α垂直?容易发现,当且仅当折痕AD 是BC 边上的高时,AD 所在直线与桌面所在的平面α垂直.如图4.(1) (2)图4所以,当折痕AD 垂直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时,折痕AD 与平面α不垂直,当折痕AD 垂直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时,折痕AD 与平面α垂直.③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用文字语言表示为: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用符号语言表示为:⇒⎪⎪⎪⎭⎪⎪⎪⎬⎫=⊥⊥⊂⊂P b a b l a l b a ααl ⊥α.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用图形语言表示为:如图5,图5 图6④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斜线: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时,这条直线就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斜足:斜线和平面的交点.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从斜线上斜足以外的一点向平面引垂线,过垂足和斜足的直线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与平面的相互位置类同于两条相交直线,也需要用角来表示,但过交点在平面内可以作很多条直线.与平面相交的直线l 与平面内的线a、b…所成的角是不相等的.为了定义的确定性,我们必须找到一些角中有确定值的,又能准确描述其位置的一个角,这就是由斜线与其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作为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特别地: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为直角.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为0°.如图6,l是平面α的一条斜线,点O是斜足,A是l上任意一点,AB是α的垂线,点B是垂足,所以直线OB(记作l′)是l在α内的射影,∠AOB(记作θ)是l与α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发射炮弹时,当炮筒和地面所成的角为多少度时,才能准确地命中目标,也即射程为多远?又如铅球运动员在投掷时,以多大的角度投掷,投出的距离最远?⑤点到平面的距离:经过一点向平面引垂线,垂足叫做这点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点在平面内的射影还是一个点.垂线段:上述的点与垂足间的线段叫做这点到这个平面的垂线段.点到平面的距离:垂线段的长叫做点到平面的距离.(三)应用示例思路1例 1 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同一个平面.解:已知a∥b,a⊥α.求证:b⊥α.图7证明:如图7,在平面α内作两条相交直线m、n,设m∩n=A.************变式训练如图8,已知点P为平面ABC外一点,PA⊥BC,PC⊥AB,求证:PB⊥AC.图8证明:过P作PO⊥平面ABC于O,连接OA、OB、OC.∵PO⊥平面ABC,BC 平面ABC,∴PO⊥BC.又∵PA⊥BC,∴BC⊥平面PAO.又∵OA⊂平面PAO,∴BC⊥OA.同理,可证AB⊥OC.∴O是△ABC的垂心.∴OB⊥AC.可证PO⊥AC.∴AC⊥平面PBO.又PB⊂平面PBO,∴PB⊥AC.点评:欲证线面垂直需要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欲证线线垂直往往转化为线面垂直.用符号语言证明问题显得清晰、简洁.例2 如图9,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直线A1B和平面A1B1CD所成的角.图9活动:先让学生思考或讨论后再回答,经教师提示、点拨,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及时表扬,对回答不准确的学生提示引导考虑问题的思路.解:连接BC1交B1C于点O,连接A1O.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因为A1B1⊥B1C1,A1B1⊥B1B,所以A1B1⊥平面BCC1B1.所以A1B1⊥BC1.又因为BC1⊥B1C,所以BC1⊥平面A1B1CD.所以A1O为斜线A1B在平面A1B1CD内的射影,∠BA1O为直线A1B与平面A 1B 1CD 所成的角.在Rt △A 1BO 中,A 1B=a 2,BO=a 22,所以BO=B A 121,∠BA 1O=30°. 因此,直线A 1B 和平面A 1B 1CD 所成的角为30°.变式训练如图10,四面体A —BCD 的棱长都相等,Q 是AD 的中点,求CQ 与平面DBC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图10解:过A 作AO ⊥面BCD ,连接OD 、OB 、OC ,则可证O 是△BCD 的中心, 作QP ⊥OD,∵QP ∥AO,∴QP ⊥面BCD.连接CP ,则∠QCP 即为所求的角.设四面体的棱长为a ,∵在正△ACD 中,Q 是AD 的中点,∴CQ=a 23. ∵QP ∥AO ,Q 是AD 的中点,∴QP=a a a a AO 663621)33(212122=⨯=-=,得 sin ∠QCP=32=CQ QP . 点评: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本节的又一重点,作线面角的关键是找出平面的垂线.思路2例1 (2007山东高考,文20)如图11(1),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已知DC=DD1=2AD=2AB,AD⊥DC,AB∥DC.(1)(1)求证:D1C⊥AC1;(2)设E是DC上一点,试确定E的位置,使D1E∥平面A1BD,并说明理由.(1)证明: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连接C1D,如图11(2).(2)∵DC=DD1,∴四边形DCC1D1是正方形.∴DC1⊥D1C.又AD⊥DC,AD⊥DD1,DC∩DD1=D,∴AD⊥平面DCC1D1,D1C 平面DCC1D1.∴AD⊥D1C.∵AD、DC1⊂平面ADC1,且AD∩DC1=D,∴D1C⊥平面ADC1.又AC1⊂平面ADC1,∴D1C⊥AC1.(2)解:连接AD1、AE,如图11(3).(3)图11设AD1∩A1D=M,BD∩AE=N,连接MN,∵平面AD1E∩平面A1BD=MN,要使D1E∥平面A1BD,需使MN∥D1E,又M是AD1的中点,∴N是AE的中点.又易知△ABN≌△EDN,∴AB=DE,即E是DC的中点.综上所述,当E是DC的中点时,可使D1E∥平面A1BD.变式训练如图1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G为CC1的中点,O为底面ABCD的中心.求证:A 1O ⊥平面GBD.图12证明:⇒⎪⎭⎪⎬⎫⊂⊥⇒⎭⎬⎫⊥⊥AO A O A AO A BD BD AC BD A A 1111面平面 BD ⊥A 1O. 又∵A 1O 2=A 1A 2+AO 2=a 2+(a 22)2=223a ,OG 2=OC 2+CG 2=(a 22)2+(2a )2=243a , A 1G 2=A 1C 12+C 1G 2=(2a)2+(2a)2=249a , ∴A 1O 2+OG 2=A 1G 2. ∴A 1O ⊥OG.又BD ∩OG=O,∴A 1O ⊥平面GBD.点评:判断线面垂直往往转化为线线垂直,勾股定理也是证明线线垂直的重要方法.例2 如图13,ABCD 为正方形,过A 作线段SA ⊥面ABCD ,又过A 作与SC 垂直的平面交SB 、SC 、SD 于E 、K 、H ,求证:E 、H 分别是点A 在直线SB 和SD 上的射影.图13证明:∵⎭⎬⎫⊂⊥ABCD BC ABCD SA 平面平面 ⇒SA ⊥BC, 又∵AB ⊥BC,SA ∩AB=A,∴BC ⊥平面SAB.∴BC ⊥AE.∵SC ⊥平面AHKE,∴SC ⊥AE.又BC ∩SC=C,∴AE ⊥平面SBC.∴AE ⊥SB,即E 为A 在SB 上的射影.同理可证,H 是点A 在SD 上的射影. 变式训练已知Rt △ABC 的斜边BC 在平面α内,两直角边AB 、AC 与α都斜交,点A 在平面α内的射影是点A ′,求证:∠BA ′C 是钝角.证明:如图14,过A 作AD ⊥BC 于D ,连接A ′D ,图14∵AA ′⊥α,BC ⊂α,∴AA ′⊥BC.∴BC ⊥A ′D.∵tan ∠BAD=AD BD <tan ∠BA ′D=D A BD ',tan ∠CAD=AD CD <tan ∠CA ′D=D A CD',∴∠BAD <∠BA ′D ,∠CAD <∠CA ′D.∴∠BAC <∠BA ′C ,即∠BA ′C 是钝角.(四)知能训练如图15,已知a 、b 是两条相互垂直的异面直线,线段AB 与两异面直线a 、b 垂直且相交,线段AB 的长为定值m ,定长为n (n >m )的线段PQ 的两个端点分别在a 、b 上移动,M 、N 分别是AB 、PQ 的中点.图15求证:(1)AB ⊥MN ;(2)MN 的长是定值.证明:(1)取PB 中点H,连接HN,则HN ∥b.又∵AB ⊥b,∴AB ⊥HN.同理,AB ⊥MH.∴AB ⊥平面MNH.∴AB ⊥MN.(2)∵⎭⎬⎫⊥⊥a b AB b ⇒b ⊥平面PAB.∴b ⊥PB.在Rt △PBQ 中,BQ 2=PQ 2-PB 2=n 2-PB 2, ① 在Rt △PBA 中,PA 2=PB 2-AB 2=PB 2-m 2, ② ①②两式相加PA 2+BQ 2=n 2-m 2,∵a ⊥b,∴∠MHN=90°.∴MN=22222221)2()2(m n BQ PA NH MH -=+=+(定值).(五)拓展提升1.如图16,已知在侧棱垂直于底面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3,AB=5,BC=4,AA 1=4,点D 是AB 的中点.图16(1)求证:AC⊥BC1;(2)求证:AC1∥平面CDB1;(1)证明:∵在△ABC中,AC=3,AB=5,BC=4,∴△ABC为直角三角形.∴AC⊥CB.又∵CC1⊥面ABC,AC⊂面ABC,∴AC⊥CC1.∴AC⊥面BCC1B1.又BC1⊂面BCC1B1,∴AC⊥BC1.(2)证明:连接B1C交BC1于E,则E为BC1的中点,连接DE,则在△ABC1中,DE∥AC1.又DE⊂面CDB1,则AC1∥面B1CD.(六)课堂小结知识总结: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找出平面的垂线,然后解决证明垂直问题、平行问题、求角问题、求距离问题等.思想方法总结:转化思想,即把面面关系转化为线面关系,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七)作业课本习题2.2 B组3、4.§2.3.2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一、教材分析在空间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中,垂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位置关系,它不仅应用较多,而且是空间问题平面化的典范.空间中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是通过二面角给出的,二面角是高考中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掌握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判定,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提高等价转化思想渗透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及“直二面角”、“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其简单的应用;(3)使学生理会“类比归纳”思想在教学问题解决上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让学生直观感知“二面角”概念的形成过程;(2)类比已学知识,归纳“二面角”的度量方法及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3.情态、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揭示概念的形成、发展和应有和过程,使学生理会教学存在于观实生活周围,从中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平面与平面垂直判定.教学难点:平面与平面垂直判定和求二面角.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设计(一)复习两平面的位置关系:(1)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则两平面平行⇔若α∩β=∅,则α∥β.(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条公共直线,则两平面相交⇔若α∩β=AB,则α与β相交.两平面平行与相交的图形表示如图1.图1(二)导入新课思路1.(情境导入)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人们需要研究两个平面所成的角.修筑水坝时,为了使水坝坚固耐用必须使水坝面与水平面成适当的角度;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时,使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成一定的角度.为此,我们引入二面角的概念,研究两个平面所成的角.思路2.(直接导入)前边举过门和墙所在平面的关系,随着门的开启,其所在平面与墙所在平面的相交程度在变,怎样描述这种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两个平面所成角问题.(三)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二面角的有关概念、画法及表示方法.②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③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④用三种语言描述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给出证明.⑤应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难点在哪里?讨论结果:①二面角的有关概念.二面角的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二面角的面.二面角常用直立式和平卧式两种画法:如图2(教师和学生共同动手).直立式:平卧式:(1) (2)图2二面角的表示方法:如图3中,棱为AB,面为α、β的二面角,记作二面角α-AB-β.有时为了方便也可在α、β内(棱以外的半平面部分)分别取点P、Q,将这个二面角记作二面角P-AB-Q.图3如果棱为l,则这个二面角记作αlβ或PlQ.②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如图4,在二面角αlβ的棱上任取点O,以O为垂足,在半平面α和β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射线OA和OB,则射线OA和OB组成∠AOB.图4再取棱上另一点O′,在α和β内分别作l的垂线O′A′和O′B′,则它们组成角∠A′O′B′.因为OA∥O′A′,OB∥O′B′,所以∠AOB及∠A′O′B′的两边分别平行且方向相同,即∠AOB=∠A′O′B′.从上述结论说明了:按照上述方法作出的角的大小,与角的顶点在棱上的位置无关.由此结果引出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图中的∠AOB,∠A′O′B′都是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③直二面角的定义.二面角的大小可以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二面角的平面角是多少度,就说二面角是多少度.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教室的墙面与地面,一个正方体中每相邻的两个面、课桌的侧面与地面都是互相垂直的.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概念和平面几何里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相类似,也是用它们所成的角为直角来定义,二面角既可以为锐角,也可以为钝角,特殊情形又可以为直角.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定义可表述为:如果两个相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直二面角的画法:如图5.图5④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符号表述为:⎭⎬⎫⊂⊥αβAB AB ⇒α⊥β. 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图形表述为:如图6.图6证明如下:已知AB ⊥β,AB ∩β=B ,AB ⊂α.求证:α⊥β.分析:要证α⊥β,需证α和β构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而要证明一个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需找到其中一个平面角,并证明这个二面角的平面角是直角.证明:设α∩β=CD,则由AB⊂α,知AB、CD共面.∵AB⊥β,CD⊂β,∴AB⊥CD,垂足为点B.在平面β内过点B作直线BE⊥CD,则∠ABE是二面角αCDβ的平面角.又AB⊥BE,即二面角αCDβ是直二面角,∴α⊥β.⑤应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难点在于:在一个平面内找到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即要证面面垂直转化为证线线垂直.(四)应用示例思路1例1 如图7,⊙O在平面α内,AB是⊙O的直径,PA⊥α,C为圆周上不同于A、B的任意一点.图7求证:平面PAC⊥平面PBC.证明:设⊙O所在平面为α,由已知条件,PA⊥α,BC⊂α,∴PA⊥BC.∵C为圆周上不同于A、B的任意一点,AB是⊙O的直径,∴BC⊥AC.又∵PA与AC是△PAC所在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BC⊥平面PAC.∵BC⊂平面PBC,∴平面PAC⊥平面PBC.变式训练如图8,把等腰Rt△ABC沿斜边AB旋转至△ABD的位置,使CD=AC,图8(1)求证:平面ABD⊥平面ABC;(2)求二面角CBDA的余弦值.(1)证明:由题设,知AD=CD=BD,作DO⊥平面ABC,O为垂足,则OA=OB=OC.∴O是△ABC的外心,即AB的中点.∴O∈AB,即O∈平面ABD.∴OD⊂平面ABD.∴平面ABD⊥平面ABC.(2)解:取BD的中点E,连接CE、OE、OC,∵△BCD为正三角形,∴CE⊥BD.又△BO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E⊥BD.∴∠OEC为二面角CBDA的平面角.同(1)可证OC⊥平面ABD.∴OC⊥OE.∴△COE为直角三角形.设BC=a ,则CE=a 23,OE=a 21,∴cos ∠OEC=33=CE OE . 点评:欲证面面垂直关键在于在一个平面内找到另一个平面的垂线.例2 如图9所示,河堤斜面与水平面所成二面角为60°,堤面上有一条直道CD ,它与堤角的水平线AB 的夹角为30°,沿这条直道从堤脚向上行走到10 m 时人升高了多少?(精确到0.1 m )图9解:取CD 上一点E ,设CE=10 m ,过点E 作直线AB 所在的水平面的垂线EG ,垂足为G ,则线段EG 的长就是所求的高度. 在河堤斜面内,作EF ⊥AB ,垂足为F ,并连接FG,则FG ⊥AB,即∠EFG 就是河堤斜面与水平面ABG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EFG=60°,由此,得EG=EFsin60°=CEsin30°sin60°=10×2352321=⨯≈4.3(m ).答:沿直道行走到10 m 时人升高约4.3 m. 变式训练已知二面角αAB β等于45°,CD ⊂α,D ∈AB ,∠CDB=45°.求CD 与平面β所成的角.解:如图10,作CO ⊥β交β于点O ,连接DO ,则∠CDO 为DC 与β所成的角.图10过点O 作OE ⊥AB 于E ,连接CE ,则CE ⊥AB. ∴∠CEO 为二面角αAB β的平面角, 即∠CEO=45°. 设CD=a,则CE=a 22,∵CO ⊥OE ,OC=OE , ∴CO=a 21.∵CO ⊥DO,∴sin ∠CDO=21CD CO . ∴∠CDO=30°,即DC 与β成30°角.点评:二面角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作二面角的平面角最常用的方法是:在一个半平面α内找一点C ,作另一个半平面β的垂线,垂足为O,然后通过垂足O 作棱AB 的垂线,垂足为E,连接AE,则∠CEO 为二面角α-AB-β的平面角.这一过程要求学生熟记.思路2例1 如图11,ABCD 是菱形,PA ⊥平面ABCD ,PA=AD=2,∠BAD=60°.图11(1)求证:平面PBD ⊥平面PAC ; (2)求点A 到平面PBD 的距离; (3)求二面角APBD 的余弦值.(1)证明:设AC 与BD 交于点O ,连接PO,∵底面ABCD 是菱形,∴BD ⊥AC.∵PA ⊥底面ABCD,BD ⊂平面ABCD,∴的PA ⊥BD. 又PA ∩AC=A,∴BD ⊥平面PAC.又∵BD ⊂平面PBD,∴平面PBD ⊥平面PAC.(2)解:作AE ⊥PO 于点E,∵平面PBD ⊥平面PAC,∴AE ⊥平面PBD. ∴AE 为点A 到平面PBD 的距离.在△PAO 中,PA=2,AO=2·cos30°=3,∠PAO=90°, ∵PO=722=+AO PA ,∴AE=7212732==∙POAO PA . ∴点A 到平面PBD 的距离为7212. 3)解:作AF ⊥PB 于点F,连接EF, ∵AE ⊥平面PBD,∴AE ⊥PB. ∴PB ⊥平面AEF,PB ⊥EF. ∴∠AFE 为二面角APBD 的平面角. 在Rt △AEF 中,AE=7212,AF=2, ∴sin ∠AFE=742=AF AE ,cos ∠AFE=77)742(12=-. ∴二面角APBD 的余弦值为77.变式训练如图12,PA ⊥矩形ABCD 所在平面,M 、N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1)求证:MN ∥平面PAD ; (2)求证:MN ⊥CD ;(3)若二面角PDCA=45°,求证:MN ⊥平面PDC.图12 图13证明:如图13所示,(1)取PD 的中点Q ,连接AQ 、NQ,则QN 21DC,AM21DC,∴QN AM.∴四边形AMNQ 是平行四边形.∴MN ∥AQ. 又∵MN ⊄平面PAD,AQ ⊂平面PAD,∴MN ∥平面PAD. (2)∵PA ⊥平面ABCD ,∴PA ⊥CD. 又∵CD ⊥AD,PA ∩AD=A,∴CD ⊥平面PAD. 又∵AQ ⊂平面PAD,∴CD ⊥AQ. 又∵AQ ∥MN,∴MN ⊥CD.(3)由(2)知,CD ⊥平面PAD, ∴CD ⊥AD,CD ⊥PD.∴∠PDA 是二面角PDCA 的平面角.∴∠PDA=45°. 又∵PA ⊥平面ABCD,∴PA ⊥AD.∴AQ ⊥PD. 又∵MN ∥AQ,∴MN ⊥CD. 又∵MN ⊥PD,∴MN ⊥平面PDC.例 2 如图14,已知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是菱形,且∠DAB=60°,AD=AA 1,F 为棱BB 1的中点,M 为线段AC 1的中点.图14(1)求证:直线MF∥平面ABCD;(2)求证:平面AFC1⊥平面ACC1A1;(3)求平面AFC1与平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大小.(1)证明:延长C1F交CB的延长线于点N,连接AN.∵F是BB1的中点,∴F为C1N的中点,B为CN的中点.又M是线段AC1的中点,故MF∥AN.又∵MF⊄平面ABCD,AN⊂平面ABCD,∴MF∥平面ABCD.(2)证明:连接BD,由直四棱柱ABCD—A1B1C1D1,可知AA1⊥平面ABCD, 又∵BD⊂平面ABCD,∴A1A⊥BD.∵四边形ABCD为菱形,∴AC⊥BD.又∵AC∩A1A=A,AC、A1A⊂平面ACC1A1,∴BD⊥平面ACC1A1.在四边形DANB中,DA∥BN且DA=BN,∴四边形DANB为平行四边形.故NA∥BD,∴NA⊥平面ACC1A1.又∵NA⊂平面AFC1,∴平面AFC1⊥平面ACC1A1.(3)解:由(2),知BD⊥平面ACC1A1,又AC1⊂平面ACC1A1,∴BD⊥AC1.∵BD ∥NA ,∴AC 1⊥NA. 又由BD ⊥AC,可知NA ⊥AC ,∴∠C 1AC 就是平面AFC 1与平面ABCD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或补角. 在Rt △C 1AC 中,tan ∠C 1AC=311=CA C C ,故∠C 1AC=30°.∴平面AFC 1与平面ABCD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30°或150°. 变式训练如图15所示,在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是矩形,侧面SDC ⊥底面ABCD ,且AB=2,SC=SD=2.图15(1)求证:平面SAD ⊥平面SBC ;(2)设BC=x ,BD 与平面SBC 所成的角为α,求sin α的取值范围. (1)证明:在△SDC 中,∵SC=SD=2,CD=AB=2, ∴∠DSC=90°,即DS ⊥SC. ∵底面ABCD 是矩形,∴BC ⊥CD.又∵平面SDC ⊥平面ABCD,∴BC ⊥面SDC. ∴DS ⊥BC.∴DS ⊥平面SBC.∵DS ⊂平面SAD,∴平面SAD ⊥平面SBC.(2)解:由(1),知DS ⊥平面SBC,∴SB 是DB 在平面SBC 上的射影. ∴∠DBS 就是BD 与平面SBC 所成的角,即∠DBS=α. 那么sin α=DBDS.∵BC=x,CD=2⇒DB=24x +,∴sin α=242x+.由0<x <+∞,得0<sin α<22.(五)知能训练 课本本节练习.(六)拓展提升如图16,在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AD 是正三角形,且与底面ABCD 垂直,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菱形,∠BAD=60°,N 是PB 中点,过A 、D 、N 三点的平面交PC 于M ,E 为AD 的中点.图16(1)求证:EN ∥平面PCD ; (2)求证:平面PBC ⊥平面ADMN ;(3)求平面PAB 与平面ABCD 所成二面角的正切值. (1)证明:∵AD ∥BC,BC ⊂面PBC,AD ⊄面PBC, ∴AD ∥面PBC.又面ADN ∩面PBC=MN, ∴AD ∥MN.∴MN ∥BC. ∴点M 为PC 的中点.∴MN21BC.又E 为AD 的中点,∴四边形DENM 为平行四边形. ∴EN ∥DM.∴EN ∥面PDC.(2)证明:连接PE 、BE,∵四边形ABCD 为边长为2的菱形,且∠BAD=60°,∴BE ⊥AD.又∵PE ⊥AD,∴AD ⊥面PBE.∴AD ⊥PB. 又∵PA=AB 且N 为PB 的中点, ∴AN ⊥PB.∴PB ⊥面ADMN. ∴平面PBC ⊥平面ADMN.(3)解:作EF ⊥AB ,连接PF ,∵PE ⊥平面ABCD,∴AB ⊥PF. ∴∠PFE 就是平面PAB 与平面ABCD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又在Rt △AEB 中,BE=3,AE=1,AB=2,∴EF=23. 又∵PE=3,∴tan ∠PFE=233 EFPE =2,即平面PAB 与平面ABCD 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切值为2.(七)课堂小结知识总结: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找出平面的垂线,然后解决证明垂直问题、平行问题、求角问题、求距离问题等.思想方法总结:转化思想,即把面面关系转化为线面关系,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八)作业课本习题2.3 A 组1、2、3.§2.3.3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一、教材分析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中,垂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位置关系,它不仅应用较多,而且是空间问题平面化的典范.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不仅是由线面关系转化为线线关系,而且将垂直关系转化为平行关系,因此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在立体几何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本节重点是在巩固线线垂直和面面垂直的基础上,讨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2)能运用性质定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3)了解直线与平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间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在观察物体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操作确认,获得对性质定理正确性的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推理证明”,培养学生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及其应用.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设计 (一)复习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互相垂直,直线叫做平面的垂线,平面叫做直线的垂面.直线和平面垂直的画法及表示如下:图1如图1,表示方法为:a ⊥α. 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不难得出:⎭⎬⎫⊥⊂ααb a ⇒b ⊥a.(二)导入新课思路1.(情境导入)大家都读过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在广阔的西北平原上,矗立着一排排白杨树,它们像哨兵一样守卫着祖国疆土.一排排的白杨树,它们都垂直地面,那么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呢?思路2.(事例导入)如图2,长方体ABCD—A′B′C′D′中,棱AA′、BB′、CC′、DD′所在直线都垂直所在的平面ABCD,它们之间具有什么位置关系?图2(三)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回忆空间两直线平行的定义.②判断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③找出恰当空间模型探究同垂直于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④用三种语言描述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⑤如何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地位与作用?讨论结果:①如果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我们说这两条直线平行.它的定义是以否定形式给出的,其证明方法多用反证法.②如图3,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相交、平行、异面.图3③如图4,长方体ABCD —A ′B ′C ′D ′中,棱AA ′、BB ′、CC ′、DD ′所在直线都垂直于所在的平面ABCD ,它们之间具有什么位置关系?图4 图5棱AA ′、BB ′、CC ′、DD ′所在直线都垂直所在的平面ABCD ,它们之间互相平行.④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用文字语言表示为: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也可简记为线面垂直、线线平行.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用符号语言表示为:⎭⎬⎫⊥⊥ααb a ⇒b ∥a.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用图形语言表示为:如图5.⑤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不仅揭示了线面之间的关系,而且揭示了平行与垂直之间的内在联系.(四)应用示例思路1例1 证明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解:已知a ⊥α,b ⊥α. 求证:a ∥b.。

知识归纳: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知识归纳: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如果直线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直线与平面互相垂直,记作.是平面的垂线,是直线的垂面,它们的唯一公共点叫做垂足.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该平面垂直.符号语言表示为:若⊥,⊥,∩=B,ì,ì,则⊥3.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简称“线面角”,它是平面的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的夹角.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几何法一般先定斜足,再作垂线找射影,然后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解,可以简述为“作(作出线面角)→证(证所作为所求)→求(解直角三角形)”.通常,通过斜线上某个特殊点作出平面的垂线段,垂足和斜足的连线是产生线面角的关键.4.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是.2.3.2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记作二面角.(简记)2.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以点为垂足,在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和,则射线和构成的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3.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记作.4.判定: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5.二面角的大小(1)二面角的大小是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的,以点为垂足,在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和,在做二面角的平面角时,一定要有“O A⊥l” ,O B⊥l;∠A O B的大小与点O在l上位置无关.(2)当二面角的平面角是直角时,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6.自二面角内一点分别向两个面引垂线,它们所成的角与二两角的平面角互补.2.3.3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1.线面垂直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2.线面垂直性质定理的符号语言:3.如果两个平面都和一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1.面面垂直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2.面面垂直性质定理用符号语言表示为:若,,,,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1)求直线A1B和平面ABCD所成的角; (2)求直线A1B和平面A1B1CD所成的角. D1 A1 B1 O D A B C C1
例2 如图,AB为平面α的一条斜线,B为斜足, AO⊥平面α,垂足为O,直线BC在平面α内,已知 ∠ABC=60°,∠OBC=45°,求斜线AB和平面α所 成的角. A
例2 已知:正方体中,AC是面对角线,BD'是 与AC 异面的体对角线. 求证:AC⊥BD'
D′ A′ D A B B′
C′
C
证明: 证明:连接BD 因为正方体ABCD-A'B'C'D' 因为正方体 所以DD‘⊥平面ABCD ⊥ 又因为 AC ⊂ 平面ABCD AC ⊥ DD ' 所以 AC、 因为AC、BD 为对角线 所以AC⊥BD 因为DD'∩BD=D 所以AC⊥平面D'DB 所以AC⊥BD'
B D
O C
α
思考1 思考 如图,∠BAD为斜线AB与平面α所成的角,AC为 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那么∠BAD与∠BAC的大小关 系如何? B 解:作BO⊥AD于O, BE⊥AC于E, 则 BD<BE A o D C
sin∠BAD<sin∠BAC ∠BAD >∠BAC
α
E
思考2 思考 两条平行直线与同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的大小 关系如何?反之成立吗?一条直线与两个平行平 面所成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
问题提出 前面讨论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问题,那么直 线与平面不垂直时情况怎么样呢?
第2课时 课时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线面角相关概念
平面的斜线 平面的垂线
P
斜足A
l α A B
垂足B
斜线PA在平面内的射影 斜线PA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PAB
1.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指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 1.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指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 射影所成的角 (0,90 0 ) 2.平面的垂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直角 2.平面的垂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直角 一条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 3. 一条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则这 条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0 条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00角 一条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 [0,900 ]
二面角的取值范围
[0 ,180 ]或 [0,π ]
0 0
β l
0度角 00~1800
α
180度角
例1.在正方体中,找出二面角C1-AB-C的平 面角,并指出大小.
D1 B1 C1
A1
N M D C
A
B
端点
例2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二面角B1AC-B的正切值.
C1 B1 C B
A
A
D
C
B
D
C
α
B
边上的高时, 当且仅当折痕AD 是BC 边上的高时,AD 所在 直线与桌面所在平面α垂直 垂直. 直线与桌面所在平面 垂直.
思考5 思考 (1)有人说,折痕AD所在直线与桌面所在平面α 上的一条直线垂直,就可以判断AD 垂直平面α ,你 同意他的说法吗? (2)如图,由折痕 AD ⊥ BC ,翻折之后垂直关系 不变, AD ⊥ CD , AD ⊥ BD .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 论?
α
O
B
m
β
记为:二面角α-m-β
二面角的图示
二面角的记号 (1)以直线 l 为棱,以 α , β (2)以直线AB为棱,以 α , β 为半平面的二面角记为: 为半平面的二面角记为:
α −l − β α − AB − β
B
α
l
β
α
β
A
思考3 思考3 两个相交平面有几个二面角?
探究 如何用平面角来表示二面角的大小? 如何用平面角来表示二面角的大小? β B l O A α β B l O A α
二面角α-l-β
二面角的平面角
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顶点,在两个 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 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AB∠ A O B 即 为二面角α-AB-β的 平面角
注意:二面角的平面角必须满足: (1)角的顶点在棱上. (2)角的两边分别在两个面内. (3)角的边都要垂直于二面角的棱.
概念 直线上的一点将直线分割成两部分,每一部 分都叫做射线. 平面上的一条直线将平面分割成 两部分,每一部分叫半平面.
射线 射线
半平面
半平面
概念
A
从一点出发的两条射线, 构成平面角. 记作∠AOB 同样,从一条直线出发的 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 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 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 二面角的面.
1
B1 C B
A1 D A
思考2 如果直线a,b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l,那么直 线a,b的位置关系如何?
l
a
相交
l
a b
平行
b
l
a
异面
b
思考3 思考 如果直线a,b都垂直于平面α,那么a与b 一定平行吗?
a b
α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a b
α
a ⊥α ⇒ a // b b ⊥α
直线与平面垂直
性质定理的证明 反证法证明: a b b’
c
α
O
如图,已知 α Iβ = l, C ⊥α,于点A, A B C ⊥ β 于点B, a ⊂α, a ⊥ A , B 求证: a// l . 例1 C β B α l A a
2.3 直线、 直线、平面垂直的 判定及其性质
主要内容
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2.3.2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2.3.3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 判定
复习1 复习1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在平面内
直线与平面相交
直线与平面平行
思考3 思考3 一条直线与一平面垂直的特征是什么? 一条直线与一平面垂直的特征是什么?
特征: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特征: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A
α
C′
C
B′
B
直线和平面垂直
定义 如果直线 l 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 垂直,我们说直线 l 与平面α 互相垂直.
记为l ⊥ α
例1. 如图,已知
a // b, a ⊥ α,求证 b ⊥ α .
a
证明:在平面 α 内作 两条相交直线m,n. 因为直线 a ⊥ α ,
b
n
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知 a ⊥ m, a ⊥ n. 又因为 b // a 所以 b ⊥ m, b ⊥ n.
α
m
又 m ⊂ α , n ⊂ α , m, n 是两条相交直线, 所以 b ⊥ α .
O
D1 A1 D A
例3 如图所示,河堤斜面与水平面所成二面角 为300,堤面上有一条直道CD,它与堤角的水平线AB 的夹角为450 ,沿这条直道从堤脚C向上行走10m到 达E处,此时人升高了多少m?
D E A C
O F
B
小结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 小结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
1.定义法: 1.定义法: 定义法 根据定义作出来. 根据定义作出来. 2.作垂面: 2.作垂面: 作垂面 作与棱垂直的平面与两半平面 的交线得到. 的交线得到. 3.应用三垂线定理: 3.应用三垂线定理: 应用三垂线定理 应用三垂线定理或其逆定理作 出来. 出来.
思考3 思考3 1.两条平行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的射影可能 1.两条平行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的射影可能 是哪些图形? 是哪些图形? 2.两条相交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的射影可能 2.两条相交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的射影可能 是哪些图形? 是哪些图形? 3.两条异面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的射影可能 3.两条异面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的射影可能 是哪些图形? 是哪些图形?
观察 旗杆与地面的位置关系
大桥的桥柱与水面的位置关系 线面垂直
直线和平面垂直
思考1 思考 旗杆与地面中的直线的位置关系如何? 旗杆与地面中的直线的位置关系如何?
思考2 思考2 将一本书打开直立在桌面上, 将一本书打开直立在桌面上, 观察书脊 想象成一条直线) (想象成一条直线)与桌面的位置关系呈什么 状态?此时书脊与每页书和桌面的交线的位置 状态? 关系如何? 关系如何?
D
C E A
B
如图,四棱锥P ABCD的底面为矩形 PA⊥底 的底面为矩形, 例3 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矩形,PA⊥底 面ABCD,PA=AD,M为AB的中点,求证:平面PMC⊥平 ABCD,PA=AD, AB的中点,求证:平面PMC⊥平 的中点 PMC⊥ 面PCD.
P
F E
D A M B
AC ⊥ BC PA I AC = A ⇒ PA ⊂ 面PAC AC ⊂ 面PAC
PA ⊥ BC
BC ⊥面 PAC BC ⊂ 面PBC

⇒面 PAC ⊥面 PBC
例2 在四面体ABCD中,已知AC⊥BD,∠ BAC= ∠CAD=45°,∠BAD=60°,求证:平面ABC⊥平面 ACD.
A
A
D
C
B
D
C
α
B
线面垂直的判定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 判定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 直线都垂直, 相交直线都垂直 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l⊥a l ⊥b a ⊂α b ⊂α aIb = A
⇒ l ⊥ α
l
b
α
A
a
作用: 作用: 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 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 思想: 思想: 直线与平面垂直 直线与直线垂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