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二章 力章末总结课件 教科版必修1
合集下载
2018高中物理第二章力简单的受力分析课件教科版必修1
典型题
例3:如图所示,物体A、B静止,画出A、B的受力图。
典型题
整体大法
例4:如图所示,用两相同的夹板夹住三个重为G的物体A、 B、C,三个物体均保持静止,请分析各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受力密诀
地球周围受重力 绕物一周找弹力 考虑有无摩擦力 其他外力细分析 合力分力不重复 只画受力抛施力
和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 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 相反;与接触面平行 反;与接触面平行 与外界因素有关 f=μ N
弹力有、无的判断
假设大法
例1:判断接触面对球有无弹力,已知球静止,接触面光 滑。
弹力有、无的判断
状态大法
例2:判断接触面MO、ON对球有无弹力,已知球静止, 接触面光滑。
判断摩擦力的有、无
摩擦力的方向
状态大法
例4:如图所示,A、B两物体竖直叠放在水平面上,今用 水平力F拉物体,两物体一起匀速运动,试分析A、B间的 摩擦力及B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
典型题
例1:如图甲所示,竖直墙壁光滑,分析静止的木杆受哪 几个力作用。
典型题
隔离大法
例2:如图甲所示,A、B、C叠放于水平地面上,加一 水平力F,三物体仍静止,分析A、B、C的受力情况。
例3: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几种情况下物体A与接触面间 有、无摩擦力。
物体A沿光滑斜面下滑
物体A静止
物体A静止
物体A沿 竖直面下 滑,接触 面粗糙
摩擦力的方向
假设大法
例4:如图所示为皮带传送装置,甲为主动轮,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P、Q分别为两轮边缘上的两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Q两点的摩擦力方向均与轮转动方向相反 B.P点的摩擦力方向与甲轮的转动方向相反,Q点的摩擦力方向与乙轮的转动方向相同 C.P点的摩擦力方向与甲轮的转动方向相同,Q点的摩擦力方向与乙轮的转动方向相反 D.P、Q两点的摩擦力方向均与轮转动方向相同。
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二章力2.1力课件教科版必修120170930250
力的概念
[自学教材] 1.力的定义 力是 物体与物体 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2)改变物体的 形状 。 3.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 作用点 。
[重点诠释]
(1)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的速度必定变
化,包括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中的一个发生变化或两个 同时变化。 (2)力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三要素。 (3)力的性质:
A.力的作用离不开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B.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这个力不是另外的物体施 加的 C.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D.没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照样可以独立存在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力的物质性。 (2)力的相互性。
[解析]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力作用时必定
力物体是地球,故D错误。 答案:D
力的单位与图示 [自学教材] 1.力的单位 (1)力的测量:力的大小可以用 测力计 来测量。 (2)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牛顿 ,简 称牛,符号为 N 。
2.力的图示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按一定比例(或标度) 画出线段,其 长短 表示力的大小;在线段的末端标上 箭头 表明力的作用方向;箭头或箭尾 表示力的作用点;
2.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的比较 步骤 1 力的图示 选定标度(用某一长度表示多 力的示意图 无需选标度
少牛的力)
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 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
2 线段,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 方向画一适当长度线 大小按比例确定线段长度 段即可
3
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 在线段末端标出箭头, 力的方向 表示力的方向
①力的物质性:有力发生则一定存在着施力物体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2.1《力》ppt课件
第1节 力
我们知道“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两块磁铁不相互接触就能产生相 互作用力。可见,力可以产生于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以产生于不接触的物体之间。
1.力的概念 (1)定义: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 (2)力的效果: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发生改变.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力的单位与图示 (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 (2)力是矢量,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线段按一定比例(标度)画出,它的长短 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 做力的作用线.这种表示方法叫做力的图示. (3)力的示意图:即只需要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4)力的测量:实验室里常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3.力的分类 (1)根据力的性质分类: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2)根据力的效果分类: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3)按照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否接触分类,力有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类.重力为非接触 力,弹力、摩擦力为接触力.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同学用力把乙同学推倒而自己不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作用力,乙对甲没有作 用力 B.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而不会 施力 C.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只要大小相同,作用的效果就相同
D.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解析:逐项分析如下 选项 诊断 结论 A 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推乙的同时,乙对甲也会产生作用力,故 A 错; × 不论是有生命的物体还是没有生命的物体,都可以产生力,都可作为施力 B × 物体或受力物体,B 错; C 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大小、方向、作用点共同决定的,C 错; × 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只要有力就一定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 D √ 体,D 对.
教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二章力 2.4. 摩擦力 课件
实验结论:
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
即 :f = µ N
µ是比例常数叫做动摩擦因数。它的数值跟两 个物体的材料和表面粗糙程度有关,跟物体间的 接触面积无关。
例四.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50 kg的物 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当 作用在该物体上的水平拉力为30 N时,它 所受的是________摩擦力,其大小为 ________N.当作用力增大到110 N时,物 体刚要开始滑动,则物体与地面间的最大静 摩擦力是______N.物体滑动后欲使物体做 水平匀速运动,则应对它施加________N 的水平拉力.(g取10 N/kg)
摩擦力
看一看生活有趣的画面
1
2
3
摩擦力 ——当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的物体之间有相对 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接触面间产生的阻碍 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称为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 —有相对运动 摩擦力静摩擦力 — —只有相对运动趋势
看一看,想一想:
三、静摩擦力
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 动的趋势,而没有发生相对运 动,这时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实验: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
静摩擦力的大小
两个物体间的静摩擦力可以是一个变力,它的大 小可以在0与Fmax之间,即
0<F≤Fmax
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略大于同等条件(接触面、 正压力)下的滑动摩擦力,但一般情况下,可 近似认为二者相等。
摩擦力的产生需 要什么条件呢?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物体之间接触并且相互挤压 (即物体间有弹力) ◆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物体之间接触要粗糙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例一,下列有关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静止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它们之间一定不存在摩擦
高中物理第2章力1力课件教科版必修1
[再判断] 1.力可以离开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单独存在.( ×) 2.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 3.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 )
[合作探讨] 如图甲所示,在足球场上,运动员把球踢飞,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球 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乙图中,弹簧被拉长或压缩,说明弹簧发生了形变.结 合以上现象,思考以下问题:
甲
乙
图 2-1-1
1.(2016·济南高一检测)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 也是存在的 B.运动员将足球踢出,球在空中飞行是因为球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 C.甲用力把乙推倒,只是甲对乙有力,而乙对甲没有力 D.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不一定相互接触
力较为准确. 探讨 2: 在作力的图示时,选标度需要注意什么? 【提示】 标度选择合理,力争做图误差最小.
4.(2016·南京高一检测)图 2-1-2 表示的是小车所受外力 F 的图示,所选标 度都相同,则对于小车的运动,作用效果相同的是( ) 【导学号:70290086】
图 2-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
力的图示法口诀 要想表示力,方法很简单,选好比例尺,再画一线段.长短 表大小,箭头表方向,注意线尾巴,放在作用点.
关于力的理解的两个误区 (1)误认为力可以没有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 实际上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任何力同时具有施力 物体与受力物体. (2)误认为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存在作用力. 实际上有些力可以发生在不接触的物体间,如重力、磁力等.
力的表示方法和分类
[先填空] 1.力的图示:能表示出力的大小、__方__向__和__作___用__点_. 2.力的示意图:只能表示出力的__方__向__和__作__用___点_. 3.力的分类: 性质力:重力、_弹___力__、_摩___擦__力__等. 效果力:支持力、拉力、压力、动力、阻力等.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PPT课件
例:速度的引入
重力影响着我们的世界
• 图2-2-6 黑犀牛之 所以不被自身的重 力压垮,并能正常 行动,是因为它的 骨骼特别粗大。
重力影响着我们的世界
• 英国作家斯威夫特创作的 《格列佛游记》一书中, 有这样一幅漂亮的插图 (图2-2-7). • 我们假定把这儿的故事改 一下:图中的巨人生活在 我们地球上,周围的“小 人”就是我们人类,在重 力的作用下,巨人能有与 周围的“小人”相似的身 材吗?
向一定特长的学生推荐适合的课题
• 例如:对于理论思维较强的学生,可以推荐他 们做发展空间中的“交通事故的分析”课题。 • 对喜欢实验的学生可以推荐他们做估测楼房高 度的实验,或用斜面法做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 • 网上查阅,军事题材、航天题材、重力影响社 会、超重、失重等,鼓励学生以小论文的形式 交流。
•“活动”栏目与“实验探究”栏目的区别
动手实验 问题较单一 过程较简单
动手作 图为合 力的变化 作铺垫
解题 但有 探究 味道
•“小资料”栏目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建议
(一)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入门台阶
• 过高的台阶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将台阶适度降低,把握学生对概念的学习 进程,扎实一点,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的 学习方法。 • 关注联系生活、对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关 注充分地交流和讨论,关注动手实验与理 论思考的结合。 • 对抽象程度较高的问题,注意变抽象为具 体,化解思维的难度。
通过生活 经验体验 a与F、m 的定性关 系,降低 入门难度
(一)关注教材内容的基础性和现代化
• 高中必修的主要内容是经典力学部分,它是古老 的,但不是陈旧的,编者力图在教材中反映时代 的气习。 • 大到结构上的考虑,小到一个情景的设置、一个 习题的选择、一张图片的选用等,都努力与现代 生活、科学技术、社会文化联系起来。 • 例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中,让学生 参与飞机跑道和飞机制动系统的设计,参与对交 通事故分析的讨论。
高中物理第二章力第1节力重力课件教科必修1
案
栏 目
标度(即 10 mm)的线段;
开 关
③在线段上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2)画力的示意图:从作用点或从 B 的中心处沿力的方向画
一线段,并加上箭头,表示方向,然后标明 F=10 N 即可,
如图丙所示. 答案 见解析
学习·探究区
二、重力
本 [问题设计]
学
案 栏
秋天到了,金黄的树叶离开枝头总是落向地面;高山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学案 1 力 重力
本
学 案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力的概念及矢量性,会作力的图示
栏
目 和力的示意图.2.了解力的分类.3.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会
开
关 确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4.理解重心的概念和与重心有关的
因素.
知识·储备区
本
学
案 栏
1.(回顾初中知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相__互___的.力的单位
知识·储备区
3.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一种___相__互__作__用____;力能使物体
的__运__动__状__态_____或___体__积__和__形__状___发生改变.
本 学
4.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按一定
案 栏
___比__例__(标 ___度__) ___画出,它的___长__短___表示力的大小,它
本
力.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 G=___m__g___表示,其中 g
学
案 栏
=9.8 m/s2,重力的大小通常简称为___物__重_____.
目 开
7.重心:在研究重力对一个物体的作用效果时,可以认为
关
物体__各__部__分__所__受__的__重__力__作__用___集__中__于__一__点__,这一点叫做
教科版物理必修一课件第1部分第二章章末小结
[例证2] 在机场和港口,常用输送带运送旅客和行李、货 物。如图2-4所示,图甲为水平输送带,图乙为倾斜输送 带,当一个行李箱随输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 判断中正确的是( )
图2-4
A.甲、乙两图中的行李箱都受到两个力作用 B.甲、乙两图中的行李箱都受到三个力作用 C.图甲中的行李箱受到三个力作用,图乙中的行李 箱受到四个力作用 D.图甲中的行李箱受到两个力作用,图乙中的行李 箱受到三个力作用
[答案] D
图2-5
1.人站在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随扶梯 斜向上匀速运动,如图2-6所示。以下 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 B.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C.人受到的合力不为零 D.人受到的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图2-6
解析:由于人做匀速运动,所以人所受的合力为零, 水平方向不可能受力的作用,所以人只受到重力和 支持力的作用。 答案:A
(1)隔离法:将选定的研究对象从它所处的环境中隔离出 来,然后进行单独分析。分析的依据:一是各种力的性 质和产生条件;二是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从物体平衡 入手分析。 (2)假设法:即某个力不易判断时,可假设该力不存在, 看物体运动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
3.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即首先要明确我们要分析哪个物体的受力 情况,并将它从周围环境中隔离出来。 (2)按顺序分析物体的受力:一般先分析重力,再分析弹力, 后分析摩擦力和其他性质的力。 (3)正确地画出物体受力的示意图。 (4)检查受力分析图是否正确,有无漏力或多力现象。
当 F>Gsin θ 时,物块有向上运动的趋势,此时静摩擦 力应沿斜面向下;
当 F=Gsin θ 时,无相对运动趋势,此时静摩擦力为零, C 正确;
新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同步教学课件2.2 重力 (共24张PPT)
【答案】 B
探究2 对重心的理解
【问题导思】 1.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吗? 2.物体的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就是物体中最重的点吗? 3.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
1.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非物体的全部重力都 作用于重心. 2.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如一 个圆形平板的重心在板上,而一个铜环的重心就不在环上. 3.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放置状态及运 动状态无关,但一个物体的质量分布或形状发生变化时,其 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也发生变化. 4.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 心上;对形状不规则的薄物体,可用支撑法或悬挂法来确定 其重心. 5.重心的高低可以影响物体的稳定性,重心越低,物 体越稳定.
2.思考判断 (1)物体升高或降低时, 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也相应升高 和降低.(×) (2)物体改变形状时,重心位置一定发生变化.(×) (3)物体的重心可能位于物体之外.(√)
3.探究交流 如图所示,身体素质和技术相当的跳高运动员,为什么 采用“背越式”的要比采用“跨越式”的成绩好呢?
【提示】 跳高运动员在越过横杆时,“背越式”运动 员的重心比“跨越式”运动员的重心升高的高度低,因此运 动员越过相同高度的横杆,“采用背越式”跳法要比“跨越 式”容易些.
例2
如图所示,把一个平放着的、边长为 l 的匀质立
方体绕 bc 棱翻转,使对角面 AbcD 处于竖直平面内,则它的 重心位置升高了多少?
【审题指导】
(1)形状不变的物体重心的位置不变.
(2)不同的放置,相对地面重心的高度可以发生变化.
【解析】 匀质立方体的重心位于中心,也就是对角面 AbcD 两对角线 Ac、bD 的交点 O,立方体平放时 O 点离地 l 面的高度 h= .当把立方体绕 bc 棱翻转到使对角面 AbcD 处 2 于竖直平面内时, O 点离地的高度等于 O 点到 bc 棱的距离, 即等于对角面边长 Ab 或 cD 的一半,故后来 O 点离地的高 2 度 h′= l.所以翻转后这个匀质立方体的重心位置升高了 2 2 1 1 Δh=h′-h= l- l= ( 2-1)l. 2 2 2 1 【答案】 ( 2-1)l 2
探究2 对重心的理解
【问题导思】 1.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吗? 2.物体的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就是物体中最重的点吗? 3.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
1.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非物体的全部重力都 作用于重心. 2.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如一 个圆形平板的重心在板上,而一个铜环的重心就不在环上. 3.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放置状态及运 动状态无关,但一个物体的质量分布或形状发生变化时,其 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也发生变化. 4.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 心上;对形状不规则的薄物体,可用支撑法或悬挂法来确定 其重心. 5.重心的高低可以影响物体的稳定性,重心越低,物 体越稳定.
2.思考判断 (1)物体升高或降低时, 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也相应升高 和降低.(×) (2)物体改变形状时,重心位置一定发生变化.(×) (3)物体的重心可能位于物体之外.(√)
3.探究交流 如图所示,身体素质和技术相当的跳高运动员,为什么 采用“背越式”的要比采用“跨越式”的成绩好呢?
【提示】 跳高运动员在越过横杆时,“背越式”运动 员的重心比“跨越式”运动员的重心升高的高度低,因此运 动员越过相同高度的横杆,“采用背越式”跳法要比“跨越 式”容易些.
例2
如图所示,把一个平放着的、边长为 l 的匀质立
方体绕 bc 棱翻转,使对角面 AbcD 处于竖直平面内,则它的 重心位置升高了多少?
【审题指导】
(1)形状不变的物体重心的位置不变.
(2)不同的放置,相对地面重心的高度可以发生变化.
【解析】 匀质立方体的重心位于中心,也就是对角面 AbcD 两对角线 Ac、bD 的交点 O,立方体平放时 O 点离地 l 面的高度 h= .当把立方体绕 bc 棱翻转到使对角面 AbcD 处 2 于竖直平面内时, O 点离地的高度等于 O 点到 bc 棱的距离, 即等于对角面边长 Ab 或 cD 的一半,故后来 O 点离地的高 2 度 h′= l.所以翻转后这个匀质立方体的重心位置升高了 2 2 1 1 Δh=h′-h= l- l= ( 2-1)l. 2 2 2 1 【答案】 ( 2-1)l 2
教科必修1《第二章力本章小结》393PPT课件一等奖
支持力
替
图中轻杆AB、AC,用绳替换杆AB,原装置状态不变,说明
换
杆AB对A施加的是拉力;用绳替换杆AC,原状态不能维持,
法
说明杆AC对A施加的是支持力
例证
由运动状态分析弹力,即物体的受力必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
思路 相符合,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二力平衡(或牛顿第二定
状
律)列方程,求解物体间的弹力
态
D. 23mg
图3
解析 答案
模型3 杆的弹力
例3 (多选)如图4所示为位于水平面上的小车,固定在小车上的支架的
斜杆与竖直杆的夹角为θ,在斜杆的下端固定有质量为m的小球.下列关
于杆对球的作用力F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小车静止时,F=mgsin θ,方向沿杆向上
B.小车静止时,F=mgcos θ,方向垂直于杆向上
例5 (2016·全国卷Ⅲ·17)如图7所示,两个轻环a和b套在位于竖直面内的 一段固定圆弧上;一细线穿过两轻环,其两端各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在 a和b之间的细线上悬挂一小物块.平衡时,a、b间的距离恰好等于圆弧的 半径.不计所有摩擦.小物块的质量为
m
3
A. 2
B. 2 m
√C.m
D.2m
图7
解析 答案
2.胡克定律: (1)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弹力和弹簧形变大小(伸长或缩短的量)成正比 . (2)表达式:F=kx. ①k是弹簧的 劲度系数 ,单位是牛顿每米,用符号N/m表示;k的大小由 弹簧 自身性质 决定. ②x是弹簧长度的 变化量 ,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
自测2 如图1所示,一重为10 N的球固定在支撑杆AB的上端,今用一段 绳子水平拉球,使杆发生弯曲,已知绳的拉力为7.5 N,则AB杆对球的 作用力方向及大小为多少?由此说明杆弹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高中物理 第2章 力章末归纳提升课件 教科版必修1
JK ·物理 必修1
如图2-4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在沿斜面
向上的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
摩擦力( )
A.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
B.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C.大小可能等于零 D.大小可能等于F
图2-4
JK ·物理 必修1
【解析】 以物块M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知, 物块M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斜面向上的弹力FN,平行 斜面向上的力F,以及平行于斜面方向的静摩擦力,如图所 示(静摩擦力未画出).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 相反,但这里无法直接确定,则可假设斜面光滑,此时物 块向上还是向下运动取决于沿斜面方向向上的力F及沿斜面 向下的重力的分力Gsin θ的大小.
在空中,其中绳OA固定不动,绳OB在竖直平面内由水平方
向向上转动,则在绳OB由水平转至竖直的过程中,绳OB的
张力的大小将( )
A.一直变大
B.一直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图2-6
JK ·物理 必修1
【解析】 在绳OB转动的过程中物块始终处于静止状
态,所以绳OA、OB拉力的合力与重力平衡.如图为绳OB
JK ·物理 必修1
JK ·物理 必修1
JK ·物理 必修1
1.对于弹簧来说,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产生的弹力与其 形变量之间存在一种简单的正比例关系,即胡克定律:弹 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 度x成正比,即F=kx.
JK ·物理 必修1
2.关于胡克定律,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定律的成立是有条件的,这就是弹簧发生“弹性形 变”时必须在弹性限度内. (2)表达式中的x是弹簧的形变量,是弹簧伸长(或缩短) 的长度,而不是弹簧的原长,也不是弹簧形变后的实际长 度. (3)表达式中的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反映了弹簧的 “软”“硬”程度,在国际单位制中k的单位为“N/m”. (4)由于弹簧的形变量x通常以“cm”为单位,而劲度系 数k又往往以“N/m”为单位,因而在应用时要注意将各物理 量的单位统一到国际单位制中.
2016-2017学年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课件 第二章 力 2.6 精品
【规律方法】 正交分解法求合力的步骤 (1)建立坐标系:以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直角坐标系 x 轴和 y 轴的选 择应使尽量多的力在坐标轴上。 (2)正交分解各力:将每一个不在坐标轴上的力分解到 x 轴和 y 轴上,并求出 各分力的大小,如图所示。
(3)分别求出 x 轴、y 轴上各分力的矢量和,即: Fx=F1x+F2x+… Fy=F1y+F2y+… (4)求共点力的合力:合力大小 F= F2x+F2y,合力的方向与 x 轴的夹角为 α, 则 tan α=FFxy。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重 G=100 N,受到与水平方向成 37° 角的拉力 F=60 N,支持力 N=64 N,摩擦力 f=16 N,求物体所受的合力及物体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解析: 对四个共点力进行正交分解,如图所示,则 x 方向的合力: Fx=Fcos 37°-f=60×0.8 N-16 N=32 N, y 方向的合力: Fy=Fsin 37°+N-G=60×0.6 N+64 N-100 N=0, 所以合力大小 F 合=Fx=32 N,方向水平向右。 动摩擦因数 μ=Nf =1664=0.25。 答案: 32 N,方向水平向右 0.25
6.力的分解
[目标定位] 1.知道什么是力的分解,知道力的分解同样遵守平行四边形定 则。2.理解力的分解原则,并会用作图法和计算法求分力。3.知道力的三角形定则, 会区别矢量和标量。4.会用正交分解法求合力。
一个力可以用几个力来替代 1.分力: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若与某一个力的作用效果_完__全__相__同___,这 几个力即为那个力的分力。 2.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_分__力___的过程。
A.F1给物体的静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F2 与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答案: C
教科必修1《第二章力本章小结》387PPT课件一等奖
FN
有 :F = (m 1+ m2)a (1)
F
对m2作受力分析 有 :F1 = m2 a
(2)
联立(1)、(2)可 + m2)g
[m2]
FN2 F1
m2g
粗糙时,求m1对m2的作用力大小。
对m2受力分析: FN
m1 m2
Ff
F1
0
a F m1 m2
m2g
F1
A.物块B的加速度为F/m2
B.物块A的加速度为2F/(m1+m2)
C.F<FN<2F D.FN可能为零
解析:因 m1<m2,则a1>a2, 故两者会一块运动, 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2F=(m1+m2)a, 再对B受力分析:F+FN=m2a 解得 FN=(m2-m1)F/(m1+m2) < F
例2、如图所示,在光滑的地面上,水平外力F拉动小车和
(M m)g m a1 Ma2
a2
(m
M M
)g
例6如图,在台秤的托盘上放一底面粗糙,倾角为θ斜面体,质量 为m的物体,如果斜面光滑。求物体从斜面上下滑过程中,台秤的 读数。 解:物体实际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将加速 度分解到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 因ay竖直向下,故物体失重。
整体分析系统: (M m)g N M 0 ma y
m
F M
点评:若两个物体加速度不同,应采用隔离法对物体进行受 力分析,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加速度,再根据位移关系 列方程求解。
例3如图,倾角为α的固定光滑斜面上,用绳
子拴着一长木板,木板上站着小孩。已知木
板的质量是小孩质量的2倍。当绳子突然断开
时,小孩立即沿着木板向上跑,以保持其相
高中物理第二章力2.1力课件教科必修1
既有施力物体,又有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 存在,所以A、D错,C对。一个物体自己可以产生力的 作用,但这个力不能以这个物体为研究对象,而应以产
生力的部分为研究对象,对于产生这个力的那部分也一
定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所以B错误。 [答案] C
[借题发挥] 无论接触力还是非接触力,只要有力,一定能 找到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于 两个不同物体,产生的效果可能不同,但这种相互 作用是的确存在的。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加了力,施力物体自身
可不受力的作用 B.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力的同时,一定也受到 受力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 C.只有运动的物体才能对外施力,静止的物体不 能对外施力 D.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一性质的力,效果可能不同。 (2)同一个力按性质命名有一个名称,按效果命名则可 能有不同的名称,如马拉车的力按性质叫弹力,按效果可 以叫拉力,也可以叫动力。 (3)对力进行分类时,不能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标准, 一般按性质来分。
(4)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只分析按性质命名的力。
3.关于力的分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力的分类
[自学教材] 1.根据力的性质命名 如 重力 、 弹力 、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2.根据力的效果命名
如拉力、 压力 、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3.按力的研究对象分 内力、 外力 。 4.按照力的作用形式分
场力(非接触力):重力、电场力、万有引力等;接触力:
弹力、摩擦力等。
[重点诠释] (1)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同
力物体是地球,故D错误。 答案:D
力的单位与图示 [自学教材] 1.力的单位 (1)力的测量:力的大小可以用 测力计 来测量。 (2)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牛顿 ,简 称牛,符号为 N 。
高中物理第二章力章末优化总结课件教科版必修1
(5)等效替代法、数形结合法
②绳产生的弹力方向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6)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
(3)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 定则、正交分解法
力越大.
(4)胡克定律: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 F 跟弹簧
伸长(或缩短)的长度 x 成正比,即 F=kx.
规律总结归纳
核心素养构建
根据几何关系可知 m1g=2Tsin 60°=
3m2g,所以mm21
=
3 3.
[答案]
3 3
[规律总结] (1)对于三力平衡问题,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的关系, 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 得到的这两个分力必定与另外两个力等大. (2)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则在任一方向上物体所受的合力都为零,如果把物体所受的 各个力进行正交分解,则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还可以表示为:Fx 合=0,Fy 合 =0.
(2)仔细分析实验,小明怀疑实验中的橡皮筋被多次拉伸后弹性发生了变化,影响实验 结果.他用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将橡皮筋拉伸到相同长度,发现读数不相同,于是进 一步探究了拉伸过程对橡皮筋弹性的影响.实验装置如乙图所示,将一张白纸固定在 竖直放置的木板上,橡皮筋的上端固定于 O 点,下端 N 挂一重物,用与白纸平行的水 平力缓慢地移动 N,在白纸上记录下 N 的轨迹.重复上述过程,再次记录下 N 的轨迹.
复习课件
高中物理第二章力章末优化总结课件教科版必修1
2021/4/17
高中物理第二章力章末优化总结课件教科版必修1
1
章末优化总结
01 核心素养 规律归纳 02 热点素养 分类聚焦
章末过关检测
高中物理 第二章 力章末总结课件 教科版必修1
FN
对A、B整体 对A
对A
FN
FA
F地对B
fBA
F
G
A对B的摩擦力向左
GA+B
目标(mùbiāo) 预习(yùxí)导学
课堂讲义 第十页,共21页。 对点练习
课堂(kètáng)讲 义
针对训练 若例题中的水 平力F作用在物体B上,A、
B图一所起示做,匀则速( 直线A)运D动,如
A.A、B之间无摩擦力 B.A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 右 C.B与地面之间无摩擦力 D.地面对B的摩擦力水 平向右
课堂(kètáng)讲
物体的受力分析
义
例1 判断图中小球是否(shì fǒu)受到弹力作用,若受
到弹力,请指出其施力物体.
施力物体 :细绳
施力物体 :地面
不再静止
施力物体:斜面 F’
F
FN
FN借题发T挥 :(1)误认为只要有接触一定存在弹力作用 ,而忽略了弹力产生的另施一力个物条体件:—地—球发生弹性形F 变的另.一(2)个误条认件为施—:只力—细要物接绳有体触形.变就G有弹力,施而力忽物略体了:弹地力G球产生
对整体 F
F墙对A
对A
fB对A
G
F 对B FN
A FA对B
G
B fA对B
G
目标(mùbiāo)定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第二十一页,共21页。 对点练习
面,A的右端通过水平的轻弹簧称固定在直立的墙壁上.现在
B 用水平力F拉动B,使它以速度v运动,稳定后弹簧称的读数为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受到的摩擦
A.地面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T
力为T
B.木块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T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本章整合
0.2
m/s=0.49 m/s。
方法技巧 逐差法
如图所示,纸带上有六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x1、x2、x3、x4、x5、x6。
由Δx=aT2可得:
x4-x1=(x4-x3)+(x3-x2)+(x2-x1)=3aT2
x5-x2=(x5-x4)+(x4-x3)+(x3-x2)=3aT2
x6-x3=(x6-x5)+(x5-x4)+(x4-x3)=3aT2
2.由纸带求物体运动的速度:如果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x1,x2,……,xn为其
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T为相等时间间隔值,则纸带上某点对应的瞬时
++1
速度等于以这个点为中间时刻的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即 vn=
。
2
3.由纸带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1)由图像求加速度:利用多组数据描绘出v-t图像,则v-t图线斜率即为物体
2
四、纸带问题的分析与处理方法
1.由纸带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在纸带上测出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
位移分别是x1,x2,……,xn,①如果x1=x2=……=xn,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②
如果x2-x1=x3-x2=……=xn-xn-1≠0,即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相等,据此
可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果不相等,则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即可,不需要平衡摩擦力,C错误;应先接通电源,打点稳
定后释放小车,D正确。
-
(2)小车的加速度为 a=
(2)2
点 C 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答案 (1)AD
(2)1.2
0.49
=
v=
2
4.8
2
m/s=0.49 m/s。
方法技巧 逐差法
如图所示,纸带上有六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x1、x2、x3、x4、x5、x6。
由Δx=aT2可得:
x4-x1=(x4-x3)+(x3-x2)+(x2-x1)=3aT2
x5-x2=(x5-x4)+(x4-x3)+(x3-x2)=3aT2
x6-x3=(x6-x5)+(x5-x4)+(x4-x3)=3aT2
2.由纸带求物体运动的速度:如果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x1,x2,……,xn为其
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T为相等时间间隔值,则纸带上某点对应的瞬时
++1
速度等于以这个点为中间时刻的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即 vn=
。
2
3.由纸带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1)由图像求加速度:利用多组数据描绘出v-t图像,则v-t图线斜率即为物体
2
四、纸带问题的分析与处理方法
1.由纸带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在纸带上测出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
位移分别是x1,x2,……,xn,①如果x1=x2=……=xn,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②
如果x2-x1=x3-x2=……=xn-xn-1≠0,即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相等,据此
可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果不相等,则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即可,不需要平衡摩擦力,C错误;应先接通电源,打点稳
定后释放小车,D正确。
-
(2)小车的加速度为 a=
(2)2
点 C 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答案 (1)AD
(2)1.2
0.49
=
v=
2
4.8
2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本学案栏目开关
专题·整合区
4.分力最小值问题 如图 6 所示,已知合力 F 的大小和方向以及一个分力 F1 的方向,则由矢量三角形知,当另一分力 F2 与已知方向 的分力 F1 垂直时,F2 有最小值.
图6
19
本学案栏目开关
专题·整合区
例 4 如图 7 所示,是木工用凿子工作时
的截面示意图,三角形 ABC 为直角三
13
专题·整合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3)结合运动状态,进行判断弹力
和摩擦力都是被动力,它们的大
小和方向与运动状态密切相关,
所以分析受力情况时,除了根据
图4
力产生的条件判断外,结合物
体的运动状态进行判断往往更便捷准确.如图 4 所示,水
平传送带上的物体匀速运动时,因合力为零,所以只受重
力、支持力,不受摩擦力.
网络·构建区
第二章 力
学案 9 章末总结
本学案栏目开关
1
本学案栏目开关
网络·构建区
2
本学案栏目开关
网络·构建区
3
本学案栏目开关
网络·构建区
4
专题·整合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对摩擦力的理解
1.对于摩擦力的认识要注意“四个不一定”.
(1)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2)静摩擦力不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小. (3)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
6
本学案栏目开关
专题·整合区 例 1 如图 2 所示,位于斜面上物块 M 在沿斜面向上的力 F
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 )
图2 A.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 B.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C.大小可能等于零 D.大小可能等于 F
7
本学案栏目开关
专题·整合区
解析 以物块 M 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知,物块 M 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斜面向上的弹力 N、平行斜面向 上的力 F、以及平行于斜面方向的静摩擦力,如图所示(静 摩擦力未画出).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但这里无法直接确定,则可假设斜面光滑,此时物块向上 还是向下运动取决于沿斜面方向向上的力 F 及沿斜面向下 的重力的分力 Gsin θ 的大小.
8
专题·整合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当 F>Gsin θ 时,物块有向上运动的
趋势,此时静摩擦力应沿斜面向下,
B 正确.
当 F=Gsin θ 时,无相对运动趋势,
此时静摩擦力为零,C 正确.
当 F<Gsin θ 时,物块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此时静摩擦力沿
斜面向上,A 错误. 当 F=12Gsin θ 时,静摩擦力等于12Gsin θ 且方向沿斜面向上,
16
本学案栏目开关
专题·整合区
三、力的合成和分解 1.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为等效替代关系. 2.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计
算时要先根据要求按照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的合 成或力的分解的示意图.再根据数学知识解三角形,主 要是求解直角三角形.
17
本学案栏目开关
专题·整合区
3.力的正交分解法:很多问题中,常把一个力分解为互相 垂直的两个分力,特别是在物体受多个力作用时,把物 体受到的各力都分解到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去,然后 分别求每个方向上的力的代数和,这样就可把复杂的矢 量运算转化为互相垂直方向上的简单的数学运算.
B.μ1≠0,μ2=0 D.μ1≠0,μ2≠0
15
本学案栏目开关
专题·整合区
解析 以 A、B 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受到重 力、天花板对 B 向下的弹力 N 和向上的推力 F 作用,天花板对 B 无摩擦力,所以不能判断 天花板和 B 之间是否光滑;隔离 A 为研究对 象,A 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判断 A 一定受到 B 对它的静摩擦力作用,所以 A、B 之间一定不光滑.B、D 正确. 答案 BD
D 正确.
答案 BCD
9
本学案栏目开关
专题·整合区 例 2 如图 3 所示,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在 F=8 N 的水
平拉力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1 m/s,则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3
10
本学案栏目开关
专题·整合区
A.以 1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受到的摩擦 力为 8 N
14
专题·整合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例 3 如图 5 所示,物体 B 靠在水平天
花板上,在竖直向上的力 F 作用下,A、
B 保持静止,A 与 B 间的动摩擦因数
为 μ1,B 与天花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2, 图5
则关于 μ1、μ2 的值下列判断可能正确 的是( )
A.μ1=0,μ2≠0 C.μ1=0,μ2=0
向共线,但一定沿接触面的切线方
向.如图 1 所示,A、B 一起向右做
匀加速运动,则 A 所受摩擦力方向与 运动方向不一致.
图1
5
本学案栏目开关
专题·整合区
(4)摩擦力不一定越小越好.因为摩擦力既可以做阻力, 也可以做动力. 2.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求解,滑动摩擦力用公式 f=μN 来求解,N 是物体所受的正压力,不一定是物体所受的 重力,且与运动速度和接触面积无关.
角形,∠C=30°.用大小为 F=100 N 的
力垂直作用于 MN,MN 与 AB 平行.忽
略凿子的重力,求这时凿子推开木料
AC 面和 BC 面的力分别为多大?
图7
20
本学案栏目开关
专题·整合区
解析 弹力垂直于接触面,将力 F 按作用效果进行分解如 图所示,由几何关系易得,推开 AC 面的力为 F1=F/tan 30° =100 3 N. 推开 BC 面的力为 F2=F/sin 30°=200 N.
B.当木块以 2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受到 的摩擦力小于 8 N
C.当水平拉力 F=20 N 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20 N D.将水平拉力 F 撤去,木块速度越来越小,是因为木块
受到的摩擦力越来越大
11
本学案栏目开关
专题·整合区
解析 物体在 F=8 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说明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也为 8 N.A、B、C、D 四种 情况下,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均为滑动摩擦力,故都为 8 N.A 项正确,B、C、D 错误. 答案 A
12
本学案栏目开关
专题·整合区
二、物体的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是解题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 (1)按一定的顺序去分析力 根据各种力产生的条件、力的方向,本着先重力、再接触 力(弹力、摩擦力)后其它力的顺序分析. (2)善于变换研究对象 若两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弹力和摩擦力不能直接判断时, 这时可以采用隔离法(或整体法),先分析其它物体(或整体) 的受力情况,再分析被研究物体的受力情况.
本学案栏目开关
专题·整合区
4.分力最小值问题 如图 6 所示,已知合力 F 的大小和方向以及一个分力 F1 的方向,则由矢量三角形知,当另一分力 F2 与已知方向 的分力 F1 垂直时,F2 有最小值.
图6
19
本学案栏目开关
专题·整合区
例 4 如图 7 所示,是木工用凿子工作时
的截面示意图,三角形 ABC 为直角三
13
专题·整合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3)结合运动状态,进行判断弹力
和摩擦力都是被动力,它们的大
小和方向与运动状态密切相关,
所以分析受力情况时,除了根据
图4
力产生的条件判断外,结合物
体的运动状态进行判断往往更便捷准确.如图 4 所示,水
平传送带上的物体匀速运动时,因合力为零,所以只受重
力、支持力,不受摩擦力.
网络·构建区
第二章 力
学案 9 章末总结
本学案栏目开关
1
本学案栏目开关
网络·构建区
2
本学案栏目开关
网络·构建区
3
本学案栏目开关
网络·构建区
4
专题·整合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对摩擦力的理解
1.对于摩擦力的认识要注意“四个不一定”.
(1)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2)静摩擦力不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小. (3)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
6
本学案栏目开关
专题·整合区 例 1 如图 2 所示,位于斜面上物块 M 在沿斜面向上的力 F
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 )
图2 A.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 B.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C.大小可能等于零 D.大小可能等于 F
7
本学案栏目开关
专题·整合区
解析 以物块 M 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知,物块 M 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斜面向上的弹力 N、平行斜面向 上的力 F、以及平行于斜面方向的静摩擦力,如图所示(静 摩擦力未画出).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但这里无法直接确定,则可假设斜面光滑,此时物块向上 还是向下运动取决于沿斜面方向向上的力 F 及沿斜面向下 的重力的分力 Gsin θ 的大小.
8
专题·整合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当 F>Gsin θ 时,物块有向上运动的
趋势,此时静摩擦力应沿斜面向下,
B 正确.
当 F=Gsin θ 时,无相对运动趋势,
此时静摩擦力为零,C 正确.
当 F<Gsin θ 时,物块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此时静摩擦力沿
斜面向上,A 错误. 当 F=12Gsin θ 时,静摩擦力等于12Gsin θ 且方向沿斜面向上,
16
本学案栏目开关
专题·整合区
三、力的合成和分解 1.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为等效替代关系. 2.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计
算时要先根据要求按照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的合 成或力的分解的示意图.再根据数学知识解三角形,主 要是求解直角三角形.
17
本学案栏目开关
专题·整合区
3.力的正交分解法:很多问题中,常把一个力分解为互相 垂直的两个分力,特别是在物体受多个力作用时,把物 体受到的各力都分解到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去,然后 分别求每个方向上的力的代数和,这样就可把复杂的矢 量运算转化为互相垂直方向上的简单的数学运算.
B.μ1≠0,μ2=0 D.μ1≠0,μ2≠0
15
本学案栏目开关
专题·整合区
解析 以 A、B 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受到重 力、天花板对 B 向下的弹力 N 和向上的推力 F 作用,天花板对 B 无摩擦力,所以不能判断 天花板和 B 之间是否光滑;隔离 A 为研究对 象,A 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判断 A 一定受到 B 对它的静摩擦力作用,所以 A、B 之间一定不光滑.B、D 正确. 答案 BD
D 正确.
答案 BCD
9
本学案栏目开关
专题·整合区 例 2 如图 3 所示,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在 F=8 N 的水
平拉力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1 m/s,则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3
10
本学案栏目开关
专题·整合区
A.以 1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受到的摩擦 力为 8 N
14
专题·整合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例 3 如图 5 所示,物体 B 靠在水平天
花板上,在竖直向上的力 F 作用下,A、
B 保持静止,A 与 B 间的动摩擦因数
为 μ1,B 与天花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2, 图5
则关于 μ1、μ2 的值下列判断可能正确 的是( )
A.μ1=0,μ2≠0 C.μ1=0,μ2=0
向共线,但一定沿接触面的切线方
向.如图 1 所示,A、B 一起向右做
匀加速运动,则 A 所受摩擦力方向与 运动方向不一致.
图1
5
本学案栏目开关
专题·整合区
(4)摩擦力不一定越小越好.因为摩擦力既可以做阻力, 也可以做动力. 2.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求解,滑动摩擦力用公式 f=μN 来求解,N 是物体所受的正压力,不一定是物体所受的 重力,且与运动速度和接触面积无关.
角形,∠C=30°.用大小为 F=100 N 的
力垂直作用于 MN,MN 与 AB 平行.忽
略凿子的重力,求这时凿子推开木料
AC 面和 BC 面的力分别为多大?
图7
20
本学案栏目开关
专题·整合区
解析 弹力垂直于接触面,将力 F 按作用效果进行分解如 图所示,由几何关系易得,推开 AC 面的力为 F1=F/tan 30° =100 3 N. 推开 BC 面的力为 F2=F/sin 30°=200 N.
B.当木块以 2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受到 的摩擦力小于 8 N
C.当水平拉力 F=20 N 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20 N D.将水平拉力 F 撤去,木块速度越来越小,是因为木块
受到的摩擦力越来越大
11
本学案栏目开关
专题·整合区
解析 物体在 F=8 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说明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也为 8 N.A、B、C、D 四种 情况下,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均为滑动摩擦力,故都为 8 N.A 项正确,B、C、D 错误. 答案 A
12
本学案栏目开关
专题·整合区
二、物体的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是解题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 (1)按一定的顺序去分析力 根据各种力产生的条件、力的方向,本着先重力、再接触 力(弹力、摩擦力)后其它力的顺序分析. (2)善于变换研究对象 若两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弹力和摩擦力不能直接判断时, 这时可以采用隔离法(或整体法),先分析其它物体(或整体) 的受力情况,再分析被研究物体的受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