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作者:杨育斌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20年第04期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教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改革,加快补齐教育短板”,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6〕82号)等文件精神,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制定并完善了《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着力构建“思想、课程、社团、实践、环境、制度”等“六大”育人体系,切实改进美育教学,丰富主题实践,健全长效机制,整体推进德智体美劳共育,全面提高全校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初步形成了具有轻校特色的美育教育品牌项目。
一、建设目标(1)构建科学优质的美育课程体系,将美育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放在教学课堂,开设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课程;(2)组建形式多样的艺术类学生社团,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升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3)搭建丰富多彩的美育展演平台,将美育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充分展示学生的艺术才华;(4)树立“三全育人”理念,构建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与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美育教育体系;(5)共建幸福的师生精神家园,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厚植民族情感,促进师德师风建设;(6)建立美育课程的网络平台,共享优质的美育资源,探索学校“互联网+美育”的教育模式以及学生艺术素养评价机制。
秉承“美育教学”理念,提升高职学生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

【探索】现代职业教育总第28期“美育”思想历史悠久,早在我国春秋时期的儒家思想中便通过礼乐教化来培养人的审美情操。
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于18世纪在《美育书简》一书中就“美育”做了解释:“为了在社会经验中解决突出的政治问题,人们必须经历美育的途径,正是因为穿越美,人们才可以走向追求的自由。
”的确,美育教学在学生健康科学的审美观培养上起到了巨大作用,并有力地促进了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在“终身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国际教育大环境中,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科学化、越来越现代化,这要求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人的综合应用性,还要培养人的审美修养、创新思维、精神世界等。
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引领下,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要求,也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
艺术教育应该怎样摆脱落后的教育理念以及怎样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需求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成为它在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机遇。
一、我国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成绩与不足目前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已取得了一定成就,这些成就主要体现在:我国在教育方针中进一步明确了“美育教育”的重要地位,这为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教育部门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模式、教研机构,使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的颁布,使艺术教育在内涵与形式上的发展得到了充分保障。
在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中,艺术教育开课率以及课时的增加,基本改变了艺术教育“豆芽儿科”的身份。
各类专业竞技比赛的开展以及国外艺术教育方法的引进,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促使一支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出现。
校内外艺术活动的广泛开展、教学器材的增加、教材内容的改进等,夯实了艺术教育的基础,促进了艺术教育的发展。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素质 的培 养有重 要的地位 与作用 ,主要
表现 在 以下 几 个 方面 。
一
过 良好 美术 教育 或 具有 美术 修养 的人 ,
皆具有 发达 的 想象 力和 形 象思 维能 力。 从 理 论 上 看 , 人 们 在 理 解 、欣 赏 、 创 作
、
美术教 育有助于培 养学 生高 尚
改 美 育教 学 ,提 高 学生 的审 美
内蒙古 巴彦淖尔市磴 口县第 三完全小学 赵 晓霞
美 育 是 一 种 重 要 的教 育 形 式 ,具 有
文 养
二 、美术教育有 助于提 高学生 的审
美 能 力
见 的事 物形 象进 行回忆 或再认 ,这样 不 断 训练 就 能培 养青 少年 对 图像 、色 彩、
比较优异 的。这是 因为 ,形象 比抽象 事
物 更 能 促 进 人 的 记 忆 。 实 验 心理 学 的 研 究 成 果 表 明 ,人 在 面 对 感 性 形 象 进 行 记
学生进 行 审 美教育 。美 术 的含 义很 广 ,
从 绘 画 到 建 筑 ,从 服 装 设 计 到 楼 堂 的 装
个复杂 的多层次 的动态结构 ,具有激 发 和 调 动欣 赏主 体 心理 活动 的 召唤 功能 。 因此 ,优 秀的艺术作 品最能 充分地调 动
欣 赏 者 依 照 自 己 的 心 理 结 构 和 心理 定 势
的心理发展 仍属过 渡阶段 ,心理往往 不 够稳定 , 人们把这个阶段称为 “ 危险期” , 有 些青少年 是非观念 淡薄 ,易受不 良习
目前 ,审 美教 育 受到 人们 的重视。
但 它 不 是 一 朝 一 夕 就 可 以 达 到 目的 的 , 需 要 循 序 渐 进 地 取 得 成 果 。 美 术 教 学 主 要 可 以 通 过 欣 赏 和 实 际 的 训 练 两 方 面 对
浅议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具体实施——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教学实践新课程NEW CURRICULUM《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开展丰富多样、适于幼儿的体育活动是增强幼儿体质、增进幼儿健康的积极手段和重要途径,但目前幼儿园的体育活动普遍存在着形式单一、材料贫乏等现状,现把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一、幼儿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不足很多幼儿园场地有限,教师怕出现安全事故,再加上有些家长不愿意让幼儿在冬季参加户外活动等原因,导致幼儿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不足。
改进措施:对家长做好宣传工作,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协调好各年龄班的活动时间,保证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
二、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的活动量不足组织幼儿活动时多以散步、玩大型玩具为主,活动的强度和密度均较低,活动量不足,达不到身体锻炼的目的。
改进措施:用科学的方法测量幼儿的活动量。
能根据幼儿面色、汗量、心率、呼吸状态、动作质量等状况随时进行运动量的调整。
三、基本动作的训练不够全面,教师示范动作要领不够规范在训练幼儿基本动作时,内容不够全面,示范动作要领时不够规范,不同年龄班动作的难度和要求也没有体现不同之处。
改进措施:深入了解各种基本动作的动作要领,示范要规范,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不同特征,安排难易不同的内容。
四、热身运动和活动项目相脱节热身运动大部分都是韵律操,与活动项目相脱节,孩子各关节活动没有活动到位,容易受伤。
改进措施:热身运动应与体育活动项目有关联,有针对性地活动身体各关节,才能保证孩子在活动中不受伤。
五、过于注重技能的训练,游戏项目缺少情景化和游戏性改进措施:在游戏环节的设计上应更情景化,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运动的习惯。
六、游戏挖掘不够深入,缺少小肌肉动作的训练教师对体育活动游戏素材挖掘不深,活动中训练的都是大肌肉动作,缺少小肌肉动作的训练。
改进措施:挖掘传统游戏和训练小肌肉的动作的游戏,发展幼儿手部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七、在活动中教师的高控制,限制了孩子的自由教师对游戏器材、玩法和玩伴的控制性多,孩子的自由性差,不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培养。
美育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例子

美育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例子一、美育对学生的实际影响1. 美育对学生的审美情感的培养美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艺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通过学习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学生可以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培养艺术情感,并且更加敏锐地观察和理解美的表现形式。
在学校的美育教育中,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美的显现,更要求他们能够主动去感知美,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这种锻炼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美育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美育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观赏艺术作品,学生能够在感性的层面上感悟到人文精神,并且在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得到启发,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美育教育使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从而形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提高人文素养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二、学校美育教育的例子1. 音乐课上的声乐培训在音乐课上,学校开设了声乐培训课程,让学生通过专业老师的指导,学习正确的声乐发声方法,并且学习唱歌时的表情、肢体语言等方面的技巧。
在课堂上,学生通过模仿专业歌手的演唱方式,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声乐表现力,培养了审美情感。
2. 美术课上的素描训练美术课程中开设了素描训练课程,学生通过观察静物进行写生,培养了对形体结构的感知能力,并且在绘画中锻炼了观察细节的能力。
素描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艺术绘画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细微之处感受到美的存在,提高了审美情感。
3. 语文课上的诗歌朗诵语文课堂上,教师会让学生朗诵各种诗歌作品,让他们通过声音的韵律表达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朗诵活动不仅让学生领略到诗歌之美,更重要的是通过诗歌的诵读,让他们在审美的过程中感悟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提高了人文素养。
三、美育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1.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通过学校的美育教育,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形式的艺术,并且通过专业老师的指导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美育政策背景

美育政策背景美育政策背景可以追溯到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此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指导方针,以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专门美育文件。
该意见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并就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资源配置、考试评价、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2018年8月30日和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分别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回信,专门就学校美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学校美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这些政策和指导方针的出台,表明了党和国家对学校美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旨在推动学校美育工作的改进和发展,培养具有较高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近年来,美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美育不仅包括艺术教育、音乐教育、舞蹈教育等传统形式,还包括自然教育、环境教育、人文教育等多个方面。
这些领域的教育对于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创新思维、文化素养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艺术特长。
这也为美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推动学校美育工作的改进和发展。
例如,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高校加强美育工作的顶层设计,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等。
此外,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支持艺术类院校、艺术团体、文化产业发展等,为美育工作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美术是传达感情、感受的艺术。
人们可以从美术中获得巨大的愉悦感,从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美术教育不仅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挥,而且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它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除了自身的重要性以外,同时还与许多学科相辅相成,并对其他各科教育起促进作用。
在学校各学科的教育中,强化美术教育,有利于对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文化艺术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丰富想象力,提高表现力和创造力;更有利于全面素质教育的落实。
一、当前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1、观念认识上存在误区,应试教育仍占主导,美术课程认识淡薄目前应试教育依然是我国教育的一个主流,许多学校的美术课可上可不上,淡薄的课程认识使得美术课程在普通中学中形同虚设,上至领导,下至学生、家长均不注重,常常流于方式。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与考试无关的美术课被看成边缘学科,弃之不能,食之无味。
2、师资力气单薄,教学形式陈旧目前偏远农村的美术教师不只数量严重缺乏,而且师资程度良莠不齐,甚至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师,使学生的美育发展从小就缺乏。
3、功利思想影响了美术教育在高考压力下,部分学生和家长为走“捷径”,被迫参与各类短期美术急训班,“病急乱投医”,不思索个人能否具有美术专业学习的主客观条件,片面追求专业课的学习而不注重文化课学问的积聚,急功近利的思想严重。
4、教育针对性不强,脱离学生的生活经历由于美术课不作为考试科目,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显得非常随意,多把简单的美术学问作为授课内容。
而这样一来,关于早曾经控制根底学问的有艺术开展意向的学生,得不到更进一步的学习;关于缺乏美术根底的学生,时断时续的教育又让他们学不到什么东西。
同时,教学局限在学科之中,没有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络,学问在构建过程中很难得到真正的内化,学习变得毫无意义。
5、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缺乏依据学习范畴或学科群的特征来研制和设立综合课程,减少分科课程,这是世界教育的一个开展趋向。
但在理论中,不少教师没有觉得到这种新型课程对学生开展的促进作用,反而觉得它扰乱了系统的学科学问教学。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作者:邵蕾来源:《新校园(下)》2018年第02期摘要:本文根据儿童审美心理的特点,在阐明审美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小学美术欣赏评述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审美教育;欣赏评述;人文素养一、审美教育的背景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提高现代公民审美品位,美育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而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在美术课程标准中,美术课程的总目标是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提高审美能力,丰富审美经验,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在美术教学中,欣赏评述是学生通过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我校现有60个教学班级,5名专职美术教师,致力于开足开齐美术课程,并积极开展各项美术活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所有班级均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美术课得以顺利开展。
二、教材编排特点学校使用的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教材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版块。
在欣赏评述维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画家流派、表现形式的分类将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分布于不同学段。
三、学生审美心理特点小学生正处于从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低年级的学生非常注意事物的外部形象特征,譬如颜色、大小、形状等,偏向直观、近距离的审美方式。
他们的自我意识很强,所以常常会把主观情感与客观认识相融合。
在他们眼中,花、草、树、木会有表情,小鸟、兔子会说话……并且认为所有物体都会和自己一样,这种“同化”是儿童审美的一个重要特征。
这个时期的儿童想象力是最为活跃的,是在现实基础上对日常逻辑的扩展和超越。
四、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1. 以情感人没有情感便不会有审美活动,儿童审美活动中的情感投入源于其真实体验。
改进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改进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一要求把美育明确定位为素养教育、通识教育,而非职业教育、专业教育;定位为以人为本位的情感教育,而非以技术为本位的单纯的知识教育。
这无疑对改进美育教学,让艺术教育类通识课程回归美育,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另一方面,这一要求还指明了改进美育教学的目标。
审美素养是脱俗的、纯洁的,人文素养是入世的、为民的,因此,“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意味着改进美育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育以脱俗的态度入世的人,即培育以纯洁、高尚、先进的价值目标和情感态度,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利人和为民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从而为社会进步发展做出贡献的人。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坚持和践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一对于改进美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呢?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动人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的情感世界得以纯洁化和高尚化。
美育主要是一种情感教育,是作用于人的情感和心灵的教育。
在我们的美育教学中,美育发生作用的机制或效果是“感动”,是“动之以情”。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当好这个角色,美育的实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它是教师走进学生情感世界或心灵世界的捷径。
所以,美术课的色彩、音乐课的音符、语文课的文字、历史课的记忆,都应是富有动人的情感的,而非单纯的技巧和知识。
美的特征之一就是动人性,就是能感动人、打动人;不能动人,就没有美,也不会有美育。
各个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想办法整合各方面社会资源来为艺术教育服务。
我们务必要打破自己的偏见和局限,为艺术教育勇开新路。
由于一定范围内社会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倾向,一些学生的情感常常背负了许多成人世界中世俗的东西,比如被功利目标所支配的东西,使情感功利主义化了,世俗化、庸俗化了。
甚至生活中一些高尚的人和事,在一些人的眼中,也成了功利的了。
因此,美育就是去世俗化和功利化,把情感从资本和欲望的冰水之中打捞出来。
全面加强改进美育工作,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全面加强改进美育工作,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作者:本刊编辑部来源:《天津教育·下》2021年第01期美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离不开美的教育。
全面加强改进美育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输送合格的人才。
新时期的美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被拔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但由于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不平衡,“应试教育”的影子并未完全离开,因此在美育工作方面,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培育过程中的美育缺失。
在许多大学的师范类专业中,美育类课程往往处于一个边缘位置,而不被视作其专业所必修的课程,其所安排的学分、课时也较为少,从而使在师范教育过程的阶段,美育就已经处于一种不被关注、近似于缺失的“真空”状态了,更遑论当其在走上教师岗位之后,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培养了。
教师培育过程中的美育缺失,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美育工作,这也是目前美育工作的一大困境。
二是当下美育工作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受限于中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现今大部分地区的教育模式仍然无法完全跳出“应试教育”的框架,美育工作在很多地区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不论是家长还是学校层面,都对于美育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
大部分学校的一切教学安排均是以教授文化课知识为主,主要考核指标仍为升学率,因此美育工作便成了邊缘角色。
而作为受教育对象的学生,一方面没有办法自主选择接受美育,另一方面也受到观念的影响,认为美育是“无用”的工作,从而没有办法了解到其重要性。
三是在美育工作中存在着功利化倾向。
由于高水平艺术特长生、高水平体育特长生是部分中学、高校所单独招收的,因而部分学校、家长或学生,为了在升学过程中能取得更好的优势,从而进入更好的学校考虑,选择了成为高水平艺体特长生,其所受到的美育工作,完全是为了升学而服务,功利性极强。
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

励学校开展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学生艺术活动,因地 制宜建立学生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定期举办艺术节, 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
并形成本地、本校学生艺术活动的特色和传统。中小学 校要深入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以班级为基础,开 展合唱、校园集体舞等活动,努力实现学生在
校期间能够参加至少一项艺术活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 好。组织学生赴外地参加艺术活动应当征得其监护人同 意,并由学校统一为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都来重视、支持学校艺术教育, 尊重、关心艺术教师,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营造良好 的社会环境。教育部2014年1月10日
完!谢谢观赏,转载请注明出处!
密度仪
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和内容。艺术教育能够培 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领 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实现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
标,学校艺术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必须充分 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和功能。2.新形势要求加快发展学 校艺术教育。近年来,学校艺术教育取得了较大
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 [2014]1号各盛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 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深
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教育规 划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改进 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健
康成长,现就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 明确思路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艺术教育对于 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学校艺术教
黄炎培美育观对中职思政美育渗透的启示

黄炎培美育观对中职思政美育渗透的启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里明确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
加强审美教育,特别是提升青少年的审美素养与水平的呼声日益高涨,各地开展了各式各样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践探索。
前期调查研究发现,中职学生的审美意识存在简单化和快餐化的特点,屈从于审美愉悦的本能需求,缺少主观能动性。
本文尝试通过梳理黄炎培先生的美育思想,探索中职思政课中渗透美育元素,提升美育的品位与质量,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以美育提升中职思政课程实效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增强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性,实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我国职业教育要从规模发展转向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的职业教育现代化。
多年来,思政工作持续加强改进、不断向上向好,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但随着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越来越高,对原有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提出更高的挑战。
在思政课程教学中,美育能帮助实现育人的目标。
一方面,中职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抽象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但带有主观片面性,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重智轻德、就业等压力使他们不断产生心理问题。
美育通过以情感人、以美的事物陶冶人,可以维护个人精神的和谐。
人的精神境界具有导向性,有什么样的精神境界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决定着他们会有什么样的生活和实现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良好的审美素养在其合理心理结构的塑造与精神境界的追求中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
另一方面,有一些中职学生认为:“我‘三观这么正常,德育还用得着学?”但事实是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拥有不良行为习惯的中职学生比例普遍较高,在前期调研中也发现,大部分中职学生理智上能够认同,但是他们不愿意真正去践行道德行为准则,道德认知层面与实践层面存在脱节。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改良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摘要:审美教育使人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塑造高尚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目前,美育中小学教育中属于薄弱环节,与当下提倡的素质教育和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差距。
加强美育,宣传正确的审美取向、培养健康的审美态度和加强审美的正能量影响,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中小学教学;美育;高尚人格;综合素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改良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是对当前许多有违人才培养规律和审美规律现象的纠正。
加强中小学美育,发挥其跨学科的桥梁作用,对改良教学方式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加强美育,宣传正确的审美取向、培养健康的审美态度和加强审美的正能量影响,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周末画报》的撰稿人邵忠指出:“我们这个世界里,从来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能力。
而发现美的能力与学问和知识无关,更重要的是心灵与视觉的修养与感受,审美和视觉品位的提升,已成为当今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紧迫的教育首要任务。
〞美育不仅仅是一项单一的教育,不是简单地教会孩子绘画、弹琴的技巧,更是对孩子启智的过程,引导孩子寻找美、发现美,把美渗透到孩子的内心世界里,才算是真正成功的美育教学。
让我们停下来花时间用心感受和更细心一点去观察这个世界,到那时,世界就会像鲜花一般绽放,出现我们从未发觉到的丰富色彩和形态……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对美的感受的教育,也是发现美和创造美的教育。
美育内容上包含艺术之美、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文化之美。
美育形态上是对艺术、自然、社会和自我美的一种感知。
这种感知是一种态度和审美趣味的倾向。
培养人类知识文明的审美态度就是最高度、最生动的人文教育。
这种审美的态度影响一个人对人类、对社会、对自然、对人生以与对自我的态度,它关系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美育包含审美和教育两个局部。
所谓“审美〞,首先,它是以人为主体的实践活动。
审,是一个动作,有审视、判断、区分、发现和认识的含义。
中学学校美育评价

XXXX中学学校美育评价为建立健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评价制度,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这一年里,我校坚持美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全力打造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深入推进艺术教育课程改革,熟悉并能够很好地贯彻有关艺术教育的法规政策,能够很好地处理艺术教育与学校其它各项工作的关系,取得初步成效。
1 .艺术课程我校能够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要求开齐开足音乐、美术课;根据本校及学生的特点,开发具有实践性的艺术特色课程,如书法、绘画社团、纸箱会说话社团、民乐社团、合唱等。
2 .艺术活动我校举办了艺术节、朗诵比赛、元旦晚会、儿童节汇演等艺术活动,鼓励面向全体学生,能够根据学生发展需求,经常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按规定选用国家审定通过的音乐、美术教材,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拓展教学内容,较好地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育目标。
在艺术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十分注重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方法科学、合理,教学手段多样化,应用得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好。
学生能主动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体,获得生动的审美体验;全体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均有所发展。
3 .艺术教师学校按照课程计划开设艺术课程的要求,配备了数量基本够用的艺术教师,其中专职音乐教师6名,专职美术教师6名,实现了教师专业化,满足了学校艺术教育的需求。
我校艺术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有团队合作精神;教学态度认真,能较好地完成艺术教育工作任务。
4 .条件保障为满足学校开展艺术教育教学工作,学校设置了音乐教室2间,美术教室2间,书法教室1间,舞蹈教室1间,美术器材室2间,音乐器材室2间,各室器材齐全,完全能满足艺术教育教学的需求。
5 .特色发展突出学校的艺术特色教育,将艺术教育渗透在学校每个角落,积极开展各项形式多样的艺术教育活动,不断完善兴趣小组的成长,以特色、行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加强艺术教育创新活动的力度,注重各类艺术活动的普及开展,阶梯性的培养学校艺术教育后备人才,使之逐渐成为学校艺术教育活动中的骨干力量。
中小学美术课堂——李力加《改进美育教学方法的思考》

• 人与世界万物融合的关系,用一个公式 表示就是:“人―世界”的结构 。
“人―世界”关系的特征: ①内在性。 ②非对象性。 ③人与天地万物相通相融。
灵处其原天 王 明是发本地 阳 。人窍是万 明
心之一物 : 一最体与 点精,人
下面是一个把审美活动变成认识活动的例子:
詹姆斯·埃尔金斯:《视觉品位――如何用你的眼睛》 提议用一种不同于通常看画的方法去看画,就是不去看绘画的形式和意蕴,而是看 油画表层上的裂缝:“裂缝可以说明许多东西,如作品是何时所画,作品的制作材 料是什么,以及这些材料又是如何处理的。”
• 当伫立在马蒂斯剪贴作品前,作品究竟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 看到作品后,感觉上是主 客二分的认识吗?
• 为什么说美感不是认 识,美感是体验?
• 在美术鉴赏、欣赏课 堂上,学生美感的生 发,美感经验的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过程里,为什么体验 是第一位的?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主体―客体 ”vs “人―世界”
地公共教育资源(博物馆、美术馆)的利用,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中,要渗透于学生 的生活。
美术课程的性质
•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 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 ……
人的本质力量
• 会听音乐的耳朵,
• 能够欣赏形式美感的眼睛。
•
——马克思、恩格斯《1840年哲学经济学手稿》
• 策略二:建立美育评估制度。方法:对教师和学生都进行评估,教师 适时培训,扩大美育教师师资队伍。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审美知识、 鉴赏能力等方面测评,中考环节加重美育考评比例。
• 策略三:注重审美环境教育。方法:学校美育环境需要加强,将博物 馆、美术馆教育列入教学计划。
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方案

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及意义美育是指通过艺术教育、审美教育等方式,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创造力、人文素养等方面的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美育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我国学校美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美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美育资源不足、美育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等。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质,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目标和要求1. 目标(1)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质,使学生在艺术鉴赏、创作、表演等方面具备基本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建设具有特色的美育课程体系,提高美育教学质量。
(4)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美育教学水平。
2. 要求(1)学校要将美育纳入教育教学总体布局,加强对美育工作的领导。
(2)美育课程要与德育、智育、体育相结合,形成四位一体的教育格局。
(3)加大美育资源投入,完善美育设施,为美育教学提供保障。
(4)加强美育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主要措施1. 完善美育课程体系(1)开设必修课:小学阶段开设美术、音乐课程;初中阶段开设美术、音乐、舞蹈课程;高中阶段开设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课程。
(2)开设选修课: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开设各类美育选修课程,如书法、摄影、民间艺术等。
(3)融入其他课程:在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 丰富美育实践活动(1)组织课外美育活动:开展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2)举办美育比赛:定期举办学校美育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
(3)开展美育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剧院等,拓宽学生审美视野。
3. 提高美育教学质量(1)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引进优秀人才,提高教师待遇,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培训。
(2)改进美育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俗话说“成才先要成人”,而审美和人文素养是成人的关键要素和基本的衡量指标。
缺少审美素养,人会变得越来越世俗、低俗;缺少人文关怀,人会变得越来越隔膜、冷漠。
如果美特别是内在美被轻视,我们怠慢的不是思维的深度,而是民族的灵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是在党的基本文献中对于美育谈得最具体的一次。
它对美育定位准确,非常有针对性,为我们今后改进美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意义重大,影响也必将是深远的。
美育教育在育人方面意义重大、作用独特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界对美育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意义和独特作用,已经形成共识;美育研究、美育理论、美育实践都有了较大发展;教师对于美育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也不断得到提升。
同时,由于一些人在艺术教育方面的过度专业化和极端功利化倾向,加之在观念上又往往把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这就会产生有些学生的艺术专业和职业能力增强了,反而在审美和人文素养方面趋于弱化或缺失的现象。
艺术教育的发展并没有同美育的发展形
成良性互动,二者有时不仅不成正比,反而是成反比的。
这就表明我们的美育,特别是美育教学在一定范围内出了问题。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一要求把美育明确定位为素养教育、通识教育,而非职业教育、专业教育;定位为以人为本位的情感教育,而非以技术为本位的单纯的知识教育。
这无疑对改进美育教学,让艺术教育类通识课程回归美育,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另一方面,这一要求还指明了改进美育教学的目标。
审美素养是脱俗的、纯洁的,人文素养是入世的、为民的,因此,“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意味着改进美育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育以脱俗的态度入世的人,即培育以纯洁、高尚、先进的价值目标和情感态度,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利人和为民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从而为社会进步发展做出贡献的人。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坚持和践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一对于改进美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呢?
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动人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的情感世界得以纯洁化和高尚化。
美育主要是一种情感教育,是作用于人的情感和心灵的教育。
在我们的美育教学中,美育发生作用的机制或效果是“感动”,是“动之以情”。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当好这个角色,美育的实施是不可或缺
的,因为它是教师走进学生情感世界或心灵世界的捷径。
所以,美术课的色彩、音乐课的音符、语文课的文字、历史课的记忆,都应是富有动人的情感的,而非单纯的技巧和知识。
美的特征之一就是动人性,就是能感动人、打动人;不能动人,就没有美,也不会有美育。
那么,我们以什么来打动人呢?或者说我们要使受教育者发生怎样的情感变化呢?美育应以纯洁和高尚来打动人,使学生的情感纯洁化和高尚化。
法国美学家库申说过:“美的特点并非刺激欲望或把它点燃起来,而是使它纯洁化、高尚化。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感情和信念端正。
经过长期美的陶冶,会在不知不觉中使人感到丑恶的东西是不可容忍的。
让美把丑与恶排挤出去,这是教育的规律。
”无疑,这也正是美育的规律。
由于一定范围内社会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倾向,一些学生的情感常常背负了许多成人世界中世俗的东西,比如被功利目标所支配的东西,使情感功利主义化了,世俗化、庸俗化了。
甚至生活中一些高尚的人和事,在一些人的眼中,也成了功利的了。
因此,美育就是去世俗化和功利化,把情感从资本和欲望的冰水之中打捞出来。
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就是说审美可以把人从各种世俗束缚中解脱出来,超越出来,获得情感和精神上的自由。
美育教学应该是开放的,让生活美、自然美走进课堂,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
生活中处处有美育。
教师应更多地利用生活中的素材来开展美育。
鲁迅先生《一件小事》,描写一个人力车夫,车把挂住了一位衣服破烂的老女人被风吹起的衣服,老女人慢慢倒在地上说她“摔坏了”。
或许是真的摔坏了,或许只是她“装腔作势”,人力车夫不理会这些,毫不犹豫地搀着她的臂膊,一步一步向前面的一所巡警分驻所走去。
这就是生活中的美,鲁迅先生当时的感受是“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
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情感在车夫的美面前被净化了,被纯洁化、高尚化了。
现代化的多媒体视听教学手段,使自然美进入课堂已经不是一件难事。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自然美对于情感的陶冶和净化功能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一片蓊蓊郁郁的森林,世俗的眼光就是以商业价值为中心的木材商人的眼光,而纯洁或纯粹的眼光,则是排除了自我野心的诗人、艺术家的眼光——真正的审美的眼光。
不难想象,对于森林,木材商人欣赏之后是砍伐;而诗人、艺术家欣赏之后是珍惜和爱护。
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解的重要方式之一。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就是要养成他们纯洁化和高尚化的情怀和眼光,让高尚和纯洁成为他们人生的基本前提。
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深入的课堂教学,培育学生关怀人、关心人的情感与情怀,使其情感世界得以更好地社会化。
人文素养的核心内容就是关怀人,关怀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理想。
它要求美育教学要着重培育学生关怀人、关心人的情感倾向,养成他们以人为本的价值情怀。
这就要求美育教学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中心,培育学生仁爱友善的价值观取向。
孔子家的马厩失火了,孔子上朝回来后,首先问伤到人没有,在得知人没有受伤后,又问马怎么样,根本不去询问马厩被损坏得怎样了。
这就体现了孔子关怀人、关怀生命的仁爱之心。
课堂教学应从这样的素材中深入挖掘它们的美育意义。
人的发展趋向是改进片面发展,实现全面发展。
关怀人主要就是关怀人的发展不足或发展缺失的方面,以这种关怀促进这个不足或缺失的方面的弥补和建构。
比如,想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就需要我们更加关心那些社会上的“被侮辱者”与“被损害者”,关心社会上最基层的劳动者。
这就是我们的美育教学所要实现的人文素养。
有了这样的素养,我们才会有现实的人道主义的操守,才会在实践中为着人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工作,从而也才会成为一个在一定意义上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人。
在美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其关键在于情感的社会化。
情感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美育教学的基本任务。
情感社会化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与前提。
情感社会化程度低下,情感往往容易扭曲变形,甚至形成自私、偏激、褊狭等不良性格,难以以有益于社会的方式融入社会,更难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美育教学所促成的情感社会化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美育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与社会相和谐,它能够推动形成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的情感品质,跟其他人和谐相处。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第二十七封信中写道:“只有美才能赋予人合群的性格,只有审美趣味才能把和谐带入社会,因为它在个体身上建立起和谐。
”美育使人和谐地融入社会,并因而也使社会更加和谐。
第二个方面是情感作为一种动力对具备这样的情感的人的行为具有正向推动作用,进而对社会进步发生积极的影响。
正如蔡元培所指出的,美育陶养感情的目的,在于使感情变得强大而深厚,并以之来推动人们“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进而推动社会的革新与进步。
应该说,人文素养体现在人身上的往往是一种内在美,或者说是心灵美。
外表的美,容易被人发现和捕捉,而内在美则需要更高的思想修养与精神境界去把握。
美育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外在美、形式美,但更应侧重的是对于内在美的揭示和培育。
只懂得欣赏财富或权力所装饰起来的富丽的光彩,不懂得欣赏劳动或汗水凝结起来的素朴的荣
光;只懂得欣赏白云,却不懂得欣赏黑土;只注重养眼,却不注重养心;只知道周迅的表演,却淡忘了鲁迅的呐喊……内在美被轻忽,我们怠慢的不是思维的深度,而是民族的灵魂。
这些显然不是我们所说的美育所要达到的效果。
因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情感的社会化,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是深入的,或者说是深刻的。
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应该有深度思考的能力和深刻辨析的意识,把情感教育建立在深刻的思想性之上。
当然,这一点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成长特征,来循序渐进地进行培育。
教育是人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成才先要成人,而审美和人文素养是成人的关键要素和基本的衡量指标。
缺少审美素养,人会变得越来越世俗、低俗;缺少人文关怀,人会变得越来越隔膜、冷漠。
因此,围绕“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来切实改进美育教学,是美育内涵建设的根本,也体现着人的建设基础工程的时代要求;是审美教学革新、发展进程中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也是提高美育教学科学化水平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