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阅读答案:《苏轼的意义 》(含答案)-实用word文档 (3页)

合集下载

文言文《苏轼传》阅读练习(含答案)

文言文《苏轼传》阅读练习(含答案)

文言文《苏轼传》阅读练习(含答案)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

湖北宜昌市中考语文试卷及解析(word)

湖北宜昌市中考语文试卷及解析(word)

湖北宜昌市中考语文试卷及解析(word)宜昌市2021中考试题及答案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34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刻150分钟)

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汉字

(10分)

1.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点字注音或依照拼音写汉字。(2分)

①托尔斯泰的眼睛可不能放过任何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时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yín( )的宇宙。

——选自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②李可染先生以他深邃()的艺术思想和精zhàn( )的艺术技巧,深深地感动着我。

——选自范曾《我的自述》

2.请在下边的方框里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并说明那个字的意思。(2分)A.心旷神□意思:B.□笑大方意思:

3.古人大多既有名,又有字,并常按长幼排行的次序来取字,如三国时期的孙家四兄弟:孙权,字仲谋;孙策,字伯符;孙匡,字季佐;孙翊,字叔弼。请问谁是四兄弟中的老二?什么缘故?(2分)

4.专门多汉字都具有强大的组词能力。有时候,我们把平常毫无关联的两个汉字组合在一起,也能激发出许多意想不到的意趣和联想。请你从下列汽车品牌中任选一个,望文生义,说说命名者所想表达的意愿?(2分)

A.捷豹

B.睿翼

C.轩逸

D.雅阁

5.今年5月,故宫博物院曾发生过一起重大文物被盗事件,北京市××局仅用52小时就破获了窃案,但事后人们竟在故宫博物院赠送给××局“撼祖国强大,卫京都泰安”的八字锦旗上发觉了明显的别字,成了新闻之外的新闻。(2分)

在你看来,应将文中的字改为字。

阅读

(60分)

广西贵港市2021年中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广西贵港市2021年中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广西贵港市2021年中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伫(zhù)立温驯(xùn)尽(jīn)管纵(zòng)横决荡

B. 安祥(xiáng)隧(suì)洞狭隘(ài)雕(diāo)梁画栋

C. 创(chuàng)伤揩(kāi)油翌(yì)日阳奉(fèng)阴围

D. 炽(chì)热报帖(tiě)踊(yǒng)跃不期(qí)而至

答案:B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英雄是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是时代的引领者。在历尽艰辛的硝烟岁月,英雄们信仰坚定、__________;在波澜壮阔的建设时期,英雄们__________、坚韧不拔;在和平时期,英雄们负重前行、无私奉献。崇敬英雄,不只是为了纪念历史、__________先烈,更是为了发挥英雄精神的先导示范作用,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A. 栋梁视死如归不依不挠缅怀

B. 栋梁大义凛然不依不挠沉湎

C. 脊梁大义凛然百折不挠沉湎

D. 脊梁视死如归百折不挠缅怀

答案:D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教育其实很简单,点燃、唤醒、鼓舞、激励,把这几个字做好了,就达到了90%以上。

B. 阅读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去了解和理解跟自己不同的文化,进而理解文化背后的人。

C. 在一百年的奋斗中,我们党始终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善于用好和抓住各种历史机遇。

D. 在快速阅读时,把书捧得离你的习惯距离远些,可以增强30%的阅读速度。答案:B

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共同善”字面意思指“共同具有的好的事物或品德”。“共同”的意思是“属于大家的,彼此都具有的,大家一起做的”;而“善”笼统地说有“善物”和“善德”两重含义。但作为一种道德和政治哲学的概念,“共同善”理论的内涵比较复杂。对于何谓“共同体的道德”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了不同的“共同善”理论。

在西方思想史的脉络中,“共同善”理论的最早形态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将城邦这一共同体视为政治主体,认为所有共同体都是为着某种善而建立的。罗马时期的西塞罗主张,“国家就是共同体,‘共善’是国家的目标,也是共同体的原则”。在西方思想史中,“共同善”理论似乎是他们的专利。其实,在中国传统哲学中还有另一种将个人意志与共同体意志视为一个有机体的“共同善”理论。春秋战国之交的墨子的“尚同”思想就较为典型,“尚同”思想的要义就是,如果“一同天下之义”,那么整个社会就可以实现和平,至臻和谐。

战国初期,天下大乱。墨子认为,乱的根本原因是“一人一义”“十人十义”,而且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义是正确的,别人的义是不正确的,彼此纷争不断。针对这样的现状,墨子提出“一同天下之义”的共同善论断,其核心是“兼相爱,交相利”,与同时代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共同善论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且还更具体。

墨子深知个人意志的复杂性,“一同天下之义”的实现需要以一套从上至下的组织治理为基础,因此,墨子构想了大致的共同体的组织方式。这种组织方式以继承西周封建制的制度形式为前提,按照范围大小分为“天下—国—乡—里”,对应的行政长官为“天子—国君—乡长—里长”,最后才是个人的意志。墨子说:“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这样的组织原则保证了“尚同”思想的执行力,但是也存在着致命的弱点,如果“上”本身出了问题怎么办?为此,墨子将“尚贤”作为“尚同”的前提。比如天子的选立,墨子强调只有具备了贤良、圣知、辨慧等品性与德行的人,才配得上选任天子之职,而且天子的意见也不是都无条件地必须接受和执行,而是选其是者、善者。

2024年达州市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达州市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达州市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满分:150分)

温馨提示:

1.答题前,考生需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正确填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待监考老师粘贴好条形码后,再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与自己准考证上的信息是否一致。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规范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对应的框内,超出答题区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不要折叠、弄破、弄皱答题卡,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等影响答题卡整洁。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及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30分)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熬过了这个严冬,爷爷翘(qiào)首以盼,想再看看日出。燕子在呢喃(nán),大地在歌唱,春色里满是精神抖擞(shǒu)的人。在这个春天,爷爷不再踌躇(chù),沿山路向山顶进发。细密的汗珠浸湿了他的衣衫,瘦削(xuē)的他伫(chù)立在山顶,阳光映射在他充满褶(zhě)皱的脸上,他不由地吟唱:“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一霎(shà)时,爷爷露出久违的笑容。

A.翘qiào喃nán

B.擞shǒu躇chù

C.削xuē伫chù

D.褶zhě霎shà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

B.这里便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的冰塔林,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临泽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临泽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三一模模拟测试

语文

试题总分:150分限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生号、姓名、班级及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的创造行为离不开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人脑最高层次的机能。创新思维与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密切相关。聚合思维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发散思维以形象思维为基础,试图就同一问题沿不同角度思考。简单说来,聚合思维是把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到之后,再寻求一个最佳答案,而发散思维则是围绕着问题多方寻求不同答案。聚合思维强调对已有信息的理解和运用,而发散思维则强调对未知信息的想象和假设。聚合思维是一种有条理、有范围的收敛性思维,它具有方向性、判断性、稳定性、服从性和绝对性等特点。发散思维具有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等三个特征,它的这

些特征被认为是创造力的主要组成部分。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律的总结、天文学家对海王星与冥王星的发现等,都是聚合思维带来创新与发明的佐证。而牛顿在苹果树下的奇思遐想引发对万有引力的研究、凯库勒受炉火“金蛇狂舞”的启发提出苯分子结构的设想等,则说明了发散思维在自然科学的创造活动中大有可为。可以说,没有聚合思维,就没有创新和变革的条件和基础;没有发散思维,就没有创新和变革的想象基础和想象动机。

江苏省苏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苏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苏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1.阅读下面一则短文,按要求答题。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

目睹朋友加工琥珀,一块105克的原石,本来是黯淡的深褐色,其貌不_____(yáng),切除边角后余82克,隐约可见内在的微光,继续打磨,最终诞生一枚30克的大圆珠,清洁光亮,晶_____(yíng)剔透,质地柔美,色泽温润。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人也是这样。不经历风吹雨打,不历事炼心,又如何在蜕.变中实现华丽转身?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越经世事的打磨,生命月圆润,越精致,越美丽,越有品质的芳香。那些风雨,其实,都是人生的抛光与包浆,所以,只要勇于承受,选择忍耐,那些疼痛,都会变成生命的滋养。

不改变错误的认知,便难有正确的信念;不清理心灵的污垢.,便无法彰显圣洁的华彩;不剔除思想的糟粕,便不会拥有灵透的智慧。

弃糟粕,留精华,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其貌不_____(yáng)

②晶_____(yíng)剔透

③蜕.变_____(A.duìB.tuì)

④污垢._____(A.gòu B.hòu)

(2)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哪一句是病句_____?

A.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

B.弃糟粕,留精华,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答案】(1). (1)①扬(2). ②莹(3). ③B(4). ④A(5). (2)A

【解析】

【详解】(1)考查学生的识字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学生要熟识课本的内容,识记课本主要词语,然后具体语境填写相应的词语。应注意形近字的写法,形声字和多音字的读音。本题中注意“莹”的写法。(2)考查病句修改的能力。修改病句时,首先要找出句子中的主谓宾,然后看三者搭配是否妥当。该句精炼就是:那条路是一个过程。而过程是指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阶段;路只是一个名字,没有发展经过的程序;而“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是一个抽象的存在,因此该句有语病,应该改成:那条路愈来愈璀璨,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故应选A。

2020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仿真模拟卷 06(解析版)

2020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仿真模拟卷 06(解析版)

①它既保持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又兼收并蓄
②在服装设计思想上破除了一切束缚与局限
③引入了大量美好的外来因素
A. ①②③
B. ③①②
C. ①③②
D. ③②①
【答案】C
【解析】首先要通读文段,把握大意,理清思路,然后根据上下文的衔接来排序。①紧承上文,概括出唐代妇女服饰的整体
特点。③是对“兼收并蓄”的阐释,紧跟其后。②句更具体的从设计角度进一步解说,并与下文“花色式样”相联系。
A.我个人心慕的文学作品,都是在构思上博大精深,思想的深度和结构的辐度都很惊人的作品。
B.一位藏族女同胞牵着小女孩,背着襁褓中的婴儿,正从整洁的楼宇里走出来,恬静地走向原野。
C.辩论会辩题为“网络使人更亲近/更疏远”,正反双方唇枪舌箭,激烈交锋,引得观众拍手称好。
D.全国政协委员昨日集中报到,大批记者聚集等候,到场委员都会遭遇大批记者蜂涌而上的“围堵”。
【答案】B
劲.敌(jìng) 负载.(zài) 粘.住(nián) 憎.恶(zènɡ)
曲水流觞.(shāng) 徇.情枉法(xùn) 敛声屏.气(bǐng) 屡禁.不绝(jìn)
【解析】A 项,“据”读 jū。C 项,“粘”读 zhān。D 项,“憎”读 zē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020 年 7 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仿真模拟试卷 06

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语言知识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模.拟(mú)鄙.夷(bǐ)粗犷.( kuàng)如坐针毡.( zhān)

B.妖娆.( ráo)星宿.(sù)驰骋.(chěng)锲.而不舍(qì)

C.遒.劲( qiú)吟.唱(yín)点缀.( zhuì)咄咄

..逼人( duō)D.拮据.(jū)炽.热( zhì)凛.冽( lǐn)海市蜃.楼( shè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嘻闹渺茫喜出忘外微不足道

B.陡峭隧洞神采奕奕身临其境

C.感概练达镇重其事无缘无故

D.狡辩篱笆莫不关心以身作责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中国人民拯救

..民族危亡的革命运动。

B.帕米尔的边防战士长期坚守高原,他们始终任劳任怨

....,用青春守护祖国平安。

C.瓦屋山景区的初夏,山上飞瀑倾泻其间,山下湖水波光粼粼,真是美不胜收

....。

D.新冠疫苗接种期间,接种疫苗的居民周而复始

....,接种剂次呈持续增长的趋势。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

B.我国将采取多种节能减排,力争提前实现2060年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承诺。

C.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颖滨中学开设了陶艺、书法等超过30余门美育选修课。

D.社区物业应增强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5.(5分)为纪念苏轼诞辰984周年,子瞻中学将开展“东坡诗文朗诵会”。九年级一班朗诵节目为“课本中的苏轼诗文”,选取了《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记承天寺夜游》三篇诗文作为朗诵组合,请你完成这一节目开场白。(不超过80字)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八年级语文试卷

(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A. 归省. (xǐng) 羁绊.(pàn)幽悄.(qiǎo)戛.然而止(gā)

B. 翩.然(piān)缄.默 (jiān) 龟.裂(jūn) 销声匿.迹(nì)

C. 寤寐.(mèi) 蛮横. (héng) 缅.怀(miǎn)强词夺理(qiáng)

D. 寒噤.(jìng)棱.角 (léng) 拾.级(shí)挑拨.离间(bō)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A.羁绊bàn 、戛然而止jiá。C.蛮横hèng、强词夺理qiǎng。 D.寒噤jìn、拾级shè。故选 B。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

..的一项是()

A. 气球上切肉丝,把豆腐切成头发丝,扬派名厨们精湛的刀工令嘉宾叹为观止

....。

B. 当生命迅速衰竭的患者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医生岂会袖手旁观

....

C. 回顾过去的一年,国内外诸多矛盾交织叠加,各种风险挑战也接踵而至

....。

D. 春节之后,江苏大部分地区风云变幻

....,一会儿风和日丽,一会儿雨雪交加。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辨析。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这里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故选D。

3.下列解说有误

..的一项是()

A. 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解说:这句话综合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

B. 鹏之徙于南冥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解说:这句话用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与大鹏的海运迁徙作类比,说明事物都有所凭借。

北京市顺义区2022-2023学年高三第一次统练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顺义区2022-2023学年高三第一次统练语文试卷含答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神经教育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融合了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发展科学和生物科学等对大脑的活动规律和学习发生的脑机制的研究成果,并将此运用到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架起了教育实践和神经科学之间的桥梁,给家庭与学校教育提供了更科学、更有效的指导框架。

从神经科学的角度而言,教育是一种神经元的再利用过程,或者说教育的本质在于生物学意义上的改变。大脑是学习的器官,神经教育学倡导“因脑施教”。只有认识大脑,才能开发与脑活动相宜的课程。当儿童走进学校时,教育并非从一块白板开始,因为人类大脑结构功能不仅取决于基因,还以儿童对自身内部及外部环境的先验知识为基础。在内外环境的相互影响下,大脑以其非凡的重组能力演绎了发育过程中的智力变化。

传统的教育往往重视个体学习的目标确立与过程中的坚守,在激励教育中富含“头悬梁”“锥刺股”等故事。有些人将吃苦教育、棍棒教育、准军事化管理奉为信条,以至于“虎妈”“狼爸”文化一时盛行。事实上,大脑的发展高度依赖个体经历。大脑具有两面性,它可以很快吸收一门新语言,也能吸收伤害、虐待以及不良环境的相关信息。大脑在互动、温暖、安全的环境里可以健康发展,但在长期受虐、高压的环境中会形成紧张反应型的工作系统,更容易思维紊乱、焦虑甚至消沉。

神经科学研究并不直接导致对教育更好的理解,但可以通过明确教与学的认知科学机制来指导实践。通过客观的、可量化、可复制的行为和脑活动测量技术,神经教育学让我们能看清诸多行为现象背后的根源,带给我们更多了解学生行为和能力变化的方法。研究认为,新的学习项目能促进新神经元的生成,尤其是学习内容具有挑战性时更是如此。复杂环境中开展的益智活动能使大脑产生更高质量的蛋白质,从而提高学习与记忆功能。此外,有研究表明,只有学习者认为某一事物值得学习时,大脑的相应区域才能被激活。没有这个激活步骤,大脑便不能产生形成记忆的乙酰胆碱,也就无法保存新信息。

江苏省泰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江苏省泰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江苏省泰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星照耀中国》的魅力何在?当然来自于边区革命者的奋斗生活,也来自斯诺真实而【甲】的笔触。他写的是重大的历史,是kān称民族脊梁的伟大人物,大气而有味,如同《史记》,我相信这本书会传流下去。《红星照耀中国》写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却长期以来在西方拥有众多的读者,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现在收进了新编的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是作为纪实类作品收录的,主要想引导学生通过这本书的阅读去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与xiōng jīn气度,以传承与弘扬革命传统【乙】还希望学生们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掌握新闻类纪实作品阅读的方法,学会如何观察事物,抓住特点,duàn炼眼力和提升表达能力。也让学生了解,新闻报道是纪实,但也有立场态度,有作者的关怀与选择。在当今信息【丙】的时代,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选择,是非常必要的。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2. 填入【甲】【丙】两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甲】密集【丙】通畅

B. 【甲】细致【丙】爆炸

C. 【甲】细致【丙】通畅

D. 【甲】密集【丙】爆炸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民族脊梁”是比喻的说法,形象地表明“伟大人物”是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的中坚力量。

B.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所著,兼具史学和文学价值,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 “以传承与弘扬革命传统”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当改为“以弘扬与传承革命传统”。

D. 【乙】处前后两部分内容阐述了编者收录此书的不同目的,它们是并列分句,之间须用分号。

2019年宜昌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9年宜昌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9年宜昌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1.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hè()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关霞wèi ()。”(刘义庆《世说新语》)

②带雨有时种竹,关门无事锄花;拈.()笔闲删旧句,汲.()泉几试新茶。(陈继儒《小窗幽记》)

【答案】(1). ①壑(2). 蔚(3). ②niān(4). jí

【详解】注意“壑”“蔚”的正确书写。拈,读作niān,本意是指用指取物;也指用手指搓转,还可以用指取物体,用来轻轻的夹住。

2.请结合语境,将正确的选项填充到相应的括号内。

人有一字不识,而多()意;一偈不参,而多()意;一勺不濡,而多()意;一石不晓,而多()意。淡宕故也。(陈继仿《小窗幽记》)

A.禅

B.画

C.诗

D.醉

【答案】(1). C(2). A(3). D(4). B

【详解】“人有一字不识,而多诗意;一偈不参,而多禅意;一勺不濡,而多酒意;一石不晓,而多画意。淡宕故也”出自陈继仿《小窗幽记》。意思是:有的人一个字都不认得,却很有诗意;一句佛偈都不推寻,却饶富禅意;一滴酒也不沾唇,却满怀酒趣;一块石头也不观察,却满眼画意。这是因为他淡泊而无拘无束的缘故。诗意并不在字,禅意也并不在偈,正如酒意之不在酒,画意之不在石一样,那么,诗意、禅意、酒意、画意到底在哪里呢?就在我们的心中。倘若我们沉醉在功利之中,便无法体会诗意,因为诗意在情,功利伤情;倘若我们执着于六尘,则无法体会禅意,因为禅意无执;若是我们太过理性,则无法体会酒意,因为酒意原在放浪形骸;假如我们不善用心眼观察,则无法体会画意,因为画意无所不在,既在形相,又在其神。而这些,都可以在一个无所束缚的心灵中发现。据此理解,答案为:CADB。

湖北省八市高三2024年3月联考语文试题详细解析

湖北省八市高三2024年3月联考语文试题详细解析

2024年湖北省八市高三(3月)联考

语文试卷

命题单位:咸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024.3

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

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

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曾有包括德国人鲍希曼,日本人常盘大定、关野贞等外国学者,对中国建筑做过系列考察,但囿于自身知识,他们难以厘清中国建筑历史线索。清末民初学者乐嘉藻《中国建筑史》出版于1933年,日本人伊东忠太《中国建筑史》中文版出版于1934年,遗憾的是两部最早的《中国建筑史》,学术上

尚显肤浅。乐氏之作未脱晚清文人笔记类文字窠臼;伊东忠太书,如梁思成的评述:“伊东的书止于六朝,是间接由关于建筑的文字或绘刻一类的材料中考证出来的,还未讲到真正中国建筑实物的研究,可

以说精彩部分还未出来。”因缺乏系统资料,其书前半着力早期石窟寺,后来补充了一部分,也仅对北方清代木构建筑稍有述及,遑论谈史?

从无到有建构一部科学意义上的中国建筑史这个任务,历史性地落在朱启钤领导,梁思成、刘敦桢

浙江衢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浙江衢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浙江衢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

总复习

语文

一、积累

1.为下面这段文字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答案】(1)心旷神怡(2)B(3)斑驳

2.正确使用汉字,彰显显城市品位。请你修改下面广告牌上的错别字。

【答案】“骋”改为“聘”“已”改为“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骋”改为“聘”,“已”改为“以”。

3.古诗文积累

(1)积累古诗文可以用联想的方法。柳宗元的《小石谭记,借鱼写水的澄澈,“皆若空游无所依,______,________;苏轼借水写月光的澄澈,“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东晋田园诗人_______(人名)自称“五柳先生”,他的“料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让人联想到王籍的“______,_____”(《人若耶溪》).

(2)中国人取名常从古诗中吸取灵感,下列名字出自什么诗句?选一个回答.

A.邱胜春(人名)B.渡远(桥名)C.锦江(宾馆名)D.日暮(亭子名)

______________

【答案】(1).(1)①日光下澈(2).②影布石上(3).③(庭下)如积水空明(4).④陶渊明(陶潜)(5).⑤此地动归念(6).⑥长年悲倦游(7).(2)A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B.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

2023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3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选自达州日报2023年4月21日第一版和人民日报客户端)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内容。(30字以内)
(2)学校决定七年级全体同学于6月2日下午3点在学术报告厅观看电影《周永开》。请你以学校团委的名义于2023年6月1日在学校通知栏写一则观影通知。
通知
(3)观影后,七年级开展了“学榜样精神,做时代青年”对联擂台赛。某同学写出上联后久久未能对出下联,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帮帮他。
综合性学习(12分)
6.某中学开展“追光而上·致敬榜样力量”系列活动。下面是与活动相关的材料,请认真阅读,并按要求作答。
【材料】4月21日,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周永开为原型的主题电影《周永开》在全国院线上映。电影公映以来,在达州各地引发积极反响。电影从周永开70多年党龄的人生轨迹中,选取了一些有温度、有情怀的真实内容,以小见大地刻画出他不同阶段的信仰与坚守,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一生忠于党,赤诚为人民”的崇高品格。达州各地干部群众踊跃观看该影片,看后,纷纷谈出自己的感想。“看哭了,终于懂得那一句‘所有牺牲,都值得被铭记’的意义。”“片中处处都是熟悉场景,四川话对白更是画龙点睛。”“看到他躺在医院病床上还牵挂着花萼山,我觉得特别酸楚和感动。”“周老革命的事迹可学可做,‘草鞋书记’的精神可追可及,我一定以他为榜样。”同时,多名达州影评人对这部传记电影给予了高度评价。
达州市2023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Leabharlann Baidu考试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阅读答案:《苏轼的意义》(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苏轼的意义

李泽厚

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

文人们最喜爱的对象。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

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但要注

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这

另一面才是苏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

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空头上或事实上

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

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

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

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

一层了。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

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质,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

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

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

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

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

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朱熹

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决不喜欢苏东坡。他感受到苏轼这一

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东坡生得大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

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

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

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苏轼在后期封建美学上的深远

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

(节选白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6.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轼作为文艺全才,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会做诗文之读书人最喜爱的对象,

但作者认为,他的文艺成就不及屈、陶、李、杜。

B.因为苏轼在中国文艺史上有巨大影响,所以作者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C.作者认为,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不是谨守儒家思想,而是他通过诗文

所表达出来的那种比前人任何退隐要更深刻、更沉重的人生空漠和退隐。

D.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

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苏轼文章中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

会的退避。

B.苏轼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他做到了对政治的退避。

C.苏轼的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的文章主要受儒教、佛教影响。

D.被苏轼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的美在陶潜诗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表达出来。

8.根据原文内容,对苏轼的“美学意义”加以判断,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 )

A.苏轼是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

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B.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

C.苏轼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

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华林”。

D.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

会文人们最喜爱的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