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游记散文导学案
游记散文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游记散文的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游记散文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游记散文中汲取生活经验和人生感悟。
二、教学内容1. 游记散文的定义及特点。
2. 游记散文的写作技巧。
3. 以《黄山游记》为例,分析游记散文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游记散文的定义及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游记散文与我们平时的游记有何区别?(二)新课讲授1. 讲解游记散文的写作技巧:a. 精彩的描写:景物描写、人物描写、情感描写。
b. 情感真挚:表达作者对景物的喜爱、对生活的感悟。
c. 结构清晰:按时间、空间或情感变化组织材料。
2. 以《黄山游记》为例,分析游记散文的写作手法:a. 景物描写:通过对黄山奇石、云海、日出等景物的描写,展现黄山的壮丽景色。
b. 人物描写:通过描写作者在黄山登山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表现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c. 情感真挚:表达作者对黄山美景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黄山游记》中的写作手法。
2. 学生自由发挥,尝试写一篇简短的游记散文。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游记散文的特点及写作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教师点评。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游记散文的特点及写作技巧。
2. 学生能分析《黄山游记》中的写作手法,并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3. 学生对游记散文产生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黄山游记》2. 辅助资料:有关黄山景色的图片、视频等。
3. 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设备等。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相应的指导。
3. 教师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学写游记 习作导学案
初二年级语文科写作学案班级:姓名:主备:时间:年5月30日审核:初二语文小组
把自己游览一些地方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叙下来,这样的文章就叫游记。
2.游记的主体与地点
近的观察。
二就是移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位法。
就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置,一处一处地致、典雅的西湖还是逊色一些。
杭州市一个游玩居住的好去处,令人神往的名胜古迹随处可见,是西湖十景之一—曲苑风荷。
抚摸着别苑的大理石外墙,感受它的纹理,感受它的苍老,凹凸的绿吧!“君子食可无肉,居不可无竹”,这可爱的翠竹更增添了一分高雅。
西湖的桥也是很多的。
大多是石拱桥,其中以断桥显著。
断桥也是西湖十景之一。
传说许
起,又能代表西湖盛景精华。
写景,记述游览见闻详略得当,结构匀称。
文笔优美,语言凝练,从不同方面生动形象地描写。
游记两篇导学案
西山之在几席者(同上)
与鸟之飞沉(助词,的)
人物之往来(同上)
忽而下,与之语(代词,代人)
之中目塞口,嚼之有声(代词,代指人)
何京师之苦之此(助词,的)
着重裘以敌之(代词,代指寒冷)
舍水石花鸟之乐(助词,的)
而奔走烟霾沙尘之乡(同上)
书之所以志予之嗜进而无耻(同上)
京师最盛之地也(句末语气词,表说明)
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同上)
于乐何有也(语气词官职也(同上)
然则是游也宜书(表示同样)
颠倒而无计算也(表语气)
而西山之在几席者(连词,转折)
步至极乐寺观梅花而返(连词,顺承连接)
着重裘以敌之,而犹不能堪(连词,表转折)
而飚风自北来(连词,表转折)
第二篇:作者屡次求官未果,心情郁闷,对京师盛景没写上几笔,竭力强调北京春日的杀风景,春天比冬天还要让人扫兴。作者在苦苦挣扎中想到了江南的春天的美景。(侧重议论)
9、写法归纳:
第一篇:
1)采取白描的手法。不是华丽词藻的堆积,而是极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
2)语句精炼,用词贴切。
第二篇:
借景抒情。
作业
1、完成配练。
课题:《游记小品两篇》课型:比较探究课时:4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袁宏道、袁中道的有关文学知识。
②、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③、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写景、借景抒情的方法。学习借鉴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培养科学的人生观。
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重点)
游记散文作文教案设计意图
游记散文作文教案设计意图教案设计意图:通过游记散文作文教案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同时,通过游记散文作文的主题,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加他们对不同地方和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的旅行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案设计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一段精彩的游记散文作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旅行的意义和价值。
2. 目标设定:明确教学目标,例如学生能够理解游记散文的特点和结构,能够运用适当的词汇和语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课前准备:提供一些优秀的游记散文作品供学生阅读,引导他们分析和评价这些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4. 教学过程:a. 讲解游记散文的特点和结构:介绍游记散文的定义、特点和写作技巧,例如描写景色、人物、感受等。
b. 分析游记散文的语言表达:引导学生观察游记散文中的精彩词汇和句式,并讨论其运用的效果和作用。
c. 模仿和创作:提供一些旅行主题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模仿优秀的游记散文作品,并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写出自己的游记散文作文。
d. 互相交流和反馈: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提出建议,帮助彼此进步。
5. 总结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6.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继续写作,并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和资源,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以上的教案设计,学生将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游记散文作文的技巧,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他们也能够通过写作来记录自己的旅行经历,培养旅行意识和探索精神,丰富自己的阅历和知识。
游记散文专题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游记散文的文体特征和写作手法。
2. 学习从游记散文中提炼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3.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人生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4.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和优秀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游记散文的定义、发展历程及代表作品。
2. 游记散文的文体特征:描写、叙述、议论、抒情等手法的运用。
3. 游记散文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4. 游记散文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为什么?2. 介绍游记散文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1. 游记散文的定义、发展历程及代表作品。
2. 游记散文的文体特征:描写、叙述、议论、抒情等手法的运用。
3. 游记散文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4. 游记散文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三)案例分析1. 选取一篇优秀的游记散文,分析其文体特征、写作手法、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2. 引导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四)写作实践1. 以“我的家乡”或“我的一次旅行”为题,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 指导学生运用游记散文的写作技巧,注意描写、叙述、议论、抒情等手法的运用。
3. 学生互评、互改,教师点评。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游记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感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
2. 写作水平:评价学生的游记散文写作练习。
3. 学习态度:关注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悟力和写作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关游记散文的篇目。
2. 教学课件:包含游记散文的定义、特点、写作技巧等内容。
3. 代表作品:如《登高》、《庐山谣》、《游黄山记》等。
游记散文教学设计范文3篇
游记散文教学设计范文3篇游记散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以下是店铺要与大家分享的:游记散文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游记散文教学设计范文一[摘要]:古代游记散文,就是以游记为基础、以描写、叙述见长,抒发作者思想情感或寄托政治抱负的文体。
主要特点有写景状物,栩栩如生;融情于景,动人心弦;托物言志,含蓄隽永;语言优美,妙笔生花。
依据课程标准,本文提出古代游记散文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策略上提出了四点做法:一是引导学生掌握古代游记散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句子的含义及其他文言现象,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二是引导学生把握古代游记散文的景、情、理,按“景美----情真----理趣”的思路教学;三是引导学生欣赏古代游记散文的语言特色;四是对于同类体裁与主题的文章,可对教材进行整合教学。
[关键词]:古代游记散文;特点;目标;教学策略我国古代游记文学大致上经历了五个阶段,即魏晋的诞生期、唐代的成熟期、宋代的高峰期、元明的复兴期和清代的衰变期;主要有赋、书、序、记等四种类型。
人教版、粤教版等不同版本的教材中,选入了不少文质兼美的古代游记散文。
如粤教版选修二第一单元中,柳宗元的《小石城山记》、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粤教版必修五第四单元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等,这些都是古代游记散文的名篇。
古代游记散文有什么特点,怎样确立古代游记散文的教学目标,采用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古代游记散文的特点写景状物,栩栩如生。
我国地大物博,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数不胜数,这为历代文人提供了绝好的写作对象。
秀丽的景象加上文人卓越的才华,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宝。
柳宗元在《小石城山记》中,以极其洗练的笔墨描绘了小石城的景物。
“其上为睥睨、梁俪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它的形,上边好似垛墙望楼,旁边犹如耸出的天然城堡,且有城门;它的色,有树和竹的翠绿,闪动着一种生命所特有的坚韧、刚毅与冷冷的色调,还有浓黑的洞穴,很神奇,也很神秘,里边一定盛着好多好多沉睡已久的故事;它的声,投进小石子,洞穴中就有咚咚的水声,声音十分响亮,很久才消逝,那肯定是一曲美妙的音乐,在等人赏鉴并取名;它的貌,无土壤却生长着树木和竹子,且坚实葱郁,疏密相间,俯仰成趣,像是有才智的人布置的,但又比人布置的精妙,可谓鬼斧神工;而它的高度,环绕登到山顶,就能眺望到很远的地方,像是小石城山也在探视外面的世界,打听外面的消息。
2019届高三散文专题文化游记类散文教案设计
2019届高三散文专题文化游记类散文教案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文化游记类散文的文体特征;2.掌握文化游记类散文相应题型的解题方法;3.培养在整体阅读基础上规范、精准解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梳理知识,读透文本【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探究,反复阅读【教学过程】一知识储备【概念界定】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作者写游览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文章。
通过描绘某一地方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珍贵物产、风土人情,或者政治生活、社会风尚等来抒发情感、寄寓哲思,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情感性。
文化散文往往以种种形象或亲身经历,或生活事件,以小见大,表达对生命、生活、历史、社会、文化的永恒思考。
文化游记散文的特点:1、取材上的文化性,即所写对象是文化意味突出、文化含量丰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多借助名人、文化古迹,咏史怀人,阐发作者对此的认识和评价,有时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借古讽今,引发人们对历史、现实、人生、社会的深沉思考。
2、文化意识强烈,即明确地从文化角度和文化意识来表现对象。
3、文化解剖具有穿透力,即以独立的文化思考和深刻的文化思想来解剖事物的特征和发掘现象的本质。
4、行文上具有文化韵味,主要体现在语言风格上。
【阅读方法】步骤一:抓住线索,理解文本内容文化游记散文要借助某一文化现象、文化景观、文人轶事、文化视角作为抒情载体,其中总是有某种线索。
这一线索就是散文组织安排材料的“纲”,往往以“游记”形式开始行文,要注意立足点的变化,理清行文脉络。
同时还要注意文章中时空的转换及作者的情感变化等。
步骤二:狠抓形象,探究精神实质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描写存有自己独特的态度或思想,而主旨却隐藏在字里行间,必须认真研读。
作者在写游记时并不是把游览中的见闻分毫不差地描绘出来,而是经过了非常明确的截选,有目的性的进行描写,我们必须稳准狠地抓住这些景物、场景或者人物。
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一切的截选和描写都为其主旨服务,是为了集中、鲜明地表现中心。
游记写作导学案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片1—2
1、导入:
1.本单元我们学了几篇游记,今天,我们学习写游记。
2。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明确学习目标
片3
二、学习交流:
出示导学提示一(10分钟)
明确学习任务
片4—6
教师出示片4—6。回答正确的学生加3分,每个问题1分。
学生讨论交流,展示
片7
出示导学提示二(18分钟)
明确学习任务
片8-15
教师出示片8—15。回答正确的学生加7分,每个问题1分。
学生讨论交流,展示
片16
出示导学提示三(11分钟)
明确学习任务
片17—18
教师出示片17—18,回答正确的小组加5分。
合作完成—小组互查、小组展示。
教学反思
语文(学科)导学案
年级:八审阅人:余章红程良辉上传时间:2015.5.25
内容
游记写作
设计者
谢菲
课时
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会选材、掌握详略的处理方法写出一篇既有地方特色又有独特感受的游记来。2、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详略得当地描写旅途见闻。
学习重难点
1、寓情于景,写出独特感受。
2、2、选测具有地方特色的景物进行描写。
初中八年级语文《学写游记》教材教案(4篇)
初中八年级语文《学写游记》教材教案(4篇)学校八班级语文《学写游记》教材教案(1)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把握游记的选材角度,掌控抓特征,重描绘的写作技巧,提升写作力量。
过程与方法:利用翻看照片,观看视频,阅读名家游记,写出让你感受最深的一次游记,抓特征,感人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觉美、捕拿美、表述美,培育同学独特的性情,陶冶情操。
教学用具:PPT课前导学案:哪一次外出游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了捕拿对这次游玩的特殊记忆,你能够用一张照片或画个草图,你还能够用几个词语来勾画那一次的出游。
预备写作:1、选择哪一次的游玩。
使用下列方法可能有助于你确定。
①看相册或家庭录像带,边看边想,这几次出游中,哪一次游玩最能唤起你的记忆。
②填写下面的问卷调查:哪一次游玩曾使你开心或很惆怅?哪一次游玩让你大开眼界,增长了见识?哪一次游玩给你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哪一次游玩能引发你长时间的思索?让你开心、惆怅,让你大开眼界、让你增长见识、给你留下极深刻印象的分别是什么?引发你思索的是什么问题?搜集素材。
你需要大量的、描述性的词语去写你的出游,下面的头脑风暴板对你可能会有的帮忙。
思索什么让你的这次游玩与众不同,是景,是风土人情还是文化气息。
教学过程:课前ppt美景、美食:西湾、百丈漈、平阳炒粉干、钱承恩馄饨教学过程:一、导入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之前跟大家的沟通中,我知道我们班级80%以上的同学在写周记或随笔的时候都会想要去写自己游玩、游看的经受,然而这其中有接近70%的同学又苦于不知道如何去写而最终放弃。
其实,这种记述游看经受的文章,就是我们所说的游记。
怎样写游记,怎样才能写好游记呢?今日我们就一起走进游记写作。
2、要写好游记,我们必需对他有所认识。
游记能够分为很多种。
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利用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
在昨天我们做的课前调查中,很多同学渴望老师来谈谈写景型的游记。
游记类散文阅读教学设计
游记类散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游记类散文的阅读兴趣和能力;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对美的感知和表达;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本游记类散文,包括不同地点、不同题材的作品;2. 准备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3. 打印或复制游记类散文的阅读材料;4. 准备提问和讨论的问题。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1. 教师向学生介绍游记类散文的定义和特点,解释游记类散文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简要介绍一个有趣的旅行经历或者展示一些旅行景点的图片,以引发学生的话题和兴趣。
Step 2: 阅读理解1. 教师分发游记类散文的阅读材料给学生,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默读,并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2. 学生可以在默读结束后提出问题和疑惑,并与同桌进行讨论。
3.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澄清疑惑。
Step 3: 文学鉴赏1. 教师向学生介绍游记类散文的文学鉴赏要点,如描写手法、感情表达、人物刻画等。
2. 教师选择文章中的一个片段进行详细分析,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互相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Step 4: 创作实践1. 教师提供一个主题或者地点,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游记类散文写一篇自己的游记。
2. 学生可以参考所学文章的写作风格和结构,但鼓励他们加入自己的观点和体验。
3. 学生完成作文后,可以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Step 5: 总结反思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整堂课的内容,总结教学要点和学习收获。
2. 学生可以表达对于游记类散文的新认识和对于写作的体验以及遇到的难点。
教学方式:1. 导入部分可以采用讲述的方式,通过讲述自己的旅行经历或展示图片引起学生兴趣;2.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部分可以采用个人阅读和小组讨论的方式;3. 创作实践部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写作,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合作;4. 总结反思部分可以采用提问和讨论的方式,与学生共同总结课堂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作文《写参观游览的文章》导学案(新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作文《写参观游览的文章》导学案(新版)苏教版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作文《写参观游览的文章》导学案(新版)苏教版八上第四单元作文《写参观游览的文章》导学案露为风味月为香[教材出处]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写参观游览的文章[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准备两篇参观游览的语段;准备我作文本以便上课训练。
教师准备:准备好采用各种不同写作方法的参观游览的语段制作成课件。
[习作目标]1.学会写参观游览的文章,能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抒发真情实感。
2.学习“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分类摹写”的写作方法,并在训练中运用。
3.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陶冶情操。
[习作重点和难点]掌握“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分类摹写”几种写作方法,进行写景。
[突破方法]通过课上指导和学生范文阅读,让大家掌握常见的几种写作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语段展示点评法学法:讨论对比法小试身手法总之,通过讲、读、听、写、讨论等形式开展活动,并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天下的景或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
比如水,有的汹涌澎湃,有的水平如镜,有的流水潺潺,有的水波粼粼……那么,怎样写出景物的特点呢?关键的是要进行细致的观察。
传说宋代画家文与可,为了画好竹子,冒着似火的骄阳,全神贯注地看着一片竹子,脸晒得通红,衣服被汗水湿透,但他好像是毫无知觉一样。
不知何时乌云盖住了山头,随后狂风大作,文与可撩起袍襟,迎着咆哮的狂风,攀登到山顶,继续观察狂风吹乱的竹林。
突然一声雷鸣顷刻大雨如注,竹叶子上晶莹的水珠又吸引了他。
他不顾雨急路滑,向竹林跑去,心神完全溶于了竹的海洋。
由于文与可彻底地了解了竹子,因而才能画出最出众、最富有特点的竹子。
二、学习本单元后的写作知识短文:(一)学生自主阅读,圈点主要内容。
(二)明确:1、参观游览时要仔细观察,认真听取介绍,研读有关文字材料。
《散文》导学案
《散文》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散文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掌握散文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能够欣赏优秀散文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通过写作实践,培养和提高散文创作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掌握散文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2、难点(1)如何在阅读中准确把握散文的主题和情感。
(2)怎样在写作中运用散文的特点展现个人的思想和情感。
三、知识储备(一)散文的概念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不受拘束的文学体裁,它可以描绘自然风光、社会万象、人生百态,可以抒情、叙事、议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二)散文的特点1、形散神聚“形散”指的是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神聚”则是指散文的主题明确、集中,所有的材料和表现手法都是为了突出主题服务。
2、意境深邃优秀的散文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能够给读者带来启迪和美的享受。
3、语言优美散文的语言简洁流畅、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散文的分类1、叙事散文以叙述事件为主要内容,着重展现事件的发展过程和人物的活动。
2、抒情散文主要抒发作者的情感,通过情感的抒发来表达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
3、哲理散文以议论为主,通过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揭示出深刻的哲理。
四、阅读方法(一)整体感知1、阅读标题和开头,初步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写作背景。
2、快速浏览全文,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二)细节品味1、圈点批注文中的精彩语句和段落,分析其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
2、关注文中的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三)主题探究1、结合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2、思考文章对自己的启示和感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五、写作方法(一)立意1、明确写作目的,确定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2、立意要新颖、深刻,能够反映出对生活的独特观察和思考。
八年级游记散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八年级游记散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八年级游记散文群文阅读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各种类型的游记散文。
2. 学生能够运用阅读理解策略,提取主旨信息、分析文章结构和推理作者观点。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游记散文,培养对旅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4.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撰写自己的游记散文。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种类型的游记散文供学生阅读,如亲身经历的游记、名人游记等。
2. 准备涂鸦板、课件或打印材料以展示文本和教学资源。
3. 学生需要提前准备笔记本或作文纸。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教师介绍游记散文的概念,解释游记散文的特点和意义。
2. 教师展示一篇精选的游记散文,并提问学生对于游记散文的期望和看法。
3. 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游记散文的价值和意义。
Step 2:阅读理解1. 教师提供不同类型的游记散文给学生阅读,并要求学生在指定时间内阅读完毕。
2. 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提问学生关于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和作者观点的问题。
3. 学生分组讨论,并在涂鸦板上展示他们的答案和讨论结果。
4.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阅读理解策略,如提取主旨信息、分析文章结构和推理作者观点。
Step 3:散文创作1. 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名人游记散文和学生作品,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优点。
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模仿、改写和创作,写一篇自己的游记散文。
3.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旅行,或者通过想象写一篇虚构的旅行经历。
4.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创作,并提供建议和反馈。
Step 4:展示和评价1. 学生将自己的游记散文展示给全班同学,可以选择朗读或用影视方式展示。
2. 学生可以通过投票或讨论的方式,评选出最佳的游记散文作品。
3. 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指导,鼓励他们持续写作和提高文学素养。
四、作业布置1. 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游记散文并进行阅读,写出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
2.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继续写作自己的游记散文。
高中游记类文本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游记类文本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游记类文本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 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游记类文本的写作技巧。
2. 如何将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能力运用到写作中。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游记类文本的定义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游览过的景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讲授新课1. 游记类文本的特点:a. 主题明确,以游记为主线。
b. 结构清晰,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感受等要素。
c. 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
2. 游记类文本的写作技巧:a. 精心选材,突出主题。
b. 细腻描写,展现景色、人物、事件等。
c. 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d. 适时抒发情感,表达作者对景物的喜爱、赞美或感慨。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以“一次难忘的旅行”为题,进行游记写作。
2. 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游记类文本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第一课时的写作成果。
二、讲授新课1. 如何运用游记类文本的写作技巧:a. 观察生活,捕捉细节。
b. 精心构思,组织材料。
c. 情感真挚,抒发感受。
2. 如何将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能力运用到写作中:a. 培养观察力,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b. 积累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材料。
c. 多阅读、多思考,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三、课堂练习1. 学生以“家乡的一处美景”为题,进行游记写作。
2. 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自己的疑问。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根据学生的写作质量,评价学生的游记写作能力。
2. 课堂参与: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文化游记散文导学案
2019届高三散文专题复习三:文化游记类散文导学案编制人:季桂锋审核人:陈正燕【学习目标】1.了解文化游记类散文的文体特征;2.掌握文化游记类散文相应题型的解题方法;3.培养在整体阅读基础上规范、精准解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梳理知识,读透文本【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探究,反复阅读【教学过程】一知识储备【概念界定】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作者写游览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文章。
通过描绘某一地方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珍贵物产、风土人情,或者政治生活、社会风尚等来抒发情感、寄寓哲思,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情感性。
文化散文往往以种种形象或亲身经历,或生活事件,以小见大,表达对生命、生活、历史、社会、文化的永恒思考。
文化游记散文的特点:1、取材上的文化性,即所写对象是文化意味突出、文化含量丰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多借助名人、文化古迹,咏史怀人,阐发作者对此的认识和评价,有时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借古讽今,引发人们对历史、现实、人生、社会的深沉思考。
2、文化意识强烈,即明确地从文化角度和文化意识来表现对象。
3、文化解剖具有穿透力,即以独立的文化思考和深刻的文化思想来解剖事物的特征和发掘现象的本质。
4、行文上具有文化韵味,主要体现在语言风格上。
【阅读方法】步骤一:抓住线索,理解文本内容文化游记散文要借助某一文化现象、文化景观、文人轶事、文化视角作为抒情载体,其中总是有某种线索。
这一线索就是散文组织安排材料的“纲”,往往以“游记”形式开始行文,要注意立足点的变化,理清行文脉络。
同时还要注意文章中时空的转换及作者的情感变化等。
步骤二:狠抓形象,探究精神实质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描写存有自己独特的态度或思想,而主旨却隐藏在字里行间,必须认真研读。
作者在写游记时并不是把游览中的见闻分毫不差地描绘出来,而是经过了非常明确的截选,有目的性的进行描写,我们必须稳准狠地抓住这些景物、场景或者人物。
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一切的截选和描写都为其主旨服务,是为了集中、鲜明地表现中心。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文化游记类散文的“意”与“形”》教案+专家点评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文化游记类散文的“意”与“形”》教案引言在游记类散文教学中,于教师而言,如何透过冷静的文字为学生提炼作者的生命感悟和浓烈情感,由“形”达“意”?这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的代华老师结合群文教学的方式,基于文化游记类散文《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看见的和看不见的镣铐》中聚焦的“普希金之死”,从“游—见—思—悟”四个维度逐层递进,深度探讨了“生”与“死”,并由“死”反向讨论“生”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或许不能决定死亡,但可以决定如何生。
一、文本选择《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看见的和看不见的镣铐》二、教学目标1. 由篇识类,了解文化游记类散文的一般性特点。
2. 对比阅读,引导学生把握谋篇布局的核心要义。
3. 延伸拓展,提升解答此类文本阅读试题的能力。
其中“对比阅读,引导学生把握谋篇布局的核心要义”为本课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流程1. 阅读两篇文本,从内容方面看两文有何共同之处?内容均含有:游览参观处的描写、人物生平事迹、作者的情感或思想。
关于两文共同人物普希金,文本各自写了些什么内容?用精练的语句完成表格。
2. 同样都谈到了普希金的“死亡”,两篇文本侧重点有哪些不同?诵读相关段落。
《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侧重“遗言”“死因”,展现了被来自社会的巨大痛苦所吞噬的普希金。
《看见的和看不见的镣铐》:侧重“最后时刻”,突出了最后时刻的毅然,为了捍卫尊严与名誉,不惜牺牲生命的勇气。
3. 同样的人物事件,进入作者的文章范畴,呈现了迥然的表述侧重点,为什么?4. 分析两文组材方式的差异。
(1)《看见的和看不见的镣铐》游览句捕捉(游踪):普希金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呼吸,都是在圣彼得堡止息的。
从莫斯科到托尔斯泰的庄园。
出了故居,我们拜谒托尔斯泰的墓地。
(2)《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游览句捕捉:汽车愈来愈靠近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刚到普斯科夫的时候……在普斯科夫,我们与当地作家交谈时探讨过普希金的性格发展。
文化风俗散文训练教案
文化风俗散文训练教案教案标题:文化风俗散文训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文化风俗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风俗的理解和尊重。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文化风俗散文的定义和特点。
2. 文化风俗散文的写作技巧。
3. 不同文化风俗的介绍和分析。
4. 文化风俗散文的写作训练。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等引起学生对文化风俗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文化风俗的了解和体验,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第二步:讲解文化风俗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15分钟)1. 介绍文化风俗散文的定义和特点,如以传统文化为主题、注重描写和抒发情感等。
2. 分析文化风俗散文的写作技巧,如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注重细节描写等。
第三步:介绍不同文化风俗(15分钟)1. 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风俗进行介绍,如中国的春节、美国的感恩节等。
2. 分析不同文化风俗的由来、特点和意义,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第四步:文化风俗散文的写作训练(25分钟)1. 给学生提供几个文化风俗的写作素材,如某个节日的庆祝活动、某个传统习俗的描述等。
2. 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素材进行散文写作,要求学生注重细节描写、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3.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互评和修改,提高写作水平。
第五步:总结和展示(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散文作品,分享写作心得和体会。
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文化风俗散文的重要性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
教学评估:1. 学生散文作品的评价,包括内容的准确性、表达的流畅性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2. 学生对不同文化风俗的理解和尊重程度的评估,通过讨论和互评等方式进行。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文化风俗散文写作训练,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2. 组织学生参观和体验不同文化风俗,增加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以上的教案建议和指导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可以进一步提供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教学资源。
散文游记教案
散文游记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散文游记的魅力教学目标:1. 了解散文游记的定义、特点和写作技巧;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散文游记的定义和特点:a. 散文游记是一种以游记为主题的散文体裁,旨在通过文字记录和描述作者的旅行经历和感受;b. 散文游记注重真实、生动的描写,以及对景色、人物、文化等的感悟和思考。
2. 散文游记的写作技巧:a. 选择合适的旅行主题和目的地;b. 注意观察和记录细节,包括景色、人物、氛围等;c. 运用形象、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d. 注重结构的安排,包括开头的吸引力、中间的承接和发展、结尾的总结和点题。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一篇精彩的散文游记,并与学生共同阅读和讨论,引发学生对散文游记的兴趣和好奇心。
知识讲解:2. 介绍散文游记的定义和特点,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写作实践:3. 分发游记写作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旅行目的地,并以散文游记的形式记录和描述自己的旅行经历。
4.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写作指导和技巧,开始撰写自己的散文游记。
5.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提供反馈和建议。
阅读理解:6. 分发几篇经典的散文游记给学生阅读,要求学生理解和分析其中的描写手法、情感表达等。
7. 进行相关的阅读理解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总结评价:8. 学生展示自己的散文游记,并进行互评和评价,分享写作心得和体会。
9. 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进步和创造力。
教学资源:1. 散文游记的范文和示例;2. 游记写作任务和指导;3. 经典散文游记的阅读材料;4. 阅读理解练习题;5. 学生写作成果展示的场所和设备。
教学评价:1. 学生的写作成果和表现;2. 学生对散文游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4. 学生的互评和评价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三散文专题复习三:文化游记类散文导学案编制人:季桂锋审核人:陈正燕【学习目标】1.了解文化游记类散文的文体特征;2.掌握文化游记类散文相应题型的解题方法;3.培养在整体阅读基础上规范、精准解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梳理知识,读透文本【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探究,反复阅读【教学过程】一知识储备【概念界定】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作者写游览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文章。
通过描绘某一地方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珍贵物产、风土人情,或者政治生活、社会风尚等来抒发情感、寄寓哲思,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情感性。
文化散文往往以种种形象或亲身经历,或生活事件,以小见大,表达对生命、生活、历史、社会、文化的永恒思考。
文化游记散文的特点:1、取材上的文化性,即所写对象是文化意味突出、文化含量丰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多借助名人、文化古迹,咏史怀人,阐发作者对此的认识和评价,有时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借古讽今,引发人们对历史、现实、人生、社会的深沉思考。
2、文化意识强烈,即明确地从文化角度和文化意识来表现对象。
3、文化解剖具有穿透力,即以独立的文化思考和深刻的文化思想来解剖事物的特征和发掘现象的本质。
4、行文上具有文化韵味,主要体现在语言风格上。
【阅读方法】步骤一:抓住线索,理解文本内容文化游记散文要借助某一文化现象、文化景观、文人轶事、文化视角作为抒情载体,其中总是有某种线索。
这一线索就是散文组织安排材料的“纲”,往往以“游记”形式开始行文,要注意立足点的变化,理清行文脉络。
同时还要注意文章中时空的转换及作者的情感变化等。
步骤二:狠抓形象,探究精神实质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描写存有自己独特的态度或思想,而主旨却隐藏在字里行间,必须认真研读。
作者在写游记时并不是把游览中的见闻分毫不差地描绘出来,而是经过了非常明确的截选,有目的性的进行描写,我们必须稳准狠地抓住这些景物、场景或者人物。
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一切的截选和描写都为其主旨服务,是为了集中、鲜明地表现中心。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等手法都是非常常见且重要的。
因此,要探寻到文中隐晦的“神”,必须理解文中“散”的“形”。
步骤三: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深刻内涵及作用【识记作用】二、真题回顾,明确考法(线索,作用)12.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
(5分)(2018·浙江卷《汴京的星河》)14.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6分)(2015·江苏卷《比邻而居》)1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 (2009·江苏卷《上善若水》)三、考点类型(一)线索、思路、作用【高考典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2018·浙江卷)汴京的星河叶文玲孩提时,我有许多美丽的憧憬,天真的梦。
那时,我最喜欢看天上的星河。
夏夜仰望那缀满星星的夜空,我会几个小时地坐着发痴,小脑瓜里整个儿盘旋着关于星星月亮的种种神话传说。
于是,我总相信月宫里有嫦娥,早晚有一天会从那影影绰绰的桂花树下飘飘走出,而那璀璨的星星呢,一定是那些调皮的小仙女随意抛洒的宝石珠贝。
我很想什么时候飞上天去,抓住天幕的一角轻轻一抖,让这些明亮得耀眼的珠宝纷纷落下来,穿过云端,落到人间,傻念头想过万万千,我却从不以为可笑,倒觉得这些记忆,永远像蜜汁一样醇甜。
大概就因为这颗未泯的童心吧,一些别人认为是不算稀奇的事,在我,却总要兴奋得大喊大叫。
现在,我就又想叫喊了:最近,我真的看见了天上落下的星河——那明亮得耀眼的珠宝。
那是在汴京——开封。
这个赫赫有名的宋代京都汴梁城,果真又一次牵下了天上的星河,让无数次揣想过《东京梦华录》笔下灯宵月夕的我,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
素享盛誉的汴京,果不负人愿。
在月华皎皎的元宵节,它再次以花光满路千门如昼的姿颜,呈现了它非同寻常的辉煌。
非是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外来客言辞夸大,我总觉得在汴京看灯会,别有一番意趣,在灯会中看汴京,别有一番别处难以得见的古城神韵和京都风光。
这种新奇有趣的感觉缘何而来?是因了那些盏灯,也因了那看灯的人,也因了那挂灯的街。
先说那街。
汴京的街,古今相映成趣,一片繁荣。
路这厢,高高耸立起一幢幢现代化大楼;路那厢,则一色是明清风味的木柱木门木栅,特别是那雕镂朱漆的木窗棂,很能教人想起白话小说中所写的布衣小帽的“市井人家”。
甚至连门口那长垂的竹帘一动,你都会蓦然一惊:是要走出一位肩搭长巾鼻头抹了点白粉的“酒保”,还是珠钗满头罗裙曳地的“女娇娃”?且说那人。
也许正月正是“闲月”吧,不大的汴京城竟拥集了这么多的“闲人”。
紧挨着相国寺的小商品市场,设在一条长而又长的窄巷内,天天人头攒动,熙来攘往,那琳琅满目的小摊和形形色色的顾客,还真像升平鼎盛的北宋“相国寺万姓交易”的盛况呢!那儿,摆着那么多卖各色小吃的食摊,香气四溢,烟雾腾腾,碗盏丁冬,吆声大作。
那个素享盛名的“第一楼”,更是整日价顾客盈门,座无虚席。
这一切,不也大有向以时令小吃著称天下的汴京城遗风么?但是,我晓得,这盛况,这胜景,前些年是断断没有的,假如没有改革开放的新经济政策带来的繁荣,一向贫寒的豫东农民,能这样衣帽鲜亮亮、脸上油光光地率领举家老小来开封大饱眼福和口福吗?今年,到开封游逛的人特别多,逛街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来观灯。
再说那灯。
我们抵达之时,虽是正午,却见鼓楼、龙亭这些主要街区,俱已“东风夜放花千树”了。
说也怪,越盼淡月胧明,偏偏日落迟迟,待挨得黄昏近,笑语喧,好心的主人却又劝阻道:此时去观灯,保准你们挨都挨不到跟前!纵然心急难耐,也只好耐下心来,远远地站在门口,放眼眺望长街,果然是人潮滚滚,黑压压一片。
虽未亲临,可是一阵阵传来的欢声笑浪,越发教你心痒痒得如痴如醉了。
好容易等到了“灯火阑珊”时。
哦,这话儿也许不算准确,已是夜露生凉月横中天了,兴致浓浓的观灯人,还是一簇簇一队队地蜂拥不绝。
汴京城名不虚传,而汴京人也果有奇术异能!你看那一盏盏巧夺天工的彩灯,真个是收尽了祥云五色荧煌炫转,那千百盏争奇斗俏的灯,一一地当街密密地排列开来,交相辉映,金光四射。
近近地看,真是千姿百态,大放光华,直教人眼花缭乱;远远地望,只见高高低低,五颜六色,飞旋流转,闪闪烁烁,道它是银河垂地,一点也不夸张。
不信的话,此时你抬头望望中天,平日如练的素月,也悄然失色,端端地消淡了很多光华。
古人观灯,只能欣赏那奇巧百端的扎灯技艺,点的是蜡烛,糊的是绢纸,纵然巧夺天工,也难经风吹雪打;而今的灯,有了科学技术辅佐,自然更加高明。
你看那腾跃而起的奔马灯浑身通亮,那纵马奔驰的勇士目光如炬;那能与人对话的机器娃娃灯前趋后仰,憨态可掬;那大书“为民作主”的扇子灯来回穿梭,熠熠生辉。
呵,怪不得,所有的看灯人都不恋恋于那些只有光色,只亮不转的小灯,却把以上那些巨大的,既有传统技巧,又有现代化特色的新鲜有趣的大转灯,密匝匝地围了个水泄不通。
[来源:] 一点不错,尽管灯节是古老传统,但人,毕竟是80 年代的人,现代人最仰慕的还是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啊!兴尽欲归时,在长街的拐角处,却又见到了一幅教我怦然心动的景象——一间小木楼的门窗呀地一声启开,一根长竹竿软软地伸将出来,竹竿头上,滴溜溜地悬了一盏八角宫灯,那宫灯虽小,款式却玲珑剔透,做工也极精致细巧。
一时间,我没看清灯壁上那悠悠旋转的花卉图样,只觉得像飘过去一簇飞花,一团流云……我看得呆了,循了那挑灯的手望去,恍恍的灯影下,只见是一个穿猩红雪衫的姑娘。
许是那衣衫太红,那灯光太朦胧了,我看不清姑娘的眉眼儿,只见她那笑盈盈的脸蛋儿,被身上那件红衫,手中的那盏红灯,映照成了一团艳艳的红云……那红云,那灯影,久久地晃在我的眼前,直伴着我进入梦境。
午夜,我果然重温了少年时的梦——我见那闪闪烁烁的星星,都从天河里飞溅下来,变成了“灯雨”,洒落在汴京城……(本文有删改)10.作者的兴奋情绪在文中画横线部分表现为怎样的语言特点?(4分)①用词夸饰,辞彩绚丽。
②运用铺陈、排比语句。
③语气急切:用副词“果有”“真个”等加强语气,用“你看”“你抬头”等表现急于分享的兴奋心情。
1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连用10个“一”,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5分)①连用10个“一”将“东京梦华”定格于一个特定的现实场景,使得作品有开有合。
②前文渲染的是“闹”,此处连用“一”凸显的是“静”,形成强烈反差。
③前文铺陈的是“繁”,此处聚焦于“一”,梦与现实交相呼应,让作品余韵十足。
12.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
(5分)①先写街的繁荣做铺垫,引出人潮汹涌。
②再写游人众多,为后面观灯受阻埋下伏笔。
③最后写观灯盛况,把作品推向高潮并点题。
④层层铺垫,层层推进。
13.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
(6分)①庆幸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对城市发展新气象感到新奇。
②有感于游人众多,人民生活富裕,精神焕发。
③现代科技让汴京灯节重现历史繁华,实现了“我”的“星河梦”。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1~14题上善若水张笑天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
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
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上善是最高的善。
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
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
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而2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史记。
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
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
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
它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
又令人隐隐不安。
都江堰不会切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
人很累,鱼也很累。
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
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
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
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