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治疗方案
![苯丙酮尿症-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16fd52561252d381eb6e32.png)
探究发病原因
• 基因解码研究表明,苯丙酮尿症主要是由于基因突变所致,如PAH基因。 • PAH基因对苯丙氨酸羟化酶发出制造指令。这种酶将氨基酸苯丙氨酸转化为体
内其他重要的化合物。如果基因突变降低了苯丙氨酸羟化酶的活性,那么从 饮食中的获得的苯丙氨酸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吸收。 • 结果,这种氨基酸在血液和其他组织中不断积累生成毒性水平,尤其会对脑 组织造成损伤,因为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对苯丙氨酸含量特别敏感,这种物质 过量会导致脑损伤。
• 饮食治疗:
• 这是治疗疾病较为有效的方法,临床上对于苯丙酮尿症的患者来说应该是进食低苯丙 氨酸的饮食。
• 但是也需要注意蛋白水解物的供给,保证身体每天对蛋白合成所需要的氨基酸的补充, 饮食中也需要适量补充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随时调整自己的饮食方式。
• 患病后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能身体散发霉味或老鼠般的气味,这是因为体内过量 苯丙氨酸产生的副作用,而且患有典型性苯丙酮尿症的患儿比没有患病的家庭成员的 皮肤和头发的颜色而更加浅,且易有湿疹等皮肤疾病。
• 这些症状虽然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一些容易辨识的特征,但是对于缺乏相关经验的基层 医务人员常常引起漏诊、误诊。普通诊断也不能明确导致疾病发生的具体位点和基因 序列,而基因解码基因检测可以找到具体位点,为生育提供具体可行的指导意见。
苯丙酮尿症
丙苯氨酸血症
前言
• 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又称苯丙氨酸血症,是一种儿科常 见的遗传性基因病,如果苯丙酮尿症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体内的苯丙氨酸 不断的累积会导致智力残疾以及其它严重的健康问题。佳学基因苯丙酮尿症 致病基因鉴定,可精准、快速明确患者发病的基因原因,根据致病基因寻找、 设计治疗方案,指导基因矫正,避免后代或二胎再次患病。
《苯丙酮尿症》课件
![《苯丙酮尿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88f3475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57.png)
诊断标准
通过新生儿筛查、血液苯丙氨酸 浓度测定、尿液有机酸分析等手 段确诊。
鉴别诊断
与其他导致智力低下的疾病进行 鉴别,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 症、脑发育迟缓等。
02
CATALOGUE
苯丙酮尿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
基因突变
导致苯丙氨酸无法正常代谢,进而引 发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与PAH基因突变有关,导 致酶活性降低或完全丧失。
《苯丙酮尿症》 ppt课件
目 录
• 苯丙酮尿症概述 • 苯丙酮尿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 苯丙酮尿症的治疗与康复 • 苯丙酮尿症的预防与筛查 • 苯丙酮尿症的案例分享
01
CATALOGUE
苯丙酮尿症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罕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肝脏中 苯丙氨酸羟化酶活性降低或丧失,使得苯丙氨酸不能正常代谢,进而引发一系 列症状。
分为典型和非典型苯丙酮尿症,典型 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非 典型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遗传特点
父母携带致病基因可将疾病遗传给下 一代,患者与正常人婚配子女患病概 率为50%。
03
CATALOGUE
苯丙酮尿症的治疗与康复
饮食治疗
总结词
通过调整饮食,控制苯丙氨酸 摄入,以降低体内苯丙氨酸水
康复训练案例
案例一
小刘,男,6岁,患有苯丙酮尿症。在医生的建议下,家长为孩子进行了康复训练,包 括语言、认知和运动等方面。经过一年的康复训练,孩子的语言和认知能力有了明显的
提高。
案例二
小赵,女,8岁,患有苯丙酮尿症。在康复训练中,孩子表现出对音乐和舞蹈的浓厚兴 趣。家长和医生根据孩子的兴趣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计划,通过音乐和舞蹈的训练提高 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和自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的身体状况稳定,智力发育正
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https://img.taocdn.com/s3/m/afe33d637e21af45b307a8aa.png)
苯丙酮尿症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同时又是先天性氨基酸代谢障碍病,在我国发病率为万分之一,生过一个病儿的母亲再次生育时发病率25%,近亲婚配中发病率明显增高。
患儿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使吃进去的苯丙氨酸不能正常转化,而是变成苯丙酮酸,从尿和汗中排出,发出异常的臭味,所以成为苯丙酮尿症。
体内的苯丙氨酸累积过多,可使皮肤、毛发变白。
严重时,苯丙氨酸堆积在脑组织中,使患儿智力低下、表情痴呆、惊厥。
由于染色体基因突变引起先天性酶缺陷,病儿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使苯丙酸不能氧化成为酪氨酸,而只能变为苯丙酮酸,大量苯丙氨酸及其代谢产物苯丙酮酸堆积在血液及脑脊液中,使脑组织的发育受到明显的影响,以致病儿智力落后。
同时过量的代谢产物由尿排出形成苯丙酮尿。
过量的苯丙氨酸能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使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的过程受阻,因而皮肤、毛发的色素减少。
苯丙酮尿症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种。
典型PKU是由于患儿肝细胞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不能将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
苯丙氨酸在血中、脑脊液各种组织和尿液中浓度极度增高,同时产生大量苯丙酮酸、苯乙酸、苯乳酸和对羟基苯丙酮酸等旁路代谢产物并自尿中排出。
高浓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的苯丙氨酸及其旁路代谢产物可导致脑细胞受损。
非典型PKU是由于鸟苷三磷酸环化水合酶、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或二氢生物蝶呤还原酶缺乏所致,它们是合成或再生四氢生物蝶呤所必需的酶,而四氢生物蝶呤是苯丙氨酸、氨酸等在羟化过程中所必需的辅酶,缺乏时不仅苯丙氨酸不能氧化成酪氨酸,而且造成多巴胺5-羟色胺等重要神经递质缺乏,加重神经系统的功能损害。
苯丙酮尿症( p h e n l k e t o n u r i a ,P K U ) 主要是由于编码苯丙氨酸羟化酶( PAH)的基因突变,导致肝脏 P A H活性降低或缺乏所致。
P K U的主要致病基因是苯丙氨酸羟化酶 ( P A H ) 基因, 1 9 8 3 年该基因被定位在 1 2 q 2 2 — 2 4 ,大小为100kb左右。
pku阴性是什么意思【医学健康养生常识】
![pku阴性是什么意思【医学健康养生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69335aa6bceb19e8b9f6ba03.png)
pku阴性是什么意思文章导读pku是指本丙酮尿症的筛查,这是一种酶如果出现缺陷,常常会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如果是阴性,说明孩子没有这种病情,不用担心,苯丙酮尿症是一种氨基酸代谢类的疾病,它是指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的酶出现缺陷,常常会导致孩子出现发育迟缓,孩子神经精神出现异常,有的时候孩子的皮肤毛发也会表现为异常。
什么是苯丙酮尿症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是由于苯丙氨酸(PA)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使得苯丙氨酸不能转变成为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
本病在遗传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疾病中比较常见,其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临床表现不均一,主要临床特征为智力低下、精神神经症状、湿疹、皮肤抓痕征及色素脱失和鼠气味等、脑电图异常。
如果能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则前述临床表现可不发生,智力正常,脑电图异常也可得到恢复。
临床表现 1.生长发育迟缓除躯体生长发育迟缓外,主要表现在智力发育迟缓。
表现在智商低于同龄正常儿,生后4~9个月即可出现。
重型者智商低于50,语言发育障碍尤为明显,这些表现提示大脑发育障碍。
2.神经精神表现由于有脑萎缩而有小脑畸形,反复发作的抽搐,但随年龄增大而减轻。
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
常有兴奋不安、多动和异常行为。
3.皮肤毛发表现皮肤常干燥,易有湿疹和皮肤划痕症。
由于酪氨酸酶受抑,使黑色素合成减少,故患儿毛发色淡而呈棕色。
4.其他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苯丙氨酸从另一通路产生苯乳酸和苯乙酸增多,从汗液和尿中排出而有霉臭味(或鼠气味)。
病因苯丙氨酸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之一。
正常人每日需要的摄入量约为200~500毫克,其中1/3供合成蛋白,2/3则通过肝细胞中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的转化为酪氨酸,以合成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和黑色素等。
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的过程中,除需PAH外,还必须有四氢生物蝶呤(BH4)作为辅酶参与。
基因突变有可能造成相关酶的活性缺陷,致使苯丙氨酸发生异常累积。
小儿苯丙酮尿症护理PPT课件
![小儿苯丙酮尿症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135188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64.png)
为什么需要护理?
饮食管理
制定低苯丙氨酸饮食方案,限制高苯丙氨酸 食物的摄入,如肉类、鱼类、奶制品等。
使用特殊配方奶粉和营养补充剂,以确保孩 子的生长发育。
为什么需要护理?
心理支持
为患儿及其家庭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应对疾 病带来的压力。
参加支持小组可以改善家庭的适应能力和心 理健康。
定期与营养师沟通,确保饮食均衡。
如何进行有效护理? 健康监测
记录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和情绪变化,及时调整 护理措施。
使用健康监测工具,定期评估效果。
谢Hale Waihona Puke 观看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识别可能的心理问 题。
及时提供心理干预,帮助孩子适应生活。
如何进行有效护理?
如何进行有效护理?
教育与培训
对家庭和学校进行有关苯丙酮尿症的知识教育, 增强他们的护理能力。
提供相关材料和培训课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疾病。
如何进行有效护理? 饮食计划
制定详细的饮食计划,包括每日食物的种类和分 量。
谁会参与护理?
谁会参与护理?
医疗团队
包括儿科医生、营养师、遗传咨询师和心理医生 等多学科团队。
各专业人员协作,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
谁会参与护理?
家庭角色
家庭成员需要积极参与孩子的日常护理和饮食管 理。
教育家庭成员识别症状并及时就医。
谁会参与护理?
学校支持
学校老师应了解孩子的特殊需求,提供必要的支 持和适当的学习环境。
什么是小儿苯丙酮尿症?
病因
该病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的突变引起,具有常 染色体隐性遗传特征。
父母双方均为携带者时,子女有25%的机会患病 。
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https://img.taocdn.com/s3/m/119064c45022aaea998f0f3d.png)
发病机制
最常见的PAH突变中的某些突变即发生于催化区和四聚体区的 交界处。 不同的PAH基因的突变使PAH活性受影响的程度不同,对PAH 结构的影响也不一样。Camez等用不同的表达系统揭示PAH突变: Leu348Val、Ser349Leu、Val388Met引起PAH蛋白有折叠缺陷。 将突变的PAH蛋白在大肠埃希杆菌中表达显示比野生型PAH蛋白 有对热不稳定,降解的时间过程也不相同。Bjorgo等研究了 PAH7种错义点突变,即R252G/Q、L255V/S、A259V/T及R270S。 另外还有一种突变为G272X。
①具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特征;②证实Garrod基因作用的主 要原理,遗传因素决定化学反应及个体生物化学差异;③PKU 是以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mia)为表现型的疾病, 只有当等位基因表达于高水平左旋苯丙氨酸(L-phenylalanine)环 境时才能发病。
概述
因此,最终表现型是血统与营养(nature and nutrition)或基因与 环境相结合的产物。
发病机制
突变的基因型有纯合子、杂合子和复合性杂合子。Scriver等于 1996年综述了PAH基因突变,在全世界26个国家,81位研究者 分析了3986突变的染色体,确定了243种不同的突变。到1999 年3月Zekanowski等在论文中指出: 世界上PAH基因突变已达350种以上。该作者研究了编码PAH 酶调节区: 部分的外显子3突变可引起经典的PKU、轻度的PKU和轻度的 高苯丙氨酸血症,后者的突变常位于71~94位的氨基酸残基。 汪宁指出到1998年4月止全世界PAH基因突变已增加到390种。
临床表现
行为异常表现为多动、易激惹、激越行为和情绪不稳等,见于 约60%以上的患儿。3.癫痫发作是本病的又一特征,常在1岁左 右发病,约25%的严重智力迟钝患儿可有癫痫发作。临床表现 最常见为屈肌痉挛(flexor spasm),其次为失神性发作和全面性 强直-阵挛性发作,也可见婴儿痉挛症。随年龄长大,婴儿痉挛 发作减少,转变为小发作或大发作。4.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异常 发现不多,1/3患儿正常;1/3有轻微多动、震颤、腱反射亢进、 踝阵挛等;锥体束征较常见;不自主运动如扭转痉挛、手足徐 动、肌张力障碍等以及明显小脑性共济失调也有过报道,但很 少见。
最新高二生物-苯丙酮尿症 精品
![最新高二生物-苯丙酮尿症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424f3dcbb14e852458fb57b9.png)
苯丙酮尿症典型的苯丙酮尿症(苯丙氨酸血症;苯丙酮性精神发育不良)一种先天性氨基酸代谢障碍,以苯丙氨酸羟化酶活性缺乏,致血浆苯丙氨酸浓度升高为特征,常造成严重智能迟缓.大多数人群中发现有典型的苯丙酮尿症(PKU),但在德系犹太人和黑人中少见.在美国发病率为1/16000活产婴儿.典型的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苯丙氨酸是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正常条件下,若体内过量则羟化成酪氨酸而排除,该反应需要苯丙氨酸羟化酶参与.若该酶无活性,则苯丙氨酸堆积在血中,并主要经尿以原型排出;部分苯丙氨酸经转氨基作用转变为苯丙酮酸,后者进一步代谢为苯乙酸,苯乳酸和正羟苯乙酸,这些都从尿中排出.症状和体征新生儿期常无症状,偶尔,婴儿有嗜睡或喂养困难.智能迟缓是最重要的表现,一般程度较重,主要发生在未经治疗的患者中.患儿的头发,皮肤和眼睛的颜色比他的家庭成员浅.某些患儿可出现婴儿湿疹样皮疹.患儿可出现许多神经症状和体征,特别是影响反射.年长儿可有癫痫小发作和大发作,异常脑电图发生率约为75%~90%.患儿表现出过度的活动和精神病状态,由于尿和汗液有苯乙酸存在,出现令人极不愉快的鼠尿味.诊断大多数的苯丙酮尿症都有可能在产前得到诊断.诊断包括家族史;以及从培养的羊水细胞或绒毛膜标本中分离出DNA,而后通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双亲或先证者的片段特性进行比较.对某些家庭,也可以进行直接的基因突变的分析.由于通常在新生儿中缺乏症状,实验室筛查是强制性的.早期诊断是根据检测血浆苯丙氨酸浓度升高而酪氨浓度正常或降低.虽然有人提出以血浆苯丙尿酸浓度20mg/dl(1.2mM/L)作为标准,用以区分典型的苯丙酮尿症和其他的高苯丙氨酸血症(见下文),但确切的血浆浓度标准还没有确定.不能单用血浆苯丙氨酸浓度作为区分典型的苯丙酮尿症与其他严重的高苯丙氨酸血症(见下文)的指标.准确地区分需要分析肝脏苯丙氨酸羟化酶的活性,在典型的苯丙酮尿症中这种酶活性完全缺失,而在高苯丙氨酸血症中还有正常的5%~15%的活性.正常情况下,肝脏是唯一可以测得苯丙氨酸的脏器.需要寻找更好的区分方法.在摄入中等量奶(苯丙氨酸的来源)以后至少48小时,所有新生儿都应进行苯丙酮尿症筛查.一般用Guthrie抑制试验.在苯丙氨酸依赖的草杆菌培养基中,放入滴有新生儿血的滤纸片,用另几张含有不同量苯丙氨酸的滤纸作为对照,围绕滤纸片的草杆菌生长范围的大小与苯丙氨酸含量成比例.另一种筛选方法是在尿标本中或湿尿布上滴几滴10%的氯化铁(有市售的测试纸),呈现深蓝绿色表示有苯丙酮酸存在.如果婴儿有PKU家族史,尿的检查在新生儿期后即可进行.应在1岁内定期检查,一般每周一次.4~6周龄后,异常高水平的苯丙氨酸的代谢产物可能在尿中出现,包括苯丙酮酸,苯乳酸,苯乙酸以及正羟苯乙酸.筛查结果必须通过更精确的试验加以证实,例如荧光法或离子交换柱色谱法.治疗治疗的目的是通过限制患儿苯丙酮酸的摄入,使必需氨基酸的摄入既能满足需求而又不过量,这样就可以使患儿既能正常生长发育,同时又防止了苯丙氨酸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积蓄.由于所有天然的蛋白质都含有4%左右的苯丙氨酸,所以既要满足蛋白质的需要而又不超过苯丙氨酸的需要量是不可能的.因而应该以酪蛋白水解产物(已处理去除苯丙氨酸)或氨基酸的混和产物组成食谱中主要的蛋白部分.Lofenalac已在美国广泛使用,它是不含有苯丙氨酸的完全食物,可用以代替牛奶.低蛋白的天然食物,如水果,蔬菜,某些谷类等是可以进食的.通过测定自然蛋白质中的苯丙氨酸含量和Lofenalac中残余的苯丙氨酸含量(75mg/100g 干粉)来确定达到苯丙氨酸需要量的补充量.苯丙氨酸需要量随体重,年龄而变化,从出生第一个月的每天40~70mg/kg,降到第一年末的20~40mg/kg.不含苯丙氨酸的饮食是有效的,它们既可以有效地控制血苯丙氨酸的水平又允许在选择天然食品时有更大的余地.XP类似物,PhenexⅠ,PhenexⅡ,Pheny-Free是其他一些不含苯丙氨酸的完全食物;PKU-1,PKU-2,PKU-3以及Maxamum不含脂肪,提供的能量比其他配方少.必须检测患儿的血浆苯丙氨酸水平.治疗必须在出生后第一天就开始,以免发生智能发育迟缓.早期的和达到良好平衡状态的治疗可以使发育正常,并防止中枢神经系统受影响.在2~3岁后开始的治疗,可能仅对控制极端的好动和顽固的癫痫有效.治疗时间的长短还没有完全解决.虽然以前认为当脑髓鞘完全形成以后停止治疗是安全的,然而有关智商(IQ)下降以及学习和行为问题发生的报道导致对这一建议的重新考虑.目前的资料提议,饮食控制应该是终生的.母亲苯丙酮尿症,如果未经治疗,对胎儿有严重的影响.这种妊娠的结果是绝大部分的婴儿有智能和体格发育延迟,小头畸形和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也高.在妊娠前控制母亲的苯丙酮酸水平可以预防这些后遗症,经验也表明这种治疗是有效的.。
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https://img.taocdn.com/s3/m/b353a70190c69ec3d5bb75f7.png)
概述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先天氨基酸代谢障碍性疾 病,由于染色体基因突变导致肝脏中苯丙氨 酸羟化酶(PAH)缺陷从而引起苯丙氨酸(PA) (PAH)缺陷从而引起苯丙氨酸(PA)代 酸羟化酶(PAH)缺陷从而引起苯丙氨酸(PA)代 谢障碍, 谢障碍,尿中排出大量的苯丙酮酸等代谢产 物而得名。本病常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 物而得名。本病常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 是引起小儿智残的重要疾病之一。我国PKU PKU的 是引起小儿智残的重要疾病之一。我国PKU的 发病率约为1/16,500 1/16,500。 发病率约为1/16,500。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我国发病率1/16500 我国发病率 生化基础: 生化基础:肝脏苯丙氨酸代谢途径 酶缺陷导致苯丙氨酸代 谢障碍
后果: 后果:①体内苯丙氨酸及旁路代谢产物大 量堆积,损伤神经系统; 量堆积,损伤神经系统; 大量苯丙酮酸及代谢产物苯乙酸、 ②大量苯丙酮酸及代谢产物苯乙酸、 苯乳酸从尿中排出; 苯乳酸从尿中排出;
TPH 5-羟色胺酸 羟色胺酸
SR
6丙酮酰 四氢蝶呤 丙酮酰-四氢蝶呤 丙酮酰
临床表现
经典型PKU:占95%~99%,出生时可无任何 : 经典型 , 临床表现,通常3~6个月初现症状。重症患儿 个月初现症状。 临床表现,通常 个月初现症状 生后一周可出现症状,如吸吮差, 生后一周可出现症状,如吸吮差,自主运动 减少等; 减少等; 非经典型PKU:占1%~5%,神经系统症状出 非经典型 : , 现早且更为严重;重度6-PTS缺乏症早产率 现早且更为严重;重度 缺乏症早产率 较高,出生体重较低; 较高,出生体重较低; 未经治疗PKU患者所生子女 未经治疗 患者所生子女
患儿初生时正常,通常在生后3 患儿初生时正常,通常在生后3~6个月开始 出现症状,以后症状渐趋典型。 出现症状,以后症状渐趋典型。 神经系统:生后4 (一)神经系统:生后4-9个月开始有明显的 智力发育迟缓,语言发育障碍尤甚, 智力发育迟缓,语言发育障碍尤甚,近半数 合并有癫痫发作,其中约1/3为婴儿痉挛症, 1/3为婴儿痉挛症 合并有癫痫发作,其中约1/3为婴儿痉挛症, 多在生后18个月以前出现。约80%有脑电图异 多在生后18个月以前出现。 80%有脑电图异 18个月以前出现 可表现为高峰节律紊乱、灶性棘波等, 常,可表现为高峰节律紊乱、灶性棘波等, 癫痫发作可随年龄增长而变换发作形式, 癫痫发作可随年龄增长而变换发作形式,绝 大多数患儿有抑郁、多动、 大多数患儿有抑郁、多动、孤独症倾向等精 神行为异常, 神行为异常,如不进行及时合理的治疗最终 将造成中度至极重度的智力低下。 将的缺乏, 由于该症患者肝脏中苯丙氨酸羟化酶的缺乏, 导致苯丙氨酸不能转化为酪氨酸, 导致苯丙氨酸不能转化为酪氨酸,而蓄积在 体内,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 体内,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同时导致 酪氨酸、多巴、肾上腺素、 酪氨酸、多巴、肾上腺素、黑色素等生理活 性物质的合成障碍,引起一系列的病理改变。 性物质的合成障碍,引起一系列的病理改变。
苯丙酮尿症缺乏的酶 -回复
![苯丙酮尿症缺乏的酶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ac046874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2a.png)
苯丙酮尿症缺乏的酶-回复苯丙酮尿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代谢病,其特征是在体内积累苯丙酮和其衍生物,导致神经系统受损。
这种疾病是由苯丙酮尿症缺乏的酶引起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一步一步回答关于苯丙酮尿症缺乏的酶的问题。
第一步:什么是苯丙酮尿症?苯丙酮尿症是一种遗传代谢病,主要由苯丙酮尿症缺乏的酶引起。
正常情况下,苯丙酮酸通过苯丙酮尿症酶转化为酪氨酸和酪氨酸酸。
然而,当苯丙酮酸无法被代谢时,它会在体内积累,导致苯丙酮尿症的症状。
第二步:苯丙酮尿症缺乏的酶是什么?苯丙酮尿症缺乏的酶是苯丙酮尿症酶,也被称为苯丙酮酸羧化酶。
这种酶在体内负责将苯丙酮酸转化为酪氨酸和酪氨酸酸。
缺乏苯丙酮尿症酶会导致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从而引发苯丙酮尿症。
第三步:苯丙酮尿症缺乏的酶是如何遗传的?苯丙酮尿症缺乏的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这种基因突变可以是来自一个或两个父亲的突变基因。
这种遗传方式被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苯丙酮尿症的患病率约为1/10,000到1/20,000之间,而携带这种基因突变的人群更为普遍。
第四步:苯丙酮尿症缺乏的酶会导致什么症状?苯丙酮尿症缺乏的酶会导致苯丙酮和其衍生物在体内积累,从而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这些损害可能表现为智力发育延迟、异常行为、抽搐、运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检测和治疗,苯丙酮尿症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智力障碍和神经系统损伤。
第五步:如何诊断苯丙酮尿症缺乏的酶?苯丙酮尿症缺乏的酶可通过对尿液中代谢产物的检测来诊断。
通常,在新生儿筛查中进行苯丙酮尿症的检测,以便尽早发现该病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此外,基因检测也可以用来确认诊断,并确定突变基因的类型和来源。
第六步:治疗苯丙酮尿症缺乏的酶有哪些方法?治疗苯丙酮尿症的关键是限制摄入含苯丙酮酸的食物,例如肉类、奶制品和谷物。
患者需要遵循严格的苯丙酮酸低蛋白饮食,以减少苯丙酮酸的积累。
此外,患者通常需要补充特殊的酪氨酸酸和其他必需氨基酸的配方。
一些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接受酪氨酸激酶酶替代治疗。
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https://img.taocdn.com/s3/m/9fb64616844769eae009ed85.png)
概 论
• 定义、特点及历史 • 发病机制 • 遗传学基础
• 临床表现
• 辅助检查
• 诊断及治疗
• 预防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1)典型PKU
• 1)尿三氯化铁试验:绿色为阳性; • 2)尿二硝基苯肼试验:黄色沉淀为阳性。 • 3)血苯丙氨酸(Phe)生化定量:适用于新 生儿 筛查阳性者,典型PKU生后乳类喂养数日血 Phe>1.22mmol/L(20mg/dl),血酪氨酸为正常或 稍低。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 (2)BH4缺乏症
• 1)尿蝶呤分析 :主要用于PKU鉴别诊断。应用高
压液相层析(HPLC)测定尿液中新蝶呤(N)和生物蝶 呤(B)的含量。如6-PTS缺乏,N/B升高,N排出升高。 GTP-CH缺乏,蝶呤总量排出减少。
• 2)BH4负荷试验:口服20mg/(kg.d),3d,血Phe、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概 论
• 定义、特点及历史 • 发病机制 • 遗传学基础
• 临床表现
• 辅助检查
• 诊断及治疗
• 预防
遗传学基础
PKU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经典型PKU的分子病理基础是PAH基因 突变。导致PAH活性降低或活性丧失所 致。12q22-12q24 BH4型所涉及的三个酶的编码基因均已定 位,任何一个编码基因发生病理突变均可 造成相关酶活性缺陷,致使苯丙氨酸发生 异常积聚。
•
临床表现
• 2、皮肤:
90%数月后出现黑色素不足, 毛发、皮 肤、虹膜色泽变浅, 1/3患儿皮肤干燥,常年患湿疹。
• 3、体味:由于尿液及汗液中排出较多苯乙酸,可有
明显鼠尿臭味。 • 无症状女性患者的孩子 常伴胎儿智力低下,小脑畸形。
《儿科学》苯丙酮尿症
![《儿科学》苯丙酮尿症](https://img.taocdn.com/s3/m/0f40d0f2cc7931b764ce1519.png)
苯丙酮尿症苯丙酮尿症(PKU)是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酶缺陷,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液中大量排出。
本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真题库】苯丙酮尿症的遗传形式为(2002)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解析]:本病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一、发病机制本病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种。
典型PKU是由于患儿肝细胞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PAH),不能将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
苯丙氨酸在血、脑脊液、各种组织和尿液中浓度极度增高,同时产生大量旁路代谢产物并自尿中排出。
高浓度的苯丙氨酸及其旁路代谢产物可导致细胞受损,同时酪氨酸生成减少致使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和黑色素合成不足。
非典型PKU是四氢生物喋呤缺乏型,它是由于鸟苷三磷酸环化水合酶、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或二氢生物蝶呤还原酶缺乏所致,这些酶是合成或再生四氢生物蝶呤所必需的酶,而四氢生物蝶呤是苯丙氨酸、酪氨酸等在羟化过程中所必需的辅酶,缺乏时不仅苯丙氨酸不能氧化成酪氨酸,而且造成多巴胺、5-羟色胺等重要神经递质缺乏,加重神经系统的功能损害。
【真题库】1苯丙酮尿症血液中增高的是B.苯丙氨酸【真题库】2导致非典型苯丙酮尿症,是由于缺乏(2005)C.四氢生物蝶呤【真题库】3典型苯丙酮尿症是由于缺乏(2005)B 苯丙氨酸羟化酶二、临床表现患儿出生时都正常,通常在3~6个月时初现症状,l 岁时症状明显。
(一)神经系统以智能发育落后为主,可有行为异常、多动或有肌痉挛、癫痫小发作,甚至惊厥,少数肌张力增高和腱反射亢进。
(二)外观出生数月后因黑色素合成不足,毛发、皮肤和虹膜色泽变浅。
皮肤干燥,常伴湿疹。
(三)其他尿和汗液有特殊鼠尿臭味。
【真题库】1.苯丙酮尿症患儿最突出临床表现是A 惊厥B 智能发育落后C 肌张力增高D 毛发皮肤色泽变浅E 尿和汗液有鼠臭味[解析]:苯丙酮尿症患儿临床主要表现为智能低下,惊厥发作和色素减少。
尤以尿和汗液有鼠臭味最突出。
【真题库】2.男,1岁,头发稀黄,皮肤白嫩,头不能竖起,间断抽搐,尿有鼠尿味。
内分泌科常见疾病苯丙酮尿症健康宣教
![内分泌科常见疾病苯丙酮尿症健康宣教](https://img.taocdn.com/s3/m/8f878d27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8.png)
02
血液检测:检测血液中的苯丙氨 酸浓度
0 3 基因检测:检测苯丙氨酸羟化酶 基因突变
0 4 脑电图检查:检查脑电波,判断 是否有癫痫发作风险
0 5 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检 查脑部结构,判断是否有脑损伤
0 6 智力测试:评估智力发育情况, 判断是否有智力障碍
鉴别诊断
苯丙酮尿症与其他遗传
01
03
病因:苯丙氨酸代谢 途径中的酶缺陷
苯丙酮尿症的病因
基因突变:苯丙 氨酸羟化酶 (PAH)基因突 变导致酶活性降 低或丧失
01
环境因素:孕期 接触有毒物质、 辐射等可能导致 基因突变
03
02
遗传因素:父母 双方均携带PAH 基因突变,遗传 给下一代
04
营养不良:孕期 营养不良可能导 致胎儿发育不良, 增加患病风险
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册、宣传 单等资料,发放给患者及其家属,
方便他们随时查阅。
线上教育: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 等线上平台,发布疾病知识、治疗 方案和注意事项,方便患者及其家
属随时查阅。
视频教育:制作疾病知识、治疗 方案和注意事项的视频,方便患
者及其家属随时观看。
健康讲座:定期举办健康讲座, 邀请专家进行讲解,提高患者及
代谢病的鉴别:如枫糖
尿病、肝豆状核变性等
苯丙酮尿症与神经系统
02 疾病的鉴别:如癫痫、
脑瘫等
苯丙酮尿症与皮肤病的
03 鉴别:如湿疹、银屑病
等
苯丙酮尿症与精神疾病
04 的鉴别:如自闭症、智
力低下等
诊断标准
01
临床表现:智力 低下、癫痫发作、
皮肤白皙等
02
实验室检查:尿 液苯丙氨酸浓度 升高、血苯丙氨
苯丙酮尿症ppt
![苯丙酮尿症ppt](https://img.taocdn.com/s3/m/83d7552a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b8.png)
苯丙酮尿症ppt标题:苯丙酮尿症一、引言苯丙酮尿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病人体内酪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的代谢紊乱导致苯丙酮体在体内积累导致临床症状,该病主要通过新生儿筛查或家族史发现。
二、病因1. 遗传因素: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通常由双亲中至少有一方携带缺陷基因引起。
2. 缺陷基因:苯丙酮尿症的缺陷基因主要涉及苯丙酮羧化酶、脯氨酸羧化酶和色氨酸羧化酶等参与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代谢的相关基因。
三、临床表现1. 新生儿期:患儿在出生后几天内出现精神迟滞、呕吐、喂养困难、呼吸急促等症状。
2. 婴儿期:患儿生长迟缓、智力低下、肌肉松软、接触性癫痫样动作等。
3. 童年期:患儿在饮食过多蛋白质后,出现头痛、呕吐、行为异常等。
四、诊断1. 新生儿筛查:通过新生儿血液中苯丙酮体含量的检测,可以早期诊断苯丙酮尿症。
2. 基因检测:通过对患儿和家族成员的基因分析,确定缺陷基因的突变情况。
五、治疗1. 蛋白质限制饮食:患儿需限制蛋白摄入,以减少苯丙酮体的积累,保持良好的营养平衡。
2. 补充酪氨酸:酪氨酸是苯丙酮尿症患儿体内所缺乏的物质,通过合理补充可以减轻症状。
3. 监测苯丙酮体水平:定期监测患儿体内苯丙酮体含量,调整治疗计划。
六、预后苯丙酮尿症的预后与早期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病情严重者预后较差,而早期干预能够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七、预防措施1. 孕产期遗传咨询:夫妻双方有苯丙酮尿症家族史的应接受遗传咨询,了解风险并做好准备。
2. 新生儿筛查:对所有新生儿进行苯丙酮尿症的筛查,早期发现患者并实施早期干预。
八、结语苯丙酮尿症是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早期诊断和科学治疗能够改善患儿的预后。
医学界需要加强对苯丙酮尿症的研究,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宣传,减少病情的发生和影响。
小儿苯丙酮尿症健康教育
![小儿苯丙酮尿症健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eba303bd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89.png)
何时进行诊断?
何时进行诊断?
筛查时间
新生儿筛查一般在出生后24-48小时内进行,及早 发现至关重要。
筛查结果若为阳性需进行进一步确诊通常在出生后 1-2周进行。
确诊后需定期监测血液中的苯丙氨酸浓度。
何时进行诊断?
症状监测
家长应注意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任何异常应及 时就医。
定期随访是管理病情的重要环节。
如何进行管理与治疗?
如何进行管理与治疗? 饮食管理
采取低苯丙氨酸饮食,限制高蛋白食物的摄 入,确保营养均衡。
可使用专门的低苯丙氨酸配方食品。
如何进行管理与治疗? 药物治疗
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药物辅助治疗,以帮助控 制苯丙氨酸水平。
小儿苯丙酮尿症健康教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苯丙酮尿症?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进行诊断? 4. 如何进行管理与治疗? 5. 为何重视早期干预?
什么是苯丙酮尿症?
什么是苯丙酮尿症?
定义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见的遗传代谢疾病,主要由 于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导致体内苯丙氨酸积聚 。
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智力障碍和其他神经系 统问题。
什么是苯丙酮尿症?
发病机制
因体内无法有效代谢苯丙氨酸,导致其在血液中 浓度升高,产生毒性。
苯丙氨酸主要来源于蛋白质食物,特别是肉类、 乳制品和坚果等。
什么是苯丙酮尿症?
临床表现
症状通常在婴儿期显现,包括呕吐、发育迟缓、 反应迟钝等。
部分儿童可能在早期表现正常,随着年龄增长症 状逐渐显现。
谁会受到影响?
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使用。
如何进行管理与治疗? 定期监测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监测苯丙氨酸水平,调 整饮食和治疗方案。
苯丙酮尿症诊疗指南(罕见病诊疗指南)
![苯丙酮尿症诊疗指南(罕见病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d17ea757ec3a87c24128c443.png)
示为 HPA。
2. 尿蝶呤谱分析 是目前国内诊断四氢生物蝶呤(BH4)缺乏症的重要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新蝶呤(neopterin,N)、生物蝶呤(biopterin,B)浓度,
并计算生物蝶呤比例 B%[B/(B+N)×100%]。各种酶缺乏患儿呈现不同的尿蝶呤谱,
见下表。
表1 不同病因导致的HPA生化特点
2. 蛋白摄入不足可导致假阴性,有上述情况时判断需谨慎,有必要进行复 查。 确诊标准:
1. 临床表现:头发黄,皮肤白,鼠尿味,精神运动发育落后。新生儿筛查 诊断的患儿可无临床表现。
2. 血Phe浓度>360μmoL/L及Phe/Tyr>2.0。 3. 尿喋呤谱正常,血DHPR活性正常。 4. BH4负荷试验,多数经典PKU患者BH4负荷试验血Phe浓度下降不明显,
5. 基因诊断:是HPA病因的确诊方法,建议常规进行PAH基因突变检测。 BH4相关基因包括 PTS基因、QDPR基因、PCBD1基因、GCH1基因、SPR基因 和DNAJC12基因。
6. 头颅MRI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评价患儿脑损伤的程度。MRI对 脑白质病变程度评估优于CT。未经治疗或疗效不良的患儿可有脑萎缩及脑白质 的异常,髓鞘发育不良和(或)脱髓鞘病变,脑白质空泡变性及血管性水肿。
辅助检查
568
1. 血苯丙氨酸测定
(1) 荧光定量法:检测干血滤纸片中 Phe 浓度,正常血 Phe 浓度<120μmol/L
(2mg/dl),血 Phe 浓度>120 mol/L 提示高苯丙氨酸血症。
(2) 串联质谱法: 检测干血滤纸片中 Phe 及酪氨酸(tyrosine,Tyr)浓度,并可
自动计算 Phe 与 Tyr 比值(0 mol/L 及 Phe/Tyr >2.0 提
【优质】苯丙酮尿症PPTPPT
![【优质】苯丙酮尿症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e34d459327284b73f3425057.png)
苯丙酮尿症概况 临床症状 遗传方式 发病机理 诊断方法 治疗 预防措施
苯丙酮尿症的 (一)
(1)1934年挪威医师Folling用FeCl₃ 检查智力障 碍小儿,发现尿液呈绿反应,并分离出苯丙酮酸。 (2)1938年Folling发现这类病人血苯丙氨酸浓度 升高。 (3)1947年Jervis发现正常人肝脏组织的上清液能 够将苯丙氨酸转变为酪氨酸,PKU病人肝组织不能。
酶学诊断PHA仅存在于肝细胞,需经肝活检测定。
黑色素等重要生理活动物质,pku患儿肝脏苯丙氨酸羟化酶的水平 该病系由于体内先天性苯丙氨酸羟化酶缺陷所引起的苯丙氨酸(pa)代谢障碍。
系由两个杂合子的婚配而导致的遗传性疾病,以近亲结婚的子代为多见,患儿同胞约40%患病。
D尿仅N三A氯为分化析铁正:和近2常年,4来-二人广硝泛基的用苯于肼1P实K%U验后诊:断用更、于杂较低合大子儿。检童出的因和粗产筛此前。诊p断a。不能转化为酪氨酸而在体内异常蓄 积,同时,酪氨酸、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黑色素等 Pa是人体的必需氨基酸之一,经食物摄取后,部分为机体蛋白合成所利用,部分经肝脏苯丙氨酸羟化酶的作用转变成酪氨酸,后进一
综上可知,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突变基因位 于12号染色体长臂(),该基因的微小变异即可引起发病, 并非由于基因缺失。系由两个杂合子的婚配而导致的遗传性 疾病,以近亲结婚的子代为多见,患儿同胞约40%患病。迄今 已经发现400余种PAH基因突变,包括缺失、错义突变、无义 突变、同义突变等,中国人群中已报道70种以上基因突变
发病时间:患儿在三到四个月后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非典型PKU临床表现
小儿苯丙酮尿神症是经由于系苯丙统氨酸症代谢状途径:中,出酶缺现陷所早导致且的较更为常为见的严一种重常染,色体智隐性力遗传严性疾重病。低下,四 肢肌张力增高或减低,手足徐动,震颤,角弓反张,顽 外貌:毛发、皮肤、虹膜色泽变浅,蓝眼珠,湿疹,尿液汗液散发鼠尿臭味。
小儿苯丙酮尿症科普宣传
![小儿苯丙酮尿症科普宣传](https://img.taocdn.com/s3/m/27c8995d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60.png)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苯丙酮尿症?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进行筛查? 4. 如何进行管理与治疗? 5. 为什么要重视苯丙酮尿症?
什么是苯丙酮尿症?
什么是苯丙酮尿症?
定义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遗传性代谢疾病,导致体内无 法有效分解氨基酸苯丙氨酸,造成其在体内积聚 。
这种疾病如果不加以控制,会对儿童的智力和身 体发育产生严重影响。
通过早期筛查和干预,可以有效预防智力损害和 其他并发症。
及时的干预能够使患者过上正常的生活。
为什么要重视苯丙酮尿症? 提高公众意识
增强社会对苯丙酮尿症的认识,有助于提高筛查 率和早期诊断的可能性。
公众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家长了解病症及其管理。
为什么要重视苯丙酮尿症?
促进研究与发展
更多的研究和资金投入可以推动新疗法的发展,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对儿童发展的 负面影响。
因此,进行新生儿筛查极为重要。
何时进行筛查?
何时进行筛查?
筛查时间
大多数国家在新生儿出生后的24到48小时内进行 苯丙酮尿症的筛查。
筛查通常是通过血液检测来完成的。
何时进行筛查?
筛查方法
筛查使用一滴血液,通过质谱分析等技术检测苯 丙氨酸的水平。
如果筛查结果阳性,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确认测试 。
何时进行筛查?
后续步骤
确诊后,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控制 苯丙氨酸的摄入量。
家长应密切配合,定期进行随访和评估。
如何进行管理与治疗?
如何进行管理与治疗? 饮食管理
患者需遵循严格的低苯丙氨酸饮食,避免高 蛋白食物(如肉类、奶制品等)。
医生和营养师会提供详细的饮食指导。
苯丙酮尿症疾病详解
![苯丙酮尿症疾病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6968a50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d1.png)
疾病名:苯丙酮尿症英文名:phenyl ketonuria缩写:PKU别名:苯酮尿症;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 deficiency疾病代码:ICD:E70.1概述:苯丙酮尿症(phenyl ketonuria ,PKU)是由于肝脏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缺乏或活性减低而导致苯丙氨酸代谢障碍的一种遗传性疾病。
在遗传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疾病中比较常见。
本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临床表现不均一,主要临床特征为智力低下、精神神经症状、湿疹、皮肤抓痕征及色素脱失和鼠气味等,脑电图异常。
如果能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则前述临床表现可不发生,智力正常,脑电图异常也可得到恢复。
流行病学:本病为一种典型的隐性遗传疾病,多在儿童及青少年中发病。
特点是患者尿中可排泄大量的苯丙酮酸。
病因:随着年龄的增大,摄入的苯丙氨酸用于合成蛋白的量逐渐减少。
出生以后,每天摄入的苯丙氨酸约为 0.5g,儿童和成人增加到4g。
其中较大部分被氧化成酪氨酸,这一过程主要依赖于苯丙氨酸羟化酶(PAH),但也需要辅因子参与。
如果这一氧化过程发生障碍,则有苯丙氨酸在体内堆积,在此情况下,苯丙氨酸则通过其他途径进行代谢而产生苯丙酮酸有害物质。
苯丙酮尿(PKU)就是因为 PAH 活性减低或缺如而引起的一种遗传性疾病。
PAH 活性减低还可使酪氨酸受抑而使黑色素生成减少,羟苯丙酮酸酶受抑而使羟苯酮酸在体内堆积。
发病机制:正常人PAH 蛋白有折叠,并有铁结合位点。
铁结合位点结构的保持与位于与活性位点相关的 3D 结构中的第349 位的丝氨酸有关,这个位点的丝氨酸与 PAH 结构的稳定性聚合和 PAH 的催化性质也具重要性。
Fusetti 等测定了人PAH(残基 118~452)的结晶结构,发现此酶与组成催化和四聚体化区的每个单聚体以四聚体结晶出现。
在四聚体化区的特性是存在与其他单聚体相互作用的交换臂,因而形成一反平行的盘旋卷,而且明显的不对称,这是由于在导致盘旋卷螺旋的螯合区有两个交替构形所引起。
pku正常值范围
![pku正常值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2d2058f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1c.png)
在医学上,PKU是苯丙酮尿症的缩写,苯丙酮尿症的正常值范围在不同人群和年龄组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苯丙氨酸浓度的正常值应小于2mg/dl,如果超过该值表明苯丙酮尿症的数量超过标准,则需要高度怀疑可能存在苯丙酮尿症。
另外,苯丙酮尿症的正常值一般是在1.0mg/dL\~3.0mg/dL之间。
一旦确诊苯丙酮尿症,应立即开始治疗。
开始治疗的年龄越小预后越好,需要服用低苯丙氨酸牛奶配方的治疗剂量。
该剂量根据每千克体重所需的蛋白质计算,较大的儿童可以添加牛奶、粥、面条、鸡蛋等,添加食物的原则应该是低蛋白质和低苯丙氨酸。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苯丙酮尿症一、苯丙酮尿症概述苯丙酮尿症( phenylketonuria, PKU)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1934年由挪威Folling 医生首次报告。
本症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 PAH)基因突变导致PAH缺陷或PAH辅助因子一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 BH4)缺之,使得苯丙氨酸不能转变成为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故称“苯丙酮尿症”。
临床主要表现为智能低下、惊厥和色素减少。
本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发病率随种族而异,美国约为1/14000,日本约为1/60000,我国约为1/11180。
二、苯丙酮尿症病因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A)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之一。
正常人每日需要的摄入量约为200-500mg,其中1/3供合成蛋白,2/3则通过肝细胞中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催化作用,转化为酪氨酸,以合成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和黑色素等。
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的过程中,除需PAH外,还必须有四氢生物蝶呤(BH4)作为辅酶参与。
人体内的BH4是由鸟苷三磷酸(GTP),经过鸟苷三磷酸环化水解酶(GTP-CH)、6一丙酮酸四氢蝶呤合成酶(PTPS)和二氢生物蝶呤还原酶(DHPR)等一系列酶的催化而合成。
PAH基因定位于12q22 - 12q24.1,GTP-CH基因定位于17q22.1 - 22.2, DHPR基因定位于4p15.3, PTPS基因定位于llq22.3,上述任一编码基因的突变都有可能造成相关酶的活性缺陷,致使苯丙氨酸发生异常累积。
苯丙酮尿症( PKU)患者临床上出现的各种症状,是因为PAH或BH4缺乏不仅导致苯丙氨酸升高、酪氨酸和正常代谢产物减少,还导致其旁路代谢产物苯丙酮酸以及其它中间代谢产物苯乳酸、苯乙酸、羟苯乙酸等在血中含量增高,并从尿中大量排出。
这些物质抑制了脑组织内L一谷氨酸脱羧酶活性,最终使y一氨基丁酸减少而影响脑细胞的发育和功能。
除了苯丙氨酸代谢障碍之外,病人血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浓度常有明显降低。
与色氨酸有关的代谢产物,如吲哚乙酸、吲哚乳酸、吲哚丙酮酸等也从尿中大量排出。
血中5一羟色胺和尿中的代谢物5~羟吲哚乙酸则明显减少,说明与苯丙氨酸有关的芳香族氨基酸代谢也受到严重干扰。
以致在临床上出现(PKU)的各种表现。
三、苯丙酮尿症临床表现及分型(一)临床表现PKU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故新生儿即有高苯丙氨酸血症。
只是因未进食,血苯丙氨酸及其有害的代谢产物浓度不高,故出生时无临床表现。
如果对新生儿未作苯丙酮尿症筛查,随着喂食时间延长,血中苯丙氨酸及其代谢产物逐渐升高,临床症状才渐渐表现出来,主要临床表现有:1生长发育迟缓:除躯体生长发育迟缓外,主要表现在智力发育迟缓。
表现在智商低于同龄正常婴儿,生后4-9个月即可出现,语言发育障碍尤为明显。
这些表现提示大脑发育障碍。
限制新生儿摄入苯丙氨酸可防止智力发育障碍,重型PKU患儿智力发育障碍比轻型者血中苯丙氨酸浓度高,据此可以认为智力发育障碍与苯丙氨酸毒性有关,但更为详细的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清楚。
2.神经精神表现:脑萎缩、脑畸形,反复发作的抽搐(可随年龄增大而减轻),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
常有兴奋不安、多动和异常行为。
3皮肤毛发表现:皮肤常干燥,易有湿疹和皮肤划痕症。
由于酪氨酸酶受抑,使黑色素合成减少,故患儿毛发色淡而呈棕色。
4.气味: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苯丙氨酸经旁路代谢产生苯乳酸和苯乙酸增多,从汗液和尿中排出而有霉臭味(或鼠气味)。
(二)苯丙酮尿症的分型:本病分为典型型和BH4缺乏型两类:1.典型PKU型患儿肝细胞缺乏PAH,不能将苯丙氨酸正常转化为酪氨酸,因此苯丙氨酸在血、脑脊液、各种组织和尿液中的浓度极度增高,同时经旁路代谢产生大量的苯丙酮酸、苯乙酸、苯乳酸和对羟基苯乙酸,并从尿中排出。
由于酪氨酸生成减少,致使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和黑色素等合成不足,而蓄积的高浓度苯丙氨酸及其旁路代谢产物导致细胞受损。
2.BH4缺乏型由于GTP-CH、PTPS或DHPR等任何一种酶缺乏所导致。
BH4是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等芳香氨基酸在羟化过程中所必须的共同的辅酶,其缺乏不仅使苯丙氨酸不能转变成酪氨酸,而且造成酪氨酸不能转变成多巴胺,色氨酸不能转变成5-羟色胺,而多巴胺、5-羟色胺均为重要的神经递质,其缺乏可加重神经系统的损害,故BH4缺乏型PKU的临床症状更重,治疗亦不易。
本病绝大多数为典型PKU,约1 0%一1 5%左右为BH4缺乏型,国内目前发现的BH4缺乏型全为PTPS缺乏类型。
四、苯丙酮尿症的诊断本病为少数可治性遗传代谢病之,应力求早期诊断与治疗,以避免神经系统的不可逆损伤。
在PKU的典型症状出现后,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已失去最好的治疗时机,故强调症状前诊断,即新生儿期的早期诊断。
(一)实验室检查:1新生儿筛查:新生儿筛查是新生儿期诊断的有效方法。
传统的筛查方法,苯丙氨酸浓度采用Guthrie细菌生长抑制法或酶联免疫法,目前串联质谱法正在逐步推广。
当苯丙氨酸含量> 120 u mol/L{2mg/dl)时,应复查确认。
通常苯丙氨酸含量>1200rJ mol/L(20mg/dl)时,为经典PKU;当苯丙氨酸含量在120 u mol/L(2mg/dl)-1200 u mol/L(20mg/dl)时,为高苯丙氨酸血症,可能为BH4缺乏型,需进一步进行鉴别诊断。
2.一般实验室检查:尿三氯化铁试验和2,4-二硝基苯肼试验,由于患儿尿中排出苯丙酮酸增多,尿苯丙酮酸试验阳性。
两者都是检测尿中苯丙酮酸的化学呈色法。
由于其特异欠佳和假阴性的可能,一般用作较大儿童的初筛。
3.特殊生化检查:典型PKU型:血滤纸片串联质谱检测苯丙氨酸显著升高,酪氨酸/苯丙氨酸值增高,色氨酸/苯丙氨酸值增高;尿液滤纸片气相色谱一质谱有机酸检测苯乙酸、苯乳酸和对羟基苯乙酸显著升高。
BH4缺乏型:血氨基酸检测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显著升高;尿液有机酸检测,一般无特异性变化。
血和尿液的氨基酸谱、有机酸谱分析不仅为本病提供生化诊断依据,同时也可鉴别其他可能的氨基酸、有机酸代谢缺陷。
4.尿蝶呤分析:应用高压液相层析(HPLC)测定尿液中新蝶呤和生物蝶呤的含量,可以鉴别各型苯丙酮尿症:PAH缺乏的患儿尿中蝶呤总排出量增高,新蝶呤与生物蝶呤比值正常;DHPR缺乏患儿呈现蝶呤总排出量增加,四氢生物蝶呤减少;6-PTS缺乏患儿则呈现新蝶呤与生物蝶呤比值增高,新蝶呤排出量增加;GTP-CH缺乏患儿呈现蝶呤总排出量减少。
5.酶学诊断:PAH仅存在于肝细胞中,因而它的活性检测比较困难。
其他3种酶的活性都可采用外周血中红、白细胞或皮肤成纤维细胞测定。
6.DNA分析:目前对PAH和DHPR缺陷可用DNA分析方法进行基因诊断。
但由于基因的多态性众多,分析结果务须谨慎。
(二)其他检查:1.脑电图(EEG)检查:主要是棘慢波,偶见高波幅节律紊乱。
EEG随访研究显示,随年龄增长,EEG异常表现逐渐增多,1 2岁后EEG异常才会逐渐减少。
2.×线检查:可见小头畸形,CT和MRI(核磁共振)可发现弥漫性脑皮质萎缩等非特异性改变五.苯丙酮尿症的治疗诊断一旦明确,应尽早给予积极治疗,主要是饮食疗法。
开始治疗的年龄愈小,效果愈好。
1.低苯丙氨酸饮食低苯丙氨酸饮食疗法是目前治疗经典型PKU的惟一方法,治疗的目的是预防脑损伤。
饮食疗法的原则是使苯丙氨酸的摄入量能保证生长和代谢的最低需要量。
主要适用于经典型PKU以及血苯丙氨酸持续高于1200 u mol/L (20mg/dl)的患者。
由于苯丙氨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完全缺乏时亦可导致神经系统损害,因此对婴儿可喂给特制的低苯丙氨酸奶粉,到幼儿期添加辅食时应以淀粉类、蔬菜、水果等低蛋白食物为主。
苯丙氨酸需要量:2个月以内约需50-70mg/ (kg.d);3-6个月约40mg/ (kg.d);2岁均约为25-30mg/ (kg. d);4岁以上约10-30mg/ (kg. d),以能维持血中苯丙氨酸浓度在120-600 u mo/L (2-l0mg/dl)为宜。
饮食控制至少需持续到青春期以后。
饮食治疗还必须考虑到个体的差异。
由于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的活性缺陷程度差别很大,因此饮食治疗要坚持个体化的原则,而且由于各年龄段患儿蛋白质、热量、苯丙氨酸需要量和耐受量的不同,应根据每个患儿的年龄、体重、血Phe浓度制定、调整食谱,使血苯丙氨酸浓度维持在适当的水平。
一般一岁以下患儿每个月调整一次食谱,一岁以上的可两个月调整一次,学龄儿童可以3—4个月调整一次。
2.补充BH4、5-羟色胺和L-DOPA主要用于BH4缺乏型PKU,除饮食控制外,需给予此类药物。
3.基因治疗技术2006年美国科研人员利用基因治疗技术治愈了老鼠的苯丙酮尿症。
相关基因需要依靠载体随机插入到细胞基因中。
目前基因治疗及酶治疗仍处在研究阶段。
六、苯丙酮尿症的预防避免近亲结婚。
开展新生儿筛查,以早期发现,尽早治疗。
对有本病家族史孕妇必须采用DNA分析或检测羊水中蝶呤等方法对其胎儿进行产前诊断。
目前,我国PKU患儿中约80%基因突变已明确,还有约20%的基因突变机制未明。
每个PKU家庭存在两个突变基因,因此基因诊断可有三种结果:1.两个突变基因均能诊断清楚2.一个突变基因诊断清楚、另一个突变基因诊断不清3.两个突变基因均不能诊断清楚前两种结果可提供产前诊断,第三种结果在鉴别非经典型PKU的前提下,通过连锁分析可以做间接基因诊断。
由于PKU是遗传性疾病,进行基因诊断时需要患儿和父母同时留取血样,同时因突变基因的种类繁多,分析复杂,因此基因诊断应提前在再次怀孕前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进行,这样才能在妊娠时依据基因诊断结果进行有针对性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