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人》教案

合集下载

说书人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说书人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说书人教学设计引言:说书人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通过讲述故事、传递知识和观点来吸引观众。

在现代教育中,说书人技巧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介绍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说书人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兴趣。

一、选择故事说书人教学的核心是故事。

选择一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故事是至关重要的。

故事应具有吸引人的情节,有趣的人物角色和深刻的主题。

故事可以来自于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科学发现等各个领域。

在选择故事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能力来确定故事的难度和内容。

二、准备故事材料在设计说书人教学时,故事材料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故事材料可以是书籍、绘本、故事图片等。

为了提高故事的吸引力,可以使用一些多媒体技术来展示故事内容。

但要注意不要过度依赖多媒体,否则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三、培养说书人技巧说书人的技巧对教学的效果有很大影响。

说书人应具备良好的口才表达能力和感染力。

他们应该能够运用声音、肢体语言和表情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

说书人还应该善于把握故事的节奏,灵活运用语速和语调,以增加故事的生动性。

在培养说书人技巧时,教师可以提供讲故事的训练和反馈,并鼓励学生参与到说故事的活动中来。

四、设计教学活动除了讲故事之外,教学活动也是说书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故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这些问题可以涉及故事中的情节、角色、主题等方面。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故事相关的手工制作、绘画或写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深化对故事的理解和体验。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在小组中合作探索故事的更多内容。

五、评估学习效果评估学习效果对于教学的改进和提高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故事相关的测试题目,测试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教师还可以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如思考的逻辑性、合作的能力等。

通过评估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结论:说书人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讲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与故事相关的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说书人》教案

《说书人》教案

《说书人》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概括和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2、体会和分析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3、理清故事情节,体会师陀写小说时的散文笔法。

教学重点:概括人物形象,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习散文笔法的运用,体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时长: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说”——是一门技艺,是一种方式,说的是古今轶事,说的是忠勇贤良。

“书”——是落墨成香,是聚页为章,是台上惊堂的木,是历史沉积的石。

“人”——是心酸的人,是苦命的人,撇是行江湖的腿,捺是讨生活的嘴。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师陀,走近说书人,一起聆听他诉说沧桑。

二、作者、背景1.解文题:“说书”是一个曲艺名词。

一般指只说不唱的曲艺,如宋的讲史、元的平话,以及现代的苏州评话、北方评书等。

从广义上说,它还兼指某些有说有唱的曲艺,如弹词、蒙语说书等。

“说书人”就是以此为谋生手段的人。

2.作者:师陀(1910—1988),原名王长简,笔名芦焚、师陀,中国现代作家。

他第一个短篇小说集《谷》。

《果园城记》的大部分写于这个期间。

还有长篇小说《结婚》。

建国以后,写下的作品主要收入《石匠》集中。

发表剧本《西门豹》、《伐竹记》和小说《西门豹的遭遇》等。

3.背景:师陀的生养地是河南省杞县化寨村,14岁到杞县县城读小学,后到开封上中学。

“这是我的果园城。

其中的人物是我习知的人物,事件是我习知的事件,可又不尽是某人的写照或某事的拓本”。

抗日战争爆发后,师陀长期蛰居于日军占领的上海,这一时期,他写了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说书人》就是师陀1942年创作的收录在《果园城记》中的一篇短篇小说。

三、检查预习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城隍()庙笸()箩扈()家庄踌躇()摊肆()吹嘘()玉墀()唾( ) 血间()或喑()哑灵柩()勉强()枸杞()荒冢()瘟癀阵()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般小说的故事情节大体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部分组成,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说书人 教案

说书人 教案

说书人教案教案标题:说书人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说书人的概念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讲故事的能力。

3. 促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教学重点:1. 了解说书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掌握说书人的表演技巧和讲故事的要素。

3.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演示文稿。

2. 说书人表演视频或录音。

3. 讲故事相关的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开头等方式,引起学生对说书人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说书人的特点和作用。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演示,介绍说书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分析说书人的表演技巧,如声音、肢体语言、表情等。

3. 解释讲故事的要素,如情节、角色、环境等。

步骤三:示范与实践(20分钟)1. 播放说书人表演视频或录音,让学生观看或聆听,并注意其表演技巧。

2. 分组让学生互相练习讲故事,鼓励他们运用说书人的技巧。

3. 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表演,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步骤四:文学作品欣赏(15分钟)1. 选取一段适合讲故事的文学作品,如童话故事、寓言等。

2. 请学生阅读或听老师朗读,理解故事的情节和角色。

3. 鼓励学生尝试用说书人的方式讲述这个故事,并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会。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与学生一起总结说书人的技巧和要素。

2. 鼓励学生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表演,并提出改进意见。

3. 引导学生思考说书人对于文化传承和沟通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说书人表演活动或邀请说书人到校进行讲座。

2.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故事,并进行说书人表演。

3. 组织学生参加说书人比赛或演讲比赛,展示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讲故事的技巧。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练习和个人表演中的表现,评价其口头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 对学生的讲故事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其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和吸引力。

说书人学案

说书人学案

说书人师陀学习目标:1. 抓住多种描写,概括人物形象。

(重点)2. 品读文章,体悟作者的情感。

(难点)学习过程:一、知人论世、联系背景1.识作者师陀,1946年以前用笔名芦焚。

河南祝县人。

他第一个短篇小说集《谷》,1937年因艺术风格独特而获《大公报》文艺奖金。

1941年至1947年间,创作《果园城记》、长篇小说《结婚》等。

建国初期,主要作品收入《石匠》集中。

60年代初期,发表了剧本《西门豹》、《伐竹记》和小说《西门豹的遭遇》等,颇得好评。

2.知背景本文写于1942年,选自师陀最负盛名的小说集《果园城记》。

该小说集创作于上海沦陷时期,作者以凄凉而温柔的抒情笔调,写了小城市(果园城)的历史及各种小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这个城市是当时中国社会停顿和倒退的缩影。

3.解文题“说书”是一个曲艺名词。

一般指只说不唱的曲艺,它还兼指某些有说有唱的曲艺。

“说书人”就是以此为谋生手段的一类人。

二、文本研习探究交流(一)初读文章,分析形象1.以前哪个小说里的人物给你印象最深刻?作者如何刻画?明确:2.分析概括说书人的形象。

①从身份技能来看:②从命运处境来看:③从说书内容来看:总括:他是一个人。

3.总结人物形象分析的手法总结:一是如:人物形象分析4.探究: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说书人如此悲惨的命运呢?明确:(二)再读课文,体悟情感1.说书人这一形象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2.你认为本文还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明确:3.“这个小城的城外多荒凉啊!”联系全文探究“荒凉”的内涵。

明确:三、课外赏析:师陀小说的散文化艺术特色。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时间即命运:师陀小说《说书人》 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时间即命运:师陀小说《说书人》 教学设计

时间即命运——师陀小说《说书人》及其他解读一、教学目标1、重点1:通过解读果园城中的“说书人”形象,较为全面的认识师陀,体会其系列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特征。

2、重点2:通过与小说集《果园城记》中的作品进行互文式对读,更加深入地理解师陀在小说人物形象上浸润的情感体悟。

3、难点:通过学习叙事方式(而非叙述视角)——多重视角叠加,模糊叙述视角,体认师陀创作的风格特质。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1、简介:《说书人》选自师陀的小说集《果园城记》,这是他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共18篇短篇小说,《说书人》是其中一篇,借由一个归乡游子马叔敖之口,讲述了果园城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说书人”便是其中之一。

果园城既有师陀故乡的影子,又有他寄居过半年的朋友家乡那个长满小红果的小城的特点。

2、刘西渭评点:()是他的衣饰,()是他的皮肉。

而人类的(),这基本的基本,才是他的心。

点出本课的目标:通过认识坚守果园城的“说书人”和重返果园城的“我”(马叔敖),在课堂的最后将这个评点的空格补充完整。

(二)坚守“果园城”的说书人不曾停留。

1、“我”三次看见说书人,分别看到了怎样的情形?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悖论ⅰ:为何“技艺高超”,却因为生计艰难而死?为何最美好,却最悲凉?☐素姑:织了一箱箱的嫁妆,最后待在闺中变成憔悴的老处女;☐贺文龙:有着诗人气质,最终被琐碎家务和孩子缠住手脚;☐油三妹:有那么多笑,心地又善良,最后凄凉而死;☐虎头鱼和大刘姐:曾经有着美好“一吻”,抵不过时间的无常。

……材料1:《说书人》写于1942年,正值抗战时期,时代动荡、变革,物价飞涨,当时的中国满目疮痍,积贫积弱,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农村更是艰难。

说明:这种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而且是时代的悲剧。

师陀笔下的人物,一个个都在生存的泥淖中苦苦挣扎。

师陀不像沈从文,着力建构一个诗意的“湘西世界”,以此来隔绝现实,他以清醒的目光揭示了时代对人的戕害,历史变革给弱势生命带来的伤害。

幼儿园说书人教案

幼儿园说书人教案

幼儿园说书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说书人的职业和工作内容。

2.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体验能力。

3.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和听说交流能力。

4.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幼儿体验说书人的经历,了解并尊重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说书人的职业和工作内容。

2.说书人的故事。

3.说故事的技巧。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游戏法、示范法。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本节课我们要说说说书人,大家知道什么是说书人吗?(教师引导幼儿回答)说书人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形式,通过讲述故事传递给大家,说书人常常会带着一些小道具来讲故事,让大家更加感受到故事的魅力。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说书人的故事吧。

(二)说书人的职业和工作内容1.出示图片,介绍说书人的职业和工作内容。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说一说说书人的工作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以及做这个工作有哪些要求。

(三)说书人的故事1.教师介绍说书人的故事,例如《一千零一夜》等。

2.用图片和道具展示说书人讲故事的情境。

3.教师示范讲故事,让幼儿感受故事的氛围和情感。

4.让幼儿们自己参与说故事,例如抽签选出一个孩子来展示讲故事的技巧。

教师指导他该如何讲故事,让其他幼儿进行回声模仿。

(四)说故事的技巧1.教师向幼儿介绍说故事的技巧,例如声音表现、肢体表演等。

2.让幼儿模仿教师,练习说故事的技巧。

(五)游戏活动1.鱼儿游回家:游戏中教师利用手势和动作来描述一个人的行动,幼儿们一起猜测并大声说出来。

2.动物拼音大赛:教师抽出动物图片,让幼儿说出动物名字和拼音。

(六)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说书人的职业和工作内容、说书人的故事和说故事的技巧,也玩了很多有趣的游戏。

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说书人的世界,也培养了我们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体验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方案通过情境教学法、讲授法、游戏法和示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使幼儿获得了更加直观、形象和深刻的学习体验,同时使幼儿在课程中不仅仅是被动听,而是可以积极思考、参与互动,并且在游戏和活动中得到了有效的延展和运用。

说书人-苏教版必修二教案

说书人-苏教版必修二教案

说书人-苏教版必修二教案一、教学背景苏教版必修二《说书人》是一篇文言小说,讲述了唐代故事“七贞女”的传奇故事。

本次教学是在高一人文陶冶实践中进行的,旨在通过文学艺术实践,让学生深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古代文言小说的基本特点,了解文言文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

2.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独到见解和审美感悟,提高其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中国文学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深刻领悟古人的情感,把握作品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文言文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2.系统学习本篇小说的内容和内涵,深入领悟这个世界的人与事情。

3.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文学欣赏的能力和敏感性。

4.加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拓展词汇量和词语搭配能力。

2. 教学难点1.如何解读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韵律节奏。

2.如何领悟文言文的表现手法和意象,把握文章整体情感。

3.如何从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中深入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

4.如何把握“小说”的文类特点和古代小说的艺术价值。

四、教学方法1.阅读教学法:结合讲解和朗读、讨论等方式,对全文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与解读。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展开班内、班间、班级之间的讨论,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讨,做到知音论辩、思考交流、相互启迪。

3.阅读体验教学法:结合个人情感体验和阅读品味,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美术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文学艺术的魅力。

五、教学内容和计划1. 教学内容(1)文言小说以及说书人•了解文言小说的基本特点、种类和演变规律;•趣谈说书人在古代文化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2)《说书人》的故事•讲解《说书人》的情节和人物形象;•通过对小说情节和人物的分析,加深学生整个小说的理解和把握。

(3)文学欣赏•教授古代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语言特点;•通过对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分析,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学艺术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说书人》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说书人》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说书人》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说书人》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和情感。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发展文学思维。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说书人这一职业的尊重和热爱,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1.2 教学内容课文《说书人》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探讨课文中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2 教学难点理解并欣赏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和情感。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发展文学思维。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情节和人物形象。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探究学习:学生通过提问和解答,深入解读课文,发展文学思维。

3.2 教学手段课文朗读:通过朗读课文,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

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通过介绍说书人的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与欣赏:学生合作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探讨与思考:学生探究课文中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总结与评价: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2 时间安排导入新课:5分钟阅读理解:15分钟分析与欣赏:20分钟探讨与思考:15分钟总结与评价:5分钟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说书人》教案

《说书人》教案

《说书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概括《说书人》中“说书人”的特征,理解说书人形象。

2.了解小说的历史背景,理解小说的意蕴。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说书人形象。

(重点)2. 了解小说的历史背景,理解小说的意蕴。

(难点)一、导入:同学们听过评书吗?评书是一门传统曲艺艺术,说评书不是简单地念文稿,而是要说得熟练、准确、生动,还要有表演。

当然,它有局限,比如,它很固定化,你听了《岳飞传》再听《杨家将》,往往觉得有些重复,你听完《三国演义》再听《隋唐演义》,往往发现有情节相似,而且它为了求生动、求吸引底层百姓,往往不尊重历史,信口而说。

然而,它有一个良好的作用,大家可能没有想到,那就是它可以迅速而有效地培养你的历史感。

今天我们就追随作家师陀,走进说书人,一起聆听他诉说沧桑。

二、课文详解(一)、说书人形象分析正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标题就是一篇优秀作品的“窗户”。

下面我们就从细读标题入手,整体感知说书人形象。

1、“书”。

“书”指说书人说书的内容。

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概括这些故事所体现的主要思想。

明确:第1段:“他说武松在景阳冈打虎,说李逵从酒楼上跳下去,说十字坡跟快活林,大名府与扈家庄”。

第4段:“其实只剩下了个数百年前的大盗刘唐,或根本不曾存在过的莽夫武松。

”第5段:“他说‘封神’,说‘隋唐’,说‘七侠五义’和‘精忠传’。

”第28段:“十字坡现在在哪里?小商河在哪里?截教的瘟癀阵和隋炀帝赏过的琼花又在哪里?”板书:义勇。

2、“说”。

找到文章中描写说书人“说”的句子,并用一个词概括说书人“说”的特点。

明确:第1段:“有时候他要学鲁智深大吼,喽啰们呐喊。

他用折扇打、刺、砍、劈……”第4段:“他从傍晚直说到天黑,一会儿定更炮响过,接着是寺院里的大钟,再接着,鼓楼上的云牌……在黑暗中只有说书人和他的听客。

”板书:妙绝。

3、“人”。

说书人说的“书”给听的人带来怎样的感受?找到相应语句并用词语概括。

明确:第4段:“只有那些被吹嘘和根本不曾存在过的人物,直到现在,等到我们稍微安闲下来,他们便在我们昏暗的记忆中出现——在我们的记忆中,他们永远顶生动顶有光辉。

《说书人》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说书人》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说书人》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把握《说书人》的主要内容,了解说书人的艺术特点。

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

能够运用文本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创意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通过写作实践,提升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对文学的热爱,提升文学素养。

培养对说书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提高审美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说书人》全文相关说书艺术的文化背景资料2.2 教学重点:理解《说书人》的主要内容,把握说书人的艺术特点。

分析并欣赏作者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

2.3 教学难点:理解说书艺术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运用文本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创意写作。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说书人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对《说书人》的兴趣。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说书人》,理解文本内容,感知说书人的形象特点。

小组讨论,分享对说书人的理解和感受。

3.3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深入理解说书人的艺术特点。

3.4 表达技巧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者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标准: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写作能力:能够运用文本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创意写作。

4.2 评价方式:阅读理解测试:通过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形式,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写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教师进行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说书人》文本相关说书艺术的文化背景资料5.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白板、黑板等展示工具教学PPT或教案手册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教学活动一:说书人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说书人的角色进行扮演。

《说书人》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说书人》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说书人》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说书人》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基本观点。

(2)能够分析说书人的艺术特点,了解我国古代曲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领会作者的观点。

(2)通过对比分析,了解说书人与其他表演艺术形式的区别。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尊重艺术、尊重劳动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说书人》的基本内容,包括作者鲁迅的基本观点。

2. 说书人的艺术特点,我国古代曲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说书人》的基本内容,说书人的艺术特点。

2. 教学难点:作者鲁迅的基本观点,我国古代曲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说书人的起源和发展,引发学生对说书人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说书人》,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说书人的艺术特点,了解我国古代曲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4. 课堂交流: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课堂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拓展:引导学生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培养尊重艺术、尊重劳动的思想感情。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整理说书人的艺术特点,写一篇短文。

2. 推荐一位你喜欢的说书人,了解其艺术成就,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说书表演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说书艺术的魅力。

2. 对比分析:将说书人与其他表演艺术形式(如相声、评书等)进行对比,突出说书人的独特性。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参与度。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2. 课后作业: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说书人》教学设计5

《说书人》教学设计5

《说书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师陀,引发深入阅读其作品的兴趣。

2、技能目标:通过赏析小说细节,概括人物形象。

3、情感目标:体会小说散文化特点,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说书人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散文化小说的特点。

【教学时长】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知不知道,我们扬州除了扬剧这一传统戏曲艺术,还有一种曲艺形式叫“扬州评话”。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说书人”的生活,看看师陀笔下的“说书人”有着怎样的命运。

【板书“说书人”(师陀)】二、预习检测:师:大家都已经根据导学案预习过,我们再简单认识下作者及背景。

(ppt展示)1、作者简介:师陀(1910-1988),原名王长简,是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与剧作家。

1937年,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谷》因艺术风格独特而获得《大公报》文艺奖金,从而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

从1938年到1946年,历时八年,师陀以笔名“芦焚”完成了他“最得意的短篇结集”——《果园城记》。

2、背景简介:清代末年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军阀混战,官僚腐败,地主剥削压迫使得穷苦百姓处于贫穷、饥饿、疾病和流离失所的境遇之中,这是一个黑暗的、动荡的社会。

作者师陀通过“说书人”这一特殊的职业,同时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展开叙述,向我们揭示出在这一阶段底层人悲惨的遭遇。

3、字词:笸箩..(lóu luo)台衔.( xián )..( pǒu luo)扈.家庄( hù)喽啰玉墀.( chí)唾.血( tuò)喑.哑(yīn )灵柩.( jiù)阡陌..(gǒu qǐ)乱葬岗.(gǎng )荒冢.(zhǒng)..(qiān mò)枸杞瘟癀..(chóu chú)..(. wēn huáng)踌躇三、研读文本:通过细节分析人物形象师:文章通过“我”的视角展开叙述,小说中的“我”三次来到这个小城,那么“我”眼中的说书人是怎样的呢?(展示ppt,让学生回答“说书人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要求学生:细读课文,自主讨论,从文中找出描写说书人的相关语句,尤其是一些细节,来支撑你的观点。

说书人教案

说书人教案

说书人教案《说书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理解《说书人》的基本情节和故事背景;b. 学习并掌握主要人物形象、人物关系以及故事发展过程;c. 解读小说中的主题和作者要传达的思想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学会通过阅读小说来分析描写人物的方式;b. 学会通过讨论和思考来理解小说中的隐含意义;c.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文化以及人性的兴趣和思考能力;b. 培养学生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人文关怀c.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a. 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b. 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隐含意义;c.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a. 解读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意义;b.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c. 提问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三、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1. 导入(10分钟)a. 引入话题:请学生回想并分享他们最喜欢的一部小说,以及他们为什么喜欢它。

b. 提问:你觉得为什么有些小说是经典,为什么人们会一代一代传读?c. 导入《说书人》:告诉学生本课要学习的小说是《说书人》,并简要介绍故事大概和背景。

2. 阅读与分析(30分钟)a. 分小组把故事大概分成几个部分,每个小组负责其中一部分的阅读,并展示给全班。

b. 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总结不同人物形象的特征,并展示给全班。

3. 主题探讨(20分钟)a. 提问:你觉得这个故事想要传达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b. 引导学生讨论和解读小说中描写的封建社会和人性的问题。

c. 带领学生思考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动机,以及对于社会的探讨和讽刺。

4. 总结与评价(15分钟)a. 小组再次汇报每个部分的内容,并进行全班总结。

b. 让学生思考小说对于他们的启示和感悟。

c. 提问:你是如何理解小说中的“说书人”的角色和作用?5. 作业扩展(5分钟)a. 要求学生用500字左右的篇幅写一篇读后感并分享给全班。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说书人》29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说书人》29

《说书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概括《说书人》中“说书人”的特征,理解说书人形象的卑贱和可爱。

2了解小说的历史背景,理解小城的意蕴。

3了解小说散文化的叙事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说书人形象的卑贱和可爱。

(重点)2 了解小说的历史背景,理解小城的意蕴。

(难点)3 了解小说散文化的叙事特点。

(难点)三、课前准备:完成《说书人》的预学案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我们来学习师陀的《说书人》,且听我一一道来(拍惊堂木)【动作直观感受说书艺术】2播放视频单田芳大师的《三英战吕布》(听地我是心潮澎湃,真是听君一回书,胜似一台戏。

我们看单大师长袍加身气质非凡。

师陀在小说中也塑造了一位说书人的形象,课前我们进行了预学,下面我们来交流点评一下。

)(二)投影学案1请同学概括一下说书人的形象2请同学点评补充3文中的“我”是怎么看待说书人的?4齐读二三段(可爱迷人)(三)探究讨论:你认为他是卑贱的还是可爱的?(四人一组展开讨论)(四)这么可爱迷人的说书先生活地如此卑贱,在社会上饱受冷遇,生前潦倒,死后凄凉。

他到底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上?1小说背景:写作时间1942年,这篇文章选自《果园城记》,这部作品着重描写的是“从前清末年到民国二十五年”间果园城社会的“生活样式”。

那些“生活样式”主宰了三教九流诸色人等的现实“生活”。

这一时期的中国从帝制变成民国,皇帝是倒掉了,可乡土中国的土皇帝依然存在,果园城里官绅勾结的统治秩序并没有变,只是他们的统治术披上了合乎民国“法理”的外衣。

2写作态度:“我只是刻意描写社会和人”。

——师陀《我的风格》“这小书的主人公是一个我想象中的小城,我有意把这小城写成中国小城的代表,它在我心目中有生命,有性格,有思想,有见解,有情感,有寿命,象一个活的人。

”(师陀:《<果园城记>序》3文中有没有关于小城的描写?同学们找一找,并加以点评?这是怎样的小城?(第8段,第25段,第26段,第28段)3小结:果园城固守着它懒惰、懦弱和残酷的行径,那里容不下青春、爱情、改革、一切让生命灵动飞扬的东西,它只喜欢老人与庸人,整个果园城如一潭死水,只能在单调沉闷中消磨着时光。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说书人》76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说书人》76

说书人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同学们谈谈读完文章后的感受。

《说书人》是以“我”的视角来讲述了“说书人”地故事。

二、文中多次写到“我”眼中的说书人,说书人有哪些变化?【找细节,梳理人物形象】明确:三次“长衫”1、蓝布长衫,脸很黄很瘦2、更黄更瘦,长衫灰绿色3、破长衫的一角直垂到地上,死,被草草埋葬反问:为什么多次写到长衫?明确:(1)符合说书人的身份;(2)坚持穿长衫也体现了说书人对传统艺术的执着;(3)长衫的变化也暗示了说书人生活境况每况愈下;(4)推动情节的发展。

不变——道具。

“他有一把折扇——黑色的扇面已不见了,一块惊堂木,一个收钱用的小笸箩,这便是他的一切。

而桌子和板凳是向庙祝租来的。

”“说书人所有的仍旧是那把破折扇,那块惊堂木,那个收钱用的小笸箩。

”明确:“仍旧”,蕴含了无尽的辛酸,生活贫困。

过渡:既然“说书”这么贫困,同时又是贱业,那他可以改变职业,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些吗?明确:热爱说书、贫穷而有自尊的说书人形象。

三、通过“我”之视角,是如何展现说书人说书的内容的?明确:四次提到说书内容。

“他说武松在景阳岗打虎,说李逵从酒楼上跳下去,说十字坡和快活林,大名府和扈家庄”;“其实只剩下了个数百年前的大盗刘唐,或者根本不存在过的莽夫武松”;“他说‘封神’、说‘隋唐’、说‘七侠五义’和‘精忠传’”;“这是怎么回事?十字坡现在在哪里?小商河在哪里?截教的瘟黄阵和隋炀帝赏过的琼花又在哪里”。

说书内容共同点:英雄人物。

为什么反复提到英雄人物?这个问题我们一会回过头来看。

四、文中“我”眼中的小城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小城人包括我“全被迷住了”,他们从傍晚入迷地听到天黑,不仅被迷住了,还被说书人感动了。

听说书的人越来越少了,小城人各忙各的,不再关注说书。

说书人死了,以扛尸人为代表的小城人对说书人态度冷漠。

追问:小城人一开始就很冷漠吗?是什么导致的?(引导学生注意时代背景)城隍庙——俱乐部钱的变化乱葬岗上的累累坟墓写作时间:1942年时代变迁,社会环境恶劣,社会动荡,乱世之中人性的麻木。

说书人教案

说书人教案

说书人教案下面是由整理的说书人教案,欢迎阅读。

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教案文章,请关注实用资料栏目。

【说书人教案(一)】“折一把纸扇, 着上一身青衫/紫砂壶壮胆,拍案满堂惊叹??话不尽这千古流芳/言不止余音绕梁/故事里留下的思量/总让人向往。

” 让我们跟随师陀,走近说书人,聆听他说古道今。

学习目标1. 概括人物形象,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重点)2. 学习散文笔法的运用,体悟作者的情感。

(难点)走近作者师陀, 原名王长简, 笔名芦焚,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自觉追求文学独创性的作家,河南杞县人。

师陀曾参加反帝大同盟,后任上海前苏联广播电台编辑、上海文华电影制片公司特约编剧。

建国后,历任上海出版公司总编辑、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编剧。

后在中国作协上海分会专门从事创作。

著有短篇小说集《谷》《果园城记》,长篇小说《结婚》《马兰》等。

了解背景《说书人》即《果园城记之十一》。

据师陀自述,他的这部小说集是取材于友人赵伊坪的河南郾城故乡,并交织着自己故乡河南杞县的风俗人事回忆的。

《果园城记》是师陀最富盛名的代表作。

该小说集创作于上海沦陷时期,作者对果园城的人物、性格、命运和环境作了细致的描摹,在优美的笔触中实则隐含着作者对民族性格和命运的深刻反思,也衬出作者拳拳的爱国之心。

字词积累1.注字音城隍(huáng )笸箩( pǒ ) 荒冢( zhǒng) 摊肆( sì )吹嘘( xū ) 玉墀(chí )唾血灵柩( jiù ) 枸杞( gǒu qǐ )踌躇(ch?u chú)tu? ) 间或(jiàn)2.释词语台衔:对他人名衔的敬称。

空中楼阁:悬在半空中的阁楼。

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

玉墀:殿堂前的台阶。

重点突破1. “我第一次看见说书人是在这个小城里。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提示】首先,照应题目,扣住“说书人”;然后引出本文要讲述的对象,引起下文。

2. 小说从哪些方面对说书人进行刻画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提示】作者多方面塑造人物,主要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书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师陀,引发深入阅读其作品的兴趣。

2、技能目标:通过赏析小说细节,概括人物形象。

3、情感目标:体会小说散文化特点,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
说书人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散文化小说的特点。

【教学时长】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知不知道,我们扬州除了扬剧这一传统戏曲艺术,还有一种曲艺形式叫“扬州评话”。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说书人”的生活,看看师陀笔下的“说书人”有着怎样的命运。

【板书“说书人”(师陀)】
二、预习检测:
师:大家都已经根据导学案预习过,我们再简单认识下作者及背景。

(ppt展示)
1、作者简介:师陀(1910-1988),原名王长简,是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与剧作家。

1937年,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谷》因艺术风格独特而获得《大公报》文艺奖金,从而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

从1938年到1946年,历时八年,师陀以笔名“芦焚”完成了他“最得意的短篇结集”——《果园城记》。

2、背景简介:清代末年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军阀混战,官僚腐败,地主剥削压迫使得穷苦百姓处于贫穷、饥饿、疾病和流离失所的境遇之中,这是一个黑暗的、动荡的社会。

作者师陀通过“说书人”这一特殊的职业,同时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展开叙述,向我们揭示出在这一阶段底层人悲惨的遭遇。

3、字词:
笸箩
..(lóu luo)台衔.( xián )..( pǒu luo)扈.家庄( hù)喽啰
玉墀.( chí)唾.血( tuò)喑.哑(yīn )灵柩.( jiù)
阡陌
..(gǒu qǐ)乱葬岗.(gǎng )荒冢.(zhǒng)..(qiān mò)枸杞
瘟癀
..(chóu chú)
..(. wēn huáng)踌躇
三、研读文本:通过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师:文章通过“我”的视角展开叙述,小说中的“我”三次来到这个小城,那么“我”眼中的说书人是怎样的呢?(展示ppt,让学生回答“说书人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要求学生:细读课文,自主讨论,从文中找出描写说书人的相关语句,尤其是一些细节,来支撑你的观点。


生1:技艺高超的人;
生2:善良的人,是“世人特准的撒谎家”;
(为什么说说书人是“一个世人特准的撒谎家”?因为说书人所说的人和事令人感动、给人安慰、让人憧憬(“世人特准”),而他所说的人和事都是被吹嘘的或根本不存在的(“撒谎家”)。

生3:以说书维持生计的底层穷苦人;
生4:举目无亲、因病而死的可怜孤独的人;
(没人关心他的衣食住行、娶妻生子,没人在他生病时候送药照顾——没有给予其关爱与温暖)
生5:有知识的文化人;
生6:被社会抛弃的人;
生7: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人”;
……
师:本文是怎样刻画“说书人”这一人物形象的?(请学生总结人物描写的方法)
生:(1)正面和侧面描写。

本文正面描写了“说书人”的外貌、语言、动作,还有细节描写,还通过“我”与他人的对话对“说书人”进行了侧面描写。

(2) 把人物置于环境描写之中。

小说通过描写“城隍庙”和听客们的变迁等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社会现状,文末的自然环境描写也巧妙衬托了说书人的孤苦。

师: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刻画说书人用的比较多的方法是细节描写,那么我们再次细读课文,看看“我”与说书人三次见面的细节描写的变化,并完成下列表格。

细节描写:1、三次“长衫”的描写
2、三次咳嗽、声音的变化
3、两次赏钱的变化
4、两次说书内容的变化
5、定更炮、大钟、云牌
6、城隍庙的变化(俱乐部、卖汤的)……
四、探讨作者情感:
师: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与环境描写看,你认为本文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生:(1)对说书人精湛的技艺、执着的追求的赞美。

(2)对底层民众的同情。

遭遇悲惨的“说书人”是苦难底层民众的代表,他们苦苦挣扎,最后悲惨离世,作者在字里行间抒发了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3) 对社会混乱、冷漠的批判。

本文中,作者笔下的社会是混乱、冷漠的,物价飞涨、外来文化侵入、民不聊生,面对生病乃至死去的“说书人”,人们漠不关心,作者借本文对这种社会现实进行了含蓄的批判。

(4)对生命寂寞无常的感叹。

“说书人”中年时也曾感动过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听书人,但时间流逝,听客们老去、离开,“说书人”自己也逐渐老去,终于了结一生。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寂寞无常”这一亘古不变的哲学命题的思考。

五、散文笔法:
师:我们读完这篇小说,发现它与其他小说有何区别?语言有什么特色?
生:更像散文。

师:《说书人》的散文笔法是如何体现的?
生:⑴以第一人称“我”来叙事:本文中,“我”既像一个虚构的线索人物,又给人以散文式的真实感。

⑵情节淡化:少有小说追求的惊险曲折的情节和激烈的矛盾冲突,本文主要通过“说书人”的三个阶段来刻画人物,情节并不复杂。

⑶恰当插入富有诗意的抒情和直白的议论:如文中对“说书人”这一职业的态度、对“乱葬岗”的描述和情感流露,这种手法是散文的基本特征,是一般的小说极力避免的。

六、课堂练习:
师:对比阅读《皮影张》这篇文章,概括皮影张这一人物形象。

生:皮影张是一位表演灵巧、严肃少语、爱国正义、命运坎坷、为艺术献身的民间艺术表演者。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配套练习;
2、课后阅读《果园城记》。

【板书设计】
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示所填表格内容。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新老师,我觉得这次公开课对我的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通过一遍又一遍的试上课,我学到了很多。

一开始我的导入设计是让学生看一段扬州评话《武松打虎》,但是由于时间太长以及主题的偏离,最后将其舍去,选择简洁明了地导入新课;中间在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开始我的思绪是乱的,并没有让学生总结人物描写的方法,后来增加这一环节,有利于学生思路更清晰,易于把握人物描写方法;那个表格一开始并没有让学生填,也并未让学生上黑板演示,后来增加这一环节,一方面使得师生互动更加多样化,让学生体会了细节描写在人物刻画时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弥补了没有板书的遗憾,可谓一举两得。

当然,对高一学生来说,小说散文化是他们第一次碰到,因此并不能三言两语带过。

但讲这篇文章时,由于时间有限,没办法将该小说的散文笔法详细讲解,也是一大遗憾。

除此,课堂虽然不是太沉闷,但是所提出的问题仍然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