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1)
【社会心理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社会中的自我
名词解释:
(1)焦点效应-—自我为中心
人类往往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人们对自己的关注程度。例子:美国心理学家的实验,发现穿美国之鹰的运动衫,40%的被试同学确信其他同学会记住自己衣服上的字,事实上,仅10%的人会记住。
(2)透明度错觉
我们总能够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的情绪,并且认为其他人也可以察觉到。实际上注意到我们的人比我们认为的要少。
(3)自我防御机制
指人们在面对挫折和焦虑时其启动的自我保护机制,它主要是通过现实的歪曲来维持心理平衡。主要的方式有:隔离、升华、压抑、否认。这种压抑是自我的一种全然潜意识的自我防御功能,有意无意间使用的各种心理上的调整。
(4)图式:由Tayloy 和 Crocker提出,它是指一套组织好的、结构化的认知现象。它包括对所认知事物的知识,有关该物体各种认知之间的关系及一些特殊事例。通过简化和组织来帮助我们处理复杂的信息。帮助我们记忆组织细节,加快处理时间,补充缺失的信息,解释和评估新信息.
自我图式:是人们对自己所形成的认知结构,是我们用来组织和指引与自己有关信息的一套自我概念.你可能认为自己聪明、有同情心、以及乐于帮助他人。这些都是自我图式的概念。
个人图式:指我们对某一特殊个体的认知结构。比如我们对毛泽东的认知图式就是:领袖、伟大
团体图式:
角色图式:
剧本:
(5)虚假普遍性:为了进一步增强我们的自我形象,我们常常表现出一种奇怪倾向:过分地高估或低估他人会像我们一样思考和行事的程度,在观点方面,我们过高的估计他人对我们观点的赞成度以来支持自己的立场。这种现象称“虚假普遍性”例如:当某个人对别人说谎后,他便觉得其他人也是不诚实的。如果我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更新1
一、名词解释
1.旁观者效应:在有人需要紧急救助时,在场目睹此情境的人越多,出面相救的可能性越小的现象。2.宗教情感:是与宗教信仰相联系的、人们对超自然力量及其象征物所产生的一种体验,它是在宗教环境中培植、在宗教礼仪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
3.基本归因错误/归因偏差:人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时,夸大行为者的个人因素,低估环境因素的现象。4.经济心理:指经济行为的心理经济准备状态及对经济行为的主观理解,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经济行为的动力与阻力。
5.差序格局:是就中国横向社会结构而言的人际关系上的一种特有格局,在个人与他人关系上,是从自己出发,层层往外推,人际关系也随着外推而越来越不重要。
6.群体心理:群体心理指社会中的某一群体或组织的心理或某一集群的心态过程或某一人类共同体在同质文化下的相似心理活动倾向。
7.态度:是指人们对一定对象相对稳定、内部制约化的心理反应倾向
8.刻板效应: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比较概括而笼统的看法。9.认知失调:指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先前一贯的对自我的认知(而且通常是正面的、积极的自我)产生分歧,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
10.首因效应:是指人们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他人作出判断。
11.晕轮效应: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如日月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形成一种光环作用。
12.服从:受到他人或者规范的压力,个体发生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叫做服从。
13.集群行为是指人们在激烈互动中自发发生的无指导、无明确目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的众多人的狂热行为。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
研究的科学。人,既指个体也包括群体。
社会心理和社会犯罪行为则所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队源自于社会规范、群体压力、自我暗示、他人建议等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锥果和表征反应。
变量:指在性质、数量上可以变化、操纵或测量的条件、现象或特征。效度:是指所
测结果符合该测量的目的的程度,或说在测量被测对象时所具有的真确度。
信度:指一个测量所测出分数的稳定性或可靠性,亦即为测出的分数的可重复性。
研究者偏向:指研究者对研究结果的期望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在与被试者的相互作用中,并影响被试者在实验中的表现,从而使实验结果产生偏差。
被试者偏向:指研究者对研究结果的希望可以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在与被试者的相互作
用中,并影响被试者在实验中的整体表现,从而并使实验结果产生偏差。
操作性定义***实验室实验法***二、简述题:
1、详述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因果关系和有关关系a两个变量间的两种关系
b相关关系只是指两个变量的值一同变化;当数值一同增加或一同减少时,其为正相关;当一个数值增加而另一个数值减少时,其为负相关。c因果关系则指一个变量是另一
个变量变化的原因。
d有时有关关系中存有着因果关系,但有关关系并不必然就存有因果关系。2、详述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的差异
a内在效度指研究结果反映所要测量的心理差异的程度,减少或消除人为性或无关干
扰的程度。
b外在效度指研究结果的归纳程度。归纳程度低,则外在效度低。c一般来讲,实验
室研究内在效度低,外在效度高;现场实验则恰好相反。3、比较实验室实验法与现场实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
期末考试题型说明:
一、选择题:15题*2分=30分
二、名词解释:6题*3分=18分
三、简答:4题*8分=32分
四、论述题:1题*20分=20分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导论
1、民族是最大范畴的群体。
2、社会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欧洲的群体心理研究。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W.McDougall,1871—1938)发表了以《社会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的产生.
3、亚洲社会心理学会成立于1988年,每四年举办一次大型学术研讨会。第一次是在韩国召开的,第二次在日本,第三次在中国台北由杨国枢主持召开。
4、社会心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不同层面,有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大众心理和民族心理,四者之间的关联,构成了社会心理学的基本轮廓。
5、社会心理与社会文明是分不开的,文明是社会心理的内核.
6、关于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社会心理的作用,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作用:一是影响社会心理状态,二是影响心理沟通和心理表达的程度。
7、社会心理
8、个体心理: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
9、群体心理
10、大众心理
11、民族心理
12、请通过某些社会问题,分析我国传统文化中“善"的理念对于社会心理生活的重要性.
第二章研究方法
1、乔根森主张,具有下面特征者都是参与观察者:
⑴开放式的;
⑵研究者作为被观察团体的成员之一;
⑶个案的深度访谈;
⑷直接观察。
2、戈尔德(Gold)把参与的程序分为四种:⑴完全参与者;⑵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
⑶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⑷完全的观察者。
3、期待效应
4、随机抽样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1)社会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欧洲的群体心理研究。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社会心理学》),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2)F.H.奥尔波特是美国20世纪2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社会心理学家,是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开先河者。在他的《社会心理学》中直接批判“群体心”,并称其为“群体谬误”,认为除了个人心理,不存在群体心理。
(3)二战后,社会心理学理论倾向上出现了两个突出变化:一是从行为理论向认知理论的变化;二是理论的微观化倾向。
(4)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性质: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研究社会的诸多因素对人的行为与心理的影响。
(5)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特点:1.直接观察很难发现规律;2.无关变量不易控制;3.期待效应;
4.测量工具的误差不易控制。(了解)
(6)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步骤:1.研究问题的确定;2.查阅参考文献;3.研究设计;4.资料或数据结果的分析讨论;5.做出研究的结论;6.撰写研究报告;7.研究的效度。
(7)广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费孝通根据中国农村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8)人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维度:情感上的“亲疏”(对等性)与地位上的“尊卑”(互补性)。
(9)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相貌、正面的交往、相似性与互补性。
(10)相似导致吸引的原因:
1.人们愿意与那些与自己相似的人交往。相似使人们更加容易相互理解,有共同语言。
2.相似的人可以为我们的信仰和态度提供支持。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它揭示了人类是如何被社会影响和塑造的。对于学习社会心理学的学生来说,复习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社会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1. 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人们如何获取、处理和运用关于自己和他人的信息。在复习社会认知方面,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人类的知觉和注意力机制。了解人类是如何感知和选择注意社会信息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对某些信息更加敏感,而对其他信息忽视。
- 社会信息的加工和存储。了解人类是如何对社会信息进行加工和存储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对某些社会事件的记忆更加深刻,而对其他事件的记忆较为模糊。
- 判断和决策。了解人们在社会情境中做出判断和决策的心理过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偏向于某些决策,而忽视其他决策。
2. 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研究人们在社会中是如何相互影响和被影响的。在复习社会影响方面,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顺从和服从。了解人们在社会压力下如何顺从和服从他人的权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在某些情境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顺从他人的意见。- 社会规范和群体行为。了解人们在社会规范和群体行为中如何调整自己的行
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在群体中表现出与个体行为不同的行为方式。
- 社会认同和归属感。了解人们如何建立社会认同和归属感,可以帮助我们理
解为什么人们会对某些社会群体产生认同感,并愿意为这些群体做出牺牲。
社会心理学总复习(附答案)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
(一) 人的社会化
1.个体的社会化有( B )素质的基础。
A.性别 B、生物遗传 C、个性 D、能力
2.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C)的过程。
A、截然相反
B、互不相关
C、辩证统一
D、互为矛盾
社会化与个性化过程是伴生的,相互影响的,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对于个人的发展而言,个性化与社会化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社会化保证了人类社会连续与文化的传承,个性化使得个人可能具有超越现实而又改善现实的独特性与创造性.一个社会如果只允许社会化的存在而扼杀个性化,它就可能长期在一种水平上简单重复.另一方面,如果社会过分强调个性化而忽视社会化,那么这个社会将可能陷入混乱.
3.下面哪一项属于从横向的角度划分社会化(A)
A、性别角色社会化
B、发展社会化
C、反向社会化
D、再社会化
横向划分-------社会化的内容
(1)习得基本生活常识
(2)内化社会的行为规范
(3)掌握劳动的职业技能
(4)政治社会化
(5)性别角色社会化
4.下面哪一项属于预期社会化(D)
A、语言学习
B、罪犯改造
C、成人教育
D、岗前培训
未来角色的非正式学习称为预期社会化,这是社会化中最基础、最一般的部分。
5.个体对(A)的知觉和认知被称作自我意识。
A、自己存在状态
B、自己健康状况
C、他人对自己评价
D、自己社会化状态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形态等)、认识自己的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智力、性格、气质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的认识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环境与人格
一、文化类型与人格特质
特质是一种稳定的、长久的倾向性、它可以在不同情境中表现出来。特质对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
自我概念:
一、弗洛伊德的理论:
1、基本假设:
精神决定论(≠决定论)
没有什么事情是偶然或者碰巧发生的,每一个心理事件的发生,都由一些先前事件决定
2、潜意识论
无意识有两重含义:一是描述性的、潜伏的无法被觉察;二是无意识的领域
Eg:记不住他人的名字:想不起来→无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想起来→意识
Ps:一定程度上潜意识可以转化为意识
潜意识→前意识建投意识
意识不过是无意识过程的产物,无意识的精神活动远比意识的精神活动更为重要
精神分析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无意识现象,特别是潜意识现象,而不是意识现象。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的心理本能欲望构成了人一切行为的驱动力,在意识的心理和行为的背后
潜藏着无意识的动机
Eg:为什么想学习却上课不能认真听讲,学不好;为什么想睡觉却睡不着。这是因为意识里虽然
想学习想睡觉,但潜意识却不想。
Ps: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想法和行为(意识)与潜意识不一定冲突,有时候和谐一致,有时
候冲突。
3、精神分析的方法
(1)、自由联想法:
患者处于全身心放松的状态,说出心中脑中的观点或者情感
(2)、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法:对正常人的小失误进行分析,可以揭示潜意识愿望(小失误主要
包括口误、笔误、疏忽等)
Ps:意识中的想法与做法与潜意识并不冲突
(3)、梦的解析法
梦是一种潜意识现象,潜意识愿望经过包装后象征性的满足,分为显梦(真实体验)与隐梦(梦
的真正意义)
梦的形成或是隐梦到显梦的伪装的过程→梦的工作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心理根据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构成部分:个人的社会心理与行为、人际相互作用和社会影响
一、社会心理发展
1、社会化
2、态度及其测量
二、认知社会心理学
1、社会知觉
2、刻板印象与归因
3、自我概念
4、价值取向
三、社会互动
1、沟通
2、人际吸引
3、人际关系
4、助人行为
5、侵犯行为
四、社会影响
1、从众、依从和服从
2、劝导与态度改变
3、群体中的相互作用
4、合作、竞争与冲突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一、史前思想积累阶段
柏拉图:人性深受社会环境影响,教育和社会制度可以改变人性。
亚里士多德:人性由生物本能决定,难以改变。
孔子:对人的社会知觉和评价是相对的。
老子内心和外表的矛盾长存。
二、产生阶段阶段
(一)社会心理学的初创时期
学科影响:社会心理学由“生物复原主义”向“心理复原主义”过渡
心理学与社会学靠近和渗透
直接来源: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二)实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
三、迅速发展阶段
社会心理学发展趋势:
1、各种心理学努力寻求统一
2、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与人文主义研究方法并用
3、世界化和本土化相兼
4、各种研究取向进一步综合
5、话语心理学可能促使社会心理学深化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强化理论的核心概念:联结、强化、模仿
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又称为观察学习理论),接受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多数原理,但是更加注意线索对行为、对内在心理过程的作用,强调思想对行为和行为对思想的作用。
社会学习的过程:〔一〕注意过程〔二〕保持过程〔三〕复制过程〔四〕动机过程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导论
主要术语:
社会心理:社会心理属于心理现象,也属于社会现象,是就社会生活领域的心理现象总体而言的,社会生活中个体和群体的心理现象有相通及相似之处,这种相通又相似的心理现象,都被包括在社会心理现象之中。
民族心理:主要指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大群体所具有的典型心理特点,是一般心理的特殊表现形式,所不同的只是在强度上、维持时间上、以及表现形式上有所差异。
第三章人际关系
主要术语:
爱情的三因素理论:斯腾伯格提出了爱情的三因素理论。他认为,爱情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亲密、激情与承诺,分别反映爱情关系中的情感、动机和认知特征。亲密是指两个人相处的情况,即是否有相互理解、相互喜欢、紧密依存的感觉,体现爱情的“温暖”。激情是指关系中令人兴奋激动的部分,是在性的吸引及自尊、统治欲、服从、自我实现等动机的驱动下所体现出来的浪漫特征,反映爱情的“热度”。承诺是指愿意爱对方,并且做出保持关系、长相厮守的决策,体现爱情“理性”的一面。
旁观者效应:在有人需要紧急救助时,在场目睹此情境的人数越多,任何一个人出面相助的可能性就越小。
利他行为:指任何形式下,不指望得到报答而自愿的助人行为。
思考题
1、说明社会关系的四种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费斯科提出
1)共享:由团体成员共享情感与资源,不分彼此。在家人、亲密朋友等关系中往往遵循这种模式。
2)权威排序:依据年龄、阶层、地位等形成不对等的权威与顺从关系,如长幼关系、上下级关系等。
3)对等互惠:双方平等,强调对等回报与交易的平衡。
4)市场定价:双方基于理性,进行得失衡量,考虑成本与收益的比率,商业关系往往如此。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讲绪论
第二讲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三讲社会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
✧第四讲社会化
✧第五讲社会认知
✧第六讲社会动机
✧第七讲社会态度
✧第八讲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
✧第九讲群体心理
第一讲绪论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应该研究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完整的人格结构的人对各种简单与复杂的社会刺激所作的反应(包括内隐与外显两个方面),简言之,它研究人的社会或文化行为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规律.
基本特点:
⒈社会心理学都应以包括内隐过程和外部事件在内的人对社会刺激的全部反应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⒉反应的主体不仅是生活于群体中的个人,而且包括由这些个人组成的大小不等的群体。
⒊个人或群体的反应受到各种社会、文化、人格及生物因素的制约与影响。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三个研究取向(重点)
心理学取向:以个体研究为基本,侧重研究社会刺激和社会情境中个人行为的研究.
社会学取向:————群体:目的、互动、数量
文化人类学取向
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带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也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应用学科。
第四节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重点)
一、社会心理学的历史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霍兰德在《社会心理学的原则与方法》一书中提出,可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划分为社会哲学、社会经验论和社会分析学三大阶段.
1.社会哲学阶段(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
西欧思辨哲学:古代希腊-19世纪上半叶
人性的争论
(一)苏格拉底、柏拉图:人性善
人性虽然不能完全摆脱生物遗传的纠缠,却可以受到环境和教育的深刻影响.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要点
2014秋季双学位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学
有两种偏向。其一是心理学偏向的定义,例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将社会心理学定义为“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他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另一是社会学偏向的定义,例如,美国早期社会学家艾尔乌德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2.社会行为
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人的反应和反应系统,它包括个人行为(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以及反社会行为)、个人在群体或集群中的行为(例如从众、社会促进、社会懈怠等),以及群体或集群行为(例如群体决策、时尚、恐慌等)。
3.社会心理
联结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与调控作用的心理活动。
二、简答
简述社会心理学的分析水平/解释水平。
第二章自我
一、名词解释
1.自我(self):“自我”本质上是一种根植于生理实体以及特定社会文化脉络的心理现实,它是个体在以符号为中介与他人及社会环境进行互动,并籍此习得社会生活模式的参与过程中发展出来的。
2。聚光灯效应(spotlight effect):人们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关注度的一种表现.焦点效应意味着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程度。
3。被洞悉错觉(illusion of transparency):由于过高的估计别人对自己的洞悉水平而产生的被他人“看透”的错误知觉。
社会心理学复习笔记
社会心理学复习笔记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1.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和群体中的行为、态度和互动的心理学分支。
2.社会认知: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个体如何理解、记忆、解释和
预测他人的行为以及与他人相互作用的方式。
3.社会影响:指他人的存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包括从众心理、服从、群体极
端化、社会刻板印象等。
4.社会行为:指在社会环境中,个体与他人相互作用时的外在行为表现,包括
合作、竞争、侵犯、助人等。
二、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1.认知失调理论:由Festinger提出,认为个体会努力寻求认知的平衡,当认
知出现失调时,会引发心理压力和不适感,进而产生动机去减轻这种不适感。
2.社会认同理论:由Tajfel和Turner提出,认为个体通过将自己归属于某一
社会类别来获得自尊和自我肯定,这种归属感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态度。3.社会学习理论:由Bandura提出,认为个体的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来
获得的,即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结果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4.社会比较理论:由Festinger提出,认为个体希望了解自己的观点和能力在
水准上,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获得自我评价和调整自己的行为。
三、社会心理学的主要应用
1.组织管理:通过应用社会心理学原理,帮助组织提高管理效率,如提高员工
的工作满意度、降低员工的工作压力、促进团队协作等。
2.社会服务:社会心理学可以应用于社会服务领域,如提高公众心理健康水
平、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等。
3.市场营销:通过社会心理学原理,帮助企业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特点,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
�
�
心理过程
�
�
� 心理
�
�
�
个性心理
�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
2、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是指一定社会生活状况下形成的、互有影响的多数人共有的心理现象。 社会生活中许多现象耐人寻味。 绅士——流氓,助人为乐——见死不救。 对以上现象可以做社会学、政治学多方面解释,社会心理学则可以提出自己的解释,如人际 关系,互动,群体等。 掌握: 社会心理是互有影响的心理现象。 社会心理的形成条件是社会生活状况。 社会心理是群体的还是个体的心理? 3、为什么学社会心理学 首先,认识自己。 认识我们自己——包括我们同胞共同的一些特点,一些小群体同胞的特点等。
模拟研究:是研究者设计的一种人为情境,是对真实社会情境的模拟,以期探求人们在特定
的社会情境下的心理活动的发生与变化的方法。
二、历史档案分析法:
是收集历史上所记载的某个团体或个人的心理活动的资料,加以分析,从中寻找社会
心理活动的规律的方法。
三、观察法
1、一般观察
2、参与观察: ⑴公开参与
⑵隐蔽参与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一些学说和学者
பைடு நூலகம்
4、核心区、可靠区及有效区。
核心区域由家庭成员构成,包括亲近的族亲与姻亲。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
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的科学;是从社会与个体
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下;个体与群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参照群体:个体从心理上把自己列入与之对照;并在评价;态度;行为及
价值观形成之上接受其影响的群体..
3.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
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4.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是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
体验和控制..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
5.社会角色: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客观期望;借助自己的
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
6.镜像自我:依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形成自我概念..
7.角色采择:依据镜像自我;按照别人的期望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塑造
自己..
8.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人们包括自己个他人的社会信息作出感知;推断的
过程..包括对他人的认知;对自己的认知;对人和人关系的认知..
9.图式:过去经验中形成的关于个人群体角色或事件;一套有组织的认知
系统或结构..可以是语言材料的;也可以是视觉材料的或其他具体材料
的..
10.社会印象:通过人们对认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形成并留在记忆
里的认知对象的形象..包括对认知对象外表的记忆和人的行为;人格;
情绪特征的记忆;具有综合性和完整性..
11.印象管理: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或控制别人形成对自己印象的
过程..即有意识地留给别人一定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
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的科学,是从
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下,个体与群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参照群体:个体从心理上把自己列入与之对照,并在评价,
态度,行为及价值观形成之上接受其影响的群体。
3.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
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4.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是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
况的认识,体验和控制。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
5.社会角色: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客观期望,
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
6.镜像自我:依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形成自我概念。
7.角色采择:依据镜像自我,按照别人的期望不断调节自己的
行为并塑造自己。
8.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人们(包括自己个他人)的社会信息作
出感知,推断的过程。包括对他人的认知,对自己的认知,对人和人关系的认知。
9.图式:过去经验中形成的关于个人群体角色或事件,一套有
组织的认知系统或结构。可以是语言材料的,也可以是视觉材料的或其他具体材料的。
10.社会印象:通过人们对认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形
成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对象的形象。包括对认知对象外表的记忆和人的行为,人格,情绪特征的记忆,具有综合性和完整性。
11.印象管理: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或控制别人形成
对自己印象的过程。即有意识地留给别人一定的印象。
12.社会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
有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13.侵犯:即侵犯行为,也称攻击或攻击行为。指有意伤害别
人,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
14.利他行为: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助别人当做唯一目的且
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赏的社会行为。
15.人际交往: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
言符号系统相互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
16.群体:当个人按某个特征结合在一起,并进行共同活动相
互交往时,才形成了群体。
简答论述
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1)个体社会心理和行为,主要研究特定生活条件下的个体,考察影响个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形成的社会因素有哪些,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发生作用的,发生了怎么的作用,怎么发生作用。①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
②人的社会动机
③社会认识
④社会态度和社会改变
2)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研究的是社会情境中一个个体与另一个个体或者多个个体的关系,讨论人与人之间如何产生吸引,有什么样的影响因素,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①人际关系→认知,功能,改善
②人际沟通→类型,功能,程序,效果
③人与人之间社会行为是如何发生的
3)群体心理,研究群体成员,群体与个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①群体对群体成员行为的影响
②群体领导人的地位和作用
③群体领导人的领导行为
④大众群体心理,民族心理
4)应用社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史社会心理学的分支,是把社会心理学的方法,理论与原则运用于对社会问题的理解与解答的应用科学。
①环境社会心理学
②人与生活环境的相互作用
③自然灾害对人的社会心理的影响
2.社会交换论
答:根据经济学规律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社会行为是相互强化的结果,人的特定行为受到的强化越多,这一行为就会越多的被表现出来。交换中,人得到的越多,就会更多的重复这样的交换。后果=报偿-代价。
3.认知理论
答:1)场论与群体动力学
▲心理动力场:认为部门与整体之间存在心理关系,
人们可以对部门进行整合,即可以通过心理场来进行,
心理场包括环境与个体两个方面。人的各种行为都是
通过心理动力场来发挥作用的。
2)认知相符理论
①认知相符(平衡)论:以认知趋向一致的状态来解释
心理活动及行为变化
②认知失调说:人的行为总是一定认知和信息,当人
脑中出现两种相反认知或信息时则会不愉快,而激
发人去解决这种不协调。
③认知一致性理论:探讨与预测人接受信息后,为保
持内部一致性而调整原有态度的理论
④认知——情感理论:强调认知与情感相符合,它们
是相互影响的。
4.人际行为的三维理论
答:1)美国心理学家伦茨认为,每个个体都有人际交往的建立一定人际关系的需要。
2)三维理论:a.人与人之间“包容”的需要,即希望从交往中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
b.人与人之间“控制”的需要,即在“权利”
的基础上希望对他人作出某种良好的调节
作用
c.人与人之间“感情”的需要,即在“友爱”
的基础上与他人建立并维系某种良好关
系。
5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答:1)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
2)宏观与微观相统一原则
3)交往原则
4)人道原则:①被试者必须是自愿参加的②不能让被试者去做风险大的事③研究者要进行“风险——获益分析”即在研究中让被试承担的风险与通过研究获得的利益平衡。
6社会心理学形成时期的三大直接来源
答:1)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有一种“超个体的灵魂”的实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