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统计指数

合集下载

(整理)1统计第十章 对比分析与指数分析(新).

(整理)1统计第十章  对比分析与指数分析(新).

第十章对比分析与指数分析

第一节对比分析(相对指标)

一、概念

相对数是由两个有联系的绝对数对比而得的,以反映现象间的数量对比关系。

表现形式:其数值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无名数二、有名数有名数:将相对指标中分子分母的计量单位同时使用,以表明现象的密度,强度和普遍程度。主要用来表明强度相对数。

无名数:一种抽象化的数值,多以系数、倍数、成数、百分数或千分数,其中百分数最常用。

系数和倍数是将对比的基数定为1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两个数字对比,分子分母差别不大时常用系数,设一级工平均日工资为100元,五级工平均日工资为400元,则工资等级系数为4。两个数字对比,分子分母差别很大时常用倍数。如我国2002年钢产量是1952年钢产量的多少倍。

成数是将对比的基数定为1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如今年学生人数比去年增加一成,即增加了十分之一。

百分数是将对比的基数定为10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千分数是将对比的基数定为100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百分数、千分数是两种最常用的无名数。

二、常用的对比分析方法(静态相对数):

相对指标由于对比的基础不同,可分为结构相对数、比例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强度相对数、计划完成相对数和动态相对数等几种,其中前几种都称为静态相对数。

1 、结构分析(结构相对数):

统计总体往往由许多部分组成,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称为结构。 结构相对数,是利用分组将总体分为性质不同的几个部分,再以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比重或比率,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状况的综合指标,一般用相对数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100⨯=总体全部数值

第10章 对比分析与指数分析

第10章  对比分析与指数分析


2、固定同度量因素。

其目的在于使在两个不同时间(或空间)上的综合总量对 比的结果,只反映指数化指标的变动,而不受同度量因素 (权数)变动的影响。
(二)同度量因素的确定
第一,根据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来选择作 为同度量因素的指标。

数量指标 q 和相应的质量指标 p 互为同度量因素。
第二,同度量因素的确定还取决于指数分析的 目的。 第三,确定同度量因素所属的时间。
ip p1 p0
商品价格(元) 商品 类别 计量单位 报告期p1
iq
销售量
q1 q0
指数(%)
基期p0
百公斤(吨)
基期q0
报告期q1
p1/p0
q1/q0
大米 猪肉 食盐 服装 电视机 合计 改变单位 后合计
公斤 500克 件 台
300(3000) 18 1 100 4500 4919 7519
第十章 指数分析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对比分析法 指数的概念和种类 综合指数 平均指数 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几种常见的经济指数
第一节 对比分析

一、对比分析的意义 二、相对数
一、对比分析的意义


对比分析——根据现象之间的客观联系,将两个有 关的统计指标进行对比来反映数量上的差异或变化. 是统计分析中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对比分析有两类方法—— 相减的方法——对比的结果表现为绝对数的形式; 两个绝对数(或平均数)之差,表示现象变动 (或差异)的绝对数量; 两个百分比之差,表示变动的百分点。 相除的方法——对比的结果则表现为相对数的形 式。

第十章 统计指数分析

第十章 统计指数分析

P 1 ∑P W 0 KP = ∑W
KP
∑W = P ∑PW
0 1
消费品与服务分类: 个 消费品与服务分类:8个 大类、若干个中类、 大类、若干个中类、小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全国调查有350多种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全国调查有 多种。 多种。 类, STAT 代表规格品和服 务个体价格指数 代表规格品和 服务的权数 实际支出额) (实际支出额) 编制指数的一般程序: 编制指数的一般程序:挑选代表规格 确定其权数;采集价格数据, 品;确定其权数;采集价格数据,计算个 体价格指数; 体价格指数;对个体价格指数进行加权算 术平均。 术平均。
Q1 ∑Q W 0 KQ = ∑W
代表产品个 体产量指数
第十章 统计指数分析
生产价格指数: 生产价格指数:各种产品在非零售市 场上首次交易价格的动态。 场上首次交易价格的动态。在我国主要包 括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批发价格指数、 括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批发价格指数、 STAT 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等。 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等。
指数的定义
指由于各个部分的不同性质 而在研究其数量时, 而在研究其数量时,不能直 接进行加总或对比的总体 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从广义上讲,指数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 从广义上讲, 从狭义上讲,指数是指反映复杂社会经济现象 从狭义上讲, 的相对数。 总体数量综合变动 的相对数。

统计学 指数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 指数习题及答案

第十章统计指数

一、填空题

1.狭义指数是反映复杂现象总体变动的

2.指数按其所反映的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指数和

指数。

3.指数按其所标明的指标性质的不同,分为指数和

指数。

4.指数按其采用基期的不同,分为指数和指数。

5. 指数是在简单现象总体条件下存在的,指数是在复杂现象总体的条件下进行编制的。

6.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指数,一种是指数。

7.按照一般原则,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同度量因素固定在

,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同度量因素固定在。

8.在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指数化指标是指标,同度量因素是与之相联系的指标。

9.综合指数编制的特点,一是选择与指标相联系的同度量因素,二是把同度量因素的时期。

10.拉氏指数对于任何指数化指标的同度量因素都固定在,派氏指数对于任何指数化指标的同度量因素都固定在。

11.编制指数的一般方法是:指数是按拉氏指数公式编制的;指数是按派氏指数公式编制的。

12.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是先后。

13.编制综合指数时,与指数化指标相联系的因素称,还可以称为。

14.平均指数的计算形式为指数和指数。

15.平均指数是先计算出数量指标或质量指标的指数,然后再进行计算,来测定现象的总变动程度。

16.在编制平均指数时,算术平均数指数多用为权数,调和平均数指数多用为权数。

17.数量指标的算术平均数指数,在采用为权数的特定条件下,和一般综合指数的计算结论相同;而质量指标的调和平均数指数,在采用为权数的特定条件下,计算结果和综合指数一致。

18.编制数量指标平均指数,一是掌握,二是掌握。

19.编制质量指标平均指数,一是掌握,二是掌握。

10统计学第十章--统计表与统计图

10统计学第十章--统计表与统计图
第18页,共54页。
3.统计图制作的一般原则
(1)根据资料性质和分析目的正确选用适 当的统计图。
(2)必须有标题,概括统计图资料的时 间、地点和主要内容。统计图的标题 一般 放在图的下方。
第19页,共54页。
(3)统计图一般有横轴和纵轴,并分别用横标 目和纵标目说明横轴和纵轴代表的指标和 单位。一般将两轴的相交点即原点处定为0。 纵横轴的比例一般以5:7或7:5为宜。
➢圆图和百分比条图适合描述分类变量的构成比 资料。
第27页,共54页。
例10-5 某年某地进行婴儿死亡原因的 调查,根据城市婴儿死因的构成资料绘制 成图10-2。
从图10-2可见出生窒息是婴儿死亡的首 位死因,出生窒息、早产和肺炎头三位死 因占总死亡的60.3%,是婴儿死亡防治的重 点。
第28页,共54页。
(2)标目:分别用横标目和纵标目说明表格每行和
每列数字的意义,注意标明指标的单位。
第4页,共54页。
(3)线条:至少用三条线,表格的顶线和底
线将表格与文章的其它部分分隔开来,纵 标目下横线将标目的文字区与表格的数字 区分隔开来。部分表格可再用横线将合计 分隔开,或用横线将两重纵标目分割开。 其它竖线和斜线一概省去。
1
15.1
16.2
16.5
15.0 <0.43
2
3.3
4.5

第10章 统计表与统计图

第10章  统计表与统计图

对照组
108
84
77.8
6.4±1.2
2、组合表
统计表的主语有2个以上层次
例10-2 某年某地城乡各年龄组居民乙型 肝炎病毒抗原的检测,结果见表10-2.
表10-2 某年某地城乡各年龄组居民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携带率分析 年龄组 检查数 <20 2042384 228076 21193 748303 城市 阳性数 274 2018 273 8654 阳性率(%) 6.46 8.85 12.88 11.56 检查数 9854 13874 1499 43281 乡村 阳性数 49 124 31 509 阳性率(%) 4.97 8.94 20.68 11.76
第二节 统计图
统计图的概念
用点的位置、线段的升降、直条的长短 及面积的大小等几何图形表达事物的统计指
标大小、对比关系及变化趋势。
一、统计图的意义与制作原则
1.统计图的意义 1) 使统计数据形象化,便于读者领会统 计资料的核心内容,且印象深刻。 2)结果的表达直观形象,便于分析比较。 3)使得医学文献生动活泼,具有吸引力 2.统计图的种类 直条图、 直方图、百分条图和圆图、线 图、散点图、统计地图、P-P图、残差图、 箱式图等
1.层次不清,结构混乱,难于理解。 2.线条过多。
修改后
表 10 口腔颌面部不同病变构成情况 病变性质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囊肿 瘤样病变 合 计 例 数 674 558 192 168 1592 构成比(%) 42.34 35.05 12.06 10.55 100.00

统计学 指数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 指数习题及答案

第十章统计指数

一、填空题

1.狭义指数是反映复杂现象总体变动的

2.指数按其所反映的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指数和

指数。

3.指数按其所标明的指标性质的不同,分为指数和

指数。

4.指数按其采用基期的不同,分为指数和指数。

5. 指数是在简单现象总体条件下存在的,指数是在复杂现象总体的条件下进行编制的。

6.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指数,一种是指数。

7.按照一般原则,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同度量因素固定在

,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同度量因素固定在。

8.在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指数化指标是指标,同度量因素是与之相联系的指标。

9.综合指数编制的特点,一是选择与指标相联系的同度量因素,二是把同度量因素的时期。

10.拉氏指数对于任何指数化指标的同度量因素都固定在,派氏指数对于任何指数化指标的同度量因素都固定在。

11.编制指数的一般方法是:指数是按拉氏指数公式编制的;指数是按派氏指数公式编制的。

12.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是先后。

13.编制综合指数时,与指数化指标相联系的因素称,还可以称为。

14.平均指数的计算形式为指数和指数。

15.平均指数是先计算出数量指标或质量指标的指数,然后再进行计算,来测定现象的总变动程度。

16.在编制平均指数时,算术平均数指数多用为权数,调和平均数指数多用为权数。

17.数量指标的算术平均数指数,在采用为权数的特定条件下,和一般综合指数的计算结论相同;而质量指标的调和平均数指数,在采用为权数的特定条件下,计算结果和综合指数一致。

18.编制数量指标平均指数,一是掌握,二是掌握。

19.编制质量指标平均指数,一是掌握,二是掌握。

第十章指数

第十章指数

第十章指数

内容提要:

1.指数概述

2.综合指数

3.平均指数近期应用

4.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目的要求:

1.指数的含义和种类

2.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和编制特点

3.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的因素分析方法

4.统计指数在社会经济问题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1.拉氏指数、帕氏指数

2.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

3.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的因素分析方法

讲授内容:

第一节指数的概念和种类

1.概念

(1)广义指数:广义指数是指用来测定社会经济现象中一个变量值对另一个特定的变量值大小的相对数.

(2)狭义指数:狭义指数是一种特殊的相对数,是表明不能直接相加和对比的复杂现象总体综合变动程度的相对数.

2.种类

个体指数

(1)按对象的范围分

总指数

数量指标指数

(2)按指标的性质分

质量指标指数

动态指数

(3)按反映的时态分

静态指数

综合指数

(4)按编制的方法分平均指数

平均指标指数

3.作用

(1)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状况;

(2)分析复杂现象中的各内在因素变动的方向与变动程度以及对总体变动影响程度;

(3)说明在总平均指标变动中,变量水平和总体结构变动的作用;

(4)分析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在长时间内的发展变化趋势.

第二节综合指数

一、综合指数编制的基本原理

综合指数用类似对比的总量指标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只观察其中一个因素的变动,将其他因素的变动固定下来,这样编制的总指数,称为综合指数.

编制综合指数首先要明白两个概念:一是“指数化指标”,所谓指数化指标就是编制综合指数所要测定因素;二是“同度量因素”,所谓“同度量因素”是指媒介因素,借助媒介因素,把不同度量单位的

完整版统计学习题答案第10章统计指数

完整版统计学习题答案第10章统计指数

第 10章统计指数——练习题

● 1. 给出某市场上四种蔬菜的销售资料以下表:

销售量 ( 公斤 ) 销售价格 ( 元 / 公斤 )

品种

基期计算期基期计算期白菜550 560

黄瓜224 250

萝卜308 320

西红柿168 170

合计1250 1300 ────

⑴ 用拉氏公式编制四种蔬菜的销售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

⑵ 再用帕氏公式编制四种蔬菜的销售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

⑶ 比较两种公式编制出来的销售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的差异。

解:设销售量为q,价格为p,则价值量指标、数量指标、质量指标三者关系为:销售额 =销售量×价格

qp = q×p

于是,对已知表格注明符号,并利用Excel 计算各综合指数的构成元素以下:

销售价格

销售量 (公斤 )

品种

(元 /公斤 )

q0p0 q0p1 q1p0 q1p1 基期计算期基期计算期

q0 q1 p0 p1

白菜550 560 880 990 896 1008 黄瓜224 250 2 448 500 475 萝卜308 320 1 308 320 288 西红柿168 170 3 504 408 510 合计1250 1300 ──2124 2281 于是代入相应公式计算得:

⑴用拉氏公式编制总指数为:

四种蔬菜的销售量总指数L q

q1 p0 2124 104.16% ,

q0 p0

四种蔬菜的价格总指数L p

q0 p1

q0 p0

107.73%

⑵ 用帕氏公式编制总指数:

四种蔬菜的销售量总指数为P q

q1 p1 2281

q0 p1

103.83%

四种蔬菜的价格总指数为P p

第十章时间序列预测法指数平滑法【统计学经典】

第十章时间序列预测法指数平滑法【统计学经典】

x1, x2,
, x,n为n时间序列总期数,一次指数
S x(1)S (1)
t
t
(1) t1(t=1,2,3,…,n)
Yˆt 1百度文库
S (1) t
S(1) t
第t期的平滑值,上标(1)表示一次指数平滑
St(11) 第t-1期的平滑值
--平滑系数,取值在0至1之间
Yˆt1第t+1期的预测值
一次指数平滑法
第十章 时间序列预测法
三、指数平滑法
指数平滑法是一种特殊的加权移动平均法,其加权的特点是对离预测期近的历 史数据给予较大的权数,对离预测期远的历史数据给予较小的权数,权数由近 到远按指数规律递减,所以,这种方法被称为指数平滑法。
一次指数平滑法
⑴一次指数平滑的预测模型
已知时间序列为: 平滑的基本公式为:
AD xtnSt( 1 ) 2 1 3 9 9 . 92 3 7 . 7 7
α=0.9的平滑值的平均绝对误差
AD xtnSt( 1 ) 9 0 8 9 . 6 21 0 0 . 9 6
通过比较,α=0.9时的平滑值的平均绝对误差最小,因此选用α=0.9用为平滑系数。
算例
⑷预测2009年销售额
Yˆt1
S(1) t
xt
(1 )St(1)1
0.96000 0.15842.57
5984.26(万元)

统计学习题答案(九、十、十一)

统计学习题答案(九、十、十一)

第九章习题

一、名词解释

时间序列:是指反映客观现象的同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序列。

发展水平:是指时间序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反映的是现象在不同时间发展所达到的规模和水平。

增长水平:简称增长量,是时间序列中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之差,其计算公式为:增长量=报告期发展水平-基期发展水平。由于所采用的基期不同,增长量可以分为逐期增长量和累积增长量。

发展速度:是两个时期发展水平对比而得到的结果,表明现象发展的程度,说明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百分之几(或若干倍)。

增长速度:是根据增减量与基期水平对比而求得的一种相对数,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数量增减的方向和程度的动态分析指标。

加法模型:假设各构成部分对时间序列的影响是可加的,并且是相互独立的,这样就可以把时间序列Y表示为:Y=T+S+C+I。按照这种模型,时间序列的发展变化是4种因素叠加而成的。

乘法模型:假设四个因素变动之间存在某些相互影响的关系,则时间序列各期水平的数值就是四种因素相乘的乘积,其分解模型为:Y=T×S×C×I。按照这种模型,时间序列的发展变化是4种因素乘积而成的倍比关系。

一次指数平滑法:一次指数平滑法是指以最后的一个第一次指数平滑。如果为了使指数平滑值敏感地反映最新观察值的变化,应取较大α值,如果所求指数平滑值是用来代表该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值,则应取较小α值。

季节变动:由于季节气候(春、夏、秋、冬、晴、阴、雨等)和社会习惯(春节、端午、重阳等)等原因,客观现象普遍存在季节变动影响(服装的销售量,农作物的生长,旅游人次;等等)。测定季节变动的规律,主要在于测定季节指数,常用的测定季节指数的方法有简单平均法和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

统计指数概念及其分类

统计指数概念及其分类

第十章统计指数

第一节统计指数的概念和分类

一、指数的概念

(一)指数的概念

统计学上所说的“指数”不同于数学上的“指数函数”,它是一种同类指标在不同时间或空间进行对比的分析指标。

统计指数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

广义指数是指同类指标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对比的相对数,一般都以百分数表示。例如,市场上某种商品今年的零售物价指数是99%,这就说明该种商品的价格今年比去年下降了1%。

狭义的统计指数是一种特殊的相对数,通常也称为总指数,它是指综合反映由不能直接相加的多种要素所构成的总体数量变动状况的统计分析指标。例如,我们要反映市场上电视机和汽车两种商品的价格综合变动幅度,显然不能将两种商品的价格直接相加总后与上一年相比。因为两种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其价格所代表的意义也不同。总指数就是要解决如何把多种不能直接相加进行对比的现象转化为可以相加和对比。

本章所讨论的主要是狭义的指数。

(二)指数的特点

概括地讲,指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相对性。指数作为一种对比性的统计分析指标,具有相对数的特点。故通常以相对数的形式表示,具体表现为百分数。它表明:如果把作为对比的基准水平(基数)视为100,则所要研究的现象水平相当于基数的百分之多少。例如,已知某地区某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为107.3%,这表示,若将基期年份(通常为上一年)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数值看成是100%,则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就相当于基年的107.3%,或者说,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提高了7.3%。

2.综合性。指数所反映的是一组变量在不同时间变动所形成的相对数,从这一相对数中看不出哪种变量具体变动了多少。因为它把各变量的不同变化的差异抽象掉了,用一个抽象的数值概括地反映所有变量综合变动的结果。因此,指数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例如,上例中,某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上一年的107.3%。我们知道,国内生产总值是许许多多生产单位所生产的不同的最终产品产值汇总的结果。但我们从这个指数当中就很难发现具体哪种产品的最终产值变化了多少。

《应用统计学》教学大纲

《应用统计学》教学大纲

《应用统计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统计学是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本课程采取理论讲授与实验操作交替进行的方式,理论讲授部分主要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及预测,重点讲授各种统计方法,如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统计指数、相关与回归分析等;实验操作部分包括统计工作过程的实验、Excel等电子表格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统计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三个实验。

二、教学大纲

1.教学目的

开设此课旨在培养学生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方法及在Excel等统计软件中的运用,达到能应用统计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2.教学要求

(1)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要积极备课,认真准备实验,对课程内容要融会贯通,切忌照本宣科。授课在多媒体教室,结合典型实用案例和相关统计软件,理论讲授与上机操作交替进行。做到授课内容与大纲相符,注重全程考核,最终成绩由考勤、调查方案设计、实验报告撰写、调查报告撰写、上机测试及期末考试构成,成绩评价体系标准真实、严谨、公平、公正、公开,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2)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各种统计方法,并理解各种统计方法中所包含的统计思想;能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熟练应用Excel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3.预备知识或先修课程要求

先修课程包括《概论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等。

4.教学方式

课程包括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两部分。理论授课32学时,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实验操作24学时,包括统计工作过程实验、Excel等统计软件的运用及统计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教师引导、实地调查为辅。

会计电算化专业《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会计电算化专业《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统计学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及教学目的

经过近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管理方法和理念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经济和管理科学的发展,需要大批懂理论、善操作、面向一线的经济管理专门人才。统计学作为经济管理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国民经济和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工具,是21世纪经济管理专门人才的必修科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和掌握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方法,并能用计算机实现统计综合分析,为成长为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打下厚实的基础。

二、各章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材采用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统计学基础》,按教学计划规定,周学时为4学时,总学时为72学时(全学期按18周计)。在教学过程中建议将第六、七章的教学统筹考虑。各章教学内容及要求如下:

第一章导论(3学时)

教学内容:统计的产生和发展、统计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统计的性质和任务、几个基本概念(总体、总体单位、标志和标志表现、标志变异、变量、

指标、指标体系)。

教学要求:

1、了解统计发展的历史,知道统计学历史上产生过那些学术流派。

2、了解统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家管理中的作用。

3、理解“统计”一词的涵义。掌握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和基本方法。

4、理解总体、总体单位的概念。知道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5、理解标志和统计指标的概念。知道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6、理解变量和变量值、连续型变量、离散型变量的概念。

重点:统计的涵义、总体、总体单位、标志和标志表现、指标、标志变异、变量。难点:总体、总体单位、标志、变量。

统计学第十章统计表与统计图

统计学第十章统计表与统计图
箱式图(box plot) 茎叶图(stem-leaf plot) 误差条图(error bar chart)
1.直条图(bar chart)
用相同宽度的直条长短表示相互 独立的某统计指标值的大小。直条 图按直条是横放还是竖放分卧式和 立式两种,按对象的分组是单层次 和两层次分单式和复式两种。
例10-4 图10-1显示某地某年主 要死因死亡率资料,不同死因是相 互独立的不连续指标,因此用直条 图。该图只按死因分类,为单式立 式直条图。
3.统计图制作的一般原则
(1)根据资料性质和分析目的正确选用 适当的统计图。
(2)必须有标题,概括统计图资料的时 间、地点和主要内容。统计图的标 题一般 放在图的下方。
(3)统计图一般有横轴和纵轴,并分别用 横标目和纵标目说明横轴和纵轴代表的 指标和单位。一般将两轴的相交点即原 点处定为0。纵横轴的比例一般以5:7 或7:5为宜。
120.412.8 78.410.6
2.30.3 25.83.1
<0.5 <0.39 <0.08 <0.01
吸 烟 率 (%)
70.8
69.4
70.7
71.1 <0.41
吸烟量(支/天) 饮 酒 率 (%)
81
102
152
152
<0.001
52.3
55.5

统计学指数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指数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指数习题及答案

第⼗章统计指数

⼀、填空题

1.狭义指数是反映复杂现象总体变动的

2.指数按其所反映的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指数和

指数。

3.指数按其所标明的指标性质的不同,分为指数和

指数。

4.指数按其采⽤基期的不同,分为指数和指数。

5. 指数是在简单现象总体条件下存在的,指数是在复杂现象总体的条件下进⾏编制的。

6.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两种,⼀种是指数,⼀种是指数。

7.按照⼀般原则,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同度量因素固定在

,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同度量因素固定在。

8.在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指数化指标是指标,同度量因素是与之相联系的指标。

9.综合指数编制的特点,⼀是选择与指标相联系的同度量因素,⼆是把同度量因素的时期。

10.拉⽒指数对于任何指数化指标的同度量因素都固定在,派⽒指数对于任何指数化指标的同度量因素都固定在。

11.编制指数的⼀般⽅法是:指数是按拉⽒指数公式编制的;指数是按派⽒指数公式编制的。

12.综合指数的编制⽅法是先后。

13.编制综合指数时,与指数化指标相联系的因素称,还可以称为。

14.平均指数的计算形式为指数和指数。

15.平均指数是先计算出数量指标或质量指标的指数,然后再进⾏计算,来测定现象的总变动程度。

16.在编制平均指数时,算术平均数指数多⽤为权数,调和平均数指数多⽤为权数。

17.数量指标的算术平均数指数,在采⽤为权数的特定条件下,和⼀般综合指数的计算结论相同;⽽质量指标的调和平均数指数,在采⽤为权数的特定条件下,计算结果和综合指数⼀致。

18.编制数量指标平均指数,⼀是掌握,⼆是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生产费用总额指数为119.05% B、成本总指数为107% C、产品产量总指数为111.26% D、由于产量变动而增加的生产费用额为4.73元 E、由于单位成本变Leabharlann Baidu而增加的生产费用额为
3.27万元

第十章
A、表现在总量指数等于它的因素指数之积 B、不仅表现为总量指数与因素指数之积的对等
关系 C、表现在总量指数等于它的因素指数之和 D、表现在总量指数等于它的因素指数的代数和 E、表现在总量指数等于它的因素指数之差
某工业局所属企业报告期生产费用总额为50万元,比基期 多8万元,单位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上升7%,于是( )。
第十章统计指数
作为综合指数变形使用的平均指数, 下列哪项可以作为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的权数
A、p0q 0 B、p1q 1 C、p1q 0 D、p0q1
职工劳动生产率指数为(
A、拉氏指数 B、派氏指数 C、总指数 D、数量指标指
数 E、质量指标指

)。
指数体系中,指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